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昊宇巫哲 我就是来借个火个畜生吗?

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广西陶艺家吴昊宇:穿越陶瓷壁垒&用心传承工匠精神
《新石器》
来源:&&日11:10
人民网南宁8月16日电 &路边的石头,脚下的泥土,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凡物,在旁人看来无“颜”无“价”,但在广西陶艺家吴昊宇眼中,不仅能萌发新意,还具备不同表情。
陶艺家大抵都认为景德镇的瓷土上乘,佛山的泥土好。吴昊宇却坚持一方水土样一方人,“我是广西人,就用广西的水土”。当地人推崇坭兴陶和钦州的泥土,他却都从路边和山间取材,用最传统的方式过滤杂质,无任何添加,得到泥浆后揉泥,拉胚成型,做最自然、质朴的茶器。
在吴昊宇工作室,将一把泛着金属光泽的茶壶置于手心,竟如羽翼般轻薄。泥烧制的茶器有钝重的褐色,但敲一敲,却是瓷的清脆。
用最粗的粗陶做的非常薄的茶器,很多人担心它易碎。“如果摔到了一定会碎。”吴昊宇说,“器皿的纤细,会让人敬畏它,能约束人们的行为。你小心翼翼地使用,姿态优雅,时间也就慢下来。”
一次巡展,台湾艺术家惊讶于茶器的色泽、重量,一口咬定他是从日本取土,“只有日本才有这么好的土”。吴昊宇笑道:“其实这土就是在距离广西南宁90公里外采来的。”
在吴昊宇看来,泥土没有好坏之分,只有表情不同,但制作茶器的原材料应该具有本土的表情。全世界的土都适合做陶器,只是看你有没有发掘,能不能展现它的气质。石头也是如此。
《新石器》系列的素材就是路边捡来的。没有刻意寻找,没有草图,根据石的形态,吴昊宇直接用瓷土造型,在追求线条的流畅性前提下,自由“乱”画,最后看着呈现出来的画面,寻找由线条叠加而成的形态,然后将形态变成泥稿,进行形态空间化的再创作。
“做陶瓷时,就应该忘掉陶瓷,不要觉得它是多高的艺术。”从2008年《邂逅》系列开始,身为广西艺术学院的教授,吴昊宇不再像一般的学院派讲究主题、内容和形式。用他自己的话说,“穿越陶瓷的壁垒,才能通向创作自由的彼岸”。
从有思到无思,从有题到无题,从有形到无形,最后呈现的形可以说是有意安排,无意结果,这种带有某种不可预见性正契合了陶泥的自由精神与语意。
《新石器》系列是吴昊宇对中国文化回归的一种思考。通过与石头的相遇,加入文化的载体――纸张,呈现传统与当代、传承与创新在他心里的矛盾、冲突以及融合。
十余年来,吴昊宇专注陶艺艺术品及生活陶器创作,其作品参加伦敦、爱尔兰、北京、天津、上海等国内外陶瓷及艺术设计展出,屡屡斩获各类奖项,去年被《安邸AD》和“设计上海”评为国内十大新锐设计师。(黄俏华、王勇)
(责编:陈露露、庞冠华)
新闻排行榜
12345678910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广西陶艺家吴昊宇:穿越陶瓷壁垒&用心传承工匠精神
来源:&&日11:10
人民网南宁8月16日电 &路边的石头,脚下的泥土,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凡物,在旁人看来无“颜”无“价”,但在广西陶艺家吴昊宇眼中,不仅能萌发新意,还具备不同表情。
陶艺家大抵都认为景德镇的瓷土上乘,佛山的泥土好。吴昊宇却坚持一方水土样一方人,“我是广西人,就用广西的水土”。当地人推崇坭兴陶和钦州的泥土,他却都从路边和山间取材,用最传统的方式过滤杂质,无任何添加,得到泥浆后揉泥,拉胚成型,做最自然、质朴的茶器。
在吴昊宇工作室,将一把泛着金属光泽的茶壶置于手心,竟如羽翼般轻薄。泥烧制的茶器有钝重的褐色,但敲一敲,却是瓷的清脆。
用最粗的粗陶做的非常薄的茶器,很多人担心它易碎。“如果摔到了一定会碎。”吴昊宇说,“器皿的纤细,会让人敬畏它,能约束人们的行为。你小心翼翼地使用,姿态优雅,时间也就慢下来。”
一次巡展,台湾艺术家惊讶于茶器的色泽、重量,一口咬定他是从日本取土,“只有日本才有这么好的土”。吴昊宇笑道:“其实这土就是在距离广西南宁90公里外采来的。”
在吴昊宇看来,泥土没有好坏之分,只有表情不同,但制作茶器的原材料应该具有本土的表情。全世界的土都适合做陶器,只是看你有没有发掘,能不能展现它的气质。石头也是如此。
《新石器》系列的素材就是路边捡来的。没有刻意寻找,没有草图,根据石的形态,吴昊宇直接用瓷土造型,在追求线条的流畅性前提下,自由“乱”画,最后看着呈现出来的画面,寻找由线条叠加而成的形态,然后将形态变成泥稿,进行形态空间化的再创作。
“做陶瓷时,就应该忘掉陶瓷,不要觉得它是多高的艺术。”从2008年《邂逅》系列开始,身为广西艺术学院的教授,吴昊宇不再像一般的学院派讲究主题、内容和形式。用他自己的话说,“穿越陶瓷的壁垒,才能通向创作自由的彼岸”。
从有思到无思,从有题到无题,从有形到无形,最后呈现的形可以说是有意安排,无意结果,这种带有某种不可预见性正契合了陶泥的自由精神与语意。
《新石器》系列是吴昊宇对中国文化回归的一种思考。通过与石头的相遇,加入文化的载体――纸张,呈现传统与当代、传承与创新在他心里的矛盾、冲突以及融合。
十余年来,吴昊宇专注陶艺艺术品及生活陶器创作,其作品参加伦敦、爱尔兰、北京、天津、上海等国内外陶瓷及艺术设计展出,屡屡斩获各类奖项,去年被《安邸AD》和“设计上海”评为国内十大新锐设计师。(黄俏华、王勇)
(责编:陈露露、庞冠华)
新闻排行榜
12345678910  原标题:广西陶艺家吴昊宇:穿越陶瓷壁垒 用心传承工匠精神  人民网南宁8月16日电&路边的石头,脚下的泥土,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凡物,在旁人看来无“颜”无“价”,但在广西陶艺家吴昊宇眼中,不仅能萌发新意,还具备不同表情。  陶艺家大抵都认为景德镇的瓷土上乘,佛山的泥土好。吴昊宇却坚持一方水土样一方人,“我是广西人,就用广西的水土”。当地人推崇坭兴陶和钦州的泥土,他却都从路边和山间取材,用最传统的方式过滤杂质,无任何添加,得到泥浆后揉泥,拉胚成型,做最自然、质朴的茶器。  在吴昊宇工作室,将一把泛着金属光泽的茶壶置于手心,竟如羽翼般轻薄。泥烧制的茶器有钝重的褐色,但敲一敲,却是瓷的清脆。  用最粗的粗陶做的非常薄的茶器,很多人担心它易碎。“如果摔到了一定会碎。”吴昊宇说,“器皿的纤细,会让人敬畏它,能约束人们的行为。你小心翼翼地使用,姿态优雅,时间也就慢下来。”  一次巡展,台湾艺术家惊讶于茶器的色泽、重量,一口咬定他是从日本取土,“只有日本才有这么好的土”。吴昊宇笑道:“其实这土就是在距离广西南宁90公里外采来的。”  在吴昊宇看来,泥土没有好坏之分,只有表情不同,但制作茶器的原材料应该具有本土的表情。全世界的土都适合做陶器,只是看你有没有发掘,能不能展现它的气质。石头也是如此。  《新石器》系列的素材就是路边捡来的。没有刻意寻找,没有草图,根据石的形态,吴昊宇直接用瓷土造型,在追求线条的流畅性前提下,自由“乱”画,最后看着呈现出来的画面,寻找由线条叠加而成的形态,然后将形态变成泥稿,进行形态空间化的再创作。  “做陶瓷时,就应该忘掉陶瓷,不要觉得它是多高的艺术。”从2008年《邂逅》系列开始,身为广西艺术学院的教授,吴昊宇不再像一般的学院派讲究主题、内容和形式。用他自己的话说,“穿越陶瓷的壁垒,才能通向创作自由的彼岸”。  从有思到无思,从有题到无题,从有形到无形,最后呈现的形可以说是有意安排,无意结果,这种带有某种不可预见性正契合了陶泥的自由精神与语意。  《新石器》系列是吴昊宇对中国文化回归的一种思考。通过与石头的相遇,加入文化的载体——纸张,呈现传统与当代、传承与创新在他心里的矛盾、冲突以及融合。  十余年来,吴昊宇专注陶艺艺术品及生活陶器创作,其作品参加伦敦、爱尔兰、北京、天津、上海等国内外陶瓷及艺术设计展出,屡屡斩获各类奖项,去年被《安邸AD》和“设计上海”评为国内十大新锐设计师。(黄俏华、王勇)  您可能也感兴趣:降不停 小米5超值优惠1895元十核白元机 魅蓝metal仅售6654GB+64GB ZUK Z2全网通售价1659性价比首选 索尼A5100仅售3918精致便携 华硕U303仅4899元游戏本 联想拯救者仅4999元  分享到:  0 个人觉得赞好文章 点个赞您已经赞过了+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巫哲 我就是来借个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