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的瓷器花中国 瑞典叫什么

瑞典拍卖的中国瓷器能是真的吗_百度知道
瑞典拍卖的中国瓷器能是真的吗
提问者采纳
瑞典的瓷器大多数不是什么“列强瓜分中国”来的,稍微知道点北欧史的都知道,瑞典在18世纪著名的“东印度公司”,这个公司从来没有用坚船利炮欺辱过中国,而是远渡重洋来到中国进行贸易,先是用瑞典的森林木材和铁矿到墨西哥换来银子,然后拿银子买中国的瓷器、茶叶和丝绸。哗禒糕溉蕹防革狮宫饯这个都是有记载的。话说回来,瑞典拍卖的大多数属于companyporslin,也就是我们说的外销瓷,这种瓷器在18世纪大量出口,在北欧乃至欧洲存量巨大,因此不是什么珍惜品种。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内拍卖市场的兴起,瑞典也出现了不少高仿的瓷器,尤其是官窑和高古瓷器玉器,因为工作关系我了解一些,瑞典的古董行就那么几个,专业素质(鉴定水平)远远落后于国内的造假水平,所以大家要警惕一下。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这个完全有可能!鸦片战争后期各国列强瓜分中国!中国论为半哗禒糕溉蕹防革狮宫饯封建半殖民地,那时候有很多国宝外流!所以现在很多国宝级艺术品很大一本分都在国外的私人藏家手里.
应该是真的。假的话会被起诉的呀。
中国瓷器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国际艺术界--165件瑞典藏中国陶瓷亮相故宫午门
&&&您的位置:--&--&工艺美术
165件瑞典藏中国陶瓷亮相故宫午门
&&&&& 250年前,一艘满载中国丝绸、瓷器、茶叶等货物的瑞典商船“东印度人――哥德堡号”在历经2年半的艰辛航行后,即将到达家乡哥德堡港时却顷刻间被无情的大海吞没并迅速沉入深深的海底。为什么经历狂风恶浪都不倒的“哥德堡号”却沉没在平静的港湾中?它能解读当时活跃的中国外销瓷的历史吗?从9月26日起,在故宫午 门城楼展出的“瑞典藏中国陶瓷展”也许能解开你心中的谜团。&
&&&&& 瑞典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瑞典藏中国外销瓷展”既是中瑞两国近年来最盛大的文化交流活动,也是故宫博物院80华诞庆典活动的一部分。在中瑞建交55周年和故宫博物院建院80周年之际,9月26日下午,瑞典王国王储维多利亚公主、瑞典工业贸易部部长托马斯?奥斯特斯在中国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的陪同下出席开幕仪式并参观展览。&
&&&& “瑞典藏中国陶瓷展”是中瑞双方首度在故宫博物院合作办展,也是继“‘太阳王’路易十四――法国凡尔赛宫珍品特展”后午门现代化展厅迎来的第二个大型展览。展览共展出181件(套)文物,165件(套)展品为瑞典18世纪沉没的“哥德堡号”商船上打捞上来的瑞典各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外销瓷及相关文物。其中,18件精美瓷器由此次展览的赞助商之一沃尔沃集团无偿捐赠给故宫永久收藏。故宫收藏的18世纪西洋风格瓷器16件也将配合展览与观众见面。&
&&&& &展览分为4个部分。“千古之谜――哥德堡号沉船”部分通过打捞出水的、精美的中国瓷器,讲述瑞典“哥德堡号”的传奇经历及当年瑞典船员的勇敢精神,展示中国瓷器在西方人心中的地位。明清时期,中国对外瓷器贸易的手法多种多样,有成品瓷、半成品瓷、期货交易、来样加工等,但仍然满足不了欧洲市场对中国瓷器的大量需求。于是,欧洲人开始学习模仿中国的制瓷方法,生产出一种外形相似、但质量稍逊于中国瓷器的“软瓷器”来填补市场上的空缺。“域外生辉――瑞典收藏的中国瓷器”部分生动讲述了那个时期中国瓷器在欧洲的辉煌。中国瓷器的对外输出影响了17世纪末18世纪初的整个欧洲。同样,欧洲的许多先进科技、文化、艺术也在被中国所接受。自中国陶瓷对外输出开始,它就在开始不断地汲取外来的艺术营养,如带有异域风格的造型和纹饰、用在中国明代瓷器装饰上的进口“苏麻离青”青花钴料等,尤以盛行于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珐琅彩瓷器为最。“西风东渐――紫禁城内收藏的西洋风格瓷器”部分展出的今天故宫收藏的珐琅彩瓷器,反映的就是这段“洋为中用”的历史成果。在这样一个中瑞文化交流的展览中,不能忘记一位将科学考古带入中国、开拓中国田野考古学全新道路的瑞典科学家――安特生。第四部分“考古新途――瑞典人安特生与仰韶文化”将这位科学家的故事娓娓道来。1914年,安特生来到中国,受聘于中国地质调查所。1921年河南渑池的仰韶文化遗址,就是被安特生带领的地质考察队率先发现的。&
&&&&& 展览采用声、光、电等科技手段,并为每位观众免费提供自动讲解器,全方位地带给观众全新的参观感受和体验。(信息来源:中国文物报)
【】&&&【】&&&&【字体:
&& &&&&& &&&&& &&&&&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末页&
如有设计、广告、美术、书法等相关事务 请拔打本网免费服务热线:010-
本站文章、作品、留言只代表作者和留言者本人,不代表国际艺术界网观点……
常来本网评论的,需落款。我们会定期评出“国际艺术界网资深评论专家”的美誉。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TEL: 010-17344 FAX:
版权所有: 中国.国际界网&&&&&国际艺术联盟委员会&胡环宇头扎入水中的一幕被记录下来,引强烈反响。
一男子为吃狗肉,拎着一只狗的后腿将其砸死。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众所周知,我国是瓷器的故乡,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在英文中,瓷器与中国为同一词,这充分的说明了我国瓷器的精美 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瓷器作为中国古代奢侈品之一,瓷器通过各个渠道传到国外。
  瓷器早期外销是从明代开始的,之后逐渐发展为西方在中国定制瓷器, 再到清代中期欧洲仿制的瓷器。在这个过程中,不乏精品,不仅国内博物馆有收藏,国外一些博物馆也有部分收藏,比如今天小编要带大家一起领略的,大英博物 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的馆藏精品。几乎件件精美。
  明代外销瓷器
  16 世纪初,葡萄牙商人开辟了中国和欧洲的直接贸易。此前,在元代和明代早期,中国瓷器很少为欧洲人收藏。17世纪初,荷兰人和随后的英国人扩大了直接贸易的 规模。景德镇陶工开始生产特殊定制的瓷器。他们把传统纹饰与纹章等外来纹饰结合起来,制作出具有异国情调的瓷器。中国和中东商人把部分欧洲定制的瓷器出售 给其他地方的消费者,他们发现这些瓷器在那里很受欢迎。
  最早出现在欧洲的中国瓷器物美价昂,它们经常与其它异域珍品一起被王室和贵族陈列在特制展柜或住所内。一些瓷器被加装银配件,以凸显其价值。此杯体上的金饰是将切割的金箔用漆粘合剂粘贴在其表面而成,即日语所称的“金[手(kinrande)”(“黄金织锦风格”)。
  订 货只是整个瓷器贸易的极小部分。商人们在中东购买了一些具有中国明代中期风格的瓷器,并把它们带回欧洲。在欧洲,这些普通的杯、碗被加装了银质或金质饰 件,用途改变,身价倍增。这些瓷器为王室和贵族所收藏,其形象还出现在宗教画里。从明代晚期的沉船中,我们了解到大多数贸易瓷器是中国风格的青花、青瓷和 白瓷。这些大宗商品引发了全球范围的仿制风潮,形成了用瓷器装饰住宅的时尚。
  青花葡萄牙盾形徽章纹执壶
  由 于葡萄牙商人往返于欧洲时经过中东的港口,因而也推进了中国与中东间的贸易。这件青花执壶是首批带有欧洲纹章装饰的中国瓷器中的一件,其形制具有16世纪 时期出口至中东市场执壶的特征。它可能是葡萄牙航海家、商人安东尼奥&贝秀多定烧的瓷器。执壶上银饰配件是在土耳其加装,可能是为了修补执壶上的残损处。
  青花徽章和题字纹克拉克碗
  照 片描述:中国江西景德镇明;约年A. D.帕斯莫尔捐赠 大英博物馆藏()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 此碗是葡萄牙客户定制的产品,碗壁绘有四个釉下蓝彩盾徽,每个盾徽中都有一个长着两个人头和五个兽头的怪物。盾徽两侧的飘带上书拉丁铭 文:“Septenti nihil novum”(莫与智者语奇闻 或 知者知其不知),其余装饰都是中式图案。这种特别的设计出现在17世纪的葡萄牙、荷兰和伊朗。
  青花克拉克瓷盘
  照片描述:中国江西景德镇明万历()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C.230-1926)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东印度公司
  17-18世纪,几个欧洲国家纷纷建立自己的“东印度公司”,参与到对中国的贸易中。1602年,荷兰建立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巴达维亚(今雅加达)设立总部。它的庞大船队把茶叶、香料、瓷器等大批货物运往欧洲,在17世纪大部分时间里垄断了欧洲同中国的贸易。
  瑞典船员定制大酒杯
  照片描述:中国江西景德镇 清 乾隆五十年(1785) 奥古斯都 沃拉斯顿 弗兰克斯爵士捐赠 大英博物馆藏 (Franks 613)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
  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后来改名“荣誉东印度公司”。在18世纪,其庞大的贸易量是法国、瑞典、丹麦、奥地利和普鲁士等欧洲竞争对手难以匹敌的。欧洲的东印度公司都将货栈(行)设立在广州珠江口岸,这里是1757年以来它们获准停留的唯一地点。
  到19世纪中期,这些公司通过大型货船把大量中国瓷器运到欧洲,在阿姆斯特丹、伦敦和其他欧洲港口拍卖或私下出售。这种贸易使各国东印度公司连同官员、商业代理和船长们获得巨大利益。
  人物场景纹潘趣洒碗
  博士图盘
  照 片描述:中国江西景德镇,清 乾隆;约1738年玛丽 艾得琳 迪梅尔格夫人遗赠 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C.44-1912)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东印度公司定烧具有特殊形状和纹饰的瓷器只持续了很短的时间。公司任命当时荷兰画家和设计师考纳利斯?普朗克设计了一系列装饰图样,大概有4种,然后将这 些图样送到中国并绘制在景德镇烧制的素瓷上。此盘上的纹样通常被称为“博士图”,是普朗克设计的第二种图样,可能改编自中国传统图案。
  欧洲特别定制的瓷器
  到了18世纪,以欧洲造型和纹饰为主题的中国瓷器被大量订购。版画、藏书票、银行券以及硬币、陶瓷器、玻璃器、银器、白J器都被运到中国,成为瓷器作坊里陶工和画工仿制的样品。这些工艺品的纹样包括家族纹章、常见的宗教、神话和文学题材以及当时政治事件的场景。
  青花带银配件双颈油醋调味瓶
  照片描述:中国江西景德镇清康熙;约年 约1700年在荷兰加装配件 J.A. 塔尔克遗赠 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C.91-1956)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起初,为欧洲特别设计的瓷器是在景德镇烧制并装饰的,但到了18世纪中期,素烧瓷器也被运到广州,在当地作坊里进行彩绘,然后在小窑炉里二次焙烧。在夏季,欧洲船舶一抵达广州,中国的中介人就能拿到特别订单;当欧洲人准备返航时,景德镇或广州的作坊已经按订单完成了生产。
  在各公司运往欧洲的大宗瓷器中,特别定货只占极小一部分。这种订单由船长和贸易官员们掌控,他们可以用这种高额利润的贸易贴补其较低的薪水。
  堂&吉诃德及侍者图盘
  照片描述:中国江西景德镇清乾隆; 约年巴兹尔*艾奥尼迪斯(Basil Ionides)遗赠 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C.28-1951)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身着法国服装的欧洲人塑像
  照 片描述:这两尊塑像均仿自欧洲版画。男子头戴假发,女子束“& la mode Fontanges”时髦发式,他们都穿着17世纪法国宫廷流行的服装。尽管缺少直接的证据,但人们普遍认为他们是路易十四及其夫人。这两尊塑像很可能是 以年巴黎博纳尔兄弟绘制的服装版画为蓝本,显示了那些富裕客户对最新时尚的追逐。
  浸泡阿喀琉斯图餐盘
  照 片描述:此盘上的图像完全仿自版画《浸泡阿喀琉斯。画面中,婴儿阿喀琉斯――未来特洛伊战争中的希腊英雄,被他的母亲忒弥斯和两个侍从浸入冥河中。忒弥斯 这样做是为了确保阿喀琉斯除被她握住的脚踵之外的身体能刀枪不入。画面左边,一位斜躺在翻倒的水罐上的女河神象征着冥河,其身后是飞翔的胜利女神。画面右 侧,有一男人是赫菲斯托斯,他是希腊的火神。半人半马的怪物为喀戎,他是阿喀琉斯父母的保护者和他的监护人。
  约翰&威尔克斯像潘趣酒碗
  照 片描述:18世纪,英国公众政治意识有了很大提高,对历史和政治类的艺术品有普遍需求,形成了此类设计题材的中国瓷器和英国陶器市场。此碗正面描绘的是一 名直言不讳的英国政治家、出版家和讽刺作家约翰*威尔克斯,他曾参与争取基本公民权,尤其是新闻出版自由的运动。此碗的另一面人物像源自查尔斯*莫古的铜 版画。此类碗用来盛一种17世纪初经由东印度公司引进到英国的酒精饮料―潘趣酒,使用时是将酒从一个大碗中用勺子舀进小酒杯中。
  欧洲特别定制的纹章瓷
  纹 章瓷清晰地反映了欧洲、南北美洲新的消费市场。15世纪,中国尚未生产纹章瓷。16世纪至19世纪间生产的纹章瓷都是为有身份的特殊用户制作的。现存的纹 章瓷图案数量惊人,仅英国的就有至少6千种,其所有者包括牧师、官员、贵族、商人、公司和社会团体。现存的一些纹章瓷订货单还保存着原始的设计图和船运记 录,这些记录告诉我们这些图案的传递过程和开支情况,彩色纹章瓷的订货价格要高于青花纹章瓷。
  带戳印符号盘
  照 片描述:此盘边沿绘有由四种纹样构成的两周带纹,带纹之间用数字21至24分隔。盘心的交织花体字母均为纹章图案的组成部分。而可能指某个广州商人的英式 名字“Syngchong”和交织字母“EFM”,则用优美的书体写于瓷盘背面。当更加标准化的边缘纹样和盾形纹章被施用于外销瓷上时,这种瓷盘在18世 纪后半叶极受欢迎。它们极大地推动了纹样传播、模仿和销售的过程,使整个制作和交货工作变得迅速。
  这些纹章瓷为确定其他外销瓷的年代序列提 供了一个断代依据。我们甚至能够看出质量监控在何处开始放松,需求的变化也可以通过每个家族的后裔继续订制其纹章瓷来追踪。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订制服务有 一个标准化的运作方式,它便于包装和运输。盘子和带把杯等其他典型器物被从欧洲运往中国,它们普遍带有纹章图案。绝大多数纹章图案都仿自欧洲工艺品,如陶 瓷器、金属器、织物和绘画或版画。
  青花英国盾徽纹大盘
  照 片描述:此餐盘是已知最早成套纹章瓷餐具中的一件,这些餐具用釉下青花装饰,是专为英国市场制作的。威廉*塔尔伯特牧师在担任牛津主教期间定制了这件大 盘,并在盘上绘上了自己的纹章。纹章、顶饰和飘带都仿自他的藏书签。塔尔伯特是著名的上议院议员,以铺张浪费闻名。大英博物馆保存老约翰*法贝仿制戈弗 雷*内勒的一幅画作,年代在年间,表现了塔尔伯特在任索尔兹伯里主教时,穿着嘉德勋位这一最高等级的长袍。
  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纹章纹盘
  照 片描述: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又被称为“腓特烈大帝”,他的徽章包含40种不同的盾徽,代表皇室家族的谱系,其上覆以王冠。此盘中,在两名力士站立的台座 上刻有德语箴言:“上帝与我们同在。”1756年,普鲁士王子号和伯格*冯*艾姆登号两艘商船驶入埃姆登港,船上货物包括59套饰珐琅彩和描金的餐具,此 盘是其中的一件。由于部分瓷器在运抵德国时已被损毁,无法呈给国王,公司将其投放市场销售。
  英格兰皇家纹章共济会茶壶
  照 片描述:这件茶壶壶身绘一组纹章,纹章周围的飘带上有法语格言“DIEU ET MON DROIT”(天赋我权)及“HONI SOIT QUI MAL Y PENSE”(心怀恶意者必自取其辱),两侧各有狮子和独角兽护卫。皇家纹章可能源于一批特殊的共济会会员聚会的酒馆的名称。然而,非皇室成员如果能为皇 室提供物品,就能在商业名片上使用纹章来为自己的生意做广告。茶壶的造型和枝状流模仿了欧洲陶瓷器。
  苏格兰纹章餐盘
  照 片描述:这件餐具可能是林利思哥地区里卡顿和帕多万的领主阿奇博尔德*汉密尔顿定制的一套餐具中的一件。他曾任皇家海军舰长。这套珍贵的餐具为清代康熙晚 期的产品,那时淡粉色尚未使用。大约在1720年以后,中国画工发明了新的不透明釉,包括粉色和白色的,用来装饰外销瓷器,而像水彩画的旧颜料则不再使 用。
  早期欧洲瓷器
  在1700年以前,中国瓷器在工艺上几乎优于欧洲所有陶瓷器。它坚实、致密、洁白、透明,以 至于最初在欧洲还引起了关于其质地和成分的辩论。很多人立即承认它是一种瓷器,欧洲各地的陶工都进行仿制。但是绝大多数仿制品就是罩着一层白釉的红胎或黄 胎陶器,只是看起来与中国瓷器相似。
  青花“美第奇瓷”盘
  照 片描述:15世纪,只有少量的中国瓷器运抵欧洲,陈列在王公贵族的宝物柜内。这种坚硬、蓝彩、半透明体的稀有舶来品促使16世纪的意大利多次尝试仿制。著 名的中国瓷器收藏家美第奇大公在佛罗伦萨宫廷亲身参与了持续十年的试制工作,直到1575年生产出第一批瓷器。“美第奇瓷”是一种软质瓷,用黏土和玻璃粉 制成。现大约仅存60件,许多都有瑕疵,说明它们是试验品。尽管“美第奇瓷”很珍贵,但最初制造它们是为了使用,而非陈设。
  然而,在16世纪的意大利和17世纪末的法国,出现了与中国瓷器更加相似的仿制品。它们用石英、粘土和其他原料制成,具备了被欧洲人推崇的中国瓷器那种洁白透明的胎体。这种瓷器被称为“软瓷”,在工艺上与东亚进口的瓷器截然不同,大多生产于18世纪的法国、英国和意大利。
  约1710年,一个德国炼丹家发现了瓷器原料的特性和中国陶工的烧瓷流程,梅森制瓷厂因此建立。工业间谍窃取了梅森瓷器生产的秘密,并将其带到威尼斯和维也纳,进而传播到整个德国。到1800年,瓷器原料和制瓷工艺在欧洲已变成常识。
  仿中国风格的欧洲瓷器
  正 如欧洲造型和纹饰的仿制品构成中国贸易瓷的一部分一样,中国风格的陶瓷产品传至欧洲后,其造型和纹饰也为欧洲人所仿制。其中,宜兴茶壶在17世纪的荷兰和 英国被仿制,镂空瓷器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晚期风靡欧洲,这些都需要大量的专业技能。更为普遍的是,欧洲人对中国瓷器的造型和纹饰进行改造,并与日本 和欧洲的元素混合在一起。梅森早期的一些瓷瓶是按照日本清酒瓶的造型制作的,但是上面却装饰着中国的浮雕纹饰。
  伊万里风格杯
  照 片描述:此杯上的彩绘纹样源自日本瓷器。以独特的蓝彩、红彩和金线钩描的几何纹和花卉纹在西方被称为“伊万里”风格。当明末中国内乱、中国瓷器难以获得之 际,欧洲商人将瓷器供应转向日本,日本陶工首次生产出这种风格的外销瓷。后来,中国陶工很快采用伊万里的设计风格烧制销往欧洲和中东的瓷器。欧洲则在17 世纪晚期和18世纪大量仿制伊万里瓷器,其部分原因在于伊万里瓷器简洁的色调使瓷器相对便宜,易于烧制。
  欧洲人广泛模仿两种风格的中国彩绘 瓷器。一种是粉彩瓷器,釉料以粉色颜料为主;另一种是五彩瓷器,釉料以绿色为主。这两种装饰风格的瓷器出现于中国清康熙年间,当时是用珐琅彩在釉上彩绘纹 样,使色彩和纹饰的表现更加精妙。这些颜料很快被模仿施用在欧洲的陶瓷器上。釉色效果也直接仿自中国陶瓷器,铜红釉和“牛血红”的深红色釉在19世纪的欧 洲广受青睐。
  五彩异兽和博古图盘
  照 片描述:此超大模制瓷盘很可能是陈设用器而非实用器。盘面施釉上彩(所谓“五彩”和“粉彩”),以绿色和粉色为主色调。辐射状开光围绕着盘心程式化的菊花 纹,与康熙时期()的瓷器纹样有密切的联系。这种装饰主题成为伍斯特瓷器装饰的组成部分,在许多其他瓷器厂也广泛流行,被伍斯特瓷器收 藏者们称为“博古”,因为其汇集了桌、椅、花瓶等中国室内用具。
  妇婴图盘
  照片描述:此盘中心描绘了在家中的一个妇女和两个孩子,营造出一种亲密和高雅的氛围,同时巧妙地暗示了画中妇女拥有高贵的身份,她很可能身处宫廷,或是嫁入官宦之家。身边的孩子们强调了她身为母亲的角色,而周围的摆设则象征着她的学识和修养。
  中国人物图咖啡壶
  照 片描述:英国伍斯特瓷器厂 约年 弗兰克*劳埃德夫妇捐赠 大英博物馆藏. 此壶壶身施釉上彩,描绘了身处宅邸的中国人,壶边沿则饰釉下青花纹样,它们均直接仿自中国景德镇瓷器。上面的描金装饰表明这是一件昂贵的瓷器。很多18世 纪烧制的伍斯特瓷器都有新月标志,通常施用釉下钴蓝彩,但这件瓷器却绘伍斯特的首字母“W”。
  照 片描述:此软质瓷杯的造型源自早期欧洲的陶杯和银杯。瓷杯外壁施釉上珐琅彩(所谓粉彩),以粉色为主色调,尽管所绘图景有假山、树木和花瓶,都属于中国风 格,却纯粹是西方人虚构和描绘的一个想象中的中国,它们仅出现于早期伍斯特瓷器上。这类杯子可能是用于喝啤酒或麦芽酒,不是用于喝诸如茶和咖啡之类的热 饮,因为当时茶和咖啡价格依旧昂贵,通常用更小的杯子。
  窑变釉花瓶
  照 片描述:此瓶外壁布满了受18世纪中国窑变釉影响的条状红、蓝釉。窑变釉是铜氧化物在还原的氛围中生成的,在欧洲被称为“火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极受推崇。这种推崇使一名法国外交家在1882年从景德镇收集原材料和配方,并在塞夫勒瓷器厂进行试验。第二年,他们首次成功地烧出窑变釉瓷器。受中国样 品的启发,德国柏林稍早掌握这种烧造窑变釉的方法,不久为法国和英国所复制。此瓶最初是素胎,是一批用于彩绘的瓷胎中的一件。
  吕洞宾塑像
  照 片描述:此像为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他背负斩魔剑,手执拂尘。吕洞宾的人物原型是唐代的吕岩(约790―862),吕岩字洞宾,生于山西,曾出仕唐朝廷半官 方文职,后传说成仙。传说中吕洞宾历经十试,获赠宝剑,斩妖除魔。他也启迪了凡人的成仙之路。中国人供奉道教神仙以求得好运。这件瓷像是昂贵的青铜或象牙 质塑像的替代品。沉船货物中有此类物品,证明神仙瓷造像也曾出口到欧洲。
  青花戈德马森沉船碗
  照 片描述:潜水员在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戈德马森号沉船遗骸中发现了这件青花碗。1751年,戈德马森号满载茶叶、瓷器和黄金驶离广州,踏上经由巴达维亚返航荷 兰的征途。航行16天后,戈德马森号沉没在中国南海。1986年后,超过160000件的瓷器,还有武器及金器被打捞出来。不久,这批被冠名“南京船货” 的货物被拍卖。这只碗代表了中国贸易的普通商品。
  青花描金山水纹茶叶罐
  照 片描述:此茶叶罐器型仿自18世纪早期欧洲银质或锡质茶叶罐。1740年左右,瓷质茶叶罐在德国梅森开始烧制,中国在18世纪70年代开始烧制,英国则在 18世纪70-80年代生产同类陶质和软瓷产品。此罐两面所绘风景在外销瓷上司空见惯。其图样并非原汁原味中式的,而是仿制了欧洲人对传统中国风景的改编 之作。此茶叶罐的描金和花边装饰是在英国完成的,很可能出自伦敦托马斯*巴克斯特作坊。
  仿欧洲风格的中国瓷器
  抵 达欧洲的第一批中国瓷器或是中国式样,或是按照亚洲的市场需求设计的。约在1700年,欧洲各东印度公司都向中国订购大量欧洲风格的瓷器,其中一些是对欧 洲原器物的仿制或改造。这些瓷器不仅包括仿自欧洲的各种陶瓷餐具,如餐盘、甜点篮、潘趣酒碗等,还包括更多用来装饰餐桌的瓷雕艺术品。其中,动物形餐具在 造型和彩绘装饰上想象力丰富,在18世纪中期的欧洲风行一时;瓷人像则通常作为盛大宴会提供甜点服务时的装饰品。
  托比杯
  照 片描述:托比杯即造型为一个戴着三角帽,穿着燕尾服,拿着泥烟斗,端着酒沫外溢的单柄杯的坐姿饮酒者形象的啤酒杯,是英国最典型的陶瓷设计之一。尽管这样 的杯子造型是淳朴的乡间饮酒者,但在伦敦小瓷器店有售,说明它也受到大都市市场的青睐。托比杯首次被记载在制陶史上是1783年,直至19世纪20年代它 依然流行。
  欧洲陶瓷器上的彩绘纹饰也被中国制瓷工匠们仿制和改造。如同18世纪20年代梅森的中国主题瓷器一样,有些仿制纹样一定程度上源自中国的创作灵感,尽管最后都变成了彻底的西方风格。其他纹样则完全源自欧洲时尚,如模仿皇家德比制瓷厂独有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的条纹瓷器。
  中 国风格对欧洲建筑、室内装饰、家具、金属细工、绘画、纺织品图案、园林和陶瓷生产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影响在17世纪后期到18世纪末尤其强烈。“中国 风(Chinoiserie)”源自法文,是指对想象中的各种中国元素进行改造而产生的一种风格。著名的“柳景图案”就是属于这种风格的纯欧洲发明,它一 直流行于陶瓷器上。
  鹅形盖碗
  照 片描述:这件鹅形碗分为卵形碗和盖,合在一起在晚餐中用来盛汤或蔬菜。类似的中国外销汤碗还有小公鸡、牛头、猪头、鲤鱼及其它人物造型,可能用来盛不同的 食物。虽然这些物品一般属于私人贸易,然而荷兰东印度公司1763年的记录显示,该公司曾订购25件类似的汤碗。梅森瓷器厂在18世纪30年代制造出体量 较大的自然主义风格的鸟形和其它动物形瓷器,却没有和这件瓷器相同的作品。
  欧洲再装饰的中国瓷器
  最早进入欧洲的中国瓷器都是稀世珍品。与其他奇珍异宝一样,它们经常被加装银质配件,来表现其价值,提高其地位,中国瓷器因此经常获得新的功能。通过加装一个或更多的金属配件,碗可能被改造成杯子,罐可能被改造成啤酒杯,军持或者花瓶可能被改造成执壶。
  青花英式银托架执壶
  照 片描述:在加装银托架后,这件普通的军持瓷罐变身为执壶。军持是通过颈部来注水的,流用于喝水或倒水。军持专为外销而烧制,主要是供应中东和东南亚市场, 也有为数不多的销往欧洲。此器外壁饰有花卉和飞马交替出现的纹饰带,具有克拉克瓷的典型特征。欧洲的银匠们给“军持”加装由几个部件组成的托架后,将其改 装成执壶。盖面顶端錾刻着至今未被识别的制造者的标识“RP”。与此相似的加装欧洲托架的中国军持在17世纪荷兰静物画中可见。
  约在 1700年,中国瓷器被荷兰和英国商人大量输入欧洲。瓷器开始成为寻常物品,有些还是按照欧洲的设计风格定制的。大约在同一时期,用西方风格和主题装饰中 国瓷器的需求开始在欧洲出现。为满足这种需求,荷兰、英国和欧洲其他地方的陶瓷画工就为那些素面瓷或没有多少装饰的中国瓷器加绘珐琅彩纹饰。另外,在17 世纪末到18世纪的欧洲,由于日本瓷器备受推崇,有些中国瓷器被装饰了日本风格的纹饰,这类瓷器价格昂贵,供不应求。这些再加工主要在小型家庭作坊里完 成。
  杰弗里&汉密特&奥尼尔绘制的瓷盘
  照 片描述:此盘在景德镇烧制,作为素瓷被运至英国,在那里加绘古代废墟中的人物风景。奥尼尔是袖珍画画家和制图师,他曾作为画工为切尔西、伍斯特和鲍等瓷器 厂画瓷,还在约西亚*韦奇伍德和詹姆斯*贾尔斯在伦敦的作坊中工作过。他的一些作品见于《女士们的娱乐》一书中的插图,这是一本用于装饰瓷器和其他材质的 蚀刻画画册,年由罗伯特*赛尔首次出版。
  收藏中国古代陶瓷器的热潮源自对外销器物的追求。伦敦是中国以外收藏和研究中国陶瓷器的主要中心,在收藏的历史、数量、质量和种类上都无可匹敌。拍卖中国瓷器引发了高涨的热情,有关中国陶瓷器的广播电视节目广受欢迎,都证明这种商品对英国人具有持续的诱惑力。
  定窑白釉长颈瓶
  照片描述:定窑烧制了许多瓷器,但人们最为欣赏的是通过浸或滚的方法涂透明釉的白瓷,能烧出象牙色和泪珠似的滴釉。针对不同层级的市场,定窑的产品质量和形制差别很大。这种高质量的定瓷在北宋时期被用于佛教寺院中,作为金银器的补充。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品牌宗旨:家其寓意,建盏匠人之家、爱好者之家、从业者之家。...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瑞典快递到中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