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国浅降彩瓷糖罐初上海民族书画馆长

当前位置:
& & 海派书画家群体崛起于清末,发展于民国初年
海派书画家群体崛起于清末,发展于民国初年
海派书画家群体崛起于清末,发展于民国初年。作为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兴艺术流派,不仅有着其兼容并蓄、开拓变法的创新精神,而且有着其关注民众、参与社会的公益意识。特别是反映在赈灾帮困、救难济贫的慈善事业上,体现了海派书画家积极的入世理念和先进的公共精神。历史地看,海派书画家在那个年代之所以 能成为全国书画创作的领军团队,并把上海打造成全国书画艺术的中心,除了其鲜明的笔墨风格、独特的艺术造诣外,公益意识的强化、公共精神的释放及大量的赈灾慈善活动的策划与实施,无疑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社会原因。 &一,海派书画家助赈的源起。上海自开埠后,随着工商业的兴起、金融贸易的兴盛、东西文化的交融及海陆交通的便利等原因,迅速成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正是在这个繁荣的社会经济平台上,形成了以张子祥、任熊、任熏、胡公寿、任伯年、虚谷、蒲华、吴昌硕为代表的第一代海派书画家群体。诚如张鸣珂在《寒松阁谈艺琐录》中所言:“当时的上海,自海禁一开,贸易之盛,无过上海一隅。而以砚田为生者,亦皆于而来,侨居卖画,公寿、伯年最为杰出。”应当看到这是一个在社会转型、政治变革、经济开放、都市发展阶段所产生的具有近代意义的新型画派。正是这种社会属性和人文追求,使海上书画家具有十分自觉而强烈的慈善意识和公益精神。笔者查阅清末的《申报》,在书画润格广告中,书画助赈广告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如金继,号免V,以撇兰工书驰名于海上,据传是他首创书画廉润赈灾。日《申报》载《捐买画兰助赈》中云:“灾已三年,荒延数省,伤心惨目,苦不堪言。自助赈有人稍救眉急……今又有金君免痴者夙精书法,绘事尤工,闻今特立愿捐卖画兰一千件,设砚于老巡捕房对门彭诚济堂,集收润笔之资,尽作赈饥之用。”金氏的书画赈灾迅速得到了上海书画界的响应。也就在半月后,日《申报》载《》,由当时上海名气最大的张子祥、胡公寿、任伯年、朱梦庐、杨佩甫、汤恫⑽饩咸7人领衔,每人画扇、2圆一件(七折)。这也是海派书画大师任伯年在目前所能见到的书画润格价。但这却是一份闪光的慈善记录。此润格出来后,由于全系一流海派书画家,因而购画助赈者踊跃,而当时一块银圆约相当于今85元人民币,一斤上白米仅1.8分。可见这批书画善款在相当程度上帮助了一部分灾区百姓度过难关。其后海上最著名的书画团体“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也组织了一些书画篆刻家助赈。 二,豫园书画善会的盟主作用。此举所开,蔚然成风。海派书画家的以艺助赈成为了一种群体活动和日常项目。从1879年至1920年当时报刊杂志上发表的书画润格来看,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赈灾捐款。特别是1909年,由海派书画家高邕、杨逸等人发起,吴昌硕参与创办的“豫园书画善会”,就是一个以书画义卖求助、慈善济世为主的组织。该会的成立,标志着海派书画家的慈善活动已从民间自发活动演变为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纲领的社会团体活动。书画善会以海派书画的发源地豫园为基地,借园中得月楼为会所,初时有会员近百人,后发展至二百多人,基本上汇集了海派书画家的主体力量,除了发起参与者外,还有钱慧安(任会长)、蒲华、杨伯润、王一亭、张善I等人。按“豫园书画善会缘起与章程”载,该善会为会员公定润格:“应纳之润,半储会中,存庄生息;遇有善举,会议酌拨,聊尽善与人同之意云尔。”即书画家会员的作品出售钱款,一半归作者,一半捐善会,存钱生息。凡遇有慈善公益之事,将开会公议,实行民主管理。正是这些具有近代运行模式的操作方式,书画善会不仅赈灾救济过甘浙鲁豫等省的水旱之灾,而且实行每年冬令施米、夏季送药的常规解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广泛的艺术影响。以社会学的观点来看,豫园的书画善会不仅具有商业行会的性质,而且更突出了公益慈善机构的功能特征,并将这种慈善公益行为契约化和公开化。反映了海派书画家公民意识的觉醒和作为一个阶层群体的崛起。从一个更广泛的历史背景上看,是一种时代精神促成了海派书画家的社会慈善观念与公益意识的形成。在这种“得诸社会,还诸社会”的善举过程中,不仅扩大、推介了海派书画家的作品,还极大地获取了书画受众的好评和青睐,取得了双赢的社会效果。 三,海派书画家慈善活动进入高潮。海派书画家将艺术资源作为一种社会资源进行慈善公益活动时,不仅仅局限于赈灾济困,其领域是广泛的,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如1921年著名的《汉三老讳字忌日碑》流落到上海,很可能落入外商之手,吴昌硕等人闻讯后,马上邀请书画同仁发起募捐,特别是吴昌硕不顾自己年迈(是年78岁)病臂,到处奔走呼吁,并忍痛作书作画。王一亭、倪墨耕、高邕、丁仁、王福厂、吴隐、叶铭等人亦积极响应,终于凑齐了8000元巨款将国宝之碑赎回。吴老后来以饱醮激情之笔撰写了《汉三老石室记》以记此义举。日在上海爆发了举世震惊的“五卅惨案”,不少富有正义感的海上书画家拍案而起,纷纷举行书画义卖以支持工人的罢工和抚恤死难工友。抗战爆发后,为了抗击日寇入侵,拯救民族危亡,海派书画家的义卖活动更是达到了高潮,如1938年抗战初起,海派书画家唐云、白蕉、邓散木、若瓢在上海大新公司(现上海第一百货公司)四楼举行了《杯水画展》,以救济难民、支持抗战,唤起人们的爱国热情,富有正义感和共济精神的上海市民纷纷订购,展品全部售完,有的还不断重画。此次展品无论是山水花鸟还是书法,均五元一张,书画家自留二元,二元捐献,一元留作活动经费。《杯水画展》的成功获得了当时舆论界的高度评介,成为抗日救亡运动中的一个重要篇章,并受到了当时海派书画大名家郑午昌、吴待秋、汪亚尘、贺天健、冯超然的推崇,也带动了整个海派书画家投身抗战的热情。 四,对当代海派书画家公益精神的呼唤。海派书画家的公益观念与慈善意识,作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资源和优秀的人文传统,对当代海派画坛颇有教化意义和启迪作用。坦率地说,如今海派书画家的公益精神和慈善意识还显得比较低迷,虽然有时也举行一些赈灾助困,但仅是个别或偶然的行为,并没有常规化和持续化。特别是相关的协会,也没有把赈灾慈善作为一项日常工作和常设项目而加以重视操办,也没有契约化。现在一些书画相关协会设有创作部、理论部或各专业委员会,唯独没有公益慈善部或委员会,从中折射出的是慈善理念的集体无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当前书画界的浮躁化和功利化。有的书画家较多关心的只是自己的作品卖多少钱一尺,市场价格飙升如何?“得诸社会,还诸社会”的优良传统正在渐行渐远,以艺助赈帮困的慈善精神也无暇顾及。笔者长期从事中国艺术史的研究,平心而论,当代书画家的生存形态和经济收入不要说是清末民初、就是在中国艺术几千年的发展史上,也是最好的阶段,但是相应的公益精神明显不足,不匹配。在当前全民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有必要呼唤海派书画家公益精神的回归。 & & & & &
编 辑:xkz2013
特别声明:除声明文章来自本站原创外,其余均转载自网上,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所属媒体所有!本站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站立即删除。
山水画大师吴大恺
书画作品在房间的风水
书法家李传波
怎么样选择餐厅挂画
书法大师王兆祥作品
友情链接:&
&&&&&&&&&&&&&&&&&&&&&&&您当前的位置是:
清末民国初 黄牧甫 黄牧甫印谱
编号:1353
估价:3,500-4,000
编号:1354
估价:6,500-7,500
编号:1355
估价:2,500-3,000
编号:1356
估价:2,500-3,000
3,500至4,000
清末民国初
拍卖会名称
拍卖会专场
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三楼(上海市南京西路1333号)
钤印:济宁孙诒叔考藏金石(白)
线装一册 纸本
说明:黄牧甫(),名士陵,以字牧甫名世。晚清印坛杰出的四大家之一,“黟山派”创始人。其篆刻师承邓石如、陈曼生、吴让之、赵之谦。作品中大巧若拙、返朴归真。
20*10.5cm
  成立于1999年3月,是一家大型的综合性专业化拍卖公司,原属国营企业。2004年7月份经过改制,...…[]
联系电话:86-021-联系地址:中国·上海市思南路86号所属地区:上海拍卖品:
估价RMB 15,000--25,000
估价RMB 20,000--30,000
估价RMB 35,000--45,000
估价RMB 100,000--150,000
估价RMB 30,000--40,000
估价RMB 18,000--25,000
估价RMB 10,000--20,000
估价RMB 18,000--25,000
估价RMB 80,000--100,000
估价RMB 260,000--260,000
估价RMB 1,000--1,800
估价RMB 3,000--5,000
估价RMB 4,800--8,000
估价RMB 1,000--1,800
估价RMB 8,000--15,000
估价RMB 7,000--12,000
估价RMB 1,000--1,800
估价RMB 1,500--2,800
估价RMB 1,800--3,500
估价RMB 1,000--1,800
估价RMB 4,080,000--4,080,000
估价RMB 4,080,000--4,080,000
估价RMB 2,835,200--5,670,400
估价RMB 2,000--2,000
估价RMB 4,000--5,000
估价RMB 10,000--20,000
估价RMB 10,000--20,000
估价RMB 2,500--3,500
估价RMB 15,000--25,000
估价RMB 12,000--18,000
估价RMB 25,000--35,000
估价RMB 500,000--800,000
估价RMB 200,000--300,000
成交价RMB 9,200
成交价RMB 3,450
估价RMB 150,000--250,000
估价RMB 180,000--230,000
成交价RMB 9,200
成交价RMB 437,000
估价RMB 20,000--30,000
估价RMB 1,218,000--1,218,000
估价RMB 5,000,000--5,000,000
估价RMB 3,000,000--3,000,000
估价RMB 900,000--900,000
估价RMB 30,000--30,000
估价RMB 2,000,000--2,000,000
估价RMB 1,064,000--1,064,000
估价RMB 1,800,000--1,800,000
估价RMB 1,500,000--1,500,000
估价RMB 380,000--380,000
估价:成交价RMB 13,200时间:公司:上海嘉泰
成交价RMB 7,150
成交价RMB 3,850
成交价RMB 2,750
成交价RMB 3,300
成交价RMB 4,400
成交价RMB 1,650
成交价RMB 68,200
成交价RMB 10,450
成交价RMB 9,350
估价:成交价RMB 3,080,000时间:公司:上海嘉泰
成交价RMB 3,080,000
成交价RMB 2,860,000
成交价RMB 2,750,000
成交价RMB 2,200,000
成交价RMB 1,980,000
成交价RMB 1,760,000
成交价RMB 1,562,000
成交价RMB 1,430,000
成交价RMB 1,320,000
估价:--时间:公司:上海嘉泰
估价RMB 3,000--5,000
估价RMB 6,000--8,000
估价RMB 5,000--7,000
估价:成交价RMB 1,000,010,000时间:公司:东方艺都
成交价RMB 883,200,000
成交价RMB 672,000,000
成交价RMB 625,600,000
成交价RMB 474,600,000
成交价RMB 474,600,000
成交价RMB 436,800,000
成交价RMB 425,500,000
成交价RMB 403,200,000
成交价RMB 402,500,000
估价:估价RMB 16,000--28,000时间:公司:杭州佳实拍卖
估价RMB 3,800--5,000
估价RMB 1,080,000--1,500,000
估价RMB 45,000--60,000
估价RMB 8,000--12,000
估价RMB 3,800--5,000
估价RMB 15,000--25,000
成交价RMB 13,200
估价RMB 6,000--8,000
估价RMB 50,000--70,000» 文章内容
更新日期: 21:48:21&&&&
关键字:-&&&&
信息来源:&&
本站内容全部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创网站所有,不代表本站观点!上海文史馆_百度百科
上海文史馆
文史研究馆是上海市人民政府领导下具有统战性、荣誉性的机构。以党外人士为主体,安排部分有文史专长有名望的老年为馆员。文史研究馆的设置,体现了敬老崇文的优良传统。主要职责是照顾馆员生活,提供必要条件,使馆员老有所养、老有所为、量力而行、各展所长;组织馆员开展文史研究、书画创作、海外联谊、参政咨询等工作,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推进文化事业发展作出,为团结老年,壮大服务。
上海文史馆文史馆简介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于1953年在市长亲自主持下建立。 地址:上海市思南路41号
上海文史馆馆员概况
文史馆员来自社会各个方面,有着广泛的社会联系和较高的学识和声望。馆员大多是、出版、历史、教育、翻译、书画、诗词、艺术等方面的知名人士。在历任馆员中有前清8名、4名、30名、53名、20名及参加过者40余名。有原中上层的军政成员,也有历史著名人物的后裔和北洋政府及国民党重要官员的亲属,还有各级、。如已故的馆员中有著名书画家王个簃、朱屺瞻、颜文梁、林风眠、关良、史学家陶菊隐,康有为之媳庞莲及最晚去世的前清秀才的苏局仙等。健在的馆员中,颇有影响的有的女婿陆久之、的外孙王弘之、革命先烈许晓轩的夫人姜琦华、著名导演孙道临、著名表演艺术家秦怡、著名翻译家盛草婴及书画家陈佩秋、吴青霞、曹简楼等。[1]
上海文史馆历任馆长
(),海盐人,1953年6月任馆长。前清,授。曾任刑部主事,章京。创办通艺学堂专讲泰西实学。曾与参加。后任上海南洋公学译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士。任董事长时主持校勘出版四部丛刊、百纳本二十四史。解放后为全国。著有《涉园序跋集录》等。
(年),字翊云,晚号澹翁,福建人,出生在。近代法学家、社会活动家、文化名人。年任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副馆长、馆长。
(),上海松江人,1960年7月任馆长。曾任教授,南洋公学附中主任,英文杂志编辑主任,校长,教授。擅长项英文,编成多种英文字典,著名的有“English Student”等。
(),人,1961年4月任馆长。曾任、教授,国立编译馆编审,外交部,上海中华书局教科图书部长。解放后曾被选为市副市长,副总编辑,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主任。
王国忠,笔名石焚。人。编审。1951年毕业于江苏农学院农艺系。1951年任《苏南农村青年报》总编辑。1952年调华东青年出版社,任编委。1954年调少年儿童出版社,任编辑室主任、副总编辑。1978年,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党组书记。1983年,任上海市出版局局长。1986年10月,任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长。
还有,徐福生、吴孟庆 ,现任馆长沈祖炜。[2]
上海文史馆馆务活动
文史馆经常举办各种活动,丰富馆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安排馆员的定期学习,举行专题报告会和学习讨论会,组织参观考察、休闲游览,举办诗社活动、、笔会等,每年举办盛大的迎春团拜会,市委、市政府领导出席并向馆员拜年,场面热烈隆重。文史馆建立工作人员对馆员联系服务制度,馆领导和工作人员经常上门探望慰问,关心照顾馆员生活,协同家属和原属单位帮助解决馆员生活上和医疗上的问题。
文史馆组织馆员开展文史研究活动,挖掘和保存珍贵史料。先后整理出版馆员撰写的文史资料选辑20多本,九十年代,由中央文史馆发起,上海文史馆主编《新编文史笔记丛书》50余册,为当时出版界一项盛举。现在,在中央文史馆统一组织下,上海市文史馆正在编撰《中国地域文化通览·上海卷》。上海市文史馆通过编辑《世纪》杂志,形成联络各方力量开展文史研究的一个平台,杂志在读者群中得到良好的反响。近年来,上海市文史馆每年举办专题论坛,联合社会各方力量,围绕在建设现代化社会进程中如何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针对不同专题共同进行研讨。
文史馆组织馆员开展书画创作和交流,为丰富文化生活作贡献。举行专题笔会、举办馆员书画展。配合重大节庆或活动,组织馆员创作书画作品,参加赈灾慈善捐赠义卖活动。通过举办书画作品展,经常与外省市文史馆进行馆际交流,还开展与、、同胞的联谊交流,曾同、等国家开展民间友好交往。文史馆编辑出版馆员重要的书画作品有《海上翰林书画集》第一、二集,《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书画作品系列》、《馆藏对联书法集》等。 [3]
上海文史馆馆办刊物
《世纪》杂志是由中央文史研究馆、上海市文史研究馆联合主办的综合性文史双月刊。《世纪》的前身是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主办的《上海文史》。1989年1月,《上海文史》创刊,内部发行,半年刊,1991年改为季刊,1992年获公开出版发行。其时,著名作家、记者、翻译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萧乾先生为加强全国文史研究馆系统间的交流合作,推动文史研究,积累史料,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提议将《上海文史》改由中央文史研究馆与上海市文史研究馆联合主办。后经国务院领导指示同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1993年7月《世纪》在上海创刊。 [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末民国玉冒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