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青树健身 沌口店猜啥数字

潍坊晚报-数字报刊
第03版:今日关注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今日要闻
第03版 今日关注
本土老字号如何打造商界“常青树”
  百大商务中心效果图  从1955年创建至今,潍坊百货大楼已有着54年的发展历史,见证了潍坊商业的发展轨迹,享有潍坊商界“常青树”之美誉。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企业规模越做越大,今天已发展成为一家集百货、超市、汽车、餐饮多元化经营于一体的现代新型商业企业。  近几年,潍坊商业竞争愈演愈烈,从国内许多城市的百货领军企业到国际零售大鳄纷纷登陆潍坊,作为有着半个多世纪发展史的本土老字号,潍坊百大如何在激烈的商战中争得一席之地,发人深省,引人探索。    发展是硬道理    潍坊百大几十年来的历史足迹印证这一真理,始终咬定发展不放松,几年一个新台阶,以超常的发展速度取得骄人的业绩,昔日的“小舢板”逐渐变成今天潍坊商界的“航母”。  1981年旧楼拆除,1984年元旦新大楼竣工开业;1995年10月二期扩建工程投入运营;1999年10月进军超市业,位于北宫西街的我市第一家大型综合超市―百大万家福超市建成开业;2002年元月挺进汽车业,百大汽车东风雪铁龙4S店在寒亭经济开发区落户;2003年11月,接收破产企业原潍坊五交化公司,扩大了企业发展空间;2004年12月涉足餐饮业,享有“齐鲁第一园”的百大绿洲生态园开门纳客。  与此同时,潍坊百大加快超市连锁步伐,自营店、加盟店实现全面开花。截止目前,已发展成为拥有2家商场、7家连锁超市直营店、33家加盟店、3家汽车4S店、2家生态餐饮广场、8家自行车电动车专卖店和1处售后服务中心,年销售额近10亿元的中型(一)企业,经营地域辐射潍坊10多个县市区。先后荣获“全国诚信单位”、“全国商业服务业先进企业”、“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商业名牌企业”等称号,被市政府列为市属骨干流通企业和重点服务业企业之一。    创新为企业快速发展带来了不竭的动力    近几年来,潍坊百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同步大幅度提高。从2002年百大连续六年销售保持了近30%的增长幅度。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和市场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实现利税同比增长30.11%。这些成绩振奋着百大人的心。这些成绩的背后,时时闪现着改革创新的影子。  “市场在变,需求在变,我们也在时刻求变……”,百大人走的是一条锐意改革创新之路,推动着企业不断前行:1987年在全市零售行业第一家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1992年第一家推行经营、用工、价格、分配“四放开”改革;1993年第一家推行股份制改革。通过改革,调动了员工积极性,扩大了企业自主权,转换了企业经营机制。  近年来,企业不断创新管理理念、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全面导入CIS企业文化战略,建立了具有百大特色的以“立诚固本、励志图强”为核心理念的企业文化体系。不断完善企业运营体制和绩效考核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加强员工的职业素养培训……一支“敬业奉献、敢打敢拼、奋发向上”的员工队伍,夯实了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基;一个“廉洁自律、团结和谐、干事创业”的领导班子,吹响了百年百大冲向未来的集结号。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更令人期待    打造以创造最高需求为目标的城市商业中心,是潍城区“白浪河西岸高端服务业隆起带、城市商业中心、安顺城市副中心、鲁东物流中心、区域文化中心”中“一河四中心”经济架构支柱之一。在这个构思当中,百货大楼是其中的辐射点,假以时日,潍坊城区最繁华核心商圈将日臻完善。  在此基础上,潍坊百大董事长张益军和百大领导班子把目光投向做强做大百货主业上。利用百货大楼占据市区商业黄金位置的地利优势,对百货大楼所处商业黄金地段进行深度开发,在保留百货大楼的基础上,建设百大商务中心,占地面积34.8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商场面积5.5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地下1层、地上6层1.8万平方米商场,与老楼贯通,将于日前开业;二期工程为大楼西院23层商务公寓;三期工程为沿和平路28层综合商务楼,集地下停车场、超市,地上商场、写字楼、商务酒店等多功能于一体。届时,百货大楼经营规模、品牌档次、购物环境、服务功能将实现全面提升,彰显大众精品名店风采。  百大人的目标是“百年老店”。下一步,随着百大商务中心的建成和百货大楼、百大万家福超市、百大汽车连锁步伐的加快,一个更具生机与活力的新百大将展现在人们面前,“百年老店”的目标也会越来越近,潍坊商界“常青树”也会越来越绿。  记者李中伟  通讯员孙焕亮
     
鲁ICP备 版权所有 [潍坊日报社]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叶春燕,济南平安第二营业区业务主管,今年只有35岁的她,却被称为保险业的一棵“常青树”。1996年大学毕业,当时年仅20岁的叶春燕便进入了济南平安,成为了一名普通的保险代理人。从那之后的15年里 ,她从来没有离开过保险,离开过平安。十数载的执着 、坚定与努力,换回的是成绩、快乐与自豪 ,铸就出的是一棵结满收获果实的保险“常青树”。&&&&采访叶春燕之前,对于一个90年代从事保险行业的大学生,记者充满了好奇。及至与她面对,看到她那一分浅浅的淡妆,一件鲜明中不失庄重的外套,一种极富温润气质的声音,这种成熟与睿智的知性形象,让记者无论如何也无法跟一个老保险业务员联系在一起。只有在她随后对自己的讲述中,在她那真诚的微笑里,在她谈到对如何做好保险业务的激情与兴奋时,才让记者感受到了她身上那种“保险人”特有的个性品质,捕捉到了她的那一份忘我、执著、坚韧和顽强。&&&&天生爱挑战青涩女孩选择卖保险&&&&1996 年的夏天,与其他应届毕业生一样,怀揣着年轻梦想与未来憧憬的叶春燕走出了大学校园,即将踏上自己的职业旅程。但是与周围的同学不一样,叶春燕的第一份工作毅然选择了在当时被年轻人看来异常“ 冷门”的保险代理人行业。“那个时候对于我来说要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并不难,因此家人、朋友、同学,几乎所有人对我的选择都表现出了坚决的反对。”叶春燕笑着告诉记者,她身边的人都不明白,这个小姑娘为什么放着“铁饭碗”不要,而要从事一项在他们看来是那么的“不靠谱”的工作呢。&&&&“可能是因为我天生就喜欢做一些挑战自己的事情吧,而且并不喜欢自己所学的财会专业,反而对营销很有兴趣。”因此,在刚毕业时一个偶然的机会,叶春燕接触到了平安保险。“当时我就被保险的理念,特别是平安保险的管理及发展理念所吸引了。与其端着“铁饭碗”平平淡淡的过一生,不如让自己去面对一份挑战,用拼搏、汗水与努力去换回自己精彩的人生。”于是,这个仍显稚气青涩但又个性十足的 20 岁小姑娘正式进入了济南平安,成为了一名普通的保险代理人。&&&&从“哭鼻子”到管理者美丽小树初长成&&&&当记者问叶春燕刚步入保险行业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时,她竟然对记者说出了三个字:哭鼻子。&&&&叶春燕说,作为一个初学者,开始的时候她也跟其他新人一样,需要不停的去拜访陌生客户,因此,被人拒绝也就成了家常便饭。“因此那个时候,一受到挫折和委屈我就会大哭一场,想要放弃这个行业。每当这个时候,父母、领导和身边的同事总是会尽可能的去安慰、鼓励、帮助我。”叶春燕说,凭着大家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她的业绩迅速上升,很快成为了部门里面的佼佼者。“这个时候我的收入已经是我大学同学的两三倍了,这让我当时感到十分的满足,很庆幸自己的选择。”&&&&因为业务出色,1997年,仅21岁的叶春燕成为了业务主管,正式成为了一名管理者。“当时在我的团队里,最年轻的部下都要比我大六七岁,所以那个时候我根本就不好意思去批评指挥大家,更不知道该如何管理好整个团队。”因此,叶春燕为自己的年轻再次交出了学费,因为业绩达不到要求,她的团队人员逐渐流失,不到两年的时间,叶春燕竟然变成了“光杆司令”。&&&&“那是我最困难的一段时期了,每天都在眼泪的陪伴中度过,而且再次想到了放弃。”叶春燕说,在自己事业最低谷的时候,领导和同事们的鼓励成了她支撑下去的原动力。在大家的帮助下,不服输的叶春燕再次振作起来,2001年她的团队再次成立,而叶春燕也逐渐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团队管理者。&&&&用诚实的心去感动美丽“常青树”收获精彩人生&&&&记者注意到,在济南平安的数十年中,叶春燕的业绩一直与她对保险事业的执着追求一样,稳定、出色。叶春燕的客户很大一部分都是十年以上的老客户或者转介绍的客户,这让她拥有了规模庞大的稳定客户群。“从事保险营销行业这么多年来,我渐渐明白,诚信是保险的灵魂,因此,诚信营销、用心服务也让我的事业得到了回报。”&&&&一次拜访客户的时候,叶春燕在与她聊天的过程中得知,她的爱人在外地不慎摔伤,去了当地医院治疗,前后花了两千多。这时细心的叶春燕想起她的爱人在公司里也买过意外保险。于是,她立即拨打了报案电话,将理赔需要的材料一一帮客户写好,理赔注意事项也再三嘱咐。当叶春燕将2000 元多理赔款送到这位客户手中时,她对叶春燕这种主动为客户理赔的“实在劲儿”所深深的感动。&&&&在采访中记者看到,叶春燕的桌上有一本厚厚的工作日志,上面写满了包括客户的生日、爱好、家庭情况等各种信息,因此,每当客户生日时,叶春燕的祝福都会及时送出。正是凭借着这一份份的用心与真诚,叶春燕渐渐成为客户心中最值得信赖的朋友。&&&&回首往事,叶春燕深情的表示,15年的工作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但每当想要放弃时,一想到自己还有上千个客户需要服务,便顿时打消了这个念头。“每卖一份保单,我都会给我的客户讲,只要我在,我一定会为您服务终身!”&&&&此时的叶春燕,已从当年那个青涩的女孩变为现在的为人妻、为人母,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保险代理人、团队管理者,“是平安造就了一个自信的我,是保险事业造就了一个真正的我,是成长中的那些泪水、失败、欢乐与收获造就了一个精彩的我。保险,就像钻石一样,散发着永恒的光芒,将一路伴随我开创更美好的未来人生!” 财富记者&&王露
本版主要新闻吴伟奇:政工舞台的常青树·边防警察报数字版
02版:政工风采
01版 重要新闻
02版 政工风采
03版 综合新闻
吴伟奇:政工舞台的常青树
&&&&入伍20年,在政工岗位奉献青春智慧15载,别人说他是政治工作的老大哥、老前辈,但他却将自己摆在一个新人的位置,以一个初学者的心态在政工岗位上孜孜追求、积极探索,在政工舞台上发光发热、绽放光彩。他就是广东湛江边防检查站副政治委员吴伟奇。&&&&因为热爱,所以坚持&&&&中队副指导员,纪检保卫科干事,干部科干事、副科长、科长,政治处副主任,副政治委员。翻开吴伟奇的工作简历,看到的是一个个在政治工作中闪光的足迹。15年寒暑更替,岁月没有蹉跎他对政治工作的热忱,时间也没有使他对政治工作的热爱减少半分。&&&&遥想当年,刚从部队院校毕业分配到单位的时候,领导认为吴伟奇是在本单位当兵考上军校成长起来的干部,安排他到中队带兵,给战士树立榜样。事实证明,吴伟奇并没有辜负领导的期盼。在中队,他坚持以情带兵、以理服人,和战士同生活、同训练、同劳动,经常与战士聊生活、话家常,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他总能及时发现战士的思想波动并通过教育疏导消除战士的思想疙瘩,确保队伍思想稳定。私底下,战士们都喜欢称呼他为“奇哥”,他也一直把战士们当做弟弟如兄长般给予教育、关心和照顾。&&&&由于表现出色,在基层工作不到一年,吴伟奇就被选调到政治处工作。他热爱政治工作,并为之倾注了巨大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期间,有人说政治工作枯燥乏味出不了实绩没有前途,多次劝他选择到边检业务岗位,将来争取当个业务领导或者考个二级、三级检查员。但他却不以为然,依然坚持心中所爱毫不动摇,在多次面临提拔和岗位调整时都选择了政工。&&&&“我喜欢、我热爱,所以我快乐、我坚持。”这是吴伟奇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对政治工作的坚守不是源于荣誉和掌声,而是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以及蕴含在这份工作中的快乐。&&&&学无止境,孜孜不倦&&&&业余时间,吴伟奇喜欢在书海中遨游。在他办公室的书架上,堆满了书籍,天文地理、历史文学,并不专一。下班时间,在单位的图书阅览室经常能看到他的身影。他说,要干好政治工作就要成为一个多面手,各种知识都得掌握一点。&&&&吴伟奇始终坚持撰写阅读笔记和读书心得,经常和战友们一起研究讨论时事问题,做到学以致用。他还十分注重日常的理论学习,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有多篇调研文章被总队和公安部边防局网站刊用。2011年,由他独自设计调研课题并撰写的理论文章《将思想教育工作延伸到官兵家庭》,被公安部边防局评为年度优秀政工研究论文,并多次被引用为政治教育示范教材。&&&&由于学习认真、学识渊博、理论扎实,在每次单位组织的政工考试中,吴伟奇都是名列前茅。在2009年广东边防总队举办的第二届政工比武中,他率队参赛一举夺魁,获得团体总分第一、一项个人第一、两项个人第二的好成绩。&&&&学无止境,孜孜不倦。吴伟奇并没有因为取得的成绩而沾沾自喜,也没有因为走上领导岗位而蹉跎学习,目前他正和战友们积极备战广东边防总队和公安部边防局第三届政工比武竞赛,期待在政工赛场上再放光彩。&&&&放眼远方,踏实前行&&&&参加工作以来,凭着个人努力和出色的表现,吴伟奇先后获得“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纪检先进个人”、“优秀团职干部”等荣誉,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是官兵们学习的榜样。他说:“荣誉和奖项只是一种鼓励和动力,我们更多的是需要沉下心来踏实干好每一项工作,完成每一项任务,就像在夜空下行走,不要只顾着欣赏夜晚的星空而忘了道路的崎岖。星空只是点缀,路还在脚下,与其仰望星空不如放眼远方一步一脚印踏实前行。”&&&&吴伟奇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工作中,他踏实认真争做表率;生活中,他低调随和为人仗义,是战友们心中的“知心大哥”。他曾经从事干部工作8年,离任时,他利用休息时间将历年来的干部工作文件分门别类汇编成册,交给下一任干部干事小王,并给予耐心细致的指导,使小王的业务水平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大提高,很好地胜任了工作。&&&&工作不停,探索不止。近几年来,吴伟奇运用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带领政工干部积极探索,起草、修订、完善了政治工作的一系列制度规定,特别是在干部工作方面,通过修订《干部管理奖惩规定》,建立了干部责任追究及中层干部考核的长效机制;制定《关于加强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工作的意见》,建立了后备干部人才库;制定《干部量化考评实施办法》,建立了营级干部考核档案,对干部实行动态管理,为党委用人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吴伟奇喜欢品茶,他说茶如人生、人生如茶,茶叶清新淡雅、先苦后甜的品性是他所追求和向往的。是的,他喜欢这样的境界并且也做到了。蓦然回首15年政工路,没有惊天动地,有的只是无私的奉献和那份爱的坚守,一如松柏,坚贞不屈,四季常青。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边防部队·边防警察报社主办|备案证书·粤ICP备号
document.write('');数字报刊平台
丹阳乒坛“常青树” 不简单
阅读数:61
在丹阳恒大体育中心乒乓球馆内,笔者见到了长期活跃在丹阳乒坛的&常青树&&&已经56岁的王泓仪。他既是球员,又当过教练和裁判,还写乒乓球赛报道,是四个角色集于一身的球迷了。
打乒乓 &打乒乓球是我的终身爱好&
王泓仪与乒乓球结缘很早,小学开始练球,接受基础训练,中学是校队一员,大专毕业进企业工作后,常代表系统参加市里比赛。如今,他仍然活跃在乒乓球赛场上,打球已成了他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球龄超过工龄的王泓仪,在市里一些重要的比赛上,同时代的球友是越来越少了。王泓仪笑着说:&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是客观规律嘛。&聊到比赛,王泓仪说自己现在对输赢看得很淡,参加比赛就是练练手,找找状态。当问到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场比赛时,王泓仪侃侃而谈他年轻时代表丹阳工业系统参加镇江市的一次团体比赛。当时交战双方比分胶着,一直打到决胜盘,王泓仪最后出场时,对方的啦啦队成员在球台周围黑压压一大片,比赛打得跌宕起伏,气氛紧张&&关键时刻,他凭借扎实的技术和比赛经验,顶住了压力,最终取得了这场比赛的胜利。
说起打乒乓球最大的收获,王泓仪不假思索地说:&乒乓球是以球会友很好的平台,身边朋友很多都是因为打乒乓球结识的。&
当教练& &其实我更喜欢当教练&
王泓仪说,他曾担任丹阳市青少年队助理教练:&最大的感受就是要比自己打球累多了。&&在市乒协任秘书长时,除了处理协会大小事务外,同时肩负着培训青少年的任务。&王泓仪说,他成立的丹阳市金阳少儿培训中心,乒乓球台从2张增至10张。&现在算起来,培养过的获奖选手有30多名了,他们虽然称不上多专业,但入校后都是高手。有一个学生在一次市少儿比赛中获得第二名很遗憾,后来到了大学里终于圆了冠军梦。&另外,他还在丹师附小、实验小学和访仙中心校担任过&星期天教练&。王泓仪告诉记者,他曾作为镇江市农民队的教练,参加了江苏省第二届农民运动会乒乓球比赛,11支地市级代表队的水平都很高。经过竞争激烈的几轮淘汰赛后,全队最终获得男团亚军,让他很受鼓舞。
王泓仪说:&做球员只要多训练,提高自己的技术就行,可是当教练员得更操心,不仅要一个接一个场地不停地盯着队员的训练,连续站着的时间往往超过四五个小时,还得因人施教,因此当教练员比当运动员可累多了,但我更喜欢当教练。&
为了开阔视野,提高理论水平,他经常阅读包括《镇江乒坛》在内的乒乓杂志。观看高级别的乒乓球比赛,不断学习,逐步积累经验。在领会《乒乓球训练教学大纲》的过程中,王泓仪曾得到镇江市乒校两任校长的帮助和指导,他至今难忘。
做裁判& &组织比赛为我开辟了另一扇窗&
由于丹阳越来越多的赛事少不了裁判。他又将一部分精力投入到乒球赛的组织和裁判工作(有时还担任裁判长)中。
王泓仪介绍,乒乓球的裁判只是业余爱好,但对专业要求很高,多为退役的运动员、教练员担任。活跃在丹阳赛场上的乒乓球裁判则来自各行各业,他们承担了中小学生比赛和各种业余比赛的裁判工作,并保证了比赛公平公正地进行。他先后为乡镇、街道、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卫生系统等相关单位组织过近30场比赛活动,因此也让他很乐意享受。&我觉得很幸福&,王泓仪说道。
写评论 &报道比赛是我业余生活的乐趣&
乒乓球比赛结束后,王泓仪又开始忙着写稿,既有简讯,也有评论,既有花絮,也有人物特写&&他先后在《丹阳日报》《镇江乒坛》发稿近百篇。其中,他还有心留下底稿,待稿件刊用后,再对照、推敲编辑对内容的修改、段落的划分和思路。投稿次数多了,对比后总有所领悟,从而写作技巧提高不少。前两届的世乒赛期间,丹阳日报社邀请相关人士编辑世乒赛专版,王泓仪是晚上边看比赛边写稿,通过电子邮件投送。二天评论见之报端,读者反应热烈,报道乒乓球比赛活动又成了他业余生活的一大乐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青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