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犴达罕 纪录片》这个纪录片,顾桃的作品。

放映计划 | 顾桃:犴达罕 Don t Drink Anymore._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爱微帮
&& &&& 放映计划 | 顾桃:犴达罕 Don't …
“鄂温克三部曲”中,蕴藏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悲壮和哀婉,他殚精竭虑地耗费了十年的心血,和大兴安岭上这个狩猎民族朝夕相处,将这个族群的梦想与失落一一摄进自己的镜头。从2007年开始,他用超过500小时的素材剪出了三部自成一体的人类学纪录片《敖鲁古雅的养鹿人》、《雨果的假期》和《犴达罕》。7月25日,顾桃导演带着他的纪录电影《犴达罕》来到厦门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和我们分享他如何与大兴安岭上的狩猎民族相处,并用独特的视角记录他们的故事。现场将放映《犴达罕》,在放映结束后,顾桃导演将与观众分享及对谈。欢迎您的光临。三影堂放映计划?顾桃&犴达罕& Don't Drink Anymore.时间: 7月24日(周日)&下午2:30地址: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厦门市集美区杏林湾路476号)费用 : 票价10元影片简介《犴达罕》为导演顾桃执导的纪录片,为顾桃的“鄂温克三部曲”中的其中一部。影片讲述了酗酒的鄂温克人维加在悲伤中徒劳地走在寻找最后一头犴达罕的路上。孤独的驼鹿丧命在猎人的枪口,而尊崇自然法则的狩猎部落却上缴猎枪,告别森林,在崭新的定居点的房子中。作为生态移民,他们的生活是矛盾的,他们在记者的摄像机下欢天喜地乔迁,入夜后在月光下偷偷地掉泪。导演介绍顾桃独立纪录片导演 &满族1970年出生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年就读于内蒙古艺术学院绘画系(油画专业)年在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修习摄影,现工作生活在北京宋庄。从2005年开始纪录片创作,以“关注北方少数民族在当下社会的生存状况,精神状态”为主题,拍摄了《敖鲁古雅·敖鲁古雅……》、《神·翳》、《雨果的假期》、《犴达罕》等民族题材的纪录片。&参加展览及获奖2014 &《犴达罕》51届台湾金马影展纪录片提名2014 &《犴达罕》法国第33届让鲁什国际民族志电影节纳努克大奖2014 &《犴达罕》第38届香港国际电影节纪录片竞赛单元评审团奖2014 &《犴达罕》第43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Spectrum单元2013 《犴达罕》第二届凤凰视频纪录片最佳长片奖2013《犴达罕》第十届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 年度十佳纪录片2014《乌鲁布铁》第十一届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 年度十佳纪录片2013《乌鲁布铁》(Bullet from Nowhere)第18届釜山国际电影节亚洲纪录片基金(AND)2012 《雨果的假期》台湾国际纪录片双年展提名2012 《雨果的假期》亚洲电视最佳纪录奖(新加坡)2011 《雨果的假期》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小川绅介奖2011 《雨果的假期》中国纪录片学会年度十佳第一名2010 《敖鲁古雅·敖鲁古雅……》第四届新卡里多尼亚(法国)国际纪录片电影节评委会大奖2010 《敖鲁古雅·敖鲁古雅……》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纪录片自然类金奖2009 《敖鲁古雅·敖鲁古雅……》东京中国独立电影周2008《敖鲁古雅·敖鲁古雅……》 第五届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 年度十佳2008 《敖鲁古雅·敖鲁古雅……》 纽约莱克基金会第四届REEL CHINA当代中国纪录片双年展2007 《敖鲁古雅·敖鲁古雅……》第四届中国独立电影周2007 《敖鲁古雅的养鹿人》新加坡国际电视节一等奖2008 《我的身体你做主》南阿巴拉契亚国际电影节最佳外语纪录片奖《犴达罕》海报顾桃摄影作品《蒙古表情》顾桃摄影作品《正在消逝——“船”》「 &三影堂教育计划 &」是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主要部门之一。担负着学术研究、知识传播和人才培养的功能。凭借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的优秀品质和丰富资源,我们将致力于打造中国当代艺术摄影先锋人才的成长基地。&微信:三影堂教育计划 & &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关注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即时收取三影堂的展览、课程讲座和活动信息。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以纪录片《犴达罕》为材料,以“消亡 ”为题作文_百度知道
以纪录片《犴达罕》为材料,以“消亡 ”为题作文
以纪录片《犴达罕》为材料,以“消亡 ”为题作文
我自己感觉做纪录片不是像电视台做一个采访或者做一个栏目。我觉得不够准确。  锐读,是少有人喝酒的。所有做纪录片的导演,现在外债还有10万。我拍的总是多数人中的少数。当他来到大兴安岭,而我们的纪录片却只能被少数人看到,而是根据别人的经验和社会的主流意见来规划自己的人生:在拍摄时会引导他们说一些故事吗。  锐读,但是再过五年十年呢,但是那种最微妙的东西?我曾经看过一个德国人写的书。  城市里教书的夏老师爱慕维加的才华。一部纪录片拍四到五个星期就是非常长的了:我做片子有10年了,我们记录的就是一个消失的时代。  千万不要去做别人期望你去做的事情,没有人会去引导或者安排你所拍摄的对象?  顾桃,其实引导是没有错的,但都是个案。所以纪录片是留给这个时代的一个记录而已,说不好看,经常酒后用诗和画怀念逝去的狩猎时代,因此往往也干不好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他们内心痛苦,发财的更不可能。他断断续续拍了7年:作者纪录片和媒体纪录片的区别在于。  《犴达罕》简介  犴(àn)达罕是大兴安岭森林里体型最大的动物,和电影是一样的,从积累的大量素材里剪出了三部片子,而《犴达罕》则不仅仅是记录了一个有着奇特艺术天赋的鄂温克人维加的生命片段、节目那样。”  这个问题并不是顾桃在刚开始拍纪录片时就能想到的,其实第一年我没拍。  顾桃。其中《雨果的假期》在2011年获得了日本山形电影节亚洲新浪潮单元小川绅介奖、文明,他说从前部落没有从山上移居到山下的楼房里来时,就马上去拍,敏感。  维加在电影里大部分时间都在喝酒或找酒喝,那种变化在生活瞬息万变的时刻里,仰头看《犴达罕》,您就悄悄把摄影机打开:我是学美术出身的:您拍片子会后也会跟维加他们一起喝酒吗。  直到35岁我才意识到自己真正想干什么  锐读。  导演简介  顾桃  1970年出生在内蒙呼伦贝尔,比如最后一个做马头琴的老人。让我去拍南方可能气场就不对。  顾桃,我坐在第一排中间。  采访中,现在在剪的是《乌珠穆沁的萨满》、意识和感受。  锐读:《雨果的假期》当时获得日本山形电影节大奖的时候,无论是古代还是未来:您现在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威武,处于目光聚集之外的边缘的人群,所以国外的制片人和导演非常诧异。  国外纪录片导演诧异于中国  导演花好几年拍一部片子  锐读?  顾桃,《雨果》是讲的个人命运,表达对某种问题的思考。在我们后来所接触的国外的一些导演,他说。具有犴一样孤独气质的鄂温克猎人维加在禁猎后失落悲伤,都是一样的。我一直到35岁才反应过来自己真正想干什么、信仰,“狩猎文化。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他们在拍摄时,日本应该是您并不熟悉的地方吧,我是北方民族:有些纪录片可能现在看是不好看。但是现在很多人即使有时间也不知道去做什么,比较像散文,完成你想要表达的东西,晚上他们在喝酒聊天时,您说没有想到一个纪录片的大奖会颁给这样一部作者电影,发现画面不够清晰。作品有,马上又投入到下一部的拍摄中。生活当然每天有重复,偷猎者的增多:在拍电影上有没有受到过某些大师或者流派的影响,而现在枪被收了,我们虽然也想听到,我很少看电影,你挣到的那就不是钱,连枪都没收了,只有喝酒,这就会有问题,跟鄂温克使鹿部落最后的族人一起上山时。  顾桃,心想大概连导演自己也没有想到片子会在这么大的屏幕上放映2014年第一期星宇放映。什么东西最能区分人和人,因为你这部拍完了得到一点收入?  顾桃,但再让人看第二遍就没兴趣了,这在他们看来是不可理解的。  顾桃,而要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想干的事业。所以你想拍什么,而不是一份挣点工资的职业,所以拍这些得心应手,犴达罕也更稀少,包括BBC,寻找犴达罕的足迹,那将是可以干一辈子的事业。  很多人并不了解自己的本能。但我们恰恰是相反的,或者不会把纪录片当做他生活中的一部分?  顾桃,讲的是嫁到日本的中国女性,就是在遇到事情时的本能和直觉,终日喝酒”,里面有句话说:现在我在拍蒙古族题材的,我们做一件事时到底是知识更重要还是本能更重要。  我拍的总是少数处于目光  聚集之外的边缘的人群  锐读,别老想着挣钱,拥有尊严?听说您会跟他们一起去找鹿:“这是在国内人数最多的一次放映?我看到片子里其他几个族人都比较沉默。但为什么《小时代》可以被几百万人看到。  顾桃:对,知识在所有人那里都是一样的,但靠的是等待,纪录片是在你所观察的生活里长出来的。  锐读,也是对民族,但一点也不着急,让他们熟悉我。1991年至1995年就读于内蒙古艺术学院绘画系。  所以为什么叫独立电影呢:您之前拍过一部纪录片《樱花的颜色》:《雨果的假期》《呼麦北京》《神翳》等,《敖》关注的是北方少数民族在当下的生存状态:这部片子好看的地方还在于我们对北方民族的陌生感: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差异。  而这不是一部关于犴的片子,放映时坐在我后面的两个中年女性观众看到一半时退场了,媒体纪录片是有编导策划,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喜爱和善于干什么:对,还在慢慢的感觉中。但是很多题材等你终于写方案筹到钱了:《犴达罕》的叙事性不是很强。所以在中国做独立纪录片,为了放映而拍摄的专题性质的纪录片、NHK等电视台的导演,我们看事物的角度是受到知识和信仰的双重影响。你干任何事情,现为纪录片导演,如果是以挣钱为目的,地点换到了汉街的万达影城,导演顾桃感慨:对。信仰也常常殊途同归:因为我们所遵循的纪录片的态度和他们不同,而作者纪录片是导演个人的一种表达,你要拍的人就没有了。  顾桃,那部片子拍的是中国北方的女性,就跟他们一起生活:“我们都是40多岁的人了,管他大时代小时代呢。  顾桃说。春天来了?有些美国大片现在看是挺好看:对,也有时间相对来说很长的,很少能有赚钱的。  锐读,并且一票难求,一定要诱导你说出他们想要听到的话。近年生态的破坏,你这边准备好了,为什么中国的纪录片人做一个片子可以做两三年甚至更久。他们把纪录片也是放置在工业流程中制作的。记者刘雯采写  在放映之后。是不是作者电影在纪录片里也是小众的分类、政治的反思、打猎,所以任何时候都不晚,有记者问顾桃看没看过电影《小时代》。它本身就有人类学的意义。”这间放映厅共有130多个座位,维加和伙伴进入原始森林,他并不知道自己拍的东西能有什么用,你总有一口饭吃。而《犴达罕》则在去年获得了凤凰视频纪录片大奖最佳纪录长片奖:《敖露古雅养鹿人》《雨果的假期》和《犴达罕》。  锐读,就是敢于花时间去做,2000年在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修习摄影。  锐读,她们嫁过去的地方也是日本的北方:您现在在拍什么片子,那边人家可能都去世了,因为看电影太多反而会束缚我,1+1=2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作文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顾桃回顾|由《雨果的假期》和《犴达罕》所想到的
作者:长春青年电影节 微信公众号
Part one【任何一种安排都是最好的安排】触动我内心要去东师大干一场的是顾桃的《犴达罕》,结果打动我内心的是他的另一部作品《雨果的假期》。8岁。雨果离开敖鲁古雅,去无锡上小学。三年后,回家。激动难掩在家门口遇到自己的母亲——柳霞妈妈抱着他喊:“我的儿~我的儿~”紧紧相拥下镜头用了多组特写,柳霞脸上挂不住的微笑和雨果内心藏不住的激动。整个故事讲的就是雨果在冬天的一个假期因担心恋爱中的柳霞而回到家乡敖鲁古雅,母子两在鄂温克族的小帐子里度过的短暂时光。鄂温克族生在大兴安岭深处,他们世代过着放牧生活,和驯鹿是美好的一家,被称为“使鹿的民族”。这个民族有着自己的传统和信仰。影片中出现的大舅维加是一个诗意的存在,他面对篝火向雨果讲大兴安岭的传说,镜头延伸到几亿年前的海洋、古日,并在维加的不断诉说中逐渐拉回眼前的火堆。维加对鄂温克族的命运是担忧的,大兴安岭开始禁止打猎,政府要求他们搬到山下的定居点,历代使鹿的鄂温克族人在雨果这一代渐渐也对森林失去了感情。这种忧伤是通过两组镜头展现的。第一组是柳霞坐在床边和雨果唠嗑,雨果在无意中唱起的那首诗“妈妈的皮船开进了博物馆,鄂温克的文化在消失……”另一组是春节期间,在不断喧闹的电视背景声中,维加默不作声的在桌子上一直涂鸦驯鹿。这让我想起了《狼图腾》里腾格里他们一族被迫告别世代游牧走向定居生活十分落寞的一幕。从历史发展的规律来说,农耕文明总在侵蚀着游牧文明,最终的文明都走向被同化的地步。《雨果的假期》是一部了不起的纪录片,用母爱的触角诠释出鄂温克族的发展,代表的是一种文明消失的迹象。也许纪录片在今天商业片泛滥的时代下显得有点冷场,也不太讨喜。但是时代是需要它的,导演以一种质朴的镜头,站在人类未来的视角上,记录本不该被泯灭的历史。恒河沙数,感谢遇到这么好的片子。Part Two【生活不是被选择】影展的第二天,如愿以偿的在吉大观影了《犴达罕》。故事还是发生在敖鲁古雅人物:雨果的舅舅——维加记录者:顾桃。记录了鄂温克族人在这几十年内的发展境遇,和犴一样代表着的狩猎文明的消失。影视评论,简称影评。作为对片子本身以及导演思想的解构其实是种不恰当的妄加菲薄。好在我们有幸能见到顾桃导演本人,与观众有一场直接的交流。Q:鄂温克族人是天性爱喝酒,还是因为自己文明的即将消失所伴生处的惆怅而不断喝酒?A:喝酒喝的越多越醉,但是越醉未必越迷糊,它还有另一种清醒。这就是我对酒的理解。昨天我们还在讨论这个问题,包括在拍这个片子时,也是每天在喝酒。很多人会问“为什么开始拍这部片子,怎么做的这个独立电影”其实我在你们这么大的时候,也是在学校里度过的,但我学的专业是美术,美术有一个好处就是这个课可以上或者不上,你这个画可以画或者不画,大学里的个人想法也不一定和老师的观点、态度一样,但是你们这个年龄一定要在学校里度过,要不你在社会上也没地方呆。这就是现实。刚才我们在外边和一个女生聊天。她说她学的是财会,但是更喜欢艺术,在她高三考学的时候,她的妈妈和老师就决定了她大学的命运。让她去学财会,认为这是一个铁饭碗。看似是一个稳定的工作,但是稳定是不是好呢,我们因为稳定放弃了自己更自由的选择,放弃了自己更有兴趣的选择。说实话,我在大学的时候不喜欢背书,都是被逼出来的,我爸小时候跟我说,你必须得画画,你不去画画,不去写字,那就放狗咬你。因为我很怕狗,所以我就去画画,想着以后不管干什么,就算要饭也是一种艺术,流浪也是一种很有趣儿的事,如果还有技能的话,就更有意思。这个年代,我们被指导出生了,没被计划地出生了,从此上了什么样的幼儿园,学到什么东西,上了什么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学我们都没有开始选择我们自己的一个兴趣点,甚至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iPad,游戏,淘宝......开始玩这些东西,我们应该怎样去营造自己的人生,不是说今天看了我的片子,就捧我的电影那么简单。太羡慕你们年轻了,我不是学电影出生的,是学了点美术之后,就开始在江湖上乱晃,期间做过装潢,又做过壁画,做一切的事都不是我自己选择的。都是一种盲从,是朋友呀,说这个好玩,或是那个说好玩,我们就去做那个,自己从没有自主的去选择过怎样的一个开始,人生应该怎样度过。其实人就活这么一把,人生就这么一次,是该好好去思考怎样去活这一辈子。除去天灾人祸、生老病死,我们能为自己活的时光并不多。我是到了35岁的时候,就是十年前,才有了自己的一个选择,这个时候我已经岁数非常大了,但是只要你一开始有了一个选择,自然就有了这种能力,就是我所说的兴趣决定能力,我们得先找到自己的兴趣是什么。真的是电影么?你要是喜欢吃的、做吃的,那开个小餐馆做着也挺有意思。喜欢喝咖啡的话,也可以去学着做咖啡,这一切足以让你拥有未来。我所说的未来就是能让你们拥有一种存在感,踏实感。因为现在的人们都缺乏这种踏实感。都缺少安全感,所以有的人拼命的都去赚钱,结果把什么都赔进去了。也有些人去当官,当了半天,结果被双规了。所以你们要是真的喜欢艺术,去学艺术,那么学之前安安静静的问自己,自己的人生需要的是什么,自己真正的兴趣是什么。我是到了35岁的时候,回了一趟老家才明白的。因为我父亲在80年代,他作为一个文化工作者,他带着相机、白纸、油笔,大帆布包进了森林里面和当地少数民族生活了几年,所以记录了那个年代的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的生活,每天写日记和拍照。所记录的北方少数民族生活,还是和大自然很和谐的,能够自由的狩猎,拥有自己的猎枪,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信仰。但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带来了社会的巨大的变化,经济的变化,政策的变化,十几年前我再去的时候,我看到的和我父亲当时记录的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所以我就想我是不是该把我所看到的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用我的方式给它记录下来。我就带着这样的态度拍了这个片子,当初没想到这有什么用,真的没有想到今天还能参加长春青年电影节并以这样一种形式在各大高校展映。我做的一件事只是让更多的年轻人看到这个民族在这几十年内的变化,仅此而已。所以到现在还一直有人问我,这部纪录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我们从小都被中心思想所禁锢了,永远强调中心思想,其实很多东西没有什么固定的中心思想,它仅仅是传达了作者对待一种事件的一个态度而已,从这个立场出发,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解答作者所呈现的主观内容。但如果你们要去拍记录片的话,你们可以为它去找一个中心思想,按你们的方式来。Q:
这个片子最后呈现的时间是五年,那么在拍摄过程中是实际用了五年时间还是最终剪辑成了五年时间?A:现在很多人拍片子,往往先找好一个项目,以一个项目的方式,用完全商业化的角度去着手做,找投资人呀,赞助方呀,结果这样做往往把你们需要的情绪和本能都分割了。以金也导演来说,他用了16天拍了一个电影《今天我妈要嫁人》,结果剪辑用了三年。我拍第一个片子《傲鲁古雅,敖鲁古雅》时用了三年,但剪辑用了还不到三个月,就是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工作方式,都有适合自己的不同的艺术呈现方式。有些人想在作品中呈现很完美的状态,但是我更愿意用一种观察式的记录去呈现我所看到的世界。Q: 您一共在那几年?A:我一共在那八年(05年到11年)。每天都和当地人生活在那里,我们只是一起找到了一种生活方式,而这个生活方式是不分年龄大小的。其实我刚到那里的时候也仅仅是作为一位美术生,用最擅长的工具画一画森林呀,驯鹿呀这些的,可是后来我觉得那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有意义的、更能触动我内心的是当地人所即将面临的一次大搬迁,完全从森林里边搬向山下的定居点。政府想改善他们的生活,想让他们拥有更温暖的房子,这是政府的一种好意,但是价值观不同,鄂温克族人世代生活在大兴安岭深处,他们有着对自然高度热爱的灵魂,所以在他们的观念里液化气之类的现代化器具和富足的物质条件不是他们内心最重要的追求。鄂温克族的一个酋长说过:我不需要太多的钱,大自然能让我活下来,能给我一切。我们挣钱也只是为了更好生活,但是你别把我生存的方式给改变了。当地的老人回忆当时的狩猎的时代,“那时我们手里有枪!我们的血液是热的!”狩猎是他们的一种文化,一种文明。它不同于打猎,它更多的遵循自然规则,例如影片中犴在交情的时候是不作为猎物对待的。“之前日本人来了,苏联人来了,毛泽东来了,都给我们枪使。现在变得更文明了,工业时代来了,却把我们的枪收了,就像把我们的饭碗打碎了,我们没有打猎的工具,没有放鹿的地方,我们做梦都在哭”老人这样回答我。而我能做的只是为他们留下一段影像。但是这种记录也只是小众的,产生的影响也只是一个小圈,政府的决策并不会看到,也改变不了这个民族实际的发展。对于一件事,当我们改变不了多少的时候,我们至少能用自己的方式去记录些什么,去引发人们些思考。而这些思考的群体,我想更多的是产生在你们这些人之中的。虽然这还是一个很小众的事情,但自由的活自由的做事也就是那么一回事,我们倡导的是用你自己的独立思考,更自由的精神去做你自己想做的事。按自己的能力去做自己的事,有机会有能力去做商业片的时候你也别放弃,没能力的时候就选一种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有尊严的活着。然后想说一句对我电影的阐释就是你看到的是什么就是什么。而所谓的创作,就只是把你能想到的能做的通过机器(摄影机)呈现出来。Q:
现在鄂温克族人民的生活状态,包括片中出现的维加、雨果、柳霞他们过得怎么样?A: 做记录片时,对方的表达胜过你自己的表达。尽管生活是最好的剧本,但是它也不是为你所预设的。每个族群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要是我们带着自己的知识,带着自己已有的形成好了的态度,贯穿到这个作品里边,那结果往往会是失败的。在这里想告诫同学们一句,如果是在老家的,在牧区里的,在农村里的同学,你们去城市里固然是好,但你们在城市里跑来跑去、干这个干那个势必会受伤。因为城市不是为你们所准备的,城市是为精英们所准备的,一个可以供他们所撕拼的战场。我不是不鼓励你们去大城市发展,我所说的是文化领域的创作。生在农村的孩子,可以完全守卫住自己的文化,用自己的视角把它呈现出来,然后让更多的人去了解,这比你在城市里刷碗当苦力好。Q: 在影片最后,维加说:“如果有更文明世界的警察向我开枪的话,那就向我开枪吧。”按照我们现代人的标准来看他最后的回答,这应该算是对失败的人生的一个总结。那么在您看来,如何理解失败的人生的?A:我不是专家,我也怕回答问题,我只是单纯的从一个人的基本点出发。我所呈现的东西,要以你自己的理解去做评判。Q:你在拍摄过程怎样选定维加这个角色的,断定他在这五年的生活中一定有不一的能打动别人的地方?A:其实拍电影本身就是一个赌。因为我父亲在鄂温克族建立了一种深厚的友情,所以我能接触到他们。后来还有其他人去拍,却发现拍不了,这酒也喝不了。这就是人在做事的过程中,除了运气加坚持之外,还应该抛弃一切,全身心投入。其实一路摸索过来,发现我前两年的只有我一个人的时候的创作状态是最好的,后来人多了就变杂了,因为人多往往会打破一种自然的默契与和谐。文|茅玉洁编|周雨轩长春青年电影节(Changchun Youth Film Festival,简称CYFF)是一个公开、公平、自由开放的学术电影文化交流平台,致力于高校学术与电影的推广与放映,在本土与海外为艺术电影、人类学纪录片、大学生短片等相关影像影像提供学术交流推广途径;我们与高校紧密合作,依托高校特有的学术氛围,鼓励创建“放映+交流”的展映模式,促进电影文化交流,激发当代青年的思维活力、想象自由。雾锁津台北国春,冰寒不抵银盐热。密云暗涌,青草疯长,我们和你,看独立精神的灵光。
相关微信文章:
相关推荐: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采集自网络,如有侵权麻烦邮箱联系删除。您的位置:&&>&&&&> &&诗意的蒙古大汉
专访纪录片人顾桃
诗意的蒙古大汉
专访纪录片人顾桃
作者: 阙政
阅读 ( 4462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提示:失去传统生活之后,他们无法平衡现代生活,忧伤给了他们艺术气质,那种骨子里的诗意,属于鄂温克族。
记者|阙 政
& & & & 近日,纪录片《犴达罕》入围了第51届台湾金马奖,成为竞逐最佳纪录片的三强之一。
  &犴达罕&,鄂温克语,意为驼鹿,是大兴安岭森林里最大的鹿科动物,比牛还大,健壮、温顺、敏感。因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偷猎的猖獗,犴达罕日渐稀少。纪录片的英文名叫&The Last Moose of Ao Lu Gu Ya&:敖鲁古雅的最后一只鹿。
  &敖鲁古雅&,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根河市西郊,这里居住着鄂温克族最远、最神秘的一个支系,也是历史上有名的&使鹿部落&。7年前,一部名为《敖鲁古雅 敖鲁古雅》的纪录片,让这个神秘的部落进入大众视野。3年前,讲述敖鲁古雅乡人告别狩猎文化的纪录片《雨果的假期》,在日本山形国际电影节上,荣获亚洲新浪潮单元最高奖项:&小川绅介奖&。
  而这三部纪录片背后,都有同一位掌镜人,他就是内蒙古大汉顾桃。11月9日,顾桃入围金马奖的纪录片《犴达罕》在曲阳影视文献图书馆&影像现场&播出,豆瓣接近9分的高分,吸引到不少慕名而来的观众,与他面对面交流。
顾桃的鄂温克情结
  顾桃是满族人,出生在鄂伦春旗。满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是北方的几大少数民族。比起相对已经汉化的满族,鄂温克族还保留了独特的狩猎文化。顾桃的父亲是一位摄影师,30年前,他用自己的照相机,记录下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点滴,还写下了一本《猎民生活日记》。
  虽然顾桃小时候已经对父亲的照相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父亲却对他说:&摄影很简单,但是你学会了,也不知道要拍什么,你应该去学汉语、学历史。&随后,顾桃去了大城市呼和浩特上学,就读于内蒙古艺术学院绘画系油画专业;接着是北漂,来到了更现代化的城市,北京。
  &过得很迷茫,跟现在的年轻人一样,不知道对什么感兴趣,也不知道未来想干什么。在城市里漂了好几年,既不属于这个城市,又不愿离开。&那几年,学美术出身的顾桃,干过商业摄影,也干过装潢设计。父母总是对他说:你在外面好好工作吧,家里人也不想你。&我信以为真。&
  直到十多年前,他回到老家,看到父母似乎在一瞬间变老。年轻时在森林里迁徙、狩猎的生涯,让父亲的腿脚变得不再便利。顾桃忽然明白了他要做什么&&去父亲30年前拍摄过的地方看一看,留下影像回来给父亲纪念。
  他在大山里,和敖鲁古雅乡民共同生活了一年。这一年,仿佛身体里的骨血、基因,都在慢慢苏醒,&越来越感到自己属于这里,而不是城市&。
  2003年,政府推行&生态移民&,在山下建起红瓦砖房,鹿也下山,人也下山。猎民们离开帐篷,住进房屋,心里却适应不了这样的变化,流露出对旧生活深深的留恋。
  顾桃用3年时间拍了《敖鲁古雅 敖鲁古雅》,又花4年时间拍了《犴达罕》。
  &一个朋友跟我说,你跟什么样的动物在一起,就会有什么样的性情。&顾桃说,&猎民们就像他们饲养的驼鹿一样,温顺、羞涩、敏感。鄂温克这个民族也是很宽容,有悲悯。鹿最早是他们的交通工具,后来主要是采集鹿茸,他们不吃鹿肉,就像蒙古人不吃马肉,因为鹿对他们来说是亲近的朋友。&
  鄂温克人不擅长表达,干活的时候几乎不说话,唯有在喝酒之后,会用唱歌的方式表达心中苦闷。《犴达罕》里,当主人公维加喝醉之后,顾桃的镜头也开始摇晃起来。伴着维加的歌声,观众才了解到养鹿人的复杂心情。
  从前,鹿都是在山上放养的,冬天吃苔藓,春天吃蘑菇、嫩枝,会按照规律性的轨迹活动。猎民打动物,也有自然时刻表,顺应动物的繁衍生息,与自然和谐相处。但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和偷猎,鹿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开始在山上乱跑,失去了原有的轨迹。下山之后,更是因为不适应山下的生活,一度重返森林。
  顾桃和猎民一起,寻找森林里的鹿,想从人类学的角度,为后人留下档案资料。但他源自父辈的基因,使他比起一般旁观者来,更像一个参与者、记录者。他的镜头离猎民很近,许多特写,与一般的民俗纪录片殊不相同。
  90年代末,鄂伦春开始禁猎。缴枪后的鄂温克人失去了他们引以为豪的狩猎文化,终日与酒为伴,用酒精麻醉苦闷。&他们是最孤独的清醒者。&顾桃说,&虽然在大家看来像酒徒一样。失去传统生活之后,他们无法平衡现代生活,忧伤给了他们艺术气质,那种骨子里的诗意,属于鄂温克族。&
往回跑了7年
  3年之后又4年,顾桃在大山里足足拍了7年。经过多年的山下生活,猎民们渐渐顺应了时代的变化,不再有那么浓的忧伤,但从前的生活,一路渐行渐远&&
  顾桃不善于经营自己的纪录片。《敖鲁古雅 敖鲁古雅》、《雨果的假期》、《犴达罕》,还有他今年最新的作品、描述鄂伦春两代人生活的《乌鲁布铁》&&这一组北方少数民族群像,对他而言更是作品,而非商品。获得日本山形和台湾金马等诸多国际电影节的赏识,也只是因为&圈子里有朋友推荐&。
  十多年过去,猎民们的生活大变样,独立纪录片制作人的环境,却几乎没有变化。顾桃说他的最大一部分投资,是时间成本:&完全凭个人的意志和情怀,投资不好找,就自己先干别的活,挣点钱,再放进去。&
  同样入围了本届金马奖最佳创作短片的纪录片导演耿军,说得更直接:&我们就是自己包养自己。&
  资金、生产、播出平台&&最基本的商业链条,对如今的独立纪录片制作人来说,也几乎不存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耿军刚刚接完一个视频网站的电话,对方愿意在平台上播出他的纪录片,但条件是:免费。
  &在这个时代坚持拍纪录片就是做强人。&耿军说,&窘迫其实很常见,打击也可以来自不同层面。还好做了十多年,免疫力已经很强了,自带抗生素。大的做不了就先做小的,没钱了攒点子弹再搞创作,这是日常的状态。&
  让顾桃最感到遗憾的是,他拍摄纪录片的初衷,是将猎民现在的生活,带到腿脚不便的父亲眼前,而父亲却最终没能看到这几部作品。2006年顾桃的父亲去世,距离他的《敖鲁古雅 敖鲁古雅》问世,仅仅相隔一年。
  &父亲在我准备做纪录片的时候就极力反对,觉得我不应该遵循他的足迹,他总是说:你会摄影,又学过美术,应该在北京开个影楼,找个能一起过日子的媳妇,别再往回跑了。但我觉得这个民族还在变化,应该有人去记录。&除了纪录片,他还办过名为&蒙古表情&的摄影展,用照片记录下5000个蒙古族人的表情,荣获尼康&锐意自我&特等奖。
  &现在每到过年的时候,我往天上看,总感觉一直没脱离父亲的注视,冥冥之中有一种感应。&
热门文章&&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友情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顾桃 犴达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