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龙鳞万点金,风吹马尾千条线 一根针,是什么动物?

终身受用的趣联常识简解
当前位置:>> 终身受用的趣联常识简解
终身受用的趣联常识简解
  ,又称楹联,是一种非常流行且实用的语言形式。然而,编写对联并非易事,从某种意义上讲,比作诗难度大得多!对联因其博大精深,所以又分为很多类型。
  一、趣联分类汇总:
  讽喻联 白话联 组合联 谐音联 镶字联 缺字联拆字联音韵联矛盾联同韵联 巧意联复叠联歧意联无情对倒顺联绝联改联长绝联当句对同字异音联 谐音双关联无对联回文倒顺联 数字联异字同音联顶针联隐字联 叠字复字联 拆字合字对联同偏旁部首联。
  二、趣联分类解析:
  1 讽喻联
  是寓意含讽的对联。
  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
  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写于十年动乱)
  2 白话联
  是利用口语表达,亲切宜人。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喝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拿壶酒来。
  3 组合联
  实际就是把某个字拆开来然后再组合起来。
  口十心思,思乡,思友,思父母;乾隆
  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纪晓岚
  这里分别把&思&和&谢&拆开又组合在一起。这种对联就叫组合对。
  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
  分片切瓜,竖八刀横七刀。(苏轼)(原文如此,但不可能是苏轼所写,因为&洒&的繁体字为&&,唐代没有简化字,&西三点&就讲不通了。&&博主注)
  4 谐音联
  就是利用语音相谐一语双关,起到妙趣丛生的效果。
  莲子心中苦;
  梨儿腹内酸。
  金圣叹刑前自叹。&莲&谐&怜&;&梨&谐&离&。
  5 镶字联
  就是联里嵌着所要表达的人名地名或事物名。
  相关的镶字联:
  塔楼亮灯,层层孔明;
  荷塘抠藕,节节太白。
  6 缺字联
  是利用空白寓意双关。
  例如说一穷书生过年,贴春联: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
  即:上联(缺一)谐音(缺衣),下联(少十)谐音(少食),指自己生活艰难。横批:南北,指自己没有东西。
  同类趣联鉴赏:
  一、二、三、四、五、六、七;(忘八)
  孝、弟、忠、信、礼、义、廉。 (无耻)
  7 拆字联
  是对联的一种别具一格的形式。拆字,也称析字,离合,是将汉字的字形各部分拆离开,使之成为另几个字(或形),并赋予各字(或形)以新的意义。拆字联和组合联对恰恰相反,拆字联是把某个字拆开,组合联是把某个字拆后再组合。如:
  品泉茶,三口白水;
  竺仙庵,二个山人。
  8 音韵联
  一句中,各分句句尾押韵:
  洛阳桥,桥上荞,风吹荞动桥不动;
  鹦鹉洲,州下舟,水使舟流洲不流。
  白云峰,峰上枫,风吹枫动峰不动;
  青丝路,路边鹭,露打鹭飞路未飞。
  9 矛盾联
  就是利用反义词写出看似矛盾实则并非矛盾的对联。如:
  大小姐洗黑白菜;
  高矮子吃热凉粉。
  10 同韵联
  是利用一词多词性或同音字出联。
  例如,《对类》载一联云:
  马笼笼马马笼松,笼松马跑;
  鸡罩罩鸡鸡罩破,罩破鸡飞。
  此联的手法有多种。马笼与笼马、笼马与马笼,鸡罩与罩鸡、罩鸡与鸡罩为句内回环。笼松、笼松,罩破、罩破为顶真。笼笼与罩罩均为一个名词一个动词,又为词类活用。
  同韵联欣赏:
  李打鲤,鲤沉底,李沉鲤浮;
  风吹蜂,蜂扑地,风息蜂飞。(李学政)
  画上荷花和尚画 ;(唐伯虎)
  书临汉书翰林书 。(李调元)
  11 巧意联
  稻草扎秧父抱子;
  竹篮装笋母怀儿。 (熊廷弼)
  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雪飘梅岭,处处香山白乐天。
  12 重叠联
  就是利用词语的重叠来写对联。
  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
  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齐山千佛山趵突泉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西湖中山公园一亭联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西湖花神庙联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13 歧意联
  一联因断句位置不同会有不同的解释,如: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祝枝山)
  此地安能常住? (此地安,能常住!)
  其人好不伤悲! ( 其人好,不伤悲。)
  便宜,不便宜便宜?(便宜不?便宜,便宜!)
  实惠,不实惠实惠? ( 实惠不?实惠,实惠!) 横批:价廉物美
  14 无情对
  只讲究上下联字词相对,至于内容则各讲各的,绝不相干,使人产生奇谲难料、回味不尽的妙趣。
  皓月一盘耳,
  红星二锅头。
  15 倒顺联
  即上联正读下联反读且语意完整。上联可以倒读成下联,或者上、下联同时倒读成一副新的对联,且文句通顺,意思完整,或称&倒顺联&。
  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纪晓岚)
  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
  楼望海海望楼
  水连天天连水
  16 绝联
  对联中所谓的&绝对&一般有两重意思:一、指对联的技巧、用词之高妙达到空前绝后,甚至无与伦比的地步,令人叹绝。二、因联句奇巧、新颖、难度大而长时间无人对出的出句,常被称为绝对或片玉。
  烟锁池塘柳;
  炮镇海城楼。
  水冷洒,一点水,二点水,三点水;
  丁香花,百字头,千字头,万字头。
  17 改联
  就是把原来的对联改编仍然是一幅好联,但寓意却发生了变化。
  例如:苏轼才学渊博,不免也心高气傲,曾做一联曰: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骄傲之情一览无余,被其母训斥后,又经过许多事情,于是改其联曰: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18 长绝联
  联字数较多,结构庞杂,但也对仗工整。例如:昆明大观园楼上有幅号称&古今第一长联&的对联,共180字。全文如下: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何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孙髯翁)
  19 当句对
  对仗的一种,一句之中某些语词自成对偶,叫做当句对。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杜甫)
  酌酒花间,磨针石上;
  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20 同字异音联
  利用汉字一字多音的特点,组成特殊的同字异音的对联就可以称作是同字异音联。
  调琴调新调调调调来调调妙;
  种花种好种种种种成种种香。
  上联:一、三、八字读音 (条),调整的 (调),其余读音(掉),音调的(调)。
  下联:一、三、八字读去音,种植的 (种),其余读上音,品种,种类的(种)。
  朝朝朝朝朝朝汐;
  长长长长长长消。&&福州罗星塔
  上联读音:朝朝潮,朝潮朝汐。
  下联读音:长长涨,长涨长消。
  行行行行行行行;
  长长长长长长长。
  上联读音:杭行杭行杭杭行。
  下联读音:长涨长涨长长涨。
  21 谐音双关联
  谐音双关联利用语言文字同音,同义的关系,使一句话涉及到两件事情或两种内容,一语双关地表达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清风满地难容我;
  明月何时再照人?
  上联:「清」暗寓清朝统治。
  下联:「明月」怀念明代。
  檐下蜘蛛一腔丝意;
  庭前蚯蚓满腹泥心。
  上联:「丝」谐「私」。
  下联:「泥」谐「疑」,方言读音。
  22 无对联
  顾名思义,就是没有人对得出下联的对联。
  钟鼓楼中,终夜钟声撞不断;&&&&&&
  今世进士,尽是近视;&&&&&&
  好女子己酉生,问门口何人可配;&&&&&&
  23 回文倒顺联
  对联中的上联可以倒读成下联,或者上、下联同时倒读成一副新的对联,且文句通顺,意思完整,或称「倒顺对联」。
  人过大佛寺;
  寺佛大过人。
  郎中王若俪;
  俪若王中郎。
  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24 数字联
  数字对联是我国古代对联艺术中的数字巧对,虽然只有寥寥的几个数字,却能变化无穷,使人们得到极大的趣意。
  同类趣联鉴赏:
  水冷金寒火神庙大兴土木;
  南腔北调中军官什么东西。
  上联合「五行」。
  下联对「五方」。
  万瓦千砖百日造成十字庙;
  一舟二橹三人遥过四通桥。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
  一掌擎天五指三长两短;
  六合插地七层四面八方。
  冰冷酒一点两点三点;
  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
  25 异字同音联
  把一个字或几个字形,字义不同而读音相同的字,分别安排在一副对联内,这便是&异字同音&联。
  无山得似巫山好;
  何水能如河水清。
  上联:「无」、「巫」同音。
  下联:「何」、「河」同音。
  鸡盗稻童筒打;
  暑鼠凉梁客咳。
  上联:「鸡」同音,「盗稻」同音,「童筒」同音。
  上联:「暑鼠」同音,「凉梁」同音,「客咳」同音。
  26 顶针联
  将对联的前一个分句的句脚字,作为后一个分句的句头字,使相邻的两个分句首尾相连,亦称「联珠对」、「联锦对」。
  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与己何所不容。
  金水河边金线柳金线柳穿金鱼口;
  玉栏杆外玉簪花玉簪花插玉人头。
  千里为重重山重水重庆府;
  一人成大大邦大国大明君。
  27 隐字联
  在对联中有意识地将某些字略掉,含蓄巧妙地表达某种意思,另一种则类似谜语,对联是谜面,所隐的字是谜底,这种联语称为「隐字联」。
  隐字联,亦称缺如联、藏字联,即在联中故意略掉需要突出的一些字,含蓄巧妙地传达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隐字联含而不露,曲径通幽,寓意隽永,其中不乏构思巧妙、手法奇特、语言生动的佳作,读之令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
  相传北宋名相吕蒙正少年时家境贫寒,某年除夕,见家中一贫如洗,便写这样一副对联贴于大门两旁: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横批:南北。
  上下联故意缺&一&和&十&横批故意缺&东西&,谐&缺衣少食,没有东西&之意。此联立意奇巧,以含蓄诙谐的手法表现出作者的穷困酸楚之况。
  某人嘲讽一名叫&吉生&的庸医联:
  未必逢凶化;何曾起死回。
  此联分别隐去&逢凶化吉&和&起死回生&中&吉&、&生&二字,隐去庸医&吉生&之名,讽刺庸医医病不&吉&无&生&!
  28 叠字复字联
  在对联中分别有一个或数个同样的字相继重叠出现,为「叠字」联,而将一个或几个字按照某种规律,重复出现多次,称为「复字联」。
  天近山头行到山腰天更远;
  月浮水面捞到水底月还沉。
  高高下下树叮叮咚咚泉;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绿绿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29 拆字合字对联
  对联当中可以是拆字与合字,把一个字拆成几个字,或把几个字合成一个字,构成字面上的对偶。当然,有一些也含有分析字的成分,蕴含某种微妙的思想内容。
  闲看门中木;
  思间心上田。
  上联:「闲」字。
  下联:「思」字。
  少水沙即现;
  是土堤方成。
  蚕为天下虫;
  鸿是江边鸟。
  踏破磊桥三块石;
  分开出路两重山。
  上联拆「磊」字。
  下联拆「出」字。
  冻雨洒人东两点西三点;
  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
  上联拆「冻」、「洒」字。
  上联拆「切」、「分」字。
  30 同偏旁部首联
  同偏旁部首联就是同联部首相同。经过精心构思,利用偏旁、部首相同的汉字组成的对联,称同「偏旁部首联」。
  例如:明朝天启元年,宰相叶向高路过福州,留宿新科状元翁正春家中,翁即兴出对曰:
  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
  叶向高见联中全是宝盖头的字,先是一惊,接着和道:
  客官寓宫宦,富室宽容。
  比较精彩的一幅同旁对是:
  伊尹,阮元。
  上联伊尹是商时著名的政治家,下联阮元是清代著名学者,书家。同是人名,且恰是偏旁,对仗工整。
  一次春节联欢晚会上也有一副同旁对:
  青海上联:水泽源流江河湖海;
  甘肃下联:金银铜铁铬镍铅锌。
  同类趣联鉴赏:
  嗟叹嚎啕哽咽喉;
  泪滴湘江流满海。
  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
  客官寓宫宦富室宽容。
  驱骚驶驽骜马骤;
  植檀栽桂森木s。
  荷花茎藕蓬莲苔;
  芙蓉芍药蕊芬芳。
  最有趣的对联举要
  船载石头石重船轻轻载重;
  尺量地面地长尺短短量长。
  玉头起芋头芋头枯 玉头哭;
  和尚游河上河上幽 和尚忧。
  独立小桥人影不流河水去;
  孤眠旅馆梦魂曾逐故乡来。
  谁曾将此楼一拳打破;
  我也在上头大胆题诗。
  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幽柏玲珑浓荫送秋残;
  柔柳轻盈香茗贺春临。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例运少有余财。
  东庙阚西厢房 东西两厢门户相对方敢并坐;
  南京河北京城 南北双京 水土并分 可成霸业。
  红面关 黑面张 白面子龙面面护着刘先生;
  奸心曹 雄心瑜 阴心董卓 心心夺取汉江山。
  高矮子肩长 短棍赶黑黄牯至小田犁大丘;
  细大嫂寻新 破布做乾湿鞋去下屋赔上亲。
  蚕作茧茧抽丝 织就绫罗绸缎暖人间;
  狼生毫毫扎笔 写出锦绣文章传天下。
  公一碗婆一碗 姑姑嫂嫂合一碗;
  新三年旧三年 补补衲衲又三年。
  书生书生问先生 先生先生;
  步快步快追马快 马快马快。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宫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
  最无意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松竹梅岁寒三友,
  桃李杏春风一家。
  燕剪千重雾,花开万里春。
  白云江村,风景这边独好;
  蓝天碧野,江山如此多娇。
  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
  让半分风轻云淡,退一步海阔天空。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虚心竹子常有低头叶,傲骨梅枝总无仰面枝。
  因荷(何)而得藕(偶),有杏(幸)不需梅(媒)。
  好山好水好年景,佳节佳气佳年华。
  水水山山,好好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光光暗暗奇奇。
  门前千棵竹短无,家中万卷书常有。
  日照纱窗,莺蝶飞来,映出芙蓉牡丹;
  雪落板桥,鸡犬行过,踏出竹叶梅花。
  救死扶伤如春风拂面,
  妙手回春似华佗显神。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香。
  好山好水兼好容,宜烟宜雨复宜明。
  一池浓墨盛砚底,万米长毫挺笔端。
  计利应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
  一门父子三诗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一味黑时犹有骨,十分红处便成灰。
  万里东风华夏江山如画卷,
  几番化雨阳春天地似琼苑。
  一夜东风吹红花万朵,
  三春细雨染绿柳千条。
  绿水常言三春如意,青山不语四季呈祥。
  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
  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须辨襄阳南阳。
  白水如棉,不用弹弓花自散;
  红霞似锦,何须梳织天自成。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
  十万家烟花,尽归此处楼台。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碧野田间牛得草,金山林里马识途。
  风吹马尾千条线,日照龙鳞万点金。
  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无俗常教心似水,有言自觉气如霜。
  梨花院落溶溶月,清水池塘淡淡风。
  寄寓客家,牢守寒窗空寂寞;
  远迁迷道,速莲迳遂逍遥。
  花花叶叶处处红红绿绿,
  水水山山年年秀秀奇奇。
  雨露无私,绿叶红花双弄色;
  阳春有韵,黄莺紫燕互吟诗。
下页更精彩:1
终身受用的趣联常识简解相关推荐请对下联:风吹马尾千条线_百度知道
请对下联:风吹马尾千条线
提问者采纳
风吹马尾千条线 (朱元璋) 日照龙鳞万点金 (朱棣) (据传这是原对,个人感觉也是对得最好的)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日照龙鳞万点金,月笼象牙一柱玉,这句话的意思是?_百度知道
日照龙鳞万点金,月笼象牙一柱玉,这句话的意思是?
第一句好解释,史书记载是朱棣说的,一天,朱元璋驾幸马苑,皇太孙朱允炆和四子燕王朱棣随行。忽然一阵风起,马群扬尾嘶鸣。朱元璋来了灵感,即兴出句,要皇太孙和燕王对句。他出的句是:“风吹马尾千条线”。朱允炆想了许久,对道:“雨打羊毛一片毡。”朱棣则对道:“日照龙鳞万点金。”二人的对句,境界大不相同,前者庸俗,大煞风景;后者华丽,美轮美奂。特别是朱棣对句中有“日”有“龙”有“金”,充满豪情壮志和皇家气象,令人振奋。朱元璋扫兴地看了看他所立的皇太孙,“视之默然”。 当然,也有说这句话是李鸿章说的,已经查不出来了。第二句就不知道出处了,可能是后加上去的,字面上的意思好理解,就是月光照在象牙上,照出来的效果好像是一块上好的玉石一般,有没有深层次的意思就不好说了。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风吹马尾千条线 日照龙鳞万点金”_忧天下_天涯博客
“传道、授业、解惑”
今日访问:[$DayVisitCount$]
总访问量:3794001
开博时间:
博客排名:312
(5904)(18)(34)(72)(15)(357)(8)(594)(313)(58)(36)(101)(92)(949)(82)(127)(57)(71)(2)(18)(86)(29)(300)(11)(2294)(46)(164)
(37)(124)(122)(131)(141)(155)(147)(120)(126)(121)(122)(122)(119)(123)(119)(124)(107)(122)(124)(121)(125)(120)(124)(124)(119)(125)(119)(124)(112)(122)(124)(120)(122)(117)(123)(124)(120)(127)(98)(93)(85)(93)(91)(91)(94)(70)(68)(52)(50)(31)(31)(31)(29)(32)(34)(30)(30)(30)(32)(41)(79)
&风吹马尾千条线 日照龙鳞万点金&
& & & & & &&朱元璋为什么不立朱棣为储君?
& & & & & & & & ()
古代皇帝妃嫔多,子女自然也多,明太祖朱元璋在传奇的一生中,虽然比不得周文王(据说周文王光儿子就有100位),但也和后宫妃嫔们诞下44位子女,其中儿子有26位。朱元璋儿子众多,且他们都有野心,可成器的还真不多,除了他最喜爱的大儿子朱标,也只有能征善战的四子燕王朱棣最有出息。但是,朱元璋从来无心立朱棣为太子,即使前太子朱标带着一身的无奈、哀怨病重离开了人世之后,朱元璋最终也是选择了孙子朱允炆为储君,让他将来继承自己的江山。
为何朱元璋对智勇双全的朱棣直接选择无视,以至于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登上皇位之后要大改特改官修的史书,在史书中不仅让马皇后成为自己的生母,还杜撰了朱元璋本要传位与他的决定,以此来证明自己继承皇位的合法性?
这要从朱元璋多疑的性格说起。而朱棣的出生之日无论是史实还是民间传说,都让朱元璋的疑心病大发。
《南京太常寺志》有这样的记载:&孝陵祀太祖高皇帝、高皇后马氏。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愍王、晋恭王;&&右一位碽妃,生成祖文皇帝。&太常寺作为皇家机构,它的记载应该有很高的真实性和可信度,由此可见,朱棣的生母为&碽妃&李氏。
碽妃不是汉人,是当时高丽选送给朱元璋的女子。李氏生朱棣的时候有些蹊跷,因为尚未到预产期朱棣便出生了,十足的一个早产儿。正因为此,朱元璋疑心李氏与人私通,给自己戴了绿帽子,于是龙颜大怒,用&铁裙&这样的酷刑结果了李氏,并让马皇后抚养朱棣。虽然朱元璋没有对朱棣采取什么措施,但是至死他都疑心朱棣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加上他的母妃不是汉人,所以即使成年后的朱棣才能不在自己之下,朱元璋也没有考虑过让朱棣接手自己的江山。
关于朱棣的出生,民间也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传说。相传朱元璋领兵造反时,一次红巾军与元军的惨烈血战之后,朱元璋的队伍被打散了,他只得带着一干兄弟摸黑逃路。荒山野岭伸手不见五指,脚下的路根本看不清,手中又没有火把,这一路走得跌跌撞撞,因为道路艰险,路途上不断有兄弟踩空送命,在大家绝望之际,突然看见山腰上有一座破庙,朱元璋灵机一动,命人将破庙点着,顿时火光冲天,方圆几里都被照得通亮。在古代,庙宇是神圣之地,朱元璋为了保住兄弟们的命下令放火烧庙,但心里毕竟有些害怕,于是面对破庙发誓说:&菩萨啊菩萨,我朱元璋如果日后成了大事,必定赔您一座金殿!&说罢领着众人甩开大步赶路去了。
经过多年的浴血奋战,朱元璋终于在南京登基做了皇帝。这天夜里,朱元璋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一个身披金甲、头戴金盔的菩萨来到他的面前。朱元璋不识,问道:&您是&&?&菩萨答道:&本尊是都天菩萨,今天是来向你讨要金殿的。&朱元璋大惊:&我的金銮宝殿岂能给你?&菩萨哈哈大笑:&当年你金口玉言发的誓,怎么可以赖账!&朱元璋猛得想起早年为了连夜逃命火烧破庙的事来,悔不该当初为何不说&佛殿&、&银殿&,偏偏要说&金殿&,悔得直想抽自己的大嘴巴子。他满脸赔笑,说道:&菩萨,金銮宝殿我不能给,其他的条件你说吧,我都应了你。&菩萨又是一阵哈哈大笑:&皇帝说话怎能不算数!你不给,我可就自己来取了!&
朱元璋吓得一身冷汗,惊醒过来。就在此时,内侍来报:&皇上,碽妃生了个儿子!&皇帝得了第四个儿子本是天大的喜事,朱元璋却听的心惊肉跳、脸色惨白。不早不晚,偏偏这时候孩子降世,难道这是都天菩萨来要金銮宝殿的?这孩子留不得啊!从此,朱棣就成了他的一块心病,还没法跟别人说。
民间传说虽不可信,但也从侧面应证了朱棣从出生就不得宠的事实。
朱棣从小聪明过人,长大后更是文武双全,既是征战的良将,又是治世的能手。所以在朱元璋出了上联&风吹马尾千条线&之后朱棣立刻能巧对&日照龙鳞万点金&,气魄宏大,压过朱允炆软绵绵的&雨打羊毛一片毡&一头。事实上,朱元璋是非常欣赏朱棣的。但是即使朱棣是自己亲生、才能也和自己相当,朱棣也不可能被立为太子,当上储君。
在朱标病重离世后,朱棣的两个兄长朱樉和朱棡也在窥视储君之位。如果某一天朱元璋脑袋发热立了最有出息的朱棣为太子,那么这两位兄长是绝不会善罢甘休的。自古以来,立储都是要么立长,要么立嫡,无论哪种选择都轮不到庶出的老四朱棣。可以预料在朱元璋百年之后,这两位也有机会继承大统的皇兄一定不会甘心,联合起来与朱棣兵戈相见是必然发生的事情。为了大明江山的稳固,朱元璋循序&嫡长子继承制&,立朱允炆为储君最为安全,名正言顺,这样做至少不会给其他藩王起兵作乱留有借口。
朱元璋人到暮年后,还有一件事也无法让他释怀。定都南京之后,朱元璋开始修建南京城墙,该城墙东连石头城,南贯秦淮河,北带玄武湖,并将历代修筑的城垣都囊括在其中。
在耗费了21年之久的时间后,蜿蜒盘桓达35.3公里的城墙终于修好了。一天,朱元璋领着文武百官前来视察,看着雄壮的城墙,朱元璋的兴致很高。文武百官自然迎合着皇帝,开始歌功颂德,就连刘伯温也夸赞城墙造的坚固,说:&皇上,有了这城墙,即使敌军百万,又能奈我何?除非他们能插翅飞进来。&众人听后无不哈哈大笑。此时朱棣给大家泼了一盆冷水,他指着远处的紫金山说:&倘若敌军来犯,将大炮架到山上,岂不是炮炮能击中城内?&朱元璋一听,脸色骤变。自打当了皇上后,史书没有少读,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逼得老父亲做太上皇的一幕仿佛就在眼前。从此,朱元璋更是疏远了朱棣。
无论朱棣在史书上动了多少手脚,也改变不了朱元璋不想传位给他的事实。朱元璋本是个多疑的皇帝,在世时杀了无数效忠他的大臣,就是为了让朱家的大明朝千秋万代的传承下去,又怎么会拱手将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传给一个来历不明且有可能激起其他儿子造反的朱棣呢?史书可以编造,历史却永远无法改变。(据新浪博客急吼吼的马总《朱元璋与朱棣到底什么仇什么怨?》)分类: |对对子:日照龙鳞万点金的上联_百度知道
对对子:日照龙鳞万点金的上联
上联:风吹马尾千条线(太祖)   下联:雨打羊毛一片膻(建文帝) 日照龙鳞万点金(成祖)   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在位之时,长子朱标盛年病逝,虽然勉强遵从群臣所请,立皇太孙朱允炆,也便是后来的建文帝为储,却常因建文帝性情柔弱,恐他日后难 以担负国家重器,时以为忧。有一次太祖与皇子皇孙们宫内欢饮,以月为题咏诗,建文帝收束两句为:“虽然隐落江湖里,也有清光照九州。”诗中境界大异帝王之 家堂皇气象,太祖心中自然不喜。后来又令作对,出句是:“风吹马尾千条线。”建文帝对道:“雨打羊毛一片膻。”太祖闻言,面色顿变。燕王朱棣却上前奏对 道:“日照龙鳞万点金”,太祖龙颜大悦不禁叫绝道:“好对语!”恰是冠冕堂皇。从此太祖愈加喜爱燕王,也是由此,启了燕王觊觑皇位之心,那后来名震天下的菊杀,便是那时开始组建。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风吹马尾千条线
月印凤尾千朵梅
点金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照龙鳞万点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