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智名楠中间起个什么字中间带嘉的女孩名字字

曹姓男孩名字-曹姓名字大全-姓曹男孩取名字大全-曹姓男孩起名(29)
------分隔线----------------------------
2013年8月份黄道吉日,黄道日历专有名词解释,五行是构成宇宙之最基本元素,也代表宇宙...
苏珊米勒2013年8月星座运势分析白羊座运势,7月31日满月的力量令你渴望休息。 7月第一...
白羊座2013年8月星座运势分析,白羊座,星座运势分析,白羊座星座运势分析,运势分析....
对白羊来说,潜意识里不想再自欺欺人的意识逐渐明朗化,例如面对不客气的人,会勇敢地...
天蝎座2013年8月份运势分析,2013年8月份,天蝎们在职场上很有可能会遇到一些不开心的...
延续着2012年的趋势,双子座于2013上半年的感情运,依然是水涨船高!有对象的人,浪漫...  148、问:少阳帝君仙迹如何?  答:是全真道北五祖之一,为第一祖。姓王讳诚,字玄甫,号少阳,又号东华子。系天仙东王公所降生,故亦称为东华帝君,生于战国时。据《金莲正宗记》云:东华帝君生有奇表,幼慕真风,白云上真见而爱之,曰:“天上谪仙人也”。乃引之入道,授以青符玉篆,金科灵文,大丹秘诀,周天火候,青龙剑法。东华得之,拳拳服膺,三年精心,尽得其妙。遂隐居於昆仑山烟霞洞,结草庵以自居,额曰“东华观”。度门人正阳子钟离云房,嗣法弘教。元世祖至元六年正月诏封其圣号为“东华紫府少阳帝君”。后元武宗又加封为“东华紫府辅元立极大道帝君”。□    149、问:正阳祖师传略如何?  答:是全真道北五祖之一,也称正阳帝君,复姓钟离名权,五代京兆咸阳(今陕西咸阳)人,号和谷子,一号正阳子,又号云房。面容慈善,身材魁梧,美髯俊目,身长八尺。历仕汉、魏、晋为将军,后因兵失利,退隐终南山,得东华帝君授道真诀,复隐晋州羊角山,于正阳洞修炼登仙。强调内丹炼养,创内丹药物、采取、火侯之理论,崛起内丹道之先声,故被全真教尊为北派第二祖。元世祖诏封其为“正阳开悟传道真君”,元武宗加封为“正阳开悟传道垂教帝君”。□    
  150、问:纯阳祖师圣迹如何?  答:是全真道北五祖之一,也称孚佑帝君。姓吕讳岩,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唐德宗贞元丙子年四月十四日巳时,众见一白鹤,自天而降,飞入其母房中,随即吕祖降生。山西蒲坂县(今山西济县)永乐镇招贤里人。传说唐代咸通三年六十四岁进士及第。后游长安,遇钟离权,经过“十试”,乃授以“大道天遁剑法,龙虎金丹秘文”。百余岁而童颜,步履轻疾,顷刻数百里,世以为神仙。其修行以慈悲度世为成道路径,改丹铅与黄白之术为内功,改剑术为断除贪嗔、爱欲和烦恼的智慧,对北宋道教教理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北宋宣和元年诏封为“妙通真人”。元世祖至元六年,封为“纯阳演正警化真君”。至大三年加封为“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    151、问:海蟾祖师仙迹如何?  答:是全真道北五祖之一,五代时道士。名操,字昭远,又字宗成,以号行。燕山(今北京市西南宛平)人。为辽进士,又说名哲,字元(铉或玄)英。事燕主刘守光为丞相。好黄老之学。一日,有道人自称正阳子来谒,海蟾待以宾礼。道人为演清静无为之宗,金液还丹之要,并索鸡卵十枚,金钱十文,一文置几上,累十卵于金钱上,若浮图状。海蟾惊曰:“危哉!”道人曰:“居荣禄,履忧患,其危殆甚!”尽以其钱劈破掷之,辞去。海蟾大悟,遂弃官隐于华山、终南山。后得道仙去。元世祖封其为“海蟾明悟弘道真君”。元武宗加封为“海蟾明悟弘道纯佑帝君”。□  
  152、问:重阳祖师传略如何?  答:是全真道北五祖之一。金代道士,全真道的创立者。原名中孚,字允卿,后应武举,易名德威,字世雄,入道后改名喆,字知明,号重阳子。咸阳(今属陕西)大魏村人。政和壬辰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生,出身豪门,伪齐阜昌(西元年)时曾应礼部试未第,金熙宗天眷时应武举,中甲科。年四十七,顿猛省,解绶归。弃妻儿,拂衣尘外。游终南山,遇正阳、纯阳二师,因再拜求道,密授金丹口诀。次年复遇二师于醴泉观,更授金丹真旨。大定八年和九年间创立“三教七宝会”、“三教金莲会”、“三教三光会”、“三教玉华会”、“三教平等会”,主张儒、道、释三教的合流,提倡“全神炼气”,“出家修真”,不炼外丹,并制定道士出家的制度。元世祖至元六年追封为“全真开化真君”。元武宗至大三年加封为“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著有《重阳全真集》、《重阳教化集》、《立教十五论》等。度化弟子有马丹阳、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女)等,后世称“北七真”,又分别创立遇仙、南无、随山、龙门、嵛山、华山、清静七派,极大地弘扬了全真教,在道教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153、问:何为道教全真七祖(七真)?  答:七真是由王重阳祖师一脉传承者:  一、邱长春(邱处机传龙门派)  二、刘长生(刘处玄传随山派)  三、谭长真(谭处端传南无派)  四、马丹阳(马
钰传遇仙派。)  五、郝广宁(郝大通传华山派)  六、王玉阳(王处一传嵛山派)  七、孙不二(孙清静传清静派)。是为北派七真也。□  
  154、问:邱长春真人传略如何?  答:邱祖(西元年)金代道士。全真道北七真之一。字通密,自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今属山东)人。十九岁在宁海昆嵛山(今山东牟平东南)出家,拜王重阳为师。金世宗大定十四年入蹯溪穴居,乞食度日,行携一蓑,人称“蓑衣先生”。随后赴陇州龙门山隐居修道,为龙门派创始人。元太祖(成吉思汗)遣使召之,翌年应诏与弟子尹志平、宋德方、李志常等十八人同往西域雪山。太祖问治国之方,邱祖对以敬天爱民为本;问长生久视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太祖深契其言,赐号“神仙”,爵“大宗师”,掌管天下道教。赐居太极宫,改名长春宫(今北京白云观)。元世祖至元六年追赠为:“长春主道演教真人”。元武宗时加封为:“长春全德神化明应真君”,是为龙门派祖师。清乾隆皇帝赞邱祖曰:“万古长生,不用餐霞求秘诀;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    155、问:刘长生真人事迹如何?  答:刘祖(西元年)金代道士。名处玄,字通妙,号长生子,山东莱州人,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七年七月十二日。事母至孝,立誓不婚不宦,清静固守。屡欲修道,其母不许。至孝宗五年,其母弃世。大定九年重阳祖师见其神采不群,引之入道。后常乞食炼形,离人远物。金章宗泰和三年二月初六日,处玄羽化登仙,行世五十有六。元世祖至元六年封其为“长生辅化明德真人”,元武宗加封为“长生辅化宗玄明德真君”。俗称随山刘祖,留传随山派。□  
  156、问:谭长真真人传略如何?  答:谭祖(西元年)金代道士。长真真人名处端,字通正,号长真子,河南洛阳人,后迁山东宁海州,生于金天会元年三月初一日。幼时失足堕井,坐于水而不浸,后遇人救起。年十五有志于文,因感风痹疾。大定七年,闻马丹阳拜王重阳为师之事,遂弃家往拜重阳为师学道,宿疾顿除,后得授道诀。至淳熙丁未年七月十二日仙化。元世祖至元六年春正月赠封为“长真云水蕴德真人”。武宗加封为“长真凝神玄静蕴德真君”。为南无派祖师。□    157、问:马丹阳真人事略如何?  答:马祖(西元年)金代道士。丹阳真人名钰,字玄宝,号丹阳子,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人,生于金天会元年五月二十日子时。母梦麻姑赐丹一粒,吞之觉而有孕。遂名之曰从义,字宜甫。兄弟五人,丹阳居其次,家财巨富。幼时常诵乘云驾鹤之诗。娶孙氏女,生三子。年四十五,遇重阳祖,乃乞为师!授得真诀。孙氏亦好道。金大定七年七月,王重阳祖师自终南山来宁海传播全真道,见面一句:“终南不远三千里,特来扶醉人,宿缘仙契有知己之寻耳”。令丹阳大吃一惊,遂拉妻子孙不二拜于重阳祖师足下,以王重阳为师,出家学道,捐资为其筑庵,名曰“全真庵”,从此,凡入道者皆称“全真道士”,全真道遂正式建立。后夫妇相继成道。元世祖至元六年公元,封其为“丹阳抱一无为真人”,元武宗加封为“丹阳抱一无为普化真君”。俗称遇仙马祖,留传遇仙派。□  
  158、问:郝广宁真人事迹如何?  答:郝祖(西元年)金代道士。广宁真人名大通,字太古,号广宁子,山东宁海人,生于金熙宗天会十八年正月初三日。初名玲,号恬然。事母至孝,有出尘修真之志,好读易,晓卜筮。年二十八,遇重阳祖于宁海州,背坐于石。郝曰:“请先生回头”!重阳祖曰:“君何不回头”?郝忽惊异!遂拜为师。重阳授以二词,郝大悟曰:“有母在,未能即入道”!次年母终,遂弃家寻师,入昆仑山修行,得授真诀,后乃成道。元世祖至元六年追赐为“广宁通玄太古真人”,元武宗时加封为“广宁通玄妙极太古真君”。俗称华山郝祖,留传华山派。□    159、问:王玉阳真人传略如何?  答:王祖(西元年)金代道士。玉阳真人名处一,字静通,号玉阳子。宁海(今山东牟平)人,宋高宗绍兴十二年三月初十日,其母梦丹霞披体而生。七岁时疾死而复苏,由是知生死之事。大定戊子年,闻重阳祖师至州,往迎之,拜为师。重阳携之至昆嵛山烟霞洞修仙,授以真道口诀。元世祖至元六年追封为“玉阳体玄广度真人”,元武宗时加封为“玉阳体玄广慈普度真君”。俗称嵛山王祖,留传嵛山派。□  
  160、问:孙清静仙姑事迹如何?  答:孙祖(西元年)金代女道士。清静仙姑名不二,号清静散人,山东宁海人,生于金天会二年正月初三日,母梦六鹤飞舞于庭,一鹤入怀,觉而遂生。孙姑性慧聪明,温和慈善,严于礼法。长适马丹阳,克尽妇道,生三子。与夫丹阳拜重阳祖为师,筑全真庵学道。后孙姑从风仙姑居洛阳风仙洞,修炼七年,道成。元世祖至元六年追赠为“清静渊真顺化真人”。元武宗加封为“清静渊真玄虚顺化元君”。俗称清静孙祖,留传清静派。□    161、问:何为南五祖?  答:南宗五祖系由刘海蟾祖师所传,张紫阳、石杏林、薛道光、陈泥丸、白玉蟾等五位真人为南五祖。□    162、问:张紫阳真人传略如何?  答:悟真紫阳真人(西元984~1082年)北宋道士。姓张名伯端,字平叔,浙江台州天台县人。幼习儒业,历久不第,改学玄道,通三教典籍,及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因未遇至人,常游西蜀。年八十二,感遇海蟾祖师,传授金丹药物火候之秘。改名用诚,号紫阳。北宋熙宁八年作《悟真篇》,宣扬内丹修炼和道教、禅宗、儒教 “三教一理”思想。主张“性命双修”、“先命后性”的修炼方法,对后世道教影响甚大,被全真尊奉为南宗五祖之首,紫阳派的祖师,称“紫阳真人”。□  
  163、问:石杏林真人事迹如何?  答:翠玄杏林真人(西元年)宋代道士。姓石名泰,字得之,号翠玄子,号杏林,又号紫虚子。常州(今属江苏)人。性好黄老之道,宋神宗元丰年间,得遇紫阳祖师,授以大丹秘法,修之。经常行医救人,不受答谢,惟愿植一杏树,久遂成林,人称之为“石杏林”。主张以修炼内丹(亦称“修性命”)为主。强调“只寻身内药,不用检丹书。”至崇宁丙戍年,时八十五岁,绿发朱颜,神宇不凡,苦修道成。□    164、问:薛道光真人事略如何?  答:道光紫贤真人(西元年)宋代道士。姓薛名式,字道源,陕西凤翔府宝鸡县人。初为僧,号毗陵禅师,居福安寺,参修严长老,深明佛法。宋徽宗大观时,忽念谈禅不能长生,志向金丹玄学。丙辰岁得遇石翠玄真人,因语昔时传道之故,道源闻言,即稽首皈依,求受玄功。翠玄真人见其诚意,乃授以丹道,后改名道光,号紫贤。成道后人称为道光紫贤真人。□    165、问:陈泥丸真人事迹如何?  答:泥丸翠虚真人,宋代道士。姓陈名楠,字南木,号翠虚,广东惠州博罗县白水山人。好黄老道学,先遇黎母山灵人,授景霄火雷琅书,能捏土为药医人,故号泥丸翠虚。宋政和年间,擢道院录事。后遇薛道光真人,授以刀圭大丹,居罗浮山,炼成仙去。□  
  166、问:白玉蟾真人传略如何?  答:玉蟾真人(西元年)南宋道士。白玉蟾真人本姓葛,讳长庚,字如晦,又字白叟,号海琼子。琼州(今海南岛琼山)人。一说福建闽清人。十二岁举童子科,谙九经,能诗赋,且长于书画。长而笃志玄学,辞家遍访名师,苦志修炼,参游各地,于惠州得遇泥丸真人,携归罗浮,授以金丹火候之法,后居武夷山得道,称为琼绾紫清真人。□    167、问:道教八仙是哪八位?  答:道教八仙,最早见于元时 “八仙庆寿”剧本,指八位修道证果的仙人,即汉钟离、吕洞宾、张果老、韩湘子、李铁拐、曹国舅、蓝采和、何仙姑是也。□    168、问:汉钟离系何来历?  答:汉钟离系古仙人,复姓钟离名权,字云房,即正阳帝君也。其事迹详于《正阳祖师传略》。□    169、问:吕洞宾仙迹如何?  答:吕洞宾即孚佑帝君,姓吕名岩,字洞宾,号纯阳子。其事迹详于《纯阳祖师圣迹》。□  
  170、问:张果老来历如何?  答:唐代人,姓张名果,隐居中条山。玄宗开元二十一年(西元733年)屡遣使召之,问治道神仙事,语秘不传。欲以玉真公主嫁之,果笑,固不奉诏。擢银青光禄大夫,号“通玄先生”,恳辞还山,玄宗为之建栖霞观。《太平广记》卷三十载:果常乘一白驴,日行数万里,休则重叠之,其厚如纸,置于巾箱中,乘则以水噀之,还成驴矣。□    171、问:韩湘子传略如何?  答:唐时人,姓韩名湘,吕洞宾度之学道成仙。《酉阳杂俎》载,其为韩愈宗侄,性狂放,能奇术。湘欲度其叔愈,曾在初冬时数日内令牡丹花开数色,每朵又有诗一联,“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之句。愈不悟,湘乃别去。后愈以谏迎佛骨事,贬剌潮州,别家赴任,途经蓝关,值大雪,马惫于道。湘忽至,愈悟曰:“子言验矣”!然志忠于君,终不欲随湘学仙。此为韩湘子度叔之事略也。□    172、问:李铁拐事迹如何?  答:李铁拐也称“铁拐李”。姓李名玄,曾遇太上老君而得道。一日赴李老君之约于华山,属其徒曰:“吾魄在此,倘游魂七日不返,方可焚吾魄也”。后徒以母急病迅归,六日即化之,李至七日归,失魄无依,乃附一饿殍之尸而起,蓬首垢面,坦腹跛足,并用水喷倚身的竹杖,变成铁杖,故名。□  
  173、问:曹国舅得道之事迹如何?  答:姓曹名景休,宋徐州人。据《续文献通考》云:“曹国舅宋曹太后之弟,因称国舅,学道山岩间,遇钟离权吕洞宾辈,引入仙班”。一日吕祖同钟离权问曰:闻子修养!所养何物?对曰:养道!曰:道何在?曹因指天。曰:天何在?曹又指心。二祖笑曰:天即道,道即心,子见本来矣!遂授以修真秘旨,令其修炼,未几道成,二祖来引之去。□    174、问:蓝采和之行略如何?  答:蓝采和是唐时逸士,常着破烂衫,夏则加絮,冬则卧雪,气出如蒸,时携篮唱踏踏歌于长安市,歌词多神仙意。其踏歌云:“踏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红颜一春树,流年一掷梭。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纷纷来更多。朝骑鸾凤到碧落,暮见苍田生白波。长景明晖在空际,金银宫阙高嵯峨”。后得钟离祖师度引,在濠梁间酒楼,酒醉乘鹤仙去。□    175、问:何仙姑是何出处?  答:何仙姑名琼,为唐广东增城女子,住云母溪。年十三,随女伴入山采茶,俄失伴独行,迷归路。见东峰下一人,修髯绀目,冠高冠,衣六铢衣,即吕祖也。仙姑亟拜之。吕祖与一桃曰:食此尽,他日当飞升,不然只居地中也。仙姑仅食其半,祖指以归路。仙姑归,自谓只一日,不知已逾月矣,自是不饿,无漏。洞知人事休咎,后尸解去。此为何仙姑得吕祖度化而成道之事也。□  
  176、问:扁鹊是何来历?  答:扁鹊是我国古代的名医,《史记》称其姓秦,名越人,春秋渤海莫人(今河北任邱)。他精通医道,闻名天下,被誉为神医。因医术神奇,医德高尚,遂被封为药王。祭祀扁鹊的药王庙(含墓)在河北任邱。□    177、问:孙思邈是何来历?  答:药王中最有名的是唐代神医孙思邈。《旧唐书》说其为京兆(今陕西耀县)人。北周宣帝时,居太白山修道,后期隐居终南山,行医济世。著书《备急千金要方》,北宋崇宁二年,赠封为“妙应真人”。孙思邈擅长阴阳术,主张治病必须“天人合一”,认为“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代”,人亦有“四肢五脏,一觉一寝”与之相应;天转运,“和而为雨,怒而为风,凝为霜雪,张而为虹霓”,谓此为“天地之常数也”,人“呼吸吐纳,精气往来,流而为荣(营)卫,彰而为气色,发而为声音”,称此为“人之常数也”。二者相结合,“阳用其神,阴用其精,天人之所用也”。提倡“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圣德,辅之以人事”,最终使“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后人以此理论治病,救活了许多人,德荫后世,享龄一百二十余寿而羽化归真,因此后人尊称他为“药王”,又称之为“真人”。□  
  178、问:张三丰是何来历?  答:张三丰本为宋、明间道士,名通,字君实,号玄玄子,因为他平时不修边幅,人们又称他“张邋遢”。据《王征南墓志铭》和《宁波府志》称,北宋时的张三丰北赴汴京的一个晚上,梦见真武大帝降临,传授给他一套奇掌神拳。第二天早晨,正好有一群强盗打家劫舍,张三丰便用此拳打败了这伙强盗。此后,他来到武当山继续修炼拳法掌诀,并将所炼之术定名为武当内家拳,不久便以此闻名于世。明英宗天顺三年(西元1459年)封其为“通微显化真人”。明世宗加封为“清虚玄妙真君”。□    179、问:道教里对龙是怎么解释的,对“神通”是怎么解释的?   答:龙是中国传统的四灵之一,后被佛教借用为护法的八部众。而且传统上的龙与神仙及神话传说一般都是分不开的。   
神通,本来是形容通神的本领,后来引申为一些外显的法术。神通不过是修行大道中的副产品。这些不是目标。所以道教认为只专门修行神通的人是术士,而这种偏离大道而专修神通的方式称为旁门。□
    180、问:道教的现状如何?     答:目前全国各地正式开放的道教宫观有五千多处,全真派和正一派道士约三万余人,普通信徒的人数则难以统计。道教界有自己的全国性组织——中国道教协会。各地还成立了许多地方性的道教组织。在北京有中国道教学院和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各地也设立了一些道教教育和研究机构。中国道教协会办有《中国道教》杂志,一些省市道协和宫观也办有道教刊物。改革开放后,道教界举行了数次全真派传戒和正一派授箓活动,使道教的传承按传统的仪轨有序进行。 □    
  附录:道教节日表    正月  初一日
天腊之辰  初三日
郝真人圣诞、孙真人圣诞  初五日
孙祖清静元君诞  初九日
玉皇上帝圣诞  十三日
关圣帝君飞升  十五日
上元天官圣诞、灵宝天师圣诞  十九日
长春邱真人圣诞    二月  初一日
勾陈天皇大帝圣诞、长春刘真人(刘渊然)圣诞  初二日
土地正神诞、姜太公圣诞  初三日
文昌梓潼帝君圣诞  初六日
东华帝君圣诞  十三日
葛真君圣诞  十五日
太上老君圣诞  十九日
慈航真人观音大士圣诞    三月  初一日
谭祖长真真人诞  初三日
玄天上帝圣诞  初六日
眼光娘娘圣诞  十五日
天师张大真人圣诞、财神赵公元帅圣诞  十六日
三茅真君得道之辰、中岳大帝圣诞  十八日
王祖玉阳真人圣诞、后土娘娘圣诞  十九日
太阳星君圣诞  二十日
子孙娘娘圣诞  二十三
天后妈祖圣诞  二十六
鬼谷先师诞  二十八
东岳大帝圣诞    四月  初一日
长生谭真君成道之辰  初十日
何仙姑圣诞  十四日
吕祖纯阳祖师圣诞  十五日
钟离祖师圣诞  十八日
北极紫微大帝圣诞、泰山圣母碧霞元君诞、华佗神医先师诞  二十日
眼光圣母娘娘诞  二十八
神农先帝诞    五月  初一日
南极长生大帝圣诞  初五日
地腊之辰、南方雷祖圣诞、地祗温元帅圣诞、雷霆邓天君圣诞。  十一日
城隍爷圣诞  十三日
关圣帝君降神、关平太子圣诞  十八日
张天师圣诞  二十日
马祖丹阳真人圣诞  二十九
紫青白祖师圣诞    六月  初一至初六日南斗星君下降  初十日
刘海蟾祖师圣诞  十五日
灵官王天君圣诞  十九日
慈航观音成道
  二十三
火神圣诞  二十四
南极大帝中方雷祖圣诞、关圣帝君圣诞  二十六
二郎真君圣诞    七月  初七日
道德腊之辰  十二日
西方雷祖圣诞  十五日
中元地官大帝圣诞  十八日
王母娘娘圣诞  十九日
值年太岁星君圣诞  二十日
刘祖长生真人圣诞  二十二
马元帅圣诞  二十三
诸葛武侯诞  二十六
张三丰祖师圣诞    八月  初一日
许府真君诞辰  初三日
九天司命灶君诞  初五日
北方雷祖圣诞  初十日
北岳大帝诞辰  十五日
太阴星君诞    九月  初一至初九日北斗九皇降世之辰  初九日
斗姥元君圣诞;重阳帝君圣诞、玄天上帝飞升;酆都大帝圣诞  二十二
增福财神诞  二十三
萨翁真君圣诞  二十八
五显灵官马元帅圣诞    十月  初一日
民岁腊之辰、东皇大帝圣诞  初三日
三茅应化真君圣诞  初六日
天曹诸司五岳五帝圣诞  十五日
下元水官大帝圣诞  十八日
地母娘娘圣诞  十九日
长春邱真君飞升  二十日
虚靖天师诞(即三十代天师弘悟张真人)。    冬月(十一月)  初六日
西岳大帝圣诞  初九日
湘子韩祖圣诞  十一日
太乙救苦天尊圣诞  二十六
北方五道圣诞    腊月(十二月)  初八日
王侯腊之辰  十六日
南岳大帝圣诞、福德正神诞  二十日
鲁班先师圣诞  二十一
天猷上帝圣诞  二十二
重阳祖师圣诞、丹阳马真君成道  二十四
司命灶君上玉帝奏人善恶  二十五
天神下降探访善恶  二十九
清静孙真君成道    冬至日
元始天尊诞  夏至日
灵宝天尊诞  
  道教常识180问及附录内容至此全部结束,请大家注意是“道教”而不是道家,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道教作为一种宗教组织,其规则性较强,而道家包涵的内容就很广泛了,就不具体说了。  ----------------------------------------------------------------------    明天开始可能会发一些道长的讲解及道友们的讨论,大致上还是会以问答形式进行,可能不会太系统,我筛选一下发吧。
  楼主辛苦!谢谢!
  道长,尸解是怎么回事?我看轮回上就有这个词,还有,你能发一点入们的练气方法吗?城皇庙,灶神之类的是道教的啊,我一直以为是佛教的。
  @意淫是无罪滴
9:31:00    道长,尸解是怎么回事?我看轮回上就有这个词,还有,你能发一点入们的练气方法吗?城皇庙,灶神之类的是道教的啊,我一直以为是佛教的。  -----------------------------  尸解也是仙。    练气法门我是不会发的,刚开始就说过,没有师傅最好不要练,否则出了问题就难办了。还有,法门也是因人而异,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修为好的师傅会根据你自身情况授予不同的方法。
  再次提醒对修炼有兴趣的朋友,在没找到师傅前最好别自己练,当然,可以多读读经修身养性,为以后修道打好基础,入门的书籍呢,当然道德经啊,清静经啊,这是必不可少的,还有其他的一些网上一搜就有的我就不说了。陈撄宁道长的《静功总说》也很好。  读经是要悟里面的道理,修身修心,单单只能看懂是远远不够的,道理若是悟了,那么修起来就简单了。否则就是有再好的师傅再好的法门也没用。  
  说到经书,那就推荐几部吧,这是一位道长对几部入门经书的总结:    《道德经》、《清静经》、《太上感应篇》。适合初学日常读诵。  对于修道来讲,《道德经》,只是其中的一本经书,当然,如果能修好,还是不错的。但是,《道德经》的内容,是主题内容的很少的一点而已。《道德经》,是讲道德文化的。对于修炼养生来讲,只是点点而过而已。其他的内容,也是如此。《道德经》是有启发意义和统领的作用。在修道的门派中,《道德经》从开始,就是修道者的基础入门书,而不是修炼用的经书。在先秦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很多,代表著作很多。而《道德经》称为其中的佼佼者,是有很多原因的。有很多修炼高层次的神仙,并没有著作流传,故此,不可能在文人之中留名。汉天师尊奉老子为祖,是有多重原因的。其中,因为有道德二篇,是一条重要的原因。  《清静经》,是专门讲如何修道证道的。在《道德经》中,对于如何修道证道,讲的很笼统。而《清静经》,则补充发挥了这方面的内容。如果没有从《道德经》中发现,如何修道证道,那么,可以多读读《清静经》,就有可能找到门路。对于读诵《清静经》,其作用和功德,也是很多的。现在,就不一一讲明。以后,有机会的话,可以再讲。
《太上感应篇》,是劝善书,内容也很好。其出现之时,就得到宋皇的御笔作序,这是很稀有的事。也足以说明了他的重要性。在劝善书中,《太上感应篇》,是其中的佼佼者。就是在佛教之中,《太上感应篇》也很流行,并得到尊崇。所以,我们更应该重视才对。如果一个人,不能从内而修证,那么,请尊奉《太上感应篇》。如能切实尊奉,也能超脱。   还有《抱朴子》、《太平经》等也是初级经书,道长也提到过,我找不到了,可惜!    这次应该能发了吧?
  《三洞奉道科诫》分道士为六阶:“一、天真道士,二、神仙道士,三、山居道士,四、出家道士,五、在家道士,六、祭酒道士。”又据道行高低另有尊号。《唐六典》卷四《祠部》云:“道士修行有三号;其一曰法师,其二曰威仪师,其三曰律师。其德高思精,谓之炼师。”
你这不是道教,真正的道教北道全真,戒规正统,南道修行众多修习法门众多也是有规矩的  
  楼主你那是佛教里的东西,哪是道教啊?你要宣扬那些东西你还不如学佛教,修道就看背熟老庄就行,其余杂书,你爱看啥就看啥,天地人仙神鬼,科学神学万物宇宙大小,爱相信哪些就相信哪些,爱怎么修练怎么修练,当然,你病了要治病
回复第23楼(作者:@鑫鑫向荣1 于
10:51:00.0)   LZ很无奈,每发两贴就要等45秒,天涯太抠了!   ----------------------…… ==========因为你粘贴的太容易,而且全是搜来的没有个人观点  
  真正的大道反对等级制度,反对线性传承,是为范围,楼主你不懂就算了,你宣扬那些说明你看不懂五千字道德真言,那你还不如学佛教看五千本佛经
回复第124楼(作者:@老鹰ABCDEF 于
12:28:00.0)   楼主你那是佛教里的东西,哪是道教啊?你要宣扬那些东西你还不如学佛教,修道就看背熟老庄就行,其余杂…… ==========兄台你错了,全真的戒规不比现在的和尚的戒规差多少,全真就是以前僧道儒三家融合后的新道假,另外给楼主说下,这是我跟度娘讨的,呵呵呵呵呵  
  @囙癡爾陹僫
12:27:00    你这不是道教,真正的道教北道全真,戒规正统,南道修行众多修习法门众多也是有规矩的      -----------------------------  我的帖子只普及相关初级知识,我前面也说了,道教作为一个宗教,自然是有众多规矩,但这不属于我发帖意图,唉,你都没看就来说我。  
楼主第一贴说先拜师就是自打耳光啊,道家的师父只有一个,二圣,老庄,其他不言语,真正的信仰是不遵循什么仪式的,你可以不认同,但道祖是不会反对的  
  @老鹰ABCDEF
12:28:00    楼主你那是佛教里的东西,哪是道教啊?你要宣扬那些东西你还不如学佛教,修道就看背熟老庄就行,其余杂书,你爱看啥就看啥,天地人仙神鬼,科学神学万物宇宙大小,爱相信哪些就相信哪些,爱怎么修练怎么修练,当然,你病了要治病  -----------------------------  我就知道会引来佛教徒,呵呵,道理还不明白就来人身攻击了,这是佛祖教的么?不想与你多说,请自重!
  牛人们,那我不算道教啦?我可是黄老派里的黄帝一派的啦
回复第128楼(作者:@鑫鑫向荣1 于
12:35:00.0)   @囙癡爾陹僫
12:27:00   你这不是道教,真正的道教北道全真,戒规…… ==========发知识帖,普及知识贴我认同并且感恩,但不要上来就要人认师父,我会怀疑你的动机,我要普及知识就一个,看老庄,当你懂得自然之道你就是道家的信徒  
  你怎么会把我看成佛教徒?楼主看来你真的挺小的,不说了
  @囙癡爾陹僫
12:37:00    楼主第一贴说先拜师就是自打耳光啊,道家的师父只有一个,二圣,老庄,其他不言语,真正的信仰是不遵循什么仪式的,你可以不认同,但道祖是不会反对的      ----------------------------  看来你不是实修之人,顶多看了些书而已,那我确实没什么好与你争论的。  我说过是发的道长和道友们讨论或者整理的东西,我什么时候说要发自己的观点了?不好意思,我没那么高修为,让您失望了!
  你怎么会把我看成佛教徒?楼主看来你真的挺小的,不说了
我不攻击楼主,但是不管是休习的宗教的,都是这样粘贴,全然不把二圣放在眼里,第一个就是,你们要找师父,找到师父就好了,师父教的什么,还是二圣徒弟的徒弟的道理,这不就是找徒弟的吗  
回复第136楼(作者:@鑫鑫向荣1 于
12:42:00.0)   @囙癡爾陹僫
12:37:00   楼主第一贴说先拜师就是自打耳光啊,道家…… ==========你真说对了,我不实修,但你不能说我不是道教徒,其他不言语  
  楼主你别说这些了,你要说就把孙思邈的生活修练方法说说就行了,你再说那些东西真的就是误人子弟了
  呵呵,其实要谢谢上面两位帮我顶贴,这样才能被更多人看到。每个这样的帖子都会有反对声,其实并不惊讶。  我只想说,学道之人那么多,师承不同法门不同,自己学到的东西自然不同,哪怕是看书的就和实修的都有很大不同,我接触到的大多是实修派,没那么多大道理好讲,高谈阔论从来没听过,所以要和我争的话,根本没必要,就像修行人一样,有的隐于市有的隐于山,你能说哪种更好??我开始就说了,这帖子是为了宣传中华传统文化,给那些一直想着修道的朋友们一些参考。其他人,算了,道不同不相为谋。  
回复第137楼(作者:@老鹰ABCDEF 于
12:46:00.0)   你怎么会把我看成佛教徒?楼主看来你真的挺小的,不说了   [消息来自掌中天涯]    ==========他们实修,我们跟他们不是一路人,咱们观点倒是挺接近,不过我没你那么偏激,就算他是假的实修,也自有他的归宿,不要声讨了,来,咱们亲近亲近  
  我只好这么说,阴阳才能和谐,我坚决反对同性恋,而且,九零后太老了,不中吃
  楼主本来就是假实修,他要是真实修现在不知道在怎么挣扎
  谢谢分享。
  今之称道学先生者,莫不记得先贤语录、古圣经文,遂高谈性命,群推理学之儒,而问性命之在身心究是如何光景、如何模样,未有不咋舌而不能道者;又况既无下学,则基址无本,到头来,书是书,人是人,所述皆其唾余,而微言大义一毫不能有于身心,虽高谈阔论,一若博大通儒,而施之于日用事为,无有半点如人意者,此无本之学,不足道也。——黄元吉。楼主继续,不必理这些人。
  好贴啊!正是我想要的知识贴
  《道门通教必用集》中将道士分作了七等,这个分类至今仍在通用。以下为七种道士详解。   天真道士:此类道士指得道修得天仙后仍在世间游走的仙人,吕祖(吕洞宾)便是此类道士的代表。   神仙道士:此类道士指得道修得地仙后仍在人间游走的仙人,三国时期戏弄曹操的左慈便是其中代表。   幽隐道士:此类道士指修的高深道术即将成仙的道士,张三丰真人游戏人间时就是此类道士的代表。   山居道士:此类道士大多已了却了世间的俗务入深山修行,此类道士的代表即隐居名山的道教徒。   出家道士:此类道士指在道观内修行,起居饮食都在道观内进行的道教徒。道观修行是道士为道教作出相应贡献的阶段,道术的传授必须要有损有盈,如果只为个人修行而不理道教传承,则很难修道有成。   在家道士:又称火居道士。在个人家中修行,在家中传道的道士,此类道士多是还未了却世间俗务的道士,如不了却则会影响修道。   祭酒道士:指熟悉道教经典规诫了解斋醮具体操作却不愿接受传度仪式的道教徒。
  @君何不回头耶
14:21:00    今之称道学先生者,莫不记得先贤语录、古圣经文,遂高谈性命,群推理学之儒,而问性命之在身心究是如何光景、如何模样,未有不咋舌而不能道者;又况既无下学,则基址无本,到头来,书是书,人是人,所述皆其唾余,而微言大义一毫不能有于身心,虽高谈阔论,一若博大通儒,而施之于日用事为,无有半点如人意者,此无本之学,不足道也。——黄元吉。楼主继续,不必理这些人。  -----------------------------  谢谢,看来道友也注重实修,同道中人!
  道长曰:道门中有三乘之法,上乘者,长生久视,成仙了道;中乘者,开坛演教,度化群迷;下乘者,苦己利人,随处方便。三乘量力行去,各有结果。    万人好道者,有一二真修道者。万人修道者,未必有一二得道者。
  鼎一个,吃不消
  道长答修炼(1):  师贵有自知知人之明,法有万千,不是人人可修
  功夫无所谓深浅,都是一步步走的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是不会有什么进步的
  人处社会之中,无事才不正常
  贵修行,不在参悟
  别老想身外事,多注意身内事
  各修各的道,就很好
  道不同,不相为谋
  道在日用间,非外世间寻,简简单单去体悟,实实在在做本人;谈玄论奇客,妙笔生花文,言之万千总归虚,何不扭头探生源。如何扭头探生源呢?放下身心一切空,抱元守中造神气
  放下身心即可,何必放下一切
  抱既处,守既意,中既身正中之空明
  明白也是无益,老实修行才真
  不在参悟,而在实修
  心存身内,意不外驰,久之有感,乃能通达
  放下散乱之心,乃能专心
  心存身内,意不外驰,久之有感,就会感到身正中之空明  下手如此,得手如此,好好用功,才是实在   有生乎无,无生乎有,有无无有,乃生生化化之道  正因不好,所以才好,要是光好,如何求好?       
  道长答修炼(2):  现在修行的门派很多,有的说是修仙,实际不是。   门派不同,法门各异,当然结果也不会是一样的。有的飞升,有的长生,有的羽化,有的尸解,有的出神,这都算比较高级的,呵呵,还有别的,就是比较低级的了。  道不在虚幻,而在于真实,不在于玄夸,而在于朴素,不在于言谈,而在于潜行。   做人不要太聪明,修行也不要聪明。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吾以吾心度量人,人以人心度量己。   我不是神仙,却每时每刻都在修炼,还是看看自己吧。  不管怎样,只有自己去体会,才是真实的。  什么功法好??什么功法不好??和你有什么关系? 你不体会,怎么知道是假的呢?   空谈一生,还是要死。  我是一个俗人,一个很普通的平常人;我不是电视里的人,我是现实生活中的人。   安心修炼,莫问是非。  有数日有气感者,有十几天有气感者,有月余有气感者,有年余有气感者,还有十多年才有气感的。  你心中求什么?该求什么就求什么。
  本为荒谬之事,以荒谬对之,何怪之有?   世人但见他人错,何时能闻自身过。  空谈万言,不如实修一日。      
  体道自然,可保平安,妄心一起,魔障现前。  看得越多,知障越多。  空中楼阁虽美,犹是镜花水月,万丈楼台,起于掊土。  再高级的功法,你不去练,还是白搭,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养生功一般是静功,导引术,武术气功一般是动功,硬气功;养生功不能练到硬气功那种功效,养生功是练硬气功的基础功,如果没有内功,就练硬气功的话,一来练起来不容易,二来即使练成了,也是镜花水月  放下身心,只管用功。  就是修行多年的,也未必能入静。  牢魂固魄,可以延生。  多吃清淡凉爽之物,勿食荤腥辛辣之品。  老有杂念如何办?一念代万念。  实实在在做人,老老实实修行。   
  好奇的我,路过支持一个!
  道长答修炼(3):  有师有友有善知识,皆是外缘所造,何不寻找自我为之?看得清自己,比什么都好啊。  社会啊,就需要多加磨练,并非心中明即可,更非外缘所能助之,最重要的是不被心迷,识得自我,就可随缘造化。  不要陷在书中,不知自拔。  心意所在,何分子午?动静随意,且看功态。  修炼不拘于时辰,得闲便可行功法。  修炼何必拘于打坐??和尚坐禅犹是空幻。  我很孤陋寡闻,还是多找网上高人研究吧。  我说话直,处事直,也不喜欢装模做样的人。  聪明人心思灵活,未必做聪明事。  何必追求心性足还是不足。  形不在,则神不存。  自己都不存在了,万物存之,与己何益?   道道相通,法法相融,世界犹是我身,我身犹是世界。念大则包含宇宙,望远则达于八荒,思微则洞于身内。  功夫,心性不可分。  世间事多繁杂,修持各异,若尽同,则不是社会了。  
  天存妖魔,就如同存人神一样,呵呵,造化之施,非凡俗所能妄测之。  不要贪图小便宜,而不觉成为钩上鱼。  修道者塌实做好今生就好。  修道者也不能避缘的。  所以道者要重今生,非往世来世也。  患心思太多,非受道之器。  成之天意,败之天意。生者自生,死者自死,皆是天意。  不是孽缘太重,而是妄想太多。  人生苦乐多有,若全苦全乐,则不为人生。  想的事不少,就是记不得自己。  有意义就生?无意义就死?不知这意义和你有什么干系?是为了意义而活,还是为了自己而活,不要光顾着去找意义,还是去找找自己吧。  老实用功最好。  连基础功都没有,还谈何出神。  不经一番辛苦,那会回头。  《道德经》,《太平经》,《抱朴子》,这三本书知而能行的,就能成神仙,不必妄自多求。  为何要背书?不好。妄自受书约束,而书是不可能使你得道的。你背得多,受到书的鼓惑也就越多。什么也不要背为好。开卷览文意,合之便无思;贵在传妙用,非在口诀多。  积精引气犹是病,心诚至正离道远。  背经万言,总是书匠,贵在体悟行修。  睡里乾坤大,梦中日月长。不错,不错。  行,住,坐,卧,睡,皆可修行。起床,干活,吃饭,犹有功夫在。   
  道长答修炼(4):  有空既可练,得闲便能修。不必拘束于某时某刻,全看真心实意坚持体悟。  心到无时不可,意懈坐亦枉然。  气流自在,非关人为。  要是学针灸的话,不但经脉要记清楚,穴位,主治,手法,主症等,都要记清。修真练功者,大可不必如此而为。  既然有变化,你的心思为何如此固执?既然无变化,那你的心思为何要如此游移呢?  对和不对,没有绝对,只有相对。是也不是,不是也是。此时是,彼时否。此时否,彼时是。  不要以为修道修真,是学几个公式,背几篇文章就能成功的。还是好好体悟的好啊。简单入手,贵在用心,持之以恒,定有收获。  气足自然行,非是妄自动。   
  道长答修行(5):  下流丹法,下手一般无害,以后才有害处。丹经大部分都是文人编造之言,就似现在流行的玄幻小说相似。说是丹功,实际上是周天气功,呵呵,反正练练也无妨,以后有很多弊端。丹功流行几百年了,又被人编造出很多故事,不被人信才怪。虽然我知道丹道,但我不练,也不喜欢。  有心求之,无意得之,好好努力,总有收获。  练气走脉,皆是小道。  老实做人,安心修行。  死守,没有好处。  很多些教派,都是骗吃骗喝的宗教徒。现在某些人看了什么玄幻小说,就开宗立派了,更是荒谬之极。  修真不是初学所宜,还是老实点吧。要是好修,遍地都是神仙了。  只要老实用功,总有收获。  心注一境,不要求静,久久自静,求则不静。  金液、玉液,只有验证之象,无有确切位置。言金言玉,皆譬喻也,若以此为物,则谬也。  一切景象,皆自来自去,只管行功,心念清净自然,不必在意就是。  功中景象,必经之地,不需多理,顺其自然。功能进透,此象自消。  功中景象,若舍之,乃虚无之象,此乃有象之征,化之则可,不可妄为也。  初得气之象,不必在意,静心修持即可。  凝神聚气,心息相依。小阴小闹,进步之梯。  功之基础,当可行之。外气之力,非病者所能为。习气久者可操。
  插一段关于童子命的解释:做童子的从小就会体弱多病,常生祸患,久久则病亡。有的可能平常什么事都没有,突然遇害而亡。  童子本为修行者,但不知修行,则师不易觉,一知修行,师便觉知,被收回的日子就近了许多。  可以找个高功,道行高的,帮你用个替身法,一般能有用。  
  道长答修炼(6):  心静一切平,意乱万般乖。  做人,处世,生活,工作,何处不可修行?  人生在世,岂能万事如意?  有起必有落,有进必有退。能知起知落,知进知退,就是合道。  知道却是无用,贵在行而不知。  行而忘守,言而无语,你就得道了,呵呵。  顺天命,行人事,呵呵,道者不妄动。  入道的万千,终究是空话,外也。自修得几分,乃是实得,内也。  勤得修行,方证本来。  勿要在言语圈里打转,转来转去,被别人转。  思绪万千,还是尘劳。说得再好,那管得用。  神念清净,非识所拘,经咒何念?  分性命者,乃修行之起,一理入,一行入。然又不可分,分则无果。  修性者寓命在其内也。  清净者乃古传之法,实寓性命在其内也。后之丹家每将性命别于先后,尽属意象。  清净者乃先天法,得道之首。即能得道,何不能包性命。  志士当勤精进,故神仙可学。  
  (修道)当然是越早越好。知之修炼犹太迟,何况空自耗岁月。  后天便是气,先天便是神。神气只一念,便在中间颠。呵呵,好好体悟,自有好处。  徒自迷茫无用,还是步步塌实要紧。  得闲便坐,不必拘于某时某刻。  放下身心好用功,莫管他人闲是非。  痴迷之辈,妄自行功,不可语以大道。  真修行,就是去繁就简,直达本源。  
  谢谢分享。  呵呵,记号一下,慢慢的读。
  道长谈修炼:  生命来到这个世界经历悲喜生死,万物在这个世界显示兴衰容枯,其过程或长或短,或隐或显,终归于长寂,堙没于尘土,对世间再爱恋再难舍的一切,最后都必然会化为勿有烟消云散.那么生命来到这个世界到底为了什么,为什么一切都只是过程而不是永恒呢,生命的归宿到底在哪里,该怎么做才能使这有限的生命获得最完美的结局,不至于浪费呢?这就不得不使我们对生命对宇宙的本源作出探索和思考.问题就转到宇宙生命的本质源头上来.     
  探讨生命的的本质,有两个方面入手,第一个方面,是宇宙中产生了生命,生命在这个世界生老病死,好象过客,来去匆匆,十分短暂,而天地相对生命来讲,是那样的久远,那样的恒长.那么宇宙间有没有永恒的存在,生命能不能象天地那样恒长久远.第二个方面是,生命本身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从出生到终结,欢乐象露水一样的短暂微小,操心忧虑辛苦担忧占据了大部分的时光,生命为这微小的欢乐要付出一生的代价.那么生命真的就这样来了又去了吗,是不是这样无中生有地显示一下,又莫名其妙地消失得了无痕迹呢.      道教的宇宙观和生命观有一套完整的理论,认为宇宙的生与灭是相对的存在,生命在相对世界里,一种形态消失以后,又以另一种形态再生.形态在变化,生命的本体没有变化.&道德经&和<庄子>有很多相关的叙述.生命在宇宙的向前运转中不停地出生,入死,再生,再死,无限循环永不停歇.那么有没有办法避开这种无休止的生死死生,变去又变来的麻烦呢.可不可以象天地那样恒定在一种没有生灭的状态中呢.道教认为有,这就是修行,通过修行了解一切万有存在的根源,知道宇宙生命产生的原由,然后回到那个不变的本体上去,这样就没有生灭的麻烦了....修行就要知道生命的组成,按照生命组成的规律通过方法使生命返回本体.而这个本体,就是化生宇宙万物,但又无形无象,不能用言语表达的"道".
  生命由两部分组成,即生理和心理,两者没有先后的顺序排列,不分第一性和第二性.就好比宇宙中时间和空间的同时存在,不分先后和高下.没有优劣和次第.站在时间的角度可以观察到宇宙的本源,站在空间的角度也一样可以通晓宇宙的实质.不可以站在时间的角度就说时间是第一性的,也不可以站在空间的角度说空间是第一性的.同样地,生理和心理也是平等无别的,从生理方面入手可以通达生命的本源,从心理入手也可以合于生命的究竟.      生理同一切外在物质世界的接触,必然地有一个最终的归属,眼,口,耳,鼻,腮体触在外世界的反映全部会集中到心理上来,即记忆.香的,苦的,好听不好听的,好看不好看的~~~~~~~世界自己本身没有美丑好坏善恶之分别,全都是在心理接受了现象后根据已经形成的知识经验做出的评判,物理世界的一切,在人的生命里全部以记忆的方式存在.这就象宇宙里的空间,表面是空间的意思,细看这空间,追查她的内容,发现那里面的一切竟然全部由时间构成.空间发生一切的事情:星系的运转,社会的变迁,气候的交替,万物的枯荣,全部都集中折射在一个点上,这就是时间,没有时间,一切就都化为乌有. 反过来看,时间所记录的现象,又全部以空间为元素,显示出事件的地点大小数量规模,正象记忆里的情节,全部由物理世界的各种片段组合而成.没有了这些片段,时间随之归零.
  我们在看待世间现象的时候,必须选择也只能选择一个主体去描述这个问题.比如,说明一个事件的整体,我们可以以时间作框架,以空间为元素把事情表达明白,这是把时间当作第一性的.也可以以空间为框架,把时间作元素描述事迹的经由.这是把空间作为第一性的.两个方面立题目,都能表达事情发生发展到结局的全部情况,时间空间并不矛盾更不冲突.修行者训练自己,从两个方面立框架,心理入手或生理入是两条不同的路,都可以达到超越,回到生命的本源上去,正象世间以时间或空间为题目都可以把事情表达完整一样.     不论从生理还是从心理入手进行修行,都是放开外在物质世界的牵挂,沉静自己的思想,安定自己的神志,进入清净状态,解除纷争散乱的经验积累在生命历程留下的见识,返观负载支撑内心活动的本源,体味没有思想的空灵怎样地运转万物于变易.
  不错,看看
  心理入手和生理入手在入静后对待生命的阐释是不一样的,两种不同的宇宙观和人生态度在这里有了不同的立论和体系.心理入手的论理指导是,既然万事万物最后都归为记忆,世间的喜怒哀乐不过是一念而著,那么只要把心调到一个蘅定的境上,坚固它,习惯它,直到通达本体为究竟.所以从心的纷争开始解破,有了戒定慧的步骤;生理入手的理论指导是:心理心外的世界都依赖这个身体而存在,生成这种物理和心理的本源直接用生命表达出来,心理的一切知识经验都由外面物质世界通过身体的感受获得,其心理本身是一无所有.那么创造这个物质世界和身体的本源在哪里呢?于是清除记忆,调节身体的状态,使他同外宇宙合而为一,再观察它的本体,于是,心理修行和生理修行都会看到生成万有的那个主体:道.这两个不同的方式有点象坐标图的回收,最后都归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就是本体,就是源头.
  由于是不同的入手,又由于是直达源头的两种完整方式,所以产生完全不同的,却又交错难离的两套宇宙论理,一种是纵,一种是横.纵是对宇宙外在体系规律和人世兴衰变迁了解非常深透的生理修行.它把身体结构同宇宙之间的界限消除了,于是从自身可以知道宇宙万物的运转动态.[道德经]上说:‘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规于牖,以知天道’,就是从身体入手修行所感知天运的一种必然显示。横的结构是,对一切是非爱恨无常取舍作详尽论述的心理修行,它把世间百态用六尘的染著集合作了彻底完整解剖,从心的念头缘起分析到心的本源,逐渐去除那些不实的,短暂的思想依赖和寄托,把负载心运转的那个本体展现出来,这就是开悟...宇宙的究竟同心的本源都是这个原始状态在支撑运转,这就是道...这两种通往本源的方法,充实发展丰富延伸到成熟,形成两个大修行框架,就成了两个不同的组织,这就是佛教和道教.
  修行原本的意思是用实际行动去改正不正确的观念和行为习惯,养成正确的观念和习惯,那么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和习惯呢?就是合于本体的心理和生理习惯,也就是寻道进道证道了道的过程.从心理的角度讲,因为有烦恼而寻求解脱是本意,所以心理入手修行的目的在于,寻找心理烦恼的根源和心的归宿;从生理的角度讲,宇宙的一切没有永恒的存在,万物都有生灭,怎样才能获得长久呢.于是把自己同生成宇宙的那个本体用生理修炼的方式合在一起.也就能同宇宙的本体一样在生灭之外,中国古时候把这种方法叫做修炼长生...因为宇宙的本体同生命的本体都是道,所以从生理入手的修行叫修长生;从心理入手的修行叫寻解脱.    宇宙和生命的根源都是道,而生命自己要同道相合,只有从自己的修行开始,自己之外再没有其它的路可以行走,这是证道的实质,不可能在身外寻求...    
  楼主可否说下,百日筑J的方法.以前我去漯尽阁那看到有价绍的一种很简便的方法:楼主可否介绍一下
  打个马克,手机慢慢看
  shoujiao make
  @qazwsxv
20:16:00    楼主可否说下,百日筑J的方法.以前我去漯尽阁那看到有价绍的一种很简便的方法:楼主可否介绍一下  -----------------------------  道友,我说过了,不会提供法门,首先,我也是初学者,不想装高人,只是来和大家分享我的学习资料,其次,LZ之前说过不会发法门的,而理论知识,道友可以参考一下119至121楼。
  为什么修行---道长的话  我们修行,智慧通达之后,发现宇宙生命只有两种形式---但是已经够了,我们仅仅在这个排列有序的世界里转来转去没什么意思---每次都哭里来泪里去的,我们到混沌没有极化的世界去生活一下吧,看看那是什么样子的状况  于是收拾起自己的生命,跳过三界的约束,挣开五行的捆绑  去到那宇宙生命的本源----  厉害的修行者,可以来去自如的---意思是去了还可以再来---出有入无的行者古今有之!  
我最爱鼓励我能接触到的修行人,告诉他们道并不遥远,也不难寻....  
我出家前后接触过的明白人中,就有许多,他们都非常平常普通。  我只是明白道理罢了,我愿意把我明白的道理讲给喜欢修行的道友听.  
....如此罢了........  
  修仙的目的  某网友:  
有一个最基本问题,最终极\最简单的问题,我认为每一个修道的人必须解决的就是:修仙永生的目的是什么?  
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问题:  
修道的目的只是为了成仙吗?  
成仙后做什么?  
修道的最后一个心锁是什么?    道长:  
这几个问题互相矛盾着,不可以拉在一起谈。  
人因为不能够自己掌握生命像水上面的飘叶随波逐流:病不能够自己做主、伤不能够自己做主、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没有一件事情是自己在掌握。于是才追求神仙生活。神仙生活的含义本身表示自由地主宰掌握自己的生命。所以修仙已经是目的了。再没有后面的问题了。  前面谈过,修炼到最后其实是一切矛盾、对立、阴阳、生死的彻底消除。因此就没有什么是最后的心锁。    某网友:  
五浊世界谁来度?仙界佛土究竟在何处?    道长:  
1 前面谈过,度与没度是相对的。人类从刀耕火种到现在文明,没有那样是上帝帮助佛祖道祖帮助生产设计的。  
2 仙佛对应于个体,是心灵中美的、高尚的、纯洁的、爱的、大众的、开阔的、上进的、、、、、部分。        
  吃素的道理--道长  某网友:  
想问道长一件事情 就是 吃纯素到底是否实际?我以前就是吃纯素的,吃了5年但是后来体力不行才改为吃肉。我想知道到底是这种纯素确实不实际还是我没吃好。基本上我吃很多健康食品 也想知道是否没有吃关键食物?    道长:  
吃素,我个人以为:   
1. 必须明白吃素的道理:世界生命是轮回着的,无数的生命象河沙一样聚集在一起,并且不停的翻滚,所以每个生命都会有互相碰撞的瞬间。在这个碰撞的瞬间,也许我们是兄弟姊妹、也许我们是朋友六亲、也许我们是对方身体上面的一个器官----读庄子。那么在吃肉的时候,是不是可以想一想,我在吃着某一世自己六亲朋友转世的身体。通过这种思考去了解宇宙生命的本质道理,通过理解这种道理来坚定修行的决心。      
2 .吃素是一种信仰,是一种修为、是一种磨练:这个世界,我们不好的习惯太多了,是不是可以通过吃素来对自己进行一种约束,克制自己的一些过多的欲望。    
3 .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生理的运转需要营养。在明白上面道理的时候,当然需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人。还没有明白道理就糊涂的营养不良而痛苦,这不是对生命的态度。你不知道的是,修行人吃素,那是有其它保养身体的方法。你以后如果再吃素,希望能够学习那些锻炼的方法。    道长:  从生命的角度看:我们都知道有轮回,一切生命在轮回中都会有相逢的时候,在相逢的时候,也许原来的好朋友已经是其它动物出现在你的身边,也许自己的亲人爱人已经---,我们现在的人身是很不容易获得的---  如果明白这个道理,慈悲心当然油然而生,这时候包润这颗心,坚固它----这是密宗修行的心法。  上面的道理是吃素的第一原因。      
  关于长生的对话:  某网友:  我想学长生不老 。  道长:  简单。你希望得到什么---长生不老一定有所寄托,把你的寄托告诉大家。  某网友:  觉得人生太短 。  道长:  那些痛苦的人,觉得再多活一分钟都困难,你为什么觉得短呢?  某网友:  这个世界如此美好 ,花草树木 ,名山大川 ,如果老了看到这些,难免不悲伤。  道长:  那是你的理解,对痛苦的人来说,希望安乐死---你怎么说?我来回答刚才的问题吧:生命象物质,可以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外一种形式,却永远存在。修行人可以保持不老,是因为没有留恋,有留恋的人肯定要老。      
  网友甲:  永远的变化是不是也是一种永恒?  道长:  所以修行可以出有入无。有是什么?有就是象。无是什么?无就是无象。都存在。修行人可以以两种方式随缘往来。    网友乙:  不能永久也可以长久啊,星球都有数亿岁月,龟蛇也有万年长存。  道长:  在我们的意识范围看,的确是这样。但是观念不同的时候,时间的长短衡量也会变化的。也就是说,草木一秋同龟蛇万年,在他们的感觉里面也许是一样。庄子说,800岁的彭祖同20的颜回没有什么分别。  网友乙:  道长对返老还童怎么看?  道长:  
有两种返老还童的现象,一种是生理机能,一种包括相貌。我看见过好几位前面一种的人。后面的那种我没有遇到过,都是相信有,因为自己的师兄曾把遇到的人对我做过描述     
  网友丙:  
脱胎换骨?   道长:  
按照道教修行的方法,生理会有很多个变换的过程,也就是十年九换。包括皮、毛、质髓、血、胫、骨、脉、气。   网友丙:  
请教您说的道体不轮回是何意?  道长:  
生命由生理和心理两个部分组成。心理按照道德经的说法,由魂和魄组成。魂是一切知识、经验、记忆,魄是道体。  
因为魂是一切知识、经验、记忆组成,宇宙间一切存在的事物都必然经历生旺死绝。所以魂是暂时的存在。魄因为是道体,它无形无象却承载一切存在的运转。  
宇宙的时间和空间,是魂的狭隘认识造成的,这种狭隘认识,是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以后,生理提供给他的。如果魂能够与魄相交,再调节生理,突破知识、经验、记忆的障碍,便可以脱离原来有限的认识和障碍,同魄一样无始无终,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就是长生。这个就是不死的本体。  道长:  
阿修罗道、天道、地狱道在现实中没有存在的证据,只是在修行圈子里流行。世界5大教,只有佛教说六道轮回,道教承认有轮回但是同佛教说法很不一样。其它教只相信地狱和天堂。没有轮回的观念。      
  关于经络的讲述  某网友:  
道长,我再问一个,你觉得能回答就回答吧。  
我一直在关注经络..甚至在网上的看到有的人说.经络是灵魂的存贮地..人死了.经络就消失了...  
请问一下.道长对经络是怎么看的...我看了你们以前的资料,好像这方面说的比较少..     道长:  
生命由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组成。心理的知识同生理的状态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不是说“经络是灵魂的存贮地..”,而是因为生命的基础支撑是精气神,精气神足,生命就旺,精气神衰,生命就弱。经络是精气神聚集、运转的地方,其它部位的能量补充全部靠这些经络的运转输送供给。  
精气神无形无象,却是生命健康或者死亡关键。由此而可知经络的重要。    
  惯性与惰性  某网友:  
惯性?惰性?  
曾听朋友说“惯性”=“惰性”它们之间有“共性”。  
惯性,人的生活习性,习惯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习惯的生活网络,习惯的一切程序!不管这程序是否合适自己、适合进程,不管这程序是不是让自己萎靡不振,是不是让真正的自己死亡!因为惰性而不想、不愿改变、不去改变!惰性也就成为惯性了。人因为没有动力而惰,没有目标、没有理想、没有追求!麻木的、行尸走肉般的敷衍自己的时光,暗淡了光阴!让人鄙视的这样的惰性的人有几个?对自己毫不负责的苟延躯体存活!惰性让自己不去思考改变。  
草木秋恹春馥,人有几许春秋可废!?习惯将伤口说成是别人给的,其实伤自己最重的还是自己吧?巴巴的守着沉旧的伤口喊痛,自虐的自己一遍一遍重复撕裂不舍得让他愈合?!“惯性”的卷缩在弃置的瓦片下想求得一点悲哀的自保?害怕冲出后更加风霜雪剑肢解残生!“回避风险”是几乎裸露的在山野生长的小草可能成功的行径吗???未可知冲出后一展自己的翠绿欣然也有和风暖日?!  道长:   
一切的身理心理和行为习惯,大约就是惯性和惰性的基础,延续这种习惯的态度大约就是惯性和惰性的支撑;惯性和惰性一般是指个人,不知道有没有人也去指这个社会的美和不美的方面?社会历史中许多人成了社会历史惰性和惯性的牺牲品,就象我们个人有时候成了自己惰性和惯性的受害者一样,惯性可以找到借口,找外在的理由做我们不得不如此如此的推脱;惰性却把责任完全划到了个体的身上,由个体自己负责。这是简单论述惰性和惯性的文字意思。    
从本心上讲,人往高处走,象水要往低处留一样,没有人愿意把自己往痛苦伤心的位置上放,都喜欢追求幸福快乐的生活,这个“追求”二字在这里不含主动的意思,只表示水向低处流的自然本性,所以本心上既没有欣欣向荣的的奋发努力,也没有敷衍颓废的麻木混沌。这大约就是生活在惯性和惰性里的显著状态。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大约是身理心理和行为在成长过程中受到障碍所制----表现在身体.家庭感情或事业不如意这三方面。所以生活在惯性和惰性里的人,也可能有被赞叹的时候----因为良性地可以解释为知足.无怨.有大智慧;更多的当然是被谴责---胸无大志,消极堕落,甚至行尸走肉。    
但是问题恐怕不在这里,如果完全生活在惰性或者惯性里,真的不怨天恨命,不牢骚满腹,安然在这个境界里,倒也不失风度,可以混同于智者的人生,让人摸不清楚是智慧还是无奈;关键是即便生活在惯性和惰性里的时候还要指责命运不公,大叫委屈冤枉,述说对四季不能恒温常存的愤怒,抱怨对贫富不能平等于世的差异,却从不反观自己的五个手指:什么时候交换过功能的应用,又何曾见过生来就一般长短。由此可见••••••    
  修行初步的疑问  某甲:  
您说人们为什么要去信这信那的啊?  道长 :  
宗教意识是人类有了思想就产生了的。  某甲:  
为什么有人有,有人没?  道长 :  
如果一致,太极图就没有了。  某甲:  
那入道了,成佛了,还有没?  道长 :  
只有体会过功态里面的一些东西,才可以知道有和没有的意思。  某甲:  
见道后,也就是开悟后,还要修不?修什么?  道长 :  
那时候才算修行的开始,修拿起和放下。  某甲:  
拿起和放下,详细一点啊。  道长 :  
有事情就做事情,事情过去便不在心中停留。    
  某乙 :   修行很难吗?  道长 :   是对意志的磨练,对品德的检验,对智慧的考验.....  多数没有传承而喜欢修行的人,必须有下面的原因之一做基础:  1 :对宇宙生命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希望知道宇宙和生命的真谛。  2 :因为喜欢数术、武术等,到后来就转入修炼。  3 :外事极度不顺,受到相当的挫折。  4 :身体的疾病,很长时间的困扰。  5 :好静的人,木讷、内秀的人.....  没有挫折的人,我是不同他们谈论深层修行的,因为外境不灭,内景升不起来。他对修行的学问了解再多也无用,不会真正进入宇宙生命的内涵里面去。  某乙:  真有轮回吗?  道长 :  
你需要先了解基础的宇宙生命知识,才可以理解和明白:有吗?如果有,是什么道理;没有吗?没有又是为什么。      
  某丙:  
道长,得道后是否会又退回到没得道前的状态?  道长:  
回过头做众生,意思是外形上保持平常生活的样子。老君说:......名为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才说是得道的。道是虚静,明白以后,好像什么都没能拥有,却知道宇宙生命的道理。自己主宰自己,做自己的主人,这就是同不明白人的区别。  某丙:  
大修行人,在生活中会有念头吗 ?  道长:  
念头就象灰尘,本体就象月亮。修行到一定时候,认识了本体。念头自然就没有了,或者说可以看着念头自己来去。  某丙 :  
六根的意根是真还是幻?  道长 :  
六根又叫六尘---- 所以没有哪个是真实的 。      
  某:  
道教起初要经过哪些训练啊?  道长 :  
道教原来有80多个门派。各个派别的方法不一样。但多以筑基开始,精气神的聚集和升华。  
道教最讲究实践,不讲心性那些看不见、摸不到的虚妄。而是用精气神,用生理的修行来了解、阐释、表达宇宙的运转规律,这是大智大勇的豪杰才可以做到的,不只是靠心理想象就可以办到的啊。    某:  
得道之后就没有心理与生理的分别了?  道长:  
得道后面有证道、守道和了道。了道时候可以做到无分别,这已经很不容易了。    
  某:  
俺问个幼稚点的问题:如何得道呢?  道长:  
网上讲述过了,佛祖讲了49年,道祖留下五千言。历史都在2000年以上。他们没有说明白,你觉得谁可以再讲述明白呢?尽管如此,代代都有明白人出现,为什么呢?    某:  
红尘中修行,好难啊。  道长:  
如果真正想修。可以借用佛教的一句话:烦恼既是菩提。  
久病才知道保重自己。如果因为留恋世情而不顾及身体,这人的病可能还不足以引起他的重视。      某:  
完善了就不用修了吧?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心放平了看淡了就行。  道长:  
纠正这句话: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都是不正确的说法。正确说法是道高一丈魔高九尺。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有一个信念,这信念就是道。做任何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这个坎坷曲折就是魔。所以任何简单的事情,如果我们不小心、不认真,都可能招致失败:九尺之魔一直紧紧相随着;任何复杂事情,只要我们坚定信念百折不挠,都可能成功:道始终是一丈。  
这也是修行的道理,这个典故本来自修行。      
  某:  修行是很辛苦的吧?  道长:  
所谓苦与乐是相对于自己的个体观点存在的。仙佛所谓的吃苦,是断外缘、外景的一种必须环节。因为外景不灭,内景不升。进入内景后,如果善于保养调节,那么外世界的事情也就会相对通达,因为内景是外缘的升华。由此而一步步入道。    某:  
修行的目的是不是就是逃脱因果的轮回呢?
  道长:  
因果是逃脱不了的,修行的目的是做自己的主人。    某 :  
修真人要怎么才能找到可以皈依的师父呢?  道长 :  
自己有多大的综合修行底子,就可以找到相对应的师傅。  不知道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吗?  某 :  
这个还确实不知道。好多事情都感觉上天早已注定,只是自己的心还安不下来。我现在非常想进行命功修炼,出离之心非常迫切,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的吗?  道长 :  
没有办法解决,只有先调节心情,让自己先平和。      
  某:  
那如何求清静?  道长:  
这是多数人初期打坐的困扰,不是几句话就能够讲明白的。解决这个问题,1是明白道理,2是明确目的,3是养成习惯。  某:  
在修的时间,怎么做到心死呢 ?  道长 :  
怎么能够做到心死呢!智慧+毅力+精进+......  某:  
那怎么能做到一心不乱?  道长:  
这是许多人都在问的,还是训练的结果  某:  
训练,有没有技巧?  道长 :  
有,3600种方法都是。佛教说,有八万四千种。    某:  3600种方法在哪里有记载啊?  道长:  泛指一切修行方法    某:  
在打坐的时间,念头多怎么办?  道长 :  
这个情况,只能渐遣渐除。        
  某:  
每个人的先天不同,这在修行上该有很大差别吧?  道长:  
是的,就象出生不同,有人生来就在帝王家,有人生来就与乞丐为伍。后天修炼的意思就是:王子把江山断送了,乞丐的孩子成了帝王。明白这个道理就可以修行
。  某:
道家该有方法判断一个人的先天根器吧
?什么决定了一个人的根器?    道长 :  
根器不是用敏感不敏感做判断的
。许多人把敏感当成评比的参数,这是误区
。没有统一标准,各门派有自己的看法。大体上:执着、不执着、专注、不专注、敏感、不敏感、信、不信......都可以做参考标准。内化的人肯定要好培养些,外化的人肯定难些。内化外化又很难说明白。  
  某:  
道家以精气神为主?  道长 :  
生命由两个部分组成。这是生理方面 。网上讲述过最早的修炼家,在黄帝时候开始的。    某:  
身体和心理不能分开去进入道?应该是同时,最好要有一好身体?  道长 :  
这个问题,我在网上做了比较深的讨论和讲述,大体意思是,生理和心理永远都是同时修行,但是却永远只能够存在一个主题。这个主题把生理和心理的方式分别开来,成了两个体系,就是佛教和道教的方法。生理不是单指身体,生理含义是整个宇宙世界的一一对应关系,身体仅仅代表整个肉体。所以生理修行不是说修身体,而是修生理。  
网上还讲述了生命轮回的大体情况。绝对不是佛教那个中阴解脱的说法。  
  某:  
道长,我想问一下经络迟钝的人,是不是修道很困难啊?  道长:  
完全不是这样,生命中生理的强弱在精气神,精气神对生理的支撑作用,同身体的经络敏感、迟钝基本没有关系,只是敏感的人感受多,迟钝的人感受少罢了。  
当生理修到非常纯净的时候,再不敏感也会体察到宇宙许多现的。安心修吧,不要被这个问题迷惑了。    某:  
初期练什么功可以补身体?  道长 :  
动静结合,动功可以炼太极、形意等,也可以做吐纳、经络按摩等。      
  某 :  
正一,代表什么意思?什么是一?如何能做到一?    道长 :  
正一的道教派别,不二的意思。表示真理只有一个,是最准确的。按照他提供的方法修练,按书上说,就可以做到。      某:  
打坐的目的何在?  道长 :  
开始是方法,后来是习惯。  某:  
命功的目的何在?  道长 :  
同修心的形式是一样的。因为心理的基础是生理,生理同外宇宙是一个本体。生理同外宇宙的障碍消除以后,宇宙的本体很快就现了。所以命功的目的仍然是得道。  
学道、近道、得道、证道、守道、了道。后面的环节实际上是消除原来惯性的过程。需要智慧、决心、毅力最后才是方法,来解决身体的惯性。  
  某 :  
在静坐的时间,这么可以让六尘离开?让自己的本来做主?  道长 :  
你问的问题,是每个修行人都希望达到的结果,这个结果是很难的,所以必须从简单的方法开始。简单的方法很多,随便选择一种坚持修行就可以了。    某:  
道长,请问怎样修行?  道长:  
广义的讲,一切生命都在修行。但就现在的社会状态而言,修行说的是,按照一定的方法去训练自己的生理和心理。按照一定的规范约束自己的语言行为。  
  某:  
修道是不是必须要练一些道家的功法啊  道长:  
不是,是了解宇宙生命的原理。道教的功法理论都建立在了解宇宙生命道理的基础上、先辈实践总结出来的。  某
想要修练什么道家功法好?  道长:  
没有最好的,你是学习过佛教方法的人,他们说84000法门都是旁门。既然是旁门,就没有谁更优秀,只有最适宜自己的【我说的是完整传承的法门,就是有始有终的完整方法】。   法门不是道,不是本体,但是都在不停的方面解决自己的问题。等到问题都解决完的时候,佛性道性就都现了。    某:  
那么没有完整的方法能否得道  道长:  
方法只是为了解决问题,帮助认识道。如果明白了本体,方法也就没有作用了。完整的方法也不一定能够让每个人都得道。没有完整的方法当然更是缺陷。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间带一字的女孩名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