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怎么样可以上新闻记者采访条例?

收录到专辑
宁波道路为什么屡修屡破,养护部门是如何看待? 城区很多道路超年限服役最大原因是工程车进出频繁
扫一扫&手机看新闻更方便
导读:业内人士:一辆载重10吨的车对路面影响相当于驶过2000辆小车。记者追问宁波发了多少张工程车通行证?交警:经办民警不在,分管领导回答不了。5月25日,通途路上疾驰的工程车
记者 张培坚 摄&&&&本报推出宁波城区路况调查系列报道后,市民反响强烈,纷纷给本报热线打来电话,反映家门口的路况问题。道路破损严重导致的行路难,是百姓心中久久不能抚平的痛。道路坑洼,屡修屡破,养护部门是如何看待和采取措施?满街飞奔,也是市民怨声最多的工程车,会对城区道路造成怎样的破坏?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听听他们的说法。□记者&任元俊&薛曹盛&&&&为什么道路会屡修屡破?&&&&&江东北路&已超年限服役,一旦破损就很难修复&&&&江东城管市政养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认为,城市道路容易破损,有“先天不足”因素,更有后期使用不当原因。&&&&他告诉金报记者,江东北路建成至今,已有16年。近年来,因周边沿线地块开发,车流量大增,远远超出原本设计的交通流量。车流量密集,尤其是重型车辆越来越多,道路早已不堪重负。&&&&“宁波属于软土地基,含水较多,路面容易沉降;现在的交通流量已远远超出了设计流量,属于超负荷运行,对道路寿命影响较大;再加上目前重点工程项目也多,大型车辆进出频繁,城市道路肯定吃不消。”该负责人直言,江东北路交叉口沥青路面设计年限是15年,现在属于超年限“服役”,这是宁波很多城市主干道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城市道路路面以沥青路面居多,一旦破损,经常要修补。但从目前养护资金和道路现状来看,整条路翻修,有些不切实际,只能一段段进行整修。”&&&&&另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江东北路这两年破损严重,最大原因是大型超载工程车进出频繁。以前江东北路上有两个中转码头,泥浆车和渣土车每天有几百辆次,而且大多超载,现在每天仍有200辆次左右。一般来说,城市道路的设计荷载大概是20吨~30吨,但实际上通行的车辆可能有60吨,甚至80吨。超载工程车对道路的伤害可能呈几何级增长,大大缩短了使用寿命。道路一旦破损,修复就难了。&&&&湖西路&道路修补不封道施工,效果会打折扣&&&&有些城市道路或许是“先天不足”,有些道路却是生生被工程车压坏的,比如湖西路。江北城管市政养护中心负责人倪科长说,大概从去年开始,很多工程车开始走湖西路,道路受损严重。&&&&倪科长告诉记者,湖西路上遍布着100多个窨井盖,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这些窨井盖频频破损。多的时候,一两个月就要更换十几个窨井盖,这样的更换频率很少见,归根结底是重型车太多。&&&&他说,江北区域内工程车进出频繁,很多道路深受其害。比如倪家堰路和大庆北路。就城市发展来说,工程车进出不能避免,但是在通行线路和通行时间上能否有更多限制。从城市规划看,很多码头应该远离城区,这样影响或许能降低一些。&&&&“很多90年代建造的城市道路,使用寿命早到了,但受资金、交通等因素制约,短时期内无法实施大修,目前只能采取一些局部维修或临时性措施,确保行人和车辆安全。”他表示,就在本月上旬,他们已经对湖西路局部路面进行整修,先进行路面铣刨,再进行大面积热沥青修复,“去年宁波雨水特别多,这对我们的道路养护提出了很高要求。雨频繁下,道路一旦产生积水,反复受荷载碾压,结构被破坏,加速了沥青膜与集料的剥离,沥青路面表面出现麻面、松散最终形成坑槽。”&&&&他特别提到,城市道路修补很多时候受交通通行制约。对养护单位来说,最好采取封道施工方式,但事实上很难实现。如果是临时性修补,基本上不封道;动作较大的话,最多半幅施工半幅封闭,导致养护效果打折扣。&&&&鄞奉路&已超负荷运行,碰到大雨易造成沉裂&&&&鄞奉路从新典路一直到雅戈尔大道,大概两公里左右的路段由海曙城管市政养护中心负责日常养护,这其中就包括本报曝光的鄞奉路南苑街路口。&&&&“这段路算是个‘老大难”问题了,经常有市民投诉,我们一直在修补。”海曙市政养护中心负责人邬科长告诉金报记者,日常的坑洞修补每年不下10次,但小打小闹解决不了问题。&&&&为什么短短几公里的鄞奉路总是修了再修?邬科长说,道路易破损,背后原因错综复杂。鄞奉路南苑街路口下面埋有管线,由于年久老化,管道破裂了好几次。为了维修管道,路面开挖了数次。&&&&鄞奉路二期早在1987年就建成通车,一期就更早了。这就是说,鄞奉路已“服役”29年了。邬科长说,如果按道路设计年限来看的话,明显超负荷运行,城区的很多道路都是这样超年限服役。再加上宁波雨季较多,碰到大雨集中时,就容易造成路面沥青飞散、沉裂、坑洞。&&&&工程车对路面损害多大?&&&&&载重10吨的车对路面影响&&&&相当于驶过2000辆小车&&&&工程车对道路的破坏有多严重?看了本报昨日的报道后,一位业内人士给记者打来电话,分析工程车碾压对道路造成的致命伤害。&&&&他认为,路的好坏,交通量是很大影响因素,尤其是重载交通。业界有个说法,一辆载重10吨货车,即使不超载不超限,对路面的影响相当于驶过2000辆小车,更不用说负载量更大的重型车。&&&&目前城市里大部分都是沥青路,在工程车面前非常脆弱。为什么这么说呢?他解释说,重型车正常行驶时,对路面破坏相对还好,但刹车时,由于重量大,对路面会有推挤作用,如果又要转弯,还会形成侧面挤压,就像人经常做扭腰动作,容易造成腰部损伤。&&&&本报曝光的湖西路与通途路交叉口就是典型例子,工程车从庆丰桥下,在该路口右转进入湖西路。“看到红绿灯时司机要踩刹车,对路面形成挤压,转弯时又有侧向挤压,路面受力不平衡,就会造成病害。”&&&&除了交叉路口的情况,其他道路在工程车碾压后,为何容易出现裂缝和坑槽?他指出,如果只通行小车,损耗没那么大,即便出现细微裂缝,沥青经过太阳一晒,油泛上来,裂缝会慢慢粘上。但如果工程车驶过,加上几次刹车,原本肉眼看不到的细裂缝会瞬间撕开,沥青粘结力下降,就没有办法了。&&&&●追问&&&&宁波发了多少张工程车通行证?&&&&交警:经办民警不在,分管领导回答不了&&&&前天读者来电中,吐槽最多的就是工程车“毁路不倦”。从市民反映和记者白天夜里两次实地调查情况看,在一些重要路口,平均每分钟就有两辆工程车驶过。&&&&宁波目前发放了多少张工程车通行证?工程车不分昼夜在市区满街跑,难道不受通行区域和通行时间限制?带着诸多疑问,昨天上午,记者来到宁波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采访,工作人员接待了记者。听完记者的情况反映和相关问题后,工作人员表示,晚些时候会给予答复。&&&&昨天下午3点多,工作人员回复说,经办民警在外地培训,等他回来后,会给予回复,因为相关数据资料都在他一个人手里。而关于上述问题,分管领导回答不了。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刊载的作品,其版权归属原作者或所属媒体所有,请原作者与 我们联系稿酬事宜。
精彩专题推荐
6月21号-7月31号
6月14号-7月4号
6月13号-7月2号
6月3号-6月30号
其他方式登录:
数据提交中,请稍等...最给力的记者编辑·宁波晚报
第A8版:晚报读者节
第A1版 今日要闻
第A2版 广告
第A3版 广告
最给力的记者编辑
  王霞开
  叶海英
  任晓云
  吴明京
  李秀芹
  沈之蓥
  周立明
  俞素梅
  郑仲晔
  徐佳伟
  梅子满
  龚国荣
  程旭辉
  董富勇
  戴伟龙
  您的关注,让新闻更有温度,您的支持,让记者编辑更快成长。作为宁波晚报第二届读者节重要内容之一,第二届“读者心中最给力的十佳记者(编辑)”评选活动今天启动。欢迎您为自己喜爱的记者、编辑投上宝贵的一票。您的关注支持,可以激励记者、编辑们不断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创优,采写、编辑出更多更好的新闻。  (20名候选人按姓氏笔画排列)      1&王霞开&总编室编辑    4年前,刚好三十而立的我,怀着新闻理想,从宁海来到宁波。4年来,经过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慢慢地融入了宁波晚报这个大家庭。从一名刚开始还为线索和好稿发愁的新兵,到连续两年列入宁波晚报月度好稿前十名。2011年11月份开始,又投身总编室编辑岗位,学习新的知识,接受新的挑战。回首在宁波晚报的1500多个日子,看着身边那些同样为新闻理想而默默奉献着的年长或年轻的同事,我想说:“不管以后如何,只要我曾经走进过宁波晚报这扇大门,这就够了。”    2&叶海英&时政新闻部记者  你读或者不读报,我都在那里,默默写稿;你认识,或者不认识,情都在那里,深深坚守。十二年的新闻生涯,六年给了卫生新闻,写稿无数,只因牵挂。清晨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上QQ看微博浏览新闻,更因牵挂。牵挂着读者的需求,牵挂着读者的牵挂。于是,用心聆听、用心记录,尽力写好每一篇文章,尽力帮读者做成每一件事。一切的一切,不为别的,只因牵挂,但求无愧!    3&任晓云&总编室编辑  说到夜班编辑,很少会有人和女性联系起来,而我,就是一个夜班女编辑。  在万家灯火、一家人聚在一起吃晚饭的时间,我已经坐在办公室的灯光下,开始在资讯的海洋中仔细搜寻、精心修改。总编室的编辑,负责的是包括头版在内的要闻板块,要坚守到最后的截稿时间,确认本地、国内、国际的重要新闻都无遗漏之后,才能下班。而此时,已是下半夜了。  从复旦大学毕业后,就来到晚报工作,一晃就是16个年头,做过记者,但多数时间做的是编辑的活儿,不知不觉,在晚报算是个老编辑了,也拿过浙江新闻奖一等奖、中国晚报新闻奖等多个奖项。虽然我的工作主要是在幕后,我的名字只是偶尔在报上露个脸,但是,请相信,您翻看的晚报,有我的一份努力在里面。    4&吕&荣&总编室编辑  新闻是一条通向未知的道路,没有尽头。在这条道上摸索已有十余年,深知责任之重。  而随着新媒体、自媒体的兴起,更觉所学之有限,表现新闻手段之匮乏。  在总编室这两年,已养成了临睡前上网翻看已清样的报纸、刷新微博查看最新消息的习惯。即便如此,有时依然会被电话惊醒,搅我一场好梦。  每每身心俱疲之时,便干脆眼睛一闭,彻底放空自己。一觉醒来,所幸新闻理想还在,好学之心仍存。  新闻给人以光亮和温度。这一选择,不后悔。    5&朱&尉&文体新闻部记者  十年前,我懵懵懂懂走上新闻之路,从马路边,农田上,工棚里开始我的记者生涯,记录市民关注的民生热点,家长里短的百姓呼声,还有一个个鲜活动人的市井故事。两年前,“转行”成为体育记者,跟着宁波的运动健儿和八一女篮的姑娘们走遍大江南北,在千里之外给读者带来胜利的喜悦和失败的悲壮。如今,我继续在路上,采着新闻、写着故事,新闻的路没有尽头,但一切都是值得的。    6&吴明京&时政新闻部记者  2002年大学毕业即进入宁波晚报。刚开始,因为听不懂宁波话,在报社从事国内国际新闻编辑,听懂了宁波话就出来跑本地时政新闻。如今,主要写海陆空轨道交通,也写移动联通,还写电力和邮政。10年来,为体验民航空乘生活、打“飞的”半天往返北京;策划过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绕城高速通车等深度报道;第一时间掌握3G、4G的迈进,感受近年来的“通信改变生活”;目睹过电荒给企业带来的麻烦,也采访过网架增强、新农村电网给农民带来的好处……经历种种,除了写出更真实更有用的新闻,也是自己人生的收获,期待未来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与读者见面。    7&李秀芹&副刊部编辑  “三江月”副刊与晚报创刊同步,至今已出版了5200多期。5200多期中,有一半以上出自于同一个编辑之手,她就是李秀芹(曾经一阵子她也叫李楝)。  如果说“三江月”是晚报的后花园,那么她希望花园里有越来越多的花木,每天都给它们浇水培土,只作最少的修剪,让它们开出天然率性的花,并且让更多的人享受它们的芬芳,或在大树下小憩遐思。  晚报的读者们,欢迎你们在新鲜热辣的新闻大餐之后,来这个后花园轻松一下,感受一下同龄人的感悟,领略一下同行者的随想,让你的脚步放慢一下,等一等你的心。    8&沈之蓥&社会新闻部记者  记得多年前,我问过带我实习的报社老师:你做记者多久了?  他回答说有六年。我问他做了这么久是什么感觉?他没有回答,只是对我笑笑,似乎有些无奈。  当初我无法理解,直到我也工作六年了。这个职业是了解世间百态的窗口,带给人快乐与感动,也感到过无力。但我相信尽力而为这四个字,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改变,它也能给人带来希望。    9&周立明&财经新闻部编辑  “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为了少年时代这么一个曾经的梦想,从踏出校门就来到宁波晚报当记者,如今新闻饭一吃就十多年。  早年曾跑过社会新闻,当过政法记者,后来又转型做了多年的财经记者、财经编辑。其间有欢乐,也有失落。但无论如何,读者的肯定是我最大的满足。在报社领导的支持下,曾经在晚报开辟过“立明维权”专栏,同时还曾经获得过由中国消费者协会颁发的315荣誉奖章。  时光飞逝,转眼间年届不惑,但我的梦还在,路仍长。      10&俞素梅&文体新闻部编辑    这些年来,我曾短暂地担任过要闻部记者、时事部编辑、总编室编辑,绝大部分时间从事的是文娱新闻的采访和编辑,所以常被同事、朋友称为“俞记(娱记)”,但我内心想做的却是文化记者,再不济,也应该做一个有文化的娱乐记者。于是,工作之余,我去读了报业集团和复旦大学合办的新闻学研究生班,并最终取得了硕士学位。我知道学位并不能代表什么,一个采编人员称职与否,优秀与否,应该看其采写的稿件、编排的版面、策划的报道。于是,我不敢懈怠,继续努力,把自己每天的目标设定为:文艺地生活,文艺地报道!  11&郑仲晔&时政新闻部编辑  走街串巷,深入田头,为百姓鼓与呼;掐胡捻须,熬尽灯油,就为一字斟酌……十多年里,由懵懂初始,到思虑再三,牢记下笔为重,公字当头。无论成败,甘苦自知。一回首,偶为自己些许文字有所成绩而窃喜和庆幸;一回望,也多遗憾,或许能做得更多更精彩。展眼前望,征途漫漫,希冀自身努力,同仁给力,为晚报添彩,为百万读者奉献更多的佳作。    12&徐佳伟&摄影部记者  用手中的相机记录精彩的社会生活,用图片传递信息,摄影既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生活,在晚报工作了这么多年,一路走来一路成长。摄影采访难免面对各种问题,所以我一直遵循刻苦、求实、上进、拼搏的原则,迅速适应各种环境,并融入其中。我是一个自信开朗,热情大方,对工作认真负责,有团队精神与刻苦精神的记者。    13&曹&歆&文体新闻编辑  学新闻是从小的梦想,体育运动是爱好。实习的时候当过热线新闻记者,也当过国际国内新闻编辑,2002年夏天正式进入报社后,做了半年社会新闻记者,然后便因缘际会成了体育记者,开始了在全国各地“颠沛流离”的采访生涯。之后的6年,我跟过八一男篮和海天乒乓球队,结识了许多球员、球迷,也有过报道大型综合赛事15天内暴瘦4公斤的历史,令苦于减肥无门的朋友羡慕嫉妒恨。如今我转做编辑,终日“宅”在宁波,但依然希望能够带给读者们有趣、鲜活的体育新闻。    14&梅子满&总编室编辑  曾经的梦想是做一名高校教师,希望做做学问,搞搞翻译。只是梦想仍然敌不过冥冥之中的命运安排,翻译还在继续,但饭碗却是新闻。到晚报11年多,岗位由编辑而记者,又由记者而编辑。岗位变动,但对这份职业的感激之情却从未消退,因为它让我明白人生、人性和社会的复杂和深刻。心中装着读者,用理想照耀前程,我将继续前行在充满激情和理想的新闻之路上。    15&龚国荣&摄影部记者  18年的摄影记者生涯,令我兴奋而感恩,因为它们让我的人生充满色彩:我曾追踪报道“民工子女,到哪里读书”16年;曾随渔民出海八天六夜风浪中颠簸;我曾在第一时间感受台风、水灾的威力和在灾难中显露出来的人性;我曾为了这座城市的干净整洁暗访甬江排污;我曾为了留取一份文化的记忆,流连于古建筑、南宋石刻,拍下照片上万张;我曾为了感受大爱而赶到余震不断的四川地震现场,在贵州陶醉于孩子们因为感受到了宁波爱心而洋溢的笑容。    16&程旭辉&财经新闻部记者  先学经济,再学新闻,从业整十年后的今天,在晚报财经新闻部当一名并不纯粹的财经记者———报道房地产市场的起落冷暖,算是尽职;而个人更大的兴趣和更多的报道,却在城市规划、城市建设领域。  十年间,虽码字过百万,而新闻易碎,字字终随风。惟幸每一篇稿子,均诚心尽力、知之而后下笔。希望能客观记录这座城市容颜的变迁、真实反映楼市局势的演化,只是知也有限,难免错谬,因此时刻内省、不敢懈怠———今天如此,明天也如此。    17&董富勇&时事新闻部编辑  投身新闻事业已逾18年,跑过经济新闻、体育新闻,还做过“孩子王”———小记者专刊;打过杂,当过记者,当过编辑。近十年来,年岁渐长,遂修身养性,藏身于斗室之中,专门编辑国际国内的时事新闻。两耳不闻身边事,天下风云入眼中。哪怕日日夜班,昼夜颠倒,疾病缠身,我依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并时时为此而自豪。这是我的专业,我的工作,何况其中乐趣并不少:世界风云,尽入我手我笔,天下奇妙,请看版面文章。由此,常发狂言:身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18&滕&华&时政新闻部记者  11年记者生涯,涉足财经、时政等多个“战场”。因着对文字深沉的热爱,不说抛弃不敢放弃。现在主要负责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大家”的报道,一直努力将每一次会场内的精神“悟透”,精选出可能会对您的生活有影响、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消息。我们生活在同一座城,惟一不同的是,我在“前哨”,为您探知报告最新的航行方向。笃信沟通不止在笔墨间,今天在这里相逢,我要真诚地说声:幸会。    19&戴&斌&文体新闻部记者  自1997年八运会《追踪“东方神鹿”》到2012年奥运会“行走伦敦”,从家门口写CBA联赛到出国去追世界杯故事,十余年间,亲历过大小赛事不胜枚举,见惯了竞技体育秋月春风。当然,体育不仅仅是比赛,所以采访少儿比赛的时候,我看到“哭哭笑笑是孩子的率真,输输赢赢是父母的牵挂”,所以走进体校操场的时候,我书写“什么叫‘冬练三九’,看看这些冬训小将吧”。而在记录新闻的过程中,对于“体育是一种社会文化,健身是一种生活品质”这句话感悟也日益深刻,因而我越来越多地把笔墨留给了体育“民星”———希望只有一个:让体育带给大家快乐,让运动带给大家健康。    20&戴伟龙&社会新闻部记者  28年前,我成了一名记者。作为记者,这些年来,我和同行们一样,活跃在社会大众之中,穿梭于社会万象之间,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报道了一个个新闻事实,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日新月异。在辛苦中感受责任,于笔触下守望道义。蓦然回首,多少风雨,多少汗水,多少困难与危险,都化成了点点思绪。传播党的声音,反映民生民意,捕捉新闻“活鱼”,我还将继续在“新闻”的路上,用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去用心记录,写出更多的“本报讯”。  参与方式    一、登录宁波晚报网(http://nbwb.cnnb.com.cn/)参与评选,点击进入首页“读者最给力的十佳记者(编辑)评选”,直接在您喜欢的记者、编辑介绍的下方打钩即可。  二、也可以通过邮寄的方式,剪下下方的选票直接寄到:宁波市灵桥路768号宁波晚报社会新闻部收,邮编315000。请在您喜欢的记者、编辑的编号上打钩即可。  三、您打钩的号码必须是10个,少选或多选均被视为无效投票。投票截止日期:11月27日(以邮戳为准)。  四、活动结束后,本报将在参与的读者中随机抽取20名幸运读者,赠阅2013年全年《宁波晚报》。
合作伙伴:现代金报数字报刊平台
第A11版:文体新闻·体育
&&&&日 星期日
桑兰昨回宁波娘家 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幸福洋溢
美满家庭 在人生中格外重要
桑兰一家三口享受天伦之乐
当了妈妈的桑兰,满脸是幸福
&&&&从1998年经历那场人生灾难之后,桑兰的人生只能在轮椅上度过。面对公众,她用坚强、乐观支撑着自己的笑脸,可微笑背后,她的苦、她的委屈和生活保障只能是一声叹息。然而这一切,随着她组建家庭,经历一场“生死考验”拥有了自己孩子之后,发生着质的变化。她说,“只有一个完整的家庭才有这样一个天伦之乐。这种快乐无与伦比。”&&&&昨日,桑兰和一大家子人回到宁波,暂住在鄞州一家酒店。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她说,这次她要呆上一段时间,“带孩子、吃海鲜,看亲人”。&&&&&□记者&邹鑫&摄影&记者&贾东流&&&&再见桑兰&产后的她更瘦了&&&&考究的妆容,灿烂的微笑,再见桑兰,和生孩子之前的她并没有太大区别。只是产后血糖、血压依旧很敏感,她必须控制主食、水果等高糖、高热量的食物,以至于看起来更瘦了。&&&&桑兰说:“虽然不用像怀孕的时候每顿饭精确到只吃75g,但还是要很注意。”记者刚到不久,护士就为刚吃过早饭的桑兰测血压,测血糖。看到一切正常,一家人松了口气,爱人黄健放心地离开房间,走到电梯口抽烟。&&&&因为桑兰还没度过特殊时期,一起来到宁波的除了桑兰的孩子、爱人、老妈,护理阿姨,还有照顾桑兰的医护人员。&&&&回想起桑兰生孩子的前前后后,爱人黄健永生难忘——手术的时候里三层、外三层二十多位医生,他想挤到桑兰身边说句话都特别费劲。“现在想想真的很后怕。”手术过程中,危险始终伴随桑兰,她必须全身麻醉,但无法感知麻醉尺度,一旦重了,大人、小孩都要抢救。此外还有由于血压升高,引发各种紧急情况。&&&&“其实我自己也非常害怕,我怕我进了手术室,就出不来了。别人打局麻,我是全麻,很有可能就醒不来了。我就和孩子的爸爸一遍一遍说,你别离开我,你别离开我。”手术期间,桑兰一度有险情,好在最终还是逢凶化吉,母子平安。&&&&日常生活&每天和儿子咿咿呀呀&&&&走进桑兰的酒店房间,首先看到的是孩子用的各种零零碎碎。黄小宝已出生五个多月,护理阿姨告诉记者,“在同龄孩子中间,小宝是发育比较突出的。现在身高已经达到65厘米,体重也有18斤之多,算是超长、超重。”&&&&出生4个月,黄小宝已经开始出牙了。很多时候,他都会啃手指头,磨磨牙齿。桑兰听说总啃手指,手指会变形,赶紧提醒爱人黄健,“一会忙完,赶紧给孩子去买个大点的安抚奶嘴。”&&&&孩子夜间由阿姨负责,桑兰和黄健不工作的时候,负责白天。一有时间,黄健就会拿出自己所有说学逗唱的本事,和小宝互动。见到有生人,黄小宝一点不怯场,还会咧着嘴笑,抱到床上,翻身,倒爬也努力配合完成。宝宝每一天的进步,都会让家人惊喜不已。&&&&桑兰不能像其他人那样和小宝互动,“手指不能动,我都想尽办法,尽量自己能喂就喂喂他。妈妈和孩子应该有更多的亲密接触,喂喂奶,抱抱他。”但桑兰并不是想抱就能抱的,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体重越来越重,运动能力越来越强,桑兰只有等孩子熟睡,非常安静的时候,才能在妈妈和阿姨的帮助下抱上小宝。&&&&每天早上醒来,桑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叫阿姨把小宝抱到自己身边,“两个人腻在一起,拉起小手,一起咿咿呀呀。”桑兰说。“事业再成功,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在人生当中格外重要,只有一个完整的家庭才有这样一个天伦之乐。这种快乐无与伦比。”&&&&未来规划&继续坚持公益事业&&&&经受住后怕,品味着幸福,接下来的事业该如何着手,官司问题是否继续,以及家庭里有可能出现的突发问题,桑兰同时做好面对困难和责任的准备,“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不容易,我就享受这么一个过程,这条道路是我自己选的。没想特别多,做妈妈了就做好妈妈,该有的幸福快乐,尽情去享受,该有的责任、困难就要去承担。”&&&&出月子不久桑兰就恢复了工作。因为她结婚、怀孕、生孩子,很多采访、活动,代言都找上门来。一方面忙这些,一方面公益事业继续坚持。“我希望接下来可以做一些残障人士康复方面的事情,和美国相比,中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黄健向记者透露,桑兰在美国的主治医生即将退休,很希望把这位经验丰富的医生请来中国,请来宁波,在残障人士康复方面尽自己一些绵薄之力。“这次回来,就是希望和宁波这边牵上线,看接下来怎么做。”&&&&至于官司,桑兰和黄健坚定地表示继续打下去,“当我的权利受侵害的时候,我要维护、争取自己的权利,我只能通过法律的途径,还我一个公道。”&&&&另外,前段时间有网友发帖“桑兰爸爸被指打人”事件,桑兰和黄健听说非常生气,“老人家真是被这件事情弄得气坏了,他一个人住在家里,对方一群人,怎么可能?我们来宁波之前在上海,专门把老爷子接过去,散散心。”黄健说,自己在桑兰家住就亲身经历过群租的吵闹,真的是难以忍受,不过,好在现在都解决了,这些人也搬走了。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现代金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录或转载|||||||||||||||||
&>>&&&&&正文
记者马路上采访礼让被撞飞 不带这么配合的!
记者采访路上文明礼让行为 随后遭撞飞
   “活着真好!”这是刚经历了一起交通事故的记者同行跟我说的第一句话。
   昨天下午,记者采访宁波首批文明礼让样板斑马线的情况。根据记者现场观察,严管措施的效果很明显。但就在采访结束后,一位同行记者在回单位路上的一条斑马线上被一辆没有减速让行的轿车撞飞。
  两种“不同”的斑马线
  样板斑马线:安排协警与志愿者警示车辆
  过往车辆经过路口几乎都会主动减速
   5月10日下午,宁波市文明办牵头联合宁波市公安局等10家单位,共同发布2016年宁波市“文明出行”系列活动实施方案。
   会上的焦点之一,就是交警部门将采取多种举措,推进“礼让斑马线”执法整治活动。
   记者了解到,新闻通气会后,各交警大队已开始制定对车辆文明礼让的严管措施。实施效果如何?记者前往现场查看情况。
   在首批样板斑马线中,江北区共有两条,分别在人民路134号与166号。
   昨天下午两点,记者来到江北区文明礼让样板斑马线之一的人民路134号附近斑马线。在斑马线两端,分别站着一名协警与一名志愿者。协警一手拿着斑马线文明礼让“棒棒糖”,一手拿着口哨。对面志愿者手中,拿着一支小黄旗。
   江北交警大队一中队吴副指导员告诉记者,协警手中拿着的文明礼让“棒棒糖”是刚刚特意制作的。当有行人过马路时,协警举起“棒棒糖”,并吹口哨,同时志愿者举起小黄旗,以警示车辆,提醒他们减速让行。
   记者在路口站了半小时,不仅仅是公交车,出租车与私家车经过路口时,绝大多数都配合停车礼让行人。
  普通斑马线:经过的8辆私家车都不让,还按喇叭
  媒体同行在记者眼前被撞飞
   就在记者感叹“文明礼让斑马线”已成为大家共识的时候,一个突发意外将记者打醒:
   一位媒体同行就在我眼前的斑马线上,被私家车撞飞。让记者切实感受到,“文明礼让斑马线”真的很有必要。
   昨天下午两点四十左右,采访结束,记者与一位媒体同行结伴而行。走到宁波美术馆北侧附近位置,我们准备由西往东穿过人民路。
   这个路口没有交通信号灯,但不是文明礼让样板斑马线。因不是交通繁忙时间,现场也没有协警与志愿者。
   此时,人民路上由北往南方向开过来两三辆车子。当我们靠近路口,最靠近我们车道的出租车减速停下。
   见车子停下,我们同时迈步准备通过。当时,记者一边走,一边观察来车方向。才走出三四步,记者看见一辆速度很快的黑色现代车从出租车身后往左打方向盘,压实线变道到隔壁车道,准备通过斑马线,丝毫没有减速的意思。
   此时,媒体同行已经快记者两步走到隔壁车道。瞬间,距离记者一米不到的同行被车头顶起,飞出一米多远。
   报警后,赶到的交警立即将伤者送到宁大附属医院。经检查,同行左臂肱骨骨折,腿部多处挫伤,需要住院治疗。
   现代车司机姓徐,他说当时自己一心想着要在二十分钟内从江北赶到鄞州,开到路口看到出租车停下来时,自己已经刹不住车选择变道,结果撞上了人。
   事后,记者再次回到事发路口,准备过斑马线。当时前方路口刚好是绿灯,很多车辆往这个路口开过来。
   记者举手示意车辆停下。但接连开过的8辆私家车,没有一辆减速让行,甚至有私家车见记者往前走了一步,还按喇叭,示意记者避让。
责任编辑:海竹
48小时点击排行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记者采访遭民警殴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