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后2014lol九月五日周免十四,到现在多少个月

            
           
广东地市:
请选择月份
请选择日期
  南方农村报    南方都市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014年后九月十四18点47分生的男宝宝五行缺什么啊_百度宝宝知道||||||||||
最新播报:
全国假日办运行14年后撤销
  运行14年后,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于昨日正式撤销,其全部职能并入新设机构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之中。昨日,中国政府网发布消息称,国务院已批准建立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副总理汪洋任召集人
  新组建的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由分管旅游的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担任召集人。副召集人由国务院副秘书长毕井泉等5人“团队组成”。
  成员单位包括国务院的28个部门,其中既有与旅游产业直接相关的部门,如交通运输部、铁路局;也有旅游产业“支撑”部门,如文化部、食药监总局等。除农业部由党组成员担任联席会议成员之外,其他成员单位的联席会议成员,均由副部长(副局长、副主任)担任。
  规格高于“假日办”
  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的职能包括五大项:对全国旅游工作进行宏观指导;提出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方针政策;协调解决旅游业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等。
  对比此前的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不仅仅是名称中的“协调”变为“联席”,不论是召集人,还是成员单位,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均提格、扩容。
  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的召集人是国家旅游局局长,未上升到国务院领导层面。记者王姝
  ■ 解读
  “政策从假日旅游转向带薪休假”
  一直关注假日旅游的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等受访专家认为,撤销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后,相当于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办公室即公众熟悉的“全国假日办”也随之撤销。近年来,我国旅游产业的一个热点话题就是法定节假日的假期究竟该如何安排?这将是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面对的首个问题。
  “公众的观念已经改变,‘黄金周’、‘小长假’这样的调休休假方式,需要改变”,蔡继明说,2008年取消五一黄金周以来,原“全国假日办”就屡次陷入“黄金周”存废等舆论风潮中,“我国从1999年开始采用‘黄金周’休假方式,当时是出于振兴假日经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考虑。但法定节假日被旅游‘绑架’后,引发了人流集中等连锁问题。随着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公众对休闲生活、旅游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不赞同挤掉双休日、拼凑‘黄金周’、‘小长假’的休假方式”。
  蔡继明表示,“2008年国务院颁布了《带薪休假条例》,去年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年)》,也没有提‘黄金周’概念,而是多次强调‘带薪休假’。今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前不久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常务会议,也是重申带薪休假,并且将落实带薪休假作为地方政府的重要任务”。
  在他看来,《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年)》提出了“2020年基本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等目标,“国家旅游业的战略发展,要求成立更高层级的管理机构,统筹、协调下一步旅游产业发展会遇到的问题,不仅仅是假日旅游的问题,因此组建了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
  蔡继明认为,不论是民间,还是国家政策,都在从“黄金周”向“带薪休假”转向,因此,撤销“全国假日办”,成立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也是顺应这一变化。
  【名词解释】
  部际联席会议
  是为了协商办理涉及多个部门职责的事项而建立的一种工作机制,由国务院领导同志牵头负责的,名称可冠“国务院”字样,其他的则统一称“部际联席会议”。
  今年以来,已先后成立了全国社区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新型城镇化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责任编辑:请问日后100天是几月几号?_百度知道
请问日后100天是几月几号?
提问者采纳
一月二十二日
额,似乎是12月22。不过还是谢谢!
…不好意思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100天的相关知识
其他3条回答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退楼老伯大人惠鉴:
昨奉手教,以冗极不能即答为罪。莲村早经移书见委,此等事,惟州县之刻刻爱民为心者,能自行之。上司通饬,不过具文,恐百无一应也。且养之为政,似应由藩署发端,是以宝时踌躇未发,通饬各属开城市诸河,亦非院札莫办,司札无益,臬司札更无益。长者于宦场洞若观火,必不以鄙言为谬。率复敬请
台安,统容晤罄,不一。
&&&&&&&&&&&&&&&&&&&&&&&&&&&&&&&&&&&&&&&&&&&&&&&&&&&&&&&&&&&&&&&&&&&侄宝时顿首,廿五日
同治三年(1864)二月,应宝时第一次护理上海道,(见李鸿章:《应宝时署江海关道篆务片》,《李鸿章全集》第一卷,2008年版,第449页)为时仅有四个月,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他却办成了一件大事“开城市诸河”。当时上海有肇家浜、方浜、薛家浜三条河流穿城而过,每年黄浦江潮都带来大量泥沙,再加上人口激增,“粪除所积,相率纳于河”,臭气熏天,居民苦不堪言。应宝时先向李鸿章借公款开支,后以出口船捐还借。在工程进行期间,应宝时常常来往于工地,与“役夫相劳苦”。经几个月清理,三条河的城内外河道及护城河都得到了全面疏浚。此札当写于第一次护理上海道期间,同治三年二月廿五日,即日。
1.莲村,指余治(1809-1874),字翼廷,号莲村,江苏无锡人。幼时家贫,九岁读书于塾,十五岁训蒙里中,以馆谷养亲。以乡塾旧有读本《神童诗》《千家诗》诸书词意卑陋,仿其体例别撰五七言诗以课童蒙,名曰《发蒙必读》,不署姓氏,刻印分送,各塾争相传写。后又撰《续神童诗》、《续千家诗》。道光二十五年(1845)集资设义塾数处,供贫家子弟读书。二十八年以其地多溺女,倡立恤产保婴会。先后曾五应乡试不中,至咸丰二年(1852)“乃绝意进取,专以挽回风俗,救正人心为汲汲”。八年由附生保举训导,加光禄寺署正衔。同治五年(1866)春充广方言馆监督,并在上海城西设普育堂。应宝时曾言:余君莲村,以好义积善闻于江南北,知与不知,称之为“余善人”。
2.藩署,指布政使司,职责相当于如今的省长,好像古时一方之伯,因此称“方伯”;也好似天子的屏藩,因此又称“藩台”。
&&&&&3。院,指抚院。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名。巡抚尊称“抚台”。巡抚所驻之地称抚院或抚衙。
4.“臬司”,按察使是一省之中专管司法,“臬”在古汉语中的意思是“法度”,因此按察使又叫“臬台”,臬台的地位仅在藩台之下,藩台和臬台合称“二司”。说某省的“三大宪”就是指的抚台、藩台和臬台。
&&&&&&&&&&&&&&&&&&&&&&&&&&&&&&&&&&&&&&&&&&&&&&&&&&&&&&&&&&&&&&&&&&&&&&&&&&&&&&&&&&&&&&
退楼老伯大人阁下:
顷得承教,甚慰。示稿奉上,地丁银必须添入,方免偏枯。尹文端、陈文恭时,或无大小户之别,此时应否略带一笔,并望卓裁。总以官民两不相困而无流弊为主。宝时识见浅短,不能无望于尊前也。专此布恳,敬请
&&&&&&&&&&&&&&&&&&&&&&&&&&&&&&&&&&&&&&&&&&&&&&&&&&&&&&&&&&&&&&&
侄期宝时顿首,十四日
秘之,幸甚。
同治三年七月,金陵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主政江苏的李鸿章考虑到江苏受战乱影响较深,百姓负担较重,拟向两江总督曾国藩提出减赋设想。提议之前,李鸿章先在属员中酝酿并征求意见。应宝时根据自己对民情的了解,提出了两条重要建议:其一,“地丁银必须添入”;其二,“无大小户之别”,这些意见后来均被李鸿章和清廷接受。此札时间应在同治四年(1865)正月十四日,即日。
1.地丁银制度,是指清朝赋税制度。康熙时,清政府规定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时,又实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成为清朝划一的赋役制度,叫“地丁银”制度。按田亩纳税,使没有土地的农民在法律上不再纳税,赋役不均的现象有所缓和。另外,人口统计也变得相对客观、真实,这也是乾隆时期人口骤增的原因之一。
2.尹文端,指尹继善(1695—1771),字元长,号望山,满洲镶黄旗人。八任总督,曾四任两江总督,前后长达三十年。初任时只有三十岁,第四次出任两江总督长达十一年。两江是盐务之乡,有大量的税收,是清朝经济主要来源,可见朝廷对其倚重。卒后赠太保,谥文端。
陈文恭,指陈弘谋(1696~1771)字汝咨,号榕门,广西临桂人。雍正元年(1723),江苏乡试解元,同年进士,授检讨,官扬州知府,江南驿盐道,云南布政使,天津分巡河道兼河间知府、按察使,江西、河南、陕西、江苏巡抚,两广总督。乾隆二十四年(1759),由吏部尚书授协办大学士。乾隆三十二年,授东阁大学士,加太子太傅衔,乾隆三十六年卒,谥文恭。著有《五种遗规》《培远堂集》等。
(六十五)
平翁老伯大人赐鉴:
廿七日接奉舟次示书并京报一束。礼庭信一封,当即交去。初五日广庵兄来,续奉教言,并询悉道履安和,忻慰无似。朴堂兄事,当竭力图成,拟仍以洋货公所为主。沪上洋商报数,日绌经费,真不敷用,恐难置喙。日内子芳兄连代致尊意,或可另为设法也。麟翁因贾芸老初四寿辰,勾留数日,尽欢而去,一肚皮牢骚,随处发泄,未知何日来苏。减赋大政,闻中堂悉如方伯所议,想可定局。东南士庶,欢声应载路矣。侄羁栖海畔,颇觉清闲可喜,惟难杜门却扫,日夕驱逐于酬应间,实属无味。亟图乞假,尚未有良法。幸随时指示,无任延跂。率此,敬叩侍安,伏惟台鉴,不庄。
愚侄应宝时谨上,二月初七日
同治四年正月,李鸿章派布政使刘松岩,专程向曾国藩汇报减赋计划,并亲自致信:“松岩为减赋一案欲有陈说,求得以尽其言而鉴定之,今年必须办结”;“昨松岩回苏,...减赋一事,据称禀商定议,由尊处缮奏,亮臻允协。”札中的中堂指曾国藩,方伯指刘松岩。刘回苏州后向李鸿章等人汇报此事,应宝时时任上海道台,消息来源较快,所以他也就马上向老朋友吴云通报。由此可见,此札当写于同治四年(1865)二月初七日。
广庵兄,指吴承璐(),字广庵,号慎思,归安人,苏城听枫园主人吴云之子。咸丰九年举人,同治四年进士,六年充任江南丁卯科帘官。八年权知长洲县。十年官太仓知州。光绪二十一年七月,迁江苏按察使,光绪二十四年六月,迁福建布政使,未赴任病故。有《延陵故札》稿本。
子芳,指赵继元(1828—1897),字子芳,号养斋。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拔贡,咸丰九年(1859)顺天举人,同治七年(1868)戊辰科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江宁特用道节制督标,加按察使司衔,赠光禄寺卿。能诗善文,尤以书法著称。赵继元系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的曾祖父.
麟翁,指彭玉麟(1817~1890),字雪琴,号退省庵主人、吟香外史,安徽省安庆府人。人称雪帅,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大清“中兴四大名臣”。是湘军水师创建者,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官至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书。于军事之暇,绘画作诗,以画梅名世。其诗后由俞曲园结集付梓,题名《彭刚直诗集》。
贾芸老,指贾益谦,字又轩,号芸樵,山西夏县人。性敏嗜读,官至署理江苏按察使。
减赋大政,同治四年五月十六日,江苏巡抚李鸿章与漕运总督吴棠会衔奏请,准将苏、松、常、镇、太五属额征地丁、漕项钱粮,一体减免十分之一。同四年十二月廿六日,清廷上谕:江苏苏、松、常、镇、太等府州属额赋太重,经该省督抚等奏请裁减,当经允行。嗣后江苏各州县开征漕米漕折,不准复立大小户名目,其包漕、索规等弊,著一并永远禁革。
朴堂,不详待考。
平翁老伯大人赐鉴:
月前小住省门,畅聆诲益,并饫郇厨。赋别匆匆,觉雅爱醇情,醉人无已。寸衷欣感,莫可名言,辰维禔祺曼福,慶集鸣珂。闻广庵兄于胪唱后,陈情凤阙,就职態凭。即看彩绚双旌,试经缟于典郡;欢承万石,骈茀禄于慈闱。手额之馀,咸苻所颂。侄返沪后,屏当公私,刻无暇晷,兼以新逋复集,不能不少作结束。居者行者,所费不资。近日各处张罗,甫得就绪。明日即附轮船,溯江而上,尘劳历历,去路茫茫,坎止流行,只有安于所遇而已。老伯大人何日赴镇?三山二水,与两点金焦遥峙,江流鲤腹便便,可以常奉翰教,盼幸何似!附上笺纸,系梁小曙刺史嘱为转乞法书者,祈于临池时试墨,即交书森兄,代寄崇明,是为至祷。专肃布悃,敬请侍安,虔贺大喜,临款神驰,不庄。
愚侄应宝时顿首,初四日
吴云同治四年应邀到镇江编修《焦山志》;广庵,系吴云之子吴承璐。吴承璐于同治四年中进士,札中“闻广庵兄于胪唱后,陈情凤阙,就职態凭”,即指此事,传胪一般在四月二十五日。故书札时间拟在同治四年(1865)五月初四日。
书森兄,指沈玮宝,字书森,浙江秀水人,曾任苏州知府。系沈钧儒祖父。
梁小曙,名悦馨,安徽合肥人,进士,同治四年出任通州知州。同治五年镇压余东盐场“灶民”起义。同治六年主持编修《通州直隶志》。同治七年捐资八百千创办东渐书院,同治十一年重建紫琅书院。同治十二年,浚通各场盐河。为政期间,兴学除弊,有功于民,时人称之。
三山:护国山,位于南京西南,以有三峰得名;二水:白鹭洲,位于长江之中,分江面为二。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泛指南京的山水。两点金焦,金山与焦山的合称。金山原名浮玉,因裴头陀江际获金,唐贞元间李骑奏改。焦山因汉焦光隐居此山得名。元萨都剌诗:“大江东去流无声,金焦二山如水晶”,陆曾沂诗:“别有云天知己泪,金焦两点倚残阳”,概称镇江风光。
(四十八)
平翁老伯大人赐鉴:
连接十一、十四两日手示,谨悉。宝渠信当即面交。嗣后如需续拓,其工价均由宝时付给,不必再烦管库。兹先寄上百张,乞检入。宝时通饬各属去后,续请者络绎不绝,计又发三百纸矣。莲村能早来方妙,局中难章全仗经理,且须及早教成分置,否则所费不资矣。以院本化人,真得风人之旨。第此事,官为提倡究不得体。上海单有掣肘之处,宝时曾面告之。乡间报赛迎神,或可醵钱扮演,然不能四时常有,亦未免费踌躇耳。朴兄迟来何碍?但必另有所图,方能敷衍日用。若专为局事住沪,殊不合算也。花旗领事至英观察署中勒索,宫保饬七濠口移栈劄子,竟被攫去。此凡一开,关道尚堪立足耶?言之惘!畅雨新凉,拨冗手复,敬请侍安,并颂潭祉,不尽欲言。
愚侄宝时叩头,十七日
同治四年(1865)七月十二日,李鸿章致信应宝时:“西领事带兵船小队赴英道处,索去敝处饬迁七濠口札文,势甚汹汹”;“适接总署函,以美国近颇恣肆,带兵往牛庄拿人,烟台吵闹道府,种种悖谬正与镇关近事相似”,由此可见,美国领事当时态度之嚣张,行事之蛮横,故应宝时有“此风一开,国运尚堪立足”之感慨。此札写于同治四年(1865)七月十七日。
宝渠,指陈福勋,字宝渠,清浙江钱塘人,初至沪即留心洋务。咸丰末年,佐理会防局,擢海防同知。同治初年,办理机器铁厂。同治七年,为会审谳员,驻扎上海公共租界新建理事衙门,办理华洋交涉事件。后禁娼、赌。十一年,赴日本会同审办秘鲁船“玛也西”号拐卖华工事,带华工二百二十六人回沪。
关道,指江海关、苏松太道。
英观察,不详待考。
朴兄,不详待考。
(一百二)
平翁老伯大人阁下:
二十日接奉教惠,谨悉壹是。就稔侍祉安和,潭祺畅遂,良符远祝。侄往返金陵,即觉劳倦,孱躯如此,窃自危之。通商一席,又降明谕,恐难收回成命。伏波安静无为,当不掣中丞之肘也。两关月费,前在海塘二次奉谕勿送,拟即遵行。乂臣曾否在中丞前告苦?镇江前事,侯相绝不为意,惟扬州事未全了,然亦不至决裂矣。贾芸老恐从运河南下,所寄尺书暂留敝处。暮岁奔波,情殊可悯。闻中丞有事来沪,不知果否。侄无事不能晋省,新旧交替之时,决计上书陈乞,当可作吴门十日留,与长者一吐怀抱也。率此布复,敬请台安,不尽缕缕。
愚侄宝时顿首,八月廿二日
同治四年八月,李鸿章给应宝时报喜:“昨得报,特旨予署要缺。频年劳勚,一旦骞腾,中外望孚,人天颂惬。...昨檄调贾芸翁,以期老练可靠,祈催令迅搭洋船来江。”札中应宝时亦有了“新旧交替之时”的感慨。故此札当写于同治四年(1865)八月廿二日。
乂臣,即蔡乂臣,曾入曾国藩幕,任过南昌同知。
侯相,指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中氶,此时指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
(七十六)
退楼老伯大人惠鉴:
粮储复函及房禀一并呈阅,其稿拟姑照画。部驳一节,在别人乃意中事,而此君必有手段,可以斡全也。诸望指示,不尽欲陈,即请台安。
阅后付两原件,封完为望。又及。
1865年十一月,上海城厢房市捐局准备筹办新开房捐,以协济军需。应宝时担心此事向无成例,容易被户部驳回。但在非常时期万事从权,果然在李鸿章、丁日昌等人的努力下,房捐开办。此札拟写于同治四年(1865)十一月。
旧时写信,有一种情况比较特别,因所谈之事不愿别人知道,或其他原因不署下款,常作“名心”、“名心肃”、“名心具”等,收信人见笔迹就知其为谁,心照不宣。如果写作“名单具”、“名笺肃”、“名另肃”、“名正肃”、“名另泐”,则表示此信之外另名附帖,或另有署名的正函。亦有信件在末尾书“两隐”或“两浑”,即意味上下款均略。
平翁老伯大人阁下:
回署后奉达寸箋,计已得蒙冰鉴。比想侍奉万福,阖第康娱,定符远颂。宝时于十三日奉到行知补授斯缺,虽捧椒之喜,足慰慈廑,而谬膺非分,实切慙惧,尚祈随事指饬,俾得稍免大戾,则感激无既矣。芸翁久于虚次,难免牢骚。其常案保举,因无“斩”“擒”字样,照章必驳。兹与北友商明,但得院上一咨,将“斩”“擒”字样增入,即可核准。用将咨稿拟就,乞交王莲史,务须照此咨部。其咨文不可发递,即交芸翁自寄,方不至迟误时日。禀文一角亦附上,祈托王莲史面投。该费明午自当酌致,第恐不能过叁耳。此乃芸翁切己之事,敢以专恳,馀容续陈。台从正月,想可不必出门也。肃请祉安,不尽缕缕。
侄名心叩,十六日
应宝时从同治三年开始署理上海道,一直未得实授,直到后来李鸿章奏派应宝时补授苏松太道道员缺,清廷才正式任命,但已经是同治五年初了。札中“台从正月,想可不必出门也”,可见其时为农历正月,即本札写作时间当在同治五年(1866)正月十六日。
李鸿章于同治四年十二月十九日,上《应宝时请补苏松太道片》。同治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内阁奉上谕:江苏苏松太道员缺,著应宝时补授,钦此。同治五年正月初六日奉到。
王莲史,名伯濂,号廉堂,山东福山人。王懿荣之父亲。精于书法,家藏金石甚多,善于鉴别真伪,著有《判花轩集》《尔雅直音》《声调之谱》《渔洋山人秋柳诗笺》《明刑弼教录》《内功图说》等。
(六十四)
平翁老伯大人阁下:
初九日接奉赐书,祗悉壹是。王莲史信,当即送与芸老过目,万分感荷。惟润笔未知应付如干,乞由尊处垫致,示知遵缴。莲村先生昨日到沪,宝时尚未及见。丁雨翁有办理铁厂之说,未知确否。宦场滋味,尝过即觉无味,宝时虱此,亦觉进退两难。惟念此中不得有成见,是以未敢苟且图之耳。承示初四惠函,至今尚未奉到,或在莲村手中耶?书森兄华族,宝时急切记忆不起,惟是明德之后,理应竭棉,不过戋戋贻笑,想书森亦原其寒俭相也。英洋卅元望代致,琐渎清神,不安之至。即请台安,馀容续布。
愚侄宝时顿首,十一日
从收到王莲史信件,可知与上札联系;由莲村先生到沪未及见,此札又与下札相连,当写于同治五年(1866)二月十一日。
丁雨翁,指丁日昌(1823-1882)字禹生,又作雨生,号持静。广东梅州丰顺县人。清末洋务运动主要人物。20岁中秀才。初任江西万安、庐陵知县。咸丰十一年入曾国藩幕,同治元年四月被派往广东督办厘务和火器。同治三年夏,任苏淞太兵备道,次年秋,调任两淮盐运使。同治六年春,升江苏布政使,同治七年任江苏巡抚。光绪元年八月任福州船政大臣,次年署理福建巡抚。政务之余,尤酷爱搜聚古籍,是清代三大藏书家之一,辑有《持静斋书目》。
(六十八)
平翁老伯大人阁下:
昨复寸缄并沈处洋蚨,想蒙青察。莲村先生今日相见,并未携有尊函。亟为查检,始知前教于初五奉到当即送请礼翁代复,因未进署,尚在签押处。宝时记性如此平常,岂能为国家任大事耶?言之愧悚。刘河工程只得先估后开,嗣后当随时催办,以尽其力所能到。老伯大人奖备后进,无微不至。柔闇如宝时,断难有所成就。昌明正学,更非毫无根柢者所得逸获。且理学之名亦万不宜有。宝时因方寸未净,愤激之气往往不能即平。乃欲藉古圣贤书浸灌陶镕,以为养心入手之路。此望皆非所敢言,亦非所敢望。莲村先生暂安顿于广方言馆中,襄理琐事,日久闻见渐广,凡有裨于时政者,冀可逐渐推行。但望行无窒碍,则于事于人,必有所济。吾丈若肯并清卿让与宝时,则功德更大。此间学校初兴,非得如清卿者往来其间,血脉难于贯通。宝时酬应簿领,早夜无暇,固缘才短,亦精力之不足相赴也。且许多好事非钱不行,公中之项分毫难动,本署进款,竟不及从前十分之一。节缩衣食以供游客,尚属不遑,此外何从兼顾?亦未免有小杜寻春已晚之叹!拉杂走笔,都不成文,亮长者勿之哂耳。沈信附缴,馀具前缄。敬请台安,不尽缕缕。
愚侄宝时叩头,二月十二日
浏河工程酝酿于同治四年五月,当时李鸿章曾问应宝时:“刘河垫款,道中能否措筹?”同治五年三月二十三日,应宝时主持刘河工程开工仪式。札中“刘河工程只得先估后开,嗣后当随时催办,以尽其力所能到”。另外余莲村于同治五年应邀任广方言馆监督,上札写到莲村已到上海未及见面,本札写到今天相见,此札当写于同治五年(1866)二月十二日。
礼翁,指戴德坚,字礼庭,浙江嘉兴人。岁贡生,候选训导。工书,摹颜平原。
清卿,指吴大瀓(),字清卿,江苏吴县人。同治六年进士,授编修。出为陕甘学政。光绪三年赴山、陕襄办赈务,得左宗棠、曾国荃等保荐,次年,授河北道。六年,诏给三品卿衔。十三年,调任广东巡抚。二十年,甲午战争爆发,吴大澄时任湖南巡抚,奏请从军,却“不谙军旅”,田庄台即失,湘军尽覆。清廷以其“徒托空言,疏于调度”,下令撤去其帮办军务职。以书法闻名,革职后,贫甚,售书画、古铜器以自给。著有《愙斋诗文集》《愙斋集古录》《古籀补》《恒轩吉金录》。
广方言馆,成立于1863年,是带有明显上海特色的新式学校。相对于京畿使用的官话,地方语言被叫作“方言”。所谓“广方言”,就是推广方言的意思。清政府把外国语当作“方言”,显然是有点老大自居的傲慢。冯桂芬被举荐为广方言馆馆长。最初拟名是“上海外国语言文字学馆”,,简称“上海同文馆”。此名用了四年,1866年改名“上海广方言馆”,经费由江海关支付。1869年并入江南制造局,分为英文馆、法文馆和算学馆。上海广方言馆成立后培养出第一代精通西文和西学的中国学生,中国近代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就是其中之一。
小杜,指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后人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过华清宫》《》等。
沈处、沈信,不详待考。
(六十七)
平翁老伯大人赐览:
望日接十三、十四两日手谕,祗悉一切。初四教惠,不敢率复,是以倩礼庭捉刀,因在寓时久,司签见非要信,遂致迟返。而宝时又忘却来书日期,后仍草草自复,想已蒙察矣。宝时并无十五赴宁之事,大约二十六七先到省垣,再由江阴附轮船赴宁。台从如月内在苏,当可面聆清诲。广庵兄信已另行邮递,不过五日亦可到也。《胡文忠遗集》当亲自带呈,所论皆时务,亦间有理学语。其人迟死十年,天下大局,更有可观,所足悼惜。雨生都转恐不能不去,真所谓盘根错节,度利器必不畏此耳。清卿一书,内有要语,望饬交为荷。率此敬请侍安,并颂潭祉,不庄。
愚侄应宝时叩头,十六日
由札中“雨生都转”,可知丁日昌已任扬州盐运使,同治五年二月底,清廷调令丁赴广东潮州,办理涉外事件,应宝时认为“恐不能不去”。此札时间在丁赴广东潮州之前,当为同治五年(1866)二月十六日。
胡林翼(),字贶生,号润芝,湖南益阳人,与曾国藩等同为“中兴名臣”。咸丰四年正月补授贵东道,自带数百名黔勇前往湖北,解武昌之危。六月补授四川按察史,未到任,得御旨五道,专防岳州。八月补湖北按察史。自此,一直转战于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省。咸丰五年十一月,皇帝因得到武昌被胡林翼军攻克的报告,批示:“此次逆贼负隅日久,经胡林翼激励将士,前后数十战,无不克捷,遂将省城克复,逆众被歼净尽。自应立沛恩施以昭懋,赏胡林翼著补授湖北巡抚,并赏给头品顶戴。”最后病死于任上。谥文忠。
(一百一)
平翁老伯大人阁下:
十五日接诵示书并咨两角,当即转致芸老,极为感谢。惟接京信云,二月杪必须驳出,未知赶得及否。且未下勘语,即使达部,在未驳之时,亦恐不能得力。然履历必须咨部,此件必不可少也。承代垫洋三十元,谨由宝时奉缴。并附《胡文忠遗集》,乞并检入为荷。宝时往返金陵,将及半月,归后案牍山积,近甫清理稍完。三五日内,即赴浏河丈量河道。地方事宜,在在无能为役。而洋务亦受制肘多。自问孱力,应即自陈不能则止之义,第又迹类辜恩,踌躇无计,长者有以教之否。缘翁一席,接手何人。脱离彼族,真是快事。清卿兄近语,想益精到,极深惦记。书院章程及课程本子已刊印,先寄六本,望分别存致广庵兄。匆匆一晤,未尽欲言,不知近日得差否?拨冗手叩,敬请台安,不尽缕缕。
愚侄宝时顿首,三月十八日
据上海县志记载:应宝时于同治五年三月二十三日,赴刘河踏勘,廿五日返沪,此札当写于同治五年(1866)三月十八日。
《胡文忠公遗集》共十卷,首一卷,卷一奏疏,卷二三为守黔书牍,卷四至七为抚鄂书牍,卷八至十为抚鄂批牍。卷首收有本传、曾国藩奏折及年谱。1911年,蔡锷编行《曾胡用兵语录》,收曾国藩和胡林翼关于治兵的言论。1924年重版时,蒋介石还为其作序。1936年,大东书局,出版了《胡林翼全集》,共一百三十一卷。可见胡林翼虽然戎马一生,但却笔耕不缀,留下了大量有价值作品。
缘翁,指许道身,字缘仲,浙江仁和人,江南名绅,曾任常镇道员,筑有网师园。
龙门书院,由道台丁日昌于同治四年在上海倡办。同治六年道台应宝时拨银1万两在吾园建设成讲堂、楼廊及学舍41间,进入繁荣时期。1905年清朝废除科举制度后,书院改为苏松太道立龙门师范学校。龙门书院旧址,于1935年建成了民居,名龙门村。该村为上海近现代优秀建筑,予以保护。书院创办时由应宝时出题,苏州、松江、太仓二府一州举人、贡生、童生等应答,实得答卷290份,从中选出超等20名、特等22名进行复试,最后录20名作为书院第一期学生。书院规章较完整,每年录取住读生30名,由道台甄别。书院聘名儒执教,学生发膏火银4两。课程以经、史、性、理为主,辅以文辞。担任主讲院长均为有清一代名儒。
(九十六)
平翁老伯大人阁下:
廿六日接奉示书,雒诵,祗悉,敬维台候万福为慰。陈水部《明纪》一书,访翁亦未见定本,尊处草本,如有妥便,可与一看。付梓之事当徐图之。其贤裔家食,宝时逢节亦可量为资助,但不能多耳。芸老请假禀已发,上台未必即允,三五日内必有回音。宦途实无可恋,宝时以己度人,大凡稍有退步,非相需,总以退为上着。若以道险而论,则野鹤闲云,徘徊于吴头楚尾间,亦甚乐也。承示,陈君容稍迟咨调,惟一差甚难,以此相属者,亦殆无虚日。宝时以为今日要务,在“综核名实”四字,然竟不得行,良为可叹。护院纯孝,为寻常所罕,今遘大故,接手者必系远公。藩条暂缓者,恐亦非眼前人,令威于两席,皆有可望也。龙门书院课程中,赡字已更正。日欲致清卿兄书,而心地未静,惮于握管。先此复请侍安,并颂潭祉,不宣。
侄宝时顿首,初六日
同治五年四月十二日清廷上谕:护江苏巡抚、布政使刘郇膏丁忧,以按察使郭柏荫为布政使,并护巡抚,翰林院侍讲学士刘秉璋为按察使。可见此札写于同治五年(1866)四月初六日。
陈水部,指陈鹤,字鹤龄,号稽亭,江苏元和人。
护院,指刘郇膏(?-1866),字松岩,河南太康人,道光二十七年进士,江苏即用知县。咸丰元年,署娄县,有政声。三年,太平军陷江宁,扬州、镇江相继失守。巡抚吉尔杭阿檄郇膏随营剿贼,郇膏率漕勇三百复嘉定,权知县事,民心大定。叙功,加同知衔,赐花翎,补青浦。八年,调上海,加道衔,以知府用。擢海防同知,署按察使。寻实授,命署布政使。刘后因丁母忧回乡,同治五年,自缢卒。朝廷赠右都御史,命上海建专祠。
远公,指郭柏荫(),字远堂,侯官县人。清道光十二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擢编修;道光十七年任浙江道监察御史。翌年,转山西道。同治元年,往安庆大营,协助曾国藩抵抗太平军,升江苏粮储道,又升按察使。同治五年任江苏布政使,代理巡抚。翌年冬,经曾国藩推荐,升广西巡抚,改调湖北,署理湖广总督,代理巡抚。同治八年,卸署总督任,仍为巡抚。同治十二年,因疾请辞。光绪元年,回福州。
令威,指丁日昌。
陈君,不详待考。
(九十七)
平翁老伯大人阁下:
日前台从临沪,未得畅攀雅教,匆匆言别,怅然累日。比惟侍祉安和,禫祺绥吉为颂。侄近状碌碌,心气不凝,种种皆难望振作矣。船商禀批,抄呈台览,便中祈付缘翁一看。幸而侯相自有权衡,否则,所议更难即望成就,此后亦未必能息众喙也。眉老于禺美,注意甚殷,此事亦极委曲烦重,果能见效,亦非不可行之事,第恐难言把握耳。玉丈归后,想料理入学事,日来作何消遣?驰念殊切。寿屏写好,文字均不足登大雅之堂,求人之苦如是,月初再当肃寄,如得亲呈,尤妙。馀容再布。敬叩堂上曼福,虔请潭安。
愚侄宝时顿首,又四月廿一日
“船商禀批”,这是指应宝时在上海道任上,曾拟订了一项官买夹板船、济运漕粮办法,具体是先由政府购置夹板洋船,再招闽、广、沪殷商船号分领承运,其闲月、回空之时,均准其自行贩运土货,免其捐项,目的是想渐分外人之利权,并使上海以沙船为生者,借以徐图其故业,于国计民生,两有裨益。应宝时拟订好后,由李鸿章咨报总署,总署再交户部议复,结果户部驳回,遂使应宝时船商办法流产,其时为同治五年,故此札时间应为同治五年(1866)闰四月廿一日。
眉老,指金安清(约),字眉生,号傥斋。魏塘镇人,国子监生出身。弱冠时丧父,弃科举,在苏皖游幕府。道光二十二年,赴河南祥符治水,适逢林则徐,林向吏部举荐。后曾任江苏泰州府同知,海安府通判,官至道员。太平天国军兴,佐胜保镇压太平军,充营务处,迁长两淮盐运使。后入曾国荃幕,深得曾国荃信任和曾国藩器重。同治十年,因劝捐有功,赏复原官阶。归里后于光绪三年,在汪氏二十五峰园旧址建偶园。著有《宫同苏馆全集》。
玉丈,指潘曾玮(),字宝臣,又字玉淦、季玉,吴县人。潘世恩之四子,潘曾沂之弟。五岁入塾。道光二十三年(1843)顺天乡试,挑取誊录,遂弃举子业,益留心经世之学,并肆力于诗古文辞。生性散淡,闲居在苏州,常与诸老会文谈讌为乐,以行善、读书为要务。撰有《正学编》《自镜斋文鈔》《咏花詞》《玉洤詞》《正学编疏解》《养闲草堂图记》《橫塘泛月图记》等十多种著作。
(五十二)
平翁老伯大人阁下:
两奉赐函,迄未一复,抱罪实深。顷晤芸老,知台从安旋,侍祺康泰,定苻臆颂。食旧斋五簋,倘早交宝渠付刊,大约二十左右甫能竣工。洋纸百幅,觅购奉寄,乞检入。清卿想同回苏,行箧中可添几许著述。闻访翁作古之信,想亦嗟吾道之孤也。宝时触热从公,时觉烦溽,固由相逼,而来者类多横逆,然亦证其中之不静矣。广庵兄近状如何?前差尚应手否?绅富捐现在催奖,当商之柘翁观察,汇案办保。湖事去题尚远,宝时未便单请。上月所保数页,皆系雨翁会衔。平生不善乞恩,亦不惯代人乞恩。如实有劳绩,则名正言顺,纵使未能邀准,于心毫发无歉。亮长者亦以为然也。吴门近事如何?拨冗奉复,炎序方长,伏祈格外为时自爱,不尽缕缕。
愚侄宝时顿首,初四日
同治五年四月,应宝时聘任的上海龙门书院山长顾广誉病逝,应宝时悲痛不已;由“炎序方长”可知其时为夏天,此札当写于同治五年(1866)六月初四日。
食旧斋五簋,为吴云所书,全称《食旧斋五簋六楪约》。
访翁,指顾广誉()字维康,号访溪,浙江平湖人。优贡生,举咸丰元年孝廉方正。寇乱,未廷试。广誉慕其乡张履祥、陆陇其之为人,刻意厉行。其治经一依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遗法。著学诗详说,用力至勤。又悯晚近丧祭礼废,恩纪衰薄,婚娶僭侈逾度,乃变通古礼,酌时俗之宜,成四礼榷疑八卷。推为一时宗匠。卒於上海龙门书院。著有《悔过斋文集》《学诗详说》。
柘翁,指丁晏(1794-1875),字俭卿,号柘堂,江苏山阳人。道光元年举人,官至内阁中书。晚年主讲于丽正书院。咸丰十年,因平定捻军有功,赏戴花翎。同治三年,漕督吴元炳又奏保“赏二品封典,诰授通奉大夫”。十年与何绍基主持修纂《重修山阳县志》《淮安艺文志》。著有《尚书余论》二卷《石亭纪事续编》二卷,编有《熙志斋丛书》二十二种。
(四十六)
平翁老伯大人阁下:
十八日奉教惠,祗悉壹是。五簋约已得五十张,先行寄上。其馀硃拓五十,又宝时加印一百,迟日续奉。所有三属府州县,宝时业经通饬,并准随时酌数请领,以广台端一行劝世盛心。宝时遵约,延宾已三次,所惜不能脱肥浓恶习耳。芸老廿四登舟,信已送去。如此天气,几案已如炙,轮船之热可知,然竟不能劝迟矣。潮州已了,雨生都转于十九动身,由内河回金陵。而苏杭讹言甚多,殊不可解。惟郭云翁有致左宫保一书,洒洒千言,亦是不可多得笔墨,未知吴中有人传写否。清卿兄近用何功,万分驰记,秋凉能拨冗一来否?莲村兄日内即须来省,虽台局已开,章程甚详,意亦良美,惟经费不知能接济否。挥汗率复,敬叩侍安,并颂阖潭清吉。
侄宝时顿首,二十一日未刻
两淮盐运使丁日昌于同治五年四月,奉朝命赴广东办理潮州英领事入城纠纷。六月抵达广州,潮州之事竟在丁日昌遥控指挥下,得以顺利解决。李鸿章在七月初四日,致应宝时信中感叹道:“雨生潮事,实为神妙,月内当可抵宁。”可见此札写于同治五年(1866)七月二十一日。
郭云翁,指郭嵩焘(1818—1891)字伯琛,号筠仙、云仙、筠轩,别号玉池山农、玉池老人,湖南湘阴人。道光二十七年进士,咸丰四年至六年佐曾国藩幕。同治元年授苏松粮储道,旋迁两淮盐运使。二年任广东巡抚,五年罢官回籍,在长沙城南书院及思贤讲舍讲学。光绪元年,经军机大臣文祥举荐进入总理衙门,旋出任驻英公使,四年兼任驻法使臣,次年迫于压力称病辞归。
左宫保,指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左宗棠少年时屡试不第,后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来风云际会,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平叛陕甘同治回乱和收复新疆维护中国统一等重要历史事件。
(四十七)
平翁老伯大人阁下:
接奉赐书,已逾旬日,冗热交迫,未及即复为罪。前由玉淦世叔处寄上硃拓五簋约一百副,想早达录。再寄墨拓五十副,乞检入。通饬后,来领者络绎不绝,固属风气渐有转机,亦因法书绝妙,临池家藉作临摹,自然所被益广矣。杜公墓志,刻手似微逊。披对之馀,如得六朝小品,亦殊胜也。清卿想已痊愈,秋深来沪之约,能不虚否?甚念。丁雨生都转望后可抵金陵,此君攸往咸宜,声名应更鹊起。芸老于初一抵津,诸愿安顺,足喜。洊甫尚未有位置。叶清臣事,至今未奉部文,何耶?彼族近今在北,愈形狂悖,而当事者尚以砥柱自命。井蛙之见,实难释然,唯求早日置身事外,便可不见不闻耳。率此,敬请侍安,不尽一一。
侄宝时叩头,十一日
丁日昌素有大志,亦有干才,由于科场不售,仅得秀才,久困于县城,后太平军兴,才获施展机会。特别是进入李鸿章幕府后,提升迅速,终成清末一代名臣。丁日昌到上海不久,即成应宝时直接上司,丁、应两人就一直保持着紧密的工作关系。由“都转”职务可知,丁已在两淮盐运使任上,又刚刚圆满解决潮州教案,故应宝时在札中预见:“此君修结咸宜,声名应更鹊起”。由“芸老于初一抵津”可知此札紧连上札,当写于同治五年(1866)八月十一日。
杜公,指杜济,唐京兆尹。《咸宁县志·陵墓志》载:“京兆御史中丞,梓、遂、杭三州刺史,剑南东川节度使杜济墓,大历十二年十月窆于万年洪原乡少陵原拊。”颜真卿为杜济撰书墓志铭,是为杜公墓志。
叶清臣(),北宋名臣。字道卿,苏州长洲(一作浙江湖州)人。天圣二年榜眼。历任光禄寺丞、集贤校理,迁太常丞,进直史馆。论范仲淹、余靖以言事被黜事,为仁宗采纳,仲淹等得近徙。同修起居注,权三司使。知永兴军时,修复三白渠,溉田六千顷,实绩显著,后人称颂。著作今存《述煮茶小品》等。皇祐元年卒,年五十。《宋史》、《东都事略》有传。
荐甫,不详待考。
(六十六)
平翁老伯大人赐鉴:
日前接奉示函,病冗交乘,未得即复,悚歉何似。比者伏想兴居万福。台从已发维扬,抑驻苏垣,良深惦记。广庵兄所患,未知早霍然,日近能否出门?此时各台局面,虽暂无变动,然李帅必不能久镇两江也。礼庭兄笔墨之佳,脍炙人口,其品识尤所深佩。惟迩来善病,一切公事包封往还,殊多不便。出月或可望来署。承嘱一节,当相机图之。前任所延,大半是侄旧友,亦多欲以兼差协济,悉无以应,此中为难。礼兄因时或至署,未悉其详耳。侄自上月杪感染时症,至今未能复元。本署公事糟到万分,晓师知之最稔。不但外侮难御,即本地风光,亦殊难禁架也。拨冗手复,敬叩侍安,并颂潭祉,馀容续陈,不一。
侄宝时顿首,九月廿日
李鸿章在1865年四月开始署理两江总督。1866年八月二十六日清廷上谕:曾国藩奏,捻股东窜,派军追剿,请宽疏防处分,着李鸿章迅即携带关防出省会剿。根据当时的局势变化,应宝时判断“李帅必不能久镇两江”,果然1866年十一月,李鸿章就奉命正式替代曾国藩督师剿捻。可见此札写于同治五年(1866)九月廿日。
李帅,指李鸿章。
晓师,指吴煦(1809~1872),字晓帆,号春池,晚号荔影,别号秦望山民,浙江钱塘县人。先后在浙江、江苏任幕僚、知县、署理苏松太道并监督江海关、苏松太道兼署江苏布政使等职。
(九十五)
平翁老伯大人阁下:
十八九日两奉赐书谨悉。台从早抵竹西,缘翁及星叔同年亦先后到寓,慰慰。仲严兄所嘱,当即转达柘翁,极承首肯,子芳日长处便中告知可耳。朴堂兄已到此间,即欲回里收租,颇拟于沪上代谋生计,一时尚难设法。致干修则宝时无专辖之局,地方贤有司,更不敢有所干渎,惟有上紧另图。多年知时,断不敢漠视一切也。前在省城,得聆清训,兼蒙赐饫郇厨,万分感恋。回署后日思裁谢,而百务冗集,直至望后,甫稍有片暇,以致有稽,实深颤悚。高邮堤工如何?灾黎皆得所栖否?此间来者络绎,筹款甚难,抚怀滋愧。率此,布请台安,百未宣一。
愚侄应宝时顿首,十月二十日
缘翁暨星叔同年,均乞致鄙忱,不另。
同治五年(1866)六月底,江苏高邮运河堤坝冲毁,下游成灾,饥民塞路。应宝时颇为关注灾民景况,故向吴云询问:“高邮堤工如何?灾黎皆得所棲否?”可见此札写于同治五年(1866)十月二十日。
竹西,位于杨州古运河畔。唐代诗人杜牧曾在《题扬州禅智寺》中云:"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禅智寺又名竹西寺,本为隋炀帝的行宫,后舍宫为寺,是唐代一大名寺,寺周围风景绝佳,扬州名胜大都集中于此。清代乾隆六下江南,曾三下竹西,赐题"竹西精舍"。
星叔,指许庚身(),字星叔,号吉珊,浙江杭州人。咸丰二年举人,考取内阁中书。同治元年,以在任官员的身份考中进士,任内阁侍读。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在军机处工作,参与策划清廷对太平军和捻军的军事行动,并纂辑《剿平太平天国方略》。事后又参与编写《钦定剿平粤匪方略》。后迁江西学政等。同治十二年,任光禄寺卿。光绪五年(1879年),升任礼部左侍郎,十四年,升任兵部尚书。从中书直至尚书,在清廷枢垣军机处工作了近三十年,参与了朝廷多次军事行动的策划,与兵事相始终,被人称为是“经国苦心,有识共鉴”。
高邮堤工,同治五年水势盛涨,东堤岌岌可危,二十九日清水潭迤南二闸之墙被水冲卸,带塌堤身,决口长186丈。里下河平地水深丈余,田庐被淹殆尽,人畜漂溺无数。结果四名官员(道员、同知、千总、标协各一)以“疏于防范”的罪名被摘去顶戴或撤职,漕运总督吴棠也被“交部议办”。总河张子万会同江督李鸿章相机堵塞,并奏派两淮盐运司丁日昌就近督办,扬州候补知府程国熙副之,于当年十一月初十日兴工,经一月余合龙。
仲严,不详待考。
(六十三)
平翁老伯大人阁下:
月前蒙寄星叔同年书,荏苒至今,心绪恶劣久未布候,而驰结之念,与时俱积。昨奉教惠,藉稔侍祉安和,著祺清茂,良慰远忱。宝时公私交困,求退又未得请,极为闷闷。兼感寒疾,近甫大痊,而精神实难振作。颠踬之惧,更切于怀。楚捻此间绝无续报,李帅进驻周口,闻尚有机可图。揆侯月初可抵金陵,一鹤南飞,应不远矣。前存《湖海文传》分散已尽,容续印奉寄。清卿赆仪月内必送去,因许久无暇作书也。广庵兄近状如何?甚为悬记。庙堂颇重西学,而不汲汲于人材,真贱子所不解。转瞬换约,不知能以天文、算学、机器相抵御否?为之浩叹!率此布臆,百不宣一。星叔同年复书,乞代致。即请潭安。
愚侄应宝时顿首,二月二十日
同治六年二月李鸿章给其兄李瀚章信中提及:“十二日抵周口。”由此可见“李帅进驻周口”的时间为二月十二日,而此札当写于同治六年(1867)二月二十日。
揆侯,指曾国藩。
《湖海文传》为清代散文总集,《湖海文传》选入自康熙中叶到乾隆朝100余家、700余篇文章,它是一部较重要的清初至清中叶的散文总集。编者王昶(1724~1806),字德甫,号述庵,又号兰泉,青浦人。乾隆十九年进士,官至刑部右侍郎。此书编成于嘉庆十年,即王昶卒前一年。道光十七年,其孙王绍基得到阮元的资助,开始付刻,后王家屡遭变故,不得不将书板押在郁家。同治四年李鸿章得悉,即指示应宝时将书板赎回付印,次年成书。
平翁老伯大人赐鉴:
十六日接奉示书,承详及一切,感慰何如。此间望后忽晴,若再捱过大暑,便可无碍。现在稻秧甚好,花田有草须去,不过略费人工,根叶尚无伤也。捻踪于月望前后,尚在登莱之栖霞、即墨一带,李帅欲蹙之海隅。如能在平度、膠州、掖县三处扼截,勿令窜出,即可坐困,不卜天从人欲否。晓师广额之举,一片热心,实属难得,然未免奋不顾身。宝时因成事不说,但略言颇招师怪,是以不敢再言。换约人员,实无出其右者。今承明谕,万一上游询及,当预为之地。蔡乂臣到此,亦劝勿拉出山,可见亦极为晓师担心也。名条已交柘老,而开保尚早,不知先向柘老说项者何人,望示知。天渐热而事极烦,不知何日得到清凉世界。手此即复,敬叩侍安。
愚侄宝时谨启,十九日
同治六年五月间,捻军在山东登、莱一带活动,故此札时间为同治六年(1867)五月十九日。
捻,指捻军,是一个活跃在长江以北皖北、苏、鲁、豫三省部分地区的反清农民武装势力,与太平天国同时期。“捻”淮北方言,意思是“一股一伙”。捻军骑兵纵横驰骋于皖、豫、鲁、苏、鄂、陕、晋、直(冀)八省十余年,极盛时期总兵力达二十万众。同治四年,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中伏被全歼之后,清廷倾全力对付捻军,动用团练湘军、淮军及数省兵力,利用地形,“画河圈地”,后分为东、西二捻,西捻为左宗棠所平定,东捻乃李鸿章所灭。
(九十三)
平翁老伯大人赐览:
初一日接奉示书,承详及一切。因冗极不能即答,至以为歉。十一日复展续教,敬稔侍奉安娱,兴居清吉,曷胜慰颂。捻踪闻在青莱一带,又闻济南亦有。论者欲穷之于海东,兵力果强,聚歼亦有可望,第恐不能接仗耳。李帅移驻济宁,如何布置,未见明文。哥老会闻已扑灭,未见蔓延,当系实信矣。荫甫尚在金陵节署,候轮船未归,或已一径旋苏亦未可定。九哥采芹乃云程发轫之始,将来棣萼联翩直上,高堂之乐如何!贺贺!广庵兄簾差,自必首屈一指,能入幕府,尤足以资阅历,闻之慰跃。前交名条,未知柘老尚在夹袋中,乞重开一份发下,以便转托。厘局保案,殊未见公牍,当系函中密附。因说者纷纷,而宝时并不知有厘局开保一事也。总署咨请商建遴保赴都换约人员,此任除晓师外,南洋各口,无敢望其肩背者。果奉征召,不知晓师肯行否?乞老伯大人揆度见示。宝时久虱此间,脱身无术,且私事亦不得了,日坐愁城,何以自广?雨水连绵不歇,适中愚虑,一夜潺潺,更觉魂梦不安矣。肃此,布请喜安,统希垂察,不庄。
愚侄应宝时谨启,十三日
李鸿章同治六年五月二十九日,致潘鼎新信明言:“兄本日行抵济宁”。可见此札写于同治六年(1867)六月十三日。
哥老会,近代中国活跃于长江流域,声势和影响都很大的一个秘密社团。哥老会在川军和湘军中影响巨大,对清朝末年的革命有着巨大的影响。哥老会在重庆、四川称“袍哥”,在长江中下游则称“红帮”。它与洪门(天地会)、青帮齐名,都是下层群众自发结成的社会群体,是民间秘密结社。
荫甫,指俞樾(),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南埭村人。道光三十年(1850)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四十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因与应宝时为浙江举人同年,两人关系密切。著有《春在堂全书》。
九哥,指吴云小儿子。
簾差,明、清科举制度,乡试、会试时有内帘官、外帘官之别,统称帘官。称帘官者,因至公堂后进有门,加帘以隔之,后进在帘内,称内帘;帘外为外帘。主考(或总裁)及同考官居内帘,主要职务为阅卷。其助理人员愉提调、监试、收掌等官,掌管理试卷等事,亦居内帘。外帘为监临、外提调、监试、收掌、誊录等官所居。外帘各官管理考场事务。内外帘官不相往来,有公事在内帘门口接洽。
(九十四)
平翁老伯大人阁下:
廿六日接奉示书,谨稔侍奉安娱,兴居绥善,良符心颂。乂臣亦云,晓师断不宜出山,于前日动身回杭。此君开展而谨慎,其才胜宝时万万。上台尝言海关无替人,此真妙选,未卜能来接宝时之手否?黼老可怜可惜,其乃郎何名?因何案被参?望示知。因刘河保案,彼此推来推去,至今尚未上详,拟为请一臬衔,比亦无及矣。子范事想已奏覆,兰生风波,能即平复否?宫保及薛世香处,皆可相依,当不至终于落寞也。廿四日,英国兵船由烟台开来口上,并无贼踪。丁中丞现驻胶州,扼贼窜日照、海赣之路。大帅以运河为外围,以胶莱河为内围。如本月贼不窜出,即成釜底之鱼,而登莱遗孑尽矣。奖事容随时留心,此刻尚早。拨冗手复,敬叩潭安,不尽所云。
侄宝时顿首,廿七日
李鸿章同治六年六月十三日,在给应宝时信中透露了剿捻基本方略:“兹拟以运河为外圈,胶莱河为里圈,先堵其不他窜,而后抽队进击。”应宝时给吴云也通报了李鸿章剿捻方略,故此札写于同治六年(1867)六月二十七日。
黼老,指杨荣绪,字黼香,广东番禺人。咸丰三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擢御史。同治二年,出为浙江湖州知府。粤匪据湖州四年,时甫克复,荒墟白骨,阒无人烟。荣绪置善后局,规画庶政,安集流亡,闾阎渐复。五年,奉檄开浚,至八年粗毕。九年,重修诸闸,因经费不充,频年经营,犹未尽也。隶役坐府门,卖瓜果自活。客坐无供张,俭素如布衣时,远近颂为贤守,号称浙省最清廉之官。因不得于上峰,后以撤任抑郁而死。郡人思之,请祀名宦祠。
子范,指蒯德模(1816~1877),字子范,安徽合肥人。咸丰末,以诸生治团练,积功洊保知县,留江苏。同治三年,署长洲。九年,调署镇江,时天津民击毙法兰西领事丰大业,沿江戒严。德模至,则葺外城,浚甘露港,召还居民之闻警远徙者,人心始定。调署江宁,未几,擢四川夔州知府。在夔四年,卒於官。长洲、太仓、夔州皆祠祀之。著有《吴中判牍》《带耕堂遗诗》《合肥蒯氏四种》等。
褚兰生,字心斋,褚玑兄,褚锦春父。以典史需次江苏。同治间累擢知府,补用道,保充总理衙门委员,与议五口通商事,署苏松太道。升至上海货捐局监司。旋以劳瘁遽卒。
薛世香,指薛书常(1815~1880),原名书堂,改书常,字世香,别字少柳。河南灵宝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恩科见甲榜,咸丰二年(1852年)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后改编修。九年任湖北乡试副考官,掌湖广道监察御史,升户部给事中。复任苏州知府,摄江安徽宁池太卢风淮扬十府粮储道,布政使衔。有《灵宝县脉论》传世。
丁中丞,指丁宝桢(1820-1886),字稚璜,贵州平远人。咸丰三年(1853年)考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自此步入仕途,后任翰林院编修。丁宝桢是洋务运动的重要成员,官至四川总督,曾诛杀骄纵不法的大太监安德海。创办了四川近代第一座机器制造工厂“四川机器局”。还先后治理黄河和四川都江堰,被称作古代水利专家。著有《四川盐法志》《丁文诚公奏稿》等。
(九十一)
平翁老伯大人赐览:
久未修候,惟于由吴门来沪者询问兴居,知佳履安善,而驰念之怀与时积。初四日接奉教惠,开缄捧诵,不啻面聆塵诲也。入秋以后,宝时每抱小恙,心绪烦乱,惟读渊明《归去来辞》,则心神为之一开。诸务轇輵,非数千言不能尽,亦甚思赴省,就商长者,而药裹甫离,且得借一名目,现尚未得其闲也。一票已为隐侯所得,来示想为真除一层,一王不知何许人?宝时有可进言,无不力为说项。一经龙门品题,断不至寂寂,惟未卜何地耳。前次奖案,恐上详无期,且未知何处主政,柘老欲先探明再办。九哥妙龄应举,高折天香,亦意中事。德门庆喜,定见重沓辐辏也。捻踪仍在桃宿及赣榆一带,李帅坚持运防之策,不知能否见效。存伯侨寓南园,亦了可生色,信即送去。日前亦小病,今已愈矣。朴兄久未接信,何时来沪?家中安否?乞示慰。馀容续陈,敬叩侍安,并颂潭祉。
愚侄宝时谨启,重阳日
由“捻踪仍在桃宿及赣榆一带,李帅坚持运防之策,不知能否见效。”可知,此札当写于同治六年(1867)九月初九日。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东晋末期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名渊明,字元亮,入刘宋后改名潜。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先生。江西九江人。晋代文学家。以清新自然的诗文著称于世。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在农村生活的情景,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练。他的诗和辞赋散文,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开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新的境界。
《归去来兮辞》是晋代陶渊明创作的抒情小赋,也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之初,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隐侯,不详待考。
一王,不详待考。
(九十二)
平翁老伯大人赐鉴:
十九日接奉教惠,旬日未复,抱歉如何。近惟兴居安适为颂。人世之事,类如轻尘弱草,惟圣贤能以礼节情,惟仙佛能以心化物,幸高明勿常介介也。前敌诸军叠获大胜,李帅书来,有“年内希冀了事”之语,果尔则普天之庆矣。冬令收养乞丐之举,宝时在沪,行之三年矣。惟晴时仅夜粥一飱,雨雪之日两飱,每年二月杪截止。通饬非难,但各州县视府道如赘疣,种种讨厌,每有所行,不复亦不办。情形如此,为唤奈何。存伯事有一信致渠,乞阅后封送。或再有当道,致日长一书,更为得劲。宝时与之过熟,恐转致推托。虽子芳力任,终须到手方算耳。残冬忽忽,为日无几,明正务望偕诸老作海上十日之游,以慰阔念。总此手肃,敬请潭安,不尽缕缕。
侄宝时顿首,冬月杪
李鸿章在同治六年(1867)十一月十八日,给应宝时的信中有捻逆“或者年内可望扫除”之语,故此札写于同年十一月底。
收养乞丐之举,指上海的普育堂,应宝时创办于同治四年间。当时太平天国运动刚被清政府镇压,各地到上海避难和谋生的人很多,不少人饥寒交迫露宿街头,对此现状,应宝时动员地方集资并调拨上海道库银组成官民联办的慈善团体,取名“普育堂”。该堂除了救济老弱病残者外,还设立习艺所,收留无家可归之儿童。
存伯,指周闲()字存伯,一字小园,号范湖居士,浙江秀水人。出身武宦,早年侨居上海。道光末年(1850)客居吴县,同治初官新阳令,与大吏龃龉,挂冠求去,后流寓苏州、上海,卖画自给。擅山水花卉,尤工篆刻。书斋名范湖草堂、退娱堂。
日长,不详待考。
(六十二)
平翁老伯大人阁下:
存伯在沪,即知长者抱西河之痛。乃未以尺书奉慰者,深知中年以后,哀乐感人,难于解释。而宝时又拙于语言,不能作泛泛慰藉之词,以至怏怏至今。想老伯大人,静观天时人事,知有常不能无变。而凡得气之清者,于物理又难于久,应可渐释怀抱,为亲自爱,为时自爱,曷胜祷企。徐孝廉来,接手教,因冗极未克一晤。今年计未必入都,宝时稍竭绵薄,而张罗两字,竟无从代为下手,徐君或亦见谅。昨得存伯信,知台从业经回苏。何不命海上之驾,以水天空阔,一洗丰愁耶?延伫已久,未得一罄积愫,甚为怅惘。相见之期,大约必须新正矣。铭军大捷之后,不知能否扫荡,十日以来无绩报,恐师气又渐老。游历使者已出都门,以花旗国公使为前导,英法皆有翻译官副之,此游之壮,应胜斌公,第惜无裨大局耳。宝时自夏徂秋,时时患头风。入冬后精神稍能挣扎,而头疼如故。国事则纤毫无补,家事亦颇为累,心地未得一刻洒落,无足为长者陈之。率布缕缕,敬请侍安,统希垂鉴。星叔同年一缄,乞转致。
侄宝时顿首,十七
游历使者,指蒲安臣、志刚、孙家糓等一行,于同治七年二月初三日从上海乘轮船首途赴美国,然后转赴欧洲,是为中国向欧美派出的第一个外交使团。札中“此游之壮”是指刚出北京城时的情形。“应胜斌公”即指另一件事,斌椿于同治六年率同官生等四人前赴西欧游历,是为中国派出赴欧之第一个游历团。由札中“相见之期,大约必须新正矣。”可知此札写作时间拟在同治六年十二月十七日。
徐孝廉,指徐有珂,字小豁,浙江乌程县人,举人。在苏州紫阳书院读书时,曾寄居吴云家,有《小不其山房文集》,俞樾作序。
游历使者,指蒲安臣,是美国著名的律师和外交官,他还是绝无仅有的既担任过美国驻华公使又担任中国使节的一位美国人。1861年,林肯总统就职后不久,任命蒲安臣为美国第十三任驻华公使。同治六年,担任驻华公使已达六年之久的蒲安臣即将离任回国,当时,清朝政府正在准备第一次派团出使外国,但是苦於缺乏合适的外交人才,并对礼节问题感到十分为难。恭亲王奕欣上了一道奏摺,建议蒲安臣担任中国首任全权使节,代表中国政府出使美、英、法、普、俄诸国,进行中国首次近代外交活动,这个意见随即被采纳。
斌公,指斌椿(1804-?),满族,曾在山西和江西做过知县。60多岁闲赋在家。经文祥和恒祺介绍,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聘请他做文案。赫德见中国政府没有外派大使领事等,中国发生的许多情况外国政府基本一无所知,任凭本国外交官随意解释发挥,就想利用斌椿出使来帮助中国打开外交局面。他是中国第一个跨出国门的官员,也是最早被英国女王非正式接见的中国官员。同治五年初,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要回国休假,行前向清政府建议,带几名同文馆学生到英国开开眼界,以培养同英国打交道的人。恭亲王奕早就想派人到欧洲各国考察,于是便选定斌椿为首席代表,率团赴欧,名义上是旅游观光,实际上考察西方社会。同治五年正月二十一日,斌椿一行从北京出发,先后游历了法国、英国、荷兰、丹麦、瑞典、芬兰、俄罗斯、德国、比利时等11个国家,历时四个多月,开了中国官方团队赴欧洲的先河。
平翁老伯大人赐鉴:
正初小住吴门,获亲光霁,复饫郇厨,醉饱之馀,倍深慙感。辰惟道履绥和,禫祺清畅,良符鄙颂。宝时叩别后,于初九抵宁,十四回沪。案头山积,屏当难完。侯相有二三月由苏来沪之谕。年前台端与晚季诸丈亦有此约,能早日惠临,最为跂盼。泰西使臣尚有十日勾留,此行全为疏通起见,不知能奏效否。杜老想已接篆,承流宣化,当不棘手。库储如何,尚够敷衍否?淮军赏薄,出人意表,恐诸将未免觖望。书局何时开办?中丞新政必更有可观,得暇求示一一。拨冗申谢,敬请侍安,并颂第祉,不一。
愚侄应宝时顿首,廿一日
丁日昌于1868年1月升任江苏巡抚,札中故有“中丞新政,必更有可观”的期待;1868年3月丁日昌奏请设立江苏官书局,札中有“书局何时开办”之问;还有“正初小住吴门”,可见此札写于同治七年(1868)正月二十一日。
泰西犹极西,旧泛指西方国家,一般指欧美各国。
杜老,指杜文澜()字小舫,浙江秀水人。官至江苏上海道员,署两淮盐运使。有干才,为曾国藩所称。工词,著有《采香词》《曼陀罗华阁琐记》《古谣谚》《平定粤寇记略》及《词律校勘记》传于世。
淮军,是晚清在曾国藩指示下,由李鸿章招募淮勇编练的私人武装。第一次参战是从上海开始,历经太平天国、捻军、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名将有刘长佑刘坤一兄弟、张树声张树珊兄弟、周盛波周盛传兄弟、聂士成、梅东义、卫汝贵、叶志超、丁汝昌等。
(九十九)
平翁老伯大人阁下:
昨奉手书,祉悉壹是。桥孙于初八日乘南浔船开行。头班轮船已回两只,并无失慎之事。捻匪直扑保定,经豫军截退,闻已窜回深州、束鹿一带,不知何处结穴。直境各军已在十万外,当不能久于其地也。恭邸奉命节制各路统兵大臣暨各督抚以一事权,在天津设立总粮台,援济各路军实,当系初三、四谕旨。馀事统容续报,拨冗手复,敬叩侍安。
侄时顿首,十三日
同治七年正月初十日,西捻张宗禹自晋入豫北,又入直隶,直扑保定,京城附近几无兵力,后被刘松山军击退。朝廷震怒,将剿捻负总责的李鸿章,褫夺翎衣世袭,并查参有关诸将。恭亲王奉命节制各路之大臣暨各督抚。此札当写于同治七年(1868)二月十三日。
奕訢(1833——1898),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弟。咸丰元年,咸丰帝遵宣宗遗诏,封为恭亲王。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奉命以亲王身份留守北京,负责与英、法议和,并分别与英、法、俄签订了《北京条约》。同年十二月,请求建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具体办理涉外事务,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外交机构,并以亲王身份管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咸丰十一年,咸丰驾崩于热河。九月三十日,同两宫太后联合发动政变,逮捕了八大臣。随后,被封为议政王,在军机处行走,集各种大权于一身。同治四年,因受慈禧太后猜忌,被罢去议政王等一切职务,旋复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等职。著有《乐道堂文钞》《乐道堂文钞续钞》《乐道堂诗抄》《萃锦吟》等。
(九十八)
平翁老伯大人阁下:
前复寸缄,想蒙青察。比维侍祉安泰、著祺畅遂为颂。宝时于中丞临沪,略忙数日,即患河鱼之疾,昼夜数十次,昨甫止,然委顿实甚。近来精力,较之前在会防局时,又衰十之五六,其能久于剧任耶?城南桃花正在烂熳,而佳客不来,孱躯又畏风如虎,春光可惜。不知高车,果于何日偕季丈命驾海滨,俾得一罄积悃。金眉翁想未启行,复书一缄,乞代致。本拟稍资膏秣,恐嫌亵渎,可否求长者酌送奉缴?万一光景裕如,则不必矣。前承垫付季丈祝礼,至今亦未归款,可谓荒唐,亦乞示知,以便汇奉。通商局闻兼银钱所,中丞待属员殊厚,广庵兄不可失此机会也。力疾缕布,敬请侍安,并颂潭祉。
愚侄宝时顿首,三月十六日
1868年二月二十一日,新任江苏巡抚丁日昌离开省城苏州,开始巡行江南各府州县。丁日昌到上海,应宝时对原来的长官殷勤接待,故札中有“宝时于中丞临沪,略忙数日,即患河鱼之疾,昼夜数十次”之语。此札写于同治七年(1868)三月十六日。
会防局,同治元年初,大平军第二次进攻上海,面对岌岌可危的局势,江苏巡抚薛焕奏清廷同意,成立了上海中外会防局,应宝时负责。
中丞,指丁日昌。
(七十四)
平翁老伯大人阁下:
昨奉教惠,谨悉壹是。金眉翁已有复书,其挽留之由,缘翁曾为宝时详言之。昔人坎止流行,只好听其自然耳。存伯此行尚未有准期,朴堂兄见过数次,急切亦无他事可图。院上公费,此间向来论月不论日,请酌定。镇关仿照与不仿照,似皆可也。李帅由大名进禁彰德。战事殊未了。心绪彷徨,统容续达。敬请侍安,并颂潭祉,不一。
愚侄宝时顿首,廿一日
据记载:李鸿章于1868年4月7日,在直隶大名会晤左宗棠,协商围剿西捻张宗禹,故有进击彰德合围张捻计划。但该计划为张识破,大败清军于滑县后,捻军撤往山东。由金眉翁其事可推知,此札关联上札,拟写于同治七年(1868)三月廿一日。
李帅,指李鸿章。
平翁老伯大人赐览:
初三日接奉赐书并谊卿信,当即询之朱梧冈,知已订周君矣。原函奉缴。宝时两年以来,从不荐一人与各属,亦无片纸以私事通问,此中招怨亲友不少,亦唯有听之一法矣。遥想华堂斑采,未能执爵以随珠履,群公之后心跂祥晖,无任驰结。少翁一信,乞饬送为感。此叩喜安,馀容续达。
侄宝时顿首,初七日
朱梧冈于同治七年五月初十日,署理上海知县接印任事;应宝时同治四年十二月十九日实授苏松太道,从札中“宝时两年以来,从不荐一人”可知,此札时间拟在同治七年(1868)六月初七日。
朱梧冈,时任上海知县,生平待考。
少翁,指勒方錡。
(三十二)
退楼老伯大人惠鉴:
午间接奉手示并信折,敬悉。老年红症,决无妨碍,不知亦服去湿热之药否,驰仰无已。书局乃计无所出之法,如敷用例,中丞前可以启齿,当询明奉报。东风不止,台端何以知廿五六必雨,得聆妙说否?暇再趋候,手此,复请台安。
侄宝时顿首,廿三日
书局指江苏书局,同治七年十月吴云致应宝时信中讲到:“杭局现在先刻御纂七经,金陵局已刻成四书、六经、小学、公羊、古今诗选。鄙见乱后典籍散轶,书局之设,专为嘉惠后学起见,甚盛举也。似必得与杭宁两局通力合作,各将必不可少之书,先为刻起,不必重出为宜”。对于吴云建议,应宝时深以为然,并推荐吴云、俞樾为苏州书局主事。故札中有“中丞前可以启齿”之语,此札拟写于同治七年(1868)十月廿三日。
同治七年,江苏巡抚丁日昌奏准对江苏书局扩充。奏文有云:"治敦吏治必先选牧令,欲选牧令必先使耳濡目染于经济政治之书,然后胸中确有把握,临政不致无所适从"。丁日昌《设立苏省书局疏》,同治皇帝对丁日昌的奏章,谕令曰:"州县为亲民之官,地方之安危系之。丁日昌现拟编刊牧令各书,颁发所属,即着实力举行,俾各州县得所效法,其小学、经史等编有裨学校者,并着陆续刊刻,广为传布。至邪说传奇,为风俗人心之害,自应严行禁止。"见《穆宗实录》卷二二六。江苏书局于丁日昌扩充后,日盛一日,光绪年间达于鼎盛。江苏书局除采用中国传统的雕版印刷大量刻印经史子集各类图书外,还曾采用过泥盘活字排版工艺印书,并置备铅活字印刷机,用西方传入的近代铅活字印刷术印刷,印有少量铅印本图书。
(八十八)
平翁老伯大人阁下:
初九日接奉教惠,谨悉壹是。即惟侍奉万福,兴居多祉为颂。广庵兄得海运省差,藉得常亲色笑,乃仕宦中最乐之境,不知何时能得缺,殊悬悬也。方伯无事不要好而时刻乞退,宝时不知其意所在。度支一切,并不难于接手。自问无才,一道,尚事事抱愧,何敢综揽全省,是以力辞。其实不辞,方伯亦未见能动耳。昨见探条,中丞初七似未启行,与侯相在扬晤谈,更为近便,不知有何要政,必须面议。尊处如有所闻,乞示一二。玉丈处虽已送礼,各分仍请代附,派钱当即照缴。有渎清神,感甚悚甚。存伯之事,方伯亦嘱转为说项,事可望成。馀容续布,敬请潭安,不一。
愚侄应宝时顿首,腊月十一日
“中丞初七似未启行,与侯相在扬晤谈,更为近便,不知有何要政,必须面议。”同治七年七月两捻均被消灭,清廷要求裁军,但淮军如何裁,裁多少,急需曾国藩与李鸿章、丁日昌面商,取得一致意见,以便回复清廷。十一月李鸿章从京城到达金陵,丁日昌也从苏州绕道赶到南京,与曾国藩密谈数日。不久李鸿章上奏朝廷:“淮军不可尽裁,以备万一,现减缩为三万馀人”,清廷允之。面对曾、李、丁事关湘、淮两大军事集团今后走势的重大会晤,应宝时竟发出:“不知有何要政,必须面议”的疑问,反映了应宝时对当时全国政局认识上的差距,当然亦是他官衔较低使然。此札写于同治七年十二月十一日(1869年1月23日)。
方伯,指杜小舫,其时杜小舫护理江苏布政使。
一道,指苏、松、太兵备道,因驻地上海,简称上海道。
(八十九)
另示具悉。兴公谗焰随处播扬,皆由于晋公之偶尔击赏,其实旋即甚悔,而若人未之知也。侯相甚不以此人为然,虽肆雌黄,无足轻重。惟荔老夫子铺张过甚,即无兴公,亦甚为虑。下走偶进规词,似即拂意,不敢再言,惟有代捏一把汗而已。此意台端必相同,可惜局中人,不及旁观之清耳,奈何奈何。阅后千乞付丙为祷。
荔老夫子指吴煦,如果在信末注明“阅后付丙(天干中“丙”属“火”,故以丙为火的代称)”,是希望看完信就焚去,以免被人看见。此札原与上札相联,故也写于同治七年十二月十一日(1869年1月23日)。
兴公,指李兴锐()字勉林。清湖南浏阳市三口镇人。早年随曾国藩镇压太平军。同治九年任直隶大名府知府。旋调江苏,跟随彭玉麟规划长江水师,修筑沿江炮台。光绪元年,总办上海机器制造局。光绪十一年,参加查勘中越边界。后历任津梅关道,长芦盐运使、广西布政使。光绪十六年,擢江西巡抚。浚治鄱阳湖,导水人江;整顿厘捐,创设农工商局等。光绪十八年,诏行"新政",他奏请开特科,设银行,修农政,讲武备等。光绪十九年署闽浙总督,次年署两江总督,旋病死。谥勤恪。
荔老夫子,指吴煦。
晋公,不详待考。
平翁老伯大人阁下:
日前在省,得承清训,并饫厨珍,叩别匆匆,感恋无似。正思裁笺修谢,适从金眉翁处递到赐书,谨悉一一。所事一俟宝渠回沪,即为布置,能否不辜所望,殊无把握,总当尽其力所能到而已。忽忽又届灯节,指毒固未落痂,精神尤为疲乏。屡荐代者,皆不合意。荷泽公是何主见尤难逆料。终年终日为妖邪所缠,实令人难耐也。中丞请觐之折想已拜发。新方伯必护院,其时舫翁当仍可仍绾藩条,因二三月间,李采翁未必能到臬任也。桃花时节,从者能作沪上清游否?极为跂盼,手此奉复。并陈谢悃,敬叩侍安,并颂潭祉,不宣。
愚侄应宝时顿首,新正十三日
同治七年七月廿日,清廷任命马新贻为两江总督;同年十二月初五日任命张兆栋为江苏布政使。可见本札时间当为同治八年(1869)正月十三日
荷泽公,指马新贻(1820—1870),字谷山,号铁舫,山东菏泽人,故亦有人称荷泽公。道光二十七年进士,同治九年两江总督任上被刺身亡。
新方伯即张兆栋(1821-1887),字友山,山东潍县(今潍坊市)人。道光二十五年进士,任刑部主事,累迁郎中。后任陕西凤翔知府,镇压回族民变有功,授四川按察使。历任安徽、江苏布政使,护理江苏巡抚,升擢漕运总督。任广东巡抚。光绪十年,法、越交战,法国军舰窥视台湾、福建,兆栋专任城守,后因马尾失守而被革职。光绪十三年病逝福建寓所。
李采翁,指李元华,字采臣,安徽六安人。举人。咸丰年间曾在安徽庐州西厢办民团,淮勇之铭、盛、树、鼎四军的骨干成员皆其旧部。同治五年入李鸿章幕,办理善后局。七年七月由两淮盐运使迁江苏按察使,八年六月改山东按察使,十二年正月迁山东布政使。光绪二年十月署山东巡抚,三年十一月召京,旋革职。十一年四月卒。
退楼老伯大人赐照:
顷示并子翁书谨悉。今晨在木渎,祭事毕回船,即大雨,或即寸忱所感耶。滋洽一节,必须俟杭信,此等不易得之机会,当亦无人不乐从。惟宝时名实两者现皆不便,是以不敢自任耳。顷奉伯相札函,知业经奏调,尚未得旨,且甚愿采香前去,今日当即驰书往商。率请履绥,馀容晤罄。
侄期时顿首,初五日
应宝时上调省城署理江苏布政使后,伯相李鸿章主张,原职上海道台由杜文澜接任,此札拟写于同治八年(1869)二月初五日。
子翁,指顾文彬(1811~1889),字蔚如,又字子山,子珊,号艮斋、过云楼主、退庵、怡园,室名眉绿楼、过云楼、鸳红词馆、玉几山房,晚号艮盦。江苏苏州人。道光二十一年进士,官至浙江宁绍道台。擅书法、诗文,收藏甚丰,为著名收藏家。其后人于1951年和1959年,将过云楼所藏宋元明清书画悉数捐赠上海博物馆。
木渎,别名胥江,雅称香溪。木渎镇位于江苏省东南部,苏州古城西部,地处太湖流域,是江南著名的风景名胜区,素有“吴中第一镇”、“秀绝冠江南”之誉。
伯相,指李鸿章。
采香,指杜文澜。
(四十九)
平翁老伯大人阁下:
昨奉复二缄并银百两,计已得邀清照。顷晓师有致星叔同年信一件,嘱俟来沪面交。而前之谕知由陆入都,兹即寄上,望转致为荷。侄明日卸篆,后日动身来省,一切专望指示。借此可作二三月之聚,乃大快事也。即请侍安,并颂潭祉,不一。
愚侄应宝时顿首,十二日
同治八年二月十七日,新任署理上海道杜文澜接印任事,应宝时交卸后,即赴苏州署理江苏布政使。从此应宝时的工作地点,就由上海转到苏州,其时苏州为江苏省城。此札写于同治八年(1869)二月十二日。
晓师,指吴煦。
星叔同年,指许庚身。
平翁老伯大人阁下:
前得广庵兄权篆之信,极为喜跃。虽小试牛刀,从此可望隆隆日上矣。昨奉手教,即惟兴居曼福,良慰颂私。邓尉之游,拳拳于寤寐者十年矣。栗碌尘事,未暇抽身,承示乃不觉神至。缘翁故剑情深,中年后,人正宜善自排解。星叔同年,原望海滨握手,今由陆入都,未卜何时得接清光。寸衷怅怅,兹寄上百金,祈为代致戋戋之意,辱在世末,当不以菲薄见却也。中丞月初亦必北上。宝时与舫翁交易,能各得其所否?官书甚迫,三日内即兼程晋省,亦不知在何处交印。畅晤非遥,且得脱离苦海,幸何如之!馀事统容面罄。敬请潭安,诸希垂照。缘、星两翁处,恕不另布。
愚侄宝时顿首,十五日
札中“宝时与舫翁交易,能各得其所否”,是指应宝时与杜文澜的职位对调,同治八年二月十七日,杜文澜去上海接替应宝时道台职位,二月二十七日应宝时即到苏州代替杜文澜署理藩司。三月初十日江苏巡抚丁日昌启程赴京。是年吴云之子吴广庵权知长洲县。此札当写于同治八年(1869)二月十五日。
邓尉之游,指苏州西南三十公里光福县有个邓尉山,相传东汉邓尉隐居于此而得名。邓尉是我国四大赏梅胜地之一,有“邓尉梅花甲天下”之称,梅花主要包括乌梅、绿梅、红梅和白梅,乌梅和绿梅的数量最少,也最为珍贵。
(七十一)
平翁仁丈大人阁下:
顷有洞庭山人以碧萝春茗相贻,谨分四瓶,以供渴吻。不宜久藏,因过夏即无香也。湖溇筹费是否可济江苏工程,抑只能济浙江?幸示知。如经费有着,则今秋即可开办,宝时亦得借此为脱身之地,幸何如之!敬请台安,不一。
愚侄应宝时顿首,初七日
札中所议,应宝时提出的几个问题,均指江、浙合作兴办湖州溇港水利工程。由茶叶刚上市可知,此札拟写于同治八年(1869)五月初七日。
碧螺春是汉族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碧螺春产于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洞庭碧螺春茶芽多、嫩香、汤清、味醇,具有特殊的花果香味。
(四十四)
退楼老伯大人阁下:
自晤教后,归读手谕并诸件谨悉。宝时何人,敢塞桑梓之望。鄙见所难者有三,现在则经费无出;将来则鱼簖茭田,难于永禁;又未知长桥湖溇泖淀,究应从何入手,论者不一,宝时胸无成竹,不敢下断语也。兹将原卷送上,望检阅一过,仍即封还为幸。宗太守书及各抄件,均即缴上。舫翁借款,划还库平银二千两正。闻载轩语公,云患喉痛,不知已愈否?有无信来?甚为悬念。前书有“即归”,是以未作答笺也。日来兴居何似?宝时总觉气坠而精神不能提摄,将成废人,奈何!手此,布请台安,并颂潭祉,不宣。
愚侄期宝时顿首,初十日
尊议已读过,规條等皆录有底本矣。又及。
应宝时署理江苏布政使不久,吴云就极力推荐江浙两省合力兴办水利工程,并将原致浙江布政使王补帆论湖州水利书、章程十条、湖州宗太守书,送应宝时参阅。应宝时刚署新职,不便马上表态,回应以“宝时胸无成竹,不敢下断语也。”此札拟写于同治八年(1869)五月初十日。
宗太守,指宗源瀚(1834—1897)字湘文,江苏上元人。少佐幕,洊保至知府。光绪初,官浙江,历署衢州、湖州、嘉兴府事,敏于吏事,判牍辄千言。在湖州濬碧浪湖,兴水利。时太湖溇港淤塞,前守杨荣绪疏浚无功,源瀚乃议大兴工役,规画甚备。荣绪回任,卒成之,补严州。兵后凋敝,多温、台客民寄垦,习于剽劫,廉治其魁,遣散归者六千人。
载轩,姓倪,由县令起家,以道员候阙,曾卜居苏州。俞曲园为题其斋曰“小摇碧”,嗣又拟叠石穿池,未果而卒。
(四十一)
平翁老伯大人阁下:
前奉环示,感幸之至。次早诣候,则台旌已发矣。制府廿四须赴淮看工,侄廿二不能不到宁。仓卒动身,恐晓师不能待侄之归,万分怅仄。镈钟、编钟各一口送上,乞赐书江南制造局,衔名似必须列入,以酬其意,酌之是仰。留叩礼绥。
侄宝时顿首,十七日
根据札中内容所述,应宝时已到苏州省城任职,晓师亦在苏州。应宝时到苏州所担任的第一个职务,是署理江苏布政使,接印时间为同治八年二月。而那时的“制府”即两江总督是马新贻,马在次年七月廿六日被刺身亡。而吴煦在给应宝时信中提及苏州之行,其时为五月,由此推断此札时间应为同治八年(1869)五月十七日。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简称江南制造局,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是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规模最大的洋务企业,先后建有十几个分厂,能够制造枪炮、弹药、轮船、机器,还设有翻译馆、广方言馆等文化教育机构。但他在管理上仍然有着浓厚的衙门习气。
制府,宋代的安抚使、制置使,明清两代的总督,均尊称为制府。此札即指两江总督是马新贻。
(六十九)
退楼老伯大人阁下:
缘翁今日想必到城,请柬一函,希饬送。并无多客,如台端可以同来谈谈最妙,不具柬且不敢相强也。钟款已寄去,惟漏却审音之人,恐须补写,不得不重烦椽笔,奈何。中丞日来欲力整城厢内外风气,王朴人孝廉扬其波,而在事诸君未会建意。如做得到,何尝不妙?窃虑未能也。手此,布问礼绥。
耳聋竟不得愈,甚可虑耳!又及。
由上札提到的“乞赐书江南制造局,衔名似必须列入”,与本札“惟漏却审音之人,恐须补写,不得不重烦椽笔”,可见关联紧密;另外丁日昌在1869年二月廿日发出《因地制宜转移风气片》,故写札时间拟接上札。
王朴人,不详待考。
退楼老伯大人赐览:
今日广庵兄何事请假,甚念。金陵书来,知详稿稍有删改,而罪名不动,则夜来无事。建意或可稍释,然亦不敢遽以相问也。敝友朱小舫云,李笙渔病已添到九分,乃坚嘱留心饮食,竟不能听,遂致转重,此后不敢再看。嘱达尊听,未知确是如此否?侄耳聋稍好,连连作诗四章,以责建责,遂觉头晕,别后亦不敢应教矣。此问礼安。
侄时顿首,初三日
由耳聋稍好,又原稿相连,推知此札当接上札,写作时间拟为同治八年(1869)六月初三日。
朱小舫,是吴云下辈亲友,亦是应宝时衙门的文案人员。
李笙渔,指李嘉福(),一作笙鱼,字北溪,斋室名吟莲馆,浙江石门(今崇德)人,流寓吴县。吴待秋之岳父。工书画,精鉴赏,收藏极富。
建意,不详待考。
(七十五)
退楼老伯大人阁下:
奉上镈钟格纸及原纸,乞赐重书。古之宫商角徵,即今之工尺,凡六,审音非不难,合乐乃难耳,似宜从实书之。即使后人有讥,其音不合律者,亦无伤也。宝时耳聋如故,事少即心气略宁,此症恐难见速效,知念附陈。舫翁如何?甚念。即请礼安。
侄时顿首,十五日
从“镈钟格纸及原纸,乞赐重书”,又“耳聋如故”,“此症恐难见速效”,可知此札时间也拟接上札,写于同治八年(1869)六月十五日。
五音又称五声。最古的音阶,仅用五音,即宫、商、角、徵、羽。“五声”一词最早出现于《周礼·春官》:“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羽。”而“五音”最早见于《孟子·离娄上》:“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灵枢·邪客》中把宫、商、角、徵、羽五音,与五脏相配:脾应宫,其声漫而缓;肺应商,其声促以清;肝应角,其声呼以长;心应徵,其声雄以明;肾应羽,其声沉以细,此为五脏正音。相传是由中国最早的乐器“埙”的五种发音而得名。
(六十一)
退楼老伯大人惠鉴:
顷奉手谕欣悉。谊兄之言,无不体谅,且佩且感。遵即陈复中丞,请于明日送关,但恐须下榻公馆也。院幕关系实重,此宝时近年阅历所知。如得好幕,远胜好官。广庵信亦收到。另示即当严查,民间受累如此,历任竟无一人能革,而小民亦绝不一言,曷胜悚愧!敬请台安。
侄期宝时顿首,廿六日
“如得好幕,远胜好官”,这一结论,实属见道之言,作者本人有过深刻教训。从丁日昌致朱学勤信中,我们可以略窥端倪。“弟在苏数年,只与敏斋一人交好,敏斋亦待弟如同骨肉。此事敏斋误听金姓之言,(金姓执意翻出波澜)关切过深,转致疑虑横生。其实此局全系奸人设法离间,弟与敏斋皆坠其术中而不悟。敏斋行至泰安,神思始定,到都后来信,则语语皆中肯綮。金姓幸而已伏冥诛。弟劝其不惜重脩,另延一熟悉例案幕友,庶免一误再误。”“敏斋心地本厚,所短者太邱道广,不择人而交耳。弟在此交好只敏斋一人,而敏斋交好则无虑千百人,此谣言之所以易乘间而入也。(弟无话不对敏斋说,而敏斋忠厚,反为人所窥探,机事不密则害成也。)”丁日昌所述此事发生在同治八年十一月,故此札写作时间拟为同治八年(1869)十一月廿六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幸运52九月十四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