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林书法瓷板书法作品价格指数

这家小学的书法课在仿古书苑里用牛奶写大字-中华榜书网,中国榜书网,中国榜书-Powered by PageAdmin CMS
进入汛期,中华榜书网总编辑李鑫东同志携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温馨提示:社会各界书画家朋友关注天气变化,谨慎出行,远离山区和低洼地带,注意行车安全。同时祝大家出行一路顺风,平安顺利!
当前位置: &
& 每日更新
中华榜书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电话:0 &传真:3&
法律顾问:河北恒佳信律师事务所 &email: &
Powered by博宝热门推荐书法达人赵声明先生其人其事其书法艺术
书法达人赵声明先生其人其事其书法艺术  赵声明,字生明,男,1963年生于河南,祖籍山东巨野,现居北京。书法家,画家,诗人,道教三丰祖师太极拳传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三丰祖师太极拳传人,中国领导干部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原书风齐鲁画派联盟副主席,中国书画艺术家联合会副会长,文化部艺术人才资料数据库战略合作书画家,中国领导科学艺术学会书画院荣誉院长。 他自幼研习张芝、王羲之笔法,著有张芝拟题的《笔心论》等论文,其《中国书法现状及发展方向之我见》参加了全国第六届书法论文大赛。他在追求书艺的道路上,受到张海、王猛仁、于国光等书法家指导,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中央电视台等多家机构收藏。篆书作品《论语选句》参加了第二届全国中青年书法大赛;草书作品《奋进》获得首届全国西湖杯书法大赛优秀奖;狂草作品《霜叶红于二月花》被中国书画大师陈渭先生给予了很高评价。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本期达人秀书法达人赵声明以榜书的形式把老子《道德经》用篆体创作出来,该作品获得世界最长的篆书书法作品、世界最长的榜书书法作品和世界最长的《道德经》书法作品3项世界纪录。世界上总长度最长的《道德经》书法——赵声明创作的书法《道德经》;证书编号:-01;颁证日期:日;中国河南省周口市赵声明先生于日至10月16日创作的《道德经》书法作品,为篆书榜体,共使用1132张宣纸,该书法作品总长度为1550.84米,创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上总长度最长的《道德经》书法世界纪录。    12月18日下午,记者跟随《龙都达人秀》栏目组来到书法达人赵声明家中。见到记者,赵声明放下手中的毛笔,调整好状态立即投入节目录制中。期间,赵声明拿出自己的《道德经》作品介绍,他从2月份开始着手书写《道德经》,终于在10月16日完成,作品共用了1132张宣纸,每张篆书5字,全文共5659字,整幅作品全长1550.84米。这幅作品获得世界最长的篆书书法作品、世界最长的榜书书法作品和世界最长的《道德经》书法作品3项世界纪录。赵声明说:“老子的《道德经》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作为老子的故里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传承和发展老子文化。”  作为本期的书法达人,为展示自己的才艺,赵声明现场书写了一幅作品,只看他运笔挥洒淋漓,在宣纸上写下了“龙都达人秀”5个大字,赠送给《龙都达人秀》栏目组。    据了解,今年49岁的赵声明是一名民警,自幼酷爱书法,对各种字体均有研究,他书写的六尺整幅书法作品《沁园春·雪》曾入选《光明的中国》全国书画展,在北京的全国政协礼堂大厅展出,并获得精品奖被收入作品集。  赵声明,字生明,男,1963年人,生于河南,祖籍山东巨野,现居北京。  书法家,画家,诗人,道教三丰祖师太极拳传人。  书法每平尺:2千元。  国画每平尺:3千元  业务电话:  
评论:0 | 查看次数:24
总访问量: 5787642
文章总数: 21261 篇
评论总数: 1481 个
今日访问量: 1053&&&新闻热线:021-
一口气要写十多个小时不能停 周林的瓷板书法真的有点“苦”
原标题:一口气要写十多个小时不能停 周林的瓷板书法真的有点“苦”
瓷板书法《金刚经》
一提到书法,总是离不开纸。但是艺术家周林的书法,都是在瓷板上创作的。一块1.6米&0.8米的瓷板,他能用小楷写满5000多字的《金刚经》。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周林之前是一个银行干部,2003年才一头钻进瓷板书法,经过十年苦心钻研,他被许多圈内人士誉为当代瓷板楷书第一人、经书艺术大师。
10月15日开幕的中国(杭州)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周林将带着自己的瓷板书法作品《金刚经》《道德经》和《茶经》从江西南昌来到杭州,展示他的匠心之作。
在瓷板上书写经文之前,周林总是习惯点一炷香,换上一身衣服,关掉手机,焚香更衣之后,才开始拿起毛笔写字,“写经文,心要很静,怀着一颗虔诚的心。”
周林1960年出生于江西南昌,从小喜欢书法,不过他并没有就此走上书法职业的道路。20岁那年,周林进入南昌金融系统工作,为了能有更宽裕的时间练字,他主动提出从南昌市区调到郊区工作,工作之余的全部时间都用来练习书法。
2003年,周林的父亲因中风住院,他站在父亲的病房里,望着漆黑的夜空,心里突然有了一种念头――人生短暂,为什么不去追求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呢?于是他下定决心,辞掉银行信用卡部门主管的职务,专心研习书法。
小说《月亮和六便士》中,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在中年时突然舍弃一切,跑到南太平洋的一个岛上绘画。43岁的周林和他一样,一个人跑到景德镇,开始钻研瓷板书法。
瓷板书法在当时还是一个空白,周林说:“别人越是不会的,我越想去做,除了睡觉,我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在上面。”从2003年到2010年,他一直坚持着“三不原则”,不宣传、不参展、不拍卖,为的就是让自己沉下心来,突破书法技艺。
在瓷板上写字,和在宣纸上写有天壤之别。周林用的笔是兔毛笔,非常柔软,而瓷板滑溜坚硬,不吃墨,所以书写时对腕力要求很高,必须气凝于神,力透笔尖,像是用毛笔在瓷板上“篆刻”。长年累月,他的手指结出了厚厚的茧。
周林的瓷板书法创作以经文为主,一幅《金刚经》,1.6米&0.8米的瓷板,他在上面可以写满5000多个字。在瓷板上写字,必须一气呵成,笔墨的色泽和线条保持一致。所以周林一写就是十几个小时,写完一幅作品,伤筋动骨,他的脖子和腰常年都贴着膏药。一个人,一提笔就是十几个小时,这份孤独的工作,愿意投入在上面的人少之又少。周林却不以为意,“我喜欢这个东西,我是比较笨的人,上天派我来是让我写书法的,我什么都可以不要。”
瓷板书法的烧制也是一个技术活,有时甚至需要一点运气。火炉里的变压、火力和瓷板摆放的位置,都直接影响着作品的成型。而且有些作品是四条屏,烧坏了其中任何一屏,其他三块也就作废了。比如此次周林准备参展的作品,《金刚经》和《道德经》就在烧制的过程中损坏了,他只能重新再做一件。
十年下来,周林写了两百多部《金刚经》,一百多部《道德经》,可以说是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本届中国(杭州)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除了《金刚经》和《道德经》,周林还带来了一件新作《茶经》,1.45米&0.55米的瓷板,四条屏,一共6000多字。这是周林第一次在瓷板上写《茶经》,他专门从台湾找了一本字帖,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才书写完成。(都市快报)
声明: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东方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962007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一口气要写十多个小时不能停 周林的瓷板书法真的有点“苦”
日 10:40 来源:都市快报
原标题:一口气要写十多个小时不能停 周林的瓷板书法真的有点“苦”
瓷板书法《金刚经》
一提到书法,总是离不开纸。但是艺术家周林的书法,都是在瓷板上创作的。一块1.6米&0.8米的瓷板,他能用小楷写满5000多字的《金刚经》。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周林之前是一个银行干部,2003年才一头钻进瓷板书法,经过十年苦心钻研,他被许多圈内人士誉为当代瓷板楷书第一人、经书艺术大师。
10月15日开幕的中国(杭州)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周林将带着自己的瓷板书法作品《金刚经》《道德经》和《茶经》从江西南昌来到杭州,展示他的匠心之作。
在瓷板上书写经文之前,周林总是习惯点一炷香,换上一身衣服,关掉手机,焚香更衣之后,才开始拿起毛笔写字,“写经文,心要很静,怀着一颗虔诚的心。”
周林1960年出生于江西南昌,从小喜欢书法,不过他并没有就此走上书法职业的道路。20岁那年,周林进入南昌金融系统工作,为了能有更宽裕的时间练字,他主动提出从南昌市区调到郊区工作,工作之余的全部时间都用来练习书法。
2003年,周林的父亲因中风住院,他站在父亲的病房里,望着漆黑的夜空,心里突然有了一种念头――人生短暂,为什么不去追求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呢?于是他下定决心,辞掉银行信用卡部门主管的职务,专心研习书法。
小说《月亮和六便士》中,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在中年时突然舍弃一切,跑到南太平洋的一个岛上绘画。43岁的周林和他一样,一个人跑到景德镇,开始钻研瓷板书法。
瓷板书法在当时还是一个空白,周林说:“别人越是不会的,我越想去做,除了睡觉,我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在上面。”从2003年到2010年,他一直坚持着“三不原则”,不宣传、不参展、不拍卖,为的就是让自己沉下心来,突破书法技艺。
在瓷板上写字,和在宣纸上写有天壤之别。周林用的笔是兔毛笔,非常柔软,而瓷板滑溜坚硬,不吃墨,所以书写时对腕力要求很高,必须气凝于神,力透笔尖,像是用毛笔在瓷板上“篆刻”。长年累月,他的手指结出了厚厚的茧。
周林的瓷板书法创作以经文为主,一幅《金刚经》,1.6米&0.8米的瓷板,他在上面可以写满5000多个字。在瓷板上写字,必须一气呵成,笔墨的色泽和线条保持一致。所以周林一写就是十几个小时,写完一幅作品,伤筋动骨,他的脖子和腰常年都贴着膏药。一个人,一提笔就是十几个小时,这份孤独的工作,愿意投入在上面的人少之又少。周林却不以为意,“我喜欢这个东西,我是比较笨的人,上天派我来是让我写书法的,我什么都可以不要。”
瓷板书法的烧制也是一个技术活,有时甚至需要一点运气。火炉里的变压、火力和瓷板摆放的位置,都直接影响着作品的成型。而且有些作品是四条屏,烧坏了其中任何一屏,其他三块也就作废了。比如此次周林准备参展的作品,《金刚经》和《道德经》就在烧制的过程中损坏了,他只能重新再做一件。
十年下来,周林写了两百多部《金刚经》,一百多部《道德经》,可以说是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本届中国(杭州)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除了《金刚经》和《道德经》,周林还带来了一件新作《茶经》,1.45米&0.55米的瓷板,四条屏,一共6000多字。这是周林第一次在瓷板上写《茶经》,他专门从台湾找了一本字帖,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才书写完成。(都市快报)
声明: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东方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962007周林,字真舆,1960年出生,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江西省书法协会会员、江西师大正大学院兼职老师、皇佳书院副院长。兼容并包、乐于钻研是他的特点,楷书、颜书是他的专长。
  在三十多年的书法艺术生涯里,周林书写了众多的大型佛教经文,并创造了两天内在一块瓷板上一气书写《金刚经》全文的壮举。因此,他被许多圈内人士赞誉为当代陶瓷楷书第一人、经书艺术大师。殊不知,从当初的银行干部到如今的书法家,他的际遇令人称奇。
  从小与书法结缘
  身材健硕结实,谈吐得体有力,待人彬彬有礼中透着真诚,这是周林给记者的初印象。特别是他的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像钉子一样直欲刺透人心。虽然窗外阴雨连绵,却丝毫不能影响周林的气质&散发&出来。
  &我生于上世纪60年代,家里是书香门第。受父亲影响,我从小就对书法产生了兴趣。&周林说,从模仿父亲的字迹开始,他对书法的兴趣越来越浓,越来越浓,就觉得&咦,写这个东西真有意思呢。&虽然是兄弟姐妹里字写得最差的,但只有他对写字这件事情最执著,兴趣最浓厚。
  周林说,真正让他走上书法之路并坚持走下去,得益于&二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当时的班主任熊老师让周林用毛笔写一封表扬信&&熊老师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觉得这么小的孩子不一定&玩得转&书法。没想到周林不吭一声,一气呵成,而且字迹工整严谨。熊老师大为惊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周林大大表扬了一番。看到同学们艳羡的目光,周林用力挺了挺小小的胸膛,暗下决心练好书法。
  &没想到在了中学的时候,又有一位熊老师,又是当着同学们的面对我的书法进行了表扬。这也让我越来越自信,算是初步相当厚道了书法带来的快乐吧。&周林说,他从小与书法结缘,缘起之处是父亲,缘的路上是&二熊&。一路在鼓励与自信中成长,至今才能在书法的殿堂里留下&周林&两个字。
  辞掉&金饭碗&专职写书法
  1980年,周林进了金融系统工作。为了能有更宽裕的时间方便自己练字,他主动提出从南昌市区调到郊区营业分理处工作。工作之余,周林的全部时间都用来练习书法,通过不懈的努力,他的字在行业内已小有名气。单位里的标语、告示、通知,邻居朋友过年的春联,都是出自他的手。空闲的时候,他开始往返于景德镇与南昌之间,为了得到书法艺术的精髓。
  2003年,周林忽然辞去南昌工商银行信用卡部门主管的职务,专门研究起了书法&&这举动一下子在单位里引起了震动。&那一年我父亲突然中风了。医生诊断说,如果二次中风的话非常危险了,很可能&&。&周林说:&我站在父亲的病房里,望着黑漆漆的夜空,忽然心理有了一种想法&&人生短暂,为什么不去追求自己热爱的东西呢?于是决定,辞职写书法。&
  为了研究书法,43岁的周林辞去了&金饭碗&。为了瞒住家里人,他叮嘱单位里知道内情的同事,切不可泄露出去。有个住在隔壁的同事,为了帮他&隐瞒&甚至减少了串门的次数。&后来家里还是知道了,父母、亲戚、妻子集体反对,天天围着我说,那一场风波闹得可真凶。不过为了心中热爱的书法,我没有松口。&周林挺了挺眉毛说道。
  辞职之后的周林,干脆来到景德镇住了下来。每天与各种艺术家打交道,看到了各式的艺术作品。而他的书法也从欧体入手到颜体、柳体、赵体等,,走上了博采众长的道路,渐渐有了鲜明的个人风格。
  &磨剑景德镇&只为写瓷板
  说起学习书法,周林有独到的感受:弄墨捉笔,完全是精神上的享受;在纸与墨的空间里,用黑与白筑起一个宁静的世界,那里有云龙风虎、高山大川,有日月星辰、渔樵耕读。
  从2003年以后,周林静泛舟书海,其乐融融。因为刻苦进取,悟性好又得到名家的指点,他的书法几乎每天都有精进。
  周林没有满足,而是向更高的难度发起了挑战&&瓷板写书法。从2003年开始,周林在景德镇免费帮人写瓷板,分文不取,权当&实习&。瓷板滑溜坚硬、不吃墨,周林又是蹲着写,真是艰苦异常,常常手脚发麻、头发晕。除此之外,他还与许多陶瓷艺术家研究起了烧瓷,对瓷性有了深刻的了解。在窑口,经常可以看到周林满面灰黑的样子。起早贪黑地写瓷板,烧瓷,跟艺术家们探讨,静静地思索&&痴迷书法,似乎已神游屋外,这就是周林当时的生活。
  &一闻到写瓷板的颜料味,看到兔毛笔,就想起了景德镇的故事。&周林呵呵笑道:&要写瓷板,就要先用樟脑油&打料&,很花功夫,要对料性完全掌握才行。再者写瓷板,对书法家的腕力要求很高,要气凝于神、力透笔尖,几乎跟刻字一样。还有就是一定要心静,才能坚持写完一块板子。&
  瓷板上书写《金刚经》速度无人能及
  经过三十几年的浸淫,周林形成了个人的书法风格:古拙、沉着而不失灵动。他的书法作品备受人们喜爱,多次参加省内外展览并获奖。南昌象湖公园万寿宫内,有他书写的四块《道德经》小楷碑刻。漫步南昌的街头,人们一个抬头,总能看见悬挂着周林题的书法作品。至于他书写的瓷板佛经、佛经册页、手绢卷作品,更是受到鉴赏家的好评。
  在书法界,说起瓷板书法,一定会提到周林,一定有他两天时间完成在一块瓷板上书写《金刚经》全文的壮举。&《金刚经》正文一共5119个字,两天的时间在一块瓷板上写完。一气呵成,正确无误,这个记录据我所知全国还没有。&周林说,这是瓷板画艺术与书法艺术的结合,是&世俗&与&佛经&的结合。这个空白的领域中,有崭新的天地。
  愿将拍卖所得全部捐出
  当年他在景德镇,周林成功书写自己的第一块大瓷板的时候,有一位老板愿花大钱购买,但是周林谢绝了。他只是觉得,不应该受钱财所奴役。谈起有什么愿望,周林说,想用2012年的时间书写大量的瓷板佛经出来,而后拍卖出去,将所得钱财全部捐出。可能仅投入就需20多万元但他不后悔。
  周林,宁要书法不要官的书法狂人,其实只是一个简单的人&&让自己的书法艺术与时代结合,并创造一个与书友交流的平台。&背着家人辞去了工行的工作,走上了职业书法家的艰难历程。几年的时间,我不赚一分钱。&周林说,他在书法的世界里跋涉,有心酸,更多的是在艺海游天中的快乐!(董磊/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书法作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