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伍迪.哈里森的曼哈顿 要拍成黑白的

黑白世界里的伍迪艾伦---曼哈顿
"He adored New York City.
He idolised it all out of proportion. "
Uh, no. Make
that "He romanticised
all out of proportion. "
no matter what the season was,
still a town
that existed in black and white
and pulsated to the great tunes
of George Gershwin."
几周前无意中听到这段熟悉的自语,由一个相当亲切神经质的声音读来,于是有了再看一遍《曼哈顿》的冲动。
Allen喜欢表达自我,他演的Issac根本就是住在框框围住的黑白世界里的另一个自己:写书,编剧本,喜剧演员,年轻的女友,自夸自讽自嘲,神经质的唠嗑...
其他导演不过为观众创造了一个虚幻的世界,而Allen为自己在银幕上找了个位置,他傲傲自得地占着那个位置不愿离开并且越守越牢不断将现实的自我加码到这个角色上。他借着这个角色表达自己对小女孩的贪念,说说对男女关系的困惑,顺便夸夸自己喜欢的演员导演和电影,甚至把平日里自己“悟”出的毫无科学根据的医学之道搬来,倒是乐趣无穷,玩兴十足!由于自己本身是导演兼编剧,其他演员的脑子里也由他使唤,于是什么各种想法点子间或从各处冒出来,依Ms.19
看来,Allen根本不是随机随意的,一切都是蓄谋好的,因为这就是他的故事!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转帖]纽约客――伍迪?艾伦
&&共有<b style="color:#ff人关注过本帖主题:[转帖]纽约客――伍迪?艾伦
来源:《城市画报》
“跟他所住的城市一样,他既强悍又浪漫,在他黑框圆眼镜后是一双如丛林野猫般充满了欲念魅力的双眼……纽约是他的城市,永远是。”1935年12月 1日生于纽约布鲁克林区犹太家庭的伍迪?艾伦在自己的影片《曼哈顿》的开场白中这样去定义纽约。
随着格什温(George Gershwin)的“Rhapsody in Blue”那抑扬顿挫的交响爵士乐曲,黑白影调的宽银幕上展示出纽约迷人的序幕:高楼大厦、布鲁克林大桥、百老汇的夜景、浮敦鱼市场、扬基棒球场、上西区公寓前的风景、拥滞的人行道,最后是中央公园上空盛放的烟花。没有一部影片像伍迪?艾伦的《曼哈顿》那样把纽约描写得这么浪漫,不要忘记,中央公园曾经是“入夜仍在公园游,钻进虎穴更安全。”(美国幽默诗人纳什语)的地方。伍迪用充满机智和自嘲的对白,由琐碎的生活片断、个人回忆、偶发感触的影像,构成一部简单的爱情喜剧,里面没有起伏的大场面,由伍迪扮演的电视剧作家伊萨克和由戴安?基顿演出的杂志社记者玛莉,在MOMA(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中偶遇等场面,都散发出他对现实纽约的热爱。影片中出现的人物,可以随便在纽约大街上迎面相遇,纽约是他的最爱,在现实世界中与戴安?基顿经常去的依莲餐厅,也成为影片中的外景,伍迪急于表现出这个城市的一切“真实感”。
影片中出现的纽约,没有局外人所看纽约的好奇视线,华尔街那高耸挺拔的金融大厦等标志性的建筑物一概不会在银幕上露面。伍迪只是在 90年代中期,自1975年在法国和南斯拉夫拍摄《爱与死》以来,终于可以暂时离开纽约城再度到欧洲取景,对《非强力春药》中的意大利古迹,还有《人人都说我爱你》中的浪漫威尼斯、花都巴黎,才显得是那么的好奇。
同样,伍迪都会反复地对自己的童年作一番说明,无论是滑稽无比的处女作品《拿了钱就跑》,还是《安妮?霍尔》,其中最典型的是《无线电时代》,伍迪?艾伦在这部呈琥珀色的影片中,完全沉浸于在他记忆中的布鲁克林区的童年时代。音乐也是伍迪电影中最重要的因素,他喜欢爵士乐,并成为观众识别他的一个符号。伍迪在一次访谈中,这样去谈及自己对电影的态度。 “我想拍的都是小时候喜欢的那类电影――真正好笑的喜剧、浪漫喜剧等等,等我变得较聪明以后,喜欢外国电影的我便逐渐掌握全局。”
伍迪?艾伦是英格曼?柏格曼的忠实影迷。 50年代末期,好莱坞的通俗神话的制作机制崩溃的时候,一些不为人知的欧洲导演:如柏格曼、费里尼、安东尼奥尼、戈达尔,在纽约找到了一批有共鸣的观众,当时正值20岁,对流行极富敏感的年轻伍迪,也毫无例外地成为其中一分子。他看的第一部柏格曼影片《少女莫尼卡》,让他对电影的热情永远不渝。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女性的柏格曼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 “爱情就是答案,但是当人们等待答案时,性却提了几个很好的问题。” 伍迪说。性与爱的关系,在他的影片中是相当重要的主题,如充满深沉气息的《我心深处》、探讨母女情结的《九月》,还有其他影片都无时无刻地带有一份柏格曼情结。
一直在纽约创作的伍迪?艾伦,似乎与远在大西洋彼岸的“法国新浪潮”毫无关联。不过,在80年代中期由美国一间电影公司投资,戈达尔导演的《李尔王》,伍迪在影片中演出一个名为“外星人”,默默地在剪接室对着胶片发呆的角色,电影的历史是如此的巧合。
1977年的《安妮?霍尔》是伍迪?艾伦创作生涯中的突破点。当然,这部影片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因为获得了当年多项奥斯卡奖,也不是因为他在颁奖的晚上仍然留在纽约中央公园东侧的Cafe Carlyle演奏风管,而是伍迪没有只是依靠传统的戏剧性冲突方式去感染观众,他以一个“自我”的真实记忆,描绘出在任何情境的真实与事实之间的关系,让观众们认识传统叙述影片的虚构形式,讲故事的行为本身超越了故事的身份。
在本片中,伍迪?艾伦仍然以自贬自嘲的神经质银幕形象讽刺现代都市人对生命的不安,对爱情的破绽,对道德的冷漠。导演聪明地利用一段现代主义式的爱情故事吸引了不同层次观众,巧妙的犹太幽默还是那么引人发笑,同时也树立起新喜剧典范。影片中跳跃式的叙述在当时的美国电影界充满实验性,直接面对镜头对着观众说话的方式,其本身已超越了电影的虚构意义。
“安妮和我吹了,到现在我也转不过弯来,你知道(伍迪的口癖),我不断地在脑子里把一段段的关系过滤,并检查我的生活,想法捉摸到一切是怎样弄糟的,而一年前我们还是相爱的。”扮演男主角阿维的伍迪在影片的开场向观众吐露自己的感情。一般来说,这种开场白首先为观众带来的是某种期待和潜在的结局,可伍迪却相反,只是向观众明确自己的喜剧式的叙事方式,与作为加强观众对整个故事的投入的手法有根本的不同,影片接下来的是跳跃式的闪回片段对阿维与安妮感情关系的描写。
将自我意识带进电影创作中并不是由伍迪开始,可是,影片中的滑稽闪回处理手法,在他第一部富于想象力的滑稽闹剧《拿了钱就跑》(1969)中已经看到。因为伍迪扮演的既倒霉又愚蠢,因为儿子的犯罪耻于露出真脸的父亲,戴着面具接受电视台的采访,去讲述儿子童年的生活就是由闪回的形式来组成,完全突破了传统好莱坞虚构世界的故事叙述形式。“在舞台上的戏剧和拍成电影的戏剧之间最宝贵的差别,正如散文叙事和电影叙事之间的差别一样,在乎视点。”美国电影研究家莫纳柯如此评论伍迪的电影。
有人批评伍迪的影片经常有其它经典作品的影子。他起用吉纳?罗兰演出的《另一个女人》,完全就是一部向70年代纽约独立导演约翰?卡萨维蒂致敬的影片;关于一个导演面临扭曲的世界而精神崩溃的《星尘往事》,让人联想起意大利导演费里尼的《 8部半》,这并非是一种平庸的抄袭,而是对电影的尊敬,这也是他的才华,将模仿与创新融于一体,跟把现实与虚构相融的电影世界是那么的相似。同样,伍迪在现实生活上和银幕世界中的角色也有一定的混淆,因为顺宜风波与米亚?法罗闹得不可开交的时期,拍摄了探讨现代婚姻脆弱关系的《丈夫与妻子》,伍迪扮演一个爱上自己年轻的女学生的中年男人,这份与现实交错的关系,在他的真实人生中显得相当的矛盾和巧合。
伍迪有着“柏格曼的执著、马克斯兄弟的滑稽、沙特的两难、鲍勃?霍普的口气、费里尼夸张的异国风格。”(Eric Lax语)。曾经看过伍迪?艾伦在1980年出版的《副作用》(Side Effects)一书,里面收集了他的16篇简短随笔,其中一些是 60年代后期在《纽约客》上刊登的文章,里面的人物事件都显得复杂而有点夸张,看得出,他的写作风格深受以纽约派剧作家尤金?欧尼尔为代表的“群剧场”(Group Theatre)的影响。不过,他的电影比起他写的诙谐故事更有趣。
伍迪?艾伦导演全作品
1965年猫咪最近怎么了?What’s New, Pussycat?
1969年拿了钱就跑Take the Money and Run
1972年香蕉Bananas
**宝典Everything You Always Wanted to Know About Sex
1973年沉睡的人Sleeper
1975年爱与死Love and Death
1977年安妮?霍尔Annie Hall
1978年内心深处Interiors
1979年曼哈顿Manhattan
1980年星尘往事Stardust Memories
1983年泽利格Zelig
1984年百老汇的丹尼?罗斯Broadway Danny Rose
1985年开罗的紫玫瑰The Purple Rose of Cairo
1986年汉娜姐妹Hannah and Her Sisters
1987年无线电时代Radio Days / 九月September
1988年另一个女人Another Woman
1989年犯罪与不端Crimes and Misdemeanors
纽约故事之三俄狄普斯的烦恼New York Stories segment “Oedipus Wrecks”
1990年爱丽丝Alice
1992年影子与雾Shadows and Fog
丈夫与妻子Husbands and Wives
1993年曼哈顿神秘谋杀案Manhattan Murder Mystery
1994年子弹横飞百老汇Bullets Over Broadway
1995年非强力春药Mighty Aphrodite
1996年人人都说我爱你Every One Says I Love You
1997年解构哈里Deconstructing Harry
1998年名人百态Celebrity
1999年甜蜜与卑微Sweet and Lowdown
2000年 业余小偷Small Time Crooks
此身只合江湖老,不是平生惯负恩
(0)&(0)&(0)&
此身只合江湖老,不是平生惯负恩
(0)&(0)&(0)&
来源:东方早报 两度获奥斯卡奖的导演伍迪?艾伦日前在接受访问时称与妻子宋宜“父女恋”式的婚姻是自己此生最大的幸事,并后悔没有早点与米亚?法罗分手。而对自己的电影,艾伦仍不甚满意,只给自己打了个保守的“B”。 后悔与法罗分手太晚 1992年时,当时还是艾伦女友的米亚?法罗发现艾伦家中藏有自己22岁的养女宋宜?普列文的裸照,十分愤慨,并怒斥艾伦有“恋童癖”。如今,成婚后的伍迪?艾伦与宋宜已育有2女,分别为5岁和6岁。 在接受《名利场》杂志采访时,伍迪?艾伦说:“要是时光能够倒流,我肯定会改变过去很多事的做法。首先,我应该早些跟米亚?法罗分手。” 在经历了与米亚?法罗的分手以及与其旷日持久的子女监护权之争后,艾伦说自己还是想过让法罗主演1995年的影片《非强力春药》,但之后在选角导演朱丽叶?泰勒的规劝下,他转而决定把这个角色交给海伦娜?邦汉?卡特出演,“我不是那种公私不分的人,绝不会想:‘好,你把我的生活搞得一团糟、让我痛苦,那么我再也不愿跟你合作了。’”他说。 对宋宜更多是父爱 伍迪?艾伦与宋宜?普列文于1997年结婚。因为宋宜是艾伦前女友米亚?法罗与安德列?普列文的养女,使得这场婚姻在当时颇受非议。 尽管与宋宜的婚姻最初阶段惹来了不少冷嘲热讽,他还是表示:“这场婚姻太偶然、太幸运了。是我此生经历过最实在的幸事。” “自那以后,我再也没有感到我与一名带有敌意或危险性的人在一起。在这场感情中,我觉得自己更像一个父亲。”伍迪?艾伦说。 离杰作还有差距 伍迪?艾伦今年12月1日就将迎来自己70周岁生日,但他认为尽管自己年龄日益增长,可智慧却没有多少长进,他说:“我智慧没有增长,见识也没有增长,性格也没有因此软化。今天,我依然可能重复往日的错误。” 伍迪?艾伦的新片《赛末点》将于12月上映。该片由斯嘉丽?约翰森和乔纳森?莱斯?迈耶斯主演,被认为是本届奥斯卡的有力竞争者。这位高产的大导回顾自己的指导生涯时说:“我的确拍过不少还算不错的电影,但没有《八又二分之一》、《第七封印》、《四百击》或《奇遇》这种真正称得上是代表电影艺术最高水平的杰作。如果我是老师,我给自己的打分只能是‘B’。”―完―
此身只合江湖老,不是平生惯负恩
(0)&(0)&(0)&
〖伍迪?艾伦获终身成就奖〗来源:《京华时报》日 17日,西班牙导演佩德罗?阿尔莫多瓦(左)在圣塞瓦斯蒂安电影节上向美国著名导演伍迪?艾伦颁发终身成就奖。
此身只合江湖老,不是平生惯负恩
(0)&(0)&(0)&
〖纽约客出版幽默文选《凶暴的睡衣》(Fierce Pajamas)〗来源:e龙网 日 哈洛罗斯(Harold Ross)1925年创立《纽约客》杂志( New Jorker)时,他期许它是一本会令人发笑的周刊,发展至今70几个年头,虽然它的格局早已不止这样,发掘当代最杰出的幽默文学作家仍是《纽约客》一贯的初衷。最近《纽约客》出版一本幽默文选《凶暴的睡衣》(Fierce Pajamas),挑选了70多年来发表在《纽约客》上最语不惊人死不休、杀人不用刀的幽默文章精华。 《纽约客》杂志是一直新人及成名作家的梦想,不仅因为其动辄两、三千美元(而且一经采用,不必出等刊即付款)的稿费,更吸引人的是悠久光辉的传统--一旦在上面发表过小说,彷佛走入美国文学博物馆,能与约翰厄普戴克(John Updike)、约翰齐福(John Cheever)、J.D.沙林杰(J. D. Salinger)并列的美好幻觉千金难买。在这种荣誉感和竞争心下,《纽约客》的作家群在文坛常予人一种小圈圈的印象,纽约客的编辑也个个以能言善道、特立独行而引人侧目。虽然在迈入第77个年头的今天,纽约客的影响力似乎日渐式微,但它独创脍炙人口的幽默单元格漫画、极尽尖酸刻薄、有时高明的让被骂的人以为是恭维的嘲讽文字,一种纽约知识分子高傲又颠覆的气味,已深植读者脑海中。 这本选集,包括了目前已是知名的作家,也有初试啼声如20年代美国文化精英的优秀作品,如前《纽约客》编辑桃乐丝?派克(Dorothy Parker) 深具"腐蚀性"的文章、散文作家及诗人菲利斯.麦金利(Phyllis McGinley)毫不费力就可迸出的奇文,及以向美国名流发动文字奇袭而著称的政治漫画家奥登.纳许(Ogden Nash ) 低俗闹剧般的嘲刺文、知名纽约导演伍迪?艾伦(Woody Allen)知识分子酸腐的喃喃自语等。从各种文类,表现出美国丰富多变、老练世故的幽默,更传神地表达出《纽约客》的精神。
此身只合江湖老,不是平生惯负恩
(0)&(0)&(0)&
〖大导演伍迪?艾伦想当悲情诗人 不问身后事〗来源:金羊网-新快报日 文艺情节紧紧抓住伍迪?艾伦 伍迪?艾伦,聪明而略带神经质的纽约知识分子的代表,在他的新片《双生梅琳达》里尝试了新的元素。将悲剧和喜剧捆绑到同一部影片里。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剧场体验,在一部影片里同时感受悲喜――一个名叫梅琳达的女人,被导演从人群中揪出来,展现她的一悲一喜双重命运。 澳大利亚女演员拉达?米歇尔,因《狙击电话亭》和《寻找梦幻岛》而被人注意,在这部电影里接受新的挑战,在电影不同的部分里扮演同一个梅琳达。 伍迪?艾伦在谈话中无意中流露的情绪表现了执导新片后他对悲剧和喜剧的新认识。“生活就是悲剧,你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出生,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为什么会离开,为什么会死去,大部分的生活就是悲剧。” 想做戏剧而不光是赚钱 “喜剧永远不可能像悲剧一样带给人们强烈的情感冲击力。”前喜剧的忠实导演伍迪?艾伦告诉路透社的记者。“你可以拍出不错的喜剧来博人一笑,但是,当《欲望号街车》、《推销员之死》的幕布拉开,那种给观众带来的强大冲击你永远可望不可及。悲剧会让你思考,喜剧则只能让你笑一笑,笑之后什么都没得到。” 伍迪?艾伦曾13次获得奥斯卡最佳编剧的提名,6次奥斯卡最佳导演的提名,他说他希望在另一领域也能够取得如此成绩。 “做戏剧时,我会觉得不很舒服,但是那是我真心渴望的东西,我的秘密梦想。我希望我是一个悲剧诗人,而不是一个单线条的只会挣钱的人,所以一有机会,我就回去做跟戏剧有关的事情。我充满热情地去做,但是,在这一行,我并没有田纳西?威廉斯这样的成就。” 一个69岁的习惯动物 现年69岁的伍迪?艾伦在电影上仍很有影响力,但是,他也说到了他这个年纪,再来写一些角色让他自己来演已经很困难了。然而,他并没有打算慢下来。 《双生梅琳达》是他执导的第35部电影。“当你完成一部电影,你就闲坐一会,然后,你开始写东西,我享受这个过程。我开始写作,完成剧本,然后制作电影,周而复始。”伍迪?艾伦是一个习惯的动物。十多年来,他每周都会在曼哈顿一个摇摆爵士乐队吹单簧管。同时,他还是麦迪逊广场花园的纽约尼克队篮球赛的固定观众。 他把生活中的困惑与向往,婚姻中的不忠实,沟通的无能,对死亡的想象搅和到一起,就是他的一贯的喜剧题材。在《双生梅琳达》里也无可避免地综合了这些元素。 “演员知道的越少越好” 伍迪?艾伦对自己电影的保密工作做的一向很好,在导演的时候也往往只是给演员一些有对话的片断。 埃吉弗曾因《肮脏甜蜜的事》倍受争议,在《双生梅琳达》里,他饰演一个温文尔雅的古典钢琴家,当他最后看到完成的电影时,他吓了一跳,“我把自己笑死了。”米歇尔说最初对导演的放任感到很吃惊,但是,这也许是她遇到的最棒的导演。“他不大跟我们说话,她不跟演员说话,演员就自己紧张起来。”对此,伍迪?艾伦解释说,“我从来不给演员们超过他们需要的东西,我一直认为,让他们知道得越少越好,这样电影就不会那么复杂。” 伍迪?艾伦对自己的工作到底有多大价值还存在质疑,但是那些接连不断地出来的聪明的喜剧说明他并不关心自己的电影传奇,也不关心他死后,人们会怎么说他。 “事实的真相在于,一旦你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就算是全世界都站在我的墓碑前对我歌功颂德,对我来说什么都不是。我只是想让我在这里时,一切都好。”(魏保珠)
此身只合江湖老,不是平生惯负恩
(0)&(0)&(0)&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导读:伍迪?艾伦的每一部电影几乎都是知识分子电影观众的节日,他们总是极力从电影中找些什么来分析社会和这个往日的电影神童。 美国的上世纪的三四十年代是伍迪?艾伦的最爱。他的最新电影《玉蝎子的诅咒》模仿的就是40年代黑色电影的风格,连男女主角之间的关系都是史宾塞?屈塞和凯瑟琳?赫本式的。伍迪?艾伦在接受《电影杂志》的采访时说:“我想我们是再也无法回到三四十年代了。在我成长的年代中,电影是美国最重要的社交娱乐方式,成百万的人涌向电影院。他们穿着整齐,排队等候着,在巨大的银幕上欣赏美丽的女人和潇洒的男人。我们总是认为银幕上的事都是真的,它们存在于某处――也许不在我们的邻居家里――在那里人们机智勇敢,就像弗雷德?阿斯泰尔和琴姐?罗杰斯那样生活着。”不过,他拍《玉蝎子的诅咒》的目的决不在于怀旧。 几乎没有别的导演比伍迪?艾伦更稳定了,他在32年中拍了32部电影,平均一年一部。而且,从他开始拍电影的那天起,似乎没有受到过任何外界干扰,他可以从容选择把电影拍成黑白的、拍成音乐片、确定让谁来演。他说:“我不知道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我可没有操纵过谁。”所以,《时空窃贼》的成功令伍迪?艾伦意外,他说他怎么都没有想到它居然成为热门电影――它不是按商业电影的路数操作的。 其实他比谁都知道如何减少外界阻力。他的上一部电影《时空窃贼》、下一部电影《好莱坞终结》,以及现在的《玉蝎子的诅咒》的拍摄成本都在1500万美元左右,即使赔了制片商也不会损失过大。而且伍迪?艾伦总是用同样的制作班底,省了好大一笔磨合费。他最大的节支手段是30多年来为自己树立的招牌。明星们不是傻子,都知道有机会出演伍迪?艾伦的电影觉得有助于显得自己有文化,在他的电影里露露脸就好比拿到大学颁发的荣誉学位证书。如果朱莉亚?罗伯茨按一般片酬标准从伍迪的制片人那里支薪金的话,《人人都说我爱你》的成本一下子能多出来1000多万。东省西省为伍迪?艾伦换来了极大的自由空间。这次主动减片酬的是四项艾米奖、四项金球奖和一项奥斯卡的得主海伦?亨特。 伍迪?艾伦是个很有主意的人,他很少受别人影响去改变个人生活方式,多年来他最常见的打扮一直是条绒便裤和鹿皮便鞋。不管好莱坞对他有多大的诱惑,伍迪?艾伦也不挪窝,无论生活还是拍电影都不离开纽约。他扮演的角色也是一副脸30年――一个夸夸其谈、神经质、略略带口吃、身材瘦小但决不避讳美女映衬的中年男子。在《玉蝎子的诅咒》里,伍迪?艾伦扮演自称最佳保险调查员的CW?布里格斯,效率专家贝蒂?安?费茨杰拉德(海伦?亨特扮演。剧本是伍迪?艾伦写的,贝蒂这个老派的名字也是他取的,充满了时代特征――好比在中国特定时代的姑娘爱叫铁梅一样)帮助他提高办公效率。布里格斯能进入窃贼的头脑中,所以他能屡战屡胜。但在一次催眠术表演中,他和贝蒂都被人催了眠,情况一下反了过来――窃贼进入了布里格斯的头脑中。这样节外生枝的情节安排不禁让人联想起《时空窃贼》里的小偷,他费尽心机想去银行里偷钱,就安排老婆在银行隔壁卖饼。笨蛋窃贼没有得手,老婆卖饼却让他发了大财。 《玉蝎子的诅咒》是伍迪?艾伦与梦工厂签约后的第一部作品,SKG三大电影界的巨头不见得有什么本事说动伍迪?艾伦离市场近些、再近些,也许他们根本没打算这么做,因为,伍迪?艾伦挣的那些钱在他们眼里真不算什么,但伍迪?艾伦的名字可是能贴金的。 (小于) ―完―
此身只合江湖老,不是平生惯负恩
(0)&(0)&(0)&
此身只合江湖老,不是平生惯负恩
(0)&(0)&(0)&
来源:“中国先生”网 人在纽约 伍迪?艾伦1935年生于纽约。3岁观看一部电影《白雪公主和7个小矮人》时,狂奔上去抚触银幕。15岁学习演奏黑管。18岁进入纽约大学学习,“电影制作”课程不及格,与此同时开始写作职业电视喜剧,获得过一次艾美奖提名。 伍迪?艾伦被公认为是一个脸色苍白、近视、体重120磅并绝对神经质的纽约人。 除了至今仍在纽约的各酒吧里演奏黑管外,伍迪?艾伦的电影常以纽约的曼哈顿和百老汇为故事背景,比如以它们命名的影片:《曼哈顿谋杀案》和《百老汇上空的子弹》。 在纽约拍摄的影片《安妮?霍尔》,为伍迪?艾伦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导演等奖项,但那一直在为纽约演奏的黑管却毫无收获。 伍迪?艾伦是一种风格 对着银幕喋喋不休地讲幽默话,已经成了伍迪?艾伦电影不可磨灭的胎记,一开头谁也搞不清是伍迪?艾伦在讲话,还是他在影片中所扮演的角色在讲,接着,便没有人再关心伍迪?艾伦跟他在影片中演的角色有何分别。 他的电影被认为是“喜剧家喜剧”,演员黛安?基顿曾表示,相对于在伍迪?艾伦影片中扮演重要角色,有时候她似乎更喜欢伍迪?艾伦的那些笑话。而能够在伍迪?艾伦影片中演一个角色,对美国演员来说,是一种职业上的荣誉。 从18岁开始撰写插科打诨的台词起,伍迪?艾伦越来越感到需要全面控制自己的作品,于是,他上台表演自己的经历,接着又主演自己的影片,直到导演这些影片。最后,伍迪?艾伦变成了一种风格。甚至在法国和俄罗斯电影里,也有对伍迪?艾伦进行善意嘲弄的台词,对伍迪?艾伦的影迷来说,这种嘲弄更像是温柔的抚摸。 伍迪?艾伦的影迷是这样一群观众:“大多已过盛年,受过高等教育,以城市中产阶级人士居多,他们正在努力适应解构主义、后女权主义和后越战文化的变化”。 不言而喻,是美国纽约缔造了伍迪?艾伦。 个人宣言:   * “人被分成了精神和肉体。精神拥抱一切崇高的追求,例如诗,或者哲学。而肉体却享受一切快乐。”   * “我并不担心死去……只是希望当它来临的时候,我恰巧不在那儿。”   *伍迪?艾伦的算术题:“Tragedy(悲剧)+Time(时间)= Comedy(喜剧)”   * 在1977年,“今年我是一颗明星,但明年呢?会是一个黑洞吗?” ―完―
此身只合江湖老,不是平生惯负恩
(0)&(0)&(0)&
来源:绿土地工作室 (Woody Allen ― )出生于美国纽约。中学时开始为报章专栏作家提供搞笑材料,后进入纽约大学,却中途停学。虽然他在大学电影课程的成绩不合格,但他的事业却非常顺境。先替电视台写剧本和笑料,1961年,更开始了栋笃笑表演,由小市镇的餐厅讲到夜总会以至电视节目;同时期,他又撰写幽默文学,和在纽约的酒吧里玩爵士乐。1965年,他首次在电影《小猫,有什么新闻?》中演出。翌年,他导演了第一部电影《出了什么事,老虎莱莉?》。自此,导演作品从不间断,并经常自导自编自演。1977年,他凭《安妮荷尔》夺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及最佳影片奖,亦曾两度获得最佳编剧。伍迪?艾伦以其自嘲的小男人形象最为著名,至今共有二十多部作品,是公认的电影界奇才。 作品有 1962:喜剧演员(编剧) 1965:小猫,有什么新闻? 1966:出了什么事,老虎莱莉? 1969:小生走佬 1971:香蕉 1972:情欲奇谈 1973:傻瓜大闹科学城 1975:爱与死 1977:安妮荷尔 1978:内心世界 1979:曼克顿 1980:星尘回忆录 1982:仲夏夜绮梦 1983:西力传 1984:意马心猿 1985:戏假情真 1986:姊妹情深 1987:岁月流声、情牵九月天 1988:缘尽半生 1989:欢情太暂、纽约故事 1990:拾梦情真 1992:丈夫、太太与情人 1993:曼克顿神秘谋杀案 1995:子弹横飞百老汇、美敌爱美神 1996:为你唱情歌 1998:解构爱情狂―完―
此身只合江湖老,不是平生惯负恩
(0)&(0)&(0)&《哺乳期的女人》曝光海报 余男陶泽如邬君梅出演
  杨亚洲又出新作啦!这次的作品仍然走温情路线。由著名作家毕飞宇同名小说改编,导演杨亚洲新作,余男、陶泽如、林浩以及邬君梅共同主演的《哺乳期的女人》,将于5月22日温暖上映。日前,电影再度发布一款海报,余男以低头不语的侧影现身,并衬以一幅母亲为孩子哺乳的背景,不单生命初始涌动的本能令人遐想,充满母性温暖的情感力量更彰显无余。而海报上,&一种深深渴望,一起轩然大波,一段旷世奇情&的文字同样引发猜想。在电影中,余男饰演的女人与陶泽如、林浩这对祖孙产生了千丝万缕的情感纠葛,这几句话正是他们三人关系的写照。而女人的突然出现将带来怎样的波澜,不免让人浮想联翩。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本文标题:《哺乳期的女人》曝光海报 余男陶泽如邬君梅出演 余男的嘴 战狼余男最后的凸点 新闻网
相关标签: ,
也许你对以下内容也感兴趣
最新图文推荐
大家感兴趣的内容
为您推荐的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伍迪艾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