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葡萄酒酵母菌用几种菌

当前位置:
>>>人们把喝剩的葡萄酒放置一段时间后酒会变酸,这主要是哪种微生物..
人们把喝剩的葡萄酒放置一段时间后酒会变酸,这主要是哪种微生物发酵引起的(  )A.乳酸菌B.酵母菌C.醋酸菌D.甲烷菌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永州
空气中有醋酸杆菌等微生物,喝剩的葡萄酒放置一段时间后,空气中的微生物醋酸杆菌会落入葡萄酒中,其中的醋酸杆菌会经过发酵产生醋酸,而使葡萄酒变酸;乳酸菌是在密封的状态下发酸的,而酵母菌在有氧的状态下是产生二氧化碳的,甲烷菌不会产生酸性物质的,.故选C.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人们把喝剩的葡萄酒放置一段时间后酒会变酸,这主要是哪种微生物..”主要考查你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演示实验:发酵现象&&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演示实验:发酵现象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一些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遗物(枯枝落叶、动物粪便等)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促进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2)细菌和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它们生活在人、动植物体内或体表,从活的人、动植物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可导致人或动植物患病。如链球菌可以使人患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多种疾病。一些真菌寄生在人体表面,使人患臂癣、足癣、牛皮癣等疾病。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和玉米瘤黑粉病等,都是由真菌引起的。(3)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共生:指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的现象。例如: ①地衣:是真菌与藻类共生在一起而形成的。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可以供给藻类水和无机盐。 ②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与植物共生的固氮根瘤菌。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禽氮物质,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 ③在牛、羊、骆驼等草食动物的胃肠内,有些种类的细菌,可以帮助动物分解草料中的纤维素,而动物又可以为这些细菌提供生存的场所和食物,它们彼此依赖,共同生活。 ④生活在人体肠道中的一些细菌,从人体获得营养生活,它能够制造对人体有益处的维生素B12 和维生素K。&实验目的:&1、& 观察酵母菌的发酵现象,探究酵母菌发酵产生的酒精和二氧化碳。&2、&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3、& 尝试制作实验用具,提高动手能力& 演示实验:一、&实验原理& 酵母菌喜欢偏酸性且富含糖的环境中生长,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在有氧和无氧的环境中酵母菌把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在悠扬的情况下酵母菌生长繁殖速度快,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材料用具&1、实验用具:玻璃瓶一个,小气球一个,玻璃三通管一个,6厘米长的胶管一段,玻璃管一个,温度计一支,试管一个,滴管一 个,夹子一个,水槽一个,比色板一个,粘胶带一个。& 2、实验材料:白糖100克,1小包干酵母(约30克),澄清石灰水,检测酒精的试剂——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3、实验装置的组装:& 空玻璃瓶一个,洗净后用锥子在塑料盖子上扎一个孔,用火预热三通玻璃管口后,迅速将玻璃管从孔中插入(约0.5厘米)& 在玻璃三通管一端套上一个干瘪的小气球,另一端套上胶管,胶管再连接玻璃管;在胶管处夹上夹子& 玻璃瓶口绕几层粘胶带,增强瓶子的气密性,&三、演示实验的过程&1、观察酵母菌的有氧呼吸& 将100ml的40℃左右的温水倒入玻璃瓶,再用药匙将一大勺糖及适量酵母加入玻璃瓶,搅拌均匀后将玻璃瓶放在水槽中保温,(温度在30℃-40℃)10mins&2、观察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观察到酵母菌培养液中有气泡产生盖好盖&过一段时间就可以看到干别的气球慢慢膨胀起来3、检验气体中二氧化碳& 将夹子打开,挤压气球,使瓶内产生的气体徐徐通过胶管导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注意观察石灰水的变化&4、检验其体重有酒精&4.1闻一闻:有浓的酒味&4.2如何检验酒精?检测酒精的试剂—重铬酸钾在酸性的条件下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有橙色变变成灰绿色& 4.3将重铬酸钾试剂分别滴在比色板的凹槽内,并标注1号、2号(对照)和3号,再在3号试剂上滴加酒精一滴,在一号试剂上滴加一滴酵母菌的发酵液。&四、实验结果和结论& 通过上述实验,学生对酵母菌“发酵现象”所需的原料,条件及产生的物质都有了较直观的认识,比较容易理解教材上的酵母菌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等有关内容,且影响深刻。&五、改进实验的优点&1、选用的废弃玻璃瓶,瓶口大,易放料,透明性好易观察气泡的产生,塑料瓶盖易钻孔& 2、用过的酵母培养液可以用来制馒头,无浪费
发现相似题
与“人们把喝剩的葡萄酒放置一段时间后酒会变酸,这主要是哪种微生物..”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975016826519571115748303113098  表6& 卫生指标
  项 & 目
  指& &&& 标
  细菌总数& 个/g
  &1&105
  致病菌(肠道致病菌)
  不得检出
  2.2.2& 果酒活性干酵母的活化和扩大培养
  酒用活性干酵母属高科技生物技术产品,是以固体干物质形式存在而不失活性的微生物产品。相比于酵母纯培养基技术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使用方便,不受接种时间的限制,已广泛的应用于白酒、黄酒、啤酒和果露酒的酿造,效果显著,故非常适宜于普及应用。
  自然状态的酵母含水量多在70%以上,而活性干酵母要长期保存,含水量一般在5%以下。因此,在活性干酵母使用前必须让其吸收大量水分一恢复至自然状态的细胞含水量,使其恢复原有生理活性,以增强其发酵活力。如果直接把活性干酵母加到发酵醪中,很长时间内它仍保持原来完整的颗粒状态,即使搅拌在一段时间内活性干酵母的颗粒仍然会悬浮在发酵醪里[20]。因此掌握最佳的果酒活性干酵母复水活化工艺可节约酵母用量,得到较好的发酵结果。
  2.2.3& 酿酒工艺
  2.2.3.1& 工艺流程
  原&& 料
  分选& 去核
  添加Vc和SO2护色
  打浆压榨,分离皮渣
  &&&&&&&&&&&&&&&&&&&&&&&&&&&&&&& 优质汁
  &SO250mg/L
  &膨润土1g/L
  澄&& 清(24小时)
  &测糖,含酸量
  澄清葡萄汁
  &活性干酵母& 200mg/L
  酒精发酵(16-20℃)
  &酒精发酵触发后
  加糖、倒罐
  酒精发酵监控
  &测温度,比重,含糖量
  11%(V/V)苹果酒,还原糖&4g/L
  保持50mg/LSO2
  分离倒罐
  &游离SO230mg/L
  &成分分析
  澄&&& 清
  密封储藏
  &贮藏陈酿、游离SO230mg/L
  分析评价
  装&&& 瓶
  2.2.3.2& 工艺操作要点
  果品中的水分是以游离水、胶体结合水、化合水这3 种状态存在于果实的组织中,葡萄的游离水比苹果多,所以容易分离果汁。而苹果则不然,它的水分大多被蛋白质、果胶及微量淀粉等亲水胶体所束缚,能自行分离的果汁很少,必须采用加压的手段才能挤出果汁,但要注意两点:一是尽量把果核去除干净,否则会给果汁带进异杂味;二是避免过于破碎而形成果浆一样的极细混合物,其榨汁效果也不会好,反而影响了出汁率,难以保证果汁质量。
  原料的机械处理:将清洗后的苹果原料去核打浆。为防止苹果汁严重褐变,可在去核的过程中选用SO2 5 0~70mg/L +1 0mg/LVC +1 g/L柠檬酸进行护色,同时SO2还具有杀菌、澄清等综合作用,打浆压榨后立即加入50mg/LSO2 ,并搅拌均匀。SO2 的使用形态应为>5%的亚硫酸溶液或偏重亚硫酸钾(以50%的SO2)。如果原料未经冷处理,则SO2& 的用量应加大到70 mg/L。
  苹果汁的澄清:盛装苹果汁的容器,应在使用前用SO2处理。将苹果汁的温度降到1~2℃,加入500mg/L PVPP,摇匀后,静止澄清12~24小时。苹果本身野生状态的酵母少,再加上漂洗以及自然温度低。所以,澄清时间可适当延长,一般为1~2天,不产生发酵现象之前分离最合适。防止在澄清过程中使用果胶酶。这一方面是果胶酶在低温下作用不明显,另一方面是影响对不同苹果原料的沉渣量的观测。
  澄清汁的分离:将澄清苹果汁与沉渣用虹吸或其他方式分开。并在分离过程中加入膨润土1.5g/L,摇匀,同时以200mg/L的标准对活性干酵母进行活化,然后添加到发酵醪液中。
  发酵容器:用于小试的发酵容器最好是大于1.5L的玻璃瓶,因为,所酿造的葡萄酒还要用于取样分析、感官质量分析、品评鉴定以及陈酿实验。在发酵容器中,苹果汁的量约为容量的3/4,并用水封发酵栓封闭,这样可及时有效地控制发酵醪中氧气的含量。
  加糖:加糖方法:加糖数量(kg)=[要求发酵酒度17.5g/l- 果汁含糖量(g/l)]&果汁入罐量(T)&出汁率(70%);加糖时间:发酵旺盛时,即苹果汁的糖度比入罐时原始糖度降低了20%左右。加糖后应混合均匀。
  酒精发酵:酒精发酵的温度控制在15~19 ℃,此温度下可酿造优质的高档苹果酒。在这种温度下,发酵时间持续约2周左右。在发酵过程中,如果发酵速度异常缓慢,则应摇动发酵瓶,并升高温度。这个时期要仔细地进行发酵原始数据的记录并及时绘制发酵曲线。
  酒精发酵后的管理:当发酵醪中的糖度降到5g/L以下,即表示酒精发酵结束,将苹果酒与酒泥分离,并加入适量的SO2使其总的含量保持在50mg/L 的水平 。
  分离转罐:酒精发酵结束后,如果苹果酒的酸度太高,可在分离时用碳酸钙进行降酸。2周后,进行第一次分离换瓶,并在此后对苹果酒进行分析检测和蛋白质的稳定试验,同时进行第一次品评分析和质量鉴定。根据试验结果,如果需要,可进行一次澎润土处理;第二次分离的时间,可根据观测结果决定。在第二次分离后,苹果酒应在玻璃瓶中陈酿3个月,以使之稳定成熟。
  注意: 在酒精发酵结束后的整个陈酿过程中,应保证苹果酒的游离二氧化硫在30~40mg/L。在装瓶时,将澄清苹果酒通过膜过滤,接装瓶。酒瓶应事前清洗、杀菌、烘干。苹果酒装瓶时的游离SO2浓度应保持在35mg/L[21~26]。
  2.3& 实验分析方法
  2.3.1 糖度的测定: 糖度计直接测定法&&&
  2.3.2 酒精度的测定: 酒精计法
  2.3.3 残糖的测定: 非林试剂热滴定法
  2.3.4 总酸的测定: 直接滴定法
  2.3.5 二氧化硫的测定: 直接碘量法
  2.3.6 酵母性能的测定: 显微镜,血球计数板等综合测定法
  2.3.7 原酒评价:感官品评鉴定法
   注:以上皆采用葡萄酒、果酒通用实验方法[27]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酵母产品质量的测定&&
  为满足酿酒工业的需要,尤其是在特殊产品领域和特殊的环境条件下,优良的活性干酵母产品应具备表7的优良特性[19].
  表7& 优良的果酒活性干酵母产品应具备的特性
  一年失活率
  备&&&& 注
  40~45%
  25~45
  &109个/g
  生长速率快;耐高糖;耐SO2;耐酒精、耐高/低温;发酵平稳,产率高;残糖<4%
  本次实验所要用到的10个酵母菌株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如表8、表9、表10:
  表8& 果酒酵母10个菌种感官指标
  项 & & 目
  指&&&&& 标
  色& & 泽
  乳白色至淡棕黄色
  气& & 味
  具有酵母的特殊气味,无腐败,无异臭味
  杂 && 质
  无异物
  表9& 果酒酵母10个菌种小罐试制干酵母理化指标
  蛋白质%
  海藻糖%
  活细胞率%
  细胞总数亿/克
  表10& 果酒酵母10个菌种卫生指标
  项&& 目
  指&&&&& 标
  细菌总数 个/g
  &1&105
  致病菌(肠道致病菌)
  未检出
  由表8、9、10可知:这10个酵母菌株的感官指标和卫生指标完全符合微生物分析国际标准。其理化指标上产生的微小差异和不足的原因可能是:一、不是同批次的产品,生产工艺、时间、环境有差异;二、保存包装不严格,放置时间过久;三、实验室生产条件不同于实际生产情况。
  活性干酵母复水活化工艺的最佳温度为30~35℃,活化时间为20~30min,活化时的糖度为5%左右,活化液的用量是活化酵母用量的20~30倍。在此条件下,上述10个酵母菌株在发酵过程中性能表现见表11。
  由表11可看出,酵母菌株3#、4#起发快,活力强,但凝集性一般,这对生产高档优质苹果酒来说不是很有利;10#、11#菌株起发较快,但酵母凝集性一般,7#酵母不但活力较强,凝集性也好,符合生产要求;5#、6#、8#、9#、522#酵母起发较慢,但8#、
  9#凝集性好,可根据具体要求和实际情况来选择适用的酵母。
  表11& 不同酵母菌株在苹果酒发酵过程中性能表现
  活化过程中
  发酵完毕
  易活化,起发快,泡沫多
  凝集性一般
  易活化,起发快,泡沫多
  凝集性较好
  活化较慢
  凝集性一般
  起发较慢
  凝集性一般
  起发较快
  沉降力好 , 凝集性好
  活化较慢
  沉降力好 , 凝集性好
  起发较快
  凝集性较好
  起发较快, 泡沫明显
  凝集性较好
  起发较快, 泡沫明显
  凝集性一般
  活化较慢
  凝集性较差
  3.2& 发酵性能实验
  3.2.1& 酿酒实验
  为方便实验室操作,本实验采用容量为1.5L的大三角瓶作为发酵容器,实验的基本条件如下:
  起始糖度:210g/L ,目标酒度11%(v/v)。苹果汁中含糖量较低时以精致蔗糖来补充差额糖度;
  装液量:总发酵醪液的体积为1.2L;
  接种量:各果酒活性干酵母以200 mg/L的标准来添加;
  发酵条件:由于外界自然环境温度对此实验影响较大,所以接种后把其置于18℃的生化培养箱中发酵;
  发酵期间:每天分早晚两次测定发酵醪液的发酵失重(本实验采取测糖度的方法)。当糖度降至4 g/L以下后,主发酵结束,进行酒的分离装瓶等相关处理,同时测定原酒的各项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
  3.2.2& 果酒质量分析
  3.2.2.1& 感官指标
  色泽、滋味、香气、澄清度、典型性是评价苹果酒质量的重要感官指标。色泽和澄清度成为外观质量。
  在品评酒的过程中,外观是苹果酒包括其他酒类给人的第一印象,也是苹果酒品质好坏的第一个信号,优质的苹果酒具有澄清透明的液相和美观健康的颜色,要给人以赏心悦目的享受,诱发饮用者的需求欲望.而暗淡失光、浑浊甚至产生沉淀的酒体则说明该苹果酒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难以诱发人们的好感。
  苹果酒的香气极为复杂多样,它是由苹果自身的香气、发酵产生的香气以及陈酿产生的香气混合组成,既和原料质量、工艺条件、所用的辅料和陈酿环境等综合因素密切有关。优质的苹果酒香气应该是浓郁的、纯正的、幽雅的、细腻的,要有果香、酒香和陈酿香气,少不应该存在异味,如酸败味、氧化味、酒精刺激味等。
  苹果酒的滋味包括各种味感,如酸、甜、苦、咸以及综合味感的迭加。优质的苹果酒应是各味协调平衡、口感舒顺、后味绵长。后味最重要,往往体现了苹果汁的含量和质量,后味淡的苹果酒往往是由于苹果汁含量少,质量较差。
  典型性是对酒的综合评价,它是苹果酒外观、香气、滋味等感官特性是一个酒的个性化尺度,代表了与众不同。总之,优质的苹果酒应该具有独特的风格,使人舒适、愉快,给人美好的享受和回忆[28,29]。10株酵母菌株发酵制得的苹果酒的感官品质如表12:
  表12& 不同酵母菌株发酵苹果酒的感官评价
  澄清度
  典型性
  禾杆黄
  酒香不足
  酸味较重单薄
  苹果酒风味弱
  浅金黄
  果香酒香浓郁
  口感清爽
  后味明显
  典型苹果酒风格
  禾杆黄
  果香浓郁
  酒香一般
  口感绵长,较丰富
  较澄清
  苹果酒风格较明显
  典型果香,有酒香
  酒体清爽,口感协调
  较澄清
  典型苹果酒风格
  金黄色
  有干燥气味
  果酒香一般
  较平淡,酸味重
  澄清透明
  苹果酒风味弱
  金黄色
  果香明显
  酒香浓郁
  酒体清爽
  结构感强
  澄清透明
  典型苹果酒风格
  浅金黄
  较好果香,酒香
  清爽,后味较淡
  苹果酒风味明显
  禾杆黄
  果香好酒香弱
  口感较淡协调性好
  较澄清
  苹果酒风格较弱
  浅金黄
  酒味重
  平淡,味较酸
  苹果酒风味弱
  禾杆黄
  果香明显,酒味弱
  有酸味,酒体纯厚
  较浑浊
  苹果酒风味较弱
  由表12可以看出, 4#、6#、8#、9#、酵母菌株发酵的苹果酒原酒色泽呈金黄或浅金黄色,具有很好的发酵酒香和苹果香气,酒体透明、澄清、美观、优雅,有典型的苹果酒风味;3#、7#、11#酵母菌株对糖的发酵能力较好,酒味明显,但果香保留的欠佳,在发酵结束过程中,3#酵母的凝集性也很差,酒体浑浊;5#、10#、522#酵母菌株差别不明显,果香较好,但酒味不明显,典型性一般, 522#发酵结束时的凝集性也较差,酒体欠美观。
  3.2.2.2& 理化指标
  酵母菌株通过发酵主要产生乙醇,另有一些酯类物质。酒精度是酵母发酵实验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指在20℃时100ml苹果酒中纯酒精所占的比重。在没有外加糖的时,酒精度的高低可反映出苹果汁的含糖量情况,同时也反映酵母降糖发酵能力。总糖是指苹果汁中含各类糖的总量;还原糖是总糖中的葡萄糖和果糖的总量,这两种糖可在酵母的作用下发酵产生酒精。苹果酒的残糖量影响苹果酒的口感和风味,是酿酒工业中控制生产和决定工艺的重要参数。滴定酸是苹果酒里很重要的呈味物质,是苹果酒感官指标的重要体现。滴定酸过高或过低都会对酒质产生不良的影响(表13)。
  表13& 不同酵母菌株发酵苹果酒的理化指标
  主酵 天& 数
  酒精度
  残总糖
  残还原糖
  苹果酸 /(g/L)
  游离SO2
  (mg/L)
  (mg/L)
  115.66
  由表13可知,10株酵母菌株发酵的苹果酒原酒酸度、游离SO2差别不大;5#、6#、10#、522#酵母菌株发酵的苹果酒残总糖、残还原糖含量高(大于10 g/L),不符合优良果酒酵母的要求;11#、7#、4#、8#发酵力次之,残总糖、残还原糖含量较高(5.0~10 g/L),但7#、8#、11#的酒度较高;3#、9#发酵力最强,残总糖、残还原糖含量低,尤其是9#酵母菌株的发酵转化能力强,残糖低,酒度高,酸度也不明显,符合实际生产的需要。
  4& 讨论
  1 酵母的发酵力是酵母所有性能里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作为生产发酵产品的催化剂,若酵母的发酵力好,它的其他性能如活细胞率、细胞数、各物质含量应该没有大的问题;反之,若酵母的发酵力差,那么它的其他性能再好也没有什么大的价值。因此,酵母菌株的质量优劣主要决定于发酵力的高低。
  2 此次实验用的10株酵母菌株其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基本符合标准。但由于准备不足及实验条件所限,本实验没有对每个酵母菌株同时做两个发酵实验,即平衡(对照)实验,所以其实验结果带有一定的偶然性。
  3 苹果酒发酵分主发酵和后发酵两个阶段。主发酵阶段要注意每天轻轻的摇动发酵容器和短时间的通气或放气,保证发酵顺利进行,后发酵阶段要注意及时倒瓶,除出死的酵母细胞和果渣等沉降物,倒瓶时要尽量减少苹果酒与空气的接触时间,就免氧化和杂菌污染。
  4 不同的酵母菌株对同一种果汁进行发酵的结果是明显不同的。在苹果原料和生产工艺已经确定的条件下,优良的酵母菌株不但要能产生浓郁优雅的果香、酒香,健康悦目的外观,发酵力强,还要有在特殊环境(如高温、高酒度、高SO2浓度)条件下维持正常发酵的优良性能。
  5 在实际生产应用中,优良的果酒酿酒酵母不但要注重其活化性能、发酵力和发酵产品的质量,同时也要考虑在使用过程中酵母的耐酒精能力、耐SO2程度、最佳使用量、适用温度等其它指标。由于实验条件的影响,这些方面的研究还要在以后的实验中继续开展,不断探索,争取筛选出最适于酿造苹果酒的酵母菌株及其最佳的使用参数。
  5& 结论
  通过系统的对比实验和结果评价,包括酵母菌理化指标的测定、发酵力测定、发酵实验和发酵原酒品评表明,9#酵母的感官、理化,卫生等自身指标基本符合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生产标准:Q/YB.J02.05&2001;在应用于苹果酒的过程中表现出起发迅速、旺盛,发酵持续、平稳,残糖含量低,发酵原酒色泽优美,香气醇正,有典型的苹果酒风格,所以9#酵母比较适合酿造苹果酒。其最理想的使用指标等特性还有待于在以后的实验研究中继续验证。
  参考文献
  [1] 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M] . ~223
  [2] 熊子书.中国酿酒酵母菌的研究[J] .酿酒科技.~27
  [3] 王恭堂,孙雪梅,张保春.葡萄酒的酿造和欣赏[M] .2000.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4] 张博润.酵母菌的育种研究概况及应用前景[C] .酵母生产及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中国酿酒工业协会
  [5] Heard G.M. (1999) Nover yeasts in winemaking - looking to the future[J] .FoodAustralian .51:347~352
  [6] 莫湘筠.酵母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C] .酵母生产及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中国酿酒工业协会
  [7] 阮士立,李华.苹果酒&极具潜力的酒中新贵[J] .中国酒.2000,(4) :54~55
  [8] 赵光鳌,王金山,顾国贤.果酒酿造[M] .1987.中国食品出版社
  [9] 孙志军.苹果酒简介.中国葡萄酒信息网
  [10] 希蕙萍.中国果酒[M] .1991.轻工业出版社
  [11] 朱宝镛.葡萄酒工业手册[M] .1995.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2] 李华.现代葡萄酒工艺学(第二版) [M] .2000.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3] 祝战斌,马兆瑞,张坐省.苹果酒发酵菌种的筛选研究[J] .酿酒 .~89
  [14] Ramon P.F.Seiller. I ,Taillandier P.et al .Food Technology [J] .1999,(4):235~240
  [15] L ea A G H. Cider making[J] .Fermented Beverage Production.1995 (1) : 66~96
  [16] 张建刚.酵母发酵生产苹果酒的研究[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4
  [17] 丁燕.苹果汁、酵母对苹果酒酿造的影响[J] .酿酒& ~54
  [18] 白雪莲,岳田利等.优良苹果酒酵母的筛选研究[J] .食品研究和开发.~88
  [19] 湖北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生产标准[R],Q/YB.J02.05&2001
  [20] 郭氏葡萄酒技术中心等.国际葡萄酿酒药典&葡萄酿酒辅料标准[M] .2002.轻工业出版社
  [21] 干白苹果酒的生产工艺[J] .酿酒科技.~56
  [22] 李 华.小容器酿造葡萄酒[J] .酿酒科技.~74
  [23] Viegas C A ,Sa Correia I,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 [J].):267~277
  [24] 高年发.葡萄酒生产技术[M] .2005.化学工业出版社
  [25] Vyas K. K. ,Kochhar A.P.S.Indian Food Packer [J] .):15~21
  [26] 邵长富,顾晋府.软饮料工艺学[M].2001.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7] GB/T 15038-94.葡萄酒、果酒通用实验方法[R] .1994
  [28] 李华,王华,袁春龙,王树生.葡萄酒化学[M] .2005.科学出版社,
  [29] 李华.葡萄酒品尝学[M] .1992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您的位置: &
醋酸细菌与葡萄酒生产
优质期刊推荐葡萄发酵可产生葡萄酒,请利用相关的知识回答问题:(1)利用葡萄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2)该微生物通过无氧呼吸可分解____,产生的终产物是____和_____。(3)甲、乙、丙三位同学将葡萄榨成汁后分别装入相应的发酵瓶中,在温度等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如图所示。发 [发酵、葡萄、无氧呼吸、微生物、二氧化碳、酵母菌、酒精发酵、如图所示][] - 高中生物试题 - 生物秀
葡萄发酵可产生葡萄酒,请利用相关的知识回答问题:(1)利用葡萄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是________。(2)该微通过无氧呼吸可分解____,产生的终产物是____和_____。(3)甲、乙、丙三位同学将葡萄榨成汁后分别装入相应的发酵瓶中,在温度等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如图所示。发酵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均需排气一次。据图分析,甲和丙同学的操作有误,其中甲同学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导致发酵中出现的主要异常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丙同学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导致发酵中出现的主要异常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上述发酵过程结束后,甲、乙、丙同学实际得到的发酵产品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上述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假设乙同学的某一步骤操作错误导致发酵瓶瓶塞被冲开,该操作错误是____________。
答案:(1)酵母菌(2分)(2)葡萄糖  乙醇 CO2(每空1分,共3分)(3)未夹住发酵瓶的充气管(2分)  发酵液从充气管流出,发酵液变酸(2分)瓶中发酵液过多,淹没了排气管在瓶内的管口(2分)排气时发酵液从排气管中流出(2分)葡萄醋(或果醋)(2分)  葡萄酒(或果酒)(2分)  葡萄酒(或果酒)(2分)(4)未及时排气(2分)【解析】试题分析:(1)酿酒所用的微主要是酵母菌,它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与二氧化碳。(2)在进行酒精发酵时应为无氧的环境,所以进气口与排气口都要关闭,每隔一段时间打开排气口,以排出产生的二氧化碳。(3)据图分析,甲和丙同学的操作有误。酒精发酵是无氧呼吸,应提供无氧环境,因此甲同学未夹住发酵瓶的充气管,导致发酵液从充气管流出,发酵液变酸。发酵罐中的发酵液不能超过容积的2/3,丙同学瓶中发酵液过多,淹没了排气管在瓶内的管口,导致排气时发酵液从排气管中流出。上述发酵过程结束后,甲、乙、丙同学实际得到的发酵产品依次是葡萄醋、葡萄酒、葡萄酒。(4)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假设乙同学的某一步骤操作错误导致发酵瓶瓶塞被冲开,该操作错误是未及时排气。考点:果酒的制作点评:本题关键考查了果酒的制作的装置,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属于中档题。
相关热词:
生物秀是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生物医药门户网站之一,致力于IT技术和BT的跨界融合以及生物医药领域前沿技术和成功商业模式的传播。为生物医药领域研究人员和企业提供最具价值的行业资讯、专业技术、学术交流平台、会议会展、电子商务和求职招聘等一站式服务。
官方微信号:shengwuxiu
电话:02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葡萄酒制造过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