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确定万物的如何确定五行属性性

五行是怎么总结出来的?
古人是怎么发掘出来五行的?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两个部分:1、为什么是金木水火土,而不是地水火风光暗?五种元素是怎么确定下来的。2、相生相克的关系是如何确定的?
按投票排序
认识五行之前,先明确下面三点:1. 五行并非总结而出,而是由先天道体衍生而得。2. 五行最开始代表的是五行之气。3. 要了解五行,先要研究宇宙万物的化生规律。下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一、万物化生的规律二、五行来源三、五行内涵,以五行与五藏(“五藏”并非“五脏”)为例四、五行关系一、 万物化生的规律有两种经典表达方式:1. 无极→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万物(形质)2. 道→气→阴阳→五行→五运六气→万物(形质)下面,我们从第二个系统,也就是是气、阴阳、五行、五运六气到万物,这个系统进行简单介绍。《河洛原理》门星桥:“太极一气产阴阳,阴阳化合生五行,五行既萌,遂含万物。” 阴气和阳气相互化合,会生出来五行,这个五行是指的金、木、水、火、土,就是指的金气、木气、水气、火气、土气,是指的它的气,那会不会指它的物?也会指它的物。但这里主要是看的五行的气的产生。五行之气,是由阴阳化合产生出来的。《云笈七笺》北宋张君房辑:“元气本一,化生有万” “一含五气,为水、为火、为木、为金、为土”,“元气分而为五行,五行归于一气”。《云笈七笺》是道书,它讲五行之气的源头是由于太极一气化生的,然后呢,它演化出阴阳之气,阴阳之气相互交合之后呢,又演化出了五行之气。这是五行气的化生。这个内容,我们没有办法去内证。如果你是有内证功夫的人,你可能能够把那个图像都表现出来,我们没有办法表现,但是我们从理上要知道它这个化生的规律。在《百子全书·叔苴子内篇》当中,它有五行之气化生的介绍。我们看一下:《百子全书·叔苴子内篇·卷一》:(明代庄元臣):“天地间一气耳。气之清而强者为火,清而弱者为水;浊而沉者为土,浊而浮者为木,浊而实者为金,皆一气之清浊而流派为五也。一气分五行,而五行又各有五行”。这是谈的五行之气是怎样由阴阳之气化合而来的,也就是说在阴阳之气当中,气清而且很强的,称之为火。我们对于火的本源的气不太能够理解的话,我们来想象一下火苗,它总是动的、往上走的,对不对?它的热量往往是高的,对么?那它是气之清而强者。气之清而弱者,是水,其实很多的水,如果它没有搅拌的话,它是很纯净的。那这里它讲水是气之清而弱者凝聚而成的。是不是真的是这样,我也不能说它一定对,我也不知道它是不是错,那我们大体了解五行之气,它是由天地一气化生成阴阳之气,阴阳之气再交合而又生出来的,能够了解这一点就行了。二、五行化生的顺序《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为什么说“一曰水”,为什么不说三曰水啊或者五曰水啊?一曰火不可以吗?为什么要一曰水?现代科学也在追究这个物质世界最开始形成的是什么。物质世界最开始形成的是什么?像我们中国文化来讲,就是水。最开始形成的就是水。第二个形成的是火,第三个形成的是木,第四个形成的是金,第五个形成的是土。这就是物质形成的顺序。那么现在科学也有很多是这样讲的。有很多个国家的文化文明,它也会介绍这个世界最开始形成的是什么,都会去追究这个问题。当然,如果单纯这样讲,是不是完全准确呢?我们以后再说。先把这个明白了就好。二、五行与五藏《素问 .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还是上图吧!四、五行关系1. 五行相生。包括:生变为克,生中有克,五行反生,反过变克,生不全生。2. 五行相克。包括:五行相乘,五行相承,克中有生,克不全克。3. 五行相侮4. 五行互藏5. 五行制化。包括:生畏克而不敢生,克畏生而不敢克。因为五行关系太过复杂,暂以下图的简化版五行生克略作表达:备注:1. 要深入学习五行,必须深入学习道、阴阳。2. 分享道的四个层次:1)先天:道体 2)后天之道:道体衍化万物的规律 3)后天返还先天之道理、规则、规律、方法 4)道在人事运用之道3. “道”、“五行”的内涵还会继续补充---------------未完待续----------------
五行是描述事物间关系的,并不是单独论的,思路错了,自然就难以明白五行是怎么的。而生克关系也是依主体来的,这是主客的分别。其它答主弄反了一个关系,不是先有五行才论关系,是先有关系,再论的五行,所以会解释不清楚。首先事物要有两两比较,那么一共要有多少种类别可以完全描述这种两两比较的所有关系?事物间可以简化总结为:A生B
A同B    A克B
B克A如果要保证循环,需要构造一个连通图来表达它,要满足什么条件?因为A同B时,为自己连结自己,所以可以不计,每个点要满足生、克、受生、受克,所以对外有四条连结线,它是一个偶点,所以只要能构造四条连结线的点便能完成。所以这个简单了,3个点连通只有两条线,4个点的连通图只有,而5个点显然成这种关系表达。因为显然一个点所拥有最大的连结线的数量为总点数减一,这才是五行的来源,先是事物关系决定了需要五种归类,然后再对五种归类分别加以抽象描述。至于有人说的所谓的地火水风四元素表达,那是不可能表达得了两两事物间的关系的,四个点每个点都是奇点,它是不可能一笔连通的,即构成不了循环。而这五种归类,为什么要归纳成金木水火土五种分类,并借用它们的特性来表达?你把它们命名为也ABCDE可以,改成标签Tag1,Tag2,Tag3,Tag4,Tag5也可以,或者叫其它称呼都没有问题,是根据特性描述进行的五种命名,而不是先有五行的命名才有了划分。那么根据作用关系,已经确定了要进行五种分类,这五种分类应该怎么分?其它有空时再续。
这个话题太大了,相信可以写一本书,这本书早就有了,五行大义文中艰涩难懂一些,我尝试按照我的理解通俗的说。首先要涉及的是
这里边讲的相对系统和完整一些。在农业社会的基础上,在士农工商的顺序下,土是关键中的关键。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土流与四季。东南西北中,东木,南火,西金,北水,中央无极土四肢加一个脑袋这么说吧气阴阳五行的哲学体系,是没办法用数学和当代科学解释的。从五行大义成书角度,五行已经贴近生活了。
个人是比较认同是与天文现象有关,而不是从一开始就是从脑内产生无形的五个元素,然后称之为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说木头可以生火之类,之后后来为了便于记忆做的比喻,不能将此视为五行的基础,不然很多东西没办法解释。给个观点,没办法详细展开。以前了解知识的时候有稍微想过的,没深入探究。1、首要的自然就是节气,春、夏、秋、冬,这与五行最贴近。而实际大家用理论上,也就是这样用的,夏季火旺、冬季水旺,没有太大争议。在五行旺相中,会发现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四季末为土。另一种是在,夏秋之间有有段期间为土。而这有可能与另一份历法相关。2.彝族十月历。可能早期中国还没有那么高度的历法水平,没有阴阳合历。于是出现了多套独立的历法。lneoi前几年看的资料,以为资料不多,但一搜发现刚好有一份不错的资料,我就从中截图一些。见图,是不是与当下用的五行很顺畅,都是顺生?而且一年刚好可以分为五个平均的阶段。见图,是不是与当下用的五行很顺畅,都是顺生?而且一年刚好可以分为五个平均的阶段。五行跟节气联系上了,而且比十二月历更加容易理解。五行跟节气联系上了,而且比十二月历更加容易理解。这就与天文有关了。从实际需求中从产生,以天时形象比喻起名。(摘自网络,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彝族十月历与阴阳五行八卦)彝族十月历和十二月历两者相比较,其推算的理论依据和哲学体系有所区别:十月历所依据的是一分为三,合三为一,统一规律的哲学体系;就其数理而言,属合体关系,十进制数的退位规律;以五行论之,则为相生相合。而十二月历所依据的是一分为二,合二为一,对立统一的哲学体系;就其数理而言,属并列关系,二进制数的进为规律;以五行论之,则为相逢相克。十个月为一年的历法,是根据“鲁素”十生五成图,以老阴老阳为主题的八卦,相生相合的统一规律,九黄星轮流值日,六气变通,三生人道的三六九数理而拟定的。一年为360日,一月为36日,余有阴年5日,阳年6日为念节,不记入月数内。昼夜12时,一旬12天,三旬36天为一个月。两个月为一季,一年有五季。18天为一个节气,一个月两个节气,一年有二十个节气。十月历以建寅为人统,月份从寅起点,顺推至亥月为一年终止。(摘自土鲁窦吉)其中鲁素就是指现代说的洛书。这里也说明当时确实有历法与五行密切相关,而且真的在生活中应用。而且并非只有一个历法,这本书同时在论述十月历与十二月历的产生。一个出自河图、一个出自洛书。想想,现在用的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一数“十”,一数“十二”。十二能找到对应,天文历法上的月,而十呢?仅仅是上古帝名?
五行可以说是中华哲学观的精华。中华哲学观的精华是:生灭。生灭就是指:事物从产生到消失的过程。任何事物由生到灭,最重要的关键点,有5个。这是为什么呢?你一定听过一句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为了便于理解,我们以一个“假设可以活100岁的人”为例。道生一,就是说,事物在产生之前,先要有一个名字。比如:陈二先生。有了名字这个一以后,就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这个人存在,也就是活着;一种是:这个人不存在,去世或者未出生。存在就是生,我们给个符号叫做:阳。不存在就是灭,我们给个符号叫做:阴。当陈二先生50岁的时候,我们称之为:平衡状态,也就是不阴不阳,阴阳的能力对等。当陈二先生年老和年幼时,我们称之为:阳多和阴多。这样就出现了物质起灭的五种关键状态。土 – 平衡水 – 全阴火 – 全阳木 – 阳多金 – 阴多 这就是所谓的五行。五行对内表示事物内部的阴阳的五种辩证关系。对外指的就是两种事物之间的五种关系。就是:土 – 平衡水 – 彻底弱火 – 彻底强木 – 有点强金 – 有点弱 -------这就是五行最重要的内涵了。有了这个内涵,你就可以到处套用了。最经典的有:五藏五情五方五味五色五神五音五官各入五行之一。更科学一点说,因为万事万物都是由能量和处理能量的信息组成的。能量和信息的传递又都依赖于波,而波的重大特性就是同频共振。这就决定了各种波是必然要相互影响的,五行的对应关系就是这么来的。 五行之间相互影响,就形成:生、助、耗、泄、克五种关系。 譬如:肝不好的人容易发怒、眼睛也老是发花。如果想用情绪来调节,最好能让他哭,只要他一哭,会让他非常爽的,因为悲这种情绪属于金,而肝属木,金是克木的,所以悲可以调节怒。 总之:对于一个人,只要阴阳五行平衡了,就会非常舒服,反之就容易生病。所以中医治病,药仅是辅助,懂得了这个原理,就算是大体明白了五行。
乙未年正月初四来填坑了,看了以上诸多答案,深感可惜。决定还是来当一个搬运工好了。说到五行,大家脑海里浮现的就是两个职业:算命的和看病的,那么我们就从我们认知上的区域去解释他们(算命的暂且归入周易吧……看病的就归入中医,这么粗略的归类方法大部分人无异议吧……有异议先挂着 =.=||| 。。。。。。)其他答案所言的五行生克,多是以形言,生搬硬套,如类似:金生水,水生木,金克木解释为金属融化就成液体,有水就能灌溉树木生长,金属可以砍木头所以是金克木,全然狗屁一通!这样说为什么不是火克木而是木生火?为什么不是水克土而是土克水?我知道有人要反驳我没有考虑到“反乘“(即一个属性太旺发过来克制本来克制它的另一个属性),但是我想说的是:五行生克以气言,不能从质而论!相克者,制其太过也。成质则不能生克矣。--------------------------------------------------------------------------------------------------------------------《周易》有一句话:”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先抛出来我的认为:五行是事物发展的五个阶段。从一年四季来说(从中医基础概论的一个角度讲一年分为五季:春-夏-长夏-秋-冬)春代表了木夏代表了火长夏代表了土秋代表了金冬代表了水大家看看有什么规律?我们的感觉是不是从:温-热-湿-凉-寒?这是我从百度找来的后天八卦图,这个有附上方位,大家容易看一点。为什么讲五行要扯到八卦图呢?因为它的应用实在是太广泛了……我们地理都是上北下南,这里是相反的,所以大家要倒过来看才能跟得上我的思维。因为我们中国帝都在北边,坐北朝南,南面为离火,面南而治有面向光明的含义。现在开始说一年中的五行:易生两仪,我们把它看成最热的夏天(阳)和最冷的冬天(阴)好了,这样代入比较好接着解释下面。在温度还没升至最高的”热“的时候,这个阶段我们称之为”温“,在温度没降到最冷的”寒“时,我们称之为”凉“,这时候用了四个符号(两仪生四象)来代替它:少阳-老阳-少阴-老阴,”老“和”少“就像我们人类一样,有的已经成熟了,有的还在成长ing,如果再详细分就分为八个符号了(四象生八卦)这里再扯下去就有点远了,我们以后有机会再探讨。那么木之气温(春)升而不已,积温成热,化成火(夏),物极而反(具体怎么个反法待会说……),金(秋)之气凉,积凉成寒,则化水(冬)。水火金木,就是四象(是不是乱了你们的认知?)四象是阴阳的升降,阴阳分之成四象,四象合而言之则曰阴阳。 在评论中提到土与四相的关系,这里要引用御医黄元御的一个论点:土为四相之母,实生四相。我们说的火生土,是因为:以其寄宫在六月火令之后,六月湿盛,湿为土气也。其实水火交蒸,乃生湿气,六月之时,火在土上,水在土下,寒热相逼,是以湿动,湿者,水火之中气。土寄位于西南,南热而西凉,故曰火生土 ,土生金也。我认为这里的解释有些勉强,因为他解释的土是坤土,同理却无法推至艮土,无法说水生土土生金,无法自圆其说。但是看到这里很多人看不懂,我就以我渣渣的美工技术画一张八卦图给大家参考参考……(同时吐槽知乎的图片上传速度)艮为阳土(脾),阳性升浮,载着寒水上升化木;坤为阴土(胃),阴性沉降,载着热火下降化金。水火相交,水火既济,心肾相交,这些名词看完这个会不会有一些了解呢?当然有一些导气方法不是靠这个的,大家不要去瞎练,出了事大猪我不负责任的哦……看看黄元御如何解释相克的:木性发散,敛之以金气,则木不过散;(金克木)火性升炎,伏之以水气,则火不过炎;(水克火)土性濡湿,疏之以木气,则土不过湿;(木克土)金性收敛,温之以火气,则金不过收;(火克金)水性降润,渗之以土气,则水不过润。(土克水)-------------------------------------------------------------------------------------------------------------------我比较认同五行的重点在“行”,即不停变化和流转,像周易阐述的道理一样:周流六虚,变动不居。不可为典要,唯变是从。世间万物一直在不停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不停变化。而五行是很好的解释。谈到五行,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人:董仲舒。董氏在所著的《春秋繁露》中指出:天有五行,一曰木,二曰火,三曰土,四曰金,五曰水。木,五行之始也,水,五行之终也,土,五行之中也,此其天次之序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此其父子也。又说了:五行之官,各致其能。是故木居东方而 主春气,火居南方而主夏气,金居西方而主秋气,水居北方而主冬气。是故木主生而金主杀,火主暑而水主寒。土居中央,谓之天润。土者,天之股肱也。董氏亦认为: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别为五行。且联系河图的五行所在位置,和尚书·洪范里的内容,大家可以看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这些都是以气化来解释它的,即所谓的先天为用,后天为体。当然大家刚刚接触五行,为了速记也可以这样记(当年学中医学概论就是这样记的……):木生火(劈柴生火)火生土(烧成灰变成土)土生金(金属矿从地下挖出来)金生水(钢铁熔化成液体)水生木(水能灌溉树木生长)金克木(斧头能砍树)木克土(植树防治土壤流失)土克水(沙包囤堤能防水)水克火(水能灭火)火克金(火能熔化金属)---------------------------------------------------------------------------------------------------------------------总是断更很不好意思,年前忙,年后又应酬多,这两天吃坏肚子吐了一整天,也没吃什么东西,人很难受。看到
同学这么关注,实在是很不好意思,失信于人。在这里表个歉意!连夜更新完了,精神状态不太好,等身体恢复了再重新检查一遍疏漏,现在头昏昏沉沉的,先去休息了。希望能谅解!今年年份不是太好,荀子说的很好:福莫长于无祸。于是在知乎这里,祝各位新年平平安安!身健心康!
一直默默看,答题次数不过5。好不容易看到知道一点点的,只就我所知说一说哈。
五行应该是一:广大劳动人民观察生活,劳动,环境等现象,得出的体会如:
1金属器具放置一定时间以后,会在底部出现水渍。既,金生水。
2 有水的地方就会长植物。既,水生木。
3 木头点燃以后生火。既,木生火。
4 被火烧过的东西都变为灰烬回归大地。既,火生土。二,再由某人或某派总结提炼出来的,进而发展为:
五种物质在相生相克中,相济中不断运行。好吧,其实也没有答到点子上。。
因为万物一理啊,万事万物都有这个阴阳金木水火土。
不同意所有怪力乱神,故弄玄虚的答案。传统文化就是这样被玩坏的。五行是从北斗七星的运转中,被启发出来的。同时被启发出来还有四象。每天晚上八点左右观察北斗七星,会发现,北斗指东,天下皆春,北斗指西,天下皆秋,以此类推。春夏秋冬就可以对应木火金水,还可以对应少阳,太阳,少阴,太阴。以上例子告诉告诉题主,五行是可以对应其他“元素”的。中间属土,表示北斗星围绕帝星“北极星”运转,有中间,才能有其他四面八方。正所谓“土载四行”。因此,中间为土,为九宫八卦里的中位数5。题主,只要稍稍动脑,就可以发现,五行是行走的“行”而不是形态的“形”。这是为什么呢?至于为什么金木水火土的定义最广泛,个人认为,是由于五行是农耕社会发明的。最早人们夜观天象,日观太阳也是为了更好的进行农耕。命理术数都是衍生物而已。其他的就不多说了。所谓,“木曰曲直,火曰炎上,金曰从革,水曰润下,土曰稼檣”。看看,这总结的多有农耕文化的思维。还有,题主说的那个什么五个元素,是套不到五行里面的,因为五行还有一个重要属性,就是相生相克。你那几种如何相生相克?另外,彝族还保留了一些上古时期传下来的典籍,传说什么的。没记错的话,他们是把五行里的金对应成了石头还是铜来着。这又是另一个问题了。就这样
大家都解释了,那我就说说五行在中医的重要作用木、火、土、金、水一:基本内容木,木曰曲直:(弯曲,舒张):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的特性。---肝火,火曰炎上:具有炎热,向上的特性,属南方。---心土,土爱稼穑:(指播种收获):具有承载、生化、受纳的特性,属中。---脾金,金曰从革:(成分致密,善分割):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的特性,属西方。---肺水,水曰润下:具有寒凉、滋润、向下的特性,属北方。---肾五行相生,即相互资生、促进、助长之意。相生的规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生关系又称之为"母子关系。五行相克,即相互制约、克服、抑制之意。相克的规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相克关系又称为"所胜"、"所不胜"的"相胜"关系。(我克者为"我所胜",克我者为我"所不胜")木克土:木为所不胜,土为所胜相乘与相侮,都属于不正常的相克现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的区别在于:相乘是按五行相克次序的克制太过,相侮则是与相克次序相反方向的克制异常。两者的联系在于:发生相乘时,有时也可同时出现相侮;发生相侮时,有时也可同时伴有相乘。两者皆用于阐释疾病的病理变化。五行相乘:一行对其所胜的过度制约或克制: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例: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①行过于亢盛,因而对其所胜行的制约太过,使其虚弱。如木行,则过度克制其所胜行土,导致土行虚弱不足,称为“木亢乘土”。临床上所见的剧烈的情志变化引起的脾胃功能失调,一般属此种情况。②所胜行过于虚弱,其所不胜行则相对偏亢,故所胜行也受到其所不胜行的加倍的制约而出现相乘。如木行虽然没有过亢,但土行已经过于虚弱不足,木对土来说属相对偏亢,故土行也受到木行的较强的克制而出现相乘,称为“土虚木乘”。临床上所见的慢性胃病因情绪变化的发作,多属此种情况。③既有所不胜行的过于亢盛,又有其所胜行的虚弱不足,两者之间的力量的差距拉大,则出现较重的相乘。五行相侮: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向制约或克制: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①所胜行过于亢盛,不仅不受其所不胜行的制约,反而反向克制其所不胜行,因而出现相侮。如木行过于亢盛,不但不受其所不胜金行的制约,反而反过来欺侮金行,一般称为“木亢侮金”。临床上常见的“左升太过,右降不及”的,即属此种情况。②所不胜行虚弱不足,而其所胜行则相对偏亢,故所不胜行必然受到其所胜行的反向克制而出现相侮。如金行虚弱不足,而木行相对偏亢,金行不但不能制约木行,反而被木行反向克制,一般称为“金虚木侮”。临床所见的慢性肺病(如肺痨)常因情绪剧烈变化而加重或发作,即属此种情况。③既有所胜行的过于亢盛,又有其所不胜行的虚弱不足,两者的力量差距拉大,易出现较为严重的相侮。如既有金行的虚弱不足,又有木行的过于亢盛,两者差距拉大,相侮则较为严重。一般称为“木侮金”。临床所见的既有慢性肺病长期不愈,肺精气已虚,又有较为强烈的情绪刺激,肝气正亢,因而发作为较为深重的病证,一般属于此种情况。如《素问·五运行大论》说:“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既指出了五行相乘与相侮的产生原因,又说明了相乘与相侮之间的关系。即是说,五行若某一行之气太过,则对其所胜(我克)之行过度制约,而发生相乘。而对其所不胜(克我)之行发生相侮。若某一行之气不足,则克我之行必过度制约而乘之。而己所胜者,即我克之行必因我之不足而反克相侮。循环体现:例如火气太过,作为胜气则过分克金,而使金气偏衰,金衰不能制木,则木气偏胜而加剧制土,土气受制则减弱制水之力,于是水便旺盛起来,而把太过的火气克伐下去,使其恢复正常。例如临床所见的支气管扩张病证,病位在肺,每因肝气郁结,气急上逆,化火灼肺,而见咳血,即木旺侮金;肝郁气滞,影响脾胃消化吸收,则为木郁乘土。湿热型高血压,多因湿热困脾,引发肝失疏泄,肝阳亢逆,则为土侮木。应用:根据五行所属及其生克乘侮规律来推断病情。如面见青色,喜食酸味,两胁胀痛,脉弦,即可诊为肝病;面见赤色,口味苦,舌尖红或糜烂,脉洪或数,则可诊为心火亢盛;而脾虚病人,面色见青,口泛酸水,则可诊为肝木乘土,即肝脾不和之证。确定治则与治法主要是根据相生、相克规律来确定某些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方面:①根据相生规律来确定治则治法:多用于母病及子或子病犯母(即子盗母气)等病证。基本原则是补母或泻子,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补母:主要适用于母子关系失调的虚证。如肺气虚弱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影响及脾之健运,而致脾虚。脾土为母,肺金为子,土能生金,故可用补脾益肺方法进行治疗,此即虚则补其母之含义。泻子:主要适用于母子关系失调的实证。如肝火炽盛,有升无降,出现肝实证时,可采用清心泻火法进行治疗。肝木为母,心火为子,故泻心火则有助于泻肝火,此即实则泻其子之含义。临床上依据五行相生规律所确定的治疗方法,常用者有以下几种:例:滋水涵木法:指通过滋养肾阴以养肝阴,从而涵敛肝阳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致肝阴不足,甚则肝阳偏亢之病证。金水相生法是滋补肺肾阴虚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肺虚不能输布津液以滋肾,或肾阴不足,精气不能上荣于肺,以致肺肾阴虚病证。培土生金法:是指补脾益气而达到补益肺气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脾虚胃弱不能滋养肺脏而致肺脾两虚之病证。②根据相克规律来确定治疗原则:多用于临床上由于相克关系紊乱而出现的乘侮病证,主要有相克太过、相克不及和相侮之不同。其治疗原则主要是抑强或扶弱,并侧重于制其强盛,以使弱者易于恢复。此外在必要时,亦可在其强盛之一方尚未发生相乘病变时,利用相克规律,预先加强其被克者力量,从而防止病情之发展。抑强:主要适用于相乘或相侮病证。如肝气横逆犯胃或乘脾,出现肝胃不和或肝脾不调之病证,称之为木亢乘土。治则应以疏肝、平肝之法为主。若由于脾胃壅滞,影响及肝,而致肝气失于条达疏泄,形成土郁病证,是为相侮(反克)病证,其治疗则应以运脾和胃为主。总之,抑制其强,则被克者之机能自然易于恢复协调。扶弱:主要适用于相克之力不及,或因虚而被乘袭所产生的病证。如肝虚气郁,影响脾胃之健运,则称木不疏土,治宜补肝和肝为主,兼顾健脾之法。若因土虚木乘所致的肝脾不调或肝胃失和病证,则应以健脾和胃和疏肝理气为法。总之,扶其弱则有助于相互制约协调关系的恢复。临床上依据五行相克规律所确定的治疗方法,常用者有如下几种:扶土抑木法:是以健脾疏肝药物治疗脾虚肝气亢逆病证的一种方法。主要适用于脾虚肝郁病证。培土制水法:是指用温运脾阳或健脾益气药物,以治疗水湿停聚病证的一种方法,又称健脾利水法。主要运用于脾虚不运,或脾阳虚损,水湿泛滥而致的水肿等病证。佐金平木法:指通过清肃肺气,以抑制肝火亢盛病证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清肺泻肝法。主要适用于肝火亢逆,灼伤肺金,影响肺气清肃而致的"木火刑金"病证。泻南补北法:指通过泻心火,补肾水以交通心肾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泻火补肾法、滋阴降火法。主要适用于肾阴不足,心阳偏亢,水火失济,心肾不交病证。此外,在针灸疗法中,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四肢末端的穴位亦分属于五行,即井、荥、输、经、合五种穴位,分属于木火土金水,临床上即可根据不同病情,运用五行生克规律进行选穴针刺治疗。同样,五行生克关系,对于精神疗法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临床上即可以运用情志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而达到治疗目的。如《素问》说:"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等,即是运用五行相克关系来调整情志,从而达到治疗精神性病症的目的。 (二维码自动识别)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确定五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