瑶海万达开业优惠电影周几优惠

怎么买电影票方便又便宜?
不知道现在买电影票有哪些具体的渠道(APP、影院直接购买等)?怎么买才能更便宜?
241 个回答
更新:谢谢大家点赞,因手里票多身边人也都没要的,之前给知乎群众人家也没看,汗。。。所以时不时问大家要不要吧。现在有功夫熊猫3两张券,有人要吗?谢邀,其实这题答案已经很多了,估计不会被人看到了,而且这种东西我也不是很想说(破坏哥形象。。。)但因为有群众邀请我就写下。不过你们说的都是如何买票,我的答案则是尽量不要花钱免费看电影(搞得跟生活小窍门一样)。拿今年的上海举例。先说我自己背景,因个人口味,我手里一堆国产片指定票子烂了(当然你们可以选择卖掉,比如卖给黄牛或闲鱼),国外片因为不看imax觉得白进电影院所以贴钱。总而言之一句话,满大街都是免费票,就看你有无发现的眼睛。1.各种商家直接送票,这点在国产片尤其泛滥。在到家美食会订外卖,今天送聂隐娘票,明天送三城记。星巴克微信推送,一个忘了啥名的国产爱情片,蛮好抽中的,还有专车接送。逛街去iapm,出示微信给你捉妖记的票。大众点评电影区发帖时不时会抽中你给你票。吃个一茶一坐,喝个都可茶饮,乱七八糟爱情片票子到手。永华电影城成天首映报名,豆瓣观影小站时不时搞个首映礼。蜘蛛网点个转盘,两张终结者5票子到手。格瓦拉每天答个题,网上都有人给你答案,很快积分就能兑张电影票,再加上现在买票搞得送雅诗兰黛小样,也是很high,而且很多活动送橙券兑票。百盛去参加个插花,不仅插花免费带回家,而且送两张电影通票。微博什么悦诗风吟啊之类的送票也数不胜数。可能有人想说哪有那么多时间关注,我想说天下没免费的午餐,而且你就加个微信号存在手机上,有推送随手抽奖或转发就好,花不了你几秒钟时间。与其追星或在网上当键盘侠,不如花几分钟在自己的现实生活里。2.优惠买票。大众点评首页经常有20元券白拿之类的,抽奖我就更不用说了。20元券可以买19.9的票,10元券可以买9.9的票,等于免费,当然你要非看imax除外,但我就不建议你在大众点评上买了。大众也经常搞邀请好友拼图拿30元券的活动,并且电影板块每天答题和猜游戏就能积分,最高抵40元,很容易免费。格瓦拉不必说,什么招行9块9买票,中行半价票,抢票数不胜数,好处是很多票你可以定制,留个纪念也不错,而且价钱相对其他客户端有优势。看完了晒晒票根,赢赢电影周边产品,也很happy。蜘蛛网,微票,豆瓣等之类券也超级多,成天搞活动。淘宝8.8和糯米6.6是个好Deal,前者长期都有,后者得看时间。直接去电影院买也可以。你若固定在一个院线看如金逸或星美之类可以办个会员卡,我知道金逸是半价买票;要是不想办会员卡就卡准时间看半价场,比如周二,比如上午场;要这些都不想可以去了找黄牛,一般市中心影院都有黄牛,公道实惠。而且就算你和我一样手里有通票但死活要看IMax补差价也先在补前找找黄牛,比如碟中谍5Imax要贴40,找到黄牛贴35就好。3.千好万好不如自己公司发票好,有的党支部发,有的团支部发,有的工会发,有的逢年过节发,这个我也就不说了。说这个只是想提醒各位,就算你公司不发你可以去买,什么闲置部落啊,闲鱼啊,58同城啊,出售便宜票子的多了去了,终结者5普通票两张20不是梦。我这题的答题思路和其他人有点不一样,很local,土豪就别看了,只是给真穷人看的。
以我多年来用一分钱五块钱十块钱看尽各路大片的经验来说你们难道不玩微信吗不知道微信有钱包吗钱包里有电影票也就是微票吗不知道好多20元红包可以领吗然后2 0的票变成了0、01元25的变成5元求赞
你们真是够了。什么19.9元、9.9元电影票,国产2D电影在一线城市销售的最低价是30元/张。你能买到9.9,那是有人在贴钱。替你出钱的,一般就是搞活动的信用卡和在线平台了。从这个角度看,要买便宜的电影票选BAT的平台最好,财大气粗舍得烧钱,面对院线也强势。不过这种补贴对行业未必健康,无论对影院还是对观众。19.9,9.9补贴价最大的问题,在于把消费者培养出了“看电影就应该只值这点钱”的观念。中国最赚钱的电影院是万达,前几年净利润率也只有百分之十几。这还是建立在万达商场强势撑腰的基础上。其他的中小影院绝无可能有自己的兄弟物业,赚100至少要分房东30,搞了半天其实是在给地产商打工。橙天嘉禾在内地已经算比较高端的电影院了,我看过他家财报,平均每张票实际收入才大概35块钱的样子。均下来每张座位每天10块钱都收不到,收上来的还要分成拿走一大半。而现在的新建电影院,平摊到每张座位的投资成本接近2万,要七八年才能收回成本。新电影院建设硬件成本只会继续上升,现在新的放映厅都要配置二氧化碳检测和新风系统了,要是三十块钱坐两个小时也嫌贵,那还真不如躺家里看优酷。 电影院和这些在线票务平台合作,是不得已的求生之道。博纳的老总就说过,电影院将来就是给BAT打工的命。我不否认在线平台极大实惠了穷人。只是国人过于价格敏感,优秀的进口片拿不到补贴,相当一部分没有判别能力的人会随着补贴流向国产烂片。这种超低价格原本是为了培育市场,最终却为低成本烂片争取了生存空间。一个健康的观影市场,本来多少有点成本门槛。观众掏了真金白银,坐下却看到这些拿综艺节目拼拼凑凑的所谓“电影”,是要骂娘的,是要追究的,被骗也就最多一次。烂片炮制者本可以被轰出市场。现在价格补贴之后,“九块九你买不了吃亏”,愤怒变成了无所谓,原本的舆论淘汰机制严重弱化,救了烂片一条命。于是,拍高质量电影会从经济上越来越不划算,最后剩下的全是价廉物劣的次等货。投资方不懂电影,但是懂算账啊,资金正在从大投资电影源源不断地流向短、平、快的小成本电影。将来就算取消了补贴,我们恐怕也只能面对着一个只配9.9元水准的国产片市场。有些人还停留在“便宜还有错吗”,“凭啥不让我省钱”的层次。那要这样的话,9.9元我看都嫌多了。一场只收1块钱好不好?看电影不要钱好不好?肯定好啊,不要钱,妙极了。我绝对相信中国的 0元电影到来是迟早的事情,里面三分之二时间是广告,主角一出场,从衣服到包包都打上二维码。以后甚至会有倒贴钱请你去看的电影,范冰冰演着演着突然拿起磁疗仪开始导购,“现在拨打只要899 ”。反正有什么风格的消费者,就一定会有什么样的业态。资本没有立场,资本只会迎合。
先上图再说话。以上的这些图片截图至微信公众号imovie100【电影票比价】,想感叹一下,终于给捣腾好了!这个服务源自于自己本身的需求,这几年去电影院看电影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其实观影总数下降的厉害,不像在学校时候有大把看电影,怀念在大学的时光%&_&%),身边的好友周末亦如此,下班约起来看个电影,开始成了大家的一个基本娱乐需求。多平台多需求,屌丝又略微强迫症的我,每次都要打开各个app对比一下价格,择低价者买着,用着着实蛋疼⊙﹏⊙b汗。(从知乎这个问题下的点赞来看,还是不少知友有一样的困扰嘛。。)跟一个多年的好友提到这个事,对方也感叹蛋疼,现在这么多比价网,怎么在电影票比价这块就没个能用的称心如意的?最后搁置了一段时间后决定捡起来干,习惯了各公司提供的产品服务,这个需求没人提供,能怎么样?就只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
--------------------------------------------------分割线-----------------------------------------------------说回在线票务市场,刚刚说到观影风潮的流行,我觉得部分功劳要归功于这些互联网在线票务商,遥想当年,学生时代,囊中羞涩,看到一部想看的电影,却被60+的电影票给难倒,太NM贵了。后来团购风行,大家一起去看电影前,就事先团购几个券,然后屁颠屁颠的一起跑到电影院,看着影院前台滚动的蛋疼LED屏幕,等待着自己想看的电影出现,看场次,看时间,然后排队到相应窗口换票。有时候排了半天发现隔壁队伍才是自己排的团购网站的窗口,~~o(&_&)o ~~何其尴尬。。。排到了队,要接着报电影和场次,看着蛋疼的屏幕选择自己想要的座位。如果来晚了,面临着没票或者边角位置的选择。最烦的还是电影院总是以各种名义(电影片长超过2小时、首映又或者3D),到了现场要求加价格,本来就不算很低的团购价加上这加价,摸摸钱包,心疼。。团购的体验现在来看一点都不好,但是在当时那个时间点已经是一个巨大的飞跃,这些团购网站的介入,更是慢慢在改变着整个票务市场。这些互联网公司的介入、消费者端对于购票体验的吐槽以及资本的力量,这几年在线票务市场着实是经历了一番大改革,面貌一新。时至今日,在线购买电影票已经如此之方便,提供在线选座,甚至在线购买食物和饮品。大家再也不用经历团购时候的忐忑、现场排队换票的麻烦。互联网提高信息传递效率,消除不对称性的魔法尽显无疑。当初院线常常采用的那些手段,在现今阶段已经都不奏效,去电影院之前消费者就能锁定场次、位置以及确定支出。院线能做的只是选择最好的地段开设影院,更新放映设备(要另找个时间吐槽下国内影院放映亮度的问题,不能忍受啊)以及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在互联网公司提供的这一整个购票流程服务中,消费者最关心,最上心、最热心的当属价格补贴、价格补贴、价格补贴啊。有时候自己买完票都不禁说一句真TM便宜。现在随着补贴的流行,¥19.9甚至¥9.9看电影已经不是什么天方夜谭。特别是2015年以来,各大互联网巨头在成立影视公司,作为产业链中的面向消费者的一环,在线票务市场也是他们不愿放过的一个端口,所以以BAT和新美大为首的巨头基本完成了该市场的跑马圈地。标志性事件有:美团和大众点评的合并,其实就是美团吞了大众点评,猫眼电影将成为新美大票务市场的主要核武器,享受公司的资金和资源。微票儿兼并了格瓦拉,小众的格瓦拉在这个人人有后台的年代还是选择了一棵大树好乘凉。百度糯米成为百度O2O市场的排头兵,百度投入重金砸O2O(最近比较烦,比较烦的彦宏oba),在在线票务这一块也是动作频频,常上演价格屠夫的角色。淘宝电影注入阿里影业,根据我手头的数据,目前其支持的电影院数量偏少,但是正在快速铺渠道,同时背靠阿里巴巴,弹药充足。这是不是意味着豆瓣电影、时光网、网易、京东、网票网等等其余玩家可以准备退场了?我不是局中人,亦不是分析师,不随意判死刑。但是从手头的产品和数据来看,这些玩家无论是在渠道的广度、产品的精细度、耕耘的深度和补贴的血腥度上都不是前述巨头的对手。大多数情况下,没渠道,补贴不够就掐断了消费者使用其服务的可能性。除了自身有足够的资本提供价格补贴之外,这些巨头企业成立的影业公司,亦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这意味在线票务与电影发行的深度整合。影片制作发行方对在线票务市场的认可使得其在电影发行上映时获得资源的大量倾斜。大家在观影时候应该可以体验到在电影预售期和初上映的几天内,通过在线票务平台往往能够买到超低价的票,¥9.9,¥19.9的密集出现期就是此时。并且单个平台,如淘宝电影能提供超低的价格,但是别的平台就不能。票务平台在电影发行市场话语权的增加使得投资方和发行方亦提供了大量的补贴。投资方和发行方对于上映初期冲票房和在线票务方跑马圈地的需求撞到一块,便出现了超低价。更别提,某些电影,阿里本身就是投资方,此时弹药密集度,头条等资源又是更上一层楼。题外话,国内巨头资本的强大令人刮目相看,相信未来的日子里,在电影投资方里,这些巨头出现的频次会不断提高。-------------------------------------------------分割线------------------------------------------------------说了这么多,又跑偏了。结束上述YY分析师的部分,这么多瞎扯的内容并没有什么用处。作为消费者,我关心的只是如何能够方便快捷的买到最低价的票,这也是这个公众号创建的唯一目的。我和好友从数据上花了不少时间,作分析,最终的结论就是微票儿、淘宝电影、百度糯米和猫眼是这个市场的大玩家,现在市场是他们的,相信未来若干年都会属于他们。(也许某一天在线票务市场也会像其他市场那样,出现携程和去哪儿的整合,出现58和赶集的整合。)大家买票的最直接渠道就是手机APP,所以我们在选择数据的初期就选择了要支持移动端的数据。因为现在各大票务巨头的桌面端和移动端价格有差别,移动端价格明显更低,这与鼓励消费者向移动端app迁移不无关系。当然,移动端也提供了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抓取数据的过程花费了不少时间,这其中省略100万字。。。不过好在结果是我们最终涵盖了BAT的数据,并且根据手上的数据,真真觉得BAT价格屠夫的实力,价格大战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丢了这座山头就立马抢下个山头。瞬间感觉猫眼的压力山大。也希望能够做记录者吧,用这个公众号见证BAT在单一市场跑马圈地、相爱相杀到最终定江山整个的一个历程。(呵呵呵呵呵呵呵,YY的感觉总是如此之爽)日更新:本服务现已经支持猫眼电影。O(∩_∩)O哈哈~。-------------------------------------------------分割线------------------------------------------------------产品的整体逻辑如下:产品提供的入口分为“上映电影”和“附近影院”,提供票务平台支持的所有影院所有电影所有场次的价格,并提供链接。“上映电影”入口提供了所有上映和预售中的电影,用户可以根据喜欢的电影点击“比价”按照电影院的距离或者价格来进行选择。(为了微信公众号菜单支持直接跳转网页,还刻意用壳公司认证了微信号,想想微信的限制也是醉了!!!)“附近影院”入口提供了按距离由近到远的该城市所有票务平台支持的电影院,用户可以自行选择影院查看电影和相应的场次和价格,并支持搜索功能。城市默认定位来选择,同时支持使用者切换至全国所有平台支持的大中小城市。对于高排片的热映电影,公众号特别提供了“热映”按钮,方便大家快捷选择。还是直接上图来看方便点以下以北京市保利国际影城北京缤纷城店1月17日【最后的巫师猎人】为例,各大平台和公众号的支持图片:下面的是无锡宜兴影城1月17日【极限挑战之黄家宝藏】的情况:----------------------------------------此部分为日更新--------------------------------------本服务已经做了部分产品更新:1.已经支持猫眼电影全国范围内的票价查询,同时支持淘宝、糯米、微票儿和猫眼的移动端app内电影票价格的实时对比。2.现在服务已经支持基于全国各大城市的电影票数据综合查询,包括电影的排片和各平台平均票价等信息查询。如下图所示:--------------------------------------------------分割线--------------------------------------------------------终于码完字了,难得在知乎认真回答一篇,看了知乎众大神的那么多干货,有一句话印象最深:种一棵树,最好的时候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这个服务虽然小,目前也有不成熟的地方,但是确实花了不少的业余时间,和哥们也一起花了几个伏案深夜。现在是基本倒腾好了!有需要的各位,可以关注公众号imovie100、微信搜索【电影票比价】或者扫以上二维码关注。使用过程中如果有任何bug,也欢迎提交,人力/能力和时间有限,有不完善的地方,欢迎各位指出交流。有需要的各位,可以关注公众号imovie100、微信搜索【电影票比价】或者扫以上二维码关注。使用过程中如果有任何bug,也欢迎提交,人力/能力和时间有限,有不完善的地方,欢迎各位指出交流。
实名反对肥肥猫先生的答案。逐条来吧,您说贴钱是有问题的;恕我愚钝,这不就是一个各取所需么?你要注册要市场份额,我要省钱要方便;这种贴钱模式本质上跟美团打车软件之类的有区别么?因为涉及到电影圈文艺界就不行了?补贴对行业未必健康?我看外卖啊打车软件之类的要比以前方便好用多了啊。您说最大的问题,在于把消费者培养出了“看电影就应该只值这点钱”的观念;我还说由于电影票便宜促进大家走进电影院导致盗版减少呢,我还说由于上座率更高电影市场的“盘子”会更大促进电影行业全面腾飞呢,我还说凭什么电影就不应该值这些钱呢?您说搞了半天其实是在给地产商打工;现在基本上所有实体行业都是在给地产商打工,这是经济模式的问题,不是电影票价格过低的错。同时我怀疑您所谓“优秀的进口片”的评定标准;我严重怀疑知乎用户跟沉默的大多数相比,审美是高一点点的,您喜欢的,沉默的大多数未必买账,这部分不细说了;但我无法因为我认定一部片子是烂片,就不让别人看,我认为好,大家就必须都喜欢,这是底线。所谓成本门槛;电影不是一个大众消费品么?我们不是应该致力于让更多的人可以欣赏电影么?难道还要按收入分级?穷人不能看?您说掏了真金白银被骗也就最多一次,烂片炮制者本可以被轰出市场;我个人感觉,没有人那么喜欢虐自己吧,你被骗了看了一次烂片,就因为票价便宜所以下次出烂片还要去看哟。。。我记得有个影评,“你要相信那些看小时代的人,就算没有小时代,他们也不会看什么好片子”。虽然有点地图炮,但是可以领会一下这个中心思想。您说由于“九块九你买不了吃亏”,舆论淘汰机制会严重弱化;我想了想,发现并没有这样啊,社交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舆论从未如此强大;什么?您说栀子花开和小时代?对不起,就是有的人喜欢看,我们可以鄙视,但是不能不让人家买票啊。市场需求就摆在那,您难道不让他们拍?网络小说从来不缺市场,唐家三少土豆番茄之流赚的盆满钵满,您可以因为他们文学性不够不让他们写么?就是有人想看啊!您假设拍高质量电影会从经济上越来越不划算,最后剩下的全是价廉物劣的次等货。我还假设如果票价过高上座率会急剧下降导致影院倒闭呢,都是假设嘛。同时我不认为“便宜还有错吗”这句话有什么错;先有温饱,再追求逼格;中国人为什么价格敏感?因为大多数人都挺穷的。您可能有一个足够好的生活条件,但是我认为这种“何不食肉糜”还是有点。。。资本没有立场,资本只会迎合;这有问题么?大众喜欢什么,作为一个资本家你就给他什么;资本家想的是盈利,改变世界文艺复兴这种严肃的问题是被选中的孩子们做的,我们没理由对普通消费者和普通资本家要求过多。利益相关:当年知道肥肥猫是因为一个黑韩寒的答案,他在评论区表现的比较偏激(个人感觉),我回了他一句他没理我,我点进他主页扫了一眼,然后。。。关注了他,因为真的回答质量很高,观点也很独特;说这个的意思是大V其实也是普通人,有自己的执念再正常不过,什么样的身份以什么样的视角看世界,也并无问题。我想等我的段位足够高之后可能也会认为买打折票很low,但是我认为电影其实就应该是个大众消费品,就应该有贴地气的价格;对应一下美国电影票价可能会感觉人家的价格才是合理的,但是比较一下收入。。。而且这种贴钱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美团饿了么,滴滴快滴当年打的不可开交,但是最后还是回归于一个合理的价位了啊,这种事情就应该交给市场的,不要总想搞个大新闻把我们这群普通消费者批判一番,任何商业模式都没有理由怪罪消费者,个人感觉。十分抱歉跑题如此严重,多谢看完。
谢邀。首先吐个槽,这问题里哪来那么多直接自己卖票的啊,这也太可怕了吧。其实真答起这道题还挺有感慨的,去年暑期前,我在【知影】的专栏、公众号、微博还有知乎电影群等各类渠道发起了一个关于在线购票体验的调查,特意覆盖了全国一二三线地区和影院购票(包括柜台、会员卡、信用卡)、app在线选座和团购等多种形式,可惜,最后整理数据这一关没完成(此处鞭尸
),而随后行业形势又有很大变化(比如一些顽固派影院最终被app们攻陷,万达则开始和一些app终止合作等),于是整个调查错过了时效性而没有完成最后的专题制作。由于前期投入不少精力,回想起来还挺遗憾的。当时我们调查覆盖的渠道,影院柜台、会员卡(包括充值和一次性付费)、信用卡合作,团购app(包括美团、糯米、点评等),在线选座app(包括猫眼、格瓦拉、时光网、支付宝、微信电影票、抠电影,以及比较弱的豆瓣、网易等),甚至一些二三线城市特有的兑换券等形式都覆盖了。但行业,尤其是电商行业的变化真是稍微晚一点点就翻天覆地,在我们专题流产后不久,淘宝电影和百度糯米以及大众点评都砸下重金在在线选座的业务上,微信电影票随后也因为入口太深的问题正式变身为微票儿独立客户端,这些情况都是时当时我们的调查所预想不到的。尤其是百度糯米突然砸了200亿(其中50亿是电影票业务)这种连华尔街都看傻眼的事情,谁能想得到嘛。接下来当然要回答问题了。首先,怎么买方便和怎么买便宜显然是两个概念。方便,包括了选座方便、兑换方便(或者说是否能够及时获得纸质票)、购票截止时间、提前购票等多个方面。我们一个一个说。要说截止时间最晚,肯定是柜台购票(包括会员卡、信用卡等)最方便,因为开演前一分钟还能买,而所有带有在线选座功能的app都有个截止时间,各家app根据他们和影院合作的具体情况时间不一,比如我常去的影院北京朝阳大悦城的金逸吧,大众点评、百度糯米、猫眼电影、格瓦拉都是15分钟,淘宝电影、微票就要30分钟。而我查了一下万达,淘宝提前40分钟,大众点评、微票提前30分钟,猫眼、格瓦拉15分钟,百度糯米居然提前1分钟还行好厉害,而三里屯美嘉大众点评、猫眼、格瓦拉15分钟,百度糯米、微票30分钟,淘宝还是40分钟,其中要点名批评淘宝电影和微票,恨不得所有影院都是最早截止的。选座方便方面,各家app各有千秋,猫眼、格瓦拉、微票、大众点评、百度糯米都会标注中轴线(但是很多影院的中轴线都不准的,我印象中可能格瓦拉的最靠谱),淘宝电影会标注所谓的最佳区域(但是明显太靠后,简直是对我之前写过的座位帖的侮辱)。提前购票大家都差不多,除了特殊的合作(如淘宝电影的春节特别大促或者糯米暑期特惠之类的)和特殊的万众期待的超前预售,基本都是提前一天。最后是兑换或者说排队。这还真得具体影院具体分析。先说柜台。有的影院柜台效率极高(像三里屯美嘉买票都要拿号的,但效率很高),有的影院柜台就会排超级可怕的大队(比如朝阳大悦城金逸的零售柜台,但是会员柜台就比较快,王府井的两家百老汇也是排队很糟糕的代表)。然后是自助取票。比如万达、金逸、美嘉这些的兑换取票机都是通用机,各家app购票不需要找对应的取票机,这样就比较方便。而有些小影院(或者比较陈旧的,像东大桥紫光),就要找对应的取票机,据很多人反映,好像最差劲的是微票。淘宝的一度也经常凸锤(大概是兑换机功能太多)。关于方便的方面我就只能说这么多了。抱歉限于篇幅和精力,只能拿帝都的情况举例(魔都的情况和帝都差距不大),二三线地区的一些具体情况没法展开说了。当然实际上,二三线地区对这些方面的在乎程度也没有那么高。说完方便,就该是便宜了。我们还是先把app之间的比拼放最后,先说说综合的情况。这次我们不能只说一线城市的情况。按照我去年组织的覆盖一二三线全国各地的调查,价格这个事情可谓天差地别。有的城市影院提供的会员价低到吓人(同时标称价格,包括app购票价格贵得吓人),有的城市app能抹个零头,但是会员价和信用卡都是半价(银行土豪嘛)。而真正对价格特别敏感(而对及时选座没那么敏感)的群体,最为划算的依然是团购票,然后不嫌麻烦的到柜台兑换(反正相对来说,很多城市的柜台排队没有一线城市那么可怕,我是说常态,不是过年和今年暑期《捉妖记》这种情况),影院会员通常比团购还是贵的,但很多影院会员是独立通道,也算弥补了这方面的劣势。这里其实存在这样一个情况,就是确实存在一些人,你说他有消费惰性也好(比如就在家门口),有固定活动范围也好(比如有的城市只有一个商业区),对影院忠诚度高也好(其实这三者本质是一回事),就是他们对具体影院的依赖大于了其它方面的敏感度,于是会员制(本质上和粉丝变现一样)就是对他们来说的最佳选择。而除了这些有强烈消费惯性和固定场景的群体,大部分用户观影都是随机性很强或者选择欲望强的,这时候我们才进入了app类的比拼范畴。在去年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在不同地区,几家app的票价高低也是不尽相同的(以及,当时还没涉及淘宝电影和百度糯米)。具体数据我就不翻了,当时我们得到的一个数据结论是,一线地区各家价格差距微乎其微(都在个位数之间),特殊的特价活动各家轮番出现,具体价格应该根据具体的地区、影院、影片来具体选择,不存在一家app具备绝对的低价优势。可在2015贺岁淘宝发力和今年暑期糯米大烧钱之后,情况有了很大变化,特别是这个暑期的情况就是,在除了9.9和18.8这种奇葩价格范围之外的情况下,糯米和淘宝明显价格更低,其它家只有一些所谓暑期特惠的抹零头的小打小闹。如果说2015春节档(和微博电影以及娱乐宝联手)的超级特卖是淘宝电影标志性事件,那一轮烧钱虽然未必彻底动摇了猫眼的市场占有率,但却体现出了电影票这个领域资金雄厚的BAT三家实际的空间。如果说T的微票儿因为相对独立,而且现在感觉思路上还有些问题(具体什么问题是行业核心知识,不在本问题讨论范围内,欢迎到在行约见我),那B的糯米和A的淘宝电影真烧起钱来可真够吓人的,前面我都提到了糯米电影有50亿嘛。前面我已经横向比较过购票时间截止的事情,在查这个部分的同时我也瞄了一眼票价。各家目前都有9.9和18.8这种活动,但是对于一线城市热门影院来说,这些活动是根本不涉及的(吐槽:春节淘宝电影那拨特卖可不分电影院,都那么便宜),而在不涉及这些特价活动的情况下,百度糯米居然在热门影院普遍比竞品低一些。以本周热门影片《滚蛋吧!肿瘤君》举例(影院还是前文用过的三家热门),百度糯米金逸48.8,万达38.8,三里屯美嘉81,大众点评分别是51,45,84,淘宝电影是50,29(万达特惠),61(暑期特惠-20),猫眼是49.9,39.9,81,格瓦拉是58,28(万达特惠-20),83,微票是51(两张的话是39*2),19(万达超级价期),83。由于三里屯美嘉实际上是个特例影院(消费者对价格最不敏感的影院之一),所以只比较金逸和万达这两家和BAT都并没有什么关系的院线,糯米居然便宜得挺吓人的,而微票和淘宝作为同样有T和A背景的也很下血本了。而在9.9和18.8这些所谓常规活动领域,目前我能看到的,大众点评是秒杀9.9《宅女侦探桂香》限1000名;百度糯米有《滚蛋吧!肿瘤君》和《宅女侦探桂香》18.8起,7.7约惠七夕,“超级星期六”每周六6.6元起;淘宝电影有开学季18.8超前热卖(都是尚未上映的影片的预售),暑期特惠8.8起(实际帝都影院是18.8起),《滚蛋吧!肿瘤君》18.8起;猫眼有夏日光影大冒险暑期第八站9.9起(已经结束);格瓦拉只有《滚蛋吧!肿瘤君》单张减20;微票是超级红包日(20元红包),《宅女侦探桂香》9元起,万达金逸17.5等院线超级价期9元起(实际各家影院情况不同)。百度、淘宝和微票这BAT三家花样最多。接下来说些今年诞生的新花样。前面我说过,在全国各地,影院会员卡普遍来说还是很有竞争力的,同时万达,金逸,美嘉等自己都有自己的app,那我们脑洞开一下就会发现,这二者是有结合的空间的。然后同时,强势的院线也不那么愿意受到app们的摆布,于是之前就传出了万达和猫眼之间合作破裂的消息(最不利的结果就是万达退出猫眼的列表,想想猫眼都很危险)。率先实践这二者结合的又是手握50亿的百度糯米,他们和中影、保利、美嘉、横店、大地、17.5合作了官方会员卡,和影院自己的会员卡类似,都是交个年费就能享受(在百度糯米app内的)特价,最狠的是还和星美达成了入股和战略合作的关系,这就相当于有了自己的院线,也是第一家直接和购票app有股权关系的院线。我觉得这套模板也就只有手握重金的BAT玩得起。猫眼和格瓦拉就肯定不行。倒是大众点评之前就有一些餐厅会员卡的业务,没有在这方面跟进有点奇怪。最后说说前面提到的那些9.9啊18.8啊的所谓超级低价的真实情况。类似这些推广,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限量秒杀,一种是带有多少多少钱起的字样。那其实这种文案就有门道了。首先呢,那些确实是标称价格的限量秒杀,就和京东天猫还有小米的一些商品秒杀一样,想要抢到真是太难了,而且咱们说实话,电影票这个单价几十块的东西,限量一千张其实就是两场而已,一共几万块,简直就是一瞬间就不见了,这里面还不排除会出现有(类似这个问题里那些卖票的人这样的)黄牛在刷票抢票。另外就是xx元起这个玩法。每次看到这个我也都很兴奋,但是每次点进去再一看具体的影院列表(仅限北京),我靠很多根本不是那个价格嘛,偶尔能看到确实是那个价格的,要么就是我前面提到的紫光影城那样的破影院,要么就是极为偏僻的五环外影院。再比如像很多超前预售(即还没有具体的排片只有兑换码)的,同样也很坑,真正排片出来你会发现,你买的那个兑换码是有兑换价格上限的,比如稍微贵一点的3D你就换不了(有的稍微慈悲的还能让你补差价)。
刚截的图,先上图后说话,利用爬虫抓取各个平台排片票价数据进行比较,直接跳转对应平台的移动页面购票,免下载各个平台app,平均一张票的票价最低的平台比最高的平台要便宜5-10块左右。app下载地址具体说明参照我的另一个回答为什么线上电影票比线下便宜
被知乎说是不友善内容了(可能是用户举报的吧)。我自己不停的反思,到底有哪些不友善内容,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的。那么多用户之前支持我(抱歉我几乎是个三零用户第一次那么多人点赞,比不上大V们,所以有点儿激动啦),让你们失望了。我决定,在这里对
郑重的道歉:之前骂了你小人,是我不对。事件起因非常简单(后面这段照搬原贴,应该没有不友善内容了):刚才(其实是8月16号下午的时候)我在 的答案下面的评论,被人点了24个赞呢!然后,然后我的评论就不见了,并且我也不能再评论这个答主的答案了。我的原评论是:“原来电影拍的差是我抠门儿导致的,真是抱歉了。”我对知乎的玩儿法很不熟练,请问我的评论是被谁删除的?如果被管理员删除会不会减少什么友善度(虽然并没有不友善)? 你知道怎么回事儿吗?ps回答一下楼主的问题以防跑题:我都在美团和用招行信用卡的优惠买。性价比不错的!-----------------------------------这就是打出不友善内容的理由。当然知乎维护一个健康的社区氛围是必要的,我同意哦!对于
,你删了我和很多很多人的并非不友善、只是意见不同的评论,并且屏蔽了我们,营造出一种大家都支持你答案的氛围,只能说那是你的权利。我今天看了你另外一个帖子的回答,非常的好,把自由主义市场经济解释的恰到好处(),但却和你在这个问题里的答案所信奉的宗旨完全背道而驰。因为你屏蔽了我,可是我却很想与您讨教,没办法只好在这里问了:“这是为什么呢?” 期待回复!谢谢咯!(真的没有不友善啊,只是想问问原因的说!)
1.你需要下载这几个app。然后就是比价!微信电影票=微票:最近万达有优惠,特定场次很便宜。近期周四周五有红包。美团=猫眼电影:以前常有9.9元,最近常有15元。大众点评:常有9.9元,但是难抢。百度糯米:常有16.6元。格瓦拉电影:常有指定电影减20或指定电影特价,及某影院一段时间内十分便宜。淘宝电影:常有8.8元及18.8元的电影票或18.8元或19.9元的预售码,以及周末半价。网易影票:会有某个影院比均价便宜五到十块。重点就是选好影院范围,电影及时间范围,然后比价。但是,到这里远远不够。万能的淘宝还有红包可买的!2.红包我买过微信电影票的红包和猫眼的红包。一个20元的微信红包只卖1.9元,一张28元的电影票分分钟卖9.9啦!然后还可以加上卖家的微信,卖家有时会在朋友圈放福利的。例如:3.代买票也是万能的淘宝搞定的。例如我今天问的:告诉他买哪个电影院,那个场次,让卖家帮你买就好啦,买好了会发短信通知你的。希望能帮到你~
有个app叫 选电影,可以对比各类网购电影票平台的票价,很实用。猫眼,糯米,美团等都包括,题主不妨试试看。货比三家不吃亏。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万达电影票优惠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