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书香墨韵儿童舞蹈童心里的毛笔是怎么弄得

难得的童心&爱折纸和做美食&学毛笔字
  小鹏似乎多了一点理性,少了一些童心。这几天天冷了,小鹏笑着说了几次:“我觉得那个热水器很可爱,它就在那里笑眯眯的,对我说:‘快用我吧!快用我吧!我是个乖乖的热水器……’”倒是难得的童心,非常可爱。家里热水器用了多年,想要热水时启动不了打火,好不容易打着火了,一会又太烫了,关小一点则又灭了。爸爸说把它报废算了。小鹏又问:“如果它知道了,它会怎么想呢?”爸爸答不出来,反问小鹏,小鹏还是笑而不答,一幅可爱的样子。一会儿又问:“如果对它说‘我要把你报废了’,它会怎么想呢?它又会怎么说呢?”爸爸说:“我们还是要说‘应该感谢它,这么多年帮助我们烧热水,现在它年纪大了,不灵敏了,该退休了,由年轻的来顶替它的工作……”小鹏又问:“如果我们说‘应该感谢它’,它又会感觉怎么样呢?”小鹏怎么这么多这个问题啊?反看小鹏只是一脸可爱的笑……算是难得的童心吧!
  这段时间,小鹏又偶尔要做美食,间或要求学做新菜,很好。
  也喜欢折纸和剪纸,甚至有点点过头了。折纸上,小鹏终于折完了20个日本织锦,小鹏说:“这次真的够多了。”折了一个星星的组合,又找一张大卡纸做成了相框,中午在背面又做比较复杂的锁扣和撑杆,学着家里的支撑相框呢!折纸学习也比较快了,上个厕所又所了一个别针盒。
  只是小鹏还是太容易哭了。下午去学毛笔字前,说是要折最后一个日本织锦,后来又说被剪纸书吸引了去,然而剪纸书的内容多数要用到刻刀而做不成,于是又怪起了剪纸书来——“就是这个剪纸书浪费了我的时间……”正想说:“你怎么可以这样赖在书上呢?”却发现小鹏居然眼泪大颗流了下来……
  学写毛笔字,小鹏不是很喜欢,但也不拒绝,偶有去前想做自己喜欢的折纸时稍有波动。一到老师那里就很认真写起来了,真不错!今天应老师邀请第一次看小鹏写字,还真不错!写完后,带小鹏去附近的沙溪公园玩,小鹏对体育器械兴趣较大,还开心表演了两次爬吊梯呢!真是力量大了不少……
  近段时间还特别喜欢拿爸爸妈妈的手机拍了照片进行各种编辑,或用各种滤镜,或调节亮度、色温、饱和度、对比度等等,存盘存得很起劲。
拍校徽手机裁剪调色
爸爸参加北斗星家长学习:一句体会,在特定的时期给予孩子漏斗内的自由,过多过少都不好……
小鹏在北斗星上一对一,又和老师开心折了一个星星折纸
情商课上折的星星,回家后补充镜框和修饰
中午不肯睡,再补充支撑镜框的一些东西
还有不少较复杂的锁扣和撑杆呢!
打开锁扣,撑起来了
这是北斗星上课后,换的礼物《编织手链》,全部拿来编了这辆“火车”……
晚上上厕所的时间,又折了一个别针盒
切形状美食
要切各种形状
炒得香香的……真好吃
教我做青菜吧!
早上喂小鸭
晚上做课外作业:想不出写什么,但同意了爸爸的想法
学毛笔字:你偷拍……(其实同学在休息了哦!)
认真写……
现在可是老师邀请过来看的……
老师指导……
上完课后到附近的沙溪公园玩一玩
找到一个非洲大蜗牛,学名叫褐云玛瑙螺
玩器械兴趣较大
这个是烂的,也玩?
小鹏现在很厉害了啊!这是第二次爬了,真不错!还会自己顺差杆子滑下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笔情墨韵――毛笔_第一百零四期_静雅艺术网
您现在的位置: >>
>> 浏览文章
笔情墨韵――毛笔
  墨韵笔情&&毛笔
  记得在一本英文双语读物中,一篇关于笔的描述是这样的:笔虽小,但是他却改变着历史的进程,推动着历史的前进。而毛笔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历史记录者,文化传承者,它在中国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所承载的历史角色更无需赘言。而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毛笔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钢笔和更易书写的水写笔、圆珠笔。而毛笔奔涌的线条,在水与墨的舞动中寻找一种情感的寄托,这就是毛笔所表达的;一种情感挥洒,一段内心的游历,水与墨的舞动将其表现的淋漓尽致。敢问还有哪一种书写工具可以如此洒脱和恣意,还有哪一种记录方式如此动情。
  毛笔为何物?
  笔乃书写绘事之工具。我国东汉末年出的一部专门探求事物名源的佳作&&《释名》曰:&笔,述也。谓述事而言之。&此道出笔之功用,曰其有叙事之能。毛笔作为中国历史文化中特有的描写状物、记事工具。毛笔是用兽毛扎成笔头,再粘结在管状的笔杆上制成的。兽毛制笔,初用兔毛,后亦用羊、鼬、狼、鸡、鼠等动物毛。而笔管则以竹或其它质料制成。头圆而尖,用于传统的书写和图画。
  毛笔之探源
  《博物志》曰:&蒙恬造笔。&蒙恬乃秦始皇时期的一名名将,被誉为&中华第一名将&。传其为毛笔之创始人,有古籍善本《古今注》为证:&蒙恬始造,即秦笔耳。以柘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但究其始末,殷墟甲骨文中的&聿&乃是笔的象形字,就足以证明毛笔早在三千年以前的商朝就已经出现。但是毛笔易损,不易保存,迄今为止,最早出土的毛笔就要追溯到楚国了(1954年湖南长沙战国墓中出土一支迄今所见最早的毛笔──楚国笔)。这支楚国笔用兔毛做笔头,笔管用竹制,笔头紧紧地扎缚在笔管的一端。这种笔,适于在竹木上书写,不便于像今人用毛笔写字那样挥洒。1975年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秦代墓葬也出土了毛笔,其制作已采用一套完整的制作工艺,与现在的笔及其制法颇为相似,较之战国时期的楚国笔已大有进步。或许这就是蒙恬始造之秦笔。清代学者赵翼在《陔余丛考》中的&造笔不始蒙恬&条中写道:&笔不始于蒙恬明矣。或恬所造,精于前人,遂独擅其名耳。&此论为学界所公认。因此,蒙恬为毛笔的始造者,而是毛笔工艺的集大成者。
  关乎笔之起源,无史考证,但从史前的彩陶花纹、 商代的甲骨文等可寻到毛笔的迹象。到东周,竹木简、 缣帛上已广泛使用毛笔来书写。只能就此搁笔。此仅在于探究史实以献之。下文将在历史发展中逐一呈现。
  毛笔之发展历程
  毛笔的发展从无到有,再到普及,而后成为一种收藏品或者仅仅是做为艺术行业的一种必要的工具。而其价位也随着这种功能的转变从低到高不停的演变。然而毛笔的发展,从粗制到精研,甚至引入高科技。有简单的制造工艺到目前演化为具有150多道工序的庞大工程。随着时光的流转,毛笔虽然在淡出我们的视野,但它的文化魅力却依然大放异彩。
  毛笔的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1980年陕西临潼姜寨村发掘一座距今5000多年的墓葬,出土文物中有凹形石砚、研杵、染色物和陶制水杯等。从彩陶的纹饰花纹可辨认出毛笔描绘的痕迹,证实了在五、六千年前,已有了毛笔或类似毛笔的笔。商代甲骨文中已出现笔的象形文字,形似手握笔的样子。在湖南长沙左家公山和河南信阳长台关两处战国楚墓里分别出土一支竹管毛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毛笔实物。湖南长沙出土的那支笔,竹杆粗0.4cm,杆长18.5cm,笔头为兔箭毛制成,长2.5cm,笔头夹在劈开的竹杆头上,用丝线缠捆,外涂一层生漆。从其制作工艺和文物出土分布地区看,毛笔在战国时已被广泛使用。只是没有统一的名称。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中有&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拂&,&秦谓之笔,从聿从竹&的记载。
  史有秦代蒙恬造笔之传说。后来,侯店人便仿制出&蒙恬精笔&。到了唐代,侯店村毛笔艺人李文魁在北京开设笔店,一名爱好书法的太监同他结为兄弟,经常把他制作的毛笔买进皇宫,受到皇帝的赏识,于是侯店毛笔誉满天下,并被奉为御用之品。所以,每逢三月三日,侯店一带制笔艺人都放鞭炮、摆宴席,纪念毛笔创始人蒙恬。而当地制笔之业盛起于明永乐年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所制之笔,驰名遐迩。光绪年间,因制作技艺精湛,亦奉为御用,光绪帝立碑表彰,称之&御笔&。民国初年,巴拿马赛会曾获有奖章,故衡水侯店村因此被称为&毛笔圣地&、&北国笔乡&。侯店毛笔也与内画和宫廷金鱼一起,并称&衡水三绝&。
  汉代时毛笔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是开创了在笔杆上刻字、镶饰的装潢工艺,如甘肃武威磨嘴子东汉两墓中各出土一支刻有&白马作&和&史虎作&的毛笔;二是出现了专论毛笔制作的著述,如东汉蔡邕著《笔赋》,这是中国制笔史上的第一部专著,对毛笔的选料、制作、功能等作了评述,结束了汉代以前无文字评述的历史;三是出现了&簪白笔&的特殊形式。汉代官员为了奏事之便,常把毛笔的尾部削尖,插在头发里或帽子上,以备随时取用。祭祀者也常在头上簪笔以表示恭敬。&白马作&毛笔出土时就是在墓主头部左侧。
  至元代、明代时,浙江湖州涌现出一批制笔能手,如吴云辉,冯应科、陆文宝、张天锡等,以山羊毛制作羊毫笔风行于世,世称&湖笔&。自清代以来,湖州一直是中国毛笔制作的中心。与此同时,其他地方也有不少名牌毛笔陆续出现,其中河南汝阳刘毛笔、上海李鼎和毛笔、江西吴云辉、安徽六安一品斋毛笔都曾在国际博览会上获奖。
  毛笔在一笔一划之间书写着人生大意,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毛笔发展有了较大的飞跃,在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毛笔要数浙江湖州的湖笔,河南的太仓毛笔,河北的侯店毛笔以及湖南湘阴的长康毛笔。
  湖笔它挥洒自如,经久耐用,素有&笔颖之颖技甲天下&之称,湖笔的产地在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善琏镇。
  湖笔与徽墨、宣纸、端砚并称为&文房四宝&,汉族传统手工技艺之一。是中华文明悠久灿烂的重要象征。湖笔之乡在浙江省湖州市善琏镇。当地有笔祖蒙恬庙。相传秦始皇的大将蒙恬&用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外衣)&,发明了毛笔。2006年,湖笔制作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湖笔选料讲究,工艺精细,品种繁多,粗的有碗口大,细的如绣花针,具有尖、齐、圆、健四大特点。尖:指笔锋尖如锥状;齐:笔锋撮平后,齐如刀切;圆:笔头圆浑饱满;健:笔锋挺立,富有弹性。湖笔分羊毫、狼毫、兼毫、紫毫四大类;按大小规格,又可分为大楷、寸楷、中楷、小楷四种。湖笔,又称&湖颖&。颖是指笔锋尖端一段整齐透亮的部分,笔工们称为&黑子&,这是湖笔最大的特点。这种笔蘸黑后,笔锋仍是尖形,把它铺开,内外之毛整齐而无短长。这一带的山羊,每只平均只出三两笔料毛,有锋颖的也只有六钱。一支湖笔,笔头上的每一根具有锋颖的毛都是在无数粗细、长短、软硬、曲直、圆扁的羊毛中挑选出来,具有尖圆齐健,毫细出锋,毛纯耐用的优点。
  太仓毛笔
  太仓毛笔起源于河南孟津平乐镇的太仓村,因此得名&太仓毛笔&。太仓村,因古为皇家粮仓所在地而得名,全村1100人中潘姓占了95%以上。太仓毛笔制作历史有据可查是从清朝乾隆年间开始的,在清末和民国时期达到鼎盛。当时,太仓村制作毛笔的有几十家,比较有名的是潘友文、潘云升、潘太生等几家,这些名字也成为他们各自的号。有两家还在西安设立毛笔商铺,专营太仓毛笔。太仓毛笔的特点是笔锋锐利,饱满圆润,吸墨性强,使用起来柔而不软,婉转流畅,富有弹性。那时的太仓毛笔销往陕西、山西、甘肃、内蒙古等诸具。太仓毛笔还受到清廷吏部的青睐,成为日常公文的书写用笔。太仓村制作毛笔者多为潘姓人,所以在鼎盛时期有&南湖北潘&之说。
  候店毛笔
  中国侯店毛笔产于河北省衡水市侯店村,古称蒙笔,又称&蒙恬精笔&、&侯笔&,古称象笔。侯店毛笔选材精良,笔长杆硬,刚柔相济,含墨饱满而不滴,行笔流畅而不滞。主要产于&衡水毛笔之乡&桃城区侯店村,品种多达二百七十多种。侯店毛笔制笔工艺分水盆、零活、干作、刻字、色装等三百多道手工操作工序。整个流程全部执行严格的检查验收制度,使产品质量稳定可靠。李先念、杨成武、高占祥、王任重、姬鹏飞、方毅、刘志坚等国家领导人到侯店村视察,并试笔题词。启功、范曾、刘炳森、肖劳、沈鹏、范曾、孙墨佛等著名书法家及末代皇帝弟弟爱新觉罗傅杰,为侯店毛笔泼墨赞绝。侯店毛笔,蜚声异域,名扬海外,远销日本、欧洲、东南亚等十一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达三百多万支。荣获工艺美术&百花奖&和国家部优产品证书及天津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天津外贸出口免检证书。毛笔中&风云&、&水月&、&小狼毫&等多种毛笔被天津口岸定为&信得过的免检产品&。
  长康毛笔
  美丽古老的长康镇座落在中国湖南北部,洞庭湖畔,是典型的鱼米之乡,这里庙灵毓秀,人杰地灵,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着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如左宗棠、夏尚书等;奇山异水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心灵手巧的制笔技师。因长康自古属湖南所辖,故长康所产毛笔称为&湘笔&。在历代能工巧匠和书画名家的共同努力下,长康湘笔赢得了&湘颖之技甲天下&的美誉,并为&文房四宝&之首。长康镇,也因此被称为&湖湘笔都&。然而,时代在发展,书画艺术也不断变化,传统湘笔(尤其是纯羊毫)笔颈易扁、笔腰较软、弹性不强,已经越来越不适合喜欢用有弹性特别是喜爱用笔颈易转、笔腰较健、弹性较强的书画界人士的要求。
  多年来,长康笔业根据众多书画名家的建议,根据书写不同字体和不同绘画技法对笔性能的不同要求,选用优质的山羊毛、山兔毫、东北、华北黄鼠狼尾毛、松鼠、灰鼠、貂鼠、石獾、箭毛、猸子尾毛、香狸、猪鬃、牛耳毛、山马毛、进口尼龙毛等原材料,采用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制作技术,改变配料比例,生产八大书画系列和六大旅游、馈赠、情侣、寿星、胎毛纪念品等,其中有传统的羊毫、狼毫、兼毫,还有更为广泛适用的混合型加健羊毫笔、齐头笔、石獾笔、狼毫笔和油画笔、水粉画笔等各种类型的新湘笔,使长康笔业成为真正做到了具有&圆、尖、齐、健&四大特点的优质湘笔。同时有很多书画家试笔赞誉,如老书法家史穆题:&有笔一支,元气淋漓;万古之艳,千秋之资;藻擂作赋,葩吐成诗;太白而后,几人得之&。老书法家颜家龙题:&一枝独秀&。老书法家杨炳南题:&妙笔生花&。老书画家张弓题:&横扫千军&。湖南省书协副主席李潺题:&湖南笔艺,湘阴元魁&和&湖南一笔,毫端生花&。湖南省书画研究院院长刘云题:&惠风和畅&。岳阳市政协主席、书法家张治雄题:&方家求上品,好笔在长康&。老书画家巢善宝题:&长康特产笔中英,书法长锋最上乘,墨海游龙腾巨浪,一支在手扫千
  军&等。
  时光流转,毛笔在向前不断的迈进,材质也在不断改良。从竹制到象牙制,已经从一个书写工具升华为一件工艺品。精美的制作工艺,再融入一些高科技含量,毛笔的发展日新月异,其文化的内涵也在此彰显至极致。股票/基金&
刘登翰:让墨韵在书法的线条上舞蹈
刘登翰先生  这两天,福州南后街东方书画社里翰墨飘香,高朋,刘登翰先生近五六年来所创作的50多幅作品在此展出,吸引了省文联主席、省政协副主席、社科院院长南帆,省文联副主席、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陈奋武等文学界、书法界人士和众多书法爱好者到场参观。  “书中有画,画中有书”是中国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刘登翰先生将这种“美”发挥得淋漓尽致,被台湾艺术家楚戈称为“水墨书法”。先生以水画墨,以墨赋形,在线条的流动中,形成殊异的“墨象”,使书法因墨色缤纷而获得一种类似三维的效果。  “书法是快乐的游戏”  据了解,先生在书法方面没有正规拜师学艺,能有今天的成就,完全靠自学。先生介绍,从小他就喜欢看别人写字,到了上学的年纪,由于那个特殊的年代,大街上全是标语和口号,觉得那些字写得漂亮的先生就用手指跟着指指画画……而真正接触书法,从中学时代写标语开始,从写钢笔字开始。大学毕业后,先生从事了文字工作,天天与写字打交道,“当时由于条件的限制,没想到要好好练书法,但也从来没有间断过写字。”先生说,直到快要退休前的2005年,他有了一间可以从事书法创作的房间,一张大大的可以写书法的桌子,“从那时起,只要有空,我就会练字。”“我喜欢毛笔在宣纸上游走时,水墨的互相浸融、渗透、晕染,在浓淡枯润中显出异趣。”先生说,“书法是快乐的游戏,书者的心志与性情皆在水与墨的流动中尽情宣泄。”“吸引色彩、带入绘画”  中国传统绘画最伟大的创造之一便是用墨。大溽若白,墨色缤纷,光彩照人,单纯而且繁富,个中有无穷蕴寄。同样在宣纸上书写的传统书法,或许受到实用功能的太多限制,往往讲究线条,而相对忽略用墨。  台湾著名画家李锡奇曾建议先生,不妨在书法中加入色彩使其变成画。  对此,先生有自己的想法,“画就是画,书法就是书法,要有自己的特色。但是我可以在书法中吸引色彩、带入绘画,在线条与墨色之间,寻求一种对峙和平衡,以水画墨,以墨写线,让传统绘画的丰富墨韵在书法的线条上舞蹈。”  此次画展上有一幅名为《荷》的作品,吸引了大量爱好者驻足观看,而这幅作品也是先生“水墨书法”的极致。作品中,“荷”字的草头上有淡淡的红,有一种“小荷才露尖尖角”之势,随后立即过渡到黑色、墨绿、墨黄,再配以一首小诗,似乎整座荷花池就展现在您的眼前。  人物名片  刘登翰,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福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福建师范大学海峡两岸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曾受聘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中国作家协会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联络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作协副主席、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出版学术论著和文学作品集二十余种。晚近学书,曾在福州、厦门、泉州、金门、台北,及在的马尼拉举办过书法展,出版《登翰墨象》三集。  作品欣赏  这幅作品是刘登翰先生最喜欢的作品之一,据他介绍,“憨牛”两个字是他这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他的人生态度面对困境绝不害怕和妥协。  作品中的“牛”是象形文字,高高地竖着两只牛角,自由、率性、灵动、可爱,当与行草的“憨”结合在一起,立刻就有了一个对比。在用墨的处理上,先生十分注重“墨分五色”浓淡水墨的自然变化,色彩丰富,将“牛”字凸显了出来,妙趣横生。
暂无专家推荐本文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将自动提交到和讯看点,
请输入您的观点并提交。
请输入您的观点 168字以内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置顶我的观点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童心是小鸟舞蹈视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