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农民丰收了多少斤粮食丰收

河南省统计网
&您现在的位置: >>
>> 搜索: &
&鹤壁秋粮有望获得丰收
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发布时间:& &&&& 来源: 鹤壁市统计局&&&& 编辑:& 余振宏&&&& 发布人: 杨 屹&&&& 访问次数: &─鹤壁市2013年前三季度农村经济运行情况&&&&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和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了鹤壁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今年前三季度农村经济形势总体上良好:夏粮连续11年增产,秋粮产量有望平稳增长;畜牧业发展稳定,生猪价格持续回升,生猪存、出栏量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农产品供应充足,价格基本稳定;农民就业形势较好,但已经出现农民工返乡的苗头;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发展,但存在问题较多。今年农村经济运行的特点是:受大的经济环境的影响,农村经济形势有下滑的趋势,对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影响较大;随着H7N9禽流感疫情的解除,受玉米价格、豆粕价格上涨和人工成本增加的影响,生猪、禽类价格已逐步回升。秋粮有望再获丰收& 1、秋季农业生产基本情况&&& 秋收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24.33万亩,比上年的122.84万亩增加1.19万亩,增长1.2%。预计秋粮亩产量达503.7公斤,比上年省认定的453.8公斤增加49.9公斤,增长11.0%,秋粮总产量可达62.63万吨,比上年增长12.35%&&& 今年秋粮增产的主要原因是:一是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听取农业生产情况汇报,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增产措施得力。二是品种优良。主导品种突出,“浚单”系列品种占70%以上,玉米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三是播种质量高。播种底墒足,播种时期适宜,种植密度合理,实现了一播全苗。四是先进技术推广面积大。玉米机械直播、单粒精播、种肥同播等先进技术得到大面积应用,秋粮生产技术含量进一步提升。五是天气条件总体较为有利。5月26日—27日西部山区普降大雨,对丘陵旱地的玉米播种十分有利;7月至8月上旬,降雨充分;8月中旬以后天气晴好,利于灌浆。六是密度适宜,据调查,今年高水肥地块的种植密度都在4200株以上,对玉米增产起到了较大作用。&&&& 2、秋粮生产的不利因素&&& 秋粮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一是病虫害。玉米主有褐班病、蚜虫、棉铃虫等,由于植株高大,田间作业难度大,农民防治意识差,增加了病虫害防治难度,虽然今年是病虫害轻微发生年份,但对秋粮的增产仍有一定影响。二是干旱。8月11日以来,全市降水偏少,经过抗旱浇灌,大部分地块解除了旱情,但仍然有11.5万亩缺乏灌溉条件的地块受旱较为严重,主要在西部丘陵地区、火龙岗地区。三是成熟期提前5天左右,对创高产有一定影响。由于高温干旱等不利气象条件影响,特别是丘陵旱地玉米成熟期较常年提前5天左右,灌浆期相对缩短,对夺取高产不利。四是玉米扬花期出现高温天气,对玉米产量有一定影响。主要农产品和农资价格涨降不一&&& 今年小麦收购价格平均每公斤2.25元左右,目前小麦价格为每公斤2.4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每公斤增加0.2元,增长9.1%。从前三季度小麦价格走势来看,四季度是一个小幅上涨的趋势。&&& 玉米价格目前每公斤2.4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每公斤上涨0.2元,涨幅达到9.1%。从前三季度玉米价格变动情况来看,基本上在1.15—1.20之间小幅变动,四季度玉米价格如何变化还不确定,一是东北地区的汛情对玉米产量将有一定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拉动玉米价格的上涨,二是生猪价格上涨、鸡蛋价格上涨将刺激这两大养殖品种的补栏,饲料养殖需求的好转给玉米拉动了玉米价格的上涨,因此四季度玉米价格有出现反弹的可能。&&& 农业生产资料有增有减,尿素价格为93元/袋,比去年同期减少3元,减3.1%;复合肥为120元/袋,比去年同期减少20元,减14.3%;柴油每公升为7.35元,比去年同期增加0.05元,增长0.6%;汽油每公升为7.38元,比去年同期增加0.13元,增长1.8%;玉米种子均价每公斤16元,比去年同期每公斤增减3元,增长20%。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前三季度我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稳步增长的趋势,从当前情况看,农民收入增幅在逐步回落,进入稳步增长时期。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势头好,农村民生亮点多,为农民收入增加提供了保障。一是夏粮生产再获丰收,畜牧业平稳发展。前三季度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29.67亿元,增长2.7%,为农民增收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近年来我市投资环境改善,投资落地项目增多,农民打工途径大大增加。据人社局资料,前三季度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为22.1万人。三是从2013年1月1日起,我市开始执行新的最低工资标准,这已经是连续第三次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对农民工工资水平有促进和保障作用。四是政策性补贴使转移性收入成为增收亮点。扩大“医保、社保”范围和标准,提高粮食、粮种、大中型农机等补助政策标准,惠农政策不断增多,标准不断提高,措施不断完善,政策性转移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特别是鹤壁市出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以后,会有力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快速转移,鹤壁市委、市政府计划利用三年时间,转移24万人进入城镇,成为市民,并享受市民的所有待遇,从而增加农村居民的平均资源拥有量,在一定程度上会拉动农民收入增长。&&& 影响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主要因素有:一是农民工就业形势严峻。从当前情况看,鹤壁应该就业的农民工均已经就业,就业人员不会有过快的增长;城市和企业新增的就业岗位减少,也是农民工就业形势严峻的另一个方面。二是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还较低,当前,鹤壁实行规模种植的面积不足20万亩,所占比重不足八分之一,致使种植的比较效益较低农民从农作物种植中得到的收益在下降。三是近几年来,惠农政策的含金量在降低,对农民收入的拉动作用已经下明显。畜牧业发展形势较好&&& 进入三季度以来,猪、禽出场价格周期性疲软、H7N9禽流感等不利影响逐渐消失,畜牧业生产进入新一轮恢复增长期。预计前三季度全市生猪出栏89.84万头,比上年同期增长11.3%,存栏110.57万头,比上年同期增长4.0%,能繁母猪存栏13.67万头,比上年同期增长4.2%,家禽出栏10081.07万只,比上年同期增长5.2%,蛋产量11.85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3.9%。&&& (一)生猪价格上涨,存栏有所增加。目前,我市的生猪存栏110.57万头,比上年同期增长4.0%,主要是生猪价格上涨,目前毛猪价格每公斤16.0元,减去费用每头猪净利润200元左右,利润驱动存栏增加。从今年生猪价格来看,一月份,生猪平均价格为16.8元/公斤,二月份生猪平均价格降至12.8元/公斤。三月份生猪平均价格也稳定在12.6元/公斤。究其原因,今年元月份,由于临近春节,养猪受季节性影响,导致生猪集中上市,价格较高,市场供需两旺,从而引起价格上涨较大。春节过后,受供求影响,猪肉价格下降,出栏有所减少。进入二季度,生猪价格一路下滑。五、六月份,毛猪出售价格有所回升,但回升态势不稳,每公斤毛猪出售价格在13.6-14.8元之间波动,生猪养殖行业仍介于盈亏平衡点上下。进入三季度,生猪价格一路上涨,目前已达每公斤16.0元左右,从养殖成本上看,虽然豆粕价格涨幅较大,目前每吨达4200元,但玉米价格基本稳定,仔猪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每头下降100元左右,因此每存栏一头生猪可获利200元左右。随着元旦、春节的到来,人们的消费需求增加,将进入新一轮出栏期,生猪价格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二)家禽生产波动较大。在家禽生产中肉鸡生产比较稳定,蛋鸡波动较大。由于我市肉鸡生产规模化程度较高,龙头企业抗风险能力较高,肉鸡生产波动较小。鸡蛋价格1月、2月的平均价格为9.5-9.6元/公斤,3月份平均价格为7.9元/公斤,下降幅度较大。鸡蛋价格下降的原因:一是受季节性影响,每年春节过后,鸡蛋价格都会进入低谷,出现下跌现象。二是市场鸡蛋量供大于求,由于外地蛋鸡的养殖量不断增加,鸡蛋产量也相对增加,市场处于饱和状态。全县的鸡蛋外运不出,只有在本地消化,加上禽流感等疫情影响,市场消费能力下降,导致鸡蛋价格有所下跌,二季度鸡蛋平均价格在7.5元/公斤左右。进入三季度,鸡蛋价格一路上涨,目前每公斤达9.6元,与春节前价格持平,随着鸡蛋批发价格的持续上涨,目前蛋价已达到近几年的最高值,随着“双节”备货结束,而“歇伏”的蛋鸡也将逐步恢复产蛋能力,使供应量增加、需求下降,今后一个时期,蛋价上涨空间有限。但春节前有可能迎来买个的又一个高峰期。&&& 一季度鸡肉价格较为稳定,平均价格稳定在每公斤14元左右。进入二季度,因受禽流感等疫情影响,鸡肉市场消费需求大幅下降,鸡肉价格持续走低,市场价降至每公斤8元左右,养殖户的出场价也在每公斤7元左右。随着各地人感染H7N9禽流感Ⅳ应急响应的终止,禽类养殖得以复苏。三季度市场鸡肉价格已达8.5元/公斤。预计四季度肉鸡销售会进入旺季,价格也会随着上涨。从鹤壁当前的肉鸡生产方式看,H7N9对鹤壁的家禽养殖没有造成大的影响,主要原因是鹤壁家禽养殖的规模化程度高,防疫系统完善,H7N9对鹤壁的家禽养殖构不威胁。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发展情况&&&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农业经营逐步由单一的家庭经营向多元主体经营转变。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骨干、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为纽带、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支撑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业经营主体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的快速健康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方式的转变,带动了我市农业生产向新型现代化方向转变。&&& 1、经营主体不断壮大。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截至2013年8月底,全市共有农民合作社903个,带动农户11.01万户,占总农户数的41%;2012年全市农民合作社销售农产品总额23亿元。二是种粮大户茁壮成长。截止2013年6底,全市100亩以上种粮大户共27户,共承包土地面积18195亩。共有3户曾获农业部奖励,5户获省奖励,8户获市、县奖励。三是家庭农场方兴未艾。据统计调查目前我市有雏形的家庭农场576家(经营面积在50亩以上),已登记注册或备案管理4家,四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全市共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5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32家。&&& 2、经营模式不断创新。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相互促进,融合发展,采取订单农业、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一是“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如淇滨区双赢养鸡专业合作社,上联国家级龙头企业大用公司,下联众多农户发展肉鸡产业。二是“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如浚县忠昆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蔬菜种植面积3000余亩,三是“合作社+农户”模式。如山城区晶金食用菌合作社采取“六统一”的方式与农户签订生产销售合同。四是“家庭农场示范”模式。如淇县联发种植家庭农场,集种、养、加工、销售、休闲于一体,示范带动周边农户50余户走上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家致富的道路。&&&&&&&&&&&&&&&&&&&&&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中央连续出台“一号文件”,运用财政、税收、价格等多种杠杆和手段,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千方百计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但是,从目前情况看,农村经济运行中农民增收难的问题仍然存在。&&&& 一、农民种粮增收的空间不大,农业补贴力度的效应较小。目前,农产品收入仍然是大部分农民重要的一项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达到27.2%;近几年,尽管国家在提高粮食保护价格、粮食综合补贴和农业税减免政策的贯彻执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收入,激发了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但应看到由于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以及生产服务、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的不断上涨,农民种粮的成本在上升,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农业税费取消后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农民种粮的收益并不十分可观。据测算,2013年我市夏粮每亩收益仅有353元。由此可见,农民种粮的比较效益低,农民种植粮食上增收的空间受限,国家对农业的投入和粮食直补的力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偏少。&&& 二、农产品加工滞后,农产品增值少。由于农产品加工企业比较少,农产品加工能力弱,粮食、生猪、蔬菜等主要农产品加工增值的比例都还比较低。农业产品得不到有效增值,产业链条较短,农业效益得不到更进一步的挖掘,利润空间得不到拓展,农民农产品收入不能最大化。&&& 三、食品安全问题依然突出。春季(h7n9)禽流感的发生,虽然在我市没有人体感染,但对我市生猪生产和食品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居民在对畜产品的消费心有余悸,加上市场上时有销售的死、病猪禽,其中既有不法奸商的问题,也有政府部门监管不力的问题。&&& 四、农村养老保险金额低,难以保证老年人的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养老制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温暖了农民的心窝,但力度仍显偏小,目前农村只有六十岁以上老人每月才能领到60元的养老金,这对于农民来说只能算是杯水车薪,远不能满足其日常生活需要。&&&&&&&&&&&&&&&&&&&&&&&&&&&&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力度,增加财政、农村金融的支农力度,鼓励和引导社更多的资金投入农业,特别是激励农民自己增加生产投入,进一步改造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农业丰产丰收。&&&&二、进一步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搞好农村科技和信息服务。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上一批规模大且具有拳头产品和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更多吸纳本地剩余劳动力资源,扩大农民增收范围和份额。加强对农业的引导和服务。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无法保障农民持续增收,也影响市场平稳运行。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农产品市场前景、品种预期、经济效益、产品市场容量、供需状况、价格趋势等进行前期调查和预测。同时要积极开展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更好地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农产品供求信息。&&& 三、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要从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各项制度入手,加强监督和诚信建设,系统、有序地解决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切实做好违法添加非食品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生产和进出口、食品流通、餐饮消费、禽畜屠宰等环节的整顿。要通过集中整顿,使食品安全监管各环节监管责任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标准更加完善,食品行业自律显著加强,食品安全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四、建议政府部门建立更加完善的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和加大对农村居民参加养老保险份额的力度,让更多的农村老年人晚年的生活得到可靠的保障。& |  |  |  |  |   Copyright &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河南省统计局 &技术支持:联系电话: 联系部门:省统计局综合处& 网站访问量:2012年粮食价格如何_百度知道
2012年粮食价格如何
提问者采纳
而不需要在种什么的问题上冒险——比如说连续两个季节在同一块土地上种植玉米等,另一种将把粮食价格维持现状的理由是,美国农业种植者一直都在变换主要作物。 这种形势可能有助于延长商品期货的上涨趋势。在全球玉米出口量中,据外电报道、大豆和棉花.01.31。 麦格理集团(Macquarie Group)(MCQEF)农业分析师亚历克斯-博斯(Alex Bos)称,这可能有助于减轻特定农作物供应紧张的状况。 以密西西比州格拉度拉市的农业种植者迈克-斯特蒂凡特(Mike Sturdivant Jr)为例,我们正在锁定一个合理的赚钱机会:农业种植者有权选择种植什么作物,那么就必须依赖于实现粮食大丰收。 在美国农业种植者准备种植下一季庄稼时.07%)价格广泛上涨的趋势愈演愈烈,即南美或澳大利亚等其他主要的农业种植地区将取得丰富的农作物收成,大豆出口量所占比例则超过40%,在密西西比州。此外。”他表示,棉花期货价格大涨162%。 与此同时,能被购买用于农业生产的空闲土地数量有限,大豆期货价格上涨44%、内布拉斯加州及全美范围内其他农业区各州中,而不是倾向于种植某一种热门庄稼,美国所占比例超过一半,预计将在下个月开始种植,这还意味着要想把全球粮食库存重新补充到令人感到舒适的水平,-0, 粮食价格持续上涨的种子正在埋下 ,-0,这促使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期望,小麦期货价格上涨69%,他计划将其1万英亩(约合40平方千米)的农田分别用于种植玉米,从而促使美国农业种植者提高其他农作物的产量。 斯特蒂凡特的举动表明商品价格的上涨趋势是如何自我维系的。” 最近几个月以来,他们必须决定种植多少以及种植何种作物的问题。在过去一年时间里。 在有关全球粮食供应量的担忧情绪浮出水面的形势下。 斯特蒂凡特称:“我们觉得,农产品(14,得益于早前的粮食价格上涨趋势。 从玉米到棉花乃至大豆等各种农作物的价格都正在大幅上涨,玉米期货价格大幅上涨了92%,在美国农业部下个月发布一份受到密切关注的农业种植者种植意向报告时,在这种形势下,种植决策变得至关重要。但是,但大多数分析师预计,整体上的农作物种植组合很可能将与去年类似。斯特蒂凡特称,后者将可能压低这种庄稼的价格,这种情况会发生变化,从而将粮食价格维持在全面高涨的水平。 在过去几年时间里。此外,这将对农作物供应量形成进一步的限制,这三种作物所占比例几乎与2010年相同,许多国家的农作物庄稼都已经受到恶劣天气的损害,他已经出售了大多数的预期收成,同时也表明这种趋势将如何在未来几个月时间里将粮食库存维持在较低水平:“我们需要非常良好甚至是创下历史记录的农作物收成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分析称全球粮食价格将继续上涨 新浪财经讯 北京消息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今 年粮食价格 的确比去年高。10月份新粮上市的开市价格就比去年同期高出了10%左右。这主要是今年水稻的收购价格高的结果。今年哈尔滨市方正、通河等地的一般水稻收购价格已达2.4元/公斤,比国家最低保护收购价1.9元/公斤,高出了0.5元。哈尔滨粮食信息网通报数据显示,截至12月,哈尔滨市秋粮收购已突破 100万吨。粮食丰产,因此粮价上涨并不是由于缺粮造成的,主要还是市场调节的结果。而面的价格攀升则有可能是一种“比较效应”的结果,也就是受同类商品价格上涨的带动而上涨的。这种价格上涨,会依据市场情况自行调节,保证在市民的承受能力之内。 就粮食价格而言,其上涨是市场供求变化引发的合理变动,有利于农民群体增收,涨幅也在市民可接受的范围内,因此,市民不必为此惊慌。今年黑龙江省粮食播种面积...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2012年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丰收农民“大手大脚”让人忧:扔几斤粮不算啥?
新华网   15:45:54
         分享到:
  记者来信:扔几斤粮不算啥?
  --丰收农民“大手大脚”让人忧
  新华网哈尔滨9月23日电(记者王春雨)让丰收的粮食颗粒归仓,这是很多人心中美好的秋收画面。但记者在黑龙江省海伦市部分农村采访时看到,对散落在田间地头、俯身可拾的一粒粒大豆,农民却不屑一顾,“大手大脚”的浪费让人心疼。
  在海伦市乐业乡青山村,正赶上当地一位农民收获大豆,记者沿着垄沟走向这名农民时,看到地头、垄台上散落着一粒粒大豆,而这名农民却视而不见,继续割秧。
  记者:“老乡,今年收成咋样?”
  农民:“好。去年1垧(1垧等于15亩)地4000斤出头,今年能打5000斤。”
  记者:“地上咋掉了这么多豆子?”
  农民:“收割机走到地头,收获的豆子容易洒出来。收割机收不到的用镰刀割,豆荚免不了炸开。”
  记者:“这一亩地得掉多少豆子啊?”
  农民:“没多少,几斤吧。”
  记者:“那扔了多可惜,咋没人捡?”
  农民(大笑):“谁稀罕捡这个?现在出去打工一天100多块,捡这点豆子值几个钱。”
  在相邻的地块,记者每走几步,就能看到散落的豆子。按照海伦市粮食局提供的数据,今年全市大豆种植面积103万亩,即使每亩地损耗1斤豆,累计起来也不是小数目。黑龙江省今年共播种5100多万亩大豆,如果每亩损耗1斤,数量更是惊人。
  我国历来重视粮食安全。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在生产、流通、加工等领域扶持“三农”。但随着外出务工工资提升和种粮比较效益下滑,一些农民的“心思”已不完全在土地上,对土地“不亲”,对粮食没有“粒粒皆辛苦”的感情。
  虽然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但粮食稳产增产的基础仍然薄弱,粮食供需仍处于紧平衡阶段,仍有不确定性风险。确保粮食安全不能只靠生产,在流通、消费等领域仍有潜力可挖。以粮食浪费为例,不能只算经济账,更应算政治账、社会效益账。
  无论是农民还是市民,对粮食浪费问题都应引起足够重视。我国人口多、耕地少,如果每人每年节约1斤粮,每亩耕地又能少浪费1斤粮,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请珍惜和节约每一粒粮食。
  相关阅读:
  ? 11-09-23
  ? 11-09-23
  ? 11-09-23
  ? 11-09-23
  ? 11-09-22丰收为啥还进口——我国粮食供需结构出了啥问题?(图),2015中国粮食进口数据,中国一年进口多少粮食,粮食丰收为啥还要进口,中国为什么还会进口那么多粮食,解决粮食供需问题的方法,为什么粮食不能依靠进口,我国近三年粮食供需方面
丰收为啥还进口——我国粮食供需结构出了啥问题?(图)
时间:日09:16 来源:鲁网
原标题:丰收为啥还进口——我国粮食供需结构出了啥问题?(图),2015中国粮食进口数据,中国一年进口多少粮食,粮食丰收为啥还要进口,中国为什么还会进口那么多粮食,解决粮食供需问题的方法,为什么粮食不能依靠进口,我国近三年粮食供需方面
  一方面连年丰收,“仓满为患”;另一方面进口量却屡创新高  粮食,到底多了还是少了  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张市镇王岗村的村民将收割的麦子装车运输(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我国粮食正呈现总产、库存、进口“三量齐增”的新现象:一方面连年丰收,粮仓里都快放不下粮了;另一方面却是进口量不断攀升,屡创新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国的粮食供需结构出了什么问题?下一步粮食政策怎么调整?  丰收为啥还进口?  结构性矛盾突出,产需有缺口,国内外粮价倒挂,玉米替代品进口激增,出现“三量齐增”新现象  中国的粮食,到底多了还是少了?  连续12年增产,去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2429亿斤,连续3年稳定在1.2万亿斤以上;与此同时,我国的粮食库存也达到了高峰值。几乎与增产同步,我国的粮食进口量也在持续增加,预计2015年全年进口量达到2400亿斤以上。  丰收为啥还大量进口?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对此表示:“我国粮食连年增产,但相对于需求还是有缺口,比如大豆和一些需要品种调剂的大米、小麦和玉米,这部分需求必须通过进口来满足。”  事实上,在进口的2400亿斤粮食中,大豆占了大头。海关总署统计,2015年大豆进口量达到创纪录的8169万吨,比上年增加了14.4%。  此外,一些不受关税配额管理但可以替代玉米的产品进口大幅增加,加剧了粮食进口量增长的趋势。根据WTO的贸易规则,在我国承诺的配额内,对进口粮食实行1%的低关税;超出配额的进口则要实施65%的关税。陈锡文说:“现在讲的国内粮价比国际高,是和1%关税下进口的粮价相比。超出配额的进口,由于加了65%的关税,就会比国内粮价高。”  但问题在于,近年来我国720万吨的进口玉米关税配额从来都没有用完过,反而是那些不受关税配额管理的大麦、高粱、玉米酒糟、木薯和木薯粉等玉米替代品大量进口。海关总署统计,月,这几项替代品相加,大致相当于进口了5260万吨玉米(玉米酒糟按1∶3折算),预计玉米替代品全年进口量将近1000亿斤,相当于全国玉米产量的20%多。  更关键的是,从2012年—2015年,全球粮价下跌了40%—50%,配额内进口玉米及不受配额管理的替代品进口完税后的价格仍远低于国产玉米。这部分产品进入我国市场,大大挤占了国产玉米的市场空间。因此出现了粮食产量、库存量、进口量 “三量齐增”的新现象。  供需结构偏差在哪?  增产的未必是需要的,减产的恰恰是需求必须满足的;大宗农产品生产成本高,缺乏国际竞争力“三量齐增”新现象,既有国内外粮价倒挂等因素的影响,更说明我国粮食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出现了明显偏差。  陈锡文说:“进入新世纪以来这15年,粮食的生产结构上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大豆产量不断降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已超过了80%,而大豆是我们需求增长最快、供求缺口最大的一个品种。玉米产量15年翻了一番。增产的未必是需要的,减产的恰恰是需求必须满足的。这是当前粮食供求当中的突出矛盾。”  2008年—2014年期间,全国玉米面积扩大24%,产量增加30%。2012年,玉米超越稻谷,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品种。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东北主产区的农民弃种大豆、杂粮,腾出来的耕地主要转向玉米种植。  突出矛盾还表现为我国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中国已处于全球粮价“高地”。  陈锡文表示,目前我国有2.3亿农户,平均每户的耕种面积不足0.5公顷。这种分散化的生产方式,使我国农业在提高国际竞争力方面遇到很大困难。“近些年粮食产量虽然在增长,但是生产成本也不断提高,推动了国内粮价逐步上涨,导致更多来自国际市场的粮食进入了中国。”陈锡文分析。  但也必须看到,国内粮食价格高于国际,除了国内生产成本高之外,其他原因也不可忽视。  一是近年来国际粮价大幅度下跌。二是过去一段时间人民币汇率坚挺,这意味着以美元计价的粮食进入中国市场后的价格下降。三是最近两三年国际能源市场价格暴跌,并引起国际海运价格暴跌。从美国墨西哥湾新奥尔良运到中国广东黄埔港的粮食散运价格,2008年是135—138美元/吨,现在已经降到只有35美元/吨。  粮价怎么调?  小麦和水稻继续实施最低收购价政策;玉米探索“价补分开”,市场定价,农民合理收益由政府价外补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认为,近几年连续大幅度提高临时收储价格和最低收购价所形成的市场机制扭曲,已全面颠覆国内粮食市场体系和价格关系。“以矛盾最突出的玉米为例,现行的临时收储制度会鼓励农民多种玉米,并且抬高玉米市场价格。”  “以前觉得种粮风险小,价格国家会托底,没想到玉米价格会跌这么多。”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种粮大户薛丽娜告诉记者,前两年玉米单价都保持在1.05元/斤—1.1元/斤,去年的收购价只有0.84元/斤,收入大幅下降。  “我们的问题在于生产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今后将进行粮食定价机制、补贴方式和收储制度等一系列改革。”陈锡文介绍,2014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对东北和内蒙古的大豆、新疆的棉花以及长江中下游的油菜进行价格形成机制和补贴方式的改革,取得了明显效果。去年9月,国务院又下调了东北和内蒙古的玉米临时收储价格,从2014年的每斤1.12元降到目前的1元。“小麦和水稻作为口粮,将继续实施最低收购价政策;玉米的改革方向基本上是市场定价、价补分离。价格要由市场来决定,价格不再承担补贴农民的功能,农民的合理收益由政府实行价外补贴。”  陈锡文透露,粮食供给制度改革至少要实现四个重要目标:  一是要逐步减少关税配额外的玉米替代品进口,重要措施之一就是要让国内玉米价格回归到与国际市场相近的水平。  二是新的库存不能再增加,这是数量问题,但政府不能用行政手段去限产,而是要放活机制。  三是放活市场。“价格合理了,玉米购销实现多元化主体、多渠道流通,让市场主体都愿意采购粮食,库存的压力才会减下来。”  四是不能让农民太吃亏。陈锡文强调,无论如何都不能出现农民利益“大起大落”的情况。因为从历史经验来看,如果农业政策不当,损害了农民利益,会导致粮食产量持续下降。“在改革过程中维护好农民的合理收益,是保障粮食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阀门。”  粮食供给侧怎么改?  既要调结构,也要保持生产能力稳步提升,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粮食供给侧改革,结构要调整,但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核心是产能的巩固和提升。陈锡文说:“中国一定要坚持依靠自身能力来保障粮食安全,"十三五"期间,仍然强调谷物基本供给,口粮绝对安全,还是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表示,今后若干年,全社会对粮食和其他主要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将持续增长。与此同时,农业生产还面临着耕地、水、资源环境等多重制约,粮食供求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  陈锡文认为,当前国际市场粮食、能源价格处于低水平的状态并不会是一种常态,而且国际市场一年能够提供的贸易量不超过3.5亿吨(7000亿斤)。“要保障粮食安全,必须立足国内,切实提高我国粮食生产的竞争力。”  粮食调结构开始出实招。曾衍德介绍,农业部今年将突出“稳产能、调结构、转方式”的主攻方向,计划到2020年“镰刀弯”地区调减5000万亩以上玉米。"镰刀弯"地区指的是我国从东北—华北—西南—西北的一大片区域,包括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太行山沿线区及西南石漠化区,从地图上看恰似镰刀弯。这一地区近年来玉米面积增加较快,但又不是优势产区。我们进行了"粮改饲"、粮豆轮作的试点,通过政策、技术等多项措施,引导农民调结构。”  同时,农业部还将探索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推进马铃薯主食开发。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积极引导和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着力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生产的规模效益。健全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升农业效益。(记者 冯 华)  作者:冯 华来源人民日报)
本文相关推荐
16-01-2416-01-2416-01-2516-01-2516-01-2516-01-2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粮食丰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