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领域目标建构游戏中怎样落实科学领域的目标

当前位置:
活动设计背景: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我校附属幼儿园地处乡镇,而且学校就在两河的交界处,沙堆、沙滩随处可见,幼儿随时都能利用简单的工具玩沙,因此设计本活动。意在达到两个目的:通过操...
活动设计背景: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我校附属幼儿园地处乡镇,而且学校就在两河的交界处,沙堆、沙滩随处可见,幼儿随时都能利用简单的工具玩沙,因此设计本活动。意在达到两个目的:通过操作活动感知沙的特征,认识沙的用途;体验玩沙的快乐,产生参加探索活动的兴趣。此活动在室外进行。
1、通过操作活动感知沙的特征,认识沙的用途。
2、体验玩沙的快乐,产生参加探索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沙的特征和用途
1、沙盘,音乐
2、沙滩(能容纳下五十个幼儿的安全场地)
3、幼儿玩沙的工具,比如:(小铲、小勺、多只小水桶、筛网、沙漏、各种积木、多个大盆),河边可以取水、毛巾
4、沙的用途的图片数张
活动基本环节:
1、教师边放音乐,出示沙盘,引导幼儿观察后回答问题:
师:这是什么?
师:它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
师:你在什么地方见过?
幼:沙滩、水里、车装的、公路、运动场的沙坑
师小结:小朋友知道的真多,你们想玩沙吗?(引出下题&玩沙)
2、幼儿自由的玩沙,感知、认识沙的特征。
(1)教师引导幼儿摸摸沙子,抓抓沙子,感知沙子不仅松散,而且细小。
(2)教师播放欢快的音乐,鼓励幼儿运用自己手中的工具大胆的玩沙,交流自己用沙做了些什么。
幼:老师,我用沙堆了坦克打敌人。
我给小青蛙盖的房子,让它冬天住在里面不冷。
我给汽车修的路,让车子跑得快
我在沙子上画了好多的画
(3)教师小结:小朋友玩得真好。沙可以挖,还可以用手指画画。
(4)我们下面来玩玩干沙和湿沙
师:请小朋友分别玩玩干沙和湿沙,看看有什么感觉?
幼:干沙抓在手中回从手指缝流出来;湿沙会越抓越紧,不会流出来;
师:请小朋友用手或赤脚放在沙盘里,感知干沙和湿沙的感觉,而且用手堆沙堆,干沙堆和湿沙堆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教师把各种积木放进装有沙的盆子中,让幼儿在沙盆中搭积木。
教幼儿把等量的沙装入口径不同的沙漏中,感受沙子流完的速度是不同的,观察哪个沙漏中的沙先漏完。
(5)教师启发幼儿动脑筋思考
怎样拨离沙中的小石子?
沙子和土有什么区别?沙子和石头有什么区别?
引导幼儿用筛漏开展游戏,并仔细观察。
(6)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每一张图片上都画的是些什么,
幼:工人在修建房子、养路工人在铺路等
活动结束环节 教师总结:今天小朋友都很能干,能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创作出你们想象的物品。而且今天我们还知道了沙是由许多细小的颗粒组成的,沙能流动;而且我们修房造屋、铺路都离不开它。
活动延伸环节 在班级的一角,准备&沙盘&,在室外活动场地准备&沙坑&都是用来提高幼儿玩耍的,我们教师要积极主动的给幼儿提供游戏材料,并鼓励幼儿积极动手、动脑,大胆创新,创新出不同的玩沙方法,进一步感知沙的特点。
该活动我设计的是幼儿大班,因我园地处农村,我根据幼儿大班孩子的特点和本土文化设计了众多的幼儿亲自动手来调动幼儿的兴趣,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在活动中我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的变换方法,使全体幼儿都参与进来。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一直对幼儿是理解、尊重、接纳的,他们都有自己的自由空间:比如:在玩沙的过程中老师并没有规定怎么玩,怎么玩,而是让幼儿利用自己手中的工具自由发挥。
在上本节课之前我已经了解了该班幼儿已经上了一节《奇妙的沙子》,我在他们已有的经验水平上准备了此课,更好的把握了教育内容的核心&&以幼儿的年龄特点、水平的发展来促进幼儿体智德能的发展
在此活动中,多数幼儿与教师积极配合,但还有一少部分幼儿自顾玩自己的,根本不听老师说的什么。
这节活动课上的不是很成功,首先没有调动全体幼儿的积极性;其次是在幼儿玩沙的过程中,老师没很好的提示,使有的幼儿盲目的玩沙。
假如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先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一个很好玩的地方去,你们想去吗?让幼儿有去玩得欲望;然后老师讲讲安全问题,大家要注意什么,什么);到了活动场地,先让幼儿自由的玩耍,到一定的时间让幼儿安静下来,听一段轻松的音乐,进入课题。还有在幼儿玩沙子时观察沙子是什么样的,应让幼儿讨论,发表个人意见,才能展示师生互动的效果。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大班科学活动《沙的游戏》案例与反思文章
幼儿园托班科学教案大全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大全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大全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大全
幼儿园亲子游戏教案大全
<input type="hidden" name="content" value=" " />
设计思路:
在生活中,小年龄幼儿有着强烈…[]
设计思路:
初夏一连十几天的雨,地面到处…[]
幼师群:<font color="#ff30&&
&|& 园长群:&|&经销商群:&|& 妈妈群:&|& 幼教公司群:
在线咨询:
注:本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学前谷-中国婴幼儿教育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京ICP备号 在线人数: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大班建构游戏计划,大班建构游戏,大班建构游戏教案,大班建构游戏观察记录,大班建构游戏案例,幼儿园大班建构游戏,大班建构区活动计划,大班建构游戏反思,大班角色游戏计划,幼儿园大班游戏计划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大班建构游戏计划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您现在的位置: -&
《促进幼儿创新智慧发展的自主建构游戏实践研究》课题阶段小结
时间: 07:52:21 &作者:&阅读:1051
&&&&&&&&&&&&&《促进幼儿创新智慧发展的自主建构游戏实践研究》
&&&&&&&&&&&&&&&&&&&&&&&&&&&&&&&&&&& 课题阶段小结
(2012.9――2013.6)
&&& 2013年6月,我们迎接了区教科室领导的开题论证工作,接受专家提出的课题建议,认真思考,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的目标、内容等,强化了课题研究的操作性、规范性、科学化。将课题题目改为《促进幼儿创新智慧发展的自主建构游戏的实践研究》,课题组成员反复推敲、斟字酌句、认真修改了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重新梳理了课题的目标,同时做好完善课题、子课题的研究方案、研究计划的工作,为我们本学年的课题开展指明方向。在新的学年,我们扎扎实实地按照计划开展了研究工作,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 一、课题研究进展
&&& 1、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 (1)加强理论学习,强化教师的创新意识。
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了“教师要积极开展基于课堂教学的教育研究”、“积木搭建类建构材料和环境创设”、“幼儿园游戏活动设计探索与实践的研究”、“幼儿园结构游戏的创新研究”、“浅谈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创设自由开放环境,引导幼儿自主活动”等系列文章,自学了设计课题前期测查量表的方法,经过学习、反思、内化,课题组教师认识到开展实践研究的重要性,了解正确的科研思路,能围绕课题研究计划设计各种问卷、观察记录表等,为按计划实施课题研究提供保障。
&&&& 另外,全园教师们还学习了《关于幼儿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智慧来源问题》、《教育智慧来自教师的反思与创新》和《浅议新课程背景下幼儿教师新教学智慧的生成》等文章,夯实了理论基础。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们要摆脱既定思维操作方式的束缚,破除陈旧的思维习惯,努力挖掘和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逐步实现智慧教学。
&& (2)开展多元化研训活动,提升教师的创新智慧。
&&& 我们着重为教师搭建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开展创新智慧发展专题研训。运用体验式培训、互动式培训、分层式培训等方式,拓宽教师的眼界,打破教师传统的思维模式,激发了教师创新的热情与激情。例如:组织教师开展了“灯――创意大比拼”活动。教师们从灯名、造型、功能等方面大胆想象,创造表现,建构出各种各样的彩灯,受到幼儿和家长的喜爱。
&&&& 另外,我们开展了教师创新智慧论坛:“一日活动中的教师创新金点子”分享会。教师通过分享自己工作中的经验,激发求异思维,碰撞创新的火花。在活动结束,赵玉姣老师给大家提供的创新思维的方式方法,给大家带来了思考,活动效果显著。多种形式的研训活动,使教师们在游戏中体验、在活动中交流、在研讨中提升,不断提高教师创新智慧。
&&& 2、开展课题前期测查分析,为课题研究奠定基础。
& (1)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特点,开展幼儿创新思维系列测查。
&&& 为了了解幼儿创造思维的发展情况,我们以小班“图形宝宝象什么”、中班“好玩的图形”、大班“瓶子的用途”三个内容进行了“幼儿创造性思维测查”。由于幼儿思维正处于直观动作和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想象受生活经验限制,多数是直接迁移生活经验,以再造想象为主,几乎无创造想象。我们认为:在下阶段的课题研究中,教师要帮助幼儿积累生活经验,开拓幼儿的眼界,注重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激发幼儿创造的火花。
&&& (2)根据各子课题研究需要,开展教师创新智慧和环境创设相关调查。
&&&& 课题组教师为了了解我园教师创新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教师教育活动中创新意识现状的调查问卷”。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对实施创新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有效教学活动缺乏创新意识,缺少凸显自己独特个性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保守求稳。我们认为:课题研究要强化教师的创新意识,勇于彰显自己的特长和独特个性,鼓励教师创造性的开展教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
&&&& 开放的环境能促进幼儿创新智慧发展,为了创设有效开放的环境,课题组对教师进行了“幼儿开放性区域活动现状调查”。经过认真的调查分析研究,我们发现:幼儿在区域中能自主选择游戏内容、自由结伴。但是,由于园舍条件有限,空间相对狭小,幼儿游戏创造表现能力还存在个体差异。另外,教师有急于求成的现象,在指导过程中,往往希望幼儿能达到某一预期的知识或技能目标,从而忽视了幼儿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展。教师对环境缺乏深度的分析、评价的针对性不强。我们认为: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充分挖掘有限的空间,创设开放的环境,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自由表达和创造的机会。
&&&& 3、进行多种形式的观摩研讨活动,深入开展课题研究。
&&& (1)开展建构区域观摩活动,教师对建构区域活动指导现状。
为了了解教师对建构区域活动指导现状,我们结合幼儿年龄特点,进行了“幼儿在建构活动中创新能力”的观摩活动:小班“盖楼房”、中班“桥”、大班“漂亮的亭子”。从观摩活动中,可以看出幼儿的活动兴趣、情绪状态、专注程度较好;幼儿的想象建构呈现出个体差异;小班建构易受他人影响的特点比较突出;中大班幼儿自主想象建构开始萌芽;多数幼儿的建构作品会受图片或同伴的影响;有个别幼儿尝试着迁移生活经验进行想象建构,但作品比较简单、单一。学习习惯、非智力因素等也会影响到幼儿建构能力的发展。
&&& 在观摩中,我们发现:教师在指导建构区域活动中,能注重运用多媒体、图片等方法创设情境,帮助幼儿积累经验,鼓励幼儿想象建构。但也存在个别教师的指导语言相对封闭、缺乏启发性和开放性的现象。教师的评价缺乏针对性。这些都为下阶段探索教师有效指导策略提供了依据。
&&&& 通过一系列的调查、观摩与研讨,尤其是对前一段课题开展情况的分析,促使我们要积极探索自主建构游戏促进幼儿创新智慧发展的有效途径,下面我们将进一步挖掘课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继续扎实的开展好课题研究。
&&& (2)开展“一课多研”活动,研究教师在自主建构游戏中的有效指导策略。
&&& &在本年度,我们开展了两次“一课多研”观摩研讨活动。各年级组围绕课题中的 “自主”与“创新”,研讨确定建构主题,例如上学期小中班年级组分别围绕“直线”、“椭圆”和“球体”开展了“形体变变变”的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发挥想象,建构出的作品种类多样,各不相同,充分显现了自主性与创新智慧。在活动后,课题组老师围绕“目标突显自主性”、“材料体现创新性”以及“有效性教学策略”等方面,开展讨论,梳理总结出教师有效的指导策略。
&&&& 二、课题研究阶段成果
&&&& 自课题开题以来,在区教科所的指导下,我们进一步明确和落实了课题研究任务,我园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讨论,把课题研究和日常教育教学有机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研究,以课题研究引领专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 &1、在研训中更新了教育观念,增强了教师的创新能力。
&&&& 2、开展了调查与分析,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课题的深入实施提供了依据,奠定了基础。
&&&& 3、在活动中,幼儿更加自信,愿意大胆表现,敢于想象创造,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 4、梳理出“自主性建构区游戏材料投放标准(草案)”和“小中大班积木建构活动的目标、环境创设、教师的指导策略(草案)”。
&&&& 5、加深了教师对开放环境内涵的理解。提高了教师创设开放的、和谐、温馨环境的能力。
&&&& 三、课题研究中的问题及后续思考
&&&& 1、课题研究中的困惑:
&&&&& 在课题前期的研究中,我们边实践、边研究、边思考、边总结,目前还存在困惑,如:什么样的方式更有利于课题研究成果的呈现?如何将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这些都将是我们下一步需要思考的问题。
&&&& 2、下阶段设想:
&&& (1)继续深入挖掘开放环境的内涵,整合教育资源、创设开放的多元化环境,发挥其教育作用,使开放的环境真正成为促进幼儿创新智慧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
&&& (2)开展个案研究,观察、记录幼儿在自主建构游戏中行为方式、创新表现,分析成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案。
&&& (3)收集整理建构游戏活动方案。继续开展自主建构游戏区观摩活动。验证并完善“自主性建构区游戏材料投放标准(草案)”和“小中大班积木建构活动的目标、环境创设、教师的指导策略(草案)”。形成自主性建构游戏活动方案积累素材。长度不能超过200个字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概念和意义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幼儿有关自然界的知识,而且能激发幼儿对自然的关心和兴趣,初步形成幼儿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正确态度,对幼儿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今天,进行幼儿科学教育就必须要从目标定位、内容选择、方法途径等方面去探讨,通过创设适宜的科学启蒙教育环境和各种活动,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帮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应有的知识技能。二、明确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定位。在我们当前的科学教育活动中,由于受传统科学教育的影响,经常会出现只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科学技能的培养;有的把传授多少科学知识,掌握多少科学技能作为评价科学教育效果的主要标准。这样“舍本求末”的做法,花时多多,效果微微。因此,我们必须十分明确幼儿园科学领域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对此,《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有明确的规定,我们一起来回顾。互动问题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目标是什么?一、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二、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三、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四、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五、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互动问题二:在《纲要》提出的这五方面的目标中,大家能不能提炼出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中的核心是什么?(也就是它重点强调的是什么,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什么?)《纲要》中非常突出的强调: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应以萌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为主要目标;通过科学教育活动激发幼儿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情感和探究科学的欲望;让幼儿在经历科学探究活动的全过程中,积累初步的科学知识,学习简单的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形成初步的科学素质。&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目标的核心是:对科学的兴趣、探究科学的欲望和培养科学精神。三、明确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体现教育内容生活化。《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科学探究的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动物、植物、物质与材料、天气与自然现象等许多方面,教师要对幼儿探究的活动所涉及的探究内容和关键经验、相关的科学概念和原理要有准确的把握。互动问题:在《纲要》科学领域的内容要求中,运用了哪些语言来强调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纲要》关于教育内容的要求中,提到了“用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等现象”“从生活和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从身边小事入手”等要求,这些都是对幼儿科学教育生活化要求的具体体现。但是在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教学中老师为孩子们预设的教育内容或者操作材料远离幼儿的生活,或者超出幼儿的年龄阶特点和认知规律,尽管浪费很多时间讲解,幼儿并不感兴趣。例如:在中班的一次有关物体弹性的探索活动中,师生共同收集了松紧带、弹簧、橡皮筋、海绵、乒乓球、木块、石头、铁钉、布等材料,教师问幼儿哪些材料有弹性,一些幼儿说乒乓球也有弹性,因为它能弹得那么高;另一些幼儿则说乒乓球没有弹性。这时,老师犯难了,因为从理论上讲,乒乓球应归于没有弹性的物体一类,但从直观上说乒乓球又是有弹性的。解释来解释去,幼儿还是不理解,最后不了了之。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教师在内容的选择上有些偏难,因为有关乒乓球是否有弹性的探索活动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已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乒乓球也没有必要在本次活动中投放。&因此,教师在安排科学教育活动内容时,应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选择那些幼儿生活中常见的、能引起他们兴趣的、易操作的、便于他们理解、掌握的内容,使幼儿真正体验到所学习的内容对自己及周围的人有用处,是自己当前想要了解和知道的东西。省编教材中《我的小手》、《有趣的关节》(中班)、《认识五官》等内容都非常贴近幼儿的生活。科学活动的内容,有的是老师预设的,也有些内容是随机的,教师要善于捕捉一日活动中的一些契机对幼儿进行教育。比如我们带领孩子散步时,可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花草树木的变化、天气的变化,启发幼儿联想自己和周围人的衣着、饮食以及环境的变化,感知四季的明显特征;在课间,我们带领孩子们玩“找影子”的游戏,幼儿在玩中很自然地就能发现在什么情况下看得见影子,什么情况下看不见影子,有的时候影子在前,有的时候影子在后;小朋友们都爱吃冰淇淋,有一定的“冰会融化成水”的经验。有一次,在玩冰块时,我拿了玻璃杯,装了满满一杯冰块,问小朋友,如果冰块化掉,那杯子里会有多少水?许多孩子不假思索的告诉我,一杯冰块会变成一杯水,于是我把杯子放在太阳下,很快,孩子们惊奇的发现,一杯冰块融化后只有半杯水,小朋友在不知不觉中进一步感知了“融化”的现象,同时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有些事情光靠猜想是不准确的,要亲自动手试一试、看一看才能得出结论。类似这样的例子很多,在农村有很多便利的条件,比如菜地多,饲养的家禽、家畜比较普遍,树木、竹林等也便于幼儿观察,是很好的活教材。在开展活动时,教师要注意把科学活动和生活紧密的融于一体,让幼儿感到,科学并非遥不可及,身边处处皆科学。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流程一般包括:猜想、操作、验证、记录、交流、总结,我们应该怎样来指导幼儿开展探究活动呢?四、采用适宜的教育策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刚才我们提到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激发孩子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有了明确的目标,在实践中我们应该采取哪些策略来实现这个目标呢?(一)选择不同的方法吸引幼儿,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1、以实验操作法激发兴趣。操作材料具有暗示性,能够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所以在科学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大量可操作材料,对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十分有益。例如:中班科学活动如《神奇的泡泡》,活动前,教师问幼儿:“你们知道哪些材料可以吹出泡泡?”然后为幼儿提供了许多他们认为可以吹出泡泡的材料,(如吸管、铁丝网、小铁圈、笔杆……)让孩子们在操作中尝试并寻找答案。运用实验,巧设悬念,使幼儿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在反复的实验过程中孩子们的好奇心不断地被激发,不断地得到满足,使幼儿的学习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快乐的活动状态。2、以游戏法激发兴趣。游戏是最受幼儿欢迎的活动,是幼儿主动自然进行的活动。科学活动中巧妙地将理性的科学知识结合到游戏当中,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比如:《有趣的影子》《有趣的光斑》《认识磁铁》等活动,教师都可以运用游戏法(如踩影子、我教影子学做操、你追我赶、小猫钓鱼……),激发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游戏中幼儿发现了影子是我们的好朋友,随着我们动作的变化而变化;也知道了一天当中什么时候影子最长(短);磁铁能吸铁制品等。这是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常见、常用的策略。3、以问题情境法激发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幼儿们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启发幼儿去探索,并激发寻求答案的愿望。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科学活动中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有步骤地指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如大班科学活动《顶纸板》,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在圆柱形积木和铅笔中,哪种材料能把纸板顶起来?”(幼儿猜想后验证,发现两种材料都可以)“你能用铅笔尖把纸板顶起来吗?”“为什么顶不起来?”“将笔尖顶在什么位置能顶起纸板?”在教师问题的指引下,幼儿感到了探究活动的挑战性,从而使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本身产生兴趣,更加积极地去探索与尝试,寻求自己心中的答案。4、以教师的情趣激发兴趣。情感是产生兴趣的“催化剂”。有效的学习都是动情的学习,没有热情就不可能有对真理执着的探索。幼儿具有好模仿和易受暗示的特点,教师喜爱的,往往也就是幼儿所喜欢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他们。因此,教师要以对科学活动充满喜爱的情绪去感染孩子,以好奇的神情、生动的语言、有趣的形式指导幼儿参加科学活动。往往在成人看来不值得奇怪的事,孩子们会觉得无比新奇,因此,我们要尽量满足和顺应他们的这种心理,理解他们,更多的是和他们一起玩、一起看、一起探索,让幼儿从教师的表情动作中学到对待事物的态度和方法等。如开学初班上换了新的不锈钢汤匙,小朋友们都非常兴奋,东敲西敲,开始几声“咚咚咚”好听,后来大家一起乱敲时就非常刺耳了,我一直暗示他们停止,但无济于事。我无可奈何地捂住耳朵,皱起眉头,一副很痛苦的表情,这时,有的幼儿发现了我的样子,意识到了自己的行为,赶紧停止敲打,慢慢地恢复安静后,我抓住这个机会,让幼儿回顾刚才的感受,通过对比,幼儿明白了好听的声音能让人心情舒畅;又吵又闹的声音让人很不舒服,是噪音,在平时我们大家都要注意尽量不要发出噪音,以免影响别人,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同样是这些汤匙,我无意中发现它们竟然能照出人影,而且凹面和凸面照出的影像截然不同,很有趣。于是,我用很惊讶、很神秘的语气对孩子们说:“哇,我的汤匙竟然是个魔镜!”然后,我一边照一边说“哎呀,好丑哦……”在我的感染下,孩子们也纷纷举起汤匙照了起来,不一会儿,他们就发现了汤匙的凹面照出的自己是倒过来的,凸面照出的人是正面的且有点变形的,还发现把柄上也能照出细细长长的人影,真的很好玩!就这样,我们一边哈哈大笑地照着自己,一边初步掌握了凹面和凸面成像的差异,为下一步感知凹面镜和凸面镜的特点与作用作了很好的铺垫。根据这次随机的活动情况,我们科学课题组设计了科学活动《汤匙上的哈哈镜》,并进行观摩和研讨,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资料,纳入了我们的园本课程。5、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兴趣多媒体课件能够呈现文字、图片、视频和声音,还可以按需要播放某一片段或画面,它在创设问题情境、演示补充资料(文字、图片)、插入模拟动画(录像)等方面有着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深受幼儿喜爱。如大班科学活动《动物的保护色》,这是我们课题组根据《动物》的主题,结合幼儿的实际,从安全教育的角度出发而生成的一个知识性较强但操作性不强的活动。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录像:在充满神秘、动感的音乐声中,一条变色龙被放在桌面上,一双手在它的面前逐一放上红色、绿色、紫色、黑色的太阳镜,当它爬过这些阻碍物的同时,身体的颜色随即变成与之相应的红、绿、紫、黑色……这段录像,把变色龙变色的过程具体、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幼儿的面前,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了变色龙随着环境变化而迅速改变身体颜色的特殊本领,激发了幼儿进一步探究动物保护色的欲望.老师再演示有关的课件,在生动形象的画面中,幼儿知道了像枯叶蝶、竹节虫、北极熊等动物们是利用保护色躲在与自己身体颜色相似的环境中来保护自己,还有一些动物是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身体颜色,把自己隐藏起来,能更好的保护自己。比如变色龙,变色蜥蜴等动物。此外,有些动物是利用自己五彩斑斓的外表来恐吓敌人,达到驱赶、警示的效果,从而保护自己。动物们是这样利用保护色的,人类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通过课件,展示了军队在野外作战、训练的场景,不用老师多讲,孩子们已经很直观地了解了军人是怎样利用保护色来伪装自己和武器、工具的。再联系带实际生活中,夏天穿白色或其它浅色的衣服比较凉快;环卫工人、交警的服饰、工地上醒目的障碍等起到警示作用,都是人们利用保护色的很好的例子。当然,有的孩子提到了夜里穿黑衣的蒙面大盗,我们在肯定他的说法的同时,立刻教育他们不能利用保护色来干坏事……因为多媒体课件的特殊魅力,使得孩子们对这个活动非常感兴趣。当然,除了以上几种方法外还有一些方法也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像故事讲述等等,老师们还可以去归纳和总结。&(二)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的有效策略。在大多数的科学活动中,幼儿的操作活动被重视起来。很多时候我们都会看到孩子们很忙、很投入、很高兴地在操作材料,但是,仔细地观察后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操作仅仅处于一种表面的形式,老师在孩子操作前并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或任务,所以幼儿的操作显得没有目的、有的孩子玩呀玩呀就把操作当成嬉戏了。在科学活动中我们是要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纯粹的孩子去玩就行了呢?所以,在操作前老师必须要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操作,效果就肯定不一样了。比如:《有趣的声音》这个活动,老师提出问题:“分别把玻璃珠、积木、回形针、小石子这些材料放到茶叶罐中,发出的声音会是怎样的呢?你们来试一试吧!”孩子们带着问题的操作目的性更强、兴趣更浓,很快就辨别出了各种各样的声音。所以问题如同针头一样牵引着操作和探索这条“线”一步步向前走,使幼儿的探索活动更有效。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提问可以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同样的情境提出不同的问题,幼儿探究的主动性深度和广度是完全不一样的。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的技术之一,它能激励幼儿专注于探究活动和内部心理活动,真正实现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提问方式:1、鼓励性提问鼓励性提问应面向全体而不是针对某个单独个体,教师应设法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回答问题,或在某个孩子回答之后让其他幼儿发表不同看法或分享某个观点。如:“你们还在哪儿发现了凸面镜?”(汽车的后视镜,小区的转角处有凸面镜)&“你们知道山上的树木被砍下来后是怎样运送到木材加工厂的吗?”“谁还有不同的想法?”等鼓励性的提问,扩大提问的参与面,逐步培养全体幼儿回答问题的兴趣和能力。2、发散性提问这种提问没有限定的答案,能够培养孩子的独创性、变通性和精密性,也有利于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有趣的声音》活动中,老师问:“你听到玻璃珠掉到地板上的声音是什么感觉?像你听过的什么声音?”在《认识空气》的活动中问:“你们知道哪里有空气吗?”这就是一个发散性的提问,问题很开放,没有确定的答案,但是它可以很广泛的收集孩子们的想法,这一提问可以促使幼儿积极思考,产生主动探索的欲望。3、层次性提问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良好的教学,否则就将充当发展的尾巴”。幼儿的知识经验和水平有差异,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我们在教学中设计的提问要体现层次性,比如:《有趣的声音》的活动中老师这样提出问题:“这些材料分别放到茶叶罐中发出的声音一样吗?”“听起来有什么感觉?”“像你们听到过的什么声音?”在这样有层次的问题引导下,孩子们积极思考与表达,回顾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共同梳理经验,建构科学的概念。再比如&“请小朋友看一看老师带来什么?你们都认识吗?”“这些东西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它们上面的数字代表什么?”“这些数字有什么作用呢?”问题的设计层层深入,从幼儿已有生活经验入手,帮助孩子一步一步地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利用层次性逐步加深,丰富知识,建构概念。使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经验,体现了发展性原则。4、矛盾性提问在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幼儿常常不去注意那些矛盾的事件,此时需要教师提出矛盾性问题,引起他们的注意,从而进行更深入的探究。比如:在《玩冰块》的小实验中,两个幼儿都认为倒入热水会很快融化,但在实际操作中,两个孩子方法一样但冰融化所用的时间却不同。教师及时抓住了孩子间的认知矛盾提出问题:“你们都用了倒热水的办法,为什么用的时间一个短一个长呢?”这个问题在幼儿的认识中引起了已知与未知之间的矛盾,从而激发幼儿更进一步的去探究欲望,在反复的尝试河对比中,孩子们发现同样是热水,倒得越多冰就会融化得快些,所以用的时间就更短!再比如:《水在哪里》的活动中,孩子们对水果中挤压出的是不是水产生了疑问和争论,老师及时地抓住矛盾冲突:“到底谁说得对呢?水果中挤出来的是不是水呢?你们去装些水来比比看。”这样的指导有利于调动孩子们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使孩子的主动探究更加深入。通过对比和讨论,孩子们发现水是透明、无色、无味的,而果汁是有色、有味道的。在科学活动中,经常会出现矛盾冲突(可能是幼儿间的认知矛盾,可能是孩子自身原认知与新认知间的矛盾),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活动中及时地捕捉,运用矛盾性的提问及时地引领,有助于幼儿主动的建构科学概念。5、开放性提问开放性提问是启发幼儿在一定的问题情景中,能从多维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促进幼儿主动思考、主动学习、获得发展的有效方式。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因此为幼儿提供了创造性的想象和创造性的思维空间。开放性的问题,它的提问形式多种多样,如“如果……,那么……”;“你认为应当怎样做?”、“关于这个问题你还有什么看法吗?”等等。例如:在玩沙的活动里,老师给小朋友出示了沙盆,沙盆里混装了鹅卵石花生和绿豆,老师问:怎么样把这些东西分开?文文说:用手把“鹅卵石、花生、和绿豆捡出来,放到三个碗里就可以了”老师问:还有什么办法?亮亮说:先用筛子把最细的沙子筛下来了,剩下的就再捡出来就行了老师又问:还有什么和他们不一样的办法?冬冬说:我们三个人合作,一个人捡鹅卵石、一个人捡花生、一个人捡绿豆,剩下的就是沙子了,红红说:捡的办法是好,可是绿豆也太小了,不好捡,会很慢,我们用两个筛子,一个用沙网,筛沙子,再用大一点的筛绿豆,这样就更好了,师:哪种办法最方便、最快呢?有的说冬冬的办法快,有的说红红的办法快,孩子们讨论的很热烈,最后老师说你们分组实验,用你们自己认为最快最方便的办法来试试吧!                          &当教师向幼儿提出开放性问题时,会刺激幼儿自己产生具有新意的问题,从而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而教师也能从幼儿的回答和提问中了解幼儿当前的知识经验水平状况。6、积极有效的追问“追问”,顾名思义就是追根究底的问原因、问下落。教师的“追问”,往往是要了解幼儿“为什么会这样的想?”、“为什么会这么说?”、“为什么会这么做?”换句话说,也就是教师想通过提问,来了解幼儿所思所想而采用的手段。例如:在“神奇的水柱”科学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粗细不同,水位相同,小孔的高度相同的两个瓶子,分别标号为1号瓶和5号瓶。教师提问:“你认为哪个瓶子上的小孔喷出的水远?”幼儿回答:“我认为1号喷得远!”幼儿回答:“我认为5号喷得远!”此时教师及时追问:“你为什么认为1号喷得远!”&“你为什么认为5号喷得远!”幼儿回答:“因为1号瓶子粗,所以我觉得他会喷得远。”幼儿回答:“因为小孔的高度一样,5号瓶细所以我认为它喷得远!”通过教师的“追问”,某一个孩子思考问题的逻辑想法就呈现在大家面前,不仅使教师了解了孩子的思维过程,同时也为大家提供了“倾听、理解他人想法”、“发现他人问题”、“同伴互相质疑”等师生、生生互动的环境。在下一步的活动中,有助于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发更加广阔的探索思路。总之,教师对幼儿的提问应遵循一个总的原则,那就是应尽量避免向幼儿提出指向明确或有鲜明倾向性的问题,如小班科学活动《给水搬家》,“我们用勺子给水搬家好不好?”(幼儿答:好。)就属于这类问题。因为幼儿往往会揣摩教师意图作答,长此以往,幼儿就会形成一种依赖教师暗示的不良思维习惯,遇到问题并不作积极思考,而是猜测“老师想我怎么答”、“怎么答老师才会喜欢”;此外教师也应尽量不向幼儿提出只有两种选择答案的问题,如“对不对”、“好不好”等等,这种二者必选其一的问题限制了幼儿的思考,长此下去,幼儿原来活跃发散的思维难免会陷入非此即彼的僵化境地之中。&
您可以在这里发表评论...
谁看了这篇日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班建构游戏目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