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经典电视剧人物名字中有人物叫大镢头二镢头叫什么名字

齐鲁石化报数字报-齐鲁石化报
&&&&标题目录
齐鲁石化报国内统一刊号:CN37-0009
齐都临淄古今谈②
一镢头刨出国宝牺尊
  金银错镶嵌铜牺尊 (刘学连提供)
  在临淄齐国历史博物馆里,有一件战国时期的金银错镶嵌铜牺尊格外引人注目,它是国家一级甲文物,堪称镇馆之宝。齐中华暗喜刨出一块废铜  这件金银错镶嵌铜牺尊的出土,并不是专业考古人员发掘出来的,而是凤凰镇西齐村村民齐中华无意中从地里刨出来的。  今年8月的一天,笔者来到凤凰镇一个建筑工地上,找到正在挥汗如雨干活的齐中华,听他讲述了他和牺尊的那段故事。  “我记得很清楚,那是1982年的7月17日。”齐中华说。当时,他在临淄区商王村西边的临淄砖厂打工,那天,制坯场取土现场的土层中出现了一些石子,为了避免石子影响到砖瓦的质量,厂领导派齐中华、齐中臣等6名农民工,将这些掺有石子的土刨下来运往别处。取土现场有七八米高,像一道高墙,烧砖烧瓦的土就是从这道“墙”上刨下来的,那些石子就出现在“墙壁”上。齐中华在用镢头刨石子时,一镢头下去,刨出了一个绿不拉几的东西,抠下包在它外面的土,发现这是一件形状像小狗、又像小牛的东西,浑身长满绿锈。大家都围过来看稀罕。凭着多年走南闯北打工的经验,齐中华估计这有可能是一块废铜,可以卖钱。对于这些用小推车推土,一天才挣一块二毛五分钱的农民工来说,这块废铜是很有诱惑力的。齐中华跟大家商量,卖废铜得的钱,大家平分。于是,下班后他就将这块“废铜”拿回了家。专家大惊这是重要文物  齐中华的父亲齐兴武是个有见识明事理的人。他判断这块废铜可能是一件文物,就对家里的人说:“这个物件可能是文物,若是文物,咱就不能随便处理,更不能卖钱,得上交给国家。”全家人都同意他的意见。第二天,齐兴武就派齐中华的姐姐和本家族青年齐翠斌到临淄区文物管理所报告情况。  临淄区文物管理所派一名文物专家来到齐兴武家察看。专家一看大吃一惊,这一块废铜非同小可,很可能是一件重要文物,需要回去向领导请示如何处置。临走时一再嘱咐齐兴武:一定要把这块“废铜”保管好,千万不可大意,要是有个什么闪失,责任就大了。  齐兴武一家开始提心吊胆了。没想到捡废铜捡来了麻烦,而且还有这么大的责任。庄家人心眼实在,真的有些担惊受怕,把“废铜”藏到这里不放心,藏到那里也不放心,最后不知道藏到哪里才好。到了夜里,齐兴武更是睡不着觉,怕那块“废铜”被坏人偷走了。  几天后,齐兴武赶紧派人将这块“废铜”送到了临淄区文物管理所。文物管理所的人员对齐家说,这件文物是你们自愿捐献出来的,你们做得很对,应该表扬。然后,给齐家打了一张巴掌大的收到条。  大约一个月后,齐中华接到电话,要他到区里出席捐献文物表彰会。到了会上才知道,他发现和上交到文物管理所的那块废铜叫作战国金银错镶嵌铜牺尊。这件牺尊已经被清理完毕,浑身闪着铜光、银光、金光和五颜六的色宝石光。区里的好几位领导正在围着牺尊观看,边看边连连说“宝贝!宝贝!”  表彰会上,齐中华荣获奖状一张、奖金80元。回家后,他把80元奖金分给了齐中臣、齐翠斌等共8个人,每人分得10元钱。两馆长详解牺尊极具价值  在齐国历史博物馆参观牺尊时,馆长韩伟东、副馆长刘学连对笔者介绍说,这一件战国时期的金银错镶嵌铜牺尊,非常罕见。牺尊长48厘米,高28.3厘米,重6.5公斤。仿牛形,由头、颈、盖三部分组合,分铸而成。筋骨坚实,肌肉丰腴,四蹄稳健,昂首竖耳。颈与体结合处的合缝,被一道项圈巧妙遮掩着,项圈宽1厘米,嵌16枚椭圆形银珠,银珠突起如铃。牺尊的口角左右错银丝两道,各嵌8枚银质星点,以示胡须。头顶及双耳间至鼻梁上端镶嵌绿松石,眼球为墨精石,眉毛处各嵌7枚长方形绿松石块。牺尊除腹部外,皆以粗细相间的金银丝嵌饰为几何云纹。脊背上有一个盖,盖的造型为一扁嘴长颈禽,禽颈反折,扁喙紧贴背上,巧成半环形盖纽。禽的两翅平展,尾羽挺秀,羽翎均以孔雀石铺填。整个牺尊造型玲珑剔透,富丽堂皇,珍贵秀丽。  韩伟东、刘学连说,这座牺尊价值珍贵。  一是它的铸造技艺和错金银技艺十分高超,尤其是错金银线细如发丝,堪称一绝。  二是镶嵌技艺达到很高的高度,牺尊浑身镶嵌多种颜色的宝石,该镶嵌技术为战国时期镶嵌工艺的精品。  三是这座牺尊体量大,牺尊在全国多有发现,但这么重、这么大的实属罕见。  这件战国时期的金银错镶嵌铜牺尊,被称为“国宝牺尊”,曾多次赴日本、英国等国家展出,引起西方学者的高度重视,被公认是无以伦比的盖世瑰宝。相关链接:  牺,是獏头、牛身、驴尾、牛脚集合而成的一种想象中的动物形象。尊,同“樽”,是古代盛酒的礼器。所以,牺尊就是“刻为牺牛之形,用以为尊”的酒器。牺尊做为周代酒器,有木质的,有青铜的。在《周礼》六尊之中,最华美的就是铜牺尊。  齐中华(左)在讲发现牺尊的经过。  (古槐 摄)诱人的镢头山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诱人的镢头山
上传于||文档简介
&&本​文​介​绍​了​陇​西​县​菜​子​镇​的​镢​头​山​的​地​利​人​文​。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5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战争、人类智慧的最高较量,军人、人类社会的特殊精英。每周四下午名家作客中央台,点评金戈铁马的经典战例,讲述南征北战的将帅传奇,看其乎古今中外的军事谋略,揭开高新武器的神秘之密。欢迎您收听国防时空特别节目,名家谈军事。记者:听众朋友,我是中央台记者陈欣。欢迎您收听名家谈。在今天的解读著名将帅系列节目中,嘉宾将为您精采讲述王震上将的传奇经历。八十年风雨、八十年辉煌,我军涌现出一批叱嗟风云的将帅,他们到底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特殊贡献,又有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解读著名将帅,欢迎您收听。王震,1908年出生,湖南省浏阳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湘鄂赣边区赤卫队队长兼政委,红军湘东独立一师师政委兼第八军代政委,湘赣军区代司令员等职位,参与领导湘赣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后任第六军团和第二军团政委,参与开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1935年参加长征。时期,任八路军旅长兼政委,1941年初率359旅农垦,1942年兼任中共延安地位书记、延安军分区司令员,1944年任八路军南下支队司令员,时期任中原地区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参与指挥。后任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第一野战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等职。参加了,1949年王震率部挺进新疆,后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书记、新疆军区代司令员兼政委,1953年任铁道兵司令员兼政委,1955年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78年任常委。王震,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号在广州逝世,终年85岁。同年4月5号骨灰散放在新疆天山。那么在这位上将身上,都有哪些传奇经历呢?董保存为您详细解读。嘉宾:今天我们谈,王震将军是我们将领当中非常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位,王震将军的名字就很有意思。他自己也说过,他出生的时候难产,雷声大作故取名王震,叫雷震之子。那么同时大家都知道,王震将军有一个叫惯的名字就叫王胡子。这个王胡子叫法究竟出自谁,我们没法考证了。但是反正毛主席、周总理都称王震为王胡子,一般的那些战将甚至他的部下,也称他为胡子将军。在战争年代王震将军,他以作战勇猛著称。大家都讲过很多这样的故事,1938年的时候,当时所谓正规部队进攻封河,往东南进军的时候,王震将军当时奉命阻截日寇。战前动员的时候,王震站一个棺材上,对全军大声喊,我王震领头向前冲,要死我先死。死后就钻到这个棺材里边。由于王震有这种战死也无所谓这种气概,那么这一仗打下来,他们打胜了。也就是在这一仗打仗的过程当中,王震将军头部负伤了。记者:作为一名战将身先士卒,杀入敌阵的实例在王震将军身上数不甚数。但是在王震传奇军旅生涯中,还有一段与战场厮杀居然不同的经历,为他的一生写下浓墨重彩一笔,这又是哪一段经历呢?嘉宾董保存为您继续讲述。嘉宾:那么说到王震将军,不能不说到就是南泥湾,那么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在我们后人来看,不就是搞一个生产。但是实际上大生产运动有着极其深刻的社会背景,说到南泥湾垦荒事情,就不能不说到当时一段小故事。就是当年就在延安这个地方,有一天下雨打雷,劈死一个人,这个事情老百姓当时就有人说,为什么没有把劈死了,这个话传到毛泽东耳朵里头去,毛泽东不仅没有生气,而是找到我们党的主要领导同志,在那里跟大家说,这个事情足以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说延安老百姓负担太重了,他们没有能力能够供养我们这么多军队和我们这么多机关人员,从此也就有了所谓后来的开荒运动,就是延安大生产运动。那么大生产运动当中,在全国全军甚至在世界上产生影响的,在大生产运动当中,产生影响的应该是南泥湾。南泥湾事情又和我们王震分不开。嘉宾:南泥湾这个地方,它在延安南边,纵横有120里,这里曾经有过非常繁华的集市,后来由于政府制造回民和汉民之间的矛盾,互相残杀。再加上军阀混战、土匪抢劫结果南泥湾实际上成的烂泥潭。41年的时候咱们王震将军,率359旅进驻这个地方,当时给他们主要任务是执行守卫延安南大门的任务,同时搞好开荒生产和训练。尽量做到生产自己,打退国民党经济封锁。王震在全旅指战员誓师大会上,曾经挥着拳头喊,我们叫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救保中央。喊这样的口号,进驻南泥湾的时候是非常艰苦,艰苦到什么程度?没有房子住,王震那个时候他只能跟大家一起钻草棚子,你去那么多部队总要吃饭,吃饭的粮食都没有,怎么办呢?要到五十公里以外,就是一百里以外的那个地方去拉粮食,没有菜吃那么他们就找野菜、找蘑菇。王震还曾经和他们战士一起用废铁和大片做过当时耕地的犁那些东西。在这种情况下,当时有很多人就在那里发牢骚,特别不满意。说我们是在打日本鬼子的,不是来种地的。当这种庄稼兵我们回家当去。就这样的问题,他们当时为此还办各种各样的学习班,王震亲自很不少兵交流过,他也多次讲过这个大生产运动就是保卫和建设我们这个边区。那么为了坚持,这个和打鬼子是一样光荣的,而且他带头去那么做。那么这样大生产运动应该说一步一步开展起来了。当时中央和军委对大生产运动情况非常重视,毛泽东、、任弼时、、贺龙、叶剑英、都先后到南泥湾,有的是视察,有的是一块来参加劳动的。曾经给王震,专门给他题词。叫有创造性的生产模范。经过一年艰苦奋战,359旅垦荒1.12万亩,收细粮1200万担,一担是多少?是274市斤,收了164.8万斤。到1942年的时候,他们除了全部自己以外,还向边区政府上缴公粮一万担,全旅为养猪4200头、牛820头、养7800只,开办了棉纺厂、毛纺厂、被服厂和制鞋厂。全旅每个人还领到一条新的毛毯和一套黄泥料的军服,他们所有的住的草棚子都变成崭新的窑洞。到1944年的时候,他们在这个地方成果是相当的可观了。嘉宾:据统计,光开荒种地26万亩,除了供给中央军委和部分兄弟部队以外,全旅每个人能平均吃到20个,一筐甜瓜。毛主席得到这个消息以后非常高兴,他亲自给王震写了一封信,说士兵生产的收入全部归公不好,还是应当公私兼顾。王震接到这个信以后,当时就召开一个旅里头分配会议,决定把剩余的粮食归部队和个人分这两块,分给个人得可以卖的田以后,寄回你家去。也可以存入边区银行里,这个决定应该得到广大指战员热烈拥护。也进一步提高他们生产积极性,经过三年多时间开荒和建设,南泥湾真正走向陕北的好江南。嘉宾:边区政府和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给他们高度赞扬,同时这个地方也被外国记者称为荒野里产生的奇迹。咱们的著名诗人贺敬之,为此创作的歌词南泥湾,经过我们歌唱家唱出来,大江南北唱遍了唱红了。记者:1949年3月,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王震主动请缨,进军新疆,九月他率部西宁挥师北上,翻越祁连雪山,直插张也、解放九泉、直逼新疆。促使新疆和平解放。后,他出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区书记,新疆军区代司令员兼政委,1954年中央根据他的建议,批准驻新疆部队八个师集体转业,成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1955年他带领铁道兵部分转业官兵,在黑龙江北大荒建立了第一个军垦农场,可以说王震将军在巩固边疆上作出的历史性的贡献。那么这其中有没有一些传奇的故事呢?嘉宾:大家都知道,到了1949年全国解放以后,王震将军率部穿过、走过大戈壁,然后到了率领部队跨越天山,到达大西北。解放新疆,那么王震将军到了新疆以后,当时军营当中有着流传很多顺口溜。说我们这个部队打硬仗,南下北返饿肚肠。这个时候这个部队来回跑好几圈,南泥湾去开荒,胜利以后到新疆,成了光棍丢爹娘。当时大家发牢骚,有一些老兵说这些话,这些顺口溜自然传到王震将军耳朵里。那么王震将军认真的听了这些说法,他确实觉得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我们干部、战士年龄都很大了,也没有成家,要想巩固边疆、保卫边疆,在这里生根开花,那么他们的婚姻问题就是大问题。于是就有了王胡子亲自安排,有了几千香女上天山,甚至有浙江的很多女孩子上天山,演绎出一幕一幕非常生动感人的爱情故事。其实现在咱们有很多,我们前一段时间在电视上看到有好多老兵,他们的子女在说他们父母,甚至他们父母本人自己在讲他们怎么留在新疆经历,好多都是。我们从湖南、从浙江、从江苏上天山的女孩子,到这个地方之后扎根在这个地方,应该说成了我们卫国戍边的一代英雄。记者:参加长征,农垦、、保卫延安,进军新疆,可以说王震这位胡子将军一身戎马,突出体现敢作敢为的虎将风格,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王震这位将军身边,还有很多文化人的朋友,甚至成为莫逆之交。嘉宾:在一般人印象里边,是一个叱嗟风云的粗人,甚至他自己也说过,我一介武夫这话。那么我们很多人知道他这一点,而不知道他这个人其实非常爱才的,也非常爱好文化人交朋友。他身边有一批著名的文化人,咱们大家耳熟能详很多人都是他的朋友。比如说像杜鹏成、丁玲、、胡绳、周立波、你像华罗庚、李四光,咱们剧作家陈白成、等等。这些都是他的朋友,而且说起这些朋友都是有故事的,不是说一般说咱们是朋友,不是这种。他这种都是有故事的,比如说艾青,1957年的时候,艾青成为右派,大家都知道这是大右派,那么下方到生产建设兵团,有一天王震同志到了艾青所在部队,见到艾青同志的时候,伸出手喊艾青同志你好啊,这个时候艾青都不敢伸出手了跟他握。艾青说我是右派,你最好别成我称同志,将军说你是世界闻名的大诗人,你是我们国家的光荣。这个时候艾青才跟他握手,那么也就是在这一次,王震站在汽车,那时候讲话没有台子。就在大汽车大平板上,站在汽车挥着拳头跟他们讲,你们知道吗?你们这里有一个大诗人艾青,他是我的朋友,他到这里来是写你们的,是来歌颂你们的,你们欢迎不欢迎。这就是王震,说起这些老诗人晚年说起都热泪盈眶。记者:好了,听众朋友就到这里,在下期节目当中,嘉宾将为您精采讲述,上将韩心粗的传奇经历,欢迎您到时收听。将为您减少类似内容我要收藏290个赞不感兴趣分享到分享到:相关文章还可以输入140字热门频道14万人订阅2999.8万人订阅16.8万人订阅17.2万人订阅25.7万人订阅你还可用第三方账号来登录请输入你注册的电子邮件地址绑定密保手机*您可用使用此密保手机找回密码及登录*请勿随意泄露手机号,以防被不法分子利用,骗取帐号信息手机号码发送验证码确定电子邮件请输入您的意见和建议请您输入正确的邮箱地址,以便我们和您联系,帮您解决问题。扫描下载手机客户端热门搜词您好,欢迎来到启程旅游网!  
当前位置:&&正文
一镢头的大发现
新华网济南12月2日电(记者 孙浩)在危山兵马俑发掘现场,一切闲杂人等都被请出现场,有两个貌不出众的村民却成了专家们的座上宾。这两个村民就是兵马俑的第一发现人———圣井镇寨子村村民赵庆芳和张其元。
  据他们介绍,近日章丘市圣井镇政府组织开发危山风景区,11月23日,张其元和赵庆芳正在危山上搞绿化挖树坑,突然镢头“喀嚓”一声砸在一个硬物上。他们开始以为碰到了石头,结果仔细一看,竟然是一个栩栩如生的“石头”马头!他们好奇地继续挖下去,又是一个马头!他们赶紧跑下山去向村里举报。张其元回忆说:“当时我们正挖树坑,没想到这么巧挖出了个马头。我们也不挖树坑了,就挖啊挖啊,一排马都露出了头。我想这可能是文物,但我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就报告了上去。”
  当地镇上的干部说,圣井镇以前曾数次出土汉墓,有黄土崖汉墓、毕杨汉墓等,在危山山顶上就是西汉济南王刘辟光的陵墓。当地老百姓对文物有一定的常识和了解,平时他们也经常向群众宣传文物保护知识。
  虽然最右边一个陶马俑的头部被赵庆芳和张其元的镢头砸掉了,但是专家们仍然庆幸地说,幸亏砸的是俑坑边上,如果砸在中间就不是一个陶俑头、而是四五个陶俑头的问题了;也幸亏赵庆芳的文物保护意识强,否则如果他们继续私自挖下去或者据为己有,就是另一种结果了。(完)
线路分类客服中心联系方式电话:029-手机:热门关键词:
热门关键词:
王震:我们叫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救保中央
战争、人类智慧的最高较量,军人、人类社会的特殊精英。每周四下午军事名家作客中央台,点评金戈铁马的经典战例,讲述南征北战的将帅传奇,看其乎古今中外的军事谋略,揭开高新武器的神秘之密。欢迎您收听国防时空特别节目,名家谈军事。记者:听众朋友,我是中央台记者陈欣。欢迎您收听名家谈军事。在今天的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将帅系列节目中,嘉宾董保存将为您精采讲述王震上将的传奇经历。八十年风雨、八十年辉煌,我军涌现出一批叱嗟风云的将帅,他们到底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特殊贡献,又有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将帅,欢迎您收听。王震,1908年出生,湖南省浏阳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湘鄂赣边区赤卫队队长兼政委,红军湘东独立一师师政委兼第八军代政委,湘赣军区代司令员等职位,参与领导湘赣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后任第六军团和第二军团政委,参与开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1935年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359旅旅长兼政委,1941年初率359旅农垦南泥湾,1942年兼任中共延安地位书记、延安军分区司令员,1944年任八路军南下支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地区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参与指挥中原突围。后任西北野战军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第一野战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等职。参加了延安保卫战,1949年王震率部挺进新疆,后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书记、新疆军区代司令员兼政委,1953年任铁道兵司令员兼政委,1955年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78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委。王震,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号在广州逝世,终年85岁。同年4月5号骨灰散放在新疆天山。那么在这位上将身上,都有哪些传奇经历呢?董保存为您详细解读。嘉宾:今天我们谈王震将军,王震将军是我们将领当中非常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位,王震将军的名字就很有意思。他自己也说过,他出生的时候难产,雷声大作故取名王震,叫雷震之子。那么同时大家都知道,王震将军有一个叫惯的名字就叫王胡子。这个王胡子叫法究竟出自谁,我们没法考证了。但是反正毛主席、周总理都称王震为王胡子,一般的那些战将甚至他的部下,也称他为胡子将军。在战争年代王震将军,他以作战勇猛著称。大家都讲过很多这样的故事,1938年的时候,当时日本所谓正规部队进攻封河,往东南进军的时候,王震将军当时奉命阻截日寇。战前动员的时候,王震站一个棺材上,对全军大声喊,我王震领头向前冲,要死我先死。死后就钻到这个棺材里边。由于王震有这种战死也无所谓这种气概,那么这一仗打下来,他们打胜了。也就是在这一仗打仗的过程当中,王震将军头部负伤了。记者:作为一名战将身先士卒,杀入敌阵的实例在王震将军身上数不甚数。但是在王震传奇军旅生涯中,还有一段与战场厮杀居然不同的经历,为他的一生写下浓墨重彩一笔,这又是哪一段经历呢?嘉宾董保存为您继续讲述。嘉宾:那么说到王震将军,不能不说到就是南泥湾,那么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在我们后人来看,不就是搞一个生产。但是实际上大生产运动有着极其深刻的社会背景,说到南泥湾垦荒事情,就不能不说到当时一段小故事。就是当年就在延安这个地方,有一天下雨打雷,劈死一个人,这个事情老百姓当时就有人说,为什么没有把毛泽东劈死了,这个话传到毛泽东耳朵里头去,毛泽东不仅没有生气,而是找到我们党的主要领导同志,在那里跟大家说,这个事情足以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说延安老百姓负担太重了,他们没有能力能够供养我们这么多军队和我们这么多机关人员,从此也就有了所谓后来的开荒运动,就是延安大生产运动。那么大生产运动当中,在全国全军甚至在世界上产生影响的,在大生产运动当中,产生影响的应该是南泥湾。南泥湾事情又和我们王震分不开。嘉宾:南泥湾这个地方,它在延安南边,纵横有120里,这里曾经有过非常繁华的集市,后来由于清朝政府制造回民和汉民之间的矛盾,互相残杀。再加上军阀混战、土匪抢劫结果南泥湾实际上成的烂泥潭。41年的时候咱们王震将军,率359旅进驻这个地方,当时给他们主要任务是执行守卫延安南大门的任务,同时搞好开荒生产和训练。尽量做到生产自己,打退国民党经济封锁。王震在全旅指战员誓师大会上,曾经挥着拳头喊,我们叫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救保中央。喊这样的口号,进驻南泥湾的时候是非常艰苦,艰苦到什么程度?没有房子住,王震那个时候他只能跟大家一起钻草棚子,你去那么多部队总要吃饭,吃饭的粮食都没有,怎么办呢?要到五十公里以外,就是一百里以外的那个地方去拉粮食,没有菜吃那么他们就找野菜、找蘑菇。王震还曾经和他们战士一起用废铁和大片做过当时耕地的犁那些东西。在这种情况下,当时有很多人就在那里发牢骚,特别不满意。说我们是在打日本鬼子的,不是来种地的。当这种庄稼兵我们回家当去。就这样的问题,他们当时为此还办各种各样的学习班,王震亲自很不少兵交流过,他也多次讲过这个大生产运动就是保卫和建设我们这个边区。那么为了坚持抗战,这个和打日本鬼子是一样光荣的,而且他带头去那么做。那么这样大生产运动应该说一步一步开展起来了。当时中央和军委对大生产运动情况非常重视,毛泽东、朱德、任弼时、彭德怀、贺龙、叶剑英、聂荣臻都先后到南泥湾,有的是视察,有的是一块来参加劳动的。毛泽东曾经给王震,专门给他题词。叫有创造性的生产模范。经过一年艰苦奋战,359旅垦荒1.12万亩,收细粮1200万担,一担是多少?是274市斤,蔬菜收了164.8万斤。到1942年的时候,他们359旅除了全部自己以外,还向边区政府上缴公粮一万担,全旅为养猪4200头、牛820头、养7800只,开办了棉纺厂、毛纺厂、被服厂和制鞋厂。全旅每个人还领到一条新的毛毯和一套黄泥料的军服,他们所有的住的草棚子都变成崭新的窑洞。到1944年的时候,他们在这个地方成果是相当的可观了。嘉宾:据统计,光开荒种地26万亩,除了供给中央军委和部分兄弟部队以外,全旅每个人能平均吃到20个西瓜,一筐甜瓜。毛主席得到这个消息以后非常高兴,他亲自给王震写了一封信,说士兵生产的收入全部归公不好,还是应当公私兼顾。王震接到这个信以后,当时就召开一个旅里头分配会议,决定把剩余的粮食归部队和个人分这两块,分给个人得可以卖的田以后,寄回你家去。也可以存入边区银行里,这个决定应该得到广大指战员热烈拥护。也进一步提高他们生产积极性,经过三年多时间开荒和建设,南泥湾真正走向陕北的好江南。嘉宾:边区政府和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给他们高度赞扬,同时这个地方也被外国记者称为荒野里产生的奇迹。咱们的著名诗人贺敬之,为此创作的歌词南泥湾,经过我们歌唱家唱出来,大江南北唱遍了唱红了。记者:1949年3月,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王震主动请缨,进军新疆,九月他率部西宁挥师北上,翻越祁连雪山,直插张也、解放九泉、直逼新疆。促使新疆和平解放。新中国成立后,他出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区书记,新疆军区代司令员兼政委,1954年中央根据他的建议,批准驻新疆部队八个师集体转业,成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1955年他带领铁道兵部分转业官兵,在黑龙江北大荒建立了第一个军垦农场,可以说王震将军在巩固边疆上作出的历史性的贡献。那么这其中有没有一些传奇的故事呢?嘉宾:大家都知道,到了1949年全国解放以后,王震将军率部穿过祁连山、走过大戈壁,然后到了率领部队跨越天山,到达大西北。解放新疆,那么王震将军到了新疆以后,当时军营当中有着流传很多顺口溜。说我们这个部队抗日战争打硬仗,南下北返饿肚肠。这个时候这个部队来回跑好几圈,南泥湾去开荒,胜利以后到新疆,成了光棍丢爹娘。当时大家发牢骚,有一些老兵说这些话,这些顺口溜自然传到王震将军耳朵里。那么王震将军认真的听了这些说法,他确实觉得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我们干部、战士年龄都很大了,也没有成家,要想巩固边疆、保卫边疆,在这里生根开花,那么他们的婚姻问题就是大问题。于是就有了王胡子亲自安排,有了几千香女上天山,甚至有浙江的很多女孩子上天山,演绎出一幕一幕非常生动感人的爱情故事。其实现在咱们有很多,我们前一段时间在电视上看到有好多老兵,他们的子女在说他们父母,甚至他们父母本人自己在讲他们怎么留在新疆经历,好多都是。我们从湖南、从浙江、从江苏上天山的女孩子,到这个地方之后扎根在这个地方,应该说成了我们卫国戍边的一代英雄。记者:参加长征,农垦南泥湾、中原突围、保卫延安,进军新疆,可以说王震这位胡子将军一身戎马,突出体现敢作敢为的虎将风格,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王震这位将军身边,还有很多文化人的朋友,甚至成为莫逆之交。嘉宾:在一般人印象里边,王震将军是一个叱嗟风云的粗人,甚至他自己也说过,我一介武夫这话。那么我们很多人知道他这一点,而不知道他这个人其实非常爱才的,也非常爱好文化人交朋友。他身边有一批著名的文化人,咱们大家耳熟能详很多人都是他的朋友。比如说像杜鹏成、丁玲、艾青、胡绳、周立波、你像科学家华罗庚、李四光,咱们剧作家陈白成、吴祖光等等。这些都是他的朋友,而且说起这些朋友都是有故事的,不是说一般说咱们是朋友,不是这种。他这种都是有故事的,比如说艾青,1957年的时候,艾青成为右派,大家都知道这是大右派,那么下方到生产建设兵团,有一天王震同志到了艾青所在部队,见到艾青同志的时候,伸出手喊艾青同志你好啊,这个时候艾青都不敢伸出手了跟他握。艾青说我是右派,你最好别成我称同志,将军说你是世界闻名的大诗人,你是我们国家的光荣。这个时候艾青才跟他握手,那么也就是在这一次,王震站在汽车,那时候讲话没有台子。就在大汽车大平板上,站在汽车挥着拳头跟他们讲,你们知道吗?你们这里有一个大诗人艾青,他是我的朋友,他到这里来是写你们的,是来歌颂你们的,你们欢迎不欢迎。这就是王震,说起这些艾青老诗人晚年说起都热泪盈眶。记者:好了,听众朋友就到这里,在下期节目当中,嘉宾董保存将为您精采讲述,上将韩心粗的传奇经历,欢迎您到时收听。
兵团重点企业
各省市政府
对口援助兵团友好地区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
农垦建三江分局
农垦九三分局
农垦牡丹江分局
农垦宝泉岭分局
农垦北安分局
农垦绥化分局
哈尔滨分局
农垦红兴隆分局
农垦齐齐哈尔分局
www. All Rights Reserved
主 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承办:兵团办公厅 新ICP 备 号-6
网站访问统计:
建议使用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镢头的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