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鱼叫成吉思汗汗鱼喜欢什么环境

图文大播报
查看: 1236|回复: 21
各位大虾成吉思汗蓝鲨汗鲨你们都喂什么饲料?
主题帖子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5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50 积分
如题:各位大虾成吉思汗蓝鲨汗鲨你们都喂什么饲料?在饲养方面还有什么要注意的对与这种鱼 谢谢小弟在这里跪谢了~
主题帖子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5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50 积分
成吉思汗 吃饲料吗?要是吃的话也应该是汉堡类的,我家汗鲨 只吃鱼
最好是投喂解冻后的鱼
饲养此鱼 注意缸的体积要大
由于食量较大的原因,一定要勤换水 !新手的话 缸内最好不要铺底砂
放沉木之类造景的摆设!
主题帖子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5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50 积分
我原来养的时候是喂沉底饲料,吃的可欢了
主题帖子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5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50 积分
谢谢两位大侠~各位大虾继续帮助我啊~
主题帖子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5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50 积分
谢谢两位大侠~各位大虾继续帮助我啊~
主题帖子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5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50 积分
就是泥鳅和小鱼!
也喂过生牛肉 感觉不怎么愿意吃!
主题帖子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5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50 积分
我现在喂沉淀的颗粒食料
两天喂一次
主要怕长的太快
主题帖子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5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50 积分
是肉就吃的。活泥鳅、冻泥鳅、红草金、冻虾仁、鸡肉、大麦虫、面包虫,来者不拒。
一定用大缸养。小缸里面不爱长个头。
注意平时水温控制在28以下。因为这鱼爱起白点,起白点的时候,升温到30度以上,几天白点就掉了。
都说大白鲨怕盐,但事实证明,它们还是可以适应少量盐的。
主题帖子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5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50 积分
是肉就吃的。活泥鳅、冻泥鳅、红草金、冻虾仁、鸡肉、大麦虫、面包虫,来者不拒。
一定用大缸养。小缸里面 ...
mounan 发表于
我家那个就是现在起白点了
平时喂的是活的麦穗鱼 是不是麦穗鱼带菌 所以起白点了
主题帖子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5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50 积分
我家那个就是现在起白点了
平时喂的是活的麦穗鱼 是不是麦穗鱼带菌 所以起白点了
geniusgy24 发表于
起白点的原因我不清楚。但是治疗方法很简单,升温30度,少量加盐。换不换水都无所谓的。成吉思汗鲨鱼最适宜的饲养温度是多少?成鱼主要吃什么?_百度知道
成吉思汗鲨鱼最适宜的饲养温度是多少?成鱼主要吃什么?
提问者采纳
中性或弱酸性水, 20度以上, 吃小鱼,做好心里准备这鱼能长很大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成吉思汗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查干冬渔_百度百科
在蒙语中读“查干淖尔”,意为白色圣洁的湖,又称。这里的捕鱼分为明水捕鱼和冬季捕鱼两种形式。湖冬捕是最为壮观、最为豪放的场面,也是蒙古马背民族在冰天雪地里独具韵味的一项渔猎活动,这里的渔民被称为“查干淖尔渔夫”。查干湖冬季冰雪捕鱼,是从每年的12月中旬开网至次年的1月中旬收网,鲜鱼总产量可达100多万公斤。数九寒天,冰雪天地,大烟炮漫天席卷,近千人冰上作业,几十辆机动车昼夜运输,每天数万斤鲜鱼脱冰而出,最多的一网拉出了21万公斤的肥硕大鱼,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其规模之大,堪称全国之最;产量之多,堪称世界奇观。这里冬捕鱼活动还具有古老而神秘的色彩,因而查干冬渔活动造就了灿烂的关东渔猎文化最具色彩的篇章。
查干冬渔总论
之八具有独特的自然人文理念风景区。
查干冬渔查干湖的地理概况
位于吉林省前郭县的西北部,总面积60万亩,蓄水量7亿立方米,平均水深2.5米,最深达6米,是吉林省最大的内陆湖泊。年产鲜鱼3000吨,鱼苗350吨,芦苇3万吨,渔业产值1200万元,利税135万元。整个湖泊南北长37公里,东西宽17公里,湖岸线蜿蜒曲折,长达128公里,四周环境优美,景色秀丽,风光迷人,是吉林省著名的渔业生产基地、芦苇生产基地和天然旅游胜地。 境内的陈字井、黄字井、天字井等处,地势明显高出东岸。这儿秋季多刮西北季风,正好把成熟的草籽通过季风带入湖心,自然养育着水中的鱼类。而新庙和青山头一带地势偏平,生长着荷花、菱角一类植物,这是鱼儿喜欢吃的。夏秋时节,诸多的大鱼喜欢在这一带活动。鱼儿有了良好的自然生存环境,这儿便成了它们生存的自由王国。查干淖尔的奇特鱼类曾经有上百种之多,什么鲤鱼、鲫鱼、草根、鲢鱼、麻鲢、熬鱼、鳟鱼、狗鱼、胖头、牛尾巴、嘎牙子、白鱼、串丁子等等,真可谓“三花五罗十八丁”样样俱全。由于草甸水道连通了嫩江,还有三五百斤以上的大鲟鳇呢!
查干湖区域面积480km2,包括查干湖水面347km2,湖滨沼泽约70km2。湖内有芦苇沼泽100km2。其地理坐标为N45°10′~45°21′,E124°04′~124°27′。查干湖处于大安、乾安波状冲积平原区,主要特征 是地势平,从南向北倾斜,区内有连片分布的草原。本区气候属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4~5℃,年均降水量为400~500mm,蒸发量为mm。查干湖的湖水补给主要依赖于引松渠道和湖面的降水。
查干冬渔水草肥美的查干湖
查干湖的自然资源丰富,除了盛产鲤鱼、鲢鱼、鳙鱼、鲫鱼等15科68种虾类、芦苇、珍珠水产资源外,这里自古至今是野生动物的天堂,鸟类的乐园。据初步调查,草原上、树林间、田野中,有狐、兔、貉、獾等野生动物20多种;在水肥草美的绿野平畴上,栖息者野鸡、野鸭、大雁、灰鸥、鹭鸟、天鹅、丹顶鹤等珍贵鸟类80多种;同时,也是个天然植物园,有野生动物200多种,其中药用植物149种。 鳙鱼产于江湖,似鲢而黑,头甚大。属鲤形目,鲤科,鲢亚科,鳙属。俗称:花鲢,胖头鱼,黑鲢,黄鲢,松鱼,鰫鱼,大头鱼。生活在淡水中,长1米余。
鳙鱼体侧扁,头极肥大。口大,端位,下颌稍向上倾斜。鳃耙细密呈页状,但不联合。胸鳍长,末端远超过腹鳍基部。体侧上半部灰黑色,腹部灰白,两侧杂有许多浅黄色及黑色的不规则小斑点。 鳙喜欢生活于静水的中上层,动作较迟缓,不喜跳跃。以浮游动物为主食,亦食一些藻类、水草,草籽。分布于亚洲东部,我国各大水系均有此鱼。
鳙鱼属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鱼类,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鳙的精华在于头,富含磷脂及改善记忆力的脑垂体后叶素,特别是脑髓含量很高,常食能暖胃、祛头眩、益智商、助记忆、延缓衰老,还可润泽皮肤。
适用于烧、炖、清蒸、油浸等烹调方法,尤以清蒸,油浸最能体现出胖头鱼清淡,鲜香的特点。鳙鱼头大且头含脂肪,胶质较多,故胖头鱼还可烹制“砂锅鱼头”。
1.将鱼头去掉鳞、鳃,洗净后用黄酒、精盐腌约30分钟,取出洗净滤干;
2.将适量的五花猪肉、冬笋切成薄片;水发香菇去蒂,大的改切成小块;
3.葱白切段,姜拍片;
4.豆腐切4厘米长、2厘米宽的条,盛入盘中;
5.炒锅置中火,放入猪油,烧至六成热,将鱼头下锅煎至两面金黄,再下花椒粒、姜、冬笋片、五花猪肉片、冬菇、精盐;然后放入适量鸡汤慢火炖煮,出白汤后再入豆腐,切忌添加酱油,出锅前加上葱段、鸡精。
查干冬渔查干冬季捕鱼的历史渊源
查干淖尔冬捕已有久远的岁月了。查干淖尔为蒙语,意为白色的湖泊,从前人们称它们“海子”,现在仍然是中国十大淡水湖之一,在今天吉林省西部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就是北纬450930东经1240334的位置上。查干淖尔是今人的称呼,历史上,宋辽时称之为“大水泊”或“大鱼泊”。北宋曾公亮著《武经总要》说:“大水泊是鸭雁生育之处。大水泊周围三百里。”到明代,这片大水被称为“拜布尔察罕大泊”(也称“白马儿大泊”)。湖水面积四万公顷,蓄水七亿立方米,是发源于得福特勒罕山北麓的霍林河末端的堰塞湖泊,它靠四季的雨雪、汇各处的水源而形成。
史载,辽代圣宗至天祚皇帝,每年都携群臣嫔妃来查干湖“巡幸”、“春猎”,击冰取鱼,大摆“头鱼宴”,“春尽乃还”。至金代大安三年(公元1211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攻占金国的塔虎城后,将此地的查干湖看作天神赐予蒙古民族的恩惠,是兴旺发达的守护神。于是,成吉思汗在查干湖畔燃起九堆圣火,奉上九种供品,向湖中洒下马奶酒,并宰杀了九九八十一只绵羊供奉在岸边。自那以后,祭湖大典便代代相传,成为祭祀天父、地母、湖神,保佑万物生灵永续繁衍,百姓生活吉祥安康的传统。岁月更迭,千载以降,查干湖灵气犹存,“祭湖·醒网”大典已成为中国北方神秘的渔猎文化之代表。
查干冬渔最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
冬季,银装素裹的查干湖像一块硕大的碧玉镶嵌在飞雪茫茫的北国,冰面上一串串冬捕的爬犁往来穿梭,高亢激越的劳动号子驱散了严冬的寒冷,沉甸甸的大网拉出了鳞光耀眼的鲜鱼,也拉出了绚丽的希冀,构画出冬日查干湖的壮观景象。
查干湖冬天最冷的时候,湖面的冰冻层最厚要达到一米左右,而查干湖平均深度在一米半到两米之间。上面的一米冰层正好把鱼群压到下面的半米到一米的湖底,这就比较容易用大网把鱼兜上来。
这种冰层和水深只有查干湖这样的经纬度才有,所以查干湖冬捕是一个世界奇观。而查干湖冬捕正是凭借传承至今的原始捕捞方式,向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申请规模最大的冬网捕鱼活动。
查干湖冬捕,保留的不仅是原始的捕捞方式,更是蒙古民族世代相传的对养育自己的天、地、湖、鱼的敬重。至今,查干湖的鱼也不是人工养殖,夏天的时候不喂饲料,靠季风把水草的草籽吹到湖里让鱼吃,连吃草籽带吃水虫。这种古久的喂养、捕捞方式,恰恰保存了查干湖和蒙古人质朴纯真的一面。
冬捕查干湖,书写着一部活着的北方民族生存史,这部历史中,人与鱼,人与湖,人与自然,已在相互依存中走过千年。
查干冬渔政府牵头,大力发展民族特色的旅游业
改革开放的徐徐春风使查干湖这塞北明珠的景色更加璀璨夺目。近年来,前郭县委、县政府投资数千万元大力开发查干湖的旅游资源,今日的查干湖旅游度假区,景观小品星罗棋布,亭、阁、廊、雕相映成趣;妙因寺香烟缭绕、暮鼓晨钟;鸿鹄楼雕梁画栋、祥云缥缈;郭尔罗斯博物馆让你领略到自治县历史的源远流长、民族文化及自然资源的丰富多样。漫步在沿湖路、查干淖尔文化广场,使人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千姿百态的花卉树木环绕着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度假村、民俗村与小桥流水相衬互映熠熠生辉。塞北明珠查干湖正张开双臂展开笑颜喜迎远方宾朋。
查干冬渔查干冬渔张大网
千百年来,蒙古族人民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因水丰方能草美,而后牛羊肥壮,而后衣食无忧,而后国泰民安。故水为善之源头,为神物。生活形态决定了草原上的人民对水有着独特的感情,围绕着水草丰美的查干湖也就世代流传着各种各样的美丽传说。据说查干湖的冬捕在明清时期已闻名中外,人们甚至称这里的牧民为“查干淖尔渔夫”。一网打出二十一万斤鱼的历史更是赋予她足够的灵性与神奇,形形色色的古老传说和现实困境交织成奇闻异事,使人们形成一种坚信不移的湖神崇拜,不仅下网前要杀猪宰羊,平日里走船连个“翻”字都不敢说,这种“虔诚”一直延续到现在,形成了一套独具宗教、民族特色的祭湖仪式。
查干冬渔捕鱼前的细致准备
查干湖至今仍保留着原始捕捞方式,每组人员由鱼把头、二下手、跟网、扭矛、走钩、小套、送旗(灯)、打更、车老板等约60人组成。这也是目前中国北方唯一依然保持用传统捕捞方式进行冬捕作业的原始捕鱼部落。冰下捕鱼既有网捕,又有钩钓。大拉网有几百米长,要下到冰层以下需要一整套熟练的技巧。先在一米左右的冰层上每隔八九米凿一个冰眼,一网要凿几百个冰窟窿,然后穿杆引线。下网时,由于网太长,每隔一定的距离,他们都要使用马拉绞盘拉动大网,才能将大网逐步下到位,仅下网的过程就需要八九个小时。 “冬捕”的地点选择十分重要,经验丰富的老渔民只要审视冰面的颜色,就知道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下网。走在碧绿的冰面上,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乳白色的渔网在冰下缓缓蠕动,一串串水浮子紧贴冰面。据渔工讲,选入网口是门大学问,入网口选准了,就会有捕不完的鱼,鱼把头首先要会“识冰”。
冬捕的关键是要在什么地方下网,几百号人马一天的收获要看“窝子”的选择。“窝子”都是由有经验的渔把头来选择。渔把头根据湖的底貌及水深,确定位置后,开凿第一个冰眼为下网眼,再由下网眼向两侧各数百步,方向是与正前方成70—80度,插上大旗,渔民们称其为翅旗。渔把头由翅旗位置向正前方再走数百步后,插上旗,渔民们称这种旗为圆滩旗,由两个圆滩旗位置向前方数百步处汇合,确定出网眼,插上出网旗,这几杆大旗所规划的冰面,就是网窝。网窝的大小方向形状、渔把头送旗的角度、准备等,都是渔把头师承下来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的,里面有很多的学问。
冬季,鱼群在冰下喜欢群居。这往往使水涌动,进而使冰面上的雪微微鼓起。此外,有鱼群的冰层上往往结有气泡,究竟是草动引起的气泡还是鱼群引起的气泡,也需要进行判断。另外还有把耳朵贴在冰面上,通过水流声,来分辨鱼群位置的本领。至今,查干湖打鱼人中仍保留师承习俗。
查干冬渔捕鱼前的祭祀文化
查干湖“冬捕节”开幕式上最神秘的是“祭湖、醒网”仪式。按照历代流传下来的习俗,查干湖冬季捕鱼必须首先举行祭祀湖神,唤醒冬网,奉拜天父地母,保佑万物生灵永续繁衍,百姓生活幸福安康。仪式主要包括跳查玛舞(一种蒙古族特有的宗教舞蹈)、诵佛经,鱼把头唱祭词,祭祀天父、地母和湖神,喝壮行酒等。整个祭祀过程极具民族特色,内容相当丰富,先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也颇费心思,供桌、供品以及出场人物、出场顺序都有定数、定序,不可偏差。通常情况下,由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或渔把头主持仪式,在开网眼的冰面上,摆放糖块、炒米、水果、奶干等供品,点燃香火、炭火锅,进行赞语祝辞,祝愿冬捕平平安安,多出鱼、出好鱼。
“祭湖、醒网”仪式,意在祭祀湖神、唤醒冬网,奉拜天父地母,保佑万物生灵永续繁衍,百姓生活幸福安康。整个祭祀过程极具民族特色,内容相当丰富,先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也颇费心思,供桌、供品以及出场人物、出场顺序都有定数、定序,不可偏差。通常情况下,由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或渔把头主持仪式,在开网眼的冰面上,摆放糖块、炒米、水果、奶干等供品,点燃香火、炭火锅,进行赞语祝辞,祝愿冬捕平平安安,多出鱼、出好鱼。
首先要在凿好的冰洞前摆放一张红色供桌,上铺黄布,摆好三只香炉、四大碗白酒(其中一碗为渔把头准备的)、九炷高香,几只装好冬网的马拉爬犁、诵经的喇嘛(每人手持法轮等佛具,怀抱盘装水果、奶干、奶皮、炒米、糖块等供品)、跳查玛舞的青年、身着蒙古族服装双手托白色哈达的姑娘、手托装有五、六斤糖块托盘、手拎盛大半桶牛奶(桶里装一把勺子)的蒙古族青年、渔工们在约50米的场外等候,锣鼓、钹、法号组成的鼓乐队在主场地左侧就位。当主持人宣布“醒网、祭湖仪式开始”时,鼓乐队奏乐,表演人员按诵经喇嘛、跳查玛舞的演员、渔把头、蒙古族姑娘、蒙古族青年渔工分乘马爬犁的先后顺序向场内行进,喇嘛摇动法轮等佛具,跳查玛舞的跳舞、渔把头、蒙古族姑娘、蒙古族青年随后,在鼓乐声中直接来到冰洞旁,渔工列一横排站在马拉爬犁队伍前。喇嘛先将怀抱的供品逐个递给住持,住持按次序将供品摆放在供桌上,然后将九炷香分别插在三个香炉内点燃,之后率众喇嘛按顺时针方向绕供桌、冰洞、松柏枝转三圈并诵经。渔把头站到场地中间上,开始朗诵祭湖词:
查干湖祭湖词:
啊,长生天,先祖之灵,
庇护众生,求昌盛,求繁荣。
查干湖,天父的神镜,
查干湖,地母的眼睛;
天生万物,地长生灵。
都握在查干湖天父的手中,
都聚在查干湖地母的怀中。
万能的长生天,仁慈而厚爱,
神奇的查干湖,有求而必应。
献上九九礼品,奉上万众心诚,
湖神大敞胸怀,感动八方精灵。
敬上九柱檀香,插上九枝青松,
献上九条哈达,摆上九种礼供。
啊,歌天唱地查玛舞,
鼓乐齐鸣诵经声。
举心为灯昭日月,
满湖金银庆丰登。
长长的法号、高高的檀香、古香古色的香炉,还有喇嘛们那别致的帽子,这些靓丽的看点构成了表现着浓郁民族特色的祭湖场面。诵经声低沉绵长,锣鼓声舒缓流畅,渔把头的诵词高昂且极富韵律,三种声音在你的耳畔,层次清晰,丝毫没有杂乱之迹象。眼中是黄帽红袍的喇嘛,诵经的声音就会洞穿耳鼓,服装艳丽,面目狰狞的查玛舞跃入眼帘,那锣鼓声自然会流过耳边,一会就会被一种更为特别的音调与韵律所吸引,那就是渔把头在诵念祭词。
渔把头诵完祭湖词后,接过一名喇嘛从供桌上端来的一碗酒,手托酒碗,高喊:“查干湖冬网的大网醒好了,开始祭湖,一祭万世不老的苍天!”(用手指沾碗中酒弹向天空)几名蒙古族姑娘走到松枝敖包前将手中的哈达系绕在松柏枝上,蒙古族青年走到表演区内将糖块、牛奶撒向天空;“再祭赐予我们生命的大地!”(用手指沾碗中酒弹向地面)再有几名蒙古族姑娘将手中的哈达系绕在松柏枝上,蒙古族青年再抛糖,向地面撒牛奶。“祭万灵的湖神保佑咱查干湖冬捕平平安安、顺顺当当、多出鱼、出好鱼、出大鱼,让更多的人吃上咱查干湖的鱼”!在诵经声和鼓乐声中,渔把头来到供桌前,高喊:“湖神保佑!”现场的所有渔工也一同高喊“湖神保佑!”诵经的喇嘛将供品依次抛入冰洞中,然后喇嘛走到一侧继续诵经。跳查玛舞的围着抛入供品的冰洞表演查玛舞,直到马爬犁出发为止。
关于的起源,相传古时有一个生性残暴的国王,名叫郎达尔玛,国人都想杀死这个暴君,可他刀枪不入,只有咽喉一处可以入剑,有一位神箭手叫莫日根,他戴上面具,把箭藏在袖子里进宫去跳舞,国王看得不时抬头狂笑,莫日根抓住机会,一箭射死国王,士兵们看莫日根骑黑马跑了,立即去追,可莫日根的马是染成黑色的,过河后马上恢复白马,谁也找不到他,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都跳起了化装的查玛舞,“祭湖醒网”仪式开始,首先在祭坛上摆放贡品和喇嘛诵经用的各种法器,然后点燃九处圣火,喇嘛虔诚的诵经后,带着各种面具按顺时针方向绕圣火跳查玛舞。“查玛”开始后,众神在鼓乐的伴奏声和“翁斯德”喇嘛的诵经声中绕场一周,表演一段缓慢而刚健的舞蹈,然后按“斩鬼、“送祟”等仪式,分段表演。并穿插“查玛”老头、老婆的赞祝词,唤天求福,“莱青”(喇嘛博)下神和4个孩子讲笑话,插科打诨等表演。
“查玛”俗称“跳神”或“打鬼”,蒙语为“恰木”,系蒙藏宗教文化交流的产物。呼和浩特查玛,一般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和六月十五随寺庙祭祀仪式举行。祭祀仪式分为诵经、晾佛、送巴令、跳查玛,其中跳查玛是祭祀仪式中内容最丰富、用时最长、最引人注目的一项仪式,整个形象为头戴面具,身着兽装,手持法器,以扶正祛邪,保佑国泰民安。
查玛舞在长期演变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它是一种以演述宗教经传故事为内容的面具舞。人物繁多,形态各异,分“大查玛”和“小查玛”两大部分。舞蹈动作多以所表演人物的个性划分。一般是“大查玛”动作沉毅坚定,庄重徐缓,“小查玛”动作乖巧多变,灵活敏捷。表演时二者相映相衬,各具特色。
明朝中叶,蒙古族首领俺答汗皈依佛教,1579年,漠南最早的藏传佛教寺庙在呼和浩特建成,时称“弘慈寺”又称“大召无量寺”或“银佛寺”。到了清朝康熙年间,大召寺被定为康熙帝的家庙后,惠及佛寺,香火鼎盛,查玛的规模和水平均在漠南蒙古各寺之上。经过四百年的发展,查玛在保留了藏传佛教基本教义、思想的同时,融入了蒙古族的思想、情感。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为古之秽貊、夫余故地。勤劳勇敢、朴实善良并又虔诚信仰宗教的蒙古族人民世世代代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历尽沧桑的土地上,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继承和发展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查玛舞就是流传在郭尔罗斯草原上的宗教寺庙舞蹈。它就如一颗晶莹的明珠镶嵌在郭尔罗斯草原上,为古老悠久的民族文化增添了绚丽的光彩。包容了蒙古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艺术,特别是舞蹈艺术,具有蒙古族艺术“活化石”之称。
查干冬渔气势恢弘的捕鱼场面
抛完供品后,渔把头和所有渔工都再回到马爬犁前,渔把头站到渔工队伍前,高喊“上奶干、炒米,给咱进湖开网的饱肚”!身穿蒙古族服装的姑娘每人手托一只装有6碗奶干、炒米(第一个托盘装7碗)的托盘走到渔工面前,渔把头给渔工每人端起一碗,渔工开始吃。约两分钟后,渔把头再喊,“拿酒来,喝壮行酒!”又有几名蒙古族姑娘用托盘分别托着6个空碗,蒙古族姑娘抱四个酒坛走到渔工、渔把头面前,为渔工们斟酒,渔把头再喊“好酒助咱打好鱼,干!”渔工们把酒一饮而尽后,把碗放进蒙古族姑娘们端的托盘。渔把头再喊“进湖、收红网、鸣喜炮、出发!”渔工和渔把头在喇嘛的诵经声中、在五彩气球的飘舞中、在喧闹的鼓乐声中、在查玛舞的跳动中,飞身跃上马爬犁,车老板儿一声响鞭,马爬犁冲向湖中……
喝完壮行酒,随着鱼把头一声“上冰”令下,鞭炮齐燃,吆喝声、鼓声、号角声响彻整个湖面,冬捕开始了。
数十名身穿羊皮大衣、头戴狗皮帽子的渔民,有的驱动4匹高头大马拉动绞车,有的从已经凿开的2米见方的冰窟窿内整理着缓缓而出的渔网。一位老渔民说,冰窟窿内的渔网长达2500多米,是前一天夜晚在距此2500米远的一处冰面下网的。
查干湖冬捕所用的渔网,通常是2米宽、2000米长的条形大网,光下网就得大半天的时间。所以冬捕期间当地的渔民每天凌晨四、五点钟,天还没有亮就得出发到湖面凿冰洞进行冰下撒网了。
这个孕育着无限希望与收获的冬捕活动开始了,它激荡着每个渔工们努力劳作的火种……所以,一踏上冰面,渔工们就你追我赶地忙碌开来。由打镩的沿下网眼向翅旗处每隔约15米凿一冰眼,然后下长18—20米的穿杆。由走钩的渔民将插入冰下的穿杆用走钩将其推向下一个冰眼。透过冰面看下去,穿杆子牵着巨大的鱼网,就像绣花针一样,被渔工巧妙娴熟地由一个网眼拉到下一个网眼……直到2000米外的出网口。而在这2000米的距离上就要打几百个冰眼。
穿杆后端系一根水线绳,水线绳后面带着大绦,大绦后面带着渔网。跑水线的渔民拉着水线绳带动大绦向前走,这时,马也拉着马轮子绞动大绦带着大网前进,后面是跟网的渔把头用大钩将网一点点放入冰下,并随时掌握网的轻与沉。
查干湖冬捕最壮观的场景就是起网的时刻。收网时,几匹高头大马拉动绞盘牵引着钢丝绳转动,四五米宽的大网裹着冰层下的鱼儿从宽一米、长两米的出鱼口缓缓露出冰面,渔工们边收网,边将打上来的鱼平摊在冰面上,等在两侧的人们拿着渔场准备的专用编制袋,将一二十斤的大鱼收入囊中。
在渔民们沙哑、高亢的号子声中,拉网的马轮子开始绞动,沉甸甸的大网被慢慢拉起。长长的鱼网从冰洞中渐渐滑出,热气腾腾,鱼儿咕嘟咕嘟往外冒,被鱼网从冰下带出,在冰面上翻腾、跳跃,鱼跃冰面的壮观景象引来了人们阵阵欢呼。鲜鱼堆在冰面上,简直就象是一座小山。
这就是查干湖冬捕最为著名的景观——“万尾鲜鱼出玉门”。
查干冬渔最具精彩的抢头鱼现场
“抢头鱼”已经成为查干湖冬捕的重头戏。从远近各地赶来的人们,有不少是冲着拍卖来的。当拍卖师将5条硕大的头鱼挂在特制的铁钩子上时,许多人都挤到台前参加竞拍。
在早的活动中,经过数轮较量,5条头鱼均以高价拍出。一条拍出了2088元,一条更拍出了2099元,一名成功拍到头鱼的男子捧着大鱼乐得合不拢嘴。而在最近的日的冬渔中,头鱼的价格拍出了28万8千元。
在查干湖冬捕以单网产量刚刚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成功之际,冬捕现场再次传来喜讯,在近日冬季捕鱼作业中,当地渔民成功捕获了一条大青鱼。这条青鱼体长1.25米,重量达到了78斤,这么重的鱼就连当地老渔民也从未见过,大家都叫它“青鱼王”。
据查干湖渔场的有关专家测算,这条“青鱼王”的年龄至少在十五年以上,在冬捕中成功的捕获这么大的青鱼,在近十几年查干湖的冬捕历史上还是首次。查干湖中惊现如此大鱼,与查干湖渔场多年来加大苗种投放力度、明水期大水面实行休渔(封湖涵养)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目前这条青鱼已经被放入池塘中,作为鱼种保护起来。
查干冬渔民族特色韵风情
在这硕大的一望无垠的冰面上,所有的寒冷包围着冬捕的渔民。尽管捕鱼技术不断提高,尽管现代机械日新月异。但他们对这古老的传统的捕捞方式还是情有独钟。这源于对祖先的崇敬,也源于对查干湖生态与绿色的呵护。
查干湖真是一处鱼类天然生存的神奇水域。夏秋季节,这个庞大的湖泊周边长满了自然植物,水中的昆虫繁多,使鱼有了足够的天然食物。这儿的鱼春夏觅食水中的虫类;初秋,强劲的西北风又把大量的湖边草吹倒在水中,鱼儿们便以食吃水中的草籽为生。不仅如此,查干湖周边几乎没有污染源,加之原始的捕捞方式,又避免了现代机械对湖水的污染,这便构成了查干湖鱼的独特的肉质,鱼味鲜而不腻,并散发着浓烈的纯朴的自然气息。所生产的鱼类当之无愧地位居国家级绿色食品前列,其中查干湖鳙鱼(俗称胖头鱼)先后得到国家、国际组织“AA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双认证,2006年10月又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名牌农产品。大自然默默地为人类创造了一整套生存规律。在那寒冷的嫩科尔沁,从深秋到初冬,一切江河湖泊都被严寒封冻了。大自然养育了一春一夏又一秋的鱼儿,这时在冰下鲜嫩而肥美。同时,有了严冬和冰雪这个天然大冰箱,使生产出来的鲜鱼易于保存和交易,这便使得查干湖冬捕成为北方茫茫雪野中一道最为辉煌的风景线。
查干冬渔查干湖地区生态环境问题
查干湖地处内陆,是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水集中在冬夏。这里是草原地带,地势低洼,且是盐碱地带,水源汇集不宜渗漏,形成了天然的大湖泊。
随着查干湖冬季渔猎文化的的繁荣,人们越来越对这里认知和向往,但只是局限在冬季捕鱼这几天。
这里湖面四周除了草丛,只有少许依稀的芦苇,缺少了构成风景的草木元素。若是以湖面为中心,依次人工种植展布耐碱的芦苇荡、红柳树丛、沙棘灌木、山榆树、胡杨树林等,就会构建出立体的图卷,并且因为能有草丛、树木的蔽护,还能引来禽鸟的栖息和繁殖。
那时这里春就有候鸟飞临,遮天蔽日、欢愉求爱、风情万种;夏就有鸥鹭翔空,蓝天白云、雏鸟出壳、狐狼游荡;秋就有芦花飘雪,弥漫天空、杨黄榆丹、百鸟群集;冬就有白雪皑皑,玉树琼枝,冰湖明镜、渔猎欢歌。这样查干湖一年的四季也具有独特的风情了。
查干冬渔吟诵
《查干冬渔》
漫天的大雪鹅毛似的飘,
旋起的雪炮贼啦啦的高;
凛冽的寒风苍狼似的叫,
吹透了老山羊的大皮袄。
套上了骡子架上了马,
拉起了装网的大雪橇,
长鞭子抡圆了嘎巴地响,
一声呼哨窜出了大藏獒。
丁字型的镐头尖尖翘,
擎在怀中往冰面上捣,
砸开了冰层敲碎了玉,
一排排冰眼开锅似的闹。
众多的窟窿联成了排,
两千米的大网冰里消,
穿干行网一点点顺,
栅起了网墙水中牢。
红红的高粱六十度烧,
装满了酒坛漾出了槽,
端起海碗大口地造呀,
火辣辣的激情万丈高。
火红的绸带高高地飘,
五色的旗帜呼啦啦的摇,
长长的号角震天的响,
告诉天神的父亲施法招。
百兽的面具露牙獠,
血盆的大口舞巨爪,
牛皮的大鼓使劲地擂,
知会仁慈的地母把湖闹。
牛皮的手鼓噼啪地敲,
紫铜腰铃可得劲儿地跳。
蒙古族姑娘长的俊呦,
跳起查玛时身更俏:
天显灵,地显灵,
长生的天地众神灵,
保佑咱子孙都安宁,
保佑咱日子永太平;
天显灵、地显灵,
长生的天地心智明,
厚实的冰面天父的镜,
温暖的湖水地母的情;
天显灵,地显灵,
长生的天地有回声,
送来肥硕的胖头鱼,
供养起子孙众苍生。
天显灵,地显灵,
可汗的孩子天地生,
长生的天地众神灵,
扶正辟邪咱国运盛。
震天的喜炮声声高,
美丽的姑娘雪中娇,
手捧着奶干和炒米呦,
献给汉子们可劲地造。
欢喜的爷们“上冰”去,
红扑扑的脸旁挂霜硝,
满嘴的酒气喷白雾呦,
抡圆了膀子挥宽锹。
马拉的绞盘咕噜咕噜摇,
指头粗的麻绳劲不孬,
一声大吼拽出了网呦,
铜锣皮鼓震天的敲。
长长的竹竿冰窝窝里抄,
粗粗的大网顺溜溜地跑,
网上大鱼让小的逃呦,
长大了明年咱接着捞。
围观的人群风中吵,
高亢的号子震九宵,
涌出的鱼儿跃玉门呦,
滑溜溜就在冰面上尥。
洁白的冰面雪花飘,
肥硕的胖头赛花鳌,
一堆堆垛起象小山呦,
欢腾的场面似浪潮。
大汗的儿子身体壮,
忽必烈的孙子是英豪,
弯弓能射大金雕呦,
飞马踩踏野狼的巢。
祖宗的圣水出好鱼,
天神的恩赐传万朝,
蒙古人的本色不能忘,
马背上民族各个骁。
查干冬渔唱大戏呦,
前郭尔罗斯日子好,
关东的土地蕴风情,
草原上的民族乐陶陶。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吉思汗鱼咬人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