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源县教育网有哪些地方在教漫画

盐源村【2016年盐源县一村一幼】-百科知识-词汇网
关键词:&& 发表时间: 21:29:49
盐源村盐源村隶属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盐源乡盐源村委会。位于盐源乡西边,距离盐源乡0公里,是盐源 村居民委会所在地,国土面积7775亩,海拔1260米,年平均气温16 ℃,适合种植玉米、烤烟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4025亩,林地3000亩,人均耕地1.25亩,共有经济林果地 0 亩。全村有农户728户,共3216人,其中农业人口总数3216人,劳动力3216人。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13.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286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为主。盐源村今后发展的重点:种植业、养殖业
年平均气温16 ℃
行政区种别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盐源乡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盐源乡盐源村
盐源村隶属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盐源乡盐源村委会。位于盐源乡西边,距离盐源乡0千米,是盐源 村居民委会所在地,国土面积7775亩,海拔1260米,年平均气温16 ℃,合适种植玉米、烤烟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4025亩,林地3000亩,人均耕地1.25亩,共有经济林果地 0 亩。全村有农户728户,共3216人,其中农业人口总数3216人,劳动力3216人。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13.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286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为主。盐源村今后发展的重点:种植业、养殖业
盐源村位于盐源乡西边,距离盐源乡0千米,到乡道路为土路,全村国土面积7775亩。全村耕地总面积4025亩(其中:地4025亩),人均耕地1.25亩,主要种植玉米、烤烟作物。具有林地3000亩.
该村目前已实现能通水、电、路、电视、电话5通。全村有257户通自来水,417户还饮用井水,728户还在饮水困难:718户通电,0 户通有线电视,具有电视机农户294户:安装固定电话或具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53户,其中具有移动电话农户数49户。
2006年该村农村经济总收入413.8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94.55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47.02%;畜牧业收入83.25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20.36%;渔业收入0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0%;林业收入15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3.62%。外出劳务收入105.5万元。农民人均总收入1061.73元,人均纯收入398.15元。该村村民的住房以砖石结构住房居住为主,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源源村目前已有170户居住砖(钢)混结构住房,255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的农户226户,还有77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2006年底全村具有汽车6辆,拖拉机0辆,摩托车49辆。
盐源村现有农户728户,共3219人,其中:男1628人,女1588人。农业人口总数为3216人,劳动力总数1656人,其中从事第1产业人口1452人,外出务工人数362人。盐源村以汉族民族为主(是彝族、苗族民族混居地),其中:汉族3161人,苗族 54人,其他民族1人。最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增长,农村医疗、社会保障及卫生环境得到了进1步改良,农村居民也积极参与农村社会保障,有更多的农户开始加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及农村合作医疗。至2006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0人,享受低保人数0 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户525户,总计2069人,参全率60%,村民有医疗主要依托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村卫生所面积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10人,卫生所设在距离该村3.5千米的盐源村委会,该村距离乡(镇)卫生院3.5千米。该村有公厕0个,垃圾集中堆放场地1个。
盐源村小学设在盐源村委会,校舍建筑面积5667平方米,有教师26人,盐源村距离村小学0千米,距离乡中学0千米。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706人,其中小学生人数494人,中学生人数212人。
上一集:没有了 下一集:
相关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附近好友搜索[转载]【四川·盐源】盐塘小学·求学
前段时间在央视看到了关于贵州一所乡村小学的报道,说的是山区里走读的孩子们如何借宿在村民家中、如何自己生火做饭、如何周末回家……总觉得这个事情离自己很远,但没有想到,这次“自驾中国”行至泸沽湖所在的盐源县城时,这样的一所小学彻底更改了我们的行程。
“盐塘小学”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盐塘镇,是一所典型的山区彝族乡镇小学。由于地处大山深处,经济欠发达,很多住在高山上以农业为生计的彝族的家庭人均年收入不足350元,他们的孩子或是不能上学,或是十几岁才有机会踏入校门。
初到盐塘小学的时候还没有太大感觉,毕竟从学校外观上看这所小学与我们常见的乡镇小学别无两样,可当我们走入校门,开始了解这些孩子后,我们震惊了。。。。。
▲盐塘小学的教学楼,是国内某垄断国企资助修建的
▲学校背靠大山,1000多学生只有一块篮球场大小的运动空间
学校一共有12间教室,从学前班到六年级共七个年纪,合计771名学生,最多的一个班77名学生,简单的课桌和条凳都发挥到了极限,还好的是,援建的教学楼采光很好,听说很多大山中的村小学还在低矮昏暗的木房子中上课。。。
▲70多个孩子挤在一间教室中,原本两个人的课桌,一些年纪小的孩子就需要四个人挤一张
跑了几个教室,拍了很多孩子,每个孩子都是那么可爱,和大城市的孩子相比,他们没有光润的皮肤、没有光鲜的衣着、没有米奇的书包、没有一套套的日本漫画书……但他们同样都有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眼神中充满了天真、充满了好奇,更充满了大城市孩子们眼神中所没有的那一种纯真!
▲美丽的眼睛
▲美丽的眼睛
▲美丽的眼睛
▲美丽的眼睛
▲美丽的眼睛
▲美丽的眼睛
▲美丽的眼睛
▲美丽的眼睛
学校四点半下课,很多家庭条件允许的孩子会在学校食堂打晚饭,每顿的伙食标准是米饭2.5元、菜0.5元,我们来的这天,孩子们的晚饭是米饭+西红柿炒鸡蛋,每月108元的伙食费,不,不是108元,而是38元,因为每个住校的孩子都可以享受国家提供的70元补助,就这38元也不是每个学生都可以承担得起的,771个学生中只有300多有这个条件!
▲孩子们挤在食堂的窗口打饭
▲由于没有饭堂,很多孩子就蹲坐在教学楼的墙角下就餐
▲或是骑在宿舍前面的矮墙上,抱着一瓶用不知来源的矿泉水瓶装的山泉水就餐
▲再或是蹲在宿舍的床前
宿舍建在教学楼后的半山腰上,每间宿舍有12个学生,条件不错,而且是免费住宿,虽然床位不足以让每个孩子都住进来,但还是有很多床位都空着,原因很简单:住校的孩子不允许在校内自己做饭,只能从食堂花钱打饭,这道38元的门槛,让干净整洁的宿舍离大多数孩子很远很远。。。。
▲宿舍门口的花名牌,像这样住满学生的寝室并不是很多
▲宿舍收拾的很干净,山区的孩子不像城市里孩子那样喜欢镜头,拍下一张有正脸的照片费了不少功夫
那些无法跨越那每月38元门槛的孩子们都租住在学校边上的简易木头房子里面,他们在那里自己生火做饭,自己照顾起居,一间可以住5个孩子的木棚每学期的租金是300元,平均每个孩子60元/学期,这比住校要便宜许多,毕竟,他们吃的东西都是每个星期从家里背来的,这是不需要花钱的!我们跟随几个孩子走进了他们在山坡上的“家”。
▲半山坡上就是孩子们租住的木棚
▲木棚低矮昏暗,透风的木门仅仅够一个孩子直身进入
▲低矮的木棚四处透风
▲木棚中的条件用“简陋”来形容都显得夸张,木棚中仅有一个煮饭的火塘外加两张上下铺的双人床
▲他们自己生活做饭,城市中的孩子们,你们这个时候在做什么??
▲小姑娘自己蹲在门口做饭,她全部的家当只有一只熏黑了的锅和台子上的一碗、一盆
▲知道这锅里是什么吗?一小份米饭和一锅清水煮酸菜,没有一点荤腥,这就是孩子们的晚饭!
▲这是木棚中存放生活用品的一角,我开了闪光灯,因为实在这里太暗了,不,是太黑了!
还有小部分学生会有家中的老人同住在木棚中陪读,通常都是好几个孩子共同由一位老人陪护,这些老人不通汉语,每天能做的就是给这些孩子们做做饭,相对那些自己做饭的孩子们,这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
▲陪读的彝族老人和她陪护的孩子们,这位老人同时照顾着7个孩子
▲可爱的双胞胎姐妹和照顾着她们的奶奶
这些大山里的孩子缺少很多城市孩子的见识,就连一些我们认为是常识的事情对他们来说都是新奇的:公交车要买票、数码相机拍完就可以看到照片、火车是在铁轨上跑的……在他们眼里,只有大山中仅有的那些伴随他们长大的那些山山水水。。。
▲泡鱼儿在拍完一组孩子们的照片后,孩子们把他团团围住,好奇的看着这个神奇的机器中自己的样子
▲临别时,和孩子们一起合影,看看孩子们羞涩的表情,让我们祝孩子们快乐成长!!
临别时,支教的李老师告诉我,她代的一个班中曾经做过一次不命题作文,只有一个孩子交了一篇名为《我的理想》的作文,孩子在文中描绘自己的理想是成为一个富人,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成了富人就可以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过上好日子!多么淳朴的理想,李老师快讲完的时候,哽咽了。。。。。。
另:孩子们需要日常生活用品、需要文具、需要工具书,希望有幸看到这篇博文的好心朋友能够伸出您的援手,给这些孩子们一点关爱!感谢!!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筑梦:盐源教育事业发展解读之惠民篇__凉山新闻网
 服务器时间:
凉山日报系列报刊
凉山日报通讯
凉山日报工业周刊
凉山日报金土地周刊
凉山日报交通周刊
凉山日报教育周刊
凉山日报健康周刊
凉山日报新通信周刊
凉山日报周末
筑梦:盐源教育事业发展解读之惠民篇
来源:本站& 作者: 时间: 09:21:00 评论:
  这是一个温暖的篇章。
  虽然国家实施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但在贫困面极广贫困度极深的凉山,许多贫困家庭的学生大多能够读完初中,但却很难继续学习深造,到高中后辍学的情况比较突出,盐源也不例外。在当今社会,义务教育只是一个基础。如果不能通过高中教育进入大学,则学生无法通过求学实现脱贫梦。
  为此,盐源创新实施教育惠民工程,在全州乃至全省率先实施了免除&农民、城镇普通居民、国企下岗职工&三类贫困家庭子女高中学费、高考重奖等系列惠民政策和激励机制。把濒临失学边缘的贫困学生带回了学堂、把优秀的教师留在了学校、把县内的学校打造成了吸引家长和学生的品牌,形成了良性循环的教育发展效应。
  在盐源读书是幸运的
  &能在盐源读书是我的幸运,要不然我可能高中都读不完。&2012年从盐中毕业考取北京科技大学的王龙说。
  采访王龙的时候,他正在帮人装卸苹果。他说,趁放假的时候帮家里挣点钱。
  坐在我们面前的王龙阳光、帅气。我们曾经担心这样的采访是不是会伤害到他的自尊,但显然是多余的。他对自己在盐中得到的帮助心存感激。
  王龙家住盐源县树河镇核桃坪村,家庭贫困,母亲常年生病花费多且不能劳动,还有个弟弟也在读初中,一家的主要收入就是靠父亲在工地上打工。幸好,在盐中三年,他不仅学费全免,每年还能得到中国电信自强扶贫基金1200元、国家助学金1500元、奖学金800元,3年下来总共一万多的资助。再加上高考时获得的一万元重本奖励,他得以北上进入大学深造。
  王龙不断地给我们介绍他得到的各种资助和奖励。虽然已经离开了学校,但看得出他对盐中的留恋。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教育是隔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2007年开始,盐源率先在全省实施免除&农民、城镇普通居民、国企下岗职工&三类贫困家庭子女高中学费政策。截至目前,共投入1360多万元免除贫困高中学生学费26610人次。
  同年,创新实施高考重奖政策。对考上一本的贫困家庭子女奖励一万元、考上二本的奖励五千元。2007年以来,共投入1030万元奖励贫困优秀高考学生1072人次。
  然后,实行县级领导帮扶优秀贫困高中学生制度,县级领导每人每年帮扶1至2名优秀贫困高中学生,每年为贫困学生提供1600元的生活资助,保证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这一囊括全县主要县级领导的帮扶制度,起到了资助贫困生的良好带头示范效应。
  2010年,盐源县在全国范围内开风气之先,在民间的&免费午餐&和国家的&营养改善计划&还未筹划时,就率先实施了&阳光&伙食团工程。投入400余万元,对未享受十年行动计划生活困难的寄宿制学生,给予每生20元/月的生活补助,切实提高住校生生活标准,实现了寄宿制学生享受生活补助的全覆盖,基本结束了山区孩子自己生火做饭的历史,有效解决了山区寄宿制学生&用餐难&问题。
  在2012年国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后,&阳光&伙食团工程才结束。同时,成立了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全县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2012年以来,累计投入4914万元(其中县级投入1394万元),惠及学生59797人。
  同时,积极落实&两免一补&政策。2007年以来,投入7272万元,免除454821人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做到&应免尽免&;投入1.1亿元,对108990人次学生提供寄宿制生活补助,做到&应补尽补&;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住校生免交住校费政策,2009年以来,投入1520万元,改善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条件。
  在盐源教书是满意的
  &经济杠杆、上升空间、职业荣誉和领导的个人魅力,让我很满意,舍不得离开盐源。&盐源中学的高中高级数学教师但伯因教学成绩优异,曾被州内不少著名学校&挖过墙角&,但他一直没离开盐中。
  &在盐源教书,只要你能干,奖金多、地位高、环境好,有的是让你施展的平台。&盐源中学的高中生物教师刘建魂说。
  刘建魂的爱人吴顺美也在盐中当老师,2007年,盐源县创新实施高考重奖政策,不仅奖学生,也奖励老师。当年,刘建魂和吴顺美夫妻俩由于平时的优异表现和高考所带学生的优秀成绩,共获得奖励2万元,成为一段令人津津乐道的佳话。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想要提升教学质量,振兴教育事业,教师是关键。然而由于盐源相对西昌、州外乃至安宁河流域县相对较为艰苦的环境和生活条件,留不住师资人才,常有优秀教师流失。如何留住优秀教师,安心献身盐源教育事业发展,成为全县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
  &再穷不能穷教育,我们要重奖优秀教师,要让他们有想头、有盼头。&盐源县委书记周乃祥的话实实在在。盐源2007年出台的优秀教师奖励办法,每年奖励优秀教师每人5000元至10000元不等。几年来,高考重奖老师金额已达800余万元,受惠教师590人次。
  &每年干得好能挣一两万奖金,老师都专心教书不去打麻将了。&曾有人戏谑地评价。
  教育公平当中包括对教师的公平,不仅要留住县城名校的名师,对扎根山乡默默耕耘的老师也不能忽视。全县在基本绩效工资制定时,充分考虑边远山区学校教师工作环境,制定出了每月比坝区、县城教师高50-150元的绩效标准。并逐年提高山区边远学校教师在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表彰奖励中的比例,大力加强边远山区教师周转房建设,努力改善边远山区教师生活条件,稳定教师队伍。
  &坚持以队伍促质量、以队伍兴教育,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盐源县教育局副局长谢光祥介绍,盐源优先配置教师队伍,2005年以来,为缓解教师短缺问题,共招聘招考教师1672人,充实师资力量。同时加强教师培训,抢抓国家加强教师培训等政策机遇,大力实施骨干教师成长、教师学历学位提升、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等培训项目,全力打造一支业务精湛、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
  回盐源的学校是明智的选择
  &三年前,我去西昌的学校人家不要我,说让我回盐源好好读书考个二本,现在看来,这是我这辈子到目前为止最明智的选择。&
  作为今年盐源高考理科状元,梅雨镇的龚国仙以622分的成绩加上清华大学&新百年自强计划&自主招生的50分加分政策后,令人羡慕地上了清华大学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专业。
  初中毕业时,龚国仙曾被父母送到西昌某著名中学,&你的分数在这里不算很有竞争力,进不了重点班!&当时该校负责报名的老师对他说。
  当他心灰意冷地回到盐源中学时,感受到了家乡学校和老师对他的温暖呵护,他再次振作起来。&从进校时的彷徨,到高三参加清华自主招生后自我感觉表现不好时的压力和焦虑,都是学校的老师一步步把我开导出来的。&
  教师与学生是教学的两大主体,而这一切都要通过学校来实施。同时,好的学校,会凝聚和推动一个地方的学风更加浓郁。以盐中为例,2012年硬上省本科线263人,居全州第5位,应届毕业生张永浩同学考入清华大学创盐源教育史上新的辉煌;2013年硬上本科线293人,居全州35所高完中第4位;2014年,一本上线38人,创盐源中学历史新高,居全州35所高完中第4位,同时又诞生一个清华生。连续8年,盐中教学质量稳居全州前列,民族聚居县第一。
  对老师,盐中按照《盐源县中学校教职员工考核奖惩条例》,学校每学年初与教职工签订教育教学及管理目标责任书,学年末对每位教职工的履职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兑现奖惩,公平公正的激励竞争机制,激发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进步和教育教学综合质量的稳步提高。
  对学生,除了县委县政府的惠民政策外,盐中本校有面向全体学生的各种减免和资助机制,除了成绩优异的学生外,成绩一般但家庭困难的学生也会得到相应的资助,保证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据不完全统计,该校每年对高中学生的减免和资助金加起来都在百万以上。
  除了县委政府和学校的减免资助外,广大社会爱心群体和人士的资助,也保证了更多的学生能得到更广泛的帮助,如中国电信、森宇集团、习酒集团、挪威协力会、新长城基金会、宋庆龄基金会、平川铁矿等众多社会力量踊跃捐资助学,2005年以来,捐资助学金额达2367万元。
  学生、老师、学校,当这三位一体的教学主体得到惠民机制的全面保障时,盐源的教育跨越发展自不待言。
  教育是大民生,这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在这个概念下,民生不仅是对贫困的救助,对老师的褒奖,更是盐源县整个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篇章。在这个温暖的篇章里,最核心的内容是对教育均衡的布局,对优秀学生、优秀教师队伍资源的整合,进而形成学生和教师队伍最佳配置。如果以此角度来解读盐源教育的民生内涵,就能够触摸到盐源教育惠民更深一层的意义。
上一页 下一页 第1页(共1页)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凉山新闻]
[焦点新闻]
[社会新闻]
[相关新闻]
凉山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盐源县2016在教育上将实行什么政策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盐源县教育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