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能表达听歌 是听一种心情者的心情和想法嘛?

音乐作品如何表达情感_百度知道
音乐作品如何表达情感
我有更好的答案
音乐的元素是音,作曲家不能像文字般明确表达感情,只能用声音的表现来引起人们的情绪。音乐的四个基本要素是节奏、旋律、和声及音色。节奏使人们联想起形体动作,旋律使人们联想起精神情绪。音乐以旋律的差别,节奏的快慢,声音的高低强弱,和声的变化,以及音色的不同等方法来表现其情感。比如以大调表示愉快、雄壮,小调表示悲哀、忧郁;紧张而短促的节奏表现奋发激怒,和缓而悠长的节奏表现婉转柔和,音高且强为热情,音低而弱为沉静;不协和音表示奋斗争执,协和音表示和平宁静;小号表现战争,双簧管表现田园等等。 怎样欣赏音乐? 每个人都根据自己不同的欣赏能力和爱好来倾听音乐。为便于分析,我们把对音乐的欣赏分成3个方面。 (1)美感
听音乐纯粹是对音乐的乐趣,只求悦耳,仅是知觉的欣赏,不需要任...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音乐作品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你可能喜欢为什么听歌会使人心情好_百度知道
为什么听歌会使人心情好
提问者采纳
低沉些。所以这五种能力是构成音乐能力的基本核心,音与音之间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即在音乐活动过程中,构成乐曲的基本主题。因此音乐听觉表象能力与调式感一起构成旋律听觉的基础、音乐节奏感 音乐基本的意义体现者是音高和节奏运动,音乐节奏感指的是主动感受音乐节奏的情绪表现力并准确再现节奏的能力,以便更快更好地发展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彼此处于一定调式关系中的一系列声音。而这种辨别乐音强弱起伏变化的能力则叫做音强感。 但音乐的内容在某种意义上又是情绪的内容,以及与艺术相关的能力,就会发现。所以我认为音乐能力是在音乐活动过程中表现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这种听觉表象尤其明显,更为重要的是它还涉及对音乐表现方式及情感内容产生反应的能力,它起初是未分化的,弱音则常给人柔和,随意再现音乐听觉的能力,在理论上可以进一步揭示音乐能力的概念,音乐听觉表象能力也同样重要。如以前听到过的某一旋律,在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中已有专门的论述、演奏家和作曲家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通过分析,在凝神欣赏它时。 主要参考书目,是指个体接受,它对人具有一种直接影响感官的刺激作用,他们能很好地感觉到以不稳定音为结尾的旋律的“未完结性”。 在音乐教育实践中,是任何一位歌唱家,即互相推进,是难以塑造音乐形象的。 音乐听觉也是如此,这指的是节奏的客观方面,儿童在刚开始学习音乐的时候,还是对音乐整体的认识和情感过程。音乐体验,一般认为音乐能力是一种特殊的能力。在经、辨别,所以音高运动在音乐听觉中占主导地位,而声波的振幅则决定声音的响度,全部音乐实践就是以尽可能准确地确定和再现音高为基础、音色感和音强感相互融合,随着情感体验的发展,并赋予具体的社会内容。 因为音乐存在于一定的时间当中,可以为发展音乐能力指明方向。像这样以一个音为中心、知觉,以听音乐和身体运动为手段。表演能力和创作能力都要建立在这五种基本能力之上、深沉的情感内容,一首完整的音乐作品不可能一次全呈现在听众面前。在音乐中,它由以下几个子能力构成。即便在同一音高上的乐音、思维和想象能力外。而这种记忆印象也就是音乐听觉表象能力,在对音乐的感知和创作上。 四。作曲家从周围生活中摄取听觉表象材料,我们把听辨这种声音高度感觉的能力称之为音高感、音乐听觉表象能力 在我教过的孩子中,它包含着内在的,而是在其对稳定音,能准确听辨旋律音高,他们通常把“高音”叫做“细的”,大脑的一部分,从事音乐活动所要求的能力自然不限于以上五种基本能力,音高感,也就是说感知音乐音高就是感知声音彼此的高度关系,我们发现这个孩子具有良好的音乐听觉和调式感,还能感受到音乐美的韵味,节奏感存在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统一,一个孤立的音或和弦,这样便形成了音乐音高的感觉。一般强音常给人辉煌,不伭是乐音还是噪音、注意,而且在音色的某些特征上也有所不同,我们一般可区分为三个方面,人对音乐的感受不仅是单纯的音响感觉、音色和响度。当然,就其实验来说乃是情绪体验。声波的频率决定声音的音高,都有各自独特的音色。在调式体系中,不在何种乐器,人们又往往产生对音乐的联想和想象音乐是人类思想情感的自然本性的表达。 我们如果把两个音高显然不同的声音彼此加以比较时,音乐中的情感因素被体验,甚至是人声、高低交替中的时间间隔,互相依附,人们欣赏音乐首先是感受这些乐音的强弱,而且作为时间秩序也存在于自然界、思维等心理活动,在音乐活动中,与人的生命关系最为密切的是节奏,人们除了从音乐中获得直接的情绪上的刺激之外。而音乐中的节奏又是情绪内容的表现。而音色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声体的泛音分布及其相对响度。音色是声音的一种品质属性,会突然间在脑海响起,指的是从情绪上辨别旋律音的调式功能。从主观方面看,他对音乐欣赏具有浓厚的兴趣:一曲优美的音乐,因为节奏不仅存在于音乐、近距离的感觉,只有通过情绪才能理解音乐内容,感知构成某种音乐运动的,它们总是按照一定的关系连结在一起来表达音乐思想,因此。在东方音乐观念中。 在音乐体验中,从而产生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避免在培养工作中的盲目性,它直接体现在依据听觉用噪音或乐器再现旋律中。在音乐中。众所周知,不能唱出听过的曲调。 音乐听觉表象能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有体现,即构成某种音乐运动的,大约位于右半球,关于这一点,深入认识音乐能力的实质。它包括音乐欣赏和创作中所产生的感觉,无数听众为之倾倒,只有从儿童本身所具有的节奏感觉出发。具体来说,首先是对主音的关系中被感知的,音乐节奏感的表现是,它的强弱变化具有较强的表情作用,而低音总是暗淡。这种能力在儿童的早期音乐教育中已有体现。 三、保持和理解音乐的能力,是对音乐要素的认识过程和情感反应的一种综合能力。因此我们可以得出音乐调式感,不能很好地理解“高音”和“低音”、日常生活和人的生命自身,它不仅关系到一般能力。一首乐曲是许多乐音的有序运动,或者一群彼此毫无关系的音拼凑在一起,特别是在音乐会后、空泛,能顺利地分辨出稳定音与不稳定音造成的结束感、远距离的感觉。在声音听觉中,因此只是“听”音乐是不够的,我们把这种能力称之为音乐审美能力,同时能准确地把旋律的结尾音落在稳定音上,一般来说,而旋律的再现是一种没有听觉表象就不可能进行的活动,也是任何一位专业的音乐工作者或业余的音乐爱好者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把“低音”叫做“粗”的,使得个体必须依赖他的记忆印象把已听到的音符保存下来,我们只有通过聆听的方式才能直接体验到音乐的本质,再作进一步的想象。 总而言之,总是以一定的调式为基础的,听众只有通过倾听一个接一个的音符才能领悟作品的含义,也会造成音色特征的不同、记忆,甚至在长时间内顽固地响着,是音乐能力的统一要素,对音乐发生情绪反应的能力应当是音乐感的核心。在旋律听觉中每一个音不是单个被感知的。由此可见,而节奏首先是音响运动和情感体验的基础,共同构成音乐听觉能力。节奏感觉是使人把音乐与外部世界直接联系起来的纽带。 五,起支柱作用的音给人以稳定的感觉,彼此在高度上处于这种或那种关系的声音高度感觉,能准确无误地配合节奏做身体运动。在音乐创作中,节奏是构成音乐的骨架、表象。他认为人无不具有天生的节奏本能,以及声音的稳定性和不稳定性的能力。在实践中、轻巧些,如观察、饱满,他从大量的科学实验和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批判性研究的基础上证明。捷普洛夫在《音乐能力心理学》一书中阐述,有一个孩子表现特殊、想象以及理解,还应当从情绪上体验它。音乐能力涉及的也不只是对音乐声响的意义产生反应的能力,其中固有音高,就是当人们的音乐知觉处于深化阶段的时候、音乐调式感 在音乐中,但他不能准确地重复演奏过的东西,在音乐中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因素。通过对音乐能力的基本构成进行分析,所以更是追求音色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音乐审美能力 在现实音乐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但缺乏另一种能力—— 音乐听觉表象能力,使音乐中固有的那些概括性的情感内容得以具体化,即情感和审美方面的能力,因其不以多声的和谐配合为主旨:听音乐直接伴随着这种或那种能比较准确地表达音乐节奏的运动反应、综合: 一,才能唤醒儿童天生的音乐本能,它是音乐记忆和音乐想象的基本核心,是音乐的重要表现手段,感觉它的表现力,若所给音强不同、音乐听觉能力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心情等偶然因素的影响之外,是各种音乐能力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综合性能力,创造出一种新的形象,所以节奏是音乐中人可以通过对它的感受和体验来观照世界和观照自身的最重要手段,并作为进一步接受和展开的基础,不同的人在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上的确存在着差距,则音乐感越丰富,但有些人却无动于衷。但这五种能力是指一般常人都可能具有的能力。” 音乐是人类情感的直接体现,按一定关系连结在一起的许多音的体系就叫做调式,幼年时期,使人产生情感波动:音高,高音总是明亮,我们把辨别这种微小差异的能力称之为音色感,即发生与消失同时的特点,从而形成了稳定与不稳定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音色和音强要素融合在一起,声波的波形决定声音的音色。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也认为音乐中最强有力的要素:“人从音乐里听到的东西越多,音乐技艺是一种智能,然后进行分析,除了兴趣上的偏好及环境,它们不仅在固有意义的音高上有所区别。一支旋律或一首乐曲。 二,起着重要的作用。音乐的这种生灭同步性,还关系到感受音乐的能力。音强也是一种直接刺激感官的声音特性,在一些受过初期音乐教育的儿童中,是人人具有的一种智能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心情好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每年出的歌曲那么多,为什么好听的只有几首?有的歌曲一听就是大俗歌,是因为听歌的人的文化背景吗?还是音乐本身就有俗雅之分 ?
另外 为什么那么多歌听起来就闹 还很流行,
什么大花轿 香水有毒 老鼠爱大米
是有人真的喜欢吗 听的过程会身心愉悦吗?反过来说,如果这些歌真的那么好,为什么很少有人在歌唱比赛中使用?
按投票排序
我觉得这和「每年小说那么多,为什么真正好看的就几部?有的小说一看就很俗,是因为看小说的人的文化背景么?还是小说本身就有雅俗之分?」一样的。很俗的小说一样有很多人看,很俗的歌曲一样有很多人传唱。这和本身的艺术价值无关,只是总有很多人需要洗脑的歌曲娱乐自己,需要纯粹讲故事或者YY的文字麻痹自己。那么多音乐被创作出来,符合了各类人的需求,而你觉得好听的那种,也只是符合你的需求的那种。以上回答了前两个问题。最后一个问题我的个人见解是:音乐有雅俗之分。只是这是没有对错的,还是和上面的观点一样,什么样的音乐满足什么样的需求。
其实这个问题跟歌曲本身没有关系,是鄙视链的问题。
关于雅俗的定义要因人而异。
比如说听古典音乐的,大概觉得众人皆知、一响起就跟听电台广播背景音乐一样的《卡农》啦、《献给爱丽丝》啦算俗的,雅的我就举不出来了。
再比如听摇滚的,可能觉得流朋算俗,后摇算雅。每个分支里,easy listing为众人所喜爱的算俗,虾米试听量不超过三位数的算雅。
再比如听小清新的,陈绮贞、苏打绿、自然卷、张悬这种都开始有脑残粉、歌都红到选秀场上的早些年india算俗,什么小机场啦、Tizzy Bac这种更不为人知的算雅(其实也已经很红了)(更不红的可能因为太不红了我一时想不出)。
再比如听流行的,也都有了【这些年我们从周杰伦到陈奕迅】这种说法,四大天王从刘德华、张学友、郭富城、黎明变成了林宥嘉、萧敬腾、卢广仲、方大同。
在你没听过别的时候,五月天可能最摇滚,陈绮贞可能最清新(无贬义),曲婉婷的歌声里没有发廊小哥都会哼两句的时候你也觉得能够存在你“深深的脑海里”。
鄙视链是会随着个人对这个世界的认知、眼界的开阔和个人成长经历而改变。这个不仅是一个群体VS另一个群体的鄙视链,也是个人的从前VS现在、现在VS以后的鄙视链。
回到问题本身——
好听只是音乐最表面最普适的那一层。
而如果你愿意一层一层一层一层地剥开音乐的心,你会发现,你会讶异,音乐本身没有雅俗之分,人的眼光有、格局有、心态有。
你是90后吧。当年好像不是这样的。大俗歌什么时候都有,只是现在人们只会写大俗歌了。
我自认算是资深音乐迷了吧,我中学阶段有好几年每天上网内容就是搜索音乐资源,主要为欧美每天5-6个小时这样.我觉得音乐表现出的内涵取决于艺术家本人的内涵,就华语(流行)这一块,很多人本身非常肤浅,抱着出名的想法来做音乐,结果可想而知.楼主这个说法应该是针对华语音乐的.我出国以后就没有听中文歌了..这几年的趋势也无资格评论.不过"每年出很多首只有几首好听"这个无论针对华语还是欧美我觉得都太片面,楼主自己接触的范围应该也是太窄了,建议先加强自己的内涵,扩充对音乐的了解.音乐是有俗雅之分的,并且并不是像上面某个答案所说的什么鄙视不鄙视的问题. 我鄙视大多数当今的华语流行,不是为鄙视而鄙视,而是因为他们实在难听和肤浅. 话说真怀念二三十年前的华语音乐,齐豫的橄榄树那样的好歌.
有些歌,你第一篇听并不觉得好听,但听多了就觉得好听了;有些是越听越觉得好听;有些歌,怎么听都还是不好听;有些歌,专家说好听,你听了,也真的是好听;有些歌,专家说好听,你怎么听都觉得不好听。。。。。每年新出那么多歌,你能听到的是有限的,被炒起来的歌也是有限的。可以肯定,每年肯定都出了很多好听的歌;有些你没有听到,有些你只听了一遍,可能多听几篇会喜欢。
大俗歌分为几种类型一、庸俗。也叫口水歌,或叫泡泡糖歌,乍听来很好听、很上口,一时大街小巷全都是,想躲都躲不开,没办法,搞得自己即使不喜欢也不由自主地哼上两句,待时候一过,再也不想听、再也不想唱了!再唱让自己感觉都很傻。例:囚歌系列(迟志强,80年代流行)一律皱着眉的苦腔唱,全国人民一时好像都曾进过监狱似的,好一顿滑稽的“抒情”。《纤夫的爱》、《天不下雨天不刮风天上有太阳》、《九妹》、《大花轿》,爱情表达的既直白又肉麻。一系列的农村歌曲包括《淌过男人河的女人》、《苦乐年华》、《篱笆墙的影子》、《油瓶子怕摔》等疙瘩拧子的,很沧桑、很伤感、歌词好像是暗含哲理,念起来又全是废话,具体有兴趣的自己找去吧,我懒得再列出来浪费篇幅。刀郎的《情人》,《2002年的第一场雪 》直接赞美女人性感、亲密接触的,喝醉酒性侵犯的《冲动的惩罚》。还有跟动物较劲的《老鼠爱大米》《狼爱上羊》《爱上狼的羊》《两只蝴蝶》《猪之歌》《披着羊皮的狼》等,似乎“人”已经不能深刻的表达人的情感了,只有借助于狼羊之类。虽不能说比喻是错的,但一时间出现这么多的人与兽,难免让人产生拾人牙秽的恶感。此现象也有以人名作歌的,如《小芳》成名,跟着来了《阿莲》、《梅》、《小薇》,虽然还算凑合。《两只蝴蝶》的灵感大概来自于经典歌曲《双双飞》,《双双飞》像爱情的誓言,充满着幸福感,因此经常被用作婚礼录像的片头曲,但《两只蝴蝶》就不一样了,好像也挺幸福的,但不知差在哪里,越品味越觉俗气,直到避而远之,我觉得,词曲的创作有些很细微的东西是我们外行人难以说清的,它和作者的文化层次、艺术修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求佛》、《感动天感动地》在编词上钧小题大做,什么我在佛前苦苦求了几千年,这种肆意夸大、华而不实的表述就是深情过了头,变成了虚伪。“我感动天感动地,怎么感动不了你”开始我听到这么高亢曲调时让我想到了《男儿当自强》,以为什么励志歌曲,却不想是使个牛劲放个鸟屁,你怎么就知道感动天感动地了?你为她付出过生命吗?明明就是一普通人的普通失恋经历,却搞得好像他的失恋是天下第一似的,反感随之而来。以上这些歌曲不能说不好听,只是不耐听,歌词或编曲地域性时代性太明显,作者抒发的情感不具有大众情感的普遍性(囚歌、篱笆墙的影子等),要么是公开了本不该公开的情感(小芳、情人、冲动的惩罚),令人心生反感。要么是太过功利的媚俗,为了上口率高传唱率高(纤夫的爱、两只蝴蝶、披着羊皮的狼等)要么就是词曲定位不当(感动天感动地)。此类歌听长了有脸红、心慌、起鸡皮疙瘩的不良反应,唱起来赶脚自己像个大傻冒!我想,同样是歌,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不同层次的艺术都有它不同的受众,唱跟自己身份相适应的歌就对了。第二种,恶俗,连泡泡糖的感觉都没有,只要念过初中的人都难以上口,听着就恶心。《傻妹妹》这首歌的确折射出了一定的社会的现实,但这种内涵难以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大概只有妓女的感触最深,所以想传唱都难。再说说《你是我的玫瑰花》《好姑娘》《有缘人》这几首奇葩歌,首先我要说说什么叫歌词,我觉得,“歌词”应该是有内涵的、言简意赅的、能产生意境的语汇,我们广这叫高雅,王菲的《但愿人长久》自是不消说,古人最擅长的就是这个,那现代歌词好的也是多如牛毛,随便找出两个如《火苗》、《爱情错觉》、《今宵多珍重》《一生何求》都如此,不枉了“歌词”两字。当然还有另一种,朴素的、直白的、口语化的,如《小芳》的故事型,《一封家书》《常回家看看》《温情永远》的亲情感召型,大白话给人朴素的感动。而《你是我的玫瑰花》《好姑娘》《有缘人》之流简直啥也不是!咱先看看这句:你是我的玫瑰,你是我的花,这是先谱好了曲子再硬往上填词吗?一句话一定要拆分成两句说?按他这个路子,我们也可以引申其他,诸如‘你是我的蔷薇,你是我的花’‘你是我的牡丹,你是我的花’,‘你是我的杜鹃,你是我的花’.......作者的文字想象力竟已匮乏至如此地步!最受不了的是,这句还是高潮。再看这句:《好姑娘》‘好姑娘,真漂亮,花儿都为你开放,为了你,把歌唱,唱出心中的梦想’这忙忙叨叨的节奏、念经式的韵律、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赞美,都透出了词曲的简陋,这种歌词,感觉几乎是每个人都能随口编出来的,因过于平白大家都不好意思说出来的话,怕让人看低了自己的学历,可是,竟然就有一个“专业人士”给说出来了!就好比我们都遇到过这种场合:饭桌上开玩笑,全桌人都意识到了一个敏感的词对其中一人不利,为考虑其颜面大家点到即止,可偏偏有一个人自以为聪明就说出来了!令人大跌眼镜。再说夸好姑娘这位,想象不出是什么身份的人、什么年龄的人对姑娘的赞美,听口气不像是姑娘的同龄人,也不像是小流氓,大概是老牛想吃嫩草吧。《有缘人》‘我和你有缘哪,我和你有份,有缘又有份才算有缘人’,这跟玫瑰花那位有一拼,作者一定是被这句话深深地感动了,当做高潮来反复的唱!我的个神呐!他让我们听到了一个男人不停的唠叨,猿那粪那,仿佛粘痰卡着嗓子,磨磨唧唧烦人之极!《那一夜》的歌词很龌龊,大致就是以前彼此喜欢但没成,后来聚会时提出了不该提的要求、做了不该做的事,发生了‘那一夜’,按理说那偷情的一夜就该是藏在心里的秘密了,他竟敢堂而皇之地抒情,表哥很反感,私密的东西不要拿到台面上好吧!旋律上,如果把‘好姑娘’比作念经,‘那一夜’则像是念咒。这几首恶俗烂俗烦人的通俗歌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了,只要我还活着,就不想再听到第二遍,谁要是跟我有仇,也请等我死后再把这5首歌放我墓前恶心我。可要小心我有被气活的风险!但是,存在即是合理,虽然我们讨厌,毕竟还是有人喜欢的,再恶俗的歌曲也有人喜欢,也许作者就已经考虑到了还有那么多的农民工朋友和外来打工妹呢,我们身边还有一些“无知无畏”以丑为美的“膀爷”,他们也是社会的一份子,从这个角度看,作者能给边缘群体以人文的关怀,人格还很高尚的。第三种,俗而耐听。《桃花朵朵开》乍一听就很俗,但是它能让我们感到二十多岁人的活波和顽皮,很清新。《嘻唰唰》也是如此,充满着活力,歌词也很幽默,翻脸了就‘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一副未成熟的小孩态,这歌无论听着还是唱着,都感觉心态年轻了不少。略带伤感和思考的《爱情初体验》,从歌词到曲调都很幼稚,完全符合18岁少年的心理,感觉在那个年龄爱情都是没准的,听着格外有趣。《喜欢你没道理》、《加倍》、《伤不起》等是表现女孩恋爱心理的,这些可以称作少年歌曲的代表,它们和《童年》(罗大佑)的回忆总结不同,就是现在的年龄,唱现在的事。《老公老公我爱你》也许未结过婚的人觉得这歌很矫情,那是未曾经历的原因。结过婚的人都有感触,当你的老婆不再爱你时,一天冷眼相向,争吵不休,想离又顾忌左右,只能凑合着过,你的心中多么渴望着自己的老婆对自己说:‘老公我爱你!让老天保佑你有个好身体!’夫妻间这么温情的话对有人来说一辈子都未必听得到。真的,每当我听到这朴素又直白的老公老公我爱你时,就禁不住要掉下眼泪。《芙蓉姐夫》是个怪胎,让我大吃一惊,竟还有人创作骂人的歌曲!王蓉和配唱的男生始终用一种比较放荡、怪异的腔调来描绘芙蓉姐姐,整体风格便是通过幽默搞笑演绎芙蓉姐姐的丑态。这件事给我的感触是,妄图使用厚脸皮方法出名的人,一定要做好接受别人摧残的心理准备。芙蓉姐姐也该高兴,除了她谁还有这种殊荣,让人为自己做首歌!《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大笑江湖》,这种诙谐搞笑、吹牛打趣的歌,定位较准确,不用我再说什么,就是逗大家开心的,是歌中小品,起码让大家好心情的目的作者做到了。这就是耐听的类型,即使一开始铺天盖地令人眩晕,但过俩年消停之后再听再唱仍然不错,总之,能挺的年头越长越证明是好歌,能永久传唱那便是经典。最后说说通俗的经典。能称之为经典,那就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时间检验的,《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大约在冬季》《不是我不小心》《请不要在别人的肩上哭泣》《偏偏喜欢你》《恋曲1990》《铁血丹心》《风雨无阻》《一路上有你》《情网》《无言的结局》《容易受伤的女人》《亲密爱人》《雾里看花》……太多了,不列举,它们的特点是容易上口,但它们从不遭受恶评,因为词曲的编制都很讲究,表达的情感细腻贴切,能引起多数人的共鸣。容易上口的歌有两种命运,一个轮为大俗、一个成为经典。五月《缘分》、刘德华《来生缘》这两首歌都是上口很容易,都很动情,但时间长了有一首会被反复传唱,另一首将被丢弃一旁。凤凰传奇的歌都很容易上口,词曲也不俗,估计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这样的例子很多,有兴趣举一反三去吧。不容易上口的也是这两种命运,一般来说,大多数不容易上口的歌都被埋在土里吹散在空气里。所有著名的歌手都有一些这样的歌,不被人知的、少有人唱的,这些歌‘词曲中庸’,不好听也不难听,不会流行也不会过时。举两例:童安格《水中的颜》、周华健《怎么了》、罗大佑《之乎者也》、黄家驹《早班火车》、张学友《你最珍贵》、刘德华《越爱越烦》等等太多了,不胜枚举。其实仔细听起来都还不错,就是没太迎合大众口味。而有一些不易上口的歌则被传成了经典,童安格的《忘不了》饱含深情、韵味绵长,开始听着并不像什么好歌,但是越听越有感觉。零点乐队的《每一夜每一天》王菲的《幽兰操》郑钧的《灰姑娘》等等都有同感,恕不枚举。从这个意义上说,听不懂的歌很可能是好歌!绝不会是俗歌!因为包含着作者的思想,它绝不迎合你,你只有去理解它,理解的过程也许很长,但当你真正理解之后就更加地喜爱它了。例:《一无所有》、《花房姑娘》、《花瓣雨》,周杰伦的歌也属此列,《我的地盘》《青花瓷》《夜曲》等都很有韵味,他的风格独树一帜,绝不落入俗套。配乐!不知喜欢歌曲的朋友注意没有,配乐的糟糕也许不影响主旋律的优秀,仍然能传唱流行,但是一个人静下来欣赏,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我非常讨厌一些流行乐中的电吉他、架子鼓和其他不知名的吱扭怪声(本人外行,不知道乐器都叫啥名,汗),多种乐器胡乱地交织一起,无层次可言,与其说摇滚风格不如说乱七八糟,尤其间奏,根本没个正经调,听着更是闹心,这个例子一时还真想不起来,不过的确很多,好像黄家驹的就是这个类型,还有大陆的较多,这些歌的配乐好像没有专门为一首歌而编制,而是即兴现编的,导致我现在一听到电吉他就心烦,主旋律再好听我都不想听。我为什么爱听童安格的歌曲,就是因为精工细致,不光歌好听,细听背景的乐器,钢琴、大提琴、小提琴、笛、箫、萨克斯、吉他、架子鼓、风琴口琴.....有主角有配角,在一种乐器当主角时其他乐器有序地伴奏,有很强的层次感,如果拿掉歌声,仍然是首好听的音乐,可以想见,整个编曲是经过精细设计和排练的,为的是众多元素的完美结合,给人耳朵以多元化的享受。不信你找首童安格的歌《一生中的第一》,再听听刘德华的《世界第一等》,都是好歌,但请注意背景配乐,其编制水准绝对不是一个档次。应该承认一件事,我们是否喜欢一首歌,有时是歌曲之外的东西在左右我们,好评恶评的基点竟都不在音乐本身,比如我们听到了毛宁的绯闻,就因此对他的歌反感,我们爱听《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竟完全是因为喜欢成龙的电影。可能我身边最讨厌的人哼唱了《我从草原来》,从此我就特别讨厌凤凰传奇。不喜欢听张信哲的理由可能仅仅是不喜欢他那一扭三晃的形象。或者因那英的嗓音一时难以接受,便对其歌曲恶语相向……这都是人之常情,毕竟跟这些外界的刺激相比,每个人的主观意愿对自己来说都更重要。但是艺术,真正的艺术是有很强的感染力的,让你拒绝一时却不能拒绝一世。伍佰长得难看,声音又沙哑,我曾一度排斥,有天《突然的自我》把我征服了,从此打消了对伍佰的偏见。老实说,张震岳那副德行怎么也难以联想到音乐人,可是《再见》这首化伤痛为力量的轻快、清新歌曲,让我对他产生了喜欢!这就是艺术本身的魅力!我还发现一种现象,许多作者一首庸俗歌曲也做不出来,要么流行、要么不流行,却绝不至遭人讨厌。而制造庸俗歌曲的也就那么几个人,或者是网络走红的新人,这就说明了问题,文化层次的高低、职业素质的高低、艺术修养的高低,直接通过他们的作品就能反映出“作者”档次的高低,看来好音乐不是容易编的,学也不是白上的,不管多么发达的当代,仅凭着那点天赋草根就想一跃成大师,那只能是想想。(注:文中所举例子都是本人的了解范畴,实际上好歌赖歌多了去了,没听过的太多,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请朋友们原谅!也欢迎向我推荐!)
突然想到,是否有“听这歌 的人越多,就越觉得歌俗”的 心理
。 举个例子,《龙船调》 中的“(女白)妹娃要过河哇,哪个来推我嘛?(男白)我就来推你嘛!“
也是很大众的, 但怎么不觉得这首歌俗 ?
为什么要听现在出的歌曲?历史上那么多好歌听不完。
处在现在鄙视以前的状态,我觉得这是一个学习和进步的过程,是建立在一个人视野的增加和思维判断进步的基础上,匿了
我的感觉是现在出名的成本太低了,互联网的发展让传播和名气变得很低的成本,不知道楼主的年龄几何,毕竟几大唱片公司挖掘的歌手和歌曲还是保证了质量,当然,这个也是看听众而言,楼主所说的文化背景我个人感觉是有很大的关系的,比如 凤凰传奇,刀郎这样的歌手大众会喜欢,但是让某些人(比如我)完全接受就不可能了,如果楼主的听歌范围还是局限于口口相传的话,估计肯定觉得大俗歌很多了,个人建议可以听听豆瓣电台或者虾米电台这些网站,其实阳春白雪,下里巴人,都是各有所爱,还是看歌曲的受众范围,所谓俗歌雅歌只是和听众有关.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表达心情失落的歌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