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琼剧mp3下载鼓手神童

铁娘子乐队
铁娘子乐队相关新闻
没有更多的新闻纪录
更多相关报道01class琼剧《女驸马》听过么?2016再芬黄梅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巡演已经接近尾声了,小编现场走了一遭,各高校的年轻学子们对再芬黄梅艺术剧院的热情如同春日的阳光一般明亮温暖,再一次证明了黄梅戏和传统戏曲的魅力。当小编感慨黄梅戏《女驸马》的剧情比较适合琼剧下乡演出,为何不移植改编时,坐在小编身边的“资深戏迷”居然告诉小编:80年代琼剧移植过这个戏呀。天啊噜,小编一直以为《女驸马》除了黄庆萍老师专辑里的一小段《为救李郎离家园》唱段外,就只有1985年海口市琼剧团出访泰国时,特邀红梅老师与陈惠芬老师演出的《洞房》折子,没想到居然还有全剧!小编兴奋的不行,当即讨了来,剪辑了一段给大家回味回味。顺便科普一下,琼剧《女驸马》是原万宁琼剧团陈进和、胡蝶主演的哦。(演唱:胡蝶)看戏之后——记<span style="font-size:14font-family:Hcolor:#.20《女驸马》之夜&说来很可笑的,长这么大从没认认真真听完一回戏。听戏的经历倒是很早就有了。从小跟着姥姥奶奶后面,她们洗衣做饭的时候也唱两嗓子,我并没有因此受到戏曲的熏陶,反而一听戏就犯困。农村的街上常有老人们扮相喜庆,敲锣打鼓唱花鼓灯的,我远远就躲开了。姥姥喜欢在家里看戏曲频道,我也不知那些油头粉面嘴里叫的是什么东西,听不懂、不爱听。后来渐渐长大,虽还是听不懂,却不觉讨厌了,尤其喜欢看剧里小姐的打扮和举止,一颦一笑,声音悠扬,百转千回。直到有一年去上海大观园游玩,园子里偶遇一昆曲戏班,赶上当时淅淅沥沥下起小雨,于是便驻足躲在屋檐下看他们吹拉弹唱,丝毫不觉得聒噪。而后回来,我专门去找了昆曲剧本——《牡丹亭》,特别记得当时心头涌现惊艳之感,惊呼戏剧真真也是美哉妙哉!于是将其中《惊梦》一出背的滚瓜烂熟,又从网上找到了这部戏,开始认真地去听词儿,去感受。由《牡丹亭》前后伸展,又陆续找来了《西厢记》、《窦娥冤》、《长生殿》......这是第一次主动地去接触戏剧,主要还是因为喜欢看剧本。即使这样,还是觉得自己没有真正看过戏,虽然对戏词熟悉,却没有奶奶们看得有味儿。我一直疑惑奶奶不识一个字,怎么就看得懂那么多戏呢?我一直没有去找答案,也一直没有找到答案,直到昨晚看了一场完完整整的黄梅戏——《女驸马》,豁然开解了心头对于戏剧的很多问题。早在月初的时候,大学的古代文学老师就给我发了黄梅戏到海口的消息,当时很是激动,赶紧告诉同学,我们安徽的黄梅戏要来啦,拉了一堆小姐妹提前说好一定去捧场!家离得远了,乡思的就大了。黄梅戏在安庆壮大发展,虽然淮南和安庆还是挺远的,却也成了“我的家乡”,在海南,遇到一个安徽人,那可都是老乡!这几天把姥姥最爱的《女驸马》下载到手机里没事就听,还有全安徽人都会唱的《天仙配》,左右寝室被我带的都哼哼唱唱起来,盼着能一睹黄梅戏的风采。终于到了四月二十,小伙伴们早早地就聚集在小礼堂门前。我的天!那个人山人海,好多老奶奶步履蹒跚地走在前面,我们小心翼翼不敢碰到,还有很多人有票可以提前入场,我们只得在外围等,远远地看见化妆间的演员们,看见道具室的假山、拂尘、石头、古琴......甚是激动!终于把我们放了进去,刚找到落脚的地儿,灯光就暗了,音乐一响,全场瞬间安静了下来。舞台两侧忽现字幕,女声合唱起:“春花带露满园香,&乳燕双双绕画梁。好景偏逢人烦恼,几回思母又望郎。”哎呀!好词!很开心有字幕,不然多少人听不懂词儿就麻烦了。有了春愁,那闺中小姐呢?此时主角儿登场唱起了:“春风送暖到襄阳,西窗独坐倍凄凉。亲生母早年逝世仙乡去,撇下了素珍女无限愁怅。继母娘宠亲生恨我兄妹,老爹爹听信谗言变了心肠。我兄长被逼走把舅父投靠,上京都已三载也无有音信回乡。心烦欲把琴弦理,又不知李郎我那知音人现在何方,现在何方?&&绣起鸳鸯难成对,何日里能与他比翼飞翔?”这开场第一段,唱的简洁明了、有景有情。首先把屋外的春意盎然和屋内的凄清寒凉做了鲜明对比。而屋内为何凄寒呢?通过女主人公的自述,我们了解了冯素珍的身世背景,这是其一,其二在她心里有个想念又不得见的人,于是顺理成章推出了男主人公——李郎。这个男人对她有多重要呢?从她一会儿弹琴一会儿绣花,总是心烦意乱的表现,我们可以定位这真是一个痴情女子。继而小丫头春红来报喜,“小姐小姐,恭喜小姐,贺(HUO)喜小姐!”这几句话的发音是典型的皖南音,连我们老家也说贺(HUO)喜,姥姥家在寿县,那边人说he都说huo,喝(huo)水吗?渴(kuo)不渴(kuo)?听到这里,眼睛忽然就有些湿润......盼什么来什么,小丫头来报李郎终于来了!此时冯素珍惊喜万分,欢快的音调唱起来了:“忽听李郎投亲来,怎不叫人喜开怀。任凭紫燕成双对,任凭红花并蒂开。怎比得我与他情深似海。”观众此时也笑逐颜开,刚才还愁眉不展的姑娘,现在开心了吧?小丫头催小姐快下楼去见见李郎。可是呢?小姐水袖一甩,娇羞地唱到:“莫奈何男女有别咫尺天涯。”小丫头说她去请李公子,小姐临走又交代:“你要快去快回!”这里小姐回顾往事,唱起了与李郎的青梅竹马“想当年与公子同窗共砚,我二人心相印有口难开。生身母看出了儿女心愿,与李家结秦晋定下了同偕。在京都与李郎分别数载,喜相逢、欲畅叙……羞人答答难下楼台!”此时,观众更加好奇,这李郎到底是个啥样子,让这小姐又爱又愁又想又羞?忽在此时,丫头又来报:“小姐不好了,老爷夫人嫌公子家穷,要逼李公子退婚!”我跟旁边的小伙伴说:“公(gong第三声)子,我们家就这么叫,我不用看字幕听得懂咧!”一找到共同点我的心里就激起一波微澜。记得之前在学校里,我改不掉口头禅“我滴娘来”就有个男生问我是哪里人,怎么也说“我滴娘来”,我说安徽的,可不是,他也是安徽的,马鞍山人,继而我俩哈哈大笑。这真是不说不知道,开口吓一跳,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乡音是旅人最明显的身份证。听到退婚,冯素珍整个人都不好了,立即变了腔调:“竹篮打水上山峰,一场欢喜一场空,李郎你要把主意来打定,冯素珍决不嫌你穷!”伤心的同时更加坚定了要嫁给他的决心。这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在观众心里越发地高大起来了。可那男主人公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他的态度又如何呢?来来回回一波三折始终未见真人,此时观众对李兆廷非常期待。这种曲折的戏剧手法很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挑拨起观众的想象力。又不像艰涩的后现代主义表现手法那样隐晦,从头至尾找不到答案,黄梅戏之所以为大众所喜闻乐见,跟它巧妙却不复杂的表现手法也有很大关系,就在观众的期盼点达到最高的时候,人们就看到了最想看到的画面。下面一场就推出了男主人公,观众又提起了十二分的兴趣。(忽然发现我要这样一场场一句句地写下去,不知道要写到啥时候捏~~,换个叙述方式吧~)在男主人公出现之后没多久,两人就在丫头春红的引导下见面了。有个机智顽皮的小丫头似乎是“才子佳人”古典爱情故事里必不可少的角色,就好比红娘于崔莺莺和张生的重要性。就在李郎气愤怀疑和惆怅的时候,小丫头跳出来对他小小戏弄,终于和小姐见了面。在李郎大概讲诉遭遇之后,冯素珍大方表态,一再重复“生生死死不变心!”,观众此时对女主人刮目相看,这真是个勇敢的大小姐!不仅如此,冯素珍还作出了实际行动,赠送了信物又赠送财物,这样好的小姐,怎不得人心?伤感的是,二人还来不及缠绵就得分离,临走时李郎对冯小姐又再三叮嘱关怀,着实一对恩爱鸳鸯!冯素珍一句长长的呼唤——李——郎——真是痛煞人心。后来李郎遭陷害入狱,冯素珍替他进京考试,戏剧化地考上了状元,还找到了哥哥,被皇上选中做驸马。这一系列故事太精彩,精彩的只能是戏剧中才会发生。明知这一切都是戏,却还是深深牵动着观众的心。台下知道剧本的观众很多,甚至看过该剧的也有很多,为什么百看不厌,为什么还是如此着迷?这跟演员的舞台表现力,戏剧的现场感染力都有很大的关系,现场感的吸引是每一个在场的观众都无法抗拒的。人人伸长了脖子,看得津津有味。直到女驸马和公主直言坦白,两个人一起面见圣上,以“戏中戏”的手法“骗”得皇上的赦免,这才真相大白。在不知不觉中,观众喜欢上了这第二女主角——公主,她通情达理,善解人意,金枝玉叶却聪慧过人,帮助冯素珍解决难题,可是,她自己的婚事该怎么办呢?喜出望外的是,冯素珍的哥哥冯少英恰巧和公主看了对眼,这不能解决的难题也迎刃而解,这恐怕是第一场在冯素珍的自述中就埋下的伏笔,每一个善良的人都会找到好的归宿,观众们终于放了心,欢喜迎来两对新人。这个大结局不得不说非常完美!从小被继母欺侮的冯家兄妹都获得了美好的人生,这是所有观众最希望看见的。如果说有谁没有称心如意,那么就是刘大人的五公子,还好是个没出场的人物,而这个非大奸大恶刘大人反而在全剧中充当了一个搞笑的“老糊涂”的角色,可气又可笑,观众却也不怨恨他,没让他落了好,也给了他机会将功赎罪,最后的“双喜临门”还要靠他推波助澜。我们的劳动人民多么善良啊!黄梅戏发自民间,民间的生活和愿望,民间的气息和品质,都能反映出来,人们的心地纯朴、简单、亲切、友善,没有十恶不赦的罪人,欢欢喜喜一家亲,这样的美好赢得了观众发自内心地掌声,经久不息......好,好看,真的太好看了!这是大家对《女驸马》最多的评价。作为一部戏剧,好看,就是最高的评价吧!细细回味,整场戏除了演员们认真敬业的演出。我在前排找到了位置,清清楚楚看的到演员在台上的每一个动作,其中女驸马的扮演者余淑华老师,唱两个多小时没有喘气儿,坐在地上抬腿(接到娶公主圣旨被吓到的时候)一动不动,这个动作非常累,我练舞的时候做过。换场的时候我也看得见演员们有条不紊地迅速换装,一场一场,衔接紧密,台上无一差错,对比起我们平时看到电视电影NG了N多次了的演员们,其专业水平实在要高出很多很多。另外,我还注意到后台弹唱的乐师们,有琵琶二胡锣鼓还有其他没有看清,两个多小时丝毫不差配合紧密,该敲的时候一秒不差,该停的时候一秒不拖,跟演员配合的非常和谐,这是练了多久的功,我们是想象不到的。戏曲的配乐是相当重要的,从这部戏中我们也可见一斑,譬如在最后一场中,冯益民和公主初次见面两人的眼神触电,刘大人又跑过来察言观色,左手指着公主,右手指着冯益民,又两手一对,这无言的动作配上合适的击打乐器,一声锣响,观众自然明白了什么意思,开怀大笑。对于黄梅戏各种唱腔我并不了解,对其中冯素珍的几句悲戚的叫声印象深刻,似乎是叫阴司腔,哀婉凄切,意蕴绵长。想起很多什么演唱会的假唱现象,看台上演员们真枪实弹,这一副副好嗓子,实在是难得的瑰宝!演员们的每一个动作都可以定格成一幅美丽的古典图画,我抓拍每一个画面都可以展示,这种表演水平实在是令人佩服的!总之整部戏的每个细节都是非常的精彩。在一起一伏的情节中推出了一个又一个人物,满足了观众一个又一个期待,最终在两对新人入洞房中达到大团圆的高潮。最后尾声响起“贫贱不移夫妻情,生生死死结同心,麒麟成双人成对,&并蒂花开万年红。”的合唱,再一次总结揭示了不能嫌贫爱富,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双重主题,全场观众很多自发站起鼓掌,观众中有许多老人、小孩,这简单的寓教于乐,完美地在一场黄梅戏中轻松实现了。出场的时候很多人都说这戏看的开心。是的,黄梅戏就是活泼欢悦的,不像秦腔那样高亢凄凉,而正是这种有趣奇妙又欢乐的故事,才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叫座和叫好。由于我之前的“宣传”很多朋友都去看了,并给我发来反馈表示不虚此行,一致称赞我们的黄梅戏特别好看,有的朋友还想跟我学唱戏,我只能惭愧地说我并不会唱。虽是安徽的著名文化,可我不曾认真学过,始终是个门外汉,然而我打心眼里喜欢它、敬佩它,它是一门真正的民间艺术,它俗得高雅,美得动人!琼韵网(qiongyun2010)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责夫《徐秀英四告》【李和平 王广泰】奴是当家贤惠妻《徐秀英四告》【李和平 王广泰】琼剧《春草闯堂》【王英蓉 王小蓉 梁家樑】柴房自叹《搜书院》【洪雨】Are you ready ?演出单位:海南省琼剧院三团9月18-22日20:00
海南影视综艺频道
现场直播冯海、杨英武老戏院刻录旧时光海南琼剧演出场所的变迁海口戏院: 半个世纪琼音绕梁吴夏婵、曾小晓、符小宁陈慕芳访谈录黄英、史青艳琼剧经典唱段演唱大赛曲库目录龙倩倩、陈虹静林如意、林育敏海南省琼剧院实施“名家传戏”计划 9月5日开始正式排练李硕征、何启蛟苏兴林、吴英山黄海燕、钟秀云、陈少燕9月4日-5日,琼剧院三团强势推出《昭阳宫冤》、《汉文皇后》两大剧目李文、陈忠、李荣强第二场 | 许亲《月老皇帝》【陈益禄 何昌丁 张海珍】第一场 | 庙遇《月老皇帝》【张椰云 何昌丁 林春蕊 张海珍】啼笑姻缘,琼剧《缘定金凤娇》来一组!海口、万宁、三亚、定安、澄迈、文昌、琼海七大赛区已相继点燃了海选“战火”,业余组的比赛火热进行中……【唱腔大赛曲库】金乌欲坠隐西山《张文秀》【王英蓉】唱词美,作曲美,音质美,满脑子都是画面感——琼剧《长乐宫·曹蕙娘清雅打扮》【唱腔大赛曲库】秦香莲珠泪淋漓《秦香莲》【林道修】一场好戏怎么唱成的?李和平老师近距离带你碰老戏,来不来?【大赛唱腔曲库】自小殷勤习文章《卖胭脂》【陈华】6月26日-30日,琼剧院访港剧目展演,挑一场去。【唱腔大赛曲库】凤英被抢心烦乱《王桐香告御状》【红梅】遗憾没赶上看戏,来看花絮吧,看完……更遗憾!遗憾没赶上看戏,来看花絮吧,看完……更遗憾!遗憾没赶上看戏,来看花絮吧,看完……更遗憾!遗憾没赶上看戏,来看花絮吧,看完……更遗憾!摄影师速递来的“情书”:含糖量高!慎入!最新版的琼剧《百年苍翠》,改动不少!突然想听李和平老师的唱腔了!静下心来听听开头几句细腻的抽泣音吧!一曲清风亭上,几度热泪满颊——琼剧《清风亭》官职虽小,却一身正气。【唱腔大赛曲库】浮粟留名胜《搜书院》【王黄文】【唱腔大赛曲库】朝房听见圣旨宣《两驸马》【陈育明】【唱腔大赛曲库】到家了《下南洋》【韩海萍】符传杰:海瑞是真正的男子汉世间多少奇女子,只此一位“孟丽君”!——琼剧《孟丽君》【一团培养新人折子戏】《射雕》【莫燕妮 林芳城 黄文瑞】qiongyun2010关注、传承琼剧艺术!琼剧普及、学习、交流的公众平台!热门文章最新文章qiongyun2010关注、传承琼剧艺术!琼剧普及、学习、交流的公众平台!海南乡土作家&杨少雄&散文《我半个世纪的琼剧人生》
&&&&&&&&&&
我半个世纪的琼剧人生
&&&&&&&&&&&&&&&&&&&&&&&&&&&&&&&&&&&&&&&&&&&&&
&#9678; 杨少雄
&&&我出生于1936年10月,海南省澄迈县加乐镇人。8岁时入学,在澄迈县加乐镇读完5年小学,接着到澄迈中学读了3年的初中。初中毕业,我到琼山中学读3年高中。1955年,19岁那年,我高中毕业时,考上武汉大学中文系。因我自小酷爱琼剧,在不告知父母的情况下,于暑假期间私自考取“南强剧团”,弃学从艺。从那以后,我走上了半个世纪的琼剧人生路历程。
&一、我自幼酷爱琼剧艺术
&童年时代,每逢琼剧班到我家乡加乐墟演出时,母亲都带我去看戏。幼小的我不懂剧情,只看热闹。真怪呀,每在看完戏回家后,锣鼓音和弦笙声,总是缠绕在我的耳鼓里,经久不息,屡次如此。日月如梭,星移斗转,春夏秋冬,戏曲种子已悄悄地插进我幼稚的心灵使我对琼剧产生了莫名其妙的兴趣,琼剧的艺术魅力深深吸引着我,我无法摆脱。
&&&在琼山读高中时,凡是有琼剧团在学校附近的地方演出,晚修时间,我身在课堂里,心已飞到那里去了。下课钟声一响,我立即和爱好琼剧的同学,直奔剧场而去……
尤其是我被著名琼剧表演艺术家陈华(后为我的恩师)、红梅两位老师的名作《梁山伯与祝英台》浸染熏陶。梁山伯与祝英台,邂逅相遇,结拜金兰,这对异性兄弟只有英台自己知道。在《十八相送》中,要求个性解放的英台向山伯多次轻佻挑逗,憨直、淳朴的山伯仍然不领悟。当英台把山伯喻为牛翁时,陈华老师(山伯)用个急转身侧面正视英台的动作,感到英台何故说此话?但又想到此时此地英台可能为排遣难分难舍之情而出此言。所以,山伯(陈华)才转口笑眼笑地唱:“英台说话欠庄重,不该比哥和牛相同”。陈华老师感情充沛,表演逼真,让观众有“非真认作真”之感。
当英台唱:“小弟如果是女郎,梁兄可愿结鸳鸯”时,红梅老师的表演:她的眼神含情地注视着山伯的神态,等待着他的回答。陈华老师的表演:一言不发,只在脸带微笑,右手食指轻指向英台一下,似责非责地制止不要滥开玩笑,这个小动作给予观众的欣赏意识,达到维妙维肖的艺术享受。有些观众笑出声来。
在《楼台会》一折中:
由于师母做媒,山伯得知了英台就是九妹,喜悦万分,笑逐颜开,于是陈华演的梁山伯神采奕奕过祝府,红梅演的祝英台以女人矜持的心理,用典雅姗姗的莲步带山伯登上楼台相会。
祝英台:梁兄请坐!
梁山伯:贤妹请坐!
梁山伯(唱中板):愚兄今日府上来,
&&&&&&&&&&&&讨个喜讯把吉日择。
祝英台(唱中板):托名九妹自订婚,
&&&&&&&&&&&&九妹就是祝英台。
(红梅老师的表演,举扇遮羞地)
山伯(唱三七板):英台妹,妹英台,
&&&&&&&&&&&&哥早识,哥早知。
&&&&&&&&&&&&梁山伯与祝英台,
&&&&&&&&&&&&前世良缘合拢来。
陈华老师的表演:运用“拉腔式”轻声慢唱,行腔运调,将山伯的内心喜悦,通过轻松、柔和、甜美、清新的情调抒发出来娓娓动听,动作上,以扇遮嘴,表情上微笑眼开。
又如,祝英台(唱古腔):梁兄今日到家拜,
&&&&&&&&&&&&&&&&&妹无奈,慰相知,
&&&&&&&&&&&&&&&&&备薄酒,敬兄台。
(红梅老师,悲声哀唱,扣人心弦,引人泪落,边唱边斟酒端向山伯接过)
梁山伯(接唱):满怀热望到这里,
&&&&&&&&&&&难道是,为讨薄酒来相拜。
(陈华老师,可怜的神情,唱出失望的声调,引人同情,唱到“来相拜”(拉腔中放酒杯于桌子上),化成渲染观众的艺术魅力,更令我感到有味道,惹起我爱演戏的兴趣、痴迷、想入非非……因此,我投奔于琼剧,当然成为自然而然的事了。
二、追踪考上南强剧园
&&&1955年暑假,我高中毕业时参加了高考。当时,我并不在乎高考的结果,一心只想学校快点放假,好让我去报考琼剧团。
&&&学校就要放假的前几天,我得知“南强剧团”正在招生,又听说“南强剧团”这些天就在海口市大同戏院演出。于是,暑假一开始,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早早的起床,简简单单地吃过早餐,就匆忙从澄迈乘车赶到海口大同戏院。一打听,“南强剧团”已于昨天赴保亭县演出去了。于是,我又乘车到海口汽车总站,身上的钱刚好够购买去保亭县的车票。10时左右,我踏上开往保亭县的班车。在经过乌石的途中,司机停车给乘客下车吃午饭,我因为身上没钱,就只喝了几口开水,忍着饥饿继续乘车。下午2时多,我到了保亭县。我通过居民指点,终于找到了“南强剧团”的临时住址。当我走进院子,看到两位大哥在下象棋。于是我问道:“同志,这里是‘南强剧团’”的住址吗?”一位大哥回答:“是的,办什么事吗?”我说:“我是来报考剧团的。”大哥说:“那你稍等等,三点钟后,等待团领导午睡醒了,我才替你汇报。”接着,大哥顺口又问我:“你吃午饭了没有?”我怕麻烦别人,于是说:“吃了。”后来才知道,这位大哥就是男扮女装的贴旦林秋英。他是澄迈县瑞溪区三多村人,是“南强剧团”艺术委员会的团委之一。
&&&三点钟刚过,午睡过后的人们陆陆续续出到院子里走动。林大哥去团领导宿舍汇报情况。不一会,林大哥过来领我到团领导宿舍,我坐在一张长凳子上。团领导问了我籍贯和一些其他情况,我如实回答。当时,“南强剧团”的领导和大部分演员都是澄迈老乡,我不感到陌生,胆子很大。不一会,团领导考我清唱。我唱了琼剧《康谷兰》中的一段“叹板”:“谷兰妻,弃子弃夫阴府地,可怜我,冰封雪地上求鲤……”团领导和老师们脸带微笑,表示满意。面试很快就结束了,团领导要我在团里吃晚饭,等待讨论结果。
&&&一位名叫陈桂梅的年轻姑娘,他是澄迈老乡,10岁从艺,是时称“小天上月”的王才安的义女,是“南强剧团”扮演梅香角色年龄最小的一位演员。傍晚时分,陈桂梅过来告诉我,团里领导和老师经过讨论,认为我声音清晰,相貌英俊,有一定文化水平,决定录取啦!听到这消息,我激动万分,我终于有机会演戏了!我读高中即将毕业时,我父母对我说:一定要读大学才有前途。因此,我怕父母不同意,就暂时不告诉他们。
&&&考入“南强剧团”的第二天,我跟“南强剧团”里学戏。起初两个星期,每天早上由老演员指导吊嗓过后自己练声。吊嗓方法是:
&&&l、练气。(1)先闭嘴,后用鼻孔慢慢地把气吸满,再慢慢地均匀呼出,反复五—六次。(2)用腹力(小腹部,即“丹田气”)用长音慢喊:啊、伊、喔、窝、耶。直至气完音止。
&&&2、发声。(1)传统练法,用一根木棍(长约一市尺,宽约十公分)顶住腹部慢喊。我则用练功(演出也用)时的绢巾系于腰间(无紧无松),站“小八字步”,双手叉腰、平胸挺腰、头要端正、眼需平视、心态平衡、运气均匀。(2)用长音自然地慢喊:“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3)学唱一、二段适合个人实际的唱段,我唱《林攀桂上金銮》中的一段:“常说君命臣要随,上金銮候见君王(高尖拉腔)。林攀桂,吃上餐又忘下餐(海南方言:“一顿饭”)吃午餐又忘晚餐,大肉消瘦脸青黄(海南方言:指容颜消瘦),三分是人七分鬼。土若有孔我愿钻,心想上天叹无梯……”,循序渐进,由少至多。
&&&每天早上,我练功两个小时(跌、打、翻、滚、唱、念、表)吃了苦头,也尝了甜头。
&&&一个多月后,“南强剧团”巡回演出回到驻地屯昌县。这时,暑假就将结束,我向团里领导请了假,返回加乐老家看望父母。我一回到家,爸爸妈妈看到我,高兴的不得了。他们责怪我跑去哪里了,不给家里写封信。接着,父亲拿出前两天收到的武汉大学录取我入中文系的通知书交给我,爸妈和家人都为我高兴,我一下子不知从何说起。但我还是把我考上“南强剧团”的消息告诉父母。消息传开,家乡的左邻右舍,瞠目结舌,刮目相看,异声同调说:“大学不读,去做戏班”、“做戏班子,是五子不入流”(注:旧社会称戏班为五子不入流,人们瞧不起他们。所谓“五子”,分有“外五子”和“内五子”两种:外五子——刽子、禁子、板子、解子、化子;内五子——剃子、渡子、赌子、屠子、婊子)。父亲说:“做戏班没有前途”。母亲说:“戏班子、卧祠堂、睡公庙,哪有出息?你看,人家都笑你了。”我说:“爸爸妈妈,我不喜欢其它行业,让我的爱好去发展吧!”
三、拜师学艺&
团制度规定,学员有前途者,三个月转正。由于我勤学苦练,虚心请教,获得团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
我边演过场小角色,我边学小生行戏。我拜名伶赛玉琼(武旦)、梁玉莲(武旦)、梁发昌(文净)、吴桂连(末角)、谢海禄(小生,绰号“小三升半”)、陈华(小生,绰号“小文华”)等为师。诸位老师诲人不倦,我学而不厌。岁月增辉,我扮演角色,由小至大,由少至多,循序渐进,好像登阶梯拾级而上。在我转正的那一天晚上,导演翁绍辉安排我演《哪吒闹海》中的金吒(即哪吒之大哥),哪吒由著名武旦吕海珠反串,托塔天王李靖(即哪吒之父)由吴耿泰扮演;再过一个星期,我又演《辕门罪子》中的杨宗保,获得团中众人认可。1956年2月,我演《秦香莲》中的韩琪,1956年7月,我在神话戏《张羽煮海》中饰演张羽一角,吕海珠演三公主;1957年,我演《穆桂英》中的杨宗保,吕海珠演穆桂英,陈梅桂演木瓜,吴耿泰演杨延昭(杨元戎)。不久,我又演《张文秀》中的张文秀,陈梅桂演王三姐,吴耿泰演王员外。之后,我又在《粱山伯与祝英台》、《大破天门阵》、《皇姑打殿》、《三气周瑜》、《杜芳若与林媚娘》、《太平图》、《刘胡兰》等剧目中扮演小生角色……最后终于成为掌正印小生。
&&&我演小生后,还是坚持“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有一次,下乡演出时,赛玉琼老师和我同住一间民房小屋,因天气冷,我不想睡午觉。吴耿泰团长决定晚上停演,我乘机牺牲午睡,悄悄地复习“跳架”程式,怎知道,赛玉琼老师,从床上坐起来说:“错了。”我一惊猛回头:“老师,对不起,学生不该把您惊醒。”“你勤学苦练的精神,感动了我,我也睡不下啊。”我说“啊,谢谢老师!”老师叫我从头复习一遍,他再做指点。老师拳拳之忱,谆谆善教,我很快就学懂了。师徒俩人就这样渡过了一个寒冷的中午。
四、我导和演《接绳路上》的经过
1961年11月,我从驻点在屯昌县的“南强剧团”(后改名“屯昌县琼剧团”)调回澄迈县琼剧团,当小生兼导演。在那个时代,琼剧团到那里演出,就住宿在那里。有一次,我团艺术委员会决定排练现代小琼剧《接绳路上》(此剧反映的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故事,主要是通过与贫下中农同劳动,培养无产阶级接班人),由我执导(当时我是团中主要演员、导演、艺委会主任兼武功组长)。我执过剧本后,先阅读剧本1—2次,了解剧情、戏剧结构和人物关系及人物性格;写好导演提纲;帮助和启发演员塑造人物;和乐师及舞台美术工作者共同努力,完成演出任务。剧目中的“接绳”二字用得很妙,既有抛绳和接绳的虚拟动作性,又有培养接班人的形象性,体现了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相统一。我饰演该剧中的公社书记(风趣、实干、吃苦耐劳的领导干部),梁瑞兰饰演青年女学生(天真、活泼、抱负雄心壮志的知识青年),公社书记颈背上挂着一条红绸布,布的两端各结成一个红花球,双手分别握住布两端的花球处,表示虚拟化的送肥支援农业生产的手扶车,青年女学生在车的前面,双手装空握拳放于右(或左)胸前,装做拉绳状。舞蹈动作上,第一、选择“弓箭随步”在原地推车和拉车的姿势,表示继续前进;第二、运用“半蹲”姿势,左、右“横碎步”配“跺步走”,表示车儿上岭下坡时左偏右斜状;第三、在原地用“点撤步”(也名“前点后撤步”),表示继续赶路送肥支援农业生产。我运用戏曲虚拟化的特殊手段,依据生活中扶车的动作特征,结合剧情的需要,创造了戏曲化的新程式,用以塑造人物的舞蹈动作。在边唱边舞中,体现了“载歌载舞演故事”(演人生)的戏曲演技美的特征。我在设计女学生唱“我可比雄鹰展翅,天高云淡任飞翔”这句台词的动作时,需要有一个既是形象性又有代表性的动作,我初步拟出三个动作,都可以单独表示一个意思。例如:第一个动作:“跨腿转”(如,以左脚为主力腿站立,右脚向前直抬45度,双手腕交叉于胸前,掌心向上,右小腿往内收成“跨腿”的同时,双手从胸前分别向身两侧拉“山膀”,坐腕。尔后,迅即原位左转一周);第二个动作:“鹰展翅”(如,以右脚为主力腿站立,左脚向前直抬45度,双手“剑指”,双手腕交叉于胸前,掌心向上。接着,右腿屈膝半蹲的同时,左脚小腿往内收,双手向身两侧拉开,左脚腕压在右腿膝盖上,上身向前徐徐伏探,双手继续分别同时向后“上撩”划弧线,指尖和掌心在身后的上方斜向天,头向左甩,眼看天空。);第三个动作:“探海转”(如,以左脚为主力腿站立,右脚向前直抬45度,双手腕交叉于胸前,掌心向上,右脚做“正吸腿”——右小腿吸到左脚膝盖内侧。再往右后方掖腿成直抬腿,脚掌向天,同时双手由胸前向身两侧拉“山膀”,坐腕,上身向前徐徐伏探,尔后,原位左转探视一周)。但究竟那个较为优美呢?想来想去,难予选定。某日,我团到澄迈县白莲镇美玉村演出(过去剧团到哪里演出都睡在当地。适逢暑假期间,我们皆住在该村小学),第二天早上,我独自练功时,恰巧有几个小学生来学校做游戏,我突然忆起唐朝诗人白居易作诗,曾有过征求农民意见的故事,我怎不可将难选定的动作请教他们呢?于是,我向他们招手:“小朋友,来来来!”他们应招都齐跑到我的面前。有的女生问:“叔叔,你叫我们来干啥?”“小朋友,我做三个动作给你们看,你们认为那个动作靓,就讲出来,好吗?”“我们不懂”。“不怕不懂,只要你们喜欢那一个,说出来就行了。”他们异口齐声应答:“好。”我做第一个动作“跨腿转”,他们说:“靓”。我又做第二个动作“鹰展翅”,他们说:“不好看。”我再做第三个动作“探海转”,他们惊讶地喊:“哗,这个比第一个还靓呢?”并鼓掌赞美。我谢过他们,就这样把第三个动作“探海转”选定了。这就是体现了演戏对舞台动作应有的要求:一要合乎生活;二要合乎剧情;三要合乎形体美。
五、出演《智取威虎山》
(1)《智取威虎山》的生动题材
为了执行毛主席《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追剿队在少剑波的率领下,追踪残匪座山雕匪帮的逃窜,负担追剿队前站侦察任务的杨子荣在“深山问苦”“发动群众”后,得到群众的帮助下,捕到野狼翱,缴获“联络图”,了解和掌握匪徒活动的线索,以及威虎山后山的险道,并查明“百鸡宴”的情况,制定了“智取威虎山”,“里应外合捣匪巢”的战斗方案,派出侦察排长杨子荣“打入匪窟”,最后保证了歼敌计划的胜利实现。
&&&(2)《智取威虎山》的崭新主题
&&&它突出地表现了枪杆子的伟大作用;歌颂了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描绘了人民军队的英雄形象。是一部人民战争思想活的教科书。它鼓舞着人民,教育着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斗争、“砸碎千年铁锁链”、“迎来春色换人间”。
&&&(3)我演杨子荣《打虎上山》的经过
1968年,当时中国戏曲观众说,全国八亿人看八本戏——红灯记、沙家浜、杜鹃山、龙江颂、海港、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红色娘子军等八个革命榜样戏。值此,澄迈县琼剧团领导和团艺术委员会讨论决定排演革命现代戏《智取威虎山》。角色分配:我饰杨子荣、郭剑华饰少剑波、王光亲饰李勇奇、江金英饰常宝、林树政饰座山雕、邱云宽饰大麻子、王广裕饰栾平。
我接受杨子荣角色后,首先,观看京剧影片《智取威虎山》学习表演经验;其次,阅读《林海雪原》一书,杨子荣有“一心要砸碎千年铁锁链”、“迎来春色换人间”的宏伟理想。他出身于雇农,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代表,是中国人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力量的化身。
要演革命戏,先做革命人,我必须勤学苦练,学习英雄,宣传英雄,表演英雄。
《打虎上山》是体现杨子荣豪迈勇敢、沉着冷静、精细机智的性格特征的主要戏。
杨子荣改扮土匪的造型,——他头戴烟色短毛而挺的皮帽,颈系一条雪白的围巾,腰扎一条宽带,上身是横纹的虎皮坎肩,下身着黑色的裤,烟色长筒的平底靴,外穿一件深咖啡色面,白短毛里的皮大衣,构成一个英武的、完整的外部形象。我塑造杨子荣分有三个方面:
第一、舞蹈上
&杨子荣(杨少雄)【内唱“导板”】“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由台内右侧策马上,运用“颠蹉步”(表示飞马驰骋,矫健利落,跨上丘陵)绕场到台右前、“左旁吸退”,同时“左撑掌”,马鞭伸出前右斜下方,迅即回身“左跨腿”,同时“云手”、“勒马”。再用“颠蹉步”(表示驰下山坡)到台中间,大跳(表示飞马越山涧)。“亮相”。来个“错步”,迅即“腾马转身”,右手握拳式握马鞭头横于右侧,拳心向下,马鞭向右侧。同时左手拉开皮大衣(表示飞马越山峰),紧接“右盖腿”连“左错步”,“左盖腿”连“右错步”(表示战马跨上山石嶙峋的崎岖道)。接着,我运用“左旁吸腿”带单腿左转2次,紧接下坐“一”字(表示突然马陷深雪,辗转难出),我(杨子荣猛抖缰绳)运用通过革新的旧琼剧《三打马腿》的程式动作(音响:战马长鸣)并发挥了自己的刚劲老练、轻盈矫健的基本功——以后脚掌推地,借力腾起身子,保持“一”字姿态离地上升,迅即让“一”字姿态(不变)完完整整的落下坐“一”字于地上。最后,我(他)左手勒紧缰绳,右手举鞭猛打马腿,接着我运用琼剧基本功“飞脚”离地(表示马儿跳出深雪地)。尔后,杨子荣豪迈地举目四望。
第二、唱腔上
&例如,当唱到“愿红旗五洲四海齐招展”、“恨不得急令飞雪化春水,迎来春色换人间”,我怀着喜爱角色的思想感情,作为创造角色的内心燃烧,并运用基本的舞台技术,通过批判继承传统创造新程式的艺术手法、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以使现代题材戏曲化来塑造现代人物的新程式,在边唱边做中,尤其是唱“换人间”三字时,我用拖腔拉长音色,唱出角色的心声,同时做“左顺风旗”(左丁字步站,双手抄于胸前交叉状,右手在内,左手在外,双掌心向内,左手上撩到左侧与肩平,同时,右手上撩到右额头斜前上方,双手翻腕,右手掌心向上,左手掌心向左,指尖向上。身向右前方,目视左前方,成“左顺风旗”,表示顺风、舒展、大方、愿望、豪放之意),意在让观众的视野里出现红旗招展,东风浩荡、阳光灿烂、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体现了杨子荣远大的理想。这就是戏剧发展的意境,戏剧艺术的魅力。
第三、动作上,当杨子荣准备上山时,突然传来虎啸声,杨子荣一见有虎,略一思忖,迅即拴马于深林之中,当他从深林中出来时,猛虎已临近,他(我)边转身边脱掉皮大衣,抛于一侧的同时已掏出短枪,紧跟着,我运用琼剧动作的“旋子”腾身而起,接连“扫堂腿”、“虎跳”,顺来“抢背”等,择好地形避身后,神速地举枪左击,急转身右射,枪枪击中,那象征恶匪的斑斓老虎,声停命休。
杨子荣(杨少雄)向枪口吹了一长口气,然后,跃登石岩上,刚好,座山雕的参谋长大麻子突闻虎啸枪响,他率领匪徒扑了过来,他们忽见老虎,却被吓得东躲西藏,杨子荣骄神傲笑,迈开阔步,走上威虎山,那帮匪徒也跟随英雄杨子荣上山。
在准备上山的
路上打死一只老虎,是为上山打座山雕匪帮那“一群虎”作了一次“演习”,也是为全剧高潮——《会师百鸡宴》做了极好的铺垫。所以,从奔放的“马舞”至矫健的“打虎”,是有力地衬托了杨子荣能压倒一切敌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此文原载《乡土作家》总第35期)
六、我演《张文秀》中的“夜会”
《张文秀》琼剧传统剧目。书生张文秀,因家境衰落,寓读于岳丈之家。欺贫爱富的岳丈王员外,诬赖文秀“偷”御赐金杯,将他驱逐出府。他的未婚妻王三姐派梅香送银给他赴京应试。他流漓颠沛,历尽艰辛,三年之后,他中状元,官拜巡按御史,乔装出访榕州,顺道归来,试探三姐,解除疑云,有情人终成眷属。此剧,通过巧妙的戏剧情节,批判了欺贫爱富的思想和封建制度的观念;歌颂了男女之间纯洁爱情。
我初步接受扮演张文秀一角时,仅是模仿人家的外形动作,对于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性格品质,理解不深。我就带着这个问题,登门请教我的恩师陈华,他说:“演戏,要有角色个性,注意共性,表现独特技巧,切忌‘千人一脸’的表演……演出人物个性是演员对艺术追求的目标。张文秀是个家境破落的寒儒,儒雅潇洒、文质彬彬是古代文人的共性;幽默、诙谐、则是张文秀的个性……”
恩师的启发使我顿开茅塞,演戏,只有“突出个性”,方能给观众“美”的享受。于是,我遵循恩师的谆谆善教,塑造了张文秀这一人物的个性行为,独特方式和感情状态,体现于戏曲舞台上。
《偷包袱》一折,是全剧的重场戏,是生、旦,唱、做并重,以做功见长,舞蹈性强,层层渲染,环环紧扣,妙趣横生的戏。
张文秀是才子,又是戏子;台上欢笑,台下悲凄,是他艰辛的生活经历。他的个性,幽默、诙谐,是一个具有浪漫色彩的人物。
王三姐是温柔、善良、聪慧、真诚的女性。俗话说:“海水难量,人心难测”,三年之后,三姐是否情随事迁变了心,必须试探,要试探又必须乔装打扮,衣服褴褛,落魄寒儒,方能探出三姐的真情实意。所以,在这场戏里的主动权全部掌握在张文秀手中,王三姐一切行动均处于被动地位。
张文秀试探王三姐采取的方法是先“装佯睡”,后“说佯话”。这“两佯”都是由于他那幽默、诙谐的性格所决定的言行。因为他是戏子,通过眯张眼睛的“佯睡”,观察三姐的行动;他又是才子,通过能言善道的“佯话”,试探三姐的言论。我演张文秀就是要给三姐的演出创造条件,让三姐顺利地完成她的做戏。
全场戏的做功着重体现在“偷”字上。在实际生活中的偷,夜行偷窃者,举动上总应是蹑脚蹑手,鬼头鬼脑,瞻前顾后。而王三姐在“偷包袱”时,却运用“撑袖”遮羞、“碎步”进退,“云步”移动等动作,既避免自然主义的表演,又体现了美的艺术形象,演出“偷”的趣味来。所以对“偷”有几点要求:
“偷”得三姐羞涩心慌又紧张,“偷”得文秀捂嘴窃笑又佯睡。
“偷”得烛光摇曵芳姿影移动,“偷”得观众喜颜悦色感兴趣。
“偷”得剧场台上台下笑惹笑,“偷”得明月为证才子配佳人。
&&&“偷包袱”开始,王三姐位于台右前,“双折袖”同时“右中踏步”回头观察张文秀,又“右转身”后,“左撑袖”同时右手“内折袖”、
“按掌”。运用“云步”向书案移动时,右手“串拂袖”,接近书案时,轻走三个“挪步”,然后,双手抖颤伸向包袱,顿感羞怯,迅即缩回双手。片刻,右手过左遮脸,左手抖着摸向包袱。值此,“佯睡”的张文秀,故意头部一滑,下巴压住包袱,同时右手压在三姐左手上。三姐方寸乱,手抖得厉害。少顷,她右手摸去轻抓起文秀的右袖,轻轻上提,左手迅即抽出来。慌忙地走上台右前。文秀开眼抬头,捂嘴窃笑,又右手比拟手势:“你要偷包袱,就拿去吧。”并双手捧起包袱伸向三姐,忽见三姐回顾时(默契配合),急放下包袱,让下巴压住。双手仍放回原位。三姐见文秀下巴压住包袱,深感为难,焦虑地走“小圆场。”忽见书案上的扇子,计随心生,喜上眉梢,她双手“串扬袖”,边“后碎步”到书案,欲取扇子,顿觉羞怯,“左撑袖”,右手伸向扇,眼随手走,轻快取扇,急上原位。将扇顶下巴,突感扇骨硬,怕弄痛文秀,可是又防惊醒他,一时无策施,身子转一转,双手随叉腰,恰摸着腰间的手帕,宛如获至宝,忙取出手帕,包住扇上端,左手“串投袖”,同时右手拿扇子,串写横“∞”字,走“后碎步”至书案右侧,左手轻掀起文秀头部,右手抖颤地将扇伸出又缩回再伸出,第1次顶漏了下巴,第2次将扇立在案上,支住下巴。文秀头部左摇右摆,三姐欲扶又缩手,少顷,文秀头部稳定,三姐高兴至极,“轮抖手”边“后碎步”至台右前,“右转身”、“卧鱼”,边起边再“右转身”后,“双滚袖”,边“后碎步”至书案右侧,自由自在地左手伸向包袱,佯睡的文秀庄严又诙谐地,右手拇指和食指挟住三姐的左袖梢。
&(唱 高 尖)幸得觉醒捉着贼,不忍让她走出房。
&&(张文秀既要试探,就得千方百计“帮”三姐“偷包袱”,在“偷”的过程,了解三姐并没有“移情”他恋的执着美德。)(此文发表于《潮音》2011.5)(选载《乡土作家》总第36期)
七、胶园里练戏功
在“四人帮”专横跋扈的岁月里,戏曲事业惨遭残踏,澄迈县琼剧团也被逼解散,大批人员归乡务农。
1969年,我和梁秋秋、张雪霞、洪祊玉、吴孔熙、李和平等被下放到澄迈县境里的昆仑农场(第五队)当工人。每天早上八点钟就戴上大草帽,拿起长柄镐刀到橡胶林段除草控带去。
&&&3个月后,队长安排我学习割胶。每天早晨4点钟,我挑小胶桶,带上胶刀,头上系着割胶灯,只身无影夜孤行穿越山涧,抵达胶园割胶。割完胶后,晨曦初露,在歇息间,我对胶树当墙练倒立,拿起扁担当缨枪,折来小树枝且当马鞭舞驰骋,短拳快打“落虎子”。路过的工人说:“你如今当了工人,还练这个玩艺儿干啥?”我充满感情带笑地答:“琼剧培养了我半辈子,离开了她,我六神无主,食不香睡不甜,夜里一入梦就登台表演”。我随口唱几句:“戏曲艺术好高尚,人民需要我喜欢。一天不学心不畅,学了功夫身轻松。”大家听了哈哈大笑。我又拿起树枝表演杨子荣“打虎上山”的“马舞”给他们观看,赢得了大家竖起拇指夸赞和朗朗笑声。
&& 八、致力琼腔
&&&1973年5月,因县琼剧团排演剧目需要,我被调回到县琼剧团。我一辈子先后主演和参加演出的古今剧目有147部。由于我虚心勤学、精心琢磨、勇于创造、敢于革新、大胆追求,故我在艺术上的收获有:唱的声音宏亮、吐字清楚、节奏稳准、行腔悠扬。念的抑扬顿挫、缓急快慢、层次分明、富于感情。做的讲究细节、内心外形、显于神韵、举止大方。打的功架扎实、手脚敏捷、跌打翻滚、老练矫健。我饰演《薛平贵与王宝钏》中的薛平贵,《赦驸马》中的文雄玉、《公主抢亲》中的刘仁、《张文秀》中的张文秀、《智取威虎山》中的杨子荣、《李双双》中的喜旺等人物,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潇洒英拨、细腻逼真、锐意求新,是其表演特色。观众评论我是:“能文善武的生脚(小生),舞姿优美的演员。”
&&&我至今执导剧目有《薛平贵与王宝钏》、《两国争婚》、《寻雁记》、《大破百灵寺&、《飞龙走凤》、《七星梅》、《箭杆河边》、《张文秀》、《翁媳闹公堂》、《杜鹃山》、《三堂会审》、《赦驸马》、《红嫂》、《李双双》、《社长的女儿》等40部。
我至今整理改编剧目有《错结金兰》、《富贵花开》、《二进洞房》、《孤儿状元》、《白牡丹)、《荷池映美》、《真假女婿》、《喜脉风波》、《游灯恋》、《贫人布施》等15部。
九、在中小学校里举办琼剧培训班
&&&我于1991—1998年间,先后在中小学校里举办琼剧培训班。因琼剧景气不好,琼剧观众越来越少,琼剧观众青黄不接,剧场里观众尽是老翁、老太婆,冷落萧条。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怎样振兴琼剧事业,成为我苦苦思索的问题。最后,我认为要振兴琼剧,除琼剧自身改革外,必须注重青少年,青少年是人们的接班人,中小学是青少年最集中的地方。要让他们了解琼剧,爱好琼剧,要想方设法让琼剧拥有青少年观众,我就必须为琼剧鸣锣开道,主意打定,我就向县城各中小学的领导写了在学校的第二课堂举办琼剧兴趣班,培训班的建议书,获得各校领导的支持,彭寿芳县长拨款2000元为办班经费。开学时,报名人数:澄迈中学285人,澄迈二中255人,澄迈三中186人,县进修学校110人,县二小125人。第二个月被请到瑞溪、加乐中学设琼剧班上课。我教的课程:琼剧唱腔、表演程式、戏曲理论(包文艺理论)。每班每周授课3个小时,我的讲课,有时通过故事形式讲述,如“张录金体验生活”、“戏班圣——汪桂生”、“鸡蛋生的由来”、“烟屎生的故事”、“盖三生”的事略等。深入浅出,风趣生动,让孩子乐而不疲,兴趣勃发。课后孩子们常常缠着我问这问那,诸如何谓“生脚”、“旦脚”、“杂脚”、“净脚”、“小姐”、“梅香”等等,我皆是态度和蔼,诲人不倦。
经过两个月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不少琼剧知识,提高了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一些同学说“我们现在对琼剧不仅懂看而且爱看”。家长们也热情支持自己的儿女学唱琼剧。有些家长说:“学生读书疲劳时,哼哼几句琼剧,开心开心倒也是好处啊!”“琼剧是我们喜欢唱的一种文化”、“我们唱琼剧也是一种艺术享受”等等。
我在二中上课时,下课钟声响了,雨还不停,学生无法离开教室,我说:“同学们,因下雨耽误你们了!”同学们回答:“老师的讲课非常生动,我们听了不觉晚!”在澄迈中学上课时,由于我讲话的神色变化,似演戏一样,因此课堂里常响起热烈的掌声。当我讲得出神入化时,大家聚精会神聆听,课后,同学们评说:“上琼剧课,比我们平日的上课生动好听啊!”主持听课的李达成副校长说:“杨老师的琼剧艺术课很生动,我们再三鼓掌,“哄堂掌声”,我只好站起来“拱手作辑”!
我在县进修学校授课后,我刚跨出教室门口,该校的总务对我说:“杨老师,我本怀着好奇心站在教室窗外,听你的讲课,你熟这么多的故事,而且讲得很生动,令我非听完不可。”
关于在中小学里举办琼剧培训班、兴趣班的问题是我在半个世纪的琼剧人生中的创举,《海南日报》曾多次载文表彰,题目为:
琼剧艺术走进中学第二课堂——澄迈两所中学开办琼剧艺术培训班(此文原载《海南日报》1991年4月10日,作者洪善忠系“海南日报”通讯员、许位庆系澄迈县第三中学高级教师);琼剧—奇人(此文原载《海南日报》1995年7月30日,作者陈华系原广东省琼剧院副院长兼琼剧院艺术顾问,著名琼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被誉称“琼剧泰斗”);《琼剧众生相》——教师戏迷杨少雄(此文原载《海南日报》2003年4月20日,作者潘心团系海南省琼剧院院长秘书、琼剧院工会副主席);「琼剧奇人」杨少雄(此文原载《海南周刊》(人物)B10,2013年8月19日星期一。还发表于《中国戏剧网》、《凤凰网》、《新浪网》上,作者系《海南日报》记者陈超,通讯员黄华师、王家专)。
十、 琼剧《孤儿状元》获奖前后
(原名《春江月》也名《春风秋雨十八载》)
剧本内容,北宋时,朝中奸臣弄权,嫉妒忠良,诬陷朝官刘文章意欲谋反,朝廷派兵捕捉,迫得文章全家逃亡。为留根苗,文章弃婴于富春江畔柳下村“柳记打铁铺”门口,被打铁佬柳大之女柳月收养。不料叔父柳二沟通上司,派兵闯进柳家搜婴,幸得阿牛冒险作证,方得解围。柳大死后,柳二占夺家产,驱逐柳月携带柳宝(孤儿)离家,沦落天涯,以讨乞和绣花为生。
新主登基,刘文章官复一品,柳宝考中状元,过府拜师,巧遇混进相府当总管爷的柳二,真是“冤家对头,路窄相逢”,孤儿之迷,由此得解,骨肉相认。恩娘柳月和阿牛也留在府中,共享天伦之乐。
此剧,故事曲折生动,歌颂柳月的高尚品德和爱心,赞扬柳宝(孤儿)的勤奋精神和力求进取的顽强意志,揭露了黑暗的封建社会,批判了柳二的阴险丑恶。
我从将近二千个琼剧传统剧目中选择《春江月》全剧八场整理改编为五场,更名《孤儿状元》。由海南省澄迈县城老人协会琼剧团演出,我执导。
整理改编后,是否吸引观众呢?我带着这个问题,随团到澄迈县博潭村观看了演出,其艺术效果出乎我的意料,她是那样的感动人,那样的吸引观众。当戏演到第三场“行乞”片段时,台上凄楚,台下落泪,不少观众向台上抛钱抛物(糖果、饼干、健力宝、八宝粥等),甚至不少小观众也把“压岁钱”往台上抛(当晚演出,正好是农历正月初旬),有的小观众(据说是当地支部书记的孩子)走上台把钱塞进行乞者(七岁的小演员)的草袋里。有些老年观众说:“以前琼剧演到行乞时,往往有不少中老年人把钱往台上抛,但,从来未见过小孩走上台塞钱入行乞者的草袋里,从这话中可见演出成功的一班。看那场面,我也被感动得泪水盈眶。我感动的原因有二:其一是整理改编的剧本符合生活,符合剧情,符合观众;其二是我们的琼剧还不如有些人所说的那样——琼剧将近灭种。另外,那场面使我深深体会:只要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心中有观众,为观众着想,写出的剧本要大众化、社会化,台词也要注意个性化和口语化这样才能为观众所接受,适应观众的欣赏。
例如:我在《孤儿状元》中,柳二(反而人物)所说:“做人有窍吃不了,为人老实傻猪脑”。阿牛(正面人物)唱“打铁匠人黑心亮,为作证昂首挺胸”……那场面对我是一种鞭策,鞭策我今后要写出更多符合生活,适应观众,反映社会的剧本,从而繁荣琼剧事业,让琼剧这棵民族艺术之花永开不败。
1999年3月中旬,我收到中国艺术研究院组织的“共和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五十年研讨会”,邀请我出席会议,并要求在出席前十天将作品(体裁不限)提前寄上,我的心里十分激动,长夜不眠,很想晋京,可是身无盘费怎么办,第二天早上我到县文化局将信交给领导观看,深蒙局领导的支持将我的实情转报县人民政府,拨款5000元,我于1999年3月29日乘机飞往北京参会。地址在国防大学,与会代表有诗人、文学家、作曲家、曲艺家,绘画家、表演艺术家、舞蹈家等等共有283人。年龄最大的有78岁,最小者22岁。
会议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承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当代文艺研究室。由研究室主任郑恩波主持。薛若琳院长讲话,院中有些同志作艺术工作介绍。尔后,分组讨论。还有一天上午全体与会代表登上万里长城,参观古代长城上的战壕和跑道。开阔眼界、扩大视野。
4月3日,在颁奖会上,我怀着自卑感,认为自己怎能与大陆人比高低呢?所以,我只在座位上给获奖者鼓掌。……突然听见颁奖台上宣读“杨少雄”三字,顿时我惊喜交集,坐在我身边的湖南省国家一级导演银汉光先生说:“老杨,你快领奖啦!”我上台领奖刚回到原座位处,银导演说:“给我看一下。”我交奖状给银导演掀开一看“哗,一等奖,祝贺你!”我只微笑,喜在心中,未知如何说好!坐在远隔十多行的那位新疆摄影师李景萍(女)走过来看我的奖状说:“啊,你和我同获一等奖!”双方同时竖起拇指相互称赞。这个奖好似从天上掉下来的那样惊心动魄,说心里话,在我的脑海里连做梦也不敢梦的实事。
我回到海南澄迈县城刚放下行李,马上就跑到县文化局和县政府会报喜讯,领导和同志们都为我获奖表示祝贺。获奖后,海南省琼山县大致坡驻有的十多个琼剧团都知道我获奖之事,不少人向我祝贺。除澄迈县城老人协会琼剧团继续演出此剧外,还有屯昌县琼剧一团和海南省农垦琼剧团也相继上演。
十一、接受媒体采访
由于《海南日报》(1995年7月30日)载文称我为“琼剧奇人”后,1997年5月31日,我接受《琼剧文化论》作者、海南大学干部管理学院院长、教授赵康太博士(后任海南大学党委书记)“关于琼剧问题”的采访;2003年3月26日,我接受中央电视台高岚记者“关于琼剧问题”和“杨少雄艺术人生”的采访;2004年4月5日,我用书信回答《经济消息报社》“关于一个人事业成功需要具备哪些主要的条件?”的采访;2006年7月21日,我再次接受海南电视台“关于杨少雄在中小学校里举办琼剧培训班”的采访;2013年7月24日上午,我接受南海网记者“关于你为什么喜爱琼剧”的采访;2013年8月8日,我接受《海南日报》陈超记者“关于杨少雄琼剧人生”的采访,各采访媒体先后相继报道我的先进事迹。
十二、著书传后人
&&&1990年9月,我与著名琼剧演员陈华(我的恩师)合撰《戏海拾零十二题》一文,被刊载于《海南文艺界》第一期。
1998年初,我参加《中国戏曲志·海南卷》的撰稿,是该书“表演条目”撰写人之一。
我整理改编大型古装传统琼剧《孤儿状元》于1999年3月29日,我应邀赴京出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共和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五十年研讨会”中获一等奖,收入《戏海钩沉》一书。
1999年8月,我与著名琼剧演员陈华(我的恩师)再次合撰写《小生的特点》一文,被载入《中华名人论文大全》一书。2002年11月23日,我被邀参加《首届琼剧论坛文集》大会的撰写人之一,同时,我和王英蓉、陈育明、吴多东被“首届琼剧论坛文集”大会指名为发言人,我作题为“如何振兴琼剧”的发言,博得全场听众雷鸣般的掌声。2009年我参加《琼剧》表演的撰写人之一。
我所撰写的《闲话戏的‘热闹’与‘门道’》,于2007年10月获中国戏剧文学学会“第五届中国戏剧文学奖”论文三等奖;先后被收入《跨世纪中国改革开放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精典文库》、《首届琼剧论坛文集》等书中。我撰写的“漫谈戏曲表演程式”、孤儿“盖三生”被载入《琼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一书。我撰写的“名剧与名伶”——评琼剧影片《红叶题诗》、孤儿“盖三生”和“我演张文秀”被辑入《琼剧在澄迈》一书。我撰写的“漫谈戏曲表演程式”还被选入《世界名人大辞典》(华人文艺卷)一书。和《国学·作家·诗人名鉴》(第一卷)。
我所撰写的《名剧与名伶》——评琼剧影片《红叶题诗》一文,于2008年4月获海南省文联、省剧协会主办的“首届海南戏剧金椰奖”论文三等奖;先后被录入《共和国建设者-实践与探索参考文集》、《构建和谐社会华人经典文集》、《腾飞中国·理论实践篇》等多部大型辞书。
十三、我为什么写《戏海钩沉》
琼剧产生于明末清初,迄今已有350多年了,琼剧是海南具有深厚积淀的民间文化遗产,是海南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中国戏曲艺术遗产中的一部分,是海南民俗文化的瑰宝,有“海南琼花”之誉。我们有责无旁贷的继承和发扬传统中那些最富有活力的创造精神。为光大、充分挖掘民间文化,力推海南乡土文化,弘扬琼剧文化,是符合海南旅游的发展规律和迫切需要。
琼剧培养了我半辈子,我幸运地得到琼剧前辈艺术家的精心传授,我对琼剧的感情千丝万缕啊。于是,我日则稳坐凝思,夜则焚膏继晷,把老师们传授的艺术用文字记载下来,其目的有三:一、为了纪念琼剧前辈艺术家教导的“拳拳之忱”;二、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琼剧和喜爱琼剧;三、为了振兴琼剧,弘扬琼剧艺术精华,留给后代琼剧艺人。愿他们继往开来,坚持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弘扬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戏曲“推陈出新,生生不息”的发展规律和“万变不离本”的科学方法,创新发展琼剧艺术特色。并向兄弟剧种以及有关艺术门类学习,为打造琼剧艺术的高雅殿堂,与时俱进,服务于人民大众和社会。
十四、《戏海钩沉》面世
2008年2月,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我编著的《戏海钩沉》一书。澄迈县人民政府拨款15000元为出书经费,澄迈县县长杨思涛题词:“杨柳逢春节节长,少年壮志岁岁扬,雄心不老研琼剧,著书传教师戏场”;海南省文联原副主席、知名作家、学者朱逸辉题词:“戏海泛舟,必有收获”;海南省琼剧院院长陈军题词:“琼剧新人辈出,梨园奇葩正艳”;海南省文化艺术学校校长林东雄题词:“传承琼剧精华,铸就艺术辉煌”;《戏海钩沉》序作者钟少彪系知名剧作家、诗人,原广东省琼剧院副院长题词:“奇情异志绘人生”。因琼剧景气不好,故《戏海钩沉》只流传于琼剧爱好者和琼剧内行人员录用。该书共24.3万字,设有“琼剧剧本”、“琼剧表演程式”、“剧评及艺术研究”、“琼剧前辈艺术家轶事”、“访谈录”、“附录”等六个栏目,共著文41篇,其中有关表演技术技巧方面文章18篇。如在“琼剧表演程式”中,著有《琼剧小生普通表演程式》、《小生水袖功50种》、《扇子功(开扇)40种》、《双字扇(闭扇)40种》、《单字扇(闭扇)50种》、《单字指法100种》、《四字指法70种》、《翎子功44种》、《须髯功16种》、《上金銮》、公主《上金殿》、《摧公案》、《勾莲》、《祭妻》和《戏海钩沉》(续集)中有:绢帕舞、打落山、大交战、兴兵祭旗等250多套琼剧常见动作与程式的表演技巧。知名剧作家、诗人,原广东省琼剧院副院长钟少彪先生为我的《戏海钩沉》撰著题为“奇情异志绘人生”序言中写道:“知名戏曲艺术家杨少雄是陈华老师鲜为人知的得意门生……,他们师徒专擅琼剧小生一行……收入书中的《戏海拾零十二题》、《琼剧小生的特点》就是师徒俩人合作的优秀艺术成果……琼剧演员中,能演能导能编能教能写的,并不多见,杨少雄算得上颇有建树的一员。”
我所撰写的《虚拟是戏曲表演的特有手法》一文,于2010年12月获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全国戏剧文化奖委员会评为“首届全国戏剧文化奖·论文三等奖”。先后收入&&/SPAN&中国收藏家和文学艺术家文典》、《首届琼剧论坛文集》、《走向辉煌》、《国学·作家·诗人名人鉴》(第三卷)。
2011年5月我获“海南省乡土文化工作先进个人”荣誉证书。同时,荣获经海南省文联批准,海南省乡土文化研究会颁发的第一批“海南省乡土作家”证书。
2011年8月,我续编出版《戏海钩沉》(续集)一书,共10万字。该书设有“琼剧基本知识”、“戏曲常识”、“琼剧表演程式”、“剧评及艺术研究”、“学习写作”、“名流轶事”、“琼剧人生杂谈”、“附录”等八个章节,其中我个人著文31篇。
&&&我一生恪守的座右铭“以有限的生命,求无穷的知识”。我今年77岁,每天还练基本功和学习写作,为琼剧多做贡献,为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添块岛石琼砖而努力。故我的心态平衡、人生乐观、无感寂寞。
十五、&中央电视台高岚记者
领队登门对杨少雄先生进行
关于琼剧问题的专题采访
时间:2003年3月26日下午。
地址:海南省澄迈县第二小学。
问:您是杨少雄老师吗?
问:您是“琼剧奇人”吗?
记者:(以手指同来的几位同志)我们是中央电视台的,海南大学赵康太书记介绍来的。
青年:我是海南电视台的陪他们而来。
少雄:啊,请进屋里坐。(众进宅,大家坐定)
问:琼剧产生于何时?
答:明末、清初,迄今已有三百五十多年了。
问:她是怎样形成的?
答:据《中国戏曲志·海南卷》介绍:唐、宋时期,海南有佛教和道教活动。琼人称佛教、道教设坛祭祀和驱邪逐鬼的活动为“做斋”,称伴奏音乐和驱鬼舞蹈为“斋乐”、“斋舞”。
据老艺人相传,明初,杂剧随洪武军传人岛,官衙兵营内演戏,由军弁(士兵)扮演,故称“军戏”,唱念用军话(也称“中州话”、“官话”),配合锣鼓,大字曲牌伴奏,以武打表演为主,没有戏文,只按提纲排练。多在迎神庙会、喜庆节日演出或游街(即“装军”),商贾(指闽的商人)也集资请家乡的闽剧在庙前演出。元代已有手托木偶班自潮州传人岛。民间称为“公仔戏”。明末清初,“杂剧”逐渐地方化,交错使用海南乡音,吸收海南民歌、杂调、八音、歌舞、佛曲道乐,发展成为海南地方土戏。粤、潮剧也常来海南演出,对土戏影响很大(以上乃据《中国戏曲志·海南卷》介绍)。而地方“土戏”出现在“公仔戏”之后,故土戏班称它为师兄。直到现在戏班很守规矩、讲礼貌。倘如“戏班”(指现在的琼剧团)与“公仔戏”同在一块地方或一个村庄演出,为尊重“师兄”必须等待他先打“开台锣鼓”,然后“戏班”(徒弟)才能“敲锣打鼓”。如此师兄徒弟关系已成为琼剧演出规例。但,现在海南民间尚有道士,“设坛斋醮”还有三个演员扮演:一个是丑角,一个是小生,一个是花旦,表演“走灯”过“十殿”等超度亡魂。他们的唱念有些是佛道腔与曲牌(大曲牌),也有已发展使用琼剧唱腔了。
&&&琼剧流行于海南省、广东雷州、高州、徐闻、广西合浦等地,并遍及东南亚一带。清代,称“土戏”.琼山、海口一带称“斋”,清末民初称“海南戏”。因她所在地是琼州,国外琼籍华侨称之为“琼州戏”。“琼剧”之称始于民国二十一年(1
9 3 1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普遍使用“琼剧”称谓,琼剧角色行当分为“生、旦、净、末、丑”。音乐以八音为主,后来随着社会发展在革命现代戏音乐中设有黑管、圆号、大提琴,现在有些戏中舞蹈也随改革加入“探戈”、“伦巴”、“迪斯科”等现代舞动作。灯光、布景、音响、服装都为与时俱进而不断革新、创造。
问:琼剧音击乐中较古老的乐器现在尚有哪几种?
答:击乐方面:现尚存用的有“乳锣”(原是道土用的小锣,也称“凸锣”);音乐方面:现尚存用的有“喉管”(是较早的海南民间乐器)。
问:以民歌为基础的琼剧板腔,你能举例子吗?
答:可以,现在的“五更腔”是一例:
&&&民歌:一更鼓,城楼更鼓响叮咚,把起胭脂与光粉,在灯下咧慢整容(慢呀,慢整容)。
二更鼓,不见冤家将房行(进),床上锦被携来盖,骂冤家呀太无情(哎哟,太无情)。
三更鼓,月斜西,俺闷俺的谁人知,睡在眠中醒几拜(次),正当是挂怀谁个(人)(哎呀,挂谁个)?
&&&四更鼓,万籁俱肃人声静,月亮残光房间冷,冤家无回我责骂(哎呀,我责骂)。
五更鼓,玉兔西落鸟声乱,冤家无情俺叹气,通宵达旦无人归(哎呀,无人归)。
这个调子与唱法,在解放前,共产党常用来配套上一定的政治内容,向群众宣传。
问:这个调子,现在还有群众能唱吗?
答:有,不过不太多。
问:据说琼剧艺人有的叫“黑狗仔”是吗?
答:是,也称黑仔、三黑仔。
问:你熟悉他的故事吗?
答:稍知一、二,据陈鹤亭《明清琼南剧曲名人录》记载:“黑仔,原姓名失传。嘉庆至光绪中期(1800&—1887)定安县城北门人。原青楼戏鼓手,后入科班,熟习千多首大字牌子和锣鼓谱。是当年各大名班的音击乐教师,经常玩弄鼓花变戏法,如倒手鼓、阴阳手鼓、翻底敲击鼓等十多种,节拍准确,清晰有序。凡名佬倌,尤其是丑角表演时,他则多为角色的性格特征、语言、行动等的奇特唱念和做法,配以独特的敲鼓技巧,效果颇佳。”观众说,黑仔的鼓好像人说话和唱戏那样好听。听鼓声似喝凉茶,饮老酒那样酣畅清爽,真是达到高度的鼓艺境界。因此传颂为“琼州第一鼓手”,名誉海内外。
问:琼剧艺人拜奉的“戏神”叫做“华光大帝”是吗?
答:是。海南民间常设有“文馆”(即“戏班馆”)和“武馆”(即“武功馆”),两馆拜奉“华光大帝”。俗称“祖佛老爷”,负责照管“戏神”的是丑角演员。女演员当“月经期”,不准烧香拜奉,因为不干净。当每月农历初二或十六杀鸡烧香拜“戏神”后,要让班主(团长)吃鸡头,乃为作首领之意。
问:琼剧在海南文化上的地位如何?
答:琼剧是海南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她代表海南人民的心声,以数量来说,琼剧脚本(古装戏、文明戏、现代戏)将近两千个。在海南文化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泰国、新加坡、马未西亚、菲律宾、越南、印度尼西亚、柬埔寨、文莱等东南亚国家,享有盛誉。
问:红色娘子军连歌的调子是不是琼剧的反线?
问:什么是“反线”?
答:琼剧唱腔的“中板”分有四线:正线、反线、外线、内线。“反线”音域低、速度慢、节奏稳。用于表现人物的哀怨、愁闷、悲伤的感情。符合一般人声的音域。
问:你能唱一句来听听吗?
答:可以。
&&&琼剧《劈山救母》中的唱段:
&&&刘彦昌(唱反线)一轮明月照纱窗,
&&&&&&&&&&&&&&&二旁青松欲断凉。
&&&&&&&&&&&&&&&三圣一别何时见,
&&&&&&&&&&&&&&&四壁无影多凄凉。
&&&&&&&&&&&&&&&五指屈尽何处觅,
&&&&&&&&&&&&&&&六神无主意彷徨。
&&&&&&&&&&&&&&&七夕牛郎会织女,
&&&&&&&&&&&&&&&八月丹桂孤飘香。
&&&&&&&&&&&&&&&九曲愁肠向谁诉,
&&&&&&&&&&&&&&&十指按胸细思量。
问:海南人民为什么爱看琼剧?
答:第一,琼剧是海南人民长期以来劳动智慧的精品,他们喜爱和保护自己的劳动硕果。第二,琼剧用海南方言演唱,他们听了易懂。至于听外剧种,不懂普通话,他们感到为难,不易理解剧情。第三,海南人民“拜神庙会”、“喜庆节日”、“结婚”、“寿诞”、“进室”(新居),常请戏班来演出。于是,他们对琼剧结下了不解之缘。第四,他们看了琼剧又易学,不少人(一般45岁以上)在赶路或散步时,随口可以哼几句琼剧自娱自乐。但没有听到这些人在路上自我高歌(指唱歌曲)。
&&&&&几年前琼剧剧场皆老翁,现在农村剧场看琼剧的就有40%青年人。出现了新观众,琼剧就有生命力,发展了魅力,赢得了青年观众的喜爱,这是琼剧春天正在悄然地来临,也体现了海南民俗文化生机勃勃之景象。
问:据说有一个戏班艺人坟墓,你知道它在哪里?
答:我听说有个戏班艺人坟墓,但未详细,现据陈鹤亭《明清琼南剧曲名人录》记载:贵照:姓不详,福建省人,乾隆年间(一七六五)随班落户于琼州,初居于海口市,后迁于定安城、定安龙门、龙塘等墟镇,设科班馆教授门徒。所传脚本不详。有人认为他的门徒傅銮金的头本戏《杀狗记》、《打灶分家》、《双针记》是其所传。
&&&&&据当地群众和艺人相沿传说,龙塘岭的石子墓是福建师傅的。每逢科班演出路过该地,艺人都聚集墓前,添加石块以固墓基、并杀生祭扫坟墓,以示纪念。
&&&&&贵照晚年,设馆该地,墓的传说可能性很大。(一说贵照系福建师傅XX的徒弟,后当师傅,死于同治年间)。
十六、我接受《海南日报》陈超记者《关于杨少雄琼剧人生》的采访
2013年8月8日
附:“琼剧奇人”杨少雄
文/海南日报记者
&黄华师 &王家专
&&&&&你很难想象,一个77岁的老人还能拉“一字马”。他就是澄迈县的“琼剧奇人”杨少雄。
杨少雄是个传奇人物,不但“奇”在放弃上武汉大学的机会而转考琼剧团,并能演好琼剧,还“奇”在能导、能编、能教、能写,是个琼剧多面手。此类人才,即使在整个琼剧界,也属凤毛麟角。
大学不读去做戏班
1955年,19岁的澄迈县加乐镇青年杨少雄,做出了一个令家乡父老震惊的举动:放弃已寄送到家的武汉大学中文系高考录取通知单,报考驻点在屯昌县的“南强剧团”。
当时尽管琼剧是海南百姓文化娱乐生活中一种重要的形式,但受旧观念影响,人们对从事琼剧表演的职业期许并不高。”大学不读,去做戏班”、“做琏班子,不入流”,种种言论,在小墟上四起。母亲心疼地劝告杨少雄,“戏班仔、卧祠堂、睡公庙,哪有出息?你看人家都笑你了。”
谁也没想到,家中从无一人与琼剧有过瓜葛的杨少雄,何来对琼剧有如此大的热爱,在此后近60年的光阴里,学之、唱之、演之、导之,同时用他生花的妙笔,将经典的琼剧剧目,一出出、一幕幕、一唱腔、一招式地记下来,期待实现自古强调“言传身教、耳提面命”戏曲精髓的文字传承。
&&&&&&&&&&&&&&&&&&&
辗转三县追剧团
&&&8月8日上午,海南日报记者慕名来到杨少雄家。老人家精神矍铄,短袖T恤外露出的胳膊隐隐现出漂亮的肌肉线条,眉角间不自觉地带着微微笑意,看上去也就50岁出头,记者无法将这位老人与已77岁的杨少雄联系在一起。
采访过程中,杨少雄像陀螺般在他简陋的居室里转进转出,并给记者进行倒立、“一字马”等高难度的柔韧训练表演。58年前的人生选择,让世间少了位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生,却让扬少雄得以与他挚爱的琼剧艺术终生为伴,享受着琼剧带给他的健康和幸福。
据杨少雄回忆,童年时,每逢琼剧班到家乡加乐墟演出,母亲都会带他去看戏。幼小的杨少雄不懂剧情,只看热闹,每每看完戏回家,锣鼓音和弦笙声,缠绕在幼小的杨少雄心间,经久不息。戏曲种子,就这样悄悄地播进杨少雄的人生。上中学后,凡是琼剧团在学校附近地方演出,晚修时间,杨少雄身在课堂,心早已飞到剧场。下课钟声一响,杨少雄便和许多爱好琼剧的同学马上直奔剧场而去。
1955年夏天,杨少雄从琼山中学高中毕业,参加了高考。就在学校要放假的前几天,他得知“南强剧团”正在招生。暑假一开始,杨少雄起个大早,匆匆从澄迈乘车赶到南强剧团正在进行表演的海口大同戏院,一打听,才知‘南强剧团”在头天赴保亭县演出去了。杨少雄马上来到海口汽车总站,数数身上的钱,刚够买去保亭县的车票,此时的杨少雄如开弓的箭,一心只想找到剧团。
忍饥挨饿大半天后,杨少雄终于找到了“南强剧团”的临时住址。面试是一段清唱,剧团领导认为杨少雄声音清晰,相貌英俊,有一定文化水平,当天即拍板录取。听到这消息,杨少雄比考上大学还激动。
高考成绩如何,杨少雄早没放在心上。但他知道,父母一直希望他能继续在学业上有所追求。杨少雄决定先瞒着父母学戏。
考入“南强剧团”次日,杨少雄就在老演员指导下进行吊嗓、练声、跌、打、翻、滚、唱、念、表等基本功训练,每天两小时。一个多月后,“南强剧团”巡回演出回到驻地屯昌县。暑假即将结束,杨少雄请了假,回加乐老家看望父母。一回到家,父母对不辞而别的儿子又是责怪义是称赞,原来,武汉大学中文系的录取通知书已寄到家中。杨少雄把自己放弃大学要学唱戏的打算告诉父母,消息传出去,乡亲们都惊得瞠目结舌。
&&&&&&&&&&&&&&&&
妙笔生花获嘉誉
&&&杨少雄拜过很多名师,赛玉琼(刀马旦)、粱玉莲(刀马旦)、粱发昌(文净)、吴桂连(末角)、谢海禄(小生)、陈华(小生)都对杨少雄的戏曲表演进行过指导。杨少雄主演过的剧目有147部,代表作有《张文秀》、《薛平贵与王宝钏》、《智取威虎山》、《红嫂》、《李双双》等,塑造了张文秀、薛平贵、杨子荣、吴二、喜旺等艺术形象;执导过《李双双》、《三堂会审》等40部剧目;整理改编的《孤儿状元》,1999年荣获中国艺术研究院“共和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五十年研讨会”一等奖。
杨少雄不断学习,汲取对传统琼剧有用的东西。“‘绕手腕’这样的叫法,传统琼剧中没有,有的是‘甩手腕’或‘小五花’这样的名称,我觉得对动作的表述都不够准确,‘绕手腕’在傣族舞中有,我学过来,用在琼剧上。”
“我现在主要精力用在写作上”,杨少雄介绍,他现在每天会进行8个多小时的写作。杨老耳-聪目明、身形矫健,不用戴老花镜等任何辅助工具,能看清5号字,一直保持手写,写的字在3号左右,非常工整,虽然用的是圆珠笔.但看得出其深厚的软笔书法功底。
“琼剧演员中,能演、能导、能编、能教、能写的,并不多见,杨少雄算得上颇有建树的一员。”原广东省琼剧院副院长、琼剧作家钟少彪曾这样评价杨少雄在海南琼剧史中的位置。杨少雄既能写剧本,又能写戏评,还对明清以来海南琼剧前辈艺术家的轶事进行整理,如鸡蛋生(田巨昌,澄迈人)、烟屎生(罗立书,澄迈人)、三升半(王秀明,万宁人)等已故名家的人物传略,异闻奇事,小小短章,诙趣谐情。钟少彪认为,琼剧传统剧目多属口头传授的提纲之作,唱做兼佳的只是风毛麟角。而历代艺人集体创作中可圈可点者只有《张文秀·偷包袱》、《林攀桂·上金銮》,《嵇文龙·锄奸》等几出,为琼剧剧种所独有。“选取其中几个片断,细细密密地用文字将其撰写成文的,杨少雄是第一人。这些文章非抒情而是写实,读来使人觉得枯燥无味。然而对于琼剧行内之人,对于艺术学校教学,对于继承传统创造新形式以使现代题材戏曲化来说,借鉴的价值自不待说。”
2008年2月,杨少雄编著的《戏海钩沉》一书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2011年8月,该书(续集)出版,杨少雄把自身长期练功和舞台艺术实践中抽象梳理出的戏曲表演基本常识,进行整理汇编,对小生水袖功、扇子功、翎子功、指法等琼剧表演程式进行详细准确的记载。杨少雄说,他的目标,是要将所积累的250多套(其中琼剧表演程式187套)戏曲表演程式全部写出来。
&&&&&&&&&&&&&&&&
殚精竭虑育后人
杨少雄退休后一直住在澄迈县二小职工宿舍。房间很小,就在这里,年过七旬的杨少雄每天都进行压腿、劈叉、倒立等琼剧基本功练习。“琼剧里面的女步比男步难走,步子碎,还要走成直线,我每天都会在房间来回走上几十趟,天天要走,不然就生疏了。要是我自己都做不好这些动作,怎么去教别人呢?”
1980年代中期,戏曲艺术陷入了低谷,省内很多剧团纷纷解散,澄迈剧团也处于瘫痪之中。1987年,杨少雄转行到澄迈县第二小学当上了地理老师。“主要是我普通话不行。”他笑着解释。
初当教师的几个月里,杨少雄经常梦见自己练功、演出,这让他睡不成眠,食同嚼蜡。正巧,金江中学、澄迈中学请杨少雄到两校高中部讲艺术课,这启发了杨少雄,把琼剧艺术引入校园。1991年至1998年间,杨少雄在澄迈多所中小学校举办了琼剧培训班,教授课程包括:琼剧唱腔、表演程式、戏曲理论。杨少雄讲课,对琼剧故事信手拈来,风趣生动,孩子们听得兴致盎然,几个月下来,掌握了不少琼剧知识,从懂看琼剧进而发展到爱看琼剧,提高了戏曲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也获得了家长们的支持。
“在中小学里举办琼剧培训班、兴趣班,是我在半个世纪的琼剧人生中的创举。”杨少雄对此深以为豪。
(此文原载《海南周刊》人物,B10版,2013年8月19日,星期一。
&陈耿 &&版式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南琼剧mp3免费下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