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西红柿得了豆角叶霉病病还有的治吗?

什么是西红柿叶霉病?怎样防治?_百度知道
什么是西红柿叶霉病?怎样防治?
番茄叶霉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亦可为害茎、花、果实。叶片染病,叶面出现不规则形浅黄色褪绿斑,叶背初生白色霉状物,后变为灰褐色或黑褐色,潮湿时叶片正面亦可出现灰褐色霉层,随着病情的发展,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卷曲,植株呈黄褐色干枯。番茄叶霉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真菌、黄枝孢菌侵染所致。该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或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上越冬,遇到适宜条件,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和人们农事活动进行传播。病菌发育最低温度9℃,最高温度34℃,最适宜温度20-25℃,室内空气相对湿度高低是影响该病发生的决定性因素,相对湿度高于90%,发病严重。低于70%,基本不发病。防治方法:土壤增施生物菌肥,定植前每亩用2.5千克5406菌种粉,掺饼肥10-15千克施入定植沟内,或土壤撒施其它生物菌肥。定植后地面喷洒“保得”土壤生物菌接种剂300克,或生物多效奇500克,可抑制并减轻发病。如果已经开始发病,需及时喷洒25%阿米西达悬浮剂2000倍液,或30%爱苗乳油4000倍液,或50%凯泽水分撒剂1500倍液,或96%天达恶霉灵3000倍液,或60%防霉宝超微粉剂600倍等药液,分别掺加1500倍天达有机硅+600倍“天达—2116”液。以上药液交替使用,每7--10天一次,连续喷洒2—3次。若遇阴雪天气,改用粉尘剂或烟雾剂。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该病在番茄的叶、茎、花、果实上,都会出现症状,但是常见症状是发生在叶片上,初期在叶片背面出现一些退绿斑,后期变为灰色或黑紫色的不规则形霉层,叶片正面在相应的部位退绿变黄,严重时,叶片常出现干枯卷缩。从发病的顺序看,经常从植株下部向上蔓延、温度从9℃到34℃之间,病原都能生长发育,发育的最适温度是20~25℃。在最适温度且湿度较大(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仅需10天到半月就可普遍发病。
选播抗病品种一些番茄品种,如沈粉3号和佳粉等,有较强的抗叶霉病能力,选择抗叶霉病番茄品种,应注意随病原菌生理小种的消长,及时更换品种。
消除菌源①加强田间管理。精耕细作,及时进行药剂防治,避免叶霉病侵染和为害。②合理轮作重病田不宜再种番茄,应与瓜类或豆类蔬菜间隔3年轮...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叶霉病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版权所有 WWW.3456.TV- Copy Right&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防治番茄叶霉病(图)
  近日,据市、区植保站调查发现,番茄叶霉病在各区县普遍发生,发病棚一般病株率为10%,严重棚室接近50%。目前,病斑主要集中在下部叶片。
  番茄叶霉病是由半知菌亚门褐孢霉引发的一种真菌病害,俗称“黑毛病”,可为害多个部位,但以叶片为主。叶部发病初期,正面出现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淡黄色斑,背面为灰白色。后期病斑正反面均会出现灰紫色或黑褐色的绒状霉层,但常见于病斑背面。病情严重时可造成叶片干枯甚至减产。番茄叶霉病病菌喜温暖高湿,温度20℃-25℃,相对湿度90%以上利于病害发生及加重。发病高峰易出现在由凉转暖或由暖转凉的季节;易发病的生育期为坐果期。
  当前,春节前后定植的番茄正处于坐果期,气温也正在回升。寄主条件和气象条件均利于番茄叶霉病的发生与为害,发病部位将向上扩展,各地植保部门要做好番茄叶霉病的监测,及时指导蔬菜基地进行防控。
  1. 及时清除病叶。发病棚室施药前,要先整枝打杈,摘去病叶并携至棚外妥善处理,以减少菌源,增加通风透光。
  2. 根据天气情况,合理通风,做好温湿度调控,避免出现温暖高湿小气候。
  3. 加强肥水管理。及时收看天气预报,尽量选择晴天上午浇水,避免浇水后遇阴雨天,发病棚室要适当控水。施肥时,采取配方施肥,适当增施磷钾肥。
  4. 适时预防和控制病害发生发展。未发病棚可用硫磺熏蒸器定期熏蒸或用百菌清烟剂熏烟预防;发病初期可选用苯醚甲环唑、氟硅唑等药剂喷雾防治。
  张智 谷培云 马爱华
本文来源:京郊日报
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181618条
评论171861条
评论125812条
评论112772条
评论107993条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番茄灰霉病与 番茄叶霉病什么区别呢?_百度知道
番茄灰霉病与 番茄叶霉病什么区别呢?
提问者采纳
腐烂,并有深浅相间的轮纹,叶背面出现灰紫色至黑褐色茂密的霉层,表面生有灰色霉层:病部灰褐色,产生灰色至灰褐色霉层:叶片发病,从叶缘开始向里产生淡褐色V形病斑。果实发病时,水渍状,湿度大时,果实蒂部呈灰白色水渍状软腐,表面生有灰色霉层,多从花瓣、花托处侵染,向果实发展。成株期叶片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不规则形或椭圆形淡黄色褪绿斑,叶片表面病斑也可长出霉层番茄灰霉病。 番茄叶霉病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正确识别番茄灰霉病和叶霉病
番茄灰霉病和叶霉病是生产中常见的两种病害,都由真菌引起的,正确区分两种病害才能对症下药,事半功倍。具体措施应从以下几点识别。
1 症状差别
1.1 番茄灰霉病 该病可为害花、果实、叶片及茎。果实染病青果发病最重,由残花和花托处发病,向果实或果柄扩展。果皮变成灰白色水浸状,然后变软腐烂,烂果长灰色霉层,果实失水后产生僵果。叶片病斑多从边缘成V字形扩展,初水浸状,浅褐色,边缘不规则具深浅相间轮纹,长灰霉,严重时叶片枯死。茎染病,初呈水浸状小点,后成长椭圆形或长条形斑,湿度大长出灰褐色霉层,逐渐枯死。
1.2 番茄叶霉病 该病为害叶片,有时也为害茎、花和果实,叶片染病,叶面有不规则或椭圆形浅黄色斑;叶背初生白色霉层,还相互连接成片,颜色由白...
灰霉病和叶霉病是棚室番茄栽培中发生的主要病害,发病原因是由于保护地内有较高的湿度和相对较低的温度造成的,以上条件有利于病菌的传播、侵染及流行。灰霉病较叶霉病发生稍早,在症状识别上,灰霉病主要发生在番茄的花和果实上,开花期病菌从开败的残花萼片或花托上侵入,以后逐渐向果实和果柄扩展,在果实上出现灰白色水浸状软腐,并在病部产生灰色至灰褐色霉层,最后形成烂果。叶霉病主要危害番茄叶片,也危害叶柄、茎和果实。发病初期在叶背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具有白色霉层的病斑,以后霉层不断变黄,最后变成紫色,病斑多时布满整个叶片。叶片正面退绿变黄直至整个叶片枯死。 叶霉病和灰霉病适合的发生条件是温度20—25℃,相对湿度在90%以上,在以上条件下,病菌繁殖迅速,如果植株种植较密、通风不良,...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番茄叶霉病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番茄叶霉病特效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