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社郑耀 浙江大学祖是谁?

八一八德云社(转自“谁来弄死我-我来弄死谁”的微博)_德胜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0,358贴子:
八一八德云社(转自“谁来弄死我-我来弄死谁”的微博)收藏
大概在2012年的时候看到了这篇博文,博主是“谁来弄死我-我来弄死谁”,个人赶脚写的很好,一直追着看,后来在隔壁有人转发了,就在隔壁看了。这两天收集德云表演队人员信息时,又发现了这个博文,不知道家里有没有没看过的,特意转过来给大家看看。笨笨转发未经原博主同意,在此声明:如有版权问题请尽快与本人联系,联系上再说对原博主表示感谢!天下钢丝是一家
深圳市比拉迦管理技术有限公司以闻名于管理学界的德胜洋楼为造访教学基地,已成功组织近1000位中国商业领袖及专业人士造访学习德胜洋楼,咨询热线:400-756-0701
八一八德云社之01篇宁云祥
难难难,道德玄,不对知音不可谈, 对了知音谈几句,不对知音枉费舌尖。
德云社有很多事儿,德云社也有很多人。作为向来很少浮出水面的一位德云社的拥簇者,今天要开始八一八德云社的那些人和事。小女子不可能把所有的事儿都一一八到,德云社几百口子,登不了台的,能登台的,登台卖不出票的,登台能卖出票的都有。我这次只八能登台里能卖出票的各位演员。为了不丢谁落谁,我就照着一队二队三队青年队这个演员表开始。那么闲话少说,书归正传,咱们今天就从一队开始。
老版德云相声一队成员详单(18人):
队 长:栾云平
队 员:宁云祥、郭鹤鸣,于鹤真、许鹤丹,李鹤林、刘鹤英    李鹤彪、史爱东,姬鹤武、李文山,谢 金、翟国强    刘 源、邓德勇,赵云侠、李云杰,高 峰、栾云平 我按照这个顺序跟您聊聊,那第一个就是宁云祥。 宁云祥:昵称小宁,生于1988年。也是云字科里相对年轻的演员。提起云字科,里面都有这些人:“闫云达,何云伟(出走),曹云金(出走),潘云侠(不清楚),张云雷,孔云龙,栾云平,赵云侠,李云杰,刘云天(出走),岳云鹏,朱云峰,陶云圣,宁云祥,于云霆(未出师),李云天。” 数一数,即使抛出四个不在了的,一个太小的。德云社现在能在台上演出的云字科的,一共是11个。在这11个当中,有两个人是因为辈分和关系硬加到云字科的。这两个人,前者是于谦老师的贵公子,郭小宝——于云霆(本名于思洋),还有一位就是宁云祥。 那么,这个宁云祥有什么家世使得他小小年龄,辈分偏高,入科偏早呢?不了解德云社的人,会说,也没见着哪个老前辈姓宁的啊?稍稍熟悉德云社的人都知道,这一切都是源于宁云祥有个非同小可的姥爷,在这个“拼爹”的年代,人家宁云祥亲爹虽然不是行内人,但是却有张文顺这个亲姥爷!因此,一切都无须多言,张文顺临终托孤,就把自己的独生女儿和唯一的外孙托付给了郭德纲。郭德纲为了这件事,还是动了一下脑筋的,因为在相声圈里,没有师承是个老大难,所以郭德纲就把张文顺的女儿张德燕交给了李文山当徒弟。这样自己就可以收了张德燕的儿子,放到云字科,叫宁云祥。并且,又认了宁云祥当干儿子。如此方不辜负张文顺的嘱托。 话说到这儿,扯得有些多。都是为了让菜鸟钢丝们听的明白。因为前面的那些缘故,小宁同学被放在云字科,既富有中国特色,更包含传统意味,温暖人心,但跟他云字科的师兄们比,其相声说的还是略显稚嫩。小宁的优点是形象好,白白净净的一个小帅哥。但是天底下三百六十行,相声属于长得帅反倒不怎么占优势的一行。加上,小宁从小家里娇生惯养,自尊心强,吃不得苦。能跟郭德纲拜师学艺的机会,和其他学员比得来的比较容易,所以不是很勤奋。再者,小宁一直没碰上太合适的搭档。还属于一直都在不断的尝试和谁能配的阶段。所以我个人感觉,如果小宁一直这样下去,不是很容易成材。会一直处于在德云社混饭的局面。永远做不到一线演员,更不要谈主力演员。如果小宁以后能自己意识到,或者出点儿什么坎坷,把他锻炼了。这孩子天资聪颖,又有遗传基因,前途还是不可限量的。
八一八德云社之02篇郭鹤鸣
BY灵犀八完了宁云祥,八郭鹤鸣。 郭鹤鸣,是德云社“不可或缺”的一位演员,郭德纲评价他说:“开场艺术家,一个人能顶一个乐队,德云社没有他开不了戏!” 我今天就从这句话给您八一八郭鹤鸣。 德云社自走出八月风波,就保持着商演繁多的状态,因此近一年多都很难看见开场小唱,开场板儿。2012年的开箱,德云社的正式开箱演出是没有开场唱的,其他各队也没有。只有德云一队还保留着这个传统,为什么只有德云一队有呢?因为每个队的风格不同,各擅胜场,一队是必须要搞。目前四个队里,只有德云一队的风格更具“弘扬传统相声”的色彩,也因为郭鹤鸣在一队,“装备”都在一队。要想弄开场小唱或者搭台唱戏,少不了郭鹤鸣这个乐队领班。 郭鹤鸣,这艺名儿里的“鸣”就是根据他这人起的,“鸣”副其实。只要是能弄出来来响儿的他都灵。快板,三弦儿,胡琴儿,敲锣,打鼓,打镲,听说还能吹笙。我隐约记得 他还弹过一次琵琶。简直了不得了。唱功也不错,唱功怎么说不错呢?他很长一段时间,就是干开场的。开场要不然就是唱一段儿太平歌词啊,竹板书啊。要不然就是打一段儿板子。再举个例子。陶阳,大家都知道吧?陶阳要是敢说这德云社的演员里(老郭算班主,不算在内)称唱功第一的,没人敢说第二吧?老郭说:“听了陶阳唱的,那岳云鹏就得死切!” 所以,能跟陶阳搭着唱的,向来只有老郭。但老郭也有分身乏术的时候。谁在大场合里,还跟陶阳搭过唱呢?只有一个郭鹤鸣。所以我说,郭鹤鸣是很厉害的,德云社“不可或缺”的一位好演员。PS: 请诸位听一听陶阳和郭鹤鸣的王二姐思夫,绝对的经典百听不厌但是郭鹤鸣有一个不是很利于他相声事业发展的地方,就是他性格挺内向,挺腼腆,说点儿什么脸就红了。台上放不开,太严肃。不过这个时候,就看出来郭鹤鸣努力上进,用心的地方了。郭鹤鸣开始往评书上使劲,德云书馆重张以后,郭鹤鸣坐稳了书馆的一把椅子,踏踏实实的把几十回书这么一直说了下来(这几十回书不是一两个月,而是经年之久),观众反响也很不错。 最后,郭鹤鸣这孩子,从来都是踏踏实实,不拔尖儿,很低调,很老实,任劳任怨的,有一个好艺品,对艺术也是真痴迷。相信他一步一个脚印的,会把演艺之路走得很好!也希望德云社的一些心里都急死了,就是红不了的孩子们,学一学郭鹤鸣这个劲儿。
八一八德云社之03篇李鹤彪
略过了于鹤真、许鹤丹,李鹤林、刘鹤英等人,本来如果按照艺术水平或者“卖票”能力来要求的话,李鹤彪应该不会出现在我这一季的内容里。但是基于李鹤彪是德云社的好同志,忠肝义胆的“民族英雄”(此论调出自孔庆东),我绝对不能遗忘他!
李鹤彪具体多大岁数,一直没人说过,我也不好乱猜。就像所有人看到的那样,他应该年龄不小。入行也是非常晚的。
郭德纲也介绍过,是王惠看着太可怜了收下的,一开始主要负责做饭。就是这么一个普普通通,老实巴交的,可谓在德云社打酱油的这么一号人,后来却因为一件事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从这件事,大家都看到了李鹤彪的耿直。
912复演之后,老郭特意推了他好几把,但是艺术这事儿,讲究一个“天资”和一个“厚积薄发”,很遗憾的是,这两者彪子都不占。所以没推成功。但是 老郭是真心想补偿这个弟子,于是做了一件要比给他办专场更实用,更能帮助他的事儿。就是把史爱东配给了他。很多新钢丝,或者只看近期商演的钢丝们,不是很了解史爱东是何许人也。因为以后要详细介绍,这里不多赘述。举一个例子,小岳就是跟史爱东搭档了以后,才找到感觉的。老郭把孙越给了小岳,应该是为了帮小岳,让小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但是很多人想要跟史爱东搭档,这时候老郭比较偏爱的 把史爱东给了彪子。可见老郭用心良苦。彪子虽然天资一般,底子也比较薄弱。但他作为一个吃过苦,有经历的人,他珍惜了师父给的每一次机会。虽然后来史爱东又去被调去捧孔三少爷了,但这一段经历,让彪子确实取得了令人替他高兴的进步。 彪子可能不会在今后的艺术造诣上铸就怎么样的辉煌,但是努力的好好说,站稳德云社一席之地是没有问题的。
插一插更健康
八一八德云社之04篇史爱东
史爱东并没有正儿八经学过相声,他是一名优秀的快板书演员,师承快板书名家梁厚民,也是梁老先生的外甥。所以论辈分,郭德纲得称史爱东一声师兄。
大家都知道,现在干曲艺太难,德云社火了之后,史爱东就投靠到了德云社。
本来史爱东死心眼,就想来说快板。但是快板书卖不了什么票,郭德纲也希望史爱东的路子能更宽。于是就让史爱东去说相声。史爱东很死心眼儿,认为自己没学过,肯定说不了。郭德纲多鸡贼啊,劝史爱东说:”桌子外头干不了,桌子里头“恩啊这是”的还干不了么?我帮你!” 不得不说,老郭还是很有眼光的,这年头优秀的捧哏真的很难找,史爱东歪打正着,摇身一变成了德云社深受观众喜爱的一位捧哏演员。
正因为史爱东不是专业学相声的,他对捧哏的理解,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不像许许多多没有自己风格的捧哏演员,史爱东有着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史爱东是个话唠型的捧哏演员,而且绝不让自己吃亏。如果逗哏的想拿他开涮,必须挤兑回去。这就要求跟他搭档的逗哏演员必须不认怂,反应得快,脑子得活,还得放得开。这种独特的捧哏风格,可能在行内人士看来有点儿瞎胡闹,但是对德云社那些欠火候的学员来说,是真实用。
大家都知道小岳现在很火,新岳迷可能不知道,小岳不是一开始就跟孙胖子在一起搭档的。小岳一路走来换的搭档不老少,因为后面还要细说小岳,这里不赘言。在孙越给小岳捧之前,就是史爱东给小岳捧的。而且也是史爱东先给小岳捧红,在小岳开始入道儿之后,史爱东被调去给李鹤彪捧,孙越才开始给小岳量活。这也是为什么小岳第一次商演,在民族宫,要特意把当时在一队的史爱东请过来给小岳量活的原因。那么史爱东是有什么长处,能把小岳捧红了,又把李鹤彪捧入正轨,现在又去帮孔云龙了呢? 就是史爱东特别能够挤兑逗哏演员。但是他这种挤兑,可不是瞎挤兑。这种挤兑能让逗哏演员慢慢在舞台上就放的开了,反应快了,把潜力都给挖掘出来。你说这挤兑是阴错阳差也好,是有意为之也好,反正他成功了,这就难能可贵。
如果非得说史爱东有什么缺点和不足,我觉得是史爱东有时候不是很专业,有点儿抢活。在逗哏演员已经说的很好,很有节奏感的时候,如果还是一味的再“加火”,就让台上过了,乱了。这一点,相较于谦老师等人还是略欠火候。
最后要八一八史爱东的个性,其实刚才已经说过了,史爱东是很耿直的一个人,而且总是乐呵呵的,他最大的优点就是知足,很安分,你给他,他就接着,你不给他,他也不抢着要。如果说史爱东由一开始一个说快板书的,到现在能在德云社成为一名很有观众缘的捧哏演员,也应该知足的话。那他每次 一把谁捧红了,就把煮熟的鸭子让出去,这种像全聚德烤鸭师傅的精神,就实属不易了。同时,我也期望德云社能够厚待史爱东,如果他再捧出一个“小岳”,希望不要把人家换下。
八一八德云社之05篇谢金
下面来八一八谢金,谢大辈儿。
谢金有两个特点,一个是个子高,一个是辈分大。谢金有一米九二的大个子,在相声界那是第一高。再加上谢金长得白面如玉,玉树临风的,一上台,就看着漂亮。
谢金的曾祖,叫谢芮芝,这个人可了不得,是谢派单弦的创始人。谢芮芝的孙子就是谢金他爹,谢天顺先生,是德云社里,目前唯一的一位“宝”字辈儿的老前辈。宝字辈就是跟侯宝林,刘宝瑞一个辈分的意思。您想想这辈分得多大。所以这谢金虽然1982年出生,方值而立之年,但却是跟70来岁的李文山啊、邢文昭啊是师兄弟。郭德纲见了他,还得喊一声师叔。您瞧瞧,谢金真是“有辈儿不在年高,无辈儿空活百岁”!
您别看谢金辈分高,但实话实说,相声方面的造诣并不是和他的辈分完全成正比。本来呢,谢天顺先生也没想让他说相声,家里培养他去上大学了。后来谢先生受邀加盟德云社,谢金才又学得相声。比较有趣的是,因为他辈分实在太大,只能由李文山先生代拉师弟,拜了已经故去N多年的王世臣老先生为师。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说句实在的,论实际学习时间,谢金能有今天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谢金的快板在德云社打的还比较能拿出手,贯口类的节目也比较有节奏感。我觉得谢金在走平哏的路线,希望他好好努力,多和高峰高老板学习。踏踏实实,说好传统相声。也为诸多晚辈,做一个表率。
另外,虽然谢金和谢天顺先生在很多场合也表达出来,对于谢芮芝先生的单弦儿艺术,他们并没赶上,也跟大家一样,只听过录音。但是 我还是希望他们能想想办法,尽自己最大努力,传承家学的同时,也为弘扬曲艺事业添砖加瓦。
八一八德云社之06篇赵云侠&李云杰
作为德云社现如今唯一一对捧哏和逗哏两个人都是云字科儿的,还能卖票的组合(好长的前缀)—— 赵云侠和李云杰,我是不能忽视滴,忽视是会被骂滴!
赵云侠已经登台演出好些年了,也都形成了固定的演出风格。我个人认为赵云侠身上有三个比较突出的特点,第一个是他有一些骨子里带出来的苦大仇深。第二个特点,他身上总是散发出母性的光辉。第三个特点是有点儿唠叨。
赵云侠生于1979年,虽然说入门不比其他的师兄弟早多少,但是岁数确实在郭德纲的徒弟里来说是偏大的。又加上出身贫寒,为了说相声吃了很多苦,还上过当,受过骗。所以一方面他对郭德纲很感恩,另一方面这种经历让他总带着一股苦大仇深的感觉。所以他的活儿虽然比其他师兄弟都瓷实,使活使得也踏实,但感觉不是很让人放松。这点建议他像他师傅学习,郭德纲遭遇的苦难更多,但是台上嬉笑怒骂中,绝对不会让观众感受到一丝一毫。
第二个特点是他身上有着很强大的母性的光辉,说白了就是有点儿女性化。其实云字科里的岳云鹏在表演的时候,也是借鉴了很多女性化的表演方式。但如果说岳云鹏更像是20郎当岁,贱贱的,浪浪的小女生,小媳妇儿,侧重于“女性”。而赵云侠像是四十来岁的孩子她妈,更偏向“母性”。这一点,在化装相声中,他总把女性角色扮演的惟妙惟肖,还能很好的挖掘人物性格。他有一个绰号很能说明问题,就是“侠姐”。
第三个特点,有点儿唠叨,这算是他使活的时候的不足之处。他总是要把一个事儿铺垫很多,才敢把那个包袱抖出来。这样容易把握不好节奏,容易让观众感受不到笑点,在听的过程中产生疲劳。不过由于赵云侠已经是有经验的演员了,很多老活,他很熟了,这点已经不明显了。但是在新活中,就体现了出来,有一次他去书馆说书,说弟子规,前面垫场的车轱辘话倒来倒去说了几十分钟,我都要疯了。大有大话西游唐僧的感觉。从这儿可以看出来六哥可能是岁数大了,脑子也有点儿慢。但除此之外,赵云侠有点儿“唠叨”是有原因的。小岳曾经无意中解答了我的疑惑。小岳说六哥和他在相声方面的看法理解不太一样。六哥更追求一个段子的完美,完整。他更追求一个段子的节奏感。这句话,对一般听着相声玩儿的观众,不是很好理解。我也不能很好的阐释清楚。只能举例子了。像老郭这种很牛的演员,已经能做到让任何一个作品,从头到尾都很完整,没有太大的不合理性。同时又能让节奏很紧凑,很快,内容很丰富,笑点超级多。但是大多数演员不能两者兼顾,像高峰这种更偏向于完整性,追求细节上的精致,合理。要把每一个包袱都给圆住了。像出走的曹云金,第二班的王自健,现在德云社特别火的岳云鹏都是在追求节奏快,笑点多,让观众嘴都没有闭上的时候。赵云侠无疑是更偏向于高峰老师那种风格,我觉得他也选对了风格,这也应该是他分在一队的原因。不过正因为他太谨慎,太小心,太在意他有没有把这个段子都铺垫好了,有没有丢了落了的地方,所以他就变唠叨了。这个其实不是很难改的,只要是多说几次,熟了,就好了。六哥又是很勤奋的一位演员。未来会在德云社乃至整个相声界,占有一席之地的。
再说说他的搭档李云杰,赵云侠和李云杰这俩人凑一起,算是低调到一块儿去了。李云杰给人的印象就是忠臣孝子,踏实放心。八月风波时的一段往事郭德纲已经说了很多遍了,这里就不重复。至于艺术特点,我个人还没有看出来有特点。汗一个。。。李云杰是属于典型的“嗯啊这是”型的演员。值得一提的是,李云杰的唱功是不错的,他以前据说是学青衣的(不知道怎么变这体型了?)曾经露过几嗓子,跟老郭和陶阳是有差距。但也不错。老郭演过几场戏,在跟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评剧班合作演出的时候,就带了两个人,一个是陶阳,一个是李云杰。说明在戏曲上,他还是不错的。如果有可能的话,希望他能更多的给观众展示京剧,甚至太平歌词之类的相声门里的唱。
最后,希冀这一对组合能在今后的日子里,更踏实的说相声,除了做人低调以外,希望他们在台上能高调一点儿。更放得开一点儿,让幽默来的更猛烈一些!PS:这是成文于2012年中旬,那时候巨人还没走,为了忠实原著与历史,特此保留此段
八一八德云社之07篇高峰
BY灵犀 常省为官处,门前数树松。寻山屐费齿,书石笔无锋。果熟猿偷乱,花繁鸟语重。今来为客去,惜取最高峰。
一首姚合的《送王澹》作为题记,今天八的是德云社的高峰,高老板。
高老板从2005年加入德云社,一晃已经7年过去了。作为一个既非德云社创始人,也不是老郭弟子的演员,近些年一直坐稳了德云社压轴的宝座,实属不易。这里要费几句口舌,解释一下何为“压轴”,来烘托一下高老板在德云社的重要地位。
现如今人们对“压轴”一词时常听说,但是很多人都以为“压轴”是一场演出最后出场的才叫做“压轴”。其实不然,最后一个出场的叫“大轴”,或“底活”,倒数第二(行内简称倒二)出场的才叫做“压轴”。
尽管每次高峰高老板上台都会谦虚一番,自嘲自己一上台,便是观众们上厕所的时间,但是能够顶住观众们的疲劳,能够不被进进出出上厕所的观众们打乱节奏,一方面要保持场面的热度,又不过分透支观众的热情,为大轴留足空间,谈何容易,这么多年稳居压轴的位置,其身份与功底可见一斑。(笨笨:赞一个,真心佩服高老板。)
很多人以为高老板在德云社是“千年老二”,其实这“老二”并不是那么容易就上位的,也是一步一步奋斗出来,经过多少事情才站稳脚跟。
我们今天先八一八高峰是如何在德云社立足的。
日,无论在全体钢丝的心中,在德云社的历史上,还是在整个相声史上都是创造了奇迹的一天。这一天在京城站稳脚跟并已然小有名气的老郭要打道回府,接受家乡观众的大考,但这一天来的却颇不顺利。头一天就已经身在天津的老郭,一起床就发现今天的雾超级大,所有德云社的演员都各自想办法从北京赶去天津。演出即将开始,后台除了老郭,没有其他德云社的演员。在恳请剧场推迟演出时间无果后,郭德纲近乎绝望。这个时候他发现后台还是有一个天津籍的演员的,虽然他是一个刚加入德云社还在试用期的演员,虽然他是一个演完一次,要等半个月才能轮到第二次的演员。虽然自己跟他没有任何合作经历,甚至没聊过几次天儿。但灯光已经打亮了,大幕马上就要拉开了。。。。。老郭心一横就告诉他,说:“你穿上衣服吧,你帮着我这头一场。”“啊?我不会啊!“ ”“不要紧的,你跟着我就行。有一段《西征梦》,你听过么?” “好象是听过⋯⋯” “那就跟我上台走吧!”
《西征梦》演了十分钟左右的时候,于谦终于赶到,在侧目条像老郭招了招手,老郭的一颗心终于踏实了下来。而这个临时救场的“临时工”就是如今德云社的总教头,深受观众们爱戴的高峰。
七年过去了,德云班主郭德纲一直都是德云社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是当之无愧最火的“大轴”。
高峰也只能在艺术造诣上勇争第二了。实际上,就连这个“第二”,表演特点不温不火的高峰也没有去争。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在德云社刚火,刚走进大众视野的时候。那时候德云社的压轴应该是所谓的北大才子徐德亮(笨笨:我呸,臭表链的)。
徐德亮离开之后,在电视上,在舞台上,叫好又叫座的是李菁何云伟。
后来曹云金不断成熟,抓住了观众的心。
在他们几位先后出走,高峰没有趁机而上。就是现在红得发紫的仍不是他,而是五环教主小岳岳。
话说至此,很多喜爱高峰的观众都心里替他急得慌,替他鸣不平。不过您先别急,很多事情不能光看表面,您听我细说分明。
大家都知道水浒传吧?梁山一百单八将,在聚义厅那个椅子可不是随便坐的,是有个顺序。大佬是及时雨宋江,然后依次排开。谁地位稍微高点儿谁地位稍微低点儿从座位顺序就显而易见。同样道理,很多特殊日子,诸如周年庆,开箱等需要演员们依次上来的时候,那个顺序都是有学问的。近几年,你们看高老师是第几个啊?一直都是倒二吧?也就是压着大轴郭德纲于谦上来的。小岳也好,旁人也罢,这个位置不变,说明高老师在德云社的地位就在那里,不来也不去哈!
不仅高峰现在会拥有这个位置,我还敢肯定,只要德云社的人员不出现极其重大的变动,这个位置都不会变。什么叫极其重大的变动呢,只要不出现在相当于八月风波或者比八月风波还严重的事情,我想高老师的位置都不会变。(笨笨:高老师绝对不会走!!他要走了天打雷劈!我替他起誓)
也有不喜欢高峰的观众,这种观众会说,高峰的相声也不可乐啊,趟趟趟十几个绕口令,打点儿板子,就是嘴皮子听着挺溜的。这也没什么啊。好多观众都不笑。你看人家小岳,甚至什么张鹤伦,烧饼,都比他可乐。这种论调,在现在的观众群里还不少,笔者认为,这种观众年龄偏轻,阅历偏少,对传统曲艺乃至相声了解有限,他们是把相声当做网上的笑话、搞笑视频,无厘头电影看了。虽然他们也拿钱买票养活了我们的演员,但是依靠他们养活相声事业、相声市场是不可取的。(天啊!我这句话是多么希望 大家都听见啊!)
举个不恰当的比喻,如果把相声演员比作歌手。那么高峰老师是一位技艺精湛的学院派的歌手。他可能没那么市场化,但他却不乏观众群。他的歌未必能久占金曲排行榜,但是五年,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过去了,依然是一曲经典。
日子悄无声息地流走,德云社的演员们来来去去。高峰从来不曾为一个“腕儿”,一个“星”,但是他却凭借着踏实肯干、精益求精的劲头,做成了一个“角儿”,甚至一个“名角儿”。 德云社如果搞一个热爱曲艺事业排行榜,排第一的应该还是郭德纲,这是无可厚非的。值得一提的是,排第二的绝对是高峰,某种程度上,可以和郭德纲并列第一,而且这个排名是当之无愧的。他能抓一把绿豆,背好一个段子,从左兜把豆子放到右兜。这一把绿豆都挪完了一遍,才算背完一遍。
德云社现在有自己的学校,培养了许许多多的学员。给孩子们启蒙的是高峰,孜孜不倦、风雨无阻培养相声苗子的是高峰。师兄弟,师侄等人遇到问题,给他们答疑解惑的是高峰。但在某种程度上,这些孩子们最后都拜在了郭德纲门下,姓了“郭”。人家高峰从来没计较过什么。教室里,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桃李满天下;舞台上,一支麦克,戏如人生,笑声传四方。
说高峰,说了很多很多,作为一名生于1983年的年轻演员,不甚追求名利,单纯热爱艺术,为人如此练达,术业如此精湛,值得所有的相声迷向他致敬。他也同样值得郭德纲的尊重与器重,值得德云社全体同仁的学习与爱戴!如果说:“我们只有地球,地球上只有一个郭德纲,请大家爱护郭德纲”的话。那我要说,地球上也只有一个高峰高教头,请德云社和众位观众倍加珍惜! 最后,希望更多的观众能够静下心来品味传统文化。那是五千年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食量,是民族文化的根。笨笨:看完这段好感动,一直就很喜欢高峰,今后会更加支持高峰!
淘宝网 德胜扩音器,百万商家,8亿商品,高人气热卖,淘你满意!淘宝网,时尚网购新体验! 德胜扩音器 支付安全,交易有保障!
八一八德云社之08篇栾云平
八完了高峰,我们再来八一队最后一位演员,也是一队的队长,栾云平。
栾云平除了担任一队的队长以外,一直肩负了一个很重要,但是吃力不讨好的职责——定水牌子;也就是安排演出时候,谁来演,演什么,第几个演。老郭把这个不是很光荣,但却十分艰巨的任务交给栾云平是看重了小栾的才华和人品。
实话实说,德云社大多数演员的文化水平不高,很多都是小学本科,初中本科这种。小栾作为一个大学生,还是比较有文化的。小栾的个性又比较任劳任怨,讲原则,认真,有时候挺较真儿,有点儿死心眼儿的,老郭觉得挺适合把他安排到需要秉公办事的位置。这样安排演出不会偏袒谁,也不会薄了谁。
但是因为德云社很长时间以来,演出机制乃至公司机制都存在着极大的问题,小栾被夹在中间受了不少委屈。
说到这儿,扯点儿题外话:无论是何李还是曹刘都在出走之后提出过一个问题,就是德云社某些人不给他们安排演出,或者给他们安排演出的时间太少。老郭也曾经在台上提过栾云平曾经因为安排演出这件事情上,受了挺多委屈的,孩子不容易。
那么前者说的不给他们安排演出的人是谁?老郭说小栾受了谁的委屈?我们不得而知。其实回头看来,这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德云社,现如今作为一个大公司,在最基本的演出安排上不甚科学合理,仍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个人希望德云社能够在今后的日子里,拥有符合这个公司身份和发展前景的人力部、演出部、市场部等部门,从中国曲艺界家族化企业管理的这滩淤泥中,早日爬上岸来。(说的不错。人治的公司不会长久的)
再扯回到小栾,其实小栾是云字科比较早就露脸儿的孩子,也是有些底子的。他曾经做过很长一段儿时间老郭的司机,后来换了侯震。在做老郭司机的那段时间,小栾是在老郭家吃,在老郭家睡,就是不敢在老郭家拉屎。
说起来挺搞笑,那时候小栾刚在师父家学艺,孩子自尊心又强,脸皮儿薄。怕在师父家拉屎,师父师娘嫌他臭,就每天出去遛弯儿的时候解决问题。
在师父家住和给师父当司机的这段时间里,小栾学了挺多东西。咱实话实说,也就那段儿老郭真教了他各个徒弟一些东西,现在老郭的徒弟都是由其他老师教,然后老郭有空加有心情的时候指点一二。这个小背景,也反映了云鹤九霄,甚至以后的龙腾四海在质量上不那么一样的问题。小栾可以说是云字科一个真正能做到站在桌子里头、外头都拿得出手的演员。全德云社,桌子里头外头都能拿得出手的又有几个呢?
现如今小栾一直跟着高老板,给高老板量活。两个人无论从形象,还是脾气秉性都还挺搭。高老师在绕口令、快板上也是熏陶了小栾,让小栾得到长进。刚才说了小栾还是不错的,桌子里外都能演,但是话分两头,我个人感觉小栾桌子里外都还欠缺了一块。他逗哏的风格呢,按理说应该是走那种有点儿蔫坏,挺机灵的那种路子,但是他呢,大多数情况太过于平实,也不往自己段子里加新包袱。你让他走高峰那路线吧,那既然有了高峰了,他还不如站桌子里头呢。站桌子里头吧,孩子老给人感觉懒洋洋的,再加上近视的人不戴眼镜,就更显得跟没睡醒似的,不是太精神。所以有时候我就想,要不然相声就这么说着?主要还是在德云社公司行政方面好好工作,天生我材必有用嘛。也许小栾在后台的工作比前台的相声更出色!
最后,祝愿栾云平这个因为不认识路被老郭给抛弃了的司机在德云社的逗哏队伍里做最好的捧哏演员,早日在后台德云社的行政、演出方面做出成绩! PS: 栾云平在我微博留言说:谢谢我抬举他。。。。。我这个无地自容,汗颜啊。。。。。我感觉我说的话真的还挺严厉的呢。。。。小栾特别特别好,以后会更好的!我看好你呦!~
八一八德云社09之一队终结篇
写了三天,终于写完了一队。
我知道还有很多人没提到,说实话不是很了解。而且我觉得有些演员,演出经验还太少,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我不知道怎么夸他们,又不想全篇都写他们的不足。就不方便写了。
在写一队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两个问题:1,郭德纲的德是本名,徐德亮、 张德武、 张德燕的德是怎么来的啊? 2、梁厚民和老郭是什么关系啊?
关于第一条,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这里再重复一遍。郭德纲是本名,绝不是艺名。因为郭德纲已经说过很多次了。 徐德亮和张德武的“德”都是张文顺给的,这也是为什么徐德亮出走以后,张文顺很生气的要把徐德亮的德收回,管他叫徐亮。所以我推测出张德燕是艺名。。。。。。但是我说了,我从来没听过德云社方面任何一个人提过这件事,所以 我只是推测的。 但是有位叫jamzio的网友提出了,在此引出原文:“只能说天下的事情无巧不成书.班主本名就带德,偏偏文顺公家谱排字排到下一代也是德.所以张德燕女士并未改名直接就顺下来了.云字其实也是老张家家谱的排字.文顺公年轻的时候时运不济,被逐出相声门,加上性子执拗,所以老爷子一生剑走偏锋,收徒干脆就按照自家家谱排字,再加上有了班主这样志趣相投的晚辈,德云社明字辈前后就有了五位"德"。” 我不知道这个说法是从哪里来的,作为一个在国外留学的我,写论文的时候,没有学术类的有力论证,论文写了也等于挂。所以我在这次“八一八德云社”系列作品中所提的,都是参考了老郭的自传,原话和其他演员的原话。甚至连一些报纸上狗仔八卦的,我都不敢用。所以我只能在这个问题上保留意见了。我所能做的,就是给郭德纲老师本人,发了一条私信求证,还问了郭吧百科全书附记桑和从事多年曲艺研究的媒体人左小楼。前者还木有理我,后两者的答案与我类似。
关于第二条。确实是我那天脑子短路,在此纠正。梁厚民是快板书名家,是德云社演员史爱东的舅舅和师父。虽然和老郭交好,但是并没有师承关系。
此外,我和一堆人在混淆,犯迷糊的地方是关于金文声。金文声是著名的快板、评书、山东快书演员,金文声是德云社演员郭德纲、于谦、高峰的(大清门)西河大鼓的师傅。郭德纲也多次说过自己的评书门师傅是金文声。金文声是会说快板没错,但郭德纲的快板也是跟他学的么?我保留意见,看官您自己判断。我个人认为,郭德纲四处学艺,他自己说 学过艺的老师能有一百多个,他的王派快板是跟谁学的,我还没有查到。希望有专业人士,资深票友能够现身答疑解惑吧。
八一八德云社之10篇差点儿漏掉的小辫儿张云雷
说完了一队,刚要美。突然发现后加入一队的张云雷我给漏过去了。。。。。
你说这德云官网也不知道实时更新,我照着那表说了一圈,结果就漏掉了张云雷。其实要完全按照他那个旧的表,史爱东应该是在三队的说。。。。。也不知道德云社这官网是不是花钱做的,得扣钱了啊!
好了,言归正传,说说张云雷。
张云雷,外号小辫儿。是生于1992年的一位年轻的相声演员。师承郭德纲,论亲戚她是王惠的远房弟弟,得叫郭德纲一声姐夫。(您说这都是什么辈儿?)
如果相声界也有青春偶像,那么张云雷说第二,现在谁说第一都有点儿不要脸。
张云雷在2011年复出,加入到德云一队。虽然观众朋友们能感觉到,张云雷在阔别了相声舞台六载之后再回归舞台,比年少时多了几分羞涩,使起活来,也有几分生涩。但是却没有一个人否认这个当年的“十二岁高龄的老艺术家”,放下相声六年,再捡起,小辫儿的天分还是不减当年。
一个相声演员,要想成功,必须要有自己的风格。说到风格,必须得说起“帅”、“卖”、“怪”、“坏”这四个字。
细数德云社上下百十号演员,靠近这个“帅”字的,我想到了小辫儿。我并不是夸小辫儿外貌上如何帅呆了,小辫儿只不过是外形比较时尚,体型长相比较帅气。但艺术里的这个“帅”不是单纯指艺人的外表,而是说演员能够带给观众一种潇洒自然、高雅大方之感。外型上的“帅”可以靠包装,不难实现。,艺术上想要“帅”,可就难了。可喜的是,小辫儿有这方面的潜质,希望他早日从张小辫儿能成长为张小帅,最终变为张巨帅,张超帅。
这里,说点儿个人建议,要想在相声之路“帅”起来,决不能在活里说脏口,丢乱七八糟的包袱。举手投足不要为了搞笑而猥琐,为了搞笑而低俗。 赞同
小辫儿在倒仓前和倒仓后的音色有一些不同。倒仓前唱太平歌词,唱戏更有味道。倒仓后在流行歌曲方面,唱功非同一般。
如果德云社是一个综合性的娱乐公司,我更希望他们别让张云雷说相声了,感觉无论是从孩子内心,还是从他本身的条件,都更适合去发片当歌手。所以,一方面为张云雷出色的嗓音而开心,一方面怕孩子踏实不下心来钻研相声而担心。
我以前说过其他演员说相声的机会来得较为易得,所以不是很刻苦,很钻研,具有这一特点的大部队里,其实少不了小辫儿。
据少班主大林子说,有时候王惠心疼小辫儿,不让老郭批评他。笔者言多易错,总之,希望大小伙子多经历经历摔打,要不然风风火火去当歌手去,要不然静下心来踏踏实实说好相声,说学逗唱,不能就专琢磨这个唱。
小辫儿被分在一队,实际上是很适合他的。别看他外表很时尚,实际上他在发明新段子新包袱上还真不在行。反倒是说起老段子来,很有天分,尤为难得是,这孩子节奏感特别好,一板一眼,十分到位。这特别适合一队的风格。一队的氛围也是比较踏实,精益求精。希望能帮到他。总之,希望这个92年的年轻演员能好吧!、
八一八德云社11篇开八二队之侯鹤廉
侯鹤廉的父亲是于谦的发小,老在一起玩儿鸟。对鸟的赏玩,祖传好几辈都是专家。在德云社刚分队的时候,是青年队的队长,后来加入二队。
侯鹤廉之前是学京剧的,主攻老生,在德云社台上 唱马派的时候多。
说起京剧,我听侯鹤廉唱过两次。
第一次是在2011年化装相声专场的时候,因为演出结束的时间太早,德云社能上台唱戏的,都轰到台上唱了一遍,当时侯鹤廉因为是曾经专业搞过京剧的,还挺出彩儿。
第二次是鹤字科第二批拜师,在返场介绍学员的时候,他唱了几句法门寺,那个“鞋头”啊。。。。那个嘴里就跟含了个茄子似的,连词儿都忘了。所以我猜测,
侯鹤廉在说了相声之后,应该是彻彻底底把京剧给扔了。
2011年的时候,可能还能吃点儿老底儿,隔得年头越长,技艺也就越生疏。侯鹤廉说相声之后,还要不要练练京剧?这事儿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最主要的还是看他自己怎么想。我个人认为,技不压身,而且京剧和相声相辅相成,最好别把京剧都还给老师,如果能下功夫捡起来是个好事儿。
迄今为止,侯鹤廉并不是很被观众们所熟知,甚至个人资料都在网上搜不到,但是从老郭和谦哥的对话中,我推测也属于从小娇生惯养的一位公子哥儿。二队现在指着他还卖不了什么票,他一般排在第二,第三出场,我之所以写他,是觉得小伙子形象比较干净,因为有京剧底子,举手投足间有几分气质。如果能够在舞台上树立一种干净大方、潇洒自如的艺术风格,会是极好的。说白一点儿,他这个形象比较正派,如果往自己的相声里加些脏口,低俗的东西,不但怪怪的,响不了,还把自己给糟蹋了。
侯鹤廉在德云书馆还说过书,我个人感觉,他的形象和感觉更适合说书。如果能在评书上得到好的发展,那就太好了,会大有前途。
在今后的日子里,他可能不会大红大紫,但是多下点儿功夫,好好说相声,克服惰性,别走歪路。假以时日,众人提起他,会赞扬他台风很正,很帅的。加油!
八一八德云社之12篇陶阳
何谓圣人?才德全尽谓之圣人。
陶阳,艺名陶云圣。
他义父恩师郭德纲说:“就觉着这孩子跟个圣人似的。”
陶阳自嘲说是:“淘别人剩下的。”
前者之言,尽显出惜才爱才,疼爱这个义子干儿。后者之言,虽是小儿之口,但言语之间,胸中丘壑可见一斑啊。
德云社这些年,除了老郭自己收的徒弟和学员班培养的学员以外,没少招贤纳士。
如果说招贤纳士,从某个方面来说,招来的最大的角儿就是年龄最小的小陶阳!作为一个戏曲、曲艺演员而言,人家陶阳五岁就出名了,被封为“京剧神童”,他上过春晚,拍过电影,接受过各种媒体采访,被领导人接见过,全德云社再没有第二个人在这方面比得上陶阳。
但是陶阳虽然年纪小,成名早,吃得苦不但不比别人少,反倒比一般人多得多。
1997年出生的陶阳,成长在一个生活比较拮据的家庭。父母靠四处打工挣个温饱。在陶阳五岁的时候,他接触到了京剧,在学习了仅仅四个月之后,凭借着惊人的天赋,小陶阳就被大连的媒体发掘,而后逐渐为外界所知,同时也获得了很多奖项。
2004年,当时在沈阳戏校教陶阳京剧的王福忠老师看上了陶阳,说服了陶阳的父母,让陶阳父母把孩子交给他,他可以带孩子去沈阳戏校学习,还能帮他扬名立万。陶阳的父母把陶阳交给了王福忠,王福忠认了陶阳为义子,并称陶阳为王陶阳。(捡便宜吗?)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王福忠没少在王陶阳身上付出心血,陶阳的京剧也是越唱越好。但是王福忠和陶阳父母的矛盾却越来越深。简而言之,就是陶阳的父母在把孩子交给王福忠之后,很难见到孩子,感觉孩子跟自己越来越不亲了。而且很不满孩子怎么就姓了“王”了。
在2007年春晚栏目审定的过程中,矛盾激化,陶阳的父母和王福忠展开了争夺陶阳的拉锯战 ,并因此使得陶阳与春晚失之交臂。
王福忠与陶阳一家的矛盾并没有随着07年的结束而终结,具体个中曲折,我们不得而知,我也不是法制节目,不想去分析谁对谁错。只是从这件事情,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小陶阳从小生活的有多么艰辛。
他师父曾经说过,陶阳很小的时候在外地受了苦,装作其他乘客的孩子,蹭火车到大连找到他父母。在《鲁豫有约》的报道里,小陶阳一家居无定所,住的是德云社提供的简居。小陶阳的父母没什么本事,一家四口的指望全在小陶阳一个人身上。在我看来,小陶阳是一个没太得到过童年快乐的孩子。他自己也认为跟同龄人,甚至跟20多岁的人都是没有什么共同语言的。所以小陶阳特别喜欢跟一个人聊天,也觉得只有这个人才能了解他。这个人就是郭德纲。
郭德纲曾表示过,他有一个知己,也可能只有这一个知己,这个人就是陶阳。两个人相差卅岁,竟然如此相知相惜,真的是命运赐予这二人的缘分。
郭陶师徒二人都以唱功见长,陶阳虽年幼,但是却不输他师父。每次陶阳在台上演唱,观众们都能在郭德纲的眼神里看到疼爱。笔者还经常能看到一种惊喜和欣慰。
郭德纲能把小陶阳收在身边,对他们双方都是极好的事情。但是郭德纲是相声演员,小陶阳跟着他肯定也要开始相声之路。笔者这里就不分析小陶阳和老郭当时的选择了。面对外界的质疑,老郭也几次三番回应过。我要说的是,小陶阳今年开始,已经在二队正式登台说相声了。现在唱京剧的陶阳已经成了二队说相声的陶云圣。陶云圣开始正式登台说相声以后,给我的感觉就是各种忍不住叫好。觉得郭德纲和陶阳的决定是无比正确的,这孩子绝对不仅只适合唱戏,也适合说相声。在今年以前,我一直担心孩子长得比较小,会压不住台,或者上蹿下跳的不稳重。但事实证明孩子很压的住台,尽管搭档比他高好几头,但是演起节目来,都不成了问题。我其次担心的就是陶阳之前是唱戏的,会不会说了相声之后,只能说好学唱类的相声,成了瘸腿儿。这个陶阳也用他的演出打消了我的顾虑。他目前反倒是不怎么说学唱类的,以逗为主,还经常背个贯口。我第三担心就是孩子经历的坎坷,以前又是唱老生的会幽默不起来,事实证明孩子还是挺有幽默细胞的。现在我的担心基本上全都木有了。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就是二队是着重于创新的,但是小陶阳一直在一板一眼,踏踏实实的说传统段子,从来不往里加新东西。这是很可喜的,这世上的人很多都是还没学会走,就急着学跑。不知道是小陶阳自己的主意,还是他师父指点,能够先打好一个瓷实的基础,真的很智慧。
其实老郭也好,观众们也好,笔者自己也好,一直担心陶阳会像许多历史上的天才儿童那样,有江郎才尽的那一天,花开得早,也死得早。值得庆幸的是有两个因素帮助陶阳不但不会江郎才尽,而且还有很大可能前路光明。其一就是遇到老郭,其二就是这孩子真的很刻苦,陶阳不是一般的聪明,他是很智慧,心中很有丘壑的一个男儿郎。
最后,奉上个人的一些劝诫,我注意到陶阳虽然很谦虚,但是因为确实很优秀,他在内心很深很深的地方还是有一丝清高和自负的。陶阳以后圣不圣人,现在还不好说。但是如果一念之差,让自己孤僻的一面,任其发展,把自己弄成了孤家寡人,对于他个人的生活而言不是好事儿。
笔者从小也是早熟的厉害,觉得很难跟同龄人沟通,丧失了很多年幼时应有的快乐。实际上,很多时候,知道得多,反倒痛苦也多了。我希望陶阳能够敞开心扉,试着玩儿玩儿师兄弟们玩儿的东西。而且相声的创作始终源于生活,我想,如果陶阳能在生活中更轻松,更快乐,也有助于他在今后的相声道路上,更有幽默感,更受观众们的喜爱。
陶阳是老郭徒弟里我最喜欢最心疼的,没有之一,在文章的结尾,送给他一副对联,希望他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顺利的熬过去,未来越来越好: 有志者事竟成,破斧沉舟,百二秦关中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先到这里,大家尝尝,感觉好咱就接着整,累了,休息一会儿
好贴必须要顶!
看起来没完了,我还是先顶一下再说吧
看完了 嘿嘿
八一八德云社之13篇高鹤彩
写高鹤彩之前,我纠结了好几个小时,是写还是漏过去,等以后再说。因为太纠结了,我就去看中国好声音了,后来看刘欢组的PK看得我更纠结,就准备漏过去,开始写郑好老师。写郑好老师的时候,又放不下高鹤彩,于是开始写高鹤彩,结果把电脑写死机了。。。。。你妹!()
闲言少叙,言归正传。
为什么说写高鹤彩很纠结呢?我在第一天写《八一八德云社》的时候就有说过,这次主要是写一线演员,能卖票的。但是后来我也写了像宁云祥和侯鹤廉这种还不是太成熟的年轻演员。之所以写他们,是觉得他们有一定的特点,有一定的代表性还有一些潜质。高鹤彩,就占了这三点。
但是写高鹤彩这类演员比较难的地方是,网络上几乎查不到他们的任何资料。我找了半天最后终于在高鹤彩的微博里看到了他的生日和毕业院校。高鹤彩生于日,毕业于河北经贸学院法学院。
不过找不到那些资料也无所谓,我今天主要想谈一谈高鹤彩的表演特点。老郭曾经在他招收学员班学员的时候公开表示过,他喜欢招收“白纸”,很忌讳一些已经学过一些曲艺,有一些底子的学员,因为不好扳。张鹤伦就因为假装自己是学过二人转,被老郭淘汰了两次。基于这个背景,我就更觉得高鹤彩在德云社真的还是挺奇特的一抹色彩。
我个人认为,高鹤彩是一个身上有着浓重的东北二人转气质的相声演员。尤其是他个子瘦小,有些干瘪。特别形似和神似最近很火的二人转演员宋小宝。我为了今天这篇文章,还特意找了两个人的照片。高鹤彩当今小品界和二人转舞台上炙手可热的宋小宝。(图片为笨笨所加,来自于网络)
我个人没听过高鹤彩的相声,偶尔观之,他说起传统段子,还是比较稳重的。他也在德云书馆说过书,感觉也挺稳重,个子虽然小,但是能压住台。
我注意到他,是在德云社搞得一些化装相声专场上。感觉他演起戏来,不像郭德纲教出来的,倒像赵本山教出来的。很能放得开,也马上能抓住观众的眼球,引爆观众的笑点。在那一片刻,我觉得他的台风和所用的技法更偏向于一个二人转演员。
后来,我在春晚上看到了宋小宝的演出,就是那个“海燕呐,你可长点儿心吧!”瞬时间,我就想到了高鹤彩,觉得高宋二人颇为相似。我不甚了解高,不好臆测这是纯属巧合,还是高有意为之。我个人认为,高鹤彩身上有二人转气息是具有两面性的。在前面我提到过“帅”、“卖”、“怪”、“坏”,如果高鹤彩能够把二人转热热闹闹,红红火火这个劲儿用到相声里,带动观众的情绪,建立自己“卖”的风格。对他自己,甚至对德云社,都是非常好的一件事儿。不用说成不成艺术家那么远的事儿,“卖”起来,热闹起来,肯定能上座儿,能卖票!不好的一点是,如果这条路走歪了,口里头不正了,偏离了相声演员该走的道路,那就成了忘了本了,那还不如去找赵本山,就不应该在德云社呆着了。
高鹤彩原来在三队,现在换到以创新、热闹见长的二队,也是好事儿。如果他真走“卖”的风格,千万要学会控制一个度!不要触碰低俗的东西,不要以“无底线”埋汰自己或者搭档作为噱头。高鹤彩看起来属于比较下功夫的演员,我希望他更加努力,扬长补短,越来越好。
最后说到相声演员身上带有东北二人转气息这件事儿,在德云社,绝不仅仅是高鹤彩一个人有。在整个相声界,也不仅仅是高鹤彩一个人有。曲艺都是互通的,我个人倒不觉得偶尔有一个两个演员出现这种情况是坏事。但是我真诚的希望,广大的演员们,不管是相声演员,还是二人转演员,千万要管住自己的嘴,不要因为生活的艰辛、素材的有限、文化水平的不足、个别观众群的重口味,去做缺少原则性的事儿,去说没有底线的段子。请记住,赵本山也好,郭德纲也好,没有谁是靠唱十八摸,讲黄段子成为一代幽默大师的!
八一八德云社之14篇郑好及对德云书馆的一些看法
郑好的原名可不是“郑喜定”,而是郑立军。 他师承东北相声名家,尤以学唱见长的王志涛老先生。王志涛老先生于日病逝,郑好老师很怀念他的师傅,有一个细节,郑好微博的名字叫“师父我想你-郑好”,由此可见,师徒情深啊! (笨笨:王志涛先生的评剧唱的相当好,有喜欢评剧的朋友可以听听王志涛老先生的作品)
郑好虽是一个相声演员,但在投奔德云社之前,做了很长时间的沈阳文艺广播电台主持人,并且受到了听众朋友们的喜爱,收入也比较稳定。在郭德纲火了以后,郑好抛弃了已经做的很好的工作,重新说起相声,可见他还是很热爱相声艺术的。同时,郑老师在当年八月风波的风口浪尖上,接受采访,写博客力挺老郭,说明他是很讲义气,知道感恩的一个人。
郑好在德云社,可以说一直是以稳重、博学这个形象出现的,前台后台他也很受德云社演员们的尊重,演员们有个什么不明白了,也都喜欢问郑老师。郑好自己也多次表达过,演员们怎么也得会说60段儿相声才能在德云社混下去,而且也要求自己,奉劝同行多学习。这个态度是非常难得和值得大家推崇尊重的。
值得一提的是,郑好老师单口说的很好。他在德云书馆的表现一直为人称道。我个人看过商演也去过小剧场,但是从来没去过德云书馆,对郑好老师单口的印象都是来自于网上的视频。郑好老师书说的确实不赖,稳重又不失小幽默,有时候还挺勾腮帮子的。诸多好处我就不多赘述了,希望大家多关注吧!
我这里想提一个关于德云书馆的问题。我发现,最近的视频里,郑好老师聊天聊得有点儿太多了。我不知道那一聊就聊个四五十分钟,甚至一个多小时是怎么回事。同样的情况孙越等人也出现过。孙越比较直,又加上队长的身份在那儿,曾经解释过,大意是说:这个书馆啊,现在没有专人盯着,就是靠每个队,轮到谁了,谁就派人说。说长书呢,连贯不起来。而且来说,他们好多演员也没专门学过说评书,会的那几个段子吧,都是重复的。不同队的演员沟通也不及时,好多情况都撞车。孙越的设想是能找个机会,几个队坐下来商量商量,可以找几个长的书,然后安排好了谁说说哪段儿,这样观众能听个完整的。
可是 这话已经说了快半年多了,也没有后文了。可见书馆不好干啊!我个人认为,一件事儿,要不然咱就不做。既然你德云书馆重张了,就不是说把门开开了,弄个开馆仪式,就凑合完了那么简单的。在演出过程中,各个队说好听点儿像击鼓传花似的,说不好听了,跟个烫手山芋似的。我很多次看德云书馆的视频,演员往那儿一坐,就说:“哎呀。。。。真不知道说点儿什么。。。。” 然后就开始聊闲天。大家都知道 书馆就那么点儿地方,就那么几把椅子,就那么几块钱的票钱,而且好像现在一礼拜就开一天,确实难。观众也理解演员,往好里捧演员,这真的是德云社和众演员的造化。不过这里给观众们,特别是“追星族”型的观众们提个醒。好演员也好,角儿也好,是捧出来的没错,但绝对不是惯出来的。惯子如杀子的道理,谁都懂,演员也是一个道理。他要想学真本事,在掌声里,不那么容易。有时候就得像过去园子里那些老先生似的,该哄哄,该说说。退一步说,德云书馆这扁敢往上头挂,这门敢开,这票敢卖,我就希望德云社作为一个“公司”,能给一个比现在更认真负责,更积极的态度。而不是把摊子都丢给演员。说句严重的,希望演出部等相关部门别是虚摆出来给人看的,如果德云书馆的经营再这么恶性循环下去,早晚还得关门大吉。
再给众多德云社的学员们提个醒儿,未必就是谁都适合说对口相声的,更何况现在竞争这么激烈。如果觉得自己有说单口和评书的潜质,不妨珍惜书馆这机会。坐稳了里头一把椅子。
最后说回到郑好,郑老师是挺有学问没错,但是有时候可也不少出问题啊。举一个例子,我曾经听他讲过一个小段儿叫《文庙》。观众朋友们可能有印象,就是那个最后包袱是:“文朝丈庙两相宜,别把打斋当打齐。先生不该查字曲,气坏本县赛东皮!” 这个段子虽然不长,里头大概有三四个地方 都错了。比如说这个 文庙吧,他是供奉儒家圣贤孔子的,里头怎么可能住着和尚呢?又比如,那康熙字典他叫“字典”可是根本就不是字典。重点不在这儿,我就不一一细说了。
我曾经收集了郑好老师说书的时候的一些知识上的错误,然后给郑好老师的微博发了一封私信,虽然郑老师没有回信,但是在等信的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很要命的地方:如果不用这错的说,这段子就没法说了,就不可乐了。我也知道,这个段子也不是郑老师编的,这个是个传统小段儿,从老祖宗那儿传下来的,真要改吧,真是个老大难!我又联想到,小岳说过,他觉得好多传统段子里面的东西都不合理:“比如卖吊票吧,那现在剧场里哪有吊扇啊!”
至此,我深深地体会到相声演员,想要传承传统段子、说好传统段子确实并非易事。我们作为观众,应该多关注他们,理性的捧他们的场,也不能太娇惯。要多买票,让他们有动力去多琢磨,面对传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进行精良的二次创作。谢谢!
八一八德云社之15篇闫云达
老郭出名之后在北京收了很多徒弟,但最早收的徒弟,当属未成名之前在天津收的闫宗海,小名亮亮。
2007年,闫宗海找到德云社,和郭德纲再续师徒情谊,郭德纲因为他是大徒弟,所以给他起名为“闫云达”。
闫云达刚复出的时候,那形象让我眼前一亮,很是喜爱。他老爱穿浅色的大褂,干干净净,粉白粉白的,看起来特别秀气,像一个文弱书生似的,这种外貌和老郭大多数的徒弟都形成了反差。
曾经的我一直坚定地认为,闫老大长得这么干净清秀,唱的也非常不错,有兴趣的可以听听他的唱,小曲、小调有的地方比岳云鹏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笨笨:和岳云鹏比?)口条也挺利索,没什么毛病。会在舞台上越来越帅,形成一种大家风范。很潇洒大方的那种。在艺术风格上更偏向于高峰高老板那种。
这两年,随着老郭不断的往外推徒弟,小岳火了,烧饼那儿也挺嗨,栾云平给高老板量活也量的可开心,赵李俩人也很稳定,甚至鹤字科也火了几个人。我却感觉到闫老大有一些心浮气躁了。这里忍不住劝几句,希望各位粉丝能理解我,别一味的脑残粉。要说疼他们,我不比您次。如果闫云达能看见能够看见,我就阿弥陀佛了。
凭心而论,闫云达虽然是老大,但是学的东西确实算是云字科这几个孩子里比较少的。毕竟那么长的时间都不在老郭身边,回归之后,老郭徒弟也多,时间也紧,也没那么多精力顾上他。这个时候在观众缘儿、能耐以及对舞台的感觉上都稍微落后师弟们几步。这其实没有什么。慢慢追呗。但是这种艺术上的追逐,要踏下心来,拿出高老板数绿豆,小岳默写段子那种劲儿。而不是心浮气躁,想怎么走捷径,怎么能让场面上开(看)着热闹。我说到这儿,都是很含蓄的。
很多人可能看不太明白我在说什么。我就索性再点破点儿,也不怕招骂。闫云达最近一两年,有着非常严重的脏口现象,语言里使用了太多的国骂。一开始我以为是他说激动了,不小心带出来的,但后来我发现不但不是,而且愈演愈烈,直播他也直往外冒,听得我一身汗。我同时也注意到,每当他说一些脏口的时候,台地下确实会出现几个观众玩儿命叫好。我不方便去评价观众的品味,但是我可以非常肯定的告诉你,这种叫好,是一种百分之二百的虚假繁荣,泡沫现象。
艺术表演想要火爆,靠的是厚积薄发,不是歪门邪道啊。老大可要千万注意,到此为止,别误入歧途啊!我不觉得被一些人夸“猥琐”是好事儿。从他师父郭德纲举例子,那是积淀了二十来年,才有的今天啊。像小岳,在后台扫地检场被挤兑了多少年,自己怎么一番琢磨,才有的今天啊?郭德纲在台上火了这么多年,说过带“他妈”的之类的话,有几句?我敢说顶多顶多在一双手之内。小岳也火了有二年了,火之前火之后,他那个段子一直很干净,有时候比老郭都干净。高老板那更不用说了。所以我说,老大可得往好了学。你骂两句,台上有个别不知道打哪儿来的那么个所谓的粉丝也好,还是票友也好,跟底下拍巴掌,还“吁吁”的喊两声(明白人都喊“呓”),你觉得是好事儿么?你觉得你以后那个票就都卖他了呗?本来多好一孩子,浑身上下没缺点。就这么一个地儿,还是自己弄出来的。要我说,没别的,赶紧改了吧啊!
话说至此,尽管有些严厉,但我想闫云达作为大师兄,需要给所有的师弟们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其实德云社台上表演带脏口的不仅有闫云达,云字科里比较严重的还有李云天,就是还业余兼职美国总统那个李根。鹤字科九字科我就不说了。希望两位师哥把这毛病改了,给同门师弟做个好榜样。同时也希望他们的师父等长辈能严加管教、及时提醒。
振兴相声,从来不是几句脏口能解决问题的。别让真正捧场买票的人,先是心里一沉,然后乐不起来,最后扼腕叹息,起立走人。虽然偶说的有点儿严厉,但纯粹是爱之深、责之切,闫云达,李云天都是我非常喜欢的演员,要不然我也不会写,不会提醒他们,万望理解!
八一八德云社之16篇烧饼和曹鹤阳
朱云峰,绰号烧饼。是一位出生在1991年的双子座的年轻演员。
曹鹤阳,绰号小四。是一位出生在1987年的射手座的年轻演员。
德云社上上下下几十对,在相声艺术上配的好的,有不少。但是让我感觉到有一种兄弟般的亲昵,肝胆相照,没有一刻不是互相打心眼儿里想着对方,对对方好的,目前我只看到烧饼小四这一对儿。
这种友情很打动我。烧饼和小四配在一起也好多年了,两个人脾气相投,我想也绝非偶然。朱云峰是黑龙江哈尔滨人士,曹鹤阳是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士,都说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两个同样来自黑龙江的北漂,在诸多习惯上应当是有诸多相似之处。此外,朱云峰和曹鹤阳两个孩子,都比较活泼开朗,比较单纯,没有心机,业余爱好也很相同。在德云社,烧饼是小四的师兄,比较早就跟郭德纲在一起学艺,比较早就被观众熟知。所以我们如果细心的话,可以注意到烧饼没少提携小四,这种提携并不是像郭德纲像观众往外推徒弟的那种。用老百姓的话说,他就是因为咱哥俩儿好,有什么事儿我都得把你拽上。有兄弟一份儿,也得有你一份儿。
在平常的表演和生活中,小四就像烧饼的哥哥。让着烧饼,烧饼有个什么错儿,什么地方冒失了,能帮烧饼遮过去。很多观众都觉得烧饼在舞台上特别“闹腾”,我觉得烧饼在舞台上真的不是特别闹腾,而是都闹腾疯了,有时候我都要被他给整疯了。基于烧饼这种个性风格,德云社很难有人能跟烧饼配的和谐。他师父也拿他没辙,岳云鹏也让他整的都“无语了”,只有小四能见招拆招,给他量的好好的,出了什么不妥当的,还能给他找补找补。多好!
都说郭于二人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要我说这俩孩子更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郭于二人已经是非常成熟的相声表演艺术家了,你把他拆开,可能没那么看着眼顺,但是都能配。但是朱曹二人要是楞给他们拆开,或者不知道因为什么“分手”了,再怎么配呢?小四倒是还好,给谁都能量活。但是你说谁站烧饼旁边看着顺眼呢?能把这“猪见疯”给捧住了?
以上都是赞美他们的友谊,总之也希望所有的曲艺演员像他俩学习吧,不管体制内的、体制外的,都好好相处,别老内讧。
下面再说一下相声方面。我刚才说也只有小四能给烧饼量活了,确实是赞扬他俩的默契,好交情。但是,烧饼需要改进的地方可是太多了。别的都不说,就说这个说起话来。简直就像扒马褂里那个借马褂的主儿。一见着人,就人来疯,说一会儿,就说嗨了,自己也不知道控制,也没个挡头儿。长时间以来,烧饼给很多观众的印象都不像是说相声的,更像是东北二人转舞台上的演员,一心只想着怎么把场面鼓捣热闹了。我认为烧饼应当再钻研钻研基本功,多读点儿书。小小年纪就出来学艺,基本上没读过书,学历可以小本,学问绝对不能小本。这一没文化,段子的质量就跟不上去,艺术造诣就老不行。烧饼是一个好孩子,也是观众朋友们看着长起来的,大家都希望你能好。所以最后送你一句话:踏实,踏实,踏实下来!
再(在)说小四之前,我突然想起德云社另外一队组合,张鹤伦和韩鹤晓。之前张韩俩人在一起琢磨出了挺多有意思的段子,后来算是“和平分手”了。这件事儿,多少是因为韩鹤晓觉得自己站桌子里头有点儿委屈,现在他也站桌子外头了。我觉得小四跟韩鹤晓有点儿不一样,小四和栾云平都属于那种桌子里外都能站,真要站出来比现在好多一直在桌子外头的,应该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他们现在都心甘情愿的站在桌子里头了。我第一要肯定他们俩的艺术水平,第二要肯定他们俩的这种心态。人永远不是在最光彩的地方才变得优秀的,得到成就感的。而是在最适合自己的地方才变得优秀,得到成就感的。我建议小四虽然现在在捧哏的位置,但是也应该跟烧饼俩人多学习,多创造点儿有含金量的段子,一直快快乐乐的说下去。
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找一份自己最喜欢的工作和一个自己最爱的人,这样就可以每天干着自己最喜欢的事儿,每天面对自己最喜欢的人。相声演员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工作在自己最喜欢的舞台,找一个跟自己最铁的搭档,这样就可以每天在最喜欢的舞台上和自己最铁的人说着自己最喜欢的相声,面对自己最挚爱的观众,一直这样幸福下去! 烧饼、小四,加油哦~~~
八一八德云社之17篇岳云鹏
三十多年前,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有一个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农村家庭,这个家庭没什么钱,也没什么文化。结婚已经有几年的小两口,不图别的,一心就想有个儿子。可是看看炕上的五个闺女,两口子只能叹口气,他们每一天都在乡里乡亲看不起的目光中,为饭辙发愁。两个人默默的忍受着生活艰难,女人做着男人的活儿,男人做着牛马的活儿。普天之下,似乎只有一个办法能够帮上他们,那就是——生儿子,哪怕一个也行啊!
日,女人终于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儿子,谢天谢地,一家人终于在人前抬得起头了!三年后,女人又生下了他们家的第二个儿子,也是第七个孩子。村里人打趣说:“想不到这碗素菜下还藏了两块肉!()”
然而,两个儿子的降生并没有让这个家庭的生活状况得到改善。相反,这家人的生活越发的艰难。一家九口人,几乎没穿过什么新衣服,吃过像样的饭菜。尽管家境贫寒,但是大儿子一直很懂事,14岁就去了北京打拼。做过保安、在饭店帮厨。。。。。。他过着和所有北漂一样的生活,想着要做一个有用的人,能让家里过上好日子的人。可是这日子,怎么就那么难呢?这么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呢?有时候,他会和炸酱面馆儿里一个叫孔德水的伙计聊聊天儿,俩人数着还有几天能领工资。日子,似乎就要这么平凡的重复下去。
2004年,经一位梨园界的先生介绍,他和在炸酱面馆当门童的孔德水慕名找到了郭德纲那里,想要学习相声。老实说,他并不知道相声是什么。更谈不上喜欢不喜欢。只知道干这个,比干小二好。后来,郭德纲的日子过的更好了一些,就把这两个孩子收了下来。
师傅也不是很富裕,每个星期师娘给一百块钱生活费,师父家管吃管喝,还给买衣服穿。他是河南人,说不好普通话,就一遍遍的念报纸。普通话说的还凑合了以后,就开始练绕口令、背贯口。每天对着墙壁,重复着相同的东西,枯燥的练习让他想死。
一年的时光过去了,师父让他上天桥茶馆台试试,一段儿《杂学唱》,说了没有三分钟就被观众哄下来了。当时他哭的很伤心。
渐渐地,又过了半年,当初跟他一起来的孔德水形象好,说得也有模有样,已经成为了很受观众喜爱的孔云龙了。而自己呢?还在检场、扫地、干杂活儿!他知道有人劝他师父让他走,还说他不是这块料。是他师父给扛了下来,他师父说:“我就是让他给我扫地,也不让他走!” 这句话,20岁的他深深的记在了心里。他真的很想做个有用的人,能回报他的父母和师父的恩情。
日,北京,民族文化宫台下,满坑满谷的观众都在期待着一个人的专场演出。从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到北京西城区的民族文化宫,他一走,就走了12年。从天桥乐到民族宫,他一等,就等了7年。灯光打亮、大幕拉开,他走上台来,内心的激动很难平复。这一刻,他听到了台下山呼海啸般的鼓掌和呼唤,他听到了观众们在喊:“岳云鹏!”而他,就是岳云鹏。那一晚,最幸福的人!
如今,岳云鹏已经是德云社最炙手可热的演员。他也是郭德纲目前唯一公开宣布德云社能卖票的青年相声演员。
在八月风波后,岳云鹏凭借着对德云社和他师父的忠诚,以及自己多年来对艺术的积淀,迅速走红。笔者认为,小岳是目前老郭众多徒弟中,“说学逗唱“四门技艺,掌握的比较全面,运用的比较到位的。甚至可以说是目前德云社的学员里面,说学逗唱,发展的最全面的、最均衡的。有很多不是很喜欢小岳的老先生、相声迷们曾经提过小岳的口不正,笔者曾经反问过他们,那么什么叫”口正“?怎么“口”才能“正”?他们都无法回答。笔者也对这种“意念化”,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表示无法参透。
我个人对此发表三个看法。
第一,我认为岳云鹏口齿没有不清晰的地方、普通话说的还算很标准。
第二,岳云鹏的贯口是他的短处,希望他多练练,抓紧时间提高水平。
第三,岳云鹏属于比较容易出现口误的一个演员,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嘴瓢了”,“说秃噜了”,我认为这个还算要看积累吧,没别的辄了。唯一的弥补方法就是放机灵点儿,学会临场应变。
小岳这几年,应变能力越来越强。民族宫专场《当行论》把“野炊用的”说成“救火用的”,后来还能自嘲,真的是大大的进步。
此外,我还要提几点为人作艺的小建议。
第一点,小岳是十分情绪化的演员,前年圣诞节,二队演出,我就坐在台地下,小岳上来情绪就不对,还拿台地下小孩儿撒了个气,让孙越给拦住了。后来返场也没好好返,唱了个送情郎差点儿没哭了。事后他解释那天晚上,他弟弟打架受伤了,正在医院里抢救。观众朋友们都纷纷表示关心和理解。也有人批评了他。我觉得观众能理解演员,是演员的福气,观众批评他是无可厚非的。艺人,都讲究个艺德,什么叫艺德啊?他师父说了,后台出多大的事儿,你前台该把人逗乐了就得逗乐了。值得夸奖和欣慰的是,后来,岳云鹏的父亲突然重病,岳云鹏在台上的表现就像没这回事儿似的。要不是他师傅说,还真看不出来。这种进步,不仅仅是艺术水平上的进步,更是艺品的进步。值得佩服。
第二点,很多演员在剧场演出的时候,为了场面上热闹、好看。演着演着,就容易走进一些误区。岳云鹏现在的误区就是有点儿甩不开观众的干扰了。其实我今天所说的干扰,是多方面的,甚至在一些方面并不是岳云鹏的责任。
小岳现在从一出场,到表演的这个过程。总有一些观众过分的打茬儿,小岳不理他们吧,也不是回事儿,搞不好他们闹的更厉害。小岳理他们吧,他们还有来有去了。以为跟他们聊天呢!小岳作为演员,必须尽快的找到应变这个事儿的方法。个别观众,也真的别那么没素质,你以为大家伙儿给你脸呢?以为买了票就是大爷了?这也就是现在,要是以前,底下坐的懂相声的比不懂相声的多的时候,早给他轰出去了。
小岳其实会的挺多的,但以前观众们就是来回来去点《送情郎》、《探清水河》,现在观众们就是点《五环之歌》。作为小岳,我建议你主动去唱一唱其他你会的,太平歌词啊,竹板书啊。如果实在观众们不想听,你千万要记着后台自己练去,别丢了!作为德云社安排演出的人员,我希望你们不要老在商演给岳云鹏安排《学小曲》或者《杂学唱》了,年轻演员需要舞台去锻炼,去磨合各个段子。你们是因为现在五环之歌火爆,就让小岳来那个。首先,小岳来别的,照样能火爆,让大家认识更完整的小岳不好么?其次,小岳还不是完全成熟的演员,老说那个,别的活儿就该不瓷实了!
第三点,小岳要克制在舞台上跟观众耍脾气、摔东西的毛病。我知道有时候“耍脾气”是闹着玩儿呢,所以我说的不是摒弃,是克制,千万别过了。至于摔东西,很多观众都很不待见小岳唱完了太平歌词摔御子板儿,说完了一段儿摔扇子。我觉得这个行为确实缺少素质,或者说不是大家风范吧。希望小岳能注意。除了极个别剧情需要的地方,别的地方不要摔了。
小岳最近几年,越来越有气场了,也越来越霸气了。但是那毛病跟气场、霸气无关,它不会给你增加任何的好处。
很多人在欣赏小岳相声的同时,也很欣赏小岳的人品。小岳是如何孝顺父母、孝敬恩师和效忠德云社的,大家都清楚,我就不再赘言了。我个人认为,作为一个艺人来说,最重要的无非是艺品。小岳一定要时刻保持清醒,弄清楚了自己是谁。多学东西,多创作新作品,改良传统相声。你和超人的共同点就是都有蓝秋裤!你和超人的不同点就是你比他更幽默!会有更多的人喜欢你的!
最后,我还是忍不住再嘱咐一遍,五环之歌都唱了将近2年了,差不多得了!他师父能三个段子说一年,什么都不会变的。小岳一个段子说一年,绝非好事儿。但我知道这事儿小岳说了不算,他师父说了也不算。谁说了算,我不想多言。千言万语一句话,我真的烧高香,盼望全国观众的艺术欣赏水平早日能够普遍提高!
八一八德云社之18篇孙越
李文华,1927年生,北京人,2009年卒。人送外号“蔫包袱”。1985年被评为“全国十大笑星”之一,一代捧哏大师。李先生,票友出身,1981年,马三立先生住院期间,默认其为弟子。李先生写了4封书信,汇报艺术道路,1982年,马先生回长信肯定李先生的艺术造诣,言道:“李文华是位德艺双馨的合格的马派传人。” 然,业界多小人作梗,至2003年,马三立与世长辞,师徒二人也未举行拜师仪式。日上午,仪式方得举行,在京津众多相声名家,曲艺界同行的见证下,李先生得偿所愿。次年,一代捧哏巨匠永远告别了我们。
李文华先生的家人中,只有他妹妹的孙子孙越从事了相声这个行当。热爱相声的李老先生非常疼爱他的外孙,并对这个外孙寄予厚望。孙越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开始接触相声,1995年正式拜师。一方面李老很开心自己有了接班人,另一方面李老很关心孙越的相声学习,经常批示一些相声段子。时光辗转,虽然李老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外孙,已然成为了一个捧哏名角儿。有后人如此,先生理当欣慰。
孙越的师父也不简单,是人称“面儿赵”的赵小林先生。“面儿赵”一生,曾受过主流相声界的猛烈攻击,不甚如意。但是擅长创作相声,创新相声的他,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的作品。我认为,李文华先生和赵小林先生共同培养出一位非常优秀的相声演员。
之前写谢金的时候提到过,谢金是当今相声界里最高的相声演员。德云社除了拥有相声界第一高,还拥有相声界第一胖,毋庸多言,这第一胖就是孙越。孙越近年身体多次抱恙,我想和身体过于肥胖是有一定关联的,希望孙老师身体健康,适当控制体重。
老实说,第一次看见孙越开始捧岳云鹏,并不是很喜欢。一是看惯了史爱东,冷不丁换人,觉得别扭。二是孙越太胖了,往台上一站不那么漂亮。可是孙越捧了几次,我就转变了态度。慢慢的,我觉得孙越不一般,岳云鹏新换这搭档这事儿,有品头儿。但那会儿还说不上哪儿好。笔者有一个习惯,就是电脑只要开着,几乎就在循环播放相声或者评书、小曲儿。这些年是以老郭为主,岳云鹏的段子从前年开始也有不少。我每天睡觉不听着就睡不着。生病的时候听了,还能缓解疼痛。不知道有没有其他人和我有着同样的习惯?我这种听法,就会把一个段子听的很熟很熟。一个段子你第一遍听,听的是表面的笑点,你在笑那些笑点的时候,其实把好多地方都漏过去了。随着你听的越熟,你就会听深处的地方,会听逗哏演员是怎么带入的,是怎么铺垫的,是怎么抖得包袱,圆的话。再听熟了,你就会不自觉的开始听捧哏的是怎么捧的了。也就是到了这个阶段,我开始由衷的欣赏和佩服孙越。您别看孙越浑身都是肉,那不是肉啊,那是能耐啊!
还是拿给小岳量活说事儿,史老师给小岳捧得不是不好,但是前几天我已经提到了。优点就不再重复,缺点是他容易捧过火儿了,真要出个什么事儿,还捧不住,圆不上。这些问题,孙越老师全给解决了!我这里无需多言,列位您可以翻视频,小岳现在跟史老师说过的那些个段子,几乎都跟孙老师又说了至少一圈儿了。您自己对比。同样的话,俩人的应答,水平高低,一比就知。当然 我这里绝对不是褒一个、贬一个。之前我说过史老师的长处,您上前头翻去。但是从捧哏的艺术和对小岳的适合程度,孙老师更高一筹是无可厚非的。
让我最佩服的,还不是孙老师再给小岳量活的过程中的艺术水平,而是我发现孙老师有个师叔的样儿在那儿。这里不是说他“拿大”,舞台上无大小,舞台下立规矩。我说的是什么意思呢?之前提烧饼的时候说到过,逗哏演员有时候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会有一定程度的控制不好自己,这个时候就看出孙越的能耐了。孙越会拦着小岳,用一两句话,提醒他,观众还未发觉,小岳就赶紧调节了。我脑子一时短路,想不起来孙越的例子了。我拿于谦老师举个例子吧,小岳有一次新浪直播的专场中,说《怯大鼓》,谦儿哥捧哏。小岳口误说这个“这儿的人都听不懂,我们去城里唱去吧!(应该是农村)” 结果地(底)下就有人起哄了,小岳说:“我就错了,怎么着吧?!”(玩笑、撒娇成分居多)谦儿哥马上就倒口(河南方言)说:“你这话可不当说!” 既幽默了,也圆场了,还教育了小岳。作为年轻演员,如今又比较火,以后想要更好,身边需要这样的良师益友保驾护航。老实说,这点,史老师确实做的不太够,但孙老师做的非常好。
孙老师除了是一位非常好的捧哏演员,我注意到他的嗓子不错,听过他唱戏,感觉不错,期待更多的展示。同时,他在书馆简单的说了几回书,我感觉很好。很有范儿,知识也渊博,叙事手法也好。此外,孙老师对古玩、鸟儿、蛐蛐儿之类的东东也很有研究。业余生活欢乐多啊!
最后,希望二队队长孙胖子能更健康。您别看孙越不在的时候,岳云鹏在台上说什么孙胖子死了,又什么大腿癌,扁桃体下垂,脖子以下截肢。其实啊,心里最毛的就是小岳。还记得小岳办专场时候说什么么?每天做噩梦,梦见孙老师没来。这依赖性足以说明孙越老师的能力和魅力。
八一八德云社之19篇德云二队终结篇
终于八完了德云社二队,已经写了18篇了。说了也有20来个演员了。先预报一下吧。接下来还是会顺着扒下来,八完了青年队的时候,会开始八谦儿哥,最后八老郭。
一队和二队现在应该还算是卖票的,他们的表现也是比较优秀的。也各自都找到了各自的风格、特点。两个队也都有很有能力的领导者,我很看好!
二队的优点是创新能力强,场面热闹、笑点多。分到二队的演员水平也偏高。(侧面也反映了,各个队水平不是那么平均)二队的创新很值得借鉴与表扬。他们是建立在说好传统的基础、在传统上翻新。可见,基础过硬、才能跟创新结合好。
另外我觉得二队相对其他队而言,看起来更团结友爱。这一友爱,氛围就轻松快乐,这种氛围就利于幽默的传播,能够形成良性循环。希望他们能越来越团结,别的队也好好学习他们的长处。
最后,希望在德云社的小队员们珍惜这个机会,开开心心的学习,工作。认认真真的钻研相声艺术。加油哦~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德云社欺师灭祖的是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