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凤展大酒店 欠款到颐和园

  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人。近代中国著名学者,杰出的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学,哲学家,大师。生平简述  王国维于日(旧历十月二十九日)出生于浙江海宁县,是、、等人的同乡。
  王国维世代清寒,幼年为中秀才苦读。早年屡应乡试不中,遂于戊戌风气变化之际弃绝科举。二十二岁起,他至上海《时务报》馆充书记校对。利用公余,他到罗振玉办的“东文学社”研习外交与西方近代科学,结识主持人,并在罗振玉资助下于1901年赴日本留学。
  1902年王国维因病从日本归国。后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讲授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复埋头文学研究,开始其“独学”阶段。1906年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其间,著有《》等名著。
  1911年后,王国维携生平著述3种。眷随儿女亲家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从此以前清遗民处世。其时,在学术上穷究于甲骨文、金文、汉简等研究。1916年,应上海著名犹太富商哈同之聘,返沪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并继续从事甲骨文、考古学研究。1922年受聘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翌年,由蒙古贵族、大学士升允举荐,与罗振玉、杨宗羲、袁励准等应召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食五品禄。1924,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出宫。王国维引为奇耻大辱,愤而与罗振玉等前清遗老相约投金水河殉清,因阻于家人而未果。
  1925年,王国维受聘任清华研究院导师,教授古史新证、、说文等,与、、、被称为“五星聚奎”的清华五大导师,桃李门生、私疏弟子遍充几代中国史学界。
  1927年6月,北上时,王国维留下“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遗书,投颐和园昆明湖自尽。在其50岁人生学术鼎盛之际,为国学史留下了最具悲剧色彩的“谜案”。但也因此被后来的共产党激进派所唾弃,在主流文化之外。
  1927年的初夏,阴历五月初三,想不开的王国维,转了两圈,看看周遭无人,一头栽进颐和园昆明湖。
  那时,颐和园门票巨贵,要大洋一元,因而游人甚少,待救起,已断气。毛泽东有诗云,“莫笑昆明池水浅”, 那里的水并不深,王跳进去,便一头扎到底。事实上并非溺毙,而是被湖底的淤泥朽草,塞满七窍,窒息而死。
  呜呼,一代学人,草草一生,就这样于污泥浊水中逝去,时年五十一岁。从他身上,翻出一纸遗书,上有“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等字样。有人说,他这个“辱”,为死殉清廷,效忠逊帝;也有人说,他这个“辱”,与他亲家罗振玉有些什么纠葛。但不管什么缘由,当时及后来,咸认为不值得。主要成就、历史地位  作为中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从事文史哲学数十载,是近代中国最早运用西方哲学、美学、文学观点和方法剖析评论中国古典文学的开风气者,又是中国史学史上将历史学与考古学相结合的开创者,确立了较系统的近代标准和方法。这位集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考古学家、词学家、金石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于一身的学者,生平著述62种,批校的古籍逾200种。(收入其《遗书》的有42种,以《》最为著名。) 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梁启超赞其“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而先生则评价他“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的产物,那好像一座崔嵬的楼阁,在几千年的旧学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王国维生平年表  1877年,丁丑,光绪三年
  12月3日(旧历十月二十九日)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州城(今海宁市盐官镇)双仁巷旧宅。初名国桢,后改国维,字静庵(安),又字伯隅,号人间、礼堂、观堂、永观、东海愚公等。海宁王氏乃当地书香世家。
  1886年,丙戌,光绪十二年,十岁。
  全家迁居城内西南隅周家兜新宅,此处后成为王国维故居纪念馆。少年时代即被誉为&海宁四才子&之一。
  1892年,壬辰,光绪十八年,十六岁。
  7月入州学,参加海宁州岁试,以第二十一名中秀才。
  1893年,癸巳,光绪十九年,十七岁。
  3月赴省城杭州应乡试不中,肄业于杭州崇文书院。
  1894年,甲午,光绪二十年,十八岁。
  中日甲午战起,清军战败,极为震动。始知世有&新学&。
  1895年,乙未,光绪二十一年,十九岁。
  11月与莫氏成婚。
  1897年,丁酉,光绪二十三年,二十一岁。
  9月赴杭州再次参加乡试,不中。从1895年至此,撰成《咏史》诗二十首。1928年始发表于《学衡》第66期,吴宓称之&分咏中国全史,议论新奇正大&。年底,与同乡张英甫等谋创海宁师范学堂,并上呈筹款缘由,未果。
  1898年,戊戌,光绪二十四年,二十二岁。
  2月,至上海任《》书记。此举为其一生行事之始。26日罗振玉等创办的东文学社开课后,王氏入学学习,受业于藤田丰八等,渐为罗振玉所知。7月因患脚气病,回籍治疗。10月返沪,《时务报》因失败而遭关闭,罗振玉引之入东文学社,负责庶务,免缴学费,半工半读。是年,撰《曲品新传奇品跋》、《杂诗》三首。
  1899年,己亥,光绪二十五年,二十三岁。
  春,东文学社迁至前之桂墅里,王氏学监,其与同学关系不洽,旋免职,但薪俸照拿。学社除日文外,始兼授英文及数理化各科。王氏攻读甚勤。从日本教员田冈文集中,始知汗德(即康德)、,并萌研治西洋哲学之念。是年,河南安阳小屯发现殷商甲骨文。代罗振玉为日人那珂通世所撰、东文学社影印之《支那通史》撰序、为日人桑原\骘藏《东洋史要》撰序。
  1900年,庚子,光绪二十六年,二十四岁。
  夏,庚子事变发生,东文学社因之而提前让学生毕业,秋即停办。王氏毕业返里,自习英文。秋,返沪,罗振玉请其译编《农学报》,自谓译才不如沈而荐其任之,自己则协助译日本农事指导。秋,罗振玉应之邀,至武昌任农务局总理兼农校监督,不久,召王国维等同至,任武昌农校日籍教员翻译。年底,由罗氏资助,东渡日本东京物理学校习数理。是年撰《〈欧罗巴通史〉序》,译《势力不灭论》(The Theorg of The Conservation of Energy)、《农事会要》。
  1901年,辛丑,光绪二十七年,二十五岁。
  春,在日本东京物理学校留学,夏归国,协助罗振玉编《教育世界》杂志,此后,其哲学及文学方面的撰述常刊载于此。是年,撰《崇正讲舍碑记略》,译《教育学》、《算术条目及教授法》。
  1902年,壬寅,光绪二十八年,二十六岁。
  春,始读社会学、心理学、论理学(即逻辑学)、哲学等书,尤关注人生问题。夏,张謇在通州(今南通市)创办通州师范学堂,欲聘一心理学、哲学、伦理学教员。经罗振玉推荐,王国维应其一年之聘。是年译《教育学教科书》。
  1903年,癸卯,光绪二十九年,二十七岁。
  3月,应聘至通州师范学堂任教,通读叔本华、康德之书。《铁云藏龟》影印刊行。是年撰《哲学辨惑》、《论教育之宗旨》、《叔本华像赞》、《汗德像赞》。译《西洋论理学史要》。
  1904年,甲辰,光绪三十年,二十八岁。
  代罗振玉为《教育世界》主编,进行刊物改革。8月,罗振玉在苏州创办江苏师范学堂,自任监督,藤田丰八为总教习,王国维来校任教。仍钻研叔本华思想,并深受其影响。是年撰《孔子之美育主义》、《就伦理学上之二元论》(后易名为《论性》)、《尼采之教育观》、《叔本华之遗传说》、《教育偶感二则》、《汗德之哲学说》、《汗德像赞》、《叔本华之哲学及其教育学说》、《国朝汉学派戴阮二家之哲学说》、《红楼梦评论》、《书叔本华遗传说后》、《叔本华与尼采》、《释理》。
  1905年,乙巳,光绪三十一年,二十九岁。
  致力于研读康德学说。9月,汇编甲辰(1904)年以来刊于《教育世界》之文十二篇,为《静庵文集》。附古今体诗五十首,名《静庵诗稿》。11月,随罗振玉辞职,赋闲家中。是年撰《周秦诸子之名学》、《子思之学说》、《孟子之学说》、《荀子之学说》、《论近年之学术界》、《论新学语之输入》、《论哲学家及美术家之天职》、《论平凡之教育主义》、《静庵文集自序》。
  1906年,丙午,光绪三十二年,三十岁。
  春,随罗振玉进京,暂住罗家。4月,集数年间()所填词61阙成《人间词甲稿》刊行。8月,其父王乃誉病故,奔丧归里,并为之守制。是年撰《教育小言十二则》、
  《奏定经学科大学文学科大学章程书后》、《教育家之希尔列尔(即席勒)传》、《德国哲学大家汗德传》、《墨子之学说》、《老子之学说》、《汗德之伦理学及宗教论》、《原命》、《去毒篇(鸦片烟之根本治疗法及将来教育上之注意)》、《孟子之伦理思想一斑》、《列子之学说》、《纪言》、《论普及教育之根本办法(条陈学部)》、《教育小言十则》、《文学小言十七则》、《屈子文学之精神》。
  1907年,丁未,光绪三十三年,三十一岁。
  4月,自海宁返京,住罗家。不久,经罗振玉引荐,得识学部尚书兼军机大臣,甚为其赏识,未几,得在学部总务司行走,任学部图书编译局编译,主编译及审定教科书等事。6月发表《三十自序二》,言其由哲学转向文学,并有志于戏曲之研究,这标志着他学术研究的一次转折。7、8月,因其夫人莫氏病亡而归省,事毕即返京。11月,汇集1906年5月至1907年10月间所填词43阙,成《人间词乙稿》。是年撰《教育小言十三则》、《人间嗜好之研究》、《三十自序一、二》、《论小学校唱歌科之材料》、《教育小言十则》、《书辜氏汤生英译〈中庸〉后》、《孔子之学说》。
  1908年,戊申,光绪三十四年,三十二岁。
  1、2月间,太夫人病故,奔丧返里。3月,与继室潘夫人完婚。5月,校《片玉词》。4月,携眷北上返京,赁屋于宣武门内新帘子胡同。7月,辑《唐五代二十家词辑》二十卷,对每家词数及其出处,均以按语说明。又辑《南唐二主词》。8月,撰《词录》及《词录序例》,搜集词目,自宋迄元,存佚并录,且作考订。撰《〈词林万选〉跋》。9月,辑《曲录》初稿二卷,为其研究戏曲史提供了材料。10月,译著《辨学》(即逻辑学)一书刊出。11月,在《国粹学报》刊出《人间词话》前21则,提出&境界&说。手录明抄本《录鬼薄》,并作《跋》。作《古代名家画册叙》(1909年刊行时易名为《中国名画集》)。12月,撰《曲品新传奇品跋》。
  1909年,己酉,宣统元年,三十三岁。
  1月,撰《罗懋登注拜月亭跋》,《国粹学报》第49期刊《人间词话》第23-39则。2月,《国粹学报》第50期刊登《人间词话》第40-64则。3月作《雍熙乐府跋》。3、4月间,前后作《〈梅苑〉跋》、辑校《聊复集》并作《跋》、《〈碧鸡漫志〉跋》、《〈蜕岩词〉跋》。4、5月间,作《〈赤城词〉跋》、《南唐二主词补遗及校勘记》、《〈宁极斋乐府〉跋》、《〈欧梦词〉跋》、《〈花溪志〉跋》。6月,辑《后村别词补遗》一卷,并作《跋》;又校《后村别词》,并作《校记》。又作《〈乐章集〉跋》。修订《曲录》成六卷,又成《戏曲考源》一卷、《跋吴起敌秦挂帅印杂居》。7月,校《寿域词》,作校记、跋。9月,校《石林词》,从《梅苑》中录得《孤雁儿》并序,补入《漱玉词》,并对原附《易安居士事辑》之讹进行辨误。10月,校补《放翁词》,28日,与罗振玉、蒋黼、董康访法人伯希和(Pelliot)。29日,学部奏设编定名词馆,严复任总纂,王国维任名词馆协修。又校《片玉集》,并作跋。11月,辑《优语录》一卷,搜集唐宋滑稽戏五十则,作《宋大曲考》、《录曲余谈》、《曲调源流表》。
  1910年,庚戌,宣统二年,三十四岁。
  2月,校《录鬼簿》。录《能改斋漫录》记杜安世一则,作《寿域词》补跋。3月,读《元曲选》,并以《雍熙乐府》校之,作《〈元曲选〉跋》。5月,所译《教育心理学》由学部图书编译局排印出版。6月译作《世界图书馆小史》始陆续刊出。9月,作《〈续墨客挥犀〉跋》、《盛明杂剧跋》、《录鬼簿》补跋。将已刊《人间词话》64则进行修订,并加附记(此稿由俞平伯于1925年标点,次年朴社出版。此为此书最早之单行本)。12月,草《清真先生遗事》、《古剧脚色考》。
  1911年,辛亥,宣统三年,三十五岁。
  1月,为《百川学海》本《晁氏客语》题跋。2月,为罗振玉创办之《国学丛刊》作《序》,提出&学无新旧、无中西、无有用无用&。校《梦溪笔谈》、《容斋随笔》,3月,校《酒边集》、《宾退录》,并分别作跋。校《大唐六典》,并作跋。春,撰《隋唐兵符图录附说》,此为其治古器物学之始(1917年又订正之,成《隋虎符跋》、《伪周二虎符跋》)。7月,见唐写本《太公家教》,作跋将近几年所作校书题跋集成《庚辛之间读书记》,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12月,罗振玉、王国维各率全家避居日本,居京都田中村,侨居日本达五年之久。从此,其治学转而专攻经史小学。
  1912年,壬子,民国元年,三十六岁。
  罗振玉藏书运抵日本,存京都大学,王国维与其一同整理,并与日本学者相过从,专攻古史。春,草《简牍检署考》,夏,作《双溪诗余跋》。9月,撰成《古剧脚色考》,10月,《简牍检署考》撰成定稿。
  1913年,癸丑,民国2年,三十七岁。
  1月,撰成《宋元戏曲考》,并作序(后易名为《宋元戏曲史》)。春,撰《宋椠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跋》。5月,集1912年和1913年所作诗成《壬癸集》,着手草《明堂寝庙通考》。作《译本琵琶记序》。8、9月间,撰《释币》(原名《布帛通考》)、《唐写本兔园册府残卷跋》。9月辑《齐鲁封泥集存》,并作序。10、11月间,撰《秦郡考》、《汉郡考》(上、下),又草《两汉魏晋乡亭考》二卷(稿本)。
  1914年,甲寅,民国3年,三十八岁。
  2月,与罗振玉合撰《流沙坠简》,并为之作序,此为近代关于西北古地理的第一篇著作。4月又作《流沙坠简后序》,又成《补遗》一卷,附于书后。6月,代罗振玉撰《国学丛刊序》(后易名为《雪堂丛刊》)。草《宋代金文著录表》,并作序。7月,读潘祖荫《攀古楼彝器款识》,并作跋。9月,撰《国朝金文著录表》六卷,并作序。10月,为罗振玉校写《历代符牌图录》、《蒿里遗珍》、《四朝钞币图录》。岁末,为罗振玉撰《殷虚书契考释》校写,并作序和后序。是年又作《邸阁考》。
  1915年,乙卯,民国4年,三十九岁。
  2月,撰《殷虚书契前编》,一、二卷释文,作《洛诰解》。3月,写成《鬼方昆夷〈犭严〉狁考》(初名《古代外族考》)。中旬,携眷返国扫墓,4月13日罗振玉亦归国扫墓,二人会于上海。中旬,经罗振玉介绍与沈曾植相识于上海,多有往还,商磋古音韵之学。下旬,携长子随罗振玉往日本。撰《不期敦盖铭考释》、《三代地理小记》,其下包括《自契至于成汤八迁》、《说商》、《说毫》等数篇。8月,撰成《胡服考》。10月撰《元刊杂剧三十种序录》,又撰《古礼器略说》,其总题下分《说俎》、《说B》等数篇。11月,作《与林浩卿博士论洛诰书》,12月,撰《生霸死霸考》。
  1916年,丙辰,民国5年,四十岁。
  1月,作《再与林博士论洛诰书》。决定春节后返国,《国学丛刊》停刊。王国维认为其寓居日本期间,乃&成书之多,为一生冠&。2月,携长子回国,至上海,应哈同之聘,主持《学术丛编》。3月,撰成《史籀篇疏证》及序、《流沙坠简考释补证》及序、《周书?顾命考》及序、《国学丛编序》。4月,撰《殷礼征文》、《释史》、《乐诗考略》(含《释乐次》、《周大武乐章考》、《说勺舞象舞》、《说周颂》、《说商颂》。《汉以后的传周乐考》),草《毛公鼎考释》。5月,作《大元马政记跋》,校《水经注》,《毛公鼎考释》定稿,并作序。下旬,始草《魏石经考》。8月中旬,酝酿作《汉魏博士考》。9月,《魏石经考》、《汉魏博士考》写定。10月,撰《周书?顾命后考》及序,重订《汉魏博士考》成三卷。11月,撰《汉代古文考》、《村校词图序》、《元秘书监志跋》、《隋志跋》。12月,草《尔雅草木虫鱼鸟兽释例》。
  1917年,丁巳,民国6年,四十一岁。
  1月下旬,受罗振玉招至日本,2月归国,始草《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3月成《太史公年谱》,并酝酿《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及序。4月,返海宁扫墓。5月,撰《古要竹书纪年辑校》,并作《自序》,又撰《殷文存序》、《乡饮礼席次图》。6月,撰《今本竹书纪年疏证》及序,编就《戬寿堂所藏殷虚文字》及序,作《戬寿堂所藏殷虚文字考释》、《释旬》、《释昱》。7月1日,张勋复辟。撰《周代金石文韵读》、《唐韵别考》。8月作《南越黄肠木刻字跋》、《玉溪生诗年谱会笺序》。9月,草成《殷周制度论》、《商三勾兵跋》、《〈汉书艺文志举例〉后序》、《〈周代金石文韵读〉序》。入秋,检古书古器物,题跋甚多,如《楚公钟跋》、《书论语郑氏注残卷后》、《唐尺考》、《裴岑纪功刻石跋》等。10月,撰《韵学余说》、《江氏音学跋》、《五声说》。11月,汇集近年间所撰文,成《永观堂海内外杂文》。12月,撰成《古本尚书孔氏传汇校》(稿本),据《唐语林》以校《封氏闻见记》。
  1918年,戊午,民国7年,四十二岁。
  1月,校《尚书孔传》、《方言》等。去年底,北京大学蔡元培托马衡与王国维联系,欲聘其往北大任教。经与罗振玉商量,今拒绝之。自本年起,任&仓圣明智大?经学教授,并撰《经学概论讲义》。2月,校《净土三部经音义》。3月以大徐《说文》音校《唐韵》反切,乃拟重订《唐韵校记》,4月校《一切经音义》,并作跋。6月,校陈辑本《苍颉篇》,抄毕并校定《唐写本唐韵残卷校记》,并附录《唐韵佚文》,作《匈奴相邦印跋》。7月,为罗振玉《雪堂校刊群书叙录》作序。再次辞谢北京大学邀任教授之聘。9月,作《释环i》、《释珏释朋》、《释礼》、《重辑苍颉篇》及自序、《释由》。是月,日本京都大学教授欲延其赴校任教,为其婉辞。10月,撰《校松江本急就篇》及序。11月草《随庵吉金图序》。12月,改定前所撰《唐韵别考》、《音学余说》,合为《续声韵考》,以补戴氏《声韵考》。
  1919年,己未,民国8年,四十三岁。
  1月,撰《书郭注方言后》(一、二、三)、《书尔雅郭注后》。2月,撰成《书契后编》上卷释文、《齐侯二壶跋》。3月,校阅《徐俟斋先生年谱》,作《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4月,罗振玉携眷归国,与王国维会于上海。伯希和在上海与罗、王会见,商谈学术。校《一切经音义》,并作跋。7月,作《唐写本老子化胡经残卷跋》、《音学五书跋》。8月,作《九姓回鹘可汗碑跋》、《重校定和林金石录》、《九姓回鹘可汗碑图记》、《摩尼教流行中国考》、《敦煌石室碎金跋尾》(含《唐写本残职官书跋》)等十数篇跋,均为日人狩野直喜寄来其游欧时所录英国伦敦博物馆所藏敦煌残卷而作。9月,撰《西胡考》(上、下)及《续考》、《西域井渠考》、《曹夫人绘观音菩萨像跋》、《于阗公主供养地藏王菩萨画像跋》等。10月,为乌程蒋汝藻编撰其藏书志。是秋,因脚气病发作,赴天津罗振玉处养病,11月初始返沪,并接受《浙江通志》聘约,与张尔田共同负责寓贤、掌故、杂记、仙释、封爵五门的撰述,并似作《宋元浙本考》。作《高昌宁朔将军麴斌造寺碑跋》、《书虞道园高昌王世勋碑后》、《重辑仓颉篇自序》。
  1920年,庚申,民国9年,四十四岁。
  本年继续为蒋氏编藏书志,并校阅多种古籍,并作《天宝韵英陈廷坚韵英张戬考声切韵玄武之韵铨分部考》、《周玉刀考》、《顾刻广韵跋》、《某君像赞》、《徐母太囗人像赞》、《敦煌发现唐朝之通俗诗及通俗小说》、《残宋本三国志跋》、《魏曹望造象跋》、《影宋本孟子音义跋》、《日本宽永本〈孔子家语〉跋》。
  1921年,辛酉,民国10年,四十五岁。
  年初,马衡受委托,再次来书邀王国维出任北大文科教授,为其所拒。继续为蒋编藏书。春,作《与友人论〈诗〉、〈书〉中成语书》(一、二)。5月,将数年间所写经史论文,删繁挹华,集成《观堂集林》二十卷,由乌程蒋氏出资刊行。9月,去年撰述之《西胡考》刊出,12月,撰《唐写本切韵残卷跋》。
  1922年,壬戌,民国八年,四十六岁。
  年初,王国维允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通讯导师,以&无事而食,深所不安&,未受酬金。1月,作《宋刊后汉书郡国志残叶跋》、《兮甲盘跋》、《汉南吕编磬跋》等。2月,北京大学马衡集资影印王国维于上年所辑之《唐写本切韵残卷三种》。3月,撰《两淅古刊本考》及序,并校《》。5月,来访,后多有书信往还问业。8月,草成《五代两宋监本考》,为乌程蒋氏撰《传书堂记》。致书马衡,询以研究科章程、研究生人数、研究项目等事。为罗振玉撰《库书楼记》。12月,为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拟就《研究发题》寄沈兼士。不久,又致书马衡,建议大学开设&满蒙藏文讲座&并建议遣送有史学根基者出国深造。致书北大研究所国学门何之兼等同学,条陈所询事宜,是年校阅《蒙古秘史》、《龙龛手鉴》。
  1923年,癸亥,民国12年,四十七岁。
  2月,为南陵徐氏所藏古器拓本作跋数则,如《刺鼎跋》、《父乙卣跋》等,撰《肃忠亲王神道碑》。寒假,仓圣明智大学解散,王国维所任《学术丛刊》编辑及该校教授至此结束。2月下旬一度返海宁故里。作《商鞅量跋》、《高邮王怀祖先生训诂音韵书稿叙录》、《秦公敦跋》。4月16日,受命任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为乌程蒋氏编藏书志基本结束,历时近四载,编成经、史、子三部,集部至元末,明则为草稿。5月离沪取海道北上入京,6月1日,觐见溥仪。7月初,撰《殷虚书契考释序》,同时,始校《淮南鸿烈》,历时三月余。7月,作《梁伯戈跋》、《颂壶跋》、《唐贤力宓伽公主墓志跋》,校《抱朴子》。始草《魏石经续考》。夏曾至天津罗振玉处消夏。11月,受溥仪命,清理景阳宫等处藏书,作《肃霜涤汤说》、《明钞本北集跋》。12月初,《观堂集林》二十卷样本印成,文二百篇,诗67首。
  1924年,甲子,民国13年,四十八岁。
  3月,法人伯希和寄来《秦妇吟》全卷影印本,取与另本相校,作《唐写本韦庄秦妇吟又跋》,撰《论政学疏》,作《聚珍本戴校水经注跋》。4月,与蒋汝藻书,言及北京大学友人欲请其出任国学门研究室主任,而自己不愿就任。5月,撰成《明内阁藏书目录跋》、《散氏盘考释》及跋。6月,作《金文编序》、《吴王夫差监跋》。9月,罗振玉入直南斋,至京,住王国维家,后又与罗氏共检理内府藏书。近年,与胡适往还书信,商讨学问。11月,冯玉祥部&逼宫&,命溥仪迁出紫禁城。王国维随驾前后,并因此而?艰难困辱,仅而不死&之言。
  1925年,乙丑,民国14年,四十九岁。
  2月,清华委任吴宓筹办研究院,并拟聘王国维为导师。王国维在请示溥仪后就任。此后治学转入西北地理及元史。4月18日,移居清华园之西院。研究院同时还聘请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为教授。世称&清华四大教授&。另,聘李济为讲师。4月23日梁启超到校,6月12日,赵元任到校,住清华园之南院。7月,清华国学研究院录取新生,正取30名,备取2名。暑期,应学生会邀请向留校学生讲演《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国发现之学问》。9月8日,清华国学研究院举办第一次教务会议,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李济到会。会上公布各教授普通演讲的讲题(即所开课程)与指导研究学科的范围。王国维任经史小学导师,普通演讲讲题有:古史新证,每周1小时;《尚书》,每周2小时;《说文》练习,每周1小时,指导学生研究范围有:《尚书》本经之比较研究(含句法比较、成语比较、助词比较),《诗》中状词研究(含单字、连绵字、双字、双声字、叠韵字、其余),左礼器之研究,《说文》部首之研究,卜辞及金文中地名或制度之研究,诸史中外国传之研究,元史中蒙古色目人名之划一研究,慧琳《一切经音义》之反切与切韵反切之比较研究。9月14日,国学研究院普通演讲正式开始,王国维讲《古史新证》。10月15日,加授《尚书》课程。是月,草《鞑靼考》及年表,《元朝秘史地名索引》。11月,撰《蒙文元朝秘史跋》。
  1926年,丙寅,民国15年,五十岁。
  2月,撰《黑鞑事跋》,校阅《亲征录》。21日,赴天津,为溥仪祝寿。4月,撰《圣武亲征录校注序》,26日,清华批准印其丛书,即《蒙古史料四种校注》,发表《耶律文正年谱余记》、《黑鞑事略序》。5月,写定《长春真人西游记校注》及序,刊出《圣武亲征录校序》。6月发表《鞑靼考》、《长春真人西游记注序》。7月26日,为燕京大学校讲演《中国历代之尺度》。9月上旬,研究院新学年开学,王国维每周讲演《仪礼》2小时,《说文》1小时;指导研究学科范围为:(1)经学(含《书》、《礼》、《诗》);(2)小学(含训诂、古文字学、古音韵学);(3)上古史;(4)金石学;(5)中国文学。10月,因其长子病逝,与罗振玉发生误会。撰成《桐乡徐氏印谱序》。11月下旬,为北京大学历史学会讲演《宋代之金石学》。
  1927年,丁卯,民国16年,五十一岁。
  1月,撰成《南宋人所传蒙古史料考》。2月,撰《元朝秘史之主因亦儿坚考》。3月,撰《金长城考》(后易名为《金壕界考》)、《水经注笺跋》。4月,编撰《清华学校研究院讲义》。5月12日,出席清华史学会成立会,并致辞。6月1日,国学研究院第二班毕业,中午,参加研究院师生叙别会,午后访陈寅恪先生。6月2日上午,告别清华园,到颐和园内的鱼藻轩前,自沉于昆明湖。在其内衣口袋内发现遗书,(背面书&送西院十八号王贞明先生收&)云: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我死后,当草草棺敛,即行藁葬于清华园茔地。汝等不能南归,亦可暂于城内居住。汝兄亦不必奔丧,因道路不通,渠又不曾出门故也。书籍可托陈(寅恪)、吴(宓)二先生处理。家人自有人料理,必不至不能南归。我虽无财产分文遗汝等,然苟谨慎勤俭,亦必不至饿死。
  6月3日,入殓,停灵于成府街之刚秉庙,7日,罗振玉来京为其经营丧事,16日举办悼祭。8月14日,安丧于清华园东二里许西柳村七间房之原。日,王国维逝世一周年忌日,清华立《王国维先生纪念碑》,碑文由陈寅恪撰,林志钧书丹,马衡篆额,梁思成设计。碑铭云:
  海宁王先生自沉后二年,清华研究院同人咸怀思不能自已。其弟子受先生之陶冶煦育者有年,尤思有以永其念。佥曰:宜铭之贞珉,以昭示于无竟,因以刻石之词命寅恪。数辞不获已,谨举先生之志事,以普告失下后世。其词曰: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呜呼!树兹石于讲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是年,编成《海宁王忠悫公遗书》四集,1940年由赵万里、王国华合编之《王静安先生遗书》刊行,198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据此刊本影印,名为《王国维遗书》,1984年中华书局始出版《王国维全集》,但仅出《书信》一册。在台湾,1976年大通书局影行《王国维先生全集》,为目前收罗最为完备之本。
  王国维词选  读史
  挥戈大启汉山河,武帝雄才世讵多。
  轻骑今朝绝大漠,楼川明日下洋河。
  浣 溪 纱
  草偃云低渐合围,雕弓声急马如飞。笑呼从骑载禽归。
  万事不如身手好,一生须惜少年时,哪能白首下书帷。
  天末同云暗四垂,失行孤雁逆风飞。江湖廖落尔安归?
  陌上金丸看落羽,闺中素手试调醯。今朝欢宴胜平时。
  路转峰回出画塘,一山枫叶背残阳。看来浑不似秋光。
  隔座听歌人似玉。六街归骑月如霜。客中行乐只寻常。
  霜落千林木叶丹,远山如在有无间。经秋何事亦孱颜。
  且向田家拚泥饮,聊从卜肆憩征鞍。只应游戏在尘寰。
  月底栖鸦当叶看,推窗@@坠枝间。霜高风定独凭栏。
  觅句心肝终复在,掩书涕泪苦无端。可怜衣带为谁宽。
  山寺微茫背夕曛,鸟飞不到半山昏。上方孤磬定行云。
  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
  昨夜新看北固山,今朝又上广陵船。金焦在眼苦难攀。
  猛雨自随汀雁落,湿云常与暮鸦寒。人天相对作愁颜。
  夜永衾寒梦不成,当轩减尽半天星。带霜宫阙日初升。
  客里欢娱和睡减,年来哀乐与词增。更缘何物遣孤灯。
  画舫离筵乐未停,潇潇暮雨阖闾城。那堪还向曲中听。
  只恨当时形影密,不关今日别离轻。梦回酒醒忆平生。
  才过苕溪又云溪,短松疏竹媚朝辉。去年此际远人归。
  烧后更无千里草,雾中不隔万家鸡。风光浑异去年时。
  曾识卢家玳瑁梁,觅巢新燕屡回翔。不堪重问郁金堂。
  今雨相看非旧雨,故乡罕乐况他乡。人间何地著疏狂。
  舟逐清溪弯复弯。垂杨开处见青山。毵毵绿发覆烟鬟。
  夹岸莺花迟日里,归船箫鼓夕阳间。一生难得是清闲。
  七月西风动地吹,黄埃和叶满城飞。征人一日换缁衣。
  金马岂真堪避世,海鸥应是未忘机。故人今有问归期。
  城郭秋生一夜凉,独骑瘦马傍宫墙。参差霜阙带朝阳。
  旋解冻痕生绿雾,倒涵高树作金光。人间夜色尚苍苍。
  乍向西郊斗草过,药栏红日尚婆娑。一春只遣睡消磨。
  发为沉酣从委枕,脸缘微笑暂生涡。这回好梦莫惊他。
  似水轻纱不隔香,金波初转小回廊。离离从菊已深黄。
  尽撤华灯招素月,更缘人面发花光。人间何处有严霜。
  花影闲窗压几重,连环新解玉玲珑。日长无事等匆匆。
  静听斑骓深巷里,坐看飞鸟镜屏中。乍梳云髻那时松。
  爱棹扁舟傍岸行,红妆素斗轻盈。脸边舷外晚霞明。
  为惜花香停短棹,戏窥鬓影拨流萍。玉钗斜立小蜻蜓。
  六郡良家最少年,戎装骏马照山川。闲抛金弹落飞鸢。
  何处高楼无可醉,谁家红袖不相怜?人间那信有华颠。
  掩卷平生有百端,饱更忧患转冥顽。偶听啼_怨春残。
  坐觉无何消白日,更缘随例弄丹铅。闲愁无分况清欢。
  漫作年时别泪看,西窗蜡炬尚泛澜。不堪重梦十年间。
  斗柄又垂天直北,官书坐会岁将阑。更无人解忆长安。
  本事新词定有无,斜行小草字模糊。灯前肠断为谁书?
  隐几窥君新制作,背灯数妾旧欢娱。区区情事总难符。
  已落芙蓉并叶凋,半枯萧艾过墙高。日斜孤馆易魂销。
  坐觉清秋归荡荡,眼看白日去昭昭。人间争度渐长宵。
  点 绛 唇
  屏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不成抛掷,梦里终相觅。
  醒后楼台,与梦俱明灭。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
  厚地高天,侧身颇觉平生左,小斋如舸,自许回旋可。
  聊复浮尘,得此须臾我。乾坤大,霜林独坐,红叶纷纷堕。
  高峡流云,人随飞鸟穿云去。数峰著雨。相对青无语。
  岭上金光,岭下苍烟冱。人间曙。疏林平楚。历历来时路。
  暗里追凉,扁舟径掠垂杨过。湿萤火大。一一风前堕。
  坐觉西南,紫电排云破。严城锁。高歌无和。万舫沉沉卧。
  波逐流云,棹歌袅袅凌波去。数声和橹。远入蒹葭浦。
  落日中流,几点闲鸥鹭。低飞处。菰蒲无数。瑟瑟风前语。
  采 桑 子
  高城鼓动兰G拢不剐选W硪不剐选:鎏潞枞缴
  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
  减字木兰花
  皋兰被径,月底栏干闲独凭。修竹娟娟,风里时闻响佩环。
  蓦然深省,起踏中庭千个影。依尽人间,一梦钧天只惘然。
  乱山四倚,人马崎岖行井底。路逐峰旋,斜日杏花明一山。
  销沉就里,终古兴亡离别意。依旧年年,迤逦骡网度上关。
  卜 算 子
  罗袜悄无尘,金屋浑难贮。月底溪边一晌看,便恐凌波去。
  独自惜幽芳,不敢矜迟暮。却笑孤山万树梅,狼藉花如许。
  好 事 近
  夜起倚危楼,楼角玉绳低亚。唯有月明霜冷,浸万家鸳瓦。
  人间何苦又悲秋,正是伤春罢。却向春风亭畔,数梧桐叶下。
  愁展翠罗衾,半是余温半泪。不辨坠欢新恨,是人间滋味。
  几年相守郁金堂,草草浑闲事。独向西风林下,望红尘一骑。
  南 歌 子
  又是乌西匿,初看雁北翔。好与报檀郎:春来宵渐短,莫思量。
  谒 金 门
  孤檠侧,诉尽十年踪迹。残夜银G无气力,绿窗寒恻恻。
  落叶瑶阶狼藉,高树露华凝碧。露点声疏人语密,旧欢远处觅。
  菩 萨 蛮
  高楼直挽银河住,当时曾笑牵牛处。今夕渡河津,牵牛应笑人。
  桐梢垂露脚,梢上惊鸟掠。灯焰不成青,绿窗纱半明。
  红楼遥隔廉纤雨,沉沉暝色笼高树。树影到侬窗,君家灯火光。
  风枝和影弄,似妾西窗梦。梦醒即天涯,打窗闻落花。
  玉盘寸断葱芽嫩,鸾刀细割羊肩进。不敢厌腥臊,缘君亲手调。
  红炉d素面,醉把貂裘缓。归路有余狂,天街宵踏霜。
  西风水上摇征梦,舟轻不碍孤帆重。江阔树冥冥,荒鸡叫雾醒。
  舟穿妆阁底,楼上佳人起。蓦入欲通辞,数声柔舻枝。
  回廊小立秋将半,婆娑树影当阶乱。高树是东家,月华笼露华。
  碧阑干十二,都作回肠字。独有倚阑人,断肠君不知。
  阮 郎 归
  女贞花白草迷离,江南梅雨时。阴阴帘万家垂。穿帘双燕飞。
  朱阁外,碧窗西。行人一舸归。清溪转处柳阴低。当窗人画眉。
  美人消息隔重关,川途弯复弯。沉沉空翠厌征鞍,马前山复山。
  浓泼黛,缓拖鬟,当年看复看。只余眉样在人间,相逢艰复艰。
  清 平 乐
  垂杨深院,院落双飞燕。翠幕银灯春不浅,记得那时初见。
  眼波靥晕微流,尊前却按凉州。拚取一生肠断,消他几度回眸。
  斜行淡墨,袖得伊书迹。满纸相思容易说,只爱年年离别。
  罗衾独拥黄昏,春来几点啼痕。厚薄不关妾命,浅深只问君恩。
  况夔笙太守索题香南雅集图
  蕙兰同畹,著意风光转。劫后芳华仍畹转,得似凤城初见。
  旧人惟有何戡,玉宸宫调曾谙。肠断杜陵诗句,落花时节江南。
  人 月 圆
  天公应自嫌寥落,随意著幽花。月中霜里,数枝临水,水底横斜。
  萧然四顾,疏林远渚,寂寞天涯。一声鹤唳,殷勤唤起,大地清华。
  喜 迁 莺
  秋雨霁,晚烟拖,宫阙与云摩。片云流月入明河。T鹊散金波。
  宜春院,披香殿,雾里梧桐一片。华灯簇处动笙歌,复道属车过。
  荷 叶 杯
  戏效花间体
  手把金尊酒满,相劝。情极不能羞。乍调筝处又回眸。留摩留。留摩留。
  矮纸数行草草,书到。总道苦相思。朱颜今日未应非。归摩归。归摩归。
  无赖灯花又结,照别。休作一生拚。明朝此际客舟寒。欢摩欢。欢摩欢。
  谁道闲愁如海,零碎。雨过一池沤。时时飞絮上帘钩。愁摩愁。愁摩愁。
  昨夜绣衾孤拥,幽梦。一霎钿车尘。道旁依约见天人。真摩真。真摩真。
  隐隐轻雷何处,将曙。隔牖见疏星。一庭芳树乱啼莺。醒摩醒。醒摩醒。
  应 天 长
  紫骝却照春波绿,波上荡舟人似玉。似相知,羞相逐。一晌低头犹送目。
  鬓云欹,眉黛蹙。应恨这番匆促。恼一时心曲,手中双桨速。
  少 年 游
  垂杨门外,疏灯影里,上马帽檐斜。紫陌霜浓,青松月冷,炬火散林鸦。
  酒醒起看西窗上,翠竹影交加。跌宕歌词,纵横书卷,不与遣年华。
  鹧 鸪 天
  列炬归来酒未醒,六街人静马蹄轻。月中薄雾漫漫白,桥外渔灯点点青。
  从醉里,忆平生。可怜心事太峥嵘。更堪此夜西楼梦,摘得星辰满袖行。
  阁道风飘五丈旗,层楼突兀与云齐。空余明月连钱列,不照红葩倒井披。
  频摸索,且攀跻。千门万户是耶非。人间总是堪疑处,惟有兹疑不可疑。
  楼外秋千索尚悬,霜高素月慢流天。倾残玉碗难成醉,滴尽铜壶不解眠。
  人寂寂,夜厌厌。北窗情味似枯禅。不缘此夜金闺梦,那信人间尚少年。
  庚申除夕和吴伯宛舍人
  绛蜡红梅竞作花,客中惊又度年华。离离长柄垂天斗,隐隐轻雷隔巷车。
  斟X醑,和尖叉。新词飞寄舍人家。可将平日丝纶手,系取今宵赴壑蛇。
  玉 楼 春
  今年花事垂垂过,明岁花开应更?椿ㄖ展派倌甓啵豢稚倌攴鞘粑摇
  劝君莫厌尊大,醉倒且拚花底卧。君看今日树头花,不是去年枝上朵。
  西园花落深堪扫,过眼韶华真草草。开时寂寂尚无人,今日偏嗔摇落早。
  昨朝却走西山道,花事山中浑未了。数峰和雨对斜阳,十里杜鹃红似烧。
  虞 美 人
  碧苔深锁长门路,总为蛾眉误。自来积毁骨能销,何况真红、一点臂砂娇。
  妾身但使分明在,肯把朱颜悔?从今不复梦承恩,且自簪花,坐赏镜中人。
  犀比六博消长昼,五白惊呼骤。不须辛苦问亏成。一霎尊前了了见浮生。
  笙歌散后人微倦,归路风吹面。西客落月荡花枝。又是人间酒醒梦回时。
  金鞭珠弹嬉春日,门户初相识。未能羞涩但娇痴,却立风前散发衬凝脂。
  近来瞥见都无语,但觉双眉聚。不知何日始工愁,记取那回花下一低头。
  杜鹃千里啼春晚,故国春心折。海门空阔月皑皑,依旧素车白马夜潮来。
  山川城郭都非故,恩怨须臾误。人间孤愤最难平,消得几回潮落又潮生。
  临 江 仙
  过眼韶华何处也?萧萧又是秋声。极天衰草暮云平。斜阳漏处,一塔枕孤城。
  独立荒寒谁语?蓦回头宫阙峥嵘。红墙隔雾未分明。依依残照,独拥最高层。
  闻说金微郎戍处,昨宵梦向金微。不知今又过辽西。千屯沙上暗,万骑月中嘶。
  郎似梅花侬似叶,A来手抚空枝。可怜开谢不同时。漫言花落早,只是叶生迟。
  踏 莎 行
  绝顶无云,昨宵有雨,我来此地闻天语。疏钟暝直乱峰回,孤僧晓度寒溪去。
  是处青山,前生俦侣,招邀尽入闲庭户。朝朝含笑复含颦,人间相媚争如许。
  绰约衣裳,凄迷香麝,华灯素面光交射。天公倍放月婵娟,人间解与春游冶。
  乌鹊无声,鱼龙不夜,九衢忙杀闲车马。归来落月挂西窗,邻鸡四起兰G隆
  鹊 桥 仙
  沉沉戍鼓,萧萧厩马,起视霜华满地。猛然记得别伊时,正今日、邮亭天气。
  北征车辙,南征归梦,知是调停无计。人间事事不堪凭,但除却、无凭两字。
  绣衾初展,银G旋剔,不尽灯前欢语。人间岁岁似今宵,便胜却、貂蝉无数。
  霎时送远,经年怨别,镜里朱颜难驻。封侯觅得也寻常,何况是、封侯无据。
  蝶 恋 花
  百尺朱楼临大道,楼外轻雷,不间昏和晓。独倚阑干人窈窕,闲中数尽行人老。
  一霎车尘生树杪,陌上楼头,都向尘中老。薄晚西风吹雨到,明朝又是伤流潦。
  窗外绿阴添几许?剩有朱樱,尚系残春住。老尽莺雏无一语,飞来衔得樱桃去。
  坐看面梁双燕乳。燕语呢喃,似惜人迟暮。自是思量渠不与,人间总被思量误。
  窈窕燕姬年十五,惯曳长裾,不作纤纤步。 众里嫣然通一顾,人间颜色如尘土。
  一树亭亭花乍吐,除却天然,欲赠浑无语。 当面吴娘夸善舞,可怜总被腰肢误。
  袅袅鞭丝冲落絮,归去临春,试问春何许?小阁重帘天易暮,隔帘阵阵飞红雨。
  刻意伤春谁与诉,闷拥罗衾,动作经旬度。已恨年华留不住,争知恨里年华去!
  谁道江南秋已尽,衰柳毵毵,尚弄鹅黄影。落日疏林光炯炯,不辞立尽西楼暝。
  万点栖鸦浑未定,潋滟金波,又幂青松顶。何处江南无此景,只愁没个闲人领。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暮。
  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急景流年真一箭,残雪声中,省识东风面。风里垂杨千万线,昨宵染就鹅黄浅。
  又是廉纤春雨暗,倚遍危楼,高处人难见。已恨平芜随雁远,暝烟更界平芜断。
  @地重帘围画省,帘外红墙,高与银河并。开尽隔墙桃与杏,人间望眼何由骋。
  举首忽惊明月冷,月里依稀,认得山河影。问取常娥浑未肯,相携素手层楼顶。
  独向沧浪亭外路,六曲栏干,曲曲垂杨树。展尽鹅黄千万缕,月中并作蒙蒙雾。
  一片流云无觅处,云里疏星,不共云流去。闭置小窗真自误,人间夜色还如许。
  辛苦钱唐江上水,日日西流,日日东海趋。两岸越山苟蠢铮赡芟糜⑿燮
  说与江潮应不至,潮落潮生,几换人间世。千载荒台麋鹿死,灵胥抱愤终何是。
  谁道江南春事了,废苑朱藤,开尽无人到。高柳数行临古道,一藤红遍千枝杪。
  冉冉赤云将绿绕,回首林间,无限斜阳好。若是春归归合早,余春只搅人怀抱。
  莫斗婵娟弓样月,只坐蛾眉,消得千谣诼。臂上宫砂那不灭,古来积毁能销骨。
  手把齐纨相诀绝,懒祝西风,再使人间热。镜里朱颜犹未歇,不辞自媚朝和夕。
  连岭去天知几尺,岭上秦关,关上元时阕。谁信京华尘里容,独来绝塞看明月。
  如此高寒真欲绝,眼底千山,一半溶溶白。小立西风吹素帧,人间几度生华发。
  手剔银灯惊炷短,拥髻无言,脉脉生清怨。此恨今宵争得浅,思量旧日恩情遍。
  月影移帘风过院,待到归来,传尽中宫箭。故拥绣衾遮素面,赚他醉里频频唤。
  落日千山啼杜宇,送得归人,不遣居人住。自是精魂先魄去,凄凉病榻无多语。
  往事悠悠容细数,见说他生,又恐他生误。纵使兹盟终不负,那时能记今生否。
  忆挂孤帆东海畔,咫尺神山,海上年年见。几度天风吹棹转,望中楼阁阴晴变。
  金阙荒凉瑶草短,到得蓬莱,又值蓬莱浅。只恐飞尘沧海满,人间精卫知何限。
  翠轻寒无著处,好梦初回,枕上惺忪语。残夜小楼浑欲曙,四山积雪明如许。
  莫遣良辰闲过去,起瀹龙团,对雪烹肥 。此景人间殊不负,檐前冻雀还知否。
  春到临春花正妩,迟日阑干,蜂蝶飞无数。谁遣一春抛却去,马蹄日日章台路。
  几度寻春春不遇,不见春来,那识春归处。斜日晚风杨柳渚,马头何处无飞絮。
  落落盘根真得地,涧畔双松,相背呈奇态。势欲拚飞终复坠,苍龙下饮东溪水。
  溪上平岗千叠翠,万树亭亭,争作云势。总为自家生意遂,人间爱道为渠媚。
  满地霜华浓似雪,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一曲阳关浑未彻,车声渐共歌声咽。
  换尽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自是浮生无可说,人间第一耽离别。
  斗觉宵来情绪恶,新月生时,黯黯伤离索。此夜清光浑似昨,不辞自下深深幕。
  何物尊前哀与乐,已坠前欢,无据他年约。几度烛花开又落,人间须信思量错。
  黯淡灯花开又落,此夜云r,知向谁边著。频弄玉钗思旧约,知君未忍浑抛却。
  妾意苦专君苦博,君似朝阳,妾似倾阳藿。但与百花相斗作,君恩妾命原非薄。
  月到东南秋正半,双阙中间,浩荡流银汉。谁起水精帘下看,风前隐隐闻箫管。
  凉露湿衣风拂面,坐爱清光,分照恩和怨。苑柳宫槐浑一片,长门西去昭阳殿。
  苏 幕 遮
  倦凭阑,低拥髻,丰颊秀眉,犹是年时意。昨夜西窗残梦里,一霎幽欢,不似人间世。
  恨来迟,防醒易,梦里惊疑,何况醒时际。凉月满窗人不寐,香印成灰,总作回肠字。
  青 玉 案
  姑苏台上乌啼曙,剩霸业,今如许。醉后不堪仍吊古。月中杨柳,水边楼阁,犹自教歌舞。
  野花开遍真娘墓,绝代红颜委朝露。算是人生赢得处。千秋诗料,一g黄土,十里寒Q语。
  江南秋色垂垂暮,算幽事,浑无数。日日沧浪亭畔路。西风林下,夕阳水际,独自寻诗去。
  可怜愁与闲俱赴。待把尘劳截愁住。灯影幢幢天欲曙。闲中心事,忙中情味,并入西楼雨。
  如 梦 令
  点滴空阶,疏雨迢递,严城更鼓。睡浅梦初成,又被东风吹去。无据,无据,斜汉垂垂欲曙。
  垂杨里。兰舟当日曾系。千帆过尽,只伊人不随书至。怪渠道著我侬心,一般思妇游子。
  昨宵梦,分明记,几回飞渡烟水。西风吹断,伴灯花、摇摇欲坠。宵深待到凤凰山,声声啼催起。
  锦书宛在怀袖底。人迢迢、紫塞千里。算是不曾相忆。倘有情早合归来,休寄一纸,无聊相思字。
  祝英台近
  月初残,门小掩,看上大堤去。徒御喧阗,行子黯无语。为谁收拾离颜,一腔红泪,待留向、孤衾偷注。
  马蹄驻,但觉怨慕悲凉,条风过平楚。树上啼鹃,又诉岁华暮。思量只有,人间年年征路。纵有恨,都无蹄处。
  百 字 令
  题孙隘庵南窗寄傲图
  楚灵均后数柴桑,第一伤心人物。招屈亭前千古水,流向浔阳百折。夷叔西陵,山阳下国,此恨那堪说。寂寥千载,有人同此伊郁。
  堪叹招隐图成,赤明龙汉,小劫须臾阅。试与披图寻甲子,尚记义熙年月。归鸟心期,孤云身世,容易成华发。乔松无恙,素心还问霜杰。
  满 庭 芳
  水抱孤城,雪开远戍,垂柳点点栖鸦。晚潮初落,残日漾平沙。白鸟悠悠自去,汀州外,无限蒹葭。西风起,飞花如雪,冉冉去帆斜。
  天涯。还忆旧,香尘随马,明月窥车。渐秋风镜里,暗换年华。纵使长条无恙,重来处、攀折堪嗟。人何许,朱楼一角,寂寞倚残霞。
  八声甘州
  直青山缺处是孤城,倒悬浸明湖。森千帆影里,参差宫阙,风展旌O蛲龛ゼ保羯虞云选A芯嫜铣侨ィ苹鹎п椤
  不道繁华如许,又万家爆竹,隔院笙竽。叹沉沉人海,不与慰羁孤。剩终朝襟裾相对,纵委蛇,人已厌狂疏。呼灯且觅朱家去,痛饮屠苏。
  扫 花 游
  疏林挂日,正雾淡烟收,苍然平楚。绕林细路,听沉沉落叶,玉骢踏去。背日丹枫,到眼秋光如许。正延伫。便一片飞来,说与迟暮。
  欢事难再溯。是载酒携柑,旧曾游处。清歌未住。又黄鹂趁拍,飞花入俎。今日重来,除是斜晖如故。隐高树。有寒鸦、相呼俦侣。
  水 龙 吟
  杨花用章质夫苏子瞻唱和韵
  开时不与人看,如何一霎蒙蒙坠。日长无绪,回廊小立,迷离情思。细雨池塘,斜阳院落,重门深闭。正参参欲住,轻衫掠处,又特地,因风起。
  花事阑珊到汝,更休寻满枝琼坠。算人只合,人间哀乐,者般零碎。一样飘零,宁为尘土,勿随流水。怕盈盈,一片春江,都贮得,离人泪。
  齐 天 乐
  蟋蟀用姜白石原韵
  天涯已自愁秋极,和须更闻虫语。乍响瑶阶,旋穿绣闼。更入画屏深处。喁喁似诉。有几许哀丝,佐伊机杼。一夜东堂,暗抽离恨万千绪。
  空庭相和秋雨。又南城罢柝,西院停杵。试问王孙,苍茫岁晚,那有闲愁无数。宵深谩与。怕梦稳春酣,万家儿女。不识孤吟,劳人床下苦。
  霜 花 腴
  用梦窗韵补寿强侍郎
  海_倦客,是赤明延康,旧日衣冠。坡老黎,冬郎闽峤,中年陶写应难。醉乡尽宽。更茱萸,黄菊尊前。剩沧江、梦绕觚棱,斗边槎外恨高寒。
  回首凤城花事,便玉河烟柳,总带栖蝉。写艳霜边,疏芳篱下,消磨十样蛮笺。载将画船。荡素波、凉月娟娟。倩郦泉、与驻秋容,重来扶醉看。
  摸 鱼 儿
  问断肠、江南江北,年时如许春色。碧栏干外无边柳,舞落迟迟红日。沙岸直,又道是、连朝寒雨送行客。烟笼数驿,剩今日天涯,衰条折尽,月落晓风急。
  金城路,多少人间行役。当年风度曾识。北征司马今头白,唯有攀条沾臆。君莫折,君不见、舞衣寸寸填沟洫。细腰谁惜?算只有多情,昏鸦点点,攒向断枝立。
  贺 新 郎
  月落飞乌鹊。更声声、暗催残岁,城头寒柝。曾记年时游冶处,偏反一栏红药。和士女、盈盈欢谑。眼底春光何处也?只极度天野,烧明山郭,侧身望,天地窄。 遣愁何计频商略。恨今宵、书城空拥,愁城难落。陋室风多青灯拢杏星锘昶恰K扑呔 ⑷思浞鬃恰F叱呶⑶倌昀铮悄芟⒔窆畔邪Ю帧S牒崛痪酢主要著作、后人研究论著  《静安文集》
  《王国维遗书》
  《王观堂先生全集》
  《宋元戏曲考》
  《曲录》
  《人间词话》
  《殷周制度论》
  《王国维诗词全编》
  《&红楼梦&评论》
  《流沙坠简》
  《罗振玉王国维往来书信》
  王国维的学术著作,以史学为最多,文学为最深,文字学为最基本,并涉及其他许多方面。换言之,其殷周制度史、宋元戏曲史、古文字学等方面的成就,都是空前而超过了同时代学者的。
  但也有人认为,他不过是乾嘉学派在清末的叹息而已。无助于时代的进步,历史的前进,一味埋首于故纸堆中,自杀是必然的下场。
  后人研究论著:
  叶嘉莹 《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
  佛雏 《王国维哲学译稿研究》
  《王国维诗学研究》
  王国维治学三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谈到了治学经验,他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在《文学小言》一文中,王国维又把这三境界说成“三种之阶级”。并说:“未有不阅第一第二阶级而能遽跻第三阶级者,文学亦然,此有文学上之天才者,所以又需莫大之修养也。”王国维所引词句第一为晏殊《蝶恋花》,第二为欧阳修(一为柳永)《蝶恋花》,第三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王国维的治学方法  
  陈寅恪对王国维史学研究的治学领域和治学方法有明确、清晰的说明。 第一,王国维的甲骨文研究。甲骨文晚清始发现,最早是王懿荣,后来刘鹗刊印《铁云藏龟》,继之,孙治让和罗振玉对甲骨文字进行研究。而将甲骨学由文字学演进到史学的第一人,则推王国维。他撰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殷周制度论》、《殷虚卜辞中所见地名考》、《殷礼徵文》以及《古史新证》等,他将地下的材料甲骨文同纸上的材料中国历史古籍对比来研究,用卜辞补正了书本记载的错误,而且进一步对殷周的政治制度作了探讨,得出崭新的结论,他的考证方法极为缜密,因而,论断堪称精审。他自己称这种考证方法为“二重证据法”,即以地下的材料与纸上的材料相比较以考证古史的真象。这种考证方法既继承了乾嘉学派的考据传统,又运用了西方实证主义的科学考证方法,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古史研究上开辟了新的领域,创造了新的方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郭沫若曾赞颂说:“王国维……遗留给我们的是他的知识的产品,那好像一座崔巍的楼阁,在几千年来的旧学的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王国维故居  王国维故居位于海宁市盐官镇西门周家篼。
  王国维,字静安,号观堂,海宁人。近代著名学者,早年研究哲学、文学,1907年至北京任学部图书馆编辑,从事中国戏曲史和词曲研究,辛亥革命后东渡日本,专习经学、小学、金石、甲骨。
  1924年北京清华研究院聘为导师,主要著作有《宋元戏曲史》、《观堂古金文考释五种》、《古礼器略说》等。王国维在海宁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期,故居坐北朝南,2进,总面积约290平方米,前为平屋,三开间,后进楼房,两进之间有天井及厢房,整组建筑自成独立院落。
                         
资料出处:
-- 合作媒体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晋城凤展超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