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到黑井古镇的梨酷加热吃了好吗

  第四站,风情人文——建水  对于喜欢旅行的人来说,一定会有某个城市或者某个小镇,如上瘾一般,去了还想再去。建水就是一个容易让人上瘾的古镇,这次我们又来了。和丽江不同,建水没有被游客过度侵蚀过的痕迹。青石板路两边,绿树成荫,这座古朴的城池,拥有厚重文化的沉积,饱经历史风霜的洗礼,却依然保持着它本来的面目。  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了建水这个地方,唐朝天宝年间,这里更是滇南和当时的越南国的交通要道。真正发展起来是在元朝灭了大理国之后,云南相对独立的地方政权被废除,而派遣去的元朝官员热爱儒家文化,在云南积极推广儒学、广建文庙、引入中原科举制度,同时大量汉人移居建水,深刻影响了云南的各个阶层。建水之前的名字叫临安,和南宋的都城同名,足见当时的文化繁荣程度。现在看到的砖墙城楼,很多都是明清延续下来的。  建水吸引人的不是自然风光,而是人文风情。文庙、学政考棚、朱家花园等古建筑,处处可以体会到建水是个崇尚孔孟之道的礼仪之邦。我比较喜欢兴建有文庙的地方,文艺青年都这样吗?  朱家花园是上次来建水就去拜访过,这次没有再去。这处清末的民间豪宅号称“滇南大观园”,是建水的一张名片。依稀还记得上次去时隔壁学校传来的书声朗朗。  建水的文庙是勘称仅次于山东曲阜的全国第二大文庙。原本我也不信,但是一进门看到所谓的泮池,这里却是一个浩瀚的“学海”,正值夏季,一池荷花随风轻摆,果然气势不凡。文庙的所有建筑沿着南北轴线分布,规格严谨。我去的时候,大成殿前的过道两边,展出了许多少儿书法作品,楷书隶书居多,很多作品根本不像出自7、8岁孩子之手,让人啧啧赞叹。  文化,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它可以潜移默化得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未必人人都要成名成大家,但是当文化成为了一种氛围,永恒地笼罩在这座城池上空,它的魅力是让人无法抗拒的。  一座城,要让人迷恋,还必须要有代表性的美食。这个季节去云南,多是奔着野生菌菇去的。我们到达建水的当天晚上,就找了一家叫“福籍菜”的云南菜馆品尝菌菇。一间四合院似的宅子,仿古的装修,看了很舒服。惊喜是这家店居然有人现做建水烧豆腐,免费畅吃。炭火烧好,架上一个当地叫铁箅子的东西,涂上香油,在把寸方的建水豆腐放在上面翻烤至焦黄的颜色,豆腐已经充气膨胀,即可蘸以配好的各色佐料,如甜咸酱油、辣椒末、蒜泥、小米辣等。本身已近完美的豆腐再经过炭火的热力烘烤,入口时是一层焦脆的香皮,咬合后是顺着舌尖,慢慢灌入鼻腔的一股热气和浓香。反正大伟同志是赖在烤豆腐的大姐旁边没有走开。如果我们不是点了大量的野生菌菇炖土鸡,我应该也会赖在那畅吃豆腐吧。  《舌尖上的中国》已经把建水和旁边的石屏列入了榜单,用井水点出的豆腐雪白如乳、细腻软嫩,是建水的一大特色。建水古城内有大小水井100多口,很多自元明清一直使用至今,仍然水质清澈,是当地饮用水的重要来源。  我们那天清早去了西门外,寻到了一口大板井,是建水最著名的水井,井口直径达三米,又名“溥博泉”。早晨就看见当地人络绎不绝的来井边打水。井里还养了几条锦鲤鱼,据说是防止有人投毒。大板井对面就是著名的板井豆腐坊,是一家传统的豆腐作坊,老板用自家客厅招待慕名而来的游客,每人花5元就可以在里面畅吃。不过只有三样东西可以吃,豆浆、豆花和炸豆皮。我敢说这里的豆浆是我喝过最好喝的豆浆,没有之一。豆花大概由于做法的关系,偏老一点。正当大家觉得炸豆皮太辣,后悔应该带点油条、粢饭来的时候,居然有人从包里拿出一大包海苔,瞬间成为香饽饽。  建水周边的景点,这次去了2个。一个是位于建水城西3公里的泸江与塌冲河上的双龙桥,因两河蜿蜒如龙,故而得名,又称“十七孔桥”,长148米,宽3-8米不等,被认为是云南省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一座多孔连拱桥,素有“滇南大观楼”的美誉。桥上现有一大一小两座飞檐式阁楼,据说原本还有一座,后来毁于战火。现在的双龙桥,虽然经过修复,但是基本保持了原貌。青石板的桥面,有的已经被磨得很光滑,两处阁楼,檐角层叠,上有镂窗屏门,雕有花卉走兽,每一处细节都能感觉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很容易联想到北京颐和园的十七孔桥,只是这座桥周边都是一望无际的农田,没有其他景点,当然也不收费。夕阳西下,双龙桥在落日的余辉中,如长虹卧波,美得诗情画意。  还有景点,是建水县以东20余公里的燕子洞。据说这个溶洞是亚洲最壮观、最大的溶洞群之一,未开发的水洞和旱洞都有10公里长,目前只开发了800米的水洞,1500米的旱洞。每年春夏,数百万雨燕栖居于此,水声燕鸣,在洞中奏出一曲大自然的交响乐。脑子里还是念着九乡的溶洞,这处溶洞感觉就是空间面积明显大,还有燕子飞来飞去,其他也没什么可圈可点之处了。另外,溶洞内似乎节约用电,所有景点的灯光在没有导游解说的情况下,都是不亮的。我猜想导游手里应该有一个遥控器,讲一个地方,亮一个地方,讲完,又不亮了。这点让我非常不解。同样买了门票进来,为什么不请导游就看不到景点呢?反正洞里也没什么好景色,罢了罢了。  PS:昆明到建水可以选择火车,也可以选择自驾,高速220公里,大概3小时左右可达。  建水住宿可以选择五星的临安大酒店和古城内的快捷酒店。这次我们选的是云上四季,云上四季全国连锁,好像是上海如家集团旗下的品牌,在云南特别多,性价比不错。  建水的野生菌菇比昆明要便宜很多,土鸡汤也比昆明的料足、好喝。  建水的豆腐坊不供应豆浆豆花豆皮之外的东西,计划去吃早点的朋友记得带好口粮。  建水周边还有很多值得去的地方,团山村的百年老宅,碗窑村的建水紫陶,石屏老城的豆腐,有机会还是建议住个两三天,寻访古井古桥,逛逛古镇古村,体会人文风情。  第五站,千年盐都——黑井  建水出来,似乎还多出一天行程,一伙人不甘心就这么直接回昆明,说走就走的团队一般都是在车上商量去下一个什么景点。领队想去东川红土地,我还是比较偏好古村古镇。做了点功课后,我告诉领队:东川2月至3月,残雪裹着红土地,景色好的;4月至5月麦子成熟,风吹麦浪,景色好的;9月至12月是荞麦和油菜的季节,景色好的;现在是7月到8月,景色也好,不过是观赏泥石流。表哥问什么是泥石流。我告诉他:再大一点就叫山体滑坡了。表哥瞬间无语。于是我们最后选择了黑井古镇。  黑井位于楚雄彝族自治州,金沙江的支流龙川江畔,汉唐时代这里以产贡盐而闻名于世。由于上世纪90年代这里才通了成昆铁路,所以古镇基本保持了比较原始的风貌。黑井古镇以其上千年的产盐历史,可能是云南地位最高的盐井。金庸的《天龙八部》里也提到过保定帝在云南九大盐井减免盐税的事情,黑井就是其中之一。  百万年前,这里是一片汪洋,后来地壳运动,海水消失,山峦凸显,海里的盐分便渗入这崇山峻岭中。相传是古人先发现黑牛舔地,才知道地下有卤水出盐。于是后人在古镇盐井遗址边,造了一个黑牛广场,塑了一头黑牛雕像。这头黑牛,体态健硕,眼神温和,它成就了千年盐都富甲一方的辉煌,也记录着它繁华后的落没。  信步走入农家小巷,凹凸的石板路,斑驳的红砂墙,都仿佛刻下了时光的线条。每家每户都是一门一窗一铺台的格局,老人坐着休憩,小孩帮着大人洗菜。遇见游客,不多话,只是微笑点头。曾经盛极一时的盐都,此刻却只有饱经沧桑后的淡然恬静。  最值得一去的景点当属武家大院。 武家的主人曾是本镇首富,大院属典型的明清建筑,至今保存最完好也最精致。院子依山势而建,呈“王字型,纵一横三”,布局独特,四个天井,一个花园,99间房子108扇门,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四通八达,规模宏大。这武老爷虽有称王的野心,但无奈他只是商人出身,始终未能踏上仕途。  最特别的是大院的大门竟然是斜着建造的,有人说这是因为大门的方位朝向南京,武老爷希望他的后人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故乡——南京。也有人说这是政府忌讳他,不允许他把大门朝向正南。是真是假无从考证。门楣上的一块匾“书狄芳徽”确是光绪皇帝钦赐的,格外醒目,但肯定不是古董。大门的两块门板,一块写着“完全彻底干革命”,一块有点磨损,应该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文革时,这里应该也发生了许多惊天动地的事情吧。  不巧的是,正值雨季,后山泥石流冲坏了后院的部分墙体,我们只能在前院参观,不能进入后院和上山。顺便吐槽一下服务员,仿佛只会做收门票一件事情,不能上楼,不能去后院,想喝点黑井有名的雀嘴茶也被告知昨天卖完了。原本挺有感觉的一处民国豪宅,离开时徒增不少遗憾。  其他的景点,有文庙、大龙祠、安庆堤、贞节牌坊等,徒步都可以参观。在文庙里,偶遇彝族广场舞大妈活动,一群妇女在一个老头带领下,身着艳丽的彝族服饰,手拉手跳起了民族舞蹈。有两个琴师伴奏,用的乐器,一个是彝族的三弦,一个有点像二胡,还有一个女高音领唱。好一个分工明确的歌舞团啊!一首歌,要变换场地唱好几遍,惹得我们都禁不住加入她们的队伍。亮丽的色彩,欢快的歌声,这不是一场表演,老人们不管多大年纪,不管身材有没走样,每个人都绽放着花儿一样的笑容。虽然我不懂她们在唱着什么,但是我知道一定和幸福有关。  古盐坊在镇北2公里,有马车前往,往返10块钱。可以参观古法制盐的过程,还有一些黑井兴衰的图片资料。工作人员也不知道是从哪招来的临时工,不会讲解,只会查验门票。无语!  站在高处眺望古镇全景,不远处的铁路高架桥上时不时有火车呼啸而过,如果时光留不住,如果岁月带不走,就让这千年的古镇静静躺在历史的长河中,永垂不朽。  PS:黑井的旅游似乎发展的并不快,没有酒店,客栈条件也有限。住宿请选择附近的楚雄市。  黑井,几乎没有一间像样的卫生间,有的只是路边简陋的茅厕。上和不上,生理和心理都要有所准备。  古镇特产有盐和梨醋,一种黑色的盐可以用来泡脚。梨醋么,包装有点简陋,没敢尝试,据说兑雪碧很好喝。  尾声  一伙人最后回到了昆明,连日的旅行,多少有些劳累。上飞机前,兵分两路,一路人休息调整,逛逛花市;一路人继续奔走市区景点。  机场碰头时,突然很想安慰富商表哥。因为又一次把高大上的他召唤来陪我们搞农村低端游,实在过意不去。不过发觉他居然情绪高涨。一问领队才知道,原来他在昆明遇到他同乡也来旅游,人家从大理丽江回来,不停和表哥抱怨,人太多,斩客现象严重。听了表哥去的地方,看了他拍的照片,纷纷投来羡慕的眼光。表哥翻着手机里的照片,看着自己日益长进的摄影技术,瞬间变身旅游达人,前几日的舟车劳顿种种抱怨,早已忘得一干二净。  我们就是这么可爱的一群人。  云南,下一次,再走一个吧!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加热过的苦刑梨塞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