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多少个唐跃武 安全中

找回那颗珍贵的心——答《中国日报》记者唐跃--学诚法师法语分享空间--凤凰网博客
不为自己求安乐 但愿众生得离苦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找回那颗珍贵的心——答《中国日报》记者唐跃
加倍地偿还?又为什么那种状态还会死,死后还会生,重重无尽的生死循环中,唯一不变的“我的痛苦和快乐”又是那么真切?种种疑惑促使我向宗教中寻求。生病中机缘巧合的在我身上实现了“和谐宗教”,许多同学请来了不同的朋友在病中慰藉。常常是上午佛教的朋友给我讲“身体是个臭皮囊,不要执著。”下午基督教的朋友围着我唱圣歌、做祷告,晚上道教的朋友又给发功补气。经过长期的接触和交流,慢慢感觉到佛教的慈悲能够包容基督教的“上帝爱人”,佛教的“心缘一处生轻安”比道教的“清虚无为”更直接,佛教的“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安乐”的担当堪比儒家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心,后天下之乐而乐”,佛教对心相细致入微的描述让现代心理学叹为观止,佛教的世界观足以让现代天文学咋舌,就是再简单不过的比丘穿衣换鞋的次第要求,完全可以让最讲究的穿手术服的大夫折服。从小到大,从无到有,包罗万象,琳琅满目而又浑然一体。于是最终选择了博大精深的佛法作为我生命的依祜。  记得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的故事,一次在看电影时,其中有日俄战争的镜头,一个日军抓了一个中国人要枪毙,说他做了俄国间谍,刑场四周围了很多身强力壮的中国人在看热闹……  这时,有的日本学生狂呼“万岁”,有的斜着眼睛看着鲁迅,议论说:“看看中国人这样子,中国一定会灭亡。”面对此情此景,鲁迅浑身像火烧一样,再也坐不住了,他猛地站起来,夹起书本愤然走出教室。&鲁迅被这件事深深触动了,他想:日俄两国为了争夺势力范围,在中国的土地上进行肮脏的战争,是对中国主权的蹂躏。腐败的清王朝丧权辱国,人民又不觉醒,是中国落后的根源。看来,医学并非一件紧要的事情,如果中国人思想不能觉醒,即使体格如何强壮,还不是被帝国主义者抓去杀头?还不是只能成为示众的材料和麻木的看客?病死多少人倒不是主要的,主要的在于改变人们的精神,要唤醒人们,中国才能有希望。  自己在当大夫的时候也有过类似的感触,病人逢年过节康复的病人不忘感恩救命的大夫,出于对大夫的信任常常会讲些真实的声音,寒暄中更多的是对家人的不满,同事的嫉恨,社会的抱怨。嘻嘻哈哈的“垃圾”宣泄后,接着莽莽撞撞的随世俗流醉生梦死。  此时康复的病人在我看来,比当初他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状态还要可怜和痛苦。一个人如果就这样灰头土脸、碌碌无为地过一生,就是长命百岁又有何益呢?怪不得许多老中医看了一辈子病,最后感慨到“医生治好了病,但救不了命。”  孔老夫子的“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神韵开始领会——生命中更真实的是心灵的提升,法身慧命的延续。第一次见到出家师父们,他们脸上写着内心的充实和喜悦,言谈举止间散发着慈悲和智慧。无形的精神感召力让我作出抉择:这应该是我心灵的家园。  三年寺院的生活和学修,对这条路的抉择慢慢更加坚定。就如回答小唐的问题“三年来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不假思索地回应“心安”,那是源于“每日三省吾身”的“克己复礼”。就拿与人相处来讲,我们这些一起出家的师兄弟来至五湖四海,经历背景也千差万别,在一起难免会摩擦。明明是对方的错,当我证据确凿地找法师诉苦时,法师却说我“心太小了,去佛堂拜佛忏悔去!”多少次压抑的怒发冲冠,就要赤手相搏时,法师的话成为最后的堤坝,迫使自己去佛前忏悔。一个一个礼拜下去,直到浑身大汗,心中的怒火就像将要爆炸的火山,身心斗争的巨大痛苦,宛如戒毒所里的瘾君子发作时的交煎。坚持,坚持,一拜,一拜。就在“他错”与“我错”的交锋达到白热化的一刹那,那一拜下去,战神烦恼后的清凉突然从头透彻到脚底,心中的阴云密布变成了晴空万里,所有的怒火化成了甘露。脑海中电石火花的闪现“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让我坚信“天下大同不只是梦想”。心喜若狂地向法师道感恩,法师鼓励后不忘鞭策:“向自己的烦恼习气革命才是大丈夫,一次次辛苦地对治,烦恼的火焰就会一次次地减弱。体会到难得的法乐,但不要得少为足,成佛才是最终的成功。”  再见到同学,他也露出了久违的纯真笑脸。“心转了,境界自然也跟着转了。”改造自己才能改造世界!  一个小时的谈话即将结束时,小唐忆起原来一位师父教他的话“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我补充道:“菩萨何以不求果报?果报自然有故!”就像我在这里反而比在世间结交了更多的名老中医,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怀有绝活的民间中医,常常是一面之缘就成了忘年交。  尤其民间中医很想到庙里找传人,因为社会上有不少人心浮气躁,很难抵御功利的侵蚀与诱惑,他们找不到合适的弟子,反而更相信寺庙。师父还创建了复兴大国学基金会,这也是我一直的梦想,在这里才有平台。  生病期间被社会关爱,所以一直想回馈社会,而来到这里,师父成立的仁爱慈善基金会,通过助学、施粥、捐衣、赈灾等项目利益社会,这也圆了自己一桩心愿。从生命的根本处完善,自然感得良善的外部环境。小唐依依不舍地注视着树上的叫得正欢的麻雀,一脸的羡慕和慈祥。他说:“这一切都那么亲切,能感受到你们发至内心的欢喜和谦和。不知为什么,陪同我的这位张居士竟在《中国日报》社工作过,还有一位文化组的义工也竟是同事,上午采访中了解到贤逊师的一个好朋友竟也是我的好友,你的大学离我们报社也不过一里的路程。”我笑了笑:“今天的相逢是延续前生的缘,善缘要珍惜,违缘要改善。不管在哪里,保持一颗善心,多造一份善业。”
有不一样的发现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阿弥陀佛! 本空间为管理员整理发表,资料来源于龙泉寺发布的博客等处。若您有修学困惑,请您移步到法师本人的博客留言,网址见本页下的“友情连接”,随喜您广结法缘!】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跃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