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化州市地图兰山镇有几间酒店

化州市兰山镇村镇建设管理所 - 网站资料
| 黄页网站
?仅为黄页资料,与企业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
&&8671黄页推荐
&&全国查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企业概况
公司名称:
化州市兰山镇村镇建设管理所注册日期: 行政区号: 440982注册资金: 资料待更新(万)职工人数: 资料待更新邮政编码: 525134公司地址: 兰山镇兰山圩经济行业:
&&详细介绍
&&优惠打折
商家积分:[ 0 ]&& 等级: &企业网站&&& &
邮政编码: 525134&地址:兰山镇兰山圩
版权所有:& @ - 全国商家免费加盟 -化州市兰山镇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排名:
本吧签到人数:0
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亲爱的各位吧友:欢迎来到化州市兰山镇
发贴红色标题
签到六倍经验
兑换本吧会员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
助攻总额: 43W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化州(广东省下辖县级市)_百度百科
?广东省下辖县级市
(广东省下辖县级市)
本词条已参考进行整理;如果您有建议或想参与整理,欢迎您与一起交流。
化州市,省市代管的,位于广东省西南部,中游,介于东经110°21′至 110°45′、北纬21°29′至22°13′之间,北与广西交界,南与广东省接壤,东与和茂名市相连,西与广西及广东省毗邻。境内主要语言有次方言化州话和次方言两种。化州是中国著名的南菜北运之一,有“化之乡”的美誉。化州北有浮梁山。东北有,又叫来安山。北界茂名水于东北,即窦江。另一支东北,源出,入境后,屈西南到合江墟,罗水亦自入,合称,或者陵罗水。屈东南,过州治北合,又东南流,入至南海。化州地形狭长,状若坐狮,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南北距80公里,东西宽40公里。65.9万亩,林地面积161万亩,果园面积90万亩,鱼塘面积10万亩,矿产资源丰富,据初步探明,金属和20多种。其中,的储量位居中国前列。
化州地理环境
化州位置境域
广东省化州市
化州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中游,介于东经110°21′至 110°45′、北纬21°29′至22°13′之间,北与广西交界,南与广东省接壤,东与和茂名市相连,西与广西及广东省毗邻。
化州地形地貌
化州市地形南北长,东西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高南低
。地貌类型以丘陵地为主,占全市总面积的75.5%。北部为高丘区,属支脉,占全市总面积的38.4%,包括平定、文楼、播扬、宝圩、那务、合江6镇。海拔200~400米,铁屎嶂为最高点。地貌为不规则山岭,属震旦系地层变质岩、混合岩风化剥蚀地形。化州较高的山岭有:铁屎嶂海拔579.8米,斑瓜嶂海拔577.5米,五星顶海拔463.7米,三嶂海拔448.7米,飞鹅岭海拔446.8米,大氹顶海拔421米,天堂岭海拔407.6米,亚姨岭海拔388米,磨刀岗海拔372.7米,天堂顶海拔350米,塔岭海拔332米,岐坡嶂海拔330.1米,宝岭海拔249米。中部为低丘,占全市总面积的36.8%。包括中垌、林尘、江湖、官桥、兰山、新安、丽岗7镇。海拔50~200米。山脉走向大多为北东向,山顶地形多似猪背脊状,少数为桌状山、单面山形。原基底岩石属泥盆系及寒武系八村群等地层,剥蚀而成。化州较高的山岭有:中火障海拔344.4米,官山嶂海拔280.7米,谢半嶂海拔242米,广东岭海拔156.1米,尖岗岭海拔215米。西南部为台地,占全市面积的15.5%,包括笪桥、良光、杨梅3镇及东山、河西、下郭3街道部分地带。海拔100米以下,山形为馒头状。东南部为平原,占全市总面积的9.3%,包括长岐、同庆、南盛3镇及东山、河西、下郭3街道部分地带。海拔10~50米。原基底岩石,在南盛一带为沉陷盆地,是火山喷发沉积岩石(地层为白垩系)。另外,尚有古老的地层震旦系变质岩层。河流、水库、山塘星罗棋布。陵、罗、鉴三江及其支流汇归鉴江河系,象叶脉一样自北向南纵贯全境,全长349.8公里,流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85.6%。全市有中型水库2宗,小(一)型水库19宗,小(二)型水库59宗,山塘1345宗,库、塘水面1585公顷,总库容10904.6万立方米,引水工程共有291宗。鉴、罗江自北至南纵贯化州全境,上游集雨面积6142平方公里。北部高丘地区山多田少、水面少,中部中丘和西南低丘地区山多田少,东南平原山少田多。全市森林覆盖率48.1%。[1]
化州气候特征
化州市属南,夏长冬短,气候温和,阳光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1870.1小时,日照百分率42%。年平均温度在22.2℃~23.9℃之间,历年平均温度为22.9℃。冬季寒潮入侵,偶有严寒。日平均温度大于0℃的活动积温,年平均为8358.5℃。以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5℃作为喜温作物的越冬期,绝大部分地区没有越冬期,仅北部个别地方少数年份有1~2天的越冬期,越冬作物可持续生长。化州市虽然无明显的越冬期,但遇上霜冻年份,喜温作物往往毁于一旦,出现霜冻年份的机率为17%,北部个别地区出现的机率大些。以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2℃,保证率在80%的初日作为早稻的安全播种期,以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22℃,保证率在80%的终日作为晚稻安全齐穗期,加上晚造齐穗期至完熟需35天计,化州市南部水稻的安全期为270天,北部是255天左右。秋季昼夜温差每天平均为8.6℃左右,对晚稻、秋薯等作物的营养物质积累及甘蔗水果的糖份转化均十分有利。
化州市降水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890毫米。但降雨在时空上分布的极度不均,一年中降雨量主要集中在5~9月,此期间的雨量占全年总雨量的75%,月降雨日数平均达17天。夏秋期间,台风暴雨频繁,再加上地势由北向南倾斜,中南部两江沿岸地势平缓低洼,往往导致北部山洪暴发,河水暴涨,中南部洪水泛滥,内涝渍水,酿成水灾,有的还比较严重;春、秋、冬季雨量较少,常有春、秋、冬旱发生,有的年份也会发生夏旱。
化州市季风气候极为明显。3~9月盛行东南风,10月至次年2月盛行偏北风,年最多风向为东南风。一般风力不大,年平均风力只有2.6级左右,但夏季台风影响时,最大风力可达11~12级,阵风12级以上,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很大损失。[1]
化州自然资源
化州土地资源
化州市人多地少,2008年底全市土地总面积235644公顷,实际利用情况是:农业用地202778公顷,其中耕地面积68788公顷,园地面积4297 公顷,林地面积79036公顷,牧草地5公顷,其他农业用地11915公顷。建设用地24116公顷,其中居民点与独立工矿用地面积20763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097公顷,水利设施用地2256公顷;未利用土地8841公顷。土地资源利用的总体特点是:农业用地量多,占土地总面积的86.1%,但人均耕地少,只有0.855亩;因受地形地势的影响,各类用地分布不够平衡,尤以耕地、林地和园地比较明显。南部的长岐、同庆、南盛、东山等镇(街道办事处)耕地较多,而园地和林地相对较少;北部的文楼、平定、播扬等镇则林地和园地面积较大,是林业和水果生产基地;由于土地开发历史悠久,利用率比较高,达96.2%,后备资源缺乏,只有不到土地总面积的3.8%。全市耕地总面积69055公顷,其中水田占72.2%,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的冲积平原、丘陵谷地及缓坡地上。水稻田耕作层大多小于30厘米,土壤呈酸性反应。水田除大多数种植早晚稻冬薯等粮食作物或冬种蔬菜等经济作物外,有部分早造种花生等经济作物,晚造种蔬菜及冬种番薯。旱地主要种植花生、甘蔗、红麻、蚕桑、黄豆等经济作物,秋种番薯、黄豆等作物。[2]
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全市自然土土壤12.17万公顷,水稻土面积3.98万公顷,旱坡地土壤5776公顷。自然土土层深厚,土壤比较肥沃,热带和亚热带果树、林木都生长良好,但西南部和东南部属热带气候,橡胶、蔬菜、胡椒生长比化北好,松树在化北、化中生长较为茁壮,在化南和东南生长则较幼弱,由南到北局部地区都种有速生丰产桉、橡胶、胡椒等。耕地复种指数242.4%,且单产高,冬种面积大。稻谷产量在平均水平以上的水稻土面积为64.9%。这些水稻土除粘土田外,土壤质地都在中壤至重壤,保水保肥性能好,水热状况能满足水稻生长要求,而且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肥力高。[2]
化州水资源
化州市雨量充沛,水系广,水资源丰富。全市平均年降雨深1833.8毫米,折合水量43.1亿立方米。全市平均年径流深777毫米,折合径流量18.3亿立方米。最大年径流深1138毫米,折合径流量26.8亿立方米。最少年径流深621毫米,折合径流量14.6亿立方米。按平均年径流量计,境内地表水资源为18.3亿立方米。若加过境37.3亿立方米客水,化州市地表水资源为55.6亿立方米。[2]
化州市境内河流基本上属水系,其流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89.9%。主要河流有9条,即鉴江、、、清湖河、中垌河、、石湾河、三丫江、塘 河。鉴江在市内的最大支流罗江,自北向南至化州城区汇入鉴江,罗江在市境内的流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65.8%。根据化州市境内河川径流分布和河流天然落差,对全市各河流分段计算,全市境内水能理论蕴藏量为4.2万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水能为2.2万千瓦。至2008年止,全市已开发利用水能尚不足万千瓦。此外,化州市地下30米以上浅层地下水蕴藏总量为4.01亿立方米。地下水水质受人为污染较少,水质良好,适宜人畜饮用。化州市已发现的饮用天然矿泉水主要分布在塘岗岭、石湾区等地。塘岗岭饮用天然矿泉水是广东省矿泉水出露范围较大的矿泉水产地之一,经多次取样分析其化学成分稳定,有益元素含量齐全,完全符合饮用天然矿泉水的国际标准,单井日开采量可达440吨以上。地热水出露的温泉位于那务镇新时代陵江江畔,泉水清澈透明,无色、无味,温度在40~60℃之间,PH值8.8~9.12,水中阳离子以钠离子为主,阴离子以重碳酸根为主;矿物含量高除含有与一般地下水相同的常量化学成分外,还有硫化氢、偏硅酸、氟、溴、碘、铜、铅、锌、锶、钾、镍、砷、钦、铬等微量元素及特殊成分,其中硫化氢、偏硅酸、氟含量均达到医疗热矿水命名标准。[2]
化州矿产资源
化州市已初步探明的矿种有31种,矿点280多处。金矿、银矿、钛铁矿、磁铁矿、褐铁矿、硫铁矿、铅锌矿、石灰石、花岗岩、大理石岩、钾长石、云母、锆英石、石英石、叶腊石、绿柱石、铌钽石、滑石、水晶石、冰洲石、砖用粘土、瓷土、高岭土、河砂、矿泉水等储量较丰富,钼矿、铜矿、锰矿、独居石、辉长石、石膏矿、泥炭土、锡砂矿等也有一定的储量。
储量约在800亿吨以上,其中白石储量约400亿吨,石灰石含艚高达58%,碳酸钙含量99.8%,纯白度大于93%,密度2.85克/立方厘米,高品位在国内极为罕见,除作生产水泥、石灰、石米的原料外,还可深加工成复粉、双飞粉和重质、轻质碳酸钙,广泛用作造纸、橡胶、塑料、涂料、医药工业、化妆品、去污粉等多种产品生产的原料,现石灰石年产50多万吨。
平定储量780万吨,位列广东省第一,伴生锆英石、磁铁矿,钛精矿品位一般为48%~50%,现年产量10多万吨。铁矿储量约200多万吨,铁矿石经精选后含铁量可达56%以上,年产量3万多吨。
出露面积250.9平方公里,混合花岗岩出露面积415.8平方公里,已探明总储量约20亿立方米。该矿种类繁多,且质地优,耐酸,耐碱,耐风化,比重大,硬度高,抗压强度大。其中丽岗镇的花岗岩,以质优驰名,石英二辉二长闪岩、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被国家建材工业部以“”命名。全市花岗岩年开采量130多万立方米。
官桥丰村查实C级储量矿石量为151.3万吨。粘土矿储量超过10亿立方米。储量约500万吨以上。主矿区新安大坡高岭土,高岭土可开采面积50平方公里,自然白度高,开采条件好,自然白度高,质地优良。矿钾长石储量约50多万吨。[1]
化州历史沿革
化州市(或与之相关)古称、、高兴县、、县[3]
、罗州、、辩州、化州、郡、勋州、化州路、化州府、化县、化州县。因盛产橘红,橘红明清时列为贡品,又称。
唐尧虞舜时期(约公元前26世纪初至公元前21世纪初)
今化州境属南交。
夏、商、秦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初至公元前256年)今化州境属。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平定,置南海、、象郡,今化州境属象郡。
秦亡后,尉赵佗取桂林、象郡,称南越武王,及至前期,今化州境属。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汉灭南越国,分其地为南海、、郁林、、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九郡,今化州境属合浦郡。东汉建和元年(147年)合浦郡分立高兴郡,今化州境属高兴郡。元年(168年)改高兴郡为高凉郡,旋废,今化州境属交趾刺史部高凉县。建安八年(203年)改交趾刺史部为交州,今化州境属交州高凉县。建安十五年(210年)分交州为交、广二州,今化州境属广州高凉县。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分高凉县立郡,吴又立高兴郡,俱属广州,今化州境属高凉、高兴二郡地。
太康元年(280年)灭吴,高凉、高兴二郡仍吴制。太康中,撤高兴郡并入高凉郡,今境属高凉郡。
南朝·宋元嘉三年(426年)筑石城于陵罗(今合江圩陵江与罗江汇合处),置罗州县(县陵罗江口,今化州市合江镇合江墟),今化州属广州罗州县地,此为化州建县之始[4]
。宋,于今化州境复置高兴郡,旋废。齐再置高兴郡(一说治所高兴县,在今化州城;一说治所宋和县,今化州南境),属越州,辖地为今化州南部、吴川局部、湛江市区局部及廉江全境。梁二年(528年)置石龙郡、,又升罗州县为罗州,州、郡治所均在今化州城东北旧城岭,置刺史,领石龙、高兴二郡。罗州辖境包括今化州、两市全境、局部、湛江市区局部和西部、西南部,及至、、等今两广接壤地带。陈,沿梁制不变。
隋开皇九年(589年)隋灭陈,废高兴、石龙二郡,以州统县。罗州领石龙、吴川、茂名三县;大业三年(607年)废、罗州,立高凉郡(郡治今市区西三十里)。石龙县属高凉郡。
唐四年(621年)废高凉郡;武德五年复置罗州(治所石龙县,今化州城),领石龙、吴川、陵罗、龙化、罗辩、南河、石城、招义、零绿、慈廉、罗肥十一县,辖今化州、廉江两市全境、局部、湛江市区局部,及至广西博白、陆川、北流等今两广接壤地带,属岭南西道邕管经略使。武德六年,罗州徙治石城,另置南石州(治所石龙县,今化州城),领石龙、陵罗、龙化、罗辩、慈廉、罗肥六县,辖今化州全境及广西博白、、北流等今两广接壤地带。贞观元年(627年),省慈廉、罗肥2县(此两县在今化州境)入。唐九年(635年)南石州更名辩州,领石龙、陵罗、龙化、罗辩4县。二年(667年)罗辩县(此县即前文之“广西、、等今两广接壤地带”中的部分地域)属禺州(今广西境)。天宝元年(742年)辩州更名陵水郡。乾元元年(758年)复称辩州。大历八年(773年),龙化县(此县即前文之“广西博白、陆川、北流等今两广接壤地带”中的部分地域)属顺州(今广西境),辩州只领石龙、陵罗(陵罗县治在今化州西北境)2县。天佑元年(904年)更名,后复名辩州。五代,后汉沿唐制,辩州领石龙、陵罗二县。
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废入辩州,以来属,省陵罗入石龙,辩州领石龙、吴川两县。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辩州改称化州,此乃化州命名之始。因州治西南三里石有石龙胜迹,以龙能变化,故名化州。
南宋三十一年(1161年)州守李丹从徙城于河西,筑化州城,州署建于石龙岗南(今化州市公安局驻地)。乾道三年(1167年)析吴川西乡为,化州领石龙、吴川、石城三县。三年(1278年)宋帝日丙即位于,升硇洲为翔龙县,隶属化州。化州领石龙、吴川、石城、翔龙四县。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路,领石龙、吴川、石城三县,属湖广。
明元年(1368年)改化州路为化州府,隶属行省。洪武七年(1374年)降化州府为州,并附郭县石龙入化州,石龙县从此撤销。化州领吴川、石城二县。洪武九年(1376年)化州降为化县,属高州府。洪武十四年(1381年),县复改为州,化州仍领、石城二县,仍属高州府。
清沿明制,化州领、石城二县,属府。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州,撤,改化县,广东省派出
高州处,化县属高州绥靖处。民国三年(1914年)撤高州绥靖处,设高雷道,化县属高雷道。民国九年(1920年)撤高雷道,派出高雷善后处,化县属高雷善后处。民国十四年(1925年)撤善后处,派出南路,化县属南路行政公署。民国十五年改设南路绥靖,化县属南路绥靖专员公署。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1月广东派第七后,化县属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为第八专署后,化县属第八专署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2月广东省南路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成立,化县属南路专区。1950年9月南路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公设设钦廉区专员公署并改为高雷区专员公署,化县属高雷专区。1952年5月撤高雷专区,化县归广东省粤西办事处辖。1952年9月粤西行政公署成立,化县属粤西。1956年2月,粤西行政公署改为湛江专员公署,化县属湛江专区。1958年11月,继原吴川县的(包括今湛江市、、南调街道)、龙头(包括今湛江市坡头区、)割归湛江市郊区后,按地理、经济、生产等条件小县并大县,化县与吴川县其余部分合并,改称化州县。原(今高州市)的(今南盛街道局部,本自然段同;所以在此之前除南朝梁大通二年(即公元528年)至隋朝大业三年(即公元607年)外,历史沿革中凡涉及的“化州”辖境,今南盛街道局部地域均当不包括在内)、(今有吴川市)、(今有吴川市浅水镇龙首村)、高栈(今有吴川市)划归化州县;1961年分县后兰石、龙首、高栈划归吴川县,南盛划归化州县。化州县政府驻化州城原化县政府驻地。
1961年4月吴川县析出,化州县称谓不变。1968年4月湛江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1978年9月湛江地区革命委员会改为湛江地区行政专员公署),化州县属湛江地区。
1983年9月,撤销湛江地区,实行地市合并、市领县体制,化州县从湛江地方行政区析出,归管辖。日,经批准,民政部同意撤销化州县,设立化州市(县级),以原化州县的为化州市的行政区域。同月,决定将化州市委托茂名市代管。同年8月18日,化州县各机关、企事业单位正式启用新印章,使用化州市称谓。自此,化州为市(县级)建制。[1]
化州行政区划
2002年,化州市辖3个街道(河东、河西、下郭)、20个镇(丽岗、宝圩、南盛、同庆、长岐、杨梅、良光、笪桥、、官桥、、中垌、平定、文楼、林尘、合江、江湖、那务、播扬、石湾)、2开发区(鉴江、北岸开发区)。
2003年12月,(1)撤销兰山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中垌镇。调整后,中垌镇共有2个和30个,总面积251.3平方千米,总人口97195人,中垌镇政府驻原中垌镇政府驻地;(2)撤销,设立石湾街道办事处,作为化州市的派出机构;(3)撤销,设立南盛街道办事
处,作为化州市的。
2008年,化州市辖丽岗、宝圩、同庆、长岐、杨梅、良光、笪桥、新安、官桥、中垌、平定、文楼、林尘、合江、江湖、那务、播扬17个镇,设有、河西街道办事处、下郭街道办事处、石湾街道办事处、南盛街道办事处5个派出机构和鉴江经济开发区,共有32个、村民委员会334个,3529条。此外,化州市境内还有广东省建设农场、广东省、广东省红阳农场、广东省红峰农场、、广东省新华农场和茂名市国营文楼林场、茂名市国营丽岗林场、茂名市国营平定林场、茂名市国营播扬林场、茂名市国营化州市大番坡林场[1]
2008年化州市行政区设置一览表镇(街道办事处、区)名称  居民委员(社区)数量(个)  居民委员会(社区)  村委数量村委会名单
长岐、犀湾、双牌、米能、石宁、中塘、霞山、
东安、新丰、南岭、旺岭、塘北、东方
同庆、塘吉、山口、石步、谢白、木岭、三丫、
悦义、宏道、长塘、六塘、六坡、丰告、塘溪、
龙豆、上良、排塘
杨梅、北享、木平、福境、杜村、低埇、坡咀、
和平、那新、米西、平塘、水埠、竹根园、泊头、官地、滨江、古岭、乐岭、浪山
良光、庙咀、雅道、大山、茅山、东岸、东埇、
沙田尾、豺岭、塘贡、出拔、旺财塘、木贤、龙秀、长安、米山、斋塘坡
大沙田、山华、柑村、瑶埇、木威塘、西埇、良埇、
横岭、仓背、水塘、朱砂、边岭、古田、笪桥
赤坎、尖岗、丽山、丽岗、朱玉、水路、朱砂圩、博青、镇安、低坑、元塘
大坡、龙潭、横岭下、梨垌、蛇塘、平田、红光、波罗垌、新安、曲径、山埇、沙田、山西、榕树、 新塘
官桥、三角车、旺竹山、丰村、大岭脚、六堆、
上村、六角埇、水口、名教
林尘、沙洲坡、下塱、官塘、尚书堂、下车、
莲塘边、山心、白沙、塘墩、竹根头、新岸、外坡、古峰、六马岭、白塘、根竹山、坦塘、荔枝埒、
七芝坡、令村
中垌、兰山
鸭塘、塘村、西村、高峰、石岭、青山、东京塘、山口垌、坡头、马路头、杨村、杨充、孔化、龙头、 那洪、白鸠地、南合、塘梨根、公居、那梨、塘灶、白石、福岭、栋背、兰山办事处、瓦厂、梨华、
番昌、留村、陂口
合江、车田、明星、大?、大埇、?竹?、新车、大石头、高步、松架、新圩、九仕坡、塘口、梧村、结社、六龙、多例、塘乐、塘坑、沙垌岭、同志堡、禾堂岭、北岸咀、
那务、增村、金菊、新屋、高坡、高田、低山、那冰、
京堂、东门、田心、水明、大坑、高华、章道、
六村、 上埌、壶垌、大旺垌、南子地、林坑、
泉埇、石头咀、竹子、元洲、元山、路埇、沙垌、高红、长岭、 大坡
马站、大贵、平山坡、红山、院田、良山、谭灯、播扬、杉山、文龙、花心、平太、江佩、文水
陈垌、仓板、宝圩、龙埚、巷口、大塘、茂坡、
调马、西岸、秧地坡
高车、新华、山口坡、圣古、旺耀、那平、岭下、大车、旺竹、上双、下双、平山、沙坡、蓬莉、
那宾、低坡、六赠、马力、积田、旺垌、翰堂、
红榄、 香山、东岸城
那训、文楼、新村、宝山、平福、河龙、岭咀、
垌生、塘表、新德、甲隆、大柘、那楼、樟平、
那播、 双坡
江湖、湖边、车木根、车头坡、陈谢、连界、坡心、 龙梅
大桥、白鸠埲、旺山、东方红、百室堂
北岸开发区1北岸1 
沙堤尾、下圩、宝山、文仙
山车、凤口、坡石、樟村、上郭、三里堂、禾化
上街、站前、下街、劳村
上坡、儒教位、博龙、江岸、博金、塘尾
下宝、兴郭
下郭、多谷、潦口、灵村、石狗塘、文子山、坡尾、 官田、黄槐
石湾、中火岭、李山、官禄、旺竹圩、莲花、莞塘、格塘、长坡、榕木水、山袅
平垌、南盛、蒲山、山尾、乐堂、谢村
 注:表格资料来源:[1]
另外也有两块飞地。东南侧的在境内,属。西南侧的属。
2008年末,全市总人口155.79万人,城镇化水平32.81 %,人口平均密度612人。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130.84万人,农垦人口4.95万人,城镇人口20.00万人(不包括农垦人口)。当年出生人口32258人,死亡人口3898人,人口出生率11.72‰,人口死亡率4.4‰,人口自然增长率7.32‰。[1]
全市汉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99.5%,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0.5%。少数民族有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僳僳族、佤族、拉祜族、水族、纳西族、仫佬族、羌族、毛南族、维吾尔族、白族、畲族、高山族、景颇族、土族、布朗族、撒拉族、门巴族、仡佬族、怒族、俄罗斯族、保安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38个。全市少数民族人口中,以壮族居大多数,其次是瑶族。主要分布在平定、文楼和合江镇。[1]
化州位于广东省西南部,鉴江中下游,地处两广(广东、)三地市(、、)的交汇中心,处在地区中心位置,扼粤西走廊的咽喉,是粤西对外经济的重道。、和横贯化州,成为连结大西南、地区以及省的主要通道和交通要塞,是各类物资的大型。属中国沿海开放区范围,所辖19个镇均是广东省重点工业。
国家公路G15沈海线广(州)湛(江)高速公路分别横贯南部,G207线、省道S284线、S285线、S372线纵贯横穿全境,与县道、乡道连结成网。公路客运交通是化州最主要的客运交通方式,化州市区有河东、河西、北岸三个客运站,客运班车每天数百班车往返省内外各大城市、市县。市内新建有化州市,能及时高效地将配送发至全国各地。
黎(塘)湛(江)河(唇)茂(名)段横贯化州南部,境内路段全长39.5公里,有、山底岭站、米山站、新安圩四个铁路站,路线经新安、笪桥、良光等镇和城区、鉴江开发区,年客运吞吐量30万人次。东接可通穗(广州)、(北)京、深(圳)、(香)港、汕(头)、厦(门)等, 西连湘桂线接通西南各省(区),南达。
化州距离最近的约60公里,可提供国内中近距离支线飞行服务;距约470公里、距赤腊角约620公里,可提供国内支线及国际航线服务。
化州市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一览  
       市委副书记
      市人大主任
邓永明(兼茂名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6]
     市委常委
常务副市长
       副市长
化州国民经济
2008年,全市完成本地生产总值194.32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49.97亿元、47.10亿元和99.25亿元,增长3.8%、8.0%和15.0%。全年税收收入2.14亿元,比2007年增长18.7%。财政总收入12.98亿元,比上年增长22.6%。财税综合增长率18.5%。一般预算收入3.27亿元,比2007年增长27.7%,增长率居茂名市各县(市、区)之首。全市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96.36亿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16.9%;贷款余额24.25亿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15.7%。农民人均纯收入5416元,比上年增长8.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26元,比2007年增长8.6%。[8]
201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55.35亿元,比2012年同期增长1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5.6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17.73亿元,增长23.0%;第三产业增加值162.02亿元,增长10.7%。 [9]
2008年化州市实现农业增加值47.97亿元,比上年增长3.8%。大力推广农业适用新技术和优良新品种,农作物优良品种率达90%以上。粮食、蔬菜、糖蔗、蚕茧、水果产量基本与上年持平。生猪出栏量131.85万头,家禽出栏量1693.89万只,肉类总产量12.28万吨,分别比增长7.5%、4.9%和6.8%,再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淡水产品总量8.5万吨,增长6.8%。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农业标准化建设加快,国家绿色认证农产品、无公害认证农产品健康发展,6家茂名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全年销售收入7.8亿元,带动农户25961户。积极创建林业生态市(县),森林覆盖率达48.1%。[8]
月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8.14亿元,同比增长3.27%;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5.6亿元,同比增长3.7%。水果总产量49.72万吨,增长5.7%。生猪出栏146.83万头,增长1.55%;家禽出栏1944.03万只,增长2.36%;肉类总产量13.77万吨,增长1.67%。水产品产量10.25万吨,增长6.98%。[9]
化州市培植壮大蔗糖、乙稀后续加工、不锈钢等产业集群。2008年全市新上项目61个,投资总额4.97亿元,已投产项目51个。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36.20亿元,比2007年增长10.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1.77亿元,增长13.2%。私营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实现工业增加值26.21亿元,比2007年增长23.3%。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5项科研项目获省级重大科技专项立项。名牌战略成效显著,“黑奇士”、“裕华”、 “超力”三商标被认定为“广东省著名商标”。 化州市(杨梅)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规划初步完成。[8]
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124.3亿元,同比增长57.6%,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5亿元,同比增长36.8%。[9]
年例是茂名地区的特色节日,明清时地方志已有记载,有“年例大过年”之说。年例头尾三天,俗称“起年例”、“正年例”和“年例尾”。各地年例的时间不同,基本集中在农历正月初二至二月的时段内。主旨是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内容有游神、游灯、点灯、打醮、舞狮、做大戏(粤剧)、演木偶戏、燃放烟花炮竹等。一般在农村举行,当天外出打工的人都会返回,家家户户大摆宴席招待亲朋戚友,不论是否相识,一律热情款待茶饭酒菜,充满独特的地方风情和浓厚的乡土气息。[10]
化州年例是茂名年例的组成部分,又称“年宵”,源于明代而盛于清初,沿袭至今。年例第一天(正月十一日)出灯,第二天接神,第三、四日游神,第五日押舟(烧船赶鬼)。年例期间,亲戚朋友几天饮宴,请各式戏班连续演出。年例结束当晚游灯,结束时抢花炮。化州年例从正月初二起,各地陆续举行,带有中国古代家族祭祀的原始宗教意味。[10]
2010年,广东省化州市的“跳花棚”,入选第三批,传统舞蹈项目类别,编号Ⅲ-100。
化州木偶剧
以后,由中州迁至的移民有不少迁来化州,(俗称鬼仔戏)便同中州文化一道传入,历元、明、清三朝,日趋发展繁荣。至清末民初,木偶班发展为不同类型。就其舞傀形式分,有提线木偶,有仗头,仗头木偶又有小傀、大傀之别;就其规模大小分,有单台戏(1人)、中班(3~6人)、大班(10多人);就其唱腔分,有唱鬼仔戏者,有唱者。另外一种“阴阳班”,白天(下午开始)舞傀儡唱粤曲,夜晚由化装演唱,与一般粤剧无异。境内各种类型之木偶班,以唱鬼仔戏者为主体,化北多为单台戏,化南多为中班、大班。由于鬼仔戏用本地话演唱,声韵修扬,妇孺皆懂,为群众喜闻乐观,历久不衰。每当、农闲或其他庆典,群众多请木偶班演唱助兴,台期一般三五天,也有连演上个月者。因而化州素有“森偶之乡”之称。
俗称“大戏”,为化州传统的剧种,历来城、乡人民所喜爱。清代中叶开始传入本市。清末和民国,市区及南安、杨梅、南盛等都组建有业余或职业班,每于民间节日、庆典活动或农闲进演出。除本地粤剧班上演外,城、乡还不时集资聘请省、港的专业粤剧名班到来演出。当省港粤剧名班上演时,往往方圆几十里的人都赶来观看。其时演粤剧名班在广场搭戏楼公演,分日戏和夜戏,日戏约从下午2时演至晚上8时,夜戏人晚上8时演至第二天黎明。除官绅、富户在戏楼前广场两旁搭“子楼”坐着看戏外,众多观众均是站着观看。演出多为传统的剧目。如《六月飞霜》()、《》、《不认妻》等。
化州市调演的方言板剧《蛇袋缘》(图)
化州市兴起于8年(1919)“五四”运动之后。其时,城学校多有师生演出话剧,民众称之为“文明戏”。民国27年,在救亡运动的推动下,该市话剧日趋兴盛。其时学校师生纷纷组织话剧团或宣传队排练演出话剧。每当各的圩期,不时有学生街头演出队及广东省第十一区属下的乡村工作团,演出以哥哥歌颂抗日将士英勇杀敌、揭露控诉日本侵略军暴行为内容的短剧、活报剧,其中较为活跃的剧团有街头演出队,职业中学话剧团、县立第一中学话剧团、县立第二中学演出队、醒民剧团、驻军师管区第四补充团剧团等,上演话剧剧目有《》、《》、《游击队母亲》《》、《夜之歌》、《》、《牛头岭》、《抗日保家》等。学生街头演出队、职中话剧团巡演期间,兼募捐大衣、粮食、散发宣传资料,慰劳抗战将士。民国30年5月,七区专员发起在县立第一中学运动场子举行了为期7天的“抗日救国宣传周”,白天举行体育运动比赛,晚上组织演出《》、《打回老家去》、《》、《放下你的鞭子》等节目,对鼓舞民众抗日起到积极作用。
化州市居民使用的语言主要为化州白话和化州涯话两种汉语方言。化州白话属高雷系,是市内分布最广、使用人数最多的方言,使用该种语言的居民约占全市总人口的70%,主要分布在市内的南部、东部和北部各镇村。化州涯话属系统,使用该种语言的居民约占全市总人口的30%,集中分布在市内西部的、和西南部的。、、、等部分镇的居民则同时使用化州白话、化州涯话两种语言。[1-2]
,也称化州或化州土话,是全国区中的次方言,亦是在化州本土通行的方言,属粤语中的吴化片,和一样是吴化片粤语的代表音。化州话分两种:上江话,有8个声调,以市区为中心,分布在市区,东山、两街和良光、笪桥、、、、那务、、宝圩等镇;,有浊塞音[b]、[d],以南部南安圩为中心,分布在、长歧、杨梅等镇。
化州话,为现今全国最、最特殊的方言之一,使用人口约150多万。化州话古朴典雅,词汇丰富,语法特殊,保留古音古词多,语言生动又富幽默感。
客家语在当地被称作(Ngaiva),正确写法为?话(亻厓话),即、桂南客家语,是中国七大方言区中的次方言,主要分布在西部新安、中垌、兰山3镇和合江、平定、文楼、官桥等镇部分地区,面积600平方公里,1999年使用人口约30万,主要是梅州和广西迁居来的。涯话,也深受化州话的影响,例如在发音上,存在常见的边擦音,如三、四、细、生、晒等字;在词汇上,引入不少粤语词,如劏等,还有耐(音nǒi,久的意思)、睇等。
涯话在粤西地区大部分县市均有分布,化州地区涯话使用人口为30多万。在粤西地区,涯话相对是弱势,这使得相当多的外地人认为粤西地区只有“”和“”。
到2008年止,化州市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7个,其中为茂名市级和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新安、长岐李氏大宗祠、南安佛子神祠、那务冼太庙、杨梅陈氏大宗祠为茂名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著名的生态旅游及度假胜地有广东南亚热带农业科技园、丽山胜景、、、(六皇山)、名教倒流湾自然风景旅游区、那务时代温泉、星河国际假日酒店、橘州生态公园、下郭游乐园等。[1]
化州古八景:宝山积翠、立石中流、鉴水飞帆、骊珠波光、千秋夜月、龙岗盘石、凤井鸣泉、登高野色为化州古八景。八景有的因景物变迁。已非昔日景点;有的则因建设被毁,不复存在。[11]
铁屎嶂、斑瓜嶂、尖岗岭
其中播扬镇有丰富的药材、、蚕桑、丰产林、水竹、优质水果等农产品资源,有化州第一、第二高峰铁屎嶂(579.8米)、斑瓜嶂(海拔577.5米)和扶荫地生态。
古称为“化州之镇山”。地处广东化州市中部的。因其方圆数百里之中属一峰独秀,秀丽,故又称丽山。主峰海拔186米,方圆4.8平方公里。登高远望,西北群山连绵,像大海碧波起伏;东南无垠,村落与交错。丽山有一奇,每当天寒霜冻,此山左右无霜,农作物不枯萎。尖岗岭以石景称奇,石室位于山顶之东南侧,深12米,宽15米,可容数十人席坐,为游客憩息之所;石井位于山顶西面,井探45厘米,长50厘米,宽33厘米,井壁及井底均为花岗岩石,此井终年不枯,水清如镜;位于南侧山坳,洞深不可测,当地群众称为“仙人洞”;在仙人洞下,长20米,只闻水声,不见流水,称为“石底流泉”。此外,还有、石塔、、石床、石碟、石砚等,酷似物状。山上还有玉皇宫、罗辨仙庙、载弄之璋、望月坟、、仙人台、仙人洞、、玄帝庙等景点。
俗称大嶂或中火岭,位于化州城西10公里的石湾区境内,连绵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348米,山石壮观,景色幽野,风光殊绝,如天上人间,被誉为粤西形胜,名山。 在化州河西铁路旁,有下郭至中火岭班车,直达中火岭山脚,山脚下有一圩。中火嶂在中国历史、军事、文化上有着显赫的地位。宋代,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的冼英曾在这里行兵布阵,对抗分裂势力,有力的促进了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宋代文人、,明末才子、民国等都曾经登临此地,留下壮丽诗篇[1]
在化州市新安镇,有一口古老的水井,名叫“琉璃泉”。古往今来,泉水流不断,观泉的游客也不断。明崇祯年间,乡民壁土建庵于此,取名“琉璃庵”,文人墨客常会聚这里赋诗品茗。一郡城清宫遭难出逃到此,化法名善果,隐于庵中,削发当了和尚,收小和尚五名作伴。他率众在崖下挖凿了“”,摘叶作茗侍待行人。古人曾为此泉写下了“茗饮一盏赛新罗”的诗句。自此,“来试名泉一勺甘”者蜂至。水清如琉璃,它久旱不渴,比常水重5%,且久存不腐,即使没有煮过,饮食也甘。用琉璃泉水泡本地出产的榕树茶,茶色,香气清幽,滋味醇厚,如饴似酒。附近一山村,老百姓常饮此泉,长寿者甚多。
:建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在州治西南四里的羊屎岭,塔高五层。塔身虽不算高,但由于它屹立于山巅,因此像一支指向的巨笔,几十里外也能见到其风貌。乡人附会说,正因为有了此文笔塔,州地才能代代出文人。往昔,骚人墨客常常结队塔畔游玩、谒拜。解放初期该塔被废。
文光宝塔位于南津之东的千秋岭上,为清年间张邦泰墓建。塔高七层,层层八面,面面有门。塔心室上下由木梯连接,四面回廊,可顺层攀登,登上塔顶可眺望州城全貌。“鉴水飞帆”、“骊珠波光”等化州八景可尽收眼内。该塔毁于“文革”,州人为之惋惜。
珠光宝塔在州北的北津,塔高九层,始建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仲春。该塔碑文为礼部王弘海所撰。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又经州人集资重修。该塔高耸秀丽,八面银花,任凭风雨侵蚀也不锈变。清江,与文光宝塔遥遥相对,实在令人神驰。此塔废于清末。
天木塔在州南三十里杨梅的火石岭上,建筑年代已无从考究。此塔高五层,八面呈楼阁形,其外观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是:从底层到顶层,均用密集的木斗拱承托,结构精巧,独具一格。因该塔是层水结构建筑,又偏于一隅,早年已废。
江湖塔屹立于江湖墟边。
位于今化州城区中心的宝山上,古为八景之一的“宝山积翠”。1964年辟为,1984年改建为宝山。面积约25000平方米。公园正门在东面的陵园路口,有石阶登山顶。山顶有一座,山四周有景仰、橘香、积翠。龙吟等亭;环山路两条,旁设石台、石凳,供游人憩息。
位于旧市府大院后背最高点的古城墙上。始建于,数易楼址及楼名。唐名观风台,宋名清风楼,元名观风楼,明复称清风楼,清年间重建,改名,后通称清风楼。1992年重建,一座两层,高1l米。登楼眺望,古时能饱览“枫林树色依天外,茅屋鸡声隔水东”的荒郊景色,而今则是“三江六岸桥相接,车似流水人如龙”的繁华景象了。
,又叫、,位于化州市的宝山南侧,面向南
兰,宏伟壮丽,是当代有名的古建筑。孔庙原为化州的文教中心,它包括、明伦堂、乡贤祠、名宦祠、和石龙书院等建筑群体。这些建筑群体分布于宝山之南,重楼叠阁,它与海南的并雄于南粤。
化州孔庙历经宋、元、明、清数朝,宋代2年(1209年),州守范良辅迁旧学府于州治南阙,这为孔庙的雏体。元、明二朝迁移重修,到乾隆13年(1748年)复迁旧址,5年秋至次年,最后确定孔庙规模和布局。楼内藏有国学《》、《》、《史鉴纲目》等。大殿西有甬道通联始建于崇祯年间的石龙书院,有长廊环回。自科举废止后,祀孔之风
南安冼太庙
渐淡,孔庙渐改为学校,解放后为化州第一中学校址。现在主要建筑“”“尊经阁”尚存。[1]
南安冼太庙
位于南安圩,占地面积234平方米高5.6米。明弘治元年(1488年)始建,重修于清末。[12]
博金畴山岗遣址位于东山区博南。出土器物有石斧、石锛,石网坠和,陶片有素面夹砂红陶、黑陶和印纹硬陶等,为古人生活遗址。
江口岭遗址位于京堂小学北面,出土器物有提梁壶,两耳、四耳罐等,铁剑,、石棒及夹砂陶、印纹硬陶碎片等。为汉时代人类生活遗址。
独木舟工场遗址位于长岐镇石宁村西侧边。先后出土一批至魏晋间制造的独木舟及半成品、原材料等。此处为古独木舟工场。
冼太夫人庙遗址在州署(今旧市委、市府)前面右侧。始建于宋代,一座两进。1953年建县委时拆毁。
范公墓址位于城西二里石牛岭南麓(今人民医院留医部后背)。北宋名臣、著名史学家,元符元年(1098年)被贬至化州,未几卒,葬于此。墓前建有玉光亭一座。1958年因建被毁,至今尚未修复。
:化州古时荒凉的地方,瘴气多,民众多患痰
饮。相传有,怜悯民众苦困,种橘于“石龙”城内,所产,消痰化饮有神效。明、清间,州人在州城建“华严庵”纪念罗仙翁,庵门云:“韵事忆当年,橘树千株经手植;仙踪留此地,茅庵一所寄身栖”。明万历年间(约于1600)编纂的《高州府志》“药物”目中已有的记载。清乾隆、道光版《化州志》对化州橘红的记述,除有传说、药效、价值、辨伪、土壤、、种护、采集、加工、上贡、产地及标图外,还有大量歌颂化州橘红的诗文。
榕树茶又名琉璃茶,因产于古官道榕树圩附近而得名。有说榕树茶条细嫩,叶色绿翠,形态酷似古榕,故名。又榕树茶产地琉璃茶(明年间州守赵仕锦建),庵旁有口井名琉璃井,井水清澈见甘甜,用琉璃井水泡榕树茶,其味特别清香甘醇,故又名琉璃茶。
榕树茶入口甘润,饮之不仅生津止渴、且能驱风化痰,消滞开胃。此茶始种于明末。名士谢桂垣茶罢乘兴作诗云:“峰回路转得茶庵,来试名泉一勺甘;绝似惠山好,岭南真不减江南。”名人饮名茶,相得益彰,榕树茶由蜚声。
南盛种沙姜有200多年历史,始种地蒲山,当时仅数十亩。以后,沙姜的应用日广。不仅可作,还可作药汉病,种植面积遂不断扩大,清末发展到500多亩。民国期间。南盛沙姜的种植面积由蒲山扩展到谢村、山尾和乐塘一带,年种姜千余亩。每逢沙姜(干姜片)上市季节,南盛圩不少商号一秤收购,运往广西、和华中、等地销售。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重视沙姜生产,总结交流种姜经验,推广沙姜良种。同时,商业部门设点收购,促进了沙姜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全公社年种植沙姜3000亩左右,亩产高达2吨。以后,随着南盛引鉴水利工程的兴修和配套完善,夏季积水田多,不利沙姜的生产,再加上当时出现“重粮轻钱”的倾向,以致种植面积下降。1988年全区(镇)种姜在200亩左右,总产300多吨。
笪桥农民种植黄瓜历史悠久,量制成瓜干,则是百多年前的事,
笪桥(又称化州黄金瓜),以产地得名,始种地是中村、留村,以后陆续发展至附近的山埇、下垌、英笔、禾仓角、尘塘、良埇、低坡、西埇和瑶埇等地。新中国成立后,笪桥黄瓜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除旧产区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外,相邻的良光区(镇)豺岭、龙秀、落底、斋塘坡和出拔等地也有种植。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笪桥每年种植黄瓜100多亩,制成瓜干15吨左右。
有甜瓜、黄瓜、米瓜和蛇瓜4个品种。这些瓜经过细致加工腌制成的瓜干,色泽金黄,淡甜,鲜脆可口,久贮不坏。黄瓜干与瘦肉加上冬茹、蚝豉,剁成肉饼,美味可口,饶有风味;将陈年瓜干合老米熬成稀饭,可治慢性腹泻及痢疾;以酸醋、生姜作佐料,把瓜干同猪蹄或生鸡一起熬汤,是产妇的精良食品,既消食开胃,又去淤生新。故此,笪桥黄瓜干远销、、、、、湛江、、和、等大中城市。
是晚造品种,因产于丽岗镇尖岗岭(又名丽山)周围的尖岗、、丽岗、丽册和低坑等一带而得名。相传尖岗粘米始于清初。清末,期间种植在2000亩左右,亩产0.14吨。尖岗粘稻产地山清水秀,耕地属沙泥田,过去当地农民惯用骨(猪、牛骨)粉培育身苗,因此所产的粘稻,米粒细长,米质透明,无白肚,煮熟时无粘合,耐煮,味道清香,爽口滑喉,为富豪之家所喜。民国期间,尖岗粘米多销往广州、(今湛江市)、香港、澳门和等地。
中垌猪以产于中垌而得名,它是省内良种猪之一,
是本县农家养猪的主要品种。相传中垌猪始养于明末。中垌猪具有早熟、肚兜大、粗食、快长、易肥、皮薄、肉嫩、矮脚易圈和母猪产仔多等特点。据1985年编印的《化州县农业生产规划报告集》记述:中垌猪在通常的馒头和管理下,猪苗65天脱奶,重为10公斤。肉猪增重高峰期为7~9月龄,育肥至11~12月龄,体重可达100~120公斤。中垌母猪平均每胎产10.8头,与高州黄塘猪、细骨猪、海南文昌猪、梅花猪、流沙猪种比较,24月龄母猪产仔数多1~2头,仔猪平均日增重0.1~0.2公斤。中垌圩猪行是中垌猪苗的集散地,每逢圩期,四乡养猪户前往购买猪苗者络绎不绝。中垌猪全市多数地方也有养殖。此外,相邻的高州、茂南、廉江以及广西的陆川等县(区)亦有饲养。1988年县畜牧局下属猪场,以中垌种猪与外地黑白良种猪杂交,繁殖新一代品种,供各地农民饲养。[15]
平定沙司鸡
又名屋角鸡,以清初梁家沙司巡检衙迁建于平定屋角面得名。此鸡是本地的名优鸡种,在粤桂边境素享盛名。清初,梁家沙司巡检衙所管辖的地方,山高森密,河溪交错,虫蚁鱼虾多,野鸡特别多。野鸡经过人工饲养,逐渐驯化为家鸡,取名为沙司鸡。
沙司鸡始养于平定,后陆续发展到兰山、文楼等地。此鸡具有“五黄”(毛、皮、肉、脚、嘴均黄)健脾胃,强筋骨和活血络。据传说,道光年间,巡检司段玉成重修衙城,落成时举行“百鸡宴”,四方食客云集。宴罢,有位雅士留下“百珍皆作贱,贪箸沙司鸡”的名句。从此,平定沙司鸡便名噪两广。后,1988年平定镇有些养鸡专业户和县水产畜牧局属下的南盛畜牧场对平定沙司鸡不断进行提纯推优工作,进一步提高沙司鸡的质量,沙司鸡随着人民生活的需要也远销省内外市场。
,又称,是广东化州和高州特产之一,素有“南国人参”之美誉。
化州是广东省4个基地之一,有悠久的养蚕及丝绸加工历史,丝绸加工业水平亦位于广东省前列。化州市出产的双宫丝(A级丝)是属于优质的丝绸原料,是加工高级丝绸的优质原料。
时,茂名荔枝已成为朝廷贡品。化州市荔枝生产大镇中垌镇的村和荔枝塘村、兰山镇等是化州市出产优质荔枝的主要生产基地,其中兰山镇是荔枝用于出口的主要基地,已顺利出口到日本、、美国等国,这也是标志着化州市水果已朝着国际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方向迈进,创出了绿色水果品牌,也为荔枝的种植生产开拓了更加广阔的市场方向。
化州市大力发展以荔枝、龙眼、红为主的水果生产,在兰山、文楼、林尘、那务等镇建设无公害荔枝生产基地,确保符合国际生产要求。化州市成功引进最新科技成果———中国有机荔枝高新技术,在化州吴木胜果场建立了粤西首个有机荔枝生产示范基地:中国有机荔枝———广东春江生态果园化州第一分场,采用有机荔枝全套生产技术,生产“蝉鸣”牌中国有机荔枝,全部供出口国外。
化州红杨桃
红杨桃,又名“阳桃”、“羊桃”,学名“五敛子”,又因横切面如五角星,故国外又称之为“星梨”。是久负盛名的佳果之一。在岭南各地都有红杨桃的,然而最著名的还是化州新安红杨桃,这里的红杨桃果实硕大 ,形状特殊,颜色呈翠绿鹅黄色,皮薄如膜,肉脆滑汁多,可口。红杨桃鲜果含量在各种鲜果中居首位。内含蔗糖、果糖、。尚含、、草酸及维他命B1、B2、C,微量脂肪、蛋白质等,其含各种营养成分,对於人体有助消化,滋养,保健功能。对於疟虫有抗生作用。其主要品种有“崛督(平顶)甜杨桃”、“尖督(尖顶)甜杨桃”、“酸杨桃”三种。
化州红杨桃又分为酸红杨桃和甜红杨挑两大类。酸红杨桃果实大而酸,俗称“三稔”,较少生吃,多作烹调配料或加工。甜杨桃可分为“大花”、 “中花”、“白壳仔”三个品系,其中以化州新安产的红杨桃品味最佳,它清甜无渣,味道特别可口。 新安红杨桃是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浆果交替互生,但品质以7月开花,秋分果熟的为最佳,产量也最高。中秋前后为杨桃的旺产期。
化州市种植甜历史悠久,品种也很多,橙类主要有化州橙、、甜橙、柳橙和暗柳橙等,柑类主要有蕉柑、桠柑、蜜柑等。其中,化州橙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本市柑橙的主要品种,具有果大、汁多、果汁含高糖高酸,符合甜中带酸的国际口味。化州橙的果肉细嫩,汁多化渣,种子10粒左右或更多。果实在11月中、下旬成熟。果实耐贮运,可以鲜食,也可以加工果汁等。
化州红阳番石榴
化州红阳番石榴于20世纪80年代引种自,具有早结、丰产、稳产的特性,果实清甜爽脆、口感良好,是化州市各类水果中最俏销的果品之一。特别是通过具有化州特色的吃法:去皮切片番石榴经配料(沙姜糠、陈皮等)调配后食用,更是别具一番风味。种植番石榴投产快、产量高、好。
化州作为一个小城,是盛产甘蔗的地方,有丰富的糖资源,加上气候燥热,非常需要滋润一下。配有地道药材或各种副食,可以清心火,降燥热。
化州历史名人
,唤冼英,,陈隋时期岭南高凉人氏,后嫁于当时的高凉太守冯宝。善于结识英雄豪杰,公元550年,在参与平定侯景叛乱中结识后来的陈朝先主陈霸先,并认定他是平定乱世之人,公元551年,冼太夫人协助擒杀李迁仕。梁朝论平叛功,册封冼太夫人为“保护侯夫人”。公元557年,陈霸先称帝,陈朝立。公元558年,冯宝卒,岭南大乱,冼夫人平定乱局,被册封为石龙郡太夫人。隋朝建立,岭南数郡共举冼太夫人为主,尊为“圣母”。后冼夫人率领岭南民众归附,隋朝加封谯国夫人,去世后追谥“诚敬夫人”。很多地方都供奉有冼夫人的,化州最大的属仙娘庙(冼太纪念馆)。[16]
(年),字子明。明末清初乐岭村人,其祖父乃有“藩臬清风”之美誉的名宦陈珪。以其道德才华先后被荐举为江夏县(今武昌县)教谕、南京兵部司务、松江府知县,所在有政声。后来的《江夏县志》、《》都把陈鉴列为名宦之一。 陈鉴流落于南京、苏州、松江一带40多年,以诗文与江南诸名士交游。江南名士()、尤展成、徐而庵等称他为“岭南才子陈子明先生”。1984年春,中国科学院在湖北召开的“全国机智人物讨论会”,陈鉴被列为“阿凡提式机智人物”。[16]
化州红杨桃和无核黄皮果分别获得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痰咳液、橘红咳煎膏获国际优质产品最高金奖,获准在上市。化州市先后获得全国乡镇企业先进县、全国水果(市)、全国体育先进市、全国科普示范市、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市)、国家无烟草广告城市和省卫生先进城市等国家(省)级荣誉称号,南盛地税所被评为全国青年文明号、职工之家,化州人民医院、电信局被评为省文明单位,名教村被评为省文明示范村。
.化州市地情网.[引用日期]
.化州市地情网[引用日期]
化州之所以古称石龙,只因相传有龙潜于罗江之中,变化无穷,北宋太平兴国五年改称化州。
按《宋书》《南齐书》,高凉郡下皆有罗州县,《旧唐书》更直载:“宋将檀道济于陵罗江口筑石城,因置罗州,属高凉郡。”又据《阳江县志》,罗州县为今阳江市海陵东部。不知孰是。此问题今试解释如下:根据《舆地纪胜》《舆地广记》《太平寰宇记》《读史方舆纪要》《通典》等古籍的记载,东晋、刘宋、萧齐时期,今茂名地区“为夷獠所据”(即为当地土著民族——古俚人所占领),刘宋初期先后在此“筑石城”“立高熙郡”,皆“旋废”。所以高凉郡下的罗州县及海昌郡应该为“遥领”郡县,即罗州县城在今化州境而其“合法”治所在高凉郡中心地域(即今阳江一带或者就在海陵东部);海昌郡部分所谓“辖地”在今茂名一带,其郡治却在宁化县(今江门一带)。
.化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茂名人大公众网.[引用日期]
.化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化州市地情网.[引用日期]
.化州市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
.化州百姓网.[引用日期]
.南方网.[引用日期]
.化州市地情网. [引用日期]
.化州市地情网[引用日期]
.化州市地情网.[引用日期]
.化州市地情网.[引用日期]
.化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东省化州市平定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