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与黄晓明的作文与屠呦呦

“屠呦呦和黄晓明在经济上没可比性”_人物&事件_生活_北京晨报网
“屠呦呦和黄晓明在经济上没可比性”
《环球人物》记者 尹洁
人物简介:
梁小民,1943年生,山西人。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北京工商大学教授。现任国务院特邀监察员、国家价格指导委员会委员。多年从事经济学普及写作,著有《经济学是什么》《小民读书》《黑板上的经济学》等。
&大众经济学家&梁小民有一个让人嫉妒的书房:顶天立地的书架严丝合缝绕着别墅二楼的墙壁整整一圈,把会客厅、写字间和阅读室都围在里面,配上水晶吊灯和西式桌椅,让《环球人物》记者有种穿越到19世纪欧洲的感觉。
这里是北京的郊区怀柔,既非庙堂之高,也非江湖之远,却足以让人享受世外田园的宁静,感受文化带来的乐趣。在今天的中国,这或许才是真正的奢侈品。记者也就不难理解,梁小民何以笔耕不辍,写出那些妙趣横生的经济学故事。
让&一介小民&生活更美好
刚刚过去的9月,梁小民读了27本书。按照惯例,他每个月都会通过媒体专栏公布自己的书单,既是推荐,也是书评。这些书包罗甚广,但数量最多的并非他的老本行经济学,而是他最喜欢的历史。
&当年考大学的时候,我第一志愿是北大历史系。&梁小民对《环球人物》记者回忆说。那是1962年,梁小民是山西省的文科状元。那年北大在山西只计划招收三名学生,历史、中文、经济系各一名。从小就喜欢读文史书籍的梁小民最后却被调剂到了经济系。开学后他想换专业,被学校拒绝,于是只好老老实实地念了下去。
毕业时正赶上&文革&,梁小民被分配到哈尔滨通河县林业局下面的一个林场,当了一年伐木工人,后来在林业局中学找了一份教师的工作。当时他以为一辈子就在那里了,无聊的时候就看书打发时间。&我的英语就是那时自学的,从内部书店买教材,回去自己看,后来读写都没问题,但听说不行。&梁小民笑道。本来以为这些知识都用不上,直到&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梁小民在1978年通过研究生考试,又回到了北大经济系,毕业后留校任教。
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处境相当窘迫。到1985年,梁小民一家还和另两位教师家挤在一套四室一厅的单元房内。当时国际关系学院有意挖他,给出的待遇是&三室一厅独立住房&,梁小民有些心动。但时任北大校长丁石孙说了一句&你是学校承上启下的人&,把他留住了。直到儿女大学毕业,无法继续住宿舍,梁小民才于1991年调入北京商学院(现北京工商大学)任教。
1994年,梁小民受商务部派遣,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期货理论。&我在国内教研究生宏观经济学,到康奈尔后就去听这门课,结果只听了两堂就听不下去了。美国的经济学无论课堂还是教材,全是数学模型推导,还不是普通的高等数学。而我的数学底子不行,于是意识到在这条路上没有前途。&梁小民有过攻读博士的冲动,但种种现实因素还是让他放弃了这个计划。&美国很多经济学家都致力于经济学的普及工作,于是我也决定换个方向,开始撰写一些通俗性、普及性的经济学文章。&
回国后,梁小民把经济学常识融入社会生活和历史文化中,先后在主流媒体开设多个专栏,出版了多部经济学普及读物,包括《经济学是什么》《小民谈市场》《黑板上的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纵横谈》《寓言中的经济学》等。此外,他还翻译了美国经济学家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被视为国内经济院系的经典教材。
把经济学通俗化的诀窍是什么?梁小民认为,经济学原理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同一个问题可以从各种角度进行分析,其中也包括经济学。他总能找到两者的相似之处,加以解读。&比如武侠小说中各个门派和高手,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正如无数企业和个人在市场中的竞争。各派武功就像各家企业的特色产品,有垄断、创新、核心技术乃至产权保护等诸多问题。&梁小民希望,经济学知识能变成一种好玩的&闲话&,无论小学生还是七八十岁的老人都能看懂,从而让&一介小民&的生活变得更美好,这也正是他一直被称为&大众经济学家&的原因。
2003年退休后,梁小民的生活只剩下3件事:讲学、写专栏、看书。近年来,&看书,什么都看&越发成为他生活的重心:2014年,他一共读了315 本书;2015 年上半年,他已经读了158本。在远离尘嚣的幽静之所潜心读书,是他最想要的生活。
&市场手段总比行政手段好&
《环球人物》:写了这么多通俗经济学读物,您是希望自己的作品有启蒙作用?
梁小民:当然。我希望大家对经济学有点了解,看问题的方法和以前就会不一样。比如对于金钱、富人的看法,中国一些传统观念与今天的社会现实之间存在矛盾,可以通过经济学知识的普及让社会变得更和谐。
《环球人物》:您被视为&敢说真话&的经济学家之一,在您看来,目前中国经济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梁小民:还是转型。过去30多年的发展成就不容否认,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思想的开放,这种进步是巨大的。但这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比如经济结构失衡,也造成了现在的经济停滞。过去主要是数量型增长,靠人工和资源,缺乏技术创新,最后导致环境破坏非常严重,难以持续。从高增长转入新常态后,中国必须有自己的硬实力。现在很多人对创新理解有误,年轻人开个网店、办个网站都叫创新。真正的创新是要有核心技术的,是实打实、硬碰硬的科技进步,这必须依靠深层次的制度改革才能实现,让国企愿意去创新,让民企有能力去创新。
《环球人物》:在停滞和转型阶段,房地产还会反弹吗?
梁小民:我认为房价还会涨的。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房子长期处于供小于求的状态。虽然农民工买得起房的人比例小,但基数大,还有一部分城市人口需要改善住房。此外,中国的城市化还处于刚起步的阶段。虽然数据显示目前城市化率达到50%以上,但那是包括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在内的,实际上,他们没有城市户口,医疗、子女读书等基本福利都没有,这算什么城市化?中国真正享有城市福利的人口只有27%,而一些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初就达到了50%的城市化率。所以未来一线城市房价上涨是肯定的,二、三线城市要具体分析。经济发达地区的房地产发展会较好,经济发展较慢的地区,如一些县级市,房子已经盖得太多,未来十几、二十年之内很难有转机,一些特殊地区的房价还有可能崩溃。
《环球人物》:老百姓在这些问题上是否存在误区?
梁小民:很多百姓分不清界限,什么涨价都反对。应该分清什么是公益性的,什么是经营性的。比如水电,只能用涨价来限制人们的行为。水不涨价都浪费水,电不涨价都浪费电,最后必然导致能源危机。还有汽车的问题。十多年前,我在报纸专栏上主张用经济手段减少汽车数量,解决交通堵塞,当时很多人抨击我。十多年后,北京要提高停车位收费,又把这篇文章拿出来了。对于北京这样的城市,必须通过高价格限制交通,包括汽油高税收、道路收费、停车收费等,否则无法解决拥堵问题。
还有医疗,也应该用市场手段管理,因为优质医疗资源是有限的。未来医院应该分成两类:一类是私立医院,比如现在的三甲医院,都可以改成私立;二是公立医院,比如社区医院,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不以赚钱为目的,再穷的人有了病都能得到治疗,这就是公益性质的。但如果你想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就要付出更多的钱,这就是市场化原则。
《环球人物》:您认为用市场手段总比用行政手段好?
梁小民:当然。只要是在公开透明的法治下,用市场手段才能保证公平,而用行政手段则会导致特权,过去规定什么级别以上才能买软卧、头等舱,这就是特权。再比如汽车摇号,也是不公平的行政手段,往往导致需要买车的人摇不上,不需要的反而能摇上。换句话说,买汽车是人人都有的权利,如果要干预,应该用高价格限制,而不是你有权买,我没权买。
&金钱是衡量贡献的基本标准&
《环球人物》:在经济社会里,怎样认识金钱才是正确的?
梁小民: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就是以经济为中心的,这无法否认,也无需否认,所以不要认为谈钱很卑鄙。西方经济学家哈耶克把人类社会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因为有权才有钱,另一种是因为有钱才有权,他认为两种社会都有缺点,但比较起来,后一种比前一种要好。
我认为在法制完善、竞争充分、权利平等的社会里,金钱是衡量人对社会贡献的基本标准,但不是唯一标准。换句话说,在正常的社会里,有钱人应该是对社会贡献更大的人。目前中国有些人的钱是不正常渠道获得的,这个不正常。
《环球人物》:最近大家在热议屠呦呦获奖与黄晓明婚礼的比较,后者花了两亿元,前者的奖金不够在北京买套房,从经济学角度应该怎么看?
梁小民:我认为两者在经济上没有可比性。明星是一种商品,顶尖明星是供给特别稀缺、需求非常大的商品。比如天赋好的歌星,粉丝就是觉得听他们唱歌值得,票就能卖高价,这是真正市场化的行为。何况明星的商业价值就那么几年,很快就过去了。但科学家并不是商品,历来不以金钱衡量其价值。另外,在一个法制健全的社会里,科学家的贡献是有专利的,依靠专利,他们也可以获得巨额财富。如果屠呦呦是一位外国科学家,可能早已凭借专利收入成了富豪。类似的还有文字工作者,国外版权保护到位,不同级别的作者薪酬也相差悬殊,这就是市场化的做法。目前中国知识分子收入低正是我们市场化不完善的结果。
《环球人物》:法制完善是市场化的前提?
梁小民:是的。我特别强调法制规范这个前提。不是知识不值钱,而是没有制度保障。钱本身无所谓公正、平等,相反,钱可以成为很好的衡量尺度,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有了钱才可以扩大事业规模,保证一个行业健康持续地发展,这才是合理的机制。中国经济目前的很多问题,就是法制不健全、执行不力造成的。但我仍然保持乐观,经济体制不可能一下子改,还是要在稳定的前提下实现转变。纵观西方国家走过的道路,社会转型期法制不完善都是必然现象。所以我认为原富无罪,就像小孩一样,必须经过&乱折腾&的阶段,才能最终长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北京晨报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转载仅限于非商业性信息传递之用,如无特别声明,本站转载之各种内容之版权均属其著作权人所有。 如果我们的转载行为侵犯了您的正当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最短的时间内删除,并致以歉意。
责任编辑:李晗屠呦呦从来不是黄晓明必须低调结婚的理由-舆情频道
屠呦呦从来不是黄晓明必须低调结婚的理由
来源:中青在线 杨耕身  住口,那些把演员称为“戏子”的人!——在舆论批评黄晓明与杨颖大婚现象上,如果有什么话是我要急于表达的,那就是这句了。道理很简单:誓死捍卫一切说话的权利,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就可以随便乱说。
  一场受到万众瞩目的童话婚礼,令黄晓明引来质疑。随着“太过高调”、“花费奢靡”等质疑声渐起,舆论批评之声最终借助屠呦呦获得诺奖而获得一次大爆发。这篇以“黄晓明PK屠呦呦:一生努力敌不过一场秀”为题的文章表示:当黄晓明挥金如土,婚礼奢华,费用达两亿的时候,而诺奖得主屠呦呦呕心沥血,一生奉献,奖金却只能在北京买半个客厅。这让人不禁以为难道中国梦要落到“戏子”身上吗?
  “戏子”之论,不去说它。而我也深信,黄晓明可能真的难以承担起实现中国梦之重,但中国梦的精神难道不正是让所有人都能得以自我生长,自我实现吗?至于说到有多少勤恳努力的人会因此受到价值观上的伤害,多少有些一厢情愿。这个世界,有人去摘取诺贝尔奖这样的皇冠明珠,也有人以梦幻的方式去完成一次人生大礼,他们本来可以各随所愿,相安无事。
  我不太明白,那种声称屠呦呦的奖金只能在北京买半个客厅的说法,到底是吐槽诺奖奖金太低,还是指控北京房价太高。但有一点是确凿的,那就是屠呦呦呕心沥血,一生奉献,所获得的绝不仅仅是一笔诺奖奖金,当然也绝不仅仅是为了这样的一种“获得”。这也正是屠呦呦女士所说的,“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那么到底是为什么,有人会认为屠呦呦女士“一生努力”给人类带来的财富,敌不上明星的一场秀?
  除此之外,既使不去正视黄晓明自辩所称其婚礼花费大多来自商业赞助,既使他真的挥金如土、花费奢糜,那么只要他并没有浪费公帑,只要他一切行为均属合法,又有什么错?而只看到黄晓明花费巨大,没看到它所拉动的消费与商业机会,也未尝不是一种短视。更重要的是,只看到黄晓明的排场,没看到他在婚礼之上刻意植入的慈善与环保理念,亦未尝不是一种刻意回避。
  屠女士获奖从来不是黄晓明必须低调结婚的理由。这个世界既有屠女士这样潜心沉静的学者,亦有黄晓明那样娱乐公众的明星,因此这个世界才是完整的。他们不必构成相互PK乃至互证对错、水火不容的对立面。赞颂屠女士的贡献,与容忍黄晓明的“张扬”也并不矛盾。对于那些反感者来说,至少应当意识到那种法律框架内的“张扬”,恰恰是每个人的权利所在。就像屠呦呦在不堪媒体采访之后表示不愿被打扰一样,亦是一种权利所在。
  那种将诺奖仅仅等同于一笔奖金,以及那种将诺奖奖金与婚礼花费相提并论者,到底真正在意的是什么,又刻意忽略了什么?那种将演员视为“戏子”,并完全无视演员人格及个人权利者,到底强调了什么,又暴露了什么?至于那种认为一场婚礼秀会敌过一次诺奖的人,又表达了一种怎样的真实与偏狭?无论如何,我仍然希望,公共舆论勿因某种狭促拉低了应有的格局与胸怀。【责任编辑:周婉娇】
[ ][ ][ ][ ][ ]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或在视频窗口中有“中青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屠呦呦获奖与黄晓明的婚姻秀不矛盾
作者:新闻来源:中国青年报
  住口,那些把演员称为“戏子”的人!――在舆论批评黄晓明与杨颖大婚现象上,如果有什么话是我要急于表达的,那就是这句了。道理很简单:誓死捍卫一切说话的权利,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就可以随便说。&
  一场受到万众瞩目的童话婚礼,令黄晓明引来质疑。随着“太过高调”、“花费奢靡”等质疑声渐起,舆论批评最终借助屠呦呦获得诺奖而大爆发。这篇以“黄晓明PK屠呦呦:一生努力敌不过一场秀”为题的文章表示:当黄晓明挥金如土,婚礼奢华,费用达两亿的时候,诺奖得主屠呦呦呕心沥血,一生奉献,奖金却只能在北京买半个客厅。这让人不禁以为难道中国梦要落到“戏子”身上吗?&
  “戏子”之论,不去说它。而我也深信,黄晓明可能真的难以承担起实现中国梦之重,但中国梦的精神难道不正是让所有人都能得以自我生长自我实现吗?至于说到有多少勤恳努力的人会因此受到价值观上的伤害,多少有些一厢情愿。这个世界,有人去摘取诺贝尔奖这样的皇冠明珠,也有人以梦幻的方式去完成一次人生大礼,他们本来可以各随所愿相安无事。&
  我不太明白,那种声称屠呦呦的奖金只能在北京买半个客厅的说法,到底是吐槽诺奖奖金太低,还是指控北京房价太高。有一点是确凿的,那就是屠呦呦呕心沥血,一生奉献,所获得的绝不应该仅仅是一笔诺奖奖金,当然也绝不仅仅是为了这样的一种“获得”。这也正是屠呦呦女士所说的,“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那么到底是为什么,有人会认为屠呦呦女士“一生努力”给人类带来的财富,敌不上明星的一场秀?&
  既使不去正视黄晓明自辩所称其婚礼花费大多来自商业赞助,既使他真的挥金如土、花费奢糜,只要他没有浪费公帑,只要他一切行为均属合法,又有什么错?而只看到黄晓明花费巨大,没看到它所拉动的消费与商业机会,也未尝不是一种狭隘。更重要的是,只看到黄晓明的排场,没看到他在婚礼之上刻意植入的慈善与环保理念,亦未尝不是一种刻意回避。&
  屠女士获奖从来不是黄晓明们必须低调结婚的理由。这个世界既有屠女士这样潜心研究的学者,亦有黄晓明那样娱乐公众的明星,因此这个世界才是多元的,他们不必构成相互PK乃至互证对错、水火不容的对立面。赞颂屠女士的贡献,与容忍黄晓明的“张扬”也并不矛盾。对于那些反感者来说,至少应当意识到那种法律框架内的“张扬”,恰恰是每个人的权利所在。就像屠呦呦在不堪媒体采访之后表示不愿被打扰一样,亦是一种权利所在。&
  那种将诺奖仅仅等同于一笔奖金,以及那种将诺奖奖金与婚礼花费简单相提并论者,到底真正在意的是什么,又刻意忽略了什么?那种将演员视为“戏子”,并完全无视演员人格及个人权利者,到底强调了什么,又暴露了什么?至于那种认为一场婚礼秀会敌过一次诺奖的人,又表达了一种怎样的真实与偏狭?无论如何,我仍然希望,公共舆论勿因某种狭促拉低了应有的格局与胸怀。杨耕身
[责任编辑:刘帆]
|||||||||||
Copyright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 新闻客户端 &
周小平:屠呦呦所得到的,远超黄晓明
前几天一篇《黄晓明的两个亿婚礼与屠呦呦的半个客厅》的文章火遍了朋友圈。许多朋友对我说:“周小平你看,在中国一个明星居然婚礼就花了两个亿,而一个获得医学大奖的科学家的收入却远低于“戏子”,这样的国家还有什么希望?”
朋友的发问颇为犀利,似乎是在为科学家所得到的太少而鸣不平。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普遍认为黄晓明在这个世界上所得到的比屠呦呦多呢?为什么大家会替屠呦呦鸣不平呢?在当下当一个科学家真的比当明星吃亏吗?我不这样认为。
每个人的眼光是不同的,每个人的需求也是不同的,社会更是多元的。因此社会的价值观也应该是多元的。如果你认为黄晓明得到的比屠呦呦多,那只能说明你对事物价值判断的标准值有一个钱字。
因为只有从钱这个角度来讲,黄晓明才比屠呦呦多。但钱不是唯一的人生成败标准。
屠呦呦是一个能在人类医学发展历史上留下浓重一笔的人。这就是多少文人墨客、达官贵人不惜耗尽一生,千金散尽所苦苦追求而不得的“青史留名”。古往今来,当红者如同过江之鲫,片刻即消。而只有真正对人类文明有贡献的人,才会永载史册。这种至高无上的荣誉,明星们哪敢有非分之想?只有艳羡的份儿。
屠呦呦也是一个将受到社会各界尊重的人。有一回我约一位业界大师喝茶聊天,一同前往的是一名年轻的科学家,大师欣然,相谈甚欢。可以想象,假设我带上黄晓明之类的明星去拜访,一定会被拒之门外,甚至友尽于此。这就是科学家所能得到的尊重和社会地位,远非明星所能企及。
屠呦呦还是一个得到自我价值最大实现的人。而这种满足感则是与抑郁症、自杀率、吸,毒率颇高的娱乐圈人士绝对绝缘的。俗话说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人一生自己真正需要用到的钱并不太多,能有车房,有医疗保险,一点避险资金即可,多余的钱不过是用于炫耀。如果一个人只懂得钱,只追求名利,却永远不懂得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却永远不懂得追求自我最大价值的实现,那么他将是无比的空虚和痛苦。
一个有自我追求的人是幸运的,一生都会无比充实和快乐,随时随地充满乐观和斗志。而一个没有自我追求的人是悲哀的,即便金玉满堂夜夜笙歌也填不满痛苦和空虚。无论你有多美丽,都是浅薄的资本,因为人总是皮肤会皱,眼睛会花,手发抖腿发软。无论你多有名利,也是过眼云烟,世上富豪来来去去,此起彼伏,明星昨红今衰,此消彼长,也曾高台笑春风,不想血魂污异土…
多少当年红透天的明星,如今交不起孩子抚养费的报道见诸报端,又有多少昨日红颜今现白头。当这些不可避免规律到来时,时间带给他们的只有恐慌和无助,以及徒劳的挣扎。他们生怕失去浅薄资本所带来的一切,他们打针,整容,注射,涂粉,但仍止不住心中的哀伤和心慌。他们炒股,信托,购买资产,却仍止不住对金钱日渐入少出多的惊恐。在徒劳的挣扎中对抗不可对抗的规律,只因为人们自身的浅薄。
这是何等痛苦的一生啊。
然而时间带给那些科学家们的,却是一份丰厚的礼物。他们在实验中熬白了头发,却收获了人类文明至高无上的荣誉桂冠。他们在科学中奉献的青春,却用自己的思想和灵魂触摸着上帝的领域,看透时间和空间的本质,为人类文明创造出光明的未来。
时间会剥去人类浅薄的资本,露出狰狞的森森白骨。时间却会在人类的思想上积淀出一种被称之为“伟大”的成就,散发出永恒的光芒。
假如没有科学家,文明将大幅倒退,人类将茹毛饮血。换句话说,正是因为科学家的存在才使得人类文明本身具有了更鲜明意义。这是何等的奇迹,何等的伟大,何等的令人艳羡。
科学家不会去打针,整容,皮下注射,科学家更不会投机房地产或者疯狂炒股投机,因为他们深厚而睿智的知识已经令他们早已深知规律本身是不可抗拒的,所以泰然面对。而他们所珍视的是自己的思想和学识,则是永不退色的财富,所以他们更无须恐慌。
子非鱼,焉知鱼乐。 子非科学家,焉知其贫?
假如有人攻击抹黑科学家和大师,科学家和大师们一般都是置之不理。他们说:“无苔之树,不可参天。参天之树,必有虫蚁。”其内心之强大,令人肃然起敬。而假如有人攻击娱乐明星,他们则会辩解喊冤,甚至到医疗机构妄图自证清白,就好像《让子弹飞》里面剖腹挖出自己肚子里凉粉到底是几碗的二愣子一样令人发笑,其内心之脆弱令人呲之以鼻。
此之朱玉,彼之瓦砾。人生的追求应该是不同的,成功的标准也应该是不同的。人眼中若只以钱来判断成功与否则是浅薄的。 今天我周小平讲这些也不是说钱就不应该成为标准,只是说它绝非人生在世的唯一标准。明星当然也可以是一种成功,只是绝非唯一的一种成功。
你若想就出名赚钱,那就早点去投机钻营罢,去用姿色和青春博一把,尽管输的几率很大,但万一你成功了呢?当一个有钱的明星也不错。然而若你想当一个科学家,那你就别去追求用两个亿来办婚礼,而是应该去摘取人类文明的最高荣誉和最闪耀的桂冠。你若想要从文,那就争取留名文史。你若想要为官,那就想办法逆天改命让这世间再现一个汉唐…
人各有志,事各有态。大家都记得百年前的爱迪生,千年前的祖冲之,可谁还记得那时最红的明星是谁?所以勿要拿明星对比科学家,这如同用海水去对比天空谁更湿润,用沙漠去和森林比谁更干燥。你永远不懂他伤悲,像白天不懂夜的黑。
人生在世,要问己心,莫忘初心。
——————————————
补记:中国的科学家收入其实不差,做出一些成绩的,国家甚至有别墅花园免费提供。在科研领域的投入,也是巨大的。中国贫穷的时候,中央干部不吃肉,也提供了钱学森等科学家的课题小组。如今社会发达了也复杂了,科学家的待遇也随之提升,但无论如何在繁荣的社会,科学家只论收入的话是比不上商人和明星的。但在繁荣的社会,他们的科研条件是无以伦比的幸运。
中国建设的全球最大射电望远镜,中国要建设强子对撞机,中国在研究的可控核聚变系统,中国的北斗,中国的航天事业,量子通讯,超级计算机等等,这些大国神器的造价是你所不能想象的,这些重器的制造成本足以使一百个马云和一万个黄晓明破产。但这些人类文明史上最昂贵的奢侈品,恰恰是为屠呦呦的同行们,为科学家们所量身定制的。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我们身边,也的确有些科学家过得比较清贫。这一部分原因和他们的个性有关,一部分原因和他们的追求不同有关。科学家有时候完全对名利提不起兴趣。即便是在很多人心目中的“灯塔国”美利坚,杰克逊和小甜甜的收入也远超大多数科学家,甚至本次化学奖的美国得主理查还在不久前就因为无钱治病而离世。
我们尊敬所有的科学家,哪怕是那些行为怪癖的天才们。
&氧分子网()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授权并注明出处。
&氧分子网()延伸阅读:
海角网视推出共青团五四宣传片,火爆互联网
英雄的意义,一段视频引爆网络辩思
周小平网络政论节目“平心而论”引来外国网友热议
平心而论:解读亚投行引来网友评论热潮
9.3胜利日,最感动人心的一部短片:不忘英雄不忘心!
黄晓明开讲啦《努力,是为了尊严》演讲稿
李冰冰黄晓明任泉&罗辑思维:谁傍谁?
黄晓明带Angelababy杨颖探亲 私下互称“老公老婆”
(本文来源:氧分子网
没有相关新闻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屠呦呦与黄晓明议论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