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玉带林中挂挂 金簪雪里埋说的是谁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预示了那个女子的命运
  注:下面回答引用MaybeYes在搜搜问问上的回答.  说的是薛宝钗  停机德典出后汉书·乐羊子妻(作者范晔)  乐羊子出门求学,没有多久就回到家,他的妻子说:“你的求学,就像我的织布,不断积累织丝成一尺长的布,积累一尺成一丈布.今天你放弃学习,犹如我废掉织布.”于是剪断织机上的布,乐羊子因为妻子的激励,于是回去发奋学习,终于学业学成而归.  由是可知,乐羊子妻是位非常贤惠的妇女,劝谕夫君不取不义之财,以及专心向学.  从《红楼梦》对薛宝钗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曹雪芹所塑造的薛宝钗形像,是封建社会中一位典型的标准的淑女.这一形像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她是封建礼教忠诚的信仰者、自觉的执行者和可悲的殉道者.然而这一封建淑女形像又是复杂的、丰富多彩的.  薛宝钗一出场,作者就描写了她的美貌和品格.她穿着“不见奢华,惟觉淡雅”,她“品格端方,容貌美丽”;“罕言寡语,人谓装愚;随分从时,自云守拙.”这就概括地写出了她谨守封建礼教,顺应环境的个性特点,勾勒了一个封建淑女的轮廓.  这个人物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她忠诚地信奉封建礼教;特别是强加在妇女身上的奴隶道德.她曾多次规劝贾宝玉走“仕途经济”、“立身扬名”之道,以至引起贾宝玉的极大反感,说她说的是“混帐话”,并说“好好的一个清白女子,也学的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她也多次向黛玉、湘云进行“女子无才便是德”、“总以贞静为主”之类的封建说教.这些都足以说明,在大观园的贵族少女中,她是受封建正统思想、封建道德观念毒害比较深的一个.但是也不能因此将她与贾政、王夫人、王熙凤等人等同看待,一律说成封建统治者.她虽然属于“主子”的阵营,但是,她不但谈不上什么统治权力,而且,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位少女,连自己的命运也掌握不了;一切都得听从封建家长的摆布.一方面是“主子”,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另一方面,又处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之下,这就是薛宝钗社会关系的特殊性.正是她的特殊社会地位,决定了她的思想性格与贾政、王夫人、凤姐等的本质区别.那种将薛宝钗与贾政、王夫人等人等同看待的观点是错误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问题详情
名著阅读。(两题任选一题(1“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这段判词
悬赏:0&答案豆
提问人:匿名网友
发布时间:
名著阅读。(两题任选一题(1“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这段判词写的是哪两个女子?请简述其中一个女子的身世与命运。(100字左右(2莎士比亚的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朱丽叶为什么服药假死?请简述与此相关的情节。(100字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有更好的答案
论文写作技巧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  近日重读红楼梦第五回,对黛钗的判词有了点新的解读,请勿见笑。鄙人以为“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分别指出了黛玉和宝钗的悲剧结局。而“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点出了这二人悲剧的原因,这与《终生误》和《枉凝眉》对应上。“玉带林中挂”,是指宝黛互相牵挂,从秋到冬,从春到夏,黛玉泪枯而亡,两人未能见上最后一面,着实堪怜。“金簪雪里埋”,是指薛家虽然最终实现宝钗嫁给宝玉的目的。然宝玉只牵挂着泪尽夭亡的黛玉,对宝钗冷若冰雪,犹如以冰雪埋没宝钗,视而不见,着实可叹。
楼主发言:7次 发图:0张
  “玉带林中挂”,如果仅仅是指林黛玉挂了,“金簪雪里埋”仅仅是指薛宝钗埋了,我总觉得不得劲似的。  有哪位高手,能说说“玉带”不是黛玉名字的另一种可能性吗?比如“玉带”在作者所在的时代有什么象征?
  然宝玉只牵挂着泪尽夭亡的黛玉,对宝钗冷若冰雪,犹如以冰雪埋没宝钗,视而不见,着实可叹。  +++++++++++++++++++++++++++++++++++  这样的解读,基本上就是被后40回续貂所忽悠了,甚至是被续貂洗脑了!!  假设用甲男、乙女、丙女,来代替宝黛钗仨  我觉得按照曹雪芹的原意,在贾母拍板之下,甲乙的婚事是定下来的了,但是因为当时贾府面临的险恶ZZ环境吧,甲被一件什么样的突发事件所影响,被迫离开了贾府一段时间的,  所谓的“从秋到冬,从春到夏,黛玉泪枯而亡,两人未能见上最后一面”,基本就是指的这一段时间了  因为乙的“泪尽而亡”,才使的甲和丙走到了一块!这其中,是否贾府对薛家赔了不少的笑脸才使的甲丙成婚呢,我看也有可能的!原因狠简单了,既然甲乙之前已经定婚了,则证明丙已经没戏了,仅仅因为乙不幸的去了,贾府才又想起来丙,那么薛家摆一摆架子就是有可能的了  所以甲丙成婚,至少是贾府主动要求的结果,反应到甲身上,他还没有资本没有优势对待丙的,比如小俩口掐架,丙一句话就把甲顶到南墙上去的,“你以为你是谁啊,要不是你们贾家上赶着求我们薛家,我能嫁给你?!”  那种认为宝玉从结婚第一天起就是一付“寡妇脸”的说法,其实还是受到后40回续貂拙劣的“打包计”的影响的了,如果你们真的被后40回续貂洗脑了,为什么不接受越剧《红楼梦》的说法呢?!“宝玉哭灵”、“宝玉逃婚”、“宝玉出走”!越剧《红楼梦》的说法不是更加的符合什么“宝玉只牵挂着泪尽夭亡的黛玉,对宝钗冷若冰雪,犹如以冰雪埋没宝钗,视而不见”?!  但是!拜托!《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是《红楼梦》原著前80回的文字啊!!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这话的含义,应该是大大的了!首先吧,“对着”了,这就是成了既成事实了!  关于2宝婚后的生活,…………其实我并不关心他俩有没有上床的,……因为只要他俩“对着”了,那就是法驴意义上的夫妻了,…………按照脂批提示的原著前80回之后的内容看,2宝的婚后生活的情节,是有好几回的,一个完整的回目是“薛宝钗借词含讽谏”,其他的回目还有“花袭人有始有终”(或者就是琪官袭人“侍奉玉兄宝卿”的故事吧)、“悬崖撒手”,等等。从这些脂批中可以看出2宝婚姻最终一拍两散的原因,按照今日剩世的语言吧,是“性格不和”罢了,宝钗甚至不会在意宝玉这个宝贝“对景悼颦儿”的,而同时宝玉面对宝钗一开始也是礼敬有加的,…………只是随着贾府的败家、那些柴米油盐事一鼓脑的来临时,他俩性格上的差异所引起的矛盾就总爆发了,…………  总之,  按照《终身误》的意思,不应该把宝玉说成象是一开始就要“报复”宝钗一样,拿“婚姻大事”当儿戏、跟宝钗拜了“天地”之后就让宝钗“守活寡”,…………  如果这样的话,那宝玉也忒不是东西了,你跟宝JJ有多大的仇恨啊???  呵呵
  其实还是受到后40回续貂拙劣的“打包计”的影响的了  +++++++++++++++++++++  拙劣的“掉包计”
  @冒魔仙6猫摸先 2楼
09:28:00  即使是贾家求薛家嫁的宝钗,和宝玉的心情有什么必然的关系。对着是对着的,但是“空”的,空洞而没有实际意义。
  有哪位高手,能说说“玉带”不是黛玉名字的另一种可能性吗?比如“玉带”在作者所在的时代有什么象征?  高手们快来释疑解惑吧。。。。。。
  @小雨点002ABC 5楼
12:20:00  有哪位高手,能说说“玉带”不是黛玉名字的另一种可能性吗?比如“玉带”在作者所在的时代有什么象征?  高手们快来释疑解惑吧。。。。。。  -----------------------------  我觉得作者也有生拉硬扯的时候,比如回目中什么“白玉钏 黄金莺”,感觉就为了个对仗工整,一个姓林,一个姓薛,前者就是两株枯木,双木为林嘛,后者就薛的谐音雪,刚好宝钗又是个冷姑娘。至于挂和埋,非要理解成上吊了,被大雪埋了,是不是牵强了些
  @悲情慧慧 6楼
12:38:00  我觉得作者也有生拉硬扯的时候,比如回目中什么“白玉钏 黄金莺”,感觉就为了个对仗工整,一个姓林,一个姓薛,前者就是两株枯木,双木为林嘛,后者就薛的谐音雪,刚好宝钗又是个冷姑娘。至于挂和埋,非要理解成上吊了,被大雪埋了,是不是牵强了些  -----------------------------  不会吧,仅仅是为了对仗啊,这不符合我的期望。  “玉带”在清朝有什么意味没有?我在哪个帖子中看到你对王室服装类有个讨论。这个玉带在清朝属于哪个阶层。
  @小雨点002ABC 7楼
12:57:00  不会吧,仅仅是为了对仗啊,这不符合我的期望。  “玉带”在清朝有什么意味没有?我在哪个帖子中看到你对王室服装类有个讨论。这个玉带在清朝属于哪个阶层。  -----------------------------  哎呀,对这个的解释成百上千,比如“玉带林”倒过来就是林黛玉,比如挂是牵挂,宝玉一直对黛玉牵持挂思念,玉带代表着仕途,挂了,就是不要了,还有索隐派的一些说法,影射某位皇帝的...我对老曹有的时候的故作神秘有些烦啊,不想猜了
  @悲情慧慧 8楼
13:03:00  哎呀,对这个的解释成百上千,比如“玉带林”倒过来就是林黛玉,比如挂是牵挂,宝玉一直对黛玉牵持挂思念,玉带代表着仕途,挂了,就是不要了,还有索隐派的一些说法,影射某位皇帝的...我对老曹有的时候的故作神秘有些烦啊,不想猜了  -----------------------------  静等其他有兴趣的网友来解惑。  @蒲正兴 对这个“玉带”和“雪埋”有兴趣不?
  @小雨点002ABC 7楼
12:57:00  不会吧,仅仅是为了对仗啊,这不符合我的期望。  “玉带”在清朝有什么意味没有?我在哪个帖子中看到你对王室服装类有个讨论。这个玉带在清朝属于哪个阶层。  -----------------------------  “紫袍玉带”,当然是王侯将相阶层,问题的关键是此“玉带”是否就是指彼“玉带”?
  @新青年1123 10楼
13:29:00  “紫袍玉带”,当然是王侯将相阶层,问题的关键是此“玉带”是否就是指彼“玉带”?  -----------------------------  哈哈,这个回答符合我的期望,我一直模糊认为有一条王侯将相阶层的人把“玉带”挂到了黛玉身上,导致黛玉的悲惨命云。  而雪里埋,是感觉宝钗在宝玉出家之后,重新回到薛家,孤独到老。一个原本闪闪发光的金子在被埋没在薛家。一个嫁出去的女子,重新娘家,寡妇不象寡妇,老姑娘不象老姑娘,再有能为,也是白搭。
  @新青年1123 10楼
13:29:00  你继续说说,你能不能每次只是点到即止啊?
  导致黛玉的悲惨命云。  =================  悲惨命运。  唉,我啥时候才能不打错字呢。。
  @小雨点002ABC 11楼
13:34:00  哈哈,这个回答符合我的期望,我一直模糊认为有一条王侯将相阶层的人把“玉带”挂到了黛玉身上,导致黛玉的悲惨命云。  -----------------------------  不同意,质本洁来还洁去,哪有什么玉带套住黛玉,你这一说,又让人想起北静王了,黛玉可是把此人的东东扔回去了。不像巧姐和板儿,袭人和琪官,是被安排互换过东西的
  @悲情慧慧 14楼
13:42:00  不同意,质本洁来还洁去,哪有什么玉带套住黛玉,你这一说,又让人想起北静王了,黛玉可是把此人的东东扔回去了。不像巧姐和板儿,袭人和琪官,是被安排互换过东西的  -----------------------------  黛玉扔回去表达的只是黛玉个人意愿。而玉带要不要挂过来,不会考虑黛玉个人的意愿的,取决于权利东风阶层。  个人意愿在权利阶层面前一如柳絮。因此黛玉才是对现实的清醒认识,而宝钗对现实抱着天真的希望,还指望东风卷得均匀呢,东风不卷得破碎才怪呢。从这方面来说,黛玉是直面事实的,而宝钗是逃避的。
  @小雨点002ABC 15楼
13:50:00  黛玉扔回去表达的只是黛玉个人意愿。而玉带要不要挂过来,不会考虑黛玉个人的意愿的,取决于权利东风阶层。  -----------------------------  玉带想挂过来,我想以黛玉的心性是宁可玉碎的,所以即使是玉带想挂过来,也是没挂成,可册子中是已经挂上去了,所以我的看法是玉带和东风权贵无关,嘿嘿
  @新青年1123
13:29:00  “紫袍玉带”,当然是王侯将相阶层,问题的关键是此“玉带”是否就是指彼“玉带”?  -----------------------------  @小雨点002ABC 11楼
13:34:00  哈哈,这个回答符合我的期望,我一直模糊认为有一条王侯将相阶层的人把“玉带”挂到了黛玉身上,导致黛玉的悲惨命云。  而雪里埋,是感觉宝钗在宝玉出家之后,重新回到薛家,孤独到老。一个原本闪闪发光的金子在被埋没在薛家。一个嫁出去的女子,重新娘家,寡妇不象寡妇,老姑娘不象老姑娘,再有能为,也是白搭。  -----------------------------  看来小雨点喜欢索隐^_^。我继续说一定让你失望:我个人认为,这里仅是点出黛玉和宝钗。至于“挂”和“埋”,无非是说二人生不逢时,命途多舛而已。玉带是“贵”的象征,却挂到了林里;宝钗是“富”的符号,但埋于雪中。虽然她们出身富贵,终不免“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罢了。
  @新青年1123 17楼
13:58:00  看来小雨点喜欢索隐^_^。我继续说一定让你失望:我个人认为,这里仅是点出黛玉和宝钗。至于“挂”和“埋”,无非是说二人生不逢时,命途多舛而已。玉带是“贵”的象征,却挂到了林里;宝钗是“富”的符号,但埋于雪中。虽然她们出身富贵,终不免“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罢了。  -----------------------------  不是我喜欢索隐,而是说这样的解释总让我感觉没落底似的,呵呵。
  @悲情慧慧 16楼
13:54:00  玉带想挂过来,我想以黛玉的心性是宁可玉碎的,所以即使是玉带想挂过来,也是没挂成,可册子中是已经挂上去了,所以我的看法是玉带和东风权贵无关,嘿嘿  -----------------------------  因此我是黛玉的悲惨命运是“玉带”导致的啊。玉带一挂上,黛玉就玉碎了,没任何权贵系上,嘿嘿。。。。。
  18楼“宝钗是‘富’的符号”中的“宝钗”应改为“金簪”,呵呵。
  @小雨点002ABC 4楼
12:18:00  冒魔仙6猫摸先
09:28:00  即使是贾家求薛家嫁的宝钗,和宝玉的心情有什么必然的关系。对着是对着的,但是“空”的,空洞而没有实际意义。  -----------------------------  “婚姻大事”啊!!!  呵呵,  要么,你们觉得越剧《红楼梦》(按照后40回续貂)的说法所谓“宝玉哭灵”、“宝玉逃婚”、“宝玉出走”是合理的,  要么,按照曹雪芹的本意,2宝是已经有了事实上的法驴认定的夫妻关系的了,有了夫妻关系,宝玉再那么的Z腾的话,就忒不是东西了,…………
  @冒魔仙6猫摸先 21楼
14:19:00  “婚姻大事”啊!!!  呵呵,  要么,你们觉得越剧《红楼梦》(按照后40回续貂)的说法所谓“宝玉哭灵”、“宝玉逃婚”、“宝玉出走”是合理的,  要么,按照曹雪芹的本意,2宝是已经有了事实上的法驴认定的夫妻关系的了,有了夫妻关系,宝玉再那么的Z腾的话,就忒不是东西了,…………  -----------------------------  宝玉原本就不是东西撒,人家耍个性离家出走了,呵呵。
  @嘻嘻红门 来说说这个“玉带”和“雪埋”  @谁谓尔无羊 也来说说吧
  “玉带林”既是点出林黛玉,同时强化这个“贵”的象征却挂到了枯木上;“金簪雪”无疑是点出薛宝钗,但也将这“富”的符号赋予在转眼即逝的雪中——富贵岂能长久?人生犹如一梦!
  冒魔仙6猫摸先
14:19:00  “婚姻大事”啊!!!  呵呵,  要么,你们觉得越剧《红楼梦》(按照后40回续貂)的说法所谓“宝玉哭灵”、“宝玉逃婚”、“宝玉出走”是合理的,  要么,按照曹雪芹的本意,2宝是已经有了事实上的法驴认定的夫妻关系的了,有了夫妻关系,宝玉再那么的Z腾的话,就忒不是东西了,…………  -----------------------------  @小雨点002ABC 22楼
14:23:00  宝玉原本就不是东西撒,人家耍个性离家出走了,呵呵。  -----------------------------  越剧《红楼梦》,…………  “宝玉哭灵”、“宝玉逃婚”、“宝玉出走”是合理的
  接上,按照越剧《红楼梦》,而越剧《红楼梦》又是按照的后40回续貂了,宝玉是“逃婚”在前“出走”在后的,简单的说,就是他这个宝贝并没有跟宝JJ“拜堂”就————“出走”了的,…………  呵呵,越剧《红楼梦》的这个设计,几乎已经把后40回续貂的拙劣的“掉包计”的情节的胡诌的成份,降到最低的了,…………  而按照曹雪芹的本意呢,2宝是会成为事实上的法驴承认的夫妻的了,…………他俩最终的一拍俩散的原因,按照今日剩世的说法,叫“性格不和”
  @新青年1123 24楼
14:25:00  “玉带林”既是点出林黛玉,同时强化这个“贵”的象征却挂到了枯木上;“金簪雪”无疑是点出薛宝钗,但也将这“富”的符号赋予在转眼即逝的雪中——富贵岂能长久?人生犹如一梦!  -----------------------------  这整个一句话就是“富贵不能长久”的意思了。这个是很正常普通的意思啊,这个意思在秦可卿的托梦中已经表达过了,为什么要在黛玉和宝钗身上专门归结呢?
  @冒魔仙6猫摸先 25楼
14:39:00  越剧《红楼梦》,…………  “宝玉哭灵”、“宝玉逃婚”、“宝玉出走”是合理的  -----------------------------  额,,,我说的不是宝玉出走是不是合理的问题吧
  @小雨点002ABC 23楼
14:24:00  @嘻嘻红门
来说说这个“玉带”和“雪埋”  @谁谓尔无羊
也来说说吧  -----------------------------  我说一下“玉带林中挂”。  看薄命司的图片,林代表林黛玉,玉带代表着挂通灵玉的带子,带子上什么也没挂。带子上应该挂着通灵玉,可惜没有挂着,通灵玉没了。通灵玉应该给黛玉,可错误的给了宝玉----这是读红必须注意的观点。  红楼梦书中唯一的画图是锁和玉,这是非常重要的。玉锁为一图和钗黛在一册是照应的。通灵玉是黛玉的。  红楼梦,真假难辨,有无反说,最起码警句和关键处是反说的。比如,“无朝代年岁可考”,说的是有朝代年岁可考;“将蠢物交割清楚”,说的是整整差尺子了,弄反了。  很复杂的,一时半会儿说不清。  “金簪雪里埋”,我在有关帖子里说过,在这儿不重复了。
  @嘻嘻红门 29楼
15:01:00  我说一下“玉带林中挂”。  看薄命司的图片,林代表林黛玉,玉带代表着挂通灵玉的带子,带子上什么也没挂。带子上应该挂着通灵玉,可惜没有挂着,通灵玉没了。通灵玉应该给黛玉,可错误的给了宝玉----这是读红必须注意的观点。  红楼梦书中唯一的画图是锁和玉,这是非常重要的。玉锁为一图和钗黛在一册是照应的。通灵玉是黛玉的。  红楼梦,真假难辨,有无反说,最起码警句和关键处是反说的。比如......  -----------------------------  这个这个。。。。我更加的晕头转向了,通灵宝玉应该是黛玉的吗?还是说宝玉应该是黛玉的?
  @小雨点002ABC 30楼
15:08:00  这个这个。。。。我更加的晕头转向了,通灵宝玉应该是黛玉的吗?还是说宝玉应该是黛玉的?  -----------------------------  茫茫渺渺的本意,是让警幻仙子把通灵玉给绛珠仙子,由黛玉携带通灵玉出生,不给神瑛侍者,即不给宝玉。结果呢,整整反盆了。
  @新青年1123
14:25:00  “玉带林”既是点出林黛玉,同时强化这个“贵”的象征却挂到了枯木上;“金簪雪”无疑是点出薛宝钗,但也将这“富”的符号赋予在转眼即逝的雪中——富贵岂能长久?人生犹如一梦!  -----------------------------  @小雨点002ABC 27楼
14:49:00  这整个一句话就是“富贵不能长久”的意思了。这个是很正常普通的意思啊,这个意思在秦可卿的托梦中已经表达过了,为什么要在黛玉和宝钗身上专门归结呢?  -----------------------------  因为钗、黛是天下最美女子(美好事物)的典型代表啊!
  @嘻嘻红门 31楼
15:21:00  茫茫渺渺的本意,是让警幻仙子把通灵玉给绛珠仙子,由黛玉携带通灵玉出生,不给神瑛侍者,即不给宝玉。结果呢,整整反盆了。  -----------------------------  不是给神瑛带着那块石头下凡造历吗?
  @小雨点002ABC 30楼
15:08:00  -----------------------------  追求红楼的隐,对你们来说是不合适的,会增强悲观厌世的心态,等等。赵晓旭不演黛玉,即使再有癌,也不会出家的。  红楼梦就是这么特殊的书,有无数人读懂了红楼梦,可是读懂的人,都闭口不言。第一,作者是怎么交代的;第二,有些伦理关系难以启齿。当然,什么叫读懂了,是有说道的。所谓的红学家,都是骗人的,真正的红学家在一声不吱的人群中。  我滔滔不绝,自不量力。本身我不懂红楼梦,此外我认为红楼梦的手稿还在,只要走对方向,能够找得到。  呵呵,鬼话连篇啊,谁也不要当真,谁也不要相信。
  @小雨点002ABC 33楼
15:32:00  不是给神瑛带着那块石头下凡造历吗?  -----------------------------  给绛珠带着那块石头下凡造历,不一样吗。
  @悲情慧慧
13:03:00  哎呀,对这个的解释成百上千,比如“玉带林”倒过来就是林黛玉,比如挂是牵挂,宝玉一直对黛玉牵持挂思念,玉带代表着仕途,挂了,就是不要了,还有索隐派的一些说法,影射某位皇帝的...我对老曹有的时候的故作神秘有些烦啊,不想猜了  -----------------------------  @小雨点002ABC 9楼
13:10:00  静等其他有兴趣的网友来解惑。  @蒲正兴
对这个“玉带”和“雪埋”有兴趣不?  -----------------------------  谢谢记着。  这两句若单独看,“玉带林”指林黛玉,“金簪雪”指薛宝钗。后面的“中挂”、“里埋”无义。但联系前两句,应为:堪叹薛宝钗这样的有德之女、堪怜林黛玉这样的多才之女,均生不逢时,命运不济。——不知当否?
  @小雨点002ABC 1楼
08:10:00  “玉带林中挂”,如果仅仅是指林黛玉挂了,“金簪雪里埋”仅仅是指薛宝钗埋了,我总觉得不得劲似的。  有哪位高手,能说说“玉带”不是黛玉名字的另一种可能性吗?比如“玉带”在作者所在的时代有什么象征?  -----------------------------  说实话,我还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经你这一 @ ,我就又仔细看了一下书。  听红门先生的解说,你必须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否则你可能会晕头转向的;高手们都这样,不把你的头转晕了,他就不是高手!  我的周汇本里那段,说是那幅画上画着四棵枯木。  不是双木成林字吗?为什么是四棵枯木呢?程甲本里是两棵枯木;我该听谁的呢?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秦可卿葬礼,北静王出场时确实是蟒袍玉带!但是我不觉得要把他和林黛玉扯到一起去!林黛玉的眼里只有一个冤家,这个我们必须要相信她的坚贞!她会为此挂了?那么宝钗就是自己把自己给埋了?这也太敢想敢做了!具体何意,一时实在想不出,或许就是两个无言的结局吧!停机德可能是指宝钗,但是咏絮才分明是二人在伯仲之间,而且冠军确实是宝钗,那这究竟是指谁呢?这样,前后四句的对应又有问题,有点乱。
  @冒魔仙6猫摸先 2楼
09:28:00  然宝玉只牵挂着泪尽夭亡的黛玉,对宝钗冷若冰雪,犹如以冰雪埋没宝钗,视而不见,着实可叹。  +++++++++++++++++++++++++++++++++++  这样的解读,基本上就是被后40回续貂所忽悠了,甚至是被续貂洗脑了!!  假设用甲男、乙女、丙女,来代替宝黛钗仨  我觉得按照曹雪芹的原意,在贾母拍板之下,甲乙的婚事是定下来的了,但是因为当时贾府面临的险恶ZZ环境吧,甲被一件什么样的突发事件所影响,被迫离开了贾府一......  -----------------------------  无脑的自负并不是高明的体现。本人没有看过后40回续貂,明白不。对上了,终究逃不表被人所空对着,进而所抛弃,这就是既成事实。
  @小雨点002ABC
13:50:00  黛玉扔回去表达的只是黛玉个人意愿。而玉带要不要挂过来,不会考虑黛玉个人的意愿的,取决于权利东风阶层。  -----------------------------  @悲情慧慧 16楼
13:54:00  玉带想挂过来,我想以黛玉的心性是宁可玉碎的,所以即使是玉带想挂过来,也是没挂成,可册子中是已经挂上去了,所以我的看法是玉带和东风权贵无关,嘿嘿  -----------------------------  我也赞同慧慧玉带和东风权贵无关。这里主要是点出人物。
  @悲情慧慧
13:03:00  哎呀,对这个的解释成百上千,比如“玉带林”倒过来就是林黛玉,比如挂是牵挂,宝玉一直对黛玉牵持挂思念,玉带代表着仕途,挂了,就是不要了,还有索隐派的一些说法,影射某位皇帝的...我对老曹有的时候的故作神秘有些烦啊,不想猜了  -----------------------------  @小雨点002ABC
13:10:00  静等其他有兴趣的网友来解惑。  @蒲正兴
对这个“玉带”和“雪埋”有兴趣不?  -----------------------------  @蒲正兴 36楼
19:30:00  谢谢记着。  这两句若单独看,“玉带林”指林黛玉,“金簪雪”指薛宝钗。后面的“中挂”、“里埋”无义。但联系前两句,应为:堪叹薛宝钗这样的有德之女、堪怜林黛玉这样的多才之女,均生不逢时,命运不济。——不知当否?  -----------------------------  是否可以再联系上《终生误》和《枉凝眉》
  @新青年1123 24楼
14:25:00  “玉带林”既是点出林黛玉,同时强化这个“贵”的象征却挂到了枯木上;“金簪雪”无疑是点出薛宝钗,但也将这“富”的符号赋予在转眼即逝的雪中——富贵岂能长久?人生犹如一梦!  -----------------------------  明显不通,十二钗里就黛钗二人出生特别富贵?
  咏絮才,停机德,扯上宝贵?
  @小雨点002ABC 1楼
08:10:00  “玉带林中挂”,如果仅仅是指林黛玉挂了,“金簪雪里埋”仅仅是指薛宝钗埋了,我总觉得不得劲似的。  有哪位高手,能说说“玉带”不是黛玉名字的另一种可能性吗?比如“玉带”在作者所在的时代有什么象征?  -----------------------------  我觉得“玉带”在作者所在的时代有什么象征有点牵强。判词中以“雌凤”暗喻凤姐,如果要去考虑凤在作者所在的时代有什么象征,肯定是偏了。
  冒魔仙6猫摸先
09:28:00  然宝玉只牵挂着泪尽夭亡的黛玉,对宝钗冷若冰雪,犹如以冰雪埋没宝钗,视而不见,着实可叹。  +++++++++++++++++++++++++++++++++++  这样的解读,基本上就是被后40回续貂所忽悠了,甚至是被续貂洗脑了......  -----------------------------  @铁血流丹心 38楼
22:02:00  无脑的自负并不是高明的体现。本人没有看过后40回续貂,明白不。对上了,终究逃不表被人所空对着,进而所抛弃,这就是既成事实。  -----------------------------  搞笑!  我就是脑残拉低了整个书话的智商的话,也应该是斑竹来处理啊,干卿何事?!  后40回续貂,………自西元1791年之后至少影响了红楼梦读者200年左右,又因为原著红楼梦只流传下来前80回,所以说如果“探佚”80回之后的内容,居然跟后40回续貂的内容相似了,就说不上高明了!!  关于2宝的婚事,按照前80回里的一些提示,比如第5回的那些文字还有一些脂批吧,基本上可以肯定的事实是:2宝最终会成为当时法驴所承认的夫妻的了,当然了,这是在林MM“泪尽”“证前缘”之后的  再从脂批提示的“花袭人有始有终”(或者就是琪官袭人“侍奉玉兄宝卿”的故事吧)、“悬崖撒手”,等等吧,则证明2宝婚后在一起的时间,还是相当长的了  第5回的一些文字,包括其他回目中的一些暗示吧,加上脂批,2宝的事情,能知道的或者说能够理清爽的就是这些了,即————2宝最终成了夫妻并且在一起生活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换句话说,这基本上是一个“共论”  至于最终宝玉“悬崖撒手”的原因,貌似目前并没有一个“共论”了,简单的来说吧,宝玉在“撒手”时有没有跟宝钗“离婚”呢?!这个,脂批也并没有说清爽的  认为宝玉从一开始就因为林MM(早夭)拿婚姻当儿戏的话,就是把宝玉整成了不是东西的混蛋了!  是的,宝玉说过“你(林MM)死了我去当和尚”,但是现在能够弄清爽的后文的事实是,至少在林MM“泪尽”之后,他是没有立即兑现诺言的,…………不兑现诺言还随即跟他人结婚,这………………
  @谁谓尔无羊 37楼
21:34:00  停机德可能是指宝钗,但是咏絮才分明是二人在伯仲之间,而且冠军确实是宝钗
  -----------------------------  谁告诉你咏絮才就是宝钗是冠军的?你欣赏主流的价值观,所以宝钗就是冠军嘛?
  @悲情慧慧 45楼
07:53:00  谁告诉你咏絮才就是宝钗是冠军的?你欣赏主流的价值观,所以宝钗就是冠军嘛?  -----------------------------  那么二人在伯仲之间总是没问题的吧?
  @蒲正兴 36楼
19:30:00  谢谢记着。  这两句若单独看,“玉带林”指林黛玉,“金簪雪”指薛宝钗。后面的“中挂”、“里埋”无义。但联系前两句,应为:堪叹薛宝钗这样的有德之女、堪怜林黛玉这样的多才之女,均生不逢时,命运不济。——不知当否?  -----------------------------  蒲老这么一问,让我无地自容啦。。。。  看来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有点偏了。我总觉得这两句话和他们的结局有关系
  @谁谓尔无羊 46楼
07:56:00  那么二人在伯仲之间总是没问题的吧?  -------------  判词中“咏絮才”是套用了一个典故,专指诗词方面有才华的女子,你说冠军应该是落实到大观园那次咏柳絮的诗会中了,而作者这里这句显然指的是指黛玉的,尽管宝钗的也有才华。
  @谁谓尔无羊 46楼
07:56:00  北静王出场时确实是蟒袍玉带!  =============================  我刚刚想纠正自己的理解,你不要激发我的想象好不?  话说书上真写了北静王有“蟒袍玉带”吗?我得仔细看看去
  @小雨点002ABC 49楼
08:06:00  @谁谓尔无羊
07:56:00  北静王出场时确实是蟒袍玉带!  =============================  我刚刚想纠正自己的理解,你不要激发我的想象好不?  话说书上真写了北静王有“蟒袍玉带”吗?我得仔细看看去  -----------------------------  我可从来不骗人!
  @小雨点002ABC
08:06:00  @谁谓尔无羊
07:56:00  北静王出场时确实是蟒袍玉带!  =============================  我刚刚想纠正自己的理解,你不要激发我的想象好不?  话说书上真写了北静王有“蟒袍玉带”吗?我得仔细看看去  -----------------------------  @谁谓尔无羊 50楼
08:07:00  我可从来不骗人!  -----------------------------  “头上戴着洁白簪缨银翅王帽,穿着江牙海水五爪坐龙白蟒袍,系着碧玉红鞓带”(16回开头)?!  如果这样死嗑“玉带”的话,那么我还是选择相信@新青年1123 的《富贵岂能长久?人生恍如一梦》的说法,感觉“玉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而不是确指某一人吧,  说到蟒袍啥的,好象是个棺猿就可以穿的了,第1回提到的“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指的是贾兰、贾菌。  而且吧,第5回的判词里,象“优伶有福”、“自从两地生孤木”、“子系中山狼”、“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一盘兰”,等等,提到与12钗(加上晴袭香菱仨)中某一钗的关系密切的人的时候,都是确指的,所以说“玉带”要跟北静王水某某划等号,似乎不大符合第5回“警幻体”的文风了,呵呵  当然了,非要把林MM跟北静王挂钩的话,倒是给我的观点(宝玉并没有林MM的早夭就立即去当和尚!而是选择了与宝钗结婚,后来生活了相当长的时间后,因为“性格不和”而一拍两散)增加了砝码了,虽然我不认为北静王跟林MM会挂上钩的,  但是按照“水、林挂钩”的观点,好象说林MM是为了宝玉而牺牲自己的,…………要这样的话,貌似宝玉更应该跟宝钗好好过小日子才对的起林MM 了
  @冒魔仙6猫摸先 51楼
09:14:00  如果这样死嗑“玉带”的话,那么我还是选择相信
@新青年1123
的《富贵岂能长久?人生恍如一梦》的说法,感觉“玉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而不是确指某一人吧......  -----------------------------  看来冒兄懂了我的意思。握手!
  @蒲正兴
19:30:00  谢谢记着。  这两句若单独看,“玉带林”指林黛玉,“金簪雪”指薛宝钗。后面的“中挂”、“里埋”无义。但联系前两句,应为:堪叹薛宝钗这样的有德之女、堪怜林黛玉这样的多才之女,均生不逢时,命运不济。——不知当否?  -----------------------------  @小雨点002ABC 47楼
08:04:00  蒲老这么一问,让我无地自容啦。。。。  看来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有点偏了。我总觉得这两句话和他们的结局有关系  -----------------------------  问两位老友好。  我也比较人认同正兴君的看法。玉带本来是应该高贵地挂在功成名就之人腰间,但却闲挂枯林、无人问津;金簪本因高傲地插在贵妇头上,但却深埋与白雪之中,如入冷宫。试问不悲凉哉?
  @冒魔仙6猫摸先  我的意思是北静王和林黛玉无关!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1,一个疑问,此处的咏絮才之人究竟是指谁?因为具有咏絮才的至少还有史湘云、探春,小贾就不算了!为什么很多人偏偏要坐实是指林黛玉呢?为什么就不能是指薛宝钗呢?  如果是指林黛玉,那么这四句的前后对应关系也不太对呀!难道停机德是指林黛玉?  2,后两句,我现在的理解是:林黛玉、薛宝钗,其实最后都是这样悄无声息地香消玉殒的!
  @谁谓尔无羊 54楼
10:54:00  1,一个疑问,此处的咏絮才之人究竟是指谁?因为具有咏絮才的至少还有史湘云、探春,小贾就不算了!为什么很多人偏偏要坐实是指林黛玉呢?为什么就不能是指薛宝钗呢?  -----------------------------  这首判词是钗黛合用的,这里指谁也不会指到史湘云等人,所以你拉来其她不相干的你认为有咏絮才的人,能证明什么呢?证明因为有N多人有咏絮才,所以判词中就不能定在黛玉身上?通共四句话,钗黛各占两句呗,难道你觉得咏絮才也是宝钗,停机德也是专属宝钗,那黛玉呢?你想让作者把她挤兑到哪里去了?为了个咏絮才没专指宝钗就这么让你心里不痛快啊?宝玉还写过“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按你的逻辑,那黛玉就没有“仙姿”嘛,宝钗就没有“灵窍”嘛?为毛偏是宝钗是仙姿,灵窍是黛玉呢?
  @悲情慧慧 55楼
11:14:00  这首判词是钗黛合用的,这里指谁也不会指到史湘云等人,所以你拉来其她不相干的你认为有咏絮才的人,能证明什么呢?证明因为有N多人有咏絮才,所以判词中就不能定在黛玉身上?通共四句话,钗黛各占两句呗,难道你觉得咏絮才也是宝钗,停机德也是专属宝钗,那黛玉呢?你想让作者把她挤兑到哪里去了?为了个咏絮才没专指宝钗就这么让你心里不痛快啊?宝玉还写过“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按你的逻辑,那黛玉就没有“仙姿......  -----------------------------  我本来就喜欢胡思乱想,其实这不也是开拓思路吗?你就以为我为了宝钗把官司打到这里来啦?我的心胸就这么狭窄吗?  如果如你所说,是指林黛玉,那么这四句话确实就是前后对应不工整,你应该能看得出!
  @谁谓尔无羊 56楼
11:44:00  我本来就喜欢胡思乱想,其实这不也是开拓思路吗?你就以为我为了宝钗把官司打到这里来啦?我的心胸就这么狭窄吗?  如果如你所说,是指林黛玉,那么这四句话确实就是前后对应不工整,你应该能看得出!  -----------------------------  工整是指第一句指的宝钗,第二句指了黛玉,第三句却指了黛玉,第四句指宝钗,没有一一对应?我刚看过了,“才”和“埋”是压韵的吧,而且你没感觉出来,作者生怕人家觉得他不公平,总在维护某种平衡...所以第一段先提了宝钗,第二段就先了黛玉,两个人并在一个册子中,弄个并列第一
作者真是用心良苦啊...
  而我的理解,正常顺序应该是:黛玉、宝钗、黛玉、宝钗;或者:宝钗、黛玉、宝钗、黛玉。
  @谁谓尔无羊 58楼
11:54:00  而我的理解,正常顺序应该是:黛玉、宝钗、黛玉、宝钗;或者:宝钗、黛玉、宝钗、黛玉。  -----------------------------  这有什么好纠结的啊,怎么排不是排,难道还分先后?宝钗、黛玉、黛玉、宝钗啊
  @小雨点002ABC 59楼
12:18:00  这有什么好纠结的啊,怎么排不是排,难道还分先后?宝钗、黛玉、黛玉、宝钗啊  -----------------------------  无羊的意思是说第一段的“可叹”和“堪怜”如果分别专指钗和黛,那么第二段的“玉带”和“金簪”应该调一下了,这样就对应了,而我的看法在57楼。
  @小雨点002ABC
12:18:00  这有什么好纠结的啊,怎么排不是排,难道还分先后?宝钗、黛玉、黛玉、宝钗啊  -----------------------------  @悲情慧慧 60楼
12:27:00  无羊的意思是说第一段的“可叹”和“堪怜”如果分别专指钗和黛,那么第二段的“玉带”和“金簪”应该调一下了,这样就对应了,而我的看法在57楼。  -----------------------------  慧慧的说法并没有错!  但是,这段话是以诗词的形式出现的,那么我以诗词的要求去看待,就更不该有错了!  如果想要为之解释,那么无论如何都能把它说通,因为毕竟在存在常理的情况下,那还存在特例!  诗词本身就是讲究形式美的,什么对应、对仗等等,那都是大家常事,也许这个就是特例?你我又奈它何?
  @谁谓尔无羊 61楼
13:14:00  慧慧的说法并没有错!  但是,这段话是以诗词的形式出现的,那么我以诗词的要求去看待,就更不该有错了!  如果想要为之解释,那么无论如何都能把它说通,因为毕竟在存在常理的情况下,那还存在特例!  诗词本身就是讲究形式美的,什么对应、对仗等等,那都是大家常事,也许这个就是特例?你我又奈它何?  -----------------------------  诗词的工整对仗是指这个第一句和第三句要对应嘛?你去问问论坛上懂诗的人吧,是指上联和下联,词性、词意对仗工整。上下联是完整的一句话,工整的对,判词中的“可叹”和“堪怜”是上下联,“可叹”是出句,“堪怜”是对句,同样的,“玉带”和“金簪”是上下联,前者“出句”,后者“对句”,出句和对句工词性词意对仗即可。
  @悲情慧慧 63楼
19:27:00  诗词的工整对仗是指这个第一句和第三句要对应嘛?你去问问论坛上懂诗的人吧,是指上联和下联,词性、词意对仗工整。上下联是完整的一句话,工整的对,判词中的“可叹”和“堪怜”是上下联,“可叹”是出句,“堪怜”是对句,同样的,“玉带”和“金簪”是上下联,前者“出句”,后者“对句”,出句和对句工词性词意对仗即可。  -----------------------------  如你所解释,确实没有错!但那是从诗词格律本身来解释的!  就像那一帖,我之所以要单独发一帖,那是我觉得还可以从文字本身去解释。  不应该有所偏颇,那才是正解!  就像这个,你要是从诗词格律,对联等等的基本功去解释,那肯定是对的;但是,这里面确实有两个问题。  1,宝钗、黛玉;宝钗、黛玉;或者黛玉、宝钗、黛玉、宝钗。  这是常识,说到哪里去,这都是常识!所以,从这一点看,这个就有问题。  2,具有咏絮才之人确实不止林黛玉一个,至少薛宝钗就是另一个,谁都没法否认!  之所以要争论这个,其实我的看法,根本点在于,我们敢不敢说曹老先生这个四句话的诗词,是有问题的?也就是说,这可能是他还没来得及调整的半成品?其实这种半成品,书中并不是只有一例。  我们敢不敢正面权威?敢不敢怀疑定律?  如果敢,那么这书中的不少诗词的认识、解释就将会是崭新的!  但是,我没看到几个胆大的,更多的只是墨守成规者!  思想解放!很多时候也就说着玩玩而已!恐怕人家还要笑我自不量力!  其实我错了又如何?
  @谁谓尔无羊 64楼
20:17:00  就像这个,你要是从诗词格律,对联等等的基本功去解释,那肯定是对的;但是,这里面确实有两个问题。  1,宝钗、黛玉;宝钗、黛玉;或者黛玉、宝钗、黛玉、宝钗。  这是常识,说到哪里去,这都是常识!所以,从这一点看,这个就有问题。  ----------------  为什么“宝钗,黛玉,宝钗,黛玉”或者“黛玉,宝钗,黛玉,宝钗”,就是常识?是什么常识?
  @悲情慧慧 65楼
20:22:00  为什么“宝钗,黛玉,宝钗,黛玉”或者“黛玉,宝钗,黛玉,宝钗”,就是常识?是什么常识?  -----------------------------  也不知这个四句话,我们到底该怎么给它最基本的定位?是对联?还是诗?  如果是对联,我的判断就没错!  如果是诗,那么起承转合又如何解释?  我们是该解释常识,还是解释特例?
  @谁谓尔无羊 66楼
20:27:00  也不知这个四句话,我们到底该怎么给它最基本的定位?是对联?还是诗?  如果是对联,我的判断就没错!  如果是诗,那么起承转合又如何解释?  我们是该解释常识,还是解释特例?  -----------------------------  我只想知道你说的常识是指什么?
  @悲情慧慧 67楼
20:31:00  我只想知道你说的常识是指什么?  -----------------------------  即对仗工整!  我的理解,对仗工整,不仅仅指格律工整,文辞含义也应该工整。
  @谁谓尔无羊 68楼
20:51:00  即对仗工整!  我的理解,对仗工整,不仅仅指格律工整,文辞含义也应该工整。  -----------------------------  这首判词对仗本来就是工整的呀。至于你理解的这个第一句是宝钗,所以第三句也得是宝钗叫“文辞含义”吗? 而且我之前问过论坛上懂诗的网友了,人家告诉我,没有你理解的这个对仗说法。
  @悲情慧慧 69楼
20:56:00  这首判词对仗本来就是工整的呀。至于你理解的这个第一句是宝钗,所以第三句也得是宝钗叫“文辞含义”吗? 而且我之前问过论坛上懂诗的网友了,人家告诉我,没有你理解的这个对仗说法。  -----------------------------  那就是我错了!  我想请问,这四句话到底是什么?是对联?还是诗?或者其它?
  @谁谓尔无羊 70楼
20:57:00  那就是我错了!  我想请问,这四句话到底是什么?是对联?还是诗?或者其它?  -----------------------------  五言绝句?
  @悲情慧慧  五言绝句?  ------------  或者就是四不像!  你再比比相同形式的袭人内容,看看有什么不同?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悲情慧慧  想了一夜,我现在的感觉是:  这个四句话的排序为:宝钗、宝钗、黛玉、宝钗。  为什么一定要对应、工整等等呢?为什么一定要说它是对联、是诗呢?  突然看到袭人这个,我更加相信我这个排序,因为从形式上看几乎一样!  如果一定要把它理解成是诗,那我就更能自圆其说了。  这个排序不是非常符合起承转合吗?  为什么就不能多写几笔宝钗、少写几笔黛玉呢?这本身不也是笔法的一种吗?西藏人穿袍子-----露一手还留一手;甚至还避免了刻意、死板!  也许今后我会有新的理解,那时再说!
  @谁谓尔无羊   这个四句话的排序为:宝钗、宝钗、黛玉、宝钗......  -----------------------------  根据脂批?!  第5回:  可叹停机德,【甲戌夹批:此句薛。】【戚序(蒙府)夹批:乐羊子妻事。】  堪叹咏絮才,【甲戌夹批:此句林。】【戚序(蒙府)夹批:此句薛。】  玉带林中挂,【戚序(蒙府)夹批:此句林。】  金簪雪里埋。【甲戌(戚序、蒙府)夹批:寓意深远,皆非生其地之意。】  …………
  但是,综合各个本子的脂批看————  此句薛,  此句林、此句薛,  此句林…………  貌似这样的顺序:宝钗、黛钗、黛玉、宝钗  呵呵
  @谁谓尔无羊 73楼
07:59:00  @悲情慧慧  想了一夜,我现在的感觉是:  这个四句话的排序为:宝钗、宝钗、黛玉、宝钗。  为什么一定要对应、工整等等呢?为什么一定要说它是对联、是诗呢?  突然看到袭人这个,我更加相信我这个排序,因为从形式上看几乎一样!  如果一定要把它理解成是诗,那我就更能自圆其说了。  这个排序不是非常符合起承转合吗?  为什么就不能多写几笔宝钗、少写几笔黛......  -----------------------------  袭人的判词关黛玉宝钗的什么事?十二钗的判词中,有七言的,有五言,谁规定你眼中袭人的判词不合你所谓的常识了,所以大家都一样了?停机德和咏絮才都是典故,前者不可能指黛玉,当然是后者,两个人合用一个判词,结果只有玉带林玉挂了,其它的一个字不提,你如果想这样理解,你就这样理解去吧!
  @悲情慧慧
19:27:00  诗词的工整对仗是指这个第一句和第三句要对应嘛?你去问问论坛上懂诗的人吧,是指上联和下联,词性、词意对仗工整。上下联是完整的一句话,工整的对,判词中的“可叹”和“堪怜”是上下联,“可叹”是出句,“堪怜”是对句,同样的,“玉带”和“金簪”是上下联,前者“出句”,后者“对句”,出句和对句工词性词意对仗即可。  -----------------------------  @谁谓尔无羊 64楼
20:17:00  如你所解释,确实没有错!但那是从诗词格律本身来解释的!  就像那一帖,我之所以要单独发一帖,那是我觉得还可以从文字本身去解释。  不应该有所偏颇,那才是正解!  就像这个,你要是从诗词格律,对联等等的基本功去解释,那肯定是对的;但是,这里面确实有两个问题。  1,宝钗、黛玉;宝钗、黛玉;或者黛玉、宝钗、黛玉、宝钗。  这是常识,说到哪里去,这都是常识!所以,从这......  -----------------------------  问无羊君、慧慧君好。  我认为四句判词在顺序上不是严格对应,作者是为押韵起见,特意调整的。古人作诗有时候为了合乎格律工整方面的要求,倒字和倒句都是常有之事。比如杜诗: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就是如此。  所以,个人认为四句判词分别咏的就是黛钗二人,十分清楚。
  @但见花开落 77楼
09:54:00  问无羊君、慧慧君好。  我认为四句判词在顺序上不是严格对应,作者是为押韵起见,特意调整的。古人作诗有时候为了合乎格律工整方面的要求,倒字和倒句都是常有之事。比如杜诗: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就是如此。  所以,个人认为四句判词分别咏的就是黛钗二人,十分清楚。  -----------------------------  问好!  我和你的看法差不多,不过顺序这个,除了为了押韵,我觉得还有作者想力求平衡的一层深意,第一段先提宝钗了,所以第二行就先提黛玉,总之,他不想显得谁先谁后的印象,你觉得呢?
  @悲情慧慧
20:31:00  我只想知道你说的常识是指什么?  -----------------------------  @谁谓尔无羊 68楼
20:51:00  即对仗工整!  我的理解,对仗工整,不仅仅指格律工整,文辞含义也应该工整。  -----------------------------  个人认为羊兄要求的是绝对工整,浑然天成的那种。但如此,可能妙手也只能偶得,可遇而不可求。如果刻意为之,反倒容易落入文过饰非之弊。  比如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人还认为有重意之弊,可见绝对工整的难得。到了王安石那里,有人求“风定花犹落”下联,王公对以“鸟鸣山更幽”,众人皆称妙绝。
  @但见花开落
09:54:00  问无羊君、慧慧君好。  我认为四句判词在顺序上不是严格对应,作者是为押韵起见,特意调整的。古人作诗有时候为了合乎格律工整方面的要求,倒字和倒句都是常有之事。比如杜诗: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就是如此。  所以,个人认为四句判词分别咏的就是黛钗二人,十分清楚。  -----------------------------  @悲情慧慧 78楼
10:03:00  问好!  我和你的看法差不多,不过顺序这个,除了为了押韵,我觉得还有作者想力求平衡的一层深意,第一段先提宝钗了,所以第二行就先提黛玉,总之,他不想显得谁先谁后的印象,你觉得呢?  -----------------------------  如此,曹公就更是笔若游龙了,叹服妙绝。
  @但见花开落 79楼
10:07:00  个人认为羊兄要求的是绝对工整,浑然天成的那种。但如此,可能妙手也只能偶得,可遇而不可求。如果刻意为之,反倒容易落入文过饰非之弊。  比如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人还认为有重意之弊,可见绝对工整的难得。到了王安石那里,有人求“风定花犹落”下联,王公对以“鸟鸣山更幽”,众人皆称妙绝。  -----------------------------  你可能还没理解他的意思,他认为的工整是说,因为第一行的第一句“可叹”是指宝钗的,那么第二行的第一句应该是“金簪”这个和宝钗的,而不该是“玉带”这句。而关于这点,我昨天请教过一位朋友,她说诗词中的对仗工整没有这种说法。
  @悲情慧慧  哈哈,你又急了!等我说完下面这个问题,我俩就不再为此事争论了吧!彼此保留各自意见!  我拿袭人那个四句话做比较,比较的是这两个四句话的外形,它们确实很像!  袭人那四句话,前两句说的应该都是袭人,而我觉得薛林那四句话里的前两句也完全可以单指宝钗!  现在很多人的固定想法就是分指薛林!仅此而已!  @但见花开落  春去春会来,花谢花会再开,只要你愿意,只要你愿意……  @冒魔仙6猫摸先 74楼
09:06:00  根据脂批?!  第5回:  可叹停机德,【甲戌夹批:此句薛。】【戚序(蒙府)夹批:乐羊子妻事。】  堪叹咏絮才,【甲戌夹批:此句林。】【戚序(蒙府)夹批:此句薛。】  玉带林中挂,【戚序(蒙府)夹批:此句林。】  金簪雪里埋。【甲戌(戚序、蒙府)夹批:寓意深远,皆非生其地之意。】  …………  -----------------------------  可见我的看法也不是空穴来风,竟与一二古人合!我都有点佩服我自己了!
  @悲情慧慧  哈哈,你又急了!等我说完下面这个问题,我俩就不再为此事争论了吧!彼此保留各自意见!  我拿袭人那个四句话做比较,比较的是这两个四句话的外形,它们确实很像!  袭人那四句话,前两句说的应该都是袭人,而我觉得薛林那四句话里的前两句也完全可以单指宝钗!  现在很多人的固定想法就是分指薛林!仅此而已!  ------------  袭人的判词是袭人专用的,不说她还能是谁?这能钗黛合用的判词相比较的嘛?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秦可卿之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