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非洲人为什么那么黑吃点仙人掌来饱满饥饿感吗?

首先要弄清发胖的原因。人为什么会发胖?就一个根本原因:输入>消耗!你吃得太多,身体需要不了那么多营养,就把它变成脂肪积存起来了。要使自己不发胖,必须保持做到:每天摄取的热量=身体消耗的热量。要使自己减肥,就必须做到:每天消耗的热量>摄取的热量。这就是减肥的原理。那么,到底该怎样减肥? 

1、严格遵守和养成“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的饮食习惯,其中“晚吃少”是减肥的关键!这里有三点必须注意:一是必须吃早饭。不吃早饭的人,容易发胖。因为经过一夜睡眠,身体有10多个小时一直在消耗能量却没有进食,人体需要含丰富碳水化合物的早餐来重新补充、储藏能量,不吃早餐使人在午饭时出现强烈的空腹感和饥饿感,不知不觉吃下过多的食物,多余的能量就会在体内转化为脂肪;二是中午一定要吃饱。中午不吃饱,晚上必然饿,“晚吃少”就难以做到了;三是晚上一定要做到尽量尽量少吃!而且晚餐不要吃肉食、甜食、油炸食品,喝一些清淡的面汤、米汤就可以,不要喝咸汤。许多减肥成功者不约而同的秘密都是:晚上九点以后坚决不进食,也坚决不喝水!这是他们保持曲线美的关键。事实的确如此,许多专家都曾经表示想保持窈窕身材的人士,过于丰盛的晚餐、夜宵,热量都是无法消耗的。根据人体的生物钟运行显示,在九点后,人体各器官功能已基本处于微弱状态,那也正是积累脂肪的时刻。而我们正常晚餐所吃下的东西需要5个小时才能被完全消化掉,这多余的热量,日积月累会造成皮下脂肪堆积过多,肥胖的命运也就悄然降临了,所以要牢记晚上九点以后绝对禁止进食。 

有人说:九点前我就饿得难受,怎么办?那就吃苹果吧。苹果可以减肥。苹果可以调理肠胃、止泻、通便、消食化积,可以治疗高血压,降低血中胆固醇。苹果是低热量食物,以苹果充饥能使人体摄入的热量减少,同时苹果又含有人体必不可少的各类氨基酸、蛋白质、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及胡萝卜素等,既可以基本上满足人体的必需,又能够被人体充分消化吸收,极少有废弃物,也就减轻了肠胃、肾脏的负担,使体内废物得以充分排出,使血液得以净化。 

2、坚持晚饭后快步走半个小时以上。很多人肥胖的部位主要在屁股和腹部,这样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要么长期从事案牍工作,要么不爱活动。长时间坐在办公桌前、微机前、电视前,多余的热量消耗不掉,就转化成脂肪沉积在腹部和臀部了。所以,要想减肥,必须改掉不爱活动的生活方式,要增加运动,消耗多余的热量。 

早晨锻炼不如晚上锻炼。从人的身体状态来说,人沉睡一夜,早晨身体处于缺水状态,血液粘稠,投入剧烈运动,有可能造成大脑供血不足、脑溢血、心肌梗死等危险(如果喜欢晨练,建议你洗刷完毕喝1-2杯白开水,再去锻炼)。从环境上来说,空气中的一些毒气,在太阳没出来以前很难挥发,也不适于锻炼。从后续反应来看,早晨锻炼后容易吃得更多,反而加大了摄入量。 

晚饭后锻炼主要是为了把身体中多余的热量消耗掉。但是吃过晚饭不宜立即活动,那时候血液集中在肠胃进行消化工作,立即活动影响消化。吃过晚饭半个小时后外出活动为宜。最理想的运动方式就是快步走,并且时间要持续在半个小时以上,这样周身的脂肪细胞才会充分运动起来,进行有氧呼吸才能把体内脂肪氧化,所以有氧运动才能减肥。剧烈跑步,上气不接下气,身体处于一定程度的缺氧状态,是不能氧化脂肪的。 

3、不吃甜食。蛋白质不会使人发胖,糖类才会使人发胖。因为糖类在体内极易被分解或吸收,是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绝大部分食物中都含有糖,那些糖已经保证了你身体的需要。额外过多地食用甜食,能诱发胰腺释放大量胰岛素,促使葡萄糖转化成脂肪。大部分胖子,都有一个爱吃甜食的习惯。要减肥,就尽量不要吃甜食喽。(中学生最好不要戒吃甜食,因为甜食能增强记忆力)。 

4、进食速度要慢。吃饭时咀嚼次数要多,要细嚼慢咽,这样不仅有利于唾液和胃液对食物进行消化,而且有利于减少进食。食物进入人体,血糖升高到一定水平,大脑食欲中枢就会发出停止进食的信号,过快进食,大脑发出停止进食信号前,你已经吃的过量了。所以进食速度要慢,吃饭要以八成饱为宜。 

减肥还有许多具体的小方法,如食醋、戒饮白酒、不吃零食等,但是我认为只要做到以上最重要的四点就可以了。关键在于坚持!关键在于养成生活习惯!我就是这样做的,没有吃过任何减肥药,没有刻意去节食,也没有刻意去锻炼,按上面四点去做并且把它变成了我的生活习惯,一年来我的体重下降了20斤!效果是不是很明显?我认为,只有这样的减肥才是科学的减肥!只有这样的减肥才是有效的减肥!只有这样的减肥才是健康的减肥!想减肥的朋友不妨试试。 
........................................................嗯,还有........................ 

水果减肥法简介: 
水果减肥法 
是指除了水果以外,什麽东西都不吃,全日只吃水果,直到吃饱为止。当然不是什麽水果都适合用来减肥,较为有效的减肥水果是苹果、奇异果、提子等。 
减磅原理: 
吃水果能在短时间内令人有『减磅』的效果,因为只吃一种东西可以减少我们对食物的摄取量。特别是高纤水果,可以让我们身陈代谢速度变快,值此减轻体重。 
水果减肥法小贴士 
1 .每日吸收的热量不得低於800-1000 Kcal一天 
2 .只吃水果的话,蛋白质的摄取会不足,所以每天可以喝点牛奶补充。 
3 .不要只吃一种水果,否则营养会不够平均。 
水果减肥的利与弊 
1 .减重速度快,但是体重也很容易回升。 
2 .长期只吃水果,会使血压变低,女性月经可能不规则或不来,或造成头发分叉,所以不应长时间进行。 
3 .会营养不良 
水果减肥Q & A 
Q:罐头水果跟新鲜水果营养是否一样? 
A:加工食品过程会让维他命C大量流失,纤维质减少,降低减肥功效。加上罐头水果多数用糖水浸着,卡路里会相对提高。 

Q:什麽水果不该用来减肥? 
A:榴连、荔枝、龙眼等的热量较高,吃时要小心勿吃过量。 

Q:什麽时候吃水果最好? 
A:早上吃水果可以促进消化,而水果中的果糖可以提高血糖含量,让你精神奕奕。而在两餐饭之间吃水果,更能减少胃气涨的现象。 

七日瘦身汤制作方法:(七日瘦身汤不安全,试用者请一定要认真看完全文) 
减肥汤的原料及制作方法如下:准备6个不大不小的洋葱,切成三角形;6个西红柿或3罐西红柿酱,1棵洋白菜,3个辣椒,几棵芹菜。把蔬菜切块加水,放入少许盐,辣椒或其他调料。先用大火煮10分钟,再用小火继续煮,直到把蔬菜煮烂为止。 

煮好的汤随时可以吃,但汤里不能放其他东西。如果中午不能回家吃饭,可以把汤装入保温杯随身携带,一天食用量应保证不少于8大碗。 

第一天:汤和水果 除香蕉外,其他水果都可以吃,不过甜瓜或西瓜少吃,因其所含热量比其他瓜果多。如果喝茶、咖啡和果汁,不要加牛奶和糖。 

第二天:汤和蔬菜 除了喝汤,可以吃所有的蔬菜,不限量,且最好选择新鲜蔬菜。不要吃豆类和玉米。中午可以吃点烤土豆。请记住:不能吃任何水果,要多喝水。 

第三天:汤、水果和蔬菜 这一天不能吃烤土豆。汤、水果和蔬菜可以随便吃,同时多喝水。如果前三天都能严格遵照饮食规定,即可减重2-3公斤。 

第四天:汤、水果、蔬菜和牛奶 这一天除了汤、水果和蔬菜之外,还可进食1杯牛奶和3只香蕉。切记:喝的牛奶不能超过汤的量。 

第五天:汤、牛肉和西红柿 除喝汤外,可以吃些西红柿、牛肉。牛肉不要超过200克,西红柿要生吃,不限量。这一天要喝6-8杯水,只喝1次汤就可以了。 

第六天:牛肉和叶类蔬菜 牛肉和蔬菜随便吃,还可以吃两块牛排,但不能吃烤土豆。除喝一次汤外,一定要多喝水。 

第七天:米饭、果汁和蔬菜 这一天可以吃点米饭和蔬菜,喝些不加糖的果汁,多喝水。蔬菜可以用葱炒着吃。 

七日之内一定要记住:不吃面食,不渴酒和其他饮料,菜里不能放油,饿时用“减肥汤”充饥。 

七日瘦身汤为七天份的食谱——以蔬菜汤为底,每天搭配不同的东西(如少量的水果、马玲薯、香焦及脱脂牛奶、大量牛肉、牛排及糙米等而成。)。因其方法简单易懂,加上某位艺人大力推荐,所以曾一度造成流行。到底它效果如何?原理为何?对身体又有什么影响?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要讨论的重点! 


蔬菜汤的基本组成为青菜煮的汤,有两种基本搭配------1.少量糖类+蔬菜汤=少吃(低热量减肥)。青菜煮的汤无油,一碗只有20-30卡,即使每2小时喝一碗,一天就算喝上10碗也只有300-400卡。再加上少量蔬菜,或一天只吃一个马玲薯的吃法,基本上属于极低热量减肥法(指卡路里介于200-800卡的一种减肥方式)。2.大量肉类+蔬菜=吃肉减肥(利用高蛋白饮食来造成脱水利尿的效果)。所以若你要问效果如何?那就要看你对效果的定义为何了。如果效果的定义只是体重减轻,一天只吃那一点点东西当然体重会变轻。如果你希望的不只是瘦下来,而且瘦下来不必再为体重烦恼,那么你可能要失望了!(若你试过,你可能会发现它反而让你更糟:因少吃使代谢降低,反而复胖更快、更多。)
已有答案 (5)
一个月掉10斤的减肥方法
辛苦的减肥工作即将收尾。第一次很认真的开始减肥,坚持了这一程,最终成功收获了的是好身材。
以前说过,我减肥成功后会将这期间的经历公布在博客上,以共追求瘦身的JJMM们分享。之所以说减肥是件辛苦事,是因为这不仅需要毅力、信心、还要有战胜自己的勇气。在此先奉劝体质不好的朋友,就请不要尝试减肥了,以免因小失大损伤了身体。
进入正题。
减肥的第一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谓是痛苦+煎熬。
第一周的食谱
每天只以鸡蛋(可以是茶鸡蛋),牛奶(不可用酸奶替代),黄瓜,西红柿度日。其余的一概都不要吃,咖啡和茶水最好也暂时不要喝了(饥饿时喝咖啡/茶容易头晕心慌)。鸡蛋,只可以吃1个/天,牛奶最多500g/天,黄瓜西红柿不限量,但这两种蔬菜不可以同时吃,以免破坏营养成分,若吃的话可以中间间隔半小时。另外,鸡蛋和牛奶是只有饿的时候才吃,不饿就不要吃了。切记不可一到饭点不管饿不饿都先吃了再说。如果要吃的话鸡蛋、牛奶一定要是在16点之前吃完。16点以后就不要在张嘴吃东西,想吃的话就只剩黄瓜西红柿可吃了。这是关键的一周。如果这一周出现了低血糖的现象吃块巧克力或含块糖。
从第二周开始,前几天可以中午加一小块酱牛肉。循序渐进以后的每天早餐可以吃鸡蛋、牛奶或是全麦面包。每隔一天中午便可以好好的吃一顿正餐。羊肉和猪肉在减肥期间最好是不要吃的,热量比较高。汤、粥之类也不要喝。主食只可以吃米饭。从加正餐开始我们可以适当的吃些水果了,猕猴桃、苹果、火龙果都在可选择范围内。当然水果也不可以肆无忌惮的吃,水果中的果糖成分也可以让你新减掉的肉再长回去的噢。吃正餐的日子可以选择上面范围内的一种水果,也只是可以吃一个的噢。而且必须遵循一切需要吃的东西都要在16点时结束这个原则。16点只有黄瓜西红柿可以陪你。
光有这样的饮食规律还不够,有效的减肥还要配合运动。建议每天晚上运动1小时,到身体感到出汗为宜。晚上不再进食,所以这时的运动才是最有效的也是最消耗热量和脂肪的。适合减肥的运动,我建议快步走。
以后的日子继续这样坚持就可以了,直到减到了自己理想的标准体重。减肥结束后,一日三餐可以正常吃,但值得注意的是晚饭一定不要再吃主食了;运动也可以适时的减少为1次/周或2次/月或依自己的规律进行了。
当初的胖丫头现在已经达到了标准。身高1米66,体重99斤,这就是现在的我。 一共减掉33斤,大约三个月的时间。当然具体的要因人而异。
1.不可以动嘴的两个时间段
每天16点--17点和20点--21点是不可以吃东西的时间,如果你是想瘦身就要记住它。
2.减肥期间绝对不可以吃的东西
花生、瓜子等坚果;各种零食;酸奶;冰淇淋;甜食;饼干;羊肉;猪肉;麻酱;面食;油炸食品;麻辣烫以及各种饮料和甜度大的多种水果。碳酸饮料极其长肉。
3.瘦身饮水规则
喝水要一口一口的,不要等渴急了一下咕咚咕咚的喝很多。不然胃很容易被撑大食量就也会增加。如果真要是渴急了,含一口水在口内,多含一会儿再咽下去。
4.减肥期间可以喝的饮料
白开水永远是保健瘦身的好饮料;除此之外,还可以喝菊花、玫瑰花等各种花草茶(不能加糖);也可以喝决明子、金银花等中草药饮剂。
5.减肥期间忌吸烟饮酒
草药科学家C.J.Lin博士文献报告
在非洲喀拉哈利沙漠地区被发现的Hoodia仙人掌含有
能压抑大脑饥饿荷尔蒙, 而达到神奇自然减重的 P57
成分,现在欧美的自然医学界运用Hoodia 仙人掌来治
疗肥胖者...more
国际媒体报导 Hoodia 仙人掌是对抗肥胖的最新武器
,它完全没有减肥药已知的副作用,在欧美Hoodia被誉
为前所未见的纯天然的绿色减肥特效药,风靡欧美亚洲
32国...more
多运动少吃野
多运动多饮水少吃野
节食加运动是不会改变的硬道理!
炒米减肥粥的做法:
  这个东西特别刮油,要是吃了一顿油大的食物,下一顿吃它可以补救啊你选上几斤米(米的质量、种类不限,只是建议你别选c,但最好是选那种免洗米,省去一道洗净、晾干的手续),然后用炒菜的锅,烧热,什么也不放,把米倒进去炒至发黄就可以了。
注意以下几点:
  1、炒米的时候,要保证米是干的;
  2、要不停的炒动,否则下面会烧焦的;
  3、米一定要炒至发黄,至于是浅黄还是深黄,那就看你的口味来定了,你喜欢吃锅巴就炒深黄一点,不喜欢就炒浅黄一点。
  4、煮的时候,就像平常煮稀饭的做法就行了
  直接把米放在锅里炒,不用洗,然后用小火炒,因为这样不会糊,一直炒到金黄色为止,然后盛起来,要吃的时候煮一下就行了, 跟煮粥似的,只是水要放多一点,等米煮到开花了就可以了,只是顺便跟你说一下,炒米的时候多炒一些,放在那里也不会坏,要吃多少煮多少,很方便的。
  减肥原理
  在炒制的过程中,米里所含的淀粉全部被破坏、分解(当然别的营养素也遭到了重大破坏,因此,它可是说是一种毫无营养的东西了),变成了活性炭。
  活性炭这种东西,可以把附在胃里、肠子里的脂肪吸走,排出体外。因此,它特别的“刮肠、刮油”,消暑解渴,而且护胃。这个东西想吃多少就可以吃多少,而且可以搭配任何菜来吃,包括大家想吃而不敢的肉啊、油炸制品啊,对于减肥最好了!
苦瓜粉瘦全身的!!!
相关问题相关搜索
随时随地有问必答!您现在的位置:
> 文章内容
  仙人掌
  [马达加斯加]雷佩里伏罗
  一只只线条分明的手
  托着花朵伸向蔚蓝的天空,
  一只只无指的手
  任风儿摇撼,岿然不动,
  人们说,有个隐秘的源头
  来自它们不受污染的手掌。
  人们说,在南方边陲,
  这隐z的源头
  滋润了无数个部落,游牧的部落,
  滋润了成千上万头牧牛。
  一只只无指的手
  从一个源头萌发伸展,
  一只只线条分明的手
  为湛蓝的天空加冕。
  而这里,当城市的两侧依然葱绿
  如森林里掠过的月光,
  仙人掌仍孤零零地留在亚莱夫山
  如蹲伏的雄牛,犄角凛然向上。
  在那山羊望而却步的陡壁,
  它隐藏着,保卫它们的源泉,
  这些&麻风病人&呵却将鲜花怒放。
  如果你想寻觅夺去它们手指的病根,
  那就进入它们故土的洞穴里。
  那病根比夜色更隐蔽,
  比曙色更神秘,
  你与我都难以识别。
  是土地的血液、石头的汗水
  以及风的精华在这些手掌中汇合一起,
  消融了它们的手指,
  纹开了金色的花朵。
  (周国勇、张鹤译)
  【赏析】
  《仙人掌》是一首寓意深厚的抒情诗作,诗人在这里赞美的不仅是仙人掌的美丽和顽强精神,更是对自己的民族乃至整个非洲各个部族的精神的赞美。在非洲,无论在怎样艰苦恶劣的环境中,都可以找到仙人掌的身影,它翠绿的形体、娇艳的花朵给非洲大地增添了无限的妩媚和生机,象征着非洲人所特有的乐观向上、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仙人掌像一只只线条分明的手掌,托着娇艳的花朵伸向蔚蓝的天空,那没有手指的手掌,任凭狂风肆虐,坦然地坚守着自己的那片土地,岿然不动。人们说它们无可撼动的力量来自一个隐秘的源头,来源于它们那不受任何污染的手掌;人们还说,在南方边陲地带,仙人掌那隐秘的力量的源头,滋润了无数个游牧部落的生存,滋养了成千上万头牧民的牛马。非洲大地上的仙人掌,像一只只没有手指的手掌,从同一个源头生长,发展壮大,那一只只线条分明的手,托着鲜花伸向天空,像是要为湛蓝的天空加冕。当现代文明的都市在这里一座座建起的时候,城市周围的草地被保养得一片葱绿,如同月光照在森林里一样泛着莹莹的绿光。而仙人掌却孤零零地留在了亚莱夫山上,可它们依然生机盎然,如同蹲伏着的雄牛的犄角一样凛然向天,不可侵犯。在那连山羊都望而却步的陡峭崖壁上,它们尽情地绽放着,它们在那里隐藏着、保卫着非洲大地上各民族的精神源泉。尽管在现代都市文明中,它们像&麻风病人&一样被人们隔离、被人们抛弃在遥远的荒野里,然而它们并不气馁,依然向天空尽情绽放着鲜艳的花朵。如果你想探寻它们为什么没有手指的根源,那就深入非洲大地的内部去吧,在那古老的洞穴里,那历史的根源比夜色更加隐蔽,比黎明的晨曦更加神秘,人们很难辨认出它最远古的模样。但你可以知道的是,是非洲大地以及它的河流、岩石和雨水,还有风儿带来的上天的信息和种子,所有这些混合在一起,造就了仙人掌的形体,消融了它们分散的手指,让它们把力量紧紧地攥在手心里,从而才能在它们的手上绽放出金色的花朵。
  诗人在诗里融进了许多现代理念,有着对现代文明与非洲古文明的冲突的思考,也有着对民族之根的追寻和认同,还有对支撑着非洲各民族世世代代在恶劣环境下艰苦奋斗、快乐生存的共同的民族精神的赞美。全诗共五节,第一节诗人就开门见山地把引向对支撑仙人掌在恶劣环境下顽强生存的根源的追寻,这同时也是作者对于非洲古文明的文化根源的追寻。第二节诗人进一步引申诗歌的主旨,把仙人掌所具有的精神与非洲东部各部落民族的文化精神联系了起来,使诗歌具有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神韵。第三节又回到仙人掌本身的意象来,再次观照它所含着的精神价值。第四节诗人把现代都市文明与非洲古文明之花进行对照,揭示出非洲的民族精神并不在现代都市中,而在已经被人们远远抛弃的非洲原野上。最后一节是作者更深一层的思考:形成古代非洲文化精神的根源在哪里?它有什么样的缺陷?而造成这种缺陷的根源又是什么?雷佩里伏罗在最后几句诗中强调,正是非洲大地上所特有的环境、气候造就了仙人掌,也即是非洲各部落民族那种纯洁、顽强而又怡然自得的民族性格。
  这首诗以仙人掌这一意象为中心,把诗人一系列的思想火花串联了起来,从它的形象联想到它的精神价值,再由此联想到非洲各部落的民族精神,进一步思考这种民族精神形成的根源及其与现代文明冲突的原因。尽管全诗五节的主旨各不相同,但由于都借助于仙人掌来展开诗情思绪,又形成了一个浑融的整体。(杜绣琳)
您可能感兴趣的诗歌鉴赏
猜猜你喜欢:芦荟和仙人掌:是异域植物,更是异域文化
仙人掌、多肉植物,其实都来自遥远的海外。
在花卉市场上,多肉植物一直是炙手可热的宠儿。这是一类外形奇特、习性特殊的植物,出现在很多讲述奇妙自然世界的书和文章里,让它们的名气久盛不衰。不仅如此,很多常见多肉植物的生长比较“粗放”,栽培容易,可谓老少咸宜;即使是完全不懂养花的门外汉买上一盆回来,也往往可以养上几年不死,甚至还能看到几度花开。至于栽培多肉的高手,又有自己的精致玩法;他们悉心培育的植株甚至可能价值连城,俨然“活文物”。一言以蔽之,栽培多肉植物是兼具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的消遣,每个“玩肉”的人都能从中收获属于自己的乐趣。
然而,绝大多数多肉植物都并非原产中国。拿其中的代表种芦荟和仙人掌来说,芦荟原产地在阿拉伯半岛,而仙人掌原产美洲。事实上,不仅多肉植物大多来自异域,“多肉植物”这个概念和栽培多肉植物的园艺文化更是地地道道的舶来品。
身世成谜的芦荟
芦荟(Aloe vera)在植物学上一向是个麻烦制造者。首先是它所属的科,就曾众说纷纭。在中国,大部分人往往还遵循《中国植物志》的老说法,把它归入百合科。但是分类学界早就发现百合科是个大杂烩,应该拆成更多的科。美国有个著名的植物分类学家叫克朗奎斯特(Arthur J. Cronquist),在他的分类系统中就把芦荟所在的芦荟属(Aloe)和近缘的几个属从百合科拿出来,独立成芦荟科。如今,根据分子研究建立的APG IV系统又把它归入另一个多少有些拼凑感的科——阿福花科(Asphodelaceae),与萱草、黄花菜和很多人觉得陌生的西方植物阿福花放在一起。
芦荟(左上角为花)。图片来源:Wikipedia
更麻烦的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理不顺芦荟的分类关系。芦荟学名中的后一部分“vera”为瑞典的“植物学之父”林奈所起,意思是“真正的”。林奈见到的“真正的”芦荟来自印度。自此以后,西方植物学家对世界芦荟资源的考察越来越深入,发现在很多地方都有类似“真”芦荟的野生植株。但它们是独立的种,还是和“真”芦荟同属一种,学界就莫衷一是了。
在这些类似“真”芦荟的野生植株里,比较有名的是中国芦荟和库拉索芦荟。中国芦荟产于海南、广东雷州半岛、福建南部、云南南部等地;库拉索芦荟也叫巴巴多斯芦荟,主产于美洲加勒比海地区的库拉索岛和巴巴多斯岛。这些植株和“真”芦荟形态非常相似,但也有细微区别。就像一个装了一半水的瓶子,有人看见半瓶子是满的,有人看见半瓶子是空的一样,分类学家里面的“归拢派”会强调这些植株共性的一面,都归成一个种;“分裂派”却强调它们有差异的一面,各自当成一个种。
中国芦荟。图片来源:Wikipedia
不仅如此,芦荟的原产地也是个谜团,而这个问题和芦荟的分类问题又有密切联系。虽然“真”芦荟是根据印度的标本描述的,但从文献记载来看,最早利用芦荟的地区却是西亚北非。古埃及人不仅把芦荟当成药物,而且还用在葬礼仪式上,连古埃及的寺庙壁画上都有芦荟的形象。到公元前4世纪时,芦荟已经成了红海和地中海地区的常规贸易品了。在此之前,它就已经传入波斯和印度,以及印度洋中的一个叫索科特拉的岛屿(今属也门)。索科特拉岛后来以芦荟种植著称,史载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的时候,他的老师亚里士多德劝他先攻占索科特拉岛,因为那里的芦荟品质优良,做成的药膏可以很好地安抚士兵的伤口。
然而,也正是因为西亚北非地区利用芦荟的历史太久了,这里的芦荟几乎都是栽培植物,很难见到可以明确判定的野生植株。所以虽然人们相信“真”芦荟原产于西亚北非或其周边地区,但在这一大片区域里具体原产什么地方就无法确定了。不仅如此,如果中国芦荟、库拉索芦荟不是独立的种,而是和“真”芦荟同属一种的话,那还得搞清楚它们在史前就是当地的野生植物,还是晚近才传入。比如“文革”期间,中国植物分类学界编辑了一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在谈到中国芦荟的产地时,编写者虽然倾向认为“恐系引入的栽培种”,但也指出“有人认为原产我国”1。
当中东还是交通要冲的时候
在分子时代之前,有些谜团已经慢慢得到了解决。比如库拉索芦荟后来普遍不被当成独立的种,而是看作“真”芦荟传入加勒比海地区之后形成的地方类型,最初于17世纪由欧洲殖民者作为药材植物引入。然而,最终是分子研究,像解决芦荟的分科问题一样基本搞清了芦荟的起源。
2015年,以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领衔的研究队伍对芦荟属和芦荟这个种做了比较全面的DNA分析,发现和芦荟关系最近的几个野生种全都是阿拉伯半岛的特有种,这样一来,身为这个“宗支”一员的芦荟基本也可以断定原产阿拉伯半岛。
然而,芦荟属很多种的化学成分都差不多,都可以提取类似的胶质,做成类似的药膏,也因此有类似的功效;但在阿拉伯半岛的这么多种野生芦荟属植物里面,为什么独有芦荟这个种被人们广泛栽培利用,其他的种至今仍然默默无闻地长在干旱的沙漠里呢?原来,芦荟的野生分布地点很接近古代从亚洲通往地中海地区的交通路线。可以想象,牵着骆驼队的商人们在酷热的沙漠中跋涉的时候,看到路边的芦荟,会忍不住掰下它的肉质叶子,要么吮吸里面的汁液解渴,要么抹在干燥的皮肤上缓解烈日灼烧的疼痛,它就这样机缘巧合地被精明的商人们看中,成了一种有用的作物。而一旦人们开始栽培这个种,对其他的芦荟野生种也就没有兴趣了2。
突尼斯沙漠中的芦荟。图片来源:
这真是个有趣的情形——单是植物本身的特性并不能决定它是否能成为栽培作物,还有其他意想不到的因素在发挥作用。对芦荟属植物来说,这个因素是它离交通路线的远近。然而,要让这个因素发挥作用,首先你得有条“交通路线”。如果古代的中东一直像今天这样盗贼横行、要路险艰,人们不是安居乐业,而是被狂热的思想迷惑,进行无休无止而莫名其妙的相互杀伐,芦荟属植物的栽培史大概就是另一种面貌了。
至于中国野生的芦荟,虽然还没有人做过全面的分子研究,但根据文献记载和形态特征研究,基本可以认定也是“真”芦荟传入之后产生的地方型。最早记载芦荟的典籍是唐初甄权的《药性论》,称之为“卢会”。此后,唐代陈藏器的《本草拾遗》称之为“讷会”。五代李珣的《海药本草》则说“芦荟生波斯国,状似黑饧(饴糖),乃树脂也”,而李珣本人就是来华波斯人的后裔。北宋苏颂在《图经本草》中也说芦荟“今唯广州有来者”,广州正是当时中外贸易的主要城市之一。这些记载都说明,中国人最先认识的是芦荟制品,由胡商从西亚地区进口。芦荟原植物本身的传入自然就更晚了。而且,从芦荟在古籍中又写作卢会、讷会、奴会等也能看出,连这个名字也是外来语的音译,所以用字不固定;尽管具体词源不详,但它应和拉丁语及英语中的aloe、波斯语中的alva、希伯来语中的ahaliym同源(至于一些人说“芦”是黑色、“荟”是聚集,意思是说芦荟膏是聚集起来的黑色胶质,就是望文生义了)。
然而,虽然大部分售卖芦荟的商家都坦承芦荟是外来植物,但也有个别人至今坚持认为中国野生的芦荟可能是中国原产。北京首钢有一位本来研究绿化的职工,就对中国的芦荟资源很感兴趣,不仅认为中国芦荟是个独立的种,而且还认为云南南部生于干热河谷的野生芦荟和其他地方的野生芦荟不一样,应该单独分出来再建立一个新种——“元江芦荟”3。虽然他成功地找到了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一位研究员替他背书,在他们合写的文章中说“或许在我国原来就有野生元江芦荟”4,但他们一起发表的“元江芦荟”新种(“Aloe yuanjiangensis”)却不合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对新种发表提出的要求,至今还是个“不合格名称”,未被国际上权威的植物名称数据库收录(不过,这不影响大量的国内学术论文堂而皇之地使用这个“学名”5)。
当然,只要还没有人做过分子研究,中国也是芦荟属植物原产地的可能性就不能完全排除。也许将来会证明,试图发表“元江芦荟”的几位研究者的观点是对的——但在此之前,我想他们应该先让这个种得到权威植物名称数据库的承认。
仙人掌科:还没做好走出美洲的准备
在多肉植物里面,芦荟是典型的“叶多肉植物”,肉质膨大的是叶。此外,还有一大类多肉植物是“茎多肉植物”,肉质多汁的是茎。仙人掌科植物就是茎多肉植物的代表。
一说到仙人掌,很多人会想到美国西部,想到墨西哥,想到牛仔。的确,美国西部和墨西哥的荒漠地带分布着很多仙人掌科植物,它们点缀在荒漠里,形成了独特的景观。但严格来说,那里的仙人掌科植物很多呈柱状(分枝或不分枝)或球状,并不能简单称为“仙人掌”。真正的仙人掌属(学名Opuntia)植物正如其名,茎是扁平的,就像手掌一样,但它们也仍然都产于美洲,以墨西哥分布最集中。
美国西部主题动画片《BB鸟和大灰狼》里面就经常出现仙人掌。图片来源:WB
事实上,按照国际上的主流观点,仙人掌科的大约1,800种植物几乎全部是南北美洲的特产,只有唯一的一个种——丝苇(学名Rhipsalis baccifera)除了在南美洲和中美洲有分布外,还天然生长在非洲大陆、印度洋岛屿直至斯里兰卡。丝苇的果实是又小又白的浆果,可以吸引鸟类啄食,为它传播种子。也许从前有一天,一只刚吃过丝苇果实的鸟不知道通过什么方式横渡了大西洋,便这样让丝苇的种子幸运地来到了它眼中的“新大陆”。不过,也有学者怀疑,美洲的食果鸟类并没有短时间内横渡大西洋的能力,丝苇也许仍然是在“地理大发现”之后随着人类的船只到达非洲的。这样的话,仙人掌科的天然分布就完全局限于新世界6。当然也有人提出一种似乎更靠谱的折衷观点:也许丝苇横跨大西洋之旅是倚赖人类活动实现的,但到了非洲之后,它进一步向印度洋岛屿的扩散则可由鸟类完成。
这样看来,和几乎扩张到世界每一个角落的菊科不同,仙人掌科植物一直没有做好走出美洲的准备,它们是猝不及防地被人类带离美洲的。然而,用拟人的话来说,其中的仙人掌属植物“脑筋比较活络”,在异乡经历了短暂的不适之后,就迅速入乡随俗,甚至喧宾夺主。如今,在中国南方已经有4种仙人掌属植物逸为野生,甚至成为恶性入侵植物。按Flora of China(英文版《中国植物志》)的观点,原产南美的单刺仙人掌(Opuntia monacantha)最先引入中国,早在明末的1625年就出现在中国文献记载中;其次是原产墨西哥的梨果仙人掌(Opuntia ficus-indica),1645年首见记载;再次是原产加勒比海地区的仙人掌(Opuntia dillenii),1702年首见记载;最后是原产墨西哥、1901年引入中国的胭脂掌(Opuntia cochinellifera)。如今,这4种仙人掌属植物在华南地区(特别是海滨)都十分常见,单刺仙人掌和梨果仙人掌甚至入侵到云南和西藏,在干热河谷中如鱼得水,构成优势群落。
三亚海滨的仙人掌(Opuntia dillenii)/刘夙摄
虽然文献记载如此清楚,但还是有人认为仙人掌属植物可能原产中国。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人不是业余爱好植物分类研究的钢厂职工,不是主攻一个科的普通植物分类学家,而是中国植物分类学和植物区系地理学的泰斗、号称“中国认识植物最多的人”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征镒。
我们怎样发扬中国多肉文化
作为分子时代之前的老一辈植物分类学家,已故的吴征镒先生毕生都追求对世界植物的全面认知和综合理解。最终,他效法德国的恩格勒、英国的哈钦松、苏联的塔赫塔江、美国的克朗奎斯特,为世界被子植物提出了自己的“多系-多期-多域”分类系统,即“八纲系统”。运用这个八纲系统,吴先生在晚年大作《中国被子植物科属综论》7中全面梳理了中国被子植物当前形态和地理分布的演化由来;其中内容在略作压缩之后,又占据了吴先生主编的《中国植物志》第一卷总论部分的极大篇幅。
时间会对这部1200多页的巨著做出公允的评价。但在论述一些栽培作物和入侵植物的起源时,吴先生却不时让人瞠目结舌。在“仙人掌科”一段的开头,吴先生就唱了主流观点的反调:“(仙人掌科)过去总以为是绝对的新世界特有的中等大科……我国虽记录2属约4种,已属极小,且全部认为是引种后逸生。但有些情况甚滋怀疑,后文当详加考订。”
什么情况呢?以仙人掌为例,吴先生认为它就是《三国志·吴志·孙皓传》中的“平虑草”,可见在“地理大发现”之前中国就有。这当然是个不寻常的假说,可惜证据实在薄弱。《孙皓传》的原文是这么说的:“……有买菜,生工人吴平家,高四尺,厚三分,如枇杷形,上广尺八寸,下茎广五寸,两边生叶,绿色。东观案图,名……买菜作平虑草,遂以……平为平虑郎,……银印青绶。”这是说,三国吴国的最后一个皇帝孙皓是个昏君,迷信各种灵异。有一个叫吴平的工匠在家中发现了一种叫“买菜”的古怪植物,报告给政府部门。史馆(东观)的修史人员查阅馆中图籍,发现这种“买菜”就是图籍中记载的“平虑草”,是一种祥瑞之草。孙皓十分高兴,就给了吴平一个“平虑郎”的封号,发给他只有大官才能使用的带有青色绶带的银制印章。
尽管从形状和大小上讲,这种“买菜”有点像幼年仙人掌(而且和一般人的想象相反,仙人掌的确是有真正的绿色叶子的,只不过长得非常小,刚生出来不久就会脱落罢了),但仅靠这样寥寥数句的非专业描述,并不能确定它一定是仙人掌,而不是别的什么植物。然而,凭这样的孤证,加上它在云南干热河谷已经形成了非常“原生态”的群落等现代证据,吴先生便说,“我们疑(仙人掌)为……本地区系中固有,属于第三纪或以前古热带区系中固有”。不仅如此,吴先生还认为同属仙人掌科的量天尺和昙花也是中国原本就有的植物。
我们经常吃的“火龙果”就是仙人掌科量天尺的果实。图片来源:Wikipedia
这还没有完。出于对云南干热河谷植被一定原生的信念,吴先生又认定同样来自新大陆的蓟罂粟也是中国原产。前面提到的芦荟,吴先生也写道:“我们认为它在云南干热河谷和共生的仙人掌、霸王鞭一样,原是古已有之的古南大陆孑遗,显然也不排除由昆仑奴从非洲或阿拉伯引入的可能。”连近年新入侵到江苏等地的水生植物水盾草,他也认为是中国原产,这样可以让中国再多一个原产科。
吴先生对一些引进栽培植物也有自己的观点。比如他说原产热带美洲的紫茉莉在中国从来没有带“胡”、“番”、“洋”字样的别名,所以不是外来,也应是原生植物。还有甜瓜、黄瓜、葫芦、芥菜、芸薹,他认为中国本来也都有,还批评甜瓜的西非起源说“只是揣测之辞”。吴先生甚至还认为,中国本来也有悬铃木属植物,只是后来被人砍绝了;同样,他看到从大洋洲引入的木麻黄在中国生长良好,最北可以种到浙江,便怀疑中国本来也是它的分布区,“或因人烟稠密而致绝”。
这些观点里面,大部分还没有最终定论,还需要分子证据做最后的裁决(也许吴先生后半生一直苦心经营的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有义务承担这些工作)。斯人已逝,我们不敢妄猜对中国植物学做出卓越贡献的吴先生为什么在作物起源问题上会持这样的观点,但有一点大概是很明确的:即使像芦荟、仙人掌等个别多肉植物早就得到了中国人的栽培利用,即使中国也有少量无可争议的原生多肉植物(如瓦松属、瓦莲属、碱蓬属等),但是在中国传统植物文化中一直没有“多肉植物”这个概念,也因此没有人自觉地去挖掘本土多肉植物资源,把它用到园艺造景中。直到20世纪,多肉文化才从国外传入中国,为中国园艺开辟了全新的领域。
而且,我们不得不再次感谢日本人,因为他们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明治时代就成功地把多肉文化融合到本国园艺中,后来对中国多肉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事实上,“多肉植物”这个汉字译名就是日本园艺家松泽进之助创造的。日本人还给多肉植物起了大量的日式汉字名称,现在也几乎都被中国玩家一古脑地直接拿来使用,全不顾里面很多名字乖剌甜俗,实在有违千百年来中文植物名称的命名传统。
在我看来,要发扬中国多肉文化,首先要承认它来自异域,然后再探讨它和传统文化对接的可能性。我们既不能硬说一些外来多肉植物是中国原产,又不能硬用一些日式的多肉植物名字。对待多肉文化,也正如栽培多肉植物本身一样,新手有新手的观点,而高手也应该有高手的态度。(编辑:Mo)
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 1976.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五册). 北京: 科学出版社.
Grace, O.M., Buerki, S., Symonds, M.R.E., et al. 2015. Evolutionary history and leaf succulence as explanations for medicinal use in aloes and the global popularity of Aloe vera. BMC Evolutionary Biology, 15:29. (DOI: 10.-015-0291-7)
熊佑清. 1999. 芦荟:识芦荟 栽芦荟 用芦荟.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熊佑清, 郑吉光, 刘亮. 1999. 元江芦荟及其保护应用研究探讨. 芦荟产业, (3): 13–19.
铁军, 金山, 白海艳. 2005. 华芦荟(Aloe. chinensis)和元江芦荟(Aloe. yuanjiangensis)种名确定的探讨. 长治学院学报, 22(2): 9–10.
Cota-Sánchez, J.H., Bomfim-Patricio M.C. 2010. Seed morphology, polyploidy and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the epiphytic cactus Rhipsalis baccifera (Cactaceae). Polibotánica, (29): 107–129.
吴征镒, 路安民, 汤彦承, 等. 2003. 中国被子植物科属综论. 北京: 科学出版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坷垃非洲人真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