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丰县之单拐泸沽湖旅游专线车路赔偿标准//

&附件下载:
来源:河南招标网()---河南地区招标采购信息专业网站
郑州中兴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河南省育兴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河南宏业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河南省人民医院采供处
达华工程管理(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河南兴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河南卓越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河南方正水利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濮阳市招标代理中心
郑州天一招标咨询有限公司、河南省方圆招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河南伟建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河南恒信招标咨询管理有限公司、平顶山市建业招标代理有限公司等
招标一群: 招标二群: 招标三群:
QQ: 客服QQ: Emial: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国基路166号 电话:6
7x24小时服务电话:6
河南招标网 河南招标信息网 河南省及时全面的招标投标信息网
河南招标网 All Rights Reserved清丰单拐革命旧址
】 浏览:595次
清丰单拐革命旧址
 红色概览
  单拐革命根据地旧址,是抗日战争后期、解放战争初期(6.10)中共中央北方局、冀鲁豫分局、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暨军区第一兵工厂所在地,是一代伟人邓小平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黄敬、宋任穷、王宏坤、杨勇、苏振华等领导同志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这里多处革命遗迹仍然保存完好,并得到有效保护和开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景点。先后被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景区、河南省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单拐村也先后被公布为河南省历史文化名村、河南省首批特色景观旅游名村。2010年2月,又被河南省委、省政府公布为全省10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之一。
单拐革命旧址
 概况综述
  单拐村位于河南省东北部的清丰县双庙乡,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村庄。抗日战争爆发后,这里党的活动十分活跃,群众基础十分牢固,冀鲁豫边区领导机关和县、区干部经常在这里活动。设立了抗日高小,举办了文教干部训练班,培养了一大批抗日干部。抗战初期,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和一二九师主力部队按照中央部署开赴冀鲁豫地区,积极发展游击战争,消灭和牵制了大量的日军兵力。适应形势发展要求,1944年9月~1945年9月,中共冀鲁豫分局、冀鲁豫军区司令部进驻处于根据地中心位置的单拐村,继续领导边区开展根据地建设和抗日斗争,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东至津浦、西邻平汉、南跨陇海、北靠德石,人口2000万。单拐成为我党领导的最大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军事指挥中心。在此期间,分局和军区领导边区军民积极开展了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民主民生运动和部队整训工作,决策部署了一系列的攻势作战和战略大反攻,举行了南乐战役祝捷大会、群英会、七大胜利召开庆祝大会、抗战胜利庆祝大会、冀鲁豫边区参议员选举大会等一系列规模大、影响广泛的政治宣传活动。使边区民众经受了残酷的战争考验,也带动边区社会政治面貌发生了千百年来最为深刻的变化。
  日,中共中央向北方局发出指示:&最近冀鲁豫有极大的发展,超过太行、太岳数倍,为敌后最大根据地。但减租减息大半尚未实行,各种政策尚未完全正规,根据地的群众基础尚不巩固。因此,特向你们提议,北方局及时进至冀鲁豫根据地,并从太行、太岳抽调一批减租减息有经验、群众工作作风又好的干部到冀鲁豫,普遍发动群众进行彻底的减租减息,求得根据地的进一步巩固。&根据指示,时任中央北方局代理书记的邓小平率领北方局机关于3月下旬到达单拐。邓小平深入调查研究,多方听取群众意见,召开了著名的&六六&会议,极大地推动了边区民主民生运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对进一步充实边区物质储备、迎接战略大反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党的七大期间,邓小平同志作为七大代表一直留在单拐工作,但仍被选为中央委员。直至6月下旬,接到毛泽东电示才离开单拐赴延安参加七届一中全会。在单拐,小平同志工作了3个月,是其一生中在河南连续生活工作时间最长的地方。
  解放战争初期,冀鲁豫军区在单拐村成立了军工部和第一兵工厂,成功试制出我军兵工史上第一门大炮&&&盖亮式&70毫米步兵炮。邓小平、宋任穷等领导同志和中共中央北方局、冀鲁豫分局、冀鲁豫军区司令部、军区第一兵工厂干部战士在单拐期间和广大村民建立了浓厚的鱼水深情,留下了不少动人的历史佳话。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极大鼓舞了边区民众追求民族解放独立、追求自身翻身解放、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信心和干劲,并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得到了更好地弘扬和发展,成为老区人民永远的精神财富。
 遗址、遗物
  单拐村作为冀鲁豫边区抗战大本营,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见证了边区军民同舟共济、艰苦奋斗的曲折历程,记录了边区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不屈不挠、顽强抗战的历史。单拐村至今仍保存有中共中央北方局、冀鲁豫分局、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暨军区第一兵工厂旧址以及邓小平、宋任穷、黄敬、杨勇、苏振华、曹里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旧居23处以及他们和部队当年生活、工作、生产使用过的大量革命历史文物。
边区生产用具
边区生活用具
部队大生产用过的独轮车
  冀鲁豫军区第一兵工厂旧址 它原是单拐村陈氏祠堂,始建于咸丰元年(1851),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60平方米。正殿坐北面南,单檐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该殿曾为兵工厂机床车间,当年在檐柱上安装机器时的钻孔历历在目,游廊两边山墙上,兵工厂开展劳动竞赛书写的&点将台&和&应战场&还清晰可见。目前,兵工厂旧址已被辟为冀鲁豫军区史迹纪念馆。
兵工厂旧址
  冀鲁豫分局、军区司令部旧址 旧址位于冀鲁豫军区第一兵工厂旧址西30余米。
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旧址
中共平原分局旧址
平原分局办公室
  北方局旧址和邓小平旧居 位于分局、军区司令部旧址北部。邓小平旧居为一进三的院落,平面呈曲尺形状。邓小平和卓琳的住室位于东院,座北面南,屋面后坡在中檩处变为平顶,后檐墙高出屋檐l米左右,结构独特,外观端庄,是单拐村一带独有的建筑风格,内还保存有邓小平同志在单拐村期间使用的桌椅等。
中共北方局办公室
邓小平用过的顶子床
 历史链接
 冀鲁豫分局、军区司令部进驻单拐的历史背景及原因
  1944年初,日本帝国主义在太平洋战场节节失利,在中国的敌后战场连遭八路军、新四军的严重打击。日本侵略军为了打通从中国东北直到越南的大陆交通线,支援太平洋战场的作战,先后从华北、华中抽调大量兵力,发动豫湘桂战役。这时日军在冀鲁豫地区的兵力显著减少,在此地区的伪军军心动荡,士气低落。当时,冀南区同冀鲁豫区相比,敌情严重得多。为了改变这种南缓北紧的形势,统一和增强对敌斗争力量,1943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冀鲁豫分局,统一领导冀南、冀鲁豫两区工作。黄敬、宋任穷、李菁玉、苏振华、杨勇等为分局委员,黄敬任分局书记,宋任穷任组织部长,李菁玉任宣传部长,张霖之任民运部长,张玺任秘书长。翌年5月,冀南、冀鲁豫两区合并,冀鲁豫分局直接领导两区各地委。随后,成立新的冀鲁豫军区。宋任穷任司令员,王宏坤、杨勇任副司令员,黄敬兼任政治委员,苏振华任副政治委员,曹里怀任参谋长,朱光任政治部主任,傅家选任后勤部长。
  冀南、冀鲁豫两区合并后,边区军民在分局的领导下,对日伪作战由游击战变为攻势作战。1944年5月,发起昆张战役和清丰战斗,昆张战役彻底摧毁了寿张至郓城日伪军封锁线,使中心区向东扩展100余华里。清丰战斗毙日联络部代理部长名取正雄等日本官兵7名,伪军200人,俘伪道尹薛兴浦及以下县长、警察所长等40余人,日军联络员7名,伪军官兵1300多名,严重打击了日伪军气势。继昆张战役和清丰战斗之后,冀鲁豫军区发起讨伐刘本功战役,摧毁了刘本功部的黄河大堤封锁线,使根据地向南扩展50余华里。8月底,边区军民对日伪军的反攻作战节节胜利,清丰县全境获得解放,解放区进一步扩大。同年9月,黄敬、宋任穷率领冀鲁豫分局、冀鲁豫军区司令部从观城红庙迁至单拐村。1945年3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邓小平率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到达冀鲁豫边区,同时进驻单拐村。
边区妇女给八路军缝制军衣
  单拐村位于清丰县城东南30余华里,抗日战争时期,单拐村有村民400余人,世代以农业为生。单拐村及其周边一带是冀鲁豫边区建党较早的地区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这里又是边区地方党组织发动抗日救亡运动和开展游击战争的中心。1938年.全村村民冒着生命危险掩护了70多名八路军伤员。1939年,老一辈革命家晁哲甫、高镇五曾在此举办文化教育工作团训练班。1940年初,这里曾是&卫东战役&的主战场。同年4月,中共冀鲁豫区委员会在清丰县王什乡西王什村成立后,黄克诚率领八路军第二纵队第三三四旅、独立游击支队、华北抗日民军第一旅到达冀鲁豫地区,与冀鲁豫支队整编,仍称第二纵队。同时,经北方局批准,黄克诚在单拐附近双庙主持成立了军政委员会,并召开了会议,研究了区党委建立后的大政方针,确定了冀鲁豫区4个地委和军分区领导机构。单拐村及其周边一带光荣的革命传统和良好的群众基础为冀鲁豫分局、冀鲁豫军区司令部以后迁驻单拐创造了有利条件。
  冀鲁豫分局、冀鲁豫军区司令部迁驻单拐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单拐村有一位开明绅士叫陈笃之,家有良田70余亩,生活殷实.乐善好施,待人宽厚,深受乡邻敬仰。陈先生于1913年考入天津陆军军医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1915年在本村创办了第一所小学堂。1918年,当选为国民政府众议院议员。抗日战争时期,他拥护抗日,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分局、军区机关进驻单拐时,陈笃之先生积极动员本家族为部队腾房,筹款捐粮。在全区大生产运动中,将自己的酿酒作坊分文不取捐献军区。其子陈平少年时期受进步思想的影响,追求真理,向往革命,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革命活动。1935年,年仅13岁的陈平就参加了一二&九运动,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抗日战争初期,曾任中共直南特委组织部干事,参与了冀鲁豫边区第一支抗日武装&四支队&的组建,先后任中共长垣县委副书记、书记,冀鲁豫区党委宣传部教育科科长,区党校总支书记,濮阳县委宣传部部长等,冀鲁豫分局、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来单拐村,就是由陈平引荐并向党组织保证的。秉天时、承地利、聚人和,单拐村成为冀鲁豫革命根据地中心,是历史的必然。
边区民兵配合主力部队作战破坏日军交通线
边区人民配合八路军反攻作战赶运军粮
 邓小平冀鲁豫之行
  1943年秋,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彭德怀、第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和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罗瑞卿奉命去延安参加整风学习和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为精兵简政,加强华北对敌斗争的统一领导,中共中央决定第一二九师师部与八路军总部合并,太行分局与中共中央北方局合并。原任太行分局书记的邓小平代理北方局书记,并主持八路军前方总部的工作。
  抗日战争初期,发动群众是冀鲁豫根据地建设的一个薄弱环节。1942年10月,中共中央北方局派黄敬担任冀鲁豫区党委书记。黄敬来后,通过民主民生斗争,使边区广大群众获得了应得的政治、经济利益,充分调动了他们对敌斗争和生产的积极性,冀鲁豫边区的各项工作都有了很大起色,但在民主民生运动中也出现很多曲折,开始曾出现不敢放手发动群众、干部包办代替的做法,束缚了群众的积极性。1944年4月,冀鲁豫分局提出&大胆放手&的领导方法,有力地推动了运动的发展。在实行&大胆放手&之后,有的地区在运动后期又出现了忽视对群众进行党的政策教育,群众说怎么办就怎么办的尾巴主义倾向,以至于产生侵犯中农利益、打击地主和富农过重的现象。在这关键时刻,黄敬因病离职,由宋任穷代理冀鲁豫分局书记。1944年底,宋任穷在向北方局和中央发出的电报中提到:冀鲁豫地区抗日斗争不断取得新的胜利,解放区面积扩大,为了适应新的发展形势,要求中央派大员来平原加强领导。不久,中央给邓小平去电,告诉他中央正在准备召开七大,在党的七大开会以前延安不准备派人到平原去,并提议由他率北方局机关到冀鲁豫地区指导工作。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加强冀鲁豫根据地工作的指示,指出:&最近冀鲁豫根据地有极大发展,人口近2000万,为敌后最大根据地,但减租减息尚未进行,各种政策尚未完全正规,根据地的群众基础不巩固,为此,中央提议北方局及时进至冀鲁豫根据地,并抽调一批有经验、作风好的干部到冀鲁豫,普遍发动群众,进行彻底的减租减息,进一步巩固根据地。&根据中央指示,从2月起,邓小平安排组织部负责抽调干部。并指示秘书处长陈鹤桥负责北方局机关行动的准备工作。1945年3月初,邓小平率北方局组织部长刘锡五、宣传部长李大章和新调来的彭涛、周惠等20余人,由现在的左权县麻田镇出发,经过几天的行程,到达林县以南的临淇一带。3月中旬的一天夜晚,北方局机关干部随同冀鲁豫分局党校毕业学员数百人,由太行军区司令员李达指挥第七军分区部队作掩护,从淇县与汲县之间的塔岗口出山,顺利穿过敌人封锁区。当天夜里又由冀鲁豫军区部队接应过了卫河,次日到达冀鲁豫地区的濮阳,后转移到冀鲁豫分局、军区驻地单拐村。
  邓小平及北方局机关到达单拐后,同冀鲁豫分局领导一起广泛发动群众进行彻底的减租减息。为掌握第一手材料,他经常深入群众和基层调查了解,并指派北方局干部分三个组到老区濮县、滑县和濮阳三县农村去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全区的群众工作提出意见。在邓小平和北方局的指导下,冀鲁豫边区的民主民生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广大群众以空前高涨的革命热情参军参战,奋勇支前,发展生产,边区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45年6月,党的七大后,邓小平接中央指示离开单拐去延安工作。7月,北方局机关工作人员也陆续返回太行根据地,彭涛、周惠留冀鲁豫边区工作。
边区农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减租减息斗争
边区农民在丈量土地
 冀鲁豫军区第一兵工厂建立
  抗日战争时期.我军的武器装备还很落后,各解放区虽有一些小型兵工厂,但基本上是修理枪械,翻造子弹,生产手榴弹、地雷等。随着战争形势的发晨,部队从游击战逐步转为运动战,解放区逐步扩大,部队向正规化迈进,对武器装备的要求更加迫切。因此,冀鲁豫军区于1945年成立了军事工业部,程重远任部长,徐建平任副部长。随后,建立了冀鲁豫军区兵工一厂。
  兵工一厂以八分区修械所为基础。将一分区修械所、冀鲁豫军区桂寨修械所和解放汤阴、封丘两县时缴获的两修械所合并而成,厂址设在清丰县单拐村陈氏祠堂大院内。兵工厂面积约20亩,原有房屋15间,各种大小机械设备25台,全厂职工220人。厂长张受益,政委杨俊杰。下设工务股、材料股、会计股。生产组织设有机工排、锻工排、木工排、动力班。主要生产和修理各种步枪、机枪和各种炮。兵工厂的技术人员,一是由部队技工学校调来,二是城乡手工业者,三是从敌方投诚或解放过来的人员。兵工厂的规模不大,设备简陋。房子不够用,就临时搭了20多间简易工棚;没有动力机械,就由四五十人用钢丝绳拉一个100多公斤重的大铁锤;没有鼓风机,就由十几个人轮流拉两只大风箱;仅有的几台机床,也是用钢丝绳吊在屋梁上,下面用铁棍穿在钻好孔的廊柱上,由10多人分两边用手摇动旋柄制造零件,靠着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工厂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兵工厂制造的武器
军区兵工厂生产的手榴弹
  日,朱德总司令在《关于建设迫击炮分队及兵工生产的意见》中指出:&现在与敌、伪、顽战斗时,经常遇到碉堡及运动战中的临时土工作业,我军往往不能取得最后胜利&&各级首长,应组织炮队,作为组织现阶段军队的初步条件,将来以迫击炮作基础,转到各种炮的组成。&冀鲁豫军区遵照朱总司令的指示,责成兵工一厂试制步兵炮。兵工一厂组建了由技师盖亮、工务长杜茂才、柳寿臣和一些有经验的老工人为主的试制小组。经过日夜奋斗,反复试验。终于在1946年4月试制成功我军自己的大炮&&九二式步兵炮,揭开了我军兵工史上的新篇章。
兵工厂生产的我军军工史上第一门大炮九二式步兵炮
  九二式步兵炮系平射后膛炮,口径70毫米。方向射界10&~70&,初速197米/秒,射程3500米。全重200多公斤,轻巧灵便,适用于山地和平原作战。这种炮先后共生产了7门,其中一门至今还在中央军事博物馆陈列着。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兵工厂从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不仅制造了九二式步兵炮,而且还为我军修复了大量迫击炮、开山炮,一三式、四一二式炮、美式无后坐力炮,榴帅炮,有力地支援了前线,为夺取全国革命胜利作出了贡献。直到1946年底新五军进攻前,兵工厂才转移到山东,后转移到山西长治,成为今天长治保密军事工厂的前身。
 冀鲁豫分局、军区司令部在单拐领导的军事斗争
  平原分局和北方局在单拐领导边区军民开展整风运动、民主民生运动和大生产运动,指挥了对日伪军的攻势作战和战略大反攻,使边区抗日根据地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领导着东至津浦、南跨陇海、西临平汉、北靠德石的广大区域,辖12个地委,116个县,近2000万人口,是当时全国最大的抗日根据地,联系着华北、华东、太行和大后方延安,成为我党指挥抗日战争最为重要的一个战略区。在抗日战争中消灭和牵制了大量的日军兵力,有力地配合和支援了友军的正面作战,仅1944年,冀鲁豫军民就毙伤日伪军3.8万人,俘49万人,收复县城11座,解放人口500多万,收复失地6万平方公里。
  1944年冬,冀鲁豫军区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整训指示,在单拐村召开全区县大队以上主要负责干部整训大会。会议历时两个月,通过广泛发扬民主,虚心听取群众意见,纠正了部队中存在的教条主义和军阀主义倾向,发现并解决了不关心部队建设和不注意提高部队质量的问题。
  整训工作大会结束后,冀鲁豫军区颁发整训令,在全区迅速组织开展政治、军事整训。整训工作分两期进行。第一期以政治整训为主,主要内容是拥兵爱兵,发扬民主,反对军阀主义倾向,树立群众观念,改善官兵关系和军民关系,增强内部团结,改善政治工作,以奠定军事整训的基础。通过政治整训,达到统一思想、改进作风、增强团结的目的。第二期为军事整训。军事整训以投弹、刺杀、射击和土工作业等四大技术为主,开展群众性练兵运动,提高部队作战能力。经过此次群众性整训运动,军区部队的组织性、纪律性得到进一步加强,战斗力显著提高,人民武装的数量有了较大的增长。为全区开展攻势作战和大反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整训部队的同时,抽调少量的主力部队,在地方武装和民兵的配合下,展开了全区性的冬季攻势作战,先后袭击了东平、肥城、聊城、砀山等城守敌。攻克寿张、大名县城,拔除据点10余处。第九军分区一部和卫南县大队等地方武装。对长期盘踞卫南地区、勾结日伪军、破坏抗日活动的滑县民军王太公部驻地进行远程奔袭,经一夜激战,歼其主力2000余人,击毙匪首王太公。
春夏攻势作战
  1945年春,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势如破竹,日本军国主义走上穷途末路,作垂死挣扎。冀鲁豫分局、军区为执行毛泽东在《一九四五年的任务》中提出的&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的指示,决定对边区日伪军盘踞的城镇和据点继续发动攻势作战。先后取得了豫北战役、南乐战役、东平战役的胜利。
  豫北战役 为使冀鲁豫和太行两区连接起来,首先发起豫北战役,以消灭郭小砦、周村、白道口之敌。军区副令员杨勇、参谋长曹里怀、政治部主任朱光负责总指挥。参战部队分为两个梯队。第一梯队由八分区司令员曾思玉指挥,第二梯队由九分区政委张冒华、副司令员赵东寰指挥。
  4月14日,第一梯队根据军区命令到达濮阳北郭小砦、马辛庄及西部张庄一带指定集结区,第二梯队也准时到达王助一带集结区。第一梯队随即在张庄召开连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了军区一号命令和军区政治部政治工作令,进行了战斗动员。郭小砦位于濮阳县城西20公里处,是日伪军经营多年的核心据点,工事坚固。
  4月15日黄昏,我军对郭小砦实施军事包围。经过三天三夜激战,消灭了盘踞在郭小砦以汉奸头子孙步月为首,以恶霸地主武装和封建会门为基础组成的地方武装,俘敌500余人,缴获轻机枪20余挺,掷弹筒5具,步枪700余支。这次战斗,铲除了九分区地区的顽敌。
  南乐战役 豫北战役后,冀鲁豫军区下达了南乐战役的命令。4月24日,在炮火掩护下,仅用4分钟就突破了敌人外城,在南乐县城西南角打开了突破口。后续部队迅速攻进城内,将伪军特务营营部及伪警察所占领。26日,七团二营、七团三营全歼城内伪军。同时,第八、九、军分区一部和地方武装在南乐县城外围相继拔除五花营、元村、南清店、近德固、海子等据点,第七军分区部队攻入大名、南乐间的重镇龙王庙。27日,城内日军全部被消灭,取得南乐战役胜利。
  东平战役 1945年5月,冀鲁豫边区进入麦收时节。为粉碎日伪军在东平湖区的抢麦计划,冀鲁豫军区发起了东平战役。5月17日夜,担任主攻东平县城的中路纵队第八军分区主力挺进东平城下,借与伪军谈判的机会,出其不意,攻入城里,包围了守城日伪军。18日,对被困日伪军发起攻击,经过激烈战斗,东平县城伪军全部肃清。19日,消灭了驻守在县城东北角一宅院的36名日军,取得东平战役最后胜利。东平战役,全歼日军一个小队,俘日本顾问1名,歼伪军千余人,缴获迫击炮1门、掷弹筒11个、轻重机枪35挺、步枪2000余支、汽车l辆、粮食数百万斤。在攻取东平的同时。由一军分区部队组成的左路纵队于17日攻入东阿县城,消灭伪警备队一部,其余敌人逃回泰安。24日,担负打援任务的右路纵队第十一军分区一部攻占鱼台袁集据点,歼日军石原中队长以下30余人。
  阳谷战役 东平战役胜利后,我军乘胜在南、北两线扩大战果。相继攻克丰县县城和10余个日伪军据点,收复单县、冠县等。7月20日,冀鲁豫军区决定以第八军分区部队为主,第七军分区打援,发起阳谷战役。此役俘伪军2000余人,毙伤伪军30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40多挺、长短枪3000余支、粮食300多万斤。策应阳谷作战的第七军分区部队,于20日强攻堂邑县城,至21日全歼守敌,占领堂邑。在我军攻势威慑下,巨鹿、广宗、馆陶县敌人纷纷撤逃。冀鲁豫边区第一,四、七、八分区之间,除聊城至临清一线尚有日伪军盘踞外,其余广大地区已连成一片。
  在近半年的反攻作战中,冀鲁豫边区广大军民在分局、军区的领导下,歼灭了大量的日伪军,先后收复县城19座,攻克据点240余处,解放人口250余万。
鲁西南讨顽战役
  鲁西南地区自1944年秋取得反&封锁&斗争胜利后,抗日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但盘踞于抗日根据地边沿的顽军,暗中与日伪军勾结,并依靠反动地主的支持,破坏根据地的抗日工作,不时在边沿区袭击我小股武装,四处抢劫、杀人、勒索钱财,危害一方。
  为扩大鲁西南抗日根据地,巩固边区通向水东的门户,打击顽敌,第十军分区于1945年5月初,首先向国民党定陶县保安旅王子杰部展开反击。
  1945年4月,我军区部队将王子杰4个团包围在裴河、谢庄一带。在我军发起进攻时,因王子杰事先获得情报,在混乱中带着部分亲信逃跑。此次战斗,消灭其2000多人。王部溃散后,在沙河一带重新集结整顿,并把队伍拉到定陶县城周围,依靠城内日军保护自己。5月初,我军再次向王子杰部发动攻击,并活捉了王子杰。
  慑于我军讨王作战的影响,龟缩在菏泽附近长期与人民为敌的张子刚率众南窜,我军乘胜追击,在曹县东南截歼其3000余人,将张子刚击毙。7月初,我军进逼虞城,守城伪军弃城而逃。接着,我军挥师北上,将多年在曹县称霸一方的地方顽军李子仪部5000余人所盘踞的东马庄据点攻克,全歼其部,取得鲁西南讨顽战役胜利。
巩固水东,开辟水西根据地
  水东地区自1943年1月划归冀鲁豫边区以来,根据党中央部署,冀鲁豫军区不断加强该地区的军事力量,狠狠打击了日伪军和地方反动势力,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1945年1月,冀鲁豫分局和军区遵照中央军委关于在水东应以睢县、杞县、太康、通许为基点,控制新黄河渡口,渡河开辟水西,向商水、上蔡地区及其以南发展的指示,派第八军分区第八团南下水东,协同水东部队向豫中发展。第八团在团长王定烈的带领下,经过10余天的长途跋涉,于1月28日到达水东。随后,在水东独立团及县武装的配合下,攻克睢县河堤岭伪据点,消灭伪军孟兆华部第二大队两个中队,全歼驻太康西南一带顽军,俘中将总指挥张公达、少将中队司令耿明轩、少将参谋以下1000余人,控制了吕潭以东,淮阳以北地区,建立了挺沟、太康、西华等县抗日民主政权。日,冀鲁豫军区在水东建立第十二军分区。
  5月12日夜,第八团从扶沟县吕潭附近暗渡黄河,挺进水西。经过两个多月的战斗,解放100万人口,开辟了水西地区,与鄂豫皖地区相连接。第八团发展到4个营,并在商水、上蔡、鄢陵、临颍等县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
  为了进一步加强水东、水西抗日根据地的领导,统一指挥豫东对敌作战,日,中共冀鲁豫分局决定成立中共豫东工委、豫东指挥部、豫东办事处。
举行大反攻,扩大解放区
  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15日夜,冀鲁豫分局、冀鲁豫军区领导同志在单拐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决定全面大反攻行动。冀鲁豫军区决定兵分三路。以13个团组成中路军,下分3个纵队。由宋任穷、杨勇和苏振华指挥。歼灭新乡以东伪军,相机占领新乡、开封;以3个团组成南路军,由豫东指挥部司令员王秉璋、政治委员段君毅指挥,协助中路军攻占开封,并阻击敌援军北上;以原冀南部队及地方武装组成北路军,由王宏坤指挥,其主力向平汉路安阳至邯郸以东地区之敌进攻,相机占领安阳、邯郸等,并分遣一部主力攻歼德石路沿线之敌。
  8月19日,中路军一纵队先后攻克延津、阳武,切断了汴新铁路。三纵队进至长垣以南,继续向开封逼近。21日,中路军二纵队攻克封丘城后,也继续向开封逼近。南路军进至开封以南陈留地区,切断了陇海铁路郑州到开封段,两路大军对开封已经形成夹击之势。22日,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关于改变军事占领大城市的指示》:&我军应改变以主力部队夺取大城市的方针,应以相当兵力在民兵的配合下继续围困城市,以主力部队转向着重夺取中小城市及广大农村,扩大与巩固解放区,准备应付新局面,作持久打算。&
  此后,冀鲁豫军区停止进攻开封,重新调整军事部署。中路军三纵队调头东进,攻取长垣、曹县,保卫鲁西南门户,并配合新四军及山东部队扫清陇海路沿线残敌。中路军一、二纵队直取滑县、汤阴县城,切断平汉路,阻止国民党第四十军马法五部北上。南路回师水东地区,夺取通许、杞县、民权、太康等城镇。至9月底,经过一个半月的反攻作战,我军控制了75座县城,全区地方武装和主力兵团由原来的4万多人增加到10万多人。
 历史链接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单拐留下了生活战斗的足迹,除一些见诸史册资料的重大事件外,还留下许多逸闻趣事。60多年过去了,这些生动感人的小故事,仍在单拐代代相传,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吃水不忘打井人
  1944年夏天,冀鲁豫军区和中共平原分局未来单拐之前,曾派遣工作队考察了解单拐村周边的政治、经济、人口、自然环境等情况,对群众的生产、生活、吃水等问题都做了周密调查。调查发现,单拐村的政治环境、群众基础和居住房屋都比较好,不足之处是村里水井少,群众吃水有困难,部分村民还要到外村或潴龙河里担水吃。将来大部队一到,吃水问题会更加突出。于是,工作队就找村长和家族长商量打井事宜。最后决定由工作队(军区先遣队)出资,在村东陈氏祠堂东面和&大胡同&南面各打一眼深井。单拐村群众听说工作队要给村里打井,都兴奋地拍手叫好,纷纷前来出工帮忙。仅用了15天时间就打好了两眼水井,还在井口安上了辘轳,彻底解决了群众的吃水问题。后来,军区和分局机关入驻单拐,一些干部和战士经常给村中的困难户扫院子、担水,用的都是这两眼井里的水。这水清甜可口,军民们喝着分外舒心。1945年9月和1948年4月,军区和分局所属机关和兵工厂才相继撤离单拐村,这两眼水井就永远留给了单拐村民。20世纪80年代,因地下水位下降,这两眼井和村里其他井一样,干涸无水了。村里有了机井,又用上了自来水,群众自觉不自觉地把其他井都平掉了,唯独这两眼井没有平。大家说这两眼井是实物,我们要世世代代保留下去,让我们的后代牢牢记住:吃水不忘打井人,幸福不忘共产党!
冀鲁豫军区第一兵工厂挖凿的水井
饲养员下井捞钢笔
  1944年9月,冀鲁豫分局、军区司令部相继迁驻单拐村。从此,这个偏僻的小乡村便热闹起来。单拐村的大街上悬挂着&军民团结一条心,坚决打败小日本&、&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亲如一家人&等横幅标语。各家各户都住满了部队,军区和分局机关就不用说了,另外还有警卫、通讯、医院、报社、电台和后勤保障单位,等等。只见有站岗的、有排着整齐的队伍去操练的,也有扛着铁锨去开荒的,有前来开会的,亦有会后回去开展工作的,人来人往,络绎不断。村里的孩子们有时也跟在队伍后面,学八路军走步,博得大人们阵阵笑声。有一天早晨,一名八路军骑兵连的饲养员担着水桶到东街路北井上打水。这时,有几个学生好奇地站到井口观看。其中一个叫陈彬的学生,一不小心把钢笔掉到了井里,吓得哇哇直哭。打水的饲养员是个南方人,见此情景急忙好言劝说,但陈彬听不懂,仍然一个劲哭。饲养员说:&娃子,别哭了,我下去给你捞上来!&说着,他脱掉上衣和裤子,手脚并用登踏着井壁慢慢下到井里,沉入水内,用手在井底摸索,足有四五分钟,才把钢笔找到。他把钢笔咬在嘴里,然后又扒着井壁砖缝,一步一步攀登上来,把钢笔交给了小陈彬。感动得小陈彬破涕为笑,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上学去了。饲养员登上井台时,身上起了一层鸡皮疙瘩,打了几个喷嚏,穿好衣服,挑上水桶饮马去了。饲养员下井捞钢笔的事很快在全村传开了。陈彬的父母知道后,端着姜汤、提着鸡蛋到骑兵连看望慰问这位战士,向他道谢。饲养员却躲到马棚里,红着脸、憨厚地笑着,连连摆手,表示不值一提。村民们都赞扬他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无形中进一步加深了军民感情。
杨勇送棉鞋
  1944年秋,杨勇来到清丰县单拐村,任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他住在了村民陈合修的家里。陈合修的父亲早已病故,母亲双目失明。孤儿寡母,家贫如洗,他都34岁了还没娶上媳妇,母子二人相依为命。自从杨司令员住到家里,陈合修也接受了革命教育,思想发生了变化。且说这年冬天,天气非常寒冷,接着又下了一场大雪。雪停以后,杨勇和陈合修在院里打扫积雪。扫着雪,杨勇发现陈合修穿的是一双单布鞋,还露着脚趾头,就问他:&合修,你怎么不穿棉鞋?&陈合修憨厚地笑了笑说:&杨司令员,俺家的情况你知道,俺娘看不见,俺又没媳妇,谁给俺做棉鞋呀?&杨勇听了心里一阵难过,二话没说,扭头回到屋里,把自己的一双军用棉鞋拿了出来,交到陈合修手里,说:&合修,这双棉鞋你穿了吧!&陈合修接过鞋看了看,只见这双鞋黑棉布、皮包头,棉花套得不算厚,显得又大又宽松,心里不由涌上一股暖流。但他又把鞋递过去,认真地说:&杨司令员,您的心意俺领了,可这双鞋俺不能要。俺知道您带领部队东奔西跑打鬼子离不开棉鞋,您只要多消灭几个日本鬼子,俺就是不穿棉鞋心里也高兴啊!&杨勇听了,为一个文盲农民懂得了许多道理而高兴,可他看着陈合修那冻得发紫的脚趾头,又实在心疼,就说道:&合修,我们打鬼子是为了老百姓,我不能看着你的脚受冻,快把这双鞋穿上吧!&谁知陈合修偏偏上了&牛劲&,任凭杨勇怎么劝,就是不要。他怕杨勇再劝下去,就快步走出了家门。陈合修拒不收棉鞋,杨勇心里像堵了一块大石头。他打算把这双鞋送给陈合修的母亲,让老人说服儿子。可是,他母亲如果再不收咋办?杨勇想着,忽然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于是,他拿着棉鞋来到堂屋,见到陈母,把鞋放在了老人手里,说是让他儿子穿的。老人把鞋摸了一遍又一遍,然后说:&杨司令员,您住到俺家后,常常帮俺担水推磨、收割庄稼,俺就感谢不尽了,不能再给您添麻烦了,这双鞋俺不能要!&杨勇说:&大娘,这棉鞋不是我个人的,是八路军后勤部送给合修的,您要是不收,我咋向组织交代呀?&陈母听了,这才点点头说:&既是这样,那俺就谢谢八路军了!&杨勇见陈母收下了棉鞋,心里的石头才落了地。  陈合修回家听说了这事,便埋怨母亲道:&娘,这双棉鞋不是组织上送的,是杨司令员自己的棉鞋,您中了他的计啦!&陈母说道:&啥中计不中计的,杨司令员好心好意待你,你就把鞋穿上吧!&陈合修摇摇头说:&娘,这双鞋我不能穿,我要把它当成传家宝,世世代代传下去。&陈合修说话算话,这双军用棉鞋他精心保存着,一直没肯穿。新中国成立后,他把这双鞋捐献给了国家,成了革命文物。这双鞋曾在河南省博物馆展览过。后来,单拐被命名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双鞋又保存在了单拐革命旧址展览馆,成为对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王宏坤&净庄基&
  1945年春天,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王宏坤的夫人在房东陈淑贞的家里生了一个女儿。夫妻二人高兴得合不拢嘴。王宏坤又是忙于抗日工作,又要照料夫人,整天忙得不亦乐乎。一天上午,王宏坤为夫人买了红糖回来,一进家门,看见房东陈淑贞神情忧郁,走路低着头,一副忐忑不安的样子。哦,淑贞这是怎么啦?自从来到单拐住到她家后,平时谈抗日、唠家常,亲亲热热,就像一家人一样,今日,莫非她有了不顺心的事?王宏坤想着,就把红糖放到自己屋里,之后,来到了陈淑贞的住室。陈淑贞以为王宏坤觉察到了什么,又是让坐、又是倒水,说道:&王司令员,您领导人民打鬼子,干的是大事、是正事,俺的事是小事,俺啥也不计较,就让您的夫人安心过月子吧!&王宏坤听了,觉得话中有话,但他又不明白是咋回事,心里非常着急,便憋不住地说:&大嫂,有话就直说嘛,说出来也许我能帮你解解闷儿。&陈淑贞说:&王司令员,俺心里没啥,真的没有啥&&&王宏坤见陈淑贞不说,就访问了一家邻居。邻居一位大嫂对他说:&王司令员,您还不知道哩,俺这里有个风俗,生儿生女必须在丈夫的家里,如果女人在别人或亲戚家里过月子,就得放鞭炮、跑纸马,这叫净庄基。不净庄基,主家就不得安宁。&王宏坤听了,这才明白了事由。他没有怠慢,就让警卫员去买鞭炮、纸马,要为房东净一净庄基。警卫员说:&首长,这是封建迷信,咱搞这一套合适么?&王宏坤严肃地说:&这是当地的风俗,我们搞革命也要了解和尊重当地的风俗民情,与群众搞好关系,懂吗?&警卫员听了,连声说:&懂,懂!&就去买鞭炮、纸马了。下午,王宏坤请人净了庄基后,又包了饺子,晚上请房东来吃饭。陈淑贞感动地流下了眼泪,把积攒的十几个鸡蛋拿出来送给了王夫人,并对王宏坤说:&王司令员,您忙抗日工作去吧,您的夫人和孩子由我来照料。&从此,她就照料王夫人和孩子一直过了满月。这正是:王司令员净庄基,净出一片新天地。军爱民来民拥军,军民一家更亲密。
王宏坤旧居
慰问军烈属
  1945年的春节快到了。一天,杨勇副司令员带领军区机关人员和单拐村抗日完小儿童团慰问军烈属。他们敲锣打鼓从村东到村西,走大街串胡同,逐户慰问。每到一家,就给他们打水、扫院子、贴对联,还给他们送去米、面和肉食,送去党和边区政府及子弟兵的关怀与温暖。单拐村有一位烈属叫陈庆竹,他的儿子在前线牺牲了,是个特困户。可是,陈庆竹不想给部队添麻烦,始终没说过自己的困难。杨勇得知后,就派人给他送了些肉食。第二天,杨勇又亲自背着一袋小米来到他家里,对陈庆竹说;&大叔,您的儿子为国牺牲了,我就是您的儿子,以后,您有什么困难,我来照顾您。&陈庆竹感动地说:&杨司令,这叫俺咋感谢您哩!&杨勇说:&大叔,军民本是一家人,您不用客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说完,杨勇转身回到司令部,召集参谋和警卫人员对他们说:&这里的人民太好了!自己的亲人为国牺牲,有困难还不愿张口,怕给上级添麻烦。咱们一定要认真调查,不能漏掉一户特困家庭,一定要让他们过好年!&这样,在军区首长的关怀下,村里的特困户都得到了救助。村民们见部队首长这么关心他们,都感动地流下了眼泪。春节期间,村民们和儿童团纷纷自发地去给首长们拜年,单拐村里到处是一片军民团结的和谐景象。春节过后,很多人把自己的子弟送去当兵,奔赴抗日前线。后来,他们大都为革命立下了战功,成为人民的功臣。 
邓小平上马台
  清丰县单拐村东街路南邓小平旧居胡同口左侧,有一对青石台,其形状似卧马,故名石马台。又因邓小平外出骑马时多用此台上马,单拐人又叫它&邓小平上马台&。1945年春,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书记邓小平,贯彻落实中央1月23日&关于加强冀鲁豫根据地工作给北方局的指示&,率领刘锡五、李大章、周惠、彭涛等北方局领导同志来到单拐村,住在陈学修家。冀鲁豫分局、军区和行署的领导同志宋任穷、杨勇、张玺等热烈欢迎邓小平一行的到来。邓小平同志顾不上休息,就召集分局、军区和行署的领导同志开会,听取汇报、传达中央指示精神,并为贯彻落实中央土地政策、减租减息、建立健全抗日民主政权、发动边区军民开展生产自救等项工作做了部署和安排,为冀鲁豫边区民主民生运动的开展指明了方向。邓小平同志在单拐期间,不仅听取了有关县领导同志的汇报,还经常骑马到周边村庄,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情况。邓小平骑的是枣红马(一说是枣红骡子),出发时都是利用石马台上马,既方便又安全。从此以后,单拐村的群众就称此石台为&邓小平上马台&。上马台旁边还有一棵古国槐树,树冠荫及整个街道,是个很好的乘凉处。邓小平同志利用工作之余,时常坐在石马台上和贫雇农促膝谈心,了解这里的风土民情,讲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劳苦大众翻身求解放的道理,句句说到群众心坎里,博得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拥护。小平已骑红马去,此地空余石马台。为了追溯远去的历史,1996年3月,单拐村民又在邓小平上马台旁栽种国槐一株,2002年秋,修复了邓小平旧居,供游人参观缅怀,从而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场所。
邓小平住室
卓琳买小鸡
  1945年春,邓小平偕夫人卓琳来到单拐村,住到东街路南陈学修家里。当时路北有一户村民叫陈金修,他爱人叫董兰芝,卓琳叫她董姐,两人关系特别好。有一天,卓琳正和董兰芝在一块唠家常,忽然听到街上有人喊道:&卖小鸡喽&&谁买小鸡!&当时董兰芝正在做针线,听到喊声两手不由停顿下来,抬起头倾听一下,看了看卓琳又低下头去继续做活。她的这些举动都被卓琳看在眼里,就问道:&董姐,你想养小鸡吗?&&咋不想养啊,可是俺&&&董姐不好意思再说下去了。卓琳知道她想养又没钱买,就说:&别可是了,走,咱也去买!我拿钱,你养着,算咱俩搭伙。&&那中!&董兰芝说罢拿起筐子与卓琳一起高高兴兴地上街了。走到街上,看到村里好几个妇女都围着鸡笼子选小鸡。董兰芝挑选了30只小鸡,放进自己的筐子里,卓琳付了钱,两人欣喜地往回走。董兰芝说:&鸡养大了全归你!&卓琳说:&鸡养大了,母鸡归你,公鸡咱们大伙吃!&自此以后,卓琳经常到董姐家逗小鸡玩,还把一些剩饭菜、菜叶等送给董姐喂小鸡。慢慢地,鸡子养大了。一天,董兰芝叫丈夫捉了几只公鸡给卓琳送去,可卓琳说什么也不要。这时,大街上忽然抬来几副担架,原来是八路军某部在与日寇交战中,有几位战士负了伤,正要送往军区医院。在卓琳的提议下,董兰芝夫妇与卓琳一起把十几只大公鸡都送给了军区医院的伤病员,让他们熬鸡汤养伤。这个军民团结的小故事成为一段佳话,一直流传至今。
欢庆胜利小花絮
  日,日本鬼子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天,单拐村民和军区机关指战员,载歌载舞庆祝抗战胜利。单拐村大街小巷熙熙攘攘,十里八乡的百姓纷纷来到单拐,参加庆祝大会,观赏抗战缴获的胜利品。在缴获的胜利品中,有一辆日军摩托车格外引人注目。围观者有自称见过世面的人介绍说:&这家伙叫电驴子,跑得非常快,马都撵不上,敢和汽车赛跑。&可是谁都不会开。有不少人是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大家议论纷纷,莫衷一是。正在这时,杨勇副司令员和两个警卫员来到摩托车旁。群众都一致要求杨勇骑上摩托车给大家表演一番。杨勇叫警卫员晃晃车,看有没有油。一晃有油,只见杨司令员骑上摩托车,大脚一蹬,&突&的一声,车发动着了。杨司令员摆了摆手,示意大家闪开道,摩托车缓慢启动,由东往西顺着大街一直开到东安上村,又从东安上回到单拐村,来回开了三四趟。街道两旁人山人海,大家鼓掌欢呼仿佛迎接凯旋的大将军一样。杨勇司令员眉飞色舞,高兴地向大家招手致意,军民其乐融融。在单拐村东的大场里,中共冀鲁豫分局、行署和军区召开了3万余人的庆祝大会。宋任穷等领导同志讲了话,欢呼声、鼓掌声和口号声接连不断,会议极为隆重,也非常成功。不料,到最后出现了一个大会议程外的小插曲。当主持人宣布散会时,很多群众不愿离开会场,一致要求见见解放清丰县城及在边区抗战有功威震敌胆的老七团团长。军区首长满足群众要求,让时任七团团长的温先星站了出来。立时,万众瞩目,群众欢呼着热烈地长时间鼓掌,很多人流下了激动的眼泪。面对此情此景,温先星和军区首长都眼含热泪,抬起手来向台下行了个庄严的军礼。庆祝大会之后,举行了民间艺术大游行。高跷、狮子、花船、秧歌队、腰鼓队,锣鼓喧天,鞭炮声此起彼伏,人们尽情地欢呼歌唱,到处是一片欢乐景象。最令单拐人引以为荣、津津乐道的是,这一天在单拐村和相连的东、西安上,冀鲁豫军区的战友剧社、民艺剧社、冀鲁豫大众剧社三台大戏同时演出。京剧、话剧、豫剧、歌舞等精彩的剧(节)目轮番上演,随意观看,着实让观众们过足了戏瘾,大饱了眼福。当时的欢乐场面,当地六七十岁的老人回忆起来,至今仍然是眉飞色舞、历历在目、念念不忘。 
宋任穷的文件箱
  冀鲁豫军区机关转移的头一天晚上,司令员兼政委宋任穷与夫人钟月林把房东陈永修和老伴张秀爱叫到办公室,紧握住他们的手非常动情地说:&哥、嫂,我们在这里居住一年多了,给你们找了不少麻烦,我代表我们全家谢谢你们啦!我们马上要离开这里,今天向你们告别,从感情上讲,我们还真有点舍不得;从革命大局讲,我们必须服从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命令。临别想赠送你们点什么,但只有这两个小文件箱属个人物品,就留给你们做纪念吧!&说罢,就把文件箱交给了陈永修夫妇。陈永修为了礼尚往来,也叫张秀爱把家里织的印花单子送给宋任穷夫妇做留念:&将来你们不管行军打仗走到哪里,只要看到这个印花单子,就会想到单拐,想到咱们在一起的日子,祝你们一路平安!&陈永修夫妇说着哭成了泪人。新中国成立以后,宋任穷进了北京。在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期间,陈永修老伴张秀爱曾多次带着儿女到北京看望宋任穷夫妇,带去了老区人民的问候,畅谈了峥嵘岁月和老区农村的变化。宋部长说:&到北京以后,我时常想到老区看看。那里的群众生活怎么样?我还一直牵挂着。你们回单拐以后,要代我和全家向全村的父老乡亲问好!&张秀爱从北京回来后,一直和宋老夫妇保持着书信联系。宋任穷也时常关心着陈永修儿女们的婚姻和工作问题。1980年,张秀爱临终前把7个儿女叫到床前,指着床头两个小箱子说:&这两个箱子,是你宋伯伯离开单拐时留给我们做纪念的,你们一定要保护好。等我不在了,你们要经常去北京看望你宋伯伯和宋伯母。他们都是对革命有功的人!&说罢两眼一闭,撒手西去。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单拐儿女没有辜负老一辈的遗愿。宋任穷居住的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旧址,于2001年进行了修复,并举办了陈列展览。文件箱和宋老赠给房东后代的回忆录、照片以及来往书信都陈列在纪念馆里。
宋任穷旧居
宋任穷题词
 现实点击
 发展成就
  单拐革命旧址是冀鲁豫平原地区最大的一处原生态革命遗址建筑群落,在全国范围内也不多见。它是我党领导人民追求解放、独立奋斗历史的真实见证,蕴涵了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内涵。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这里多处革命遗迹仍然保存完好,并得到有效保护和开发,单拐革命旧址规划保护区面积18.68公顷,其中核心保护区面积6.74公顷,共有革命遗迹38处,为冀鲁豫平原地区不可多见的一处革命文物建筑群落。
中共中央北方局、冀鲁豫分局、冀鲁豫军区暨军工史迹纪念馆
2007年10月宋清渭上将莅临我馆考察参观
  1980年,清丰县将该旧址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始启动对单拐革命旧址的保护工作。
  1986年,单拐革命旧址被河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立了冀鲁豫军区纪念馆,并请老一辈革命家宋任穷题写了馆名。
2008年12月河南省人大原副主任王菊梅带领驻豫人大代表参观
  各级财政先后拨专款1000余万元,整修了中共中央北方局旧址、军区司令部旧址、邓小平旧居、宋任穷旧居、王宏坤旧居、北方局组织部旧址、平原分局旧址、军区第一兵工厂旧址等11处革命旧址。征集革命文物2000多件,对已整修旧址、旧居进行复原陈列。制作了冀鲁豫边区革命史迹展和邓小平生平、边区百名将军、抗战用品、战利品等9个专题展。编制了文物保护规划、保护维修工程设计方案(国家文物局已批复)和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乡村旅游规划。同时,成立了专门管理机构,培训了专职讲解员。2004年,清丰县人民政府依托革命旧址,建立了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修建了10余公里的景区至周边干线公路的连接道路和占地8000平方米的生态停车场、8000平方米的纪念广场,初步整治了景区环境,开通了单拐至濮阳市区和清丰县城的旅游公交线路。
<font face="楷体_GB年5月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副省长孔玉芳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授牌仪式上发表讲话
  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单拐革命旧址这一宝贵历史资源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利用,先后被濮阳市、中原油田及周边市、县确定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党员干部教育基地,被评为省文博系统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成为河南省红色旅游景区(点),并纳入河南省&红色旅游&5条精品线路。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成为豫北地区独特的红色旅游胜地。2004年,正式对外开放以来,主要客源市场已拓展至京、津、晋、冀、鲁、豫、皖、苏、黑、吉、辽等11个省市。每年有数十万游人、学生到清丰单拐革命旧址参观游览,学习革命历史,缅怀伟人业绩,单拐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景点和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到单拐革命旧址参观考察,老一辈革命家则常故地重游,并题词留念。
2009年2月宋任穷同志次子到单拐宋任穷旧居参观
     王定国题词    原国防部长迟浩田为该馆题写馆名
2009年4月段君毅、崔田民、杨得志、曾思玉等同志后人到该馆参观考察
2009年5月中组部原部长张全景莅临该馆考察参观
 区域扩展
 红色辐射
  清丰单拐地处冀鲁豫红色旅游中心,北有涉县一二九师纪念地,东近刘邓大军渡河处、菏泽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南邻淮海大战主战场的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在这里开展以&强渡黄河,中原逐鹿&为主题形象的红色旅游,将与以&太行硝烟,胜利曙光&、&东进序曲,决战淮海&、&千里跃进,将军故乡&为主题的太行山、大别山等第一批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遥相呼应,相得益彰,将形成以冀鲁豫边区革命史为主题的完整的红色旅游发展大格局。
  属地城市&&濮阳市以&中华龙乡&、颛顼遗都、张姓故里闻名于世,又是省级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试点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以春秋戚城遗址、诸侯会盟台等春秋文化为核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AAAA景区戚城文物景区,以杂技主题公园、绿色休闲为主题的国家级AAAA景区绿色庄园,以黄河风光、郑板桥纪念馆为内容的国家AAA级毛楼黄河生态旅游区,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历史事件为场景的将军渡等近百个文物保护单位和人文生态景区(点)分布附近。并与曲阜、开封、安阳、邯郸等周边地区众多的全国知名大型景区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文山水名胜旅游带。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交通便利。106国道、大广高速纵贯南北,与京九、京广、石武铁路干线和德商、京港澳高速距离适中,并有晋中南铁路通道、汤台铁路和南林、范辉高速贯通,形成了井字状交通体系。丰富的资源优势和良好的周边环境使单拐革命旧址具备了吸引广大游客前来参观旅游的发展优势,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钢铁濮范观边区&小延安&
  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濮(县)范(县)观(县)&是冀鲁豫边区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在险恶的战争年代敌人曾叫嚣:共产党、八路军万贯家产都丢掉了,只剩下一个&破饭罐&(即濮范观的谐音)啦。再给他砸烂就彻底完啦!而我们的同志则自豪地说:&这个&破饭罐&是钢铁铸成的,砸不毁,打不烂。&经过艰苦卓绝的对敌斗争,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得到了发展壮大,颜村铺成为冀鲁豫边区党政军机关所在地,其下属后勤部门如医院、银行、报社、学校、军械所、被服厂等都在颜村铺的周围,颜村铺是边区抗日中心的中心,被誉为&华北小延安&、&小莫斯科&。在这里党政军民鱼水情深,相依为命,共同渡过了一个个难关,开拓和巩固了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迎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
冀鲁豫边区白衣阁旧址
  濮范观中心区作为冀鲁豫区党政军机关及后勤部门所在地,成为抗日战争期间从未被日军固定占领过的根据地。在抗日战争艰苦岁月里,濮范观中心区成为中共抗击日军的钢铁堡垒,被誉为&红色濮范观,边区小延安&。刘少奇曾经在这里视察工作、居住;万里、田纪云、段君毅、张承先、田维新、王任重、宋任穷、杨勇、苏振华、黄敬、赵健民、徐运北、谢鑫鹤、黑伯理等党、政、军领导人曾经在这里工作、战斗和生活。经过抗日军民八年浴血奋战,日,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濮范观中心区在艰难而又曲折的形成过程中。经过了四个阶段:
  濮范观形成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中心区,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第一,位置重要。历史上的城濮之战,马陵之战和榆园军起义皆发生在这里,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它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敌人虽凶,却鞭长莫及,属于&三不管&的边缘区,是开辟根据地的理想之所。
  第二,地形好。这里虽无高山,却河流纵横,沙丘起伏,蒿草丛生,树木茂密,是打游击的有利境地。
  第三,民性强悍。豪侠,讲义气,崇尚勇武,富于反抗,带有梁山好汉的气质,是当地人的特点,这就为开展对敌斗争奠定了有利条件,这里地主对农民压迫剥削十分残酷,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贫苦农民渴望翻身。有反对封建压迫的光荣传统。1928年5月,范县发生了农民反对军阀寇英杰部下薛传峰的暴动。年冬,濮县3万农民围城3天,迫使县令缓征了田赋。
  第四,共产党的工作基础好。濮范观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就有了共产党的活动,30年代又有了新的发展,共产党员刘晏春在彭棱、付庄,高庆云、管守律在范县发展党员,建立支部。1934年,濮县有党员500余人,支部80多个,并建立了党委。1935年,范县5个区均有了党员和党支部,有了共产党的活动,党组织的发展及其开展的革命活动,为创建抗日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创建这块根据地。1937年9月,共产党通过积极抗日的国民党聊城专员范筑先向濮范观派出大批干部,成立办事处,即共产党领导抗战的公开机关:濮县办事处,干事张舒礼,成员高衡、郭超、郁家乾、孙剑秋、陈竞波、张桶庆、张庆云、管玉桥、郝世杰、陈金壁、付东华、赵良璧等。范县办事处干事王幼平、吴钟昆,成员陈白銮、张光炎、王金红、张石竹、于杰森、曹保印、高作舟等。观城办事处,成员有李肇安、黑白里、陈国光、王懋晤等。他们和当地共产党组织一起,深入农村,教唱革命歌曲,举行时事讨论会,发动群众,组织武装。建立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濮县成立了&各界抗日后援会&、范县成立了&农民抗日救国会&,濮范观抗日游击队和民主人士冀镇国、袁传福、韩殿卿的十三、二十一、二十七支队等抗日武装,纷纷建立起来。
  10月,共产党组织又通过范筑先。任命共产党员张舒礼、周于明分别任濮县和范县县长。在共产党组织配合下,建立了抗日政权,组织了工农青妇自卫队、少年队等群众组织,从城镇到乡村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标志着濮范观抗日根据地初步创建起来。
  1938年3月,日军侵犯濮范观一带,所到之处,肆意横行,奸淫烧杀,无恶不作,仅濮县就有四五百名妇女遭凌辱、奸污,千余人被杀,日本军队制造了残绝人寰的&濮县血案&。范县、观城县也同样遭受浩劫。
  为了打击敌人,保卫根据地,中共地方党组织配合范筑先发起了&濮县战役&。自3月16日至6月13日,经过&围攻范县城&、&大战金堤河&、&激战七里堂&、&石墓头截击&、&麦田伏击&等10余次战斗,终于迫使敌人撤出濮范观地区。
  1938年3月,国民党山东省主席沈鸿烈指示王金祥,撤掉了范县县长周子明,调换了濮县县长张舒礼。10月,又制造了&鄄城事件&,瓦解了抗日十三支纵,杀害了共产党员、副司令王青云和政治部主任汪毅,妄图扼杀革命力量,独霸这一地区。但中共地下党组织仍坚持不懈,带领党员,发动群众,继续与敌人坚持顽强斗争。
  1938年秋,国民党山东省鲁西行署主任李树春率7000名顽军进驻范县孟楼一带,恐吓抗日群众,捕杀共产党员,并拉拢&红枪会&作其外围势力,以达长期盘踞之目的。中共地方党组织除向群众揭露其阴谋罪恶、暴露其面目外,又派王佃元、王云亭巧妙采用&当堂比武&的方法争取了红枪会,通过&夜散传单&、&佛堂下神&驱逐了李树春,为坚持濮范观根据地创造了条件。
  1940年初,石友三带3万余人占领濮范观,配合封建势力,纠集反动武装,不断向根据地挑起事端,制造摩擦,摧残抗日政权,抓捕工作人员,掠夺人民财产,老百姓深恶痛绝地叫他们&刮民党&。当时,形成了日、伪、顽、会、匪&五鬼&闹边区的严重局面,使根据地陷入前门有狼、后门有虎的夹击之中。
  中共濮范观地区党组织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则,进行了讨逆战役,发动了连续攻击。1940年2月。杨勇率主力在地方党政和武装的配合下,进攻濮县城内的一八一师,师长米文和带百余人仓皇逃命,其余3000余人被生俘或击毙。与此同时,还将聚集这一带的国民党山东省党部、鲁西行署、聊城专署及所属10多个县的机关、县大队等统统解决。
  日,叛军石友三随日军扫荡,卷土重来,再次占领濮县,并不断地向范县和观城县进犯。为了打击敌人,杨勇在范县召开数千人大会。动员部队和群众与敌作战,后经颜村铺、龙王庄、吴桥、道口等多次战斗,杀伤大量敌人,铲除不少堡垒,为坚持濮范观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
  日,日军扫荡根据地,并迫使占据濮城的高树勋部公开投降,顽军无抗日胆量,也没有作战准备,乱成一团,仓皇向根据地避难,根据地人民以抗日为重,不念旧恶,将逃窜的散兵和拣到的枪支如数交还,为其筹粮带路,其兼程南逃,才免覆灭。
  经过多次而又长期的与日、伪、顽、会、匪的斗争,濮范观根据地才坚持下来,成为冀鲁豫区内既无日军占据又无顽军驻扎的三个完整县。
巩固与发展
  为了巩固濮范观根据地,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委于1942年9月将边区党校、行署干校、军事陆军学校和边区抗联干部训练班等500余人,编成&政民工作队&,他们和当地干部一起,深入农村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反贪污、查黑地等运动,使濮范观各级抗日政权不断充实、巩固和提高,抗日武装得到了壮大和发展,县有游击大队,区有游击中队,各乡村有自卫队和民兵,村与村之间实行了民兵联防,人民武装力量犹如钢铁长城。
  地委还抽调干部组织整风队,在濮县杨集开办了&党员训练班&,接着濮县、范县、观城县党组织也都相继办起了党训班。通过学习党的整风文件,反省自己的问题,检查工作中的偏差,思想觉悟和领导水平提高很快。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濮范观中心区的巩固与发展,也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充分准备。
  日,冀鲁豫部队在地方武装配合下,发起讨伐文大可的朝(城)南战役,毙、伤、俘敌700余人,揭开了濮范观中心区发展壮大的序幕。
  11月中旬,打了一次掏心战,从根据地出发。奔袭浪阳县八公桥,毙俘伪二方面军孙良诚部三四千人。此次战役后,濮范观中心区向南大大推进,与沙区、鲁西南根据地打通了联系。
  日,冀鲁豫部队从范县龙王庄、麻口出发,濮、范、观县大队参加急行140里,奔袭清丰县城,毙俘日伪军1600余人,解放了清丰县境,肃清了濮范观西面之敌。
  1945年4月,冀鲁豫部队同濮、范、观县基干大队配合,毙、俘敌人8300余人。7月,杨勇率部攻打阳谷,范县县长陈华锋带地方武装和千余副担架,随军激战6昼夜。解放了阳谷县,使濮范观与周围各根据地联成一片。
  濮范观这块不平凡的土地,在抗日和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巨大责献。
  输送干部 濮范观这块土地,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月,不仅养育了大批干部和军队,而且还造就了众多的革命人才。
  当时,濮范观有很多爱国志士,随着形势的发展,奔赴全国各地各个战场,有的北上东北、北京、天津;有的南下南京、贵州、四川、西藏,对那里的革命和建设,付出了精力和心血,甚至宝贵的生命,如日,范县举行隆重大会,欢送姜文林、江绘玉等43名干部南征。日,冀鲁豫党委号召干部南下,到菏泽晁八寨报到,范县由队长丁福五、副队长曹建平、政委张靖宇带领,去了80余人,濮县去了区级以上干部36人,工作人员24人。
  补充兵源 濮范观的群众,性情豪放,讲义气,素有&路遇不平,拔刀相助&的传统,对于反动压迫,异族侵略更不能容忍,特别是经过共产党的教育,在提高阶级觉悟和爱国热情以后,犹如火山爆发,显现出无比威力,有大批爱国志士纷纷加入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
  1937年10月,成立了&范县抗日游击队&。刘晏春在濮县大赵庄建立了&冀鲁豫边区民众抗日义勇队&,后编入中直南特委领导的抗日第四支队,开始了新的征程。
  1938年3月,濮范观一批爱国青年由刘茂斋、张诚一率领加入中共直南特委第四支队,编为第四中队,4月,范县按照罗荣桓、杨勇的指示,组织了&范县抗日工作队&,发展到800多人、200多支枪的武装,后由刘庆三带领,输送到杨勇部队。年底,濮县成立&独立营&,有许多富家子弟带着自己的枪。骑着自己的马参加,很快发展到400多人、300多支枪的武装,后编入冀鲁豫支队三大队。
  1939年,濮范观成立&金堤支队&,后编入杨勇独立旅。11月,濮县和范县又组织起基干大队,并升级到主力部队。
  1946年9月,为了保卫家乡,保卫解放区,范县县长陈辑五带500余人,濮县抗联主任洪学玉和宣传部长冉砚农带领近千人的新兵团编入冀鲁豫野战军。
  1947年,为了保家保田,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出现了父送子,妻送夫,弟兄争相参军的热潮,濮县报名的达1.6万人,经过挑选,有4000人补充了主力部队。
  濮范观组织武装力量一批又一批,参军一次又一次,由保家到卫国,先后20多批输送到共产党领导的主力部队。仅据范县《烈士英名录》记载就有868人为国捐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革命根据地,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
  救济灾民 1942年,由于日军侵袭,顽军抢掠。再加上干旱、蝗虫等自然灾害,造成了华北平原罕见的特大灾荒,出现了老年无人养、夫妻不相顾、易子而食、饿殍遍野的悲惨局面。
  濮范观的人民在抗日政府领导下,生产较好,生活也较稳定,未发生严重灾荒。周围一些县,如清丰、南乐、大名、曲周、冠县、莘县等地的灾民纷纷涌向这里。当时,接待的灾民远远超过本地人口,救济灾民成了头等大事。党组织教育广大干部和群众,发扬阶级友爱精神,与灾民同甘苦、共患难,各地都建立了&救灾委员会&,并组织大批干部,深入农村,做安置救济灾民工作。提出&根据地不能饿死一个人&的口号,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一是开展生产节约运动,实行减租减息;&二五&增佃;三是向开明绅士借粮。这些办法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粮荒问题。
  濮范观党组织由于领导广大人民采取了种种措施,不仅当地群众和外来荒民度过了灾荒,而且还于1942年春向清丰县灾民运去430万斤粮食。1943年,又献出300万斤口粮和50万斤麦种支援了冠县、堂邑、莘县和朝北县。
  支援前线 濮范观是人民军队的后方基地,部队外出作战需要的粮秣,归来休整需要的供给,以及伤病员的护理,广大人民都视为自己应尽之责。特别是在解放战争中,广大群众反对蒋介石打内战的情绪非常强烈,保卫边区、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的情绪很高。支援前线的积极性很大。当时,男的出战勤,女的管磨面、蒸干粮、做军鞋支援前线。只要上级一声令下,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从不耽误。1944年攻打鄄城时,冀鲁豫行署主任段君毅叫范县送7万斤米面。当时,范县没有存粮,县政府秘书石玉亭让各村每人送粮半斤。结果,天一亮就送陆集粮站8.5万斤,超额完成任务。日,濮县一次就拿出15万斤粮食送往前线。1947年,刘邓大军横渡黄河,濮范党组织动员万余民工挖引河30余条,修船坞30多座。动员500余名铁、木工人修旧船100余只,造新船54只,并训练水手300余人,胜利完成支援大军渡河任务。1948年底,范县组织500辆大车,冒严寒,踏冰雪,往济南运送80万斤小米。因天气过冷,冻死牲口240头,但仍按期完成了任务。据不完全统计,范县在12次支前中,出担架7540副,民夫5.6万人,参战民兵6080人,大车1210辆,送米面198.5万斤,有力地保证了前线战争的胜利。曾多次受到军队和军区的慰问和嘉奖,获得多面奖旗。晋冀鲁豫《人民日报》登有大量濮范观支援前线的消息。
  濮范观这个地方偏僻、面积不大、人口也不多的地方,在中华民族灾难沉重的年代,为革命事业、人民的解放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块洒下革命先烈血迹的土地也必将在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创造出新的奇迹。
  1977年安阳地区公布其为革命纪念地。范县人民政府1978年和1983年分别设立纪念碑。2000年其被河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列入2005年投资55万元对其进行了整修。2006年被国家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列入河南省红色旅游景点。濮阳市批准为青少年教育基地。
                                              (供稿单位中共范县县委党史办)
设为首页 |
| 联系我们
主办:濮阳市地方史志办公室 电话:(5
地情服务热线:(4 E-mail: 网站备案号:豫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丰县单拐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