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者乃下t7猎是什么意思思

关于写花的文言文150字左右_百度知道
关于写花的文言文150字左右
关于写花的文言文150字左右
聊斋志异 象粤中有猎兽者,挟矢如山.偶卧憩息,不觉沉睡,被象鼻摄而去.自分必遭残害.未几释置树下,顿首一鸣,群象纷至,四面旋绕,若有所求.前象伏树下,仰视树而俯视人,似欲其登.猎者会意,即足踏象背,攀援而升.虽至树巅,亦不知其意向所存.少时有狻猊来,众象皆伏.狻猊择一肥者,意将搏噬,象战畅浮扳簧殖毫帮桐爆昆栗,无敢逃者,惟共仰树上,似求怜拯.猎者会意,因望狻猊发一弩,狻猊立殪.诸象瞻空,意若拜舞,猎者乃下,象复伏,以鼻牵衣,似欲其乘,猎者随跨身其上.象乃行至一处,以蹄穴地,得脱牙无算.猎人下,束治置象背.象乃负送出山,始返.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文言文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初三语文阅读训练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初三语文阅读训练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5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问下灵魂猎者和苍穹选择,乃们来就粉。。。。_dnf女弹药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95,744贴子:
问下灵魂猎者和苍穹选择,乃们来就粉。。。。
已有在做已有200灿烂
据说苍穹是女弹药要按X...
再就是魔法石和项链该取...
疾控在1500W左右 15假粉...
执行者和灵魂猎者的选择
楼主刷了几个月的黄龙图...
我主要是刷图 我问人 有...
如题,知道的说下呗。 ...
有钱当然用灵魂啦
灵魂下了,状态消失不?粉了
下了属性消失吧。。。和那个45的魔攻项链一样应该
度娘那找的,不知道准确不。1、可以提升面板攻击,包括物理攻击和魔法攻击,可以提升XX攻击和依靠攻击百分比来输出伤害的技能,比如星星弹等。  2、无法提供固定伤害的技能,比如熔岩瓶,酸雨等。  3、持续60秒,CD60秒,可以全程保持效果。  4、PKC内有效果,同样消耗灵魂。  5、触发效果后,如果换成别的项链,提供攻击的效果会消失。但是本身CD不重置。  6、不会自动发动效果,当效果消失时,人物无动作,或者被攻击时,都不会发动效果(就是不会吃你的灵魂)。只有当人物进行攻击时,不管物理攻击,还是魔法攻击,包括MISS状态,都会吃掉你一个灵魂触发效果。从最大程度上减少了灵魂的消耗。比如你清理完一张图,开始捡东西的时候,效果消失,一直到你下张图攻击怪物前,都不会浪费你的灵魂。  总之:,真乃土豪高强的神器,特别是依靠武力攻击和百分比技能攻击的职业。提升效果之显著,因为没有其他项链可以代替了。  但是依靠固定伤害攻击的职业,比如,魔道,就没有意义。
这么强大的SS首饰千万不能分解,强烈建议洗掉红字带上,有这个首饰,在全服务器拥有无比奢华的羡慕目光。
灵魂只加成基础,苍穹吃无视
刷一次图4~5个灵魂……2w游戏币啊,修装备2w左右,耗不起…!
确实……加伤害和加攻击是有一定区别的!
贴吧夺宝,1元成就梦想
一天200多灵魂路过。。。。
刚才测试了下站街:进图吃灵魂:
问楼主几个问题,这东西哪出的?还有楼主的武器是水泽吗?加几的?
这东西可遇不可求的……我还是老实做苍穹
膜拜,灵魂
留着站街也好,目测你还需分解4个左右SS布着急分解
12水泽疑惑出的SS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文言文阅读指导_杂文收录
& 文言文阅读指导
文言文阅读指导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明确规定:“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要达到这些要求,要重视文言文的朗读和背诵、文言实词的理解、文言文句子的翻译等。一、文言实词的理解学习文言文,重点应放在实词的理解上。因为实词面广量大,而且非常复杂。但只要我们掌握其规律,勤查工具书,就能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通假字古人写文章或抄书的时候,为了省事,或由于笔误,或由于当地的书写习惯,在当用甲字的地方,却借用了一个同音或音近的乙字。照乙字去理解,文句是说不通的。这本来是古人写别字的现象,但相沿下来,成了习惯,人们不把乙字看成别字,而视为甲乙两字通用,称为“用字通假”。甲字为本字,乙字为借字。就本字和借字间的音、形来看,本字和借字不是音同就是音近,多数是字形有联系,并且一般是以笔画少的去代替笔画多的字。懂得通假宇的这个特点,当我们在阅读古文时,如果遇上的生词(字)用本义、引申义、比喻义都解释不通时,就可以从“用字通假”的角度来考虑。可以只从字音上去寻求本字。&&&&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多读一些古文,多记忆一些通假字。(二)词语的古义和今义。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是比较普遍的。如果不了解这一点,用今义去理解一个词的古义,那就会出错。&&&&古今词义的差异,主要有:&&&&1.范围的扩大或缩小。如古文中的“江”“河”一般专指长江和黄河,而现代的“江”“河”则泛指一切河流了;“江”“河”这两个词的意义范围今比古大。又如古文中的“臭”字,既可指好气味,又可指坏气味,现在只表示坏气味;其意义范围今比古小。&&&&2.意义的转移。如古文中的“走”指快步跑,现在的“走”成了一般的步行。这种意义上发生了变化的词在文言词语中占有一定的数量。&&&&&3.感情色彩的变化。上文所举的“卑鄙”,在古文中“卑”指地位低下,“鄙”指见识浅陋,是一个表自谦的中性词;现在的“卑鄙”指品质恶劣,属贬义词了。&&&&总之,只有了解一个词的古今差异,才能准确地解释文言文中的每个词的意义,而不会望文生义,以今代古,出现理解错误。(三)一词多义。古代汉语里的一词多义现象很普遍。要注意掌握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常用义项;这样,在阅读文言文时即可根据具体语境对有关词语作出正确的解释。(四)词类活用。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甲类词临时用作乙类词,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初中课文中最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是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活用词要按其活用的意思来解释。&&&&二、翻译文言句子&&&&翻译文言文一是直译,即对原文一字一句用现代汉语的词语进行机械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一是意译,即不采取实词虚词字字都落实的办法,而是根据文章的意思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的意思,尽可能照顾原文的词义。无论是采取直译还是意译都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认真领会原文,把词放在句中去理解;把句放在篇中去理解,不要望文生义。(二)文言中省略句较多,翻译时应注意补充。&&&(三)一般用直译;如直译不便表达意思时,则应用意译。(四)&有些词可以略去不译。(五)凡属地名、人名、官名、年号、帝号以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都可照抄不译。&&&&(六)&文言文中有些句子的语序和现代汉语不同,如介宾短语后置句,介词宾语前置句,动词宾语前置句,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应调整语序,使它与现代汉语的表达顺序相同。&&&&(七)&译文应注意保持原文语气,是陈述的应译成陈述语气,是感叹的应译成感叹语气,是疑问的应译成疑问语气。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一)中山狼传(节选)&&狼欣然从之,信足先生,先生复缚囊中,肩举驴上,而狼未之知也。&&丈人附耳谓先生曰:“有匕首否?”先生曰:“有。”于是出匕,丈人目先生使引匕刺狼。&&先生曰:“不害狼乎?”丈人笑曰:“禽兽负恩如是而犹不忍杀,子固仁者……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也。”言已大笑,先生亦笑。遂举手助先生气喘操刃,共殪狼,弃道貌岸然上而去。&&&&&&&&&&&&&&&&&&&&&&&&&&&&&&&&&&&&&&&&&&&&&&&&(选自《东田文集•中山狼传》)&&1.翻译下面四个句子。&&&(1)狼欣然从之。&&&(2)丈人目先生使引匕刺狼。&&&(3)禽兽负恩如是而犹不忍杀。&&&(4)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也。&&2.“狼未知之也”是个什么句子?有何特点?&&3.下面两个句子中带点的词的词性是什么?在句子中作什么用?&&&(1)肩举驴上&&&(2)丈人目先生使引匕刺狼&&4.节选的这段文字即《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的一部分。这个寓言故事的教育意义是:_____________。&&&&&&&&&&&&&&&&&&&&&&&&&&&&&&(二)赵襄王学御于王子朝,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王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后也。”注:①御:驾御②俄而:不久③过:错误④诱道:诱,引导。此处指沿同一路线奔跑。5.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释义。&&&(1)易(&&&&)A.换&&&&&&&&&&&&B.改变&&&&&&&&&&&&C.容易&&&&&&&&&&&D.整治&&&(2)术(&&&&)A.道路&&&&&&&&&&B.方法&&&&&&&&&&&&C.思想&&&&&&&&&&&&D.技艺&&&(3)逮(&&&&)A.达到&&&&&&&&&&B.捉拿&&&&&&&&&&&&C.逮捕&&&&&&&&&&&&D.逮住&&&(4)恐(&&&&)A.惊恐&&&&&&&&&&B.恐怕&&&&&&&&&&&&C.吓唬&&&&&&&&&&&&D.威吓6.翻译划横线的句子。&&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你知道赵襄王每次落后的原因吗?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五。王曰:①“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窃案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②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③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1.上文先自《_______》,文中的“晏子”名_____,字_____,春秋时期_____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意义。&&(1)习辞:&&&&&&&&&&&&&&&&&&&(2)何以:&&(3)何坐:&&&&&&&&&&&&&&&&&&&(4)诣:&&(5)避度:&&&&&&&&&&&&&&&&&&&(6)取病:3.把文中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解释指定的词。&&&&&&其&&&&病5.从上文中找出两个含有通假字的例,并简要说明。&&(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晏子在这场外交斗争中巧妙地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其中以“淮南”比为________,“淮北”比为:_______;以“橘”比为_______,以“枳”比为_______。&&&&&&&&&&&&&&&&&&&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7.解释加点的字。(1)岱:________&&&&&&&&&&&&(2)钟:_______&&&&&&&(3)_______(4)决:________&&&&&&&&&&&&(5)凌:_______8.“齐鲁青未了”是此诗中惊人之句。它不抽象地说泰山高,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9.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形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10.由望岳而产生登岳意愿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11.将写细望的两句译成现代汉语。&&&&&&&&&&&&&&&&&&&&&&&登鹳鹊楼&&&&&&&&&&&&&&&&&&&&&&&&&&&&&&&王之焕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12.解释加点字。&&(1)依:_________&&&&&&&&&(2)尽:_______&&&&&&&&(3)欲:_______&&(4)穷:_________&&&&&&&&&(5)更:_______13.把这首诗译成现代汉语。14.诗第一、二句是写景,第三、四句是由第一、二句引发出的________。15.这是一首五言_______。头两句是_______,其中“________”对“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是颜色对。参考答案:(一)&&1、(1)狼高兴地听从丈人的话。(2)丈人给先生使眼色让他用匕首刺狼。(3)野兽忘恩负义到这种程度,可是还是不忍心杀死它。(4)仁慈到了迂腐的程度,本来是君子所不赞成的。2、是否定句3、(1)“肩”名词做动词用,意思是:“用肩扛”。&&&(2)“目”原为名词,作动词用,意思是“使眼色”。4、对狼一样的恶人不能讲仁慈,否则,会被他害死。(二)5、(1)A(2)&D(3)&A&(4)B6、驾马车最重要的原则是,要让马安安稳稳地驾好车;驾车的人要用心调度马,这样才能跑的快、跑的远。7、赵襄王无论先后,心思都放在对手身上,没有好好地调度马,这就是他失败的原因。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把精力集中在这件事上,才能成功。(三)1.《晏子春秋》&&婴&&&&&平仲&&&&&齐2.(1)习辞:很会说话。习,熟练;辞,言词。&&(2)何以:以何,用什么法子&&(3)何坐:坐何,犯什么罪。坐,犯罪。&&(4)诣:到……去。&&(5)避席:离开坐位。(表示郑重和严肃)&&(6)取病:自我倒霉。病,辱。3.(1)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2)所以会如此的原因是什么呢&&(3)一个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楚国就偷起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人善于偷东西吗4.&&&&&&&它的&&&&&&&&&&&&&&&&&辱,无趣&&&&&&&&&&代晏婴&&&&&&&&&&&&&&&生病5.(1)缚者曷为者也。曷,同“何”&&(2)圣人非所与熙也。熙,同“嬉”6.齐国&&&&楚国&&&&&好人&&&&&盗贼7.(1)泰山的别称&&&&&(2)聚集&&&&&&(3)划分&&&&&(4)裂开&&&&&(5)登上8.在古代齐鲁两大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9.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1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1.望着泰山上云气层叠,心胸为之开朗。睁大眼睛尽力远望,飞还山林的归鸟收人眼帘12.(1)靠着、挨着&&&(2)完了,指太阳落山,看不见了&&&(3)想要、希望&&&(4)尽、完了&&&(5)再13.明亮的太阳正紧靠着群山往下落,黄河向着大海奔去。如果要想看到更远的景致,那么就要不怕苦再登上一层楼14.想像和议论15.绝句、对偶&&&白日&&&&&黄河&&&&&白&&&&&&黄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童子治县&&&子奇年十公,齐君使治阿(阿县)。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同车者)皆白首(老年人)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治阿,铸造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lǐn,粮仓)以赈(zhèn&救济)贫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栗,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私人)兵战,遂败魏师。1.解释加点的词语。&&既而:&&&&&&&&&&&&&&&&&&&&&&&&君悔之:&&遣使追:&&&&&&&&&&&&&&&&&&&&&&乃起兵击之:2.阿县“败魏师”的根本原因是(&&&&)&&A.老年人出主意,青年人作决定,二者同心协力。&&B.把粮食和武器藏于民间,迷惑敌人。&&C.魏国傲自大,轻视童子治县,判断失误。&&D.子奇生视发展生产,关心人民生活,得到人民拥护。3.翻译句子。&&以私兵战,遂败魏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狐假虎威&&&楚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①之畏昭奚恤②,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一③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④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之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兵甲也,犹百兽之畏虎也。”&&[注:①北方:指中原地区的诸侯国。②昭奚恤:楚国将军。③江一:楚国大臣。④长:做首领。⑤专属之昭奚恤:全部由昭奚恤掌管。4.解释下列名中加点的词&&①群臣莫对________&&&&&&&&&&&&&&&&&&&&&&②虎求百兽而食之_______③子无敢食我也_______&&&&&&&&&&&&&&&&&&&④天帝使我长百兽_______⑤兽见之皆走_________&&&&&&&&&&&&&&&&&&&⑥虎以为然_________5.解释指定的词在句中的意思其实畏王之兵甲也_________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_______故北方之畏奚恤也_________公问其故________今子食我________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________今王之地方五千里___________方七百里,高万仞___________6.将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1)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由文中的寓言故事,后人概括出一个什么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江一对楚宣王讲这个故事有何用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象&&&广中有猎兽者,挟矢入山。偶卧憩息,不觉沉眠,被象来鼻摄而去。自分必遭残害。未几,释置大树下,顿首一鸣,群象纷至,四面旋绕,若有所求。前象伏树下,仰视树而俯视人,似欲其登。猎者会意,即以足踏象背,攀援升。虽至树巅,亦不知其意向所存。少间,有狻猊(suān&ní:传说中的一种猛兽)来,众象皆伏。狻猊择一肥者,意将搏噬。象战栗,无敢逃者,惟共仰树上,似求怜拯。猎者因望狻猊发一弩,狻猊立殪。诸象瞻空,意若拜舞。猎者乃下,象复伏,以鼻牵衣,似欲其乘。猎者随跨身其上,象乃行。至一处,以啼穴地,得脱牙无算。猎人下,束治已。象乃负送出山,始返。&&&&&&&&&&&&&&&&&&&&&&&&&&&&&&&&&&&&&&&&&&&&&&&&&&&&&&&&&&《聊斋志异•卷六》7.下列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以鼻牵衣&&&&&&&&&&&&&&&&&&&&&&似欲其乘&&&&&&以蹄穴地&&&&&&&&&&&&&&&&&&&&&&似欲其登前象伏树下&&&&&&&&&&&&&&&&&&&&猎者乃下伏尸百万&&&&&&&&&&&&&&&&&&&&&&象乃负送出山8.解释加点的词语&&(1)自分必遭残害(&&&&)&&&&&&&&(2)未几(&&&&)&&(3)顿首一鸣(&&&&)&&&&&&&&&&&&(4)狻猊立殪(&&&&)&&(5)以蹄穴地(&&&&)9.翻译句子&&(1)四面旋绕,若有所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虽至树巅,亦不知其意向所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薛谭学讴①于秦青②,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钱③于郊自衢④,抚节⑤悲歌,声振林木,响遏⑥行云。薛谭及入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节选自《列子•汤问》)注:①讴(ōu)唱歌②秦青:秦国人,以善歌著称。③钱(jiàn):设酒宴送行④郊衢(qú):郊外大路。⑤抚节:打着节拍。⑥遏(é)止住。11.下面句子和“薛谭学讴于秦青”中“于”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钱于郊衢&&B.于其身也,则耻蚰焉&&C.而耻学于蚰&&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12.对“薛谭乃谢求反”翻译正确的一句是(&&&&)&&A.薛谭就感谢(秦青),请求(秦青)允许(他)返回(继续学习唱歌)。&&B.薛谭就(春青)认错,请求(秦青)回去,(不再为他送行)。&&C.薛谭就感谢(向秦青)认错,请求(秦青)回去,(继续教他唱歌)。&&D.薛谭就(向秦青)认错,请求(秦青)允许(他)返回(继续学习唱歌)。1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14.将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①,傍有积薪。①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徒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人,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②,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盲曲突者。人谓主人曰:“向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徒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②主人乃梧而请之。注:①突:烟囱。②上行:上席。15.解释文中加点虚词。&&(1)见其灶直突&&(2)不者且有火患&&(3)谢其邻人&&(4)余各以功次坐16.解释文中的“&&&&”的词&&(1)客谓主人更为曲突&&(2)向使听客之言&&(3)终亡火患17.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童子治县1.不久&&&&&&&&&&&&&&&这件事&&&&&&&&&&&使者&&&&&&&&&&&&&于是,就2.D(子奇关心人民、重视生产,从而得到人民的拥护。因此他可以轻而易举的打败魏国)3.利用私人的武器跟敌人战斗,终于打败了魏国军队。狐假虎威4.①回答&&②寻找&&③你&&④派&&&⑤它们(老虎和狐狸)&跑&&&⑥对的实际上&&&&&&&&&&&&所以&&&&&&&&&&&吃&&&&&&&&&&&&方圆果实&&&&&&&&&&&&&&缘故&&&&&&&&&&&食物&&&&&&&&&&方圆&&6.①老虎不知道百兽是害怕它自己而逃跑了。②看看野兽们见了我有敢不逃跑的吗?③狐假虎威&&意思是狐狸凭借老虎摆威风,比喻倚伏别人的威势吓唬人。④说明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并非真的怕昭奚恤,而是怕大王的军队。象&7.C8.(1)预料&&(2)不一会儿&&&(3)低下头&&&(4)立刻&&(5)扒&&挖9.(1)围绕在他四周,好像对他有所求。&&(2)虽然爬到了树顶,可还是不知道大象要他干什么。10.大象请求猎人帮助消灭狻猊,并对他表示感谢。11.C&&&12.D&&&13.响遏行云14.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把秦青的技艺全部学到,却自以为全都学完了,于是告别老师回家。15.(1)他(主人家)的&&&(2)将要&&&&&(3)他家的&&&&(4)按照16.(1)改成&&&&&&(2)当初假使&&&&&(3)无,没有17.(1)有一位到主人家过访的客人,见到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堆放着柴禾。&&&(2)现在评定功劳宴请宾客,(建议你)把烟囱改成弯曲的,把柴禾搬走(的人)没有受到恩惠,(竟请了一些因救火而烧得)焦头烂额(的人)当成止等宾客吗?&
文言文阅读指导 相关文章:查看更多>>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丰子恺《护生画集》附文(第五集)
《护生画集》附文
(第五集)
   1.轻纨原在手,未忍扑双飞
  晓露零香粉,春风拂画衣,
  轻纨原在手,未忍扑双飞。
     (清 熊澹仙《见蝶诗》)
   2.散抛残食饲神鸦
  门前春水白蘋花,岸上无人小艇斜,
  商女经过江欲暮,散抛残食饲神鸦。
     (宋 孙光宪《竹枝词》)
   3.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好去春风湖上亭,柳条滕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唐 戎昱诗)
   4.落日呼归白鼻豚
  紫絮茅花飞入门,浅溪幽响出篱根,
  溪家老妇闲无事,落日呼归白鼻豚。
          (明 张琦诗)
   5.卷帘飞入两蜻蜓
  小山如画仿眉青,已润莓苔雨乍晴,
  满户风来潮未退,卷帘飞入两蜻蜓。
         (清 蒋于野诗)
   6.魂梦到沧州
  一身文采异常流,却使闲身不自由,
  永日翠笼相并睡,岂无魂梦到沧州?
    (宋 徐照《观所养鸂鶒诗》)
   7.风为将丝度别檐
  双井茶芽醒骨甜,蓬莱香烬倦人添,
  蜘蛛正苦空庭阔,风为将丝度别檐。
         (宋 杨万里诗)
   8.垂髫村女依依说,燕子今朝又作窠
  牧笛声中踏浅沙,竹篱深处暮烟多,
  垂髫村女依依说,燕子今朝又作窠。
          (清 高鼎诗)
   9.见人惊起入芦花
  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舟搁岸斜,
  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宋 刘克庄诗)
   10.人闲牛亦乐,随意过前村
  秋晚稻生孙,催科不到门,
  人闲牛亦乐,随意过前村。
      (宋 张孝祥诗)
   11.雨余春水满
  朝来池上有新句,火速报教同舍知,
  昨夜雨余春水满,白鸥飞下立多时。
          (某宋人诗)
   12.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
  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
  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
      (唐 孟浩然诗)
   13.人牛相对眠
  山村柳絮天,稚子习耕田,
  饭罢日亭午,人牛相对眠。
      (清 汤贻汾诗)
   14.浪打鸳鸯
  鸳鸯偶,双宿双飞双厮守。
  蓦地风波两下分,雌雄隔水都回首。
    (见明 陆采《明珠记》曲本)
   15.寻香
  行遍江村未有梅,一花忽向暖枝开,
  黄蜂何处知消息,便解寻香隔舍来。
          (宋 翁卷诗)
   16.一方丝罗巾,千百春蚕命
  仙家住处绝尘寰,也厌人间杀业添,
  自织藕丝衫子嫩,可怜辛苦赦春蚕。
           (玉鬘诗)
   17.反哺
  乌鸦乌鸦对我叫,
  乌鸦真真孝。
  乌鸦老了不能飞,
  对着小鸦啼。
  小鸦朝朝打食归,
  打食归来先喂母,
  母亲从前喂过我。
    (见《学校唱歌集》)
   18.只影向谁去
  元好问云:“太和五年乙丑岁,予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日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邱’。”并作《雁邱词》: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别离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19.篮中鱼蛤
  我哀篮中蛤,闭口护残汁;
  又哀网中鱼,开口吐微湿。
  刳肠彼交病,过分我何得?
  相逢未寒温,相劝此最急。
  不见卢怀慎,蒸壶似蒸鸭,
  坐客皆忍笑,髡然发其幂。
  不见王武子,每食刀几赤,
  琉璃载蒸豚,中有人乳白。
  卢公信寒陋,衰发得满帻;
  武子虽豪华,未死神已泣。
  先生万金璧,护此一蚁缺,
  一年如一梦,百岁真过客。
  君无废此篇,严诗编杜集。
      (宋 苏东坡诗)
   20.黄口无饱期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
  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嘴爪虽欲弊,心力不知疲,
  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
  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
  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慈母念,今日尔应知。
      (唐 白居易诗)
   21.石上山童睡正浓
  柳岸春波夕照中,淡烟芳草绿茸茸,
  饥餐渴饮随时过,石上山童睡正浓。
     (普明禅师《牧牛图颂》)
   22.白云明月任西东
  白牛常在白云中,人自无心牛亦同,
  月透白云云影白,白云明月任西东。
     (普明禅师《牧牛图颂》)
   23.一曲升平乐有余
  露地安眠意自如,不劳鞭策永无拘,
  山童稳坐青松下,一曲升平乐有余。
     (普明禅师《牧牛图颂》)
   24.牧童归去不须牵
  绿杨阴下古溪边,放去收来得自然,
  日暮碧云芳草地,牧童归去不须牵。
     (普明禅师《牧牛图颂》)
   25.羌笛声声送晚霞
  骑牛迤逦欲还家,羌笛声声送晚霞,
  一拍一歌无限意,知音何必鼓唇牙。
     (普明禅师《牧牛图颂》)
   26.牛也空兮人也闲
  骑牛已得到家山,牛也空兮人也闲,
  红日三竿犹作梦,鞭绳空顿草堂间。
     (普明禅师《牧牛图颂》)
   27.一鹊噪新晴
  雨过花添色,风来竹作声,
  小窗无个事,一鹊噪新晴。
    (虞愚《雨后即事》)
   28.春郊草味鲜
  日长耕作罢,闲步晚风前,
  牛背安眠好,春郊草味鲜。
      (缘缘堂主人诗)
   29.春塘
  春流一夜水平堤,菱叶纵横荇带齐,
  分付儿童须爱惜,莫驱鹅鸭浴前溪。
     (明 徐勃《田园杂兴》)
   30.客来不入门,坐爱千年树
  茅屋两三间,草草蔽风雨,
  客来不入门,坐爱千年树。
      (明 张承客诗)
   31.草不知名略似兰
  尹似村《小园绝句》云:“春草自来芟不尽,与花无碍不妨多。”深得司马温公所云“草非碍足不芟”包容气象。(见《随园诗话》)
32.驺虞(《毛诗传疏》云:“驺虞,义兽也。白虎黑文,尾长于身,不食生物,不履生草,有至信之德。”)
  汝南周颙与芦江何某书,劝令菜食曰:“变之大者,莫过死生。生之所重,无逾性命。性命之于彼极切,滋味之在我可赊。……丈人于血气之类,虽不身践,至于晨凫夜鲤,不能不取备屠门。财贝之经盗手,犹为廉士所弃。生性之一启銮刀,宁复慈心所忍?驺虞虽饥,非自死之草不食。闻其风者,岂不使人多愧!”丈人得此有素,聊复片言发起耳。(见《南史》)
   33.何不捕之
  鲁恭为中牢令,专以德化为理,不任刑罚。河南尹袁安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廉①之。恭随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旁。旁有儿童。其人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将雏②。”其人瞿然而起,与恭诀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迹耳。今蝗不犯境,此一异也;化及鸟兽,此二异也;竖子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还府,具以状白安。(见《后汉书》)
  ①廉:考察,查访。
  ②将雏:所孵化的幼子将要出壳。
   34.犬豕同乳图
  郭世俊,太原人,家门雍睦,七世同居。犬豕同乳,乌鹊同巢。时人以为义感之应。(见《魏书》)
   35.纵虎
  贞元十四年,申州多虎,白昼噬人。州牧王徴大修擒虎。其有老卒丁某善为陷阱,一虎坠阱中。丁方被酒,俯视,亦坠阱中。虎瞪视丁,丁告之曰:“尔若率群辈远离此土,则不杀汝。”虎颔之。众以绳引丁出。并填土于阱,虎乃出,奋迅踯腾,叫啸而逝。自是群虎屏迹,山野晏然矣。此乃信诚交感所致耳。(见左冲之《述异记》)
   36.救蚁
  二宋(宋郊、宋祁)幼时有胡僧见而谓曰:“小宋当魁天下,大宋亦不失甲科。”后十余年,大宋又遇僧。僧惊曰:“公风神异昔,能活数百万命者。”宋笑曰:“贫儒何力及是!”僧曰:“公试思之。”大宋俯思良久曰:“旬前,堂下有蚁穴为暴雨所侵,吾戏编竹为桥,以渡群蚁,由是蚁命获全,得非此乎?”僧曰:“是也。小宋今岁固当首捷,然公终不出小宋下。”比唱第,小宋果中首选。宪章太后当朝,谓不可以弟先兄,乃大宋为第一,小宋为第十。始信僧不妄。(见李元纲《厚德录》)
   37.灵犬一
  隋炀帝时,闽中太守郑韶养一犬,怜爱过子。韶有仇家薛元周,怀刃欲杀韶,未得其便。一日,韶将出,犬拽衣不放。韶怒,令人缚犬于柱,出大门。犬掣断绳而走,依前拽韶衣不令去,韶异之。犬忽嗥吠,跳身出,咬杀元周。韶搜元周衣下,果藏有短剑。(见薛用弱《集异记》)
   38.灵犬二
  唐时杨褒,旅游客戚家。戚家贫,无以供客,欲杀犬为馔。犬向褒跪其前足,褒异之,乞犬归。居年余,褒妻有外遇,与外男合谋杀褒。某夜褒睡,外男怀刃入室,犬咬伤其足,又咬伤褒妻足。褒醒而搜之,得刃,告官,妻与外男皆置法。(见薛用弱《集异记》)
   39.灵犬三
  晋陆机,畜一犬曰“黄耳”。机官京师,久无家信,戏语犬曰:“汝能赍书驰取消息否?”犬喜摇尾。机作书,盛以竹筒,系犬颈。犬出驿路,驰往机家,取回书归。人行往返五旬,犬才二旬余。后犬死,机葬之,人呼为“黄耳冢”。(见左冲之《述异记》)
   40.灵犬四
  青州老人朱先生,以卖药自给,每携一妻、一妾、一犬,来往各地。至某地,有匪杀三人,尽夺其资。犬奔还家,以爪掊地,哀鸣不已。家人引犬告官。官喻犬:“汝主人得非为匪所杀耶?”犬摇尾引众至埋尸所,继又前导,尽获匪党。(见《续墨客挥犀》)
   41.灵犬五
  唐中宗时,谏议大夫柳超得罪谪岭外,以一犬二仆自随。二仆欲图其资装,谋奉毒药于谏议食。未进,犬咬死二仆。后数日,诏赦还京。(见薛用弱《集异记》)
   42.守冢(灵犬六)
  陈武帝既害王僧辩,王之属吏扬州刺史张彪亦败走。彪与妻杨氏,及所养犬名“黄苍”者,入匿若耶山中。陈文帝遣章昭达领千兵重遘之,并图其妻。彪眠未起,黄苍惊吠,劫来便啮,一人中喉即死。及彪被害,黄苍号叫尸侧,宛转血中……。既葬,黄苍又俯伏冢间,号叫不肯离。(见《南史》)
   43.灵鸟
  唐明皇时,长安杨崇义妻刘氏与邻人李私通,欲杀崇义。一日,崇义醉归,刘氏与李杀之,埋枯井中,僮仆皆不知,惟一鹦鹉在架上。刘氏故令僮仆觅夫,并告官。官日夜捕贼不得,诣家检校。架上鹦鹉忽叫:“杀家主者,刘与李也。”官捕二人拷问,备招情实,遂置二人于法,并奏明皇。明皇喂鹦鹉于后宫,封为“绿衣使者”。张说作《绿衣使者传》。(见《开元天宝遗事》)
   44.双鸿
  天津弋人得一鸿,其雄者随至其家,哀鸣翱翔,抵暮始去。次日又至,弋人并捉之。见其伸颈俯仰,吐出黄金半锭。弋人悟其意,乃曰:“是将以赎妇也。”遂并释之。两鸿徘徊,如有悲喜,遂双飞而去。弋人称金,得二两六钱强。噫!禽鸟何知,而钟情若此。悲莫悲于生别离,物亦然耶!(见《聊斋志异》)
   45.除暴
  天津某寺,鹳雀巢于鸱尾。殿上承尘中有大蛇,每至鹳雏围集时,辄出吞食净尽。鹳悲鸣数日乃去。如是三年,料其不复至,而次岁巢如故。及雏长,蛇又蜿蜒而上,鹳惊飞直上青冥。俄一大鸟翼蔽天日,从空疾下,以爪击蛇,蛇首立坠。大鸟振翼去。鹳从其后,若将送之。(见《聊斋志异》)
   46.灵猪
  江南宿州睢溪口,民被杀,投尸于井,官验无凶手。忽一猪奔至马前,啼甚惨,众役驱之不去。官曰:“畜有所诉乎?”猪跪前蹄,若叩首状,官命随之行。猪起,前导至一家,排户入,猪奔卧榻前,以嘴啮地出刀,血迹尚新。执其人讯之,果杀人者。乡人义之,各出费,养猪于佛舍,号曰“良猪”。十余年死,寺僧以龛埋焉。(见《子不语》)
   47.救象
  广中有猎人入山,偶卧憩息,不觉沉睡。被象来鼻摄而去,至大树下。顿首一鸣,群象纷至,四面旋绕,若有所求。前象仰视树,俯视人,似欲其登。猎人足踏象背登树,不知其意向所在。少间一狻猊来,每象皆伏,狻猊择一肥者将噬之。象战栗,无敢逃者,唯仰视树上猎者。因望狻猊发一弩,狻猊立殪,诸象瞻空拜舞,猎者乃下。象复伏,以鼻牵衣,似欲其乘。猎人遂跨身其上,象行至一处,以蹄穴地,得脱牙无算。猎人下束治已,象乃负送出山始返。(见《聊斋志异》)
   48.接吻
  乡人张翻,侨居星洲,业屠户。时日军南侵,粮食缺乏。张于农村购得一怀胎母猪宰之,腹中出猪儿十多头,尽售于市,获利数百元。后数日,张携数百元再往农村购猪,一去多日不返。家人四出寻找,至一橡树园,见张身首异处,手足四分五裂,挂于树上。人咸谓是屠猪之报。(蔡普净居士述)
   49.翩翩新来燕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画楼,
  叨借椽间住,茶饭不相求。
  娇儿戏庭前,莫将金弹投,
  狸猫穿花阴,与汝素无仇。
  和爱共相处,美景可长留,
  阳春布德泽,万物皆悠游。
        (藤壶诗)
   50.打扫
  群蚁运粮食,驿路多缭绕,
  行行重行行,历尽崎岖道,
  渐近蚁穴边,有人来打扫,
  扫入畚箕内,携向桶中倒,
  群蚁命如何,下文无人晓。
        (冷泉诗)
   51.此路不通!
  蜜蜂嗡嗡飞,频扑玻璃窗,
  不知玻璃坚,但慕窗外光。
  此路原不通,何苦费力量?
  我告蜜蜂言,左门通回廊。
  蜜蜂不听话,碰壁力转强,
  行将效触柱,头破流脑浆。
  求生不顾死,可笑亦可伤,
  快把窗子开,放他还故乡。
       (胧月夜诗)
   52.“还我小宝宝!”
  一猫生二子,相貌都很好,
  儿童放学归,大家争来抱。
  母猫紧紧跟,口中咪咪叫,
  好似声声说:还我小宝宝!
        (小君诗)
   53.运粮
  古瓶插鲜花,供在窗棂侧,
  闲来供观赏,怡然意自得。
  谁知花瓶下,原有蚂蚁穴,
  瓶底当穴口,孔道被阻塞。
  群蚁正运粮,有家归不得,
  负重团团转,四面无从入。
  穴中亦有蚁,盼待心正切,
  欲出寻伙伴,无门不得出。
  一段狼狈事,无人注意及,
  谁能行方便,移瓶开蚁穴?
     (缘缘堂主人诗)
   54.拾贝
  滩边有大蚌,其壳厚且坚,
  潮平浪静时,展壳望青天。
  若有暴敌来,立刻紧闭关,
  自谓有保障,生命得安全。
  谁知东邻儿,拾贝来滩边,
  瞥见一大蚌,止步笑颜开。
  俯身如拾芥,取蚌投竹篮,
  提篮回家转,先把炉灶燃。
  投蚌入沸汤,任他受熬煎,
  蚌死人自乐,共赞汤味鲜。
     (缘缘堂主人诗)
   55.兽相食
  有肴名腰花,猪猡之肾肠;
  有肴名羊尾,绵羊之膀胱;
  有肴名猪脑,猪猡之脑浆;
  顾名思义时,投箸不能尝。
        (光源诗)
   56.难逃
  儿童玩知了,长线系蝉腰,
  缚在窗棂上,欲飞不能高。
  猫儿欲捕蝉,蝉儿苦难逃,
  试看此景象,谁人不心焦?
        (王节诗)
   57.探牢
  笼中畜大鱼,浸在河岸边,
  河流深且广,活水来源源,
  专待嘉宾至,烹鱼荐时鲜。
  此鱼似死囚,刑期尚未宣,
  亲友来探牢,再见恐无缘。
        (夕雾诗)
   58.救伤
  写完新诗篇,搁笔独闲吟,
  忽见书案角,有物正移行。
  似蚁不像蚁,似蝇不是蝇,
  俯首仔细看,景象令人惊。
  两蚁相扶掖,蹒跚向墙阴,
  一蚁已受伤,肢体正挛痉,
  二蚁衔其足,努力向前进,
  急欲扶回家,回家好养病。
  小虫知互助,此情甚可敬,
  始信含识者,无不具人性。
     (缘缘堂主人诗)
   59.跛狗
  吁嗟汝小狗,行步何彳亍?
  近前仔细看,一足常屈曲,
  应是贪口食,惨遭棍棒扑。
  人为万物灵,狗是小牲畜,
  狗无大罪过,何必刖其足?
  狗伤不足道,人心太残酷。
        (惟光诗)
   60.叫哥哥
  捉得叫哥哥,禁闭在竹笼,
  爱听[口+瞿][口+瞿]声,悬之在画栋。
  日久兴阑珊,饮食忘记供,
  虫身苦饥渴,奄奄不能动。
  欲死不即死,比死更苦痛,
  饿养众生者,罪比杀生重。
        (红梅诗)
   61.牛的贡献
  牛奶味鲜美,营养人之身,
  牛皮用途广,制品坚且精,
  牛角与牛骨,工业之所珍。
  自己不吃饭,终身事农耕,
  牛为人服务,可谓忠且勤,
  不敢讨功劳,但求免死刑。
       (阿阇梨诗)
   62.小白兔
  我是小白兔,寄居在人群,
  身上有长毛,质比羊毛精。
  年年被人剪,日日产量增,
  织成线衫裤,衣被及群生。
  夺我身上暖,我决不怨人,
  但愿屠刀锋,免得试我身。
        (惟光诗)
   63.毛织物
  人身之衣,羊身之毛,
  呢绒哔叽,到处畅销。
  比绵温暖,比绸坚牢,
  人人爱用,产量丰饶。
  羊之于人,可谓功高,
  何以报之?一把屠刀。
      (董君诗)
   64.好春光
  蜻蜓蝴蝶两飞忙,扑叶穿花翅尽香,
  枝上莺啼交燕语,声声歌颂好春光。
          (花散里诗)
   65.双双瓦雀入门来
  桃花零落李花开,点点飞红衬碧苔,
  地僻家贫人不到,双双瓦雀入门来。
           (桐壶诗)
   66.福寿
  蝙蝠栖古屋,蛰伏过三冬,
  春夏乘夜出,翩翩飞碧空。
  不食人间粟,为人除害虫,
  人人应爱惜,此蝠与福同。
        (藤壶诗)
   67.阿黄衔伞远来迎
  黄梅时节绿成荫,贪看青山坐小亭,
  蓦地云腾时雨降,阿黄衔伞远来迎。
          (胧月夜诗)
   68.蜕化
  蠢蠢毛虫丑,娇儿莫杀伤,
  春来化彩蝶,点缀好风光。
        (明石诗)
   69.明日是中秋
  闲院畜双鸭,雌雄常相逐,
  主人勤照拂,不忘喂与浴。
  只为酬佳节,肥鲜可果腹,
  明日是中秋,人笑鸭应哭!
        (红梅诗)
   70.尸影
  娇娃忽惊呼,有人正悬梁;
  原来是鸭尸,映着电灯光。
       (轩端荻诗)
   71.长歌当哭
  身在樊笼,心在林谷,
  望断家山,长歌当哭。
      (学童诗)
   72.羡
  千百年来席上肴,杀鸡不必用牛刀,
  可怜背上生双翅,不会高飞上碧宵。
          (云居雁诗)
   73.白鹅
  白鹅是英雄,阔步大道中,
  望见汽车来,昂首又挺胸。
  司机忙刹车,不敢冲其锋,
  白鹅奏凯归,鶃鶃复喁喁。
        (夕颜诗)
   74.黄蜂频扑秋千索,为爱娇娃纤手香
  燕语莺啼蝶舞忙,氲氤佳气好春光,
  黄蜂频扑秋千索,为爱娇娃纤手香。
           (葵姬诗)
   75.秋声凄咽
  捉得金铃赏好音,琉璃小笼巧装金,
  金铃奏罢无聊赖,遥梦秋郊草露坪。
         (秋好居士诗)
   76.覆巢
  谁家稚子太无聊,偷把长竿毁雀巢,
  雀命区微人不惜,童心残忍罪难消。
           (夕颜诗)
   77.上坡
  老驴羸瘦颈皮穿,车重坡高欲上难,
  多谢路人垂爱惜,肯将一臂挽车栏。
           (夕雾诗)
   78.终身羁绊
  谁家顽童恶作剧,长绳系住蜻蜓脚,
  侥幸逃得性命回,终身束缚摆不脱。
          (学童诗)
   79.送蚁还家园
  放学归来早,慈母相见欢,
  替儿挂书包,劝儿吃糕团。
  忽见书包上,有蚁正盘旋,
  皇皇如丧家,急急如求援。
  此蚁家何在,家在课桌边,
  偶然出门游,爬上书包缘。
  被我带着走,道路几万千,
  我已安抵家,此蚁还家难。
  蚁亦有慈母,正在望儿还,
  不见儿归来,望眼将欲穿。
  念此心不安,糕团难下咽,
  连忙用纸匣,请蚁居其间,
  持匣返学校,送蚁还家园。
        (小君诗)
   80.显微镜中
  闲来展诗篇,随意恣讽咏,
  忽见书页上,有物蠕蠕动。
  其色如墨点,其小如针孔,
  显微镜下看,一看心头悚。
  此乃一生命,形似小甲虫,
  百体俱完备,头角何峥嵘。
  急忙向前走,皇皇如有营,
  躯体虽甚小,秉命与人同。
  清风翻书页,小虫忽失踪,
  纵浪大化中,不知其所终。
     (缘缘堂主人诗)
   81.重生
  道旁有二柳,枝叶何稠密,
  八月飓风吹,一柳当腰折。
  光干一二丈,立尽三冬雪,
  谁知春风来,干上嫩芽出,
  行人皆歌颂,天地好生德。
        (朱雀诗)
   82.含笑向朝阳
  一群牵牛花,含笑向朝暾,
  艳色交清露,鲜妍爱杀人。
  须知群花命,寄托在一根,
  一旦根断绝,花叶皆凋零。
  此花虽藐小,象征人世情。
        (明石诗)
   83.用茎吸养料,苟且延残生
  有人患奇病,连日睡昏昏,
  神经失知觉,饮食不能吞,
  全赖葡萄糖,注射静脉针。
  艳艳瓶中花,亦犹此病人,
  花叶虽完好,枝下已无根,
  用茎吸养料,苟且延残生。
        (浮舟诗)
   84.欣欣向荣
  窗前瓦缝里,生长一茎草,
  嫩叶何青青,长枝何窈窕。
  迎风勤拜舞,映日如微笑,
  全靠雨露恩,供给滋养料。
  此草何名称,我也不知道,
  但喜天地间,欣欣生意好!
        (落叶诗)
   85.花蔓在空中,摇曳向秋光
  一丛牵牛花,生在粉墙旁,
  攀缘竹钉头,渐渐爬上墙。
  竹钉已爬尽,生意正未央,
  花蔓在空中,摇曳向秋光,
  好比无依儿,歧途独彷徨。
        (冷泉诗)
   86.空山小劫
  一朵蒲公英,生在深山中,
  花瓣金黄色,枝叶绿青葱,
  当路亭亭立,含笑向春风。
  忽有游山客,大步登高峰,
  芒鞋脚力重,花枝当其冲,
  丽质尽摧残,美景一场空。
        (落叶诗)
   87.菊萎犹开卧地花
  蓬飞更作回风舞,菊萎犹开卧地花,
  秋尽草根烧不死,春来枯木又生芽。
          (阿阇梨诗)
   88.大鱼啖小鱼,小鱼啖虾蛆
  茫茫世界,芸芸众生,
  升沉悬殊,弱肉强吞。
  苛政之猛,甚于刀砧,
  思及禽兽,岂不顾人?
  善护生者,先护人群。
      (学童诗)
   89.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笑万家愁
  作罢护生画,凭栏舒胸襟,
  俯仰天地间,遥闻悲叹声。
  声从远方来,尽是不平鸣,
  贫富何悬殊,苦乐太不均。
  大鱼啖小鱼,弱肉强者吞,
  娑婆世界中,火热与水深。
  安得大宝筏,普渡诸众生?
  寄语慈悲者,护生先护人。
        (学童诗)
   90.延年益寿
  有生必有死,何人得灵长?
  当其未死时,切勿加杀伤。
  自生复自死,天地之恒常,
  万物尽天年,盛世之嘉祥。
        (学童诗)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t7猎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