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了几天煮香菜煮水的功效与作用汤大便不利为什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除了我们前边所说的喝茶、喝酒以外,喝的范围还很广,诸如喝水、喝汤、喝粥、喝饮料等等。因此,必须研究喝的学问。
一、喝水。
水,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水和食物、阳光一样,都是维持生命的重要条件。李时珍认为:“饮食者,人之命脉也”,“水去则营竭”。说明没有水人体就会枯竭。人体内水的含量约占体重的2/3。机体各组织内水的含量是不同的,血液含水量可达91%~93%;肌肉含水75%~80% ;骨骼含水最少,约20%。身体内的水对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具有极大意义。体内的血液、淋巴液、组织液昼夜不息地循环于全身各处,渗透于组织细胞之间,它们是体内一切水溶性物质的溶剂。无机盐可以在水中电离,形成一定的渗透压,维持正常的酸碱平衡,保证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水,在体内还起着调节体温的作用。我们身体像一座燃烧着的火炉,每昼夜产生的热量总量可达大卡,能把20多公斤冷水烧开,可是,人为什么不感到热呢?这主要是水的作用,水在体内循环着,把产生的热传送到体表,通过呼吸、出汗、排尿以及蒸发等方式,调节着体温,从而使体温保持在37℃左右。所以,水是生命的摇篮,人不能离开水。
人尽管需要水,若喝得不是时候,喝的方法不对,也会生毛病,影响健康。所以,喝水也是有学问的。 首先,不要喝生水,因为生水有各种各样的细菌、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和矿物质,喝了会使人生病;煮开以后,可以杀死细菌,可使有害物质沉淀或失去毒性。
其次,不要等到口渴时才去喝水,如果感到口渴了再喝水,已有些迟了。因为这时,人体内水分己失去平衡,部分细胞已处于脱水状态。在饭前、饭后半小时和吃饭时都不宜大量喝水,这样势必冲淡唾液,胃液,大大削弱了它们的作用,最后形成消化不良症,影响身体健康。清晨起床后饮一杯水有益健康,这是由于夜间长时间不补充水,加之显性或非显性排汗及尿液形成等生理性失水,使机体相对缺水,导致血液浓度增高,血流减缓,引起体内代谢废物堆积,此时饮水,有助于消除这种现象。尤其对高血压、脑溢血和便秘患者来说,早饮一杯水更为必要。 还有;不要暴饮,“渴饮过多则成痰荨薄L菔且恢种幸讲∶H粢豢谄却罅康乃萘烤突嵬蝗辉黾樱又匦脑嗟母旱#鹉承┎皇省!侗本┩肀ā吩樯芤晃21岁的外国姑娘,一气喝了30杯水,结果头痛、恶心、烦躁不安,接着又开始呕吐,感到肢端刺痛,最后精神错乱。
二、喝咖啡。
咖啡是世界上最流行的饮料之一,其营养价值较丰富。据分析,咖啡含脂肪10%~14%,蛋白质5%~8%,咖啡因1.2%~1.8%,此外,还含有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多种维生素等。咖啡的最大效应是能提神。疲倦时喝一杯咖啡能使你精神振奋,饭后喝一杯咖啡有助消化,夏季酷热喝一杯凉咖啡可起解渴、防暑的作用。但是,喝咖啡对人体亦有不良影响,尤其是大量喝咖啡时。实验证明。三杯咖啡里面的咖啡精,等于注射一针兴奋剂。饮咖啡两小时后,心脏跳动增快,血压增高。因此,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应戒饮或尽量少饮。饮后觉得胃部不舒服的人,即表示不适合,应戒饮,特别是浓黑咖啡会使胃酸大量分泌,更要慎重。以咖啡来保持精神、勉力工作的人,极易衰老,因此,精力不佳时,要积极休息,不要用喝咖啡的方法来增加精力。
三、渴汤。
汤是开胃的良方,许多人都喜欢饭前或饭后喝上一碗汤。汤的花样丰富多彩,达一千多种,汤不仅可以饱人口福,而且对人的健康大有稗益,是我们所吃的各种食物中最富营养又最易于消化的品种之一。
汤分清汤、稠汤、可冷吃的、可热吃的,还有可以制成罐头的,多种多样。汤的配料比较灵活,鸡、鸭、鱼、肉、蔬菜、水果皆可用来做汤的原料。喝汤不仅有益于健康,而且还可用来防病、治病。如淋雨回来,喝上一碗姜汤水,顿觉浑身轻松,不必担心感冒发生。日本东京全国癌症研究中心的一位研究人员花了17年时间,对265000人进行了观察研究,于1982年做出报告说,常吃用发酵的大豆面团做的酱汤,同时吃些青菜,能减少胃癌的发生。美国的一些专家对官方三次饮食普查和6万多人的饮食情况进行了逐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那些营养良好的人正是经常喝汤的人。在这些人的饮食当中,甜食和饮料占的比例很小,而乳制品和汤的比重都大于一般人。
以上讲的是喝汤的好处,部么,怎样喝汤才算好呢?这里也没有统一的标准。从时间上说,广东人喜欢饭前喝,而北方人则喜欢饭后喝;有的人喜欢一日三餐有汤,而有的人则喜欢中午、晚上喝点汤,这些都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至于汤的内容,更无法统一规定。简单他说,若菜肴丰富,则汤可简单点;若菜较简单,则汤可丰富些。总之,要讲究合理配餐。常用的具有营养、医疗作用的汤谱如下:
1.银花赤小豆羹。原料:银花10克,赤小豆30克。制作:将银花装入纱布袋,扎好口,赤小豆淘净,加水煮至熟烂后放入银花袋,再煮3~15分钟,拿去药袋,食豆饮汤。功能:辛凉解表,清热散结,适用于痄腮初起,发热恶寒,头身疼痛,或鼻塞流涕等症。
3.大枣汤(见《常见病的饮食疗法》)。原料:大枣15个。制作:大枣洗净,浸泡一小时,用文火炖烂。每服一剂,日服三次,七天为一疗程。功能:健脾益气止血,适用于脾虚气弱,食欲不振。气血两虚及脾虚不能摄血之发斑。
 14.佛手姜汤(见(食物与治疗))。原料:佛手10克,生姜2片,白砂糖适量。制作:佛手和生姜水煎取汁,调入白砂糖温服。功能:疏肝理气,和中止呕,适用于肝气郁结、脾胃气滞、胸腹痞满、胁肋胀痛,或食欲不振、呕恶等症。
 16.葱白香菜汤(见《疾病的食疗与验方》)。用葱白15克、香菜15克,水煎服。功能解表散寒,适用于风寒外感。
17.葱豉汤(见《孟诜方》)。原料:葱白30克,淡豆豉、生姜各5克,黄酒30毫升。制作:葱白、生姜洗净切片,与淡豆豉同放入500毫升水内煎煮,数沸后,加黄酒,再稍煮片刻,即服。功能:发汗散寒,适用于风寒感冒、发热恶寒、无汗、心烦者。
18.鲜菇汤(见《中国药膳学》)。原料:鲜蘑菇18克(或香菇9克),制作:鲜蘑菇洗净,水煎去渣,或加鲜鲫鱼一条,清炖,日服三次温饮。功能:解毒透疹,适用于小儿麻疹透发不快。
19.烩苹果羹(见《家常美味汤谱》)。原料:鲜苹果2个。山楂丁25克,白糖150克,清水1000克。制作:将苹果洗净去皮,切成小丁;锅放火上,加入水,将白糖放入化开,再下入苹果丁,汤沸时撇去浮沫,勾入大流水芡,盛在汤碗内,撒上山楂丁即可食用。功能:醒酒解酒,适用于酒醉之人。
21.萝卜丝蛋汤(见《膳食保健》)。原料:白萝卜250克,鸡蛋2个,蒜3瓣,麻油及调料适量。制作:萝卜切丝;鸡蛋打入碗内,搅匀;蒜拍破,剁成茸;植物油烧热,爆香蒜茸,入萝卜丝略炒,加水煮沸5分钟,再入蛋液,然后加精盐、味精,勾薄荧,淋入麻油,撒上葱未即可食用。功能:降气化痰,润肺补虚,适用于肺虚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等病症。
23.草决明海带汤(见《饮食疗法》)。制作:用海带20克,草决明10克入锅,加清水二碗,煎至一碗,去渣饮汤。功能:清肝明目,适用于肝火头痛及高血压、眼结膜炎等症。
24.茭白白菜汤(见《食疗本草学》)。原料:茭白250克,白菜250克。制作:将茭白、白菜切碎入锅,加水适量煮汤,煮至菜刚熟时,加芝麻油、盐、酱油等调味,饮汤吃菜。功能:清热除烦,止渴,利尿,适用于热病烦渴、小便不利等症。
26.韭菜羹(见《疾病的食疗与验方》)。制作:取韭菜(韭苗)适量,作羹食,日服150~250克,连服20~30日。功能:生津止渴,适用于消渴。引饮无度等症,不加盐服用效果佳。
27.素白菜汤(见(食疗本草学》)。原料:白菜250克,调料适量。制作:白菜洗净,切碎,投入沸水中,煮沸去生味,再调以香油、食盐、味精即可。功能:清热除烦利尿,适用于烦热口渴、小便不利等症。
四、喝冷饮。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喝冷饮,尤其是青少年。酷暑盛夏,冷饮成了人们不可缺少的消暑饮料。夏季暑气当令,腠理开泄,出汗很多,常感口渴,适当用些冷饮,可帮助体内散发热量,补充体内丢失的水分、盐类和维生素,能起到生津止渴、清热解暑的作用。但从人体生理特点来讲,因夏季气候炎热,人体气血趋向体表,从而形成阳气在外。阴气内伏的生理状态,此时胃液分泌相对减少,消化功能较低,喝冷饮必须根据年龄、性别、职业不同,对饮料适当加以选择,即因人服用。如百合绿豆汤,适用于阴虚内热之人饮用;用绿豆、赤小豆、黑豆、黄豆、白扁豆加甘草做成的五豆汤,男女老幼皆宜;夏季腹泻及苦夏之人,宜服乌梅汤,因本汤能生津开胃、除烦涩肠。夏季饮料品种繁多,除了传统的中药保健冷饮外,还有固体饮料、果汁饮料、强化饮料、汤汁饮料等,例如山楂晶、菠萝晶、酸梅粉、桔粉等等。但冷饮切忌暴食。正如《颐身集》中所说:“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密冰、凉粉、冷粥。”故有谚语说:“天时虽热,不可贪凉;瓜果虽美,不可食多。”此外,大汗之后不要过量服用冷饮,因为冷饮服用大多,不仅不能尽快地补充和调节体内盐类和水分的丢失,反而冲淡了胃液,降低胃液的杀菌力,易使致病维生物通过胃肠道,患胃肠道疾病。
五、喝矿泉水。
近年来,欧美各国酒的销量在逐年减少,而矿泉水却备受青睐,一花独秀。这是由于世界范围的水质污染,使人们对饮用水越来越不放心。1983年欧洲共同体各国饮料矿泉水产量为959万吨,全世界的矿泉水产量已超过1000万吨,其中产量超过200万吨的有法国、前苏联和联邦德国。我国适宜饮用的矿泉水资源约有100余处,近十几年来发展比较快,但同矿泉水生产大国相比,总产量仍然是微不足道的。因为用矿泉水作为饮料,在我国刚开始,预计随着经济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喝矿泉水。
众所周知,世界上心血管病死亡率已超过癌症占第一位,而食物中缺少微量元素与心血管病发病率的上升有密切关系。事实证明,水质越软,心血管病的死亡率越高,但矿泉水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并且本身不含任何热量,所以是一个理想的矿物质补充源。
六、喝果汁。
营养学家认为,常饮新鲜果汁,不仅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各种维生素,而且还可以用来医治某些常见病。但这里所说的果汁饮料,不包括从商店里买来的各种水果罐头。罐头中的果汁是经过高温加工的,维生素大部分被破坏,其中还含有对人体无益的防腐剂,所以,它远没有新鲜果汁那样富含营养。
可以直接取汁的水果品种十分多,如椰子、西瓜、柑、桔、橙、柚、葡萄等,都是比较容易取汁的水果。用新鲜水果和蔬菜直接制取的天然果汁,基本上保留了鲜果的营养成分,一般不添加任何外来物质,经常饮用有助于防病。美容和增进健康。市场上出售的果汁有两类:一类是葡萄汁、苹果汁、菠萝汁等澄清果汁,它的特点是汁液澄清透明,没有任何杂质;另一类是混浊果汁,多用柑桔类鲜果经压榨过滤,去掉粗的纤维和颗粒,保留下细小而均匀的果肉微粒,再加糖水配制而成,营养成分高,风味好。
七、喝菜汁。
营养专家们认为,要提倡大量吃菜,而且品种要多,不可偏废,因为每种菜都有它对人体特殊的益处。但蔬菜中的各种维生素,一经受热,或多或少都会损失,科学的吃法应该是生食。当新鲜蔬菜榨汁后,可与鲜果汁或其他鲜菜汁调和饮用,以减弱蔬菜特有的异味,并适应消费者不同口味的要求。要调酸可取柠檬汁、番茄汁,调甜可加蜂蜜、哈密瓜汁等。饮用鲜菜汁避免了传统烹调方式对维生素的破坏,人们喝的实际上是浓缩的营养汁。
家庭制作菜汁,取汁的原料尽量选用新鲜蔬菜,现做现用。制作时,要充分洗涤干净,且最好去皮后再进行取汁。取汁的办法是针对蔬菜的特点因物制宜,像番茄等果肉比较浓的可采用糖渍法。因为糖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它能渗透到蔬菜的细胞内,使菜汁自动流出。对于一些纤维比较硬的蔬菜,像芹菜、萝卜、胡萝卜等,要事先切碎后,再用布包起来拧搅。由于所有的蔬菜都有它本身的特殊风味,若不调味,常难以下咽。调味的调料,最好用果菜汁,这样可以保持饮料的天然风味,营养成分又不会受到破坏。比如增加甜味,除了用蜂蜜和糖,还可以选用甜度比较高的苹果汁、梨汁等。
八、喝保健饮料。
目前市场上的保健饮料很多,不能一一介绍,现仅就一些传统药膳饮料列举如下。
1.二汁饮(见《中国药膳学》)。原料:鲜藕、白梨等量。制作:洗净,分别榨汁,混合后饮用。每服一盅,日服2~3次。功能:清热凉血,生津止渴,适用于口干舌燥,内有积热等症。
2.二红煎(见《中国药膳学》)。原料:红(胡)萝卜200克,红枣12克。制作:上述二料加水三碗,煮取一碗。日制一剂,随意饮用。功能:理肺脾之气,止咳,健身。
3.三豆饮(见《疾病的食疗与验方》)。原料:赤小豆、绿豆、黑豆各100克,白糖适量。制作:三豆洗净,同入砂锅内水煎,煮烂,调入白糖,作饮料频饮。功能:清热利水,健康人饮用可强身健体,消脂减肥。
4.三汁饮(见《中国药膳》)。原料:麦门冬10克,生地15克,藕200克。制作:三味洗净,后二味切片;麦冬,生地置一锅内,藕放另一锅内,分别加水,烧沸,文火煎;前者煎20分钟,后者煎30分钟,取汁混合,酌加白糖,代茶饮,不拘次数。功能:生津润燥,适用于咽干口燥。
5.丁香蜜米饮(见《中国药膳学》)。原料:丁香2克,陈皮3克,蜂蜜、米饮各适量。制作:温水浸泡丁香、陈皮,以浸透为度,大火煮沸,小火煮15分钟后取汁,调入蜂蜜、米饮。每服5~10毫升,日服4~5次。功能:暖脾胃,补气虚,适用于脾胃气虚所致饮食减少、倦怠、无力、气短等症。
6.生津滋胃饮(见《滋补保健药膳食谱》)。原料:绿豆15克,鲜青果20个,竹叶3克,橙子一个。制作:鲜青果去核,橙子带皮切碎,与绿豆、竹叶同置锅内,加水750毫升,煎煮一小时,静置片刻,取上部清汁随意温服。功能:生津止渴,清胃除烦,适用于口中干渴,食少气逆,胸膈烦热等症。
7.芹汁蜜汁(见《家庭药膳手册》):原料:鲜芹菜100~150克,蜂蜜适量。制作:芹菜洗净捣烂后取汁,与蜂蜜同炖温服,日服一次。功能:清热解毒,养肝,适用于肝炎。
8.丹参蜜饮(见《疾病的食疗与验方》)。原料:丹参15克,檀香9克,灸甘草3克,蜂蜜30克。制作:丹参、檀香、灸草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调入蜂蜜,再煎几沸,随饮。功能:补益脾胃,行气活血,适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脘隐痛、饥饿、劳倦等病。
9.川贝杏仁饮(见《中国药膳》)。原料:川贝母6克,杏仁3克,冰糖或蜂蜜少许。制作:将洗净的杏仁、川贝同置锅内,加水烧沸后,放入冰糖或蜂蜜,转用文火煮30分钟,每日临睡前服5~10毫升。功能:化痰止咳,适用于肺热咳喘。
九、喝粥。
喝粥是我国传统的饮食习惯,每当吃饭时,喝上一碗温暖适口的粥,既饱口福,也觉得舒适,可算得上是饭桌上一种小小的享受。谁都知道,粥都养人,民间的所谓“稀粥烂饭将养”的说法,即是指粥的营养作用。
粥,一般以五谷杂粮为原料,合水熬制而成。谷类多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多种维生素和矿物盐等营养物质,经慢火久熬之后,质地糜烂稀软,甘淡适口,很容易被消化吸收,是一种理想而方便的食品。正如大医学家李时珍所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最为饮食之妙诀也”。无怪有人这样比喻:“药粥在祖国食疗百草园中,是一朵普通而又独特的奇葩。”
此外,喝粥还可以治病,早已成为人们祛病延年的一种饮食疗法,南京中医学院已故老教授邹云翔,每逢诊治老年人高血压病时,常嘱病人多吃荷叶粥,以之降血压,疗效颇佳。清代名医王士雄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粥饮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病人、产妇,粥养最宜。”这种用喝粥来进行养生保健、治疗疾病的方法,就是我国传统的粥疗。
我国自古以来,医食同源,药食同用,以食物供药用者很多,如龙眼、山药、桑椹、山楂等,既可食用,又能入药,难以严格区分。选择具有滋养强壮的中药同米煮粥服食,可以用来补益身体,增强体质,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如用山药和大米共同煮制而成的粥,具有补中益气、健脾上泻、益肺固精、生长肌肉等功用,主治糖尿病、肠炎、消化不良等症,经常食用,不仅可治疗上述疾病,而且有益寿延年的作用。宋代大诗人陆游,对于食粥养生有着深刻的认识,他曾经写诗赞誉喝粥的好处:“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足见诗人深知食粥之妙。简而言之,养生长寿,祛病延年的方法有许许多多,而简便易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中,粥疗应算其中之一。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粥类。
1.大枣粥(见《圣济总录》)。原料:大枣10~15个,粳米2两。制作:加水,二者一起煮粥。功能:补气血、健脾胃,对于胃虚食少、脾虚便溏、气血不足以及血小板减少、贫血、慢性肝炎、营养不良有较好疗效。
2.大蒜粥(见《食物疗法》)。原料:紫皮大蒜30克,粳米2两。制作:将大蒜去皮后放沸水中煮1分钟后捞出,然后取粳米2两,放入煮蒜水中煮成稀粥,再将蒜重新放入粥内同煮为粥。功能:暖脾胃,行气滞,降血压,止痢,对饮食积滞。脘腹冷痛、泄泻痢疾有较好疗效。
3.山药粥(见《萨谦斋经验方》)。原料:干山药片45~60克,或鲜山药100~120克,粳米2~3两。制作:将山药洗净切片,同粳米共煮粥。功能:补脾胃,滋肺肾,可用于脾虚腹泻、慢性久痢、虚劳咳嗽、食少体倦以及老年性糖尿病等症。
4.木耳粥(见《鬼遗方》)。原料:黑木耳30克,粳米2两,大枣3~5枚。制作:先将木耳浸泡半天,用粳米、大枣煮粥,待煮沸后,加入木耳、冰糖适量,同煮为粥。功能:润肺生津,滋阴养胃,益气止血,补脑强心,适用于中老年人体质衰弱、虚劳咳嗽、痰中带血以及慢性便血、痔疮出血等症。
5.牛乳粥(见《本草纲目》)。原料:粳米2两,新鲜牛奶半磅。制作:先以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牛奶同煮成粥。功能:补虚损,润五脏,益老人;适应于中老年人体质衰弱、气血亏损、病后虚羸。口干作渴以及反胃噎膈、大便燥结等症。
6.生姜粥(见《兵部手集方》)。原料:鲜生姜6~9克,粳米或糯米2~3两,大枣之枚。制作:将生姜切为薄片或细粒,同米、大枣同煮为粥。功能:暖脾胃,散风寒,适用于脾胃虚寒、反胃羸弱、呕吐清水、腹痛泻泄、感受风寒、头痛鼻塞,以及慢性气管炎、肺寒喘咳等病。
7.玉米粉粥(见《食物疗法》)。原料:玉米粉适量,粳米适量。制作:将玉米粉冷水溶和,待粳米粥煮沸后,调入玉米粉同煮为粥。功能:益肺宁心,调中开胃,适用于高血脂症、冠心病、心肌梗塞、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系统疾病以及癌症的防治。
8.白茯苓粥(见《直指方》)。原料:白茯苓15克,粳米2两。制作:将白茯苓磨成细粉,每次取茯苓粉15克左右,同粳米煮粥。功能:健脾益胃、利水消肿,适用于脾虚泻泄、小便不利、水肿、肥胖症、老年性浮肿。
9.白扁豆粥(见《延年秘旨》)。原料:白扁豆60克,粳米2两。制作:二者同煮为粥。功能:健脾养胃,利湿止泻,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呕逆、慢性久泻、烦渴等症。
10.百合粉粥(见《本草纲目》)。原料:鲜百合60克,粳米2两,冰糖适量。制作:百合干后研粉,用粉30克、冰糖适量,同粳米煮粥。功能:润肺止咳,养心安神,适用于慢性气管炎、肺热或肺燥干咳、涕泪过多、热病恢复期余热未消、精神恍惚、坐卧不安、妇女更年期综合症。
 12.苏子粥(见《药性本草》)。原料:苏子15~20克,粳米1~2两,冰糖适量。制作:将苏子捣烂如泥,同水煎取浓汁,去渣,入粳米、冰糖,同煮为稀粥。功能:止咳平喘、养胃润肠,适用于急慢性气管炎、咳嗽多痰、胸闷气喘、大便干结。
13.芹菜粥(见《本草纲目》)。原料:芹菜连根120克,粳米半斤。制作:将芹菜洗净切碎,同粳米煮粥。功能:清肝热,降血压,适应用高血压病、肝火头痛、眩晕目赤。
 15.赤小豆粥(见《日用本草》)。原料:赤小豆适量,粳米2两。制作:将赤小豆浸泡半日后,同粳米煮粥。功能:健脾益胃,利水消肿,适用于大便稀薄、水肿病、脚湿气、肥胖病。
16.砂仁粥(见《老老恒言》)。原料:砂仁细末3~5克,粳米2两。制作:先将粳米煮粥,待粥煮成后调入砂仁未,再煮一二沸即可。功能:暖脾胃、助消化、调中气,适用于消化不良,脘腹肿满、食欲不振、气逆呕吐、脾胃虚寒性腹痛泻痢。
17.胡萝卜粥(见《本草纲目》)。原料:新鲜胡萝卜适量,粳米半斤。制作:将胡萝卜切碎,同粳米煮粥。功能:健胃、补脾、助消化,适用于食欲不振或消化不良、皮肤干燥症、夜盲、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
18.莲子粉粥(见《太平圣惠方》)。原料:莲子适量,粳米2两。制作:将莲子煮熟后,切开,去壳,晒干,磨粉备用。每次取莲子粉15~20克,同粳米煮粥。功能:养心、益肾、补脾、涩肠、抗老,适用于年老体弱、多梦失眠、慢性腹泻、夜间多尿及心悸者。
19.薄荷粥(见《医余录》)。原料:薄荷30克,粳米2两。制作:将薄荷煎汤候冷;用粳米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冰糖适量及薄荷汤,再煮一二沸即可。功能:疏散风热,清利咽喉,适用于中老年人风热感冒、头痛目赤、咽喉肿痛。
20.莱菔子粥(见《老老恒言》。 原料:莱菔子适量,粳米2两。制作:将莱菔子炒熟后研末,每次取10~15克,同粳米煮粥。功能:化痰平喘,行气消食;适用于咳嗽多痰、胸闷气喘、不思饮食。暖气腹胀、肺气肿。
21.萝卜粥(见《图经本草》)。原料:新鲜萝卜半斤,粳米2两。制作:将萝卜洗净切碎,同粳米煮粥;或用鲜萝卜捣汁和粳米同煮为粥。功能:化痰止咳、消食利膈、止消渴,适用于咳喘多痰、胸膈满闷、食积饱胀以及老年性糖尿病等。
22.黄芪粥(见《冷庐医话》)。原料:生黄芪30~60克,粳米2两,红糖少量,陈皮末1克。制作:取生黄芪浓煎取汁,选用粳米和红糖少量同煮,待粥将成时,调入陈皮末,稍沸即可。功能:补益元气、健脾养胃、利水消肿,适用于劳倦内伤、慢性腹泻、体虚自汗、老年性浮肿、慢性肝炎、慢性肾炎、疮疡久溃不收口等一切气血不足的病症。
23.甜浆粥(见《本草纲目拾遗》)。原料:取新鲜豆腐浆适量,粳米3两,冰糖少许。制作:用豆腐浆同粳米煮粥,粥成后加入冰糖少许,再煮一二沸即可。功能:健脾、养胃、润肺、补虚,适用于年老体衰、营养不良以及血管硬化症、高血压、冠心病的防治。
24.菊花粥(见《老老恒言》)。原料:菊花适量,粳米2两。制作:秋季霜降前,将菊花采摘去蒂,烘干或蒸后晒干,亦可置通风处阴干,然后磨粉备用。先用粳米煮粥,待粥将成时,调入菊花末10~15克,稍煮一二沸即可。功能:散风热、清肝火。降血压,适应于高血压病、冠心病、肝火头痛、眩晕目暗、风热目赤等症。
25.葱白粥(见《济生秘览》)。原料:葱白15~20根,粳米2两。制作:将新鲜连根葱白洗净切断,先以粳米煮粥,待米半生半熟时,加入葱白,同煮为粥。功能:发汗散寒、温中止痛,适用于伤风感冒、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腹痛泻痢等。
26.葛根粉粥(见《太平圣惠方》) 原料:葛根粉30克,粳米2两。制作:先将新葛根洗净切片,经水磨石澄取淀粉,晒干备用。每次以葛根粉30克、粳米2两煮粥。功能:清热、生津、止渴、降血压,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老年性糖尿病、慢性脾虚泻痢及发热期间口干烦渴等症。
27.薏苡仁粥(见《广济方》)。原料:苡仁粉30~60克,粳米2两。制作:先将生薏苡仁洗净晒干,碾成细粉,每次取苡仁粉30~60克,同粳米煮粥。功能:健脾胃、利水湿,抗癌肿,适应于浮肿、脾虚腹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并可作防治癌肿的一种辅助食疗措施。
28.藕粥(见《老老恒言》)。原料:藕适量,粳米2两,砂糖少许。制作:将藕洗净后切成薄片,同粳米、砂糖同入砂锅内煮成稀粥。功能:健脾、开胃、益血、止泻,适用于食欲不佳、大便溏薄、热病后口干烦渴。
29.八宝粥(见《方脉正宗》)。原料:芡实、山药、茯苓、莲肉、薏苡米、白扁豆、党参、白术各6克,大米100克,糖适量。制作:将前8味中药加水共煮40分钟,捞出党参与白术之药渣,再入淘干净的大米,继续煮烂成粥。分顿调糖食用,连吃数日。功能:健脾益气、温阳利湿,适用于体虚乏力、虚肿、泄泻等症。
30.山药杏仁粥(见《家庭食疗手册》)。 原料:山药、粟米各500克,杏仁1000克。制作:山药煮熟,烘干,粟米炒熟,共为面;杏仁去皮尖,炒熟,为面。每晨空腹时用白汤调杏仁面10克,山药、粟米面适量,入酥油少许,调和后作早点用;或将三料拌匀,用时取适量,用开水调糊即可。功能:补脾益气,温中调肺,适用于脾肺不足之倦怠乏力、食少便溏,寒饮咳嗽等症。
31.山莲葡萄粥(见《民间验方》)。原料:山药、莲实、葡萄干各50克,白糖少许。制作:山药洗净后切成薄片,莲实用温水浸泡后去皮心,葡萄干洗净,三者同锅加水煮,先用武火煮沸后,转用文火煮至熟烂后,调入白糖,早晚餐温热服食。功能:补益心脾,适用于面色(白光)白、走力倦怠、形体虚弱、腹胀便秘等症。
33.红枣糯米粥(见《中国药膳学》)。原料:山药粉12克,苡仁15克,荸荠粉3克,大枣15克,糯米75克,白糖75克。制作:洗净苡仁,煮至开裂时,放入糯米、大枣共煮至烂,洒入山药粉,边洒边搅,煮20分钟后,洒入荸荠粉,搅匀后停火,加入白糖即可。分三次服用。功能:健脾益气、利湿止泻、生津止渴,适用于脾胃虚弱、病后体虚、营养不良、贫血、水肿等症。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生儿大便香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