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辽调料市场能买到托县西安辣椒调料批发面吗

托县辣椒能否缔造香辣传奇? - 网易内蒙古
十天内免登录
托县辣椒能否缔造香辣传奇?
“农民们种植辣椒,就像押宝。赶上当年收购的商贩多、价格高,就能挣钱。有的年份收购价格低,农民种植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直接影响到第二年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有了基地生产和订单农业,我们才敢放心地扩大种植面积。”――托县辣椒种植户邬永前“产业化程度低、产品附加值低、所占农业经济化比重低以及经营分散、种植分散,这‘三低两散’是制约托县辣椒走特色农产品产业化道路的主要原因。”――托县工商局副局长赫富“托县辣椒的发展应该依托稳定的原料质量和产量、深厚的人文背景、高端的产品品质,注册自己的产品商标和原产地标识,走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的道路。”――托县工商局局长师振国调查内容:托县辣椒种植历史、特点、市场情况及品牌化经营的探索采访对象:辣椒种植户、加工艺人、销售商、生产企业、市场监管部门采访地点:托县核心提示:托县辣椒是托县人引以为豪的地方特色农产品。它种植历史悠久、品质独特,在北方地区久负盛名。不论是托县炖鱼、炖豆腐,还是做粉汤、做烩菜、调莜面都离不开辣椒这一重要的调味品。从最初的自己吃,到与邻近地区的农民交换农产品,再到小作坊粗加工贸易,又到如今的订单种植走品牌化经营道路,年头久远的托县辣椒在市场化运营的道路上,正不断地进行着摸索和尝试。辣椒之乡8月17日上午,托县辣椒种植户邬永前和平时一样,骑着摩托车到辣椒地里转转。今年气候干旱少雨,不少农作物收成都不如去年,但是干旱的天气适合辣椒生长,地里的辣椒秆上已经结了一串串密密麻麻、绿油油的小辣椒。再有半个多月,辣椒就该成熟了。邬永前想,那时又该是满地红绿相间,一片红火喜庆的景象。邬永前是托县新营子镇黑水泉村村委会副主任,土生土长的黑水泉村人。清代乾隆年间,祖辈走西口从山西省来到托县,邬家从此就在这里扎根落户,世代以耕种为生。黑水泉村是托县主要的辣椒产区,当地村民素有种植辣椒的传统,村里600多户人家,家家都种植辣椒。立夏一过,就到了种植辣椒的时候了。托县的辣椒好伺弄,田间地头随便扔上种子就能生长,如果收获的季节不下雨,基本就能保证收成了。8月底是辣椒收获的季节。每到这个时候,通红的辣椒挂在家家户户的房檐下,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今年,邬永前家种植了8亩辣椒,这是他第一次大规模地种植辣椒。因为今年他和乡亲们的辣椒全部以订单农业的形式卖给了内蒙古正奇粮食物流有限公司,不愁销路了。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种植辣椒的,村里已经没人能说清楚了。辣椒在中国大规模种植并在饮食中流行,始于清代乾隆以来的200多年间。内蒙古地方志中最早出现关于辣椒种植的记载,则是清代咸丰十一年(1861年)的《归绥识略》:“辣角,长者皮薄,圆者皮厚,有翘如解结锥者,有皱如橘柚实者。味辛而香,油煎食之,精粗肴皆宜,其鲜者曰青角,晒干可以制油。”而后清代光绪、民国时也都有记载。托县的农民们也普遍认为:自己的先辈是从清代开始形成种植辣椒的传统和喜食辣椒的习俗的。清代时,山西人走西口陆续迁徙到内蒙古。托县就有很多山西人的后裔在此扎根。随着人口的增加,作为水路交通枢纽和农业种植区的托县开始繁盛。山西人的饮食习惯也结合当地的民情,形成了自成体系的独特文化。根正苗红“我们这里的辣椒是托县最好的,一样的种子在其他地方种植就没有我们这里香。”黑水泉村人对自己种植的辣椒颇为自豪。正宗的托县辣椒产区十分促狭,主要集中在新营子镇和双河镇。这里因其土壤气候条件,拥有独特的辣椒种植优势。这一带位于黄河拐弯处丘陵与平原的交界地带,属于向阳坡。在辣椒生长期,这里地温较平地高出2~3摄氏度,日照充足。正是因为这种小气候,这一带产出的辣椒含油量大,色泽鲜艳。托县辣椒适应了北方人喜欢微辣的食辣习俗,这里红辣椒为地方农家品种,别名二虎头、灯笼红。这种品种结果多、果实红熟快、含水量低、糖分和含油量高,具有香而不辣的特点,因此深受北方人喜爱,在呼包鄂以及乌海等地享有盛誉。“辣椒是穷汉的肉。”托县的老人们常常这样说。可见,辣椒在托县人的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托县的饮食中处处可见辣椒的影子。遐迩闻名的托县炖鱼,之所有味道独特,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配上了当地特产的红辣椒和小茴香。还有托县炖豆腐、粉汤、莜面,甚至喝酸粥时,托县人都要加上一大勺辣椒酱。用胡油炝出来的辣椒油是托县人佐餐不可缺少的调味品,也是身在异乡的托县人最难忘怀的家乡味道。红色手艺托县辣椒之所以著名,与其独特的制作工艺有很大关系。每年到了8月底辣椒收获的季节,托县的农民们就要把成串的红辣椒挂在自家的房檐下阴干。经过三四个月,鲜椒变成了干椒,就可以长期贮存了。整颗的干辣椒经过剪把,放在传统的石舂里,用舂杵捣碎,制成辣椒面。辣椒面再用当地传统的胡油炝一下,就做成了香气扑鼻的辣椒油了。46岁的崔灵枝是土生土长的托县新营子镇人,有着多年制作辣椒的经验,可谓是制作辣椒的高手。每次吃饭时,判断食材中使用的是不是托县辣椒,是否参杂了其他地区的辣椒,是崔灵枝的一项绝活。10年前,崔灵枝开始在当地一家辣椒制作作坊工作,在那里她总结了一套独特的配制辣椒酱的手艺。手工制作是保持托县辣椒独特魅力的关键,崔灵枝这样认为。在她眼中,制作辣椒简直就是一项艺术创作的过程。首先,辣椒阴干时要通风干燥,防止其腐烂长霉斑,阴干好的红辣椒要选出个大、没有瑕疵的制成整颗干辣椒。其次,需要制成辣椒面的干辣椒则要经过剪杆和干洗,捣碎的辣椒面还要人工仔细地挑出杂质。此外,配制辣椒酱则需要掌握油温,并配上芝麻等多种辅料。如今,崔灵枝被内蒙古正奇粮食物流有限公司请去担任生产主管。在这里,她与10多个工人开始探索如何以手工制作的方式制作高端的辣椒礼品。串货之初托县云中集贸市场是托县著名的农贸市场,这里出售正宗的本地生产的辣椒面、干辣椒等产品,也见证了托县辣椒市场化运行的足迹。走在市场内,随处可见卖辣椒的商贩们将粗细不等的辣椒面装在袋子中,以每斤10元左右的低廉价格出售。在托县卖了20多年辣椒的老马最了解托县辣椒种植和销售的情况。8月17日中午,在云中集贸市场里,老马眯着眼睛在自己的摊位前小憩。此时市场里买主较少,见到有人光顾,休息的商贩们赶忙起身招呼。有人质疑老马卖的干辣椒没有其他人家的好,理由是他的干辣椒个头不够大,也不是托县辣椒特有的方头。老马迅速抓起一颗干辣椒捏碎,说:“你们闻闻,这才是正宗的托县辣椒呢!油大,多香啊!我卖了20多年辣椒,咋能把不好的辣椒卖给你们?”老马与托县辣椒打交道已经有几十年了。老马说,从清代开始,托县的农民家家都种植辣椒,房前屋后随便撒上点儿种子,到秋天就能有所收获。当时,农民种植辣椒都是为了自己吃,种植面积很小。因为托县辣椒好吃,邻近地区的人们开始用自己的农作物换取托县的辣椒,于是就出现了托县人带着成串的干辣椒到附近地区换莜面、豆类和皮革制品的场景。当地人称之为串货,这就是托县辣椒贸易的雏形。通过地区间串货形式的物物交换,托县辣椒美誉开始在呼包鄂、乌海及山西、陕西等地传播。之后,有人到农民家中收购辣椒,农民种植辣椒不再仅仅是满足自家食用和交换农产品了,而是成为一种商品,开始创造经济收益。从此,托县周围的市场里开始出现了托县红辣椒的身影。“卖辣椒不挣钱。”老马经常这样感叹。收1斤鲜椒价格在1元左右,五六斤鲜椒能晒成1斤干辣椒,每斤干辣椒的售价也就在10元左右。而且,种植辣椒仅是托县农民的一项副业,很少成规模种植,农民种植辣椒的积极性往往受前一年收购价格的影响,很难保证稳定的货源。此外,辣椒加工也仅限于县里的10多家小作坊,产品多为粗加工的干辣椒、辣椒面和辣椒酱。长久以来,托县辣椒一直没有摆脱其低端粗糙的外衣。三低两散托县工商局副局长赫富是个土生土长的托县人,从小看着乡亲们种植辣椒,从事市场监管工作以来看到辣椒生产和销售环节存在的弊病,他对托县辣椒的市场发展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赫富认为,制约托县辣椒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托县辣椒经营分散,产业化程度低。托县东部和南部井灌区是种植红辣椒的理想区域,可是2000亩左右的实播面积竟然分散在30余万亩的种植区域内,很难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这也导致了农业标准化模式难以落实。在市场形成上,因为区域产量小,种植分散,无法产生聚集效应,难以在产地上形成一级批发市场。农户在种植的同时又要外出找市场,单打独斗难以对市场产生影响力,更不可能做大做强。其次,托县辣椒有品无牌,市场不稳定,所占农业经济化比重低。托县辣椒在品质和风味乃至文化内涵上是具有明显优势的,但是由于对其宣传力度小,往往是口口相传,受众范围狭小,未形成广泛影响,没有形成与其品质相应的品牌和市场。托县辣椒在呼、包、鄂三地也仅仅占有老城区和托县外出人口的消费份额,市场面狭窄。再次,托县辣椒产品的现代元素少,产品附加值低。一直在相对封闭、原始条件下经营的托县辣椒,依然是以原生态产品的姿态上市,产品缺少包装和品牌,也没有赋予其相应的人文内涵,产品本身难以传递出自身的品质内涵和优势特点等信息,对消费群体的吸引力不强。有着悠久的种植传统和良好的品质,辣椒并没有为托县的经济带来可观的效益。产业化程度低、产品附加值低、所占农业经济化比重低以及经营分散、种植分散制约了托县辣椒产业的发展。香辣传奇农民和市场面临的困境引起了托县工商部门的思考:怎样引导农民和企业发展特色农业,走上市场化运作的道路?从2006年开始,托县工商局局长师振国就开始带领工商人帮助农民积极寻求适合的生产模式,并且引导企业开展品牌化发展战略。师振国认为,申报托县辣椒原产地标识、注册自己的商标是托县辣椒市场化道路的必经之路。这时,一家民营企业走进了他们的视野。成立于2005年的内蒙古正奇粮食物流有限公司,在经过2年的成长发展后,准备开发托县的特色农产品。在工商部门的引导和扶持下,他们注册了托县辣椒的“香辣传奇”品牌,并着手研发新的辣椒产品。该公司的负责人从2007年开始对托县辣椒市场情况进行调研,并小批量地生产了一批礼品化包装的辣椒酱、干辣椒产品,市场反馈信息良好,在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的超市里赢得了良好口碑。于是,今年内蒙古正奇粮食物流有限公司正式启动基地加订单的农业生产模式,通过订单农业形式与新营子镇和双河镇的辣椒种植户签订合同,以保护价收购农民种植的全部辣椒,并将农业基地倒承包给农户。目前,该公司的农业基地及订单农户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3000多亩,基本保证了稳定的原料来源。今年9月,随着托县辣椒又一个收获季节的到来,内蒙古正奇粮食物流有限公司新建的辣椒生产车间也将正式投产。该公司打算通过超市、连锁店、网络3种渠道销售自己生产开发的高档辣椒产品,将托县辣椒这一优质农产品推向全国市场。拥有稳定的原料质量和产量、深厚人文背景的商标、高端的产品品质,托县辣椒正在等待一场香辣革命。托县辣椒是否能够通过这一途径走上品牌化之路,真正为农民和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等待着市场的检验。
本文来源:北方新报
责任编辑:WWY
相关新闻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select name="site" class="left"&
&option value="网易" selected="selected"&新闻&/option&
&option value=""&网页&/option&哈尔滨有卖散装托县辣椒面,急求!!!谢谢了_百度知道
哈尔滨有卖散装托县辣椒面,急求!!!谢谢了
我有更好的答案
龙滨散装的不错
都是粮食酒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辣椒面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位置 >
托县辣椒 23:07:09来源:东盟网编辑:
托县辣椒是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的特产。托县辣椒是托县人引以为豪的地方特色农产品。它种植历史悠久、品质独特,在北方地区久负盛名。不论是托县炖鱼、炖豆腐,还是做粉汤、做烩菜、调莜面都离不开辣椒这一重要的调味品。
托县红辣椒源产于古云中黄河岸边的一溜湾,栽培历史悠久,其形状如灯笼,故得美名&红灯笼&,挂在屋檐下象征红红火火,吉祥如意说。
托县双河镇格图营村的红辣椒最香
据了解,该村种的辣椒好吃,是因为其所处独特的地理位置。这一带位于黄河拐弯处丘陵与平原的交界地带,属于&向阳坡&。在辣椒生长期的早春时节,这里地温较平地高出2-3℃,日照充足。正是因为这种&小气候&,所以这一带产出的辣椒含油量大,色泽鲜艳,特别好吃,辣椒也卖得最贵。
新营子镇种植辣椒则产量最高
多年来,新营子镇的农民一直用小土井浇灌,保持了红辣椒特有的品质和风味,味辣而香。随着交通便利,辣椒可以卖到呼市市区及其它地方,销量特别好。这样就带动了当地农民开始大面积种植辣椒,全镇每年产鲜椒约500万斤,以每斤鲜椒1元计算,仅此一项,该镇可人均增收1000多元,这已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一个重要来源。
托县辣椒味道独特,还在于它传统的制作方法:辣椒晒干后,手工用&铁钵&捣成小碎片,然后以七成熟的托县五申纯胡油一炝,色、香、味俱全,是托县炖鱼、托县炖豆腐、粉汤等地方特色食品的主要调料。
近年,托县以结合民族饮食特色,依托一溜湾红辣椒专业合作社全力打造辣椒品牌,生产的&一溜湾&牌油炸辣椒、西红柿辣椒酱、辣椒油、辣椒面等系列产品,深受四方宾客青睐,已成为人们走亲访友、佳节送礼之佳品。目前,仅双河镇花圪台村的辣椒种植面积已达418亩,产量达到了400多吨,实现产值130万元。
现在托县有两家上规模辣椒加工厂,以先进的工艺生产瓶装辣椒油、袋装辣椒面,冠以&香辣传奇&、&香辣王&品牌,再配上精美的包装。这样一来,既方便了消费者食用,又为农民创收不少。如今,&灯笼红&辣椒,已成为托县著名的地方土特产品,是馈赠亲朋好友的佳品,并已进入全区各大超市及大中型农副产品市场,周边旗县的人们都可以品尝到正宗的托县辣椒了。托县辣椒能否缔造香辣传奇?
05:11:09来源: 作者:责任编辑:lyl
集贸市场里有很多销售辣椒的摊点
农民自己制作辣椒面
种植辣椒的农户越来越多
筛选干辣椒
精选辣椒面
多元产品上市
  “农民们种植辣椒,就像押宝。赶上当年收购的商贩多、价格高,就能挣钱。有的年份收购价格低,农民种植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直接影响到第二年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有了基地生产和订单农业,我们才敢放心地扩大种植面积。”――托县辣椒种植户邬永前
  “产业化程度低、产品附加值低、所占农业经济化比重低以及经营分散、种植分散,这‘三低两散’是制约托县辣椒走特色农产品产业化道路的主要原因。”――托县工商局副局长赫富
  “托县辣椒的发展应该依托稳定的原料质量和产量、深厚的人文背景、高端的产品品质,注册自己的产品商标和原产地标识,走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的道路。”――托县工商局局长师振国
  调查内容:托县辣椒种植历史、特点、市场情况及品牌化经营的探索
  采访对象:辣椒种植户、加工艺人、销售商、生产企业、市场监管部门
  采访地点:托县
  核心提示:托县辣椒是托县人引以为豪的地方特色农产品。它种植历史悠久、品质独特,在北方地区久负盛名。不论是托县炖鱼、炖豆腐,还是做粉汤、做烩菜、调莜面都离不开辣椒这一重要的调味品。从最初的自己吃,到与邻近地区的农民交换农产品,再到小作坊粗加工贸易,又到如今的订单种植走品牌化经营道路,年头久远的托县辣椒在市场化运营的道路上,正不断地进行着摸索和尝试。
  辣椒之乡
  8月17日上午,托县辣椒种植户邬永前和平时一样,骑着摩托车到辣椒地里转转。今年气候干旱少雨,不少农作物收成都不如去年,但是干旱的天气适合辣椒生长,地里的辣椒秆上已经结了一串串密密麻麻、绿油油的小辣椒。再有半个多月,辣椒就该成熟了。邬永前想,那时又该是满地红绿相间,一片红火喜庆的景象。
  邬永前是托县新营子镇黑水泉村村委会副主任,土生土长的黑水泉村人。清代乾隆年间,祖辈走西口从山西省来到托县,邬家从此就在这里扎根落户,世代以耕种为生。黑水泉村是托县主要的辣椒产区,当地村民素有种植辣椒的传统,村里600多户人家,家家都种植辣椒。
  立夏一过,就到了种植辣椒的时候了。托县的辣椒好伺弄,田间地头随便扔上种子就能生长,如果收获的季节不下雨,基本就能保证收成了。8月底是辣椒收获的季节。每到这个时候,通红的辣椒挂在家家户户的房檐下,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今年,邬永前家种植了8亩辣椒,这是他第一次大规模地种植辣椒。因为今年他和乡亲们的辣椒全部以订单农业的形式卖给了内蒙古正奇粮食物流有限公司,不愁销路了。
  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种植辣椒的,村里已经没人能说清楚了。辣椒在中国大规模种植并在饮食中流行,始于清代乾隆以来的200多年间。内蒙古地方志中最早出现关于辣椒种植的记载,则是清代咸丰十一年(1861年)的《归绥识略》:“辣角,长者皮薄,圆者皮厚,有翘如解结锥者,有皱如橘柚实者。味辛而香,油煎食之,精粗肴皆宜,其鲜者曰青角,晒干可以制油。”而后清代光绪、民国时也都有记载。
  托县的农民们也普遍认为:自己的先辈是从清代开始形成种植辣椒的传统和喜食辣椒的习俗的。清代时,山西人走西口陆续迁徙到内蒙古。托县就有很多山西人的后裔在此扎根。随着人口的增加,作为水路交通枢纽和农业种植区的托县开始繁盛。山西人的饮食习惯也结合当地的民情,形成了自成体系的独特文化。
  根正苗红
  “我们这里的辣椒是托县最好的,一样的种子在其他地方种植就没有我们这里香。”黑水泉村人对自己种植的辣椒颇为自豪。正宗的托县辣椒产区十分促狭,主要集中在新营子镇和双河镇。这里因其土壤气候条件,拥有独特的辣椒种植优势。
  这一带位于黄河拐弯处丘陵与平原的交界地带,属于向阳坡。在辣椒生长期,这里地温较平地高出2~3摄氏度,日照充足。正是因为这种小气候,这一带产出的辣椒含油量大,色泽鲜艳。
  托县辣椒适应了北方人喜欢微辣的食辣习俗,这里红辣椒为地方农家品种,别名二虎头、灯笼红。这种品种结果多、果实红熟快、含水量低、糖分和含油量高,具有香而不辣的特点,因此深受北方人喜爱,在呼包鄂以及乌海等地享有盛誉。
  “辣椒是穷汉的肉。”托县的老人们常常这样说。可见,辣椒在托县人的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托县的饮食中处处可见辣椒的影子。遐迩闻名的托县炖鱼,之所有味道独特,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配上了当地特产的红辣椒和小茴香。还有托县炖豆腐、粉汤、莜面,甚至喝酸粥时,托县人都要加上一大勺辣椒酱。用胡油炝出来的辣椒油是托县人佐餐不可缺少的调味品,也是身在异乡的托县人最难忘怀的家乡味道。
  红色手艺
  托县辣椒之所以著名,与其独特的制作工艺有很大关系。每年到了8月底辣椒收获的季节,托县的农民们就要把成串的红辣椒挂在自家的房檐下阴干。经过三四个月,鲜椒变成了干椒,就可以长期贮存了。整颗的干辣椒经过剪把,放在传统的石舂里,用舂杵捣碎,制成辣椒面。辣椒面再用当地传统的胡油炝一下,就做成了香气扑鼻的辣椒油了。
  46岁的崔灵枝是土生土长的托县新营子镇人,有着多年制作辣椒的经验,可谓是制作辣椒的高手。每次吃饭时,判断食材中使用的是不是托县辣椒,是否参杂了其他地区的辣椒,是崔灵枝的一项绝活。10年前,崔灵枝开始在当地一家辣椒制作作坊工作,在那里她总结了一套独特的配制辣椒酱的手艺。
  手工制作是保持托县辣椒独特魅力的关键,崔灵枝这样认为。在她眼中,制作辣椒简直就是一项艺术创作的过程。首先,辣椒阴干时要通风干燥,防止其腐烂长霉斑,阴干好的红辣椒要选出个大、没有瑕疵的制成整颗干辣椒。其次,需要制成辣椒面的干辣椒则要经过剪杆和干洗,捣碎的辣椒面还要人工仔细地挑出杂质。此外,配制辣椒酱则需要掌握油温,并配上芝麻等多种辅料。
  如今,崔灵枝被内蒙古正奇粮食物流有限公司请去担任生产主管。在这里,她与10多个工人开始探索如何以手工制作的方式制作高端的辣椒礼品。
  串货之初
  托县云中集贸市场是托县著名的农贸市场,这里出售正宗的本地生产的辣椒面、干辣椒等产品,也见证了托县辣椒市场化运行的足迹。走在市场内,随处可见卖辣椒的商贩们将粗细不等的辣椒面装在袋子中,以每斤10元左右的低廉价格出售。在托县卖了20多年辣椒的老马最了解托县辣椒种植和销售的情况。
  8月17日中午,在云中集贸市场里,老马眯着眼睛在自己的摊位前小憩。此时市场里买主较少,见到有人光顾,休息的商贩们赶忙起身招呼。有人质疑老马卖的干辣椒没有其他人家的好,理由是他的干辣椒个头不够大,也不是托县辣椒特有的方头。老马迅速抓起一颗干辣椒捏碎,说:“你们闻闻,这才是正宗的托县辣椒呢!油大,多香啊!我卖了20多年辣椒,咋能把不好的辣椒卖给你们?”
  老马与托县辣椒打交道已经有几十年了。老马说,从清代开始,托县的农民家家都种植辣椒,房前屋后随便撒上点儿种子,到秋天就能有所收获。当时,农民种植辣椒都是为了自己吃,种植面积很小。
  因为托县辣椒好吃,邻近地区的人们开始用自己的农作物换取托县的辣椒,于是就出现了托县人带着成串的干辣椒到附近地区换莜面、豆类和皮革制品的场景。当地人称之为串货,这就是托县辣椒贸易的雏形。通过地区间串货形式的物物交换,托县辣椒美誉开始在呼包鄂、乌海及山西、陕西等地传播。之后,有人到农民家中收购辣椒,农民种植辣椒不再仅仅是满足自家食用和交换农产品了,而是成为一种商品,开始创造经济收益。从此,托县周围的市场里开始出现了托县红辣椒的身影。
  “卖辣椒不挣钱。”老马经常这样感叹。收1斤鲜椒价格在1元左右,五六斤鲜椒能晒成1斤干辣椒,每斤干辣椒的售价也就在10元左右。而且,种植辣椒仅是托县农民的一项副业,很少成规模种植,农民种植辣椒的积极性往往受前一年收购价格的影响,很难保证稳定的货源。此外,辣椒加工也仅限于县里的10多家小作坊,产品多为粗加工的干辣椒、辣椒面和辣椒酱。长久以来,托县辣椒一直没有摆脱其低端粗糙的外衣。
  三低两散
  托县工商局副局长赫富是个土生土长的托县人,从小看着乡亲们种植辣椒,从事市场监管工作以来看到辣椒生产和销售环节存在的弊病,他对托县辣椒的市场发展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赫富认为,制约托县辣椒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托县辣椒经营分散,产业化程度低。托县东部和南部井灌区是种植红辣椒的理想区域,可是2000亩左右的实播面积竟然分散在30余万亩的种植区域内,很难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这也导致了农业标准化模式难以落实。在市场形成上,因为区域产量小,种植分散,无法产生聚集效应,难以在产地上形成一级批发市场。农户在种植的同时又要外出找市场,单打独斗难以对市场产生影响力,更不可能做大做强。
  其次,托县辣椒有品无牌,市场不稳定,所占农业经济化比重低。托县辣椒在品质和风味乃至文化内涵上是具有明显优势的,但是由于对其宣传力度小,往往是口口相传,受众范围狭小,未形成广泛影响,没有形成与其品质相应的品牌和市场。托县辣椒在呼、包、鄂三地也仅仅占有老城区和托县外出人口的消费份额,市场面狭窄。
  再次,托县辣椒产品的现代元素少,产品附加值低。一直在相对封闭、原始条件下经营的托县辣椒,依然是以原生态产品的姿态上市,产品缺少包装和品牌,也没有赋予其相应的人文内涵,产品本身难以传递出自身的品质内涵和优势特点等信息,对消费群体的吸引力不强。
  有着悠久的种植传统和良好的品质,辣椒并没有为托县的经济带来可观的效益。产业化程度低、产品附加值低、所占农业经济化比重低以及经营分散、种植分散制约了托县辣椒产业的发展。
  香辣传奇
  农民和市场面临的困境引起了托县工商部门的思考:怎样引导农民和企业发展特色农业,走上市场化运作的道路?从2006年开始,托县工商局局长师振国就开始带领工商人帮助农民积极寻求适合的生产模式,并且引导企业开展品牌化发展战略。师振国认为,申报托县辣椒原产地标识、注册自己的商标是托县辣椒市场化道路的必经之路。
  这时,一家民营企业走进了他们的视野。成立于2005年的内蒙古正奇粮食物流有限公司,在经过2年的成长发展后,准备开发托县的特色农产品。在工商部门的引导和扶持下,他们注册了托县辣椒的“香辣传奇”品牌,并着手研发新的辣椒产品。该公司的负责人从2007年开始对托县辣椒市场情况进行调研,并小批量地生产了一批礼品化包装的辣椒酱、干辣椒产品,市场反馈信息良好,在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的超市里赢得了良好口碑。
  于是,今年内蒙古正奇粮食物流有限公司正式启动基地加订单的农业生产模式,通过订单农业形式与新营子镇和双河镇的辣椒种植户签订合同,以保护价收购农民种植的全部辣椒,并将农业基地倒承包给农户。目前,该公司的农业基地及订单农户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3000多亩,基本保证了稳定的原料来源。
  今年9月,随着托县辣椒又一个收获季节的到来,内蒙古正奇粮食物流有限公司新建的辣椒生产车间也将正式投产。该公司打算通过超市、连锁店、网络3种渠道销售自己生产开发的高档辣椒产品,将托县辣椒这一优质农产品推向全国市场。拥有稳定的原料质量和产量、深厚人文背景的商标、高端的产品品质,托县辣椒正在等待一场香辣革命。托县辣椒是否能够通过这一途径走上品牌化之路,真正为农民和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等待着市场的检验。文/本报记者
摄影/本报记者
欢迎加入"99街"微信报料,微信公众号:nmg_99jee
新闻热线:
今日内蒙古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如因转载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请于作品发布日期后30日内进行。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
电话:、 | E-mai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辣椒调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