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一天最多吃多少香蕉能吃多少

一天吃5吨知了稀奇不稀奇
已有 1128 次阅读 22:06
|个人分类:|系统分类:|
一天吃5吨知了稀奇不稀奇
作者 马得清
今天读《浙江永康人1天吃5吨知了 炒知了成酒席必备菜》(2013年08月01日&来源人民网&)消息,刚开始感到稀奇,读完,查阅资料,一想,觉得不稀奇了。为什么?一则知了肉富含营养,二则做成菜后吃起来味道美,三则那里的人吃知了有市场推动,四则自古中国人就吃它,不仅吃,还知道蝉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消息说,今年夏天,永康人餐桌上最热门的菜,不是小龙虾,而是知了。在永康街头,随处可见做知了菜的“知了馆”。有人估算了一下,永康人一天要吃掉五吨知了。因为知了价格不菲,在永康甚至成了酒席宴请上的必备菜,“招待客人要是没一盘知了,还真不好意思。”
研究发现,幼蝉含蛋白质相当丰富,每100克含72克,分别是牛肉、鸡肉和猪肉的3.5倍、3倍和4.3倍,另含脂肪15克、灰分1.5克,以及甲壳素、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蝉的各种有益成分对促进生长发育、补充机体代谢的消耗、体虚患者康复等,都有极佳的辅助治疗作用。
吃蝉就是吃昆虫,而吃昆虫对很多亚洲、南美和非洲的民众来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中国人早就会吃蝉、蚁、蚕蛹等类的昆虫,拉美和非洲人更是有吃昆虫的习俗,只是还没听说欧洲人也吃昆虫。
笔者在电视上曾经看到过非洲人吃虫子的镜头,当时觉得感觉很恶心,后来知道那虫子富含蛋白质,加上非洲又缺粮食,于是,对非洲人吃虫子也就理解了。
其实,我们应当扩大眼界,了解人类学会吃虫子的原因。一是解决食物短缺的问题,二是发现可吃的虫子富含营养。有意思的是,2008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就曾呼吁“地球村”的居民们,从现在起就要学会吃昆虫,为此还专门在泰国清迈召开了为期3天的研讨会。但号召发出后,和者甚寡。人们认为,世界上有如此众多的美味,凭什么让我们去吃虫子?
吃不吃虫子确实是每个人的自由。但有研究表明,在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营养丰富的昆虫有2346种,这些昆虫有可能成为未来可靠的食品来源之一。 据初步统计,在我国的云南省可食用的昆虫就有2000多个种类。
刚出土的老龄幼虫营养丰富,虫体蛋白质含量58-58%、脂 肪含量10-32%。目前已把蝉摆上餐桌,作为保健食品,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价格愈来愈高。每只鲜蝉0.3-0.5元。仅靠野生资源已不能满足需要,目前已开始人工饲养,业内人士预言,蝉将成为人类重要的绿色食品之一。人工养蝉投资小、技术容易掌握、省工时、高效益、无风险,是农村新的致富项目。
我们已经知道的三种吃蝉方式:
1.油炸金蝉。取植物油适量,在锅中加至8成热,放入处理过的食材,轻炸2-3分钟,捞出,控油,根据自己口味添加食盐、五香粉、孜然等。
2.五香金蝉。把轻炸的金蝉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加入八角、茴香、花椒、陈皮、生姜、尖椒、食盐等炖之。
3·午夜取蝉。在夜间那时蝉刚脱变完肉嫩这种才可作为口中美食在树杆上取下,放油锅加点食盐微炸即可。
看来,浙江永康人一天吃5吨知了,稀奇,不稀奇。也可以设想,也许有一天,我们还会有专门的昆虫食品店,到那时,我们就自然适应,更不会稀奇了。
古今话蝉(见医学教育网)
蝉,古称蜩、蚱蝉等,俗名“知了”、爬树猴。蝉遍布全世界,已知品种有3000余种之多。古人因不知道蝉是吸食树汁的害虫,反而认为它只是靠“含气饮露”为生。所以,蝉竟受到历代不少文人墨客的青睐和赞美。
蝉的价值,还在于它可充当食品和药用。《诗经·大雅·荡》:“如蜩如螗”,《毛诗陆疏广要》云:“盖蜩亦蝉之一种形大而黄,昔人啖之。”《礼记·内则》:“爵、晏、蜩、范”,汉郑玄注:“蜩,蝉;范,蜂。皆人君燕食所加庶羞也。”可见,至少在汉代以前,蝉不仅是可吃的昆虫,而且还是帝王筵席上的佳肴,是完全可以登大雅之堂的。北魏的《齐民要术》中对蝉的烹食法就有记载:“蝉脯菹法:追之,火炙令熟,细擘下酢。又云:蒸之细切,香菜置上。又云:下沸中即出,擘如上香菜蓼法。”即是说蝉在当时有炙、蒸、瀹三种烹制方法。不只中国人吃蝉。据说,古代希腊和罗马人也常掏取土中之蝉卵(幼蝉),烹饪出十分可口的菜肴。由于产量有限,价格较贵,蝉在当时集市上是令人羡慕的精贵食品。在东南亚,如今的马来亚土著人也有喜欢吃蝉的习俗。他们捕食蝉很特别,傍晚,人们在森林中烧上一堆火,招引一群群“飞蝉扑火”,遂捕获之,去其翅足,然而将蝉投入烧开的棕榈油中,煎炸熟后作为食品。现捉现吃,可谓其乐无穷。这种吃蝉方法在澳大利亚土著和非洲一些国家也较流行。可见,古今中外都有吃蝉的习俗。
中国人吃蝉历史渊源流长,且也很讲究方法。现在,我国不少地方还喜欢吃油炸幼蝉。或先将幼蝉入沸水中,即出阴干,制成蝉脯,以备配菜,可做成各种美味佳肴。比如,广东粤菜馆中曾有加工精制为“桂花蝉”的菜肴出售。山东泰安人很喜欢把蝉当作款待亲朋贵客的上等菜肴,以至达到无蝎无蝉不成席的程度。几年前,河南某罐头食品厂推出过“仙蝉”系列保健食品,就是以幼蝉为原料、科学配方精制而成。该食品保留了蝉的营养成分,味道鲜美、香酥可口,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蝉是河南的特产。曾有报道,炸蝉在河南周口地区卖30元钱10串。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蝉全是人工培养的。当地一些乡一时冒出了好多养蝉专业户,他们先把带有蝉卵的树枝集中起来,埋在树根周围的土里,两年以后,就在地上搭起塑料棚,等候成群结队的新蝉破土而出。农民们将幼蝉先放进盐水中,一是让蝉吐出泥土气和脏物,二是天热拿到市场卖不致变质。由于一批一批,每年都搞,可获可观的收入。
研究发现,幼蝉含蛋白质相当丰富,每100克含72克,分别是牛肉、鸡肉和猪肉的3.5倍、3倍和4.3倍,另含脂肪15克、灰分1.5克,以及甲壳素、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蝉的各种有益成分对促进生长发育、补充机体代谢的消耗、体虚患者康复等,都有极佳的辅助治疗作用。
说起蝉的药用,人们都只知道蝉蜕(幼蝉的壳)是一味常用中药。其实,古代成虫蝉体也常入药。李时珍说:“今人只知用蜕,而不知用蝉也。”《神农本草经》云:“蚱蝉,味咸寒,主小儿惊痫,夜啼,癫病,寒热。”《圣惠方》载:“用蚱蝉一分(微炒),干蝎七枚(生用),牛黄、雄黄各一分(细研),为散。用薄荷汤调服,治小儿天钓、眼目搐上。”《普济方》:“蚱蝉(锻),赤芍药各三分,黄芩二分,为末,水一盏煎到五分,去渣服”,可治“小儿初生百日发痫”。《本草纲目》也有“秋蝉一个,地肤子炒八分,麝香少许,为末,酒服二钱,可治破伤风病”的记载。此外,古方尚有“蚱蝉汤”、“蚱蝉丸”、“蚱蝉散”等。笔者曾见今人用蝉方二则。一方:“蚱蝉30克、生赫石30克,珠砂6克,共研细末,日服3次,每次1克。治惊惕不安,心神不宁;又方:蚱蝉30个(洗净焙干)、白术10克,炒莱菔子10克。共研细末,每服2克,日3次。可疗小儿疳疾,形体羸瘦、神倦纳呆。我认为,蝉的药用不应受到冷落,对这种虫类中药的功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 个评论)
今日关注 /7
  官员告老还乡,不必案牍劳形,也可以放下“伴君如伴虎”的心理包袱;或虽罢官家居,有处分在身,但通常的情形是不会再出事的。这两种人都可以说无官一身轻,应当可以养尊处优,颐养天年。确实有这么一批人。
  杨家将有很多著名的将领,七郎八虎,小学生都知道杨家将。但实际上,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并非如此。杨家将第一代杨业,生于乱世,一生真正为宋朝服务只有8年。他曾为北汉服务,和宋朝血拼,还差一点杀了赵匡胤。
  明清时期,五仙观规模相当宏大壮丽,殿堂多达十数处,有照壁、牌坊、山门、中殿、后殿,两侧还有东西斋、三元殿、廊庑等等,现存有仪门、后殿、东斋、西斋和“岭南第一楼”等部分旧建筑,是明代重建五仙观的遗留。
  女书,全世界惟一一种专门给女性使用的文字,起源于中国湖南江永县,中国非遗文化保护项目。曾经在湖南江永县、道县等地区妇女间流行。女书脱胎于方块汉字,是方块汉字的变异,用1000个字记录了一种岭南方言。
  在唐宋及以前,对教师业务的考核主要在“教学量”上,明代则开始与教学质量和升学率挂钩。明朝对教育主管和教师的考核,除了和其他行业官吏相同的“考满”、“考察”外,还单设有明太祖朱元璋推出的“学官考课法”。
  梁启超、梁思成、梁从诫,三代人走了一条共同的忧国忧民、报效国家的典型中国文人的人生道路。他们都不喜欢政治,但政治都找上门来。谈到三代人的不同,梁从诫曾悲怆地说:一代不如一代,我们三代人都是失败者!
  广安门大街,在老北京人的口中还有另一个名字——彰义门大街。彰义门本是金中都的城门,地点是广外的湾子,人们硬是这么叫了几百年,直到上世纪50年代以后,新居民涌入,文字标牌成了地名的唯一依据,广安门正了名。
光明网版权所有浙江永康人一天吃五吨知了 炒知了成酒席必备菜
知了的一生大多数时间都生活在地下,成虫只有短短几个月生命,因此无法养殖,只能靠人工捕捉。林焱挺/制图本报通讯员朱彦侃陈晓苏实习生葛逸云本报记者张戮萌探衲晗奶欤揽等瞬妥郎献钊让诺牟耍皇切×海侵恕T谟揽到滞罚娲杉鲋瞬说摹爸斯荨薄S腥斯浪懔艘幌拢揽等艘惶煲缘粑宥种恕R蛭思鄹癫环疲谟揽瞪踔脸闪司葡缜肷系谋乇覆耍罢写腿艘敲灰慌讨耍拐娌缓靡馑肌!币惶熳疃... []
共有评论 0 条
暂无任何评论
首页 向前 上页 1 下页 向后 尾页
免责声明: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赞成其内容或立场,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已有 0 位网友对这篇文章发表了评论
网友昵称:知了能吃出肉味 南京一饭店一天能吃掉1000只- 中国日报网
> 今日要闻
知了能吃出肉味 南京一饭店一天能吃掉1000只
14:38:00 来源:金陵晚报 
[提要]&&在店里专门负责这道菜的季厨告诉记者,椒盐金蝉并不像一般人想的炸知了这么简单。”  卓经理表示,跟很多更为生猛的肉虫相比,椒盐金蝉其实算不上重口味,但是依然有些好奇的食客点了不敢吃。
下锅前的金蝉。酒店供图
  “江苏十大怪菜”刚刚吓坏小伙伴,不少读者很好奇,这些菜甚至更奇怪的菜南京能吃到吗?本报记者昨天探访南京一家徐州菜馆汉香阁,这里有道名菜用的就是我们最熟悉的虫——知了为原料,传说中这道以虫为料的菜居然可以吃到肉味,最高峰时,一天就能卖掉1000只。
  勾勾小指头钓上美味
  这道以知了为名的菜有个仙气的名字叫做“椒盐金蝉”。据介绍,选取的原料就是脱壳前的金蝉,严格意义上是知了的幼虫,所以看起来并没有一般市民抓到的知了那么大,一般一只5厘米左右。一盘一般有30只左右,价格在38元。据介绍,这道菜在店里很受欢迎,属于必点菜,旺季时一天就能卖掉差不多1000只。即便现在渐入冬季,知了的货源少了很多,每天还是有很多人专程来点,有的人甚至会打包带走。
  “徐州人多少都吃过这道菜。”酒店副总经理卓越是正宗徐州人,他回忆,自己会吃饭的时候就开始吃这道菜了。小时候家里没钱买肉,大人小孩一起发动捉几只知了,洗干净油炸就是一道好菜。知了一般躲在土里,徐州有特别的砂土,很容易发现土表面有小洞,用手轻轻挖开,伸出一只手指头,就可以把知了拎出来,算得上正宗的勾勾小指头就能钓到的零成本美味。
  由于知了会上树,有时候打个电筒对着树,也能勾引知了从洞里慢慢爬出来,现在农村依然保留这种土法子。虽然南京郊县也有知了出没,但店里的知了仍然从徐州农村收购,一只划下来要1块多。
  小虫背上有块“里脊肉”
  在店里专门负责这道菜的季厨告诉记者,椒盐金蝉并不像一般人想的炸知了这么简单。为了避免伤到触角,每只知了都要用软毛细细刷干净,剪掉长触角,避免它们自相残杀,然后放进有盐水、葱姜的秘制调料里泡上5-6个小时,沥干后进油锅,小火炸上几分钟。
  “见到有点黄了就要捞起来,如果金黄才捞就糊了。”由于火候掌握起来需要技巧,季厨说,当年从徐州请来的老师傅教了他几次才最终掌握。“师傅开始只让炸花生米试手,炸得好才给几只小知了炸炸。”炸得遍体金黄的金蝉出锅,还要用容器稍微压压扁,用葱姜爆炒,出锅撒上椒盐就整体完工啦。
  吃这道菜,有些人爱吃头,因为头部甲壳部分多,就着椒盐,吃起来很香脆,有些人爱吃尾巴,跟许多人吃虫的印象不一样,知了炸熟后是不会“爆浆”的,吃起来其实跟吃豆腐皮卷感觉差不多,有些人甚至能吃到淡淡青草味。季厨介绍,真正懂得吃这道菜的人才知道,最好吃的部分其实是知了的背脊。“那块有一小块肉。”也许很难相信,但是不少人真吃到了肉味,一位食客的描述最为经典,“像是吃到一块里脊肉。”
  卓经理表示,跟很多更为生猛的肉虫相比,椒盐金蝉其实算不上重口味,但是依然有些好奇的食客点了不敢吃。有网友表示,吃过这个之后,对大部分甲壳类怪菜都会接受无误了,瞬间可以升级成吃货中的VIP。
  专家:知了营养价值跟虾相当
  南农大昆虫学系胡春林副教授表示,知了的食用价值跟虾相当,外壳都是甲壳素,里面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知了的幼虫生活在土中,主要靠植物的根茎跟枝叶为生,民间一般吃的就是这种,知了无论品种都属于蝉科动物,都能吃。但他提醒市民,幼虫如果身上发黑或者吐黑水,就意味着已经生病,就不能吃了。
  有报道说,吃知了在浙江等地被热捧,很多网友担心,南京刮起这种风潮之后,知了会不会就此灭绝,影响生态环境。胡春林表示,虽然从农业意义上来说,知了属于害虫,但是螳螂、小鸟都会以它为食物,人类种群庞大,如果人人都吃确实有这种危险。“但是知了只是这些动物食物的一种,如果变少了可以以别的虫类替代,种群数量变少并不影响整个生态系统运转,少量食用应该没问题。”  □金陵晚报记者 杨婧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浙江永康人一天吃五吨知了 已成酒席必备菜(图)
来源:浙江在线-永康日报
原标题 [永康人一天吃掉5吨知了(图)]
记者 陈晓苏  夏天到,知了叫。生活在钢筋水泥遍布的城市里,知了的叫声已经越来越稀少。然而,知了却没有从我们的生活中离去,和曾经的小龙虾一样,知了已经占据了夏日餐饮高地。  25日,记者走访华丰菜场等地,发现炒知了在我市已呈现产业化发展态势。据不完全统计,永康人一天要吃掉近万斤知了。  知了一天一个价  “生的知了肉给我称两斤啊。”  “今天没有卖哦,发来的不多,我自己炒着卖的都不够。”  早上8点,市民王美贤开车经过“和天下”知了馆时,吃了个闭门羹。王美贤是“和天下”的老客,经常买生知了肉自己回家炒着吃。  这家知了馆是今年刚入行的新成员,既卖生知了肉,又卖炒好的知了。“本来就想做批发生意的,发现自己经验还不够,于是,也做起了零售的生意。”店主应桂燕称,知了一天一个价,没经验的人不好做。  当天,没掐头去尾的活知了售价在60元/公斤左右。“如果是掐头去尾加工过的,60元一斤也买不到吧。今天炒好的知了肉是160元一公斤,再往后,新鲜知了越来越少,价格又要涨了。”应桂燕说,自己是直接到衢州批发的,价格会稍微便宜一点,但相差也不是很大。  随后,记者来到华丰菜场,这儿的活知了56元/公斤,掐头去尾后的生知了肉130元/公斤。“再过十来天,这新鲜知了就要没啦。”摊主黄同兴说,到时候,他又要回去做板栗生意了。  一天吃掉知了近五吨  黄同兴做知了批发零售的生意,已经五年了。“最早时,一天卖个几百斤就不错了,最多时是500斤左右,现在吧,生意最淡的时候也比那时多。”现在,黄同兴一天能卖2000多斤知了,最多的时候卖过8000斤。  华丰菜场两个卖知了的摊位,生意都不错,主要销往我市一些饭店和专业炒知了的卖家。“不少人也是直接从衢州、丽水拿货的。”黄同兴说,粗略地算,永康人一天能吃掉近万斤知了。  华丰菜场的摊位上,近十名女工一刻不停地做着“掐头去尾”的重复工作。“早上两三点钟就开始剥了,一直要剥到下午两三点钟。”黄同兴指着农工商超市后面的一幢老房子说,“我雇了四五十号人在那剥壳。”  再过十来天,新鲜知了就要退市了。从七月初到八月初,每年,新鲜知了都只能维持一个多月的时间,这以后,知了还有得卖,就以冷冻的为主。采访中,不少摊主店主都说,今年知了提早上市了,6月25日前后就已经有得卖了,7月初已是大量上市,早点结束也在情理之中。  炒知了店密集  知了销量大的背后,是有千千万万个爱吃知了的家庭在守候知了出锅。  “我特别喜欢吃知了,以前都是自己去丽水那边买生的回来,然后让别人帮忙做。”市民应文清说,第一次吃知了是五年前,在他的一个亲戚家,那之后再也忘不了那个味道。每年他都会买上百余公斤,炒好后冻在冰箱里,吃上一年。  从早时的八九元一斤到现在的三十元左右一斤,已经吃了十多年知了的翁晓倩说,丽水的知了市场因为永康人的出现,价格才水涨船高。  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炒知了去卖。新河路一带,炒知了店密布。  今年是金维珍炒知了的第四个年头,可她在新河路开水果店已经十来年。“从无到有,从一家两家到越来越多,就你看见的这个路段就已经六七家了,更别说前面那些弄堂里还有不少。”金维珍说,新河路平安小区这一带,炒知了的已经有十六七家。  知了为何受追捧  知了受市民追捧,其中不可否认的因素之一在于它的营养价值。“知了的蛋白质含量高,低脂肪。”应文清说,知了除了营养价值和药用功能被人关注外,对他来说,吃知了有种魔力,“味道真的好,吃了就停不下来。”  “现在知了是时兴货,一斤知了近百元,还没多少。家里请客来盘知了,档次就上去了。”食客徐先生说,买知了,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面子,“喜欢吃知了的人这么多,你请客了,怎么好意思少盘知了?”  市场的变化,引得一些卖家转变经营内容迎合市民口味。“做小龙虾13年了啊,可我现在还是改卖知了了。”王文德的小炒店原本开在三中路口,那儿曾经是龙虾爱好者汇聚的“天堂”,“后来,那儿拆了,小龙虾店四下分散,生意也就没原来那么好了。”去年开始,王文德店里的主打菜从小龙虾变成了知了,“一天能卖出三四百斤知了,比小龙虾赚多了。”  生活中也不难发现,遍布大街小巷的各类饭店,都已经把知了当成一道主菜。  产业规范靠自身  销路大,竞争自然就激烈了。为了维持老客的生意,金维珍还推出了免费送货上门的服务,有时候,还会快递寄到金华、杭州等地。  “一天就卖上两百斤左右的熟知了,已经从早忙到晚了。”也做炒知了生意的徐先生说,早上五点多开始炒知了,一锅知了四斤左右,需要炒一个小时,一般人家都是好几个炉子一起炒的。  为了节约成本开支,很多从事炒知了的都是夫妻档上阵。“就做做这旺季时的生意。等八月一过,就歇业了。”徐先生说,从早到晚忙活,身体吃不消。  最让金维珍担心的还不是生意不好。“就怕卖的人越来越多,把这行业炒乱了。”金维珍也是自己直接从衢州拿货,还稍微好一点,可也因为卖的人太多,利润已被压得很低,“就当薄利多销了。”  “炒好的知了,最高时一公斤要卖到两百元以上。”应桂燕还备齐了冷库等设备,想好好做炒知了这个产业,和金维珍一样,她也担心产业被炒乱了。  不过,采访中,从事炒知了行业的人也说,和其他产业一样,想要持续发展,总得靠自身的规范。
(责任编辑:李毅)
&&&&&&</div
顾城死了。谢烨死了。英儿却活着。[]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维c一天最多吃多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