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伯来文和古的甲骨文文那个更早

中国与上帝…甲骨文与创世记
公元前500年,中国还未出现佛教、儒教和道教。那么,中国人在将近2000年的时间里,敬拜的是谁呢?
& 这个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在其文化传统和语言中,保留了对《创世记》记载最有力的证明。
亚伯拉罕的“全能神”和中国人的“上帝”
与其他民族一样,中国人和汉字都起源于巴别塔。既然汉字是由字形和字义两部分来表征的,汉字的每一个笔画就产生了意义,它们能告诉你这个汉字是怎么来的。
象形字“塔”所含笔画的象征意义,就让人们对这个字的来龙去脉一目了然。让我们看看这个汉字的笔画组合。记住,语言是起源于巴别塔事件之后的。&&
&&br/众人都有一个口音,即天下人都说同一种语言。人+一+口=合+草字头+土=塔。同时,天下人在上帝的咒诅之下都将归入青草下的泥土,但人类仍企图用砖土建一样东西,那就是:巴别塔!
&&&在佛教出现之前,中国人未曾建造过任何塔或寺庙。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古代中国人希望记念巴别塔事件,并以此作为汉字“塔”的起源。&
古代希伯来人(挪亚和公元前2000年的亚伯拉罕后裔)认识到创造主的一个称呼是“全能神”(其发音近似“上帝”),意为“供应者”。而中国古人也敬拜一位独一的创造者---“上帝”“意思是天上的君王”。发音是不是有些相似?会不会是同一位神呢?&&
令孔子费解的郊祀仪式&&&&在4000多年的历史中,中国皇帝每年都要到国土的边界或京都的郊野献祭,那就是“郊祀”。
公元前2000多年,这种郊祀仪式就来开始了,一直到公元1911年,即革命者推翻满清皇帝的时候。郊祀的主要内容是,在露天的祭坛上点燃一头健壮的公牛,作为献给神的燔祭。孔子感到郊祭是一件神秘莫测的事情,他写到:“如果一位统治者领悟到给天地献祭仪式的奥秘,那么,管理一个国家对于他来说,将易如反掌。”
在亦式中,皇帝的献祭祷文有一部分与《创世记》很相似:太初时,只有混沌,没有形状,一片黑暗。五行尚未开始运行,太阳和月亮也还未发光。在其中既没有形状,也没有声音。阿,灵界的君王,你带着权柄而来,你先将粗劣与纯净分开。你创造了天;你创造了地;你创造了人。所有的事物都有繁殖力,生养众多…啊,神灵啊,你创造了太阳、月亮和五行…&&
这听起来像异教的朝拜,还是对一真神的敬拜?
想一想!亚当会在哪里向神献祭?他会教他的儿子们在哪献祭?很可能是在把守通向伊甸圆东门生命之路的基路伯的影子下。&&“界”是汉字的象形字,象征着一个花园从中心发散流出了四条河流。在它旁边是三条优美的弧线,代表上帝~创造者。最右边的曲线代表一个人在上帝面前弯腰曲膝。这一笔画更古老的意思是“来到神面前”。&&
从商朝(公元前1766~公元前1123年)到清朝(公元1644年~1911年),中国的文化传统一直是敬畏自己的历史和文字。那时的中国人认为,祖先的这些创造是来源于神的。在医学志士埃塞尔.纳尔逊(Ethel
Nelson)和中国学者一起研究编写的《在中间发现的<创世记>和上帝对中国人的应许》一书中囊括了丰富的信息,很值得参考。&&
能将汉字与《创世记》联系起来的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船”字。左边偏旁的意思是“船”或者大“船”。右上方是数字“八”,右下方是“口”或“人”字。《圣经》里提到的第一艘船是什么样子呢?上面载有多少口人?《创世记》七章13节告诉我们:“正当那日,挪亚和他三个儿子闪、含、雅弗,并挪亚的妻子和三个儿妇,都进入方舟。”因此,挪亚方舟是一艘载有八口人的船。&&&&汉字“婪”字描述的是,一个女人在两棵树之间作选择。《创世记》二章8节和9节告诉我们,伊甸园里有棵很重要的树,供人选择。女人做了一个错误的选择。&&
象形字“禁”的上半部分是两棵树,底下是“上帝命令或告诫”。因此,“禁”字的士意思是:上帝发布了关于两棵树的命令。”在《创世记》里,上帝最初禁止他们吃“分别善恶的知识树”上的果子(创世记二章十六至十七节)。在他们陷入试探后,上帝又禁止他们吃“生命树”上的果子(创世记三章22~23节)。&&&
&在摩西时代的希伯来文出现前700多年,汉字就出现了,它准确的记录了很多《创世记》中的事件。这些信息藉着文字得以存留至今,我们能不感到上帝的全能与可畏吗?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古文字的破译者: 没有少数专家锲而不舍的精神,圣书字、楔形字、线形字、甲骨文,决不会说出自己的秘密。(mybluesand)
古文字的破译者
古文字的破译者
&&&&没有少数专家锲而不舍的精神,圣书字、楔形字、线形字、甲骨文,决不会说出自己的秘密。他们是天书的破译人,宝库的访客,神秘土地的开垦者,他们热诚执著,坚持不懈,挖掘出人类大片大片早已沉落在黑暗王国的记忆。
&&&&我们曾经使用过,以及至今还在使用的这些文字,其形态变化无穷,谁是它们的创造者,没有人能够知道,可能永远不会有人知道。他们从洪荒时代到世纪黎明,苦心孤诣,创造了文化赖以得到保存的工具,他们只是一代代默默无闻的记账人、文士、抄写人。
&&&&大家面对铭刻在泥版、石碑、龟甲兽骨上的符号,凝视很久不识其中的意义;但是有的人埋头苦干,要窥破奥秘,这些人跟我们相距不离,有的还几乎是我们的同代人。
&&&&西方现代考古中的第一人,或许还是最有天才的人,让•弗朗索瓦•尚波里翁,他死于 1832年,距今才只有一百五六十年,是他创立了埃及学,解读了圣书字。
&&&&楔形文字的破译工作差不多是在同时代开始的。“苏美尔”这个名称在人的记忆中已经消失了2000多年。那时大家仅仅开始想到,苏美尔人的废墟会不会向世人解释这种遗留至今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的识破何尝不是如此。
尚波里翁生于1790年,只活了42岁,一个短促却无比充实
&&&&1804年,尚波里翁还在法国格勒诺布尔皇家中学当学生,已对埃及圣书字感到强烈的兴趣,他学习拉丁语、希腊语、希伯来语、阿拉伯语、波斯语、梵语、汉语和科普特语。他不久深信科普特语只是古埃及口头语言的一种晚期形式。1822年,尚波里翁给法国铭文文学学院常务秘书安德莱•达西埃写了一封著名的长信。他在信中提到自己的理论,谈到埃及人在纪念碑上书写希腊、罗马国家君主的头衔、姓名和名号时,使用标音字母的问题。他不久用这个理论去破译罗塞塔石碑上的文字。
&&&&1824年,他发表了《古埃及圣书字体系要义》。1828年到埃及旅行,他把旅途见闻写成兴奋激动的文章。归国后不久因劳累过度而死。
&&&&尚波里翁创立埃及学,是从破译罗塞塔碑开始的。罗塞塔石碑是1799年拿破仑大军远征埃及时发现的。地点在拉希德港附近,位于亚历山大港东面尼罗河西支流上。石碑高1.14米,宽0.73米,刻于公元前196年。那年僧侣云集在孟菲斯城,庆祝12岁的托勒密五世登基,并以国王名义颁布一道希腊文诏令。诏令勒石书刻,前面还附通俗体和圣书字的译文。
&&&&这块石碑一出现即引起圣书字研究者极大的兴趣;也确是这块碑后来成了解读圣书字的钥匙。
&&&&法国和英国为了争夺埃及的宗主权,长期处于敌对状态。1801年英国人占领亚历山大城,夺走了罗塞塔碑,后来把石碑运到伦敦,至今还是英国博物馆的藏品。尚波里翁 1808年在巴黎得到一份罗塞塔碑的拓片。他潜心研究了8年。他看到圣书字写的文本中有两个边饰,那时已经知道边饰是作为国王名字的边框使用的。在希腊文译文中两个边饰,里面是埃及女王克莱奥巴特和国王托勒密的名字。长久以来,大家都以为这两个符号是会意字。只有尚波里翁凭其敏锐的直觉,想到每个符号代表的是青,而不是图形。他又精通科普特语和希腊语,边饰的含义对他也就迎刃而解了。
&&&&为了读懂罗塞塔碑,必须盯住动物的眼睛看。原来边饰的阅读方向应该是从左向右,在这张图形中,尚波里翁研究出阅读的方向是以狮子的眼睛指示的方向为准的,从右向左,从上到下。
&&&&尚波里翁又在另一块石碑上认出克莱奥帕特的名字;框住埃及女王名字的边饰是在罗塞塔碑破碎的上半块。有了这个发现,他又破译了其他部分文字,还作出这样的定论,圣书字表示的不只是图形,也是字音。
&&&&尚波里翁的功绩不同凡响,他几乎是单枪匹马窥破了人类史上最难懂的一种神秘文字,开拓了埃及学的研究道路。
楔形文字的破译过程漫长曲折,简直是一部侦探小说
&&&&这个故事开始于德国格了很大学格罗特芬德()的几篇学术报告。他认为自己破译了波斯波利斯的楔形字铭文。波斯波利斯是波斯古都,大流士一世时所建。继续他未竟的研究工作有好几位学者,其中最杰出的是C.H.劳林逊。1826年,劳林逊是英国驻印度的一名情报员,学习了印度斯坦语、阿拉伯语和现代波斯语。1833年,他前往波斯执行外交任务时,着手研究楔形文字的破译工作。他冒着生命危险,站在孤零零靠在岩壁的梯子上,左手拿本子,右手执笔,抄录了希斯敦山的摩崖石刻。劳林逊遇到的事跟尚波里翁有点相仿。波斯波利斯的三块石碑,也是三种文字的对照的铭文,第一块已被格罗特芬德解读,第二块被认出是埃兰文,劳林逊和其他学者在
1851年终于译出了第三块岩壁上的112行字,竞是阿卡德文!
&&&&1857年,伦敦皇家亚洲学会,把不久前发现的一篇铭文寄给4名亚述学家:劳林逊、辛克斯、塔波特和奥贝特。他们互不通气,独立研究。一月以后,他们送来的译文,内容基本吻合。
&&&&1905年,弗朗索瓦•杜罗•当让完成苏美尔文的第一篇译文。
中国汉语古文字字形学
&&&&中国汉语古文字字形学,在10―12世纪北宋时代已开始研究。以后古文字资料不断发现,尤其甲骨文的发现,经过许多文字学家的长年努力,研究才有飞跃。从1899年甲骨文首次引人注意,至今正好100年。甲骨文数量约有15万片,上有 5000多字,至今已识破的约为三分之一。在研究甲骨文的过程中建立了甲骨学,成为 20世纪的一门新学科,包括研究甲骨文字义,确定断代年份,考证卜辞内容,探索占卜方法,比勘文章体例。由于殷商甲骨文字是记录宫廷占卜语言,以备国王查考,这类文章样式属于宫廷档案,通过研究也对公元前 13世纪起,自盘庚迁殷至商纣灭国的十世十二王、历经 273年的重大事件,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克里特岛的三种文字向古文字学家提出了挑战
&&&&谁都没有想到,就因为发现了几个谁也不懂的符号,经过一世纪的研究、考证和解读,使史前人类几千年失去的历史重新回到人间。
&&&&1900年,英国考古学家亚瑟•约翰•伊文思在克里特岛克诺索斯古代宫殿废墟上,发现一些泥版残片,上面显然刻着一些文字。
&&&&最古老的泥版残片的文字,约刻于公元前年间。较为近代的泥版残片的文字,约刻于公元前年间,也就是伊文思说的线形文字A,它就像费斯图泥盘符号一样,至今还没有能够真正破译。又据伊文思的考证,不知在什么年代,有一种新文字代替了线形文字A,他把新文字命名为线形文字B。刻有线形文字的泥版很多,伊文思在1941年故世以前,对线形文字 B提出了许多假设和线索。他还为克诺索斯宫殿画了一张复原图。根据他的看法,克诺索斯城原址距离海约有4公里,城里居民约8万人。
一名14岁的中学生发誓要接受挑战,破译克里特岛文字
&&&&1936年,伊文思在伦敦作一次学术讲座,主题是《希腊克里特岛上湮没的文明和这个史前神奇民族的神秘文字》。在听众中有一名中学生对古代语言非常人迷。他叫迈克尔•文特里斯,那天听完讲座后,他立志要弄清线形文字的秘密。他跟专家们通信讨论,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他在其他专家遭到挫折的地方获得了胜利。
&&&&迈克尔•文特里斯首先读懂了线性文字B,还指出这种文字是希腊内陆迈锡尼人使用的文字,那个时代生活在那里的居民,后来就成为荷马史诗中的传奇英雄。文特里斯依据那些微不足道又相互矛盾的发现,探赜索隐,得出了这个结论。他的天才在于从扑朔迷离、诡异多变的古文字符号中,辨别出其中的模式和常数,从这里打开缺口去发现深藏其中的事理。从无序的表面捉摸和窥透有序的内涵,这是大学者共有的特点。
&&&&文特里斯以后,线形文字继续有人研究,但没有获得重大进展。米诺斯线形文字A、费斯图泥盘文、部分玛雅文和复活节岛木板上的符号至今还神秘莫测,令人费解。
&&&&然而凭借人的耐心、热诚和洞察力,学者几乎已经破译了所有古文字系统,包括斯堪地纳维亚的古代北欧字母,以及在爱尔兰和威尔斯发现的最古老的欧甘文字。
文字包含一层新含义:认识世界历史
&&&&至今依然隐晦难解的古文字之谜、文字创造者石破天惊的天份,古文字学者破译神秘符号的才华和心血――这一切,构成一个令人心醉神迷的奇妙世界。
&&&&文字的历史是一部充满悬念与谜的小说,一部不断变形的小说。6000年前只为了记账、记事而创造的文字,变成了思想、设计、创造和存在的方式。像法国符号学家罗兰•巴托说的:从那时起,谁需要用言语自由表达,谁就需要文字。
&&&&最后摘录德斯洛什•诺布勒古尔《莎草纸与文土颂》的几行诗,作为结束:
他们度过了天年,
同代人也都无声无息,
他们不建造青铜金字塔,
也不树立铁铸巨碑,
身后也无亲骨肉传宗接代,
但留下了自己写的书籍。
有人造了门楼与城堡,
但是门楼与城堡早已毁坏;
石像不知去向,
碑锅盖满尘埃,
坟墓也无从寻觅;
人要死亡,肉体会成灰,
同类也都回归尘土,
书籍会使人的名字代代相传。
版权所有 & 2002-上帝一词最早出现于?是否仅有基督徒信奉?宙斯是否是其原型?
巫小巫_7237
《中国3000年前的“上帝”与古希伯来人的“上帝”有着惊人的一致性》1中国在春秋战国以前,有许多和《圣经·创世记》中的某些事件相同的记载,如《周易》、《山海经》、《尚书》,甚至屈原的《天问》,秦汉后,虽经种种原因的毁伤,也还有《创世记》前十一章的痕迹2来自意大利的安东尼奥·阿马萨里博士,以他希伯来文专家和甲骨文专家双重身份的锐利眼光,从商朝甲骨文下手,写出一部关于中国文明起源以及中国文明与中东文明相似之点的著作《中国古代文明——从商朝甲骨刻辞看中国上古史》,一定程度上扩阔了中国学者的视野.作者认为,中国卜辞、《山海经》等古代史料中保留了对《圣经》里《创世纪》《以西结书》关于伊甸园传说记载的记忆.我们能就两种文明的宗教某方面的相似性的证据得出两种文明是共源的.作者所举的两种宗教信仰的神的相似性是中国和希伯来文明所特有的也是世界各宗教所共有的特征.中国的甲骨文是早期的文字体系,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以及留有对遥远历史的记忆.3安东尼奥从对“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入手论述,商人的上帝与古希伯来人的上帝“雅威”有着惊人的一致性.有理由认为,商人的上帝与希伯来人的“雅威”其实就是同一个神. 安东尼奥还发现,古希伯来人把他们的“上帝”称为“SHADDAJ“(发音“尚台”.)这一发音与今日广东人“上帝”一词的发音相似.而广东方言正是对汉语古音的保留.因此,中国人的“上帝”与希伯来人的“SHADDAJ”原本就是同一个词汇在不同语言中的不同存在方式而已.4此外,中国古籍《山海经》和《穆天子传》中提到上帝是“和平乐园”或“野禽狞猎园”或“空中花园”的主人,所描述的环境与《圣经》中之伊甸园十分相似,而且,希伯来语中的“伊甸”一词正是快乐、愉悦的意思,如果意译过来就可以称之为“乐园”.安东尼奥又对商代人的婚姻、国王继承方式、社会构成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虽然具有中国特色,但同西亚的闪米特文化传统相比较又是平行和一致的(闪米特文化的代表就是希伯来人的《圣经》),因此,两种文化应该来源于一个共同的历史源泉.5据考证,《老子》强调的“夷、希、微”就是希伯莱文“耶和华”(Jehovah)的发音.耶和华更早的发音是Yhwh,中文译成“耶威”或“雅威”,其始音与尾音与“夷希微”更相近.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十九世纪初谈起过“夷、希、微”三个字.他说“那三个符号I-hi-wei或IHV, 也出现在希腊文的Iaw(以阿威)里,是‘知神派’称呼上帝的一个名字……在非洲中部及罗马人等也有类似的发音……实际上先于黑格尔提出“夷希微”即“耶和华”的人,是雷缪萨……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书法纵横谈-中国网专家博客 -
书法纵横谈
已有 415 次阅读 14:19
|系统分类:
书法纵横谈(散淡道人)
中国书法也称之为书道,今天的日本韩国将书法技巧技艺以及表现形式统称之为书道,显然是受到中国自古以来书法源流的影响。中国书法从大约纪元前3000年仓颉造字开始,就已经形成了非常成熟的符号表意表音系统。这是与那个时期同时存在的古埃及诺姆文、两河流域楔形文、古犹太希伯来文和印度梵文可以媲美的文字。自从文字出现之后,书法或书道这一美学表现形式,就以文字线条或意态蕴藉或刚劲有力或温婉流畅或阴阳有致给人类文化增添了美学内涵和审美追求。
总的来说,甲骨文出现之前大约在夏朝可能就已经产生了较为成熟的文字,但是单个文字的数量不是很多,据推测可能不超过5000个汉字单位。随着社会人文不断进步,到了商代估计已经累计创造了10000个汉字单位的文字量。文字的出现和大量使用,使得人类思想情感可以通过符号系统长期保存记载下来,自然书写文字的工具---毛笔刀刻以及甲骨竹简的使用便成为人们交流传递信息的有效手段。而由国家授权专门掌握文字发布权力的祭司或史官,则是具有特殊使命进行卜筮预测或记载历史的文字官员。或许大量的书写工作会交由具有书写技能的书法家来实施,而社会上能够识别文字或书写文字的一般社会成员,则不具有文字发布的权力,但在社会下层平民中间不乏具有书写技能的书法家。这里所谓的书法家,是指能够正确书写文字,并将文字书写得极具美感且具有惊人文字记忆力或创造力的特殊艺人。今天我们所称谓的书法家,大概是仅仅掌握书写技能的人,这与远古的书法家不可同日而语。若要给今天书法家下个正确定义,那么首先应当确认他是否对文字有一定的研究,尤其对于篆隶行草楷书的历史渊源、发展轨迹的认知,其次是否能够正确书写各类字体,再次是否具有发挥创造个人书法风格的能力。在当今社会我个人认为,还要再加上一条就是对于诗词歌赋等传统文学以及儒释道文化的掌握认知度。试想,一个书法家不能通过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在个人修为方面不能够遵循仁义礼信的道德标准,充其量不过是个街头书匠而已,因为这样的艺人缺乏最起码的文化内涵和文学修养,又怎能合乎书法家这样的称号呢?
仓颉根据兽蹄鸟迹创造的初始文字,给后来的书法家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据传在先秦时期,同时存在的各类书体达到百种之多,如仿照鸟虎蛇鱼松竹梅兰等动植物创造的篆书书体,在春秋战国时期被人们广泛使用。先秦之前,最值得称道的大篆书体据传是周宣王的史官籀所创,大约在秦穆公时期为了记载一次围猎的壮观场面,书家用大篆书体将此事以《诗经》形式记载在十个鼓形石墩上,后人将这十个石墩成为“猎碣”,而猎碣上的文字史称“石鼓文”。到了秦始皇嬴政时期,李斯将所有书体重新编排,在史籀大篆的基础上创造出小篆书体,也有人认为是他和韩非子共同完成的,为了独占其功,李斯借用嬴政之手杀害了韩非子。小篆书体虽然较以前的大篆简易,但还是在战事频仍外交斡旋的秦汉时期不能迅速传递信息,这样更加简便易写的隶书产生了。相传隶书是下邽程邈所创,秦始皇听说程邈有非凡的造字能力,便欲将他囚禁,可是在押解途中,程邈于囚笼之中化为鹰隼飞翔而去,令秦始皇无可奈何。大约到了东汉时期,刘德升杜度等人总结前人草篆草隶的经验,发明创造出行书书体,更为简便易写,对于文化交流传播发挥出巨大作用。近代以来发现的居延汉简马王堆汉简以及秦砖汉瓦,都能够反映出隶书向行书发展的轨迹。与此同时,草书也逐渐从行书书体中间产生,笔画的勾连连带关系更加趋于随意或张扬。东汉酒泉张芝的章草是那个时期草书的代表。章草后人多认为是因汉章帝名称而定名,其实不然。章草的出现较汉章帝时期更早,汉代奏章开始多使用隶书,碑铭使用篆额,到了后来民间书信往来,逐渐将行草不分,带有草书韵味的章草出现了,史游曾作《急就章》,杜度以章草书书写奏章,汉章帝大概认为章草书写较为简捷方便,将它固定为奏章专门使用的书体,称之为章草,这与汉章帝的帝王称号并无任何瓜葛。三国时期,许多政治家文化人大多擅长章草书体,如曹操司马懿杨修皇象等。到了东晋时期,索靖卫瓘卫恒王羲之等人将章草改变为今草书,彻底改变了章草的书写特点,使今草成为书写胸襟意气表达个人情感的飞动灵性的书体。南朝梁代时期,高丽派官员到中国求见书法家萧子云,收购了大量萧氏的行草等书法作品,高丽学者对中国书法研究后发明了朝鲜文字。唐朝的空海不空等遣唐僧侣,将中国书法引进日本后,日本文字学者对今草书部首偏旁研究借鉴,发明了平假名片假名,日本文字由此问世。所以今草书或行草书法对于东亚文字和中国书法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王羲之的今草书法之所以在唐太宗李世民之后至今不衰,是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继承的。大约到了北魏时期,大量的摩崖雕刻,又将隶书改变为更加粗犷有力的魏碑书体,今天我们广泛使用的楷书这一新的书体由此诞生了。魏碑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龙门二十品》《张猛龙碑》《刁遵墓志》等。其实早在秦汉时期,曾经将小篆和隶书都先后统称为楷书,即有模范楷模之意。晋朝《爨宝子碑》和南朝刘宋《爨龙颜碑》称之为“二爨”,是隶书向楷书过渡时期南方(云南)碑刻的代表。总之楷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中国传统文字和书法的风貌。在盛唐时期,世界各国政经文化名流齐聚长安,一睹我中华泱泱古国的大国气派,真可谓恢宏至极声波古今。虞世南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是这一时期楷书的代表,与此同时陆柬之冯承素褚遂良的行书,张旭怀素的狂草,史惟则韩择木的隶书,李阳冰的小篆或达到了新的高度或有了新的发展和继承。纵观唐代以前4000年书法演变的历史,我们清楚的意识到,一个民族赖以存世的文化遗产首先是文字以及文字带来的其他衍生物,中国书法也不例外,它是随着文字不断演变的过程中发展改变成熟定格的。中国人的审美能力不仅仅伴随着仰韶文化陶器纹饰的美学渊源,而且还在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楷书的不断发展变化之中,透露出中国特有的审美个性。甲骨文刚毅凝重,大小篆婉转对称,行草书飞动灵活,楷书庄重肃穆,都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性格特征审美追求。关于书法理论书法技巧的专著自古以来也是汗牛充栋。唐代之前除了索靖卫恒卫铄王羲之等人的书法议论之外,包括春秋之后孔子及其弟子对于书法的重要性也不乏论述,“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中就包括了书艺的培养和陶冶。更何况后来的嵇康阮籍等竹林七贤以及李白孔巢父等竹溪六逸,在弹琴赋诗之余,书写人生的华丽乐章,领略人生的至美境界了。虽然竹林七贤竹溪六逸这些高士在书法史上不甚有名,但我想他们一定继承了孔子发明的“六艺”,除了操琴赋诗之外,还会以文会友挥毫泼墨,在书法绘画方面也造诣颇深。最为值得一提的是有关书法理论书法技巧方面的专著到了唐代可谓极一时之盛。张彦远的《法书要录》张怀瓘的《书断》孙过庭的《书谱》都是这一时期的领衔之作。这些专著根据前人的书法理论和经验,作了系统而合理的归纳和总结。尤其《书谱》不仅填补了王羲之王献之以来草书理论的不足,而且在继承草书技法上有了实质性突破,堪称划时代巨著。唐代以来许多对于孙过庭的矫饰不实之词,不过是那些文人墨客贬低他人抬高自己的卑鄙伎俩,不值一提。到了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等人在书法理论技巧方面几乎没有太大的突破,尤其狂草书篆隶书不仅没有超越前人,甚至还有衰退迹象。至于元明清代书法理论书法技巧更是江河日下不如古人了。需要申明一点,明代董其昌提出的北碑南贴论(包括南北画风画派)的理论曾经在300年后的书坛(画坛)掀起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此事大约起因于海派画风与松江派文人画风之间源流继承关系的辩论。董其昌不仅在明代文坛与解缙徐渭杨慎占有四圣美誉,而且在继承唐代王维等文人画方面也有目共睹。在此我们暂不讨论画风如何,单就书法风格分为南北而言就十分不妥。无论是晋代还是宋元以来南渡的书法家,他们在继承碑帖书法艺术方面都是不分先后不分彼此的。北方因魏晋以来重视摩崖雕刻碑版,误使人认为北方书家较为倾向碑刻而缺乏温婉柔媚气象;而南方因王羲之僧虔智永祖孙书法大多以绢素形式留存于世,后人纷纷模仿效法,也容易误认为南方书法倾向书贴而缺乏粗犷雄健的气质。甚至有人推测董其昌是受了唐代禅宗分为“南顿”“北渐”的影响,而将书风(画风)分为南北的,訾议泛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清代包世臣写出《艺舟双楫》,之后康有为续写《广艺舟双楫》,又将北碑南帖之说继续发挥,重蹈古人覆辙,味同嚼蜡未获赞誉。
如果深入探讨中国书法最为深层的底蕴或渊源,应当首先从“法”字着眼。远古先人在书写文字之前,是要祭祀天地之后才可以将上天的旨意书写于甲骨或刊刻于石碑之上的,这不仅宣示了上天的意志,还同时表明了人类尊崇天地自然的敬畏之心。由此看出,古人对于文字的书写非常慎重,非遵守道法则不可为。“有法而为”成为古代圣贤帝王的座右铭。今人则不然,随意的涂抹乱画都可以成为书法大师书法名家,对于书道的规范没有了最为基本的标准,甚至将西方现代派抽象派印象派等等画派理论用于书法创作,一时间所谓现代书法超意识流书法甚嚣尘上。当弈者没有棋盘的时候又如何下棋呢?当书法家没有书法规矩的时候又如何创作呢?许多现象都需要我们用慧眼来分析看待,浮躁的时代只能造就浮躁的艺术,混乱的理论只能出现混乱的书法。书写文字首先应当树立对古人对先贤对文字对文化的极度崇敬,因为没有文字就没有文化,没有文化就没有未来。这样浅显的道理许多人不知道,甚至持否定态度。一个书家不能对祖先创造的文字生起敬畏感,那么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践行传统文化的文化人,更不可能成为书法家或一代宗师。
中国书法的要领不仅要端正对于文字的认识,还要在书写技法技巧上下功夫,一定要持之以恒不能一曝十寒。宜先从楷书入手,所谓没有学会走路怎能学会跑步呢?当正确掌握楷书之后渐次学习行书草书。也可以从篆隶书开始,但一定要慢慢来,不能操之过急,希望一夜之间就能掌握所有书法技巧技能的人,那是痴人说梦愚不可及。现在有所谓的书法速成,都是骗人钱财的小伎俩,不可轻信。中国书法最讲究间架结构、筋骨刚柔、阴阳虚实。章法布局要求做到虚实相间粗细搭配张弛有度首尾呼应等等。篆书以中锋婉转对称,隶属以侧锋蚕头燕尾,行书以楷书略施连带,草书以龙蛇连绵不绝,楷书以笔画端正清楚。如此坚持数十年,到了人书俱老时,即可结出丰硕果实,可以随心所欲变化无常心想笔至造化天成。
中国书法最讲究书写工具的选择。笔墨纸砚是文房四宝必须品。毛笔相传是秦时蒙恬发明的,其实不然。早在殷商时期,就开始使用毛笔在龟甲牛骨上书写雕刻文字了,估计更早的夏朝或许就开始使用毛笔书写文字了。蒙恬可能是毛笔的改良改进者,也未可知。明清以来制造毛笔最有名的是古徽州的胡开文笔业。据传,胡开文是从绩溪发迹,将他的商号开到江浙一带,最后流通全国的。现今中国最有名的毛笔制造商多云集于湖州一带。墨的发明也是由来已久。庄子》一书中有“舔笔和墨”记载,说明在春秋战国时人们已广泛使用墨来书写了。甲骨文大多使用赤朱颜色,估计那时还没有墨的发明和使用,而是采用天然矿物颜料书写文字。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了墨的制造与提取技术。墨可用石油桐油等油类提取,但古代大多以松烟取墨,可能是松树较为易得而且经济实惠。现今一般采用化学方法制墨,其墨的颜色和亮度都赶不上古代。造纸术是东汉蔡伦发明的,而唐宋之后一般以宣州制造的宣纸最为著名。四川乐山夹江生产的书画纸在康乾时期曾成为贡纸,也非常受人们的喜爱。砚是由石质细腻温润的石材制成的,最有名的是广东肇庆(端州)的端砚,与徽州歙砚齐名。好多书法作品除了笔墨纸砚之外,还讲求书者神融笔畅的心境,纸与笔墨相称发挥的恰到好处,书者所处环境的优劣,天气燥湿等气候条件。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出书法创作五合五乖的现象,基本符合书法创作的实际情况。
书法遗迹文物,古人常称之为法书,即有模范之意。如乾隆时期的《三希堂法帖》,收集了王羲之《快雪时晴贴》王献之《中秋贴》王珣《伯远贴》等魏晋至明代300余件法书作品。宋代《淳化阁法贴》是较早收集法书名帖的碑刻专集。西安碑林集中了中国主要的碑刻墓志大约4000余件,以唐开元年间刊刻的《十三经》和《石台孝经》最为著名。碑石刊刻《十三经》最早是东汉蔡邕书写的三体石经(一说仅为隶书),西汉时期鲁恭王发现曲阜孔庙壁藏古蝌蚪篆书,经孔安国整理后成为完整儒家《十三经》经典,填补恢复了秦始皇焚书后古籍湮没的遗憾。
自古以来,古籍的保护整理与书法继承息息相关。以甲骨文为例,二十世纪初王懿荣收购了大量龙骨(牛肩胛骨),在其上首次发现古文字,经考证为殷商甲骨文。后来《老残游记》作者刘鹗写出甲骨文字典《铁云藏龟》,继而罗振玉在日本出版《殷墟书契》等甲骨文专著,虽然他自称满清遗老,随侍溥仪左右,积极效力伪满洲国,但他对甲骨文的研究还是值得称道的。包括王国维在内,四位文字学专家成为甲骨文研究最早的先行者。除古代典籍之外,许多摩崖石刻碑刻竹简也需要重点保护,如《石鼓文》《瘗鹤铭》以及流沙坠简等大多剥离漫漶。自然的破坏加上人为的破坏,使大量古代书法遗迹很难保存下来,如文革时期被破坏的碑刻法帖不胜枚举,可能许多珍贵文物永远无法恢复。
古代法书文物鉴定是一项极其细致艰难的工作,因为古代竹简绢素纸张不易保存,加之历代作伪的赝品仿品大量出现,往往令人不辨真伪。伪书的出现最早大概和假传皇帝圣旨仿照皇帝笔迹有关,或许一些世家大族在财产继承方面有弄虚作假的情况。有历史记载的名人书法作伪,大约从魏晋时期就有了,王羲之在世时期及以后,都有大量的赝品出现,他的儿子王献之就经常临摹其父的书法,往往令羲之不辨真假。唐代武曌面首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就是书画作伪的高手,盗取了宫内的许多法书真迹,宋代米芾将他人送来鉴定的名帖真迹仿真后掉包易物,不是君子所为。
目前书法家的书法作品大多谈不上书法创作。一般来说,自古以来真正能够传世的法书作品,都是书家自抒胸臆的作品,如诸葛亮的《出师表》王羲之的《兰亭序》苏东坡的《赤壁赋》岳飞的《满江红》等,在作品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真实的思想情感,同时在书法线条中反映出个人意志和性格特征,充分表达出作者内在的精神气质精神风貌,只有这样的书法作品才是真正传世的名帖名迹。那些只知道抄袭他人作品的书写者永远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书法家或一代宗师。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张旭的《古诗四贴》是抄录谢灵运庾信的诗歌,但张旭是魏晋以来狂草书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不但在唐玄宗开元时期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术称为“三绝”,而且担任常熟县尉和金吾长史(统管御林军)期间,为唐朝国家的兴盛也是做出重要贡献的官员。今天许多人喜爱毛泽东书法,那是因为在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和书法创作中,体现出一代伟人高瞻远瞩的磅礴之气,是一般文人学者书法家永远无法企及的,这样的书法法书作品才堪称传世之作,才真正具有收藏典藏价值。
书法法书作品的收藏与作品的含金量和市场行情相关。一般来说,谢世的书法家作品具有永恒的升值空间,不仅因为书法家在世时的文化影响力,而且在于“物以稀为贵”的价值原理。当一件书法作品成为文物之后(往往在书法家谢世五十年之后),在市场拍卖过程中才能显示出作品本身真正的价值所在。现今许多拍卖商采取弄虚作假的手段,蓄意抬高活人的书画作品,觊觎超额利润的做法,虽然会在短期奏效,实属书画家和拍卖商的自杀行为。一旦暗箱操作的秘密被戳破,真相大白之后,又如何能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呢?
文以载道书以载文,文字是书法的载体,书法是书法家思想情感性格意志的显露和表达,真正的传世作品经得起时间和社会的检验。让我们在文化的继承创新和书法的艺术海洋里,不断超越前人超越自我,把古老中国的文字艺术传播到世界传播到未来传播到永远吧!
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 个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希伯来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