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历八月十六初三晚上几点出来月亮

为什么初一晚上没有月亮每逢阴历14.15.16.都回有月亮出现为什么初一没有呢?
gorgor001153
每逢农历初一,月亮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月亮被照亮的一半背着地球,所以我们看不到月亮!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月亮与阴历 晦 朔 望 上弦月 下弦月
月亮与阴历 晦 朔 望 上弦月 下弦月
晦、朔、望、上弦、下弦
月相全过程图示
咏月唐诗一首
赋新月 缪氏子
 新月如弓未上弦,
 分明挂在碧霄边。
 时人莫道蛾眉小,
 三五团圆照满天。
朔——每月的初一无月的日子
农历每月的末一天,朔日的前一天:晦朔。
  当月亮轨道上绕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月亮的黑暗半球对着地球,这时叫朔,正是农历每月的初一。
  当月亮绕行至地球的后面,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对着地球,这时叫望,一般在农历每月十五或十六日。
  农历每月初八前后,这时月亮一边是明的,一边是暗的——东暗西明,只要面对月亮显示为左暗右明,看来弦在上边,故称之为上弦。
  农历每月二十三日前后,月亮一边是暗的,一边是明的——西暗东明,只要面对月亮显示为右暗左明,看来弦在下边,故称之为下弦。
 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它环绕地球旋转,地球连同月亮环绕太阳运行,月亮相对于太阳来说,绕地球一周约需29天12时44分,这是月亮盈亏圆缺变化的周期,叫做“朔望月”,也就是农历一个月的平均长度。
  月亮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太阳光线照射到月亮,再从月亮表面反射到地球表面的反射光。因此,月亮对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光亮的,而背着太阳的半球面是黑暗的。太阳、地球和月亮在空间的相对位置时刻在改变,从地球上看,月亮就有盈亏的变化。每当月亮在太阳和地球中间,也就是日、月“黄经”相同的时候,月亮以背光的一面向着地球,地球上就看不到月光,这叫做“朔”,这一天是农历的“初一”。
  朔日过后一二天,可以看到月亮表面的一小部分,形似蛾眉,叫哦眉月。以后随着月亮相对于太阳的位置的东移,镰刀形月逐渐变大,大概在朔以后七八天,当月亮距离太阳90°时,能见到半轮明月凸向西边,日落时高悬在中天,这叫做“上弦”。再过七八天,月亮距离太阳180°时,也就是地球在太阳和月亮的中间,被照亮的半球完全对着地球,人们可以见到一轮满月,这就是“望”。满月以后,月亮又逐渐接近太阳,月轮也逐渐亏蚀,成为残月。当月亮与太阳的黄经相差270°时,又可见半轮明月,只是凸向东方,此时叫做“下弦”。以后残月逐渐变窄,月亮又回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与太阳的黄经相合,又见不到月光而成为“朔”了。
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里的圆缺就是指“月相变化”: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被日光照亮部分的不同形象。
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区,另半个球面是暗区。随着月亮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变化,就使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对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月相。
每当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被太阳照亮的半球背对着地球时,人们在地球上就看不到月球,这一天称为“新月”,也叫“朔日”,这时是农历初一。
过了新月,月球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运行,亮区逐渐转向地球,在地球上就可看到露出一丝纤细银钩似的月球,出现在西方天空,弓背朝向夕阳,这一月相叫“蛾眉月”,这时是农历初三、四。
随后,月球在天空里逐日远离太阳,到了农历初七、八,半个亮区对着地球,人们可以看到半个月亮(凸面向西),这一月相叫“上弦月”。
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背日方向,即农历十五、十六、十七,月球的亮区全部对着地球,我们能看到一轮圆月,这一月相称为“满月”,也叫“望”。
满月过后,亮区西侧开始亏缺,到农历二十二、二十三,又能看到半个月亮(凸面向东),这一月相叫做“下弦月”。在这一期间月球日渐向太阳靠拢,半夜时分才能从东方升起。
又过四五天,月球又变成一个蛾眉形月芽,弓背朝向旭日,这一月相叫“残月”。
当月球再次运行到日地之间,月亮又回到“朔”。
月相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地变化着。如果用月相变化的周期(即一次月相变化的全部过程)来计算,从新月到下一个新月,或从满月到下一个满月,就是一个“朔望月”,时间间隔约29.53天, 中国农历的一个月长度,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
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日只能看到月亮东边的半圆,这种月相叫“下弦”,这时的月亮人们称为“下弦月”。
就是太阳,地球,月亮处于一定的位置,你只要记得:“上上西西,下下东东” 上弦月:上弦月上半夜出来,,在西面出来,月面朝西。 下弦月:与上弦月相反~~ 在农历的每月初一,当月亮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的时候,月亮以它黑暗的一面对着地球,并且与太阳同升同没,人们无法看到它。这时的月相叫“新月”或“朔”。 新月过后,月亮渐渐移出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区域,这时我们开始看到月亮被阳光照亮的一小部分,形如弯弯的娥眉,所以这时的月相叫“娥眉月”。这种“娥眉月”只能在傍晚的西方天空中看到。 到了农历初八左右,从地球上看,月亮已移到太阳以东90°角。这时我们可以看到月亮西边明亮的半面,这时的月相叫“上弦”。上弦月只能在前半夜看到,半夜时分便没入西方。 上弦过后,月亮一天天变得丰满起来,我们可以看见月亮明亮半球的大部分,这时的月相叫“凸月”。 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时,月亮在天球上运行到太阳的正对面,日、月相距180°,即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 ,从地球上看去,月亮的整个光亮面对着地球,这时的月相叫“望月”或“满月”。黄昏时满月由东边升 起,黎明时向西边沉落。 满月过后,随着日、月位置逐渐靠近,月亮日渐“消瘦”起来。它依次经历凸月、下弦月和娥眉月几个阶段,最后,又重新回到新月的位置。我国习惯上把下半月的“娥眉月”称为“残月”。 上弦月和下弦月,娥眉月和残月的相貌差不多,但它们出现的时间、位置及亮面的朝向是不同的。娥眉月和上弦月分别出现在傍晚和前半夜的西边天空,它们的“脸”是朝西的,即西半边亮;残月和下弦月分别出现在黎明和后半夜的东边天空,它们的“脸”是朝东的,即东半边亮。由于我国农历日期是根据月相排定的,所以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有时靠它来判断农历日期及夜间的大致时间。 月亮从新月位置到再次回到新月位置所需时间平均为29.53天,也就是说,月相的更替变化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一个“朔望月”。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初三的月亮
篇一:月亮像月亮 月亮像月亮(丁立梅) ①阳阳是我邻居的女儿,4岁,有一双圆溜溜的眼,很小人精的样子。 ②小区修葺花园,运来一堆沙。阳阳可找到乐了,守着一堆沙,一玩就是大半天。她不辞辛苦地把沙子装进一个小颈的瓶子里,再倒出来。再装,再倒。或者,抓起一把沙子,随手一扬。沙子飘落,灌她一头一身。她的笑声,也跟着跌落。 ③我在一边看着好笑,问她,阳阳,这沙子有什么好玩的? ,再倒出来。再装,
,当作宝贝,塞满裤兜。 ⑥在孩子的眼睛里,这世上的一切,原都是充满生机充满乐趣的,所以,快乐无处不在。只是,从哪一天起,这些快乐离我们越来越远,直至,看不见了? ⑦阳阳喜欢唱歌,一天到晚,她的嘴里,都在哼哼唧唧地唱着。有时唱得兴起了,还伴以一些动作,手也舞足也蹈的。一次,我认真听她唱歌,却一句也没听懂。 ⑧笑问她,阳阳,你唱的是什么歌呢? ⑨她奇怪地看我一眼,说,我唱的是我自己的歌啊。 ⑩她继续唱,对着一盆盛开的茶花唱,对着窗前飞过的鸟儿唱,
,,甚至,对着一面墙壁唱。神情专注,姿势投入。 ⑾每个孩子的心里,原都装满了属于自己的歌。你若路过,可以伫听,但千万不要打断。那种天籁之音,从前的你,也有,也有啊。可是,什么时候你把它搞丢了呢? ⑿月明星稀夜,我和邻居,带着阳阳一起在小区散步。天空真明净,黛青色的天幕上,只缀着一个月亮,像画上去似的。清风徐徐,这样的夜晚,适合抒情。我的脑子里,很是应景地蹦出一些诗句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古人的浪漫,是与自然长存的,望见明月,就想到那个如明月一样的人,想得心里,爬满忧伤,――不能相见的苦。 ⒀阳阳在我们前面蹦跳,她沐在奶油样的月光里,像一只快乐的小猫。把她“捉”过来,指着天上的月亮问她,阳阳,你看,天上的月亮像什么? ⒁我心里冒出李白的那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想这小人儿会不会说出白玉盘之类的话来。谁知她抬头认真地看了看天空,然后肯定地告诉我,月亮像月亮啊。 ⒂月亮像月亮,多么恰当的比喻!我被一个孩子折服。古今中外,那么多优美的描写月亮的诗句,都没有这一句来得真,来得美。可不是么,月亮若不像月亮,它还能像别的什么呢?人生抛却了那么多的弯,还原成最初真实的模样,你就是你,我就是我,月亮就是月亮。 1.根据上下文,补充第⑩段空白部分。
2.赏析A句子的表达效果。
3.第⑿段说,古人望见明月,便有不能相见的苦。请写出一句此类的诗词。
4.分析文中“我”的形象。
5.谈谈你对最后一段划线句子的理解。
6.谈谈文章题目的含义。篇二:九月的月亮
九月初三的月亮
今天是阴历九月初三,江南秋意正酣。 这并不是一个什么特别的日子,却因了一首唐诗,我们自然会想起这样一个充满诗意的黄昏和秋夜: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诗人多才。我们的诗人面对月亮时,总是会思绪万状,月亮也因此具有了多彩的色调。月夜里的诗意,常有思乡之切,有还乡之喜,有浅斟低吟的孤独,也有放浪形骸的轻狂。不同于往常,诗人白居易在这并没有流露出那么深的愁与苦,他或许就仅仅是对天边的那弯新月出于一种单纯的欢喜、一种简单的审美吧,在玩味中欣赏,在欣赏中抒情。“露似珍珠月似弓”――而恰恰是这看似简约至极的勾勒,却最能引起我们无限的幻想。
诗人多情。秋风萧瑟,新月如钩,在常人眼里,这里分明是一个清冷的秋夜;几点清凉的露珠,一弯清瘦的月牙,这些意象却在诗人的点染之下,陡然生出几分情趣,顿时诗意盎然。于是在你舒缓的吟咏下,一幅唯美的清秋夜景图便悠悠的随着那瑟瑟的江水流淌进你的梦里。
诗人多梦。九月初三的月亮哦,调皮的挂在天边。月色之下,没有满月时的霜染雪掩,没有洋洋不尽的如水月华。它细若一缕游丝,纤弱但不无张力,更像梦中佳人浅醉时的笑,妩媚而娇柔。对着月牙儿,诗人久久不忍移去目光,像个孩子似的痴痴的凝望着那弯浅笑,静静地凝思着。想着想着,便掉入了梦里。在梦里,月儿笑了,佳人笑了,诗人自己也会心的笑了。
望月而思乡,最是常见的诗情。当愁苦与孤寂相交织时,天边那轮刚丰满的月儿便常常受到许多羁旅之人的青睐和邀请,款款的走近他们的诗文里,在精神上成全了那些孤独的羁旅游子。可是,望着月牙儿,却少有人去赞叹,少有人去欣赏,少有人去“可怜”。这里的“可怜”,并不是怜惜同情之意,而是发自内心的对月牙儿的喜爱与欣赏。白乐天在诗歌里欣欣然的做到了,在他的点拨下,你,难道不可怜那弯新月吗?
月圆纵是佳境、纵是完满,可太饱满了便缺了几分灵气,也少了些许幻想。唯喜白乐天笔下的这钩新月,像弓,但比弓还要张挺,还要灵动。这是属于他的月儿,轻描淡写的一撇,那未被填满的空间就等着你去充盈幻想吧,那另一半诗意等着你去勾勒填充吧。留些空白,空一点总比饱满无余要来的实在,来的深刻。 九月初三的月亮,如弓,如钩,如眉,如你我心中的一个幽梦,静谧而醇美。篇三:月亮在中国诗词中 在中国诗词中,“月”是一个出现频率极高审美意象。不说那诗人之众、诗作之巨、流派之多,单是那和谐的韵律、严整的对句间所凝聚的世间万种风情就会令人流连忘返。皓月当空,长风拂面乃自然界之一物像,然一经诗人的生花妙笔缀入,便融入了人的因素,而成为诗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明月之诗”。由此,在诗人笔下月亮就成为一个包括相思在内的多重意象的。月与人可亲而不可近,恋人对月海誓山盟,思妇对月牵挂丈夫,游子对月思念亲人;孤独者视月为朋友,迷茫者视月为希望,奋进者视月为信念。人们根据月亮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出现的各种变幻,赋予月亮千种情怀。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松冈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王维《西州张少府》 月斜空碧合,河汉几时生。――王夫子《月斜》 高卧南斋时,升帷月初吐。――王昌龄《周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又闻子规啼,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我歌月徘徊,我舞月凌乱。――李白《月下独酌》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子夜吴歌》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莫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李白《下终南山过角斗斯山人置酒》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李白《把酒问月》 惟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李白《把酒问月》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洒》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李白《清平调》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李白《襄阳歌》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李白《玉阶怨》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忆秦娥》
大漠沙似雪,燕山月如钩。――李贺《马》 雁自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来是空言去无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李商隐《无题》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晓镜但愁去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阶下清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李商隐《端居》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从军北征》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往往蚀明月,遣君无奈何。――白居易《虾蟆?和张十六》 冠垂明月珠,带束通天犀。――白居易《杂兴三首其三》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白居易《琵琶行》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白居易《琵琶行》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 松桃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白居易《春题湖上》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白居易《长恨歌》 夜深明月卷帘愁,日暮青山望乡泣。――白居易《长安早春旅怀》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弟妹》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山岭光入扉。――韩愈《山石》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赤壁赋》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中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 举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更深月色半入夜,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平《月夜》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刘长卿《江州重别薛柳》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指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城郭为墟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张说《邺都引》 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张煌言《入武林》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曹操《短歌行》 月明星稀,乌雀南飞。――曹操《短歌行》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曹植《白马篇》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曹丕《燕歌行》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咏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木至》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庆公栖隐处。――孟浩然《夜泊鹿门歌》
今夜麓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杜甫《春宿左省》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杜甫《奉济驿重进严公四韵》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杜甫《咏怀古迹》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洲韩判官》
金马玉堂三学士,清风明月两闲人。――欧阳修《会老堂口号》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和月。――欧阳修《天一词?玉楼春》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贾岛《寄韩潮州愈》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宋之问《灵隐寺》 谁为含愁凭独观,更散明月照流黄。――宋之问《独不见》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秦观《踏莎行》 云随竹动,月共水注。――陈后主《掖庭度雁赋》 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綦毋潜《春泛若耶溪》 关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王褒《关山月》 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山。――萧诗《子夜吴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高山早行》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朱淑真《生查子》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于良史《春山夜月》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韦庄《章台静思》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惟有孤城月,徘徊独临映。――杨素《赠薛播州》 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谢灵运《岁暮》 松际露微月,涛光犹为君。――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戴叙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近水楼台易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俞文豹《清夜录》 二十五弦弹月夜,不胜清怨却飞来。――钱起《归雁》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高适《塞上听吹笛》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卢思道《从军行》 绿水青山知有君,白云明月偏相识。――任华《杂言寄李白》 月儿弯弯照九洲,几家欢乐几家愁。――吴歌《京本通俗小说》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梅花》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陆游《游山西村》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月愁来明月愁。――罗隐《自遣》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梁章钜《沧浪亭志》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晏几道《鹧鸪天》 谁知含愁独不见,使妾明月照流黄。――沈缙凇抖啦患 月宫秋冷桂团圆,岁岁花开只有攀。――边贡《嫦娥》 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 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赵暇《江楼感旧》
夜光(月亮)何德,死则又育。――屈原《楚辞天问》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月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战国策?秦策》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关汉卿《窦娥冤?滚绣球》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人逢喜事精神爽,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七律?到韶山》 愁,愁老父破碎的月光满怀。愁,愁老母零乱的白发满怀――潘洗尘《饮九月九的洒》 饮九月九的洒,饮一缕绵绵的乡愁,饮一轮明明灭灭的新月。――潘洗尘《饮九月九的洒》 月亮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明月之诗”,这是一种文学现象,但其内蕴的丰富又超过了一般文学现象而具有独特的价值定向。它不是一个文学流派,但其影响之大,却是任何一个文学流派都难以比拟的。 悠悠苍天,月亮的存在对于人间是一个魅人的宇宙之谜。 展开浩如烟海的诗卷,咏月诗词俯拾皆是,更不乏名篇佳作:或描绘其绰约妩媚的姿影,或抒发相思和离别之情,或感伤身世和流离之苦,或倾诉旷达潇洒之胸襟,或寄托济世报国之壮志,或是借以抒发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思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这一意象常常成了人类思想情感的载体,她的意蕴十分丰富。在很多咏月诗歌中,诗人将月融于的内心思想情感之中,并使月与内心的思想情感互为辉映,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并将诗的文学品位、思想内涵与艺术造诣提升到一个极高的水平。 由于作者心境不同,在不同的古诗词中,月亮这一意象表现出的意蕴也往往不尽相同,体现出其意蕴的丰富性。月亮这一意象在诗人们的心中有着多种不同的意蕴:幽美、自由、纯洁、美好、永恒、凄凉、悲惨、悲欢离合等等,无不表达。月亮的不同意蕴,形成不同的审美意境,烘托出诗人们的不同情怀。 …………………. …….
一、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 在恬淡闲适、乐观旷达的人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成了清幽雅致、悠闲自在的代名词。 在不少古诗词中,文人墨客常常以明月来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超脱旷达的情怀。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一幅多么幽雅、明净而又充满情趣的画面啊!在这里,一切都显得自在安然、新鲜活泼,洋溢着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隐逸山水间的飘逸情怀。 又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在这首诗中,月亮以动态的形式出现,一个“惊”字打破了宁静,唤醒了一个息息相通的世界。在这夜静春山空中,一轮明月的出现,更加渲染了清幽与雅致! 其它咏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万丈生白毫”(苏轼《和子由中秋见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前赤壁赋》)等。 二、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者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或是寄托恋人间的苦苦相思,或是蕴含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在众多的咏月古诗词中,这一类是最多的。 从月相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自然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宁静的月夜里,沐浴着清幽柔和的月光,人们很容易陷入沉思,展开遐想,产生缠绵而渺远的情思。离家在外的人,仰望明月,思绪常常飞越空间,想起同在这一轮明月照耀下的故乡、亲人、朋友。 李白《静夜思》中的乡情,就是这样生发出来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当诗人“举头望明月”时,一缕乡思便从心头油然升起了。这样一个乡思引动的过程,不但人们很容易理解,而且不少人都亲自体验过,这就突破了诗人与读者之间因生活经验不同可能产生的感情上的隔膜,因而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诗中的月亮已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李白的诗作中,有大量都是咏月的诗歌,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只到夜郎西”(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帏望月空长叹”(李白《长相思》);“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等。 其他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的《苏幕遮》);“江南月,如镜复如钩。似镜不侵红粉面,似钩不挂画帘头,长是照离愁。”(欧阳修《望江南》);“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吕本中《采桑子》);“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零在外头?”(南宋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等等,真是举不胜举。 三、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 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寄寓了文人墨客的身世感伤和流离之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阴历八月初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