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金陵饭店制造局有什么电影在这拍的

旅宁散记:走进金陵制造局
走进金陵制造局
吃了早饭又匆匆赶到朝天宫古玩市场淘宝,因囊中羞涩,只看不买了.
在孔先生的摊位上,我为他的一些清末信扎和资料所吸引,粗粗的浏览一通后,觉得这些信扎和资料竟与金陵制造局有些关系,也跟苏州的一些人事有些关系,只是却要天价,只得望洋兴叹.他说家中有一批老照片,便约好下午去他家看老照片.
吃了中饭,乘83路到集庆门桥站下,知道有301路车去孔先生住的秦虹小区,但怎么也找不到301路车站,于是打的前往,却在车子里看到了金陵制造局的门楼和旧址,让我一下兴奋起来.到了孔家看了孔的一些老照片,除三张有些价值外,其他几份实属一般,但孔先生却要一齐出售.又看了汪伪时期编的&古今&杂志,是汪氏手下的一批文人写的水平极高的文史杂志,其中竟有张爱玲\吴湖帆的文章,倒是很想要的.还有三张清末&申报&,其中有一份宣统元年(1909)官派美国的留学生名单,这批学生中有赵元任\竺可桢.但都因为价格高悬而作罢.
离开孔家,便直奔金陵制造局旧址参观.对金陵制造局的关注缘于写作&觅渡青晹&一书,这本书是沧浪区政协"沧浪工商文化丛书"中的一本.在&觅渡青晹&中就有&,苏州洋炮局机声隆隆&一文.其中写道:
"苏州洋炮局诞生于1863年大清同治二年冬天,设在苏州原太平天国纳王府即现在的十全街南园宾馆内(应为桃花坞大街后为长城电扇厂的地方)。洋炮局并不是一个现代概念上的管理枪炮兵器的局级机关,而是一家制造现代枪炮的工厂。&&&
苏州洋炮局是苏州乃至中国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兵工厂,它全套购入英国阿思本军舰上的制造枪炮的机器,它聘请外国技师指导兵器生产,成为第一个由洋技师指导并第一个使用洋机器制造兵器的兵工企业。
苏州洋炮局生产出的枪炮子弹在歼灭太平天国残余和平息捻军造反的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苏州洋炮局与春秋时代生产冷兵器的干将坊遥遥相对,一时间,征战的士兵们从“男儿何不带吴钩”的旧刀枪变成了“将士争用苏州造”的新火器。
苏州洋炮局来也匆匆,去也匆匆:1863年它从上海迁来,1865年便迁到江宁(南京)和上海,并入金陵枪炮局和江南制造局。抗战时期又迁往重庆后方,解放后分设西南各地,孕育了中国的现代兵工大产业。
苏州洋炮局,在苏州古城轰鸣了第一声蒸汽机器声,1865年苏州洋炮局迁出苏州后,苏州城里的机器声沉寂了整整三十年,直至1895年盘门外的青旸地苏纶厂才再次响起纺纱机器的轰响,重新开始了苏州现代工业的艰难步履。"
金陵制造局其实最早是称金陵枪炮局的,它就是由李鸿章当上两江总督后从苏州迁到南京的.苏州枪炮局建于1863年,金陵枪炮局建于1865年,也就是说金陵制造局的根在苏州,苏州枪炮局是爹,金陵制造局是它生出的儿子.金陵制造局在民国十七年(1928)改建为南京兵工厂,抗战前迁往重庆.解放后在南京兵工厂的旧址上建起晨光机器厂,也是新中国重要的兵工厂之一.现在的晨光机器厂的牌子还在,但同时也挂起了晨光航天工业集团公司的牌子,工厂里已不再冒烟,也不再机声隆隆了,原来的工厂已建成了南京晨光科技1865创意产业园.创意园打的牌子就是1865年创建的金陵制造局.
建于1865年的金陵制造局门楼(重建)
重建的金陵制造局正厂(还有左厂右厂)厂房
当年金陵枪炮局(制造局)生产的短炮
1828年南京兵工厂旧址
南京兵工厂旧楼
晨光机器厂为香港铸的佛像
赵朴初&卜算子&词
"兵气销为日光光,妙相庄严现"
晨光机器厂旧址开发为1865创意园
创意园中的第三产业
谭金土&觅渡青晹&一书中的&,苏州洋炮局机声隆隆&一文
,苏州洋炮局机声隆隆
苏州洋炮局,古城轰鸣第一响机器声
苏州洋炮局,苏州人很陌生的名称,很多人不知道它是怎样的一个机构。
苏州洋炮局诞生于1863年大清同治二年冬天,设在苏州原太平天国纳王府即现在的十全街南园宾馆内(应为桃花坞大街后为长城电扇厂的地方)。洋炮局并不是一个现代概念上的管理枪炮兵器的局级机关,而是一家制造现代枪炮的工厂。
苏州洋炮局是苏州乃至中国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兵工厂,它全套购入英国阿思本军舰上的制造枪炮的机器,它聘请外国技师指导兵器生产,成为第一个由洋技师指导并第一个使用洋机器制造兵器的兵工企业。
苏州洋炮局生产出的枪炮子弹在歼灭太平天国残余和平息捻军造反的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苏州洋炮局与春秋时代生产冷兵器的干将坊遥遥相对,一时间,征战的士兵们从“男儿何不带吴钩”的旧刀枪变成了“将士争用苏州造”的新火器。
苏州洋炮局来也匆匆,去也匆匆:1863年它从上海迁来,1865年便迁到江宁(南京)和上海,并入金陵枪炮局和江南制造局。抗战时期又迁往重庆后方,解放后分设西南各地,孕育了中国的现代兵工大产业。
苏州洋炮局,在苏州古城轰鸣了第一声蒸汽机器声,1865年苏州洋炮局迁出苏州后,苏州城里的机器声沉寂了整整三十年,直至1895年盘门外的青旸地苏纶厂才再次响起纺纱机器的轰响,重新开始了苏州现代工业的艰难步履。
苏州洋炮局,李鸿章的强军梦想成真
1853年,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南京)。1860年,忠王李秀成占领苏州,率军直指上海。为“保卫上海”,上海道台吴煦听信苏州人王韬的建议,聘用美国流浪汉华尔组织、招募外国流氓和华人组织一支千余人的拥有西洋武器装备的“洋枪队”,“洋枪队”参与对上海周边的太平军作战,打了几个胜仗,号称“常胜军”。
1862年,李鸿章率领刚刚创建的淮军出任江苏巡抚,他深知用西洋兵器武装的“洋枪队”在与太平天国起义军作战中的优势,认定西洋“炮火绝妙精厉”,“只有用洋人的军火才能制服太平军”。他要用夷之技平定太平天国之乱。李鸿章跟上海方面达成协议:常胜军的饷银由淮军配发,编入他的正式军队,受淮军调度。1862年9月,华尔在宁波附近的一场战斗中,被太平军打死,李鸿章隧与上海租界的英国军方协商,启用时年30岁的英国工程兵少校戈登为统帅。
1963年秋,李鸿章统率的淮军与“洋枪队”攻克了常熟、太仓、昆山、吴江、江阴等地后,形成了对苏州合围之势,戈登率领“洋枪队”用火炮把苏州坚固的城墙炸开了好几个缺口,引起了苏州城里太平军的恐慌。戈登又通过潜伏在太平军中的奸细引诱天平天国纳王献城投降。经过一番秘密联络和策划,日,纳王郜永宽联络苏州城里的四王四将,砍下太平军苏州统帅慕王谭绍光的头颅献给了清军,大开城门迎接清军入城,清军诱降成功,“兵不血刃”地拿下了苏州。李鸿章对投诚的太平军将领极不放心,设计谋杀了全部太平天国的将领和众多太平军,演出了“苏州杀降事件”。为了安抚心存不满的戈登,李鸿章为戈登请到了同治皇帝的奖赏——领提督衔、赐穿黄马褂、戴孔雀花翎,并将苏州盘门外的一座大木桥命名为戈登桥(原大木桥几经改建,解放后改名为解放桥),以表彰这位“洋枪队”的统帅为平叛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作出的贡献。
然而李鸿章的这一手并没平息因杀降引起戈登和租界上外国人的愤怒和不满,上海的外国领事馆官员代表列强及外国侨民签署了一项严厉谴责李鸿章的决议,指其杀降是对人性的彻底背叛,并警告说此事很可能使列强不会再帮助清政府,并可能撤回帮清军打仗的洋兵洋将。这反而促使李鸿章下决心彻底裁撤“洋枪队”。李鸿章感叹“洋枪队”已成为“磨难星”,不但“月糜五、六万金”,而且“随事要求,随时翻覆,鸿章百忍之而苦无一当也”。李鸿章上书朝廷要求裁撤“洋兵”的请求得到批准。
李鸿章当年网罗戈登的“洋枪队”编入淮军是有远大的战略眼光的,他看中了“洋枪队”的西洋兵器和新式练兵方法。李鸿章把“洋兵”混合编入淮军,他更大批购入西洋兵器武装淮军,聘请他们当教习训练中国士兵使用洋兵器。到1863年底李鸿章攻占苏州时,淮军已发展到五万余人,而配备西洋兵器的淮军也达到三万人以上。当时,淮军配备的西洋兵器都是出高价向西方列强购买的,有时西方列强还时不时地对清政府搞武器禁运,淮军不得不通过地下渠道高价获取西洋武器,据说收买英国人从他们的军舰上偷来的一颗12磅炸弹就要化三十两白银,一颗破的铜帽也要十九两白银。因此,要用西洋武器来武装淮军花费巨大浩繁。李鸿章的淮军虽然控制了全国商业中心上海,税收可观,但时间长了,经济上也难以为继。于是,李鸿章为了提高淮军的战斗力,向清廷奏准自办军火工厂,自己生产洋枪洋炮。
此前,即1863年春,李鸿章的淮军曾在上海松江一所古庙里,以榔头、锉刀、泥炉起家,建立起一个50人的上海炮局,上海炮局纯属随军兵工所,规模太小,工艺落后,生产不出可以与西洋式武器匹敌。1963年底发生的阿思本舰队事件让李鸿章找到了一个用洋机器生产西洋枪炮的机遇。
阿思本舰队,是清政府于同治二年(公元1862年)从英国购买的,计有军舰七艘,费白银八十万两,聘任英国海军上校舍纳德&阿思本(Sherard
Osborne)在英国招募六百名军官及水手。舰队在日到中国上海,18日抵天津。由于英国人和清政府在舰队的指挥权、用人及花费等各方面出现严重分歧,经多次协商,清政府因怕英国军事力量在中国尾大不掉,不肯放弃指挥权,最终与英国人解除了合约,舰队官兵解散,军舰由阿思本带回伦敦拍卖。这年底,阿思本舰队途经上海时,李鸿章派人与阿思本暗中做了交易,用4944两白银买下了英国舰队“水上兵工厂”的机器设备。这时,李鸿章的淮军已经攻占苏州,为了避开英国人的耳目,防范英国领事馆的阻挠,李鸿章将这些制造现代兵器的工作母机悄悄运到了苏州,安装在纳王府中,把松江古庙中的上海炮局的人马调到了苏州,建起了苏州枪炮局。
苏州枪炮局,纳王府的洋女婿坐镇监造
从英国人阿思本舰队上买得制造兵器的机械的人叫马格里。马格里是英国人,生于1833年,1855年二十二岁的马格里从军当了军医,到过克里米亚等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随英国侵略军第九十九军团来到中国,到过香港、广东,1862年他脱离英军浪迹上海,后来由“洋枪队”招募,来到李鸿章的淮军任教官。马格里长着满脸的络缌胡子,天生聪明,爱好使唤机械,引起了李鸿章的关注,与李鸿章交上了朋友。当淮军炮弹供应紧张时,马格里最早提议李鸿章办兵工厂,自己生产西洋枪炮。李鸿章惟恐造不出来,马格里便在兵营门外试制出了一枚开花炮弹,又经过士兵的使用,证明质量可靠。李鸿章十分高兴,委派副将韩殿甲、知州刘佐禹协同马格里在松江的一个破庙里筹建上海洋炮局,拨发了一笔银子,招募了五十个工人,马格里又找来了法国人勒日尼色等外国工匠,土法上马办起了兵工厂,做一些简单的兵器修理的活计和小炮弹的生产。
当马格里设法购得英国阿思本军舰上的洋机器后,李鸿章立即任命马格里为苏州洋炮局的技术总监,指挥洋兵器的生产。据说这英国人马格里确实与苏州有缘。在马格里投奔李鸿章的淮军之前也曾经到过苏州,是太平天国纳王手下的一名洋兵,深得纳王的喜欢,纳王曾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马格里为妻,在纳王府中举办过盛大的婚礼。后来因为纳王与慕王谭绍光不和,纳王为了留条后路,便纵容马格里带着妻子逃回了上海。时隔不久,时移事易,如今的纳王府竟成了淮军的兵工厂,当年坐镇在纳王府的苏州洋炮局的大胡子马格里不知作何感想了。
设在苏州纳王府的苏州洋炮局用上了英国的工作母机,扩招了300多名工人,分为三个局,当时的车间称作“局”,苏州洋炮局中有三个“局”即是分为三个车间,分别由丁日昌、韩殿甲及马格里主持一个车间,生产出了开花炮弹、自来火枪、田鸡炮等武器。日,英国人在上海发行的《北华捷报》报道说:“马格里在另一方面又为他(李鸿章)出了很大的力。一年前他怂恿李氏创设炮厂,自任监督。经过许多困难,计划终于成功了。现在李抚台所统率的军队绝大部分的军火是由苏州兵工厂供给的。在阿思本舰队拂然回航的时候,马格里获得了从英国带来为供应中国舰队军火一部分机器,他把这些机器很好地安装起来,现在每星期可以生产一千五百发到二千发的枪弹和炮弹。除了炮弹,药引及自来火之外,还造了几种迫击炮弹。不久的将来就要有毛瑟枪和铜帽加在产品的单子上了。这种工厂对于本省的贡献是难以估计的------。”
苏州洋炮局生产的炮弹有12磅、24磅、32磅等数种。12磅以下属轻炮,多用于野战,有效射程1000米,最大射程3500米;24磅以上属重炮,多用于近距离的攻城夺池。苏州洋炮局生产的短炮类似于今天的迫击炮,又叫田鸡炮,因其形状如怒吼的青蛙而得名。
当初马格里从英国阿思本军舰上把兵工机器打包运到苏州时,如何安装这些机器马格里也是束手无策,李鸿章来察看时,看到无法安装的堆在工场上的一堆堆铁家伙,冷冷地说:恐怕都是些无用的废物,钱是白白地被骗了。阿思本请李鸿章别着急,并要求没有接到邀请,请他一定不要再来。马格里请来了英国军舰上的炮手和机械工程师来帮忙,终于把机器安装好了。当李鸿章接到马格里的邀请来主持洋炮局开工仪式时,马格里先请李鸿章巡视了全厂,然后发出开机的信号,蒸汽机一声大吼,倒吓了李鸿章一跳。在蒸汽动力的牵引下,所有的机器跟着一起转动,让李鸿章看到了一幅前所未有的机器工厂景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鸿章在一份给友人的信中是这样描述苏州洋炮局里的生产状况的,他说“敝处顷购有西人汽炉,镟木、打眼、铰螺旋、铸弹诸机器,皆绾于汽炉,中盛水而下炽炭,水沸气满,开窍由铜喉达入气筒。筒中络一铁柱,随气升降俯仰,拔动铁轮,轮绾皮带,系绕轴心,彼此连缀,轮旋则带旋,带旋则机动,仅资人力之发纵,不靠人力之运动。”
李鸿章说:这座汽炉由马格里和刘佐禹负责操作管理。雇用洋匠 4—5 名,每 月工资多者 300 元,少者 100 多元;中国匠人
50—60 名,每月工资多者 30 元,少者 7—8 元不等。所出大小炸弹,每月约有 4000
余个。苏州洋炮局的另两个车间是分别由丁日昌和韩殿甲负责管理的,他们合用泥炉,以及锉磨螺旋器皿等较简陋的生产工具,每炉约需工匠
50—60 名。一局每日可开数炉,每炉可得炮子 50—60 个,工紧时日可得炮子 300 余个。工匠需 300 余人。匠目每月工资
20 元至 30 元,散匠 5—6 元至 10 余元。所出大小炸弹每月约有
个,大小炸炮可得 6—7
尊。铜帽及铜自来火引门,均可仿制。所制产品价比购买便宜甚多,质虽不及洋货之精,但略可使用。苏州炮局对于“尤为得力”的长炸炮还不能制造,只能制造短炸炮。受18
磅弹之铁短炸炮,连架制就 40 金,受 48 磅弹之铁短炸炮,连架制就不过80 金。炸弹大者须费 2—3 元,小者须费 1
元零。比之购买外洋 12 磅炸弹需费 20 两银子是便宜多了。
苏州洋炮局得益于英国技师马格里的特殊贡献,因而也备受李鸿章荣宠,李鸿章专门上奏朝廷为马格里从同治皇帝那里为他请得了三品官的官衔,戴上了花翎,穿上了朝服。
苏州洋炮局的成功,使这座藏身苏州深巷中的小兵工厂名声远扬,身价百倍,几乎成了清朝的样板工厂。同治三年(公元1865年)四月二十八日,同治皇帝专门派了火器营的护军参领萨勒哈春等官兵四十八员来到苏州洋炮局学习参观。李鸿章亲自安排,并专折回复同治皇帝说:“经臣酌派在丁日昌、韩殿甲及洋人(马)格里等三局分习制造,专折覆奏在案。”
苏州洋炮局,芸花一现众说乱纷纭
同治三年(公元1865年)年底,机声隆隆的苏州洋炮局却突然偃旗息鼓了。丁日昌和韩殿甲主持的两个车间迁到了上海,并入了江南制造局,马格里的车间连同阿思本舰队上的机器搬到了江宁,并入了金陵枪炮局。苏州洋炮局存续了短短的不到两年的时间,归于沉寂。
苏州洋炮局何以如此短命,史学家们众说纷纭。归纳分析大致是以下三种原因:
第一,1865年5月,李鸿章调任两江总督,驻守江宁(今为南京),从上海枪炮局的初创到苏州洋炮局的兴旺,均是李鸿章一手策划和兴办起来的,它属于淮军的兵工厂,李鸿章要把这一现代化的兵工厂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上。太平天国农民造反虽然被镇压,北方的捻军又起来造反,时局依然不稳,李鸿章深知掌握现代兵器的重要性,而苏州这个地方虽然水路交通便捷,但是没有天然屏障,城防不很稳固,枪炮局设在苏州让李鸿章不太放心,坐镇江宁的李鸿章需要可以随时亲自指挥调度的设备先进的兵工企业,李鸿章的调任两江总督驻守江宁,要把这座先进的兵工厂牢牢抓在手上是苏州洋炮局短命的主要原因。
第二,当年李鸿章安排丁日昌、韩殿甲与马格里在苏州办洋炮局的目的是要他们两人向英国人马格里学习操弄西洋机械的本领。就在丁日昌在苏州洋炮局的时期,李鸿章曾暗中指派丁日昌在上海密访外国机械,1865年,恰好有一位叫唐国华的海关通事,与人以四万两白银购得上海虹口地方的一家有洋人大机器的铁厂,这是一种可以用来能修造大小轮船及开花炮、洋枪各件的进口西洋机器,唐国华因犯罪被革职,愿将该厂购得的机器供李鸿章调度,以赎前罪。李鸿章向清廷具奏,说寻觅这样便宜的外国机器机会难得,而唐国华案又情有可原,唐愿报效军需赎罪,亦有成案可援。清廷批准后,李鸿章便委任丁日昌和韩殿甲将铁厂的外国机器迁往上海城南高昌庙黄浦江边建起了江南制造总局,并把苏州洋炮局丁日昌和韩殿甲主持的二个车间的员工全部调到了江南制造局。当年上海的发展远胜苏州,获取各种西洋机械和技术人才和信息便利。苏州洋炮局在竞争中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优势,最终只能人去厂关。
第三,苏州洋炮局设在太平天国纳王的府第是选址的一大错误,注定了它的短命。苏州人的儒雅风范、保守思想、安逸生活态度或许是苏州洋炮局难以在苏州存在的重要社会原因。1860年太平天国军民起义军占领苏州之前,苏州大批的有钱士绅大都席卷家中的金银细软逃到了上海租界躲避战乱去了,1862年底李鸿章的淮军收复苏州后,苏州的士绅们也陆续回到苏州,他们过惯了小桥流水、伊呀软语、宁静优雅的安逸生活。在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没被攻陷之前,在苏州还时时处在农民起义搅起的政局动荡的日子里,苏州的士绅百姓们还能容忍从纳王府洋炮局发出的震耳欲聋的蒸汽机的轰鸣,一旦太平天国复灭,天下太平,过惯宁静日子的苏州士绅再也不能容忍那蒸汽怪物的吼叫声了。苏州洋炮局所在的纳王府位于苏州十全街上,即现在的南园宾馆的位置。它近靠着苏州府学——孔庙,也紧挨着巡抚衙门,与沧浪亭和现在的网师园都是近邻,周边民房密集。洋炮局里蒸汽机的轰鸣声和城墙边炸炮的试射声既让神灵们不得安宁,也让百姓们心惊肉跳,更搅乱了士绅们的优雅心绪。于是,士绅们不断地上书,要求洋炮局迁址,还苏州以宁静。苏州洋炮局的迁出是符合苏州市民的民意的。
通过苏州洋炮局的制造实践,李鸿章认识到发展机器枪炮局非进一步提高其机械化程度不可。“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艺可精,而才亦可集。”李鸿章在办苏州洋炮局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知,是启迪他日后开展洋务运动的思想基础,为清末进一步对外开放,振兴民族工业做了一次预演和有益的探索。
苏州洋炮局是短命的,但它毕竟在这一个极度封闭的以书香闻名的城市中轰鸣过现代蒸汽怪物的声浪,它的枪炮声给封建遗老遗少们极大的灵魂震憾。以蒸汽机为动力、通过皮带转动使机器运转以锻造和生产威力巨大的火炮,这个过程产生的巨大震响是中国传统自然经济中不可能出现的,它带给苏州市民视觉、听觉以至思维方式上前所未有的冲击。它留给苏州城的影响是久远的,也是深刻的。虽然苏州枪炮局迁出苏州后的三十年里苏州城里是一片沉寂,但它为三十年后苏州履约马关条约开设商埠、设立租界、开发现代工业的选址提供了有益的历史经验,苏州人的保守虽然也曾阻碍了现代工业在苏州前进的步伐,但从另一方面也为苏州古城的保护作出过贡献,试想,如果纳王府所在的苏州以枪炮局为中心开发一大批现代工业,二千五百年的古城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洋炮局的具体位置,因为时代的久远,学界有三种说法:一是苏州十全街纳王府,一是桃花坞纳王府,三是胥门外纳王庄园。但是不管具体位置何在,但它都曾是一百四十多年前在苏州乃至在中国的第一家具有现代意义的机械化兵工厂,是留给苏州乃至中国的第一响蒸汽机的轰鸣。
苏州洋炮局军火生产从传统的手工制作转化为机械生产可以看作是中国军火生产的一次革命,而军事工业的革命又常常是工业革命的先导,苏州洋炮局的成功留给李鸿章的印象是极其深刻的,这在李鸿章的《置办江南机器制造局奏折》中可以看出他对机器制造意义的新认识,如果说苏州洋炮局开启了李鸿章这批清末上层官僚的工业启蒙,那么苏州洋炮局引导开创的上海江南机器局的兴建则象征了中国民族工业的起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该商户还没有点评
已经到店消费过?来写第一封点评吧!
[景点/郊游]单人杭州+西塘+南京3日2晚跟团游(上海发团)
[景点/郊游]杭州+苏州+南京
单人南京风光古都1日游
单人杭州+千岛湖+南京3日2晚跟团游(上海发团)
杭州乌镇、苏州、南京4日3晚跟团游
单人杭州+苏州+南京3日2晚跟团游(上海发团)中国最早的军工厂:金陵机器制造局
较昨日:0名
搜狐我来说两句官方微博和微信
精彩评论 尽在掌握我承诺遵守《》和国家相关法律
(支持 Ctrl+Enter 快捷发/跟帖)
这个版的用户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京金陵科技学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