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有部电影《神奇九寨沟的九寨沟

当前位置:& & && & && & &
神奇的九寨
  背景:
  九寨沟,因沟内有九个藏族村寨而得名,在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内,藏族同胞在这里过着简单自足的生活,鲜有外人打扰,那时的九寨沟,宛如一个世外桃源。随着上世纪五十年代林业勘探人员的进入,九寨沟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宛如童话般的美景同时展现在世人面前,九寨沟的资源应该如何开发利用?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如何找到平衡点?近半个世纪的历史进程,可谓跌宕起伏、峰回路转。
  正文:在民国初年编撰的《南坪县志》中,记载有“羊峒番部内,海狭长数里,水光深翠,倒映林岗……”这是关于九寨沟较早的文字记载。2008年,通过对阿梢脑遗址的考古发掘,证明九寨沟有人居住的历史可以上溯至距今2000年左右的汉代 。世代居住在九寨沟的藏族居民,过着半农半牧、简单自足的生活,信仰藏区的原始宗教——苯波教。
  泽旺秀:九寨沟的藏族信仰苯波教,苯波教呢,有苯波教的一些规则(山神水神,还有地神,任何人不能随意动水、动山,随便砍树 ) 。
  正文:正是沟内藏族原住民的原始自然保护,九寨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基本保持着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而这一平衡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被打破:国家林业部勘测人员进入九寨沟,对九寨沟内的森林植被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是:九寨沟内的森林储备总量为400万立方米,可供开采的面积为59340公顷 。
  泽仁珠:最初国家考虑的是为国家提供木材,建立林场采伐,这是在六十年代中到七十年代末的时期。
  正文:1966年,南坪县林业局先后在九寨沟内设置124和126两个林场实施木材采伐,一开始便受到沟内原住民的阻挡,双方还发生了不少摩擦。
  泽旺秀: 一个大的摩擦呢,就是我们九寨沟的群众全部到124林场去,把他们的工具、油锯、马锯,还有一辆大拖拉机和一辆小拖拉机,全部都收了,南坪县人民政府就调解,后来,我们保留下来了树正寨的前山后山,还有则查哇寨的前山后山。
  正文:1968年,文化大革命波及到了九寨沟,林场的大部分工人放下工具,投入到轰轰烈烈的运动中去,木材采伐量不到之前的三分之一。在1970年前后,九寨沟仿佛又回到最初的宁静。当时在南坪县工作的邓一,和中国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印开蒲,因工作原因,先后来到九寨沟。
  邓一: 我被奉派到南坪县的九寨沟去清理财务。就看到了九寨沟的海子和森林,十月份的彩林让人看到非常震撼,但是不能说,因为那个时候啊,所有的风景园林和风花雪月,都是属于资产阶级的那种腐朽意识,一律属于扫荡之列。
  印开蒲:因为当时我们是在开展四川薯芋植物资源调查,到了那儿后,我就看到石灰岩的钙华像龙背一样在海水里面和蔚蓝色的池子里面延伸,我看到像龙一样。然后呢,又有几棵高大的冷杉和云杉树倒在那个海子里面,当时看到后,确实被迷恋了,我在那里耍了很久,那是我第一次到九寨沟,所以印象特别深刻。当时我心头想如果能够把这个保护下来,因为那个时候我们是搞植物的,搞植物的多少还是对自然保护有点情节,我们说把它保护下来,但是那个时候那个年代,根本不敢提有这种想法。
  正文:那个时代,连看见美的东西都不能表达出来,更何况谈及保护了。如果说邓一和印开蒲初到九寨沟看到的是美景,那么在70年代中后期,他们又先后两次来到这里,看到的则是另一番景象。
  印开蒲:当时中央一些领导人看到(文化大革命)长期这样下去,国民经济遭受那么大的重创,老百姓这样下去的话,可以说国家就已经受到重大的损失了,在这种情况下就提出来,在抓革命的同时,必须要促生产。
  邓一: 九寨沟两个林场已经恢复了生产,正是为了还文革期间的贷款,拼命的采伐木材。
  印开蒲:砍得一塌糊涂了,那个时候就已经砍到长海了,站在长海上你看到右手边的整个山坡上的树已经开始砍了,我看到那个大树一下就倒下来,很多树子不断地倒下来,当时觉得太可惜了。
  邓一:两边的青山集材的那个集材道,不但是没有树木,连草和土都是刮下来的,一槽一槽的,伤,我觉得是像人体上带血的伤痕,而且则查哇那条沟,沟里没有水了,成了一个干沟,干涸了,季节海的海子里面没有水了,成了一个泥石流的冲击滩。
  正文: 森林砍伐后的直接后果就是无法涵养水源,九寨沟的海子开始枯竭,另一方面,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重大的安全隐患。
  泽旺秀:全部是泥石流白荒荒的,下面的路也断了。
  泽仁珠:很多地方水土保持得不好,有很多的冲沟和集材沟,这样形成了泥石流,这对整个九寨沟里面的平地来说是很大的威胁,特别是对这个海子威胁更大。
  正文:这时已经到了文化大革命的后期,对思想和言论的禁锢开始有些松动,一些有识之士和官员开始发起了保护九寨沟的呼吁。1978年中国林业科学院院长吴仲伦高度赞扬九寨沟,并向四川省林业厅和国家林业部的领导提出建议保护九寨,国家林业部保护司司长卿建华也向上级提出建立自然保护区,新华社记者贺晓琳还写了内参反应九寨沟砍伐情况,都无果而终。印开蒲在第三次从九寨沟回成都后,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的名义写了建议将九寨沟划为保护区的报告,准备最终递交到国务院,这份报告刚一起草好,便受到来自四川省林业局的阻力。
  印开蒲: 当时的造林处处长王处长,就不是很支持,他说我们四川省,国家林业局、国家计委下的任务是三百万立方米(全省)。他说少一立方米都不行,当时国家虽然只下三百万立方米,实际上真正被砍伐的可能要达到八百万至一千万立方米,因为省、州、县里面都有任务,压力很大啊,那么多人要吃饭啊。
  苏友生:我觉得呢,还是要历史的看问题。当时八十年代,懂不起什么景区不景区,肚子都没吃饱,要一天想怎么把肚子吃饱,国家不砍木头(怎么办),当时全国需要,三线建设需要,国家那么穷就要砍。
  正文: 当时的中国,三线建设需要的木材量非常大,九寨沟的木材主要通过火车运往新疆等地。南坪县财政收入的75%都来自木材。
  邓一: 县财政局长自己说,南坪县的财政,叫木棒锤财政,我们大家吃的饭,都是吃的木棒锤的饭。
  田树昌:当时五花海因为周围的树木被砍了,里面没什么水,干枯了,我们就感到很心痛,跟林场的工人座谈,他们也觉得很可惜,但是他们有采伐任务,必须要砍树。
  邓一: 要在九寨沟再成立一个林场,再上一千多人,同时已经陆续的正在调集了大批的进口的、大的运材车。
  田树昌:我就跟邓一商量,干脆我们写一篇稿子呼吁一下。
  邓一:当时邮寄的范围很广,华国锋,叶剑英,林业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四川省委、省政府,林业厅和四川日报等处都在(投递),广为散发。
  正文:印开蒲把报告几经周折最后还是交到了国务院副总理方毅的手中,得到的批复是:请四川省林业局和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共同商量具体保护的措施。由邓一和田树昌共同撰写的紧急呼吁《赶快抢救九寨沟风景区》,引起了四川省委的重视,许孟侠书记作出批示:请阿坝州委和省林业局了解后,采取措施保护。
  然而九寨沟的采伐仍然在继续,三线建设是国家重大战略,没有国务院、国家林业部正式下文,四川省林业局也无法让提供战略物资的生产停下来。1978年,国家林业部保护司司长卿建华终于寻觅到一个契机向国务院再次申请在九寨沟建立自然保护区。70年代末,西部大熊猫栖息地的箭竹大面积开花,导致一百多只大熊猫因饥饿而死 。
  卿建华:所以当时我们觉得这个事情非常重要,就专门为大熊猫的问题,于1978年给国务院写了一份报告,对它的保护、它的驯养繁殖专门写了报告,在这个报告里面,我们就明确提出来,要把四川的九寨沟划为自然保护区。
  胡铁卿:从1972年开始,就是我们国家送了美国来访的总统尼克松一对大熊猫以后,紧接着送给日本、送给法国、 送给德国,当时实际上掀起了中国的熊猫外交。所以呢,当时如果要说到大熊猫这个问题呢,显然是比较能够受到重视的。
  正文: 国务院接到这份报告,在征求相关部门和有关专家的意见以后,于日下发了在南坪九寨沟设立保护区的国发(号文件:停止其区域内的一切森林砍伐,禁止一切经营性生产活动。沟内两个林场陆续搬出,社会各界的呼吁终于有了成效。
  1979年,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管理所成立,王友州任第一任所长。
  1982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39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九寨沟榜上有名。
  1983年底,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正式成立,邓一任第一任局长。
  这是80年代初红遍大江南北的一部电影,拍摄外景地就在九寨沟,人们第一次从大屏幕上看到九寨沟如画的风景。也从那时开始,九寨沟声名鹊起,但旅途的艰辛和景区内软硬件设施的缺乏,让游客们的旅程不无遗憾。
  李志正:那个时候来回,光路上就要四天时间,前面是个客车,后面一个车带一些罐头和熟食。当时客人最反感的就是厕所——旱厕,但是又对这个景色很感兴趣,在别的地方没有看到过,又想去看,就成矛盾状态。
  正文:九寨沟于1984年正式开放旅游,管理局急需应对和处理两方面关系,一是与自然的关系,二是与沟内原住民的关系。
  邓一:第一个就是保护森林。其中最重要的是护林防火,在采后集地营造新的植被和森林;第二个是保护水体。就是治理泥石流,每年至少有两到三次,每次一来海子全部昏黑,而且从镜海以下,主要的景观,包括诺日朗下面,树正群海以下,全部是乌黑的水,治理起来少则七天多则半月。
  泽仁珠:我们总共花了六七年的时间,治了十三条沟,这十三条沟呢,总的治理要求是按五十年一遇,这样子来设计的。
  正文:九寨沟内的藏族居民,是风景区不可缺少的人文景观,管理局成立伊始,便致力于引导原住民参与旅游经营和管理。但地处偏远的九寨沟, 原住民的思想意识在当时仍相对落后。
  泽旺秀:当时我们藏族人的风俗呢,是男和女的不在一起走,我们就看到他们(游客)两个人一起走就很笑话,老年人就说他们是不是喝醉了,两个人抱来抱去地走。
  泽仁珠:就说当时我们有个口号叫保景育人,保景育人是指的什么呢,保护景观,还要培养人才。
  泽旺秀:泽仁珠就给我们讲,我们是一个管理局,就讲一些九寨沟的未来、九寨沟的发展,也讲九寨沟的保护,我们就很乐意,很接受这些事情。
  张善云:对九寨沟的人进行三项分流,第一项,有特殊管理人才的人,进入管理局班子,能够当副局长也好,当处长也好,就解决了一批。第二个就是有经商能力的人,搞旅游,通过旅游来使自己发财。第三个,就是又没有管理能力,又没有文化,又不能经商的,就养路。你可以加入养路队,巡山队,护林防火队。组织起来,人人有事做,个个有饭吃,我在第一次国际会议上,发表一篇演说,世界自然保护区委员会,当时叫国家公园管理委员会的主席卢卡斯马上在会上站起来说,九寨沟解决了世界难题。
  正文:面对九寨沟的美景,有不少投资商愿斥巨资打造旅游,前提是在沟内修建宾馆等项目。但在九寨沟83年制定的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出“沟内游、沟外住”, 这是保护九寨生态雷打不动的法则。
  张善云:九寨沟才开放时很粗放,大家都把九寨沟当成唐僧肉,都想通过这个地方来捞点东西走,捞点油水走,想买九寨沟的是东联集团,据说是美国的,他是看到九寨沟景观的质量很好,他想买断九寨黄龙20亿美元。九寨沟在规划的时候,就是按沟内游、沟外住,绝不允许酒店那些进入沟内,这是第一个保护措施,这个是世界上当时没有的。
  正文:坚持保护生态为第一要素,九寨沟婉言谢绝了一个又一个财神爷,迎来的却是世界自然遗产组织的工作人员。
  泽仁珠:到现场考察的卢卡斯博士也就是自然保护联盟的主席,他到九寨沟现场考察的时候,就觉得这个景观太美了,睡在地上看,躺在地上来看,很久不起来。当然他们也做了很多很好的评价,现场评价,后来回去的报告评价,我知道是他们参会人员说,九寨沟在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投票认定的时候都是全票。
  正文:九寨沟的美景征服了所有现场的考察人员,1992年,正式被接纳为世界自然遗产组织成员。1996年,被联合国人与自然生物圈组织正式接纳为该组织成员,九寨沟成为中国唯一的一个具有两项国际桂冠的风景区。1999年,中国实施五一、十一和春节的大长假制度,这对旅游行业无疑是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九寨沟成为国内旅游的首选 。
  李志正:它那时井喷到什么程度,完全就是参观的游客啊,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照相的、排队的,根本就没办法,就连徐世群进去,他是副省长啊,没办法。
  张善云:那天九寨沟可以说是灯火通明,为什么呢,汽车一个接一个,一个挨一个,汽车的灯射起,2000多辆汽车在55公里范围里面,大车小车(堵在一起)。第二天一看,九寨沟遍地是垃圾,海里面也是,很多漂浮东西 。
  正文:九寨沟景区是旅游产业迅速发展的一个典型,其速度在国内外景区都属罕见。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景区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如何协调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呢?
  张善云:九寨沟确确实实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原来大家说的只要人来得多,票子就多。我说票子多,但是这个是短命事情,后来局里面就研究,章小平提出来,把所有车子拦在外面,不准任何汽车进沟,九寨沟来搞这个观光车。
  正文: 九寨沟开通了绿色环保观光车;同时,启动游客限量管理,控制每天进沟的人数;实施动态保洁和垃圾及时清运;引入智能型全自动免水冲环保生态厕所和环保型车载式流动厕所,这些保护措施,在全国景区中都是首创。
  2001年“数字九寨”工程启动 ,开通网上订票、客流智能监控、智能环境监测、观光车卫星定位等多个数字化工程, 实现对世界遗产的“精确”保护,同时也为游客提供更多便利。2010年,在数字九寨的基础上,九寨沟在全国率先启动智慧景区平台。
  张善云:开拓性的保护措施,使九寨沟得到了比较好的保护,但这不行,这只能是守,不是攻,真正要保护,我们还要采取主动措施,这个攻的措施是什么?研究,加强科学研究,不是消极保护。防火要防,防止游客进沟数量太多也要防,很多纪律,只准沟内游、沟外住,要坚持。但是更主要的,我们必须要加强对九寨沟科学研究的步伐。
  正文:在科学保护九寨生态方面,九寨沟成立了科研处,并与国内外多所高校建立“九寨沟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际联合实验室” ,设立了九寨沟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科研平台,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成果和理念,为加强生态保护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张善云:第一个进入世界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是九寨沟,现在很多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研究、保护和挖掘,国际跟九寨沟接轨,九寨沟的沟内游、沟外住,国际上现在已经开始效仿。九寨沟的这个栈道,离地的栈道,国外纷纷效仿。九寨沟把景区的这个居民当成主人,全世界由自然保护联盟,向全世界推行,纷纷介绍九寨沟。
  正文:从1984年到2011年,九寨沟的旅游人数由2.75万人,增加到286.12万人,旅游门票收入从5.50万元增加到5.39亿元,沟内藏族居民的人均收入从270元增加到2.46万元。同时,九寨沟的森林覆盖率由建立保护区初期的42.6%(1985年)增加到现在的63.5%。九寨沟成功地实现了从砍树卖钱到看树挣钱的转变,正在保景富民道路上迈着坚实的脚步。
  印开蒲:保护跟发展,永远是一个难题。
  邓一:保护是开发的前提,开发是保护的目的。
  苏友生:不仅看到今天,更主要的还要看到明天,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这个关系。
  泽仁珠:因为有保护,才有可持续利用。
  泽旺秀:九寨沟的保护工作是满意度最高的。
  李志正:九寨沟的出现是我们四川对外开放具有相当份量的这么一张名片。
  张善云:九寨沟自然保护的历史,可以看出我们国家环保水平的变化,也看到我们国家对自然保护的重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视。
  正文:从当地藏族同胞自发的原始保护,到今天景区管理局更为理性的全方位保护和开发,九寨沟近半世纪的发展历程,不仅坚持了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同时又兼顾了经济的发展,不仅保了景,而且富了民。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资深专家桑塞尔博士高度评价九寨沟是“世界遗产地管理的典范”。对于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中国来说,九寨沟的经验,不仅是世界遗产地的典范,而且对如何有效平衡经济与资源的关系,可持续开发利用我们的生存大环境,都是一个重要的启发。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九寨沟的实践正是迈向这个目标的积极探索。(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旅游营销处)
  记者感言
感动于童话世界背后的艰辛
  《神奇的九寨》是一部众多亲历者讲述的历史纪录片。看到和听闻众多经历者对九寨沟的种种回忆,仿佛记者亲身目睹了九寨沟近几十年的沧桑巨变。
  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看完片子才知道童话般美丽世界的来之不易。从当地藏族同胞拒绝伐木自发的原始保护到党委、政府及有识之士四处呼吁的艰辛艰难,再到今天景区管理局更为理性的全方位保护和开发。
  从以前的景区内仅有旱厕、游客需自带食物、睡车上,到今天宾馆林立、环境优美、设施完善,九寨沟的开发保护完成了一个史诗性的蜕变。九寨沟近半世纪的发展历程,不仅坚持了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同时又兼顾了经济的发展,不仅保了景,而且富了民。
  片中,从讲述者的语言描述中我们听到了他们艰辛的“改革”过程,让我们感知九寨沟的美丽今天原来是如此的“惊心动魄”!我们被他们敢为天下先的顽强进取精神所感动。
  同时,片中众多经历者在讲述自己的故事时不仅充满了幽默的睿智,而且对过去自己所经历的苦难与喜悦也坦然面对。他们的深情解读相信一定会打动所有的观看者,激发起心中对九寨沟沧桑历史的畅想、品读。听到讲述者从采伐初期的不为人知到现在的声名鹊起,心中不禁涌动着辛酸、激动,九寨沟的发展是如此动人!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九寨沟的实践正是迈向这个目标的先驱者和探索者。
  相信《神奇的九寨》会给更多的观览者、倾听者带来不一样的九寨沟情结!(记者 李宏翔 叶其军)
  采访花絮
寻找九寨沟的“美丽历史”
  作为阿坝州一张享誉世界的名片,九寨沟的美景自“曝光”之日就难逃各路摄影师、摄像师的“慧眼”,因此网络上和九寨沟有关的纪录片也是不胜枚举。不过这些纪录片大多将重点放在了景区风光上。事实上,九寨沟美丽的背后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而为九寨沟摄制口述历史纪录片就为世人了解美丽背后的故事打开了一扇窗口。
  从2012年11月初到12月下旬,记者跟随《神奇的九寨》摄制组先后奔赴成都等地采访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印开蒲、著名世界申遗专家张善云等人,通过他们的讲述,走进曾经的九寨沟,去了解那段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历史”。
  九寨沟的历史,经历了人们对它从破坏到保护的过程。回想起当初刚进九寨沟目睹环境破坏的情况,现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的印开蒲感触颇多,面对镜头,他为我们生动的描述了当时景区的情况以及自己的想法。在记者看来,正是他的想法,从思想上开启了保护九寨沟的大门。
  拍摄间歇时,记者就《神奇的九寨》这部口述历史纪录片的摄制工作同印开蒲展开交流。在他看来,拍摄这样的片子,最主要的意义在于为人们寻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找到一个思考的切入点。“通过看这部片子,找到与自然最和谐的相处之道,而这个道,不仅仅针对景区,也适用于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很多问题,比如城市规划啊,等等。”谈及这部片子的意义,印开蒲这样对记者说道。
  曾几何时,九寨沟景区有了,保护景区的意识也有了,但对于具体该怎么做,九寨沟也经历了一个过程。游客的纷至沓来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却也以环境为代价。于是一个崭新的理念横空出世:沟内游、沟外住。而对于这样一个理念,著名世界申遗专家张善云也有着自己的认识,在摄制组对他采访的过程中,他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提出这个新理念的缘由以及产生的效果,从他的口述中,我们不禁为当初决策者们的英明拍手称赞。
  “事实上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当时不搞‘沟内游、沟外住’,不搞观光车,按照当时游客的那种环境意识,九寨沟绝对不可能成为今天的样子。”当记者问及站在今天的角度对当年提出这个理念有何感受时,张善云用近乎肯定的语气对记者说。在对他的拍摄过程中,记者和几位工作人员都感觉到,即使事隔多年,但这位九寨沟申遗的“功臣”对于当年自己的工作经历依然记忆犹新,采访的过程也非常顺利,用我们编导的话说:“专家就是不一样,来龙去脉说得清清楚楚,一点儿都不拖泥带水。”
  著名歌手容中尔甲在他的成名曲《神奇的九寨》里唱道:“在离天很近的地方,总有一双眼睛在守望”。望着九寨沟的美景,听亲历者诉说九寨沟的往事。也许对于九寨沟来说,要真正与她“结缘”,恐怕不仅是需要一双看到它风景美丽的眼睛,而更需要一双看到它“美丽历史”的眼睛。(记者 李宏翔 叶其军)
主  办:中共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委员会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承  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规划维护: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办公室
网络实名:阿坝州政府、中国阿坝州、中国九寨沟&&|&&
中文域名:阿坝州.政务 阿坝州.政务.cn 阿坝州.中国 阿坝州.cn
联系电话:  为什么要说是神奇 的九寨沟?_百度知道上传时间:
会声会影习作
56官方微信
扫一扫发现精彩更多频道内容在这里查看
爱奇艺用户将能永久保存播放记录
过滤短视频
暂无长视频(电视剧、纪录片、动漫、综艺、电影)播放记录,
使用您的微博帐号登录,即刻尊享微博用户专属服务。
使用您的QQ帐号登录,即刻尊享QQ用户专属服务。
使用您的人人帐号登录,即刻尊享人人用户专属服务。
按住视频可进行拖动
把视频贴到Blog或BBS
当前浏览器仅支持手动复制代码
视频地址:
flash地址:
html代码:
通用代码:
通用代码可同时支持电脑和移动设备的分享播放
收藏成功,可进入查看所有收藏列表
方式1:用手机看
用爱奇艺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神奇的九寨沟
方式2:一键下载至手机
限爱奇艺安卓6.0以上版本
使用微信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http://71.am/udn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设备搜寻中...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连接失败!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部安卓(Android)设备,请点击进行选择
请您在手机端下载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http://71.am/udn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爱奇艺云推送
请您在手机端登录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180秒后更新
打开爱奇艺移动APP,点击“我的-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进行登录
没有安装爱奇艺视频最新客户端?
爸爸去哪儿2游戏 立即参与
神奇的九寨沟
播放量数据:
44,928人已订阅
你可能还想订阅他们:
{{#needAdBadge}} 广告{{/needAdBadge}}
&正在加载...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
安装爱奇艺视频客户端,
马上开始为您下载本片
5秒后自动消失
&li data-elem="tabtitle" data-seq="{{seq}}"& &a href="javascript:void(0);"& &span>{{start}}-{{end}}&/span& &/a& &/li&
&li data-downloadSelect-elem="item" data-downloadSelect-selected="false" data-downloadSelect-tvid="{{tvid}}"& &a href="javascript:void(0);"&{{pd}}&/a&
选择您要下载的《
色情低俗内容
血腥暴力内容
广告或欺诈内容
侵犯了我的权力
还可以输入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这图是不是有一部电影?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神奇的九寨沟歌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