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大调与a小调明亮和小调柔和为什么?c大调与a小调的泛音与小调的泛音有什么差别,求音乐大神指导。

是不是大调能给人积极感,小调能给人忧郁感?
按投票排序
定义一个调式是属于大调还是小调,最根本的是根据它音阶的第三个音。如果第三个音是一个大三度,那就是大调色彩,如果是小三度,那就是小调色彩。大三度是自然泛音列中第四个泛音到第五个泛音之间的音程。第一到第二之间是一个八度,给人一种很稳定的感觉,第二个到第三个之间是纯五度,也非常稳定和谐;第三个到第四个之间是纯四度,虽然是纯的,但常常被定义为不和谐的音程,因为有一种sus的色彩。于是在除去这些纯音程之后,第一个出现的稳定的和谐音程就是大三度,给人一种积极踏实的感觉。那么小三度就是第五和第六个泛音之间的音程,相比于大三度而言,就没有那么明亮,并且自然泛音列中的小三度不包括基音,所以有一种游离在稳定踏实之外的忧郁感。我觉得上面都是扯淡,很牵强。这个区别主要还是听觉习惯使然。从小到大都是这种感觉,自然就会觉得这种感觉理所当然了。说不定哪天我们见到了外星人,人家的耳朵觉得增四度才是最和谐的音程呢~
央音的周海宏老师在课上曾举了这么一个例子:从小到大我们都认为大三明亮小三黯淡,但高音区的小三比低音区的大三要明亮,也就是说音高对比才是明亮与黯淡的标准,但习惯让我们自然的认为大三比小三明亮。所谓听觉,更多是习惯而不是天生的,从小到大听着什么,你就习惯了什么,日本音乐里那么多不协和音程日本人听着也没觉得别扭。
这个问题知乎上没有几个人能说清楚,也没多少人能弄懂。我在这里有回答过相关问题:与主音上方三度关系密切。和声音程同时响会产生结合音,结合音与音程中音还可产生第二结合音……大三度的前两个结合音是下方十五度的根音与根音下方的四度音,合成一个大三和弦(和声学中可省略五音,五音其实省不掉的,只是声音较弱)音程较少被外来音干扰,比较纯正清澈。小三度结合音为低两个八度加大三度的音以及低大三度的音,还是大三和弦,只是低音比较弱,调出现偏离,音程单纯程度受到干扰,纯正度打折扣,色彩有偏离。大调或者说大三度,小调或者说小三度特点都与结合音有关,不仅是积极或忧郁啦。另外音乐实践,这种特点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节奏,速度,音区,和声,对位,配器,音色等,以及它们几种或全部的组合与发展。也就是说调整写作方式,小调也可以积极,大调照样忧郁!如《那不是我》小调为主,确是慷慨的。《偶然》是小调的,但音乐比较清新。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送你一支玫瑰》是大调为主,却非常忧郁。试听:
大调(或者说大和弦)明朗积极,小调(或者说小和弦)低沉消极,于是赌场里的自动售货机播放C和弦组成音的旋律,为赌徒创造一种舒缓,轻松的环境。很大一部分音乐理论家认为这种认知是一种习得行为(Learned Response),可以说是西方世界的一种听觉习惯,或者说人被洗脑了,没必要去解释,就像没必要解释英语单词为什么这么拼写一样。但也有一些理论家认为这些反应是以生理学为基础的,连三岁小孩在听到小三和弦之后都会皱眉头。Cook(2002)在论文里认为决定一定三和弦的和声效果,主要是两方面因素,一个是两个音之间的音程不协和程度(interval dissonance),第二个是三个音之间的组合效应(tridiac tension)。从1877年的赫尔曼 亥姆霍兹(Hermann Helmholtz)开始,几代的实验人员研究了人对不同音程的协和和不协和的感觉研究。研究发现一般听众在听到小二度和大二度时感到不高兴和不稳定,类似的还有大七度(两音之间相差11个半音);而增四度(六个半音)的不协和感相比之下要弱一点。后续其他研究者也认为大三,小三,完全五度等听起来比较协和。详细信息见参考文献。一个听起来让人觉得高兴的和弦首先要避免有不协和的音程,但是也不仅仅如此,大三和弦和小三和弦都是和协音程,因此就应该谈到第二因素了。Mayer认为一个和弦的声响效果与前后两个音程的大小关系有关。当一个和弦(或者一个小旋律)所包含的前后两个音程相等,该和弦就听起来有不确定和模糊感。如果前后音程不相等,那么和弦听起来比较稳定,比如大三和弦和小三和弦。当然还有更多因素,说起来就复杂咯。但是为什么大三和弦和小三和弦听起来都稳定,为什么感受不一样呢?可以参考Cook的书Harmony, Perspective and Triadic Cognition.参考文献:N. Cook,T Hayashi. 2008. The Psychoacoustics of Harmony Perception. American Scientist.L. Mayer. 1956. Emotion and Meaning in Music.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ps. 看完了可能觉得还没懂,其实我也不怎么懂,算是给一个视角吧。
音色不同。大三奔放,小三收敛。还有纯和各种音程和三,七和弦不同的大三小三,大小,纯音程和和弦才构成多彩的音乐。
已有帐号?
社交帐号登录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1、泛音点的选择泛音点基本是在这根琴弦有效发音弦长的1/2处,我们可以先在琴弦上做标记,先进行定位感的培养练习。2、音色把握在泛音点确定之后,可以先双手做泛音练习,当找到这个定位和合适的音色之后,再换成右手去单独演奏,去寻求着两种方法音色的一致性。3、指法选择我们可以用小指作为泛音的点,可以有大指与小指、食指与小指两种方法,还有一种是以大指为泛音的点,用无名指和大指去配合,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和舒适度去弹奏。在演奏时,弹弦与点弦要一致,要避免发出哑音,同时,两个手指尽可能的要打开,这样音色会更明亮。4、双手配合当我们单独练好右手的时候,与左手副旋律的配合也相当重要,泛音的音量较小,音色也很纯净,所以左手不要过重,将音色的明暗变化把握好。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演奏:吴莉《层层水澜》这首作品的总体风格既有类似中国传统文曲的雅致与端庄,又体现出清新而玄妙的现代气息。水心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演奏:vivagirls雅乐团《can you feel it 》改编自一部美国电影主题曲,此曲节奏明快,是只要内心不乱,外界就很难改变你什么。不要艳羡他人,不要输掉自己。4:12常静《彩虹之上》来自中国古筝网庭闲桂花落,又闻桂花香…1:45斐然筝艺《桂花香》来自中国古筝网古筝演奏:程皓如小提琴演奏:谢灵杰《深情一吻》是一首非常怀旧的老歌,在被编入民乐的同时,加入了美国嘻哈电子鼓古筝是木质结构乐器,面、底板是由松软的桐木制成,所以它对外界环境的影响非常敏感。一张古筝护理得好可弹一辈子,演奏:橙子爱古筝何谓尘缘? 佛教称世间的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人心与“六尘”有缘分,因六尘乃是心演奏:刘乐《今夕》——人生若然如戏,何不醉梦京华?作品创作于2012年,原叫作《京夕》,后改名为《今夕》,作困顿的早晨,一周的开始,来杯咖啡吧!带点活力,驱散慵懒~演奏:哦的啦丹丹《心的构造》由曾咏欣演唱,是《蜀山战纪》第二季的片尾曲。古筝的独特表达将剧中情节、主角之间的有一种心情叫突然想看海~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父母的爱是关怀,也是等待。这份无微不至的亲情,却因为无处不在而平淡。平淡不是我们忽略的理由,因为父母从未忘记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吴伟业《丁亥之秋王烟客招予西田赏菊》诗:“首先摇指的位置要注意,不能捏的太紧,因为如果你捏的太紧的候,指甲就会僵持,所以,要捏的刚刚好,它只是一个辅助演奏:吴莉借玲珑之感,抒感悟之情,怀晶莹之眩,表通透之心,乐曲以精致的作曲技法和玄妙的演奏手法,勾勒出玲珑剔1、泛音点的选择泛音点基本是在这根琴弦有效发音弦长的1/2处,我们可以先在琴弦上做标记,先进行定位感的培养练
古代诗人的风雅生活,最后一个莫名的喜感~
古筝演奏:任洁演唱:刘颖古筝与人声《茉莉》,取材于江苏名歌《茉莉花》,在加工创作后,让人感觉既有一种新意,又美美的意境诗句,是否让你心弦拨动?时间不一定能证明很多东西,但是一定能看透很多东西。
演奏:孙卓此曲为西安鼓乐道光元年(1821)抄本,由曲云改编。此曲将“赚”部分的引子提到乐曲的开始部分,之后
演奏:苏畅
作曲:王中山这是王中山先生于2006年创作的一首现代古筝独奏曲,这首乐曲以其独特的构思和高难度网友@梓桐_珺古筝改编许嵩的歌《惊鸿一面》,并在改编过程中加入了快速指序,别具一格。紫烟燃心语,留香候人寻…弹琴七病坐无规法,摇头动足,一也。开口努目,以骤志气,或觑视上下,瞻顾左右,二也。眼目疾速,喘息气粗,进退无演奏:苏宇虹《残雪》(なごり雪)是一首很多人翻唱过的日本经典歌曲,由伊势正三作曲。而古筝伤感的演奏更是不费吹古筝演奏:赫呱呱悲伤在琴弦上流淌……古筝是美好的乐器,能将心念抒发在音色里,演奏《漂洋过海来看你》也很美。一个孩子如果坚持学乐器6年以上,他的逆商要超过一般的人,以后对他的人生是很有帮助的。  英文Adversit刘乐古筝独奏《天空之城》和《菊次郎的夏天》,整体美感十足,虽是流行却也奏出了古典的风味。犹如新出芙蓉,格调清你会弹《林冲夜奔》吗?那可是作为众多考级院校的10级必考曲目,简直就是众多学员的终极目标!我也在学,当然会弹生活就是一场悬腕摇,岳山扎桩虽稳当却音色生硬不够美妙~悬腕不偏不倚,正在琴弦音色最为美妙的那个位置~演奏:玉面小嫣然《偏偏喜欢你》集古典与民风于一碟,清新永隽,百听不厌。当时香港曲风大都倾向洋化或日本风,《偏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的。
演奏:袁莎《瑶族舞曲》是一首非常值得仔细聆听,反复回味的乐曲,作品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作曲家以民间舞曲《每个学古筝的孩子都希望自己有一次真正公演的机会,那么公演需要有哪些应该注意的呢?公开演奏应当注意的事情,实质一枝古簪,幽幽沁香,谁执手为你绾在发上!
演奏:张文一《喜欢你》是香港歌手邓紫棋翻唱的一首流行歌曲,由黄家驹作词和谱曲,歌曲原唱是黄家驹。古筝倾情演绎你确定你也做过这些事情吗?如果你没做过这些事情,别说你学过古筝!超过一半的,说明你真的要“好好”练琴了在开始古筝的某根琴弦断了以后,我们就需要更换琴弦,此外,古筝弦和其它弦一样,均有一个最佳音质期,过了这一时期,由于演奏:佳怡Q《当我们老去》是著名歌手安九、叶里的作品之一,安九作词作曲。岁月留下的深刻印记让我们在闪烁的炉火秋是短暂的,因为短暂才更珍贵。然而,秋又是永恒的。那雍容华贵的妙曼姿容,那动人魂魄的天籁之声,那火一样的生命演奏:斐然筝艺阳光婆娑,清风微扬,满目醉人的青色,以及微微的桂花香,如此静美......古筝清润演绎《桂花香老师说的还有好多,好熟悉的调调。《自从有了你》是1999年台湾中视经典大型琼瑶古装清宫戏《还珠格格第二部》的片头曲和主题曲,左宏元和吕祯晃作qingyinyayun-1990古筝教学,美术教学。吉他培训。古筝欣赏。热门文章最新文章qingyinyayun-1990古筝教学,美术教学。吉他培训。古筝欣赏。为什么作曲家会用类似于升f大调和升g大调类似的调子谱曲,他们听起来和f大调g大调差不多,为啥那么麻烦?
说c大调和g大调可能感情色彩不同我信了,可是升f和f真的有那大的不同嘛?
按时间排序
写出来好看,别人看着老牛逼了写出来好看,别人看着老牛逼了
每个调都有自己的色彩啊。有个萌萌的作曲系小伙伴甚至自己就给每个调都赋予了人物形象。我记得舒伯特的《死神与少女》(Der Tod und das M?dchen)原调是d小调,最低音到a,比较适合女中音唱,于是女高音唱就要移高一个调。结果伴奏一弹,明显的味道不同比原来明亮好多。所以说呀虽然调号多很讨厌但我想作曲家还是有他们的道理的嗯。
题主自己去把拉二升半音听听
试试看同时按c键和g键,再试试同时按g键和升g键。。。其实差了半个音的情感色彩反而是差别极大的。。(两者没什么关系,我只是抖个机灵)另外,钢琴上黑键多其实比较好弹(肖邦觉得降d大调最简单。。),所以需要这样的调。然后,很多管风琴为了省钱少用一些音管材料,会把音定得高一些,在这些管风琴上演奏正常效果,就需要一些奇怪的调的。。
泄不妖其实原因挺多的,真的我就随便举几条1.调不好吹/弹/拉,演奏员会骂娘。很多乐器是固定调的,且不同的调演奏难度不同,甚至音色都不同(尤其是吹奏乐器)。如果遇到很蹩手的音型调子,演奏员真的会很崩溃。曾经和一个大牛级别的吉他乐手聊天时他开玩笑说,我录音一般一千五,bE调三千(很多年前的物价)2.接上,一些乐器并不能演奏12平均律中的12个音,或者在某几个音受限制(某个音只能演奏到中弱,某些音不能演奏弱等,常见于铜管),又或者演奏起来特别奇怪(比如竹笛等音孔吹奏的腔鸣/膜鸣乐器,很多半音都不精准或泛音跑偏)等等,也限制了某些风格或编配的音乐就不能写某个调3.还有音区的问题。打个比方某首曲子的最高音是首调的a2,编配又有圆号,那么最好用bB调或更低的调,因为圆号通常只能吹到g2(保证音色的前提下,大多数情况)。声乐曲也有这类考虑,比如某位男歌手的换声点是e2附近,碰巧旋律经常在五级上下徘徊,那么这首曲子就绝对不能用A调——那会让歌手的真假音转换听起来很别扭(升或降半音或可解)4.接上,还要考虑音区音色的问题。我写弦乐时就常犯这个错误:某些乐器,在某个音区(通常是超高/超低音区)会特别难听,如果写作上无法避免这个音位,就要在调上做文章回避掉5.稍微抬杠一点说,G与#G,真的有差别...对调性敏感的人一下就能听出来。科学的角度来讲,因为G和#G的泛音列不大一样6.最后,有些音乐需要频繁转调或超级远关系转调,就很容易从一个“常见调”(CDFG这种)转到一个“不常见调”,并在这个调上停留一段时间。当然,也有为了最后能转到一个特定的调(很多作曲家对调有迷信式的崇拜),故意在一个有点拧巴的调上展开旋律的。这是后话,且很少见两个补充,人家写的比我全面详细多了:
唔…其实我自己感觉还是真有区别的plus,黑键多了好按( o?_o? )
多了半个音。
已有帐号?
社交帐号登录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调小调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