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宁路军康医院曹师傅炒面去哪里了

马路市场 困扰城市的“牛皮癣”-搜狐新闻中心
马路市场 困扰城市的“牛皮癣”
时间:日12:20 来源:兰州晨报
【】【】【】【】
  马路市场 困扰城市的“牛皮癣”
  本报记者 李 昊/文 曹志政/图
  一只编织袋往地上一铺就是一个简易的摊位,摊位一多,一个马路市场随即形成。方便、实惠与卫生、消防等多种利弊并存,马路市场就像一块“牛皮癣”,依附于一个城市的肌体之上,并逐渐演变为城市发展进程中挥之不去的“顽症”。
  难以治愈的“牛皮癣”
  已是晚上10点了,位于兰州市正宁路市场的“曹师傅”炒面馆却丝毫看不出打烊的迹象,这家面馆在此地小有名气。若在平时,门口偌大的场地上必定摆满桌椅,座无虚席,但此时却显得有些空阔。
  “瞧,正在整顿呢,不让摆。”一位店主模样的男子一边向顾客找钱,一边朝前方努努嘴――距其不远处,停着几辆身上有“市容监理”字样的微型车。
  这一天是7月15日,适逢周末。从7月1日正式清退整治算起,由兰州市工商、城建、环保、卫生、商贸、公安等十多个部门联合组织的这项活动已在城关区开展了整整半个月。
  类似正宁路一带的马路市场在兰州市并非少数。这类市场因卫生、消防、交通等多种问题并存而被称为困扰城市发展的“牛皮癣”。
  7月1日下午,由一台大铲车开路,执法部门对五泉市场的占道经营行为进行了清理,存在十多年的马路市场也被予以取缔。
  事实上,就在城关区开展此项整治之前,兰州市的七里河区早在6月中旬就率先打响了综合治理的“第一枪”。从行动开始到6月25日半个月的时间里,执法者共出动8000余人次,累计拆除违章棚亭、商铺119间、非法广告323块,行动涉及部门达到了28个。
  “如此多的部门共同参与到一个行动之中,并不多见。”兰州市商贸委规划建设处处长杨进龙坦承,尽管市上下大力气试图治愈这块“牛皮癣”,欲在年内清退25处马路市场,但难度很大。
  目前,兰州市的马路市场仅城关区就有50多处,其中的经营者至少超过6000户,但有证经营者不足10%,大多数马路市场的开办主体都不具备合法的手续。由于极易反弹,执法部门对这类市场除了频繁地检查再无良策,治理工作任重道远。
  兴盛与繁荣的背后?
  一位学者将马路市场的种种表现称之为“发展中产生出来的问题”。“这种市场的形成是人们无序扎堆的结果。”这位学者说,只要人多的地方就都能找到马路市场的踪影。
  杨进龙认为,兰州的马路市场之所以屡禁不绝,除了经营者不想多交几十块钱的管理费而不入驻正规市场外,现实的需求是其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许多人为图便宜和方便,都喜欢在马路市场上购买物品,“这为马路市场创造了适宜生长的温床。”
  据悉,马路市场的起源最早要追溯到古代的集市,改革开放以后,全国各城市几乎都建立了大大小小的马路市场。此后,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市场建设的滞后,马路市场只能在原有既定面积的基础上实现供应能力的扩容,形成了内部拥挤、外部占道经营的格局。尽管一再整顿,但问题依旧,甚至更加突出。
  “以前最好时一天能卖1900元,现在连1000元都卖不上。”正宁路市场一家清真饭馆老板的抱怨之词或许可以这样理解:在20平方米的空间内,这家小小的饭馆每月除承担1400元的房租、约400元的税收及雇员工资,全月的营业额居然超过4万元之多。由此足以看出马路市场具有多大的诱惑力。
  寻求“软着陆”
  对马路市场的整治绝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兰州市城建局一位说到此事“备感头疼”的工作人员直言,除了罚款、清退、没收等行政手段外就无计可施,“但这显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兰州市定西路东口小巷排洪沟一侧的马路市场存在了将近20年,但直到今年6月23日才被清退。“以前也曾清理过好几次,过不了多长时间就又恢复原状。”嘉峪关路街道办事处的王主任说,“关键原因就是小摊贩的流动性太大,一些经营者在此已摆了许多年,根深蒂固。”加之经营者中包括下岗职工等生活困难群体,摊点是他们的生活来源,清理起来较为困难。
  鉴于上述原因,今年5月,由省商务厅、兰州市政府制定,被省政府批准施行的《关于2005年兰州商贸中心建设的意见》不但将清退整治25处马路市场作为该年度“兰州商贸中心建设10件实事”之一,而且还包括新建社区肉菜市场12个、新增社区连锁超市及便民店100家等内容,以期通过合理疏导,引导马路市场逐渐清退。
  不过,即使如此,新市场所面临的问题还是接踵而来。在小沟头市场三十米处,有关部门虽然已经开办了一家新市场,但因担心可能造成的噪声及污染问题,该市场遭到了不少居民的强烈反对。而在另一家由民营企业投资270万元新建的五泉蔬菜市场,优雅的环境、齐全的设施不仅因“人少生意不好做,而且还要收取好几十块钱的管理费”没有吸引到经营者过多的眼球,而且市民也不满意,“一个新修的市场,里面有问题的肉菜竟然也不少,与马路市场又有什么区别?”
  有一种观点是,虽然马路市场“劣迹斑斑”,但在现实中,它却在增加居民收入、增加就业人口、丰富百姓生活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整治马路市场更应该慎之又慎,而不能贪求一时之快,盲目冒进。
  有专家认为,“社会问题只有依靠全社会,才能最终加以解决”。
社会精品图片
社会新闻推荐
页面功能&&【】【】【】【字体:&&】【】【】【】
-- 给编辑写信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Copyright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相关链接
&■ 我来说两句
用  户:&&&&&&&&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紧急提醒:看看你的左边,再看看你的右边。请小心一个刚流出来的精神病,他的特征是:拿着手机东张西望。
精品专题推荐: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甘肃法制报
甘肃农民报
甘肃经济报
马路市场 困扰城市的“牛皮癣”
甘肃经济日报
  马路市场 困扰城市的“牛皮癣”
  本报记者
曹志政/图
  一只编织袋往地上一铺就是一个简易的摊位,摊位一多,一个马路市场随即形成。方便、实惠与卫生、消防等多种利弊并存,马路市场就像一块 “牛皮癣”,依附于一个城市的肌体之上,并逐渐演变为城市发展进程中挥之不去的“顽症”。
  难以治愈的“牛皮癣”
  已是晚上10点了,位于兰州市正宁路市场的“曹师傅”炒面馆却丝毫看不出打烊的迹象,这家面馆在此地小有名气。若在平时,门口偌大的场地上必定摆满桌椅,座无虚席,但此时却显得有些空阔。
  “瞧,正在整顿呢,不让摆。”一位店主模样的男子一边向顾客找钱,一边朝前方努努嘴――距其不远处,停着几辆身上有“市容监理”字样的微型车。
  这一天是7月15日,适逢周末。从7月1日正式清退整治算起,由兰州市工商、城建、环保、卫生、商贸、公安等十多个部门联合组织的这项活动已在城关区开展了整整半个月。
  类似正宁路一带的马路市场在兰州市并非少数。这类市场因卫生、消防、交通等多种问题并存而被称为困扰城市发展的“牛皮癣”。
  7月1日下午,由一台大铲车开路,执法部门对五泉市场的占道经营行为进行了清理,存在十多年的马路市场也被予以取缔。
  事实上,就在城关区开展此项整治之前,兰州市的七里河区早在6月中旬就率先打响了综合治理的“第一枪”。从行动开始到6月25日半个月的时间里,执法者共出动8000余人次,累计拆除违章棚亭、商铺119间、非法广告323块,行动涉及部门达到了28个。
  “如此多的部门共同参与到一个行动之中,并不多见。”兰州市商贸委规划建设处处长杨进龙坦承,尽管市上下大力气试图治愈这块“牛皮癣”,欲在年内清退25处马路市场,但难度很大。
  目前,兰州市的马路市场仅城关区就有50多处,其中的经营者至少超过6000户,但有证经营者不足10%,大多数马路市场的开办主体都不具备合法的手续。由于极易反弹,执法部门对这类市场除了频繁地检查再无良策,治理工作任重道远。
  兴盛与繁荣的背后?
  一位学者将马路市场的种种表现称之为“发展中产生出来的问题”。“这种市场的形成是人们无序扎堆的结果。”这位学者说,只要人多的地方就都能找到马路市场的踪影。
  杨进龙认为,兰州的马路市场之所以屡禁不绝,除了经营者不想多交几十块钱的管理费而不入驻正规市场外,现实的需求是其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许多人为图便宜和方便,都喜欢在马路市场上购买物品,“这为马路市场创造了适宜生长的温床。”
  据悉,马路市场的起源最早要追溯到古代的集市,改革开放以后,全国各城市几乎都建立了大大小小的马路市场。此后,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市场建设的滞后,马路市场只能在原有既定面积的基础上实现供应能力的扩容,形成了内部拥挤、外部占道经营的格局。尽管一再整顿,但问题依旧,甚至更加突出。
  “以前最好时一天能卖1900元,现在连1000元都卖不上。” 正宁路市场一家清真饭馆老板的抱怨之词或许可以这样理解:在20平方米的空间内,这家小小的饭馆每月除承担1400元的房租、约400元的税收及雇员工资,全月的营业额居然超过4万元之多。由此足以看出马路市场具有多大的诱惑力。
  寻求“软着陆”
  对马路市场的整治绝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兰州市城建局一位说到此事“备感头疼”的工作人员直言,除了罚款、清退、没收等行政手段外就无计可施,“但这显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兰州市定西路东口小巷排洪沟一侧的马路市场存在了将近20年,但直到今年6月23日才被清退。“以前也曾清理过好几次,过不了多长时间就又恢复原状。”嘉峪关路街道办事处的王主任说,“关键原因就是小摊贩的流动性太大,一些经营者在此已摆了许多年,根深蒂固。”加之经营者中包括下岗职工等生活困难群体,摊点是他们的生活来源,清理起来较为困难。
  鉴于上述原因,今年5月,由省商务厅、兰州市政府制定,被省政府批准施行的《关于2005年兰州商贸中心建设的意见》不但将清退整治25处马路市场作为该年度“兰州商贸中心建设10件实事”之一,而且还包括新建社区肉菜市场12个、新增社区连锁超市及便民店100家等内容,以期通过合理疏导,引导马路市场逐渐清退。
  不过,即使如此,新市场所面临的问题还是接踵而来。在小沟头市场三十米处,有关部门虽然已经开办了一家新市场,但因担心可能造成的噪声及污染问题,该市场遭到了不少居民的强烈反对。而在另一家由民营企业投资270万元新建的五泉蔬菜市场,优雅的环境、齐全的设施不仅因“人少生意不好做,而且还要收取好几十块钱的管理费”没有吸引到经营者过多的眼球,而且市民也不满意,“一个新修的市场,里面有问题的肉菜竟然也不少,与马路市场又有什么区别?”
  有一种观点是,虽然马路市场“劣迹斑斑”,但在现实中,它却在增加居民收入、增加就业人口、丰富百姓生活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整治马路市场更应该慎之又慎,而不能贪求一时之快,盲目冒进。
  有专家认为,“社会问题只有依靠全社会,才能最终加以解决”。新华社网络中心
新华社甘肃分社
您的位置:
[甘经报]取缔二手手机市场,先向谁“亮剑”?
新华网甘肃频道( 07-31 08:45:57)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听说要清理。不怕吗?”记者问。&&&&&&&&“怕?每年都在清理,结果还不是一个样!”老秦的语气似乎带有某种调侃的成分。&&&&&&&&老秦对自己的“信用”颇感自豪。他保证:倘若卖出去的机子有质量问题,可以随时找自己协调。“不信你去翻翻前两天的××报纸,上面说这里的市场要清理,我都被记者拍照了。”&&&&&&&&五年前,老秦从老家榆中县来到兰州,经人介绍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落脚点。以后的事实证明,这个经久不衰的市场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别样的“饭碗”。“被驱赶了多少次记不清了。”他说,去年时,此处路口转弯处曾挂起了一幅“坚决取缔金昌路二手手机马路市场”的条幅,结果也只是“做做样子”,没有什么大不了。
&&&&来自民间的质疑之声&&&&&&&&金昌北路的二手手机市场由来已久,且顽疾难治。在有关部门多次清理整顿之下,这块顽固的城市“牛皮癣”一直没有得到根除,留存至今。&&&&&&&&对于省消协建议城管部门取缔此市场一说,许多人并未持乐观态度。“他们来了我就走,他们走了我就来。”一位“专业洗号、上号”的摊主在记者咨询时不免炫耀起自己的 “战术”来,显得不以为然。&&&&&&&&7月26日下午5时许,正当记者与一位摊主就一款CECT手机讨价还价时,周围突然起了一阵骚动。摊主快速朝前方扫了一眼,然后镇静地说:“没事,‘大盖帽’只是来查那些卖手机套的。这情形经常有。”&&&&&&&&兰州市商贸委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金昌路的二手手机市场具备所有马路市场的共性:有现实的市场需求、摊点数量众多、流动性大、难以治理,同时又有自己的特性。知情者称,许多不法分子都将抢劫、偷盗来的手机拿到这里转手,从而使不法行为湮没于现实的市场当中。“除非每天派专人守候督察,否则很难治愈。”这位工作人员说,“驱赶式清理绝非治本之策。”&&&&&&&&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兰州市去年6月份以来开展的针对店外店、营运摩托车、马路市场的大规模清理行动。记者7月25日在正宁路市场看到,市场外面的一条马路重又被大大小小的摊点所占据,曾经关门的“曹师傅”炒面馆一片顾客盈门景象,摆在门外空地上的小餐桌不下10多个。而在一年前,这条路在城管执法部门的清理及蹲点守候之下,路面干净整洁,道路畅通无阻。&&&&&&&&“所谓的清理只是来收收东西,并非彻底查处。”一位市民对有关部门的执法效果并不看好,“瞧,那里就是执法局的城南中队,这些摊点就在他们的眼皮底下哩!”&&&&&&&&市民所指之处是兰州市电信局对面的一幢七层楼,具体位置为金昌北路22-25号。兰州市城关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城南中队就在这幢楼的最高层。而从此处一直往北延伸,正是二手手机市场的中心区域。&&&&&&&&在广武通讯商厦二楼,一名专业批发小灵通的女老板以自己的摊位相对固定、信誉有保障为由,对一款斯达康小灵通240元的售价寸步不让。“外面小摊点上的机子,多数是自己改装过的。价格便宜,你敢要吗?” &&&&但事实上,“里面的柜台与外面的流动摊点是相通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不少流动摊点其实正是广武通讯商厦里面一些小老板有意派出去的,因为这样更加有利于建立二手手机的进货及销售渠道。“一个地方卖不动的,可以拿到另一个地方去卖。相当于一个人拥有了两处购货销货点。”&&&&&&&&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二手手机市场久治不愈,问题的根子出在各通信运营商设立了太多的代理者,但却疏于规范和管理。为了抢占客户,几大运营商甚至对自己的代理商采取了放纵的态度,让他们想尽各种办法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自己的通信网络中。&&&&&&&&一年前,一位熟知的工商系统人士曾“好心”地提醒记者:“不要太过深入地介入这个市场的调查当中。”他透露,因牵扯一家大型通信运营商的利益,工商部门曾经开出的数十万元的罚单令双方僵持了很长时间后,无果而终。&&&&&&&&就这一问题,记者按照作为该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省通信管理局的要求,于7月24日电传了详尽的采访提纲,并多次打电话联系,均未得到任何答复。截至记者发稿时,此事仍然在搁置过程中没有下文。
编辑:连振祥
  相关新闻
推荐给朋友: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华社和新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新华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新华网联系。
制作单位:新华网甘肃频道
版权所有 新华网  如题!   本人算半个吃货,正宁路小吃街,慕名而来,求组队或者携带晚上正宁路小吃街腐败……  最好本地或者熟悉的兄弟姐妹导吃……
楼主发言:6次 发图:0张
  无人敢兴趣吗!
就找人单纯的吃饭,不让旅途那样孤独!  抗不住诱惑,先去感受感受氛围……  继续求明天一起朋友!  …………  ……
  牛奶醪糟鸡蛋汤  羊杂碎  曹师傅炒面  好吃的真多
  @xnskgansuchunqiu 2楼   牛奶醪糟鸡蛋汤  羊杂碎  曹师傅炒面  好吃的真多  -----------------------------  曹师炒面已经变样了。
  别去吃了,真心的不卫生。。去看了你就知道了。啥叫嘴里抽着烟,手上活的面。
  无人敢兴趣吗!
  @xnskgansuchunqiu 2楼   牛奶醪糟鸡蛋汤  羊杂碎  曹师傅炒面  好吃的真多  -----------------------------  谢谢推荐
  @竹音886 3楼   曹师炒面已经变样了。  -----------------------------  谢谢支持!!!今晚走了两圈 最后吃了烤鱼
甜糕 …………好几样!
  @三克油丶 4楼   别去吃了,真心的不卫生。。去看了你就知道了。啥叫嘴里抽着烟,手上活的面。  -----------------------------  呵呵,吃货一般都不讲究的!呵呵!  也只有特殊的环境,特殊的味道,才会有特殊的影响……  其实很多城市都只有苍蝇馆子菜有那种“味儿”
  @印看 5楼   无人敢兴趣吗!  -----------------------------  其实有时候一个人在外面找吃的估计真吃的不但是味道!或许是一种体验或者一种回忆!每每一个人吃好吃的都觉得特孤独,要是有人一起共享改多好……!   呵呵
……  一个人在外面飘!不过也习惯了!
  人家可能顾不上你吧
  你一个大男淫,板猪当然没功夫理你了。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甘肃每日新闻网-正文
新 闻 搜 索
最新新闻搜索
日 新 闻 排 行
马路市场 困扰城市的“牛皮癣”
甘肃经济日报
  马路市场 困扰城市的“牛皮癣”
  本报记者
曹志政/图
一只编织袋往地上一铺就是一个简易的摊位,摊位一多,一个马路市场随即形成。方便、实惠与卫生、消防等多种利弊并存,马路市场就像一块 “牛皮癣”,依附于一个城市的肌体之上,并逐渐演变为城市发展进程中挥之不去的“顽症”。
  难以治愈的“牛皮癣”
已是晚上10点了,位于兰州市正宁路市场的“曹师傅”炒面馆却丝毫看不出打烊的迹象,这家面馆在此地小有名气。若在平时,门口偌大的场地上必定摆满桌椅,座无虚席,但此时却显得有些空阔。
“瞧,正在整顿呢,不让摆。”一位店主模样的男子一边向顾客找钱,一边朝前方努努嘴――距其不远处,停着几辆身上有“市容监理”字样的微型车。
这一天是7月15日,适逢周末。从7月1日正式清退整治算起,由兰州市工商、城建、环保、卫生、商贸、公安等十多个部门联合组织的这项活动已在城关区开展了整整半个月。
类似正宁路一带的马路市场在兰州市并非少数。这类市场因卫生、消防、交通等多种问题并存而被称为困扰城市发展的“牛皮癣”。
7月1日下午,由一台大铲车开路,执法部门对五泉市场的占道经营行为进行了清理,存在十多年的马路市场也被予以取缔。
事实上,就在城关区开展此项整治之前,兰州市的七里河区早在6月中旬就率先打响了综合治理的“第一枪”。从行动开始到6月25日半个月的时间里,执法者共出动8000余人次,累计拆除违章棚亭、商铺119间、非法广告323块,行动涉及部门达到了28个。
“如此多的部门共同参与到一个行动之中,并不多见。”兰州市商贸委规划建设处处长杨进龙坦承,尽管市上下大力气试图治愈这块“牛皮癣”,欲在年内清退25处马路市场,但难度很大。
目前,兰州市的马路市场仅城关区就有50多处,其中的经营者至少超过6000户,但有证经营者不足10%,大多数马路市场的开办主体都不具备合法的手续。由于极易反弹,执法部门对这类市场除了频繁地检查再无良策,治理工作任重道远。
  兴盛与繁荣的背后
一位学者将马路市场的种种表现称之为“发展中产生出来的问题”。“这种市场的形成是人们无序扎堆的结果。”这位学者说,只要人多的地方就都能找到马路市场的踪影。
杨进龙认为,兰州的马路市场之所以屡禁不绝,除了经营者不想多交几十块钱的管理费而不入驻正规市场外,现实的需求是其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许多人为图便宜和方便,都喜欢在马路市场上购买物品,“这为马路市场创造了适宜生长的温床。”
据悉,马路市场的起源最早要追溯到古代的集市,改革开放以后,全国各城市几乎都建立了大大小小的马路市场。此后,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市场建设的滞后,马路市场只能在原有既定面积的基础上实现供应能力的扩容,形成了内部拥挤、外部占道经营的格局。尽管一再整顿,但问题依旧,甚至更加突出。
“以前最好时一天能卖1900元,现在连1000元都卖不上。” 正宁路市场一家清真饭馆老板的抱怨之词或许可以这样理解:在20平方米的空间内,这家小小的饭馆每月除承担1400元的房租、约400元的税收及雇员工资,全月的营业额居然超过4万元之多。由此足以看出马路市场具有多大的诱惑力。
  寻求“软着陆”
对马路市场的整治绝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兰州市城建局一位说到此事“备感头疼”的工作人员直言,除了罚款、清退、没收等行政手段外就无计可施,“但这显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兰州市定西路东口小巷排洪沟一侧的马路市场存在了将近20年,但直到今年6月23日才被清退。“以前也曾清理过好几次,过不了多长时间就又恢复原状。”嘉峪关路街道办事处的王主任说,“关键原因就是小摊贩的流动性太大,一些经营者在此已摆了许多年,根深蒂固。”加之经营者中包括下岗职工等生活困难群体,摊点是他们的生活来源,清理起来较为困难。
鉴于上述原因,今年5月,由省商务厅、兰州市政府制定,被省政府批准施行的《关于2005年兰州商贸中心建设的意见》不但将清退整治25处马路市场作为该年度“兰州商贸中心建设10件实事”之一,而且还包括新建社区肉菜市场12个、新增社区连锁超市及便民店100家等内容,以期通过合理疏导,引导马路市场逐渐清退。
不过,即使如此,新市场所面临的问题还是接踵而来。在小沟头市场三十米处,有关部门虽然已经开办了一家新市场,但因担心可能造成的噪声及污染问题,该市场遭到了不少居民的强烈反对。而在另一家由民营企业投资270万元新建的五泉蔬菜市场,优雅的环境、齐全的设施不仅因“人少生意不好做,而且还要收取好几十块钱的管理费”没有吸引到经营者过多的眼球,而且市民也不满意,“一个新修的市场,里面有问题的肉菜竟然也不少,与马路市场又有什么区别?”
有一种观点是,虽然马路市场“劣迹斑斑”,但在现实中,它却在增加居民收入、增加就业人口、丰富百姓生活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整治马路市场更应该慎之又慎,而不能贪求一时之快,盲目冒进。
有专家认为,“社会问题只有依靠全社会,才能最终加以解决”。
& 我要发表评论
∷ 相 关 报 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正宁路夜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