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孙悟空死了,棺木吉他谱没有下葬,整天闹鬼,后来有人提醒我说帮助他,我按照孙悟空的要求成功救他复活,想

在西游记中,与孙悟空结拜的七大圣,为什么在后来的章回中没出现过,只出现了一个牛魔王_百度知道当前位置: >
> 梦见别人死了又活了
梦见别人死了又活了
梦见别人死了又活了
梦见别人死了又活了,这代表着您的&矛盾&和&犹豫&心理。现实中发生的一些事,使得您的潜意识中有了犯罪的心理,但是潜意识中的正义感又告诉您不能那样去做。在梦中,这种负面情绪得到了适当的发泄,平时宜多修身养性、积德行善。 
原版周公解梦梦见死人有活了
若梦见死去的父亲活过来,表示家庭成员中会有争论。&
若是梦见亡友,则表示物质上将会发生困难。&
梦见死人从棺木中走出表示很久没有联络的朋友会突然来访的预兆。&
梦见与死人说话表示一些小愿望能够达成,正在进行中的事情会成功,或正在讨论的事情会有好消息。&
但若梦中死人哭泣的话,则表一切不顺利.愿望也无法达成。&
梦见死人进入家中幸运将至的预兆。&
梦见自己抱着尸体,是大吉大利,有很好的财运:若尸体有臭味则事业更繁荣,若为死尸生蛆则得大利,可能能发大财。&
梦见自己抱着骷髅表示将受人毁谤或被人诈欺。&
梦见自己死亡表示财产将会愈来愈多,一切顺利的吉兆。&
梦见某人死亡若是梦见还活着的朋友死亡,则你将会有好财运。&
梦见葬礼表示将会散尽钱财或破大财。(但若梦见自己死亡的葬礼,则大吉大利。)&
梦且火葬表示可期待的好事会到来。&
梦见自己参加葬礼去凭吊或追思死者,表示自己将怀孕或近亲中有人将生小孩。
梦见别人死了又活了心理学解梦概述
关于&别人死了&的梦境,从心理学上来说,代表着梦者的&担忧&和&嫉妒&心理。如果梦中的别人是您的亲朋好友,则是&恨铁不成钢&的心理,您并不希望他&死去&,梦中的&死亡&代表着&新生&,潜意识中其实您&担忧&他的处境,希望他各方面的生活都好一些;但是如果出现在梦中的别人是您的同事、邻居或者交往很一般的人,则是您潜意识中的&嫉妒&心理,可能梦中死去的人在事业、能力、家庭、社会地位等某一方面优于您。
梦见别人死了
梦见别人死了,一般来说,是您的潜意识希望他(或她)死去,在现实中因为道德的原因不愿意或者不敢透露您的真实想法,而在梦境中,潜意识道德阀门被打开,隐藏在心中的愿望就跳了出来。
如果梦中的别人是自己的亲朋好友,其实不必担心,这只是您的担忧情绪在梦中的体现,也许他现在的处境很困难,或者是他最近的想法与您格格不入,又或许是他少了些对您的关心和体贴。总之,他最近给您的感觉是很不满意的,这样的梦境代表着&新生&,您的潜意识中希望他能活得更好,也能多些对您的关心和帮助。
如果梦中的别人是自己的同事、邻居等关系一般的人,那么您梦见死去的那个人,可能是在某一方面比您优越,这只是潜意识中的&嫉妒&心理在梦中的体现,这时要正视自己的负面心理和情绪,只要您愿意做,并坚定信心,只有努力了,才有可能去超越别人。 
其他栏目: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其他测试程序
属鼠人的性格
属牛人的性格
属虎人的性格
属兔人的性格
属龙人的性格
属蛇人的性格
属马人的性格
属羊人的性格
属猴人的性格
属鸡人的性格
属狗人的性格
属猪人的性格
O型血与性格
A型血与性格
B型血与性格
AB型血与性格
白羊座 3月21-4月20
金牛座 4月21-5月21
双子座 5月22-6月21
巨蟹座 6月22-7月22
狮子座 7月23-8月23
处女座 8月24-9月23
天秤座 9月24-10月23
天蝎座 10月24-11月22
射手座 11月23-12月21
魔羯座 12月22-1月20
水瓶座 1月21-2月19
双鱼座 2月20-3月20
安康网团队亲自开发设计|软件欢迎使用
内容仅供娱乐2008年建站是目前最好的起名网站 站长邮箱有人说孙悟空死了,就是遇到那个叫什么啊???好像是孙耳迷猴,ta说就是这一次死了的,而且也解释的很_百度知道作者: zlt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日
一直以来,我对死亡存在着一种恐惧,村子里死了人,我都是躲在家里不敢出来,但至少不像我某些同学一听到做法事的声音就哭,睡不着觉。记得有一段时间,似乎村子里死的人特别多,我也渐惯那凄凉的哭声,只能为之叹息。
我以为,死亡对于我是很遥远的,至少等到我中年时才经历身边人的死亡。可是,在中学时,我的伯父、伯母、大舅相继去世。
伯父是死于肝硬化,他家离我家不远(他是死在家里的),下自修回来就听到爸爸打电话给一个他熟悉的医生,告知其不用来看诊了。我心里一惊,一种不知算是啥的滋味涌上心头。远处传来伯母的哭喊声,很清楚。那晚我不敢睡,我的堂兄失去了父亲,那年他也跟我同读初三。伯父下葬以后,我一见到爸爸,就特别害怕迟早爸爸离开我们的那天的到来。我突然很想多些和爸爸沟通,我觉得我要珍惜我所拥有的一切。
伯父下葬后还不到一个月,伯母却死在她的鱼塘小屋。那天下着雨,伯母从早上去开工到下午也未回过,常兄跑出去找她,却发现她直挺挺躺在小屋里的木板床上。我不知刚读初三的堂兄对他的父母在一个月内相继死去有什么想法,但我知道一定相当不好受。他母亲被发现后,他 不动死沉沉的她,他跑回来叫我爸,冒着雨的。我正在学习,听到堂兄颤抖的声音跟我爸说他妈妈快不行了,要我爸去一趟。堂兄一定很害怕,他妈妈真的救不活的话,他和他&就成了孤儿了。我那天下午也为这担心,什么也做不了,我希望有神灵能听到我默默的祈祷,也希望伯母的灵魂能听到她心爱的儿女的呼喊而返回她的肉体&&但一切只是我的幻想,现实终归现实,傍晚我妈妈拿回了几只小红包,这说明伯母已去世了。我的心有种说不出的难受,我怀疑是否我祷告时不够虔诚,不能挽回伯母的生命?原来,生死只是一线间,昨天还见伯母好好的,今天却永远地躺在那冰冷的黑暗里&&。我想起几天前的她,又想起伯父死前那些日子的她,那活生生的景象到现在已成为过去,一切似乎像一场恶梦,他们今冬从来就没存在过(至少我希望这样)。每当我见到堂兄他们,我都昼避开他们父母的话题,小心翼翼地观察他们的神情,我怕他们活在那可怕的阴影里。
清明时节,我们去拜祖先。堂兄、兄妹也去了,但他们比我们多了一件事,他们要祭他们的父母。我在想,他们站在他们父母的坟前,是否会回想起以前幸福快乐的生活?他们是否会想到昨日的笑容今日却埋在眼前这两堆土中?他们是否会有一种想挖开那堆土的冲动?再看看他们的爸爸和妈妈。&&从此,他们的爸妈只能活在他们的回忆中,也许他们会觉得他们一直活在他们兄妹身边,保佑着他们。
他们会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正如我也一样,人固有一死,我不希望到亲人离开我的那天才后悔:为何我以前不花多点时间去关心一下他们?
我看生死学
从我记事起,对生与死的概念是很模糊的,虽然这两种场面我都亲身经历过。因此,我决定先修这门课程,希望对生死学有点系统的认识,以后能更好地对待这些事情。
在我5岁的时候,妈妈又给我生了一个弟弟,那那种场面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那天晚上,所有的人都好像很忙,没有人陪我玩,不知道该干什么,就走进了里屋,发现妈妈在床上翻来覆去,我以为她生病了,然后我就走出来了。不久,听到妈妈痛苦的叫唤,我心里很害怕,不敢一个人呆在外面,就又走回了里屋,看见妈妈痛苦的表情,豆大的汗珠,不敢再看下去了,就去找姨父。过了一会儿,姨父又把我带至里屋,发现多了一个很丑的小家伙:皱皱的皮肤,紧闭的眼睛,还在不停地哭闹,当时很不喜欢他。也不知道这是我弟弟,只是很奇怪不知从哪里多出来一个小男孩。随着年岁的增长,我明白了那是怎样一种场景,但直至上了这门课,我才对生命的诞生充满了崇高的敬意。一个母亲诞出一个小生命,是一个多么痛苦的过程,弘过十月怀胎,最后还要冒着生命的危险繁衍出新的个体,由此可以看出,生命的诞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要好好珍惜生命,不要遇到挫折就想到死,&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活着不是一个人的事,再说好不容量来世间走一遭,你就甘心又两手空空地回去吗?我一直很不明白一些人对生命的态度竟然如此草率。开学初,就听到某某学校接二连三地跳楼事件,说什么找工作、学习的压力,在我看来那根本就只是一个借口,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谁没有一两件烦心的事,难道每个人遇到难解决的问题就只有去死吗?为什么你一定要解决那些问题,为什么不把那些问题先放一放呢?你死想过你的家人吗?就这样死去你没有遗憾吗?只要寻死的人想到这些问题,他们就不会作出如此草率的决定了。还有网上盛传的&虐猫事件&惨不忍睹,都不明白那个狠毒的女人怎么下得了手?她的人性、良心都泯灭了吗?难道金钱的力量真有这么大吗?我不能相信,也不敢相信,生命是平等的,为什么有此人竟然还要虐待生命呢?一些人老是想死,就必定有些人怕死,他们对死亡如此恐惧,想方设法地延长生命,做出很多啼笑皆非的事。在网上我找了一些对死亡看法的资料,很深刻,&如果你有一种信仰,并为之忘却生死,那么,生与死对于你来说都同等行重要。假如你真的要为某个人或某件事而死,并且认为是值得的,那么,死也会很坦然。&如果你为某种事业而付出生命,你觉得你的生命有意义吗?答案是即使生命的长度很短,&死是永恒的,生是短暂的。&我们只不过是这个世界上的匆匆过客,不必太在意什么,生只是生命的一个阶段,死才能算是永恒。&没有死亡的管理生命是不完整的,死死生生,也许只是一种循环罢了,人终有一死,但我不愿了无生机。生毕竟是很美好的事情,可也不代表死即是结束,重要的是:生死所惧,死亦无憾。&说得多好!多深刻!我们应该学习这种精神!&有句话说,人从来处来,人往去处去,一个人来到世界,站在人生的舞台,当幕布在你面前合上时,你终归要离开。人大概都很留恋这个世界,但当那个时间到来时,人也可以潇洒地离去。&因此,当你活在世界上时,就要努力过好每一天,让自己的生命丰富多彩,到了那一天,你也不必太过留恋,毕竟你已无悔地走过了这一生,你不过是这个世界的旅客,什么东西你都不须带走,毕竟,人是赤裸裸地来的,也应该赤裸裸地离开。
学习生死学后,对儒家、道家的生死观也颇有感触,觉得他们对待生死的态度很值得学习,儒家认为&人的生死不得不然&主张对告诫生死应该超脱一些。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在回答其弟子子路&死事如何&之问时说:&未知生,焉知死?&强调勿需追问死后之事,关心生而不必想到死,求知生而不必求知死。孟子还提出&正命&与&非正命&的观点,&尽期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而死者,非正命也。&主张为自己的道德理念和偏偏而生,而不应因逆道非道而死。这和孔子所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大体是一个意思。
道家老子提倡更为超脱的生死观。老子思想体系的最高原则是&道法自然&。陈鼓应先生分析说:依老子看来,天地间的一切事物,只是依照自身的发展规律以及各物的内在原因而运动而成长。他认为天地间的一切事物都依照自然的规律道运行发展,其间并没有人类所具有的好恶感情或目的性的意图存在着。在这里,老子击破了主宰之说,更重要的是,他强调了天地间万物自然生长的状况。
老子也很珍惜生命,但他与后来的道教把长生成仙作为生命追求的最高价值是不大相同的。道教也认为生死乃是普通人的必然之途,道士们也并没有如佛教和基督教那样去精心构建一个死后的彼岸世界,而是依仗对主体本身所具有的无穷潜力的信仰,努力去寻找一条与人类的必然之途相叛逆的途径。而老子却反对有意识地追求长生,他提出:&益生曰祥&的的观念,&祥作妖祥,不祥解。他认为有意识地将外物增益其生,不仅于生命无补,反而会走向其反面,影响生命的健康发展,甚至加速生命的死亡。古人对生死的观点尚且如此,难道我们还不能做到尊敬生命吗?
生命是有尊严的,我们不能随意抹杀它,我们要好好利用它,这就是上完生死学后我最深的体会。
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死观,有的人视生命不值一文,有的人拼命地想阻止生命的流逝生死是大事,是自然规律,生死观是每一个人都有的,而我以前也总是想与其痛苦地死,不如早早地自打以早日解脱。
我的性格比较内向,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我经常都会有悲观的想法。小时候我妈妈对我的稳定增长十分严格,经常会骂我,有几次骂得凶了,我会伤心地想:我难道真的不是他们的亲生孩子?我难道真的这么差?这么没有用吗?既然我这么没用&&,我还是死了算了,免得成为他们的负担,&&。有一次,我甚至拿起了刀&&,我曾经悲观地认为我的童年不快乐的时光比快乐的时光多,最多只是一样而已。死的念头在我脑海中闪过许许多多遍,但最终还是没有勇气实行。
后来人渐渐长大,我受到老师教育的影响&&语言书上有不少儒家的文章,我渐渐觉得人好戏好活着,把握现在最重要。生死并没有什么好讨论的,孔子说&款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死的世界不可知,所以我们应该着眼于现在。虽然死亡终究会降临,但是那就是天命注定的,死亡不过是一种自然之道也。&而天命,自然之道不可违。人人都应不可逆自然之道,人人不免一死,我们的重点应放在现世。
在这个学期选修了&生死学&这门课后,我对生死的看法发生了改变。我原来那种把生命的单方举高,死亡的事实淡漠的想法是不正确的。生死观原来可以带出不同的生活态度。而我以前的生死观,虽然可以让我积极地活着,而且可以为着人际关系人的利益、为着大我而努力贡献出自己。但这生死观似乎也不太经得起现实的冲击。我了解到由于生命意识的优生性,人们首先注意到死亡乃是生命的终结。因此死亡意识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死亡恐惧,就是摆脱死亡的意识。但其实生死无别,生固然重要,死也不能忽视。在课堂上看《耶稣受难记》时,耶稣一开始面对自己将要死的消息时,他也曾感到恐惧,可后来他能从容赴死,是由于他已经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心中再无牵挂,甚至还对能见到侍奉他的天父而感到庆幸。是啊,我们如果一味地逃避,不肯面对死亡这个事实,不为死亡早作准备,到将死一刻才手足无措,惊慌不已。那我们的人生是多么的可悲啊!
讲预立遗嘱的一堂课使我印象尤如深刻。我在静静地听着死亡遗嘱的录音,想象着录音人的一生,感受着她对死亡所作出的准备:分配遗产,托付别人照顾她的母亲,感谢她要感谢的人&&,然后我开始想象自己死后会怎样我的亲人会如何,我会不会还有什么遗憾,我会满意我这一生吗?我的遗产该怎么分配才好呢?由于,我沉深地感到预立遗嘱的重要性,通过它,我可以反思我所走过的路,可以让自己了解到自己还有什么遗憾,以便树立往后的目标,减少将来的遗憾;通过它,我可以为自己的死做好充分的准备&&心理上和物质上的,不会在惊恐和绝望中死去。
在讲自杀的那堂课时,许许多多涉临死亡的绝症病人的故事,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对生命的珍惜,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待死亡的平静。他们没有因得了绝症而自暴自弃或终日以泪洗面,而是笑着积极地面对这段最后的岁月。这必使我回想起童年的那些很傻的想法。轻言自杀是多么可笑的念头啊!个人的自杀或许令他自己感到获得解脱,但当其他人开始模仿自杀这一行为,当自杀成为人们认为理所当然可以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时,整个社会的生死观将会变得多么颓废、沉沦啊!
上生死学后一课,不仅是对我正确生死观的树立起了很大的帮助,更使我从此树立正确、积极的生活态度,生死而的改变同时也时我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改变,使我在往后的人生道路上从容地生、安祥地死。
我对生死的感受&
以前,我很少关注生死问题。我从哪儿来的?别人总是开玩笑说,你像孙悟空那样从石头中跳出来的。对于死,直到奶奶的突然离去,我才有所认识。不过,心中总有一丝的恐惧。
上了初中,电视节目看多了,似乎有点明白人是怎样出年、为什么会死。同时,我也迷上了看推理片,死人的场面我见怪不怪&&还不是剧情需要?
不久,父亲患上了肺癌,家里人为了让他多一分生存的希望想方设法。父亲的生存意志十分强,毫不畏惧死亡。一年后,在家人的爱中沉睡了。从此,我对死亡的看法有所改变,也懂得生命可贵。
选课过程中,我遵循自己有兴趣这一原则来选。看到&生死学&这个课程名称时,我的第一个感觉是:究竟是学什么的呢?会不会跟我想的一样呢?
一个人去上这堂课会不会太闷呢?于是我找同学跟我一起选。可是,第个人一听&生死学&这三个字时,都是又摇头又摆手,似乎很害怕。后来总算有人同意和我一起选修&生死学&,她的理由是:好奇!
很多人,亲戚死了,会哭得很伤心,这是对死者别离的形式。有人对我说过,他有一个很少见面但是很有血缘的人死了,别人都哭了,他哭不出来,就猛打自己直到哭为止。我觉得这并不需要哭,离别是在心里的,并非体现在眼泪里。奶奶死的时候,所有人都泣不成声,只有我默默地闭上眼睛,回忆她的一切;爷爷死的时候,大家微笑地看着他&&八十岁了,人生的尽头;爸爸死的时候,妈妈哭得快倒下,我咬紧牙,继续我的人生,这也是他的意志。
上了两个星期的&生死学&,我觉得我对死亡的恐惧逐渐消减,对生活充满希望。生命真的很可贵,因为它既脆弱又坚强、既短暂又永恒、既简单又复杂&&
我还有一个疑问,就是现实中的我不会轻易流泪,为什么看电影时看到某些感人、生离死别的情节我会哭个不停?人真的很奇怪!
对生死学的选择
在我人生短短的十九年里,经历了四次至亲的人的别去。
第一次,是我爷爷,那时我才一岁,所以没有任何感知。
第二次,第三次,分别是外公和奶奶,他们都已年迈,生活行动日渐不利索,直到有日不小心摔了一跤,就再没起来过。我在医院陪伴了他们量后的日子,我看着他们的声线渐渐无力,直到一天早上,他们不再微笑着说早安&&他们已经到了一个和我们不同的世界。
到此为止,我对死亡都看得很开,甚至可以说麻木,人终要衰竭终老,离开我们,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也许只有双亲的离去,才会触动我内心最深处的神经,我是这么想的。
然而,不久前这想法戛然而止。
在所有亲戚的孩子中,我认为最漂亮、最乖巧的、最惹人怜爱的堂弟,上个月意外身亡。父亲知道我对他的感情之深,一开始对我隐瞒了这件事,所以当我知道这件事件,是从课堂休息时接到的刚从外地回来的母亲的电话中知道的。懦弱的我当堂哭了出来,而且一发不可收拾。整整一天,只要一百万想到他,就会不住地掉泪。
之所以如此伤心,不仅因为我很喜欢这位堂弟,更因为我无法接受幼小的生命的突然湮灭,我完全不能接受一个如此灿烂的生命,一个鲜活乱蹦的孩子就这么告别他辉煌的未来,告别蓝天白云,告别爱他的人们而一去不回,这叫人如何能接受?
故人已殇,但我的人生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我该如何面对?就等待老师的教导了。
生死学课后的思考&
之所以选修课选修生死学,是因为我认为无论是从远古时代人们的行列崇拜,还是到从古至今留传下来的祭祀仪式都可以看出:&生&&死&永远是充满神秘,使人类不停追问,努力探索以寻求谜底的难题。我正是对这一难题充满好奇,想要得知答案的一个追问者。
日这一天,我敬爱的爷爷因病去逝,享年83岁。这是第一次我经历亲人的死亡。当时在医院里,医生告知我们要有心理准备,大家便守在病房,静静地看着爷爷没有留下一句遗言,便永远地离我们而去。当时的心情不是用一句悲伤就足以表达的。
虽说&人生七十古来稀&,爷爷活到了83岁已是高寿,但当时家里还是笼罩着一层厚夺取的黑云,压抑得人们喘不过气来,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显得子孙贤孝。这使我不解也感到无奈。
在上第一节&生死学&课时,老师通过&驼鸟哲学&的引用,批判中国人&谈死色变&,便叭有避而不谈的逃避的态度。又将中国人对待死亡的观念与中国人对待性的观念作对比,说明历来中国人对谈性如触雷区,绝口不提,使很多人成为满口&仁义道德&,而满脑子&男盗女娼&的&伪君子&。同样,对死亡的忌讳,使人们畏惧死亡,而对死亡的理解产生扭曲。精彩的第一节课使我对生死学产生了更多的兴趣,因为它消除了我对死亡的恐惧,才能更好的理解&生&与&死&的联系。
海德格尔说过:&生是一个圆环,而不是一条直线。&也就是说死亡不应是一个断点,而应是无论在哪一个层面都能给人划上一个句号。人生因此而圆满,不在于长短。但人的一生的有限性,促使人们应该在这有限内提高生活的质量,发放无限的热力。这何尝不是用生的无限来稀释死的有限。
回头看83岁的爷爷寿终正寝,是一种自然而和谐的人生的完结。我的家人们应该建立科学的生死观,做到哀而不伤。单纯地落泪还不如静下心来整理爷爷的生平,好让子孙更好的缅怀敬爱的爷爷,让他老人家的生命犹如仍在继续而不曾远离!
年少时的我从来觉得死亡义我是很远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让我也会开始思考死亡。而我也明白了只有对死亡经过深刻、透彻的思考后,才更能领生的意义。
生死学之体会
一、选生死学课之因
我很敏感,对极小的东西也会联想多多,反应过度。不知从何时起,我感到自己的手脚有时候会有点不正常,反正说不清楚。去年暑假,妈妈带我到某某医院做检查,从临去的那天晚上起,我就异常紧张,只是没表露出来罢了。到医院后,神经科教授对我做检查后说我一切正常,可能是神经紧张过度而已,而我却死口咬定是有问题,那就只好去做磁共振,照一照脑部。
在磁共振的等候室里,我看到了许多不是睡在白床上就是躺在轮椅上的眼神呆滞的病人,我害怕了,他们得了什么样的病?我会像他们那样吗?轮到我了,我穿着白衣被推进一个半圆拱形的像炉子似的仪器里,里面很亮,无数盏小灯照在我身上,我睁着眼,觉得头部很沉,是几天没睡好的原因,还是真的有问题?&咔嚓&的声音每隔一两分钟就响一次,如果我真的有毛病,那医疗费很贵,爸妈能付得起吗?他们只有我一个女儿,如果我死了,他们能随得起吗?假如他们用尽所有的钱来医治我,而最后我却没能力抚养他们或离他们而去,那他们老了将怎么办呢?&&20分钟后,我看到了妈妈,心里是难以形容的难过。
几天后,医院来电说图片没拍好,要重拍。这又让我紧张了一段时间,重拍完了,结果出来了,一切正常,真的吗?虽然我松了口气,却又怀疑是不是那个拿图片的阿姨是妈妈的老同学而瞒着我呢?或许是其它身体问题?还是&&,唉,那两个星期居然让我轻了3公斤,这可是精神的压力。
由于我特别敏感生死的问题,于是我就毫不犹豫地先了生死学这门课,虽然有点害怕、忌讳它。
二、课时之感觉与收获
正如老师所说的:中国人受传统影响很深,非常忌讳&死&字。我当然不例外。开始的时候,我总是神经兮兮地去联想那些例子,搞得心情很糟,渐渐地,我发现生与死之间原来是那么的其妙,死的心情、感受&&,自杀是如何的&&,说实在的,我也曾想过人为什么会这么容易放弃生命,停留在浅层的认识上,譬如说,为什么他们舍得至亲?现在我有点明白他们临死的挣扎了。我把学到的知识与平日听到、看到的事情联系起来,让我看透了很多东西,我也慢慢地喜欢上这门课,对死也并不忌讳、害怕了。对死亡的恐惧离我越来越远了。在寿星大厦做义工时,我发现跟我聊天的老婆婆非常怕死,她说:&牛头马面经常来找我,催我上路。&我知道如果再这样下去的话,恐惧会超越死亡本身而杀死老婆婆,我想了很多话去安慰她,使她的心宽点,老婆婆显然开心了许多。同样,对于我去医院检查的那件事,我的心理是极不正常的,精神压力太大。&说病也会得病&。
生命是可贵的,生,我会珍惜它;死,我会平静地对待,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生死学让我懂得了很多。
幼稚的念头
你或你的朋友曾有过绝望并曾经产生&不想活&的念头吗?现在回想起来是否有很多值得仔细思考的地方?
报刊杂志每年都会刊登有关自杀的民意调查,而每年的调查结果都能引起我们的深思,愈来愈多的人们在身处困境时,会偏激地选择&自杀&。
现在的社会的确是越来越时尚,信息也愈加发达了,但人们的心思却越显得保守。我们似乎不愿意敞开心扉向别人倾诉心里话;我猜一部分的原因,是现代人不像以前那样真实了,虚伪、敷衍;我们在倾诉时&撞了板&,所以不敢再轻易地流露真感情。
老实说,我为人21年,嘴里吐出&自杀&、&死&的词不下五次;我是吃着苦头长大的,迫不得已,我决不往那绝望的一面想。我记得当时自己的情绪真的很激动,灰心、失意。
我第一次想到&死&是在初三,本来家里挺和谐的,平常打打闹闹,日子也就过去了,但爸突然被诊断脑子里长了肿瘤,情况恶劣。家长一下子崩溃了,我们三兄妹还小,不懂事情的严重性,还继续技术打闹,烦恼的家长便将情绪发在我们身上,双方都不能互相体谅。牌合僵化期。我当时读初三,开始心烦升学考试了。妈只会追问学习成绩如何,外加一个硬性的指标:一定要在全级前几名!唉!我当时缺的并不是这些!整整一个多月,我只会埋怨,多次的争吵,让我厌倦了活着。或许我不存在,一切都可以了事。幸亏我只是傻想,而并没有付诸行动。爸病危那段时间,我突然懂事了许多,一心只专注读书,认为自己努力了,爸就会好起来,如愿地,爸真的获得了重生,我也顺利地考上了一看省重点高中。
困难过后的日子,一切放晴了;我忘了&自杀&,因为我知道,明天抬起头时,阳光灿烂依旧。
至今我还经历过几次大的考验,每次我都气馁了,觉得天要塌下来,也曾想过死,不过还好,理智与勇气给了我机会。
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有许多值得我仔细思考的地方。每次困境过后,我都能感觉自己懂得了更多,有了更多要努力活下去的理由。经历多了,知道困难无所不在,你、我、他都会被不断地考验,重点在于,懦弱者会放弃,坚强者会克服,并取得最终的成功。
我发现,自己身边有很多新鲜、刺激的事情,是我从未尝试过的,如果因为一个矮台阶,就放弃了生命,那之前的汗水与泪水就白流了,一个人,活着,会感染很多人心跳;死去,会牵动很多人落泪;自己一个阳光的笑脸,会使得周边人一天的好心情,这样的生活,我为何要轻易放弃呢?
我选择生死学的理由
人的生死是那么神秘,又是那么普通,是那么神圣,又是那么平常,直到今天为止,我还不甚了解生死究竟是什么,只知道我现在就是活在世上,然而死呢?死是什么?难道要到死的时候才能知道吗?
小的时候我很恐惧死亡,不但恐惧自己死亡,而且也恐惧别人死亡。每当我看见别人家的棺木抬过时,我就十分恐惧,不敢看,也不敢听那种锣鼓声,所以村里如果有人死了,我就会躲在家里不敢出来,但偏偏有一次,我并不知道村里有人死了,我碰巧出门去玩,一出门口,往街道里一边一望,竟然望见了一口棺材正对着我,那一刻我的心几乎停止跳动了,也就是那一刻,在我童年的生活烙下了对死亡恐惧的阴影。
后来上小学了,我总不敢自己去上学,因为上学路上要经过一座山,那座山就是乱葬场。有时候放学晚了,村里人都走了,我就会一口气跑回家,装作没看见那些裸露的棺材,可是心里却不时涌现出一副副棺木、睡之前或平时静思时。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死亡的恐惧也日益减弱,但还是有一种说不清的害怕感觉,其实直至今天我还没有见过死人,我不想看也希望永远不会看到,但是不现实的想法,人谁无一死,谁又能够拒绝,我以迟早都要面对前2代老人的死亡的,我自己以后老了也一样,所以我只有通过学习来了解死亡认识死亡,消除对它的恐惧,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生死学》的自我认识
学习生死学希望达到的目标有四个:
解除行列问题的神秘性
赋予行列问题的神圣性;
提供必要的实践指导;
培养关心人类命运的生命情怀。
就在去年的一年中,家中两位亲人先后离我而去,在挺过痛苦期后,心中好象多了什么,到学习了《生死学》,之后,内心终于得到了很大的释怀。
先是我亲爱的爷爷,他是我小时候最疼爱我的人,也在很早就教我背诗识字,是我的启蒙老师,由于年老,爷爷从开始无事可干,到处寻找同年龄的人聊天到后面社会关系逐渐走向封闭、保守与孤立,伴随而来的是社会认同感降低,生命前景观显短,被遗弃的感觉日渐强烈。他时常回忆以前的事,常沉醉于过去的辉煌中,由于父辈终日为工作忙碌,于是我便经常陪着他,听他一遍遍地讲同一件事情。我深怕亲爱的爷爷有朝一日就离开亲人远去了。上了大学后,我必须离开家乡,不能够再时常陪伴爷爷,记得三月份那日是周四,中午父亲打电话说爷爷病重,我急忙写了请假条,可东西还未收拾好就接到父亲带哭的电话,爷爷走了。在我都还款回去见他一面的时候。回去跑在爷爷床前的我放声大哭,愧疚地怪自己未能见上一面,我再也见不着亲爱的爷爷了。
伯父是在国庆前一周走的。三年前得之患上肝癌的时候他一点都不信,一间间医院去查,而最终结果一样,化疗回来后他的态度变得非常的强烈,稍微照顾不周便会发脾气,尤其在他觉得痛苦时,连他最亲爱的外孙女在外面吵闹了也被他大声斥责。那时我们都认为亲人都尽心陪伴了,还被责骂受气,真的太过分了点。现在我知道这是临终心理的第二个阶段好愤怒阶段。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理解和体谅、关怀。等到后来瘦到卧床不起的时候,伯父变得很安静,但是身边时刻都要有人陪伴,同时按照我们家乡的习俗装在他袋中的钱也不容许其他人动。是计价还价期、抑郁期、接纳期综合在一起的情况。他害怕自己离开的暑假身边没有亲人的陪伴,伯父走的时候我依然没有大哭,我感到愧疚的同时也觉得了一种放松。家人受了那么多气照顾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他也终于解脱了终日的痛苦,可以安眠了。
亲人的离去仿佛在自己心中挖去了一块,所有关于他们的回忆都找不到依据了。这种痛要很久来弥补,《生死学》让我知道,死并不可怕,怕的是对生着的亲人朋友的忽视。我们需要更多的彼此了解,体谅与关怀,让身边的人因自己的存在活得更有质量。
上次一个失恋的朋友想到自杀,我在劝她的时候听她说,她一个朋友听说了就不理她,认为她太&&& 。我&&& 这中体味良多,如果都像她那个朋友一样,世界是多么可怕。生命是如此珍贵,我们都应尽力的珍视和尊重,即然死是必然的过程,何不让自己和周围的人生活的更快乐,更高质量呢?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恰如其分表达了生者对逝者的缅怀之深情,今天恰是光明,我站在阳台上,看着蒙蒙细雨在灰色的天空中翻飞,盈满心底的是淡淡的感伤,夹杂着心血热涌。敬爱的奶奶啊,您在那个世界可过得好吗?
我家虽然不富裕,但家人的乐观和相处的和睦使得我能无忧无虑地长大,我一直以为家人永远都会这么温情地在一起。即使懂得了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生老病死的问题,我也不愿意去想,如果有一天有亲人离去该怎么办,即使爷爷奶奶已八十多岁了,我只要看到他们的笑脸,看到他们温和的目光,不会想他们还有很长的路的,至少会等到我长大成人,等到我成家,我要和他们一起分享生活的幸福&&。然而有些事是不容人去想像的,去年年初奶奶在烦闷了两个星期之后突然就闭上了眼睛,永远地。听家人说这两星期奶奶也是跟往常一样闹点情绪,抱怨一些琐碎的事,可没想到她就这么对人世念叨几句就走了。当时我在学校里,知道奶奶去世是在后事处理完之时,家人怕我伤心影响我且路途遥远就没叫我回去奔丧,记得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不知是怎么放下话筒的,我只是冲旱灾厕所里,哭了两个小时。我心里特难受,脑海里闪过的都是奶奶的影子,我真不能想像她就这样离开我们了。后来一直守候在奶奶床前的弟弟告诉我,奶奶最后一刻是微笑着的,闭上眼睛后表情也很安祥,像做着美梦。这样我才觉得安慰。
以前看电视,看新闻或是听说别人的死亡,我只是感叹他们的生命的结束,并没有深入去思考与自己密切相关的生死问题,最多只是思考过人生的追求,现在亲人的离世让我不由自主地想到跟死亡有关的很多问题,然而也总是对很多问题百思不得其解,一直在心里造成许多困惑,面而慕名选出修了《生死学》这门课,其实是想找寻一个能让我在生死问题上坚持的&平衡点&好让自己抚平内心太多的烦躁。
观看影像后,主人公贺比撮后时光震撼了我沉睡的触角。他那三个足球大的肚子时常提醒我:死并不令人惧怕,如果你悟透了它!当生命的长度被医生用数字界定后,63岁的贺比决定跟妻子去自己的梦想之爱尔兰,而不是躺在医院里一天天地等待死亡。在自己喜欢的地方做喜欢的事情,过舒适自由自在的生活,这是人生的逍遥,面对死亡,他已摆脱世俗功利,个人物欲的局限,摒弃一切恩怨、悲欢离合等等世俗的幸福与痛苦,坦然了。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生如春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是对生死所憧憬的美好境界。人们固然要使人生幸福辉煌,尤如绚烂之春花,但同时也应该有尊严,平静安宁地走向生命的终点,使之静谧美丽如秋叶。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世人多以为人生就是物质性生活加精神性愉悦的过程,当面临死亡时多感叹遗憾、带着无可奈何的忧伤和失落恋恋不舍地离开这个繁华的人世,哲人告诉我们说人生的内蕴不能如此偏狭,要在重生之是勇敢正视死亡,承认死亡的必然性和终极性。
德国大哲学家海德格尔就是把死亡问题放入人的整个生存状态中去考察,人既不知道自己现在为什么这样,也不知道自己将来会怎样,而知道的唯一的事就是人总有一天要死去人的生命是一维的,不可重复的,人的存在是一种面向死亡的存在;而本真的时间并非一维地流逝,而是没有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区别的,它是永恒的现在,这样人的生命和死亡就不是位于时间的两端,而是交织在一起的。
中国有传统忌讳死的习俗观念,&死&是禁忌的词汇,连谐音&4&都忌了,古代帝王的死用&驾崩、山陵崩、晏驾、殂落&|等词,亲友的死用&永诀、长辞、长别&,父母长辈死说&弃背、面背&,而英雄的死就是:&就义、牺牲、殉难、殉国&等等。用词可以尽意回避,而人生永远无法回避死亡。
死是人类永恒的宿命,每一个人必会在某一时刻面对他人之死和自我之死!我们要把对死亡的认识转化为人之生活过程与生命进程的动力,将死亡观转化为规划人生的资源和促进人生发展的动机制。培根《论死亡》曾言,&人生最美的挽歌无过于当你在一种有价值的事业中度过了一生后能够说:&主啊,如今请让你的仆人离开&;叔本华的《人生的选择》也说,我们竭尽全力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尽可能发挥自己的品质,把我们自身具有的才智全部用到我们所从事的事业上,在能力范围之内不被其他麻烦事侵扰。我们得选择最适合我们发展的职位、行业和生活方式。
人的不朽不仅仅在于个体生命基因在家族子子孙孙的绵延,还在于精神上的超越的高度境界,让自己在有限的岁月完成事业和完善人格,所谓&立德、立功、立言&,在改造世界中不断外化为人格形象,外化为思想著作,外化为对别人发展的影响等等,在一系列的外化中达到无限,达到不朽。
死亡启示我们在有限的生命岁月中努力学习,生活和工作,对死亡有清醒意识才能使自己体会到生存的真实性,才能迫使自己珍惜生命积极地筹划生活,克服生存的盲目性,追求个体生命的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一般的人都害怕死亡,因为死亡代表着结束,是生命的结束,甚至是精神的结束。活在世上的人,绝大部分都没有经历和感受过死亡,他们对死亡感到陌生;对生命的终结感到害怕;他们更怕被活着的人们所遗忘。
以上的这段文字,对于以前的我来说,就仅仅是一段文字,没有感悟,更不可能有体会,因为我出生于一个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全都健在的幸福家庭里,一直以来,我可以说是万千宠爱在一身,我的成长过程被灌注了亲人们满满的爱。生活的前十九年里,&死亡&二字从没有在我生命的字典中出现过,直到我外公在三个月前的去逝,很多东西都在一夜之间改变了。我真实地接触到了死亡,真切地感受到死亡,一种幸福感永远地离我而去,一种陌名的死亡恐惧开始向我袭来。
你可以想象出既是疼爱你的,又是你所爱的、尊敬的人即将离你而去的感觉吗?那是心痛的、可怕的、难舍的,甚至不可以言语表达出的。当我站在病床前,看痞外公因为脑出血而全身不停抽缩时,我的心也跟着抽缩,每次当我想喊一声&外公&时,出来的总是泪水。或许是血浓于水的缘故吧,我总觉得自己能感受到外公的痛苦,甚至感受到他他产思想,不止一次,我有提出让外公&安乐死&的冲动,我想帮助他尽早地脱离痛苦,但最终,感情、理智和对生存的幻想都让我没有把这句话说出口。我只有和家人一起,一直默默地透过深彻治疗病房的电视屏幕看着外公,静静地陪伴他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路。
外公去逝了几个月,时间冲淡了悲痛,也冲淡了恐惧,当我从悲痛和恐惧中走出来的时候,我也开始重新正视生和死。我渐渐地明白到,死亡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死和生是一样的平常,一样的平凡,只是我们早刊感受不到或者感受不深罢了,但这种大自然的规律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它不会以时间,地点和人的意志而转移。正因为如此,人不要害怕死亡,也不应避讳死亡,只有正视它,理解它,才能真正地克服死亡恐惧,并从中得到学习和收获。
人生的过程即见证死亡的过程;见证死亡即学习死亡&学习死亡也即是推拒和接受死亡的统一。还记得曾读过一篇英语文章,里面就谈及了现代的美国人对待死亡的态度。以前,美国人由于弘历过独立战争和南北内战,他们对生死习以为常,但随着近几十年文明的发展,人们也开始避讳死亡,家长们甚至把自己的孩子和重病或濒临死亡的亲人、朋友相隔绝,不让自己的孩子接触和了解死亡,最终导致了年青一代在对待死亡的思想和态度上都很迷茫,当死亡突然出现,他们都没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去应对这些情况,美国的一些心理学家和老师采取了新的教育方法,他们带领学生们到医院去做义工,让学生照顾一些年老的,甚至临近死亡的病人,在生活和思维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认识了死亡,了解了病人们的心理状态,甚至亲眼目睹了死亡过程,他们对死亡不再感到陌生,不再感到恐惧,而是将它作为完整生命中的一部分来对待。在旁观死亡的过程中,他们领会到生命共同体的珍贵。其实,返过头来看看我们自己,中国人是比较传统、保守的民族,中国人也避讳死亡,其对生、死、鬼、神经常抱着崇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迷信的态度,而这些态度往往对青年人造成错觉,造成误解。中国人在对待死亡的态度上更应该解开传统思想的束缚,正视死亡、学习死亡、才可让年青的每一代健康发展。
外公的去逝,让我重新认识死亡,但同时也让我开始重新审视生命的价值。在我的眼中,外公是疼爱我的亲人,但在其它亲人、朋友的眼中,外公还是一个不平凡的、受人尊敬的人。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在外公的葬礼上,来自我外公生前的亲人、朋友的花圈摆满整个厅堂,来自香港、深圳,市、省总工会的亲人、朋友急急忙忙赶回来。那种场面,让我深刻地感受到外公是如此受人尊敬,他的生命曾是如此的不平凡。以前听外婆说起外公的生前,说起他是如何参加广州的解放战争,参加地下党工作,参加海员罢工时,我总是把它们作为故事来听,但我在葬礼上徕听到外公的朋友们叙述外公的生前事迹时,我却感觉到前所未有的真实,那份真实感让我深深地了解到外公在世时生命的充实和生命的意义。
从外公身上,我得到了一个新的认识,那就是要活得充实,要活得有意义,并不需要像古代屈原那样以投江自尽表示精忠爱国,也不需要像战争时期,董存瑞和刘胡兰那样为国捐躯,因为在现实社会这些都不真实。反而,只要活得无私,活得问心无愧,只要为着正确的目标勇敢、努力地活着,就可以让生命称得上充实,称得上有意义。当然,这种正确的目标是指崇高的物质和精神追求,而并非仅仅是金钱、地位、名誉等庸俗的追求。许多人一生都以此为目标,或许他们会觉得充实、有意义,但这永远都只会局限于物质上,而心灵上和思想上的真正充实、有意义是永远无法实现的。
亲人的离逝,让我看到上天对生命是公平的,它仅给予每个生命一次生存,生活的机会,这也就暗示了我们要珍重生命,这不仅包括他人的生命,还包括自己的生命。每次,当我看到报纸上报道某人因为遭遇挫折,感情等各种问题而走上玖这条不归路时,我就觉得莫名的痛心,我为他们的亲人感到痛心,也为的轻易放弃上天赋予的、仅为一次的机会而痛心。或许我永远也不理解自杀的人的心态,但我知道,如此珍贵的生命,如此轻易寺结束,是不能单凭&可惜&和&遗憾&可以轻描淡写地略过的。人要珍惜生命,更要为生命负责。人生其实是很短暂的,但要面对短暂的人生时也需要无比的勇气。轻易便结束自己生命的人就不具备这份勇气,,更别说要活得充实、有意义。记得我看过现代的一位作家余华所写的一本较有名的小说《活着》,它描写的是一位普通的中国农民曲折的一生。小说以中国的发展历史为背景,写出了这农民一家是如何面对中国的抗日、解放战争、面对文化大革命,如何在一波波历史洪潮的冲击下挺了过来的故事。虽然,在这些冲击下,农民的好朋友抵受不了文文革打击,最终选择走上自杀的道路,农民的儿子、女儿、女婿、甚至是妻子因各种的原因相继地永远离开他,但这位农民仍然没有放弃活着,他的一生几乎都是为了自己和他人的活着而活着,即使最后只剩下他自己一个人,他仍然为自己和自己所养的、失迈的水牛活着。农民的一生,可以说经历了所有的人间悲痛,但命运的没有把他打倒,也永远不会把他打倒。在他的心目中,生命是伟大的,珍贵的,是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样东西可以相比的,这种观点也就是他对生命的执着,对活着的坚持的体现。
主人翁的思想是平凡的、单纯的,但正是这种平凡、反而空出他生命的伟大,反而让他的活着更真实,更有意义。相比之下,那些因为遭遇到一点熙 挫折而寻求死亡解脱的人,行为是如此的可笑,思想是如此的幼稚,心灵是如此的脆弱,生命更是如此的渺小。我想,每一个想以自杀为解脱办法的人读过这个故事后已以没有理由再去寻求死亡。
从小说的主人公身上,我看到那种顽强活着的勇气,而这份勇气也是最难能可贵的。人们常说,面对死亡需要勇气,需要战胜死亡带来的恐惧;但实际上,活着更需要无比的勇气。因为活在这个世上,并不仅有安逸和快乐,更有困难、挫折和磨难,人只有克服每一个困难,战胜每一个挫折,才能在胜利背后发现生命的真谛,体现到生命的完整。一帆风顺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平静安逸的生活也不是完美的生活。要实现生命的真实、完整,就必须要具备无比的勇气,去迎接生命的挑战。我敢说,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生命,无论他的地位如何,无论他的成就如何,只要他有勇气活着,他就是勇敢的,是伟大的,是令人敬佩的。
人的生命实在是很伟大的,不平凡的。当一个生命体在黑暗中经历了十个月的酝酿后,终于到达世上,之后要用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去学习生活、过生活、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个体,当中有多少欢乐,有多少困难、挫折没有人能够预知(预知了也就没有意义了)当生命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完全程,才能真正地认识了整个生命过程,这时,又要去面对死亡,接受生命的结束。新一代的生命又要开展新的旅程,开始重复前者的路,并加以完善、改进。这周而复始的过程永远不会间断。无论我们活在哪一个时代,作为哪一个时代的生命个体,都无需顾及前后,只要活好自己的阶段便可以了,厕这需要勇气;需要学习无惧死亡,需要在生活中不断充实自己,使其真实、完整、具有意义&&
在以上内容里我谈到了生和死,包括了对生的认识、对死的态度,其实这些看法都是不成熟的,因为我毕竟只活了不到二十年,生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要我自己去体会。未来的我要怎样活得真实,这是一个值得让我深思的问题。老师曾说过:&人生不是你活着的时间,而是在这段时间做的事。&《活着》的作者也曾写过:&活着要为活着而活,而不是为活着以外的东西而活。&如何不浪费生命的宝贵时间,如何为活着而活出充实、完整的人生,这并非三言两语可以说得清楚,只有真正活下去,方可以体现。只要不选择死亡,人生还是掌握在我自己的手中,我对自己未来的生活、生命充满憧憬和希望,我相信,只有我以无比的勇气、坚定的信心、无惧死亡的态度去活,就能活出真实、活出精彩、活得无悔!
重新审视死亡
死与性历来是教学课堂上的禁忌。现在开设了《生死学》这门课,是个不小的进步。
一直以来,我们对于死都是模模糊糊、朦朦胧胧的。于我,一直到我奶奶的去世,我才真正感受到什么是死亡。
今年的春节前几天,奶奶因病重,最终还是被病魔击倒了。我很清楚记得每个细节。几乎所有的亲戚都来了,又回去了。看着空荡荡的奶奶的房间我知道我真的失去了一位至亲的新人。那个从小时候就一直照顾我的奶奶,我永远都见不到了,以后都没机会再跟她聊天了。
那种伤痛并非言语可以表达的。之后,一直很害怕会失去身边的亲人、朋友。连夜里都做恶梦。直到上了《生死学》,压有心中的大石卸下了。
记得,第一堂课上释放的短片令我感触很深,我也哭出来了,心里舒服了。死亡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没有人知道我们什么时候死,也没有人知道我们会怎样死去也没有人知道死了以后是怎样的。不过,没关系,最重要的是从今天开始珍惜生命。不要让自己葬身于那些不值得我们介意的事上。自我毁灭更是不明智的选择。纵然,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令人讨厌的东西,有许多意外、挫折、失望,但美好的东西还是有许多的。爱自己也是爱别人,使你爱的人不必经历那痛彻心肺的失去,那就是好好活着,珍惜生命。
上了《生死学》真的得益不少。那节关于如何处理哀伤情绪的课程让我得益最多。从中,我找到了正确的方法对待心中的苦痛,渐渐地平息了心中的哀伤,继续生活。以后,还会有人会像这样从我身边消失,但我已不再害怕,我知道我该怎样做。
当然,课上还让我了解了其它的一些东西,像安乐死。希望以后会有更多的人得益。其实,死亡并不可怕,那是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必须要面对及面临的问题。其实,死亡并不神秘,每个人身边都会有人因某个原因而死亡,只要我们认真对待生命,对生命的执着以及不轻易放弃活着,我们的自然死亡才是那个我们原本都要经历的死亡。不要以为死亡离我们很遥远,其实,它就在身边,可能一不小心就会魂归天国了。
上完《生死学》对我最大的好处是让我重新审视与思考死亡及人生。生命有限,何不珍惜?只有珍惜生命,才不枉在这人间走一趟。
生死学给我松绑&
说真的,在那么多的选修课程中,我选了《生死学》,并不是出于无奈(其他课已被选完,别无选择),当我看完那张选修课程表,我就决定了我要选的是生死学。舍友们对我的选择纷纷表示不理解,事实上,我也不明白自己为何固执地选了生死学。或许,是因为我对爷爷的死一直无法释怀,想要增加点生死方面的知识,好让自己心里的伤痛减少一些吧。
记忆中,小的时候,总是爷爷带着我们姐弟俩去吃云吞,去吃油条,去开满野花的田野里玩耍。爷爷 最疼爱我的,冬天见我没穿袜子,第二天马上给我买来一双;上初中时要晚自习,家里晚饭吃得晚,爷爷怕我饿着,总是叫我去他那里吃了饭才上学;爷爷有什么好吃的,每次都会留一些给我。在爷爷的疼爱中,我渐渐长大了,而爷爷却渐渐老了。初中毕业,我考取了外地的一所高中,要外出求学了,一个学期才回去一次。而每次我回家,爷爷的身体都一次一次的不如从前。我还没有意识到爷爷将要离我而去了。到了高二的那个暑假,爷爷的身体更差了。有好几次他拄着拐杖出去都在路上晕倒,我的心开始恐慌起来。回校前我去与爷爷道别。爷爷说:&也许你寒假回来时就见不到爷爷了。有谁能够活得长命百岁呢?我活了八十多年也足够了。我知道你是一定会有出息的,可惜等不到你上大学的那一天&&&
听着爷爷的话,泪水无声无息地流出来,我无语。
回到学校,多少次梦见爷爷已经远去,多少次在梦中放声痛哭,醒来空余泪痕。只是我一直不敢打电话回家询问爷爷的病情。直到中秋节那天晚上,我终于打了电话回家。谈了我的学习和生活后,妈妈说到了爷爷:&爷爷快不行了,现在已经不吃不喝的,他过世时你回不回来呀?&我的心掉入了无底渊。爷爷,我亲爱的爷爷,您就要走了吗?那天晚上,那是一个本应开心快乐的中秋之夜啊,开晚会的这里一群,那里一堆,传出阵阵笑声;同学们提着小灯笼在操场上嬉笑追逐。可是,这一切都不属于我,我一个人躲在宿舍里为爷爷的即将逝去而伤心落泪。这叫我如何面对呢?
以后的日子里,我都在想:也许爷爷已经不在了吧,又也许还在呢。我实在没有勇气打电话回家问清情况。我情愿不明不白的,只要还不确定,我的心就还存有一丝希望。终于寒假来了,我又回到了家。没有人跟我谈到爷爷。我慢慢走到爷爷小屋门前。那门上的那把生了锈的锁打碎了我心里残存的一丝希望。爷爷,我那亲爱的爷爷,他真的走了。
于是,我选择了逃避,逃避面对这个事实。我昼地不提到爷爷,我不敢问爷爷是哪一天过世的,葬在了哪里,他临终前有没有提起我,有没有什么话留给我,我也不敢去到爷爷的坟前,告诉爷爷,我回来了。也许,我是一厢情愿地认为,只要我不知道爷爷的忌日,没有上过他的坟,爷爷就好像还活着一样。我无法面对,我只有逃避。一直到现在,爷爷去世快两年了,我也还不知道他的忌日,没有去上过他的坟。
自从上了生死学的课,我就知道我已慢慢的从失去爷爷的伤痛中超脱出来了。我对死亡有了一些了解。我们每个人从生下来的那一刻开始,便步入了走向死途的过程。我们随时随地都可能走向死亡,因此,我们要时刻作好死的准备。有时,死亡是一种解脱。是的,焉知对爷爷来说,玖不是一种解脱呢?如果这样,我是不是应该为他感到高兴呢?有的死亡,我们是不需要为它感到悲伤的。我是不是应该坦然面对爷爷的死呢?
或许这个暑假回去我应该去爷爷的坟前告诉他:爷爷,我已经考上大学了。我回来看您了。您安息吧。
生死学,它为我松开了绑隹我心灵的枷锁。我知道我所学的还很肤浅,我的体会还很幼稚,但我会继续学习死亡,只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学到的,遇到的,想到的&
转眼间一个学期过去了,对这个学科有着各种的不舍。例如,对死亡只是有了大概的了解,有很多的疑问还没有弄懂。而自从接触了这个学科,就立马令我爱上,希望就算这课已经结束,但还有很多知识等我自己慢慢摸索。
生死学,这门课,不止令我们了解了生与死,更深的含义是让我们知道研究人生的意义。而令我最感兴趣的是对自杀深层次的探讨,清楚了不幸的人,不幸的遭遇,对生命的不负责,看到这些人以后,我更热爱自己、热爱生活,因为我还生存着,我还可以摸到实物,看到春夏秋冬,呼吸空气,不现自艾自怜,更加正视人生。
生命是妙不可言的,从一个李为渺小的受精卵开始,由一无所知,天真烂漫到渐渐成熟,长大到老死。在这个漫长的时间里我们经历欢笑、哭泣、甜酸苦辣尽到其中,当然也有很多人在未享受完这匆匆几个十年的时候,已经离开了这可爱的世界,最近我就完整的经历了一次生离死别。
2005年的10月18日,我接到了一个噩耗,一个和我很要好的朋友离开了人世。他直到那天还不满二十岁。他是给人用猎枪和刀杀死的,应算枉死。那晚,他和一群朋友在某某地方吃宵夜,可能喝了酒,而且数量不少,与旁边的人发生口角,一开始以为是普通吵吵,就继续饮酒作欢,谁知道不到五分钟时间,那一桌人找来差不多二十多人把他推进包厢,原本也不想害命,本想吓唬一下,挫挫他的锐气,但他亦不怕死的对那二十多人叫。一枪下去打在他的脚上,这时不知道是他真的不怕,还是酒精起了作用,他还说:&一点都不痛。&这时,那群人已经气得目露凶光,又开了两用人才枪。但这三枪不算是他的死穴,而是在慌乱中,不知是谁在他的心脏插了三刀,最后,当他闭上眼睛前,他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不行了。&这句话之后,他的眼睛再也没有睁开,他走了,他带着大大小小的遗憾走了。人的一生有短有长,只要过得有意义,当你闭上眼睛时,你不会觉得遗憾,你会走得一身自在。
我还看到一个纪录篇,故事的大概是说在欧洲有一家诊所,只有十来个房间,是用来帮助病人安乐死的地方。他们那的安乐死并非是静脉注射,而是用心理学的方法来令人自然死亡。他们用的方法别具一格,他们收到来自各国的来信选出最痛苦的人来进行他们的安乐死。他们每天给病人播放悲观的电影,死亡的影带,由护士劝导他,身体已经坏了,留在世上只是受到人的折磨,还有教师来给他们讲死亡的意义,听说这种人来到这里不用五天就可以正常死亡。而且每一个人的脸上不会有一丝痛苦的感觉。但每年在欧洲都有许多人在诊所门口抗义和示威,因为他们觉得他们在谋杀,在谋杀人生存的权利。在款上这门课之前我觉得这间诊所没有良心,但现在的我了解了生与死后,明白了许多,这间诊所不是在害人,而是在帮助、饱受痛苦的人得到解脱,这是最大的阴德。
在课堂上,老师也对自杀的问题作了具体的讲解,自杀的人结束自己的生命,在这方面,一向是个受争议的话题:很多人觉得自己自杀是失去面对现实的勇气而逃避,自杀是最愚蠢的,有多少人连生的权利都没有,既然已来到这个世界为什么又要离开?&死者常已矣,只留生者常泣之&,只要想通,其实自己的不幸只是小粒沙尘一样渺小。
说实在的,我以前也怕死,害怕火化,害怕永远就放在一个骨灰盒里,害怕永远没人在记得我,没有人能在说出我的名字,我曾经怨恨妈妈为什么不再晚两年才把我带到这个世界,如果晚一点出世,等科学发展到解开人体基因密码,那样我就可以活久一点,我也害怕火化,我怕我的肉体会痛,虽说人死了,没有一点感觉,但我怕,如果我还会痛,但我已无力大叫,这些幼稚的问题常令我想得冷汗直冒。
但现在我豁达多了,我了解生、死,我不怕死了,这个学科令我更热爱生活,珍惜生命,遇到任何不顺心的事我都会深呼吸一口,心情总会好些,因为我还可以呼吸空气,我的双手还可以创造我的将来。&
生死学课后思考&
很开心可以选修这个课程,选修这门课让我对生与死的关系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改变,课堂上,生动的例子,古代哲人的名言警句对生与死的看法,对我来讲都是那么的新奇,却又引领我对人生一次又一次的思考,每一次的思考都可以得到一次新的领悟。
其实这个选修课,除了展示不同人对生与死,特别是死的看法外,还着重介绍了一种新的事业,就是临终关怀,她是指对即将死去的人给以特殊的关怀的一项事业,其他的还相对自杀的研究,人在死前的心理状态等的研究。
在上这个选修课之前,我本人对生死的看法基本上都很肤浅,而都很怕死(不过上完这之后都一样怕)。我认为,那些选择死亡的人都很蠢,能活着就是一件好事,何必还要死。在我看来,生活就应该是开开心心的,无论悲伤还快乐,时间同样是过,地球不会因为你一个人而停止不转,因此,与其花时间去悲伤,不如将时间都用来快乐!
我想每个人的生命观都不同,但都不外乎积极与消极,不过凡事必有因,能够积极面对人生的人,心理素质明显分人不同,遇着困难都能积极乐观地面对,这样的人生,才能够过得有意义,才会快乐,每个人的人生际遇都不同,不能每个人,什么时候都能一帆风顺,有时更会是到了走投无路,似乎只有选择死亡才能使自己得到解脱的假象。其实我觉得这也是人对生命的看法的一种。
每个人都有困难的时候,他们的心态是刮目相看的呢?上完这个课程,我有了很大的了解。这不但使自己可以对生命的看法有一个提升,在需要的时候,还可以用作帮人(希望身边的人不会有要我需要帮忙的时)。就我自己来说,我认为自己是个挺乐观的人,因为自己活了这么久也经历过生离死别,再在课堂上看到教师的讲义中的内容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似乎就是曾经在心中自己的心态就是这样,每个人的心中,其实都有自己的一套生死学!
再谈谈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人生自古谁无死?古人的名言总是那么深刻。每个人都会经历那一刻,但却是大多数人不会知道自己会是什么时候离开,不过也有例外的,假如身患绝症,生命的漏斗中的沙子在眼光中不断不听使唤地减少,那时对人是一种难以名状的煎熬。那在这个时候,人需要的是什么呢?
我想,除了尽力的外界条件帮助外,也就是医学上的作用外,同样重要的对人的心的治疗。
人,大部分都是害怕死亡的,害怕那离开人世间美好事物的一刻的到来,又或者坐无可恋了,死亡对人的恐惧也不会是少的,这时人的心理状态将会直接影响到人身体的变化,太多的事例证明了这一点。所以对临终的人群的关怀,心灵上关怀不但与物理治疗的作用同等重要,有时甚至比其更重要。
临终关怀对临终人群心理上的一种关怀,我想其主要目的是可以让人能够在快乐中死去,能够让人可以不有带着恐惧而死去临终关怀是对心的关怀。
人对死亡的恐惧,其实是源自对死亡的无知,以及对在生的人或身边的事物的眷恋,这些都是心理因素,是造成临终人群心理不安定的心理因素。临终关怀就是要消除这种不安定的心理因素所产生的人的心理问题,让人能够正确的面对死亡,正确地面对即将要离开的人或事,不能让焦虑和不安占据了心灵,快乐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最重要的。
临终关怀是一项事业,一项每一个人都可以做的事业,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生离死别,面对受着这种痛苦煎熬的人们,我们不应该只是在旁边看着他们受折磨,看着他们在痛苦中死去,我们能做的或许不多,我们可以对他们给以更多的心灵上的抚慰,让他们感觉不到死亡的即将来临,让他们不是在寒冷中死去,这就是临终关怀,是一项每个人都可做的事业。
结合自身经历或经验,谈谈对生死学的看法
每个人的一生,不同于前人,不同于前人,每一个的死亡,亦复如此。人们彼此之前间的千差万别,一直延伸到各不相同的死亡。各式各样不同形式的死亡之间的区别,就像我们生活在世上所见到的每一张不同的脸。每一个男人变鬼的方式,上天从救治预知;每一个女人也都用自己的方式走完最的的路程。
生、老、病、死都是一种自然规律。死亡更是无法对抗的。死亡仅仅是自然发展节奏的一个后果,有关死亡的神话有很多,这种种神话,一方面用来战胜恐惧,另一方面则出于人们的愿望。神话被用来消除人们对死亡的现实可能产生的恐惧。这么多人希望死得轻松,或在睡梦中死去,回此不会感到痛苦;人们始终在执着地追求一个形象,即在最后的时刻,在万事皆了的意识中仍有雍容不迫的风度;人们需要自己相信在关脑清醒的状态下,迎接生命的终结,或者是完美地跌进无痛苦、无意识的深渊。
有的人死于各种灾难,有的人死于各类疾病,有的人由于年岁已大而自然死亡。对于生于死的距离,有人把它比作如天地之间的距离,而我觉得,生与死虽然是两个绝然不同的状态,但是它们之间的距离并不是那么的远,而只是隔着一层薄薄的黄土罢了,对于我们人类而言,黄土上面就是生,而黄土下面就是死。
死,这个词在我的头脑也不是很模糊。在我读小学一年级时,我的奶奶死了。那时候我虽然还很小,但是当我看到奶奶静静地躺在床上,全富翁悲伤的表情和听到满屋的哭声时,我想,这也许就是妈妈常常在我面前说起的死吧。死是会给大家带来悲伤的,奶奶再也不能与我们像以前那样一起生活了。我当时也感到很伤心,也感到很害怕,同时,也让我知道,原来死后是什么都听不到和看不到的,因为奶奶对满屋的悲伤和哭声都没有反应。这对我今后的思想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我的记忆里,家里除了吵架声还是吵架声,传到我耳朵里的欢笑声都是从邻居家里发出的,我也经常问自己,为什么邻居家里会有那么多的欢笑声呢?我一直都羡慕我的伙伴们,他们都出生在一个快乐的家庭里。他们从没有体会过吵架的滋味。
爸爸的脾气暴躁而且倔强,从来听不进旁人的意见,做事都是一意孤行,外面不顺心或家里稍有不满意,都会对妈妈大发火,一般情况下,妈妈都是不与爸爸顶嘴,都是任由爸爸发脾气,有时候,妈妈实在忍不住顶了几句,那么接下来的便是天翻地覆,而我,面对这一切,都无能为力,每次都只是躲在床角,用棉被捂住整个头,在那里痛哭,每次哭累了然后就睡着了。
妈妈经常会对我说:&要不是看着你们几兄妹还小,我真的想一死了之。现在,你们是我活下去的唯一希望&&。&每当这时,我的心也很不平静,我的心也在哭泣:其实,妈妈,我也是像你一样想的,我也想一死了之,就像奶奶一样,死后就耳根清静,就再也听不到吵架声了。是的,其实每次我躲在床上捂着裤子痛哭时,我都想到了死这个字,也许死亡是我解脱痛苦的唯一方法。
又过了几年,大哥娶了大嫂,我期盼着家里因为多了一个人而有所改变,可是没过几个月,我失望了。吵架声不但没有减小,反而增大了,吵架更是成了家常便饭,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而我,面对这些没完没了的吵架,依然是那样的无能为力,依旧是躲在床上捂着被子痛哭,也依然会想到以死来解脱。可是,一想到可怜的妈妈,我的心就软下来了,其实,妈妈的痛苦比我的更大呢。
伴随着我成长的,不是快乐,而是没休止的吵架声和死的念头,有时候我想,如果我的死能停息家里的吵架,那么我会毫不犹豫地死。有时我也想,也许我受到的折磨要比张海迪、保尔受到的痛苦要深的多。也许我的童年经历就可以写成一部感人的小说了。每次与同学在一起时,我都会联想到她们家里的快乐,都会拿这欢乐声与自己家里的吵架声作比较,我都会觉得很无地自容和很自卑,所以我不敢与同学们一起说笑,一起玩耍,这也就是老师对我的评价一直是&不合群&的原因。
既然无法以死来解脱痛苦,我就想到了离家出走的办法。所以我就一直在盼着自己快点长大,长大后就可以离家了。小学在村子里读书,一天只有几个小时不在家,初中就要到镇上读书了,这时就可以一个星期回一次家;到了高中就在县城读,这时就要一个月或更长的时间才回一次家;现在上了大学,一年回两次家。这样,就慢慢地从地理位置上远离了吵架,可是,吵架已烙在我的大脑里,它从没有在我的脑海中消失,甚至现在,我一听到吵架声或&吵架&这个词,我的心就不能平静,眼泪也会忍不住地往下流。在宿舍里,同学们都会讲一些家里的快乐的事情,而我,除了羡慕她们,我没有什么好讲。同学们也经常会说如何的想家,而我,除了有时会想家里的妈妈,家里的一切我都不怎么的流恋,我不是一个冷血的人,但这都是事实。
除了在日记里,这是我第一次写自己的经历,我很感谢老师给我一个对外发泄的机会,虽然这里不能完全地表达我的感情,但我还是感到很满足了。
《生死学》这门课对我的教育也是挺深的,其中感受最深的就是耶稣之死的那个影片,耶稣死得很惨,耶稣死的那天是全世界最糟糕的一天,而三天后就是复活节,这使我感到,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度过的,而生命是脆弱的,可贵的,今后,我将勇敢地面对困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棺木 2008 电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