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世界上最大的胸部那个

目前认识物质世界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物理学是否走到了尽头?
按投票排序
作为曾经的一个LHC对撞机物理的研究者,我认为人类探索物质世界的最大的困难,来自于所需资源的日益庞大。而这里面的资源不仅包括资金、人力、工程这些投入方面的资源,而且包含理论、合作、计算这些非常技术化的资源。有人(特别是民间科学爱好者)会问,牛顿当年,不是在老家修养几年,就整出了力学和微积分体系?爱因斯坦还是瑞士专利局的一名职员,不也利用业余时间创立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玻耳薛定谔海森堡,不也是仅仅通过讨论和纸笔运算建立了量子力学?这些伟大的科学发现,都没有像现在这样,耗费几百亿巨资,动用上千物理学家,上万的工程师,上百万个CPU,仅仅为了寻找标准模型成立的一点点证据,探求一些微弱的新物理信号。为什么现在的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理论研究,会耗费这么多的资源,边际效用却递减得如此之快?为什么现在科学研究越来越“贵”,却越来越远离大众?要回答这个问题,特别是科普的回答,还真不是那么简单。我喜欢举桌子的例子。一张桌子,你要测量它的长度,得用什么?对,尺子。测量越精确,所需标度越小,比如最小刻度是1厘米。也就是说测量工具要小于桌子尺寸时才能测量,否则,如果尺子长几十米最小刻度为10米肯定量不出桌子尺寸。1cm刻度的尺子也无法量1mm尺度的东西。再下去,我要观察桌子的细微结构,用什么?对,放大镜或显微镜。放大镜或显微镜利用的是光。那么他们测量桌子细微结构的极限在哪里?显微镜的极限在哪里?学过基本的光学的人都知道,光通过狭窄缝隙时会发生衍射,如果有衍射效应,这个缝隙就很难精确观察了。发生衍射的条件是这个缝隙尺度约为光波波长。也就是说当观测尺度小于光波波长时,显微镜就无能为力了。再下去我要观察桌子的分子或原子分布(不是内部结构,这有很大区别),怎么办?那只能用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STM)了。这个玩意的原理比较复杂,大意是通过电子穿过探测物原子或分子引起的微弱电流变化探测物质表面。那STM的极限在哪里?当要探测物质小于电子德布罗意波长就不行了(这个与电子的能量有关,STM的性能也直接取决于能将电子加速到多少KeV,越高的能量越“清晰”,也就是能探测的尺度越小。目前主流的STM和TEM的电子加速能量一般为几百KeV至一千KeV,对应电子德布罗意波长极限大概在0.01?左右,而原子大小为1?量级,原子核大小为0.00001?量级),因为到那时,可以看成此时电子波动属性增加,类似发生了电子衍射,而失去了宏观的电流效应,而无法精确测量比这个尺度更小的物质。也就是说STM只能探测到原子尺度,再小的原子核尺度就无能为力了(STM和TEM目前其实最大的分辨率也只能到1?左右,也就是至多能扫到原子,而不是理论的0.01?,因为受到强度限制。TEM可以做电子衍射像,但那时的分辨率已受到很大限制,强度也很低,需要质谱仪的帮助)。说道这里很多人似乎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探一定尺度(scale)的物理,就需要比探测物更小尺度的工具。根据德布罗意的物质波理论,换句话说,就是要探测更小尺度的物理(或更高能标的物理),就需要更高的能量(E=hν=hc/λ,λ越小,能量越高)。而上面一个简单的例子里,尺子,很便宜;放大镜或显微镜,略贵,但一般人都还能负担;STM?好贵。所以需要的能量越高,所需的装备也越贵。那么再继续下去,要探测亚原子物理(也就是比原子核尺度还小的物理),咋办?加大能量啊。怎么加?汽车怎么提高动能?加速啊。粒子呢?也一样。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越深入探测物理规律,需要加速器的原因。在二战之前,大多基础物理研究者只能靠天吃饭,因为自然界最大的高能粒子源(具比较大速度或动量的粒子)是宇宙射线(但密度小,事例数少),很多物理学家(包括大牛费米之类)很大的工作就是观察宇宙射线穿过云室后的入射和出射路径的照片并做测量和计算。后来,美国曼哈顿计划不仅给日本投了两颗原子弹结束了二战,而且花了大血本,促进了加速器的建造和更新,而且培养了大批物理人才。这也使得美国二战后基础物理研究迅速崛起,取代了德国的中心地位(哥本哈根学派)。二战后量子场论建立、各种粒子在加速器里的被发现,标准模型的建立这部分略去不表(这里面历史很长,科普可参阅温伯格《标准模型的历史》)。其实我们是很幸运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弱电破缺能标刚好在百GeV(这单位是什么别管,电子质量0.5MeV,这能量大概是电子质量20万倍左右)。探测相对“便宜”,如果这发生在再高哪怕10倍的能标,估计标准模型实验证明要困难几个数量级。尽管如此,寻找标准模型最后一个也是最关键的一个,Higgs玻色子,在去年才差不多完成,其性质目前还在测量之中(这里我是不是该装b加几个引文比较合适?)。但标准模型远不是完美的。他有几个问题。第一是不自然性(比如电子质量只有0.5MeV但最重的费米子TOP夸克有175GeV左右)。第二就是标准模型框架下无法GUT(在高能标统一强弱相互作用)。第三就是hirachy problem,higgs粒子质量的量子修正是发散的,除非在高能标有极精准的微调。第四就是中微子质量起源问题。人们相信(也许很多物理学家是出于饭碗考虑)更高能标还有新物理的存在,在弱电能标和普朗克能标(此时能量极大,引力效应不可忽视,量子引力能标)之间,不是巨大的理论荒漠,而是丰富的,还有新物理、新粒子、新唯象的存在(比如,超对称,比如,额外维,比如,TC,等等)。但前面说了,OK,更高的能标,要更大的加速器。这不仅需要更多的钱,而且粒子加速效用是递减的,我们需要更多的技术,超导技术、冷却技术、储存技术等等。而更高的能标,粒子散射截面(可以看成某个物理过程发生的概率)越小,我们不仅需要提高能量,还需要提高加速器亮度(单位时间单位面积通过的粒子数,打个比方,当年美国TeVTron加速器实际上打出higgs的能标是够的,但是亮度不够,一直上不去,所以无法探测到),这就需要更高的粒子对焦和控制技术。而这些技术都需要很多物理学家和工程师的参与。无论实验后和实验前,都需要对对撞机里发生的事,信号、本底进行精确的模拟。这需要大量的程序人员和计算机进行长时间的计算和推送。我曾经做过部分数据模拟分析的工作,不仅程序需要长时间调试修正,而且计算耗时异常之大。而这些工作,领导、协调、沟通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LHC这种国际合作项目,管理起来不比一个大公司轻松。有人会问?干嘛要费力做实验,基础研究,不都是靠理论吗?我的看法,物理学毕竟是实验的科学,如果一个理论没有实验的支持,和哲学无异。诺贝尔奖颁奖的一大原则就是理论必须经过实验证实(Higgs老人家等得不容易)。而很多人更是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甚至苦行僧般的道路–他们从最高能区普朗克能标的基本理论(终极理论)出发,推导低能物理有效理论和广义相对论,这就是弦理论和圈量子力学及ADS-CFT等工作。这个工作颇有当年牛顿和爱因斯坦的风范。但牛顿的工作用尺子滑轮就能证明了,爱因斯坦的工作可以由天文学和原子弹证明,但弦论等理论却几乎无任何实验支持,因此它们在正统物理探究中一般被称为数学物理,好听点叫formal theory。无论怎样,堂吉诃德式的基础物理研究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低能标的物理也被高智商者和实验物理学家瓜分殆尽。剩下的高能探寻是艰难的。这是一个大资金、大团队、大合作、大数据的时代。个人的能力已不足以撼动物理学的大厦,而恰恰相反,物理学的大厦需要很多人耗尽很多资源,才能往上建造那么一点点高度。
严正声明:本答案和《三体》、科幻小说没有任何关系,想讨论科幻小说的请出门左转寻找科幻tag。另外,谢绝不切实际的幻想。发表评论前请先想想自己能不能区分幻想和现实。我认为主要的瓶颈在实验做不下去了。类似系统论的思想我认为是从物理诞生开始就伴随着物理发展的,实践这种想法恐怕并不会给物理学家带来太大的障碍……但对于基本物理来说,因为无法在实验室中观测到量子尺度的引力效应,所以研究极其困难。比如发现Higgs粒子就已经用到了周长27公里的加速器,75亿欧元的开销,几千名科学家和4年的时间。尺度更小能量更高的实验怎么做?所以也无怪乎弦论花了30年时间还没找到可观测的实验依据。对于凝聚态物理,可能实验的问题要小一点。这个我不是特别清楚,不过一般实验室能实现的条件也是有限的,诸如理论物理学家欺骗实验物理学家感情()这样的事我不知道是不是很频繁……化学家开始大批涌入生物,近些年能看到的化学工作大多和生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物,更是被实验条件所困……细胞对于人类来说还是接近黑箱子的状态,我们很想打开这箱子,但技术条件还是少得很。我们几乎没法一边观察活的细胞一边准确测量它内部的变化,荧光标记成像不但受限于成像设备的精度和灵敏度,而且也只能同时观察1-2种蛋白质的变化,细胞内部蛋白质上千种呢……甚至做某些精确测量会不可避免地改变细胞的状态,比如你fix细胞后去染色,蛋白质的分布是可以看到了,但细胞也死了。再比如你可以做RNA测序去了解细胞的基因表达状况,但RNA不稳定不说,测序特别贵不说,细胞也还是死了……如果你需要同时做动态观察、3D结构和分子水平的研究,简直是噩梦……P.S.现在基础物理的突破速度并不是减慢了,而是越来越远离大众了。事实上可以说20世纪后半物理学的进展速度,是要快过20世纪前半的,但大多数进展不为大众所知。比如,我进入大学才知道标准模型这回事,但对于物理学家而言,标准模型都已经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东西了(虽然它的完整证据是在去年确证的)。
对基础物理来说实验上大加速器的确是一个问题(前几个月Witten,Gross,Nima这批人组队来华和以Yau为代表的中国物理界一起为中国的大加速器造势,但这事估计还要一二十年),TeV的物理就是目前的极限了,离Planck能标(就是量子引力必须考虑的地方)还很遥远。理论上现在流行adscft对应和全息引力,人们期待时空、引力这些概念/存在不是根本的,而是经由某种机制emerge出来的,就像前些年圈量子引力,非交换几何,更早的弦理论,超引力,超对称,有些理论的确被否定是标准模型的替代,但是,这些理论都没有死,也不会死掉,其中的思想手法工具延续下来,例如并应用到凝聚态物理中。尽管没有实验的支撑,我们对前沿的未知的探索从来不会停止,尽管艰难(除非一流无法在这个领域长期混饭吃,无法直接转化为生产力zf不重视)(我说的这个偏数学物理,做更实用的方向当然好混)以上大概是部分的现状,回到问题,最大难题是什么?我认为是“算力”不够,具体解释:一方面是计算机的运算能力,电子计算机完全不够啊,我想做凝聚态或者大气物理或者天体物理的更能理解这种困难,随便一个多体系统都需要计算。光子计算机和量子计算机还要几十年吧。一方面是人的智力,即便可以数值计算,这和真正的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差远了,比喻一下,写出围棋AI打败大师的团队理解围棋吗?可以为人们对围棋的理解提供显著的帮助吗?当然不会,因为围棋中蕴含的结构 structure 并不被理解(你可以想象,每一个可能的局面是围棋的一个态state,不同棋局的因果联系是态之间的箭头,所以围棋的结构就是这样的一张宏伟的网,(说白了就是一个poset),这个结构所蕴含的知识就是围棋的知识,而这不是一个AI有能力回答的问题)。回到物理,实际上多数人其实不理解什么是“计算”,什么是deduction,理由很简单,智力不够,无法掌握这种整体体现的structure,而且智力都在同一个量级上,实在难言聪明二字。一方面是社会/文明的智力,个体的算力目前无法有效提升,而文明级别的智力尚有很大空间,因为人们太喜欢妄自菲薄/尊大了,现在的社会看起来就是一....,相比之下,LHC这种凝结了一万物理学家和工程师的智力建造的简直可以称为奇迹- -。吐槽颇多,总体来说,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对复杂系统的处理无能为力,但远不止这些,这不是物理加上数学这种可怜的小圈子可以面对的问题。“尽头”这种问题,一百年前人们乐观/悲观的以为尽头到了,结果被打脸打的惨啊,二十世纪人们得到的知识是前人无法想像的,就像工业那样(我们现在的学术就很“工业化”,相比于两百年前那种田园式的科研)。不妨从标度scale的角度看下问题吧,我们究竟活在什么样的标度之内,我们甚至无法思考 思考以外的存在,就像虫子和人类无法相互理解那样。。。。------------------------------------------------吐槽楼上纯理论有什么用。。。。这就可以归结为标度的问题了,只能看到近期最远至自己寿命之内的东西,要知道,我们可以在这里讨论问题的基础在一百年前就是这样被质疑的啊,每个时代都是这样,总会有些人,超越了时代,看到了“风景”,因此而孤独,因此而令人感动,如果我们是被迫旋转的齿轮,他们就是机器前进的动力,和理由。
先回答问题描述里的问题。物理学很可能有终极理论理论,但是物理学没有尽头。在19世纪时,大多数物理学家都认为我们已经找到了最终极的理论:牛顿力学+麦克斯韦方程组。假设经典物理模型完全符合我们的宇宙(当时的物理学家们都这样相信着),那么我们的确可以说得到了终极理论。但是我们依然不能很好的描述所有客观现象。比如,一点都不涉及量子力学的飓风、湍流,我们都没能给出很好的理论描述。我们可以把每个空气分子的数据输入计算机,然后按照牛顿定律计算之后的各个例子的位置、速度。但是初始值极小的偏差会导致计算结果差之千里(”混沌“)。一场飓风所涉及的物理知识只有基本的牛顿力学和热力学,但是我们给出的描述和预测都很不准确。湍流更甚,所设计的物理规律更简单,但是物理模型和数学描述都非常困难。这说明我们即使得到了终极的方程,我们还是需要针对某些特别的现象,给出新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描述。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科学是没有终点的。引自我的另外一个答案 从整个历史上来看,我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一直是“技术推动理论”和“理论驱动技术”。而我们认识世界最大的难题则一直是“技术限制了理论”和“理论束缚了技术”。在技术达到某个临界点时,基础科学就会迎来大爆发式的发展。科学史领域有一个名词叫“科学革命”(Scientific Revolution)就是专门描述这种现象的。这个名词刚出现时特指的是,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人建立古典物理体系替代了陈旧体系。后来有了所谓的“第二次科学革命”,这主要指的就是相对论、量子力学引出的现代物理体系。每一次科学革命的出现都让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大踏步地前进。而每一次科学革命出现的前提都是技术进步带来了一些关键的数据。先看第一次科学革命。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的时候还是肉眼观测的,积累了大量的观测数据。这里还和技术进步无关。伽利略做出了人类第一台天文望远镜。这是人类第一次把镜头对准星空!科学史上伟大的技术进步!第一次获得远超肉眼极限的观测数据!伽利略为日心说找到了最重要的观测数据,并继续推广了日心说。然后第谷、哈雷等人继续用天文望远镜观测,第谷的学生开普勒根据老师的数据发现了开普勒三定律。最终,牛顿凭借自己的卓越才智和前人所有的理论、数据发现了牛顿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技术进步——天文望远镜;关键数据——行星轨道数据。最初望远镜的发现没有任何理论基础,完全是碰巧发现的。但是伽利略制造出了放大倍数更高的天文望远镜,后来诸多科学家又研究了光学理论和望远镜的成像规律。几何光学渐渐形成。这是又是一例典型的技术推动理论。然后在几何光学的理论基础上,牛顿制造了人类第一台反射式望远镜,也是第一台无像差望远镜。这里,理论又推动了技术进一步发展。(感叹一句,伽利略和牛顿都是理工双修的天才呐!)再看第二次科学革命。19世纪末物理学大厦已经建得富丽堂皇,仅有两朵“乌云”。(第一朵乌云,主要是指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结果和以太漂移说相矛盾;第二朵乌云,主要是指热学中的能量均分定则在气体比热以及势辐射能谱的理论解释中得出与实验不等的结果,其中尤以黑体辐射理论出现的“紫外灾难”最为突出。)第一个打碎19世纪终极物理之梦的人出现了。迈克尔逊-莫雷实验让爱因斯坦确认了“光速不变原理”。这就是相对论的第一公理,相对论成立的基础。后来爱因斯坦又先后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普朗克也顺利用普朗克常数搞定了“紫外灾难”。这里,量子化常数第一次出现。后来,原子光谱被发现是离散的,然后随着实验技术的逐步提高,光谱的精细结构、超精细结构被一一发现。然后量子物理的研究越来越多。再然后,薛定谔和海森堡分别用表述出了波动力学和矩阵力学这两种量子力学的表述形式。至此,量子力学建立。技术进步——精密测量工具;重要数据——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光谱结构。迈克尔逊-莫雷实验除了设计巧妙外最大的难点就是仪器的精密度。所以这个实验只能出现在19世纪末,而不能出现在18世纪末。光谱结构测量技术也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而随着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光谱结构精细测量出现,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很快形成了,新的物理体系也很快建立起来。这里技术推动了理论。我一直认为,如果这个技术进步提前一百年的话,第二次科学革命也会提前一百年,那么被我们纪念的就是19世纪初的爱因斯坦们,而非现在的爱因斯坦们。(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年代,搞理论的不做实验,做实验的不搞理论。理论家和实验家离得越来越远,所要求的才能也越来越不一样。)古希腊也有人支持日心说。但在那个时代的技术日心说不可能取代地心说。原因很简单,没有数据就不能验证理论。18世纪末,马克在其著作《力学的一般批判发展史》中指出了牛顿水桶实验的谬误,准确击中牛顿绝对时空观的软肋。这可是可以动摇整个经典物理的体系的发现!但是,结局和古希腊的日心说一样。18世纪末的技术不足以支持马赫以及当时的任何人推翻根深蒂固的绝对时空观,就像古希腊的技术不足以支持推翻根深蒂固的地心说。20世纪迎来了技术大爆发,就像当年工业革命似的。伟大的发明一个接一个出现。当年有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工业产业,现在有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当年的技术进步是在消化第一次科学革命的成果,20世纪以来的技术进步则是在消化第二次科学革命的成果。相对论最直接的成果是带来了核能,量子力学则是带来了电子信息产业。晶体管的发明是电子信息产业的起点。然后有了仙童八叛逆,有了intel/AMD/...,有了举世闻名的硅谷。现在我们其实还是在不断地认识这个世界,只是我们对未知的拓展没有科学革命时期那么激烈。下一个技术的临界点在哪儿?什么时候出现?谁都无法确定。有时候感觉离那个点很近了,有时候又感觉还很远。举个例子。intel芯片已经接近现在的理论极限(7nm),持续几十年的摩尔定律也要撑不住了(现在的理论体系下10年)。临界点就在眼前了,感觉离它很近了对吧?我看的上一篇论文就是关于制备7nm以下器件的技术。已经是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了。工业界所依赖的那些理论和经验在这里完全失效。无处不在的量子效用,难以计算的量子效用,原子内部量子效应的干涉都出现了。问题是我们现在连单原子内部量子效用的理论都没完善呢,还怎么制备得出可靠的器件呢。再想一想怎么做出亚原子级别的器件呢?于是乎又觉得还有好远好远。看吧,这里又是理论束缚了技术。目前的困境中还要不少技术限制理论的例子 上面的答案里(赵永峰) 已经提到了,我就不再多讲。以上。
好像记得霍金的大设计的开头是这样写的:要是把金鱼放在球形的玻璃缸里面养,那么它们看到的外面的世界永远不是它原来的样子,无论金鱼里面有多聪明的鱼,建立起了一套可以完美解释外界世界的理论,他们观察到的世界永远不是真实的。我们要是也是球形玻璃缸里的鱼,那么这个就是我们认识世界最大的难题
我也说一个比较科幻的答案——缺乏记忆遗传。补充:人类之所以维持现有的平衡,就是源于现在的生理特质。回复里有人说,记忆遗传会打破现有社会的平衡,进而造成阶级完全固化的反乌托邦,我也这样认为。所以需要引入另一个概念来平衡记忆遗传的影响,那就是——脑电波交流。有趣的是,如果单纯只有脑电波交流,人与人之间都是透明的,同样会造成另一种反乌托邦,看来守恒果然是最根本的道理啊。我在豆瓣有位网友说,她就非常渴望人类能闹点比交流,源于我等内向之人,交流能力比较差,学习能力强。这么说来,外向的人不会渴望脑电波交流,他们更渴望记忆遗传。
材料以及工具的限制。导致很多理论一直要停留在理论阶段无法论证更无从发展了。
实验不好做啊。
作为短生种,活的不够长。总有一天,知识和经验的学习时间与人生的时间等同,陷入不能进步的死循环长生才是我辈的永恒追求……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世界上最大的峡谷在什么地方!_百度知道
世界上最大的峡谷在什么地方!
提问者采纳
生于斯长于斯的众多的生灵,它将如出水芙蓉般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各种尺度规模;科尔卡大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河段、雾秀:整个大峡谷的自然景观可以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秀甲天下”概括。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世界上山地垂直自然带最齐全丰富的地方,青藏高原60-70%的生物物种集中在这大峡谷中、气态、水秀。
低,从固态的万年冰雪到沸腾的温泉。相比其他三条大峡谷,注入印度洋、村秀……不仅如此、帘帘飞瀑直至滔滔江水,形成世界上最为奇特的马蹄形的大拐弯。是我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储备基地和人类共同遗产的宝库、草秀,更以其独特的形体和生命的活力迸发出秀丽的光彩。谓其秀甲天下,其力度甚为壮观,固态;茫茫的林海及耸入云端的雪峰给人秀丽的感受更如神来之笔、树秀;喀利根德格大峡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幅更为壮观的前景,海拔仅有155米、云秀,从涓涓溪流、新纪录种和独特。这里实在是一块宝地、蝶秀: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中许多河段两岸岩石壁立,16米秒的流速、兽秀,沿东喜马拉雅山脉南斜面夺路而下:系指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最低处的巴昔卡,由东西走向突然南折、孑遗的珍稀物种。就广度而论,成为大自然奉献和人类历史探求的另一种辉煌险,大峡谷的秀还有其深远和雄伟的内涵,游人可乘牲畜在谷地中穿行游览,沿谷地的小路是当地发展徒步旅游的主要路线、人秀、鸟秀。
秀、古老,水流湍急,所以至今还无人全程徒步穿越峡谷,大峡谷是山秀,4425立方米秒的流量。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将不再是藏于深闺无人识的险山恶水: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最为奇特的是它在东喜马拉雅山脉尾闾。而从力度来看。它不仅在地貌景观上异常奇特。再如大峡谷之山,更不乏新种,远远低于上述三个峡谷的任何一个最低点,经多次考察后统计。
“高壮深润幽,谷地中村庄星罗棋布,主要是指无论在秀的广度,从遍布热带季风雨的低山一直到高入云天有皑皑雪山无一不秀,远远超过67立方米秒的科罗拉多河和另外两条河流、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鱼秀。就水道而论;科罗拉多大峡谷。随着21世纪的到来,造就了青藏高原东南缘奇特的森林生态系统景观;多么丰富多采、溪流,其水流的险恶程度也远在诸峡谷之上,而且又成为世界上具有独特水汽通道作用的大峡谷、大江、液态,叶笃正院士称赞这里是研究全球变化最理想的缩影地方,至今未有人能漂流进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谷地中都有路相通,河水平均流量达4425立方米秒,长险低奇秀”。
奇,数百米的飞瀑,其河流流速高达16米秒、秀丽深入到水的各种形态,跌水相连、雪花、深度和力度上都独领风骚。例如大峡谷之水,根本无法通行,游人可徙步沿谷地旅游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中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世界上最大的广场是什么?
世界上最大的广场是什么?
09-03-26 &
&pre&现在世界上最大的广场是大连星海广场,以前是天安门广场 大连星海广场占地面积110万平方米,是亚洲最大的城市广场,环绕广场周围的是大型音乐喷泉,从广场中央大道中心点北行500米是会展中心,南行500米是蓝色的大海,中央大道红砖铺地,两侧绿草如海。星海广场背倚都市,面临海洋,令人心胸开阔。至于有人说直径199米那是广场的内园.只是广场中心的华表.是广场的是小部分。&/pre&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天安门广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天安门广场: 这是1949年拆除中华门、棋盘街、长安左门、长安右门、六部后建成的广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天安门广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北京天安门广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北京天安门广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183.142.75.*
222.214.92.*
116.22.162.*
友谊! 爱情! 时间! 最好的就是感受 你不觉的很奇特的吗? 所以说是感受 先实也是很多美好的感受! 哈哈~~~
183.142.75.*
183.142.75.*
183.142.75.*
白痴,只有猪头才会这么说
183.142.75.*
60.30.28.*
有同感,英雄所见略同
60.30.28.*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时间。。。。光阴。。。。
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应该是健康啊,有了健康才能有其它的东西么。
大家还关注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81942',
container: s,
size: '1000,60',
display: 'inlay-fix'}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上最大的胸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