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菜原料陶罐和煲汤陶罐原料相同吗

比广东人更会煲汤的是哪里人?(图)
原文地址:作者:
洪烛《中国美食:舌尖上的地图》中国地图出版社2014年9月。洪烛美食书由日本青土社翻译成日文全球发行
【比广东人更会煲汤的是哪里人?我说的一道汤肯定是江苏特色:河蚌咸肉汤。产河蚌的季节,将肥硕的蚌肉从壳里挖出来。洗净切块,加入咸肉丁文火炖三个小时,一锅既有河鲜味又有火腿味的汤就功德圆满了。此汤的滋味不易用语言描述,你有机会去江苏喝一次就知道了。我走南闯北,遍访各地美食,至今仍认定此乃“天下第一汤”,在鲜美方面无出其右者。用老家人的话来概括最合适:喝一口河蚌汤,鲜得人下巴都快掉了。】
&&&&&&&&&&&&&&&&&&&&&&&&&&&&&&
&&&&&&&&&&&&&&&&&&&&&&&&&&&&&&&&&&
江苏人是很会煲汤的,在这方面一点不比广东人逊色,广东人喝汤,属于就餐前的节目,每人先喝一盅滋补的热汤,然后再饮酒吃饭。汤的作用,相当于西洋的开胃酒。在我的老家江苏,一般饭后再喝汤,一桌酒席如果最后不上锅汤,仿佛缺少一道压台戏似的。由此可见汤的重要性:简直是给每顿饭画上完满的句号。上汤了,则意味着菜全上齐了,这不仅仅是一种无言的仪式,而且常常掀起一个高潮,喝汤的人,一律满面红光。
常见的有排骨和蹄膀汤。选的都是好骨肉,炖得稀烂,汤也就稠得似乎能粘住饮者的上下嘴唇。如果怕肥腻的话,可以搁几棵腌菜头,调解口味。喝的时候会发现,炖在汤里的菜根,比肉还要好吃,简直吸收了全部精华,这样热腾腾端出来的汤,神仙也爱喝的。
每年春节回乡探亲,舅舅家总给我预备这么一大锅汤。菜根是舅母亲手腌制的,据她说现在商店里也卖现成的了,但远不如百姓自家制作的好。当然了,舅母都是一棵棵挑选出上好的青菜,洗净后用粗盐泡在祖传的陶罐里,封口后三个月即可食用。截下菜头炖汤,菜叶也不会浪费,切碎后用香油凉拌,喝粥时当小菜。冬天的菜根汤,是在取暖用的煤炉上炖的,比煤气灶的文火要有效得多。边吃边添,舅母不断地揭开锅盖。端在嘴边的汤永远热乎乎的,如同乡情的温度。满屋子都是肉香和菜根香。有部古书叫《菜根谭》,不知里面是否说过嚼得动菜根的人聪明(记不清了)。喝老家的菜根汤时,我想到了《菜根谭》。
江苏人炖肉汤时,还爱加几块火腿或咸肉。也属于画龙点睛之笔。肉汤的鲜味,仿佛也有了深度——每喝一口,都想咂几下舌头。孔夫子形容听音乐三月不知肉味。喝这样的肉汤,却能感到余音绕梁的效果。鲜美得令人以为自己一向麻木的舌头也像冬眠的蛇一样打个激灵醒来了。
鸡汤更不在话下了。江苏人炖鸡汤,爱选用老母鸡。炖好的鸡汤漂满一层黄油。喝下后直觉得自己的肠胃也像磨合好的机器般润滑了。炖此汤时可搁几把黑木耳或蘑菇,吸吸油。汤喝完了整只鸡的骨肉还在。可把烂熟的鸡肉一条条撕下来,遂成一盘白斩鸡,蘸着加几滴香油的酱油吃。
江苏人做鱼汤的花样不多。一般只做鲫鱼汤。以前困难时期,主要留给产妇吃,有催奶的效用。现在男女老少都爱喝了。鲫鱼汤最好用铁锅炖,汤汁像牛奶一样白。鲫鱼多刺,挑剔出的肉块搁在加有姜末的醋碗里,能吃出螃蟹的味道——其肉是太细腻而鲜美了。
老家的汤是太多了,举不胜举,只好加以省略。最后要说的一道汤肯定是江苏特色:河蚌咸肉汤。产河蚌的季节,将肥硕的蚌肉从壳里挖出来。洗净切块,加入咸肉丁文火炖三个小时,一锅既有河鲜味又有火腿味的汤就功德圆满了。此汤的滋味不易用语言描述,你有机会去江苏喝一次就知道了。我走南闯北,遍访各地美食,至今仍认定此乃“天下第一汤”,在鲜美方面无出其右者。用老家人的话来概括最合适:喝一口河蚌汤,鲜得人下巴都快掉了。
老家的汤哟!至今仍在记忆中滋润着我这个远方的游子。我就像搁浅的鱼思念波光荡漾的池塘一样,想像着老家的汤……
洪烛:在中央电视台看“长今”,话食疗&
  来源:
【主持人】观众朋友您好,这里是《中华医药》,首先洪涛要代表《中华医药》栏目的全体同仁,送上我们最诚挚的祝福,祝愿海内外的观众朋友们在新的一年里大吉大利,健康常伴左右、幸福常驻心间。
在上一期的节目中我们跟大家一起看了电视剧《大长今》中五段惊心动魄的故事,也可以说是长今所经历的五次生死攸关的挑战,而帮助她渡过这五道难关的啊是五种食物,有绿豆、松子、芹菜、白菜还有艾草。这些都是非常普通的食物,举个例子来说,大白菜,大家再熟悉不过了,但是您有没有想过,用白菜来补钙呢?恐怕您更没有想过一杯白菜汁啊,它的钙含量竟然相当于一杯牛奶。那么,今天我们要跟大家说的就是像白菜这样既普通又非凡的食物,它们也在长今后来的命运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那么这五种食物都分别是什么?它们的神奇之处在哪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怎样吃才最有益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呢?下面我们继续和两位嘉宾一起来聊这方面的话题。
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副研究员罗增刚先生,欢迎您,罗先生。
【中国中医科学院 副研究员 罗增刚】洪涛您好
【主持人】这位啊是对美食特别感兴趣的作家洪烛先生,洪先生欢迎您。
【作家 洪烛】你好
【主持人】非常欢迎两位能来到我们演播室,刚才我说到《大长今》这个电视剧,不知道两位看过没有。
【作家洪烛】因为我一直研究美食,我特意关注了这部电视剧,我看了有一点印象特别深刻,就是长今能够把很多普通的食物,做得非常好吃,而且有很多的功效,比如像萝卜、白菜什么,到了长今手里就变成一种美味了。所以我就想,所谓味道味道,味就是道,是吧,长今可以算是个得道的人。
&&&&&&&&&&&&&&&&&&&&&&&&&&&&&&&&&&&&
萝卜■ 洪烛
齐白石说荔枝为水果之王,白菜为蔬菜之王。但更早的版本,譬如《本草纲目》中,水果之王是桂圆,蔬菜之王是萝卜。萝卜有多种,最好的是白萝卜,雅称象牙白。还有紫红的萝卜,叫心里美,另有青萝卜,胡萝卜等等。北京的小水萝卜,在江苏一带又叫杨花萝卜,名字更有诗意了,表明它是杨花飞舞时节上市的。
萝卜性平微寒,具有消食化气、增进食俗的功效。既是蔬菜中的王者,又可当作水果来生吃。在旧社会,它又是穷人的水果;荔枝、苹果、梨等水果偏甜,而萝卜口感清脆爽朗。民间有“十月萝卜小人参”、“冬食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之说。萝卜中维生素的含量比一般水果还多。萝卜制成泡菜或腌萝卜干,开胃。
北京老字号致美斋,最初是点心铺,所制萝卜丝饼曾风行一时。但萝卜丝饼做得最好的,也可能是最早的,在苏州扬州一带:以萝卜丝加荤油、葱、盐为馅,以清油和面起酥,出炉趁热吃,香得人下巴都快掉了。如能搁点正宗的金华火腿丝,就更棒了。
用切块的萝卜炖肉或烧汤,是中国老百姓的家常菜。
我童年时在南京,常吃一种铜钱般大小的红皮微型萝卜,用菜刀拍裂,加糖醋凉拌。不知它属于萝卜中的哪一品种?只记得它也是大人们下酒的凉菜。爱那种脆劲儿。似乎比凉拌海蜇头还受欢迎。
【主持人】我们说长今的命运离不开食物,而她命运面临的又一次重大的挑战就要来临了,那就是她必须要帮助她的师傅完成争夺最高女官的御膳竞赛,如果竞赛一旦失败,她就要无条件的离开宫廷,没想到,面对这么重要的一次比赛,长今使用的却几乎都是最普通的食物。
【主持人】皇上因国事操劳,经常失眠,并且食欲不振,所有的御医们为了皇上的身体健康都在献计献策,但却不见起色,大家一筹莫展。这时候,长今用了一种非常普通的食材,使皇上恢复了食欲。
【解说】长今用到的食材是普通的大萝卜,因为她在学习医疗知识的时候了解到,萝卜可以消食化气、增进食欲,所以用萝卜做成了泡菜,皇上吃后龙颜大悦。
【主持人】这个萝卜泡菜应该说是韩国传统的非常典型的。
【中国中医科学院 副研究员 罗增刚】传统的
【主持人】传统的这个小吃,而且味道非常的好,其实中国,也是我们老百姓非常常用的一道菜
【中国中医科学院 副研究员 罗增刚】必不可少的
【主持人】对啊,而且我觉得,就说我小的时候就有这样的记忆,比如说胃不开的时候,上火了,在感冒生病的时候,都会熬点粥,然后弄点这个萝卜的小菜,萝卜干啊之类的,吃完了之后就感觉特别的舒服,其实这里边有萝卜的功效在里面。
【中国中医科学院副研究员罗增刚】对,萝卜因为它有这种健胃、消食、下气、除胀的这种功用,因为它里边的消化酶含的量比较多,比如说消化酶就可以帮助食物的分解,加动这个胃肠的这种蠕动,另外它里边另外一种成分就是芥子油
【主持人】芥子油。
【中国中医科学院副研究员罗增刚】对,可以促进食欲,让你的食欲大开,所以一般的我们说不想吃饭啦、食欲不振啦,用一点萝卜,确实对这种消化啊吸收啊都会有帮助。
【作家洪烛】前面我们刚才说过这个齐白石把荔枝评为水果之王,把白菜评为蔬菜之王,实际上在之前,更早的版本,比如在《本草纲目》里,事实上蔬菜之王是萝卜,水果之王也不是荔枝而是桂圆,所以齐白石评了之后,之前是还有另外一个版本的,那是因为什么原因呢?那是因为萝卜它不仅是蔬菜中的王者啊,它实际上也可以当作水果一样来生吃,尤其是在那个旧社会,好多老百姓有的觉得吃水果还挺奢侈的,他可能就把萝卜当成水果一样来吃,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解说】我叫萝卜,“十月萝卜小人参”、“冬食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说得都是我。我的营养价值极其丰富,维生素C的含量比一般水果还多,维生素A、B以及钙、磷、铁等也特别丰富,最为神奇的是,我还能够对抗吸烟者的烟瘾。正在为戒烟而发愁的朋友快点来看看吧!
【解说】首先准备一根洗好的白萝卜,将萝卜切成片再切成丝,觉得味道淡了就放点儿白糖,这样每天在休息的时候吃上一小碗,坚持一个月的时间,就会感觉到自己想要吸烟的愿望渐渐没有了。是不是很神奇呢?
【主持人】真是我觉得这个萝卜太神奇了啊,居然还有
【主持人】戒烟的作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 副研究员 罗增刚】戒烟
【主持人】是什么道理啊
【中国中医科学院副研究员罗增刚】这个确实是萝卜非常独到的一个功用,其实它里边呢有一种特殊的这种成份,就是胆碱类这个物质,就是在蔬菜里面非常独特的,另外其实吸烟的人呢我们一般都说是属于长期吸烟导致什么尼古丁中毒成瘾,其实它是属于尼古丁在体内它是和一种蛋白的一种结合,形成的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就叫乙酰胆碱,乙酰胆碱在吸烟者体内它能让吸烟者产生一种兴奋的这种感觉,如果这种物质一下降以后,它就会情绪出现低落,就有这种想吸烟的欲望,正好这个时候吃些萝卜补充这种物质,
【主持人】萝卜中含有这种物质?
【中国中医科学院 副研究员
罗增刚】含有这种物质可以补充这种由于吸烟成瘾所产生的这种物质,所以呢,对戒烟是有一定帮助的。
【主持人】哦,是这样,等于像替代品似的
【中国中医科学院 副研究员
罗增刚】嗯,替代品,
【主持人】其实现在它产生的感觉是一样的,
【中国中医科学院 副研究员
罗增刚】对,其实有一些戒烟的这种产品现在已经上市了,它里边有种成分其实就是萝卜
【主持人】啊是这样,真是很神奇,这没有想到这萝卜能够具有抑制烟瘾的这种作用,看来这个可以推荐给吸烟的朋友,在自己想戒烟的时候,不妨用这种方法来试一试,我觉得其实这个方法很好,它能够补充维生素而且很爽口,而且能够帮助自己抑制这个烟瘾。那么,今天我们就用这个萝卜给大家推荐一道药膳,它具有的作用啊是清热润肺的功效,这道药膳的名字叫萝卜橄榄炖猪肺。
清热润肺菜肴:萝卜橄榄炖猪肺
【解说】制作这道萝卜橄榄炖猪肺所需要的原料有,白萝卜700克,橄榄150克、猪肺1个,葱姜适量。
首先把白萝卜切成块,然后把猪肺也切成块、姜切成片葱切成段,下面把猪肺放入烧开的水中焯一下,并且放入料酒去除血腥、撇除血沫,焯好之后移入另一个煲中,并且放入葱姜、橄榄和萝卜块,用大火烧开,开锅之后再放入盐、鸡精、味精、胡椒粉,搅拌均匀,再改为小火炖上两个小时,这道萝卜橄榄炖猪肺就做好了。
【作家洪烛】另外我也发现,就像咱们说的兵不再多而在精,食物也不再贵而在美,因为为什么呢,比如许多稀有的物品发挥的作用实际上也不见得比好多朴素的食物发挥得更多,比如《大长今》里面,我们今天介绍的这些食物基本上以清淡朴素为主,但是实质上却能产生很好的效果
【主持人】实际上我听两位嘉宾的意思说,从某个角度来讲,食物也像一把双刃剑,它可以导致疾病,也可以治疗疾病,如果要是我们用的得法,用的巧妙,它就能发挥神奇的作用,对我们的健康带来益处,所以我说重视生命重视健康,应该说我们首先要从重视我们的日常饮食开始。这也是我们《中华医药》栏目给观众朋友的健康新主张,那就是健康基础来自于您的家常便饭,好了,也在这里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中吃出营养吃出健康吃出好心情。好了,感谢您收看我们今天的节目,别忘了《中华医药》牵挂您的健康,下周同一时间我们再见。
洪烛酒菜入柔肠化作风流字
来源:新京报
洪烛的老家江苏,是个出美食家的地方,洪烛与美食结缘还是因为老师汪曾祺,因为喜欢关于美食的文章,继而专注于美食本身,利用这个身份倒是可以解解馋,但馋也是一种瘾,上瘾后嘴便成了宠物,要专心去养,小心伺候———这也是美食家的代价。他说,自己做的是件锦上添花的事,美食本就是一匹质地上乘、光泽夺目的绸缎。
洪烛吃进去的是菜,吐出来的是字,很多美味就这样经过他的口传扬开去。摄影/本报记者王远征
  ■老饕档案
  洪烛1967年生于南京,1989年到北京。现任中国文联出版社文学编辑室主任。诗人,散文家,美食作家。著有《舌尖上的狂欢》、《中国人的吃》、《闲话中国美食》等书。
民间美食按摩文人胃
  洪烛初来北京时,尚不适应北方饮食的粗,开始学着用砂锅煲汤,以维持写作中的水性:鱼头汤,萝卜牛腩,鸡汤,搁点蘑菇木耳竹笋吊鲜,放些家乡的火腿丁提味。写完稿,喝完自己褒的汤,美滋滋的,像从体内做了按摩。十多年来,炖的那些汤积蓄起来,也能成一座小型水库。常年不断的热汤,让他在寒冷干燥的北方活得相当滋润。
  现在洪烛的胃口很杂,来京十多年已经被天南地北的口味锻炼得兼容并蓄,被江南“豢养”的温柔胃开始被不断挑战,去掉偏见和挑剔,用包容的态度,他发现到处都有好吃的。各地的朋友来京办事,选他们认为最正宗的家乡菜馆子,洪烛在北京便能吃到各地的精华。
  去外地,他总要吃当地的老字号,如杭州楼外楼,长沙的火宫殿、玉楼东、又一村等。更爱去寻访民间小馆,完全靠口口相传,吃完就为他们写作,主动地承担起大众传播的责任。南京新街口的“寡妇面”,苏州寒山寺的“素面”都是他力挺的。他说,真正的美食在民间,宾馆里做的菜再高档也有形而无神。
  他喜欢琢磨菜名,宫保鸡丁,麻婆豆腐之类,像是在玩味词牌。他曾想开家词牌餐厅,用词牌来命名菜肴,他想把水煮鳝鱼改成水龙吟,酸菜鱼改成渔家傲,辣子鸡改成贺新郎,烤乳鸽该成鹧鸪天,油炸花生米改成卜算子……
  ■老饕语录
  中国人有四大菜系八大风味。川菜、粤菜、湘菜、齐鲁菜、淮扬菜、东北菜乃至上海本邦菜……仿佛实行军阀割据似的。但在我眼中,这更像在划分艺术流派。出自圣人之乡的齐鲁菜,称得上古典主义。缠绵悱恻的淮扬菜,属于浪漫主义。假如说辛辣的湘菜是批判现实主义,麻辣的川菜则算魔幻现实主义了。当然,也可以用别的方法换算:上海菜属于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派,东北菜则相当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派……
  ■对话老饕
中国美食善于彰显“情色”
  记者:最想向北方人推荐家乡的哪种食物?
  洪:火腿。我觉得火腿像琵琶,有种红木的质感。
  记者:对各地的菜都喜欢?有不喜欢的吗?
  洪:不喜欢西餐。我长了一个特别土的胃。拿起沉甸甸的刀叉就没了食欲,武林高手也忌讳用不熟悉的兵器。总觉得刀叉舞动,不是在吃饭,像是搞小型兵器展。
  记者:怎么看待中国人在饮食上的态度和风格?
  洪:有着东方式的严谨、滋润和讲究,还有点浪漫主义,是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满足。
  记者:中国饮食似乎有着多维度的张力,往往还能发散到其他层面。
  洪:是的,一个名字就能让人打开知觉和想象力,比如“情色”可以在饮食上面彰显,使人们心理上产生微妙的化学反应。南京人把鸭胰称做美人肝,福建人把贝肉氽汤叫做西施舌,还有象征杨贵妃出浴的“贵妃鸡”,以及浙江的“女儿红”等等。光是听名字就够让人浮想联翩的了。
  记者:南方的面食与北方的有什么不同呢?
  洪:北方的是求饱,南方的是解馋。像妻和妾的关系。
  ■老饕荐吃
  ●四川驻京办事处
  这儿的毛血旺很丰盛,每个材料都够突出。
  地址:建内大街贡院头条5号四川餐厅
诗坛上的王者归来
《法制日报》法治周末刊登诗人洪烛专访
诗坛上的王者归来
《法治周末》特约撰稿
身为资深的文学编辑,洪烛最喜欢的一件事就是和作家、书籍打交道。近日,他回了一趟南京老家,在先锋书店参加了该店的18周年店庆特别活动——作家沙克的散文集《我的事》首发式。在会场上,洪烛见到了众多诗坛的旧友新朋。
中国文联出版社文学编辑室主任洪烛今年47岁,身材中等,相貌普通,留平头,戴眼镜,口音属于“南(京)腔北(京)调混合型”。
洪烛喜欢旅游,因为旅游可以使他在一路欣赏山水美景的同时,在人们中“推广诗意观念,传播诗歌精神”。
今年3月的一天,洪烛和十几位诗人离开北京,一起飞往广东中山市三角镇参加“美丽三角”采风活动,开始了又一次“中国诗歌万里行”活动。
作为一位传播诗歌的大使,洪烛已经参与了几十场“中国诗歌万里行”活动,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十年来,他先后走进新疆、西藏、宁夏、青海、甘肃等20多个省的50多个市县,行程长达十万里。每到一地,洪烛就向各地的诗歌爱好者讲解创作技巧,辅导诗歌创作,传播诗歌文化。
洪烛也爱美食。在北京,凡是各地的朋友来京办事或开会,他都喜欢邀请他们一起聚会,选味道最正宗的馆子。在外地,洪烛爱吃当地的老字号,如天津的狗不理、杭州的楼外楼、长沙的火宫殿等。同时,他更爱去寻访民间小馆,尝遍天下美味佳肴。
他品味的同时还爱琢磨菜名,他曾想开家词牌餐厅,用词牌来命名菜肴,比如水煮鳝鱼叫水龙吟,酸菜鱼叫渔家傲,辣子鸡叫贺新郎,烤乳鸽叫鹧鸪天,油炸花生米叫卜算子……
这些年,他边走边吃、边吃边写,“吃”出了一大堆有关美食的散文。《北京青年报》等诸多报刊专门为他开办了美食专栏。他结集出版了《舌尖上的记忆——中国美食》《中国美食:舌尖上的地图》等散文集,有的还被翻译成日文出版。
洪烛原名王军,在1980年代中学生校园诗坛,可谓风云人物。
1980年,正在上初中的他在图书馆里接触到两本诗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和《白朗宁夫人抒情十四行诗选》。从此,他疯狂地爱上诗歌。
上课时,老师在讲台上讲课,他则在桌子底下忘我地写诗。下课后,他呆呆地坐在教室里构思着诗歌,“简直达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
也许是他对诗歌的酷爱打动了诗神缪斯吧,1983年开始,他诗越写越好,先后在《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等一系列报刊发表了100多首(篇)诗歌散文,荣获了十几项全国性大奖。
1985年元旦那天,一位和王军要好的同学来到他家,拿着一个日记本说,我们快要高中毕业了,从此,将天各一方。能否请你给我题一首诗留作纪念?同学走后,王军的灵感像一道闪电一样,划过他的脑海。一上午的时间,王军写完了诗题叫《献给同学的心花》五首一组的诗歌。在抄写到同学毕业纪念册上之后,他又写了一份寄给了《语文报》。
2月18日,《语文报》刊登了王军的这五首诗,以及创作谈《感情:诗的生命》。这组诗发表后立即唤起很多高中毕业生的共鸣,他们纷纷给王军来信,感谢他“写出了我们的心声”。那段时间,在南京梅园中学的收发室里,全国各地中学生写给王军的信件如雪片一般飞来。
1985年5月,高考预考,王军因为偏科而惨败在考场上。在王军做好了成为“待业青年”准备的时候,他的命运却发生转折。
时任南京梅园中学教导主任的黄老师得知王军高考落榜后,爱才的他立即想出一个点子,把王军的简历及发表作品的样报、获奖证书复印了几十份,以学校名义写了推荐信,投寄给全国几十所高校,希望能够破格录取这位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优异成就的中学生。
“武汉大学最先表现出兴趣,派了一位负责招生的老师来南京,领我坐长江上的客轮去武汉面试。那是我第一次出远门,在珞珈山上,几位中文系老教授问了我一些文学问题,我初生牛犊不怕虎,对答如流。他们让我就前来武汉面试的感受现场写诗,我联想到坐在江轮上看的风景,写了一首《长江拐弯处》。”王军回忆说。
日中午,王军收到了武汉大学寄来的录取通知书。他喜极而泣。
1985年8月底,王军在南京码头乘江轮去武大报到,从此开始了大学生活。在武大,王军对诗歌更加入迷。他和喜欢诗歌的同学们一起筹办诗会、组织诗歌社团、拜访著名诗人,成为武汉大学诗歌爱好者中最活跃的一位,并先后在《诗刊》《星星》《青春》《飞天》等报刊发表大量诗歌、散文,出版了第一本诗集《蓝色的初恋》。
洪烛曾经离开诗坛整整10年。1989年参加工作以后,由于在北京没有经济实力买房,洪烛只能选择租房和睡办公室,为此搬家无数次,苦不堪言。
1992年,在参加完《诗刊》社举办的第十届“青春诗会”后,为了有能力买一套商品房,结束那种“游击队员”的生活,洪烛忍痛割爱,从1993年开始,不再写诗,转攻大众文化,狂写青春散文。
彼时,大众文化期刊如雨后春笋,《女友》等数百家发行量巨大的青年类、生活类报刊对于文章的需求极大。面对这种“商机”,敏锐的洪烛开始了青春文学的创作。
那些年,洪烛创作的青春文学几乎覆盖了各种流行报刊,并出版了《我的灵魂穿着草鞋》《浪漫的骑士》等散文集,在全国读者中掀起了一波波“洪烛”热。他被《女友》杂志评为“全国十佳青年作家”,并和汪国真、赵冬、邓皓并称为青春文坛的“四大白马王子”,还获得了老舍文学奖散文奖等多个奖项。
1999年,洪烛如愿以偿,在北京东四环全款买了一套房子。
在淡出诗坛长达10年之久后,洪烛选择了回归诗坛,成为了诗坛上的“海归”。
2005年10月的一天,洪烛应邀赴新疆采风。这是他第一次到新疆,10天内,他从乌鲁木齐出发,走过库尔勒、轮台、库车、阿克苏、阿图什、喀什、塔什库尔干等风景优美的地方。在途中,洪烛被新疆的一路美景强烈地震撼了!回到北京,他再也按捺不住心中久违的激情和灵感,写下诗歌《降落在月亮上》。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一年时间里,他写出了约400首短诗构成的长达8000行的大型组诗《我的西域》。
2008年元旦,远在广西的诗人汤松波邀请邱华栋、洪烛、周瑟瑟、吴茂盛相聚桂林。当时,在漓江的游船上,洪烛提出了“归来者”的概念。2008年5月,邱华栋把“归来者诗丛”这一选题上报领导。于是,借此机会,洪烛的诗集《我的西域》和其他5位诗人的佳作选集问世。凭借这本后来曾荣获第二届徐志摩诗歌奖的诗集,曾经阔别诗坛10年的洪烛成功地回归诗坛。
2012年8月初,洪烛参加了“中国诗歌万里行&走进西藏”采风活动。在西藏期间,洪烛被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故事所震撼。仅仅用了十几个晚上,一首长达2700多行的长诗《仓央嘉措心史》在他的笔下完成并出版。
“明年,我续写的6000行长诗《仓央嘉措情史》也要出版。”洪烛对法治周末说。
(作者系20世纪80年代中学生校园诗歌运动倡导者,校园诗歌运动史研究者,八十年代诗歌纪念馆馆长,曾编著出版中国首部校园诗歌史专著《寻找诗歌史上的失踪者——20世纪80年代校园诗歌运动备忘录》)
八十年代的校园像伊甸园的缩影
法治周末特约撰稿
法治周末:能否描述一下你记忆中1980年代中学生校园诗歌运动的情况?
洪烛:那确实是不可多得的诗歌的黄金时代,我眼中的80年代校园诗歌,像伊甸园的缩影,空气中流通的全是爱呀美呀诗呀酒呀之类的混合体。“自古英雄出少年”,在中学校园里也不例外,当时有多少少年渴望成为当代英雄——诗人?我们热血沸腾地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校园诗歌江湖。
法治周末:校园诗歌运动对你的命运产生了什么影响?
洪烛:写校园诗歌不但使我在文学创作上练就了“童子功”,更改变了我的命运,让我免试上了大学,更使今天的我成为了一名作家和诗人。
法治周末:能否回忆一下您当年和那批校园诗人的往事吗?现在还有联系吗?
洪烛:伟大的80年代,我通过季雨群认识了叶宁,参加《春笋报》的活动见到马萧萧、南岛,在武汉大学与李少君、邱华栋同校,并去北京与北京师范大学的伊沙、桑克、侯马、徐江“煮酒论英雄”。成为北京的游牧者之后,先后与神交已久的田晓菲、江熙、毛梦溪、段华、边邓伟、叶斌、周瑟瑟、郁舟、吴茂盛等谋面。
2006年,姜红伟发起了“寻找诗歌史上的失踪者”活动,走访了多个城市,重新将失散20多年的100多位星散四野的旧日好汉联系起来。如今,我们经常聚会。
&洪烛:梦游者的地图&。作家、诗人洪烛访谈视频:。作家网致力于打造中国作家视频资料库。作家网总编:赵智;编导:安琪。
洪烛新书《北京:皇城往事》(《北京:城南旧事》姊妹篇)2015年1月中国地图出版社
《北京:皇城往事》自序:皇城往事里的事(节选)
我1989年大学毕业来北京时,就有一个计划:为这座接纳我的城市写一部书。后来作为中国文联出版社的编辑,策划过一套《外省人在北京》的丛书,反响较大,北京电视台的《荧屏连着你和我》还请去做了一套叫《新北京人》的节目。当时观众们很喜欢这个“新”概念,似乎有一种找到了组织的感觉。我当时就在心里使劲了:一定要把北京写得更有意思点,写出本地作家写不出的那一方面——希望不仅北京人爱看(能发现一些他们日常忽略的东西),外地人同样爱看,而且在北京创业或计划来北京旅游的外地人也都爱看。其实,我是想写出一个别人没写过或写不出的北京,当然,这种愿望是不可能彻底实现的。这本书是断断续续完成的,但即使是中断的时候,我也没有停止过思考、停止过体验。所以,在我的精神世界里,这本书又可以说从未间断过。可以肯定,这本书是在努力回避平庸,是我跟别人、跟自己较劲的结果。
如今,这本书已摆在您的面前。就是由中国地图出版社推出的《北京:皇城往事》。
2014年5月,中国地图出版社推出我的《北京:城南旧事》。我跟责任编辑王毅提及抽屉里还有一部关于北京的书稿,构思和写作了二十多年,至今尚未完工。他催促我尽快完稿,和《北京:城南旧事》构成“姊妹篇”。甚至,未来若还有北京题材的创作计划,也可与《北京:城南旧事》、《北京:皇城往事》这两本共同组成“北京三部曲”。
洪烛《北京:城南旧事》中国地图出版社2014年5月第1版
:京东价¥
《北京:城南旧事》后记节选:地图上的北京
2003年,北京市规划建设委员会筹建北京市规划展览馆,我受聘为文案顾问,使自己多年来研究北京历史文化所做的知识积累得到发挥,同时又更全面地接触到有关北京的图文资料。位于北京前门东大街(老北京火车站东侧)的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于日正式对外开放。展馆共分4层,分别以展板、灯箱、模型、图片、雕塑、立体电影等形式介绍、展示了北京悠久的历史和首都城市规划建设的伟大成就。
我荣幸地参予进这项工程,其原因又很偶然。北京市规划建设委员会的相关工作人员在新华书店见到我的《游牧北京》、《北京的梦影星尘》、《北京的前世今生》等专著,很喜欢我的研究角度和抒情风格,想方设法通过出版社联系上我。一拍即合。那一年里,我不得不暂时中断诗歌创作,参加了一系列专题会议和项目研讨,撰写并不断修改着策划方案和各种文稿,周末经常带着几位助手加班,一直忙碌到第二年春天。虽然辛苦,但也觉得自己在这方面的“武功”大增。我在此基础上酝酿升华,尝试用文化散文的笔法来重新审视、勾勒北京的轮廓及细节,便于当代读者了解北京的古迹与往事。
后来,我还连续几年为《北京规划建设》杂志担任专栏作家,开设个人专栏发表了一系列新作。每一期都有编辑的推荐语,譬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作者的眼中也有一千个北京。不同的是角度各异,互有倚重,相同的是老北京的沧桑厚重辉煌。规划、建筑界人士从专业视角对北京的精读细研,我们早已不再陌生,但作家眼中的北京又是怎样一番景象,我们似乎并未熟稔。为此,我刊特刊登洪烛的系列篇章,以便让我们跟随作家洪烛一道走近北京的前世今生,寻找这座城市古老的灵魂。”
北京旅游一直是世界热点,为展示人文北京,我还与李阳泉合写了畅销书《北京AtoZ》,一部北京文化词典,在当代中国出版社2004年出版后,被新加坡出版公司购买英文版权,翻译成英文于2006年出版,全球发行。我的《北京的金粉遗事》由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推出后,台湾知本家出版公司购买了该书繁体竖排版权,2005年易名为《千年一梦紫禁城》在海外出版发行。
【内容提要】洪烛《名城记忆》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选取中国的十座名城和十座小城,层层铺开,娓娓道来。《名城记忆》旨在为中国的名城画像,为读者铭刻那些值得人回味与存留的诸多名城记忆,继承城市的内在精神,为城市的发展指引美好的方向。作品并不单纯地沉湎于怀念过去的辉煌,而是呈现出这些城市各种交错的画面,来体现在岁月的沉淀和历史的积累中所蕴藏的一种刻骨铭心的文化力量。在旧与新、过去与现在的对比碰撞中,引领读者穿梭于历史与现实之间,其深沉的笔调不仅浸染着这些古老名城历史的沧桑和沉重,而且渗透着作者对现实的思考和追求。
洪烛著《仓央嘉措心史》已由东方出版社出版。东方出版社推荐语:《仓央嘉措心史》作者从仓央嘉措角度出发,写仓央嘉措作为一个精神领袖和作为一个普通人对爱情的执着与向往之间的矛盾。文字优美,感情表达深入。此书深受藏区文化爱好者、旅游爱好者、对仓央嘉措感兴趣的读者喜爱。
:京东价19.40
洪烛新书《仓央嘉措情史》(《仓央嘉措心史》第2部)2015年1月东方出版社
当当网&21.30
这本书是作家洪烛继《仓央嘉措心史》畅销10万册后又一部力作,是国内第一本以诗性的方式写作仓央嘉措的作品。本书以作者与仓央嘉措的双重视角,用当代读者便于接受的语言方式进行演绎,深入挖掘“情圣”内心深处的点点滴滴,把“情歌”绵延不已的空谷回音继续回收。作者诗情漫漶激荡,优美优雅,大气磅礴,无论题材的选取还是诗意的传达,都堪称一次文学创作的奇迹,写出了《仓央嘉措情歌》的内容和仓央嘉措尚未说出、尚未写完、尚未披露的东西。洪烛“想象着自己就是仓央嘉措,正在苦等姗姗来迟的姑娘。”
洪烛《中国美食:舌尖上的地图》中国地图出版社2014年9月。洪烛美食书由日本青土社翻译成日文全球发行。
:京东价22.60
《中国美食:舌尖上的地图》自序(节选)
真正的生活肯定和美食有关。经常有朋友在聚餐时想听听我对菜肴的评价,说:“你既是作家,又是美食家,没准能品尝出别样的滋味。”我只承认是饮食文化的票友,写过美食书《》,2003年被日本青土社购买去海外版权,翻译成日文全球发行。《》刊登日本汉学家铃木博的评论:“洪烛从诗人的角度介绍中国饮食,用优美的描述、充沛的情感使中国料理成为‘无国籍料理’。他对传统的食物正如对传统的文化一样,有超越时空的激情与想象力……”2006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又推出我的《》。那时候,出版者还预料不到几年后会有纪录片《》红遍天下,“舌尖”会像灯塔一样吸引眼球。2012年,新华出版社推出我《》续集《》。
现在,又感谢中国地图出版社的王毅先生,策划并约组了我的这部书稿,我们还商量着起了这个色香味俱全的书名:《》。
还记得2005年,中央电视台的《》节目,连续做几期春节食谱,邀我去主讲。我有言在先:我可不擅长从营养学的角度去剖析,要谈也谈的是这些食物跟传统文化的关系,甚至用文化来“解构”这些食物,说到底就是侃,侃晕了算!不管是把观念侃晕了,还是把自己侃晕了。主持人洪涛很惊喜,说正需要这种新风格。我就逐一评点、演绎了豆腐、竹笋、年糕、饺子、火锅等传统食品,越侃越带劲。洪涛那天没来得及吃早点,听了我的描述,既饿且馋,表情无比生动且灿烂,夸我提供了一顿精神大餐。拍摄的时间太长,过了午饭的时间。收机器的间歇,摄像师议论:听洪老师谈最后一道菜螃蟹炒年糕,正是肚子饿的时候,我的口水都快流出来,馋得差点晕过去。我觉得这是“很高的评价”。2006年春节,还是中央电视台《》,做两期跟韩国电视剧《》相关的美食节目,又是邀我主讲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素描陶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