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帮忙听出视频中的节拍,听了1小时恩和木刻愣是什么地方听不出来

  @在一起在一起
13:33:27  有个问题,大家都说《琅琊榜》是反戏剧规律的,比如剧情主要靠对话推动,节奏相对较慢等等。但我又是这么爱这部电视剧,那么有哪些原因违反所谓的戏剧规律,吸引了大家这么热爱这部戏呢?  -----------------------------  靠对话推动情节只是一个问题,节奏慢作为古装剧来说倒是可以容忍的,这都不是关键,关键是它从主线设置上就是与现代戏剧创作背道而驰滴,另外还有些细节。。。  简单说一点,不管电影还是话剧还是电视剧,主线一定是主角克服困难达成目标的过程,在开场交代过之后,就应该有阻碍主角实现目标的障碍物出现,然后主角不断自我完善、甚至自我颠覆,跨越障碍,以主角的行动带出情节的跌宕起伏、以及戏剧性冲突。到了中段还应该有逆转性的情节,不管是主角自身性格还是事件发展(前面也说过,有编剧批评过在苏兄身上看不到成长、逆转、分裂之类的东西,他出场什么样,到最后还什么样)。而LYB的书里苏兄打怪的过程一直顺利得很,一切尽在掌握(他的纠结主要是自虐),以至于到了剧中,剧组不惜拉低靖王的智商,让他承担了苏兄完成任务的最大阻碍这一任务,制造出断铃立雪这种逻辑上有点问题的桥段。  另外,用一个事件带动另一个或几个事件方面,也是有重大疏失的,尤其是斩断爪牙部分,那几个部的尚书落马几乎是平行情节,谁先谁后都不影响情节推进,或者换句话说,不能靠前一情节的完成来推导出后一情节,这在戏剧创作上是一个大问题。剧组对此的弥补是,特地创造了翻牌子这么个特殊道具,以此来强化让观众有直观感受的、可视性的、MS连续的情节线发展。  。。。看来是不得不把伪装者拿出来说一说了,虽然它的BUG不少,但是从人设到线索到情节发展再到表演设计都是非常符合戏剧规律的,而且有些地方做得相当出彩。
  @在一起在一起
13:33:27  有个问题,大家都说《琅琊榜》是反戏剧规律的,比如剧情主要靠对话推动,节奏相对较慢等等。但我又是这么爱这部电视剧,那么有哪些原因违反所谓的戏剧规律,吸引了大家这么热爱这部戏呢?  -----------------------------  琅琊榜是我挚爱的瑰宝,是否反戏剧、是否节奏慢 似乎已经不重要(其实慢节奏恰恰是古风的一种美,慢是优雅的必要条件之一)  我爱古风,爱家国大义,爱纯洁的兄弟情、更爱五千年的气度风华。  琅琊榜除了有这些,还有帅哥美女、水墨江山,有爆棚的正能量和“坏人的失败”  有说不完的正义必胜,也有散不开的压抑伤悲  最终,竟用死亡划上句号,虽明知苏兄唯欠一死,偏偏情感上无法接受  于是直到现在,我一再的控制自己、用尽各种疗方,还是沦陷之中无法自拔。  一直在想为什么会如此挚爱。  先是台词优美。“军人铁血、战场狼烟”、“人心叵测、陛下偏私”----- 典型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对仗工整,音韵协调,听起来美轮美奂  (当然偶尔也有不如人意处,例如“去而复返,当然思虑再三,...恐怕从此寝食难安” , 这个“三”和“安” 两字对仗,平音同韵,难受的想挠墙)。  ------------ 但这些都是小节, 只是风花雪月、口腹之欲  挚爱的是琅琊榜的大节:  君子之风,山高水长 -- 言阙、黎崇,君子气沁入骨髓,言谈举止、价值取舍、儒家道义,他们活的从容坦荡,却又锐利勇直。  世风日下,家国担当 -- 苏兄、靖王、霓凰、蒙挚,风气败坏,蝇营狗苟,但他们不肯屈服,不做收益分析,不做私心取舍,从不以道义苛求他人。这种自我承担,才是儒家的真本色。  赤子之心,从无更改 -- 苏兄懂权谋,但他们的朋友圈从头至尾却都知道蔑视权谋,就连苏兄自己都始终无法原谅自己的权谋之术,剧中他们称之为“阴诡”,阴谋诡计,非君子所为。   --- 最爱的其实就是“懂权谋却知道蔑视权谋”,这与甄嬛传相比,又何止云泥之别...   --- 古人说身怀利器、杀心顿起。懂权谋之人,能做到不用权谋轻取他人,认为这不是正道、非君子所为。 他们要的正道是清明天下、是非黑白,是天道酬勤、忠孝信悌。也许这也是海晏在房地产公司工作时最想要的企业文化?   其实能爱出这么多,要感谢琅琊榜中的梅长苏演的太超绝,林殊的赤焰之悲、家国之愤、孤单寂寞、高贵隐忍 竟全在胡歌的眉梢眼角之中  有无数个瞬间,我都想相信那是真实的人、真实的历史背景。
  估计我这辈子再也看不到文化如此合拍,三观如此一致,颜值如此之高,演技如此之神的剧了!  
  /video/av3072613/  这个苏兄细节伏笔剪得不错  
  @在一起在一起
13:33:27  有个问题,大家都说《琅琊榜》是反戏剧规律的,比如剧情主要靠对话推动,节奏相对较慢等等。但我又是这么爱这部电视剧,那么有哪些原因违反所谓的戏剧规律,吸引了大家这么热爱这部戏呢?  -----------------------------  @社会总产值
16:23:20  靠对话推动情节只是一个问题,节奏慢作为古装剧来说倒是可以容忍的,这都不是关键,关键是它从主线设置上就是与现代戏剧创作背道而驰滴,另外还有些细节。。。  简单说一点,不管电影还是话剧还是电视剧,主线一定是主角克服困难达成目标的过程,在开场交代过之后,就应该有阻碍主角实现目标的障碍物出现,然后主角不断自我完善、甚至自我颠覆,跨越障碍,以主角的行动带出情节的跌宕起伏、以及戏剧性冲突。到了中段还应......  -----------------------------  这么一说好像明白了点。人物确实是没有成长或黑化、白化之类,比如《士兵突击》里许三多和他的朋友们就是有成长的。《琅琊榜》是一点点揭示了一个已具成熟人格的主人公在死亡阴影下的人生选择,宗主并没有受到对人性的极端考验。(不过如果极端了就不能大众了)  情节设置上,宗主升级打怪的过程没有什么障碍,除了智商下线的靖王捣乱,但是好在有是否能昭雪这一核心问题吸引着观众的注意力。  吸引我们的是什么呢?故事里的环境并非理想,黑暗的情节在十二三年前发生过,七万条人命为此葬送。但在这样昭雪几率渺茫的境况中,主人公仍然相信有人间正义在,并为此拼尽所有。  剧里,有动人的人物关系,有爱情、亲情、友情的典范……人物的选择多是光明向的,在厚黑学、成功学流行的现今社会里,反而是出乎意料了,反了大众心理和观众的观影直觉,算是过于现实的社会中一股清流。  这么想来前面讨论的宗主是文侠,《琅琊榜》是大人的童话和理想,倒是很有道理的。
  @在一起在一起
13:33:27  有个问题,大家都说《琅琊榜》是反戏剧规律的,比如剧情主要靠对话推动,节奏相对较慢等等。但我又是这么爱这部电视剧,那么有哪些原因违反所谓的戏剧规律,吸引了大家这么热爱这部戏呢?  -----------------------------  @倚声168
18:30:10  琅琊榜是我挚爱的瑰宝,是否反戏剧、是否节奏慢 似乎已经不重要(其实慢节奏恰恰是古风的一种美,慢是优雅的必要条件之一)  我爱古风,爱家国大义,爱纯洁的兄弟情、更爱五千年的气度风华。  琅琊榜除了有这些,还有帅哥美女、水墨江山,有爆棚的正能量和“坏人的失败”  有说不完的正义必胜,也有散不开的压抑伤悲  最终,竟用死亡划上句号,虽明知苏兄唯欠一死,偏偏情感上无法接受  于是直到现在,我......  -----------------------------  文笔真好,淋漓尽致。  让我想到:《琅琊榜》之所以这么吸引人,最重要的是因为格局和眼界不流凡俗。  另,某哲学家说,世上有两样东西最使他敬畏,头顶的灿烂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在面临人生抉择时,剧中借人物之口说出“唯心而已”(宗主)、“唯能把握,此心而已”(浴巾)、“忠义在心,不在名”(萌大铜铃)、“对错只在自己心中”(言侯)……自我选择的意味很是深刻,倒真有阳明心学的影子在。
  cxydmm: 黑名单 举报
评论  总算明白一点点了,哎呀,看来琅琊榜也是主创们走了一步险棋啊。  ----------  其实原作给剧组出了不少难题,还好被主创们一一化解了,比如苏兄自身缺少成长发展或逆转这个问题,好在有个三重身份弥补了一点,尽管逆转实际是在原书开篇之前就完成了,但剧中有意识地强调了林殊与梅长苏的矛盾,甚至梅长苏与苏哲的区别。然而,这毕竟是人物内心的矛盾,虽说靖王殿下为此不得不多背点黑锅,时常给苏兄戳戳刀,但是外化起来仍然是有困难的,于是对内心戏的要求就很高,亏得是剧组用心,把内心戏拍得不错,演员也很好地完成了任务。要是换个水平不够的剧组,要么大量加旁白,要么直接让人看不下去。  当然这也就是此剧不得不采用含蓄内敛的整体风格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角都是内心纠结型的,整个剧如何外放得起来呢?
  @浅碧玉冠  另外说说台词推动情节的问题,这倒不是说在解说或引导剧情时不能使用台词,(当然此剧台词量太大,也是剧组绞尽脑汁才解决的问题),而是就影视剧来说,更应该用表演性的场景来表现情节,台词应该是存在于场景之中的对白。  举个例子,赈灾事件中,怎样找出问题,怎样打击誉王,基本是由靖王和苏兄的对话来完成的,这就叫台词推动情节。而正确的打开方式应该是,在“一个雷就在路上”的语言提示之后,就该接上江左盟打劫镖队的场景、发现岳州知府行贿证据的场景、江左盟兄弟在百姓中散布相关言论,以及岳州等地上万民书的情景等等,这才是影视剧的表达方式。然而这些都没有拍出来(正面例子是悬镜司交锋中插入的两段关于夏春和祁王的话,就是直接拍出来了的),包括靖王去赈灾也是由其他人的对话中交代出来的。书中这种类型的对白还有很多,剧中有很多都没有解决掉。----当然,我们也理解,剧组一开动就是钱,这一类的戏要是全拍出来,预算再翻一倍也不够啊。  再顺便说说,即使是交代背景,就影视剧而言,也应该通过场面调度来完成,正面的例子比如苏宅的密室中发现大量“百官行述”,这样苏兄花了多少心血来为朝堂的事作准备就用镜头展现了出来,可以不用再多用剧中人的话向观众解释了。
  @在一起在一起
13:33:27  有个问题,大家都说《琅琊榜》是反戏剧规律的,比如剧情主要靠对话推动,节奏相对较慢等等。但我又是这么爱这部电视剧,那么有哪些原因违反所谓的戏剧规律,吸引了大家这么热爱这部戏呢?  -----------------------------  @社会总产值
16:23:20  靠对话推动情节只是一个问题,节奏慢作为古装剧来说倒是可以容忍的,这都不是关键,关键是它从主线设置上就是与现代戏剧创作背道而驰滴,另外还有些细节。。。  简单说一点,不管电影还是话剧还是电视剧,主线一定是主角克服困难达成目标的过程,在开场交代过之后,就应该有阻碍主角实现目标的障碍物出现,然后主角不断自我完善、甚至自我颠覆,跨越障碍,以主角的行动带出情节的跌宕起伏、以及戏剧性冲突。到了中段还应......  -----------------------------  我倒不是完全同意楼主的意见。  我同意琅琊榜前半部分(打倒六部尚书)有些桥段过于依赖对话来推动情节。但我认为,总而言之,剧组为了保持琅琊榜整体隐忍克制缓缓流动的气质,尽量尊重原著,减少了各种为冲突而冲突的流俗“小戏”。  这种戏剧冲突,不仅发生在整部剧的结构,也发生在每一集当中:意外、障碍、人物关系成长、冲突。看美剧的时候这种感觉很明显,作为高度工业化的戏剧作品,作者精心设置了各个时间点上的嘴炮、背叛、撕逼、反转等等,让人观看时目不暇接津津有味,但常常经不起细想和二刷三刷,常常有为了冲突牺牲人物自洽完整性,和为了冲突牺牲一个具体小事件逻辑的情况。  国产剧的问题会更加严重。一方面由于主流电视收视观众群体年龄比较大对剧情要求不高,另一方面由于审查制度和编剧想象力观察力等各种原因,国剧中的很多戏剧冲突无法如美剧那样有节奏感、有现实感(如冲突根植于真实的法律政治医疗事件),而落入各种各样无聊巢臼:女主是傻白甜的,女二是嫉妒的,男主是霸道总裁,男二出身贫寒各种被排挤然后被逼无奈之下反转黑化。同样的,各种“小戏”的冲突往往也充满了各种偏见和套子——有意思的是,这种流俗的、对不起智商的人物巢臼和戏剧冲突巢臼,会被很多编剧(如对琅琊榜提出批评的李亚玲)称为“戏剧创作的客观规律”。  琅琊榜好的地方就在这里。某种程度上它以反收视、反观众心理为代价,几乎摈弃了一切国产剧的这种人物塑造和小戏冲突上的这种“流俗”(当然也不是没有,整体结构会有点像武侠小说中的打怪升级和杰克苏的人物塑造)。人物和人物关系都隽永况味,古意盎然,自然自在。宁愿朴拙,也绝不媚俗。它的吸引力不像是美剧或者伪装者第一第二集那种对突然陷入巨大命运转折的人物的担忧,而是一种曲径通幽缓缓带你入戏直到荡气回肠欲罢不能的整体气质。  这也是我喜欢琅琊榜超过伪装者的地方。伪装者不是没有好处,正如楼主所说,它的戏剧冲突展开更充分,各种“小戏”做的很好,更符合观众心理(并且它的戏剧冲突往往是不流俗的,有情趣的)。但我总觉得,伪装者有不少地方为了戏剧冲突牺牲了人物完整性。人设不错,但却缺乏那种更深层次的自洽度和说服力。明楼、明台、明镜都是这样(明诚从剧本角度来说会稍微占据点有利位置)。  琅琊榜则相反。我完全没有想到,在我自喻对情节已经很熟悉的情况下,还能在不断的、不断的讨论和N刷中,继续从人物表演和台词细节中深挖到人物/人物关系更多的、更深的层面:梅长苏、萧景琰、霓凰、言侯、夏冬、谢玉、皇帝等等等等。很多时候要回头去看反复品味,相互对照相互联系,就会有各种新的发现和体悟。  很同意楼主说的这句话“这也就是此剧不得不采用含蓄内敛的整体风格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角都是内心纠结型的,整个剧如何外放得起来呢”——价值观冲突是内化的内在的隐忍的克制的,难以一下子抓住人,确有更深更远的吸引力呀。
  楼主:社会总产值 时间: 22:43:29  cxydmm: 黑名单 举报
20:49:34 评论  总算明白一点点了,哎呀,看来琅琊榜也是主创们走了一步险棋啊。  ----------  其实原作给剧组出了不少难题,还好被主创们一一化解了,比如苏兄自身缺少成长发展或逆转这个问题,好在有个三重身份弥补了一点,尽管逆转实际是在原书开篇之前就完成了,但剧中有意识地强调了林殊与梅长苏的矛盾,甚至梅长苏与苏哲的区别。然而,这毕竟是人物内心的矛盾,虽说靖王殿下为此不得不多背点黑锅,时常给苏兄戳戳刀,但是外化起来仍然是有困难的,于是对内心戏的要求就很高,亏得是剧组用心,把内心戏拍得不错,演员也很好地完成了任务。要是换个水平不够的剧组,要么大量加旁白,要么直接让人看不下去。  当然这也就是此剧不得不采用含蓄内敛的整体风格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角都是内心纠结型的,整个剧如何外放得起来呢?  ----------------------------------------------------  我同意这一段。林殊/梅长苏/苏哲的区别,以及梅皮林骨对立统一这些,琅琊榜的书迷倒是就有讨论过。难得的是主角演员很好的很丰富的在表演中呈现了他的理解。霓凰、靖王、言侯、谢玉、皇帝、莅阳长公主等,演员表演以及场面调度都对人物塑造贡献很大。  拍这么一个反戏剧的、对表演和拍摄要求超级高的剧本,“如此愚蠢又如此有胆略之人,我们很久没有见到了”。主创团队能力很强,也很有自信。但另一方面来说,能参与创作这种不流俗的本子,也是演员们的幸运。难怪个个都卯足了劲来创作人物。
  @为一个帖子注册2 3709楼
00:13  不知道算不算歪楼,我想说虽然抹了黑粉,胡歌在琅琊榜里的扮相在我看来,是迄今为止的颜值高峰,原因有三:  1、最重要的,相由心生,梅长苏的人格魅力和个人修养决定了他的美。  2、全貌来看,厚重感足够的服装撑起他的身形,使得他的头身比例非常恰当,活生生的古代“士”的形象,看看国画里的士子都是这样的啊。具体到人的话,我总会联想到行吟江边的屈原(脑洞略大,无理由),详见下图,请忽略他的脸,看气质、气质!话说我是通过琅琊榜认识胡歌的,后来入坑去看反转剧场时一直觉得他穿着紧身西装是弱鸡状,很没有气势……  -----------------------------  原来我一直以来的疑问大家都有啊,很多人都在初看琅琊榜时没有清楚地认岀宗主的扮演者,因为这个外形与前面播岀的伪装者中的明台就象是两个人,外形气质全都完全变了。  我自己内心里还是喜欢和欣赏古装扮相,就是心目中想象中的古代文士!君子如玉这个词第一次变成活生生的人物站在大家的面前,气质内敛,言词文雅,行为落落大方有礼有节,待人礼貌周全不卑不亢。人还是要象胡歌这样多读书啊,不然风华气质是模仿不来的  
  @在一起在一起   -----------------------------  这么一说好像明白了点。人物确实是没有成长或黑化、白化之类,比如《士兵突击》里许三多和他的朋友们就是有成长的。《琅琊榜》是一点点揭示了一个已具成熟人格的主人公在死亡阴影下的人生选择,宗主并没有受到对人性的极端考验。(不过如果极端了就不能大众了)  ==========  宗主受到了对人性的极端考验——梅岭惨案,只是在剧中呈现出来的,是他对这种考验成熟、完整而坚定的选择。即使纠结着分裂着,也是坚定的纠结着分裂着。他是一个成品。  琅琊榜告诉我们的就是:一部作品中一定需要具体呈现主人公的成长、转折、黑化还是白化才符合“创作规律”么?没有必要啊!它同样可以那么的打动人心。
  @为一个帖子注册2 3700楼
15:02  我的ID名说明了一切。2代表我不是一个人。  首先表达对楼主和各位大神的葱白!  其次请教我对朝堂论理情节的个人感受:话说情节层层铺垫、背景音乐渐入高潮的过程中,我一方面对最后的结果心生期待,另一方面隐隐有尴尬症发作,担心接下来会有大段的写实论理过程。为什么呢?这个理是基于当时的一套伦理,强调嫡庶之分,和作为现代人的我三观不合。在老先生辩论的过程中,我应该会一边高兴于他有理有据舌压群儒,一边吐槽于他说的道理都如此腐朽吧!所以我是很赞成剧里的虚化处理的,表达出了形式的逆转,就够了,苏兄达到……  -----------------------------  剧组对这个进行虚化处理是对的!不然拍什么争辨内容呢?辨论的内容肯定与现实现代社会的理念差异甚大,观众恐怕不会认同。所以现在这种处理就很好。  
  虚化朝堂辩礼,或许也有加快节奏的原因,枝节问题无关主旨,不宜岔开观众注意力。  虚化前后的镜头焦点都是苏兄,我理解这时的重点是表述苏兄的悲绝心境。  虚化后即与黎崇郊外相见,我们积累了20分钟的情绪才有了宣泄感慨,叹苏兄当年名师高徒,文采风流,叹如今病骨支离,故人难再。  更何况是冬色,萧萧旷野,累累污名,该如何整死京师虎狼,如何调教未来天子,都要他从头做起。  若是精彩了朝堂辩礼,后续的相见或许就没有这么浓厚的情绪了,不知猜的对也不对  
  我也得了看到
就会点进看的病。。  
  不少人在说伪装者,这个视频估计很多人也看过,贴出来吧,我觉得做得挺好的,老胡真的是个可塑性很强的演员,虽然颜值爆表,但绝对不是千人一面,对比一下就更明显了。深沉凄苦妖媚可爱切换自如,都毫无违和感  【胡歌】【梅长苏&明台】红白玫瑰  /video/av3231808/
  @在一起在一起
13:33:27  有个问题,大家都说《琅琊榜》是反戏剧规律的,比如剧情主要靠对话推动,节奏相对较慢等等。但我又是这么爱这部电视剧,那么有哪些原因违反所谓的戏剧规律,吸引了大家这么热爱这部戏呢?  -----------------------------  @社会总产值
16:23:20  靠对话推动情节只是一个问题,节奏慢作为古装剧来说倒是可以容忍的,这都不是关键,关键是它从主线设置上就是与现代戏剧创作背道而驰滴,另外还有些细节。。。  简单说一点,不管电影还是话剧还是电视剧,主线一定是主角克服困难达成目标的过程,在开场交代过之后,就应该有阻碍主角实现目标的障碍物出现,然后主角不断自我完善、甚至自我颠覆,跨越障碍,以主角的行动带出情节的跌宕起伏、以及戏剧性冲突。到了中段还应......  -----------------------------  @南山何处
07:09:53  我倒不是完全同意楼主的意见。  我同意琅琊榜前半部分(打倒六部尚书)有些桥段过于依赖对话来推动情节。但我认为,总而言之,剧组为了保持琅琊榜整体隐忍克制缓缓流动的气质,尽量尊重原著,减少了各种为冲突而冲突的流俗“小戏”。  这种戏剧冲突,不仅发生在整部剧的结构,也发生在每一集当中:意外、障碍、人物关系成长、冲突。看美剧的时候这种感觉很明显,作为高度工业化的戏剧作品,作者精心设置了各个时间点......  -----------------------------  哈哈,一说到正经话题就炸出人来了。  戏剧冲突这个问题我们还可以探讨探讨。  固然现代戏剧规律是西方引进的,尤其受好莱坞的影响比较多,有工业化的特点,但既然中国传统戏剧也讲究起承转合,要有个转字,这应该是符合大多数普罗大众观赏心理的。不可否认,激烈的冲突更容易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至于现在许多国剧过于流俗的冲突创作方式,更多的是跟编剧导演的水平有关系(其实韩剧美剧也未必没有这类问题)。  其实就是小说也应该多多制造冲突,并把情节场景化,而不是单靠对话来引导情节发展及塑造人物,从这点来说,LYB的作者在小说创作上的经验也是有所不足的。  选择LYB这样的书,并且在不对原作进行太大改动的情况下,有限地强化冲突,甚至牺牲一些戏剧冲突的点,更多地强调人物内心矛盾,自身与他人的性格冲突、观念冲突、理想冲突等等,是一个冒险,但也因为剧组的努力,坏事变好事,反而制作出了一个不流俗的经典之作。  而且正因为这些冲突更偏重于内在的、精神层面的东西,才有了反复刷都有新发现的空间,因为精神层面的冲突与契合,都是需要深入体悟才能充分发掘的,绝非爆米花剧集可比。  这里也要赞一下编剧兼作者在台词对白上的用心,不流俗和有内涵的对白,也是内敛风格得以呈现的基础之一。  再赞一下你引用的言侯台词,放在对这个剧和剧组的评价上再恰当也没有了----如此愚蠢,又如此有胆略的人,已经很久没见到了!
  说到情节该不该由台词推动这个问题,就是在影视界也不是没有反对的声音。甚至也有非常极端的作品。  比如楼主曾看过一部超奇幻科幻电影《他来自地球》。它讲了一个极其奇幻的故事,却偏偏没有一个奇幻的特效镜头,全片情节全由对话----更多时间是主角一人的讲述来推进,并且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一间屋子里讲讲讲。。。  然而就是这样,仅用台词就能制造一环接一环的悬念,勾引观众看下去。当时看完简直太震撼了,膝盖碎了都不足以表达对编剧的景仰!  但是这毕竟是小众的东西,或者可以说它是实验性质的。普遍的影视剧还是得有让人目不睱给的场景变换,由场景表现的情节发展和戏剧冲突。观众始终对视听冲击更感兴趣一些。
  @倚声168
08:39:56  虚化朝堂辩礼,或许也有加快节奏的原因,枝节问题无关主旨,不宜岔开观众注意力。  虚化前后的镜头焦点都是苏兄,我理解这时的重点是表述苏兄的悲绝心境。  虚化后即与黎崇郊外相见,我们积累了20分钟的情绪才有了宣泄感慨,叹苏兄当年名师高徒,文采风流,叹如今病骨支离,故人难再。  更何况是冬色,萧萧旷野,累累污名,该如何整死京师虎狼,如何调教未来天子,都要他从头做起。  若是精彩了朝堂辩礼,后续......  -----------------------------  个人觉得,没有明写朝堂辩礼不一定是故意的,有可能是编剧和剧组觉得能力不到,不得不如此处理。但也正因为如此,避开了新旧意识冲突这个问题倒是一个收获。  然而郊外相见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补笔,苏兄的变化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需要将苏兄“天下无处不道”“贞士之介心”的精神追求充分刻画出来。不管前途如何艰险,朝局如何污浊,我们也相信苏兄会坚持他的操守,尽管他自黑过N次。
  我们对此剧如此津津乐道,想到导演制片说的,只是坚持了标准而已,就有点感慨。工作时人们老说把事情做好,这一看这么简单的道理能做到的可见有多少。百姓最需要什么一目了然。  
  @为一个帖子注册2
00:13:36  不知道算不算歪楼,我想说虽然抹了黑粉,胡歌在琅琊榜里的扮相在我看来,是迄今为止的颜值高峰,原因有三:  1、最重要的,相由心生,梅长苏的人格魅力和个人修养决定了他的美。  2、全貌来看,厚重感足够的服装撑起他的身形,使得他的头身比例非常恰当,活生生的古代“士”的形象,看看国画里的士子都是这样的啊。具体到人的话,我总会联想到行吟江边的屈原(脑洞略大,无理由),详见下图,请忽略他的脸,看气质、气......  -----------------------------  刷剧刷到三遍四遍的时候,开始研究苏兄病弱而又有风骨的气质是怎么展现出来的,深感胡歌的面貌和身材的天赋给了他绝大多数汉族男演员都不具备的塑造梅长苏的天然优势。  胡歌的脸貌很偏欧化,棱角分明,线条刚硬,就算歪着靠着,稍稍眼风锋利些,骨子里的强势便要冲破屏幕,这也是他眼神戏备受赞誉的前提所在。  再说胡歌的身材,据说选角的时候有人反对?说他太健康高大。但其实就是这种高大的身形,配上佝偻的身姿,才越发展现了苏兄的英雄悲情。若是主演只有一米七几的瘦弱身板,又要整天展现虚弱之态,未免气势太弱,荧幕形象不够美观。苏兄与谢玉、言候、梁帝等老戏骨一一对戏,棋逢对手不落下风,除了用心的演技之外,胡歌坐着比对手宽站着比对手高,视角上首先就压人一头,给人占尽上风的感觉。  而如此高大的胡歌,为了体现病弱文秀,看看剧组给他挑的保姆,一个更高更壮的黎纲,扶着踉踉呛呛的宗主,一眼就对比出文武弱强,这份心机真是令人发指。  而宗主和靖王的身高差,也是巧合得颇有趣味,宗主更高,但又高得不太明显,很符合两个人的身份关系冲突的展现。  一切都那么巧,那么完美,令人喟叹,反复不能出坑。。。
  @为一个帖子注册2
00:13:36  不知道算不算歪楼,我想说虽然抹了黑粉,胡歌在琅琊榜里的扮相在我看来,是迄今为止的颜值高峰,原因有三:  1、最重要的,相由心生,梅长苏的人格魅力和个人修养决定了他的美。  2、全貌来看,厚重感足够的服装撑起他的身形,使得他的头身比例非常恰当,活生生的古代“士”的形象,看看国画里的士子都是这样的啊。具体到人的话,我总会联想到行吟江边的屈原(脑洞略大,无理由),详见下图,请忽略他的脸,看气质、气......  -----------------------------  @早春二三月
12:55:07  刷剧刷到三遍四遍的时候,开始研究苏兄病弱而又有风骨的气质是怎么展现出来的,深感胡歌的面貌和身材的天赋给了他绝大多数汉族男演员都不具备的塑造梅长苏的天然优势。  胡歌的脸貌很偏欧化,棱角分明,线条刚硬,就算歪着靠着,稍稍眼风锋利些,骨子里的强势便要冲破屏幕,这也是他眼神戏备受赞誉的前提所在。  再说胡歌的身材,据说选角的时候有人反对?说他太健康高大。但其实就是这种高大的身形,配上佝偻的身姿......  -----------------------------  哈哈哈,各位警觉一下,主角演员的确演得不错,但不要带上粉丝滤镜咳咳咳咳。  我个人以为,一个真正病弱濒死缠绵病榻的人,比我们看到的状况要惨得多——详情请参见各个ICU和重症监护室。长年的病痛带给人精神的折磨几乎是毁灭性的。  这绝对不是说演员和剧组处理的不好。相反,我非常非常、非常非常感谢他们对梅长苏这样理想化的处理,他们强化了梅长苏的风骨而非软弱,刚烈而非病态。剧组极为苛刻地控制着吐血、咳嗽、虚弱等等引人母性大发怜悯同情的场景——梅长苏根本不需要怜悯,而是敬佩。只是演员用佝偻着背,进出要人搀扶等寥寥几笔稍稍勾勒出人们想象中一个令人信服的病弱形象,而同时用更大的力气塑造出了梅长苏的精气神。也让我们看到,用一口气撑着自己使命的人,可以如斯强大。
  古人为什么看着温文尔雅,还是因为包得严实,苏兄如果夏天这么穿也不要什么无双公子之类的赞美了  
  在看战长沙,能理解有个性和叛逆,但是实在无法理解胡家这乱糟糟的没有足够铺垫和原因支撑的无理取闹,吐血~  
  琅琊榜是深藏心底的理想主义。   看了琅琊榜,对礼仪中国、山水中国都有了视觉认识,开始想念古中华的美好,那样的年代里,虽然生活简朴,但是文化世界会是怎样的享受,字字珠玑,出口成章,华珠美服,鲜衣怒马,再加上背景从来都是匠心独具,出则水墨层峦,意境深远,入则清秀淡雅,楼宇轩昂,这样的审美怎能不让人心生挚爱。   但更爱的却是其中的境界,即使心知这境界只是理想主义者的一种思维幻觉,依然想在其中寻求一丝安慰。   林殊是理想主义者的典型代表,19岁前的记忆是政治清明,人心向善,或许这场景并不真实,但总归是大梁社会折射在他眼中的视图,他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着、睥睨着、也担当着。   那时的林殊自然是金陵城中最亮丽的风景,论家世、论才华、论武功,谁能够盖过他的风头,就算是论后天的情义和勤奋恐怕也只有叹气的份儿,这样的少年不会知道什么是无奈无力,什么是理想主义者永恒的伤悲。   直到19岁遭遇梅岭,飞扬少年堕入深渊,就算是肉体重生,相信他的内心也已经历过千百次地狱轮回。最为可贵的是这样的落差下他没有绝望放弃,没有报复社会,更没有同流合污,心中竟能保持对光明的向往,对理想的追求,对家国天下的担当,对弱势群体的关照,书中说,这是赤子之心。   就是这赤子之心,调拨出理想主义者深藏心底的向往和伤悲。 自从民国之后中国就没有断了对政治清明的追求,但是各个党派纷纷折羽,建国前后似曾有过昙花一现的清明现世,可是过不到十年,当权力与鲜花拥上主席台,当俗世奢靡唾手可得,我们几千年的名利文化就会让气节荡然无存,名与利会从各个角落钻将出来,对有限的蛋糕伸出大手。   对理想主义者而言,社会清明永远只是幻觉。 到了二十一世纪,当下的中国GDP高歌猛进,社会财富与日俱增,但各大职场依然天天吐槽,官员落马也是家常便饭,这样的时代恐怕谈不上社会清明。   什么才是社会清明。职场上有限的蛋糕人人都想要,誉王说站在我的阵营才有蛋糕,太子说有背景才有蛋糕,靖王说人要坚持道义,我宁可放弃这块蛋糕。唯有梅长苏,他说我要社会清明,拨乱反正,要将有限的蛋糕分给有限的纯臣。   什么又是纯臣,是不是每一个在自己岗位上兢兢业业的都是纯臣,没有梅长苏,蔡荃沈追们就只能沉沦下僚,兵部和工部们就只能收起理想,屈服于现实去寻求一个靠山并与之同流合污,因为他们想分一块蛋糕啊,于是兵部和工部们若誉王得势就谄媚贪腐,靖王当权就换成埋头苦干。   可惜现实哪有这般美丽,现实永远都有残酷与狰狞的一面,也许这两年开始四风建设,开始三严三实,社会总是在好转,但各大职场每天都在上演的依然不是纯臣那般简单,不是埋头苦干就有回报,理想主义蚂蚁们,还是只能在心中固守那一丝赤子之心,守着靖王或者沈追们的心中底线,只希望这样的蚂蚁们会人数众多,会散落在中国的东南西北,各自在心中谨守道义,向往光明,或在有限的范围内,为家国天下张一张目。   想要梅长苏恐怕是不可能了,想要朝堂附议那般阵势更加不可能,名利文化下涌现出的无数吏部刑部们会抢占每一个利益制高点,现实中依然要将理想主义压在心底,只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保持自己的一份赤子之心。实在孤单绝望了,就翻出琅琊榜看一看,想想大梁还有那么多志同道合的人,好歹算是个安慰吧~  
  用了几天的时间终于将帖子看完了,感谢楼主和楼里的分析,准备再看一遍琅琊榜。期待着楼主对伪装者的分析!
  楼主啊,建议你要是想扒伪装者,就在楼里接着扒呗,实在是舍不得离开这栋楼啊,这病房设施,都用惯了啊...没事,再有人进来捣乱,咱们再齐心合力...无视...把这个楼建得像琅琊榜这个过气网红一样,永不过气,好不?好不?好不?
  @nnnn楼
22:19  楼主啊,建议你要是想扒伪装者,就在楼里接着扒呗,实在是舍不得离开这栋楼啊,这病房设施,都用惯了啊...没事,再有人进来捣乱,咱们再齐心合力...无视...把这个楼建得像琅琊榜这个过气网红一样,永不过气,好不?好不?好不?  -----------------------------  大家把这医院坚持到猎场开播,好不?好不?好不?  
  正在看劫狱悬镜司,还是紧张啊!绝,太绝了!!!海姐姐,咋想滴,绝对最强大脑啊!
  @在一起在一起   这么一说好像明白了点。人物确实是没有成长或黑化、白化之类,比如《士兵突击》里许三多和他的朋友们就是有成长的。《琅琊榜》是一点点揭示了一个已具成熟人格的主人公在死亡阴影下的人生选择,宗主并没有受到对人性的极端考验。(不过如果极端了就不能大众了)  --------------  这里苏兄是成品,景焱是成长。 就如同伪装者里明楼是成品,明台是成长一样。  同样的,士兵突击中,袁朗是成品,成才和三多是成长。
  马  
  @倚声168
07:54:25  @在一起在一起  这么一说好像明白了点。人物确实是没有成长或黑化、白化之类,比如《士兵突击》里许三多和他的朋友们就是有成长的。《琅琊榜》是一点点揭示了一个已具成熟人格的主人公在死亡阴影下的人生选择,宗主并没有受到对人性的极端考验。(不过如果极端了就不能大众了)  --------------  这里苏兄是成品,景焱是成长。 就如同伪装者里明楼是成品,明台是成长一样。  同样的,士兵突击中,袁朗是成品,......  -----------------------------  正常的情况下,身负主线发展变化重任的男一应该是成长和转化的,所以明楼、明诚、老师及大姐都是围绕明台而起到各种作用,担任稳定剂、催化剂、置换剂等等,而不管化学反应的过程如何复杂,起变化的主要元素始终是明台。这才是男主角的正确打开方式。  LYB原作里景琰的成长也没怎么表现,他的性格比剧中更坚定一些。剧里大概为了弥补苏兄成长线的不足吧,把景琰的成长表现得明显了许多,比如多次在苏宅上课时给他加戏。像谢府一夜之后的对谈,太子被关禁闭后与蒙大统领的谈话等等。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增加了景琰的主动性,免得太像被苏兄操控的棋子。
  @倚声168
07:54:25  @在一起在一起  这么一说好像明白了点。人物确实是没有成长或黑化、白化之类,比如《士兵突击》里许三多和他的朋友们就是有成长的。《琅琊榜》是一点点揭示了一个已具成熟人格的主人公在死亡阴影下的人生选择,宗主并没有受到对人性的极端考验。(不过如果极端了就不能大众了)  --------------  这里苏兄是成品,景焱是成长。 就如同伪装者里明楼是成品,明台是成长一样。  同样的,士兵突击中,袁朗是成品,......  -----------------------------  @社会总产值
10:02:23  正常的情况下,身负主线发展变化重任的男一应该是成长和转化的,所以明楼、明诚、老师及大姐都是围绕明台而起到各种作用,担任稳定剂、催化剂、置换剂等等,而不管化学反应的过程如何复杂,起变化的主要元素始终是明台。这才是男主角的正确打开方式。  LYB原作里景琰的成长也没怎么表现,他的性格比剧中更坚定一些。剧里大概为了弥补苏兄成长线的不足吧,把景琰的成长表现得明显了许多,比如多次在苏宅上课时给他加戏。......  -----------------------------  琅琊榜里缺乏故事主角的“成长、逆转、分裂”,其实这未尝不是一种风格,谁又敢说只有写出主人公“成长、逆转、分裂”的故事,才算是好故事呢。说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金庸和古龙二位武侠大家。金庸笔下的主人公都是有很完整的成长的,而且故事里逆转、分裂等情节也都很充分。而中晚期的古龙作品却是相反的,作品的主人公都是一出场就已经有着固定的人生观和处事原则的人,武功也早已练成,充满着成熟男人的魅力。但是谁也无法因为古龙小说的主人公缺乏“成长、逆转、分裂”的故事,就否认古龙小说的精彩。事实上正是古龙的这种主动的求新求变,才在当时几乎被金庸一统江湖的武侠世界中,另辟蹊径,成就了另一座武侠世界的高峰。  嘿嘿,既然说到这里,我想再插一句,我有种感觉,海晏貌似也是多少受了些古龙影响的,想想看在苏兄身上是不是有点李寻欢的影子呢?另外,就影视作品本身,主角身上没有“成长、逆转、分裂”而大获成功的作品也不是没有,最典型的就是007系列了。
  谈到琅琊榜,就不能不提到剧中宣扬的家国情怀,苏兄道德标准之高,对政治清明的追求令人叹服。但我恰好最近在回看《万历十五年》这本书,觉得书中最质疑的一点就是中国传统的文官制度。作者认为恰恰是沿用多年的文官制度用儒家思想中最擅长的道德的高度要求人,来处理问题,而不是用独立的明确的司法制度来要求人,来处理问题。道德是不能量化的标准,最后却成为当权者治理国家、管理百姓、要求官员遵循的最大依据。所以中国到明清时期面临世界巨变,错失良机。  我们中国到今天依法治国都还是需要强调的执政要点,也不能不说是文化和传统的原因。  似乎歪楼了,供大家批判。
  @倚声168
07:54:25  @在一起在一起  这么一说好像明白了点。人物确实是没有成长或黑化、白化之类,比如《士兵突击》里许三多和他的朋友们就是有成长的。《琅琊榜》是一点点揭示了一个已具成熟人格的主人公在死亡阴影下的人生选择,宗主并没有受到对人性的极端考验。(不过如果极端了就不能大众了)  --------------  这里苏兄是成品,景焱是成长。 就如同伪装者里明楼是成品,明台是成长一样。  同样的,士兵突击中,袁朗是成品,......  -----------------------------  @社会总产值
10:02:23  正常的情况下,身负主线发展变化重任的男一应该是成长和转化的,所以明楼、明诚、老师及大姐都是围绕明台而起到各种作用,担任稳定剂、催化剂、置换剂等等,而不管化学反应的过程如何复杂,起变化的主要元素始终是明台。这才是男主角的正确打开方式。  LYB原作里景琰的成长也没怎么表现,他的性格比剧中更坚定一些。剧里大概为了弥补苏兄成长线的不足吧,把景琰的成长表现得明显了许多,比如多次在苏宅上课时给他加戏。......  -----------------------------  @江劲风
10:57:19  琅琊榜里缺乏故事主角的“成长、逆转、分裂”,其实这未尝不是一种风格,谁又敢说只有写出主人公“成长、逆转、分裂”的故事,才算是好故事呢。说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金庸和古龙二位武侠大家。金庸笔下的主人公都是有很完整的成长的,而且故事里逆转、分裂等情节也都很充分。而中晚期的古龙作品却是相反的,作品的主人公都是一出场就已经有着固定的人生观和处事原则的人,武功也早已练成,充满着成熟男人的魅力。但是谁也......  -----------------------------  成长、逆转类主角主要来自于电影,小说固然也有,不过不管什么标准,都是主要标准,而非唯一标准。只是这样更容易让故事起伏,符合大众口味一些。  况且电视剧还要分连续剧系列剧,连续剧可以视为加长版电影,对这种常规的规律遵守多些。但系列剧则大可不必,典型的比如福尔摩斯,主角的成长什么的不是主线,大家更关心每一单元里的破案故事。古龙的楚留香、陆小凤与系列剧相似,而金庸大大编剧出身,写的故事更像连续剧。  琅琊榜很多地方都是非大众化的,主角的问题前面也有讨论过,林、梅、苏三重人格的对立统一多少解决了成长和逆转以及矛盾冲突的问题,但这样也导致矛盾内化,表现难度加大。  内化的冲突更侧重于道德、性格、理想之类,在当前环境下,就拍摄和表演来说都是有点冒险的。这样的选择,要么彻底毁戏,要么造就经典,几乎没有中间道路可走。  比如说大家都很赞的苏兄与言侯的对话,正是出于这种思想上的快速对撞,又快迅融合,所以大家觉得震动内心,相当的燃。这里台词固然重要,但也必须要有演员的内劲支持才能出得来效果。设想一下,要是来俩面瘫型的,坐在那里一本正经背台词,还能打得动观众吗?  又或者往反面设想,来一个嘶吼型的言侯,对着苏兄一通咆哮:陛下偏私、朝局艰难,你还要拉我下水干危险的事BLABLA。。。  然后苏兄抓住侯爷肩膀一通猛摇:你言家出过两代帝师、三任宰辅,侯爷也曾风云烈烈BLABLA。。。。  那还能让大家坚持看完并一刷再刷吗?
  哇 项目建设,我的职业哎,飞奔去看  
  @为一个帖子注册2
14:51:06  http://r./p0fzluh琅琊榜电视剧吧里的一个帖子,用项目管理理论讨论琅琊榜,虽有伪专业贴之嫌,却让作为现代职场中人的观众增加一个新视点。这贴内容算是从一个具体层面在回答上一楼的问题吧。另外,贴主属于胡歌那种分裂型人士,所谓严肃与逗比齐飞,看得很开心,推荐!  -----------------------------  哈,这楼猪和楼上的都是做项目管理的呀。  看到用积极风险和消极风险分析情丝绕事件,令人耳目一新,要这么学习项目管理,比读教科书生动好多啊。
  楼主,大周末的不上班,干嘛去了~~~有木有公德心啊?街坊们现在不睡觉要看帖啊~~~(功夫脸)  
  15  
  楼主不要放弃建设了这么久的家园啊~  
  有古韵的人,即使穿羽绒服也不影响他的古人气质,哈哈.微博原文这么说的  花总管ihuge   #胡歌##琅琊榜# 在@小七爱古月哥 空间里发现了两张琅琊榜开机旧图。这两张图胡歌除头部古代的男子束发外,全身都包裹在现代服装里,然他整个人却古意盎然。心动之余,突然发现胡歌古装之美,不只在于形,更在于意,在于气。     
  正在贵州卫视看重播,夏江和苏哥嘴炮!太强大了!怎么可以有这样的对话?简直闻所未闻!牛呆了!
  楼主回来了  值到三八节来临之际,楼主决定挑战一回自我(这俩有关系咩?)。。。。扒一扒看过的人都知道拍得极好的。。。。谢府撕B大戏  再提个示,观众朋友也表太高兴,由于这段戏实在太长了,LZ应该不会从头到尾详扒,着重在生日趴宴会厅,前后的可能略过,也可能跳过。。。  有意见的,自己静悄悄找苏兄谈心去  
  照例先费几句话,选择扒这一段,除了扛不住病友们各种威逼诱骗撒泼打滚之外,一定程度上是受了隔壁某个扒翻拍剧集的贴子的刺激,确切地说,是五版《天龙八部》的对比。LZ作为金庸迷,对此遗憾已久,聚贤庄一段在全书中写得那么精彩的场面,LZ当年看书时,一面热血澎湃,一面揪心不已,一时悟然大悟,一时疑窦丛生,看得又哭又笑的大戏,这二三十年里竟没有一个版本是拍到位了的!要么场面寒酸,要么人物走型,要么详略不当,至于镜头。。。。哼哼,请允许LZ代表摄影机冷笑数声。。。。  PS:不要说拿金大侠比海JJ不合适,就这两段情节而言,确有许多相似之处的。同样是大场面、中段转折性的高潮戏,同样是各路人马汇聚一处全方位揭密,利用人物出身的弱点实施打击(虽然主打对象不一样),同样是以把高地位的人物拉下台、踩下地为目的。。。。所以不要怪楼主脑洞一开,就把这二者联想到一处了。
  说回琅琊榜,比较客观地说,原小说就算其他情节上有问题、有漏洞,然而谢府之夜这一大段确实写得既紧凑又紧张,收放自如,详略得当,几有大家风范。  前面撒开的线索到此作一收束,又有对后面线索的推进、展开、设伏。尤其是,出场的众多人物中,没有一个是天外飞仙式突然降临的,全都前有伏笔、后有归宿,这一点实在难得,好多成名成家的职业作家都未必能做到。  但是,还是有但是,作为小说写得好,并不等于作为剧本也好,这倒不是说改成剧本有BUG,而是这类人数众多、线索众多的大戏,对于剧组来说,又是一连串的难题:  首先是场面调度,人越多,机位越多,走位越麻烦,再加上服装道具什么的要配合,调度起来有多费劲,想必病友们都能理解。
  其次是难在表演,群戏虽说叫群戏,但不可能当真你一言我一语,一段戏之中,会有主要角色(可称为主持人)、次要角色,若是一段戏太长,分成若干场,则每场中的主要、次要角色有可能会发生变化,而为了降低难度,通常剧组会选择由一个主持人拉完(这一段中无异是谢侯爷),这样拍起来容易一点,但对于独扛全场的这个人物来说,显然有极大压力。  就拿《天龙》来比,聚贤庄虽是乔峰独扛,但是,一方面因为乔峰是主角,在前面作者对他正面侧面、明场暗场360度地描写、塑造、升华,到聚贤庄时,乔大侠的形象已经很立体了。另一方面是因为这段大戏里作者也设计了足够的情节,充分展现了乔峰的武功、智计、胆略,演员只需要依情节走,加够命运大逆转中的惊诧、悲愤、绝望等情绪即可。虽然也不容易,但难度相对还小些。  而谢侯无论在书中剧中都只是小BOSS,前面对他的描写是有些单薄的,性格、形象的刻画并不充分,需要在这一段戏里短时间高度丰满起来,否则无法让观众信服他的BOSS身份,着实太挑战人了。对比演员本人后一部剧中的角色,王天风虽然人设更复杂、戏分更重,但是分散在不同段落中表现的,表演难度都没有这么大。  初看时,楼主挑三拣四地觉得侯爷在这段戏中时不时有表演过火的问题,但后来一想,他要扛过这半个月的夜戏,而且是面对N个各种来头的高手的轮番轰炸,压力这么大,偶尔有点用力过度完全可以理解,总体来看,他是扛住了的,因此这段戏不妨给刘老师打到98分。  附一张心情复杂的谢侯爷:  
  另外,群戏要保证这么多天里众多演员全部在线,不能请假、不能缺席、不能突发心脏病,包括活动背景的角色也不能中途更换,对于统筹、后勤等部门都是一个考验。  如前所述,剧组又一次经受住了考验,一一解决了各项难题,且由于删去了一些枝蔓人物,剧情比书中更加紧凑,由此我们看到了至少对LZ来说是国产电视剧中多年未见的精彩高潮场面。  总之楼主看到这么密密麻麻的人,一边鸡血沸腾,一边头皮发麻,不知道当时拍戏的人有没有同感。。。。  
  太晚了,碎觉,明天扒不扒不确定。。。。
  正式开始扒。  前奏太长,得从过年时浴巾和景睿作客苏宅拉起,这里就省了,先从吐槽开始吧。  主要的槽点是这个装护心丹的瓶子,这么重要的一个勾连道具,中途换了竟然不打个招呼。  书里面明明说得很清楚嘛,苏兄觉得十颗护心丹就已经够大手笔了(想来就算达不到起死回生的水平,也相差不远),再加上霍大师亲手做的玉瓶,给一个年纪不大的青年人做生日贺礼过于招人耳目,所以换了个普通瓶子。  能准备出两个不一样的瓶子来,为啥不交代一下换的过程呢,剪辑在搞咩啊?      PS:名词解释一下“勾连”。简单地说,就是场景转换时,通过台词、道具等对接下来会出现的场景和情节加以提示。  自打蒙太奇手法被运用以来,就有了勾连这种情节设计上的技巧,以避免镜头被剪接后,观众的视线和思维被打乱,对后面的情节无法理解或难以进入,影响观看的顺畅感。勾连可以出现在上下场景连接时,有时也会埋得远一些,连到N个场景之后。
  浴巾八卦了一下大家送的礼物,就被谢弼拉去招呼客人。话说谢家兄弟还真没把他当外人。  宴会还没开始,客人们站着闲聊了几句,开开小玩笑。  这个站位是人多时比较常用的,多个人围成一圈,先来一个外围镜头,机位放在保证没有人被挡的地方。这里谢弼没什么台词,只有个背影,后面的近景也没他。  
  还是通常的惯例,外围镜头之后,需要随着谈话的内容分开给近景,人数多,没有必要每个都给,于是将站得近的两个人算作一组,由于没有谢弼,三组人的分镜头不妨看成三角形机位。  哪些人应该作一组呢,大家自己能看出来哈,楼主就不罗嗦了。    苏兄是主角,近景是单独滴。    
  蒙大统领故作惊讶地解说了一下护心丹的贵重价值。    浴巾开了个玩笑。其实小浴巾还真是满讨人喜欢的。    浴巾他爹打小不怎么管他,他是被冬姐管教着长大的,冬姐跟他开起玩笑来比较无顾忌。  
  几句话活跃一下气氛,家主就到了。  这里就一个小小的过场戏,机位比较简单,也就是将两群人归拢算作两个角色,轴线参照两角色对话。  这里谢弼的动作不是拍手哈,是准备行礼。    景睿和谢弼是儿子,看见爹妈来了,反应得快速一些,礼也行得深一点。客人们不管地位高下,行礼主要是礼节啦。这个区别挺明显的。    这段戏虽然不是苏兄主持,但就全剧而言,人家仍然是主角,还得有单独的近景(苏兄内心OS:特殊人才应有特殊待遇)。  
  换场之后,正戏开锣,开场白必须是家主来说。  人家谢侯虽是武将,但向来追求的是儒将风度(反正外表是如此,内心阴暗是另一个课题),又是世家子弟,因此重大场合时,说起话来文气得很。    宴会场面,有一个全场的全景也是必须的,这里是移动机位,确保交代所有人的位置。公主夫妇地位高,坐的是上首,左首主宾位是卓家爹爹夫妇,往下是卓大哥夫妇;右首宾位以大统领为首,宫羽末席。景睿虽是寿星,却因年纪原因,坐得比较靠后。  唐之前咱们中华文明古国实行的是分餐制,各人吃各人的,没有抢菜没有碰杯,文明又卫生。  
  谢侯的开场白并不长,几句话过后就先干为净了。镜头在在场的主要人物中选择性地扫了一下。  虽说在场的人过了十个的大关,但由于大家都坐得很规矩,这一场的机位相对不是太复杂。  主要有全景和内反拍的人物的近景的交叉切换。(内反拍,可以简单理解为机位在众人中间,分别对着不同的人拍。)    
  当然也有随着谈话内容进行调整,以主持人谢侯为出发点,由他与参与对话的人分别形成轴线,交叉切换谢侯的正面,以及与对话人的外反拍(机位从人物后面拍对方的过肩拍)。  可以看出镜头带上了谢侯或谢侯夫妻的关系      再切到主持人近景。  
  对话人可以是一组,也可以是一个。轴线与机位的运用是相似的。  大统领是在场官位最高的,侯爷先敬是礼节。    夏冬没等酒过三巡就首先发招,不仅因为她的武力值较低就好拿来当开路兵哈,主要是她急着破案,且身负皇命底气到底要足一些。况且人家这请贴是主动要来的,来了就是为了这个目标嘛。    
  这个事情和卓爹爹关系紧密,所以对话过程中,镜头照顾了当事人。  
  然后冬姐直接对卓鼎风挑战,卓鼎风表面镇静,却瞄了谢侯一眼。    楼主一直觉得卓家父子长相都是偏正气一挂的,初看时发现他俩居然是反派,还很有点觉得可惜,换部剧演个大侠很轻松的说  
  没等卓鼎风说话,冬姐就扔筷子攻击了。  卓鼎风琅琊榜前五的武功,对付夏冬属于碾压。  打戏开场,中间就成了舞台,从旁边给的低机位。慢镜头比较多,有人不喜欢,楼主觉得还好。    POSS摆得也不错。  
  换个角度的两人小全景    夏冬输着的特写。交手了几招楼主没数,估计不超过十招吧,卓庄主的功夫杠杠滴,对付夏冬根本不用使绝招。  
  这场打戏大约二十多秒,快速开始快速结束。  谢侯作为主持人负责总结陈词,夸一句精彩轻轻带过,MS二人只是表演了一个娱兴节目。    
  这个试探跟蒙大统领很有关系,所以近景除了苏兄,也给了大统领。    卓鼎风依的是江湖规矩,胜者有胜者的姿态。夏冬本来也没打算撕破脸,回个礼,就当刚才真是一时兴起比试了一下。  
  楼主加油!  
  楼主,昨儿激动地去追颁奖典礼了,嘿嘿嘿,看起来琅琊榜2真是要拍啊!坚持一下到那个时候哦!我看好你呦~~~  
  接着来。  同为榜上高手的蒙大统领跟着点评了几句,并和苏兄交换了一个不易察觉的小眼神。    
  大统领说话的时候,夏冬归座,镜头是平行移动的,夏冬自然进入画面。    镜头继续运动,聚焦到说话人夏冬身上,并带有左右两个人。  
  卓庄主也表示大家并没撕破脸,就是说话谦虚得有点过。  对话的人变了,轴线得跟着变,机位嘛,有的可以共享,比如这个外反拍的卓庄主和冬姐,与下面敬酒时的卓庄主和冬姐。      这张敬酒的谢侯爷中景与前面和夏冬对话时的那个机位差不多,只是把旁边的长公主框进了画面。  
  但也有的机位不能共享,比如这张三个人共饮的小全景。    还有一些机位变动是强迫症摄取师出身的导演故意追求的变化,比如下面夹在两人对话中间的谢侯爷大头像。
  作为合作了多年的老基友,卓庄主这点默契还是有的,也跟着向夏冬劝酒。  与上上层楼相似的机位。    这就是夹在中间的,楼主觉得换不换都什么要紧,但导演非给换个近景表现下谢侯爷心机老BOY的镜头。    大家都是文明人,劝酒也不会拉着膀子灌,夏冬自己倒了酒。  仍是相似机位。  另外感叹一下夏冬后面那位侍女姐姐长得可真好看,就这么当个背景有点可惜。  
  又帅又正气的青遥大哥出马了,他是晚辈,敬酒时起了身的,这个细节很不错。    大家都看出点什么来了。  再PS一下,浴巾身后这个姐姐长得也不赖,比青遥后边那个好看一点。    接下来没发言的几个人都有近景,机位太多,大家自己慢慢数吧。    
  浴巾和冬姐关系亲近,所以先忍不住。要约好朋友去挡酒。    景睿吃得正哈皮,况且觉得这种事用不着自己去多事,又调侃了一下浴巾。    纠正一下,能看见腰和桌子的镜头应该算中景,这个只看到肩以上的才算近景。不过中近景、特写什么的,区分也不像科学实验那么严格啦,大家意会就好。    旁边的宫羽听到,轻笑了一下。  
  补一张另一个角度的冬姐倒酒图,这个画面其实是夹在景睿的中景和近景之间的,非推进镜头,同一角度的中接近景看着会有点不舒服,所以剪的时候插入个其他的中景调节了一下。  PS:这段戏LZ截下来,不由自主地要替剪辑师头痛一下下。  
  宫羽那一笑的镜头可不是白给的,接下来就有了续文。  长公主在谢侯爷耳边悄悄说了几句。    插入了一个苏兄的镜头。    然后跳了个轴,方便谢侯爷发出眼神信号。  
  谢侯收完小纸条,继续发挥作为主持人的功能,请出真正的娱兴节目表演者。    中间几个人的镜头被楼主跳过,直接给到宫羽,跟前面的那个发笑画面是一样的。  
  “来,给大爷们弹个小曲儿”那是薛蟠的作派,虽说实质是令乐伎演奏,不过谢侯爷是儒将,“一洗我辈俗尘”,这话说得多么文雅啊。  
  中间各人单独鼓掌的镜头又被楼主跳过,直接切到正面的全景图。  话说楼主觉得这场的衣服配色也不错,除了夏冬是寡妇,宫羽穿了一身白,其他人都特意穿得比较喜庆,红红绿绿的都有,但是放在一个镜头里又不显得俗艳。就连谢弼吐槽过的绣了金的景睿的新衣,以及卓夫人也是绣金的母子装,看上去也还顺眼。  
  @肜肜是小猪: 黑名单 举报
评论  我能说我落下病了么,看啥都惦记着机位。刚看完《聚焦》,有一个从近景渐渐拉远的镜头让我特喜欢。  ========  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拉远镜头,是N年前看过的一部科幻片,从地面上一个小动物拉出,拉出整条街、整个城市的俯瞰,再往后拉出地球、拉出太阳系、银河系,拉成一个玩具小球球,被一群外星动物踢着玩儿。。。。  片子的名字忘了,这一个特效制作的长镜头也没忘。
  主持人串了词之后,本段大戏的第二幕就开场了。  总算给了本场主演宫姑娘一个正面半身的镜头。  
  趁着大家等舞台布置、演员上场的时间,蒙大统领借着敬酒,劝夏冬莫要着急。    夏冬还是有点担心错失良机,以后再抓把柄就不容易了。    夏冬这时不知道情况,但观众看到苏兄的小眼神,就该知道好戏还在后头呐。  
  咳嗽,说到这个琴,楼主要略吐一个槽。就是一个普通的初学者练习用的仲尼式,千儿八百块一个的,这也就罢了,好在唐代前后的古琴形制和现在常用的区别也不大。  问题是你把调弦的琴轸放桌子上,人家要调音的时候怎么办啊?琴轸和岳山都该在桌子之外,琴身略斜才是正确摆法啦。宫姑娘可是音律大家,这样的错误怎么能忍?道具组扣十分!  好吧,如今的古装片没几个把乐器用对了的,方向摆没错已经算好的了。  
  指法什么的更是无力吐槽了,好在人家宫姑娘说弹《凤求凰》,配乐确实是古曲《凤求凰》,就大度地原谅一下吧。        再PS一下,能把音乐配对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想当年楼主慕名去看《走向共和》,一开场谭嗣同在家弹琴,官兵组队去谭家抓人,氛围本来挺好,画面节奏也不错,可是那个配乐是钢琴曲!钢琴曲啊!楼主那个膈应,当时就想弃剧。
  《凤求凰》是以男欢女爱为主题的汉代古曲,音韵古雅婉转,但并不悲凉,然而长公主居然听着听着就流泪了。。。    楼主脑补了一下,是不是长公主当年和某人交好的时候,也常弹此曲?而这个情报被苏兄不知怎么挖了出来,所以特意安排宫羽选这首曲子来弹的?    结合上面长公主听到曲目预告时那个一愣神的表情,以及她喜好音律的设定,楼主觉得以上脑补是大有可能滴。  
  这首曲子在这里是放全了的,宴会厅内诸人表情跳过,最后一个镜头切到室外。    从厅门切到府门,再移到门口三个不请自来的客人身上。  楼主表示,这个由琴声和人物情绪构成的隐晦的勾连,做得实在太棒鸟,大大地32个赞!    切换成三个关联人物,也是下一幕主演们的正面。  
  岳秀泽开口“叫门”与琴曲的收束同步    再以弹琴结束的手部特写拉回厅内  镜头与剧情变化的配合要再次点赞,好一个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啊!  
  一曲终了,大家都默然(长公主是黯然啦)了好一会儿,宫羽这才欠身行礼,表示表演
结束。    众人都不说话,苏兄便来话里有话地多了句嘴。    老婆在公开场合失态,侯爷有些不爽,但作为主人还是要稳住,委婉地表示不满,要求演奏者换个曲子。  
  书中描写宫羽确实是换了个曲子弹的,拍戏要节省时间,该表现的表现完就OK了,于是宫羽只是答应着,就被进来通报的下人打断了。    
  谢侯心里正烦着呢,吼了下人一句    意识到自己也略失态,又补了一句,缓一缓语气    然而下人表示慌张是有道理的,那些人不是正常的客人来着,说是叫门,其实根本就是闯门  
  才说着,闯门的人就闯上厅来了  拿着刀啊剑地闯进人家的生日趴,可以算不怀好意了    所以卓家人的脸色可不怎么好看  
  虽说岳秀泽说是冲着卓庄主来的,但谢侯作为主人是应该要挺身而出的    主人起身,其他人也纷纷站起(相关镜头太多,跳过)  浴巾很贴心地把宫羽拉到自己后面。有时楼主不免要想,宫姑娘好好的女孩子,干嘛要在苏兄这棵歪脖树上吊S呢,嫁给浴巾多好啊,妥妥的暖男啊  
  谢侯走了个位,卓鼎风父子跟上,原来的画面平衡被打破。    众人都起了,只有长公主没动,还有苏兄也原地坐着,歪着脖子闲闲地倒酒喝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节拍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