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和老太太跳舞舞,打地名

  谢荷 塘和福。  继续:                
        
  安睡一夜后,次日上午到加格站。离了卧铺到餐车坐,行李暂放在东莞打工一山西人处,在中午近十二时到了嫩江站。下车即看到有班车去黑河的在叫人。山西人说不能坐,那是黑车。要到车站去方好,听他的,谢过。我们坐六元三轮车去汽车站,买到了去黑河的班车票,是下午二时开的,正好找饭吃,在汽车站边有不少小饭馆,。两人炒一个肉片,一个白菜,两碗饭,共46元。  嫩江是什么地方,火车站有碑石介绍,原来它叫,,,,,                
  嫩江,本意是一条江的名。蒙古语为碧绿的江,是松花江最大支流。发源于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自北而南流经黑龙江、内蒙古、吉林,在三岔河汇入松花江。全长1490公里,流域面积28.3万平方公里。水系发达,由30多条支流组成典型的羽状水系。嫩江流经嫩江镇、齐齐哈尔市、莫力达瓦旗、大赉镇、扶余县。  嫩江县城是嫩江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清代始称墨尔根城,是齐齐哈尔以北重要的经济、交通、物流集散和军事战略要地。嫩江县城旧称墨尔根,其由来,一说为:墨尔根(又作水里吉)是蒙语(还有说是满语),汉语的意思是“善射”即“善于打猎的人”或称“精能”“有智慧的人”。嫩江一带,两汉及南北朝属北夫余,隋唐为室韦地,辽属东京道,金属上京蒲峪路,元属辽阳行省开元路,明属奴尔干都司,清为黑龙江将军辖地。清初,为“达斡尔、索伦、鄂伦春戈猎之地”。  这么说,我们虽然说是到了东北,但仍是在内蒙古时的疆域内,还是在几个少数民族的  祖先生活的地区中。我们没有停下,坐上了前往黑河的大巴,人少,坐得好舒服,空调,沿途风光秀丽不二话。司机走到一半停下,他在路边开了个干货店,所卖的山货好正品的,我还是头一次见那么靓的菇。        
  于下午六时到了黑河,一出站即有人来拉住宿,比较了站边一条街上的店,最后选了一家店主热情的,有电脑WF的住下,一间五十元,有热水。然后出去玩。打的到夜街,当地人说的最繁华的步行街,呵呵,好一个夜街,果然是中俄边境城市,又是好多俄罗斯人。                
  还是福来顶啊!  继续:          居然有我们两广人最爱吃的东东。      夜街小吃不多,些少不形成规模。
    次日,我们去瑷珲县。来黑河的目的也就是是为了去瑷珲。  晨六时半,客运站大巴去瑷珲。7,10分到。博物馆尚未开门,去江边溜达。眼前黑龙江又宽又亮。无江堤无栅栏。一棵松树枝繁叶茂,第一次看到江边长松树的,江边长路好散步,,我们走来走去的。  这儿埋藏着一段令人心酸的历史。江水,曾经被同胞的鲜血染红,江水曾经是那样狰宁可怖。        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以后历代俄罗斯政府不甘心他们的失败,总想挽回。侵吞大清国黑龙江地区,夺取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是他们的目的。1849年至1853年,俄罗斯海军军官涅维尔斯科依带领武装人员,侵入黑龙江下游,建立侵略据点。随后,在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的指挥下,大批俄罗斯侵略军闯入黑龙江,对中上游北岸和下游两岸实行军事占领。日,英法联军攻占广州。俄罗斯政府得知这一情况于日召开“特别委员会”会议进行密谋。  穆拉维约夫在两艘炮舰护送下来到瑷珲城内与大清国黑龙江将军奕山会晤、谈判。穆拉维约夫说他此来是为了“助华防英”,也是为了“保卫自己的领土”,“为了双方的利益,清俄必须沿黑龙江、乌苏里江划界”。奕山指出,两国边界已根据《尼布楚条约》“议定遵行,百数十年从无更改。今若照尔等所议,断难迁就允准”。这次谈判争论很激烈。散会前穆拉维约夫将俄方拟定的“条约草案”交给奕山,限第二天答复。  这个草案的实质就是要撕毁清俄《尼布楚条约》,强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地区。第二次谈判,清政府代表爱绅泰断然拒绝俄方提出的无理要求,并将“条约草案”退给俄方代表彼罗夫斯基。由于俄方无理取闹,谈判无结果。穆拉维约夫急不可耐,再次亲自出马,以最后通牒的方式,提出条约的最后文本,强迫奕山签字,并恫吓说:“同中国人不能用和平方式进行谈判!”当夜俄罗斯兵船鸣枪放炮。《中俄瑷珲条约》是俄罗斯帝国迫使清政府签订的清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瑷珲条约》共3条。主要内容为:  1.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清国领土划归俄国,瑷珲对岸精奇哩江(今俄罗斯结雅河)上游东南的一小块地区(后称江东六十四屯)保留大清国方面的永久居住权和管辖权;  2.乌苏里江以东的大清国领土划为清俄共管;  3.原属大清国内河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只准大清国和俄国船只航行。      按照清朝当局事先给与奕山的命令,奕山根本无权与俄罗斯签订条约。因此,清政府没有批准《瑷珲条约》,并在事后对奕山等人予以处分。但1860年订立《中俄北京条约》时认可了《瑷珲条约》。  《瑷珲条约》条约签订后,俄罗斯将瑷珲北岸的海兰泡改名为“报喜城”(即布拉戈维申斯克)以庆祝条约成功签订。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特颁嘉奖,以表扬侵略签约“有功”的穆拉维约夫,同时晋封穆拉维约夫为阿穆尔(即黑龙江)斯基伯爵。      瑷珲条约》使中国的领土、主权蒙受重大损害,而俄国从中获得巨大的领土利益和黑龙江、乌苏里江的航行权,以及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正如恩格斯所说,俄罗斯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俄罗斯将穆拉维约夫割占中国黑龙江地区的行动方式概括为一个侵略公式:“必须以实际占领地方的办法来支持俄国外交上的要求”。其后,俄罗斯通过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和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等不平等条约又侵占了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和外西北地区大片领土。    
  博馆九时才开门。免门票,入。博馆大门及小门均有一些值得看的东西。门口有莶名卖书,是写瑷珲的。入门大道边的树,一树一个名字,后知是江东六十四屯的屯名。这是怎么回事?等下我再说。        博馆资料详实,分单元明确,影像再现场景,把尼布楚条约与瑷珲条约的来由讲得清清楚楚。  瑷珲是《中俄瑷珲条约》的签订地。最早的瑷珲,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永乐皇帝为适应对元朝残余势力斗争的需要,在黑龙江左岸,精奇里江与黑龙江汇合处的下游,即今天的俄罗斯境内维笑勒伊村一带,建起了个瑷珲城。瑷珲的名字源于附近的瑷珲河。瑷珲又有“艾辉”、“爱乎”、“艾虎”、“艾浒”等多种称谓,皆为达斡尔语音译。翻译成汉语,就是“可畏”的意思。  1685年,清政府同意将黑龙江将军驻地由江左岸迁往江右岸,即今天的瑷珲城的位置,重新建筑城寨,名字仍为瑷珲。这就是现在的瑷珲古城。  
  @五月艾芜3
  再顶!
  谢一弯荷塘。  上传图片失败!
  两天了不能上传图片,究因是图片大了,不得已又把图片弄小了才行。以后不敢造次了。    日,沙俄侵略军从南、北、东三面夹攻瑷珲城,瑷珲军民在瑷珲副都统北路翼长凤翔的率领下,用鲜血和生命谱写出抗击沙俄的壮丽篇章,最后因寡不敌众,城池失陷。沙俄侵略者将这座200多年历史的古城,付之一炬,幸存的只有一座魁星阁。        1906年春,黑龙江将军程德全派遣副都统姚富升接收瑷珲。姚富升到任后,遍访村民,赈济百姓,又赴海兰泡(今俄布拉戈维申斯克)与沙俄交涉,终于迫使俄军于1907年5月撤出瑷珲。  瑷珲收复后,姚富升亲率善后司旗各员进行勘查,在一片瓦砾上,重建瑷珲新城。清时,瑷已是中俄边境一条重要驿道。      。
      博馆用影像再现了历史。把尼布楚条约和瑷珲条约的来源讲得清清楚楚,看了有两个小时。  其中江东六十四屯是这样的。  江东六十四屯位于精奇里江口南至霍尔莫勒津屯,黑龙江左沿岸地带,“南北一百五十里许,东西八十里许”。 村庄是由清政府在清剿雅克萨沙俄侵略者时设立的军屯点发展起来的,通称江左旗屯。人们又习惯于以屯数命名,记载中出现过“二十八屯”、“三十余屯”、“四十三屯”、“四十八屯”等名称。 惨案发生前,这里有六十四个村庄,又地处瑷珲江东,故称瑷珲江东六十四屯。      江东六十四屯的居民由汉、满、达斡尔族组成,据俄国当局1881年调查,“中国臣民达一万四千人,其中汉人八千六百人,满族四千五百人和达斡尔族九百人……共一千二百六十六户。  1858年,清与俄签订了不平等的《瑷珲条约》。规定:中俄由额尔古纳河沿黑龙江至海口划界,右岸属中国,左岸属俄国、“黑龙左岸由精奇里河以南至豁尔莫勒津屯,原住之满洲人等,照旧准其各在所住屯中永远居住,仍著满洲国大臣官员管理,俄罗斯人等和好,不得侵犯”。 据此,中国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领土划归了沙俄,只保留了江东六十四屯中国居民的永久居留权和清政府对这些居民的永久管辖权。      《瑷珲条约》签订后,沙俄加紧向黑龙江左岸移民。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起,沙俄在远东地区推行“俄罗斯化”政策,在大批移入俄罗斯人的同时,残酷地灭绝当地原住民族。随着移民的增加,对耕地的需求量变大,但阿穆尔省虽地域广大,却大都是森林、莽野和沼泽地,只有黑龙江上游和中游沿岸地带适于耕种,于是江东六十四屯这片适宜耕种的肥田沃土就成为沙俄侵夺蚕食的对象。      1894年,沙俄官员马丘宁根据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提出彻底解决“结雅河畔(即江东六十四屯)满洲人”问题的报告,决定取消清政府对江东六十四屯居民的管辖权和境内中国居民的居留权。马丘宁报告出台前后,沙俄阿穆尔省当局加紧了侵吞江东六十四屯的步伐。1893年,沙俄官兵“直捣补丁屯”,毁酒铺三十余家,“屯中聚酒成渠”,损失“三百余万之多”。
1898年,沙俄官兵在各旗屯“调查人民户口、房屋产业、六畜数目”,
企图强行征税。清政府瑷珲当局“拨派官兵一哨,过江保护旗屯”,被俄军强行缴械,几乎演变成武装冲突。
此后“俄人之骄横日肆”,终于积成流血惨案。      日,沙俄阿穆尔省军管省长格里布斯基率骑步炮兵赶到瑷珲对岸的俄军哨所,炮击瑷珲城。
黑河屯驻军以为俄军发起全面进攻,回击海兰泡, 这就是所谓的“黑龙江事件”。 格里布斯基以此事件为借口,对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的中国居民进行了血腥的大屠杀。  海兰泡市警察局开始逮捕所有的中国人。16日,全副武装的哥萨克和义勇兵闯入中国人的住宅和商店,不分男女老幼一齐押走,就连“怀抱的婴儿也被强拉了出来”。  当天共搜捕了三千至三千五百人,当场被杀害五六十人。  当被押送的队伍到达目的地时,“手持刺刀的俄兵将人群团团围住,把河岸那边空开,不断地压缩包围圈。军官们手挥战刀,疯狂喊叫:‘不听命令者立即枪毙!’人群象雪崩一样被压落入黑龙江的浊流中去。有的想拼命拨开人流,钻出罗网;有的践踏着被挤倒的妇女和婴儿,企图逃走。这些人或者被骑兵的马蹄蹶到半空,或者被骑兵的刺刀捅翻在地。随即,俄兵一齐开枪,枪声、怒骂声混成一片,凄惨之情无法形容,简直是一幅地狱景象”。  经过这场血腥的屠杀,中国人“伤重者毙岸,伤轻者死江,未受伤者皆投水溺亡,骸骨漂溢,蔽满江洋”。
岸上“堆积如山的‘尸体’,大都是气息未绝的活人”,他们都被“一古脑儿地投入江流”,水面又浮起一层半死的人筏,翻滚着向东流去。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海兰泡惨案”。  “海兰泡惨案”一直进行到日, 共夺去五千余名中国人的生命,只有少数人游到对岸而得以逃生。      举行海兰泡大屠杀的同时,另派出军队扑向江东六十四屯,对中国居民举行了“多次扫荡”。俄兵“驱各屯居民聚于一大屋中”举火焚烧,大部分被活活烧死”。
最后俄军将“未及过江者,不分男妇老幼,农夫工匠,负贩商贾及民间各行等业一同逼入江中,通共浮水得生者不过六七十人,其余均被逼溺死江中,浮尸蔽江者数日不绝”。至21日,俄军将中国居民的村庄“全部捣毁干净”。这次江东六十四屯惨案,又夺去了二千余名中国居民的生命。事发十几天后,沉溺在黑龙江底的无数死难者尸体浮上水面,顺流淌去,江面漂浮油层,江水为之奇腥。  为了纪念失去的江东六十四屯,博物馆园道种树,一树一屯名。      
  过年太忙了,都不得上来与更新,福春节快乐!  继续,离开了博馆,又去另一个博馆,那上中国知青博物馆,作为曾经的一代人,那儿会令我久久不能平静的。它就在离历史博馆约二公里的地方,步行即可。远远地就看到了那鲜红的大标志!        我国的知青运动有两次,第一次是建国初期。  1953年——1957年、1962年——1966年:  1953年,我国经济建设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新阶段,农业合作化高潮到来。鉴于50年代我国人口状况、城镇就业困难与农村需要有文化的建设人才的历史条件,12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组织高小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动员家居农村的青年回农村参加生产。  当国家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后,1955年,河南省郏县大李庄乡有一批中学和高中毕业生回乡参加农业合作化运动,报纸发表了在一个乡里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毛泽东主席读了很兴奋,亲笔写了按语:“一切可以到农村中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的到那里去。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同年4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书记处派出中国青年代表团赴苏联学习共青团的工作经验,学习他们组织城镇青年远征垦荒、建设共青城的情况。当时,国家对知青下乡没有统一的规划和部署,均由地方自行安排,基本上属于投亲靠友与随父母全家到农村落户,有少数地区试办跨省区下乡。由于五十年代末期,国家处于精简职工、压缩城镇人口的举措中,那么,知识青年回乡与下乡务农就更被认为是顺理成章事的了。  至1957年,全国知青达7.9万人。由于工作做得较好,大多数知青下乡是自愿的。  1962年11月,中央安置城市上山下乡青年领导小组成立。1963年前后,在周恩来总理主持下,国务院制定了15年至18年的“全国知青上山下乡规划”。1964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动员和组织城市知识青年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定(草案)》,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次发布指导知青下乡的纲领性文件。从此,知青上山下乡被列入党和国家日常工作范围,在全国有计划地展开。中央为此成立了“知识青年下乡指导小组”和安置办,各地区也成立了安置知青下乡的专门办事机构,倡导城市中未曾继续就学的、能够独立生活的16——18岁的中学生下乡,安置主要方向是农村生产队和国营农、牧、林、渔场。北京第一批到北大荒去的知青有248人,最小的14岁。  自1962年知青下乡的逐步启动,到下半年起转向以插队为主,到1964年达到30万人。  记得那时我上初中,考不上大学的哥姐们就到农场去,到我考高中时,考不上高中的同学也到农场去,大家敲罗打鼓地送他们,他们都是喊着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的口号去的。  
  那时下乡的范围不大,也是自愿为主的多。第二次上山下乡运动就不同了,是席卷全国的,一股势不可挡的大潮。由不得你自已的。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所有的高校和中小学都停课闹革命,高校停止了高考招生工作,到1968年为止已有初高中三届中学毕业生无法进入更高一级学校读书,又无法安排工作,成为社会问题。此时,需要寻找一个办法将这批在学学生安置下来。日,毛泽东看到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文章,并对此进行批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由此开始,一场席卷全国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拉开了序幕,近1800万在学知识青年被分配到农村去。这场运动最终在1978年结束。      当时,大街上到处是欢送下乡的人群,火车站成天迎来送往,多数学生们欢天喜地,豪情满怀地奔向远方那陌生又未知的土地,而家长们刚忧心忡忡,既是大潮所趋,又万分舍不得,但让孩子不去是不可能的,那时粮食户口,全是由学校或街道掌握。又说,不下乡的人以后是没法参加工作的。  少年不知愁兹味,一些人是抱着去玩下的心态,大部分人是随大流,少数后来成了知青精英的则是意志坚定,是怀着听党和毛主席的话,到农村去是大有作为的,做一番事业的。  那时,真是风云际会,浩浩荡荡的形势,学生们争先恐后,表决心,写血书,做什么的都有。  在中国广阔的版图里,东北三省,海南,云南等偏远地区省分,则成了学生们最向往的地方,后来的事情证明,这些地方的知青演译出中国知青运动最英雄最悲壮的一幕幕。          
  楼主发一个本人的照片
  @五月艾芜3
10:35:53.373  海拉尔的西瓜居然那么大那么沙,馋人!路边市场的蓝莓干比商店里的便宜好多!但不知真假!    —————————————  这是鲜蓝莓,商店里有包装的是蓝莓干(用糖腌制的)  
  谢木子,本人有图片已有很多了。  谢笨鸟,你说得对。  继续:看到了一些图片和文字:  不知大米长在哪的知青如北京贾少纯。  与走资派父亲决别的知青关少军。  一同下乡三胞胎姐妹戚慕群等  写鸡毛信的上海知青孙英。  杭州知青张抗抗。  哈尔滨知青敬一丹姐妹。  大兴安岭架桥队。  珍宝岛担架队。  救火英雄陈刚。  最后的守望者俞洪如。在她最危难时,房东收留了她,她嫁给了房东的儿子。大返城她没走。  黑龙江省的知青多数在北大荒生产建设兵团,过着集体生活,还有些少津贴。但严酷的气候,恶劣的环境,并不是从小在城市长大生活的青年们能坚持得住的,但他们和同代人一样,挺住了,一直到1978年回城。  黑龙江知青只是全国知青的一个缩影。  同时,在云南,在广西,在内蒙,在西部几个偏远的省份,在中国所有的农村,所有的的知青们以各种方式,上山下乡,他们以弱的身躯,以一腔热血,谱写着共和国这一特殊的历史阶段,和共和国一起成长,分担着国家的忧乐。  他们当中产主了不少的精英,在文革后三十年,这部分人一直是承上启下者,是国家的栋梁,虽然他们曾经历了挫折和痛苦,但,是金子总要发光。  习近平,陕西知青。  王毅、黑龙江知青。现外交部副部长。  崔天凯,黑龙江省爱辉县知识青年,外交部亚洲司司长亚州司司长,现副部长。  张志军,国台办。  周京生,黑龙江知青,书画家。  梁晓声,作家,北京知青。张抗抗,杭州知青。  史铁生,作家,北京知青。  叶辛,上海知青。    
  从1978年到如今,30多年已经过去,目前不少活跃在中国政商两界的重量级人物都是当年的回城知青。十八大之后,新一届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中,习近平、李克强、王岐山和张德江四人都曾有过知青经历。  李克强:安徽人,安徽凤阳知青。  王岐山:山西人, 陕西省延安县知青。  张德江:辽宁人,吉林省汪清县知青。          张承志,北京人,内蒙知青,作家,红卫兵创始人之一。  聂卫平,河北人,北大荒知青,围棋“棋圣”。  姜昆,北京人,北大荒知青,著名相声艺术家。  至于陈凯歌和张艺谋两人,是北京和陕西的知青,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大家都知道的。        
  @五月艾芜3 295楼  死亡不是193人,没这么少,真实死亡人数不敢报,起火原因是几个人吸烟,乱扔烟头引起的大火,刚着火时领导不重视,春天风大,夜间大火烧过来,人们不知道,有的全家烧死,北三局死几千人,大火,某个专家瞎指挥,火烧木全部伐掉,北三局重建富了一些人  
  @浅止斋 229楼
22:23  @五月艾芜3
18:30:34  -----------------------------  图文并茂,精致!图片再大一些就更好了  ---------------------  这种花在大兴安岭叫扫帚梅  
  谢百合和浅止。  我从来不相信坊间传言,里面的东西也没谁说得清。。公开场合,受众广大,当以官方公布数字为准,死多少人,也没什么不能说的,现在灾害多,群死群伤动则过百达千也不算稀罕事了哦。  继续:  对于这场知青运动,说什么的都有,作为当年的过来人,老三届,我认为应一分为二地下结论,文革在十三中全会中已彻底否定,是一场错误的运动,当也包括知青运动,知青运动带来的负面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多数知青的青春岁月消失在农村中,不能升学深造,不能结婚生子,学不到高等技术,整个命运发生了巨变。再,给他们的家庭带来的影响也是历史性的,给农村的影响也是历史性的。  然而,多数知青当时是一腔热血,出发点是好的,他们有理想有抱负,对国家和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勇于担当,顾全大局,是现在的青年人不能比拟的,正是他们和国家共命运,才使这场运动有始有终,虽乱而不反,虽动而不摧,不能不说他们是共和国的基石。是红色的一代。          所以有青春无悔一说,这在知青群体中有共鸣也有反对者,共鸣者,是认为不管如何,在上山下乡几年中,多数知青经受了大自然与物质的考验,学会了不少在城市生活中不曾学到的本领,是人生中一段不可缺少的经历。是成长的奠基石。是从正面来说的。反对者,则认为是错误路线的牺牲品,是受害者,完全没有一点好处的,这部分人基本是没能上大学,抽工也分不到好工作,返城后经历不顺,对社会充满怨气的人。  客观地说,知青群体中的人也是分等的,正如社会人也是有左中右一样,知青精英们是成功者,是既得利益者,他们可以对这段经历以胜利者的姿态说话,可以心平气和地批判这场运动,可以出书出著作,可以建好多的纪念馆。  那些反对的充满怨气的人,则不能容忍对这场运动的任何回忆,只有乱视,只有牢骚不断,只有继续他们的批判,甚至延伸到对现在整个国家、社会的怨恨和批判。      
  一个老知青问候同是知青的楼主!
  再顶!
  年过完了,十分感谢金银杏版主和浅止的支持,祝你们2016,大吉大利大顺!祝所有过年期间不忘顶我贴的朋友今年发财!  继续:现在全国有多所知青纪念馆和博物馆,我们广西柳州也有一个,有些人闭着眼睛说中央不敢提知青运动,全国没有一所知青纪念馆,那纯粹是胡说八道了!瑷珲那个是全国最早的,而目前全国最大的知青博物馆在四川安仁。  广西    江西    上海    哈尔滨    西昌      重庆    云南    四川    福建漳州  
  作为一个在农村生活了十多年老知青,我热泪盈眶地走出了黑河知青博物馆,那段经历无疑地改变了我的命运,但我仍然愿意感谢它,没有它就没有今天的我,没有我那些痛苦的又深刻的人生感悟和我的著作出版、及我在事业上的成就。有伟人说得好,苦难是作家的奠基石。张贤良说的,在苦水里泡三次,在碱水里泡三次,,,,,,只有真的经历过苦难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这样说不是自找苦吃、阿Q精神,而是正确地面对苦难,当你没有能力去改变社会时你有办法改变自已。上面我说了,是金子总会闪光。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有作为的知青多数是凭自已的艰苦努力,过到脱颖而出的。当然不否认有少数投机取巧的人,有卖友求荣的人,有用肮脏手段的人,但这些人何止在那个年代才有?有没有知青运动,有才能的人还是一样有才能有出路的,当然要付出多一倍或两三倍代价和努力,才能成就才能!  而埋怨知青运动害了他的人,不妨想想,如果没有知青运动,和现在一样,你就能不作努力地考上大学、参加工作,或者说做出什么丰功伟迹?不是那个玉不成那个器,现在的时代机遇那么多,选择那么多,不一样有大把一事无成的人吗?    
  很好。很详细。。。
  美丽的黑龙江,东北三省最大的省  
  谢楼上的三位来顶。  继续;回程因没有了班车。我们打的回黑河。下车后就近在火车站边看看,火车站挺大高堂的,就是没人。说是一天才过两三趟车。呵呵。当夜,我们报团参加了明天去江对面的布市一日游。布市:俄罗斯阿穆尔州首府布拉戈维尔申斯克市,是中俄长达7000公里边界线上唯一相对的姊妹城。  因为是出国了,不报团不能签证。一人600元人币。  早上到旅行社指定地点等,后一起去码头等过关坐船。        过关的地方叫国际客运站。        离市区不远,就在江边,看到了市内的过山车。来往的倒爷们,带着好多货物行李。          
      过关人多是团体,散客没看到,一日游而已,图个交通方便。上了船,黑龙江江面宽阔,江水荡漾,江两边高楼立,感到好像不到十五分钟,船停了,还是面对着那个黑河市内的过山车。          
            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简称布市,中文俗名“海兰泡”,是俄罗斯阿穆尔州的首府,俄罗斯远东第三大城市,黑龙江上中游北岸重镇。位于阿穆尔河和结雅河汇流处岸边,结雅-布列亚平原西南端,黑龙江省黑河市区对岸。建有阿穆尔州最大的港口,河运事业发达。原属中国,本名“大黑河屯”,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签订后被帝俄割占改今名。城市面积321平方千米,人口约50万。20世纪初该市成为远东大城市之一,造船业和船队得到蓬勃发展。海兰泡是俄罗斯著名大学城,有高等院校6所,中等学校15所,中学30所。  上岸后,有车来接,导游是中国的,一路车过市区。先看老区,该市人口仅23万,街上冷清清。导游说,人家不像我们中国,那么努力去挣 钱,他们每月有多少吃多少,不会考虑积钱买房买车,但也不是土豪。没有大富大贵之人。医药,上学都是免费的,也有商品房,约五千多一平,比莫斯科贵。布市地大物博,是紫金之乡,石油是我们大庆的三倍。原始森林也多/没有私企,资源全由国家掌控。          老区叫列宁区,有高尔大街,我们车行走过老街,好像行走在农村。                看着这些房子,我想它们就是当年的海兰泡的居民房,仿佛能看到沙皇入侵者,驱赶我们的老百姓,在冰冷的黑龙江水中,一片哭声与泪。  来这布市,我就是为了看海兰泡,我们曾经的国土。但我现在看到了。心中却百般不是兹味。  老区看完看新区,一个也像是农村的地方,同行人入去家访,我没有兴趣没入。                尼布楚条约时,明明是我们的土地,当时的康熙好硬气的,但到了瑷珲条约,就输给了老毛子,给划了他们。他们把当地居民全轰走。建起了这个布市。所以我还是要说,国破家何在,有国才有家。可怜一些黄口小儿,全不认国,偏执狂傲,总是把个人置于国家之上。唉,我痛心疾首啊,再来一次入侵者,能否唤醒他们的灵魂?  中午团给大家在一店吃了顿饭,然后去博物馆。          
  进入博物馆。我们团是一俄罗斯小伙子讲解,浓重的俄口音使我不忍听,遂跑开去听另一个小伙子的,这个没有那么重的口音,听起来不是那么吃力,博物馆不大,东西也不多,当他讲到俄瑷珲条约时,我想问他什么,但努力克制住,没问出来。  他说:布市历史悠久,早在史前就有像恐龙那样的生物,地大物博,是俄国一块宝地。1918年前夕,阿穆尔的布尔什维克进行了持续的斗争,在布拉戈维申斯克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武装干涉者和白匪军不断地用武力来破坏社会主义的和平建设。差不多一年半的时间阿穆尔游击队在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和侵略者进行战斗,在1920年解放了该市。后来不断发展,成为俄国的大城市。  因为不能拍照,故没有太多的内里的图片。      我和那个俄小伙子聊,你读过你们俄罗斯的名著吗,他说当然,那你知道列夫,托尔斯泰吗,屠格涅夫呢,他回说都读过他们的书。那高尔基呢?高尔基?他瞪大了眼,没听说过。我晕了,我们明明就在高尔基大街上,他说他不知道高尔基!    
  谢浅止,福福,年过得好吧。  继续:  从博馆出,就到了列宁广场。不错,有看点。        一座雪白的无名烈士纪念碑,几块象征着战争艰难历程的石座斜卧甬道两侧,一面饰有卫国战争英雄浮雕的长墙。这种许多俄罗斯城市几无例外的特有场景,表明这个国家反法西斯所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      
  更正:上面的是胜利广场,不是列宁广场。补充一些吃饭的图片:基本是中西合餐。  这餐最多五十元。600元的团费不便宜。            回到胜利广场上的景,巨大的英雄烈士名墙。      一个可爱的小男子汉      美言的凯旋门        然后去列宁广场。  一路上楼多,人少,没有那种熙熙攘攘的现像。感叹人家的空气好,环境好,没有城管,没有警察,没有垃圾桶,,,,,林子多,花鸟多,,,,,而我国人羡慕人家却又反对计生,反对环保,反对城管,,,,,,样样都从自身利益出发,很少有考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                      
  谢浅止,我到过的不少国家都这样,大农村的格局,我们中国人去那不习惯。  继:                  最后的节目是入珠宝店。布市的紫金为特产。同行人有买的。再入超市购物,导游帮翻译埋单,我们给她中国钱。    同团人有人买一小推车巧克力,我只买一块尝尝。物价有些比中国贵,有些比中国便宜,我有心看了下,凡日用品都比中国贵。        
          购完物,也就返回码头坐船回黑河了。夜再逛黑河,中国景像让人心情很好。大楼灯光五采缤纷,夜市人头攒动。想到布市,有些后悔,不应去看的。花钱是其次,感受不好,自已又不是没去过外国。                    江边长堤上,跳舞的人一圈圈的,老者怡然自得,一对对翩翩然。      近年出行,凡所到之城乡,有广场者无不有舞者,看来中国街头舞已形成中国之一大特色,成为中国国人之一大娱乐方式,而使我更感惊讶的是黑河不仅有老人跳舞,小孩子另辟舞场,跳得有板有眼,令人瞠目。      散步江堤,见中俄界江石,见俄人放孔明灯。凉爽江风吹来,不由心情大好。          
  谢浅止。  我们继续:  次日,我们一早又到了江边。  江边空气清朗。长长的江堤上晨练的人来来往往。我们找到了母亲像,找到了中俄界碑石,与它合影,作最后的告别。              
  下午四时两人大巴离开黑河,前往五大莲池。225公里,一路无边绿地,高速路人少车少。夜八时到达景区小镇区,天却大雨滂沱。不辨东西,车停,在一宾馆前,叫价一百多,便把攻略来看,找到一网上好评的家旅。主人即打的来接。到后却又住满。最后是住主人家。一人三十元。主人虽热情但终觉不便,天刚明我即起,另觅他处,在同小区不远的侧门外觅得小旅店,时尚,有卫浴。一人四十元。有电脑有卫浴,时尚方便。    当日即住下,环绕小镇一周。不大的一条主干道。客运站对过一小路即我们所在的阳光小区,两个菜场一大一小,两个广场一大一小。人不多,与当地人攀谈,说此镇原是一村屯,搞旅游后开发成小镇。有了管理机构,广场上每天有跑各个景点的中巴,但不定时人少也不开,得打的。现淡季,只有旅游团来他们都是有车的。散客只能打的。得砍价。此地空气好,水好,有疗养院,不少俄罗斯人来此疗养。  于是谈了一个的。讲好两个点,先去老黑山,再去温泊,四十元。  老黑山景区。门票八十元,老人半票。    景区大,有区间车送接,走在栈道上,一路是火山景观。话说那老黑山仅是火山群中一座。  五大连池火山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地处中高纬度,东临小兴安岭,西濒松嫩平原,坐落在调莫尔河畔。14座火山中12座形成于几万至几十万年前,其中6座两两相连,在平原上有9个突起的山,金代称为尔冬吉火山,女真语9座火山的意思。五大连池波波相映、池池相连。环绕着五大连池,几十座火山拔地而起,层峦毗邻,雄伟壮观。        五大连池火山群应由14座火山组成,火山岩分布面积达800多平方公里。其中大为老黑山和火烧山两座火山。两座火山均由高钾玄武质熔岩岩盾和锥体构成,总面积约68.3平方公里,熔岩盾是火山主体。五大连池火山群的形成,距今已有近70万年的历史,被誉为“火山博物馆”。          看着大片黑色的石海,想像着火山喷发时石流直泻,烈燃万丈的景观,有些心惊惊。  大自然如此桀骜不驯,人类生存如此不容易,而又无法摆脱。大约也是宿命罢。          
  下午四时两人大巴离开黑河,前往五大莲池。225公里,一路无边绿地,高速路人少车少。夜八时到达景区小镇区,天却大雨滂沱。不辨东西,车停,在一宾馆前,叫价一百多,便把攻略来看,找到一网上好评的家旅。主人即打的来接。到后却又住满。最后是住主人家。一人三十元。主人虽热情但终觉不便,天刚明我即起,另觅他处,在同小区不远的侧门外觅得小旅店,时尚,有卫浴。一人四十元。有电脑有卫浴,时尚方便。    当日即住下,环绕小镇一周。不大的一条主干道。客运站对过一小路即我们所在的阳光小区,两个菜场一大一小,两个广场一大一小。人不多,与当地人攀谈,说此镇原是一村屯,搞旅游后开发成小镇。有了管理机构,广场上每天有跑各个景点的中巴,但不定时人少也不开,得打的。现淡季,只有旅游团来他们都是有车的。散客只能打的。得砍价。此地空气好,水好,有疗养院,不少俄罗斯人来此疗养。  于是谈了一个的。讲好两个点,先去老黑山,再去温泊,四十元。  老黑山景区。门票八十元,老人半票。    景区大,有区间车送接,走在栈道上,一路是火山景观。话说那老黑山仅是火山群中一座。  五大连池火山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地处中高纬度,东临小兴安岭,西濒松嫩平原,坐落在调莫尔河畔。14座火山中12座形成于几万至几十万年前,其中6座两两相连,在平原上有9个突起的山,金代称为尔冬吉火山,女真语9座火山的意思。五大连池波波相映、池池相连。环绕着五大连池,几十座火山拔地而起,层峦毗邻,雄伟壮观。        五大连池火山群应由14座火山组成,火山岩分布面积达800多平方公里。其中大为老黑山和火烧山两座火山。两座火山均由高钾玄武质熔岩岩盾和锥体构成,总面积约68.3平方公里,熔岩盾是火山主体。五大连池火山群的形成,距今已有近70万年的历史,被誉为“火山博物馆”。          看着大片黑色的石海,想像着火山喷发时石流直泻,烈燃万丈的景观,有些心惊惊。  大自然如此桀骜不驯,人类生存如此不容易,而又无法摆脱。大约也是宿命罢。          
  下午四时两人大巴离开黑河,前往五大莲池。225公里,一路无边绿地,高速路人少车少。夜八时到达景区小镇区,天却大雨滂沱。不辨东西,车停,在一宾馆前,叫价一百多,便把攻略来看,找到一网上好评的家旅。主人即打的来接。到后却又住满。最后是住主人家。一人三十元。主人虽热情但终觉不便,天刚明我即起,另觅他处,在同小区不远的侧门外觅得小旅店,时尚,有卫浴。一人四十元。有电脑有卫浴,时尚方便。    当日即住下,环绕小镇一周。不大的一条主干道。客运站对过一小路即我们所在的阳光小区,两个菜场一大一小,两个广场一大一小。人不多,与当地人攀谈,说此镇原是一村屯,搞旅游后开发成小镇。有了管理机构,广场上每天有跑各个景点的中巴,但不定时人少也不开,得打的。现淡季,只有旅游团来他们都是有车的。散客只能打的。得砍价。此地空气好,水好,有疗养院,不少俄罗斯人来此疗养。  于是谈了一个的。讲好两个点,先去老黑山,再去温泊,四十元。  老黑山景区。门票八十元,老人半票。    景区大,有区间车送接,走在栈道上,一路是火山景观。话说那老黑山仅是火山群中一座。  五大连池火山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地处中高纬度,东临小兴安岭,西濒松嫩平原,坐落在调莫尔河畔。14座火山中12座形成于几万至几十万年前,其中6座两两相连,在平原上有9个突起的山,金代称为尔冬吉火山,女真语9座火山的意思。五大连池波波相映、池池相连。环绕着五大连池,几十座火山拔地而起,层峦毗邻,雄伟壮观。        五大连池火山群应由14座火山组成,火山岩分布面积达800多平方公里。其中大为老黑山和火烧山两座火山。两座火山均由高钾玄武质熔岩岩盾和锥体构成,总面积约68.3平方公里,熔岩盾是火山主体。五大连池火山群的形成,距今已有近70万年的历史,被誉为“火山博物馆”。          看着大片黑色的石海,想像着火山喷发时石流直泻,烈燃万丈的景观,有些心惊惊。  大自然如此桀骜不驯,人类生存如此不容易,而又无法摆脱。大约也是宿命罢。          
  支持,祝您身体健康
  好文,谢谢楼主,还有吗?边看图文边了解历史,有意思,。。。
  给川子姐顶顶~~~~,我会继续关注的~~~~
  谢楼上的三位。谢你们喜欢。        老黑山的地质有些奇特,一边是大片大片的黑色的石滩石海,一边是绿茵茵的树林,草地。置身于石海中,人就小了,,,,,,  只有飞机鸟瞰,才能穷尽五大莲池,那是五个浩大的内湖,镶在崇山峻岭之中,我们现在是看不到完整的五个池的,但是能看到火山的周边,有湖水泻入,远眺池水,如烟如幻。一切迷蒙。              有游船可游湖池,但价不菲,我们没参加。  想像那无人的湖池上芦苇丛丛,也是北国的水乡了吧。        
  老黑山,因火山之故,地质地貌奇特。大片石渣中有形如磨菇,牛粪状,莲花状等石岩。            
  以上石状质上叫喷锥。  离开老黑山,叫早上那个司机来接,去温泊,门票50元。老人减半。  坐船五公里,在一水泊中观看,然后上岸,返转头自看三泊。  温泊”是秀丽的石龙河畔上的一颗明珠,它是火山奇观。水域全长1800多米,平均水深0.8米,最深处2米左右。据科学测定,这里是五大连池高磁场核心区,五大连池最晚期没有爆发的地下火山熔岩流就在温泊的下面,这里水的磁化度也是最高的,因此,它也是环境磁疗最理想的区域。  温泊的水温常年保持在零上14℃左右,即使在地面温度零下40℃以下,温差54度以上时,仍然不冻,热气腾腾。在地理条件完全相同的一个水域内,三处景观差别很大,各不相同,令人称奇道绝。温泊由"源头泊"、 "神秘泊"、"仙境泊" 三个小型湖泊组成。  船在水泊穿行,主水道水量大,宛如小河,水波汤汤。  两边芦苇密集,像个水泊梁山。            
  第一个看的是晶泊。  因季节不是冬季,看不到水温及冒热气,只觉像看我们南方的小湖小池一样。  晶泊还是算漂亮的。        水清如镜,水面可见天光倒影。  第二个碧泊,一般。  第三个丽泊,水中绿苔如发,柔软,妩媚。          
  谢浅止,是的, 我们也没想到,五连池看点居然是火山地貌,就在这温泊中,也是不少奇形怪状的地形。  像大蟒,棺材板,像梯田,像,,,,,在水泊边,一种另类的搭配。            温泊约有五六公里之长,那天我的膝盖特别痛,撑着拐,走得吃力。但又无法,总得要走完才能到出口,就走走停停。                好在温泊还算过得去,拍照使我分了心,脚步慢慢地,痛也一点点,捱着捱着,有话说,秀色可餐,我是秀色可止痛,哈。        总算走完温泊,,到大门后叫来了司机,送我们回去,原来说加十元去北饮泉的也不去了,但司机赖皮,不去也一样收五十元。这个司机姓慕,有心的人记住,到那不要找这个人。      次日天明,在客运站坐上去北安的大巴,五大到北安一个小时。在北安火车站即可坐到齐齐哈尔的火车。人少。卧铺改的座,可一人睡一铺。五个小时到齐市。  齐齐哈尔,我们来了!这个市名好逗,猜谜语总是:大家乐,打一地名。  有谁猜不着的,哈!  出火车站广场好乱,我们入售票处想买后天去哈尔滨的票。但得先落实,明天去扎龙湿地的事,如扎龙湿地不开放,就立马走,但如开放还得在齐市呆两天,但问了不少人,答案有N个,有说不开了,有说没车,也有说就在站前有车去,我让同伴看好行李,跛着脚去打听,顺便找好了住店,小标两晚八十元,而且就在住店前有车去扎龙。  好。于是又入火车站买好了后天去哈尔滨的票。没有座也买。我出门一向是即出即入,即是一出站便买好次日的车票,如此方玩得安心。    
  谢浅止一顶再顶。  这个是齐齐哈尔,不是哈尔滨。      住下后尚有时间。便去市内转。  公车前往。火车站前坐106路到博物馆下,博物馆关门了,黑龙江都督府就在旁边。无实物不开放,但可入到院子看看建筑。  一座北方院门,仍有着那个时代的印记,老青砖墙有很好看的花形,这倒是我从没见过的。            齐齐哈尔,别称鹤城、卜奎。是黑龙江省下辖地级市,也是黑龙江省省域副中心城市,位于黑龙江省西部。“齐齐哈尔”源自达斡尔语,是“边疆”或“天然牧场”之意。  齐齐哈尔城始建于1125年,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清康熙38年起作为黑龙江省省城,长达255年之久,以"扼四达之要冲、为诸城之都会"的紧要之地闻名遐迩。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妄图侵占东北军事要地齐齐哈尔,黑龙江省政府主席马占山,率领所部同日本侵略军开展了江桥抗战,打响了中国武装抗日抗战第一枪。1949年以前,齐市一直为黑龙江省省会。  1954年,黑龙江省会由齐齐哈尔市迁往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始为省辖市。  由于博馆已下班,我们不 得入细看,此地区的历史溯源,发端于齐市的东北三省重要的昂昂溪文化等。      
    花墙
  谢浅止,你成了铁杆粉丝了!  住店华逸旅舍离火车站仅两百米,也可说同一条街,次日早上,我们就在店门口坐公车103路到大润发超市下,在那转306公车。去扎龙温地。那公车好难等,因为是半小时一次,直等到近9时才坐上,全程27公里,最早班7时,收班下午5时。20元一人往返。门票元,老人减半,电瓶车10元不能减。  “扎龙”为蒙古语,意为饲养牛羊的圈。扎龙湿地位于黑龙江省松嫩平原西部乌裕尔河下游,已无明显河道,与苇塘湖泊连成一体,然后流入龙虎泡、连环湖、南山湖,最后消失于杜蒙草原。在齐齐哈尔市区西南部,大庆市的林甸县和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沼泽芦苇丛,这便是扎龙湿地。1979年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87年4月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湖泊星罗棋布,河道纵横,水质清纯、苇草肥美,沼泽湿地生态保持良好,被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1992年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          扎龙为我国建立第一个水禽自然保护区。区内鸟类248种,主要保护的是鹤类,世界分布15种鹤,在扎龙可见到丹顶鹤、白枕鹤、白鹤、白头鹤、蓑羽鹤、灰鹤6种,故有“鹤乡”之称      我们是冲着丹顶鹤去的。
  更正:门票50元。  入景区,得坐电瓶车,两边无涯的芦苇荡。就是沙家滨的场景。最后到放飞区,每天有两场表演。上午一场,9时半,中午一场,十一时。  在水中建起的木板平台上,对面有一个小山丘。是隔着水泊的,人不能过去,小山丘上有无数丹顶鹤,不放飞时是看不到的,它们有它们的归宿。  时间一到,只见一个养鹤人扛着一面红旗。他站在山丘上,把红旗用力一挥。一群丹顶鹤唰地飞出。瞬间,无数相机狂拍不已,观众目不暇接,欢欣鼓舞,而丹顶鹤们旋即飞停,没等摄者反映过来,它们已落地休闲觅食。我是头一次看鹤,叹双眼不递,而相机简陋,没能拍到丹顶鹤们飞天的美姿。          丹顶鹤是鹤类中的一种,大型涉禽,体长120~160厘米。颈、脚较长,通体大多白色,头顶鲜红色,喉和颈黑色,耳至头枕白色,脚黑色,站立时颈、尾部飞羽和脚黑色,头顶红色,其余全为白色。分布于中国东北,蒙古东部,俄罗斯乌苏里江东岸,朝鲜,韩国和日本北海道。        主要以鱼、虾、水生昆虫、软体动物、蝌蚪、沙蚕、蛤蜊、钉螺以及水生植物的茎、叶、块根、球茎和果实为食。常成对或成家族群和小群活动。夜间多栖息于四周环水的浅滩上或苇塘边。  成语有风声鹤唳之说,鹤鸣是很特别的。  丹顶鹤高亢、宏亮的鸣叫声,与其特殊的发音器官有关。它的颈长,鸣管也长,长达约1米以上,是人类气管长度的五六倍,末端卷成环状,盘曲于胸骨之间,就像西洋乐中的铜管乐器一样,发音时能引起强烈的共鸣,声音可以传到3~5公里以外。          每年3月末4月初,当丹顶鹤到达繁殖地后不久,即开始配对和占领巢域,雄鸟不断鸣叫来宣布对领域的占有。求偶时也伴随着鸣叫,而且常常是雄鸟嘴尖朝上,昂起头颈,仰向天空,双翅耸立,引吭高歌,发出“呵,呵,呵”的嘹亮声音。雌鸟则高声应和,然后彼此对鸣、跳跃和舞蹈。舞姿也很优美,或伸颈扬头,或曲膝弯腰,或原地踏步,或跳跃空中,有时还叼起小石子或小树枝抛向空中。      
  无人喝采?  看一次不过瘾,我们再等第二场反正天色尚早。期间就在水中平台上休息。不少人也这样,没有档太阳的地方,也没有卖吃的,得自备干粮。            想起一首歌,十忧伤的曲调,,,婉转达低吟,,,,,  走过那条小河  你可曾听说  有一位女孩  她曾经来过  走过这片芦苇坡  你可曾听说  有一位女孩  她留下一首歌  为何片片白云  悄悄落泪  为何阵阵风儿  轻声诉说  hi…hi…  还有一群丹顶鹤  轻轻地  轻轻地  飞过  只有片片白云为她落泪  只有阵阵风儿轻声诉说  hi…hi…  还有一群丹顶鹤  轻轻地,,,,,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徐秀娟1964年10月出生于扎龙自然保护区,其父徐铁林是鹤类保护工程师。在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徐秀娟成为我国第一位养鹤姑娘,她出色的工作曾得到国际鹤类基金会主席阿其波尔德博士的称赞。   徐秀娟经年累月地与丹顶鹤生活在一起,很多丹顶鹤都成了她的朋友,其中“赖毛子”最喜欢粘着她。   有一天,“赖毛子”毫无戒备地接近一个盗猎者时,却被突然抓住脖子……徐秀娟听到它凄惨的叫声,不顾一切地冲过去,与盗猎者展开激烈搏斗,才救回了它一条命。   虽然“赖毛子”受了伤也受了惊吓,从此对陌生人充满警惕和敌意,可对为了救它而伤得不轻的徐秀娟,却更亲热和依恋了。   1986年初夏,徐秀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系,受江苏盐城自然保护区的邀请,前往建立一个不迁徙的丹顶鹤野外种群。这将是保护濒临绝迹的国宝丹顶鹤的一个重大突破。   只身前往盐城时,徐秀娟带去了3只丹顶鹤的蛋作为礼物,并用自己的体温成功地孵育出3只乖巧的小丹顶鹤。   1987年6月,徐秀娟又从扎龙自然保护区带了两只丹顶鹤赶往盐城。这两只丹顶鹤野性难驯,让她伤透了脑筋。   9月13日,平常规律性很强的两只丹顶鹤又在天黑之时没有按时归巢。徐秀娟怕它们发生意外,外出寻找,结果不幸淹死。   也许丹顶鹤能与人灵犀相通。令人吃惊的是,从徐秀娟去世的那天起,远在扎龙自然保护区的“赖毛子”就变得郁郁寡欢,“茶饭不思”,一天到晚朝着南方悲鸣。不久,“赖毛子”无疾而终。   爱女为救丹顶鹤而牺牲,跟女儿感情最深的“赖毛子”也因此无疾而终,徐铁林悲痛不已。他特地将“赖毛子”跟徐秀娟的遗物一起下葬到房前的一块地里,以便睹物思人。   徐秀娟牺牲后,被江苏省人民政府追认为烈士。为了纪念她,著名作曲家解承强将她的故事谱成了一首歌———《一个真实的故事》。这首歌经甘萍,朱哲琴等歌星演唱之后,一时传唱大江南北,人们被歌曲中所讲述的真实故事深深打动……    
  还是浅止勤快,天天上来顶我贴。  唔。尽管现在社会负面新闻很多,我们国家还是有好多好人的,我们要宣传正能量,多讲历史,讲好人好事,无名英雄,他们才是我们国家的栋梁,是真正的中华民族魂!而不是那些所谓的明星,土豪。  继续:第二场开始了,这回我早早等在水边。最近的距离,差不多要踏进水里去了,哈。当红旗出现时,我的相机快门就按上了,那一刹那,唰唰的飞翔掠过眼前时,我连拍得手都颤抖了。  但还是不能拍得理想的图片。  这鹤真是仙鹤!凡人不递也!      鹤,由于其天生丽质,气度不凡,鸣叫及舞姿的优美绝伦,中国就有了鹤文化。形容一个人长命,就说鹤年,说一个人逝去就说驾鹤西去,说一个老人面貌好,有童颜鹤发。古代人爱鹤之甚,有梅妻鹤子。        古代官服上还有以鹤等标志官阶的。明朝和清朝给丹顶鹤赋予了忠贞清正、品德高尚的文化内涵。文官的补服,一品文官绣丹顶鹤,把它列为仅次于皇家专用的龙凤的重要标识,因而人们也称鹤为“一品鸟”。人们也把鹤作为高官的象征。一幅鹤立在潮头岩石上的吉祥纹图,取“潮”与“朝”的谐音,象征像宰相一样“一品当朝”;仙鹤在云中飞翔的纹图,象征“一品高升”;日出时仙鹤飞翔的纹图,象征“指日高升”。      
        白居易在《池鹤》诗云:“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丹顶鹤最可贵之处是头顶上那一点红,故连毒药也有鹤顶红。      美哉,丹顶鹤!  可惜美好的事物都是短暂的,曲终人散,结束了观鹤原路返回市区。        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使丹顶鹤的栖息地不断变为农田或城市,例如吉林省西部的月亮泡曾是丹顶鹤的繁殖地,因为人为进行围湖筑堤,使堤内水位上涨,挺水植物带基本消失,堤外湖漫滩干涸,垦为农田,丹顶鹤也从此绝迹;又如江苏北部的邵伯湖与高邮湖之间的沼泽地带,曾是丹顶鹤的越冬地,由于每年到该地渔,牧和狩猎的人不断增多,增加了人为干扰,以及拣卵、偷猎等,使丹顶鹤的数量急剧减少。  全世界的丹顶鹤总数至2010年估计仅有1500只左右,其中在中国境内越冬的有1000只左右,保护好丹顶鹤以及它们的生存环境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中国已经建立的以保护丹顶鹤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已经超过18个,其中的吉林向海、湖南东洞庭湖、青海鸟岛和江西鄱阳湖等还被列入国际上的拉拇萨尔条约保护湿地目录之中,使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扎龙一行,更懂得了要倍加珍惜自然环境。
  谢故乡云和浅止。  两天没更新了。  扎龙给我的印像是美好的,      次日一早五时半,离开齐市前往哈尔滨。此次坐的车无座,我一上车就叫同伴坐在近车门第一个卡座上。那儿已坐了一个大妈,她笑咪咪地看着我们。我们不吭声。后来大妈好奇地问,是车长带上来的?我说,不是。过了四五个站,她说,看来你是个老手了!我说如何见得,她说,这个位置都是车长给熟人留的,你懂得坐,我说那你就是熟人了,我们可不是,哈。  安然坐到哈尔滨,10,10分到。出站,  哈尔滨,我终于来了!二十年前有机会第一次到东北,没来哈尔滨。  之前哈市在脑海中不知有了多少图像了,最早是听广播:王刚说的:夜幕下的哈尔滨。后来是:马秩尔公馆的枪声,,,,,还有太阳岛上那歌,还有赵尚志,赵一曼的电影等等。总之作为黑龙江的省府,哈市,是我此次东北行中重中之重。  天有些灰暗,哈市火车站有点凝重。          在大路边坐13路公车前往通江街。到后由同伴看行李,我一个人去找旅店,通江街与中央大街是平行的,离大街只有不到五十米远,所以好的宾馆是不便宜的,如家等店一双标要一百五、六十元,有名气的店你只能看,我就看到了一间有着百年老电梯的酒店。至于中央大街上的酒店更不敢问津,比如马秩尔,我们是只能远望罢。但通江街边有一红砖街,却有不少小旅店,但都是在地下室,以前听说北方人住地下室,不明白何样,这回见到了,地下室旅店五六十元一床,不算贵也不便宜,且都是无空调,公共卫浴的,不少无法洗澡。我找了约一小时,差点要订地下室了,或者去住那个青旅。顶有名的,原在教堂里的那个。也要五十元一床,也是公卫的。而就在此时看到了金砖旅舍,虽是地下室,但不是民房改造的格局。是正式的宾馆样,有空调,有独卫,叫一百三,让我讲到一百元,上天有眼啊,照顾我穷驴。  在如此洋气的城市,寸土寸金的地方,找到一个能住的性价比高的旅社,不能不说是我人品太好了,哈。以至于我后来在冬天时去雪乡,再度光临哈市,再次入住,旅社前台还记得我这个广西的老太婆,一样给我优惠价。          
  哈市是洋气的城市,而中央大街则是洋中之洋,这儿汇集了众多的西方建筑,名种风格各种流派,我们放下行李 就迫不及待地上街去了。那一块块方砖那一幢幢洋房,无不让你穿越到旧时代,回到苏俄时期的哈尔滨、日据时代的哈尔滨、民国的哈尔滨          哈尔滨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带,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也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热点旅游城市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是国家战略定位的“沿边开发开放中心城市”、“东北亚区域中心城市”及“对俄合作中心城市” 。有“冰城”、“天鹅项下的珍珠”、”丁香城“以及“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之美称,还有“文化之都”、“音乐之都”、“冰城夏都”的美誉。          1896年至1903年,随着中东铁路建设,工商业及人口开始在哈尔滨一带聚集。中东铁路建成时,哈尔滨已经形成近代城市的雏形。20世纪初,哈尔滨就已成为国际性商埠,先后有33个国家的16万余侨民聚集这里,19个国家在此设领事馆。 与此同时,中国民族资本也有了较大发展,建立起哈尔滨在当时的北满经济中心和国际都市地位。
  女神节快乐
  期待更新
  谢楼上三位,近日忙,没有更新。抱歉!  中央大街位于具有“东方小巴黎”之称的音乐之都哈尔滨市,是目前亚洲最大最长的步行街。 始建于1898年,初称“中国大街”,1925年改称为沿袭至今的“中央大街”。  在西方建筑史上历经数百年形成的各类建筑风格汇聚大街之中,使得中央大街成为当时远东地区最为著名的街道。老哈尔滨的独特建筑文化及哈尔滨人的欧式生活,都在这里明显地体现。俄国工程师科姆特拉肖克社在1924年5月设计、监工,为中央大街铺上了方石。铺路用的方块石为花岗岩雕铸,长18厘米宽10厘米。他是长方形条形石,但以纵向冲上铺满。          哈尔滨中央大街北起松花江防洪纪念塔,南至经纬街,全长1450米,宽21.34米。其中车行方石路为10.8米宽。  “没有到过中央大街,就不能说来过哈尔滨”。被称为“亚洲第一街”的中央大街,一百多年来,不仅是一条老街、步行街,更是建筑艺术博览街,涵括了西方建筑史上最有影响的四大建筑流派,建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1栋,常见的起源于十五、六世纪的文艺复兴式,十七世纪初的巴洛克式、折衷主义,以及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新艺术运动建筑。市级保护建筑13栋,这些建筑体现了西方建筑艺术的精华,使中央大街成为一条建筑的艺术长廊。            中央大街曾被授予“国家人居环境范例最高奖”。百年积淀的文化底蕴、独具特色的欧陆风情、经久不衰的传奇故事、流光溢彩的迷人夜色,构成人们心中浪漫、时尚、典雅、高贵的中央大街,也成了老哈尔滨人心中永远迷恋的情结。        
  看大街上人们匆匆赶路的脚步,还有相向而行的一对男女,男的橘色上衣加黑色短裤,女的一袭橘色衣裤加黑色背心,就连匆匆的脚步和走路甩手的样子都出奇相似,不知楼主是如何抓拍的这一瞬间,哈哈
  谢浅止。世上缺乏的不是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晴。我出去喜欢观察人,快速捕捉认为有些特别的人和事。呵呵。  继续:中央大街89号(马迭尔宾馆)  原为俄籍犹太人И.А.卡斯普经营的旅馆。始建于1906年,经两期建设,1913年全面竣工。设计师为С.А.维萨恩。砖混结构,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建筑平面呈L形。建筑造型优美舒展,外墙装饰精致典雅,女儿墙轮廓和穹顶形式多变,体现了欧式建筑的精华。檐口曲线自由流畅,立面阳台栏杆采用金属材料制作的植物纹样造型极为优美。哈尔滨Ⅰ类保护建筑。      中央大街107号  原为犹太人萨姆索诺维奇兄弟商会。1915年转卖给秋林公司,成为秋林洋行道里分行。砖混结构,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正面入口原有雨棚和二层弧形窗,是典型的新艺术运动表现手法。强调装饰、构图。秋林公司建于1919年,属新艺术运动建筑。建筑物主体三层,各层间以腰线分割,自上而下窗口逐渐缩小,显现出稳定感;画龙点睛式的一樘三心挟券圆形扁窗为新艺术运动建筑特色定了性。      中央大街58号(宝岛眼镜)  原为犹太人Э.А.卡茨开办的“米尼阿久尔”餐厅。始建于1926年,1927年落成。砖木结构,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顶部女儿墙由自由活泼的铁艺与曲线透空实砖垛相连,虚实相结合。      华梅西餐厅  位于中央大街112号,始建于1925年。[4]
原名为马尔斯西餐茶食店。其营业面积为1500平方米,有员工120人,年销售额1200万元。餐厅主要以俄式西餐为经营重点,兼营法意式菜系。一楼为现代派欧洲园林式酒吧风格;二楼为前苏联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风格;三楼为俄罗斯现代派风格,分南北两厅。现有四名特级西餐厨师亲自掌灶,使华梅的佳肴令您回味无穷、百吃不厌、留连忘返。自步行街区开通以来,日销售额均在4万元以上。华梅西餐厅正以一流的设备、一流的饭菜质量成为全国俄式西餐的中心。它与上海Maison Pourcel 雅克红房子西餐厅,北京马克西姆餐厅和天津起士林大饭店并称为中国四大西餐厅。    
  今天白天更新了,没发出来?
  莫明其妙被封杀了一天!更新了一大堆全没了!明天再说了,累!
  浅止有心啊,看贴仔细啊!  继续:现在说说冰棍。  马迭尔冰棍,是哈尔滨中央大街特色冷饮。是马迭尔品牌(Modern)食品之一。由法籍犹太人开斯普于1906年在哈尔滨创建,距今有100多年的历史,其名称“马迭尔”从清朝到民国到解放后,一直沿用未改。马迭尔冷饮是我国最早的冷饮企业的之一,马迭尔冰棍的特点:“甜而不腻,冰中带香”,且无膨化剂,其固化物(牛奶、鸡蛋等)投放比例远高于冰激凌。马迭尔冰棍无外包装,仅两种口味,只限于专营店出售。      到哈尔滨不尝马迭尔冰棍,就相当于到了北京没去长城和故宫,  都会被人说白去一回。这支创牌百余年始终畅销不衰、无论炎炎夏日还是滴水成冰的三九天都有人排队购买的小冰棍儿,几乎成了哈尔滨的象征。据说,仅在中央大街,马迭尔冰棍每天销售就达一万多根。      鹅绒黄色的冰棍方方正正,外包装简单,吃到嘴里,入口即化,甜而不腻,奶味浓郁,特别好吃。“好吃”是马迭尔冰棍百余年来始终如一的品质,所以百年不衰。  朴实也是特色。每天在中央大街上销售的马迭尔冰棍,装在一个简单的包装箱里,由两三个售货员放在马迭尔面包店门口销售。没有柜台,没有大声吆喝,也没有大幅宣传画点缀,甚至始终没有外面的纸袋或塑料袋包装,冰糕完全“裸销”给顾客。也正是这种百余年来保持的朴实风格,让消费者喜欢它不求奢华的魅力内质。    烈日炎炎吃冰棍,这再正常不过了。但在冰天雪地中人们穿着羽绒服,哈着气,跺着脚,还要吃马迭尔冰棍,就能证明它有多“动人”了。  为了体验冬天里的一把冰,我在那年冬天又到了一次哈尔滨,又到了马迭尔。  入口即麻的感受也是一种快乐!        中央大街的面包和红肠也是哈尔滨的特产,以秋林商店的红肠最正宗。马迭尔西餐店一条龙经营,除宾馆外,其西餐店也是门庭若市。    
  下面说说索菲亚教堂。  索菲亚教堂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是建筑类人文风景旅游区。建成于1907年3月。景区总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由索菲亚教堂展馆、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建筑艺术广场、中心休闲广场、地下多功能厅五个部分构成,是哈尔滨市新兴的旅游景区。标志性建筑是索菲亚教堂,原是沙俄修建中东铁路的随军教堂,建筑风格上整体属拜占庭风格,主穹顶、钟楼又有俄罗斯传统的“帐篷顶”、“洋葱头”造型。  日落成,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教堂,以其精美的建筑艺术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享誉中外。            “索菲亚”在希腊语中是“智慧”的意思。公元325年君士坦丁大帝为供奉智慧之神索菲亚,始建圣索菲亚大教堂。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由俄国建筑师克亚西科夫主持设计,气势恢弘,精美绝伦, 是拜占庭式建筑的典型代表。教堂平面设计为东西向拉丁十字,墙体全部采用清水红砖,中部突起很高的、带拱券长窗的16面体鼓座,上冠巨大饱满、装饰精美的洋葱头穹顶,统率着四翼棱锥式、大坡度的四个大小不同的帐篷顶,形成主从式结构组合。            教堂的内部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君士坦丁堡的索菲亚教堂的穹顶气氛,教堂穹顶构成了极其宏伟壮观的空间轮廓,从大厅中央向下望去,便能看到由这4个大帆拱托起的巨大的带有宗教图案的大弯顶,大弯顶内墙面富丽堂皇而又高雅别致。教堂正门篷顶为钟楼,悬挂着1大6小共7座乐钟。那座最大的乐钟由响铜铸成。乐钟重达1.8吨.  圣"索菲亚是沙俄入侵东北的历史见证和研究哈尔滨市近代历史的重要珍迹。      成人20元/人,学生票10元/人,70岁以上的老人和1.4米以下的儿童免费。 联票:可参观索菲亚教堂及犹太新会堂成人35元/人 老年人(60-70周岁)、现役军人、学生(本科以下、1.2米以上)20元/人。
  教堂内部我有些失望,看不到通常的教堂的布道台,一排排坐位,而是一个哈尔滨市建筑展览。我得到的信息基本是有关建筑的,里面有一些纪念品卖,如果对建筑不感兴趣的人可以不入。  在门前广场上休闲倒是不错,各种各样的游人络绎不绝,太阳恰到好处,不冷不热,鸽子飞来飞去,应景地给教堂增添和平的气氛。              
  从中央大街到教堂步行则可,走到人和春天地下商场就到了,夜景更美,我们是第二天才去看夜景的,不急,哈尔滨我们得呆三天。        
  我们回到中央大街。  从马迭尔宾馆一直往江边走,还有很多有趣的画面。  俗话说,看西洋镜也不过如此吧。              那些气质不凡的女人,不论个头,穿着打扮,都透出浓浓的大都市味,而那些少男少女们可爱中又几分调皮,小商贩则聪明狡黠,一幅都市众生相。              当街画像,是此地一大特色。双方都找到了精神出口。画家可不是等闲辈,可能里面就有未来的徐悲鸿。      
  看熙来攘往的各色人等处处显示着一个城市的繁华和与众不同!
  还是浅止来顶啊!  一直走下去,便到了江边。最中心的建筑是防洪纪念塔。  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是为纪念哈尔滨市人民战胜“57年特大洪水”于日建成的。它由前苏联设计师巴吉斯·兹耶列夫和哈工大第二代建筑师李光耀共同设计,塔址由时任哈尔滨市市长吕其恩确定。      纪念塔由立体塔身和附属的回廊组成 。塔高22.5米,塔基用块石砌成,意味着堤防牢固、坚不可摧 。塔下阶表示海拔标高119.72米,标志1932年洪水淹没哈尔滨时的最高水位;上阶表示海拔标高120.30米,标志1957年全市人民战胜大洪水时的最高水位。塔身中部浮雕雕刻着防洪筑堤大军,从宣誓上堤 、运土打夯、抢险斗争到胜利庆功等场面,集中描述了人们在防洪斗争中所表现的英雄气概。    
  东北还留了不少早期的建筑,南方基本上都拆的差不多了。  期待楼主的更新。
  哈市标志性建筑之一啊
  谢浅止,吴香伦说得对,南方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嘛,移民城市多,少历史积淀。  继续:走几步就到江边了。这就是驰名的松花江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歌声冒出嘴边了。  松花江,中国七大河之一,黑龙江在中国境内的最大支流。松花江在隋代称难河,唐代称那水,辽金两代称鸭子河、混同江,清代称混同江、松花江。松花江流经吉林、黑龙江两省;流域面积55.72万平方公里,涵盖东北四省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  哈市的松花江是东流支段的中下游,江面宽敞。其中有不少江上陆地与滩涂。我的图片在快到哈市时先到一大片滩涂就是。      眼前的松花江真是宽阔,江水荡漾,江边有阶梯,上面坐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大家都休闲地,没有人愁眉苦脸。  太阳快西落了,江面渐渐变红。一场好景将要出现。    
  可以看到江对面的城楼。江上的缆车,,,那缆车好悬,看得我心慌乱,要我坐是万万不敢的。而落日恰恰在那儿,红霞万丈映衬着,一幅恢弘的现代城市图。      在台阶上坐了好久,人们都安静地看着,也许在回味人生。也许在享受甜密,也许在思考什么,真到太阳快完全堕入那边建筑的背后。天黑下来,又有不少泳者下水了。    
  谢浅止的持续关注。  从江边慢慢走回来,中央大街已是华灯初上,大街更漂亮迷人。  两边的楼房都流光溢采,光怪陆离,显示出大都市的魅力。那晚我没有专拍夜景,后面会有更好的图片,              让人为之倾倒的是马迭尔宾馆上的阳台晚会。            哈尔滨阳台音乐会始于2008年,每年夏天都会邀请中国、俄罗斯、菲律宾等中外艺术家为游客进行表演。在曲目的选择上,也都是游客耳熟能详的歌曲,贴近大众。  哈尔滨“阳台音乐会”最大的特色就是突出国际化与多元化。近两个小时的演出中,萨克斯、小提琴、手风琴、琵琶、古筝等多种乐器和演出风格相互交融。  每晚八时,当阳台上出现灯光,悠扬的萨克斯响起,人们就会自动汇聚到马迭尔宾馆的阳台下,站着仰头观看聆听那美妙的音乐与表演。完全是免费的、自由的,可看可不看,但有谁会对它无动于衷呢,至少来自外地的游客们是十分喜爱的,我就足足站着看了半个小时之多,到到它结束。  阳台音乐会,是我走遍中国绝无仅有的东西,彰显了哈尔滨的国际范,浓郁的异域风情。是中央大街使人无比留恋的原因。
  阳台音乐会,新鲜新奇有特色,耳目一新!参加者年轻人居多吧?
  @五月艾芜3
10:45:23  可以看到江对面的城楼。江上的缆车,,,那缆车好悬,看得我心慌乱,要我坐是万万不敢的。而落日恰恰在那儿,红霞万丈映衬着,一幅恢弘的现代城市图。  /img/static/2011/imgloading.gif    在台阶上坐了好久,人们都安静地看着,也许在回味人生。也许在享受甜密,也许在思考什么,真到太阳快完全堕入那边建筑的背后。天黑下来,又有......  -----------------------------  好美的松花江落日!
  谢浅止与一弯。  继续:到哈市的第一天,兴奋又有点疲乏,带着满足一夜好觉,次日一早,我们的早餐就在住店出去几步之近的早市解决。那真是一个早市,三四点开,七点就散了,想吃什么的得赶早。  早餐不贵,两三元可吃饱。只是卫生有点那个。            遇到一个当地人,听说我们是南边来的,问说,你们那边生活如何,说哈市的下岗工人多,价贵,我说哈市的老百姓应过得很好,这儿的物价可以说不高了,{除中央大街上的马迭尔等}而东北好多人能跑到我们南边买房,,说明有钱的人也多,能有这样的日子,你就知足了吧。        
  吃完早餐,我们走红砖街直出到工程街在街口坐67路公车到公路大桥站下车,然后再穿过一个小胡同,到河曲街坐552路公车去呼兰。今天我们的目的地是呼兰区萧红故居。  呼兰区离哈市25公里,本来是个县,现为哈的一个区。  车费五元钱。作为一个文学青年,老青年哈,到哈市那能不看看萧红?  费时两小时,到了呼兰,一路问路,找到了萧的故居。  一间东北大院,分前后两进。一看就是有钱人家。虽现显些破旧,但在当年能有这样的青砖大瓦房的主也不是等闲之辈了。  萧红故居位于哈尔滨市呼兰区南二道街204号。是萧的出生地。距离市区中心25公里。原有面积7125平方米,现占地面积4181平方米,故居建筑结构是:青砖、青瓦、土木建造。      典型的北方乡村建筑,保留着满族民居建筑的风格。在门窗上,窗户采用上下对开,带有盘肠子花格图案,中间镶嵌一块玻璃,四周裱糊北方特有的窗户纸。          萧红是中国30年代著名女作家,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原名张秀环,后改为张乃莹,她用笔名萧红发表作品。 萧红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院子有一座萧的雕塑像。      日(农历五月初五),萧红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现哈尔滨市呼兰区)城内龙王庙路南的张家大院。乳名荣华,学名张秀环。1916年,外祖父将萧红学名改为张廼莹。  1919年,生母姜玉兰感染霍乱病故。父亲张廷举续娶梁亚兰,即萧红继母。  1927年,入哈尔滨市东省特别区区立第一女子中学(现为哈尔滨市萧红中学)就读。萧红喜欢文学和绘画,在校刊上发表过署名悄吟的抒情诗。  1929年,祖父去世,萧红十分悲痛,因为祖父是她最亲的人。祖父去世后,她对家庭已没有感情和留恋。      1930年,初中毕业,不顾家庭反对而出走北平,入北平大学女子师范学院附属女子中学读高中一年级。因为没有家庭的支持,不久生活陷入困顿中。      在其故居侧边的萧红纪念馆里,我们看到更多的有关萧红的生平的的介绍,这位有才能的女作家,应说是苦难成就了她,时代成就了她,她有幸遇到了鲁迅这样的大家,才能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1931年1月,萧红寒假中离开北平返回呼兰,被软禁在家中。同年2月底,萧红再次去北平,不久未婚夫汪恩甲追到北平。3月中旬,两人一起离开北平回哈尔滨。汪恩甲的哥哥汪大澄不满萧红去北平读书,代弟弟解除了与萧红的婚约,萧红到法院状告汪大澄。汪恩甲为了顾及哥哥的声誉,违心承认解除婚约是自己的主张。萧红输掉了官司,回到呼兰,后随家搬到阿城县(现哈尔滨市道外区民主乡)福昌号屯,被迫与外界隔绝。  1931年10月,萧红从福昌号屯经阿城逃到哈尔滨。一个月后与汪恩甲到道外十六道街东兴顺旅馆同居。半年后,萧红怀孕,临产期近,汪恩甲却不辞而别。萧红写信向哈尔滨《国际协报》副刊编辑裴馨园求助,裴馨园多次派萧军到旅馆给萧红送书刊。萧红因此结识萧军。      萧军与萧红。可以说是一对鸳鸯劫。相生又相克。他们莫明其妙地相爱又莫明其妙地分离。。在我看来是当时作为文学青年的萧军很难得一遇女作家,看到楚楚可怜的萧红,生出英雄救美的情怀,把落魄的萧红爱了。日,松花江决堤,洪水泛滥市区,由于萧红欠钱太多,旅馆不让萧红离开。萧军趁夜租了一条小船,用绳子把萧红救出,到裴馨园家暂住。不久萧红住进医院分娩,孩子生下后因无力抚养而送人,后夭折。出院后,两人住进道里新城大街(现道里尚志大街)的欧罗巴旅馆,开始共同生活。因没有固定收入,二人仅靠萧军当家庭教师和借债勉强度日。  1932年11月,萧红、萧军从欧罗巴旅馆搬出,安家于道里商市街25号(现道里区红霞街25号)。    933年10月,在舒群等人的帮助下,萧红、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自费在哈尔滨出版。萧红署名悄吟,萧军署名三郎。  《跋涉》的出版,在东北引起了很大轰动,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也为萧红继续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34年6月,因《跋涉》中大部分作品揭露了日伪统治下社会的黑暗,歌颂了人民的觉醒、抗争,带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进步色彩,引起特务机关怀疑,为躲避迫害,萧红、萧军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逃离哈尔滨,经大连乘船到达青岛。端午节前一天,舒群夫妇在大港码头接了二萧,一起住在观象一路一号。萧军在《青岛晨报》任主编,萧红集中精力,勤奋写作,完成著名中篇小说《生死场》。此间,他们与上海的鲁迅先生取得联系,并得到鲁迅的指导与鼓励,称赞中国左翼文学一下子多了两个实力作家。      1934年11月,萧红、萧军与作家张梅林离开青岛抵达上海。在上海,萧红、萧军经常到鲁迅家做客,向鲁迅请教。鲁迅特意将萧红、萧军介绍给茅盾、聂绀弩、叶紫、胡风等左翼作家。这些人后来都成为萧红的好朋友,对她的创作和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鲁迅和许广平不但在创作上指点他们,还十分关心他们的生活。不久,叶紫、萧红、萧军在鲁迅的支持下结成“奴隶社”。  1935年12月,《生死场》以“奴隶丛书”的名义在上海容光书局出版,署名“萧红”。鲁迅为之作序,胡风为其写后记,在文坛上引起巨大的轰动和强烈的反响,萧红一举成名。      1936年7月,因与萧军在感情上出现裂痕,为了求得解脱、缓解矛盾,萧红只身东渡日本。1937年9月,萧红、萧军撤往武汉,结识著名青年诗人蒋锡金,住进他在武昌水陆前街小金龙巷25号的寓所。  不久,东北籍青年作家端木蕻良也搬来与他们同住。  此时三人更有感情上的纠葛。      1938年1月萧红、端木蕻良随丁玲率领的西北战地服务团来到西安;4月,萧红与端木蕻良一起回到武汉;5月,两人在武汉结婚。      1940年1月底,萧红随端木蕻良离开重庆,飞抵香港,住在九龙尖沙嘴乐道8号。  日,日军占领香港。萧红肺结核病情加重,被送进香港跑马地养和医院,因庸医误诊为喉瘤而错动喉管,手术致使萧红不能饮食,身体衰弱;1月15日,端木蕻良和骆宾基将萧红转入玛丽医院;第二天,萧红精神渐复,在纸上写下“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日,玛丽医院由日军接管,萧红被送进红十字会在圣提士反女校设立的临时医院。1月22日上午10点,萧红病逝,享年31岁。据说,临终前只有那个小文青骆在身边。  萧红的一生,无疑是悲剧的一生,她的出走,她的婚姻。固然是时代造成的,是那时中小地主阶级家庭常上演的叛逆。但和她本人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糸。她是有才能的。在我看来,如果她的生活态度严肃一些,做人清洁一些,也许会活得长一些,也可能是天妒红颜吧,她抽烟酗酒,和三个男性纠缠不清,感情上处理十分低能。  不是我这样说她啊,对于一个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地位的作家我还是推崇的,但也有客观的分析。。  葛浩文:萧红在本质上是个善于描写私人经验的自传体式作家。  张耀杰:萧红有文学才华但做人不及格。  王东成:对萧红人性的不洁和过错要作同情的理解。    我们现在说什么也没用,也无法了解当时真实情况。斯人已逝,愿她,他,在天国安息吧。毕竟她是写人类灵魂的作家。虽然她写不了自已。
  一代才女,可惜可怜,悲哀悲哀!
  浅止也爱好文学吗,想起好多年前征婚人好有一条:爱好文学,哈,那时文学多么受推崇啊,现在还有人这样说吗?  中午饭在呼兰吃还行,七元钱菜带饭。呼兰有一个天主大教堂,相当壮观,不能不发图。          
  西方建筑有多种风格,哈尔滨能留下来的楼房都是有风格的,我们中国人本来建筑水平不差,但就风格而言,侧单一了些。所谓哥特式风格是这样的。  哥特(Goth),原指代哥特人,属西欧日耳曼部族,同时,哥特也是一种艺术风格,主要特征为高耸、阴森、诡异、神秘、恐怖等,被广泛地运用在建筑、雕塑、绘画、文学、音乐、服装、字体等各个艺术领域,哥特式艺术是夸张的、不对称的、奇特的、轻盈的、复杂的和多装饰的,以频繁使用纵向延伸的线条为其一大特征,主要代表元素包括蝙蝠、玫瑰、孤堡、乌鸦、十字架、鲜血、黑猫等等。      15世纪时,意大利人有了振兴古罗马文化的念头因而掀起了灿烂的文艺复兴运动,由于意大利人对于哥特族摧毁罗马帝国的这段历史情仇始终难以释怀,因此为了与这段时期有所区分,他们便将中世纪时期的艺术风格称呼为“gothic”,即“哥特”,意为“野蛮”,尽管“哥特”这个词多少有些负面的意味,但事实上,为数众多的哥特风格作品其艺术价值是非常高的。      哥特式建筑以卓越的建筑技艺表现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强烈情感,对后世其他艺术有重大影响,其魅力来自于比例、光与色彩的美学体验。整体风格为高耸削瘦。    
  教堂下的人们,不一定信天主。呵。        
  如今信教的人远比爱好文学的人多啊,哈哈!
  浅止一定是爱好文学的,对不?呵。  回程到公路桥下,来时的公车不在此上,又找了好久,最后是在望江大酒店前那路口,一抬头,原来这儿就是哈药集团!                回到红砖街,从红砖街走起,红砖街也有不少吃店。晚餐吃了黄文鸡饭,                吃罢又行中央大街,一直走到防洪纪念塔,防洪塔夜来变幻五色,游人如织。我们也一直玩到深夜。  这回在街上看到了哈尔滨的街头音乐会,演出人员服装正式,演的都是名曲。气质不凡,显示出哈市真不是一般的洋气!            走过的人大多走过,少有驻足聆听。而我则听了好久,当人沉浸在悠扬动听的曲调中时,都市的浮华,繁杂都消失了,音乐的力量就是传大啊。      江堤人多,不知今夕何夕。              作为新地标的防洪纪念塔。夜空中绽放光芒/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达人秀老太太跳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