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收东方神起所有专辑早年的专辑,一直看他们讲侧标,请问侧标长啥样??

第三方登录:【MARIAH】【分享】转科普课 大家买碟用啊!日本CD[侧标]那些事_mariah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45,786贴子:
【MARIAH】【分享】转科普课 大家买碟用啊!日本CD[侧标]那些事收藏
一楼给度娘!!如题
看到一些好帖子 想分享给大家!!!对于MC的老歌迷来说,这个应该很熟悉了!!但是 对于 MC的 新歌迷来说 就是像我这样 第一次买CD 买日版CD 可能会对侧标上面的一些内容 有些 疑惑
!!!!此贴 很有用啊!!大家都来看看阿!!【科普第五课】~日本CD[侧标]那些事儿~ 【第二讲】~简单讲一下~日本CD[侧标]相关知识:【【侧标的形制日本CD侧标一般都保证有前[面侧]、[后面侧]和[脊侧]三联,但是个别的也出现过其他特例(如:Sony Music China[新索音乐]就曾在某些欧美专辑中使用过的没有后面侧的“异形”侧标),日本CD中似乎是从来没见过。台湾业界非常喜欢使用的所谓“全包侧标[wrap-around obi]”,即:前面侧和后面侧都和CD盒等宽的那类侧标,日本唱片业界几乎从不使用。但日本业界一向有使用所谓“半全包侧标[semi-wrap-around obi]”的传统。“半全包侧标”又分“前包”和“后包”两种。【前包】:是指前面侧和CD盒等宽,但后面侧保持正常,主要用于日本版自己设计了不同封面,但保持歌词本[booklet]封面不变的情况。【后包】:反之,比“前包”多见。(见图1) 除了“多碟片CD盒(复式CD盒)、超薄盒”的包装,各种其他类型的普通标准包装的侧标也基本遵循上述规范。比如[四碟装大盒]等特殊形制的CD盒,总之侧标一般也根据包装形状按以上述规则制作。但是也还是做成各种非标准型的包装,侧标情况就因包装而异了。(见图2)##这里举个奇葩例子:1991年Nippon Columbia公司代理出版的[Cocteau Twins的10张CD的单曲全集盒装],其侧标就是10张CD的盒子厚度了。【笔者:+。+】根据盒子的形状制作的侧标:【【侧标的位置 & 材质 & 其他绝大部分的日本CD唱片侧标都附在CD盒左侧,不过也有些唱片把侧标由右侧包住CD盒,这种“别出心裁”所占比例很少,但近年来有增多的迹象。侧标在CD盒上部和下部的在日本版里更为少见一点。制作侧标的材质,当然绝大部分是普通的印刷纸,也有配合本来歌词本[booklet]的特殊用纸选用同品种纸的(如AYU的单曲[M]使用烫金纸)(见图3)。另外一些特殊侧标材质包括透明或者半透明的塑料(如AYU的单曲[Daybreak]使用塑料纸)(见图4),不但可以印上各种信息,也能同时看见内部,且比较漂亮别致。至于侧标形状,日本唱片业界比较坚持严谨的长方形,很少出现裁制特殊的侧标,目前所见裁制异形的侧标非常罕见,少之又少了。就目前的收藏来看,除了CD,在日本市场上销售的其他音乐制品如卡带和3寸CD极少见加侧标的,VHS、MD、DVD(见图5)和黑胶则比较多带侧标,VHS、MD和DVD根据各自标准的包装尺寸,其侧标规范和上述的CD差不多示意图一般来说,侧标背面不明显,是没有太大利用价值的,不过在日本人眼中,这块被遗忘的角落也要被利用起来,一开始会印制一些近期发售的专辑的图片等,近来主要印制抽奖券、歌迷会入会表什么的。[防盗拷]的CCCD成为规范以后[参见第三课,链接在下方],这里也印制关于CCCD的信息。(见图6)本节科普完毕!谢谢观看~【【明明整理&纯手工码文,
转自滨崎步吧
转自明明很喜欢Ayu楼主)
[引经据典80~90年代的日本CD年份编号 可能经常有人觉得疑惑,为何80年代到90年代初的日版CD上的年份标记会是 “D・3・15”“R・8・25”这样的。 黑胶单曲时代,唱片上架的日期其实是没有精确固定的,每公司在唱片面市前发行的给电台等媒体使用的(?待考证)的广告册子,也就是所谓“x月新谱”上记载有出版日期,但实际因为送货渠道等原因,并不一定就是最终能在店面里看到货的日期,特别是销售末端的小店,很有可能推迟一月有余。
进入了CD时代后,可能因为出版日期跟排行榜参与时间的同步上的细化需要(此处存疑,因为排行榜自从60年代便存在,比如最大的ORICON公信榜的最早面世时间是日,可能时代不同排行榜的操作法有异),以及其他未知的各色原因,日本唱片行业标准裁定者“日本唱片协会”规定自1984年起,对唱片(包括CD及黑胶)使用单字母年份编制。“日本唱片协会”(日本レコード协会)的罗马字发音——引用: NIHON RECORD KYOKAI—里从左侧起,去掉每个重复的字母,剩下的红字部分分别对应
1984年・・・・・N
1985年・・・・・I
1986年・・・・・H
1987年・・・・・O
1988年・・・・・R
1989年・・・・・E
1990年・・・・・C
1991年・・・・・D
1992年・・・・・K
1993年・・・・・Y 这串初看成谜题的字符最终成为“NIHORECDKY”。
连日本人自己都不理解怎么会想得出这种怪异、不自然也不实用的标记法,自1990年开始,可能是因为租碟服务等的兴起,也开始使用西历标记法,如:“91・4・28”。1990年代新兴厂牌林立,尤其是INDIE LABEL攻入传统大公司瓜分的市场,不见得人人都能遵守这个龙头老大协会的规定,自1993年后,不再见使用新的字母标记,不然的话,按上面的轮值规则,有可能会出现——
1994年・・・・・A
1995年・・・・・I 才能把这协会的芳名用光。至于后面会是什么,估计协会当年也没准备想清楚。 另外有人说1993年的Y其实也基本没用过,到1992年的K为止差不多就是终点了,这里不收那年头的盘无从得证,有料的则来曝。
像MC这一张
就是 C 8 22
C就是代表1990 年
特地来学习一下
下图为日版日版初回限定首版首批 限量发行 侧标 歌本 以及限量贴纸 包括外包装袋的招募券贴标都在
不得不 表扬一下日本人的做工精致到不行啊!!侧标背面不明显,是没有太大利用价值的,不过在日本人眼中,这块被遗忘的角落也要被利用起来,一开始会印制一些近期发售的专辑的图片等,近来主要印制抽奖券、歌迷会入会表什么的。
【科普第二课】~日本CD上【再】字的含义【【【【明明浅谈 日本CD上 标示【再贩卖价格维持】的含义:日本CD在侧标或者封底通常都有具体的出版发行时间,这个相信一般友友都搞得懂,不过出版时间后面还带有一个【再】xxxx时间的字样,这个就比较困惑了。因为跟中文“再”文字相同,很容易联想到再版时间,日本CD疯狂再版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不过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按中文认定是一个“再版”时间似乎太疯狂了吧,因此也有人认为是下架时间等。这些猜测都不确切,其实“再”是“再贩卖价格维持”的缩写,是一种贩卖约束制度,详细探讨没有必要,CD这一块的话简单来说就是销售商必须在【指定期限内按照发行方指定价格销售】。举个例子,看某张CD的截图,最上面的99.5.21指明该CD的发行时间,下面的“再”01.5.20就是限定价格期限,也就是说CD发行到日这两年内该CD必须按照指定价格销售,例如2000日元的你就卖2000日元,不能打折(当然,提价应该不受约束,牛B的可以试试提价。或者版权官方决定抛售),21日开始零售商就有权利处理唱片了。很明显这是一种销售保护措施,目的是为了销售期内发行商获取最大利润。但是目前看来该手段有几点是很尴尬的:1,CD价格高昂,虽然日本也有便宜CD,但是日本CD很明显它整体价格比国际CD高,常买CD的应该深有体会; 2,除日本,各国早已没有了相关制度,除了造成CD价格高昂,还有出口转内销等现场产生,某些CD明明是日本产却有着【非国内盘】等尴尬身份,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去除约束的手段。因此甚至在2004年出台了引起争议的限制唱片回流的措施; 3,目前在音乐市场该制度只制约CD,对SACD、DVD-Audio等新规格光盘无效,因此在有着可靠利润的诱惑下,没人傻到既要付高昂新技术费又冒着市场危险去推出SACD、DVD-Audio等新产品,他们最愿意做的就是不断延长CD的寿命,因此日本市场上各种怪异的CD格式层出不穷,不理解前,你可能以为日本人吃饱饭没事干精益求精。错!这些都是因为这个【再】字,只要CD能存活,他们的利润就能保证。以前日本甚至有DVD捆绑入CD打包销售的现象,来避免【再】字的约束!就是为了获取CD的更大利益,当然后来也被灭了,捆绑什么也不享受“不用【再】字”的赦免。因为该措施的消极因素,日本相关部门在好几年前,已经提出了废除该限制的建议,无奈利益大反对就大,现在也没看到废除的可能,不过目前看来期限等已经有所松动,例如半年期限。毫无疑问,只要该制度存在,虽然不少新技术都是日本开发出来的,但是新技术在日本市场的流行将举步维艰。 本节科普完毕!谢谢观看~转自滨崎步吧 转自明明很喜欢Ayu楼主
【科普第三课】~[防盗拷]是什么?~~【【【【今天明明来简单讲一下 日本CD [防盗拷]是什么:【日本唱片协会(位于东京都中央区)】于日公布了采用拷贝控制(防止拷贝)技术的音乐CD光盘标志及通用标签。其目的是使消费者容易识别防拷贝CD。此前已经开始销售防拷贝CD的Avex[艾回唱片]公司也决定从5月份开始起用唱片协会推荐的标准。日本唱片协会主席富冢勇之前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过:“现在全日本约有7000家二手CD销售商店。而普通的CD销售商店也不过8000家。因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买到音乐CD后,往往会立即拷贝到CD-R上,然后转手倒卖给二手商店。对于著作权拥有者来说,CD拷贝已经成为非常严重的问题”。为此Avex公司早已开始在日本销售无法拷贝到CD-R上的音乐CD光盘。【防盗拷标志】如图:【防盗拷标志及通用标签】实际中在CD上的一般体现情况,如图日本唱片协会之所以决定公布标志及统一标准,是因为在2001年开始销售[防拷贝CD]光盘的欧美地区,由于产品上没有显示[防拷贝CD标志]而在消费者中引起过混乱。为避免出现类似的事态,日本唱片协会决定制定在[防拷贝CD]的包装正面及侧面加入这种标志。另外,该协会还解释说,目前[防拷贝CD]还有一些不能满足CD技术标准的地方,因而严格地说不能称[防拷贝CD]之为CD,但是“除了用CD这种表述方式外,没有其它更好的术语”(来自该协会官方)。同时,由于防拷贝技术五花八门,也并不能完全抵御得住新的拷贝技术及高音质翻录!因此CD上的警告文字也只是举个例子而已。但光盘标签至少应标明以下两点:【1】.是否能拷贝到个人电脑、MD、CD-R中去;【2】.是否能在Windows个人电脑、Mac个人电脑、DVD、游戏机中播放。时间慢慢向前,维持这项标准的技术支持,远没有拷贝解码程序更新的快!所以现在[防拷贝]基本形同虚设了!本节科普完毕!谢谢观看~
小时候和邻家小妹一起玩的游戏
一般来说,侧标背面不明显,是没有太大利用价值的,不过在日本人眼中,这块被遗忘的角落也要被利用起来,一开始会印制一些近期发售的专辑的图片等,近来主要印制抽奖券、歌迷会入会表什么的。
此段文字新浪微博 iMariahCarey
3、发行日期日本版唱片在侧标上以精确到天的方式记录唱片发行日期。九十年代中期以后,这个日期按以下规则标注:外部为长型框,框后为带圈的Y和带圈的X。带圈的Y对应框内部前一个日期,为日本市场发行日。后跟括号,括号中的日期为原地区发行日,带圈的X对应这个日期。这两个日期一般印在侧标后面侧或封底。(比如Mariah的经典专辑The Emancipation Of Mimi,在其侧标上标注的日期为05.3.30 (05.3.30) Y X 再 05.9.29まで;意思就是说在日本的发行日期为日,而该专辑在美国的发行日期也是日。而后来发行的TEOM日本特别版,其侧标上标注的日期为05.6.22 (05.3.30) Y X,则告诉了购买者这张特别版发行于日,而原专辑发行于日)比较特别的是早于原地区在日本发行的唱片(“日本先行发卖”),这两个日期也是一样的,可能是因为唱片发行在欧美等地虽然也都有预定日期,但很少能确实遵循,跳票无数,严谨的日本人是不能忍受的,索性“以我为准”了。相同情况还有只在日本发行的的专辑(“日本独占发行”),其标注的两个日期也是一样的。一般侧标上还另有一个精确到日的日期,由一个带圈的“再”字引导,日期后跟“まで”,表明是一个时限。这个时间一般是从日本发行日期起的整年倍,大多印在侧标前面侧底端或封底。比如日本发行日期是04.4.6,这个时间就可能是05.4.5或06.4.5或04.10.5。早期以两年期限为多,近年来,则以一年为多,大牌艺人的畅销唱片甚至多是半年限的。关于这个日期,一般望文生意说是再版日期,但是每年在日本发行的唱片多如恒河沙数,并不是每张专辑都会再版,所以这个说法颇多漏洞。目前比较可靠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正是由于每年在日本发行的唱片非常多,象HMV、Tower那样的唱片店需要快速周转,所以日本版唱片都会事先定下下架时间,到了这个时间大型唱片店就会把唱片移到一边给新唱片腾出架子。这个说法虽然也有漏洞,但符合日本唱片工业的实际。另一个说法是受国内引进的日本艺人的日本语引进版唱片的启发,这种引进版近来也这样标注时间,但却是指版权到期期限,如果以这个说法倒推日本版的这个“再”字日期,即是说,日本唱片工业在出版某张专辑时先向艺人或原唱片公司付出一定版税,到“再”字日期时版税到期,如果再要发行,要继续交版税。比照上面所说,早年版税比较低,够支付两年,近年版税有所提高,时间缩短。大牌艺人版税更高,只够支付半年。如果再次支付版税,可以再版专辑,当然这时版税会较低些,所以再版的价格也就相应地较低了。这个说法目前听上去最接近事实真相,当然有待更多资料证明。Jay注:还是参考TEOM初版的侧标,在其日期后面有“再 05.9.29まで” 字样,这个期限距离发行日期只有半年。具体含义就参考上述文字吧。Charmbracelet Tour Edition的日本版上日期标注为 03.6.19 (03.6.19) Y X 再 03.12.18まで,参考上述表示,大家就不难理解了)
此段文字转自新浪微博 iMariahCarey
日本唱片工业那么发达,和其严格管理不无关系,再加上精益求精的日本制造。日本唱片业不繁荣也难,反观中国唱片业,就明白中国和日本差距有多远了。 还有,富裕的日本人超强的消费能力是日本唱片业繁荣的保证。 这就为啥欧美大牌一定要到日本开演唱会,宣传的原因了!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买到自己喜欢的各种版本的MARIAH的CD啦
希望转的内容能帮到Mariah吧 吧友
好详细,楼主很用心啊
好详细! 今晚我也仔细看看唯一的日版。
滨崎步!!!女神!
我想问一下,网上卖的二手碟有很多都少侧标这个是怎么回事啊?
某人的帖子
顶   我像个路人看着你的生活,心酸的是你的喜怒哀乐全是为了我 
哈哈 有我ayu
您好!想请教您一下,我最近想在日亚淘一张中古品专辑,从介绍里面怎么能看出有没有侧标呢
我就看到介绍信息里说附属品是小册子 这是侧标吗?帮忙解答一下十分感谢!Used - Very Good◆通常配送料无料◆付属品:帯あり・ブックレット付属◆商品状态:ディスク伤なし、ケースは新品に交换済みです
AYU!!!这里都能遇到可瑞儿啊!!!好开心哦,看到图就进来了  闪闪发光的金银珠宝照亮人生前进的路          --来自东京土大款的恩惠
你好 我想知道小圆标里面说的红a
小g之类的是什么意思 求楼主科普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日版CD的侧标为什么珍贵呢?在淘宝上买日版的专辑很多卖家都强调“带侧标”.请问这个侧标有什么收藏价值吗?
美版欧版的CD不带侧标,只有日本的版本带.这个侧标本身没什么价值,可是它与CD是一个整体,体现了它的完整性.因此,买日版CD时只有带侧标才完整.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关于日本版CD侧标~
&如果你买来唱片后习惯把侧标随手一团扔掉,那以下这篇文字与你无关。如果你对侧标有着令旁人为之侧目的病态癖好,恭喜,这篇就是你的高山流水了。以天下之大,鄙人相信对唱片侧标和自己一样有着病态爱好的obimania(按obi的日文原意暂且译为“带友”)应该不在少数,所以呕心沥血完成这篇《方寸之间话侧标》的变态性学究文字,以此广交天下带友。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文字是由鄙人根据自己收藏的千张唱片的侧标以及长年淘碟的观察归纳总结而来,纰漏和错误在所难免,加之侧标的情况之复杂,文中也留下了未解诸多谜团,需要“带友”们都来根据自己的收藏和经验指正、完善这篇文字,因此可以预见它是会不断更新的。
OK,让我们以obi的名义开始吧!
侧标,虽是小小一片纸,看上去无关紧要,但却是唱片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小处说,侧标帮助唱片消费者在购买时唱片了解内容、消除语言障碍、美化唱片包装,从大处说,侧标折射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唱片业的总体水平、销售环境以及有关部门的管理水平,总而言之就是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唱片业的发达程度。
&&&&&&&当然,在唱片工业和传媒业发达的欧美,侧标是没有存在必要的,唱片消费者所要得到的信息,仅从唱片封面封底以及传媒的宣传就可以完全得到。CD盒的标准统一20年来,传统的所谓“标准透明盒(Standard
Case)”包装只经过了一次比较大的革新,那就是在20世纪90年代早中期时,业界用透明CD托盘(Tray)(见Fig0101-b)代替了黑色(或其他不透明色)CD托盘(见Fig0101-a),从而使Standard
Case在关合状态下多了左侧1厘米的透明部分,开启状态下CD托盘之下多了12乘12厘米的可视空间,然而这次变革更多地是为美观需要,而非多那么几个平方厘米提供信息。
真正懂得利用起这一小方地皮,并给它披上美丽衣裳——侧标的始作俑者,是日本唱片业界。
日本唱片业界侧标浅探
就唱片制造业、销售环境以及受众水准来说,日本是全球最发达的唱片市场,支撑它的,是一整套懂行和高效的管理机制。侧标在日本诞生的起因,据说是日本有关部门规定在日本销售的外文音像制品包装上必须加注日文解释。但一般外文音乐制品已是设计完善的成品,无法再在封面等处改印或添印日文,业界遂想出另制日文侧标,将侧标套在成品CD左侧再包装出售,久而久之,传统变成规范(另一统一规范是日文介绍和日文歌词翻译的小册子(booklet),早期是将原来的外文booklet重新设计,做成一本(见Fig0101-c),后期一般保留原来外文的booklet不变,多加一本黑白的booklet或一页纸用于日文介绍歌词翻译,前者被称为additional
Japanese booklet(见Fig0101-d),后者一般叫additional Japanese
(lyric)sheet(见Fig0101-e)。下文中的专辑唱片一般仅指在日本市场上发行的外语唱片。
1.1 宏观的统一
宏观上,日本版唱片的侧标,不管是哪家唱片公司,一般在大方向上都具有一个统一的规范,最明显的表现,一是侧标内容,二是侧标尺寸。
1.1.1 侧标内容
当年日元和美元汇率倒挂时,同样一张欧西歌手的唱片,日本制造版竟然要比由国外直接进口的版本贵一倍左右;日本唱片公司在发行外国唱片时,特别讲究超值,因而所谓“日本版多加歌(Japan
Track)”和“日本先行发售”等等已经成了日本业界的规范;日本不使用全球统一的唱片编号方式和条型码,而使用自己的特殊编码方式和条型码;日本唱片市场对音乐包容度极大,一些甚至在本国都无人知晓的歌手乐队,在日本大受追捧是常有的事;不用谈如雷贯耳的五大公司,几乎所有奇奇怪怪的小公司和独立公司在日本都有分公司或者代理……等等,以上这些,让日本唱片侧标在方寸之间需要负载太多信息量,标准的日本版唱片(外语)侧标至少应该包含这些内容:歌手乐队名称和专辑名称之日文、价格(包括定价和扣除税以后的本体价格两项)、发卖元和贩卖元(大概相当于制作出版和发行)、日文曲目列表(有Japan
Track的特别注明)、日本编号和日本用条型码、日本版权声明、日本国内发行和再版日期(一般精确到日)、原地区发行日期、包装中碟数和格式,还有音乐类型、专辑扼要介绍、过往专辑单曲简单罗列以及附加日文小册子的介绍撰稿人以及歌词翻译人名字等等。
1.1.2 侧标尺寸
最晚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对应标准包装的CD盒,日本版唱片的侧标高度是严格统一的,即和内付booklet等高(12厘米),比Standard
Case的高度稍窄一点(再早期的唱片可能会有侧标和CD盒等高的现象,如首版Nippon
Columbia公司30CY-1651版Cocteau
Twins的《Garlands》就是如此,见AuxFig0101)。九十年代初期,很多侧标是粘在“正常位”上的(一般是CD盒左侧),但很容易取下。九十年代中期以后,侧标不再粘在盒子上了,CD塑膜包装拆掉后,侧标和CD盒分离,侧标的收藏一直是日本版唱片的一大难题。日本很多唱片店以及唱片租赁店用透明胶带将侧标粘在盒子上以防遗失,但却会破坏美观,侧标也易损坏。事实上,侧标和booklet等高为完美收藏侧标提供了最好的办法:将侧标沿骑缝印裹在内付booklet脊上,一起插入booklet夹层即可(见Fig0102)。
侧标的宽度相对就自由一些。早期传统的侧标宽度,脊侧宽1厘米,和CD盒脊一样宽,前面侧和后面侧各3厘米。前面侧遮住一小部分封面,所以部分侧标设计时在侧标左侧加上被遮住的那部分封面,使唱片正面看上去回复完整,这个尺寸被各大公司较严格地遵守了很长时间(见Fig0103-a)。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则有些变化,为了容纳更多的信息,一般会加长后面侧宽度,但一般不会超过CD盒宽度的一半(见Fig0103-c)。前面侧在传统3厘米的基础上减短,部分会减少到和左侧CD托盘外露部分一样宽,露出完整的封面(见Fig0103-b)。日本唱片工业有一种特别的CD盒,加大了booklet夹层的厚度,以便放入更多更厚的booklet,这使得CD盒的厚度相应增加(见Fig0103-d),一般只有这种情况下,CD脊侧宽才会相应增加,其他情况下脊侧宽保持稳定。
日本版侧标一般都保证有前面侧、后面侧和脊侧三联,象Sony Music
China新索音乐前一阵子在某些欧西专辑中使用过的没有后面侧的“异形”侧标,日本版中似乎是从来没见过。台湾业界非常喜欢使用的所谓“全包侧标(wrap-around
obi)”,即前面侧和后面侧都和CD盒等宽的那类侧标,日本业界几乎从不使用。但日本业界有使用所谓“半全包侧标(semi-wrap-around
obi)”的传统。“半全包侧标”又分“前包”和“后包”两种。“前包”是指前面侧和CD盒等宽,但后面侧保持正常,主要用于日本版自己设计了不同封面,但保持booklet封面不变的情况(见Fig0104-a)。“后包”反之,比“前包”多见,最主要的使用场合在日本的“直输入盘”(即直接进口到日本的进口CD,又由相对应的发行公司直接发行于日本市场的唱片,不包含进口代理盘)上,加长后面侧的原因,一是因为一般成品进口碟会需要加注更多日文信息,更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成品进口CD到达日本时已经塑膜密封,那本additional
booklet只能付在CD盒之外,用和CD盒等长的后面侧侧标可以完全包住,所以一般这样包装的日本直输入盘背后会有点“驼背”。这种为直输入盘设计的“后包”侧标有时也会把additional
booklet的内容直接印在侧标后面侧上,并按后侧面的大小折成几联,其实这也是“后包”侧标的一个变体。很多直输入盘的这种后包侧标沿着普通侧标后面侧正常大小处设骑缝线,方便撕下,等到消费者把CD包装全部打开后,可把撕下的后面侧以及additional
booklet收入booklet夹层里,日本人的细心以及事事为消费者考虑的精神可见一斑(见Fig0104-b)。有见过日本国内盘也用这样的后包侧标,除了的确需要有很多话要在侧标上说的情况(见Fig0104-c)外,还有就是使用了Standard
Jewel Case的双CD,夹层里放不下additional Japanese
booklet,只能和直输入盘一样用后包侧标把booklet包在外面,好在双CD的确需要更大的地方列出日文曲目,后包的侧标也就不显得浪费了(见Fig0104-d)。
除了普通Standard Jewel
Case的包装,各种其他类型的普通标准包装的侧标也基本遵循上述规范,比如四碟装大盒(见Fig0105-a)、digipak(见Fig0105-d)、标准的单曲盒(Slim
Case)(见Fig0105-b)和复黑型的纸板Mini-LP(见Fig0105-e)等的侧标脊侧就相应减小,又比如Standard
Case外加纸套的(如Nonsuch公司的发行),侧标一般按纸套高度制作(见Fig0105-c)。再有更特别版本需要做侧标的(比如双CD上下排列的长盒装),侧标一般也根据包装按以上述规则制作。而做成其他各种非标准型的包装,侧标情况就因包装而异了,如1991年Nippon
Columbia公司代理出版的Cocteau
Twins的10张CD的单曲全集盒装(见AuxFig0102),其侧标就是10张CD的盒子厚度了(见AuxFig0103)。
1.1.3 侧标位置及其他问题
绝大部分的日本版唱片侧标都附在CD盒左侧,近几年来也有些唱片把侧标由右侧包住CD盒(见Fig0105-f),这种“别出心裁”所占比例很少,但近一两年来有增多的迹象。侧标在CD盒上部和下部的在日本版里更为少见一点,AuxFig0104和AuxFig0105各举了一个上侧标和下侧标的例子。
制作侧标的材质方面,当然绝大部分是普通印刷纸,也有配合本来booklet的特殊用纸选用同品种纸的(如Sanctuary公司的压膜纸)(见Fig0105-h)。另外一些特殊侧标材质包括透明(见Fig0105-i)或者半透明的塑料(见Fig0105-g),不但可以印上各种信息,也能同时see-through,且比较漂亮别致。至于侧标形状,日本业界比较坚持严谨的长方形,很少出现裁制特殊的侧标,目前所见裁制异形的侧标大多用在一些以搏眼球为市场诉求的合辑唱片中,专辑中非常罕见,能举出的几个例子似乎集中于日本人认为的“硬摇滚”专辑中,其中最著名的可能是《唐朝》的日版侧标,盖因其台版本来就是异形侧标吧。其他怪异侧标包括有:后背全包、正面左右各宽2厘米的五联两面侧标、腰带状侧标,甚至正面被挖掉一块的侧标(见AuxFig0106)等,但这些侧标的数量真是少之又少了。
就目前的收藏来看,除了CD,在日本市场上销售的音乐制品的format,卡带和3寸CD极少见加侧标的(AuxFig0107举了个极少见的3寸CD加侧标的例子),VHS(见AuxFig0108)、MD、DVD(见Fig0106-b)和黑胶则比较多带侧标,VHS、MD和DVD根据各自标准的包装尺寸,其侧标规范和上述的CD差不多(最近见到东芝百代的DVD不加侧标了,在包装底部粘日文粘纸,未来走向如何有待观察(见Fig0106-c))。黑胶方面,则是使用纸环套型的侧标套在黑胶外套左侧(见Fig0106-a)。
一般来说,侧标背面是没有利用价值的(见Fig0101-f),不过近年来,这块被遗忘的角落也被利用起来,一开始会印制一些专辑的图片等,近来主要印制抽奖券、歌迷会入会表等等。防盗拷的CCCD成为规范以后,这里也印制关于CCCD的信息(见Fig0101-g)。
AuxFig0101
AuxFig0102
AuxFig0103
AuxFig0104
AuxFig0105
AuxFig0106
AuxFig0107
AuxFig0108
侧标上的有用信息
有赖于日本版唱片的侧标在宏观上的统一和内容的详实,我们可以经由只看侧标就能知晓关于专辑和艺人的很多细节情况,尤其是面对一张自己完全不认得的唱片时,侧标能帮助我们大致认知一个轮廓,而相同的处境下面对欧美版的唱片只能是一脸茫然抓耳挠腮。以下讨论几个在购买唱片时比较有用的侧标信息。需要说明的是,有些侧标信息由于种种原因也可能会在唱片封底出现,一般认定在塑膜没有开封的情况下保证这些信息能被消费者看见即可,为方便起见以下都划归侧标信息。
2.1.1 音乐类型
大部分日本版唱片侧标上会注明音乐类型以方便消费者选择。比如日本新力公司Sony
Music Japan和日本华纳公司Warner Music
Japan一般会在前面侧顶部标明音乐类型(点击Fig0201-a
红色热点区域查看下部详图)。改组环球公司之前的宝丽金公司旗下的一些分品牌如A&M等也会在前面侧顶部各自分品牌商标下标明音乐类型(点击Fig0201-b
红色热点区域查看下部详图)。而东芝百代以及BMG日本公司的侧标会在前面侧稍靠下的位置上标明(点击Fig0201-c
红色热点区域查看下部详图)。音乐类型以英文或用假名标注都是较为常见的(点击Fig0201-d
红色热点区域查看下部详图)。
2.1.2 价格
日本版唱片的价格也是必须印在侧标上才能发售的。一般侧标上会列出两种价格,“定价”后指示的是店面价格,其后一般跟一个括号再标明不含税时的本体价格,无疑,这个价格比消费者真正付出的店面价格会便宜一点(点击Fig0201-e
黄色热点区域查看下部详图)。对近期一些唱片的抽样调查发现,这两个价格的比,即日本最近在唱片上的消费税率大约是3%-5%。
部分唱片会在一个带圈的“再”字后列出价格,一般比前面所说的价格低一些,望文生义猜想是再版的价格,在很多专辑的初版和再版的侧标上,这个说法得到了验证(点击Fig0201-f
黄色热点区域查看下部详图)。单独开列再字价格在早期如宝丽金和东芝百代等公司的侧标上较多见,近年来大部分公司大多都只表注定价,因此很难据此判断唱片的初版再版(参见“2.1.3发行日期”和“2.1.4再版”两节)。再者,我们也会发现有大量首版唱片也只表注带圈的再字价格,这个问题就有待解答了。
2.1.3 发行日期
日本版唱片在侧标上以精确到天的方式记录唱片发行日期。九十年代中期以后,这个日期按以下规则标注:外部为长型框,框后为带圈的Y和带圈的X。带圈的Y对应框内部前一个日期,为日本市场发行日。后跟括号,括号中的日期为原地区发行日,带圈的X对应这个日期。这两个日期一般印在侧标后面侧或封底。如96.2.29(96.2.6),说明此专辑原地区日发行,日本市场在日发行,再比如04.9.22(04.9.22),说明原地区和日本市场同时于日发行。比较特别的是早于原地区在日本发行的唱片(“日本先行发卖”),这两个日期也是一样的,可能是因为唱片发行在欧美等地虽然也都有预定日期,但很少能确实遵循,跳票无数,严谨的日本人是不能忍受的,索性“以我为准”了。相同情况还有只在日本发行的的专辑(“日本独占发行”),其标注的两个日期也是一样的(点击Fig0201-g、h绿色热点区域查看下部详图)。
一般侧标上还另有一个精确到日的日期,由一个带圈的“再”字引导,日期后跟“まで”,表明是一个时限。这个时间一般是从日本发行日期起的整年倍,大多印在侧标前面侧底端或封底。比如日本发行日期是04.4.6,这个时间就可能是05.4.5或06.4.5或04.10.5。早期以两年期限为多,近年来,则以一年为多,大牌艺人的畅销唱片甚至多是半年限的(点击Fig0201-i绿色热点区域查看下部详图)。关于这个日期,一般望文生意说是再版日期,但是每年在日本发行的唱片多如恒河沙数,并不是每张专辑都会再版,所以这个说法颇多漏洞。目前比较可靠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正是由于每年在日本发行的唱片非常多,象HMV、Tower那样的唱片店需要快速周转,所以日本版唱片都会事先定下下架时间,到了这个时间大型唱片店就会把唱片移到一边给新唱片腾出架子。这个说法虽然也有漏洞,但符合日本唱片工业的实际。另一个说法是受国内引进的日本艺人的日本语引进版唱片的启发,这种引进版近来也这样标注时间,但却是指版权到期期限,如果以这个说法倒推日本版的这个“再”字日期,即是说,日本唱片工业在出版某张专辑时先向艺人或原唱片公司付出一定版税,到“再”字日期时版税到期,如果再要发行,要继续交版税。比照上面所说,早年版税比较低,够支付两年,近年版税有所提高,时间缩短。大牌艺人版税更高,只够支付半年。如果再次支付版税,可以再版专辑,当然这时版税会较低些,所以再版的价格也就相应地较低了(参见“2.1.2价格”一节)。这个说法目前听上去最接近事实真相,当然有待更多资料证明。
顺便再说一下早期侧标上发行日期的标注。九十年代早期一般只在框形中注明日本发行日期,大约在1992年左右日本业界开始加注原地区的发行日期。我们可以点击一下Fig0201-j绿色热点区域,下部详图所列是1992年某专辑的侧标背面,是只标注了日本发行日期,但过后不久的再版(点击Fig0201-k绿色热点区域查看下部详图)就开始标注X符号以增加原地区的发行日期。可能由于原地区的发行日期不可考,所以这里的X日期才空着,但至少说明从那时开始日本业界就强制规定要加注原地区的发行日期了。而再早前的八十年代中晚期时,一般也只标注日本发行日期,且采用“C.9.21”这样的样式,首字母应该代表年份,从对应关系来看,C和D可能代表1990年,E代表1989年,R代表1987年等等,由于目前资料较为欠缺,这个对应关系仍然存疑(点击Fig0201-l绿色热点区域查看下部详图)。
2.1.4 再版
我们集中讨论一下日本版再版的情况。日本唱片工业再版情况非常复杂,且“首版”、“再版”本身就是很含混的概念,基于不同的视角(如压制批次)有不同结果,因此我们只讨论基于商品版本的情况,不讨论制造版本(比如压制批次)。我们把再版的情况细分成两种情形。
&&&&&&&2.1.4.1专辑再版
一张外文专辑在日本最早的发行,由于压制来不及,很可能第一批是直接拿“直输入盘”(进口版)加侧标和booklet在日本销售,其侧标可能是我们之前提到过的“直输入盘”型的侧标(参见“1.1.2侧标尺寸”相关文字),侧标上标明“直输入盘”(见Fig0202-a)。且其编号和将要发行的日本国内盘一般是不同的(如BMG公司,直输入盘编号可能是BVCZ-XXXX,国内盘就可能是BVCA-XXXX了。另文参见《国际音像制品编号和条形码初探》coming
国内盘发行的首批的最早批次,可能是“首批限量版”(“初回限定”),可能会送粘纸、歌迷会表格、抽奖券、不同封面或者bonus碟等等,那侧标上无疑会很隆重的标明“初回限定”以及所赠送的东西(见Fig0202-b、c)。
首批限量之后(或同时)就是首批普通版了,这是最“正常”的版本,也是侧标最“正常”的版本,Fig0203给出了一个对比例子,a为首批不同封面版本,b为普通版,在侧标正面和背面都有注明。
在再版日期之前,专辑由于某些原因需要追加压制(比如卖得太好断货、重新宣传或者首批有纰漏),那再可能有三种情况。
一是追加压制后完全按照首批的编号和侧标再供应市场,这恐怕就只能靠SID码来识别了,其实这种情况本不在我们讨论之列。
第二种情况可能是换了侧标但不换编号上市(即除了侧标和压制批次,唱片本身从里到外和首批没什么不同)。这时的侧标再细分成两种情况。
一是重新设计侧标,最明显的是侧标颜色的改变,这种情况常见于专辑得了荣誉之后需要重新宣传,但唱片公司仍以初版为标准,故编号不变。如Fig0203所示,Paula
Cole的《This
Fire》,c为初版白色侧标,d为专辑于1998年得了Grammy奖多项提名后的再版(侧标上有标明),红色侧标,且两个版本标注的日本发行日期都是97.6.25,编号都是WPCR-1283。既然后者侧标上注明专辑在1998年的Grammy上得了提名,其标注的发行日期1997年就仅指初版日期,编号相同,唱片公司二次宣传的仍是初版,但实物已经是1998年的再版了。有些碟友总结出华纳公司的这类侧标就会从原来的其他颜色改成白色,但显然Fig0203所示的《This
Fire》就没有遵循这个规律,因此这种说法站不住脚。
二是细节上的变化,比如华纳的早期侧标,一般在顶部有贯穿前面侧、脊侧的栅格型的标识,但这些栅格有时以可能会以长条的变体出现,看上去似乎是用来标识某种需要下的再版。如Fig0204-a、b,Tori
Amos的《Little
Earthquakes》日版同一张专辑同一个编号就有栅格和长条两种顶端图案的侧标,这种情况其实是因唱片公司品牌梳理造成的,我们会在“3.1.5
Warner Music 华纳唱片”一节中试着揭示其中缘由。
第三种情况是既改侧标又改编号,一般用于唱片内容有变化的再版。比如,某首B面单曲因为成了广告CF曲而在日本走红,唱片公司顺势将此曲加入前张专辑,将专辑再版。如Fig0204所示,c为Cathy
Dennis的《Into The
Skyline》专辑1992年在日本发行的首版,普通侧标,发行日期是92.9.20,编号POCP-1225,而d是专辑于1994年的再版,多加了一首歌《It's
My Style》,被用做某广告的广告歌,所以专辑再版名字改叫《Into The
+1》,重新设计了正面全包的的侧标,发行日期是94.2.25,按照当时版权时限多为两年推算,这时离94.9.19的预定再版时限还有一段时间,而这个再版编号已经变成了POCP-1405。
预定再版日期之后的再版,应该可算是全新的设计制造,编号也已经变化的,上述的价格、日期等等信息也会完全不同了,当然侧标也要重新设计了(参见“2.1侧标上的有用信息”相关文字)。这类再版或许才可以被称为真正的再版。由于市场上这类再版很难判断,因此我们暂时不讨论,但在“2.1.4.2系统再版”一节中我们会涉及到。
2.1.4.2系统再版
这种再版大致包括几种情况:
一、唱片公司为某艺人做“Discography”型的再版,即将艺人所有专辑同时再版。此时所有专辑的侧标都同一款式设计,且大多编号相连(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相连编号的次序不一定是按照专辑年份的次序排列的)。无疑侧标和原来首版的是完全不同了。如Fig0205-a至Fig0205-d,东芝百代在出版Robbie
Williams的《Escapology》专辑时同时再版了他前四张唱片,侧标统一设计,编号相连。Fig0205-e为《Singing
when you're
winning》的初版,可以看见侧标和再版Fig0205是不同的。如果其中某些专辑的发行时间超过了其对应初版的再字时间,那这种再版也可看成“2.1.4.1专辑再版”一节中最后谈到的“预定再版日期之后的再版”。
二、因唱片公司并购或者代理改变等情况产生的再版。连发行公司都不同,显然编号侧标都会改变了。如Fig0206-a,Janet
Jackson的《Rhythm Nation
1814》专辑1989年初版时,其唱片公司A&M在日本由波丽佳音代理,侧标红色,编号PCCY-1年A&M被宝丽金并购,Fig0206-c为1997年宝丽金再版了的《Rhythm
1814》,侧标白色,编号为POCM-208。而这一类的再版往往又包含了Discography型再版的情况,比如上述Janet
Jackson在宝丽金的再版,其实是将其原来在A&M公司的所有专辑再版了,Fig0206-d所列即是这套再版中的另一张《Control》,这就使这套唱片兼具了两种再版的性质。
相同的例子,Fig0207-b中展示的是九十年代末期取得英国4AD代理权的滚石日本公司再版的全套Cocteau
Twins专辑,与早前Nippon
Columbia公司代理的首版(Fig0207-a)对比,其侧标全为白色。我们注意到其侧标背面列出的整套编号,第三张专辑《Treasure》为RCCY-1041,其他专辑编号依次从RCCY-1053至RCCY-1059,证实了编号次序和发行次序并不一定相关。
三、为某种市场诉求而做的系列再版。比如环球日本公司于日再版了旗下大量知名艺人的大量专辑,皆以1470日元的低价发售,启用新编号(原宝丽金编号POCX系列的专辑全部改成环球的UICY系列编号,原来环球的UICX系列也改用UICY编号。另文参见《国际音像制品编号和条形码初探》coming
soon),整个系列不管谁的唱片全部使用统一设计的红色侧标。如Fig0208,a为Bjork的《Selma
Songs》的首版,黑色侧标,发行日期00.8.30,编号UICP-1001。b为环球发行于03.11.21的再版,编号UICY-2442,这个再版所在系列有非常多早前的环球/宝丽金的品种,全部使用这种蓝色侧标。c为发行于04.10.21统一售价1470日元的系列再版,编号UICY-9728,这个再版所在的这个低价系列品种更是浩如烟海。由此也可见,这类型的再版也往往包含了Discography型的情况(见Fig0208-d)。
这一类型的再版的情况除了价格诉求,还有以改善音质为诉求的,包括使用各种remaster技术重新制作的再版,或者采用新材质压制CD的再版等等,既然有这些需要大肆宣扬的东西,侧标自然也就是全新设计了。
最后我们考察一下近期日本非常流行的复黑Mini-LP。以发行公司改变与否来划分,如果复黑版Mini-LP的发行公司和原来黑胶的发行相比并未改变,此种再版属于“为某种市场诉求而做的再版”;而如果发行公司变化,那“因唱片公司并购或者代理改变等情况产生的再版”和“为某种市场诉求而做的再版”就都兼具了。但不管哪种情况,虽然复黑版Mini-LP最大的市场诉求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复原黑胶的面貌,但由于侧标上大量信息以及大小等的改变,事实上侧标也就做不到完全“复黑”。我们再次以Cocteau
Twins为例,参考Fig0209-b,2004年获得4AD代理权的日本Imperial公司,以复黑Mini-LP的概念再度再版的Cocteau
Twins专辑系列,和原来的黑胶(Fig0209-a)相比,样样做到原样复制,但惟独侧标重新设计。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里的东方神起专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