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2日吉时 什么吉时拜把子

当前位置: >
公历公元日,星期一岁煞岁煞南
农历农历二○一六年 七月 二十日,生肖属猴物候鹰乃祭鸟节气处暑日0时39分,白露日12时51分九星九紫-天乙星(火)-吉神
地支丙申年 丙申月 丙子日星宿西方毕月乌-吉
纳音山下火 山下火 洞下水日禄巳命是互禄 命进禄
旬空年辰巳 月辰巳 日申酉六曜大安
星座狮子座相冲鼠日冲(庚午)马
生肖猴大殓吉时宜用卯、辰时
值神青龙(黄道日)的呼之人丙午、丁丑、甲子生人
吉神月空 时德 民日 三合 临日 时阴 福生 青龙 鸣吠对凶神死气 触水龙
宜祭祀 祈福 会友 出行 就职 订婚 纳采 结婚 搬家 入宅 沐浴 动工 酝酿 开业 签约 交易 纳财 纳畜 破土 启攒忌求医 栽种
儒略日年三煞在南 占 巳山、午山、未山
十二神定执位 月三煞在南 占 巳山、午山、未山
今日胎神厨灶碓外西南日三煞在南 占 巳山、午山、未山
彭祖百忌丙不修灶 子不问卜喜神西南福神正东财神正西
月名孟秋阳贵正西阴贵西北生门正北
月相更待月死门正南五鬼正北白虎正南
河图洛书九星吉凶迎来天乙星,相逢百事兴,运用和合庆,茶酒喜相迎。先天震正东 后天离正南
求谋并嫁娶,好合有天成,祸福如神验,吉凶甚分明。应右弼之宿 其号为吉庆
二十八星宿吉凶毕星造作主光前,买得田园有余钱,埋葬此日添官职,田蚕大熟永丰年,
开门放水多吉庆,合家人口得安然,婚姻若得逢此日,生得孩儿福寿全。
今日冲合与肖马相冲,与肖兔相刑,与肖羊相害,与肖鸡相破,与肖牛相合,与肖龙肖猴三合,与肖牛六合
23:00-00:59
01:00-02:59
03:00-04:59
05:00-06:59
07:00-08:59
09:00-10:59
11:00-12:59
13:00-14:59
15:00-16:59
17:00-18:59
19:00-20:59
21:00-22:59
粤ICP备号-1版权所有
仅供休闲娱乐,完全免费,请勿迷信,要相信人定胜天;
网站内容除部分转载文章外,其余文章和图片皆由易安居原创,转载须注明出处!求近期结拜黄道吉日_百度知道
求近期结拜黄道吉日
27.11.4.161996
本月为您二位结拜的吉月--极佳!
2010年06月份恭候您二位结拜的黄道吉日是,无不利您二位的冲日: (您二位任选)
日 星期五 农历四月22日 冲兔(己卯) 日 星期六 农历四月23日 冲龙(庚辰) 日 星期二 农历四月26日 冲羊(癸未)
日 星期五 农历四月29日 冲狗(丙戍) 日 星期二 农历五月04日 冲虎(庚寅) 日 星期三 农历五月05日 冲兔(辛卯) 日 星期四 农历五月06日 冲龙(壬辰)
日 星期日 农历五月09日 冲羊(乙未) 日 星期三 农历五月12日 冲狗(戊戍) 日 星期四 农历五月13日 冲猪(己亥) 日 星期六 农历五月15日 冲牛(辛丑) 日 星期二 农历五月18日 冲龙(甲辰)
祝愿你们有福同享有祸同当哥哥是1981年4月初7日(农历), 弟弟是(农历)
以上是4个人的农历
知道智能回答机器人
我是知道站内的人工智能,可高效智能地为您解答问题。很高兴为您服务。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位置:
日黄历 1月22日吉时,时辰吉凶查询
  导读:在我国老祖先对选日子是非常地重视,例如开市、破土、动工、搬家等等不胜枚举。不论时代如何演变,如今,人们一生当中,坚持运用择日力量的仍有。2016年1月的好日子有很多,大家都在关注日黄历禁忌注意事项,那么日吉时有哪些?今天1月22日财神方位在哪?日是什么日子?现在,大家随小编一起进行日黄历时辰凶吉查询吧。
  日黄历 1月22日吉时,时辰吉凶查询
查询更多》》
  日黄历
  公历:日 星期五 水瓶座
  回历:日
  :2015年腊月 (小) 十三 属羊
  胎神占方:房床门房内南
  岁次:乙未 年 己丑月 癸卯日
  五行:金簿金 满执位
  吉神宜趋:民日 天巫 福德 天仓 金匮 五合 宝光 鸣犬对
  冲煞:冲鸡(丁酉)煞西
  今日财神方位:喜神:东南 福神:正西 财神:正南
  日黄历【宜】
  启钻 修坟 安葬 藏宝 出行 栽种 入宅 词讼 除服 求嗣 解除 牧养 裁衣 经络
  日黄历【忌】
  斋醮 祈福 祭祀 上梁 竖柱 安门 盖屋 作灶 放水 纳畜 修造 动土 破土 筑堤 纳采 开市 求财 移徙 纳财 赴任 嫁娶
  日黄历吉时 时辰吉凶查询
  0:00:00-0:00:59 壬子时:冲马 煞南 时冲壬午 六戊 六合 长生 进贵
  【宜】:订婚 嫁娶 出行 求财 开市 交易 安床
  【忌】:祈福 求嗣
  1:00:00-2:00:59 癸丑时 冲羊 煞东 时冲癸未 日建 朱雀 太阴
  【宜】:修造 安葬
  【忌】:造船 乘船 朱雀须用 凤凰符制 否则 诸事不宜
  3:00:00-4:00:59 甲寅时 冲猴 煞北 时冲甲申 地兵 罗纹 金匮
  【宜】:祈福 求嗣 出行 求财 嫁娶 安葬
  【忌】:修造 动土
  5:00:00-6:00:59 乙卯时 冲鸡 煞西 时冲乙酉 天贼 比肩 天德 宝光
  【宜】:修造 作灶
  【忌】:祭祀 祈福 斋醮 酬神
  7:00:00-8:00:59 丙辰时 冲狗 煞南 时冲丙戍 白虎 路空 唐符 太阳
  【宜】:见贵 求财 嫁娶 进人口 移徙 安葬 入宅 修造
  【忌】:白虎须用 麒麟符制 否则 诸事不宜 祭祀 祈福 斋醮 开光 赴任 出行
  9:00:00-10:00:59 丁巳时 冲猪 煞东 时冲丁亥 路空 三合 福星 玉堂
  【宜】:求嗣 订婚 嫁娶 求财 开市 交易 安床 修造 盖屋 移徙
  【忌】:祭祀 祈福 斋醮 开光 赴任 出行
  11:00:00-12:00:59 戊午时 冲鼠 煞北 时冲戊子 罗纹 大进 贪狼
  【宜】:祈福 求嗣 出行 求财 嫁娶 安葬 赴任
  【忌】:
  13:00:00-14:00:59 己未时 冲牛 煞西 时冲己丑 日破
  【宜】:
  【忌】:日时相冲 诸事不宜
  15:00:00-16:00:59 庚申时 冲虎 煞南 时冲庚寅 天兵 喜神 司命 左辅
  【宜】:祈福 求嗣 订婚 嫁娶 出行 求财 开市 交易 安床 作灶 祭祀 赴任 见贵
  【忌】:上梁 盖屋 入殓
  17:00:00-18:00:59 辛酉时 冲兔 煞东 时冲辛卯 三合 天赦 日禄 五符
  【宜】:祈福 求嗣 订婚 嫁娶 出行 求财 开市 交易 安床 修造 入宅 安葬 赴任
  【忌】:
  19:00:00-20:00:59 壬戌时 冲龙 煞北 时冲壬辰 六戊 雷兵 青龙 武曲
  【宜】:订婚 嫁娶 安床 移徙 入宅 修造 安葬 祭祀
  【忌】:祈福 求嗣 乘船
  21:00:00-22:00:59 癸亥时 冲蛇 煞西 时冲癸巳 大退 明堂 驿马
  【宜】:盖屋 移徙 作灶 安床 入宅 开市 赴任 出行 见贵 求财 嫁娶
  【忌】:开光 修造 安葬
  23:00:00-23:00:59 甲子时 冲马 煞南 时冲甲午 地兵 青龙 帝旺 贪狼
  【宜】:祈福 订婚 嫁娶 安床 移徙 入宅 安葬 求嗣 赴任 出行 求财
  【忌】:修造 动土
  日黄历卦象:雷泽归妹(归妹卦)立家兴业 下下卦
  【象曰】:求鱼须当向水中,树上求之不顺情,受尽爬揭难随意,劳而无功运平平。这个卦是异卦(下兑上震)相叠。震为动、为长男;兑为悦、为少女。以少女从长男,产生爱慕之情,有婚姻之动,有嫁女之象,故称归妹。男婚女嫁,天地大义,人的开始和终结。上卦与渐卦为综卦,交互为用。
  【事业】:正在进入新的阶段,很快将会出现另一番景象。这时首先必须具备远大眼光,识破利弊和吉凶,有备始能无患。其次是坚守纯正的品德和正确的原则。
  【经商】:开拓新的市场即将成功。在未来的商业活动中必须注意经营的方向和种类,加强与他人合作。
  【求名】:务必以坚定的决心,努力提高自己,为成名立业奠定基础,最可怕是儿女情长影响了自己的前途和事业。
  【外出】:十分顺利,即便发生意外也会有人相助。
  【婚恋】:顺其自然,不可违背原则,尤其不可强求,宁可晚婚也要选择理想的对象。夫妻经过生活考验,可和谐到老。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容&&日黄历 1月22日吉时,时辰吉凶查询&,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想要了解更多2016年1月都有哪些好日子请点击》》
  文章由天气网万年历频道()原创,禁止转载!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推荐
本周热文推荐[姊妹]民间习俗:结拜、结谊仪式
<meta name="description" content="姊妹,仪式,子女,义兄,民间习俗:结拜、结谊仪式,结拜结谊为兄弟姊妹又称结拜,又称拜把子、金兰契、结义金兰,「金兰」出自《周易&系辞》[13]指双方的心意一致,这种关系又称金兰之交、金兰契友,又简称契友[14]。
结拜的" />
[姊妹]民间习俗:结拜、结谊仪式
结拜结谊为兄弟姊妹又称结拜,又称拜把子、金兰契、结义金兰,「金兰」出自《周易&系辞》[13]指双方的心意一致,这种关系又称金兰之交、金兰契友,又简称契友[14]。结拜的习俗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唐朝冯贽的《云仙杂记》记述了一个叫戴宏正的人每交到一个密友,就会把他的名字写在薄竹简上,焚香禀告祖先,称为「金兰簿」[15],金兰簿即结拜的盟约,又称金兰帖,因此结拜又称换帖。宋朝《太平御览&吴录》则提及张温与诸葛亮结为金兰之好[16]。一些同辈朋友发现志趣相投,惺惺相惜,希望进一步成为亲如兄弟姊妹的关系,便会进行结拜的过程。一些独生子女渴望有兄弟姊妹,或一些人没有亲生的兄、弟、姊、妹其中一种,或与亲兄弟姊妹关系疏离,也会与好友结拜,建立手足之情。有些人会认谊父母的子女或亲生父母的谊子女为谊兄弟姊妹。一些父母也会为独生子女认谊兄弟姊妹,让他们可以有年龄相近的玩伴,也可以从中学习何谓手足之情,学会「悌」的传统美德,也可以训练社交技巧。传统上义兄弟姊妹会立誓同甘共苦.因此誓词中常有「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说法,尤其多见于文艺作品中。现实生活义兄弟姊妹之间责任的轻重视乎个别情况而定,通常包括相互支援、忠实、友爱等。通常义兄姊要负起保护义弟妹的责任,但一般义兄弟姊妹都会互相照顾,当中有人遇上困难,义兄弟姊妹就会倾力相助。有些义兄弟姊妹的关系比亲兄弟姊妹还要亲密。有些地方义兄需要资助义弟娶妻的费用。有些义姊妹会同食同宿,有些甚至立誓终身不嫁,例如广东顺德的自梳女常常会结义金兰,身后的丧葬事务也由义姊妹处理。也有一些是一群有共同目标的人结拜,凝聚各人的向心力。例如古代一些帮会如天地会的成员。这也演变成现在一些帮派(包括三合会)的入会仪式。一些战争中的士兵亦会结拜,与敌军战斗时会更勇猛。有时谊子女也会和谊父母的亲生子女和他们的其他谊子女互称谊兄弟姊妹。与认谊父母一样,也有些为了利益或政治目的而结拜的。例如项羽和刘邦为了集合力量共同抗秦,奉楚怀王芈心之命结为兄弟[17]后来两人却为了争夺统治权而发生战争(楚汉相争)。胡林翼与官文结拜,也是为了拉关系,希望有助仕途。&#9632;名称全男性结拜:谊兄弟、义兄弟、盟兄弟、换帖兄弟、结拜兄弟、异姓兄弟、磕头兄弟、把兄弟、乾兄弟、契兄弟全女性结拜:谊姊妹、义姊妹、盟姐妹、金兰姊妹、结拜姊妹、乾姊妹、契姊妹男女混合、两性皆可:拜把子、金兰契、结义金兰、金兰之交、金兰契友、契友、八拜之交常见称谓为「兄」者:谊兄、义兄、盟兄、乾哥、乾哥哥、契兄、契哥、契大佬、契阿兄、契大兄等为「弟」者:谊弟、义弟、盟弟、乾弟、乾弟弟、契弟[18]、契细佬等为「姊」者:谊姊、谊姐、义姊、义姐、盟姐、乾姊、乾姊姊、乾姐、乾姐姐、契姐、契姐姐、契家姐为「妹」者:谊妹、义妹、乾妹、乾妹妹、契妹、契细妹。其他地区、文化的结拜和类似关系世界上不少地区和文化都有结拜的习俗,以下是部份地区和文化的习俗简介。欧洲西方文化中也有同辈朋友间结拜的习俗。英文把结拜兄弟称为盟兄弟(Sworn brothers)或血誓兄弟(Bloodbrothers),结拜姊妹称为盟姊妹(Sworn sisters)或血誓姊妹(Bloodsisters),男女结拜则称为盟兄弟姊妹(Sworn brother(s) and sister(s))或血誓兄弟姊妹(Bloodbrother(s) and sister(s),「血誓」是指经过一些与血相关的仪式立下盟誓,但Bloodbrothers和Blood sisters亦可以指亲兄弟姊妹。以不涉及血的仪式结谊的多称为精神兄弟(Spiritualbrother)或精神姊妹(Spiritualsister)。同性朋友之间的亲密情谊称为兄弟情谊(brotherhood)、男性同盟(malebonding)或姊妹情谊(sisterhood)、女性同盟(femalebonding),即中文里的「哥们」和「姊妹淘」。在古代欧洲地中海地区常有多人结拜的情况,例如一群希腊士兵会结拜为兄弟。在鄂图曼时期的巴尔干半岛,这类结拜最为普遍。结拜在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和保加利亚也很常见。现在欧洲的结拜仪式多为复古,模仿部落时期的仪式。美洲美洲原住民也有结拜的风俗。包括个人之间的结拜与部族之间的结拜。印度印度有异性结为义兄妹或义姊弟的习俗,在一个称为RakshaBandhan的节日举行,音译为拉克沙.班丹,梵文Raksha的意思是保护,Bandhan的意思是打结,即「保护结」。有学者译为兄妹节,由于有扎「圣线」(sacredthread,即护身绳,也被称为Rakhi,音译拉基)的仪式,亦有称为「扎护身绳节」。这个节日北方邦和拉贾斯坦邦(Rajastan)尤为盛行。可追溯至吠陀时代。兄妹节代表了爱心、关怀及手足般的情谊,表示义兄妹、义姊弟之间互相扶持、互相保护和互相祝福的连系。非洲非洲不少部族都有结拜的习俗,他们的仪式通常包括血液的交换。有个人之间拜,也有部落之间结为兄弟部落。基督宗教基督宗教反对血液交换的结拜仪式,英文把以上帝祝福礼结为兄弟姊妹的仪式称为精神兄弟(Spritualbrother)或精神姊妹(Spritualsister)。除了表示兄弟姊妹间的情谊外,还表示对上帝的尊崇,在基督宗教中是一种神圣的仪式。东正教会有一种叫Adelphopoiesis(意为「结为兄弟」或「结为姊妹」[19])的仪式,盛行于九世纪至十五世纪。现时仍然有举行。罗马天主教会也有由神父主持祝福礼结为兄弟或姊妹的仪式,称为Ordo ad fratresfaciendum,即「结为兄弟的程序」,盛行于十一世纪至十九世纪。&#9632;仪式因应地域、时代的差异,仪式进行的方式、繁简程度也各异。传统的结拜过程中,通常需要一起向天宣誓现代的一般较为简单,有些只是私下以兄弟姊妹相称,以后亲如手足,互相帮助、扶持。中国汉族常见仪式焚香、向上天或于神明前盟誓、跪拜刺破手指头滴血入酒碗喝“同心酒”,即歃血为盟,象征各人流著同样的血,是手足。有些会以鸡血代替。在金兰帖上写上自己和结拜兄弟姊妹的名字,然后互相交换,即换帖。其他民族及地区的仪式滇西地区少数民族把结拜称打老庚,藏语称“沙耕”、白族语称“搂给”、纳西语称“搂友”、傈僳语称“嘎戳”,结拜时没有繁文缛节,只要互称「老庚」就确认关系。蒙古把义兄弟姊妹称为「安答」,结拜时要互相交换信物并立誓,如日后违背誓言,就要交还信物解除关系吕底亚的结拜仪式是以利器刺破手指头,把血滴在各结拜者的手臂上。斯基泰的结拜仪式跟中国的歃血为盟相似,刺破手指头,把血滴进杯中,再用剑尖蘸一下杯中的血,然后喝下。该仪式可能是由中国传入或由他们传入中国。闪米特人早期的仪式是结拜者互相喝对方的血。后来改为屠宰动物为牺牲,喝动物的血,并设宴一起分享该牺牲动物,把血洒在双方身上,或把该动物斩件分享。希腊的结拜仪式是两人手臂相交持酒杯喝酒,通常称为crossbrother或crosssister。一些地区有不同的名称,例如埃皮鲁斯称为vlamides,马其顿称为bratimi,伯罗奔尼撒称为brazerides,克里特称为adelfokhti,其他地区又有kardasides、arkadasides和markadasides等名称。古代欧洲其他地区也有这种仪式。日耳曼人的结拜仪式与希腊的相似,所喝的酒是五月酒(May wine)。印度的义兄妹、义姊弟结拜仪式在大清早进行,沐浴净身之后,先要为神明作普迦(puja)仪式(一种印度教祈福祭礼),女性会为义兄弟额上点朱砂,在右手腕系上拉基,祝愿对方平安长寿,义兄弟承诺保护义姊妹。之后义姊妹会为义兄弟做摇灯礼(arti),以油灯像倒马蹄形来回摇摆三次,代表了神明的祝福洒落受礼者身上,再向义兄弟献上糖果,义兄弟亦会回礼。基督宗教东正教会的Adelphopoiesis仪式,是一种上帝祝福礼,这是一种没有血液交换的同性结谊仪式。两人手持蜡烛,接受祝福。然后交换信物,义兄(姊)先把信物交给义弟(妹),义弟(妹)回礼[20]。如多于两人结拜,则由各人围著司铎,把手帕的一端系在司铎法衣的腰带上,手持手帕的另一端,司铎诵祷词,同时各人立誓,誓词并没有固定模式,由结拜者或司铎撰写。罗马天主教会结为兄弟或姊妹的仪式是由神父主持的上帝祝福礼。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是各人于手指头或前臂割一小伤口,然后两个伤口互相接触,表示血脉相连,并交换贝壳数珠带作为信物。南美洲的阿拉可尼人(Araucanians,即马普切人Mapuche)的结拜仪式称为拉库(Lacu),双方把一只羊羔分成两半,必须将自己的一半吃完,可以自己一人吃或请人帮忙吃,不能吃剩。并交换信物和名字。非洲有一种叫卡森迪(Kasendi)的仪式,双方的手握在一起,在手上、胃部上、右脸上,额头上各划上刀,用草将少量的血从伤口取来,并各自放在一锅啤酒里,再交换有对方的血的啤酒喝下,然后交换信物。阿珊提族(Ashantees)的仪式是两人各自抓住叶片的一方,其中一人将手举起把叶子撕成两半说:『我藉此宣告希望成为你的弟兄。』由旁人用小刀从两人的常用兵器上刮下一些木屑在叶上,再在木屑上洒盐,又从长豆荚刮下的一点粉掺进去。然后两人将手臂交错,在两手臂上划上一刀,在流血处洒上木屑糊,之后两人的手臂互相摩擦,让血融合。班图人各部族:巴尼安科莱人(Banyankore)的结拜仪式称为okikoraomukago,两人坐在一块垫子上,坐得很近,让两人的腿重叠。右手持著一种叫ejubwe的草之芽和omurinzi树(一种刺桐属植物,学名erythinatomentosa)之芽,仪式的主持人会在他们右手割一小伤口,把两人手持的植物芽蘸伤口的血,再放在两人手上,然后在上面加上一点奶和小米粉。Bairu人的仪式与巴尼安科莱人相似,但他们会再加上omutosa tree(一种榕科植物,学名ficuseryobotrioides),并且左手相握,且会吞下对方手上的血、奶和小米粉。Bahima人只会使用mutoma的芽,仪式与巴尼安科莱人相同。Batooro人的结拜仪式主要的用品包括咖啡的浆果、新树皮布、刀、两条无花果树的枝和一个ejubwe芽,由两名男子及一名老妇作见证人。仪式的高潮是在双方的肚脐之下割开一个伤口,以咖啡果盛载,然后双方立誓结拜,誓词中包括:承诺互相帮助;如果不诚实肚子就会肿起;对方有恶疾时、自己裸体时,都不能赶自己走;去对方家里必不会饿着离开;彼此都不会害对方和对方的子女、家属。巴干达人(Baganda)的结拜仪式称为Okuta Omukago,会把咖啡豆沾上自己的血,然后交换咀嚼。马来列岛(包括马来人、巴布亚新几内亚之土人、玻利尼西亚人)的仪式是各人用刀划手臂,将血收集在竹筒里,掺进杜松子酒或棕酒。然后从家中的圣堂拿来剑与矛,另取来一棵无花果树苗,然后去到隔离的地点种下无花果树,旁边插进圣剑与矛,并喝下酒血,发誓互相忠诚,再将另一个竹筒挂在无花果树上,把剩余的酒血倒进去并发誓如果不忠,血就会从自己的口、耳、鼻中流出,正如从竹筒中流出的一般,说话同时将竹筒底部戳破让酒血流出。被血沾满的无花果树成为见证。现代西方其中一种常见结拜仪式是割破手指头互相接触伤口,表示血液融合。意义不少地区、民族的结拜仪式都与血相关,血代表生命,也代表神圣,血液的交换象征血脉、生命相连,而割破伤口时所受的痛苦,也代表一种共同经历,共同的痛楚可以把人连系起来[21]。所有结拜仪式都有立誓,立誓代表义兄弟姊妹关系的确立,从此各人的命运相连,甘苦与共,忧戚相关,也表示愿意负起责任。立誓的形式有多种。有些是结拜兄弟姊妹私下立誓;有些是于宗教场所如寺庙、教堂举行;有些没有固定场所,但有祭祀仪式。在神面前立誓代表真心的承诺,也代表约誓的神圣。互赠信物也常见于不同的结拜仪式,除了纪念、表达心意之外,还代表遵守约誓。危险一些与血相关的仪式可能导致失血过多或感染,传播疾病,包括引致爱滋病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2002年出版的《The Turkish Journal ofGastroenterology》刊登一个关于土耳其马拉蒂亚(Malatya)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调查,646人当中有98人进行过血液交换结拜仪式,当中有39人(39.8%)受到感染。没进行过这种仪式的有548人,当中有155人(28.3%)受到感染[22]。非洲部落血盟结拜的仪式盛行,也是当地爱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即使以动物血液(如鸡血)代替自己的血,也可能感染疾病,例如以鸡血代人血进行歃血为盟仪式,可能会染上禽流感。结谊结谊是一种人际关系,盛行于中国,又称上契、认干亲、结干亲、拜干亲,「谊」是指情谊,「契」是指契约,是两个或以上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结为一种拟亲属的关系,称为谊亲,又称契亲、乾亲,俗称乾字辈,彼此以亲情维系,可以是长辈和幼辈,也可以是同辈。通常友上加亲,亦友亦亲,关系比一般的远亲和一般的朋友更密切。同辈的结谊又称结拜、结义。日本也有认乾亲的习俗,而且要通过一定的仪式。但日语中的「义父母」、「义兄弟姊妹」不但指结谊的亲属,还包括所有非血亲的关系,如继亲、姻亲等。其他地区也有结谊的习俗,仪式、性质也各有不同。在中国古代,结谊属于较为严肃的关系。现在仪式已经简化,有些只是口头承诺,彼此承认关系1长辈与幼辈结谊  长辈和幼辈通常会结为谊父母和谊子女关系。谊父母对谊子女通常要负起管教、照顾的责任,他们的责任一般没有亲生父母那麼重。谊父母也称为义父母、寄父母、乾爹娘。这种结谊关系又称拜过房爷、拜过房娘。  在古代,谊父母有时要负起抚养的责任,尤其是谊子女的亲生父母已去世或无力养育子女的时候。谊父母和养父母的差异在于前者与谊子女的关系虽然亲密,但仍然不是正式的一家人;后者则是正式的亲属关系,视为血亲,称谓也和亲生父母子女无异。有时同辈之间结谊,也会互相认对方的父母为谊父母。  如果双方的年龄相差很远,已经是祖孙般的年龄差距,则会认作谊祖父母和谊孙,有时也包括自己与父母的谊父母、谊父母的父母或谊父母,以及与子女的谊子女、谊子女的子女之关系。  谊子女、谊孙对谊父母、谊祖父母也要尽孝,于谊父母生前要像对父母那样尊敬和关心他们,谊父母、谊祖父母死后亦要拜祭,就像祭祖那样。  &#9632;结谊原因    出于感情的结谊  一些忘年之交会结为谊父母和谊子女关系,较年长的一方对于年幼的一方是一种亦父(母)亦友的关系,如谊父母是品行良好、拥有学识的人,谊子女亦可以从结谊关系当中得到品德和学识上的裨益。现在有些喜爱小孩子的人亦会把朋友的子女认作谊子女,尤其是没有亲生子女的人,认乾子女可以享受弄儿之乐。有些父母希望子女多些人疼爱,健康快乐地成长,也会为子女找谊父母。  近年大中华地区不少大城市出现少子化现象,一些夫妇不想或不能多生子女(在中国大陆的一孩政策下,不少夫妇想多生育也不可以,否则视为「超生」,会被罚款),但又希望享受多儿多女的乐趣,就多认乾儿子、乾女儿。有些父母希望独生子女学习孝悌之道和与人相处的技巧,也会让子女认乾爹娘,让乾爹娘帮助自己教育子女,同时也会让子女认乾爹娘的子女为义兄弟姊妹,让他们可以有玩伴。  人口老化问题于大中华地区的城市也日益加剧,有些老人家没有子女陪伴,就认一些乾子女,一些年轻人也乐意认老人家为乾爹娘,对他们付出关怀和照顾他们,既满足彼此在情感上的需要,又帮助老人的起居生活。  有些人和朋友会互相认对方的子女为义子女,两家人藉这种关系增进双方的感情,并把这种情谊延续至下一代。有些是因为一方对另一方有恩情,就以认乾亲来维持长期交往关系以报恩。日本有一种认本家主人为乾亲的,也有再次拉近本家与分家关系的作用。  命理、迷信相关的结谊  在命理学有一种说法,若自己或配偶的命格中显示有婚外情或再婚之象,认谊子女可以化解,这种说法认为谊子女的生父或生母就等于自己或配偶的挂名丈夫或妻子(实际上没有恋爱或性关系),可以避免婚姻出现问题。有些儿童刑克父母,父母就借“拜乾亲”来转移命相,以确保家道昌盛。  另外,有些儿童命中有缺陷,有时也会用认谊父母的方式化解,所谓:「双爹双娘,福大命大,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体现父母对子女的祝愿。有些父母的命格显示无子,为了保住孩子就替孩子找谊父母,象征把孩子送给别人。广西壮族的地区称为拜契,有些父母会为子女找谊父母来帮补子女的八字[1]。四川西昌地区称谊父母为「保爹」、「保娘」,也反应了他们对谊子女的保护作用[2]有些人专挑贫穷又多子女的人为子女的义父母,认为子女多的家庭中的孩子不娇贵,如成群小动物那样,容易长大。  在日本,如果一个家庭里多名孩子都相继死去,或者父母被认为有晦气,再生下孩子的时候就将孩子丢弃在外面,让家长事先安排好的乾妈「捡」走。另一种是孩子出生后,家庭或父母遭到不幸,就托付给有福气的人作乾亲「捡」走,称为「捡拾之母」。  一些结谊仪式,如请谊父母为谊子女取名的习俗,也有著希望小孩能够藉著沾谊父母福气健康成长的意味。  另外又有把神祇认作乾爹娘的,又称「契神」,常见的认观音、妈祖、土地公、关公等神明作乾爹娘,有些会则会认大自然的事物如石头、大树为乾爹娘,可能是原始宗教崇拜的遗留。契神一般限于未婚者,到准备结婚时,一定要去酬神,以表示自己长大成人,并感谢神明的庇佑。  变相的奴隶制  明清时期的福建海商有认养儿子的习俗,据周凯《厦门志&风俗略&俗尚》记载,他们买贫家男孩为契子,像亲生儿子那样抚养,养大了就派出海,赚到钱的就给他们多娶妻妾来留住他们[3]。傅衣凌认为这是一种变相的奴隶制。[4]  汪文芳的《增补书柬活套》收有一份投身为义男(契子)的文书《靠身文书》,节录如下:  “立靠身文契:(投身者名字)行年(岁数)系(府名)府(县名)县人,因家贫无食,央中(投身者名字),情愿投靠到某府为义男……  ”  这种制度是因为从事海上贸易者不愿亲生儿子出外冒险,就买贫家子为契子,贫家子也希望循此途径致富,因而盛行。  因利益而结谊  有些人为了攀附权贵或利益交换而结谊。  明朝奸臣严嵩、魏忠贤都有不少人认作乾爹,严嵩有三十多个乾儿子,魏忠贤势力最大的时候,朝中不少官员都是他的乾儿子,如「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他自己也曾经认魏朝为义父。  清朝乾隆时有一翰林,为了得到试差,就攀附权贵,让妻子去拜大学士于敏中的夫人为乾娘,拜尚书梁诗正为乾爹。梁诗正每上早朝,翰林妻子都先把朝珠放在胸口上焐温,然后亲手给梁诗正挂上[5]。  晚清以拜乾爹娘来拉拢关系、攀龙附凤的情况仍然很普遍,例如盛宣怀拜李鸿章为干爹,陈璧拜奕劻为乾爹,很快就成为侍郎,后又升为邮传部尚书。除了自己拜乾亲外,也有让妻妾、子女拜他人为乾爹娘,如毓郎是民政部尚书善耆的下属,当时为侍郎,为巴结善耆就让自己的福晋拜善耆之母为乾娘,后来他又让福晋拜奕劻的五福晋为乾娘,在奕劻主持内阁期间,他因此当上了军机大臣。  胡林翼为与官文拉关系,让自己的妾侍拜官文的太夫人为义母。晚清江西道监察御史赵熙有《广和居题壁诗》两首,辛辣地讽刺了这种谄媚权贵的乾亲关系[6]  这类谊子女实际上是谊父母的手下,常会因此得到提拔。由于这种关系以利益为基础,双方感情不稳固,亦常有猜疑,有些会因为利益冲突导致关系破裂,甚至互相残杀。《后汉书&吕布传》就记载董卓和吕布结为义父子,吕布甚得义父宠信,不久就升为中郎将、封都亭侯[7],有一次吕布惹怒了董卓,董卓向他掷戟,差点把他害死。后来吕布找王允,跟他提到自己差点被董卓害死的事,王允就跟吕布商量铲除董卓,吕布起初因为念及义父子关系而不愿意,后来王允对他说,他和董卓并非真正父子,董卓用戟掷向他时也没有顾及父子之情。当时吕布又与董卓的侍婢私通,怕被发现,就不顾义父子之情杀死董卓[8]。  有些人为了攀附权贵或取得利益,甚至会拜年纪比自己小的人为乾爹娘,唐朝时安禄山为了讨好唐玄宗和杨贵妃,就拜比他小二十多岁的杨贵妃为义母,每次都先拜见杨贵妃,再拜见唐玄宗,「先母而后父」[9]。后来安禄山却与史思明起兵叛变,史称安史之乱,此次叛乱亦引发马嵬之变,其「义母」杨贵妃亦在此次兵变中被绞杀。五代后晋石敬瑭拜比他年纪小的契丹君主耶律德光为义父,自称「儿皇帝」,也是属于这一类。  现在有些人为了让自己有靠山,也会认有一定社经地位的人为乾爹娘,近年中国大陆一些官员、干部贪污、腐败的案件,就是乾亲之间互相勾结。有些犯罪分子认了官员为乾亲,还得到包庇,令治安恶化。  有些当初为利益而认乾亲的,后来亦发展出真正的亲情,形成另一种形式的用人唯亲。  其他  除了以上原因外,还有乳母和乳子女的关系,也算是一种谊亲关系,因为东亚传统认为,乳子女吃乳母的奶长大,乳母就有了哺育之恩,所以要对乳母尽孝道。日本把认作乾娘的乳母称为「哺乳之母」。  另外,东亚传统的师徒关系,也算是一种谊亲,中国传统又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母)」的思想,而拜师成为入室弟子需要经过一定仪式,比普通的师生关系更牢固,因此师父与徒弟之间也有著义父母子女的关系。  总结  以上模式只是常见的结谊原因,两种或以上的原因结合的结谊关系也很常见。例如父母为了让子女平安成长,找喜欢小孩的朋友作为当子女的谊父母。有些买卖或利益交换关系的义父母和义子女在相处当中建立亲情。也有当初出于感情而结谊,后来在公职上变成裙带关系。日本习俗除了因为生母不能或不愿哺乳外会找乳母,还有一些是因为父母想为孩子带来好运而请有福气的妇女为乳母,并认作哺乳之母。而结谊后谊父母与谊子女之间经济支援也很常见,也是表达感情的一种形式。  亦有些结谊是利益和感情兼备,例如清朝时小宫女必须拜一个有威望又受宠的老太监为乾爹,小宫女入宫后与家人分离,拜太监为乾爹能补偿失去的父爱,又能在宫中得到靠山;太监无儿无女,认小宫女为乾女儿就能享受儿女在膝下承欢之乐,对小宫女付出如父亲般的关怀,乾女儿也可以为自己办事。  亦会有些本来是真心结谊的,后来却因为一些事情而解除关系,甚至反目成仇。  因此,谊父母和谊子女与其他人际关系一样,有著情感的连系,亦不能完全脱离经济上的关系。  &#9632;习俗仪式  传统上结为谊父母和谊子女需要经过正式的仪式,中国各地有不同的仪式。常见的有父母抱子女认第一个碰到的路人为谊父母,谊父母送新碗筷、长命锁给谊子女。有些地方还有「承继纸」一类的契约。  &#9632;中国各地习俗仪式简介    广东  广东(包括香港、澳门)称为上契,亲父母和谊父母的关系称为“契亲家”。择好吉日,父母为孩子准备香烛及猪头一个,以及一些礼物。为孩子穿戴整齐后带同孩子前往契爷(谊父)、契妈(谊母)家中,吉时一到就点香烛,向神明祷告,请未来的契爷、契妈上座,由孩子向契爷、契妈行跪叩礼、奉茶。婴儿则由母亲抱著向契爷、契妈鞠躬。然后契爷、契妈会给契仔(谊子)或契女(谊女)利市(红包),用新碗筷、新汤匙请契仔或契女吃饭,象征对契子女有养育的责任。有些契父母会送金碗筷、金汤匙给契子女,以示隆重。逢年过节契子女需前往拜望送礼,契父母死后亦要守孝[10]。  四川  四川德阳的通江镇会于当地节庆「李花会」时为幼年的子女打扮,请一年长者陪同在李树下等候合适的人前来,然后上前问该人是否愿意结乾亲,对方同意的话,幼儿即向该人叩头,称为拜寄礼,把该人拜为乾爹或乾妈。拜寄人家会请子女的乾爹或乾妈吃饭,乾爹或乾妈会给乾子女一些钱,有些会再为乾子女取小名[11]。  陕西:婴儿满月后,父母为婴儿剃头、换衣,然后父母或祖父母就会抱著婴儿出门「撞喜」,让婴儿与碰到的第一个成年人结谊。碰到成年男性就拜为乾大(乾爹),成年女性则拜为乾妈;老汉拜为乾爷(谊祖父),老妇拜为乾婆(谊祖母)。然后请到对方到作客,三日后再备礼品,抱婴儿登门拜访。被拜者设酒款待,赠衣帽给婴儿。从此两家结为亲家,逢年过节礼尚往来。碰到的人有些是随机的,但大部分情况是事先安排朋友或有名望的人去做第一个「碰」上的人。  河南  郑州、开封、滑县一带习俗与陕西相似,称为「碰姓」,不同的是婴儿出生后头一个早上,父亲即要抱婴儿出外碰姓,碰到的第一个人不论男女老少,父亲都要向他(她)磕头并说明原委,请对方为小孩起小名。如要正式认为乾亲,则被碰到的人要送给小孩一份礼物。滑县一带未婚或未有子女,或子女年幼者忌讳认乾子女,认为认了乾子女就会没亲子女,即“认乾儿,失湿儿”。  荥阳的其中一种认乾亲方式与四川、陕西、山东长岛县相似,称为“闯姓”,孩子满月或出生满百天,父母在日出抱孩子出门,首先碰到的一人,即认其夫妻为乾父母。另一种多见于男婴,男婴家人将锁锁门鼻儿上,满月那天谁先到他家就让谁开锁,开锁者就被认作乾父母。每年孩子生日,都要到乾父母家拜访,乾娘会送锁给孩子,每年送一个,直至12岁。在这一年,乾父母要给乾子女买衣物,叫“挽锁”,表示关系牢固,再把锁摘去,称「脱锁」。以后每逢重大节日和婚丧,两家乾亲戚都要礼尚往来。  周口一带多选姓刘(谐音「留」)或姓程(谐音「成」)的人为孩子的乾爹娘,取「留」而不去、「成」而不夭之意。之后要举行类似象征性出生仪式,乾娘先做一条大开裆裤,让乾子女穿上时从裤裆钻出来。  修武的风俗是「碰亲」,与四川、陕西、山东长岛县相似,由父亲抱小孩外出,如果第一个碰到的人儿女多,就把他(她)认作孩子的乾大(乾爹)或乾娘,对方儿女少则由对方介绍儿女多的人家让孩子认乾爹娘。  北京:北京人认为收乾子女会对自己的亲生子女不利,所以一般只接受亲密朋友的子女为乾子女。双方择吉日举行结谊仪式。亲生父母要设酒席、预备礼物让子女孝敬乾爹、乾妈,当中必须包括送给干爹的帽子和送给干妈的鞋子,另外再配上衣料之类的物品。乾爹、乾妈送给乾儿子、乾女儿礼物必须包括碗筷和长命锁,由于打破碗筷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因此碗筷多以木、金属等不易打破的材料制造。给乾子女的礼物还有衣服、鞋袜、帽子、围嘴和兜肚等。以后每年三节两寿,乾子女的家庭都要给干爹、乾妈送礼,乾爹、乾妈的也要回赠礼物。由于花费沉重,通常只有富厚之家才会这样做。  山东  长岛县、蒙阴县的习俗与四川、陕西相似。在长岛县,父亲抱着小孩出门所见到的第一个成年外姓男子就认作小孩的干爹。在蒙阴县在出门见到第一个外姓人,无论男女老幼,都会认为乾亲,未婚者暂时称为叔叔、姨姨,等对方结婚后才改称乾爹或乾娘。  在胶县,小孩的父母要给乾娘买一条裤子,一副腿带(现在多改为两根腰带)。乾爹娘要送小孩衣服,放上针(与「真」谐音)和大葱(与「聪」谐音),表示真心真意和祝愿孩子聪明。乾子女三年之内不能在家吃过年的饺子,乾爹娘会用新碗筷盛饺子送给乾子女。  在临朐,乾娘必须是一个生肖相合、多子女的妇女,仪式进行时,乾娘穿著一条由小孩家所做的肥大开裆,小孩父母用红布写张文书、烧上香、交上文书,将小孩从乾娘的裤裆里漏下来,表示是自己亲生的,然后随乾娘的孩子排行。  胶东地区要先给乾娘做一条肥大的开裆裤,让小孩从裤裆中穿过,象征小孩是乾娘所生的,然后让小孩随乾娘的子女排行。  泰安一带多找刘姓人家认乾娘,这是因为「刘」与「留」同音,认为这样能留住孩子。  荣成认干娘的是乾子女咬下乾娘衣襟上的钮扣,象征吃干娘奶的亲生子女。干娘则要送衣物给乾子女做礼物。双方家长互称“乾亲家”。乾子女称所认夫妻为“乾爹”、“乾妈”,与他们子女互称兄弟姊妹。  海阳地方有选择风流女性为乾娘的[12]。  彝族  与四川、陕西、山东长岛县相似,称为“撞名”,父母在孩子在一岁前,择一吉日,带著孩子在小路上用树枝搭一座小桥在路中,让小孩拜第一个经过小桥的人为乾爹、乾妈;若碰到的第一个人是儿童,则让子女拜其父母为乾爹、乾妈。被碰上的人不能拒绝结谊。仪式当场举行,设酒菜招待干爹、干妈,由乾爹或乾妈给孩子取小名,并必须送礼物给乾子女然后抱着孩子走过小桥来回三次,表示孩子从此摆脱病魔的缠扰。再要到孩子家中作客,以后保持来往。  土家族  土家族一种认乾亲的仪式是孩子向成年人磕三个响头,从此称对方为乾爹、乾妈。  幼小或特别娇贵的孩子,仪式与山东胶东相似。乾妈会在仪式中穿上特别肥大的红裤子,坐在炕头上,把孩子从裤裆漏出来。然后乾妈给小孩戴长命锁,起乳名,以后小孩会用乾爹、乾妈所赠送的碗筷吃饭,寓意小孩是他们的子女,吃他们家的饭。  &#9632;日本的习俗仪式    接生之母:即认产婆为义母,被认作义母的产婆要年中和年末的时候给义子送礼物,并背著义子参拜神社,有些还会帮义子做媒人找结婚对象。接生之母死后,义子也要和义母的亲生子女一起抬棺材。  捡拾之亲:上文提过当父母或子女带有「晦气」时,就找有福气的人「捡」走孩子并认作乾亲。  取名之亲:日本传统习俗由父母以外的人为孩子取名,为孩子取名的人也成为孩子的乾亲。山梨县西山村的上汤岛的习俗孩子出生前,父母已经为孩子找取名亲,孩子出生后第一个正月,亲父母要送一条毛巾给取名亲,之后取名亲在孩子的重大仪式要送礼物给孩子,如入学礼、毕业礼等。孩子要把每年第一次写的字挑最好的送给取名亲,取名亲会送橘子作回礼。  成人礼的认乾亲:日本人行成人礼(男性的元服礼和女性的铁浆礼或裳着礼)时很多都会认乾亲,男性的又称元服亲,女性的又称铁浆亲。通常认本家主人为乾亲,年龄都是比亲生父母小,可以在亲生父母死后继续保护孩子的将来。山梨县西山村上汤岛的习俗则是由子女自己选择。认元服亲的习俗是儿子由父亲陪同下带酒去欲认乾亲的家中,行「三盖杯」仪式。  婚礼的认乾亲:在婚礼上认的乾亲目的与成人礼认乾亲目的相似,有些会找成人礼上认的乾亲再进行一次仪式,也有认婚姻介绍人为乾亲的。新郎、新娘要把男方和女方的介绍人都称作父母,与女方介绍人的乾亲关系维持五年,与男方介绍人的乾亲关系则维持终身。  &#9632;常见称谓  谊父母、谊子女的称谓繁多,于不同地区也有不同的称谓:  男性长辈:谊父、义父、乾爹、乾爸、乾大、契父、契爷、契爸、保爷等  女性长辈:谊母、义母、乾妈、乾娘、契母、契妈、契娘、保娘等  男性幼辈:谊子、义子、乾儿子、乾儿、契儿、契仔、契子等  女性幼辈:谊女、义女、乾女儿、乾闺女、契女等  &#9632;其他文化的类似关系  基督宗教的洗礼仪式中为受洗者扮演作保的人称为教父或教母。教父母会教导受洗者(教子女﹞在宗教上的知识,如果教子女的双亲不幸死亡,教父母亦有责任去照顾教子。由于这种关系与中国传统的拜乾亲关系近似,中文里有时也会把教父母称为谊父母或契父母。2结拜兄弟姊妹    结谊为兄弟姊妹又称结拜,又称拜把子、金兰契、结义金兰,「金兰」出自《周易&系辞》[13]指双方的心意一致,这种关系又称金兰之交、金兰契友,又简称契友[14]。  结拜的习俗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唐朝冯贽的《云仙杂记》记述了一个叫戴宏正的人每交到一个密友,就会把他的名字写在薄竹简上,焚香禀告祖先,称为「金兰簿」[15],金兰簿即结拜的盟约,又称金兰帖,因此结拜又称换帖。宋朝《太平御览&吴录》则提及张温与诸葛亮结为金兰之好[16]。  一些同辈朋友发现志趣相投,惺惺相惜,希望进一步成为亲如兄弟姊妹的关系,便会进行结拜的过程。一些独生子女渴望有兄弟姊妹,或一些人没有亲生的兄、弟、姊、妹其中一种,或与亲兄弟姊妹关系疏离,也会与好友结拜,建立手足之情。有些人会认谊父母的子女或亲生父母的谊子女为谊兄弟姊妹。一些父母也会为独生子女认谊兄弟姊妹,让他们可以有年龄相近的玩伴,也可以从中学习何谓手足之情,学会「悌」的传统美德,也可以训练社交技巧。  传统上义兄弟姊妹会立誓同甘共苦。因此誓词中常有「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说法,尤其多见于文艺作品中。现实生活义兄弟姊妹之间责任的轻重视乎个别情况而定,通常包括相互支援、忠实、友爱等。通常义兄姊要负起保护义弟妹的责任,但一般义兄弟姊妹都会互相照顾,当中有人遇上困难,义兄弟姊妹就会倾力相助。有些义兄弟姊妹的关系比亲兄弟姊妹还要亲密。有些地方义兄需要资助义弟娶妻的费用。有些义姊妹会同食同宿,有些甚至立誓终身不嫁,例如广东顺德的自梳女常常会结义金兰,身后的丧葬事务也由义姊妹处理。  也有一些是一群有共同目标的人结拜,凝聚各人的向心力。例如古代一些帮会如天地会的成员。这也演变成现在一些帮派(包括三合会)的入会仪式。一些战争中的士兵亦会结拜,与敌军战斗时会更勇猛。  有时谊子女也会和谊父母的亲生子女和他们的其他谊子女互称谊兄弟姊妹。  与认谊父母一样,也有些为了利益或政治目的而结拜的。例如项羽和刘邦为了集合力量共同抗秦,奉楚怀王芈心之命结为兄弟[17],后来两人却为了争夺统治权而发生战争(楚汉相争)。胡林翼与官文结拜,也是为了拉关系,希望有助仕途。  &#9632;名称    全男性结拜:谊兄弟、义兄弟、盟兄弟、换帖兄弟、结拜兄弟、异姓兄弟、磕头兄弟、把兄弟、乾兄弟、契兄弟  全女性结拜:谊姊妹、义姊妹、盟姐妹、金兰姊妹、结拜姊妹、乾姊妹、契姊妹  男女混合、两性皆可:拜把子、金兰契、结义金兰、金兰之交、金兰契友、契友、八拜之交  &#9632;常见称谓  为「兄」者:谊兄、义兄、盟兄、乾哥、乾哥哥、契兄、契哥、契大佬、契阿兄、契大兄等  为「弟」者:谊弟、义弟、盟弟、乾弟、乾弟弟、契弟[18]、契细佬等  为「姊」者:谊姊、谊姐、义姊、义姐、盟姐、乾姊、乾姊姊、乾姐、乾姐姐、契姐、契姐姐、契家姐  为「妹」者:谊妹、义妹、乾妹、乾妹妹、契妹、契细妹。  &#9632;其他地区、文化的结拜和类似关系    世界上不少地区和文化都有结拜的习俗,以下是部份地区和文化的习俗简介。  欧洲  西方文化中也有同辈朋友间结拜的习俗。英文把结拜兄弟称为盟兄弟(Sworn brothers)或血誓兄弟(Bloodbrothers),结拜姊妹称为盟姊妹(Sworn sisters)或血誓姊妹(Bloodsisters),男女结拜则称为盟兄弟姊妹(Sworn brother(s) and sister(s))或血誓兄弟姊妹(Bloodbrother(s) and sister(s),「血誓」是指经过一些与血相关的仪式立下盟誓,但Bloodbrothers和Blood sisters亦可以指亲兄弟姊妹。以不涉及血的仪式结谊的多称为精神兄弟(Spiritualbrother)或精神姊妹(Spiritual sister)。同性朋友之间的亲密情谊称为兄弟情谊(brotherhood)、男性同盟(malebonding)或姊妹情谊(sisterhood)、女性同盟(femalebonding),即中文里的「哥们」和「姊妹淘」。  在古代欧洲地中海地区常有多人结拜的情况,例如一群希腊士兵会结拜为兄弟。在鄂图曼时期的巴尔干半岛,这类结拜最为普遍。结拜在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和保加利亚也很常见。  现在欧洲的结拜仪式多为复古,模仿部落时期的仪式。  美洲  美洲原住民也有结拜的风俗。包括个人之间的结拜与部族之间的结拜。  印度  印度有异性结为义兄妹或义姊弟的习俗,在一个称为RakshaBandhan的节日举行,音译为拉克沙.班丹,梵文Raksha的意思是保护,Bandhan的意思是打结,即「保护结」。有学者译为兄妹节,由于有扎「圣线」(sacredthread,即护身绳,也被称为Rakhi,音译拉基)的仪式,亦有称为「扎护身绳节」。这个节日北方邦和拉贾斯坦邦(Rajastan)尤为盛行。可追溯至吠陀时代。  兄妹节代表了爱心、关怀及手足般的情谊,表示义兄妹、义姊弟之间互相扶持、互相保护和互相祝福的连系。  非洲  非洲不少部族都有结拜的习俗,他们的仪式通常包括血液的交换。有个人之间拜,也有部落之间结为兄弟部落。  基督宗教  基督宗教反对血液交换的结拜仪式,英文把以上帝祝福礼结为兄弟姊妹的仪式称为精神兄弟(Spritualbrother)或精神姊妹(Spritualsister)。除了表示兄弟姊妹间的情谊外,还表示对上帝的尊崇,在基督宗教中是一种神圣的仪式。  东正教会有一种叫Adelphopoiesis(意为「结为兄弟」或「结为姊妹」[19])的仪式,盛行于九世纪至十五世纪。现时仍然有举行。  罗马天主教会也有由神父主持祝福礼结为兄弟或姊妹的仪式,称为Ordo ad fratresfaciendum,即「结为兄弟的程序」,盛行于十一世纪至十九世纪。  &#9632;仪式  因应地域、时代的差异,仪式进行的方式、繁简程度也各异。传统的结拜过程中,通常需要一起向天宣誓现代的一般较为简单,有些只是私下以兄弟姊妹相称,以后亲如手足,互相帮助、扶持。  中国汉族常见仪式  焚香、向上天或于神明前盟誓、跪拜  刺破手指头滴血入酒碗喝“同心酒”,即歃血为盟,象征各人流著同样的血,是手足。有些会以鸡血代替。  在金兰帖上写上自己和结拜兄弟姊妹的名字,然后互相交换,即换帖。  其他民族及地区的仪式  滇西地区少数民族把结拜称打老庚,藏语称“沙耕”、白族语称“搂给”、纳西语称“搂友”、傈僳语称“嘎戳”,结拜时没有繁文缛节,只要互称「老庚」就确认关系。  蒙古把义兄弟姊妹称为「安答」,结拜时要互相交换信物并立誓,如日后违背誓言,就要交还信物解除关系  吕底亚的结拜仪式是以利器刺破手指头,把血滴在各结拜者的手臂上。  斯基泰的结拜仪式跟中国的歃血为盟相似,刺破手指头,把血滴进杯中,再用剑尖蘸一下杯中的血,然后喝下。该仪式可能是由中国传入或由他们传入中国。  闪米特人早期的仪式是结拜者互相喝对方的血。后来改为屠宰动物为牺牲,喝动物的血,并设宴一起分享该牺牲动物,把血洒在双方身上,或把该动物斩件分享。  希腊的结拜仪式是两人手臂相交持酒杯喝酒,通常称为crossbrother或crosssister。一些地区有不同的名称,例如埃皮鲁斯称为vlamides,马其顿称为bratimi,伯罗奔尼撒称为brazerides,克里特称为adelfokhti,其他地区又有kardasides、arkadasides和markadasides等名称。古代欧洲其他地区也有这种仪式。  日耳曼人的结拜仪式与希腊的相似,所喝的酒是五月酒(May wine)。  印度的义兄妹、义姊弟结拜仪式在大清早进行,沐浴净身之后,先要为神明作普迦(puja)仪式(一种印度教祈福祭礼),女性会为义兄弟额上点朱砂,在右手腕系上拉基,祝愿对方平安长寿,义兄弟承诺保护义姊妹。之后义姊妹会为义兄弟做摇灯礼(arti),以油灯像倒马蹄形来回摇摆三次,代表了神明的祝福洒落受礼者身上,再向义兄弟献上糖果,义兄弟亦会回礼。  基督宗教  东正教会的Adelphopoiesis仪式,是一种上帝祝福礼,这是一种没有血液交换的同性结谊仪式。两人手持蜡烛,接受祝福。然后交换信物,义兄(姊)先把信物交给义弟(妹),义弟(妹)回礼[20]。  如多于两人结拜,则由各人围著司铎,把手帕的一端系在司铎法衣的腰带上,手持手帕的另一端,司铎诵祷词,同时各人立誓,誓词并没有固定模式,由结拜者或司铎撰写。  罗马天主教会结为兄弟或姊妹的仪式是由神父主持的上帝祝福礼。  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是各人于手指头或前臂割一小伤口,然后两个伤口互相接触,表示血脉相连,并交换贝壳数珠带作为信物。  南美洲的阿拉可尼人(Araucanians,即马普切人Mapuche)的结拜仪式称为拉库(Lacu),双方把一只羊羔分成两半,必须将自己的一半吃完,可以自己一人吃或请人帮忙吃,不能吃剩。并交换信物和名字。  非洲  有一种叫卡森迪(Kasendi)的仪式,双方的手握在一起,在手上、胃部上、右脸上,额头上各划上刀,用草将少量的血从伤口取来,并各自放在一锅啤酒里,再交换有对方的血的啤酒喝下,然后交换信物。  阿珊提族(Ashantees)的仪式是两人各自抓住叶片的一方,其中一人将手举起把叶子撕成两半说:『我藉此宣告希望成为你的弟兄。』由旁人用小刀从两人的常用兵器上刮下一些木屑在叶上,再在木屑上洒盐,又从长豆荚刮下的一点粉掺进去。然后两人将手臂交错,在两手臂上划上一刀,在流血处洒上木屑糊,之后两人的手臂互相摩擦,让血融合。  班图人各部族:  巴尼安科莱人(Banyankore)的结拜仪式称为okikoraomukago,两人坐在一块垫子上,坐得很近,让两人的腿重叠。右手持著一种叫ejubwe的草之芽和omurinzi树(一种刺桐属植物,学名erythinatomentosa)之芽,仪式的主持人会在他们右手割一小伤口,把两人手持的植物芽蘸伤口的血,再放在两人手上,然后在上面加上一点奶和小米粉。  Bairu人的仪式与巴尼安科莱人相似,但他们会再加上omutosa tree(一种榕科植物,学名ficuseryobotrioides),并且左手相握,且会吞下对方手上的血、奶和小米粉。  Bahima人只会使用mutoma的芽,仪式与巴尼安科莱人相同。  Batooro人的结拜仪式主要的用品包括咖啡的浆果、新树皮布、刀、两条无花果树的枝和一个ejubwe芽,由两名男子及一名老妇作见证人。仪式的高潮是在双方的肚脐之下割开一个伤口,以咖啡果盛载,然后双方立誓结拜,誓词中包括:承诺互相帮助;如果不诚实肚子就会肿起;对方有恶疾时、自己裸体时,都不能赶自己走;去对方家里必不会饿着离开;彼此都不会害对方和对方的子女、家属。  巴干达人(Baganda)的结拜仪式称为Okuta Omukago,会把咖啡豆沾上自己的血,然后交换咀嚼。  马来列岛(包括马来人、巴布亚新几内亚之土人、玻利尼西亚人)的仪式是各人用刀划手臂,将血收集在竹筒里,掺进杜松子酒或棕酒。然后从家中的圣堂拿来剑与矛,另取来一棵无花果树苗,然后去到隔离的地点种下无花果树,旁边插进圣剑与矛,并喝下酒血,发誓互相忠诚,再将另一个竹筒挂在无花果树上,把剩余的酒血倒进去并发誓如果不忠,血就会从自己的口、耳、鼻中流出,正如从竹筒中流出的一般,说话同时将竹筒底部戳破让酒血流出。被血沾满的无花果树成为见证。  现代西方其中一种常见结拜仪式是割破手指头互相接触伤口,表示血液融合。  意义    不少地区、民族的结拜仪式都与血相关,血代表生命,也代表神圣,血液的交换象征血脉、生命相连,而割破伤口时所受的痛苦,也代表一种共同经历,共同的痛楚可以把人连系起来[21]。  所有结拜仪式都有立誓,立誓代表义兄弟姊妹关系的确立,从此各人的命运相连,甘苦与共,忧戚相关,也表示愿意负起责任。立誓的形式有多种。有些是结拜兄弟姊妹私下立誓;有些是于宗教场所如寺庙、教堂举行;有些没有固定场所,但有祭祀仪式。在神面前立誓代表真心的承诺,也代表约誓的神圣。  互赠信物也常见于不同的结拜仪式,除了纪念、表达心意之外,还代表遵守约誓。  危险  一些与血相关的仪式可能导致失血过多或感染,传播疾病,包括引致爱滋病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2002年出版的《The Turkish Journal ofGastroenterology》刊登一个关于土耳其马拉蒂亚(Malatya)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调查,646人当中有98人进行过血液交换结拜仪式,当中有39人(39.8%)受到感染。没进行过这种仪式的有548人,当中有155人(28.3%)受到感染[22]。  非洲部落血盟结拜的仪式盛行,也是当地爱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  即使以动物血液(如鸡血)代替自己的血,也可能感染疾病,例如以鸡血代人血进行歃血为盟仪式,可能会染上禽流感。3国家、民族之间和军事相关的结谊  石敬瑭认契丹君主耶律德光为义父,自称「儿皇帝」,并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是一种不平等的外交关系。  古代一些部族、国家亦会结为兄弟之邦,一种是地位平等的结盟,常见于部族之间潜在敌对势力时,两个或以上部族会以结为兄弟的方式缔结和约,并在战争中结盟。另一种是不平等的条约,例如为弟的一方要向为兄的一方缴纳礼物表示尊敬,或为兄的一方要送礼物给为弟的一方以示照顾,例如北宋为了结束了宋辽之间连续数十年的战争,与辽朝签下澶渊之盟,结为兄弟之邦,辽朝君主耶律隆绪称宋真宗为兄,宋朝每年向辽朝缴纳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使者定期互访。  一些部落领袖会以结拜的方式来把两个部落结盟。亨利&莫顿&史丹利(Henry M.Stanley)描述他的团队路经非洲食人族地区时,看见他们与一计划要攻击他们的部落订立「血盟兄弟之约」。缅甸凯伦族(Karen)立约结盟的仪式是由酋长作一族的代表血从立约人的大腿抽出,溶合在一起。然后各用手指沾血,将血涂在嘴唇。代表和平的约定以及在和平或战争中相互的帮助。  现代也有些友好的国家互称为兄弟之邦,彼此之间互惠互利,如提供贸易优惠、进行文化交流等。一些国家的城市会与其他国家的城市结为姊妹城市,以示友好,并促进文化交流。4以结谊为名的恋爱和性关系  结谊本来是一种正常的人际关系,是一些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结为如亲人般的关系,即使是为了利益,亦要遵从亲属的伦理关系。由于这是一种亲密关系,有些人就假借结谊的名义与他人结下一些可能违反社会道德或会受到非议的关系。到后来虽然还是存在正当的结谊关系,但结谊、上契等行为常会被认为是非情侣或夫妇的暧昧或性关系之代名词。上文提到以利益为基础的结谊,有些也包含性关系,即谊亲关系中名义上为年幼者的一方向名义上为年长者的一方提供性服务来换取利益。  &#9632;以谊父母与谊子女为名义  有些中年或老年富豪、有钱太太、官绅、官夫人包养年轻人为情妇、情夫,却对外称自己和该情妇或情夫是谊父女,这种关系也令「乾爹(妈)」、「契爷(妈)」「乾女儿(儿子)」、「契女(仔)」等称谓蒙上一重暧昧的意味。司马光《资治通鉴》记载关于安禄山和义母杨贵妃的事迹,亦反映他们可能有暧昧关系[23]。  这种情况不只发生异性之间,也有发生在同性(义父子、义母女)之间的,例如明朝沉德符的《敝帚斋余谈》就提到福建航运业中以「契父」、「契儿」为名义的同性性关系[24]。  &#9632;以义兄弟姊妹为名义  同性恋与同性性关系  古代流行于福建、广东的习俗契兄弟,是一种男同性恋的关系。「契兄弟」的原意是结拜兄弟,本来并没有男同性恋的意思,到后来才演变成到有了这个意思后,「契弟」在福州话和粤语也多了一个骂人的含意,也用来指男性的男宠或专服务男性的男妓(娈童)。福州话中指同性恋和骂人的「契弟」与表示正当结拜关系的「契弟」(谊弟)读音不同,口语上可以区分[25]。粤语中两者读音却没有差异[26],因此广东人和生活在港澳地区的人忌讳称别人或被称为契弟,而会用「契细佬」(「细佬」是粤语「弟弟」的意思)或书面语「义弟」、「谊弟」、「结拜弟弟」代替。表示同性恋含义的「契弟」也传到北方,《红楼梦》第九回也出现过这种用法[27]。  湖南永州江永县的女性盛行结拜为金兰姊妹,当中有些发展出女同性恋关系,称为行客或内交。清朝光绪年间印行的《永明县志》就描写到桃州一带的女性有「含垢包羞」的行为,即同性恋关系[28]在道县则称「结客」[29]。她们姊妹相称,通常会立誓终身不嫁,若有一方被逼出嫁,则常会拒绝与丈夫行房,以示对同性恋人的忠贞。  顺德自梳女也常会结义金兰,当中有一种由两个自梳女缔结的关系契相知,又称金兰恋,也是一种同性恋关系,契相知缔结后就双双同居,情同夫妻,亦要求彼此忠贞,清朝曾苏绍的《顺德竹枝词》就有记载这种习俗[30]。富有的契相知通常会选择一位嗣女照料自己的饮食起居,继承遗产。嗣女也常会找姊妹结为契相知、选嗣女,把「家庭」延续。  耶鲁大学历史学者约翰&波斯威尔(John Boswell)在著作《前现代欧洲的同性结合》(Same-sex unions inpre-modern Europe)中举出Adelphopoiesis仪式有时用作同性结合而设。英国历史学家AlanBray亦提出Ordo ad fratresfaciendum有时会用作同性结合的仪式,多在教堂的西门进行,在众人见证下接吻。仪式后二人会在圣坛共同享用圣餐。但他也认为Ordoad fratres faciendum一般情况下是同性之间深厚友谊的结盟。  男女恋爱与性关系  有些男女也会以义兄弟姊妹的名义作为掩饰,进行恋爱或性关系,尤其是不为社会主流价值观接受的关系。闽南语中「讨契兄」(常误作「讨客兄」)是指已婚女性与其他男性通奸,但「契兄」的本意是指谊兄。白先勇的小说《玉卿嫂》的女主角和她的「乾弟弟」庆生也有性关系。现在一些年轻人也喜欢和异性好友以乾兄妹或乾姊弟相称,当中不乏不涉男女恋爱、纯粹是异性之间如亲人般的情谊,但部分人却藉乾兄妹或乾姊弟的名义来发展暧昧关系,一些已有恋人或已婚的人还以此作为劈腿或外遇的掩饰。台湾歌手张震岳填词和主唱的流行歌曲《乾妹妹》就是描述男性在外认了个「乾妹妹」,对从前也是他「乾妹妹」的女朋友表示自己没有变心[31]。5谊亲关系的转变  有些人本来是结为正常的谊亲关系,后来却演变为恋爱或性关系。也有本来是情侣或夫妻,解除婚恋关系后变成谊亲关系。  &#9632;谊父母和谊子女  谊父母和谊子女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传统上认为他们的关系如同父母子女,要行孝慈之道。如涉及爱情、婚姻或性关系,则等同两代乱伦。现在观念改变,如果双方均为单身,有些人认为只是忘年恋或老少配,并不算乱伦,但有些人不接受年龄相差太远的人恋爱或结婚,则把这种行为视为不道德。若双方或其中一方已有配偶,则是婚外情,通常会受到道德谴责。  &#9632;谊兄弟姊妹    华人社会对谊兄弟姊妹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太过严格的规范,谊兄妹或谊姊弟恋爱和结婚是平常事,一般不会视为乱伦。有些长辈会鼓励谊兄妹或谊姊弟恋爱和结婚,视为亲上加亲,尤其是互相认对方子女为谊子女的父母。有些分手的情侣或离婚的夫妻保持友好关系,当中亦有人认对方为乾兄妹或乾姊弟。也有前翁姑或前岳父母与前媳妇或前女婿关系良好,也会认他们为乾女儿或乾儿子,他们与前夫或前妻亦算是乾兄妹或乾姊弟关系。例如张幼仪和徐志摩离婚后,徐志摩的父母就认她为乾女儿。一些同性恋者会和原本是结拜兄弟或姊妹的好友变成情侣,上文提到的契兄弟和行客也是由正常的结拜关系演变而成的。  虽然谊兄弟姊妹有转为恋爱和婚姻关系的可能,兄弟姊妹的名分某程度上亦阻止了婚恋关系的发展,有些人就会以结拜来阻止婚恋关系发展。《西厢记》中崔莺莺的母亲为了阻止女儿和张君瑞的恋爱,就安排女儿和张君瑞结为义兄妹[32]。有些人会与自己不打算接受但希望保持友好的追求者以乾兄弟姊妹相称,在次文化中又称为「发兄弟姊妹卡」(即「哥哥卡」、「姐姐卡」、「弟弟卡」、「妹妹卡」),这是由好人文化中「发好人卡」衍生出来的名称。  由于义兄弟姊妹的关系既可以保持纯粹的手足之情,也可以发展为恋人,义兄弟姊妹又有互相照顾的责任,有时会互相为对方做媒介绍对象,在互联网上流传的一些文章常把这种关系戏称为:「进可攻,退可守,送礼自用两相宜。」6扩展  谊亲关系可以限于个人之间,不扩展至其他亲属,例如认了一已婚、有子女的女性为谊母,不一定会认她的丈夫为谊父,也不一定认她的子女为谊兄弟姊妹。可以只限于家族核心之间,例如义兄弟姊妹互相认对方父母为义父母,或两对夫妇互认对方子女为义子女,但义子女对义父母的父母和兄弟姊妹却未必会认作义祖父母和义叔、伯、姑、舅、姨。有些也可以扩散到双方的家族外围,即谊亲的亲属也视为谊亲属。7评价  对于这种由来已久的习俗,社会上有不同的评价。  &#9632;正面评价    有人认为,现今社会个人主义盛行,人情味不如过往浓厚,家庭观念也较从前薄弱。结谊有助人们建立情感关系,拟血亲的称谓亦能巩固人们对「家庭」、「亲情」的观念。结谊关系也是孝慈之道的扩展,亦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结拜兄弟姊妹也是「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体现。  从教育儿童的角度看,儿童认乾爹娘,除了可得到更多的父爱、母爱之外,由于儿童需要对对乾爹娘尽孝,也能让儿童学会孝顺父母的传统美德,亦学会感恩。而乾爹娘也有教育、指导、照顾乾子女的责任,当亲父母不能妥善管教子女,或无暇、没能力照顾子女时,乾爹娘可协助亲父母管教和照顾子女,亦有著古代「易子而教」的意味。  近年的少子化和独生子女增加的现象,令儿童缺少童年玩伴,年纪稍长时也会渴望感受手足之情。结拜兄弟姊妹就有助他们感受兄弟姊妹之间的感情,满足情感上的需要,并学会与人分享。少子化也造成人们亲戚不多,较少机会接触家人以外的人,让儿童认乾亲也可以帮助他们学会与他人相处,增强社交技巧。  另外,人口老化的社会,一些老人未能得到子女经常陪伴、照顾,例如独居老人和长期居于安老院的长者,他们认干子女,可以得到心灵上的依靠,日常生活也可以依靠乾子女照顾。青年人认老人家为乾爹娘,也可以学会敬老的观念和照顾老人的技巧,加强对亲生父母、长辈孝敬之心,将来亦懂得如何照顾父母以至配偶的父母。  人们与好友结为义兄弟姊妹,可以巩固友谊,无论情感上还是实际上都可以互相照应。亲人不能帮忙或在外面需要依靠他人时,义兄弟姊妹往往因为出于情谊和遵守约定而给予支援。  在中国传统社会,认乾亲是一种吸纳成员、扩大宗族力量的方式,尤其是可以扩展的谊亲关系。传统上人们于重大节日、婚丧喜庆等场合均喜欢有较多的亲戚聚集。喜庆时可营造热闹气氛,倍添欢乐;丧葬时亦能显得有体面,多人聚集和给予安慰亦能减轻丧家的悲痛心情。  &#9632;负面评价  有人认为结乾亲是一种陋俗,包含封建迷信思想。例如父母因为怕孩子养不大或对家运不利就去帮孩子找乾爹娘,或让孩子做神灵的乾子女,就被认为是一种迷信思想。  除了迷信之外,还有人认为结乾亲是变相的靠关系、结党营私。这是因为从古到今都有人为了利益和依附权势而结乾亲,也有人藉认乾子女、乾弟妹来培植党羽,扩展势力,形成一个个关系网,网内有结谊关系的人互相勾结,破坏社会的公平秩序,形成腐败风气。  也有人藉结乾亲之名,与人有不正当的桃色关系,例如已婚者以乾女儿或乾儿子之名包养年轻婚外情人,也有些人藉乾兄弟姊妹之名来掩饰脚踏多条船、外遇,又或者藉认乾兄弟姊妹来令异性或同性打破心防,自己趁机接近,以求达到恋爱或性关系,令人际关系复杂化。因此有人认为结乾亲是不必要,且会破坏社会善良风俗,破坏家庭伦理关系。8历史、神话、传说、文艺作品中的结谊例子  印度莫卧儿帝国君主胡马雍与小国梅瓦的王妃卡玛伐蒂是义兄妹  克烈末代首领王汗和成吉思汗父亲也速该是安答  清朝孝庄皇太后曾拜汤若望为义父,她另有一个汉族义女孔四贞,封为和硕公主  罗贯中《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张飞结拜为义兄弟,被称为桃园三结义(史书上只说他们「恩若兄弟」[33]。)  北欧神话的Orvar-Odd和Hjalmar为义兄弟  北欧神话的奥丁和洛基,因为洛基的母亲是奥丁的养母,所以两人结为兄弟  杜光庭的传奇《虬髯客传》的虬髯客和李靖、红拂女夫妇结拜,被称为风尘三侠  冯梦龙《喻世明言&金玉奴棒打薄情郎》的金玉奴被丞相许德厚夫妇认作义女  石玉昆小说《三侠五义》的「五鼠」(钻天鼠卢芳、彻地鼠韩彰、穿山鼠徐庆、翻江鼠蒋平和锦毛鼠白玉堂)  越剧《三看御妹》的御妹刘金定是明世宗的义妹  马克&吐温小说《汤姆历险记》的汤姆&索亚与哈克贝里&费恩  玛莉&雷诺特的亚历山大三部曲小说中,亚历山大大帝和托勒密一世结为义兄弟  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的郭啸天和杨铁心为义兄弟,他们亦安排各自的儿子郭靖和杨康结拜。另有江南七怪为义兄弟妹  金庸小说《神雕侠侣》的杨过认欧阳锋为义父  金庸小说《神雕侠侣》中杨过与对自己倾心、却又无法接受其情意的二女程英与陆无双结拜  金庸小说《天龙八部》的萧峰、段誉、虚竹为义兄弟  琼瑶小说《还珠格格》的小燕子和紫薇结为义姊妹,乾隆又把小燕子认作义女9参见  亚父、仲父  过继  兼祧  收养  寄养  助养  褓姆10注释  ↑《中国风俗辞典》:「婴儿出世后,父母(或祖父母)选定家风及为人都较好的夫妇作为孩子的契父契母,形成一种非血缘的亲戚关系,双方互称契亲。这种契亲必须是契父与生父同年,或契母与生母同年,或孩子的命需要契父、契母的『八字』帮补。」  ↑刘薇《汉语拟亲属称谓语的文化内涵》:「从四川一些地方的方言中,可以了解这一称谓语的内在涵义,四川省西昌地区称“乾爹”、“乾娘”为“保爷”、“保娘”,可见这个“保”字就有保护性命的意义所在。」  ↑ 周凯《厦门志&风俗略&俗尚》:「闽子多养子,即有子者,亦抱养数子,长则令其贩洋,赚钱者,则多置妻妾以羁縻之。」  ↑ 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这养子之俗,实可说是一种变相的奴隶制。」  ↑有人作诗嘲讽曰:「昔日于府拜乾娘,今日乾爷又姓梁。赫奕门庭新吏部,凄凉池馆旧中堂。郎如有貌何须妾,妾岂无颜只为郎。百八牟尼(指朝珠)亲手挂,朝回犹带乳花香。」  ↑赵熙《广和居题壁诗》其一:「居然满汉一家人,乾儿乾女色色新。也当朱陈通嫁娶,本身云贵是乡亲。莺声呖呖呼爹日,豚子依依恋母辰。一种风情谁识得,劝君何必问前因。」其二:「一堂二代做乾爷,喜气重重出一家,照例定应呼格格,请安应不唤爸爸。岐王宅里开新样,江令归来有旧衙,儿自弄璋翁弄瓦,寄生草对寄生花。」  ↑ 《后汉书&吕布传》:「(董)卓以布为骑都尉,誓为父子,甚爱信之。稍迁至中郎将,封都亭侯。」  ↑《后汉书&吕布传》:「(吕)布曰:『如父子何?』(王)允曰:『君自姓吕,本非骨肉,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掷戟之时,岂有父子情耶?』布遂许之,乃于门刺杀卓。」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五十》:「(安禄山)后请为贵妃养儿,入对皆先拜太真。玄宗怪而问之,对曰:『臣是蕃人,蕃人先母而后父。』」  ↑ 生、老、病、死&上契  ↑ 古镇通江李花民俗文化游  ↑ 山东海阳俗谚曰:“要待孩儿好养,认个风流干娘。”  ↑ 《周易&系辞》:“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王振忠《契兄、契弟、契友、契父、契子─〈孙八救人得福〉的历史民俗背景解读》:「关于『契友』,古代有金兰契(指至交、深厚的友谊)和金兰友(指情义相投的朋友)的说法,契友当是『金兰契友』的省称,亦称『金兰契』、『金兰友』」  ↑ 冯贽《云仙杂记》:“戴宏正每得密友一人,则书于薄简,焚香告祖考,号为金兰簿。”  ↑ 《太平御览&吴录》:“张温英才环玮,拜中郎将,聘蜀,与诸葛亮结金兰之好焉。”  ↑ 《资治通鉴》:「汉王(刘邦)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  ↑ 明朝崔时佩、李景云《西厢记&金兰判袂》:「下官姓杜名确,字君实,幼年与契弟张君瑞同窗。」  ↑ Dr. William Crockett, On Blessings, Same-Sex Covenants, andPastoral Response, "Boswell examined several medieval manuscriptswhich contain liturgical rites for 'the making of brothers' or'sisters' (the Greek word is adelphopoiesis)"  ↑ Enactment of the Making of Brothers (Adelphopoiesis)  ↑Modern Primitives:The Recurrent Ritual of Adornment ,"pain is apowerful connector of people. By braving a ritualwhich might wellbe prolonged and agonising, an individual is bound tothose withwhom he or she shares that experience."  ↑ http://www.turkgastro.org/text.php?id=413 The Turkish Journalof Gastroenterology  ↑《资治通鉴》:“禄山生日,上及贵妃购衣服……召禄山入禁中,贵妃以锦绣为大襁褓,裹禄山……上自往观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复厚赐禄山……自是,禄山出入宫掖不禁,或与贵妃对食,或通宵不出,颇有丑声闻于外。”  ↑沈德符《敝帚斋余谈》:「近乃有称契儿者,则壮夫好淫,辄以多金娶姿首韶秀者,与沟衾裯之好,以父自居,列诸少年于小舍,最为乱逆之尤。闻其事肇于海寇云,大海禁妇人在师中,有之辄遭覆溺,故以男宠代之,而尊豪刚遂称『契父』。」  ↑王振忠《契兄、契弟、契友、契父、契子─〈孙八救人得福〉的历史民俗背景解读》:「作为把兄弟涵义上的『契弟』(kiedie)与娈童涵义上的『契弟』(kiela),在读音上有著明显的不同。」  ↑ 粤语中无论指正常结拜之谊弟的「契弟」还是同性恋和用作骂人的「契弟」都读作k&#592;i3 d&#592;i6  ↑ 《红楼梦》:「原来薛蟠自来王夫人处后,便知有一家学,学中广有青年子弟,不免动了龙阳之兴,因此也假来年上学读书……却不曾有一些儿进益,只图结交些契弟。」  ↑《永明县志》:「此风桃州尤甚,其母亦为女计消遣,访他家之女年貌相若者,使其女结为内交(桃州谓之行客……)相处以切磋针黹其间,即无他虑,而有用之年华已消磨于不觉。况有因此而含垢包羞者,是亟宜族规中增此一条,以救其弊。”  ↑1994年《道县志》:“清末至民国时期,农村未婚女子有结拜姊妹的习俗。多为富家闺女,豆蔻年华,情窦初开,因不满旧式包办婚姻,又不敢自由恋爱,对异性存畏惧心理,遂同性相恋,结为姊妹(俗称‘结客’常同屋同居,早晚相伴,俨如夫妻,甚至相约不嫁。有的因少女听老人或巫师传说,女人产后而死,血污地狱,冥间罚在桃源受罪,称为‘上桃源’,不嫁而死,芳身洁行,冥间则许‘上花楼’享福,故解放前乡间有结盟姊妹相约自缢而死,酿成悲剧。」  ↑ 曾苏绍《顺德竹枝词》“绮罗丛里契相知,偶合居然伉俪随。筮得坤爻空血战,无阳毕竟使阴疑。”  ↑ 张震岳《乾妹妹》:「只是乾妹妹 刚认识的乾妹妹 你以前还不是我的乾妹妹 也许很多馀 但我最爱是你 请你要相信」  ↑ 《西厢记》:「莺莺君瑞,许配雄雌;夫人失信,推托别词;将婚姻打灭,以兄妹为之。」  ↑ 《三国志&关羽传》:「先主(刘备)与二人(关羽、张飞)寝则同床,恩若兄弟。」附:
上一篇:下一篇:
"姊妹"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6年8月10日吉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