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元节放河灯灯的歌曲

中国网1月11日讯
无数河灯漂在水中,恍如繁星,岸边的山歌大赛热闹非凡,各地游客摩肩接踵,喝彩声不断……这是在广西资源县举办的河灯歌节的热闹景象。
近年来,资源县在充分开发自然景观的同时,深挖民俗文化,做出了河灯歌节品牌,“民俗文化搭台,生态旅游唱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1990年开始发展旅游的资源县,在大桂林旅游圈里特点鲜明,尤以丹霞地貌景观和良好的自然生态著称。这里不仅有八角寨、资江漂流、宝鼎瀑布、天门山、五排河、丹霞温泉、金紫山、龙洞峡等天然生态景区,还有正在建设当中的十里平坦高山草场、雷公田红色旅游区、大福空间旅游区及城北捉口旅游特色小镇、隘门界雪景等。
除了自然景观,资源县深挖民俗文化,打造出了民俗节庆品牌“七月半”民族传统河灯歌节。
据介绍,放河灯是资源县当地百姓每年中元节自发的祭祖祈福风俗,1995年起,资源县对其加以引导,把当地百姓唱山歌、放河灯的习俗加以整合,形成了“七月半”河灯歌节。从第一届到今年的第十七届,资源县河灯歌节从小到大,一步步完善和创新。现如今,河灯歌节已被赋予了促进经济发展的重任,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新抓手。
“河灯歌节时,大家亲手做河灯,每人提一个灯到江边漂放。”资源制灯艺人唐寿生说,当天还会举办唱山歌大赛,参赛者不仅要以山歌的形式进行开场白,在斗歌环节上,还要用山歌,机智应答对手提出的各种话题。
如今,每年一届的资源河灯歌节无论是对当地旅游的直接带动,还是对相关产业的促进,都相当可观。每年河灯歌节期间,数万人云集县城及各大景区景点,不仅为当地带来大量直接收益,而且,这期间正值当地农副产品大量上市,农户通过销售农产品也受益颇多。据当地政府部门介绍,受益于河灯歌节的推介作用,近几年,资源县年旅游人数保持10%以上增速,2014年接待总人数为466.1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5.01亿元。
在大力推介河灯歌节品牌的同时,资源县还加大投入,做好配套设施。资源县投入1.8亿元,从县域南部的枫木村、西部的三个少数民族乡开始,进行风貌改造,融入桂北特色民居的坡顶青瓦、白墙花、小青瓦以及苗、瑶族吉祥图腾蝙蝠、荷花装饰等元素,使游客一进入资源境内就感到浓郁的地方特色。
此外,资源县还投入5150万元,在县城资江两岸修建了河灯文化长廊、风雨桥、民俗博物馆、休闲步道、文化广场等及其他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投入1000万元,对县城进行了夜景美化、亮化;投资4120万元,修建了五座旅游公厕、五排河游客接待中心,新(扩)建了景区生态停车场和旅游公厕、地质展陈馆等……极大地改善了资源县旅游服务品质。 (邝伟楠 蒋赐玲)广西举办河灯歌节&万盏河灯耀资江&
日晚,农历七月十四,广西资源县县城,人们在江面上放流上万盏河灯,江面灯火辉煌,十分壮观。潘振华/东方IC&
来源:&&日14:41
日晚,广西桂林市资源县举办河灯歌节,举行祈福仪式和河灯漂放活动,美丽的资江河畔再现“千首山歌响山城、万盏河灯耀资江”的壮观场面。
(责编:陈悦、单芳)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图片新闻排行榜
12345678910专辑详情new|QQ音乐,音乐你的生活
您当前的位置是:
国学唱歌集——中国节日之记忆
发行时间:
唱片公司:独立发行
专辑简介上巳·兰亭序 节选
“上巳节”为农历三月上旬之巳日,据《晋书 礼志》记载,魏晋以后“上巳节”改在三月三日。《周礼 春官 女巫》云:“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郑玄有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衅浴,谓以香熏草药沐浴。”是知旧俗以此日临水沐浴以袚除不祥,修禊洗新。
《诗经 郑风 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如是描述古代男女上巳日持蕑兰自由相约于溱洧之水,嬉戏观景,互赠芍药。上巳节又是文人春日兴诗雅聚之日,东晋王羲之著名的《兰亭序》所描述的文人曲水流觞相欢的场景,已赋予上巳节最浓厚的人文气息。民国十九年(1930),改三月三日为修禊之辰,并废“上巳”之称。寒食·应天长
农历四月四日,清明前一天,相传为纪念春秋晋国的介子推。晋国骊姬之乱,太子申生被迫自杀,公子重耳流亡在外,途中介子推曾割股以奉饥饿昏厥的重耳,可谓忠耿至极,然而重耳返国为晋文公后,封劳慰勋未能虑及介子推,而介子推亦无仕志,遂携老母,隐居绵山,重耳闻之有愧,欲火烧绵山以求其出,不意竟烧死忠臣,重耳望尸哭拜,敛葬于焦柳之下,令绵山改为“介山”,崇建祠堂,并晓谕全国,定烧山日为“寒食节”,此日禁忌烟火,只吃寒食,因此又称“禁烟节”,“冷节”,为悼悯先贤之第一节日。
其实禁火周代早有惯制。古代有钻木取火、换取新火、改火的习俗,《周礼 秋官 司煊氏》记载:“中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古代又有传说,以为春季龙星(二十八星宿中的角、亢二星)现于东方,易引起火,遂于三月“龙星”初现之时禁火。清明·蝶恋花
周代就有“清明”之说。“清明”既为节日,又为节气,《淮南子 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岁时百问》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处仲春、暮春之交,于此日上坟扫墓,正好清除杂秽,扶正松檟,孝心有远。
因寒食自古已有禁火扫墓习俗,而清明与寒食仅差一天,寒食禁火既毕,清明须换新火,须以柳条或榆木钻取,渐而寒食清明相并为用。据北宋王溥《唐会要》:“大历年间,朝廷已有赦令,自今以后,寒食同清明”。此后,禁火食冷之俗转衰,至元代大体不存,而“清明”单独之称渐盛。端午·离骚 节选
端有初始之意,初五即为端五。农历以地支计月,五月即为“午月”。午时为阳辰,端五又称“端阳”。五月五日,五五而重,因此五月五日既称重五,又称重午。唐代玄宗皇帝生于八月初五,为避“五”之字讳,便将端五正式改为端午。
端午时值仲夏,古人有“兰汤沐浴”护肤习俗,故端午又称“浴兰节”。
据闻一多先生《端午考》知“端午节”起源说法甚多,而最早是中国古代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但千百年来,屈原爱国忠心痛遭屈折,怀沙沉江的事迹,以及屈原诗歌的成就为端午节注入了更多丰富的历史内涵,“端午节”纪念屈原已深入人心。因此,端午也称“诗人节”。端午吃粽子、喝雄黄酒、赛龙舟皆与纪念屈原有关,而悬挂菖蒲和艾草的习俗则有临暑避毒的实用。七夕·鹊桥仙
七夕乞巧,为旧时风俗,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有“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縷,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铁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所谓“乞巧”,指向织星神女乞求智巧,女子能在月光下,执五色线,快速穿过连排的七孔针者为“得巧”。节日源于汉代,东晋葛洪《西京杂记》已有记载。
织女、牵牛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大东》“歧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睕彼牵牛,不以服箱,”织女、牵牛之恋则见于《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牛郎织女每年一度的银河鹊桥之会成为天下情人相期相守的祝盼。
七夕有应节食品“巧果”的风俗遗存。中元·长安杂兴效竹枝体
古人相信有鬼,以为人死七魄分离,三魂为鬼,孤魂野鬼需阳间烧香叩拜,方能安顿而不为祸乱。
“中元节”又称“鬼节”“七月节”、“盂兰盆会”。
“中元”之名始于北魏道教。《道藏》载“中元”之日:“地官勾搜众人,分别善恶,于其间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恶鬼,当时解脱。”佛教亦于此日举行超度法会,称为“盂兰盆会”,僧众、居士诵经,施食饿鬼,拜忏,施放焰口,并回向众生,以解众生倒悬之苦,此举正好与道家“鬼节”同日合意,宋代儒释道三家合一之风气,遂将“中元”与“盂兰盆会”合二为一。
早期寺院“放河灯”以济渡出冥孤独之魂,此旧俗如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中秋·望月怀远
《尚书 舜典》有云“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指古代帝王治世允明与日月五星同辉,因此春季祭日,秋季祭月,古代礼制已备,《礼记 祭法》记载:“夜明,祭月也”。
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风夕月(拜月)”等活动,至五代,祭月的风俗已固定而成中秋节,《唐书 太宗记》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之说。唐代中秋节日氛围浓烈。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竽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中秋”亦名仲秋,因八月十五为仲秋时节。“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八月半”、“月节”、“月夕”、“瑞正月”。
仲秋节令,桂花香溢,清轮辉泻,是世间团圆之日。古代科举秋闱大比,亦在八月,高名题榜者被誉为月中折桂之人。
中秋吃月饼相传始于明代,是朱元璋将当年起兵时用以秘密传递消息的饼子作为节令糕点,遂成“月饼”。重阳·醉花阴
《易经》以阳爻为九,九为阳数,故九九重阳,九为阳数之最,又谐“久”音,故重阳寓宜久宜长之意。今为敬老之节,言顺而意随。
“集重阳入帝宫兮,造句始而观清都”屈原于《远游》中所提及的“重阳”仅指日期,至唐代才正式定为民间节日。三国曹丕《九日与钟繇书》,其云:“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魏晋诗客持醪服华、嘉宴酬答的做派流遗至今。唐人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佳句,又多予重阳羁旅思乡的愁怀。
重阳登高、插茱萸枝、饮酒赏菊、食重阳糕等有关重阳的风俗饶是丰富。冬至·小至
“冬至”是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大体在农历十一月,阳历十二月二十一至二十三日间。
阴阳理论以为,“冬至”阴极而一阳来复,至此,阳趋日盛,正合君道长启,故为古代帝王所重。《周礼 春官》“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因为周历正月是夏历十一月,故而周代的拜岁和贺冬并无分别,直到汉武帝太初改历,采用夏历后,方将元旦(春节)与冬至分开。
汉代冬至已成为民间重要节日。东汉范晔《后汉书 礼仪》“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
“冬至”另需选备有能之士,听芦管飞灰之音,定黄钟律吕。唐宋时“冬至”和岁首并重,受万国百僚来贺,其仪亚于正旦,曾有“冬至大如年”之说法。
冬至俗称 “冬节”、“长亚节”、“亚岁”“一阳节”“消寒节”。
民间此日祭祖。腊八·乙卯腊八日雪为魏伯亮诗
东汉应劭《风俗通》中记云:“夏曰嘉华, 商曰清祀,周曰大腊,汉改为腊。”腊者,猎也,田猎,取兽祭先祖也。《说文》云“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 《左传 僖公五年》已有记载腊祭:“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是以知“腊”为冬日祭名,在夏历十二月,因此农历十二月又称腊月。
“腊八节”又有佛教文化的渗合,佛主如来为太子时,六年苦行,每日仅食少量麻米,于菩提树下悟道成佛,腊月八日为其成道日。喝“腊八粥”的习俗始于印度,以纪念如来成道。此日,各官府寺院、大户人家均以分粥广渡众生。小年·鹊桥仙
小年俗称祭灶节,据东晋王嘉《拾遗记》,小年可追溯至远古,是先民扫尘驱疫,祈天赐福的宗教仪式。既是小年,必然可理解为“过大年”之前奏,掸尘去秽、濯洗净房为必要之事。
小年祭灶,又称“送灶”、“辞灶”,此俗久在夏商,大概民以食为天,灶君原为天遣,若灶君多言善事,民有食而自平安,《论语》中孔子就有“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的议论;东晋葛洪《抱朴子 微旨》亦云:“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先秦时期,“祭灶”列为“五祀”之一(五祀为祭灶、门、行、户、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
灶君先有炎帝、祝融之说,后渐演变为“灶君爷”,“灶王爷”、“司命菩萨”、“灶君司命”。小年为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南北略有差异。除夕·次北固山下
夕谓岁之末,为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俗称“年关”、“大年三十”,月小则称廿九夜。据《吕氏春秋 季冬记》,周秦之际,年末宫室举行“大傩”仪式,逐除疫疬之鬼,以为来年庆新准备。“除夕”节令之名、“除夕守岁”之习俗最早见于西晋周处所撰《风土记》,其云:“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称曰‘守岁’。”
北宋王安石《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说明北宋时期,除夕燃放爆竹、置新桃符的风俗由来已久。
“除夕”又名“除夜”,有祭祖迎神之习俗。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六:“十二月尽,俗云‘月穷岁尽之日’,谓之‘除夜’。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间,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尴魁亏,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遇夜则备迎神香花供物,以祈新岁之安。”
除夕之夜,尚有“辞岁”,置、送“压岁钱”之习俗。清人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凡除夕,蟒袍补褂走竭亲友者,谓之辞岁。家人叩竭尊长,亦曰辞岁。新婚者必至岳家辞岁,否则为不恭。”“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元日·元日述怀
早在夏商时期,中国就有了指导农业生产的夏历,它以月亮圆缺周期为月,十二个月为一年,月亮未出之日为朔日,即每月初一,则正月朔日(正月初一)之子时为岁首。
夏朝夏历以元月为正月,商朝殷历以夏历十二月为正月,周朝周历以夏历十一月为正月,始皇一统中国,又以夏历十月为端月(因避始皇“嬴政”名讳,故称正月为端月,)即史书通常所谓“夏朝建寅,商朝建丑,周朝建子,秦朝建亥。”从汉武帝“太初改历”起,方规定以夏历正月初一作为一年之始,夏历“新年”以正月初一开始的习惯一直沿用至清朝末年。
元之本意为首,“元日”意即年、月、日之开始,因此岁首元日又有“三元”、“三朝”、“三始”、“元辰”、“元旦”、“上日”之别称。民国改夏历为公历,将公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即现在的“新年”概念,而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因农历正月初一通常在立春前后,因而农历正月初一又名“春节”。)
“春节”俗称“过年”、“过大年”。“年”的观念由来已久,《春秋 宣公十六年》:“冬,大有年。”谷熟谓之“年”,因为谷物的生长周期为一年。“年”也指谷物,《左传 襄公十一年》“凡我同盟,毋蕴年”。因此“过年”最早的本意是享受丰收、庆天受福,习俗始于虞舜。
传统而言,春节从腊月初八的腊祭节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延续至正月十五。
人从新岁,向长者拜贺新年,亲邻相互庆新祝安,“拜年”的形式由是而兴。元宵·青玉案 元夕
正月十五,月亮初圆,为一年天兆瑞初,当然为古代人君所重。据传,西汉文帝每于此夜微服与民同庆周勃戡平诸吕之乱,遂定此日为“元宵节”;汉武帝又以正月十五祭祀太一神,此日全城灯彩辉煌,自昏至明。太史公之《太初历》,已列“元宵节”为重大节日。
“元宵”又名“上元节”。秦汉方术道家有“三元”说:“上元”天官赐福,“中元”(七月十五)地官赦罪,“下元”(十月十五)水官解厄,为求天官喜乐而赐福,故燃灯祈请。
东汉明帝崇尚佛教,因佛教有正月十五“燃灯表佛”瞻仰佛舍利一说,乃令宫室寺庙、士庶之家皆悬灯礼佛,进而演变为元宵赏灯之习俗。“元宵”为民俗节日已是汉魏之后。元宵尚有赏月、花市游冶、制谜猜谜、舞龙戏狮等习俗,家宴吃“汤圆”,寓意团圆和美。花朝·花朝
花朝节为“百花生日”,顾名而知,在二月春暖花放之时。花为万物美之表征,又值一年之春始,可以花寄寓流年美好之期盼。花又为植物生殖之器,立花朝为节,自然有生殖崇拜之意谓,希望子孙繁衍,人丁兴旺。
“花朝”称名于春秋,作为节日,在唐代已流行于长安、洛阳等地,节日之内涵宋元之后已有变化,多了祭祀花神诞辰一说,如清人姚福钧《铸鼎余闻》引《昆山新阳合志》云:“二月十二日为花朝,花神生日,各花卉俱赏红。”清人顾禄《清嘉录》云:“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虎丘花神庙,击牲献乐以祝仙诞,谓之花朝”。
南宋吴自牧《梦粱录 二月望》云“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浙间风俗,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放之时,最堪游赏,”而康熙御定《广群芳谱》引《翰墨记》云:“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士庶堂游玩,又为挑菜节”;又引南宋杨万里《诚斋诗话》云“东京二月十二日曰花朝,为扑蝶会。”“花朝节”日期南北虽异,时间大抵仲春上中旬日。
“花朝节”种花桃菜、晒种祈丰、制作花糕、放花神灯等民俗活动至今犹存。
|上巳  兰亭序 节选   晋 王羲之|;于文华|4;国学唱歌集——中国节日之记忆|4;206|7|1|1|4;4;4;0|4;4;4;4;0|tjxy|003ej0fr1QGrik|003gd71c2wX0UB|31|0
|寒食 应天长  宋 周邦彦|;于文华|4;国学唱歌集——中国节日之记忆|4;216|7|1|1|4;4;4;0|4;4;4;4;0|UdTAy|003ej0fr1QGrik|003gd71c2wX0UB|31|0
|清明  蝶恋花   宋 晏殊|;于文华|4;国学唱歌集——中国节日之记忆|4;174|7|1|1|4;4;4;0|4;4;4;4;0|001IArZr2zsFXu|003ej0fr1QGrik|003gd71c2wX0UB|31|0
|端午  离骚 节选  战国 屈原|;于文华|4;国学唱歌集——中国节日之记忆|4;377|7|1|1|4;4;4;0|4;4;4;4;0|002OO0Uo4Ky3LB|003ej0fr1QGrik|003gd71c2wX0UB|31|0
|七夕  鹊桥仙  宋 秦观|;于文华|4;国学唱歌集——中国节日之记忆|4;181|7|1|1|4;4;4;0|4;4;4;4;0|003F3ezV0SaKET|003ej0fr1QGrik|003gd71c2wX0UB|31|0
|中元  长安杂兴效竹枝体  清 庞垲|;于文华|4;国学唱歌集——中国节日之记忆|4;225|7|1|1|4;4;4;0|4;4;4;4;0|uyMfp|003ej0fr1QGrik|003gd71c2wX0UB|31|0
|中秋  望月怀远   唐 张九龄|;于文华|4;国学唱歌集——中国节日之记忆|4;273|7|1|1|4;4;4;0|4;4;4;4;0|001owL0t4c2WrQ|003ej0fr1QGrik|003gd71c2wX0UB|31|0
|重阳  醉花阴  宋 李清照|;于文华|4;国学唱歌集——中国节日之记忆|4;312|7|1|1|4;4;4;0|4;4;4;4;0|0030cRvK4FHzVa|003ej0fr1QGrik|003gd71c2wX0UB|31|0
|冬至 小至 唐 杜甫|;于文华|4;国学唱歌集——中国节日之记忆|4;234|7|1|1|4;4;4;0|4;4;4;4;0|002jrKm22vimTz|003ej0fr1QGrik|003gd71c2wX0UB|31|0
|腊八  乙卯腊八日雪为魏伯亮诗   元 虞集|;于文华|4;国学唱歌集——中国节日之记忆|4;246|7|1|1|4;4;4;0|4;4;4;4;0|002Nj7Nu3ye6iV|003ej0fr1QGrik|003gd71c2wX0UB|31|0
|小年   鹊桥仙  宋 刘辰翁|;于文华|4;国学唱歌集——中国节日之记忆|4;151|7|1|1|4;4;4;0|4;4;4;4;0|0040EEaL3sPY8n|003ej0fr1QGrik|003gd71c2wX0UB|31|0
|除夕  次北固山下 唐 王湾|;于文华|4;国学唱歌集——中国节日之记忆|4;256|7|1|1|4;4;4;0|4;4;4;4;0|0010peER1Ceyoc|003ej0fr1QGrik|003gd71c2wX0UB|31|0
|元日  元日述怀  唐 卢照邻|;于文华|4;国学唱歌集——中国节日之记忆|4;136|7|1|1|4;4;4;0|4;4;4;4;0|002EFwNM13wBvR|003ej0fr1QGrik|003gd71c2wX0UB|31|0
|元宵  青玉案 元夕 宋 辛弃疾|;于文华|4;国学唱歌集——中国节日之记忆|4;276|7|1|1|4;4;4;0|4;4;4;4;0|002Z4iZk38zLnM|003ej0fr1QGrik|003gd71c2wX0UB|31|0
|花朝  花朝  民国 舒曼殊|;于文华|4;国学唱歌集——中国节日之记忆|4;198|7|1|1|4;4;4;0|4;4;4;4;0|001VqsPf1ftRRI|003ej0fr1QGrik|003gd71c2wX0UB|3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放河灯舞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